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6 10:58:52

阅读教学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自主式阅读教学

自主式阅读关键在于还给学生以“真实的阅读”,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阅读。教师不需要对内容进行大量讲解,只需要引导学生进入多维的研究空间,将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或包含的信息,让学生阅读时了无牵挂,完全自主,完全放松。

(一)学生与文本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他们自主的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竞赛”“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锻炼能力。

(二)学生与学生互动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式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探索、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展示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倾听、接受、提升自己的认识,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二、创造性阅读教学

所谓“创造性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思考、品悟、体味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的新结论。

语文教材中可用于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善于发掘,精心指导,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所拓展。

(一)诗意的策划

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究对课程活动进行的美好而有情趣的策划,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借助诗意的语言给学生下达各种活动的指令,用自身语言的神奇魅力,加入情感,加入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阅读中想像,培养想像力。

(二)巧妙的移植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各种知识几乎都可以其中找到接触点,这无疑为我们的课程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可开发空间。因此学生应当广泛阅读将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发挥,如扮演游戏活动,智力比拼活动,实话实说活动等,穿插于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很浓。

(三)对比阅读教学

比较阅读法是将两篇或多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活动,它能培养学生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是一种使学生能力和智力都得到综合训练的有效方法。

1.立意的比较

2.结构的比较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2)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并划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问,学生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之间情感的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材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

例如学生学会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以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再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以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又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迁移镇南关得到了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纪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纪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要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3)

让学生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条理,通过分析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会善于模仿,经常通过范读、录音读,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有助于提炼文章的思想内容,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课堂上还注重学生的表达,既有语言上的表达,又有内容上的表达。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急于求成,力求表达上完整、准确、简练,讲究用词贴切,感情真实。让学生明白怎样说话,说什么话。对于有情景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情演示出来,加深印象。

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对于综合阅读,综合实践才有能力去完成。如人教版第八册新编教材在编排上增加了一些综合性阅读内容,要完成这方面的内容老师学生都要花一定的工夫。不能把任务交给学生就了事,也不能包办代替,为此我专门做了一个阅读方面的指导。由于大多数学生生长在农村,条件不是很好,课外读物少之又少。只有一个学生家中有电脑,明显的资源不足。我号召学生利用有限的资源搜集名人伟人成长故事。

二、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提问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通过参与对话,扮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自主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自主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三、培养阅读习惯,学会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向课外阅读延伸,让他们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为了让学生能够阅读大量的书籍,我们班上办了图书角。书籍全是学生自己捐助的。有《三国演义》、《中国百科全书》、《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4)

关键词:阅读 拓展 方法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写字潦草,错别字多;理解概括能力差,语言表述不正确,基本要领含糊;区分不清,如常把说明方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混淆;作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思维闭塞,认识肤浅。

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①教师在教学中,阅读课多为考试做准备,哪些段落常考,就重点讲;迫于考试,热衷于短期效应。②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读一遍课文了解大意,浅尝辄止,认为语文成绩与阅读无关,不把语文列入复习计划之中。③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学生不堪重负,无暇旁骛,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④不少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于考试不能立竿见影,于发展则长期有效的课外书。

中学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课文是有限的。尽管现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训练的系统性,但毕竟阅读面是狭窄的,封闭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封闭圈。它以传授知识、应对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终极的意义读解为目标,从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构筑了一个独立的体系。根据新大纲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跳不出课文的阅读教学方式,积极拓宽课外阅读范围,做到课外与课内相结合,让更多的红杏出墙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针对性地选择文章,拓宽阅读范围

课堂上完成了课文教学目标以后,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学生听,或相互交换看,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有助于巩固课文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素材。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途径。

2 每周辟出一节课外自由阅读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搞好这节阅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多读爱读。要经常涉猎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的文学刊物,选取贴金文学上生活,又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认为读学生刊物,可以发现中学生的优秀习作,而读这些作品给学生听,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看,这些作品内容往往与他们的心灵有相通之处。因此,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领悟,从而体会到美文的魅力,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这节课中只能起导读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只读一小篇美文,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而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选取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有助于分清善恶是非,或信息量大而且新颖,写法上有可取之处、文采斐然的文章读。

3 每周抽出一节“说”课,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节课是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开设的。这节课可以作为讲故事、讲新闻、讲笑话等专题课。由学生自己分组轮流主持,并由学生轮流讲。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万事开头难”,教师在刚开设时,要大力做鼓动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参与。为了“说”好,他们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知识面也就广了,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时又由“说”带动了读和听,可谓一举而三得。

4 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拓展阅读面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5)

强化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格外注重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能力=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方法和训练技能是培养能力的重要内容。打个比方,知识好像种子,要让种子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获得一次丰收,方法就如对土壤的选择,水、肥的调控以及各种管理,从这种意义上看,掌握获取及应用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科学研究常用的300多种方法,物理学科就包含了其中的170多种,如分析综合、演绎归纳、联想类比、猜测试探、定性定量、科学抽象等等。物理是从方法角度开发学生能力且无可取代的学科。

方法不像知识那样有形、具体,它是人们正确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行为方式和科学方法,它虽属意识的范畴,却与要获取的知识密切相关。只有把方法与掌握知识的过程联系起来,方法才有意义,即所谓知识是方法的载体。因此方法教育必须体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个人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阅读方法的教育谈一些体会:

一、读课本要重在理解,特别是理解关键字、词、句

记忆固然重要,但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是牢固的。阅读教育中,教师要身体力行,自己首先花大力气去阅读课本,吃透重点内容的内涵,准确把握编写者的意图。这样才能影响于学生,逐步让他们学会通过阅读,找出并理解课本中的诸多关键性的重点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懂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比如物理教材中关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有这样一段论述:“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规律。”这段论述中的每一句话都不是凭空地想象,而是和上下文及插图有着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并不是一般学生都能主动发现这一联系,需要一定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才可能准确地找出这一逻辑关系。

三、引导学生既要读文,又要读图,只有图文结合并真正读懂它们,理解才是深刻的

如关于绳子波形过程的插图,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它深刻地揭示了由于介质质点有先有后地依次在做与波源同频率、同振幅的振动,从而形成了波源振动这一运动形式和具有的能量。学生要理解沿波传播方向,由近及远地在介质中平移,进而理解波的本质。

四、把阅读课文和阅读课后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领会课文与练习的辅成关系

练习不仅是对课文中知识和方法掌握程度的检测,反过来又能加深读者对课文的理解。

五、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如能量是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联系的桥梁,运动形式的转化是通过能量的转化而实现的。又如,如何确定一个质点的运动过程,不是通过一章一节就能得出一般性结论的,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才能发现,尽管质点受力确定,但其运动过程不尽相同:质点所受外力为零,既可以静止,又可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仅在重力作用下,既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又可做抛体运动,轨迹可直可曲。显然,质点做什么运动,不仅和所受合外力有关,还与它的初始状态有关。只要经过一段努力,学生通过阅读会逐步分析许多知识的内在联系。

六、完成一章或一个单元,应回头过来读目录,这样有利于学生突出知识框架、网络

目录是这一部分知识的框架和网络的主线,但学生往往不注意这些。启发他们阅读、归纳、总结,不仅可使知识条理,帮助记忆,更可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

七、通过读书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畏困难、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物理学史与物理学家的科学活动密不可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阅读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这一生动的思想教育方式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整体素质,对激发他们立志献身祖国的科技事业有着潜移默化的意义。

八、读书的过程,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

课文中渗透的抓住主要因素、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思维方式,本身就是科学方法,教师不仅要把握住这一点,还应积极地把它传感给学生。

中学物理教学既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重视读书、培养阅读能力、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使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101-02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英语教学的任务必须由传统的知识掌握转向语言交际运用,必须由原先的“下笔能成文”转向“出口也能成章”,由原先的能读、能写转向能听、能说。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课文教学中既要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课文教学中应该是内容统帅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培养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在高一、高二阶段。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由浅至深,由外而内的认识规律。高二英语在高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课文教学的份量和力度,课文篇数增加,篇幅加长,围绕课文内容设计的阅读理解练习的题量也不断增多,题型也更为丰富多样。在教学中,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培养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就是要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英语知识是指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篇章知识的总和,非英语知识是指英语知识以外的背景知识即直接或间接获取的知识经验的总和。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3.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来看,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分析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断出现,反复循环,因而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记忆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诸如语言背景、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信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摸索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直接应用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课文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课外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由于学生在阅读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英语知识水平得到了强化和巩固,进一步开发了智力,而智力的开发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意志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促使自己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

二、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1.提前布置阅读任务,这是保证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前提。提前将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阅读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学,每堂课开始,要求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不在阅读前单独教生词,而在讨论和语境中呈现生词,并借此检测或巩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

2.启发学生阅读要点,这是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对所学文章要点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阅读就能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变单讲语法知识为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变单纯讲语言结构为结构讲解和语言功能应用相结合。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语言知识的运用促使交际能力的形成,交际能力的提高又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发展。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7)

所谓范读,就是示范性的朗读。范读是朗读训练的一种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还没有成熟,如果由着他们去读,对他们今后的朗读有很大的影响,就容易出现唱读、顿读等现象。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因此,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和情感美。 

1.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 

低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朗读,不知道什么才叫朗读,所以,他们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这时候,作为老师,就要教给他们基本的朗读方法,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这种示范指导无论是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 

2.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的朗读,其他学生模仿。 

一些比较平淡的句子、古诗的朗读等,我一般都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范读。在学习《悯农》这首诗时,初读古诗后,请了两位小朋友来读,读得还算流利,但没有古诗的味道。我就又请了一位平时朗读得较好的学生来读,这一学生的朗读赢得了全班小朋友的掌声,我便借机说:“××小朋友读诗时真像一位诗人,赢得了全体小朋友的热烈掌声,那你们也能这样来读读这首诗吗?自己先试试,也可以请同桌小朋友听听。”一分钟以后,学生纷纷举手,都想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站起来展示的学生的确读得不错,都能读好诗的节奏。 

3.教师亲自范读让学生听,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的确,低年级学生那极强的向师性驱使他们去模仿教师,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重自己的范读。 

二、创境,让低年级学生有感而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是的,朗读训练,尤其是感情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的参与。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对朗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挂图、录音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2.音乐配读,激发情感。 

在朗读训练中,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选择适合儿童情趣、情感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画面、音乐,能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能更好地调节感情,促使学生读好课文。 

3.学生的角色移位。 

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三、评读,让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快速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恰当地评价,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低年级学生朗读快速成长。 

1.学生互动评读,提升感情朗读的能力。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也可全班互评。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常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2.教师智慧评价,促进感情朗读的持续发展。 

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阅读中出现的大多数新字要靠拼读来解决,这就决定着低年级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把文章读得非常熟练,只要读得基本正确、流利,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快乐、伤心、喜欢、讨厌等感情来,就要给他鼓励。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47-02

教学设计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对进一步谋求学生发展的思索转变为操作行为的过程;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设计,体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语文课的阅读教学要做好有特性的教学设计、选择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做好有特性的教学设计

进行阅读教学首先要仔细研读文本,研读文本是为了用好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应具有:(1)前瞻性:课前形成,对课堂教学具有引领提示作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教学的整体目标和学生学习的主要阶段划分板块,做出预设,便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草船借箭》(第一课时)就可以分成五个板块进行预设:第一板块,自由阅读,学生提问;第二板块,梳理问题,确定主题;第三板块,读书感悟,合作探究;第四板块,读说写演,分享成果;第五板块,继续发问,深入研究。(2)针对性:备课中要针对作品的人文意义、学生的人生观的养成和终身发展、社会需要等多种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比如教材中所选的一些名著文章《武松打虎》,表面看来,这些文章充满了暴力色彩,名著课文的精义在于它的文化内涵,显现的是人徒手战胜自然的生命力量,现在读起来依然惊心动魄,这些意义才显示出名著之所以为经典,因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3)阶段性:教学设计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按照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如《四个太阳》教学。《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八课。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和经验,又非常熟悉太阳及一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敏捷、活泼,想象大胆奇特。根据课标对这个学段的要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四个步骤的教学流程:一是绘画激趣,导入新课,开启想象之源;二是初读全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想象之奇;三是诵读课文,说演辅助,体会想象之美;四是想象说话,口语交际,启动创新之门。(4)可操作性:教学设计要服务于教学行为,要具有可操作性。如,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表述。反面例子:①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写法的特点和阅读的需要,通过比较突破教学难点。②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把握人物特点,以读表达人物特点。正面例子:①本班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现时的目标是让孩子每周认识60个字。②具备能正确流利朗读短文的能力。③具备一定的读帖能力。如在教《十个朋友》时,将生字归类指导,本课的三个生字“友、左、右”具有相同的结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异同,能把它们写匀称、写漂亮。

二、选择教法要适宜,要有针对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就给教师设计和选择教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标把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学生所得的知识多数情况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结果。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长者,也不一定非要满腹经纶,而应该是一个善于引导学生探究、能不断增强学生求知欲的学生的“大朋友”,教师要考虑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得到知识“这杯水”,因此,现在的教学设计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流程、教材分析、设计理念、学情分析”等等不一而足,但不再强调某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认识教学方法呢?以下几方面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1.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改要求教师做有心人,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在平常生活中去发现课程资源。有位老师在《一块面包》的说写训练课中,围绕一个学生扔掉一块面包这样一件事,结合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上了一节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作文课。这是老师从日常生活中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训练材料,把生活现象作为课程资源提供给了学生,学生能感到亲切和真实,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到解决办法。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9)

G623.22

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利用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水平,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掌握较好的识字方法;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实现自主识字与互助识字,掌握注音识字方法,可以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行摘抄当中遇到的优秀篇章,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今后的作文学习。

一、科学选择阅读识字课教材

笔者对当前语文阅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与学生认知规律相一致的阅读识字教材,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益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记忆;主要做法有:与学生认知规律相协调的歌曲形式、故事形式、古诗形式、成语形式;主要内容包括: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也可以引用一定数量的科学知识。这样的教材应该具有下面特点:

(一)不能偏离教材的阅读要求,主要利用课上时间开展阅读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不应急于求成,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二)在阅读识字过程中重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这样的教材具备很多优势,利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正确辨析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才能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同时拥有了阅读兴趣也可以实现轻松阅读,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那么就不可能进入阅读状态。

应用这样的阅读教材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阅读识字能力,而且也可以逐步淘汰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有效阅读。在阅读课程设置方面,不需增加过多的阅读课时,防止由于增加阅读课时而影响到其它课的学习。

二、利用阅读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

笔者为了保证在阅读教学中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环境,认为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下面这些环节:第一,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识字;第二,自主读出字音;第三,小组合作学习;第四,增加课外阅读知识。可以设计如下这些阅读教学活动:

(一)利用课余时间识字。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识字,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小组成员共同研究下提高识字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第一,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文,遇有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尝试自己解决,如可以利用查字典、问同学、上网等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间互帮互助,遇有自己不能解决的生字时借助大家的力量共同研究;第二,教师可以先进行领读,保证学生读准字音。因此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该要求学生一字一词读准读透;第三,遇有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利用查字典的方法标注字音。学生进行阅读预习时可以解决遇到的生字。教师可以将本课所有生字集中在一起教学,制作成各种卡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读音,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印象。

(三)利用阅读掌握生字。阅读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阅读最后的要求是相同的。第一,可以利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教师与学生共同读、教师领读、学生自己读等。学生利用放开声音读、默读等方法,可以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第二,如果遇到的生字或生词不易于掌握,可以联系文章的上下文进行理解,形成正确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制作卡片的做法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待学生全部掌握后可以擦除全部的标记,再要求学生阅读,认真听辨学生的读音。

(四)丰富阅读内容。在学生能够顺利开展阅读活动以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阅读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利用自主探究的做法,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遇到低年级学生阅读时要在分析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设计简单的阅读内容;遇到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时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丰富阅读内容。

三、利用阅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的效果

(一)利用阅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可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进行。很多学生在升入新班级时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如唐诗与歌曲等,教师要保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R字能力,还需认识到日积月累的重要性。如利用歌曲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而且也可以顺利掌握其中的词汇,帮助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提高阅读识字能力。

(二)利用阅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生字。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认识生字与生词,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与生词,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利用阅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阅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大量生字,降低学习生字的难度,将学生置于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使学生放松身心,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利用阅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有利于开展课外阅读。帮助低年级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解决生字,而且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生字生词的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识字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顺利开展后面的读写训练,使语文阅读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拥有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利用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引进新型教学手段丰富语文阅读内容,做到上述这些,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才能帮助低年级学生顺利进入今后的语文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李玉环.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西部素质育.2016(22)

阅读教学的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0

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系统的接触学习语文。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不容易入门,这样对他们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就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小学生的成长特性,根据他们的心理成长特点进行教学。现在的教育提倡创新教学,以前的授课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讲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课堂了,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一个板块,需要教师多花心思在这上面,小学语文阅读注重基础性,很多答案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教师可能觉得很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学生刚接触语文,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深,所以需要教师仔细讲解,在不断地讲解和练习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方式技巧呢?教师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我的教学实践反思,在此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分析学生的特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W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成长,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的非常快,所以教师选择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学生的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如果教师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顾创新,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就会造成学生学不懂所讲内容,他们的各方面也不会得到提高,也会阻碍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逻辑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会不同的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到更多的信息,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慢慢的学会自学。

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每个人喜欢的阅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除了必要的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外,其他学生的阅读不应该强加干涉,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被培养出来了,这对学习语文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的感染作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受语文的美,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关系到学生取得怎么样的学习效果,正确合适的教学方式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内课外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要想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光是教材的知识是不行的,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就太少了,肯定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知识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再让他们把这种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转变自己的主体角色,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解决文中的难题,然后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最后再由教师统一讲解其中的重要部分和学生不理解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以及难点,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点,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时,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以前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多时候都没主动的思考,这样学到的知识不全面也不深刻,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很容易忘记。而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自己融入到了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激发自己的学习心理,因为小学生的虚荣心较强,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超越别人。

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集体讨论阅读的方式,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完全不够,他们就会从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用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他们的阅读面也才能得到提高。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也应该要去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机会,告诉他们可以在哪里阅读,也要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及时推荐给他们。现在是科技社会,阅读其实很方便,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网络、书店等,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在家里监督学生的学习,也要让家长了解哪些是必读书籍。

三、读写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上一篇: 财务工作对公司的重要性 下一篇: 风险管理过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