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现象汇总十篇

时间:2024-02-19 14:39:09

网红经济现象

网红经济现象篇(1)

一、网红经济现状

网红经济是指依托网络红人通过社交、视频及购物推荐软件等平台展示网红在时尚、美食、美妆、游戏竞技等领域的技能、个性或智慧以及人们喜闻乐见的各类事物来吸引粉丝关注,并通过多种变现渠道将流量转化为收益的经济模式。据连续三年来艾瑞网与微博联合的网红洞察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红人数突破百万,其中粉丝数量超过10万的网红人数2017年,2018年环比增长率分别为57.3%和51%。2018年网红粉丝数量将近6亿人,实现收益突破2万亿,变现渠道日益多元,网红产业逐渐向规模化、虚拟化、职业化、多平台化纵深发展,MCN(Multi-ChannelNetwork)机构成为网红经济产业链核心,新领域、新变现形式不断涌现。网红经济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型经济形态对我国经济及社会有着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红经济作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兴经济模式,具有刺激国内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缓解就业压力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网红经济的监管及相关配套措施发展尚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网红经济带来破坏社会风气、产品服务质量差损害消费者权益、投资过热资源浪费等负面影响。为此,我们需直面网红经济发展困境,克服规避其负面影响,扩大其正面贡献,促进网红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网红经济发展困境分析

(一)网红产业信任危机

网红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所造成的市场乱象都导致网民们失去对网红经济的信任,网红经济面临着较严重的信任危机。网红产业是流量为王的商业模式,急功近利的网红们为博取眼球以华而不实的噱头吸引观众,甚至不惜以性、暴力为内容获取流量关注,让观众面对噱头逐渐失去兴趣,甚至唾弃、抵制那些产生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网红及其作品,同时网红们浮躁的代言、推广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商业欺诈行为,网红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新闻屡有发生,社会公众逐渐对网红经济失去信任。

(二)缺乏完善的配套监管体系

网红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正是由于其产业之新和发展之快等原因,内外部监管体系未能及时跟进,监管力度也有待加强。一方面,网红经济缺乏正确引导及外部监管。随着网红的一夜蹿红,网红经济迅速侵入人们的生活,但由于缺乏及时、正确的发展引导,且政府及相关部门等监管机构未能做出及时的、全面的监管举措,导致网红经济犹如脱缰野马般肆意生长,出现内容涉暴涉黄影响社会风气、税收征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虽说近年来不同部门主体就网红经济监管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如出台《2016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2019湖北网络直播平台及主播管理规范》等,但我国仍然缺乏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法律法规等网红经济外部监管配套设施。另一方面,网红经济内部监管不到位。网红经济中网络平台及相关公司虽对网红有一定的协议合同或公司规范等监管约束,但由于网红与网络平台存在着一定的商业捆绑,部分网红为获取商业利润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违反协议与法律,而双方利益息息相关的商业模式使得网红平台及公司对部分网红的媚俗行为及违约违法现象坐视不理、消极纵容,缺乏完善的内部约束制度及严格贯彻的执行力度。

(三)生命周期较短

随着网红经济的爆火,网红经济也暴露出更新换代快、生命周期短的致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网红经济过度依赖粉丝数量和网红质量。为保持一定粉丝量以实现商业变现,网红在维持自身稳定、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必须定期推出创新作品来稳定粉丝数量以保持自身影响力,一旦由于网红作品创意枯竭或个人道德素质低下而出现粉丝脱粉取关、网红被封杀等情况,依托该网红所发展的网红经济则瞬间陨落。二是部分网红个人及其作品的市场竞争力薄弱。质量差、等级低的网红及其作品在激烈的竞争中极易被替代。由于网红经济的轻易暴利及当前激烈的就业形势,网红日渐成为大众职业选择之一,无论网红自身还是网红经济所包含的内容都面临着巨大的行业挑战压力,能力素质差的网红、内容等级低的内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具备优势,逐渐被取代或被淘汰。三是网红及其作品同类同质化问题严重。MCN机构日渐发展壮大情况下,流水线式的生产和包装导致网红形象缺乏多元性及创新性,极易引发大众审美疲劳及市场反感,进一步导致一夜爆红的网红们顷刻陨落,同时,在短视频井喷爆发、自媒体遍地开花、行业竞争强度大的背景下,由于网红产业细分领域有限及网红之间抄袭照搬等原因,网红经济中网红作品内容、网红产品等严重雷同,不具备市场优势。四是网红商业化与网民理性化带来的挑战。部分网红商业化气息太重,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而不加选择的代言商品、植入广告,内容质量下降、原创内容减少的情况导致钟爱原创的粉丝开始脱粉,网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随之减小,而与此同时,网红经济中负面新闻不断也导致网络消费者开始理性地对待网红经济而不再盲目跟风,网红经济中那些由于网络消费者不理性、盲目从众所带来的红利开始缩减,网红经济萎缩。

(四)网红影响的群体有限

通过分析微博联合艾瑞国际于2016-2018年连续的3份网红经济研究报告,我们发现80、90后年轻一代为网红经济的集中影响群体,年龄处于19-39岁间的网红粉丝在2018年占粉丝总人数高达81.9%,而其他年龄群体的粉丝占比不到20%,网红经济影响的人群范围有限,消费群体及市场边缘有待进一步拓宽。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年人及老年人群中智能手机及自媒体APP普及程度并不高,且这类人群网络消费参与率低。二是因为当下网红经济中的内容局限于年轻一代的娱乐取向、消费理念以及产品需求,而鲜少有针对中老年群体的产品及服务。但我们认为,随着网络的普及、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时间的推移,中老年群体参与网红经济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因此要扩大网红经济影响人群,深化开拓市场。

(五)网红经济运营机制落后

随着网红经济发展扩大,网红孵化公司等平台的内部运作经营机制没能及时得到更新完善。就网红孵化公司而言,旗下签约网红规模及其背后电商规模的同时扩大,对公司大数据管理、平台运营技术以及资金供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大多数网红孵化公司为了先抢占市场,单纯扩大规模,只注重前端网红数量而不保证后端团队质量,管理水平落后、科技支撑薄弱、资金供给受限等问题使得很多网红孵化公司都处于光烧钱而无利润可言的尴尬境地,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及更新落后于网红经济的发展。

三、困境破解对策

(一)政府完善监管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

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及监管者的作用,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及提升监管执行力度以加强对网红经济及网络生态环境的外部监管。1.完善网红经济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网红经济之所以出现不良社会影响,除自身缺陷外,一个客观原因就是网红经济监管法律空缺,违法成本低甚至不会受到法律惩罚。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法律形式规定网红经济的合法内容、合法宣传手段及相关违法惩处措施,并针对网红经济中的不同主体严格明确其行为规范,既要加强对网红及网红孵化公司等平台监管,又要加强对网络虚拟和实体产业的监督,严禁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宣传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让网红经济中的主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活动,保护国家经济利益,保证网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加强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网红产业涉及征税纳税、公司制度、网红行为、流量变现等多方复杂内容,需要我们加强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制定及组织机构建设。如针对网红经济中的税收制度问题,我们应完善网红经济税收体制,针对网红经济的各大收益主体及相关变现获益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税收政策。3.协调社会各界加强监管执行力度。除完备的法律规范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外,监管的实际效果最终还取决于监管执行力度的强弱。政府应发挥协调统领作用,形成社会组织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联合的社会监督执行体系,通过相关机构加强监管力度如主管网络信息产业的工信部制定监督制约网红产业的产业规范标准和人民群众直接高效的线上线下举报等途径对网红经济进行广泛的社会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网红经济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形成对网红、平台、产业强有力的监管环境。

(二)消费者升级需求倒逼网红经济发展

网络消费者是消费网红经济的主体,为促进网红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使得网红经济能够给消费者们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网民们应该用消费需求的升级来倒逼网红经济。一方面,网民们应树立理性消费观。网络消费者应对网红产品加以辨别,不盲目跟风自己喜欢的网络红人而不加选择的购买劣质产品或自身不需要的东西,应货比三家后选择质量上乘、适合自身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加强自身思维判断能力,减少使用“无营养”的网红经济快餐,坚决抵制违法乱纪的网红经济产品及服务,用需求升级反逼网红经济供给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网民们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网红经济中的社会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防范抵制可能对自身权益造成伤害的个体及其行为,监督检举至有关部门,同时当自己权益遭到侵犯时应冷静、理性地采取正确方式进行维权,严厉惩治网红经济中的奸商和不法分子,在社会公众的广泛抵制与监督下逐渐消灭网红经济中的市场乱象。

网红经济现象篇(2)

网红之所以衍生为一门生意,关键在于通过亿万粉丝点击而生成的流量变现,而变现的途径就是将粉丝火辣辣的眼球转化为购买力,因此,有专家将网红经济喻之为一波又一波吸睛的潮水。

网红借助互联网这个庞大的“孵化器”,具有强大的“吸粉力”。网红都是依靠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利用爆料、搞笑、幽默的图文、场景化视频聚集起大量的人气,并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将数以十万计的粉丝转化为消费群体,创造千万元的收益。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其微博粉丝数已有800万之众,微信公号的浏览量几乎每篇都是“10万+”,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9亿次。

嗅觉一贯十分灵敏的风投们看准了这个商机,闻风而动,于是资本疯狂涌入网红市场,追逐丰沛的利润。以“人不穷怎么当网红”自我调侃的Papi酱,很快就成了风投们的“猎物”。3月19日,真格基金、逻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总投资额为1200万元人民币,估值高达1亿,成为2016年网红界的标杆性事件。

百度财经人物风云榜搜索指数排名第一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网红,目前微博粉丝达到了219万,有机构预测他的网红身价估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去年郎眼财经制片人王牧笛和天翼资本合伙人匡澜凑到一块创立了北京牧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大霄则是其股东之一,也是其微信公号的“当家花旦”,不仅继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发表财经文章,还制作关于A股市场的搞笑视频,给投资者带来苦恼人的笑。网红经济在李大宵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既然是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就会有潮涨落的周期。说白了,每一个网红只是一个短暂的网络现象,如过眼烟云,一如当年红极一时的痞子蔡、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像走马灯似地来去匆匆,只是历史的过客。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拨人来了,一拨人又走了。这就决定了寄生于网红的网红经济是一种喧嚣和浮躁,随着某个网红的昙花一现,网红经济也上演了从烈火烹油到锅空灶冷的嬗变。

再说,时下人们对网红经济颇有微词。在流量变现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时代,网红经济利用网红奇货可居。但网红经济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硬伤”,就是网红时不时地以粗俗为卖点,吸引粉丝的眼球。网红们很多简单、直接的短视频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槽点与痛点,单刀直入,毫不留情,网民随手一点便捧腹大笑,获得快乐。但其视频内容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粗俗的言语。特别是一些段子手网红,那幽默诙谐的段子针砭时弊,也不乏哲理,但也时不时地透露出低俗甚至下流。由此衍生的网红经济不免打上灰色经济的烙印,能增加GDP,但这样的GDP对国民素质是一种伤害。

虽说目前的网红们不靠颜值靠神技,不仅要美貌如花,还要妙笔生花。但网红生命周期短、盈利能力弱等短板始终是网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瓶颈。更有人尖锐地指出,目前难谈盈利的网红经济,注定是一场虚假繁荣的游戏,速生速朽应是其铁律。

但风投们不是傻子,将巨额资本投放在网红身上,自然有其利润想象的空间。网红经济在极短时间内能积聚起巨大的购买力,风投们在速战速决中也能赚得盆满钵盈。因此,风投的商业表演应是跑步进入网红经济,捞一把就走。精明的风投更愿意把资本投给“庇护”网红的平台,因为平台容易产生很多网红,有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而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差异化生产十分重要。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因为它像另一部文艺作品而被观众、听众或读者记住,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表演者因为他的表演风格模仿另一位艺术家而被人们记住,尽管名噪一时,也会被人们遗忘,因为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网红经济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另辟蹊径,创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如今再想模仿芙蓉姐姐扭动腰肢、搔首弄腮而成名几无成功的希望。网红经济必须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即与众不同的网红才能持续生命周期。

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遵纪守法是一条正道。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掌控着一柄话筒,但绝对不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时代。互联网应有纪律约束,网红经济也必须有制度约束。不要强调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失去监控也会“流产”。

网红经济现象篇(3)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前言

我国网红群体初受关注时是在2013年间,其经过两三年发展后,如今网红群体数量逐渐庞大,各个网红拥有的粉丝数量也在壮大,导致出现了网红经济,其真正开始爆红是在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中网红即是其中一种。网红本是贬义词,但在当代社会中其却成为很多人追逐的对象,网红存在的形式多样,载体可以是现实生活,同样也可以是网络世界,能够成为网红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特点、行为或参与的相关事件引发网民关注,直至走红,其在网络中能够轻易吸引“路人”关注,成为其粉丝。

一、网红概述

自互联网出现伊始,网红即随之出现,并且相伴走过十几年时间,在这期间,互联网方面经历多次变革,而变革后即会出现与之特点相符的网红群体,并且其可以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可见两者间的关系。网络小说红极一时,文字网红更是多不胜数,如今虽然该方面不似往常火爆,但依然活跃在大众眼前,而当进入图文时代时,图片即成为了网红利用的工具,其能够轻易为网红博取眼球,并且迅速发展成为关注热点[1]。

自媒体崛起,使得人们将网红视为“新经济物种”的一种,并且极受关注,如今不仅是娱乐圈的美女、帅哥可以成为偶像,网红世界中的锥子脸或经滤镜修饰过度的男男女女,也变成了偶像体系的一个分支。另外,视频媒体人讲解事物的新论点、新模式,使得很多人对其产生兴趣,甚至无止境的追捧。微博如今是当代社会中极为常见,也极受欢迎的社交平台,其中很多网络大V均是网红,其通过多种形式的营销是自己集聚网粉,动辄上百万,可谓网民代言人。

网络营销中,美貌是必不可少的,在网红席卷全球时,网红脸也成为茶余饭后的探讨对象,身材性感、锥子脸以及大眼睛是其标志性特征,而网红日常自拍必备物自然要有奢侈品。故,网红模式本质上即是为大众展示美的生活日常。

二、网红经济发展现状

网红经济中网红个体店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店铺经营者往往一人独揽多重任务,包括选款、进货、更新、粉丝运营以及最终的销售,而在众多网店达人中,则有许多思想先进、营销技能强、组织能力强的人开始构建孵化器公司,其通过网络交流将众多网红个体店铺组合到一起,开展整体经营。孵化器公司如今也已经渐渐步入正轨,甚至形成了培养新模式,其具有娱乐圈经济人的特质,能够使“路人”迅速发展成网红。

网红所发出的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均已经成为了当代耗费大量流量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移动、联通或电信均因此方面获取很大收益,相关调查表明,“网红经济”如今已经不再是单独发展的时代,其已经引起了投资界的注意。我国较为著名的网红当属姜逸磊,其经常在网络中播放自己录制的小视频,而此类小视频多以高效、犀利或动作浮夸为主要特点,但正是这些特点引起了大众关注,播放量往往可以在几分钟内破10万,其中产生多大的流量总量自不必多言。并且此后其还不断对自己的小视频进行加工,如加速、加特效等,逐渐将其打造为言辞犀利、敢于自黑的当代女青年。如今姜逸磊频繁出现在微博热搜中,1000多万的粉丝、超过10万次的阅读量均使得其成为当代著名网络红人之一[2]。

三、网红经济发展走向

虽然网红经济并不是直销经济,但其通过不同的营销方式却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其不仅是社会现象,也是全新的营销路径,广告、会员等均是其重要的盈利模式,其中广告的变现作用更为突出。因网红通常对广告内容驾驭力较好,容易引起粉丝共鸣,并且当代社会的粉丝对于自身偶像具有很强的忠诚度,因此粉丝对于广告的接受度也很高,除此之外,粉丝打赏以及卖会员也是粉丝经济的另一种形式[3]。

以网络大V为例,其粉丝量众多,的内容浏览量也较为庞大,10万是其较为基础的浏览量,而在10万浏览量中按概率算,基本均会超过900人会打赏,而打赏的额度在2~20元左右,如此一来仅仅以一条链接,网红即可以收入过万。如今网络平台较为强大,可以为网红群体提供足够的平台,并拓展发展空间,使网络红人的优势得以挖掘和展现,但网红经济并不是十全十美,由于当代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也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对网红有着深深的排斥感,甚至会受到主流价值观的抵制,因此其今后究竟可以发展到何种地步、会不会有更全新的经济物种代替、其是否能够变成主流经济均是未知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网红经济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走向如何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也对娱乐事业产生了冲击,网红存在的意义为何?是否有继续发展的必要?如何使其保持健康发展?等问题急需解决。自媒体时代下,新经济物种层出不穷,网红经济更是备受关注,其由网红自身的影响力所聚集的粉丝数量极为庞大,甚至超越许多二三线明星,并且网红群体的粉丝十分乐于追求同款,如同款衣服、同款鞋子等,为相关赞助商带去了巨大经济收益,但此种现象能否长久还是个未知数。

参考文献:

网红经济现象篇(4)

以吐槽为特征的短视频“papi酱”,在推出仅半年后就获得资本的青睐(估值3亿元)、并迅速进行商业化变现,这无疑将网红经济瞬间上升到现象级的高度。在此之前,大众对网红的认识,无非是刷脸、做秀和互撕以吸引关注度,商业变现渠道也无非是淘宝卖货、自媒体和主播分红等小打小闹式的赚钱方式,而上升到风险资本参与、一本正经地召开广告拍卖会,“papi酱”可谓中国网红经济的头一遭。

网红经济时代的到来,既是对潮涌而来的新媒体的顺应,更是对传统传播渠道的脱魅。而由“papi酱”所带来的商业变现升级,则必将催生出更多的特征不一的网红以及聚焦网红经济的风险资本。

但是,在网红经济时代已然到来之际,研判其核心的商业变现路径,我们或许应有超越商业本身的社会学思考。

其实,所谓的网红变现路径,无非是通过个体极致的形象和观点辨识度,吸纳大量的粉丝人群,然后再进行商品或娱乐的变现,也就是说,其核心依然是基于流量的商业变现,亦或是基于注意力基础上的商业变现。至于罗振宇将其上升到“魅力人格体”,这只不过是文化商人在秀自己的修辞能力而已,因为其归根到底依然是注意力经济,而无关于什么“魅力人格体”。试问,将网红变现路径从流量变现或注意力经济上升到所谓的“魅力人格体”,那么,包括罗振宇、papi酱、王思聪在内的一线网红,其魅力人格究竟是什么?其人格究竟有什么魅力?难不成扮高雅、吐槽、炫富已成了当下时代最吸引人的人格表现?当然,在扮高雅、吐槽和炫富言行的背后,其是存在内在性格逻辑的,也彰显了一定的价值观。但是,基于网红瞬间而红、转瞬又极易消逝的特征,而个体的魅力人格又必须经过多年才能积淀而成,所以,硬生生地将网红变现路径上升到“魅力人格体”的高度,是不符合事实逻辑的。

传播就是传播,商业就是商业。极致的个体形象和言论,是符合传播学理论的,根本无关于什么魅力人格,也无关于什么道德高度。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能力本身就代表了流量,将这种流量转化成商业变现,其本身也没什么不妥之处,根本没有必要将其上升到魅力人格的高度以傲娇。

网红经济现象篇(5)

因为“网红经济”的迅速升温,包括淘宝店主、电商公司,甚至普通大学生在内的网络爱好者们,也都开始了如何让自己迅速窜红、让自己成为“网红经济”的得益者、让自己商业价值暴涨的思考与设计。如不久前两位自称为证券分析师的“美女”,就各自在网络上播放了一段自编自导自演的股市行情及趋势分析视频。虽然分析毫无可鉴之处,但是,“美女”的身份以及装扮等,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不过,这样的自我推介,虽然可以博得一时的眼球,但由于没有坚实的内涵做基础,没有足够的股市预测和分析能力,其成为“网红”的可能也是比较小的,不可能有太多的粉丝量。没有一定的内涵和积累做基础,企图通过一番网络炒作就成为“网红”,显然是一厢情愿。

“网红经济”是实现商业价值重要方面

贺宥名认为在经济多元化、平台多样化、价值多层次化的背景下,只要具有市场价值的东西,就有实现的可能与希望,只要有内涵和真本领的人,也都有将内涵和本领转化成经济价值的空间和通道。自然,“网红经济”也是实现商业价值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前提是,确实要有价值、要有内涵、要有让人信得过的地方,而不是寄希望于网络炒作,就达到“网红”的目的,就实现“网红经济”的价值。

网红经济现象篇(6)

孩子们的理想大多是单纯的,网红之所以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无非是粉丝众多、收入颇丰,而且似乎没什么门槛。北京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一些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网红的表现却令家长们失望,炫富、炫身材、爆粗口,甚至还有一些少儿不宜的淫秽色情内容。如果任由这类内容主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将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文化的失败,也是成年人社会的失职。

网红作为互联网文化的产物,从一开始就有着草根化、粉丝化的特点。他们最早是一类网络名人,或者热点新闻的主角,其中不乏励志型人物,比如“布鞋院士”“最美教师”等。然而,随着一些人刻意“博出位”吸引大量粉丝,一些商业公司从中嗅到商机,靠炒作、制造话题等模式“吸睛、吸粉、吸金”,开启了一个泥沙俱下的“网红2.0”时代。目前这一轮则可以称为“网红3.0”时代,与之前单靠“颜值”“出位”“打擦边球”等走红模式相比,这一轮网红经济在内容策划上更加精准,粉丝运营更加商业化,网红本身的形象和能力要求也更高。

网红经济现象篇(7)

我们知道,网红早已有之。比如很早之前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网络小胖、龅牙哥、凤姐甚至犀利哥都可以算网红。那时候的网红没有今天成为一个极强的概念性的话题现象,在于当时期的网红,被网民消费病毒式传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缘于社会转型期间网民情绪的一种自然表达,继而被病毒式传播,彼时的网红往往成为大众嘲讽和解构的对象。少有背后资本方推动与利益掺杂其中,显得更为纯粹。

但今天的网红不一样,今天的网红其本质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且在网红背后,多有资本利益方在推动。比如就拿网红扎堆的直播平台来说,斗鱼直播在3月刚宣布完成新一轮1亿美元(约6.7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紧随其后的是王思聪的熊猫TV。知名时尚博主gogoboi、影评界网红毒舌电影等也纷纷将首个自频道落户优酷,其背后都有团队与产业链资源在运作。也就是说,网红的火爆更多的背后的资本在推动。

资本方为何要推动网红经济火爆?事实上,这就如O2O、微商的火爆是同样的道理。在资本市场,永远在追逐新的概念,所谓的网红更多的是粉丝经济的变种,它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资本全力在背后打造网红的背后其目的就是迅速获利。

资本市场有个周期性的规律是挖掘新概念,从互联网思维、O2O经济,到微商经济、P2P模式、IP概念、网红经济莫不如此。目前挖掘出“网红经济”,是缘于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已经从高速增长步入到平缓期,资本逐利的惯性上来讲,它需要更具想象空间的投资渠道与项目快进快出获利。而网红经济可以迅速变现的暴利符合资本市场迅速圈钱的逻辑。Papi酱在优酷平台上40多个原创短视频获得1200万元融资之外,网红迅速变现的暴利屡屡出现,比如静言股市在优酷自频道单场直播收入88万、金融圈里某美女券商分析师通过直播平台进行直播路演和观点分享,直播20分钟,粉丝刷礼20万元等诸如此类网红事件屡见不鲜。

而资本市场通过网红概念炒作一轮,可以带动影视文化、动漫音乐、通信、互联网零售、电商等多个板块的概念股大涨,带动所谓的“二次元经济”、“粉丝经济”概念持续火爆,资本方就能从中持续获利。比如我们看到日前网红市场规模过千亿,不少网红概念股一路涨停,就是资本方推动网红经济背后可迅速获利的本质。

从创业者角度来看,这两年以来,万众创业背后是尸骨累累,失败者居多,许多创业者在关键时刻没有得到投资,也没有资源来满足其基本需求。整个创投圈弥漫着悲观气息,网红创业这应对了当前创业者快速致富的内心诉求。

但创业者需要考虑的是,今天的资本市场对烧钱模式但又看不到盈利前景的项目已经不感冒,网红经济符合金字塔规律,它的火爆都有其基本规律,从pipa酱到咪梦,基本属于本身在细分领域紧扣粉丝心理诉求的内容创业者,她们的特质不具备可复制性。

另一方面,网红经济目前也都是烧钱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直播平台作为网红孕育的平台,比如说,当前大多数直播平台仍处于烧钱阶段,并没有商业化的手段。目前直播平台的核心资源就是网红,而且知名主播的签约费水涨船高,目前最高纪录是电竞女王MISS,被虎牙以1亿元签下3年合约。当网红成为风投竞相追捧的新概念,网红背后的平台价值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但资本追捧网红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就是大量网红涌现,竞争日趋激烈,为迎合低俗趣味,许多直播平台的网红为吸睛为导流获取用户,不断打擦边球触碰底线来搏名获利,导致平台方触碰政策红线的风险也与日俱增,由此导致政策层面对其约束。

比如不久前,文化部对斗鱼、虎牙直播、YY、熊猫TV、战旗TV、龙珠直播、六间房、9158等多家网络直播平台被列入查处名单。而背后的诸多资本方也浮出水面。显然,直播平台与主播之间的存在高度契合的利益关系,对于打擦边球的游戏,资本方自然心知肚明。因此由资本驱动的网红的背后,就是整个网红经济病态式发展的根源。前面说到政策钳制网红的问题,我们拿直播平台的网红为例,当更多社会资本和创业公司都进入直播市场,网红的红利可能由于政策而趋于边缘化。这对于要做网红的创业者来说,并不是利好消息。

另外,大多数多数网红并没有新的商业化的手段。当前网红的变现还主要停留在卖周边产品(化妆品、服装等),到微电影、电视剧、综艺、电影、广告等。当然,许多网红依赖于此确实赚钱了,比如广告模特张大奕在淘宝开店,凭借400万微博粉丝导流,店铺的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一些电竞主播依靠平台签约费、电商分成、流量广告合作等方式也日进斗金。但目前除了服装行业、网络直播、广告等领域,网红很难从其他领域真正获利。papi酱目前也表示拿了投资后商业化也还没想的很清楚。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要积累粉丝称为网红本身是一道极高的门槛,加之网红目前的变现模式并不具备普适性,而缺乏资本推动的网红往往会呈现昙花一现的结局,网红未来被政策钳制的可能性大增,而可商业化的网红,往往是拥有资源和资本的大佬在背后助推,能跨越产业链和平台、未来可从内容生产者向用户经营者转型。

但对于缺乏资本与资源助推的创业者,想成为网红的机会与概率并不大,因为目前的网红群体已出现内部分层,形成较为稳定的金字塔结构。这个时代的消费者,事实上其理性程度远超想象,在直播网红之外的多数领域,用户还是会选择为优质产品买单,而不是为网红本人买单。

另外,当今的“网红”和淘宝、广告、套现、融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资本市场利益链上的一环,它并不适合多数领域的创业者。创业者在各种资本市场环节与条件缺失的情况下,想成为网红只能是无米之炊,反而将自身陷入各种成名博眼球的误区之中,而忽略本身的产品战略与用户经营。创业者要脱颖而出,品牌与定位差异化是核心,但当创业者太多,网红不够用的时候,就会走入同质化,继而网红会逐步蜕变成为一种负面词汇与形象,而且创业者是网红的这种标签反过来还将可能伤害产品品牌本身。也就是说,创业者应该做网红,做不了网红的就不要创业的言论其本质是本末倒置。

这种逻辑大致意思是拥有粉丝就可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很显然,明星效应创业无疑比网红的段位更高,但我们看到许多明星投资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手机行业,崔健、林志颖、周杰伦、韩庚等诸多明星做手机多数已销声匿迹。也就是说,对创业者而言,网红效应无法改善目前供应链效率较低以及客户精准营销的问题。从目前来看,网红的变现模式多数就是承担一个导购的意见领袖的角色,向粉丝卖广告或者电商经营,但这种形式本身不具备持久性,也不是对供应链生产效率的改善,更解决不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问题,更无力改善库存、资金链等创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网红经济现象篇(8)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显示,预计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预估接近580亿人民币,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如此强大的冲劲再次印证了网红经济的魅力,也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于互联网风口的又一认知。

6月3日,易观智库互娱分析师陈旭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交平台去中心化、人人可以成为网红的背景下,网红经济因其多样的变现方式,以及与传统行业结合的巨大想象空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一个“网红”能量达2200万

“喜欢Papi酱的搞怪风,也喜欢跟朋友分享她的幽默短视频。”和武汉市武昌区张女士一样,很多人眼中的Papi酱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

Papi酱,凭借微博账号发表短视频,以七情上面的浮夸表演博得网友的纷纷点赞,并利用变音器原创短视频内容,在各大内容平台的人气都一路高涨。截至目前,记者在其认证微博上看到粉丝量已突破1396万。

火爆的人气带来的不仅是人们闲聊的话题,更是其红火背后所创造出来的价值。2016年4月21日下午,Papi酱贴片广告拍卖会在京举行。经过不到10分钟线上线下同时出价竞拍的激烈角逐,最后由某电商公司代表以2200万的出价结束本场拍卖。

一个Papi酱的能量就已经达到了2200万,一群小Papi酱虽然很难复制Papi酱的成功,但其背后的价值却是无法忽视的,这也让投资人瞄准了网红带来的商机。2016年手机直播平台爆发,移动互联网催生泛生活类直播、秀场娱乐,映客、花椒等一系列在线直播平台纷纷崛起。以淘宝、京东为首的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也希望借助网红吸引力,纷纷谋划着符合自身品牌的一场营销大戏,也有投资人看中网红经济的“续命”风口,建立起培养网红的各大“网红工厂”培训机构及学校。

“网红”从“吸睛”向“吸金”迈进

实际上,网络红人的说法早在多年前就受到人们关注。只是,借助网红转化为新的经济模式,似乎还是从今年才被大众熟知。

业内有人将2016年定义为“网红”元年,并将凤姐、犀利哥划为网红1.0版,将“Papi酱”、“罗休休”等,跨内容、电商、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网红定义为2.0版本。

在新的“网红”年代,有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上打扮妖娆、声音甜美的女主播受到粉丝追捧。为博红颜一笑,粉丝们不惜花重金给主播们送各种虚拟礼物,礼物虽是虚拟的,但花出去的则是真金白银。“网红”也从“吸睛”逐步向“吸金”迈进。

“目前,网红经济的变现方式有多种,可以分为电商、广告、打赏(虚拟礼物)、平台签约、艺人发展、IP(知识产权)泛娱乐化。其中电商的变现方式比较直接和成熟,是目前很多淘宝网红店的模式。广告则适用于内容类网红,通过贴片广告、品牌植入、广告代言等方式后变现。打赏多是直播类网红的变现方式,秀场及游戏类主播此类收入比较多。”易观智库互娱分析师陈旭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同时也是粉丝经济的一种。网红通过在社交平台输出内容,吸引粉丝,成为KOL(关键意见领袖),并将粉丝资产进行变现。”陈旭说。

与传统行业结合存巨大想象空间

陈旭向记者坦言,广告变现的风险在于广告如果植入过多会影响用户体验,而且网红的生命周期较短,会给广告商带来风险。

另外,网红与明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些网红如果条件优秀,会跟平台签约;或向艺人发展,进军演艺圈。最后,IP泛娱乐化是内容网红的高级进阶模式,将网红个人及网红输出的内容进行品牌化,作为IP在泛娱乐多领域进行延展运作,会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但这种模式不是每个网红都有能力达到的,需要极强的内容创作能力和专业的团队协作。

那么,网红经济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成为下一个风口”?主任曹磊也向记者表示,其实两者并不分裂。以Papi酱为例,说明网红经济投资的风已经来了。而且“红人经济”一直伴随着人类存在,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网红经济”无非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扩散了红的范围、速度。

作为才刚刚起步的新业态,网红经济它到底能走多久、走多远?曹磊则表示:“短期来看大有可为,长期来看,隐患重重。”除了取决于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外,也取决于其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角色定位。为了成为网红一些人也突破了底线,的内容恶俗低廉,随之成为监管的难题。网红经济的未来发展依旧充满挑战。

“网红相关的泡沫是有,但是并不很大。资本会倾向于投资平台型的公司,未来网红产业会越来越庞大,运作也会更加成熟。”陈旭进一步补充,“在社交平台去中心化、人人可以成为网红的背景下,网红经济因其多样的变现方式,以及与传统行业结合的巨大想象空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内容生产是维持变现模式的“强心药”

网红经济大热,不少企业在试图巧用这种模式吸金的同时,也很烦恼,网红不等于明星,网红的粉丝和电商流量不划等号,即使商家投重金去跟网红合作,却难以保证自身投资也能跟着“火热”起来。那究竟什么样的网红能帮助商家实现预期盈利?

网红经济现象篇(9)

而一切都在2016年发生了改变。想必所有人都知道最近风头正劲的一位网红——主打短视频吐槽的papi酱。这个号称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以平均半周更新这一条有笑点的视频,在每个平台的自媒体账号都能通过打赏的形式获得成千上万的直接收入。之后融资1200万,首次广告拍卖价2200万,在所有人的目瞪口呆中,彻底将网红经济引爆到当前最受关注的风口之上。

从吸睛到吸金,网红正在去贬义化

实际上,在网红这一个概念出现之前,网红就已经出现在了互联网中。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早期的dodolook、芙蓉姐姐到凤姐,乃至到打色情擦边球的兽兽,当时大多数都是以炒作为主要目的。

除了走可爱俏皮路线的dodolook,同时期的网红几乎都以审丑和恶搞为手段,积攒虚无的网络人气,以此满足其个人的出名需求。

这都可以概括的成为网红1.0时期,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网红们,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关注度,然后借助关注度,向别的领域拓展,网红只是一种手段,本身变现环节及其薄弱。

此时的网红更多的寄生于传统媒体,门户和论坛博客之上。而这些在那时看来,不过是旁门左道而已。也正是如此,那时候即便是当时最为优质的网红dodolook——这位从2005年左右因为制作搞笑短片而火遍互联网的美少女——在那个蛮荒的互联网时代,虽然达到了现象级的网红,并且借此想要拓展到娱乐圈,成为一个明星,但却未能挤入主流的娱乐圈中,最终难逃销声匿迹的命运。而其他如凤姐、芙蓉姐姐不得进行更大痛苦的转型,勉强刷着存在感,而依赖色情获得人气的兽兽之流更是昙花一现,为人所不齿。

之后微博的兴起,开启了网红2.0时代。

朝阳V姐、、嫩模、传统秀场主播们成为所谓网络红人的主力军。并且将吸睛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个时候,郭美美、干露露成为最为著名的一批网红,其次是主打美色经济的秀场主播们。

此时的网红们已经又有了一定的变现能力,但是,由于层出不穷的负面事件,导致网红与低俗媚俗绑定到了一起,使得网红一词被彻底贬义化。加上各种最美XX的泛滥和说教,网红开始引起大众的反感。所以,虽然此时网红开始层出不穷的涌现,但不论是相比网红初期还是后面的3.0时代,这个时期依旧是网红最为低谷的阶段。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兴,美拍等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崛起,手机短视频和全场景直播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网红诞生的渠道变得畅通起来,开始从负面的沼泽中艰难挣脱。

大众也开始越来越接受“网红”这一概念,网红逐渐去贬义化。加上网络监管的加强和网民的审美水平增高,单纯的依靠低俗媚俗成为网红已经极为困难。这促使一系列优质有趣或者具有审美情趣的网红相继诞生。

这些新网红因自身粉丝形成的巨大流量,让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现能力得到大大的加强,使得网红正式进入了3.0的吸金时代。他们或生存于美拍等直播短视频的平台之上,依靠平台变现,或生存于社交媒体之上,依靠结合自身优势做电商变现。

15分钟成网红的前提是需要内容积累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作出过两个相互关联的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加起来耗时半个小时,就能搞出一个名人,然后再搞死一个名人。

曾经很多人都认为不可思议,但是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这两句话已经被彻底实现。而这一著名的15分钟定律更是被奉为网红界的圭臬。但是事实上,这误导了非常多的人。因为想要成为网红,绝对不可能仅仅是因为抓住了十五分钟。这看似十五分钟的爆红,可能背后是数年无人问津的积累和沉淀。

正当红的papi酱很容易让老网民想起曾经的在10年前火爆一时的dodolook。可以这么说,伴随着网红3.0时代的到来,papi酱几乎复制了当年的网红1.0时代的前辈dodolook的成名路径,成为的16年第一网红。

但很显然,今时往昔不同,papi酱赶上了网红经济爆发的前夕,并幸运的成为网红经济最终爆发的导火索,因此名利双收。而曾经在网红1.0时代造成现象级的dodolook,在网红大潮重新爆发后,也开始借助美拍平台,重新回归大众视线,甚至依靠其话题扩散能力,重新回流了人气,成为网红3.0时代的新网红。两人之间的角色变迁,颇有一种宿命论的味道。

而抛开宿命论,纵观papi酱的成名路线,其经历了很长的一段内容积累期。在早期,Papi酱的微博多为段子和gif,直到去年7月开始陆续发短视频,但都是相对常见的无厘头恶搞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她的风格不断迭代,也始终与粉丝保持互动。直到2015年10月开始,她开始利用变音器原创短视频内容。

在那之后,papi酱在各大内容平台的人气都一路高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积累了几百万粉丝,并最终引爆互联网成为了现象级网红。如果没有前期的积累,很难说,papi酱经能够形成现在的风格,并且最终爆红于网络。

而作为曾经的第一网络美少女dodolook,从销声匿迹到重新建立起强大人气,更经历了大量的积累。在网红经济即将爆发的时期,dodolook很敏锐的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从去年开始坚持在美拍发60秒日常,几乎从未间断。

到如今,其美拍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达到2.9亿,共3万人参与她所发起的这个话题,导致这成为了短视频内容创新的一种新走向。而借助如今重新凝聚的强大影响力,dodolook开始拍摄电影、电视剧、MV,广告代言、出版书籍《I’m dodolook》,不论是人气还是市场前景,相比以前,都有了更大的提高。而正是其对优质内容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让这位过气网红有机会依靠平台重新崛起。

所谓的长期积累,其实本质上是网红自身的一种价值观的建设和输出。papi酱输出的内容极具个人特色,可以说成是自身价值观的一种传递,而dododolook也是如此。

这又涉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曾经最早一批的网红中,为什么只有dodolook能够重新依靠内容积累崛起,而芙蓉姐姐和凤姐只能跨界转型?这其实非常的简单,因为前者是生产内容,输出价值,而后两者在当时,只是单纯的吸睛模式,并无固定的价值输出。

网红经济是不是一种短命模式?

事实上,关于网红经济的争议,自这一概念崛起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有一个最为激进的问题,网红经济是不是泡沫,会不会和其他互联网出现的众多风口一般,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最终成为一种短命模式,过一段时间就会销声匿迹?

目前来看,网红可能会从火热爆发期进入一个稳定期,但要说其是短命模式,还有待推敲。因为作为一种能从1.0进化到3.0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不论是从产业链完善度还是从变现能力上来说,网红经济都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概念和方向,不像一些从未出现过的模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近日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包括红人相关的商品销售额,营销收入以及生态其他环节收入)预计接达580亿人民币,这一数字有多大呢?对比越来越火的电影票房市场,580亿这个数字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网红经济将会持续走红下去。而这种持续,必然会改变现有的互联网消费方式。

1.网红经济将会稀释明星经济

网红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与明星经济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形成个人品牌价值,然后依靠粉丝的流量变现。而明星经济的模式是依靠粉丝的流量来面向B端进行一系列的变现。即使粉丝会为其消费,也间接的需要经过B端这一渠道。

而网红经济则不同,是直接依靠粉丝自身的消费能力进行变现。那么,网红的变现能力相对明星,到底有没有可比性?有一个信息能够解答这一问题:据媒体报道,王思聪的前女友,电商网红雪梨的一年收入已经高达1.5亿,而范冰冰一年的收入也才1.3亿元。

由于网红进入门槛相对明星要低非常多,并且不需要明星那这种专业级别的团队运作,只要拥有一定内容制作能力,就可以通过美拍这类的网红孵化平台,有机会收获粉丝,成为人气网红。这种造星能力,不是传统明星公司能够比拟。

因此在未来,随着网红的崛起,这个群体将会大幅度超过明星,明星经济的注意力将被稀释,像四大天王这类家喻户晓、老少通吃的明星不会再出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网红,而这个网红,他的朋友可能完全都不认识。

2.网红模式变现手段与影响

目前来看,网红经济主要模式分为电商,广告,直播这三大类。2015年“双十一”期间,淘宝女装排行榜前十名的店铺中,2015年有7家为网红店铺。而一般的网红店铺在“双11”日上新可达500~1000万元的销售额。这必然会对以小量多样、低库存的快时尚商业模式形成冲击。比如H&M、Zara。因为网红经济比快时尚更快、更合身,为顾客量身打造的服务和互动。

而广告投放,目前也是网红变现的主要方式之一。本质上来说,网红的广告变现,分为内容+广告和人+广告两种方式。所谓的内容+广告,是在网红的短视频或者直播中,加入广告内容。而人+广告的方式,则是和明星代言一样,网红本人对产品进行广告代言。由于网红代言成本相对明星代言更低,势必会冲击到明星代言这一领域。

而除了网红+电商,和网红+广告,由于网红和直播的天然共生性,通过直播工具作为粉丝消费行为的闭环引导,让粉丝打赏也将是网红经济的重要变现方式。实际上,由于视频直播的不可控性,让这种模式一直以来都处在各大商业模式的鄙视链最底端。

网红经济现象篇(10)

网红借助互联网这个庞大的“孵化器”,具有强大的“吸粉力”。网红都是依靠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利用爆料、搞笑、幽默的图文、场景化视频聚集起大量的人气,并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将数以十万计的粉丝转化为消费群体,创造千万元的收益。“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其微博粉丝数已有800万之众,微信公号的浏览量几乎每篇都是“10万+”,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9亿次。

嗅觉一贯灵敏的风投们看准了这个商机,闻风而动,于是资本疯狂涌入网红市场,追逐丰沛的利润。以“人不穷怎么当网红”自我调侃的Papi酱很快就成了风投们的“猎物”。3月19日,真格基金、逻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总投资额为1200万元人民币,估值高达1亿,成为2016年网红界的标杆性事件。

百度财经人物风云榜搜索指数排名第一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网红,目前其微博粉丝达到了219万,有机构预测他的网红身价估值超过10亿元。去年郎眼财经制片人王牧笛和天翼资本合伙人匡澜凑到一块创立了北京牧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大霄则是其股东之一,也是其微信公号的“当家花旦”,不仅继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发表财经文章,还制作关于A股市场的搞笑视频,给投资者带来苦恼人的笑。网红经济在李大宵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既然是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就会有潮涨潮落的周期。说白了,每一个网红只是一个短暂的网络现象,如过眼烟云,一如当年红极一时的痞子蔡、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像走马灯似地来去匆匆,只是历史的过客。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拨人来了,一拨人又走了。这就决定了寄生于网络的网红经济是一种喧嚣和浮躁,随着某个网红的昙花一现,网红经济也上演了从烈火烹油到锅空灶冷的嬗变。

再说,时下人们对网红经济颇有微词。在流量变现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时代,网红经济利用网红奇货可居。但网红经济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硬伤”,就是网红时不时地以粗俗为卖点,吸引粉丝的眼球。网红们很多简单、直接的短视频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槽点与痛点,单刀直入,毫不留情,网民随手一点便捧腹大笑,获得快乐。但其视频内容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粗俗的言语。特别是一些段子手网红,那幽默诙谐的段子针砭时弊,也不乏哲理,但也时不时地透露出低俗甚至下流。由此衍生的网红经济不免打上“灰色经济”的烙印,能增加GDP,但这样的GDP对国民素质是一种伤害。

目前的网红们不仅要美貌如花,还要妙笔生花。但网红生命周期短、盈利能力弱等短板始终是网红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瓶颈。更有人尖锐地指出,目前难谈盈利的网红经济,注定是一场虚假繁荣的游戏,速生速朽应是其铁律。

但风投们不是傻子,将巨额资本投放在网红身上,自然有其利润想像的空间。网红经济在极短时间内能积聚起巨大的购买力,风投们在速战速决中也能赚得盆满钵盈。因此,风投的商业表演应是跑步进入网红经济,捞一把就走。精明的风投更愿意把资本投给“庇护”网红的平台,因为平台容易产生网红,有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而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差异化生产十分重要。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因为它像另一部文艺作品而被观众、听众或读者记住,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表演者因为他的表演风格模仿另一位艺术家而被人们记住,尽管名噪一时,也会被人们遗忘,因为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网红经济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另辟蹊径,创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如今再想模仿芙蓉姐姐扭动腰肢、搔首弄腮而成名几无成功的希望。网红经济必须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即与众不同的网红才能持续生命周期。

上一篇: 校园对学生的影响 下一篇: 网络运营的作用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