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进展杂志社
分享到:
《化工进展》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应用技术、行业动态、节能技术、化工过程与装备、能源加工与技术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 国际刊号:1000-6613
  • 国内刊号:11-1954/TQ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11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6
  • 综合影响因子:0.877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化工进展 2014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化工进展杂志特约评述

炭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炭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具有不同孔结构特征的微孔炭、介孔炭和金属负载型炭催化剂在甲烷催化裂解制氢过程中的催化性能和影响规律。与微孔炭具有较高初始活性、较低稳定性相比,介孔炭或具有微孔/介孔结构的多级孔结构炭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寿命;将金属负载于炭材料制得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可同时利用金属的高活性和炭材料相对较高的稳定性提高催化裂解甲烷性能。该文还对炭催化甲烷裂解机理进行概述,指出通过调控炭材料结构与组成、提高甲烷催化裂解性能和加强对炭催化甲烷裂解机理研究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3125-3132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浙江丰利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

摘要:浙江丰利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在FLFS牌“超微粉碎设备”再次通过“浙江名牌产品”复评不久,日前又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据悉,通过复审的资格有效期为3年,同期享受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
3132-3132
化工进展杂志化工过程与装备

微型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的研究进展

摘要:微型热泵制冷系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可以实现在特殊空间环境条件下的冷却,但存在微加工工艺复杂、系统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对微型热泵制冷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文献检索,总结归纳了有关压缩式微型热力循环以及核心部件微型压缩机的最新应用与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与常规尺寸热泵制冷系统相比,微型系统所具有的主要热力学特征和规律以及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微型压缩机具有增压比大、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等优点,以及加工难度高、稳定性较低、噪声较大等缺点,指出了微型压缩机的振动和噪声应是个体微环境制冷需要关注的方向。针对国内外有关压缩式微型热泵制冷循环研究现状,提出了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结合应用的可行性。
3133-3138

C16、C18混合脂肪酸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C16、C18混合脂肪酸中含有很多经济价值很高的组分,若能将这些组分分离出来加以利用,将极大地提高混合脂肪酸的利用价值,因此研究C16、C18混合脂肪酸的分离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减压精馏、低温结晶、尿素包合、银离子络合、生物酶催化法等C16、C18混合脂肪酸分离方法在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分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减压精馏可以有效地将混合脂肪酸分离成C16组分与C18组分,但该法的主要问题是加热易使不饱和组分变质。尿素包合法最常用来分离C16、C18混合脂肪酸中的饱和组分与不饱和组分,目前对该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艺条件的优化与改善。生物酶催化法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目前已被用来分离α-亚麻酸以及γ-亚麻酸且效果良好。最后展望了C16、C18混合脂肪酸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两种或多种分离方法组合以及生物酶催化法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139-3143

香豆素类荧光传感器检测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摘要:金属离子对自然环境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环境中及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的识别和检测正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中,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实时原位检测等优点,是实现环境中和生物体内金属离子识别和检测的良好工具。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香豆素类荧光传感器对一些重金属离子(Hg^2+、Pb^2+、Cd^2+、Ni^2+、Ag^+)和一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过渡金属离子(Cu^2+、Zn^2+、Fe^3+)的识别与检测及其应用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传感器分子的设计合成、识别机理、传感特性及其在环境分析和生物检测中的应用。随着金属离子检测要求的提高,未来香豆素类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将向着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好、抗干扰性能更强的方向发展。此外,香豆素类传感器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3144-3156

过程工业软测量中的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

摘要:对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在过程工业软测量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根据整体模型中子模型的不同,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主要可分成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详细介绍了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和半参数建模方法的设计思想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根据过程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数据驱动融合建模方法分为集成学习和聚类分析。根据模型结构形式的不同,将半参数建模方法分为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最后对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今后的研究工作能在改进数据驱动模型融合技术、提高半参数模型外推能力和解决双率数据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指出采用多模型融合建模方法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软测量模型是实现过程工业中难测变量在线估计的有效方法。
3157-3163

甲醇水溶液脉动热管的传热特性

摘要:以体积分数为50%的甲醇水溶液为工质,充液率为50%,对不同倾角和加热功率条件下环路脉动热管的启动性能和稳定运行时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甲醇水溶液、无水甲醇和水的传热效果,探讨了甲醇水溶液与水、无水甲醇在启动过程中启动时间、启动温度以及稳定运行时传热热阻、热冷端温差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低加热功率条件下,甲醇水溶液45°和90°倾角下的启动方式均为温度渐变型,甲醇水溶液的启动时间比无水甲醇长,但比水短。稳定运行时,甲醇水溶液在90°倾角下加热段温度低于甲醇,且波动较大。在低、中加热功率条件下,甲醇水溶液传热性能优于水和无水甲醇,甲醇水溶液在45°和90°倾角下的最小热阻值分别为0.38℃/W和0.3℃/W。
3170-3175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分析

摘要:针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运行能耗高的问题,本文建立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过程中各类值计算方法,并对离子溶液体系的值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使其适用于酸气吸收过程中醇胺溶液的值计算。在天然气净化过程模拟软件ProMax建立的净化过程全流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分析方法对高含硫净化装置的全流程进行用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净化装置全流程的效率为54.2%,其中硫黄回收单元和尾气处理单元效率最高,分别为66.8%和66.1%;脱酸气单元的损失最高,占全流程总损失的43.5%,这是由于净化装置处理的原料气中 H2S 含量很高,需要更大溶剂循环量才能使净化气达到商品气标准,这导致吸收溶剂再生过程的能耗大大增加。本文研究成果可指导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的用能评价及节能改造。
3176-3182

三叶孔板换热器热力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建立了三叶孔板换热器壳程周期性全截面模型,利用商用软件Fluent14.0及RNG k-ε湍流模型对8种不同结构参数的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及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支撑板间距、三叶孔孔高、导流筒结构形式等结构参数对三叶孔板换热器传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并对比不同结构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结果表明:壳程传热系数与压力梯度都分别随着支撑板间距和开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支撑板间距和三叶孔孔高对三叶孔板换热器壳程压降的影响大于其对传热的影响;六边形结构的导流筒换热器换热性能优于圆形导流筒换热器;8种换热器模型中,支撑板间距400mm、三叶孔高3.3mm(模型4-2)的换热器综合性能最好,支撑板间距400mm、三叶孔高1.8mm(模型2-2)的换热器综合性能最差。
3183-3188

内置开孔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强化传热实验

摘要:以60%甘油水溶液为管程介质,对内置不同孔径开孔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过渡区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光管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对比分析了转子开孔孔径对其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内置S=0.375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努塞尔数比内置S=0以及S=0.25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努塞尔数分别高出9.5%和21%左右,阻力系数高出9%左右。而对于综合性能而言,内置S=0.375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综合评价因子大于内置S=0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的综合评价因子,内置S=0.25螺旋叶片转子换热管综合评价因子最小。综上可得,较大直径的开孔能提高转子的综合性能,但是较小直径的开孔反而会减弱转子的强化传热综合性能。
3189-3193

分级式冲击磨制备玉米秸秆粉体工艺参数

摘要:分级式冲击磨是应用十分广泛的超细粉碎设备,但目前对分级式冲击磨的一些工艺参数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为了得到科学、合理的分级式冲击磨的工艺参数,本实验选用切断的玉米秸秆作为实验原料,用锤片式破碎机对其进行破碎并过筛(筛网孔径4mm),通过分级式冲击磨对粗破过筛后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实验考察了二次风风门开闭情况、锤头数量、锤头周向速度对玉米秸秆粉体产量及设备单位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次风风门全开时,粉体产量比二次风风门关闭时提高43.6%;锤头数量为8个时,粉体产量比锤头数量为4个和16个时高,单位能耗比锤头数量为4个和16个时低,但差距并不明显;锤头周向速度为130m/s时,粉体的产量比锤头周向速度为120m/s、110m/s、100m/s时高。
3194-3196

有机磷酸稳定剂对双氧水绝热分解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有机磷酸稳定剂对双氧水的作用,利用绝热量热仪VSP2(vent sizing package 2)进行了不同浓度的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分别与纯双氧水以及含0.01%Fe3+的双氧水的放热测试,得到其在绝热条件下的热力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样品在起始温度为25℃时到达最大温升速率的时间 TMRad。结果表明:有机磷酸稳定剂能有效抑制温度、Fe3+对双氧水的催化分解作用,降低双氧水发生热失控的风险。双氧水的起始分解温度T0随着ATM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在质量分数为0.04%ATMP的影响下,双氧水的起始分解温度T0可由50℃提高至115℃。
3197-3202

偏心组合桨搅拌槽内层流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

摘要:目前,处理高黏流体和对剪切敏感介质的层流搅拌槽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建立了描述双层组合桨搅拌槽内高黏非牛顿流体层流流动、混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 Laminar 模型、多重参考系法(MRF)和示踪剂浓度法对其流场特性、示踪剂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搅拌槽内轴向速度曲线、示踪剂浓度响应曲线和混合时间。结果表明:中心搅拌中间面将介质阻隔在各自的半层内运动,偏心搅拌介质作全局运动,轴向混合能力突出;转轴中心搅拌依靠上下半层浓度差的增大向下扩散,转轴偏心搅拌通过不对称结构扩散示踪剂,叶轮相对转轴偏心搅拌则利用叶片的不对称分布;距离加料点较近和较远的监测点浓度响应曲线因振荡和调整,混合时间较长,处于中间面的监测点拥有最短的混合时间。
3203-3209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Fluent数值模拟与优化

摘要:采用Fluent技术对25L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内气液两相的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提升管直径(0.006m、0.009m、0.012m、0.015m、0.018m、0.021m )和反应器容积负荷[8.64kgCOD/(m^3·d)、10.08kgCOD/(m^3·d)、11.52kgCOD/(m^3·d)、12.96kgCOD/(m^3·d)、14.40kgCOD/(m^3·d)、15.84kgCOD/(m^3·d)]变化对其内循环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为11.52kgCOD/(m^3·d)、提升管直径为0.015m 时,该反应器内循环量达到最大值0.0079m^3/h;②当提升管直径为0.015m、容积负荷为12.96kgCOD/(m^3·d)时,该反应器内循环量增幅达到最大值9.28%,通过拟合获得了内循环量Y与产气量X间的经验关联式为Y=1.0514X+0.004。
3210-3214

粒度对赤泥直接还原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为了得出粒度对赤泥在煤基条件下等速率加热过程中的直接还原反应的转化过程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采用热分析技术、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赤泥在直接还原过程中的热行为和不同条件下焙烧产物中铁矿物的存在形式等。实验结果发现,煤基条件下的直接还原反应主要分为赤泥脱水和铁氧化物还原两个阶段。通过计算得出了这几种粒度的赤泥的还原度,同时运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推断出了试样在各个阶段的最概然机理函数和活化能、频率因子等反应动力学参数,并且用Flynn-Wall-Ozawa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3215-3220
化工进展杂志行业动态

产品信息

摘要:浙江丰利公司高效率现代细磨设备--冲击磨获国家专利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在引进、吸收、消化国际著名粉碎机制造商德国HOBER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开发成功一种高效率的现代细磨设备--冲击磨,日前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201120387586.3),该设备设计合理,采用棒销式无筛网结构,粉碎热敏性和黏性物料时可有效避免堵塞现象,使用寿命长。特制机型可对易爆物料、高硬度物料进行超微粉碎,能满足特种粉碎要求。据了解,这是该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之后的又一荣誉。
3220-3220
化工进展杂志能源加工与技术

半导体Z反应光解水制氢的光能转换效率及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介绍人工半导体 Z 反应的原理,综述该类型反应体系,包括模拟 PSI 催化剂(PS1[H2])、模拟 PSII催化剂(PS2[O2])和介体(mediator)应用于人工模拟光解水制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此三者在Z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电子传递机理的发展现状,并通过估算不同介体的光能转换效率比较各反应系统的优缺点,指出无介体Z反应系统的电子传递机理、非贵金属助剂的制备、在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和光电催化中的应用是未来Z反应研究的重点。
3221-3229

聚吡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聚吡咯(polypyrrole,PPy)具有长链状共轭结构及多孔的载体形貌,且显示出高电导率、良好稳定性和无毒等优点,但PPy结构疏松且热稳定性和导电性不如碳材料。本文简述了PPy修饰载体后能为催化反应提供高效的电子和质子传导网络,并能通过改善载体表面形态更好地分散Pt,提高Pt的利用率。此外,本文还概述了聚吡咯类过渡金属复合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表现出良好的氧还原反应(ORR)性能,且可通过优化合成条件、改变各成分的质量比、热处理或掺杂等方法提高此类非铂催化剂的性能。最后提出可利用M-PPy-C和Pt的协同效应,制备高活性和耐久性良好的Pt/M-PPy-C催化剂。
3230-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