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4 14:44:40

语文教育方法

语文教育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高职语文教育方法是为实现高职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而运用的途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是高职语文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教育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效率的高低。

一、选择和运用高职语文教育方法的影响因素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育方法的选择受教育观、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制约。

(一)教师教育观的影响

高职语文教育观是对高职语文教育本质、目标与任务等根本性问题的看法。高职语文教育观认为,高职语文教育是学国语言及各种表现形态,教授有关知识,训练有关技能,进行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操教育的活动。这决定了该课程既是一门通识课程,又是一门专业文化课程,也为正确的教育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可能。因此,能否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正是来源于这种教育观。

(二)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制约

结合高职语文教育实际,吸收、消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取其精华,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实践活动,可加以改造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高职语文教育理论水平,反过来再将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的高职语文教育观、科学的教育理论,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师总结教育规律,经过调查分析、反复验证,掌握其精髓,才能真正为己所用,有所创新。

二、高职语文教育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高职语文教育方法应遵守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教育整体性原则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界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各学科教育方法均应遵循教育整体性原则,为现代高职教育目的服务。

(二)学科特殊性原则

高职语文学科目的,决定了其学科特殊性。在选择运用高职语文教育方法时,应正确认识高职语文学科语言文字训练和教化育人的双重作用,在有限的教育实践中,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

高职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因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学生语文基础、学生心理特征和专业等多方面因素不同而适当调整,既要符合学生实际,又要紧贴就业需求。

三、高职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

高职语文教育方法是教师施教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协调统一,首先应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然后才是教师施教的具体方法。

(一)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受个人兴趣、成长环境和任课教师等因素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极大的调动作用。

1.在高职上第一节语文课时,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语文是人们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对个人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综合大学,高职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好语文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应该以案例教学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通过模拟与高职专业相关的职场工作情境和讲授学生感兴趣的象牙塔外的社会现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有“师爱”,学生才“爱师”,才能欣然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和任务。师生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重要条件。

(二)教师施教的具体方法

施教方法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理论基础,为广大高职语文教师所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方法有很多种。

1.“涵泳历练,久当自得”的传统教学方法。热闹多彩的高职生活,往往使学生难以静心读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继承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阅读,让学生在大量广泛阅读积累中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质的提升。

2.常规的语言传递信息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讲授法、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结合授课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传递语言信息,使学生较为直接地在短时间内获取系统的语文知识。

3.直接感知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图画、语言和影视作品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感知和领悟情景带来的身心愉悦。

4.训练实践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诵读法、赏析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模拟教学法等。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创设符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际的职场情景,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践和社交等以学生运用语文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方法篇(2)

前言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的要求,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和提升学生对现实世界和文化艺术中所蕴含的美的鉴赏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很好的创造美,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获得健康的发展。具体到语文教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分析鉴赏,从中获得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美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

一、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

将美育与初中语文结合在一起,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具体而言,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要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领悟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追求,精神向往。

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

在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运用,唤起学生审美的直觉,逐渐地让学生感知美,形成关于美的初步的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感知美所带来的愉悦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体会感知语文的必要手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的魅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正确的朗读课文入手接着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不断地加深对文章的体悟,亲身体验文章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享受,这是领悟文章之美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独特的音韵美,尤其是在读古诗文的时候,更要注重在朗读感受语文的音韵美,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语文的美。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直观美即通过板书的设计,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汉字的美,感受到汉字中所蕴含的独特的韵味。在教学中进行板书设计时,要注重板书设计与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机结合,要注重课文脉络的整体体现,突出教学重点,板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体现,是直观的形象的教学艺术,教师要按照美学的规律科学合理的设计板书,将复杂的文本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或者以简洁的语言进行呈现或者借助图形这种更为简单的方式,给学生带来简洁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文本,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的理解掌握,抓文章的关键句,同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感悟,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记忆,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一课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简单地写一个“苦”字,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苦,体会到作者在青春年华失去双腿的痛苦,体会到作者失去母亲的痛苦,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对这一个字进行深入的感悟。

2.引导学生感受语文文本的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可以看做优秀的范本,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饱满的情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就是在于作者进行对话语文本进行交流,这就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在阅读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中可以感受到鸟语花香,看到神奇瑰丽的山峦,了解到大海的宽广博大,也可以感受到暴风骤雨的洗礼,体会小桥流水的宁静致远,在阅读叙事类的文章中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提升内在的修养。语文是集知识与情感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做到将真情实感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辨美丑、区分优劣,理解文本的丰富的意蕴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在审美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要感受文章语言拟人化的优美,感受作者独特的构思之美,感受春天万物复苏之美,春天的美不同于夏天的骄阳烈日绚丽之美,不同于秋天硕果累累之美也不同于冬天白雪皑皑之美,她美得活泼美得俏丽美得可爱,给人带来欢乐与勃勃的生机。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春天之美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教学《孔乙己》这篇经典的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以及孔乙己有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作者笔下的孔乙己是悲哀的是值得同情的,他身上烙着社会的时代的印记,是社会时代的丑的具体体现,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丑的事物的存在,才会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能够引起学生的深思与关注,真正的思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古诗文是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美的最佳范本,尤其是古诗,不仅有顿挫的节奏感还有着丰富的意境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并且可以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诉诸笔端,画出来,与同学积极地交流和感悟,真正把握古诗中蕴含的那份古典的含蓄的美。感受文本的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和依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深入地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并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语言美的思想。

3.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美

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美,在引导学生感知美与鉴赏美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去创造美。在具体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创造美的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朗读课文的最高层次,在正确的流利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读出课文的韵味读出自己的感悟,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到文章的节奏美,形象美,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到文章的美;其次,可以按照文本的体裁,安排学生自己排演话剧,初中生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表演欲望较强,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可以排演的剧本,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表演这些话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些角色,在分角色扮演中体悟到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获得独特的体会,创造出话剧美;第三,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写作训练,学生进行写作也是创造美的一种活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细心地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并随时记录下来,体会到生活中自然中所蕴含着的独特的美,鼓励学生通过积累的知识,或者自己的理解进行布局谋篇、构思以及遣词造句,初步完成写作,然后再进行反复修改,直到达到自己认为好的境界,逐步地提升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原型进行丰富地想象和联想,并记录下来,创造出新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鼓励学生通过从生活中发现美,并运用美的语言将这些表达出来,教师在学生创造美的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美引导学生体会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可以文思泉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注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意蕴,积极地创造美,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习感悟。

三、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积极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用具有艺术的方法启发学生找寻美的因素,鉴赏生活中的美,并引导学生掌握创造美的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美的创造,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龙,刘立霞.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浅谈[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06:50-51.

[2]黄少芸.认识·鉴赏·创造———初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初探[J].科技信息,2009,17:237.

[3]邓玉飞.缀文辞发观文入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72-73.

语文教育方法篇(3)

教师不能完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而使出浑身解数,要服务于学生的终生教育。语文课本内近三分之一的课文都蕴含德育因素,尤其是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在这方面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进行德育拓展,把这些正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采用鲜活的素材、活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一时间学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使之“入学生之耳,固学生之心,导学生之行”。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达到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汲取了人生成长的有益营养的教育目标。

二、正人先正己,教师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道德榜样

播撒阳光的人自己首先心中就要充满阳光,“言传”与“身教”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在学生的眼里,学生会从教师的身上选取进步成长的准则,如果教师的说与行反差太大,学生是很难欣赏这位老师的,更不会尽信其教导。作为教师,必须严守师德规范,绝不参与教育“三乱”活动,让每一堂课都绽放精彩,严谨治学,积极奉献,把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身体力行,无论是在学生前还是学生后都表里如一,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位教师萌发出热爱、信任、尊敬和敬佩,从而激起学生践行德育行动之心。

三、重视名言警句的教育价值

名言警句教学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但名言警句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读和诵的初级层面上,应充分发挥名言警句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功效,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并能应用于作文创作、日常交际等范围。语文教师可用名言警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主题、活跃课堂气氛,只言片字蕴藏人生大道理,寥寥数语拥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启迪作用。多年来,我鼓励学生搜集、学习、交流、创编、体验名言警句,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班级的墙上、学生的作业本中、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时时处处都有名言警句的身影。名言警句教学使我的语文课堂变得愉快轻松,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效果颇佳。

四、坚持开展德育题材演讲活动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课前演讲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演讲活动中,教师是听众,学生是演员,全员参与,在短短的三五分钟内,他们需将精心搜集、熟记于心的演讲稿以脱稿演讲的形式为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学生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活动中谈社会、话人生、评时事、论得失,极大地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我时不时地规范学生演讲的话题方向,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指向富含德育的话题,如我曾与学生们开展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弘扬的十二种话题的演讲,也曾开展过以“我心中的道德榜样”为话题的演讲活动。每每演讲结束,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对于演讲学生来说是一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满足,对于聆听者来说是一种化解学习疲劳的“清新剂”,也是一种收获人生哲理、知识经验的快乐过程。

语文教育方法篇(4)

查字典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语文教育论文范文”,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语文教育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频道。

语文教育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67-01

一般,特殊教育学校都是特殊的学生,在视觉、听觉、智力等方面存在着缺陷。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九年教育义务,从而让学生尽可能的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树立乐观的心态,可以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面对自己的生活,进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涵义

特殊教育学校通常都是经过各个地区的政府而举办成的学校,主要的作用就是教育那些残疾的学生,让他们经过特殊的方法学习到知识。其实无论是特殊学生还是普通学生,实行义务教学是最基本的需求,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义务教育学习到基本的知识,从而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开发,正确的面对生活与学习,尽最大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获取心灵方面的弥补,让自己的生活逐渐走进新时代。

2.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浅析

众所周知,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特殊教育学校更应该重视语文教学方法,如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帮助学生了解到语文的真正意义。其实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教学的方法,使其让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的实施还存在着问题,并且教学效率也不是很好。毕竟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利用创新的观念,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语文对国家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内容都太局限于书本,其实教材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应该通过活动等众多方法将语文知识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老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需求,不能一味的按照本上的内容进行授课,这样的话,根本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从而失去对语文兴趣。所以说,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充分考虑下学生的情况,让语文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对语文产生兴趣,使其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反正无论如何,语文教学方法最终的目标都只是想让学生更加了解语文,使其在语文知识中得到发展。

3.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展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3.1 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氛围。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来说,老师首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好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接受到更高的教育水平,并且有效的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其中,使其让学生在新奇的教学方法中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乐意积极主动去学习。反正,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2 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局限在书本中,那么会缺少很多的有趣性,让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中设定情境模式,能够吸引学习的注意力,使其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真正意义。当然,老师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点游戏等环节,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获取到知识。总之,丰富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说,想要真正的渗透语文知识,就一定要多创造一些新奇的教学方法,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更应该重视这一点,只有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让有缺陷的学生对语文产生浓郁的兴趣,进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只有完善语文教学方法,才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心态,让特殊学校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方法篇(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育方法,由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学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情境教学应用方式的单一性,情感教育方法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巨大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必须要加强情境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找出应用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育基本特征

(1)形象性。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形象性,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想象力,拓宽初中生的视野范围,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知识。

(2)问题性。情境教育中的问题性,能够培养初中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初中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情境教育中的问题必须要有着针对性、目的性和适应性。

(3)学科性。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育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有效探讨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初中生能够有效理解和认识课文中的知识。

(4)生活性。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育方法,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将初中生的潜力挖掘出来,同时要全面利用初中生的经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育方法

(1)教师需要充分认识情境教育。初中语文主要是为了培养初中生情感认识和价值观,通过情境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在应用情境教育时,需要教师充分认识情境教学,通过一些情境教学视频和文章增强情境教学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善于发现情境教学中的缺陷,并及时学习优秀的情境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今教学方式中都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课文情境进行展现,提高初中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和认识,并且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文内容利用视频和图片形式进行展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其中有一段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将美景进行呈现,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春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在情境教育中也可以利用视频和音乐对课文内容进行渲染,提高初中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时,教师可以找到关于社戏的视频,在教学时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社戏,并对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有更好的理解。

(3)科学创建课文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初中语文情境教育中,合理创建课文问题,确保问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学习胡适《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查找关于赞美母亲的诗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爱护,写一百字左右的感想。同时让学生积极预习课文内容,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谈论对这篇课文的感想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思想。

(4)利用实践方法进行初中情境教育。初中语文情境教育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可以由学生上台演讲,学生能够及时体会到课文内容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育方法,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情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可以灵活运用情境教育方法。同时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地创建课文问题,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晓燕,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J].

语文教育方法篇(7)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进行心灵上的启迪,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这一点,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对知识的传授,新课改明确指出了传统教育的误区,认为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不仅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精神教育,强调教育的人文性,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中职学生大多是在中学学习中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一类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更严重的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对语文课程没有做到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文学作品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针对这样的现状,中职教育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教学生学习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将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成为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育不仅是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字词句段,还要求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不能把语文仅仅看作是一种学习知识的工具,要清晰地对语文课程做一个准确的定位,语文作为一种文化构成,是我们进行交际和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我们才能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播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才能使人类的文化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进人文教育显得更加必要。中职语文教育担负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通过语文教学,应当增强学生的文化使命感,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理解我国的民族精神,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进而能理解本民族文化,热爱本民族文化,激发自己的民族责任感,积极传承我国的文化精神,担负起构建中国文化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重担。

三、中职语文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也应当针对自己的现状积极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进步,立足中职教育的现状,打造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学习面,积极进行教育实践,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努力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社会意义。(1)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起到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挖掘具有特色文化的文化精华,从而发挥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人文教育的魅力,加强对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精神。(2)培养学生树立人文教育的思想。我国的中职教育应当立足我国的国情,在传承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汲取西方教育中人文思想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人文思想,真正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树立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念,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不断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的营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判断力,不断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成为促进文化进步的开拓者。(3)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使命,重视对“人”的教育,把教育人的灵魂放在教育的首位,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教育的始终。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加强自己的人文素质。(4)采取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人文教育强调学生自身对教育的认识和方法的掌握,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探究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还能进行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理解自身发展的人生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语: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能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更能深化人的内在精神气质。针对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的现实状况,中职学校必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起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另外,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社会必须重视起对人文教育的培养,在社会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加强中职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中职教育应当积极发挥人文教育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蓓.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

[2]马莉莉.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职业技术,2011,(07)

[3]杨金萍.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人文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18)

[4]刘贻钢,胡小娥.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01)

[5]叶华,张素君.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7)

[6]刘蓉,刘慧莲,李翠芳.在高职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09)

语文教育方法篇(8)

在电视广播大学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办学、促使电大教育高水平的发展,已经成为每一名电大教师思考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是电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主流学科之一,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状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与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电大的学生,学习动力相对不足、自主学习习惯没有充分养成,那么教师就需要不断的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发自心底的想从课堂上学到东西。当然,目前电大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育理念比较滞后,有些教师生搬硬套全日制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往往过多的灌输专业理论,过多要求学生知识储备,这都不符合电大的教学特点,也没有找准电大学生专业能力水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过于陈旧,不够新颖生动,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建构起高效的教学课堂。针对这些问题,电大教师应不断思考解决的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探索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

目前,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教师传输讲授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讨,从而变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那么就应该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注入一些新的活力。开展生本讲授式教学。通过预留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扮演“老师”的角色,然后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这对讲授者是一种锻炼,同时也会使其他同学感受到与教师讲解不同的东西,最后教师再进行纠正和补充,这样教学课堂便会呈现出无限的开放性特征,学生也会更集中注意力的学习。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可进行总体设计,让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组内不同成员密切配合,分配查阅资料、问题分析与课堂发言、解答疑惑等角色,从而使小组有机运转起来,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同小组之间的讨论会散发无限的智慧光芒,教学也便具有了无限的延展性。进行多媒体情境式教学。传统印象中,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一种没有画面感的知识宣讲,学生只能够去听、去想和去记忆,这种方式固然有效,但却相对沉闷,很多时候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教学新意不足。对此,教学应该注重多媒体的运用,通过影音、画面的呈现,让具体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营造一种非常逼真的意境,特别是对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内容的讲述,插入一些有帮助的视频和资料,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利用,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这样会更活跃课堂,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有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二)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素养

随着电教发展的飞速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新模式,从而适应电教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一是应与时俱进、充分符合人才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不懂得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常常几年或十几年教学思路和讲授方式都没有变化,不管教育形势如何变化,学生情况具体如何,只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开展教学活动,一堂课灌输始终,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树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汉语言文学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二是要拥有先进的教学技能。当前,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型人才,那么教师也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听课的感受,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其实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良好体现。汉语言文学教学应该是活泼而充满生机的,也应该是高效和谐的,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理念,从而显著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为电教汉语言文学课程服务。

(三)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向

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汉语言文学教育本质,那就是提升学生的实际专业素养。尤其对电大学生来说,知识必须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发挥效用。汉语言文学教育应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学生社会岗位发展服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古代文学要注入一些作诗填词、对联创作的内容,写作学应注重结合学生职业用途而有所侧重,应注意学生读书笔记的写作,促使学生尝试创作,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更好地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价值。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顺应教育发展大潮,不断分析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问题,多途径思考优化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立足于教材且跳出教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进行一个全面的规划,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分解到不同的阶段中去,其主要措施为:第一,对教材仔细地研究,掌握教材所有的编排体系,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文体以及事件进行归类,并从中总结规律,指导学生将高中语文课的目录制订成一个计划表,使教材的教学目标、作者以及事件等一目了然,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中的编写说明来介绍人物和事件,留下悬念,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坚持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单元前的相关提示,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文章的通读和熟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与品味语言,深入地挖掘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要素,将凸显社会规律的相关政论文、体现逻辑思维的说明文、艺术韵味浓烈的文学以及蕴含着一定生活哲理的相关散文的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三,总结教材,将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与所写的事件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来梳理所学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有效地将高中和初中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便于其复习,使其思维受到启迪,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启发思维,根据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来进行想象与思维训练。

总而言之,教材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范例,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促使其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再将其实践在自己的笔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其创新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章后,利用其课后时间对实际生活荷塘景色进行观察,让学生来做导游,介绍自己周围的荷塘景色,使学生脱离课本的束缚,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理解,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模式和明确教学目标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学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激励法、竞争法和引导法来介绍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人物,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语文其实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艺术性、实践性以及社会性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来完成其教学任务,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分步实施且注重其实效。例如,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如“山水田园诗”,教师首先可以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了解,掌握其表现手法以及常见的几种山水田园诗,通过这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带入到学习中来,更好地实行自主学习。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化对于高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具有一定的全局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现代传媒工具,通过网络,促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多、最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多元化发展

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分层渐进以及多元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为学生提供不同要求上的帮助,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其个性,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时,不能单单只是依靠考试的分数,而是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测试,实行发展性评价,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认知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比如文学社、演讲团以及书友团等,或者进行文化交流或者社会实践等,通过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突破传统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构建“平等对话”的教育模式

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习得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感悟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单单通过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要让学生自行思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教学重点之间的转移,从学习语文知识上升到通过语言形式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及塑造自己,从知识的训练上升到人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充当着人生发展的创造者、探究者和交流者,以此生成新的情感、思想和言语。

在新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平等对话”的教育模式,只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成长,作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学生身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利,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努力构建一个自由、多维的对话体系,在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和讨论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帮助,其扮演着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帮助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这种教育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想适应目前的教育需求,其首先必须要打破传统观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采取创新性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创新技能、创新意识、创新人格以及创新思维为其教学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结合文理知识、课本内容和社会生活,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方法篇(10)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策略;渗透

据有关心理机构给出的数据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正在逐年攀升。社会的急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氛围、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各种期望,都成为高中生巨大的压力来源。诸多的压力致使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现象产生。为了保证中学生拥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特质,去应对学习与生活中各种压力和困难,高中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高中课程中,语文教学包含中国传统美德和悠久文化,它能够陶冶情操,启迪心灵。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语文教学是最适合不过了。那么,如何将它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呢,以下即为几点建议和方法:

1.调整教学目标

中国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故而长期以往语文教学目标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诉求问题。现如今,素质教育的结果启示我们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融入心理素质教育。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除了原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外,还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挖掘和探讨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心理教育因素。

2.充分利用教材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生动形象、哲学意味浓厚的教材,或是蕴含哲理的寓言,或是令人动容的小说或是优美的诗歌散文。这些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着当时的人文精神,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教材可以从三个方面剖析对学生心理教育做出贡献。其一,通过分析文章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健全自身人格。英雄人物经常会在教材中出现,而他们身上的优良品格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老师在分析书中人物性格特点时,应挖掘人物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特质,再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二,通过剖析文章主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对生活的赞歌、美好品德的歌颂及对人性丑恶的斥责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文章表达出来的积极思想与心理素质因素相结合,传达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心理;其三,通过分析作家的情感,使学生建立良好且丰富的情感世界。教材中的每篇文章皆为作者费尽心思、竭尽全力而作,融入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教材时,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美好,会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坚定,情感也更为丰富。

3.调整课堂教学方式

如今的学生,受多方因素影响,易于走极端,或是太过自卑,或是太过高傲,不能良好的认知自己。故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换多种模式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对于走极端的学生,多进行一些比较放松的活动,缓解学生不安的心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于自卑的学生,上课时尽量多给予鼓励,比如上课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稍微简单些的问题,并给予表扬;在平常中,试着挖掘其闪光点。对于高傲的学生,上课时可以多给些他比较难的问题,挫挫他的锐气,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老师在课堂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4.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行为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特征,作文可以在字里行间中显露出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心理特征。作文教学时,教师可将作文教学内容与心理教育结合在一起,就情感的各个方面拟出主题,让学生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情感以及不好的情绪。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理应认真研读、分析,透过作文去窥探学生近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学生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另外,学生青春期会遇到各种问题,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心声,是对老师的信任,也是希冀得到老师的帮助的表现。老师可通过和学生谈心里话或是写评语的方式,解开困扰他们的心结,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使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提高受挫能力。

5.实践活动中融入心理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既可以补充学生的知识和提高自己技能,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讲述演讲竞赛、辩论比赛、书写绘画竞赛、话剧表演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主交流、展示自我的空间。这些活动的进行,可以不断的补充学生各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交际能力。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各种体验和想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世界。

6.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他们的高考成败以及今后的成长好坏的关键。语文教学中在文学和情感的浓厚氛围下,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入手,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不断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磨练心灵,健全人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去,意义深远。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作者:殷永强 单位:会宁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徐燕.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及策略[J].课外语文,2014(20)

上一篇: 智慧交通必要性 下一篇: 对低碳生活的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