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市场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8 10:09:38

医疗市场发展

医疗市场发展篇(1)

进口替代主题升级。部分传统耗材类及监护类产品已经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下一阶段的进口替代将转向附加值较高的高端手术及影像诊疗设备等领域;“美国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会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经历了从进口到国产、从材料工艺到机电加工一体化、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漫长过程。中国医疗器械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早期基本全靠进口满足需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很多国内医疗器械公司从相对简单的材料工艺和设备开始,利用低廉的价格和政策红利逐步取代国外公司,在某些细分领域占领了大部分国内市场。随着消费和技术的升级以及国家的战略性布局,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将实现附加值更高的高端手术及影像诊疗设备的进口替代。

专业人士认为,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和全球化都将是一个主要趋势,而创新是最佳手段。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海外创业者看到了国内市场的机遇,将技术和产品进行本地化,利用国内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建立生产基地,然后通过经销商将产品销往全球,实现全球化路径。“美国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市场热捧的主题。

颠覆性技术逐步渗透。液体活检、手术机器人、3D打印等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诊疗手段及医疗格局。

液体活检对于癌症检测而言是颠覆性的。检测血液中的CTC(循环肿瘤细胞)及ctDNA(循环肿瘤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液体活检的出现可以解决组织活检的局限性问题。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次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

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将液体活检评选为“2015十大技术突破”。

在外科手术领域,手术医疗机器人的出现颠覆了现有手术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医生的双手。相对于传统手术,手术机器人具有明显的优势:病人出血少、康复快、医生培训时间短。外科手术将从“切除时代”进入“可修复时代”。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外科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成人和儿童在内的普外、胸外、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及心脏等各种手术。

3D打印是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有着喜人进展。之所以说是颠覆,是因为它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骨科领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3D打印的人工枢椎为颈椎肿瘤的患者做治疗,进行的肿瘤切除效果很好,已经有了四个成功病例,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另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3D打印人工肝单元的成功面世也为新药筛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我国3D打印领域的领先公司如迈普生物,已经率先实现了3D打印硬脑膜的商业化,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医疗市场发展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求真务实、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方针,实行“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依法行政,对非法行医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彻底整顿治理。

二、整治内容

整治重点是非法行医和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出租科室”、“外包科室”。

(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执业活动的;通过买卖、转让、租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执业活动的;使用过期、失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执业活动的;使用伪造、涂改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执业活动的;存在“坐堂行医”行为的;美容机构(生活美容、美牙)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的。

(二)超出登记范围开展执业活动的,包括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诊疗科目范围的,变更执业地点、变更主要负责人、变更名称未做变更登记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申请、设置审批必须按照1994年9月5日卫生部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目录》的要求办理,对超出注册登记的诊疗科目或自行挂牌的专病专科(室)必须停止开诊,确需开设并符合条件的,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登记后开设。对变更执业地点、变更主要负责人、变更名称未做变更登记的一律先变更后执业。

(三)医疗机构将本单位科室、门诊部、业务用房租借或承包给社会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的。

(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出租科室”、“外包科室”从事医疗活动的。对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及附属、分支、派出机构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发包、转包的机构整体、科室、病区、项目,一律给予停业整顿,直至终止承包、停办或剥离出去。

(五)外地医务人员来乐从事诊疗活动,未对其执业证书变更登记的。外地医务人员来乐从事诊疗活动,必须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六)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必须是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职称的并从事本专业的人员。杜绝一切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临床诊疗活动。

(七)未经批准或备案擅自开展“义诊”的。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义诊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浙江省义诊管理暂行规定》执行,禁止一切违规义诊活动。

三、工作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分为清理整顿、整改督查和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一)清理整顿阶段(7月30日以前)

按照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发证范围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地毯式的检查,做到日常监督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对举报和交办案件查处要达到100%,始终保持监督管理的高压态势。通过检查发现医疗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坚决取缔非法行医,要重点查处大案要案,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清理整顿检查工作情况于7月30日前进行汇总小结,并上报*市卫生局。

(二)整改督查阶段(8月1日—9月30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医疗机构要按要求认真做好整改。期间,市卫生局将组织人员对各医疗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于未落实整改的单位,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对大要案则坚决查处并向社会公布。

(三)总结验收阶段(10月1日—12月31日)

10月25日前,市卫生局将把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和大要案查处情况一并汇总后上报*市卫生局。同时做好准备,随时接受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对我市专项整治工作的检查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指挥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治理整顿医疗机构、规范执业行为的活动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此,市卫生局决定建立医疗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全市的医疗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小组责任组长为朱银媚同志,副组长为蔡仁斐、包哲乐、南克平。

(二)严格执法、强化责任

医疗市场发展篇(3)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2702

1当前医疗事业发展的良好现状

医疗事业是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一项重大事业。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要达到社会的和谐管理,各行各业的良好发展,首先就要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业绩,这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政府也是非常重视医疗事业的各项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体系。

1.1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提升

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不断提升,这显然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救死扶伤,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来就是医疗事业的根本目的。从古至今,医术手段,医疗技术,医疗环境只有越来越高明,完善。虽然这是医疗方面的必然趋势,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资料显示,在旧社会,甚至更远以前的19世纪末,人民的平均寿命不过40岁左右;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也就60多岁;而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到75左右。有人预计在2020年,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将会达到80岁以上。可想而知,种种数据表明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寿命的延长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婴儿死亡率的全面降低,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同样说明了医疗事业发展功不可没。

1.2医疗服务资源覆盖全面增加并进一步完善

全国医疗机构显著增长,医院数量也是显著增加。据统计,全国每一千个人口就享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381张,享有职业医师1.82人,注册护士1.66个。对于医疗资源的利用,也是具有明显上升趋势。资料报告,2011年,中国居民平均就诊4.6次,全国各卫生机构、大小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88.5%,城市地区15分钟内能到达医疗机构的住户比例为83.3%,农村地区则为80.8%。

1.3高科技医疗手段的投入

如今的医疗手段、药品、仪器已是大大领先于旧社会。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许多高新技术也相应运用到医疗手段上面来。像以前一些复杂的手术,也慢慢变得越来越简单。如腹腔镜手术的使用,新型药物的投入,物联网的兴起,都为医疗方面带来了很多好处。

1.4政府相关医保政策

当前,政府也是相当重视医疗事业,制度了一些医疗管理措施。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医药制度的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建立,公立医院改革等等。尽量保证人人受益,做到全面覆盖。像医保制度的建立,使以前没有医保的农民也开始拥有相应的医保福利。目前,药物的平均价格也下降了30%。改革开放后,公立医院慢慢融入市场,一些私立医院的兴起也扩大了医疗市场,医疗服务覆盖越来越广。

2改革开放市场化对医疗事业的冲击

改革开放即是对内改革,对外开发。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项改革确实至关重要,它实现了国家现代化,也让人民富裕起来。但是除了国有行政部门以及一些国有垄断事业企业部门,在各项公立单位倒闭,私立单位兴起的同时,错误的把医疗机构也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象。让医疗事业单位市场化,商业化。

公立的医疗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冲击下顽强的生存了下来,没有被私立单位冲垮。究其原因,是国情的需要。政府减少对医院的投入,但是人们有病痛时是无法做出选择的,必须尽快就地治疗,公立医院只好开始独立经营。更何况中国人口众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就诊人口也会相应增加。政府投入的减少,医院只好变向收费,无疑给众多人民带来生活负担,下面将对计划经济下的医疗机构和市场化、商业化下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比。

改革开放以前,整个经济水平的确还比较低下,但是,我国用世界3%的卫生资源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的医疗卫生问题,大体上满足了所有成员的医疗需求,堪称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的典范。国家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唯一主导者。这一时期,医疗事业目的明确,国家也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实施了相关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医疗事业稳步发展。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医疗服务体系布局合理,二是医疗卫生工作重点选择合理,三是初步有了广泛覆盖的医疗保障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主要实施了经济体制改革,医疗机构失去了计划经济制度基础,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变革。许多医疗机构开始向利益化机构方向转变。各类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医疗事业发展受到强大的冲击。

3市场化下医疗事业发展的弊端

在市场经济体制盛行的当今社会,医疗事业确实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医疗技术,医疗结构方面,都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机构出现了种种弊端,随之也暴露了不少隐患问题。这些不足之处整体上看似不会影响医疗事业的发展,不过将造成一个负面影响,不利于将来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隐性存在的一个问题。改革开发市场化将重点导致以下趋势的变化。

3.1医院逐渐转为盈利性质单位

近年来,医患问题层出不穷,就诊人员对医院等医疗机构无法信任。众所周知,医院的宗旨是救死扶伤,给人民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状况。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当医院慢慢转换为盈利性质单位,医院更多的开始考虑如何收费,如何提高最大利润,相应的减少了一些对医疗技术等医学手段的思考。

计划经济时代,大部分公告卫生服务是免费的。而如今,所有医疗机构,不管是看什么病,进医院这个门槛就要收取挂号费,更不用说其它费用。尽管政府多次改善医保政策,但是当今社会的医院脱离不了盈利的概念。

3.2私立医院兴起,医疗机构两级分化扩大

公立医院虽然没有倒闭,但在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下。私立医院开始兴起,并拥有一套强大的阵容体系。如今的私立医院已占据全国所有医疗资源的43%以上,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虽然大部分公立医院拥有雄厚的历史背景,拥有强大的地理位置优势,但是公立医院的存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随时有被私立医院夺取主导地位的危险。倘若有朝一日,所有医疗机构私有化,那么今后的医院将完全变型为企业单位,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单位。

医疗机构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于条件设施较好的大医院,就诊人员必然增多,医院的整体收益也将升高,必然对医院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一些其它医院,或者一些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本身能力有限,再加上大部分病人选择了条件设施较好的大医院就诊,如此一来,这些医院仅仅靠政府的一点点支出来维持生存,根本无法发展,导致跟热门医院的差距将越来越明显。在交通高度发展的今天,地理位置的优势已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一些病人情愿坐相应的交通工具去较远的好医院就诊,也不会去近在咫尺的相对较差的医院。

3.3医疗保障公平性下降,医药部门分离

计划经济下城镇的医保体系为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即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障补贴,劳保医疗即为对国家企业人员的医疗保障补贴。农村的医保体系为合作医疗。合作医疗则是在群体自愿互助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经济,直接由承当部分医疗费用。尽管造成了一些医疗资源的浪费,但是基本上覆盖人人,人人受益,也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而在市场经济竞争体制下,城镇的公费医疗逐渐提升,劳保医疗衰退,医疗资源浪费分化进一步扩大。并且私营企业的兴起,又形成了一股无医保的人员团队。城镇医保覆盖面下降,公平性下降。对于农村而言,由于公社的瓦解,合作医疗也相应瓦解。农民又回到自费看病的时期。事实上,大部分病人则会出自于农民与工人之中,而这部分人正是缺少医保的势力,导致公平性急剧下降。并且有大部分的卫生资源是投入了城市中,而农村的乡镇医院,卫生院等卫生资源比较缺乏。所以人们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另外,制药部门从医疗机构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制药公司。医疗机构用药需要从制药公司购买,而病人用药又要从医疗机构购买,形成两层交易。中间所累积的差价可想而知不会低。从而导致大量药物往低成本,高售价的趋势发展,增加了人民的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必然提高了医疗费用,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医疗费用的盲目增长,将会增加人民的个人负担。人民的个人医疗负担比重由1980年的21%增加到如今的54%。并且医药分家对于药物的管理强度也加大,乱用药的现象也会出现。

4原因分析及相关解决方案

医疗事业的过度市场化必然导致公平性,效率性降低,影响了公民的健康生活状况,并且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而公平性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要素。如果长期这样,置之不理,必然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4.1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现有政策过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忽略了某些部门并不是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医院,本身的义务就是保障人民身体,使人民拥有健康生活。医生,本身的义务在于救死扶伤。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下,医生还要为了自己的生计,为了他明天应该吃什么而去为病人看病。这样的看病方式,医生并不会以最好的药物,最好的效率去看病,而是以最大的利益化去看病。可想而知,这样是不容许出现的。

其次,政府的投入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政府一再强调加大医疗保障制度,并多次制定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医疗政策,但是政府的资金投入依然供不应求。例如,政府拨到医保处的款往往不够用,虽然城乡病人都有了医疗保险,但是,各家医院往往还得自己承担一部分政府所拨的医保资金,这个现象普遍存在,医院只能自己创收。其实国外基本上都是私营医院,但是国外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非常高。美国投入卫生事业的资金占GDP的14%,加拿大10%。而我国仅4%,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何况国外居民本身就有足够的资金看病。试想国外的医疗技术水平如此领先于我国,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国外的医生无需考虑创收问题,用心专研医学学术即可。

4.2几点简单方案

(1)要解决当前所存在的这些隐患问题,所有国民必然要对医疗事业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医疗卫生服务是公益化的性质,是不应该市场化的,更不应该存在竞争什么的。医疗事业不是商品,不存在优胜劣汰。

(2)医疗机构内部也需要一个整体上的改革,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无法信任医院,医疗医患问题老是出现,是因为组织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配置医疗资源。配合政府,市场合理分工。

(3)各个医疗机构必须共同发展,不能出现两级分化。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联合各个医院,医院与医院之间联合起来,多多交流与合作,应发展成为一个服务整体。

(4)最后,同时也是最有必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政府的大力投入与医疗政策改革,如今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要回到过去的陈旧体制是不可能的。政府只有大力配合并支持医疗事业的发展才能将医疗事业推向一个新的纪元。要能做到医院不再为自身的生计而发展,做到彻底将医院从商业化的性质分离出来,这样才是为人民服务,也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为了国家的前途与社会的安定。

5总结

医疗事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事业,也是一项不可忽略值得重视的工作。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更与国家的安定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如今,国家制定了新医改的体系规划,它的实施能否完善这些医疗事业的众多问题,更是对党和政府的考验。医疗事业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解决困难。因为在人口众多的我国,要实施一项医改政策必将牵涉到很多方面,投入量必将非常大。

任何改革有利有弊,市场竞争化给医疗事业带来了相应的发展,也存在不少弊端值得我们深思。在以后的改革中,如何能做到利益远远超出弊端,不违背医疗事业的发展规律,这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对于当今医疗事业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挖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国民健康,社会才有发展,国家才会富强。

参考文献

[1]王海军,陈刚,李硕.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108109.

[2]刘海涛,乌正赉.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577.

[3]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3.

医疗市场发展篇(4)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医疗网站陆续开始建立。尤其在“非典”浩劫过后,形形色色的医疗网站如同雨后春笋数不胜数。据粗略统计,在短短几年内,网上新出现了可以提供网络医疗服务的网站数千家,而事实上目前国内医疗网站除少数有能力进行远程会诊外,其余大部分都只能提供简单咨询服务,内容包括医疗保健知识,介绍产品信息及进行药品推销。

总体来说,现阶段的网络医疗市场虽然在改变人们传统医疗观念上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以后开拓网络医疗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现阶段网络医疗市场整体比较混乱,优质网站为数不多,可信任度不高。

2 医疗网站的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分析

(1)国内外技术发展环境简介。美国是开展远程医疗研究较早的国家,最早研制的远程医疗系统用于对宇航员进行无创伤性监测和战场伤病员急救。此后,医疗机构开始应用远程医疗,并逐步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咨询、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控制手术等项目。其他国家如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对远程医疗的发展也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远程医疗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国外远程医疗主要应用于:开展远程会诊和治疗,利用各种通信线路(如ATM,ISDN,PSTN等)借助电视会议或其他通信系统进行医学服务;进行医学资料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共享医学数据;目前一些西欧国家已研制并试用包含基本医疗信息IC卡,使任何一家联网医院都可以得到有关患者的最新治疗信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近年来发展迅速。1982年首次通过email进行病历会诊,这是最早的远程医疗实践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成功应用远程系统诊断患噬肌肉病菌疾病的山东姑娘和重金属铊中毒的北京女大学生,由此远程医疗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远程医疗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国家卫生部、中国医学基金会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先后启动了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和军卫Ⅱ号工程(远程医疗网),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都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与全国上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工作,目前已可为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实施可视实时专家会诊、传输共享诊疗数据、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等。

(2)技术模型简介。模型及流程说明见商业模型(见附图):

用户群:消费者可根据拥有的终端设备通过相应通信网络将自己的基础医疗数据以人工、自动方式按需要进行采集并传送给服务提供方。

虚拟服务提供方:在网络支持下以主动轮询方式检测具备终端条件的消费者,消费者以服务提供方的信息自行处理或按照提示到就近实体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服务方向用户群提供通用的电子病历。

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固定电话,计算机及配套的医疗数据检测产品如已商品化的电子温度计、血压计、计步器、心电仪等, 以及待开发的各种传感器,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迹象监视器、药物释放等应用器具。

服务方式:用户群可以基于移动终端sms、wap等方式由用户自己测试医学数据后人工或运用个人计算机输入到移动终端发送至服务提供方。

互联网络的应用业务平台sms:其为网络医疗示意模型的核心部分,sms的基本功能是依托互联网以实际或虚拟的方式完成用户群与虚拟服务提供方之间所有信息的传输、交换、数据资料的存储、管理、安全、保密等以及网络管理业务。简而言之,其技术核心在于依托不断演进的互联网络以及配套的终端产品,利用已商品化和不断开发面向个人的医用电子测量器具,满足用户群对疾病预防、健康保健需求。以医院为后台支持,用实际的和虚拟的方式组成“网上医疗”,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深层次医疗、保健服务。

 

医疗市场发展篇(5)

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66-02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单纯的观光、休闲、娱乐等旅游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旅游项目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从而引发大量有医疗需求的人加入医疗旅游大军,引发医疗旅游热潮。同时,老龄化人群增多,人们对健康、养生、疗养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以健康为旅游动机的旅游产品也将成为旅游行业转型的新宠。因此,本文在老龄化这个当今热点问题下,研究山东省医疗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及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一、医疗旅游概念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是以康健为动机,由医疗保健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最早期从欧美等医疗条件好的发达国家兴起,在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医疗旅游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山东省开发医疗旅游的条件

(一)区位优势

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临近天津、北京,连接江苏、上海,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要地。从旅游业的眼光来看,山东省三面环海,地处环渤海旅游圈,与韩国、日本等国联系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二)旅游资源丰富

山东省旅游资源丰富,以“一山一水一圣人”和“黄金海岸”两条主题旅游线路贯穿了众多旅游景区(点),有“三孔”“东岳泰山”等世界级知名的旅游资源,有部级资源百余处,吸引了省内外甚至是国内外大批旅游者。山东省的济南、泰安、曲阜、青岛等城市都是国家旅游城市,除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较为先进的旅游服务设施,能够符合医疗服务需要。同时,符合疗养和有医疗作用的山岳、温泉、海滨等旅游资源在山东省覆盖面较大,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旅游基础设施,可以开展医疗旅游活动。

(三)医疗技术有保障

山东省是中药材资源的主产地,境内有许多珍贵的中草药植物,丰富的药材奠定了开展医疗旅游的物质基础;山东共有医院1490家,其中三甲及以上医院83所,中医院11所。医疗技术发达,拥有高端技术人才和医疗设备,有国内知名专科专家。山东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在中医医疗方面各有所长,在国内传统中医治疗中对慢性疾病、保健滋养等方面,山东省的中医技术也略有成果,能够满足医疗旅游者就医的技术水平。

山东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道家学说在此地也大有发展,儒家道家有很多典籍学说记载了修身养性的方法和内容,能够为游客提供疗养修身项目,提供疗养基地。

(四)交通和接待条件满足需求

山东省交通便利,水陆空连接的网络交通线给医疗旅游创造了可行条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5多公里,居全国首位;公路、铁路、水运旅客运载量达到20亿人次。国内外航空运输线路245条,方便出行。同时,山东省旅游接待能力也是发展医疗旅游的优势条件,省内旅行社居国内首位,星级酒店904家居全国第三位,强大而又良好的接待能力,能够满足接待医疗旅游游客的需求。

(五)老龄化的客源市场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人数最多的国家。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就达到1.67亿,此后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每年以100万老年人人口速度增长。2010年老龄化增长数量达到800万,预计5年内,老年人人口将突破2亿。中国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但老年人人口数量的增多也为开发医疗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三、山东省医疗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

2014年12月,山东省政府下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4】31号文件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发挥山东省医疗保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医疗、保健、疗养、美容等旅游与医疗项目,建设融合儒家道家文化的保健旅游场所,培养中医药健康疗养基地,开展儒家修学、保健养生等内容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山东各地都在推进旅游行业升级和改革,积极开展医疗旅游市场,原黄金海岸旅游路线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的多个海滨城市组合的旅游模式,为海滨疗养保健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泰山、临沂、聊城开展温泉养生旅游有声有色,曲阜及潍坊等地开展民俗文化修生养性的旅游活动。

虽然山东各地医疗旅游活动有所开展,但是山东医疗旅游起步较晚,相对于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医疗技术和医疗旅游的条件还不是很完善,发展医疗旅游也仅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山东省医疗旅游市场规模较小,旅游市场没有形成,仅是局限性的保健而已,具有地方医疗特色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或者未充分开发,不能满足医疗旅游者个性化需求。

四、山东省医疗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山东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多次强调促进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医疗旅游,但并没有具体行而有效的方针政策。医疗旅游这种新型产业是以两者融合的角度出现的,涉及部门、领域就比较复杂,两者融合起来,缺少管理部门来监督,缺少医疗旅游行业规范及准入标准,也没有完全搭建好医疗业和旅游业协调合作的平台,缺少对医疗旅游行业发展的资金支持。

(二)“医”与“游”的结合不够

医疗旅游是“医”与“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是为了旅游行业改革而进行的产品升级,医疗旅游要达到“医”与“游”一加一大于或者至少等于二的效果。但目前,我省开发的医疗旅游,“医”和“游”层面不统一,产业链短,辐射面较窄且平行分离,两者没有很好的融合,看到“医”没有明显的“游”或者“游”中“医”的层面仅局限于养生休闲,开发路径过于狭窄。

(三)医疗标准和技术相对较低

山东省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有规模、有影响的医

疗机构不足,能开展高端医疗服务的机构更是有限,缺乏有特色和竞争力的诊疗项目。省内开展的医疗旅游多以中医疗养、修身养性为主,缺少高端医疗服务及技术。JCI是世界公认的医疗最高标准,我国有15家医疗机构通过了认证。目前,山东省医院没有一家进行国际JCI认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低,技术和水平有局限。

(四)医疗旅游服务机构的缺乏

医疗旅游除了需要一定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支撑以外,还需要具有医疗和旅游两种技能的人员进行导游服务。目前,山东省没有一家医疗旅游机构来专门从事医疗旅游接待服务,大多数旅游机构还主要从事老的旅游方式进行宣传,缺乏医疗旅游信息平台及推广桥梁。

(五)医疗旅游队伍薄弱

介于医疗旅游的特殊性,其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既需要有良好的导游能力,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基础知识。目前,我省大多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及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更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来培养队伍的医疗知识,欠缺业务知识和素养的从业人员队伍基本上没法与旅游者在疗养或者医疗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医疗旅游队伍的薄弱是山东省发展医疗旅游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医疗市场发展篇(6)

2进行医疗市场的细分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类型不断增加,多样化的医疗服务,使得医疗市场丰富多彩。满足消费的需求,是市场营销的目的,消费者的需求,受到多个因素营销,例如,地理因素、年龄因素、消费因素等。为此,医疗市场营销需要对医疗市场进行详细的划分,首先可以按照地理因素进行划分,划分时可以根据交通情况,社区的位置等,做合理的划分,细分之后对医疗服务优质的医院而言,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于卫生所、门诊等,却具有很大的影响。根据人们的消费水平进行医疗市场划分,划分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医疗消费往往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划分时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将医疗市场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中、低以及高档。若是以年龄进行市场划分,年龄划分主要针对的人群是老年人、儿童或者是妇女,划分较为简单,在医疗市场中,常常看到急诊、便民诊等医疗服务部门,这就是根据利益进行市场的划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划分,以谋求利益为目的,开展医疗服务。另外,医疗市场的划分,还可结合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做划分,消费者对医疗产品常常有依赖心理,固定购买某一品牌,为此,医疗市场可分为几大类,偏爱移情病人市场、忠诚病人市场等。医疗市场经过详细的划分之后,医院更可掌握患者的需求情况与医院的情况,进行市场定位工作,采用适合的市场宣传方式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从而夺得市场。

3重视社区与农村医疗营销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医疗这块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此环境下,医院要抓住机遇,不断扩大定点范围,将本院的医疗服务特色展现在人们面前,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定点医院的特点就是服务质量得到保证,并且患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可以进行报销,人们可以直接手持着医保卡到医院刷卡结算医疗费用。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针对农民群众,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达之后,医院普及使用计算机进行结算工作,避免由于结算问题,造成合作医疗患者与医院产生纠纷,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其次,医院要抓住商业保险市场,商业保险市场是医院及性能市场营销一大机遇,保险市场社会发展的趋势,医院给予商业保险优良的服务,保险客户可以直接体验到医疗服务。保险客户进行参保前,需要进行体检等各项工作,都要严格开展,一方面是对保险公司负责,另一方面是对参保客户负责。最后,扩展基层市场,基层医院的数量不断增加,深入到社区,为社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基层医院医疗费用较低,常常是患者首选的治疗地点。医院医疗市场营销,要拓展基层医院,首先要对社区治疗工作做改变,将其转变成为双向转诊,采用大型、小型坐诊,医院安排医务人员到社区内坐诊,该方式的诊治方式,拉近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其次,定期开展下乡诊治工作,医院要全面获取市场,农村这一个大市场不可忽视,定期下乡是获取农村市场的良好方法,医务人员下乡诊治,下乡时带上基本的医疗设备、专业的医疗人员等,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该方式不但可达到选择医院的目的,还可达到营销推广的效果。

医疗市场发展篇(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面临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医院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医疗行业的体制改革形成了医院竞争环境的基础。医院应在遵循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认清形势,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逐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医疗服务品牌,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医院发展的意义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指社会的全部生产要素和资源都要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和调节。国家把卫生事业列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统一支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医疗事业也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不仅给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更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医院必须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市场经济关键是维护和促进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通过市场改进技术装备、吸引资金、引进人才,达到交流信息和科技合作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进服务技能。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核心”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处理医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医院经营与经济管理的意识。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必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和健全经济管理的秩序。

二、面对市场经济,医疗服务采取的策略

1、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中求发展

市场竞争是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展开竞争,其结果必然优胜劣汰,生产集中,形成垄断。由于垄断是一种市场强者所为的霸权行为,反垄断不能依靠市场弱者而必须诉诸国家,反垄断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就必须依法反垄断,反对各种限制或排除市场竞争的行为,如限制竞争协议、市场集中和滥用市场优势及行政垄断等行为。实践证明,没有反垄断法就没有市场竞争,最终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各行各业的改革实践表明,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地方保护,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的做法,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活力,降低了价格,极大地促进了各项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1)医院竞争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提高医院发展能力,同样,医药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目的是增强医疗机构活力,控制卫生总费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市场需求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这是保证良性竞争的必备条件,也是医院参与竞争的基础。

(2)竞争是加速医院发展的动力。竞争可以增强危机意识,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化大经济,它超越了地域等限制。现代市场经济已远远超出了私人能力,不是任何私人所能控制的,而必须由超越私人局限、处于社会中央、享有充分信息、拥有公共权力的公共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家要对其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比例和发展措施等进行统筹规划,以保证其国民经济有规划地发展。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在发挥医院优势、挖掘竞争潜力、增强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这就激发起医院内部的竞争机制,逐渐使资源发生调整,人员结构发生改变,使之更加合理、高效、科学。

2、加强人才战略的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人才发展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核心竞争的根本要素,医院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医院发展需具有的重要资源。得到了人才资源,便会拥有相关的技术支持,从而保证了医疗服务的优质质量,进而便会在医疗市场上取得绝对性的优势。采取合理的人才战略,不仅能提高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还能有效吸引外来人才。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到人才是经济发展中的第一生产要素。人才的管理机制和使用机制是决定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充分发挥积极性的主要因素。面对市场化的大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医疗人才的综合素质。

(2)深化人才引进工作,鼓励人才创新。引进人才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要符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人才,不仅能为科室补充新鲜的“血液”,更能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观点、新的想法。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有效地将引进人才优势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3)改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在人才管理方面,不仅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更要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在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下,大胆地起用一批努力、上进、具有创新思想的新人,改变传统行业中的陋习、恶习,在全院营造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氛围。人才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各司其职,各尽其才,所以人才的激励显得尤为重要。

普遍认可的管理方式中,激励通常包括硬性激励和软性激励。硬性激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中,物质奖励是指根据制定的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对科室和个人完成既定目标所给予的奖励方式。在人才管理中,不仅需重视经济奖励手段的作用,而且更需重视精神奖励手段的运用。精神奖励是指在实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对人才实现目标的一种思想上赞同和认可。因为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不仅希望为社会尽自己的义务,更希望通过工作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但物质奖励确是必不可少,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才在工作实践中施展才华,更有效地发挥激励手段在人才管理中的作用。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3、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医疗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医院推向市场,实行差额补贴或自收自支政策。随着我国达到总体小康,人们进入了“健康追求”时代,与此相适应,国家应当更加合理地使用医疗卫生资源,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关注广大农村和城镇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问题。但在现实中,国家投入不足与卫生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也同样存在着。

(1)以病人需求为中心,根据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多样性和多层次的需求。着力发展非基本医疗服务。非基本医疗服务是指以特定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相对于基本医疗服务而言的医疗服务,是未纳入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的各项医疗服务的总称,体现在具有不同于基本医疗服务的诊疗项目、服务设施、药品目录和费用水平等方面。更确切地说,主要是指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服务类、非治疗类、设备和医用材料类、特殊治疗类、高档服务设施类、高档药品类等项目。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同时,要注意开发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努力培育需方市场。

(2)从实际出发,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既要重视特殊,更要重视普及。把开展一般性基本医疗服务与特殊性基本医疗服务结合起来。注意适宜项目、技术、设备和设施的推广和应用。

(3)结合医院的优势,可以着重往特色专科领域发展基本医疗服务。发挥好现有资源的效率和效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凭借医院的专业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开展各种特色项目,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力求有实效,从而提升医疗专业技术。

4、医院实行集团化管理

(1)医院的发展,不单纯是规模上的扩大和数量上的增加,通过实行集团化管理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克服条块分割所带来的资源相对不足和浪费共存现象;规模的有效增长,满足社会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同时,通过扩大服务数量;资金的良好运用,降低经营成本等方式获得补偿;以及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也有利于学术的创新与发展。医院在目前的形势下,实行集团化管理是医疗服务改革的必经之路。

(2)通过实行集团化管理,可以实现卫生服务的供需平衡,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再者,通过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医疗工作效率最优化;最后,通过相互学习,使医疗团队成员接受系统培养,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实力。

(3)集团化管理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实行集团化可以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降低经营风险。通过资金、技术、设备、经营协作等合作方式或者是通过合并、改建等方式产生新的分支机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次是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例如股份制等尚未引起重视。实行集团化管理模式后,对合作医院实行人才交流、技术支持、资源共享、管理合作等。既可以有代表性的专科特色,又有与其他医疗机构相一致的服务体系。最后,一定要发挥核心医院的领导作用,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集团化管理后,合作双方原来功能定位、所属行政关系、承担业务,资产关系不变。

三、市场经济条件对医疗服务产生的影响

1、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大市场。通过市场经济的调节,医院将进一步引进人才、改善技术装备、吸引投资资金、交流医疗信息、加强科技合作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进服务质量。

2、通过市场经济的调节,可以有效对医患双方进行双向调节

患者则根据需求选择自己满意的医院;医院则通过基本医疗服务改革,人才引进措施,技术、设施的完善,管理制度的提升等服务等满足各方面、各层次的医疗需求,适度拉开不同层次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引导患者合理分流,进一步完善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医疗市场发展篇(8)

前言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医疗器械就是指医疗行业在诊治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小到棉签、创可贴,大到CT、X光机等,而且医疗器械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由于医疗行业服务于社会公众,医疗器械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正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已经显得很有必要了。这就需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一、当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医疗企业市场发展的现状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仅有数百家,但是在2009年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有13876家,而且年销售额最高达到了2000亿元。不仅企业数目迅速增多,而且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销售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

从总体上来讲,当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呈现的特点表现在:一、高端的医疗器械通常是生产企业或者商采用招标的形式完成销售的;二、中端的医疗器械通常是生产企业或当地商采用招标的形式销售到当地的医疗机构;三、家用医疗器械多是借助医疗器械经营机构或者药店销售给广大用户;四、医疗器械的价格多是市场决定的;五、如今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医疗器械多是我国自行生产的,而且种类齐全、功能多样。

(二)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问题

自国务院2000年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后,为我国医疗器械规范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十多年的努力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社会公众的安全。但是由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不稳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随着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前所实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对于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现象也没做出明确的惩罚措施;二、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很多地区的监管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三、医疗器械达不到国家标准。一些医疗器械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生产;四、众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且经营不规范;五、一些医疗器械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较薄弱。有些企业单纯地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就出现了生产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行为。

二、加强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的措施

一般而言,医疗行业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因此医疗器械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如何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

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同时要结合当前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制定出相关的法规,从而就为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提供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便于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

(二)建立起医疗器械监管的队伍

要让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认识到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性,同时在不断完善各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对监管人员素质的培养,培养一批既懂市场监管又懂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医疗器械的监管能力。

(三)加强医疗器械标准化体系建设

要逐步建立起医疗器械标准化管理的机构,同时要不断完善这些管理机构,研究医疗器械标准化体系,对于医疗器械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生产,尤其是要加强风险性较高的医疗器械。

(四)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信息化技术和资源,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信息网络,同时实现各个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各地生产企业之间、经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监督管理水平。

(五)提高医疗器械企业进入市场门槛

要规范医疗器械市场,就应该采取提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产品直接进行销售、提高医疗器械进入市场的门槛、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等措施,不断加大对生产企业的规范也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医疗器械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管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医疗器械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监管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韦高.《新医改给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带来的机遇》[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

[2]《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2号,2004

医疗市场发展篇(9)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按经济类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46.8亿元,占总产值的47.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为1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4%;国有企业总产值为16.8亿元,占总产值的3.2%;集体企业总产值为8.1亿元,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中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创建较好声誉,2006年出口数量超过5万台。医学影像设备品种多,生产队伍也大。五大医学影像设备品种中除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外,都有境内产品上市,多限于中档产品,其中B型超声成像仪器和X射线诊断系统的出口数量接近2.5万台,但B型超声成像仪绝大部分是C、D档次的。临床实验室设备不断出现新产品,有两分类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4、医疗器械产业向相对垄断性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疗器械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疗器械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自80年代以来世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

医疗器械制造业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持续总量增长,而产生大量结构性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结构分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长期实行一种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战略,虽然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在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目前我国在研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大力推行相应的ISO等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整个行业的规模偏小,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推广,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得不到国际承认,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品结构重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不仅规模普遍较小,而且长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企业多、品种少,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例如河北霸州一带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就有七八家,但生产的产品同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病床及周边产品。多个医疗器械企业重复研制生产同一产品品种会造成医疗器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严重,同时造成各企业分工不足,成本增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造成许多效率低下的医疗器械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整个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和悲哀的产业内耗局面。

3、医疗器械制造业技术结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显著地反映在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产品档次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失衡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出口利润低效益差。

4、医疗器械制造业生产结构失衡。创新能力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的问题最为突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依靠创新研究成果来抢占市场垄断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是在50年代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际上50年代和60年代却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仿制为主的道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于是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新品研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技术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小时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小时。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常健:透视我国医疗器械市场[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4).

医疗市场发展篇(10)

[DOI]10.13939/ki.zgsc.2015.11.217

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建立现代自主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宏观调控机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将随之改变,卫生事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院的发展是卫生事业的主体部分,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我国医院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发展战略的选择,如何选择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发展战略对促进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医院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1 市场经济影响医院的经营机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医院的经营机制发生了很大转变。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自主企业制度,政府鼓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医院的经济发展从传统的依赖政府政策支持转变为自主经营发展,自收自支的独立经济主体,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医院虽与一般企业性质不同,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已将医院划分为具有经济性质的第三产业,属于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过去医院一般属于非营利机构,具有福利性,而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医院是福利性还是经济性,或二者兼并,需要取决于国家的具体政策,不可一概而论。

1.2 市场经济促进医院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传统医院的定格局面,使得医疗服务需求者能自主选择医院或医疗服务。市场经济下,医院经济发展的开放性、自主性促使医院不断改革完善,为医疗需求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寻求市场,大大提升了我国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创造更好地医疗环境。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市场将由过去的分级医疗和划区医疗转变为现代的自由选择型医疗,市场经济和医院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联系,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医院人才紧缺

人才是医院经营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医院对医疗人才的要求本身就高,医疗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市场经济中医疗人才供不应求,加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多数人喜爱留在大城市大医院发展,而不愿去基层医院服务。据统计中西部农村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分别为0.89人和0.87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3 人。全国农村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为0.99 人,东部为1.34 人,中部为1.02 人,而西部农村仅为0.82 人。人才分布的不合理和基层医院人才的短缺,使得一些基层医院无法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壮大。

2.2 医保政策“低水平,广覆盖”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行医院自主经营发展的同时,为保障医疗政策覆盖范围更宽广,导致医疗政策水平无法满足市场所需。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险水平较低,医疗服务需求者为控制医疗开发,会尽量减少就医需求,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健康,也抑制了医院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关于医药业务经营的制度还不完善,也导致了医院、诊所、药房之间出现不公平竞争,药房一般会将药物价格定为低于医院药物价格的水平,严重损害了医院的利益。

2.3 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在医疗事业方面投入不足和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使得医院的经济发展受到约束,医疗事业一直以来都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医院在以市场价格采购原材料的同时,需要在提供医疗服务时体现福利性,因此,医院一般会选择低于成本的价格服务患者。然而,政府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方面投入不多,导致医院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受阻。

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发展的策略

3.1 制定和实施医疗技术开发战略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应制定和实施医疗技术开发战略来不断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市场经济体制主张医院自主发展经营,因此医院要通过开发医疗技术来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医院应通过医疗技术开发来建立自身优势,吸引医疗服务需求者,但制定该战略的同时要确定医疗技术开发和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过去总把医疗质量摆在第一位,采取保守型发展战略,实际上医疗技术开发是通过一种创新途径来提升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医院应充分重视医疗技术的开发。医院可通过引进高技术人才、增加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来更好地实施医疗技术开发战略,促进医院经济发展。

3.2 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

任何企业人才是其发展的根本,培养优质人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也不例外,医院应制定合理的人才战略来提升其竞争力,以便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便捷,实施适合医院经济发展的人才管理战略。医院的人才战略除了要聘用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人员之外,还要着重培养骨干人员、带头人员,让优质的领导者创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共同为医院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另外,在引进高素质人才之后,医院的人才战略要注重留人,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奖罚分明、重视人才、公平公正,要使医院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为医院人才的工作施展、开拓创新提供一定的条件。

3.3 制定和实施科学管理战略

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时代,医院之间的竞争日益严峻,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提升医院整体工作效率,促进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医院的管理战略主要分为医疗质量管理、经济管理和制度管理,医疗质量一直是医院所重视的,为建立高质量医疗条件,医院应通过完善医疗服务来建立良好的信誉。人、财、物、技术等要素的管理亦是医院不容忽视的,要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财务管理控制医疗成本,减少人员冗余,通过控制成本来增强医院医疗服务的价格优势,吸引患者。医院属于服务行业,在经营期间,切忌乱收费、乱开药,不可接受患者红包,要注重医德的培养。

4 结 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加剧,医院只有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条件,取得长远发展。通过分析市场经济和医院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影响医院的经营机制、市场经济促进医院经济的发展,进而分析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医院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结合二者提出制定医院经济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医院所需人才大多为技术性人才,医院在人才战略方面既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又要注重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作风建设落实措施 下一篇: 风险防范措施浅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