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口腔科就诊的患者,男女所占比例相同。
1.2研究方法
这次研究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口腔疾病患者参与到此次调查中,以检测他们对于口腔健康观念和行为的认知程度,在完成问卷填报工作后对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做出检查。检查的过程是,让有经验的口腔医师在自然光下用新探针、平面口镜、牙周探针对调查对象采取检查工作。将参与调查的人与他们的检查结果都填进一个设计好的表格当中,以做出对比、评估,对这些数据做出分析。
1.3口腔卫生指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然后总结分析,再用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着重检查6颗具有代表性的牙齿,16、26、11、31的唇颊面及34、46的舌面。将结果记录下来,用这些数据计算口腔卫生指数(OHI)。OHI是用来评判人们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依据。
1.4调查数据的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时判定为低值;OHI值达到2或3时判定为中值;OHI值达到4或5时判定为高值。
1.5调查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方式是采用SPSS中的χ2检验。
2研究调查的结果
将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口腔教育前后的口腔卫生OHI值制作成表格,做出对照比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在进行口腔卫生教育之后,这组的OHI有着显著的变化(χ2=103.40,P<0.01),而另一组对照组两次检查后的OHI值没有什么变化(χ2=2.59,P>0.05);对实验组进行口腔教育之后的第二次检查,相较于对照组,差别更加的明显(χ2=44.41,P<0.01)。
3对此次研究的讨论
(1)口腔保健是从属于健康教育的,开展口腔保健教育,目的是让人们从根本上自我产生一种保健意识,对自己口腔健康有所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行为,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在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医生除了为患者诊治病痛,还对患者普及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开展一些口腔健康保健宣传活动,这样就能推动人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动,固化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对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牙病不被人们所重视的这种情况屡有发生,但是牙病是目前对人类健康有着很大影响的一种常见疾病。龋齿在国际上也被纳为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它与心血管病、癌症并驾齐驱的列为世界重点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牙周的健康也被世界卫生医疗组织评判人类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目前有40%的龋齿患者,牙周病更是超过了90%,但从这两项数据就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目前口腔疾病的严峻情况。所以推广口腔自我保健意识,改善口腔保健行为,对于减少口腔疾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变医学服务模式,从治疗到预防,是我们这次调研报告的主要目的。
1、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爱牙日主题。首先,充分利用我院电子屏、微信平台、网站等载体传递爱牙日主题信息,倡导口腔卫生工作要坚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同时,我院还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八月中旬,我院拍摄的科技之光节目《瓷睿刻》已于紫砂、影视两个频道定期循坏播出,宣传牙病治疗新技术在临床的使用。录制了以口腔健康,幸福家庭为主题的《科技之声》节目,并通过909、961两个广播频道,向全市人民定期推送,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在《宜兴日报》每周二的《卫生与健康》专栏刊登《关爱女性健康从口腔开始》等牙防科普文章,进行爱牙日主题宣传。通过《宜兴网》录制了《健康生活,从齿开始》访谈节目,并在《宜兴网》访谈节目窗口播出,宣传爱牙日主题,传播牙防科普知识,促进群众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开展街头义诊活动。我院在城东、丁山门诊部门口开展口腔健康义诊活动,通过为过往群众提供口腔健康检查,赠送牙病防治科普资料,有效宣传爱牙日主题。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我院还定制牙防宣传礼品500份,在城东、丁山活动现场进行派送。主题日的主题活动,旨在倡导群众追求健康生活方式,从维护口腔健康开始。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为了解彭州市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知识现状,发现口腔保健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其口腔健康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彭州市军乐中心小学4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0年10月~11月对军乐中心小学420名二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答卷409份,答卷有效率97.38%。其中2~4年级248人,5~6年级161人,男生202人,女生207人。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行为与知识调查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面解释本次调查目的后发卷,采用匿名方式,由学生自行填写,禁止讨论,现场回收答卷。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行现状及知识来源。
1.3统计分析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检查和分析。
2结果
2.1饮食生活习惯彭州市农村小学生三种易致龋食物的食用频率较高。其中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每周食用两次及以上者占81.42%,70.17%的学生每周吃糖果或巧克力两次及以上,57.95%的学生每周喝碳酸饮料两次及以上。2.2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见表1。
2.3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2。
2.4口腔健康知识来源见表3。
3讨论
小学是口腔健康行为和观念的重要形成时期。了解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及知识获取途径,对开展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宣教,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三种易致龋齿食物食用率属于高频。从控制饮食因素防龋的观点出发,应加强对小学生“少吃零食,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的教育和宣传。
在口腔卫生行为状况调查中,大多数小学生养成了每日刷牙的习惯,每日刷牙一次及以上者占85.00%,达到了2004-201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中农村中小学生刷牙率为70%的目标。然而能够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者占44.01%,仍较低。在选择牙刷类型上,59.66%的学生能够正确选择保健的软毛牙刷,基本接近2004-201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中农村中小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60%的目标。只有21.27%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在3分钟以上,39.12%的学生每1~3月更换一次牙刷。在刷牙方法上,仅有18.34%的学生采用正确的竖刷法,51.59%的学生采用横刷法,横刷法不仅不易除去牙缝里的食物残屑,而且易损伤牙齿,甚至导致牙龈萎缩、牙根外露和出血。因此,彭州市农村小学生的口腔保健行为现状不容乐观,相关口腔健康教育急需加强。
调查结果表明,彭州市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与国内相关调查相似[1][2]。虽然,81.66%的学生知道少吃甜食少得牙病,但仅有19.56%的小学生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26.16%的学生知道每次刷牙不宜少于3分钟,11.00%的学生知道含氟牙膏对防龋病有效,26.41%的学生认为睡前刷牙最重要,40.34%的学生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是牙龈炎。而80.00%小学生认为中草药牙膏有利于防龋齿,这可能与目前电视广告宣传有关,导致知识偏差。
彭州市农村小学生主要通过医生、学校及家长三条途径获得口腔健康知识。其中医生为最主要的途径,提示学生当出现口腔疾病后才开始注重口腔健康知识。促进学校口腔卫生是开辟未来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础[3]。而只有45.72%的学生能从学校获得口腔健康知识,因此, 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1)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充分调动健康教育课教师的积极性,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口腔健康知识,同时利用形象的科普宣传资料,把医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小学生自觉纠正错误的口腔健康认识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2)利用学校墙壁、板报和校报在校园中宣传。利用教室、宿舍、食堂的墙壁,将口腔健康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或在校报中开辟专栏,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
统计显示,彭州市农村小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非常有限。提示政府可协调教育、电影、电视、文化、爱卫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牙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如深入开展“爱牙日”活动,普及牙病防治知识。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其时效性、信息量及覆盖面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上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必然会越来越普及。因此,在互联网上开辟口腔健康教育栏目,让同学们随时浏览,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4]。
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使农村小学生逐步建立口腔卫生观念和习惯,保障其基本口腔健康,应成为农村小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刘怀周.西安城中村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05):363.
[2]田剑刚,黄瑞哲,李晓红,李红杏,韩克实.农村小学生刷牙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5,13(1):88-89.
[3]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1.
[4]杭大磊,王成龙,唐荣银.开展网上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6):410-411.
作者简介:
本文今天为各位带来2016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总结范本,希望内容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要,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查字典,敬请关注。
2016年9月20日是第二十八个全国爱牙日,我院以“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为活动主题,在辖区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口腔疾病是与人的生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着人一生的健康,为了把爱牙日宣传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我院在公共场所、贸易市场等人群聚集的场所,通过发放宣传单,普及口腔健康知识。
此次活动,共设立宣传展板1块、悬挂宣传条幅1幅,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设立咨询服务台、解答群众咨询200余次,收到了良好效果,参与就诊咨询的人群中,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这说明老年人和儿童牙病发病率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要求有所增高。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许多中青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口腔保健意识不强;一些人对口腔科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口腔科仅限于牙病的治疗;另有部分群众对此类公益咨询活动持观望或不信任。
总之,通过精心的组织领导,紧紧围绕主题,广泛宣传护牙的有关知识,普及口腔卫生知识,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关键词】牙石症;洁牙习惯
为普及和宣传口腔保健知识,了解部分人群中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本文作者对工厂、机关、街道等808人次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探讨口腔保健行为与口腔健康状况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南京市2005年1月~4月期间对工厂、机关、街道等808人次做问卷调查和口腔卫生检查。男453人,女355人,年龄22-74岁。按统计学原理,分析口腔保健行为与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
1.2 调查者:参加调查人员均为口腔专业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口腔医生。调查前对专门设计的南京市牙防办口腔健康教育调查表格的每项内容进行过集中培训。
1.3 调查方法:调查人员在简易牙科椅上,使用一次性口镜,镊子,牙科探针,按调查表要求进行检查,分项记录。
1.4 统计: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人工统计。
2 结果
2.1 有关定期洁牙习惯调查结果,见表1。定期做一年一次由专业人员洁牙者占3.6%。一年两次洁牙者占1.2%。偶然洁牙者占25.8%。从未洁牙者占69.3%。
2.2 接受定期洁牙意识调查结果,见表2。一年一次占55%。一年两次占8.4%。不能接受者占32.1%。
2.3 口腔卫生检查结果,见表3。牙结石存在人群占64.5%,软垢占14.2%,牙渍菌斑占28%。
2.4 健康教育从未获得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者占15.5%。得到口腔专业人员宣教者占17.9%。从大众媒体宣传获得者占75%。报告定期做口腔检查人群占2.8%。
3 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口腔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把牙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保健轨道,加强群众口腔保健教育是关系到全民口腔卫生有重要课题。宣传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口腔卫生工作者和大众媒体一项长期不间断的工作。一代一代人口腔卫生健康意识形成需要一代一代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努力。
(1)定期做一年一次和一年两次由专业人员洁牙者分别占3.6%和1.2%。这部分人群对口腔卫生保健自我意识强,意识到定期洁牙可早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偶然洁牙者占25.8%,他们对口腔健康关注较弱,需通过教育宣传培养健康的卫生意识。从未洁牙者69.3%占人群的一半以上,这是个对自己口腔卫生状况不关心的群体。他反映出大多数人缺乏口腔卫生基础保健治疗意识和预防为主的观念。
(2)口腔卫生检查结果和口腔保健治疗习惯的因果关系是医务人员不容忽视的保健宣传课题从人群中未洁牙人群占69.3%与患牙结石者64.5%,相近的比例说明,牙洁石发病率与未洁牙人群发生率相近。
【中图分类号】R179 R780.1 B8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042-04
WHO将龋齿和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三大常见病,牙周疾病更是造成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学生时期是口腔疾病发病的高峰时期,也是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形成期,健康教育可促使学生获得口腔保健知识,建立口腔健康新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口腔疾病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了解大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学生在校期间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准备基础资料,从而制定较为系统、因人而异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全面提高在校学生口腔健康水平。笔者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组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为安徽医科大学新人学的5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2557名,年龄为16~25岁,平均(18.88±2.73)岁。其中男生1370名,女生1187名;农村学生1433名,城镇学生500名,城市学生624名。2008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2723名,年龄16~26岁,平均(18.69±1.15)岁。其中男生1333名,女生1390名;农村学生1828名,城镇学生426名,城市学生469名。
1.2方法问卷设计参考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8岁组口腔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整与修改。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态度、口腔卫生行为。参加调查人员4名,均为附属口腔医院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执业医师。调查前经过调查方案学习与培训。口腔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填写、检查、回收。
1.3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各项数据由专人负责输入,调查数据输入采取双录入方法。所有数据经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口腔卫生知识
医科大学新生在含糖饮料对牙齿有危害、吃甜食易患龋齿、牙齿健康与保护有关、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有危害、牙龈炎时刷牙出血知识正确回答率均在90%以上,对于刷牙可以预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龋、每年应进行口腔检查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认知正确率在80%~90%之间,而对于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最有效的方法、牙菌斑是龋齿的发病原因、牙周疾病会造成牙齿脱落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5.3%,65.1%和70.9%,对于牙齿不好的危害、龋齿发病原因及刷牙出血原因的正确率分别为52.6%,55.6%和49.7%,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的学生只有36.0%。
对2004年及2008年医科大学新生的口腔卫生知识正确率进行X2检验,结果显示,在对于含糖饮料对牙齿有危害、刷牙可以预防牙病、氟化物可以防龋、牙周疾病会造成牙齿脱落及龋齿的发病原因的认识上,2008年的正确率有所下降;而在对于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最有效的方法、牙齿健康与保护有关、要定期去看牙医及牙齿不好的危害的认识上,2008年则有提高。男生在刷牙可以预防牙病及氟化物可以预防龋齿的正确回答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漱口并非是保护牙齿清洁的最有效方法、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牙齿不好的危害、龋齿的发病原因及刷牙出血的原因方面正确率高于男生(P值均
2.2口腔卫生态度对医科大学新生口腔卫生态度进行分析发现,43.3%和51.7%的医科大学新生分别认为药物牙膏和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最好;39.4%和59.6%的学生分别认为早晨和晚上刷牙最好;认为每天应该刷牙2次和3次的学生分别为79.3%和16.2%;60.8%的学生认为发现龋齿应该立即就诊。而1.3%的学生认为可以不予理睬;不去医院检查口腔问题中36.7%是因为认为口腔问题不是严重疾病;而因为经费问题和时间问题的分别是17.8%和45.6%;有25.8%,66.4%和7.8%的学生分别从媒体、书本及专业口腔健康教育中获得口腔保健知识。
2004年与2008年相比,除在选择何种牙刷最好的几种态度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口腔卫生态度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口腔卫生行为
每天早晚都刷牙及餐后刷牙的学生分别为63.7%和3.4%;8.4%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在3min以上:74.4%的学生横刷和竖刷结合;35.5%的学生选择在2个月以内更换牙刷;92.2%的学生餐后漱口;68.7%的学生睡前进食;42.7%学生使用小头软毛牙刷;使用药物牙膏、含氟牙膏、药物加含氟牙膏的学生分别为9.2%,25.2%和19.8%;选择牙签和牙线的学生分别为17.1%和2.1%;24.2%学生偶尔进行口腔检查且2.5%学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47.0%的学生接受过1~2次口腔健康教育。
2004年与2008年相比,除刷牙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他口腔卫生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更换牙刷频率、睡前进食、牙膏选择、定期口腔检查、牙痛对策及接受过专业口腔健康教育行为方面在不同生源地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1970年WHO提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健康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目前,我国人口龋齿患病率和牙周疾病患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青少年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较低。《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晓率农村达到70%,城市达到90%;有效刷牙率农村达到60%,城市达到80%。而学校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健康口腔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5年)》,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资源,以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为根本,以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口腔疾病防治适宜技术推广为手段,以完善口腔卫生服务体系为支撑,全面提升我市口腔健康水平。
(二)行动目标。到2020年,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口腔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口腔保健水平稳步提高。到2025年,健康口腔社会支持性环境基本形成,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具体行动
(一)口腔健康行为普及行动。
1.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采用规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教材,在口腔医务工作者、中小学教师等群体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开展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教育。以“全国爱牙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将口腔健康教育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提高口腔健康教育的可及性,引导群众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2.开展“减糖”专项行动。结合健康校园建设,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离糖食品供应。向居民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任技巧,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
3.实施口腔疾病高危行为干预。加强无烟环境建设,逐步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严格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对于区域性口腔不良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二)口腔健康管理优化行动。
1.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重点内容,强化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强化医疗保健人员和儿童养护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和技能。发挥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口腔科的协同作用,预防和减少乳牙龋病的发生。
2.儿童口腔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我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推广卫生健康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口腔疾病干预模式。鼓励地方政府将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作为民生工程,在有条件下实现适龄儿童全覆盖。
3.中青年(职业)人群口腔健康管理。以维护牙周健康为重点,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牙线等口腔保健用品,推动将口腔健康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倡导定期接受口腔健康检查、预防性口腔洁治、早期治疗等口腔疾病防治服务。
4.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倡导老年人关注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口腔健康管理,积极开展龋病、牙周疾病和口腔粘膜疾病防治、义齿修复等服务。
(三)口腔健康能力提升行动。
1.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医院口腔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探索依托省级口腔专科医联体建设,规范口腔疾病诊疗行为。
2.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继续教育实施方式,加大对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植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在职在岗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推动和规范口腔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口腔健康人才合理流动,创新人才配置机制。
3.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将口腔健康内容纳入现有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互联互通的口腔健康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口腔疾病防治信息的收集和调查,加强数据分析利用,有效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成本效益。建立口腔健康信息网络报告机制,逐步实现居民口腔健康基本状况和防治信息的更新。
(四)口腔健康产业发展行动。
充分发挥市场在口腔非基本健康领域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办口腔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参与口腔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将商业健康保险纳入口腔健康服务筹资方,提升保障水平。依托“互联网+”,扩展口腔健康服务空间和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居民口腔健康档案连续记录和信息交换,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口腔健康需求。
三、保障措施
1.1 一般资料:2008~2010年对几十个社区单位的居民进行普查,主要以随机分层抽样法的形式进行,共调查区民610人,年龄在45.5±18.4岁。其中男性居民为315例,占51.64%;女性居民为295例,占48.36%。6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88例,占14.43%;70岁以上居民人数为16例,占2.62%。
1.2 方法:①调查方法:以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作为此次调查的评价内容,对社区居民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共发问卷620份,回收6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4%。②健康教育方法:地点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前来咨询与就诊的居民发放健康宣传教育知识手册;每个月社区范围内进行1次健康宣传教育讲座,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通过与电视、广播进行节目合办,主要针对良好生活方式、日常护理、疾病常识进行讲座,每天定点播出;采用居委会组织座谈会、社区宣传栏、家庭访问等形式进行宣传。
2.结果
通过回收的问卷中能够看出,居民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迫切需求其内容包括:日常饮食护理常识,相关注意事项。由于绝大多数居民对口腔疾病的说法并不是十分理解,所以,想进一步了解有关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相关知识的居民较多,占94.56%;另外,深入学习口腔保健的相关保健知识的居民,占85.36%;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最想知道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饮食习惯中加以保护牙齿,占86.17%,并且需要了解相关饮食护理知识,占87.45%。希望学习相关口腔疾病的预防知识,占90.25%,以减少家人出现口腔疾病的可能。经过调查得出在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迫切需求,需求率达到60%~98%,最基本的一半以上的患者家庭都希望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常识。经过3年的社区健康教育,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
3.总结分析口腔保健护理的效果
从根本上说,口腔医学和保健5个层面上实施建立起来:①现有的检查结果是最佳的科学证据,也是临床决策者的决策依据。②临床上遇到了新问题的时刻也就是需要找寻新证据的时刻。③应当运用现有的各种最新的保健新思想进行证据的寻找。④批判性评价所寻找及和对的证据,从中得出结论,对于制定口腔保健决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⑤及时对医生的治疗结果做出评价,不断总结经验。
近些年,通过对医院当中口腔保健治疗人员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人群年龄变化更倾向于老龄化发展(平均患者年龄为78岁),据调查发现,空腔疾病患者的数量增长快,在医院治疗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并且普遍存在多种其他病症并存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状况,并且近年来随着医疗成本的不断增长,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怎样有效、合理的利用医院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口腔保健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现如今广大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口腔医学研究的出现更好的解决了这一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
4.保健思想在空腔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
4.1 科学筛查检查项目。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为患者进行检查的必要依据是:第一,为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最为基础的检查项目,为确诊提供依据;第二,经过临床证实,进一步分析、判断预后效果以及各种功能恢复;第三,严谨没有科学依据,严谨一味迎合患者心理,严谨误导患者。
4.2 有利于制定预防措施。伴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疾病预防工作已经成为医疗保健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有针对性的开展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使患者尽快恢复或是使患者病情发生彻底改变。戒烟对预防口腔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与此同时,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老龄人员,使其保持稳定,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有效手段。
4.3 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以循证医学的指导方针,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即使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医生仍旧能够针对患者治疗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进行分析,通过同患者进行交流后,找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就医学来讲,口腔疾病可以认为它是一门实践科学,要向深度理解如何去治愈这类疾病口腔医学尤为突出。口腔保健知识是我们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继续完善的新领域,需要我们几代医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9(b)-004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al disease in health cadres population in Beijing,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formu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oral health care measures. Methods The health cadres who took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Beijing Xiaotangshan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May 2015 were recruited as study subjects to be conducted an oral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PSS 19.0. Results Samples of 461 cases of health cadres including 211 men and 250 women were selected. The dental caries rate was 66.17%, the DMFT was 2.53, the filling rate was 35.16%, and the prevalence of periodontitis was 47.51%.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ntal caries rate between men and wome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0.60, P > 0.05). The prevalence of periodontitis in me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wome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71, P < 0.05). The prevalence of periodontitis of the elderl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and young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38, P < 0.05). The questionnaire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ooth brushing ways, oral hygiene habits and attitudes towards oral diseases. The overall oral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of the investigated population was poor, but women's oral health consciousness was better than men's. Conclusion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health cadres in Beijing is not optimistic. The prevalence of oral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ental caries and periodontitis are at higher levels. Besides,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the popul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refor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oral health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current situation of oral diseases in health cadres population.
[Key words] Oral health; Health care; Knowledge; Behavior; Investigational analysis
本研究调查问卷结果表明,从刷牙方式上看,男女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采用横竖混合刷的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这一结果与刘彦等[10]对北京地区2038名中老年人健康体检中发现的现象相同。从本研究可以看到,使用牙线的人数比例较低,与张莉等[11]的研究结果相同。国内郝春波等[12]的研究表明,刷牙辅助用牙线可明显改善牙周炎的症状,牙线可去除80%的邻面菌斑,还可减低邻面龋的发生率。许多老年人牙间隙比较大,更适合刷牙时配合使用牙线。对牙线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必要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宣教。
认为定期洁牙有必要的,男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人普遍存在对洁牙认知不高的情况,吴崇玲等[13]对洁牙患者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发现:54.7%的患者在医生的建议后才洁牙,31.6%患者认为洁牙后会损伤牙釉质,58.7%的患者认为洁牙后牙间隙会变大。有许多人并不了解牙石和牙周炎、牙菌斑的关系[14],但事实上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石多少与牙龈炎症程度呈正相关[15],定期洁牙非常必要。
关于发现牙齿有洞是否及时就医和有牙齿疼痛症状首先选择看牙医的问题,男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选择及时就医的意识要强于男性。调查人群对待牙龈出血的态度显示,请牙科医生治疗的比例为9.09%,仅排在第5位;有20.08%的人选择不理会,排在第3位;有51.89%的人选择用清水漱口,排在第1位。反映出此调查人群口腔健康知识不足,就医行为不主动,对口腔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一个普遍现象[16]。
3.2 保健干部人群口腔预防保健策略
口腔疾病重在预防,通过日常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率,同时保健干部人群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他们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口腔健康,从国家政策和措施上会加大口腔保健关注力度,会带动全民整体口腔保健意识的提升,这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重视口腔疾病的常规检查 做好局级保健干部口腔健康管理工作,即每年对局级保健干部的口腔状况进行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后及时给出治疗建议,督促保健干部尽快治疗,许多口腔慢性疾病,例如龋病和牙周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可能最大限度保存患牙。建立口腔健康状况个人信息档案,便于资料的统一管理。
3.2.2 做好日常口腔卫生的维护 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与日常口腔卫生的维护密切相关,应每天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即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身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口腔,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情,对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病非常有利。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不嚼槟榔,不食过烫的食物,避免口腔黏膜不良刺激,及时磨除过锐的牙尖,这些措施的采取均可有效地减少口腔癌的发生[17]。
3.2.3 及时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 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龋病和牙周病,龋病早期表现只是很浅的龋洞,没有明显症状,治疗很简单,将龋洞充填好即可。如果不管任其发展浅龋就可发展到中龋、深龋,继续可发展到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治疗也越来越复杂,有的牙体组织破坏太多成为残冠和残根丧失治疗价值而只能拔除。所以及早治疗龋病,对保留健康牙体组织,防止牙体过早缺失有积极意义。牙周病也一样,早期的牙周病症状不明显,因而容易延误治疗。牙周病的晚期最终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是造成牙齿缺失、影响咀嚼功能的主要原因。因此,出现牙龈的出血和红肿,应该及时尽早到医院进行治疗[18]。口腔疾病的及时治疗,可大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9]。
3.2.4 普及口腔防病知识,做好宣教工作 通过口腔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如各类专题讲座、科普宣传等普及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引导保健干部人群树立口腔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尤其是有口腔疾病的人群,在治疗过程中增加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增加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定期检查,才能有效地保持治疗效果[20]。
总之,北京市保健干部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口腔慢性疾病如龋病和牙周炎的发病率均较高,口腔保健知识不足,口腔保健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这一人群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和宣教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 [R]. 4th ed.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22-52.
[3] 赵梅,张辉,陈薇,等.北京市老年人群患龋状况的抽样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11-114.
[4] 于卓人,刘丽笙,栾庆先,等.北京石景山区老年人群牙周炎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4):633-638.
[5] Benguigui C,Bongard V,Ruidavets JB,et al. Metabolic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and periodontitis:across-sectional study in a middle-aged French population [J]. J Clin Periodontol,2010,37(7):601-608.
[6] Petersen PE,Peng B,Tai BJ. Oral health statusand oral health behavior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PR China [J]. Int Dent J,1997,47(5):305-312.
[7] 欧晓艳,张海亮,胡逸鹏,等.江西省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抽样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5):666-670.
[8] 刘侠,王剑,牛国卫,等.社区牙周指数综合评价体检人群牙周炎的多因素相关性[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 24(1):31-34.
[9] 刘侠,牛国卫,王剑,等.北京市体检人群牙周炎的多因素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6(23):90-92.
[10] 刘彦,牛忠英,石馨,等.2038例中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牙齿楔形缺损的调查和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0,20(11):645-647.
[11] 张莉,武剑,高奇.深圳市367名65-74岁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2):97-99.
[12] 郝春波,陈小滨,巩蕾. 巴斯刷牙法辅助用牙线和牙间刷对慢性牙周炎的改善情况比较[J].海南医学,2014, 25(18):2793-2795.
[13] 吴崇玲,汪琼,罗顺吉,等.洁牙患者相关知识调查[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6):439-441.
[14] 王一敏,傅升,高玉洪.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口腔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89-4193.
[15] 曹采方.牙周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3:54.
[16] 马力扬,李晓玲,杨兰,等.甘肃省老年居民的口腔健康行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0(32):4242-4243.
[17] 李欣.口腔癌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9-20.
[18] 张振波,宋宇哲,陈金锐.常见老年口腔疾病及其防治[J].中外医疗,2010,29(6):136.
【中图分类号】 R 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27-02
为了解贵州省12岁学生的牙周健康状况,监测牙周疾病的发病趋势,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口腔健康目标,规划口腔保健措施提供信息支持,2005-2006年在贵州省卫生厅的支持和指导下,笔者对贵州省6个县市12岁儿童口腔牙周疾病患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采用多阶段、 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根据贵州省城乡特点,按经济情况抽取6个市县,其中3个为城市类(贵阳市、遵义市、都匀市),3个为农村类(仁怀市、紫云县和黎平县)。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定18个乡镇36个学校,各抽取12岁六年级学生22 名,男女各半,共792人。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口腔疾病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检查方法》[1-2]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有关要求执行。
1.2.2 调查方法与内容 由教师和问卷调查员共同组织,在教室统一说明,以集体自填答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在核查无误后学生方可离开调查现场。 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口腔就医行为和自我感觉到的口腔健康问题。
1.3 质量控制 临床检查者固定3名,临床检查记录员固定3名,问卷调查员固定2名,所有调查人员均为贵州省省直医院口腔科医生,调查进行前,均经过全国流调技术组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关证书。口腔检查器械使用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检查椅、照明灯和CPI探针。现场调查结束后,集中录入,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率 12岁学生牙龈出血、牙结石检出率分别为59.09%,73.86%,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52,4.768,P值均<0.05),乡镇均高于城市;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22,0.320,P值均>0.05)。见表1。
2.2 口腔卫生习惯 无论城市还是乡镇,每天刷1次牙的占将近50%,每天刷2次者占32.32%,每天刷牙低于1次者占18.69%,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60,51.804,P值均<0.05);在使用牙线习惯中,不知道的达91.92%,偶尔用的为6.31%,每周用的为0.76%,每天用的为1.01%,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0,P<0.01)。见表2。
2.3 对牙周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对“牙菌斑”的认识中,回答正确的占18.18%,回答错误的占17.17%,有64.65%的人不知道。在对“刷牙时牙龈出血是否正常的”的调查中,回答正确的占54.80%,回答错误的占26.77%,不知道的占18.43%。在对“细菌是否为引起牙龈炎的原因之一”的调查中,回答正确的为45.20%,回答错误的为13.89%,不知道的达40.91%。见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12岁儿童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率,无论城市还是乡镇,均高出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3],反映了牙周疾病患病的地区差异: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接受口腔教育机会较少,口腔卫生习惯较差,因此牙周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牙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刷牙是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4],也是目前最普遍的口腔清洁手段。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约50%的人群仍保留每天1次的刷牙习惯,而低于每天1次的达18.69%,主要是乡镇人口占多数(31.31%)。对于牙的邻面,除刷牙外,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牙间清洁措施,如牙线可以有效去除牙间隙的菌斑及软垢。由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在使用牙线习惯中,有90%以上的人对牙线没有相关概念,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用牙线来作为一种口腔保健措施。牙科医生有义务做好这方面的宣传,使牙线作为牙邻面清洁手段,成为人们一种口腔卫生习惯。
12岁人群对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认识很欠缺,而学生正处于乳恒牙替换时期,又是龈炎发病的高峰期,由于菌斑及牙石的局部刺激,导致牙龈出血,炎性肿大,预防与彻底清除牙菌斑及牙石,保持口腔卫生,对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相关知识严重缺乏,调查显示出城市和农村具有地区差异,可能与农村地区基本教育条件差有关。为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在学生中,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口腔卫生宣教,以多种形式在中小学生中宣传口腔保健的相关知识。此外,在改善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的同时,应把口腔卫生的相关知识纳入到学校卫生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识,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降低牙周病的发病率。
(致谢:衷心感谢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游明璇,贵阳市口腔医院冯萍、李燕、刘志娟,贵州省人民医院章锦花,贵阳医学院周瑛、梁燕、卢虹,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邓倩,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何妮等对此次调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4 参考文献
[1] WHO. 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 4th ed. Geneva :WHO ,1997:1-2.
[2] 李刚,主编.临床口腔预防医学.2版,北京:中国图书出版社,200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