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29 14:39:56

现代文明发展

现代文明发展篇(1)

现代林业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各个地区的政府一定要加大对这一方面的建设。本文就对现代林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帮助,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林业的意义及重要性

1.1现代林业的概念

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它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化发展为动力的新型林业。从科学发展过的角度来讲,现代林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途径和根本要求,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地区由于经济问题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现代林业的发展。

1.2现代林业的重要性

根据现代林业的概念可以看出,现代林业的整个经营对象是整个森林的生态系统,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地共荣”的终极目标。面对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发展森林植被,搞好环境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对发展林业的共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在重要任务,现代林业是国民经济在基础产业,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现代农业的生态屏障。由于现代林业的实施对象是整个森林系统,而森林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经营时一定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从而让现代林业可以有序的运行。

2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所谓的生态文明,实质就是指人们对以前文明进行改造和创新,积极地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而生态文明建设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现代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即将面临的重要挑战,因此,调节好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各个地方政府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2.1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虽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但是也会出现一些环境上的问题,比如说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针对这一现象,现代林业的发展一定要积极的开展,林业的发展是人员自然和谐相处的枢纽,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奠基石。林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推动生态文明的良好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2.2现代林业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

现代林业的良好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非常的重视,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它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因此,一旦林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就很难继续的开展下去。

2.3生态产品

源于现代林业生态的产品主要是指森林里独有的且能够产出的东西,比如说清新的空气。从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经济逐渐的变得市场化,人们只一味的追求利益,对森林及树木进行大面积的砍伐,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影响了生态产品的产出,从而导致产品的质量逐渐的降低,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态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一现象的出现就导致了生态产品供不应求,从而造成了不平衡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力,是相关技术人员的重点工作,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的严重破坏,生态系统也发生了一定的损坏,土地荒漠化、旱灾、水灾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虽然各个地方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加大了这一方面的管理力度,但是对于一些环境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素,除此之外,生态文明建设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说生物的生存环境,它们所处的环境是非常脆弱的,一些地方虽然治理了,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吗,因为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建设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工作,在短时间内改善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管理者一定要将这一工作落实好,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分开展下去。

3推动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分析

现代林业的良好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一点要积极的发展现代林业,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的措施如下:

3.1提高现代林业资源的管理及保护力度

由于管理者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森林的面积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质量也在逐渐地提高,相关部门的资源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规范化,很大程度上的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少数地方出现了很多林地非法占用的情况,而给出的理由是对土地进行整改从而改变了对林地的用途,在对一些低产的林地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很多人都不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规范的操作,从而对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降低了林地的利用率,改变了生态的结构,从而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林地使用形式的审查,控制好项目建设所用的土地,对于恶意的毁坏林地、非法开荒的人员,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且做出相应的处罚。除此之外,管理部门要对森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森林的变化、森林的用地等等,从而促进森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

在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管理人员应该将保护林业的思想观念落实到人们身上,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让人们从思想意识上明确生态文明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只有对这一观念重视,才会落实到个人的行为当中。在对生态文明进行宣传的过程当中,管理者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每一个人都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行动中让人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深化他们的意识和思想,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个人都应该尽一份自己的责任,从小事开始做起,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

3.3加强林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研人员一定要加大对林业技术开发的力度,提高林业技术的转化率,保证林业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发展中,不断地提高质量,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3.4加强资源的利用率

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完善管理系统,从而保证林业产品更加的绿色、环保。除此之外,科研人员应该不断的研究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让他们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现代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是密不可分且息息相关的,但是在当今的社会当中,对于资源利用方面,资源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这样就会造成很多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对森里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好、更舒适、更宽松的社会环境,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5加强农村建设,推动林业发展林业发展的主要

根据地就是在农村,因此,如果想快速的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进度,就应该加强对农村的建设,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农村的建设,我国也是十分的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把建设都重点放在了农村,而林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然之路,因此,林业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发展农村建设才可以让林业的发展更加的规范化,才可以尽早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结束语林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要想我国的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各个地方的政府以及管理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应该以生态文明为前提和重点,充分的意识到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5):136-137.

[2]牛美玲.论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

[3]王新秋.浅谈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136-137.

[4]郑建中.推动现代林业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浅谈尤溪县造林绿化的实施举措[J].厦门科技,2017(2):54-56.

现代文明发展篇(2)

1现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

1.1现代林业发展是基础

现代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推动现代林业建设能够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等问题,创建更美好的生态环境。林业发展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障和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平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了社会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

1.2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方向

诚然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惠及子孙后代,是现代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林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发展,而这一经济发展需要遵循的道路即是生态文明建设。若是当代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是可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去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经济发展和林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2林业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2.1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

在生态环境建设指导下建立的现代林业能够产出的不仅仅包括水果、木材、动植物等有形的资产,更包括清新的空气、适宜人类生存的气候环境、丰饶的水土等无形的资产。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要求逐渐增加,人们对生活和居住环境、文化产品等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正具有越来越高的价值。

2.2保护环境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发展

现代林业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减缓土地荒漠化、调节旱涝灾害的效用,在这方面达成的效果无形中减少了国家治理水土、修建堤坝的投资,从结果上降低了投资成本、创造出了极大的经济价值。商业上人们重视交通条件的同时,环境因素也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生态建设良好的地区由于环境优渥,也更容易招商引资。

2.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国策,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林业所具有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推动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对策

3.1政府的扶持

林业发展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大,持续时间长,见效慢,很多收益都是无形收益,必须要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应当加大林业建设投入的资金,为林业建设的相关工程开放政策优惠,支持林业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

3.2科学的林业发展模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经济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也是一样的。为了更好地推动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相关工作者扎实林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投入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效果,保障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研究包括林木培育、除虫、治疗疾病的科学方法,并且建立完善和合理的监督体系,利用国家力量推广先进技术,从而保证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平稳进行。

3.3提高人的环保意识

将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部交托于政府和工作人员不现实且困难重重,生态文明建设是惠及社会、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工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发展前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人民在行动上重视起来,理解国家的政策要求,避免一些素质不够的人偷砍树木、损毁国家财产;令城市居民形成维护环境的习惯,共同建设生态文明。

3.4推动农村建设

农村是林业建设的前沿阵地,我国森林覆盖率绝大部分存在于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地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林业发展进一步为解决国家三农问题提供了途径和解决方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

4结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比起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保障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通过发展现代林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有利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文明发展篇(3)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把握的一个新亮点。在生态建设中,林业是主体,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发挥着关键和纽带作用,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现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当前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应对气候变化。这就需要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这个共同居住的地球营造绿色的发展空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元素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林业是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除提供着社会生活与发展所需要的多种林产品外,还承担着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主要任务。如何正确处理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所有林业工作者需要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国林业资源的基本状况,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影响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更是生态文明的标志,担负着改善生态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绿色纽带,在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近年来国家下拨专项资金,建设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大力支持天然林资源保护,大幅度增加林业补贴资金支持造林、森林抚育和良种培育,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新格局,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促进我国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有力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新时期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林业发展及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属较低层次。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林业建设成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身,是林业的特殊属性。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加快林业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抓好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这是研究确定现阶段林业发展战略的基石。

解决生态问题是林业面临的首要任务,以生态建设为主不能有丝毫动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必须首先服从和服务于生态建设的大局。加强监管与引导林业产业的发展,引导资本进入林产品的高端化领域,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竞争力,以缓解林业生态建设所承受的压力,将林业产业发展对生态建设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视野,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幅度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用生态系统的理论、方法来培育、管理、保护、开发利用森林。将生态系统观点贯穿于经营森林的全过程是发展生态林业的核心理念,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坚持运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全盘谋划;以生态合理性的战略思维,对关系到林业发展和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科学的探索;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可恢复的合理范围内,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增加经济总量的短视行为,有效地避免破坏环境、耗竭资源的现象,自觉地以自然生态规律为指导,保持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统一协调发展。

3 结语

根据生态化、市场化、工业化的要求,结合林业资源利用现状,合理调整林业经济结构,扩展林业发展空间,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实现由资源型林业向生态型林业的转变。进行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益。

在当前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前提下,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是需要不断探索与钻研的课题。现代林业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并提供战略支撑。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现代文明发展篇(4)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11202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现代文明发展篇(5)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现代文明发展篇(6)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现代文明发展篇(7)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现代文明发展篇(8)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现代文明发展篇(9)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贵州是一个较为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一道绿色生态的天然屏障。因此,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对全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中之重。

二、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一)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二)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三)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氧气。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

(四)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三、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一)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促进林业持续发展。一是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二是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三是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四是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培育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通过各种媒体,举办关注森林、森林论坛、森林城市建设等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让全民都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爱林护林的认识,更要让他们投身于全民植树活动中去,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三)实施林业生态工程。进一步建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大的生态工程,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从全省的地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森林的覆盖面。

(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全面推进“绿色小康村”和“绿色小康户”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不断发展壮大林业特色产业。

(五)弘扬创新生态文化。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新办法,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尽快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全民义务植树新高潮。

(六)推进生态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林进程,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把林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森林灾害应急预案,强化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林区。

总而言之,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加强和发展现代林业,全省生态体系将会建设会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会持续增长,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很强劲;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将会出现一个好的开局;生态文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生态文化产品也会不断日益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也会在不同层面、广泛深入地开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人们心里也越来越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现代文明发展篇(10)

Abstract:As an essential part of guildhall culture, the guildhall cultur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is mainly composed of six aspects: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aesthetic architecture, deep cultural heritage of literatur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humanistic spirit of helping those in danger and relieving those in distress, rich social cultural events,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private-school education to public-school education.

Key words:guildhall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05-25(5)

作者简介:张德安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专职委员副研究员

会馆文化,特别是明清会馆文化,在研究明清会馆专家学者的专著或撰文中或多或少均有提及,但大多语焉未详。究竟什么是明清会馆文化?它包含哪些方面?以何种思维来思考它的传承与发展?对此本文进行一些探讨。

“文以载道,化育万民”。所谓会馆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以会馆为载体的文化。中国会馆,自明永乐年间安徽芜湖人俞谟在北京创建京师芜湖会馆以来,已有600多年历史,其数量之多,不可胜数。会馆既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又因顺应社会变迁而历久弥新。围绕会馆并以会馆作为载体形成的文化事项,就构成了会馆文化。它涉及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包括会馆建筑艺术、管理技术及会馆戏剧、音乐、讨文、楹联、碑刻、文献与字画、古籍等。明清会馆文化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精到的管理规制在各会馆自成体系

古代会馆虽是民间自发组建的,但同明清时官办的里甲、保甲、厢坊等一样,是合法的基层社会组织,在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会馆的行政管理方面,各类会馆大致相同,即公推德高望重者总揽馆务,或称首事、会首、会董,也有的称客长、客总、总管、值年等,下设若干人办事。早期会馆的行政职能比较简单,随着历史发展,会馆在经济事务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增大。到了晚清,会馆已成为民间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例如:重庆俗称的“八省会馆”实际包括湖广、广东、江南、浙江、福建、江西、山西、陕西、云贵等会馆,通常这八省会馆的联合行动,几乎可取代官府的全部“市政”管理权。

在财务管理方面,古代会馆都各有自己的经费来源,有的是靠官商或乡人的自愿捐助,有的是靠商人的抽厘,有的是依靠房租,还有的只有始创者却无以为继。因为会馆的经费来源并不稳定,又要使会馆长期维持,许多会馆便制定出自己如何经营管理团体捐款和管理团体产业(如专属会馆的建筑物)的内部规章制度。

例如1784年,潮州会馆就规定:“延请董事经理,三年一更,七邑轮举,一应存馆契据,递交董事收执,先后更替,照簿点交,永为定例。”1813年,嘉应会馆不仅强调“凡经手收入及放出生息,必须经理得宜,始免侵亏之弊”。同时还有“汇簿日”的规定。每年“汇簿日”的当天,必须要将“所有银钱,当众交出,公举殷实借领某分生息,须数人保结,至次年汇簿日,母利一并交出,再公举殷实借领,毋得徇情”。还有的会馆、公所明确指出,将所捐经费“设立司年司月轮管……年终会算报销”,“互相稽查”。潮州福建汀龙会馆规模庞大,其管理“依其里邑之所近”在会馆下按地区设“纲”管理。会馆根据年开支预算按不同的比例分摊给实力各不相同的“纲”,包括各节日的祭祀与演戏也分别由不同的纲来分担。即,各纲根据各自的实力来承担不同份额的义务,会馆也把具体责任落实到纲头上,容易承担,也容易兑现。重庆湖广会馆作为移民会馆,在早期运作时,也有管理同乡共同财产即会馆产业和捐资的条规。馆内现有复印件100多份,包括了从嘉庆到宣统年间重庆各会馆的行业章程、市场规范、司法诉讼、馆内秩序、筹资捐款、义冢保护、会馆修缮、宴请安排、祭祀程序等相关方面的记载。

2.唯美的建筑艺术使会馆遗存成为古建瑰宝

明清时代,各会馆建筑形态争奇斗艳,尤其是有大商巨贾进行经济支撑的移民会馆或行业会馆,更是在会馆的营造上追求唯美,出现了聊城山陕会馆、重庆湖广会馆、社旗山陕会馆、北京湖广会馆、天津广东会馆等古代建筑的瑰宝。它们或雕梁画栋,飞檐走角;或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艺术,都是屈指可数的。有些会馆,堪称明清建筑之典范。例如,自贡西秦会馆,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厅堂,两侧建阁楼和廨房,用廊屋连接组成若干大小院落,四周以围墙环绕,形成单元式多层次封闭式的布局。单体建筑内部由几根大柱承托各种横梁,组成坚实的框架,上建外观奇特的复合大屋顶。屋顶造型有歇山式、硬山式、重檐六角攒尖式和重檐庑殿式,重叠、配合使用。其中以武圣宫大门、献技楼、参天阁和贲鼓阁、金镛阁最具特色,或歇山屋顶正脊加建一六角攒尖屋顶,或上下重叠由两个歇山式屋顶,檐脊屋面相连,翼角起翘似飞,挺拔高昂。这种多檐的复合结构,在明清两代建筑中,是十分罕见的。

此外,各会馆建筑物上的木雕、砖雕和堂前、天井等处的石雕也极尽美轮美奂。开封山陕甘会馆的砖雕、石雕、木雕精美绝伦,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三绝”。全国各会馆现存的各种石雕碑刻、水缸、照壁、方檐柱,柱础上的狮子、大象、麒麟等瑞兽和花鸟的石雕装饰,以及额枋、窗棂上的戏曲人物、山水和杂宝等木质浮雕、透雕,无不显现出明清时期建筑匠人的高超技艺。如亳州地近江南,其山陕会馆的砖雕主要体现在门墙砖牌楼上,内容多为戏曲人物或故事,如郭子仪、长坂坡等,更较北方会馆多了一些江南的精巧玲珑之美。

3.深厚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修养彰显传统历史文化

明清会馆中为试子科举考试而设的“试馆”和移民同乡会馆,常有迁客骚人或外派和徙居的达官士绅居停。他们往往在馆中赋诗作画,题写楹联、匾额。国内各会馆中名人雅士和寄寓宾客留下的文学、绘画和书法墨宝,修养之深,令人叹为观止。社旗山陕会馆戏台飞檐下金龙缠绕的《悬鉴楼》巨匾,据说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手笔。北京安徽会馆戏楼上有李鸿章借会馆事抒情吟物撰写的楹联:“依然平地楼台,往事无忘宣榭警;犹值来朝车马,清时喜赋柏梁篇”。再如北京湖广会馆内湖湘人杰曾国藩撰“海桧屈盘依怪石,寒藤夭矫学草书”、左宗棠撰“手障百川回学海,胸陶万类入洪钧”和胡林翼撰“谗势瑰声模山范水,清谈高论嘘枯吹声”三副楹联都别具一格,借会馆之物来写会馆之事,寓意深刻,名人文化效应十分显著。此外,洛带湖广会馆楹联“传子即传贤,天下为公同尧舜;治国先治水,山川永奠重湖湘”,也显得气势不凡。北京扬州会馆楹联“二千里远行江淮,凡甲乙科同在中朝,皆敦乡谊;尽五天近临韦杜,当已未岁重新上馆,更启人文”,和洛带广东会馆楹联“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迢,归舟欲上粤王台”,表达了异地客籍士绅对乡土的思念。

4.“扶危济国”义举的人文精神认同传统社会道德

“襄义举,笃乡情”。扶持乡友,抵御外人侵扰;代表同乡与外籍人交涉,化解纠纷,同时也调解同乡经济及家庭纠纷;对外应酬,接待原籍官宦、往来客商、同乡、学子等。这些都是同乡移民会馆和试馆的主要经济职能。应该指出的是,行业会馆在处理业内同仁的同样问题时,实际上也履行着上述的职能。而且,所有会馆都承担着社会政治职能,都要参加地方事务,如修路、建桥、救灾、课税、消防和团练等,都要举办慈善公益事业,筹办与会馆有关人员的红白喜事,扶危济困。在北京粤东新会馆的广东义园内,有明末抗清蒙冤而死的粤籍东莞名将袁崇焕的墓、碑、庙及赞其烈绩的诗联;北京湖南浏阳会馆中,也有联文赞誉同乡名人、献身变法而牺牲的“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英雄名节。这些都是会馆的义举,真实体现了会馆的人文精神。

事实上,明清各类会馆都把“敦乡谊,崇信义”放在首位,并提出了“脱近市之习,敦本里之淳”的口号,并以此“通情愫,达音问,疾厄相扶”,认为“有无相资,为义甚大”。在广东佛山的会馆,把“劝诱德业,纠绳愆过,所以风励流俗,维持世教”作为自己的宗旨,体现了对待传统社会秩序的认同与维护。

我们注意到,古代会馆越向后发展,越谋求执政者的承认,以便增强其“扶危济困”的会馆地位和执行能力。

5.粗犷的年节民俗演出和酬神演出活动是特殊的社会文化事象

明清会馆,尤其是移民会馆,主要是人们联络乡谊,共祀乡土神灵和乡贤,从事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由于每个人家乡历史文化的不同,各自信仰的神灵和乡贤就有所不同,所谓“各从其籍而礼之”,“各祀其乡之神望”,重在“崇祀桑梓大神”。仅以古代重庆会馆为例,湖广会馆供大禹王像,齐安公所供帝主(福主)像,广东公所供南华老祖(六祖)慧能像,山西、陕西两会馆供关羽像,福建会馆供妈祖(天后)像,浙江会馆供伍员(伍子胥)像,江南会馆供准提观音像,云贵公所供黑神像。其实,全国各地的同籍会馆,祭祀的神祗几乎完全一样,只有个别会馆“杂供诸神”。在某种程度上讲,共同信仰是维系乡土感情的重要因素。

移民会馆的首要文化活动是举办酬神庙会。据四川安县、灌县、金堂县、犍为县和达县等县志记载,“县属各乡场镇会馆及乡下寺庙,每年大约以某神生日为会期,演剧报赛”,所谓“岁时聚宴有余乐焉”,“演剧宴会用联乡谊”,人们老少齐聚,饮福受祚。其次是举行祭祀桑梓神习俗活动,借以增强乡人的凝聚力。这时,也请戏班大演与缅怀桑梓神祖习俗紧密相连的怀乡民俗会戏,既娱乡神,又娱乡人,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事象。再次,移民会馆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举办大型灯会和乡土戏剧演出。如清代成都陕西会馆戏剧最为丰富,且声调粗犷高亢、嘹亮火爆,极为煽情,所谓“会馆虽多数陕西,秦腔梆子响高低”,“名都真个极繁华,吹弹夜夜乱如麻”,正是当时四川会馆文化的真实写照。

至于行业会馆,也有其崇祀行业祭奠神主的习俗与行业神会戏活动,如缝纫业的轩辕会,泥工、木工、石工行的鲁班会和商贾士绅以及诸多民众顶敬的财神会等等。除进行崇神的祭祀仪式外,这些行业会馆也延请戏班,演唱与祭祀主旨一致或基本一致的丰富多彩的贺神酬神民俗戏剧,形成另一道民俗文化景观。

6.从馆塾式学堂教育趋向学校教育

清末民初,会馆在建立学校发展地方教育方面也作出了一定贡献。尤其是在清末,会馆兴起了一股大建同乡学校的风潮。重庆江西会馆在清光绪三十一年建泰邑小学,三十三年建昭武小学和临江小学。到民国十九年,再建赣江中学,其中两所办在会馆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川古宋县(现叙永县)湖广会馆以庙租六十石并谢金和捐款银一百四十两,将该庙后殿改修教室四间、礼堂一间,教室厨房皆备,设初等小学一所。同时,福建会馆也将庙租创办学堂,到清宣统元年(1909)以租谷三十石合并于湖广会馆小学,改称为“湖闽模范学校”。此外,光绪三十二年叙永县江西会馆划拨会产日租六十石作经常费,创立了一所初等小学堂,民国四年(1915),同广东会馆设立的小学堂合并,经费统筹,改称赣粤联立小学校。笔者曾查阅全国文物和会馆资料,也发现许多会馆都有办学的经历,说明会馆确实注重文化教育。

笔者曾仔细研读当今研究中国会馆和会馆文化的各位专家和学者的专著与论述,深深感到,中国的会馆,历史悠久,会馆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会馆遗存已成为旅游景观和文博展示之地,会馆文化将涉及更多的方面。作为会馆文化的探寻者,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对会馆文化和会馆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现代会馆的名实和称谓状况有了不小的改变,就更增加了会馆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难度。我们必须有创新思维才能传承和发扬会馆文化。搞好会馆内的会展事项,并拓展会馆游览在地方旅游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搞好会馆各项工作。

根据目前重庆湖广会馆(下称会馆)的情况,在传承和发扬会馆文化,促进会馆工作方面,我个人有如下一些思考和建议。

1.放开思路,积极开展文博和会馆事项

会馆内已开设移民博物馆、移民博物馆会馆陈列展览和匾额博物馆三个展室。今年,除继续深化充实这三个展室内容外,是否能同重庆市工艺美术协会进一步协商,以在会馆内建立重庆市工艺美术展览馆或重庆市工艺美术创作基地。

2008年,在会馆内搞的中国会馆风情展,由于时间匆忙,因而规模较小。今后,能否考虑把会馆陈列展览室扩大为中国会馆展览馆。

2.继续抓好会馆文化教育

建议成立“重庆湖广会馆国学馆”,配合已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会馆历史文物资源,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扩大会馆的文化影响力。

3.立足文化,以文化为根,深入开展移民会馆和移民文化研究

重庆湖广会馆是移民会馆。建议对会馆已开展过的移民文化节、禹王庙会和民间艺术节等各类民俗活动进行总结,整理有关移民文化研究的资料,涉及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和家谱学、谱牒学等,传承和发扬会馆文化。

4.以旅游和商务为两翼,不断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会馆拟同重庆某旅游公司联合成立一家旅行社,更好地掌握游客资源,独立对外省开拓重庆地接业务,逐步扭转全依赖的状况,提高会馆接待品质。调整好会馆内经营业态,加强商务管理,巩固会馆内摄影基地。在发展会馆的基础上,不断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5.倡议成立中国会馆联谊会

在重庆市和汕头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会馆保护与发展论坛组委会已举办两届中国会馆论坛,2010年又将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会馆论坛。我们建议成立中国会馆联谊会这一议事机构,同全国各会馆一起开展会馆文化研究工作,研究当今中国会馆文化所涉及的管理体制、建筑艺术、文学绘画和书法修养、民俗民风、人文精神、文化教育、博物事业乃至旅游发展。我们深信,一旦建立“会馆联谊会”,我们会馆的各项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上一篇: 从众心理理论 下一篇: 全民健身概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