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 42-1682/R 国内刊号
  • 1671-7651 国际刊号
  • 1.1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口腔医学研究是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口腔医学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信息·广告、综述、牙周病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学研究、口腔正畸学研究、口腔种植学研究、特约述评、牙体牙髓病学研究、病例报告、口腔修复学研究、龋病牙髓病学研究、信息·广告_征订启事、口腔生物学研究、口腔颌面肿瘤学研究、口腔肿瘤学研究、口腔麻醉学研究、龋病与牙体修复学研究、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口腔黏膜病学研究、牙髓病学研究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基础研究论著
细胞松弛素B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及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影响775-779

摘要:目的:肌动蛋白作为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蛋白,其与细胞形态和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实验通过肌动蛋白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检测细胞骨架完整性与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细胞松弛素B对关节盘细胞增殖及形态的影响并得出最适浓度;观察最适浓度作用后细胞凋亡、粘附及肌动蛋白形态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2μmol/L浓度的细胞松弛素B对关节盘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随培养时间延长抑制率明显降低,无促进凋亡作用;细胞粘附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细胞突起结构逐渐消失,形态变圆,肌动蛋白纤维丝明显的断裂,荧光强度降低;肌动蛋白mRNA表达降低。结论:细胞松弛素B可能是通过破坏肌动蛋白的结构抑制了颞下颌关节盘细胞形态及功能。

小鼠切牙损伤对成牙本质细胞Notch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780-784

摘要:目的:观察小鼠切牙机械损伤后成牙本质细胞(OB)的Notch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Notch信号与OB细胞凋亡的可能关系。方法:小鼠下颌切牙牙冠远中颈部机械备洞制造牙齿损伤,损伤后1、3、5、7d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B细胞Notch1、Notch2表达情况,用TUNEL染色法观察OB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机械损伤可激活OB细胞Notch表达并呈动态变化:损伤后1d,Notch1、Notch2呈阳性表达;损伤后3d,Notch1、Notch2表达最明显,呈强阳性;损伤后5d,Notch1、Notch2仍呈阳性表达;损伤后7d,Notch1、Notch2表达均减弱。对照组OB细胞Notch1、Notch2仅有微弱表达。细胞凋亡检测显示:对照组OB层仅见零星凋亡细胞;损伤组的近损伤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OB细胞凋亡在损伤后1d最多,损伤后3~7d逐渐减少。以上说明:机械损伤导致OB层细胞凋亡和Notch表达激活伴行出现,前者1d最明显,后者3d达高峰。结论:小鼠切牙机械损伤后成牙本质细胞Notch信号表达激活并可能与细胞凋亡调控存在联系。

牙周基础治疗对伴高脂血症牙周炎大鼠血清IL-6及牙槽骨吸收影响的研究785-788

摘要:目的:建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合并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的SD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症因子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HL组(B)、CP组(C)、HL+CP组(D);进行相应的建模处理,从建模开始15周后随机处死B组大鼠1只,取颈动脉分叉血管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到泡沫细胞形成,则建模成功。再将C/D组随机分为2小组,C1/D1为自然进程组,C2/D2为牙周基础治疗组,进行2次牙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1周、第1次干预后1周、第2次干预后1、3、5周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单侧上颌骨,剥离牙龈,进行亚甲基蓝染色,使用电子数显卡尺在徕卡显微镜(16X)下测量离体上颌骨实验牙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cementoenamel junction and alveolar bone crest,CEJ-ABC)的距离(第一、二磨牙共12个位点)作为牙槽骨吸收值以检测牙槽骨吸收情况。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IL-6含量C、D组明显高于A组(P〈0.05),其中,C1/D1组随时间推移一直呈现上升趋势,C2/D2组则在第2次干预后1周血清IL-6含量达到高峰,随观察时间延长则逐渐下降并低于基线水平(P〈0.05);牙槽骨丧失量:C、D组〉A组(P〈0.001),而C2/D2组较C1/D1组牙槽骨丧失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槽骨吸收与血清IL-6水平呈Pearson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高脂血症可加重牙周炎病变,牙周干预后短期内表现为机体炎症反应加重,远期则可能因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而减轻全身病变进程。血清IL-6水平升高后,牙周局部表现为牙槽骨的吸收量增加。牙周基础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的牙周炎大鼠牙槽骨丧失的进程。

牙囊干细胞诱导成骨的体外研究789-793

摘要:目的:体外研究牙囊干细胞(DFSC)的成骨能力,为其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DFSC,用有限稀释法纯化细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DFSC后,然后进行成骨诱导,并通过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Real-timePCR、Western-blot检测成骨/牙骨质细胞表面标记物ALP、OCN、BMP2、RUNX2的表达。结果:DFSC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免疫组化示波形丝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DFSC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90、CD105、CD146;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其ALP、OCN、BMP2、RUNX2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DFSC是牙周组织再生良好的种子细胞,必将为牙周组织再生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祝贺武汉大学六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793-793

摘要: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共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主持完成的2项成果分别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参与完成的3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我校合作的外籍教授Joannes.E.Frencken(约翰尼斯·弗兰肯)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犬股骨髁骨缺损的微观结构研究794-799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beagle犬股骨髁的骨缺损模型,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诱导骨再生过程中新生骨的微观结构,评价PRF修复骨缺损的特点和优势,为PRF在诱导骨再生及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在实验犬股骨髁制备骨缺损,按Choukroun方法制备PRF膜,将PRF膜、Bio-Oss骨替代材料及自体骨骨松质随机填入3处骨缺损。12周、24周处死动物并取材,采用微焦点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microfocus computerizedtomography system,Micro-CT)检测分析新生骨的几何信息和结构信息。结果:PRF新生诱导骨骨小梁结构呈板状,厚度较厚,连续性和成熟度良好,数量稍少,接近自体骨组的成骨情况,优于Bio-Oss组;观察期内均数随时间延长,有向天然骨组衍变的趋势;PRF诱导成骨表现为向心性的特点。结论:PRF可诱导新生骨形成,成骨效果接近生理状态,表现为向心性成骨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口腔鳞癌细胞分泌的胞外体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800-803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细胞株(OSC-4)分泌的胞外体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OSC-4,从其上清培养液中分离提纯胞外体(exosome,EXO),CD9标记,将提取的胞外体作用于OSC-4,MTT检测胞外体对OSC-4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胞外体对OSC-4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i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胞外体对OSC-4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上清液提取物免疫金标结果可见金标记的CD9,即分离提纯物为胞外体;MTT检测结果显示胞外体作用后的OSC-4的增殖能力增强(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其迁移能力增强和transwi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其侵袭能力也增强(P〈0.05)。结论:OSC-4分泌的胞外体可以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浸润能力。

不同配色方案对复合树脂双层修复颜色的影响804-807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牙釉质/牙本质树脂配色方案对复合树脂双层修复颜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个品牌(Z350,NG)按照牙釉质色与牙本质色一致(方案1),牙本质色比牙釉质色加深一个色号(方案2),牙釉质色统一为A3色(方案3)3种配色方案制作釉质层1.0mm厚双层修复树脂试样,分光光谱仪测量获取试样颜色参数并计算与Vita经典比色板的色差(ΔE)。结果:2种树脂品牌及3种配色方案的ΔE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Z350的ΔE值均小于NG。对于A1色,方案一的△E值最小;对于A2色,方案1、2的ΔE值小于方案3。结论:对于釉质层1.0mm厚的树脂双层修复,Z350颜色与比色板颜色更接近;对于A1色,牙釉质色与牙本质色一致的传统配色方案与A1色比色板颜色最接近;对于A2色,传统方案与牙本质色比牙釉质色深一个色号的配色方案与A2色比色板颜色更接近。

一种平台转换种植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808-811

摘要:目的:提出一种建立不同修复材料下平台转换种植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为口腔种植生物力学的研究提供数字模型基础。方法:通过SDD高精度激光扫描仪与PRO-E软件相结合,建立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支持的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激光扫描同比例标本所得模型外形特征精确,且未破坏实体标本完整性。由PRO-E软件建立的实体模型具很高的几何相似性以及力学相似性,可正确反映力学研究中的问题。结论:借助高精度扫描仪及PRO-E软件可获得高度精确符合分析需要的模型。

4种常用口腔金属材料MRI伪影对比研究812-815

摘要:目的:比较4种不同口腔金属材料在MRI检查中伪影大小。方法:在标准备牙模型上制作钴铬合金、纯钛、银钯、金钯金属全冠实验组以及二氧化锆全瓷冠对照组,并用25cm×13cm×10cm(长×宽×高)塑料容器蒸馏水包埋后放置于1.5T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比较伪影大小。结果:不同金属在同一自旋回波序列中产生伪影大小不同,钴铬合金、纯钛、银钯金属冠的伪影分别为(450±665)、(343±322)、(141±186)mm2,3组间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金钯金属冠与对照组二氧化锆相比伪影大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4种金属MRI检查中伪影的大小钴铬合金〉纯钛〉银钯合金〉金钯合金。

大鼠下颌下腺细胞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816-818

摘要:目的:体外培养大鼠下颌下腺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涎腺疾病的探索提供体外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取7d龄Wistar大鼠双侧下颌下腺,仔细分离脂肪、包膜、神经和血管,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培养。运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tokeratin-8(CK-8)抗体和α-Amylase抗体的表达;PAS染色法检测细胞糖原分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可成功获得下颌下腺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部分细胞胞质为棕黄色,提示CK-8抗体表达阳性,α-Amylase抗体表达阳性;PAS染色可见胞质呈紫红色;SEM可见细胞伸出长短不一的伪足,胞核着色深,有些细胞可见分泌颗粒。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可以成功培养大鼠下颌下腺细胞,并且操作简便。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临床研究论著
益生性唾液乳酸杆菌的筛选及其抑菌物质的初步探究819-822

摘要:目的:在从健康人群口腔中筛选出具有益生潜能的唾液乳酸杆菌,对益生菌用于口腔疾病的防治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取身体健康且无口腔疾病的志愿者非刺激性唾液并进行选择性培养,筛选得到乳酸杆菌,经革兰染色鉴定及16srDNA测序分析得到唾液乳酸杆菌,将菌株纯化培养后取其无菌的发酵液上清以变形链球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实验,进而筛选出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目标菌株,并对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成功筛选出目标菌株唾液乳酸杆菌w22a,其抑菌物质的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对热稳定、对过氧化氢酶及多种广谱蛋白酶敏感并能抑制多种口腔常见的致病菌。结论:w22a是一株有口腔益生潜能的唾液乳酸杆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

CT联合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对唾液腺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823-827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CT检查、术中快速冰冻检查以及二者联合对唾液腺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4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外科的唾液腺肿瘤病变患者197例。所有患者均需在我院同时行术前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比较这些检查诊断与最终常规病理检查诊断的符合度情况。根据以上比较结果评价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上有差异(P〈0.05)。CT诊断符合率64.0%(126/197);术中快速冰冻检查诊断符合率82.7%(163/197)。而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94.4%(186/197),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各具优势,且二者联合应用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中具有各高的价值,为我们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bFGF与米贝拉地尔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节828-831

摘要: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下用B代表)与米贝拉地尔(Mibefradil,以下用M代表)这两种药物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LFs)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B分10.0、20.0、30.0μg/L 3种浓度(分别为B1、B2、B3),M分2.5、5.0、10.0μmol/L 3种浓度(分别为M1、M2、M3),再按加药时间分为1d组、2d组和3d组,用WST法检测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和按先后不同顺序联合使用后HPLFs的增殖率。结果:两种药物单独使用可分别起到促进和阻滞细胞增殖的效果,但是B作用时间过长细胞表现为增殖受阻滞。其中,B3作用1d组细胞增殖率最高(P〈0.05),M2作用1d组细胞增殖率最低(P〈0.05)。M仅对加用B3的细胞有明显阻滞作用,与单独使用B3的细胞增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只有B1不能改变细胞加用M后增殖受阻滞的现象。所有联合用药后的细胞增殖率均与正常细胞增殖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与Mibefradil单独使用有各自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除过度增殖状态外,HPLFs增殖状态很难受到阻滞,并且处于增殖受阻滞状态的细胞很容易恢复增殖状态,以维持HPLFs不断处于增殖平衡状态。

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的治疗研究832-835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20例(尚未矫治)和矫治6个月临床诊断为牙龈炎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牙周健康患者20例设为牙周健康组,60例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大黄组、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采集4组研究对象的牙周临床指数和龈沟液标本,使用ELISA法测量龈沟液中白介素-1β的含量,比较组间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对牙龈炎3组患者,其中大黄组用大黄明胶海绵药条,明胶海绵组用灭菌蒸馏水明胶海绵条,分别置于龈袋内,每周上药1次,共4次,对照组患者龈袋内不放任何药物。于4周后重新采样比较牙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牙龈炎组治疗前牙周临床指数、龈沟液IL-1β浓度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大黄组、明胶海绵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明胶海绵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治疗后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大黄组上述指标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牙周健康组比较,龈沟出血指数(SBI)接近正常。结论:中药大黄对正畸固定矫治中龈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对下前牙牙周组织和基骨宽度影响的临床研究836-839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骨皮质切开术前术后下前牙牙周组织和基骨宽度的变化,评估其手术的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轻中度安氏Ⅲ类错的健康成人,进行下前牙改良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并对下前牙正畸矫治前后的各项牙周指数和基骨宽度进行比较。结果:下前牙正畸矫治前后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牙龈萎缩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后角化龈宽度(5.8±2.4)mm大于术前(5.2±1.9)mm(P=0.041);下前牙根尖区基骨厚度治疗后(6.04±4.57)mm比治疗前(5.32±3.87)mm增厚(P=0.024),但其中下前牙根尖区唇侧基骨厚度治疗后(2.27±1.72)mm,比治疗前(2.88±2.35)mm减小(P=0.014),舌侧基骨厚度治疗后(3.97±3.49)mm则比治疗前(2.54±2.06)mm增大(P=0.040);下颌B点基骨厚度治疗后(7.17±5.21)mm比治疗前(6.47±3.99)mm增厚(P=0.042)。结论:改良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矫治中度安氏Ⅲ类错,对其下前牙牙周组织是安全的,甚至能刺激下前牙基骨的增生。

新型全口义齿印模边缘整塑材料边缘封闭效果的临床实验研究840-842

摘要:目的:临床实验测试新型全口义齿印模边缘整塑材料的边缘封闭效果。方法:按相关专利配方,精细调整新型边缘整塑材料中石蜡、聚乙烯低聚物和增塑剂等各成分比例,使其软化点温度控制在37℃左右。临床选取23例无牙颌患者,分别采用边缘整塑印模膏和新型边缘整塑材料进行无牙颌个别托盘边缘肌能整塑后,测试与比较两种材料完成边缘封闭后的下颌个别托盘固位力。结果:应用两种材料进行边缘封闭后的下颌个别托盘固位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边缘整塑材料临床操作便捷,肌能整塑的整体一致性更好,可以替代传统的边缘整塑印模膏实现良好的无牙颌个别托盘的边缘封闭效果。

抑癌基因Lkb1超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人舌鳞癌细胞SCC-15中的生物活性分析843-847

摘要:目的:了解抑癌基因LKB1对人舌鳞癌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相关通路机制。方法:构建LKB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人舌鳞癌细胞系(SCC-15),利用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来检测SCC-15中基因表达和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结果:LKB1在SCC-15细胞中mRNA水平上成功过表达约300倍,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同时发现LKB1超表达对细胞周期起阻滞作用,并可上调p53、PTEN和TGF-β,同时下调VEGF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了LKB1真核表达载体,该基因在SCC-15细胞中超表达对细胞周期起阻滞作用,调控p53、PTEN、TGF-β和VEGF基因表达,可能参与调控p53和TGF-β等多种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LKB1基因在恶性舌鳞癌发病的机制和临床治疗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