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5 10:04:13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1)

文化产业是 21世纪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态势备受世人瞩目。按照《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要高于 20%,2015 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 年至少翻一番,从而实现倍增的奋斗目标。

文化产业要得到大的发展,必须有好的商业模式。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竟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竟争”。商业模式是一种可盈利的方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文化企业经营需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发现和改进,有必要探索和借鉴新型商业模式。

一、全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和启示

“全产业链”最先是由中粮集团提出的一种商业模式。该模式具有“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产业链贯通”的特征。由于它整合上下游资源、多个产品整体运作,所以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且下游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由于它实行链条式管理,各环节衔接,所以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掌控,且创新与品牌发展贯穿始终。因此,全产业链模式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带来较高、持续、显著性盈利的同时,能够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使企业对市场的反映更敏感、更安全。

中粮集团率先提出的这个发展模式现如今已被文化产业借鉴。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最能反映文化产业特性的商业模式。目前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武林外传》。《武林外传》文化产业链具备文化和影视基地、相关剧本、合适的导演和演员、市场推手、稳定的消费群体等一系列构成要素。“武林外传”全产业链运作的成功启发我们或可将此模式推广,不仅是影视产业,更应该扩大到整个文化产业。

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给河北省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发展空间。

首先,河北省文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较少,文化个体户较多的问题非常突出。2004 年,全省共有文化个体经营户59828 家,从业人员 14.8 万人,实现增加值 34.6 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规模小、分布散、整体实力弱,影响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如果能够实现产品整合、产业链贯通,将极大节约资源,提升产品价值含量,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其次,文化观念滞后,产业意识欠缺。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对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文化市场缺少研究,一部分文化产业经营者自身的市场意识也很淡薄。目前国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少是来自于演职员队伍,对产业经营往往是从实践中摸索得出的朴素管理方法,缺少必要的现代管理、营销理论修养。市场经济需要有经济的头脑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尤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和掌控,务求悉心学习和实践,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再次,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尚未从“ 大文化”的角度理顺管理体制。文化产业按行业不同,目前是由多个部门分头管理。此种政出多门、职能重叠的状况不利于对文化产业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一,在于制度和体制。文化产业概莫能外。河北省委、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尤其是 2010年 3月 8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为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必须同时认识到,一方面,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按照一定的商业模式运作才能获得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之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就有着与其他产业商业模式不同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1.价值主张更明确,具备价值观倾向性

任何企业,只要想做长远,就要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这首先需要确立一个价值主张,然后一切营销活动必须围绕此价值主张来进行。文化产业在传递思想方面比其他产业更突出。同时,文化产业的产品大多是无形产品和服务,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产业的价值观倾向性愈加突出。

2.消费者群体层次分明,目标群体明确

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区别在于,有的产业消费群体分层不明显,比如油盐酱醋茶类似的生活消费品的消费群体层次模糊,有的产业如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消费者群体层次相对明晰得多,比如有的消费者愿意花百元左右到电影院看3D电影,有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电脑下载看片。文化产业目标群体必须明确。试图占领所有的目标群体,试图生产目标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试图进入所有的产品渠道,试图用广泛撒网的传统促销方式让所有人知道产品,都是不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

3.人脉链条依赖度高,创意人才需求大

文化产业比其他产业需要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分销渠道和人脉资源。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价值,顺利完成商业运作而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 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金点子”,因此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三、河北省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全产业链”作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的商业模式创新,它为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文化产业“全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河北省来说,实现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充实条件:

1.整合人才和资源,解决创意人才不足、文化个体户多、规模以上企业少的问题

如果用可持续成长眼光来评估全产业链的文化企业,“人才”在可持续成长的企业构成中显得非常重要。全产业链的运行需要各种人才集聚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包括研发人才、创意人才、数字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等等,特别是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来实现各种因素的操控。我省文化人才现状是,人才资源潜力充足,各高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相继设立,但多为培养技术制作型人才,营销、创意及复合型人才极缺,这在将来势必制约文化产业提升。要着手以自己培养和引进的方式聚集人才,只有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使文化产业“活”起来。

同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成功运作,需要资金资源、内容资源、创意资源、传媒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支撑。这些资源的获得,可以是现有资源的利用或者转化,可以是通过合作的方式从别处引进,也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已创造。例如,我省有着历史悠久的燕赵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等,这些都可以用动漫形式开发加工。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和再创造,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不仅能够为动漫创作提供源泉,尤其是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河北省整合人才和资源已有好的范例。近年来,邢台市工笔画艺术异军突起,以宁晋县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工笔画从业人员达 6000 余人。邢台大力扶持工笔画产业,以宁晋县 393 艺术区、工笔画市场、工笔画学校为依托,形成了集培训、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北京潘家园、琉璃厂两大市场,宁晋工笔画占到总销售量的 80%,全市工笔画畅销全国,远销日韩和东南亚。除了工笔画,邢台市艺术玻璃、老粗布、邢白瓷等文化产业项目也势头良好。2011 年,邢台文化产业产值达 55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86%,同比增加 41%。

2.树立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明确的政策导向,解决文化观念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

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使得一个公司各产品的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上游产品通过往下游延伸以增加附加值。同时产业目标是设计多环节、多品类、多功能的产品并与上游产品有机结合,目的主要是创新与品牌贯穿始终。以承德市为例,该市抓住“清朝夏都”这个文化元素,投资 2 亿元,邀请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创作了大型实景演出剧《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此举不仅弥补了以往承德缺少夜间旅游项目的缺陷,更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我国多民族融合历史的机会,加深了游客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认知。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管理经营思想和理念。从理念——经营过程——企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通过企业经营者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超前的战略思维,并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例如,近年来,承德市积极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承德市建设文化大市实施纲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重点行业等做出统筹安排。特别是在投入上,市本级每年不低于 1000万元,县区不低于 300 万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而增加。同时,还积极引领民营资本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承德旅游人数已由 10 年前的 300 多万人次增长至 2011 年的 1700 万人次,2012年承德旅游接待目标人数力争突破 20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15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2%以上。

3.支撑核心企业,辅佐配套企业,解决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

全产业链要素在产业链条中展开,需要广阔的运行空间。比如影视产业集聚园,可以通过影视制片公司总部的集聚,建设集影视创意、拍摄制作、交易发行、影视教育、动漫、影视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它本身必须拥有广大的空间,才能使这些要素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全产业链要求所有业务、产品和产品线以及各项活动,有一个统一核心,比如都服务于一个市场或都服务于一种共同的文化创意。因此,全产业链结构中的企业一般是若干个企业作为龙头,加上其他企业配合,带动整个产业链良性运转。这些龙头企业就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则是此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

以唐山遵化为例,现已形成“一区”“一城”“一廊道”“两基地”的文化旅游链条。其中,清东陵大旅游区是龙头,目标是建设集山水休闲、温泉度假、文化观光于一体的皇家山水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同时,实现打造城市游憩地、乡村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南部创新型乡村旅游基地和东部红色旅游基地的文化产业链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2)

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地。不同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的类别进行探讨,能够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开拓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图1所示为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及创新模式结构图。

1.全新业态全新业态的产生一般通过需求创造和技术创新两种途径。随着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新的资源也随之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少数群体的需求,这一少数群体慢慢积累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后,就预示着一种基于需求的新业态正在萌芽、成长。这种因需求细分而创造的业态从传统文化产业业态中逐步脱离,形成独立的全新业态。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背景下,企业会根据人们在新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需求特点,创造出新的内容产品,培育出一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比如数字化技术下诞生的微信、微博等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相关应用研发,开启了文化产品的微信支付、在线实景体验等新的消费体验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空间。

2.改造业态由于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着来自新兴业态和其他产业的冲击,市场被逐步蚕食,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而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进行改造升级是提高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突围发展的途径之一。文化产业的改造业态既包括充分运用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元素与功能,丰富其文化表现形式,推动业态的不断创新,也包括从引入新载体和新商业模式的角度入手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如日益丰富的数字化移动终端以及以淘宝、亚马逊等为载体的网络商业模式等都为当前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4]

3.融合业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融合是两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在内外部作用下的资源整合、活动延伸、产业链重组的过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这种异业间融合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的方式之一。[5]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产业竞争的综合因素作用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一方面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文化产业面临激烈竞争的现状而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存之路的探索。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而衍生出的文化旅游业,既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品内容,也扩展了文化产业的服务边界和品牌效应,两者的交叉融合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之举。

二、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

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或内容等资源、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也对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对资本、内容、组织等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基础上形成了商业运作、资本运作、组织管理、表征呈现、内容创意五种创新模式。这五种创新模式既可以作为反观不同类型文化产业新业态得以形成的参照点,也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常态化、持续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商业运作模式商业运作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来孕育新的文化业态。文化产业从横向或纵向延伸出相关的产业或产品,以衍生品或延伸业务的开发来实施下一轮的商业运作,不断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产业链条,使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走向成熟化。涉及交易、买卖等活动都是商业运作的一部分,在整个商业运作链条中,抽离或改变其中一个元素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产业形态的发展。因此,创新商业运作方式是发展新业态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产业中出现的虚拟交易方式正是创新商业运作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文化产业交易是在固定场所消费有形或无形的精神文化,虚拟交易方式的出现不仅使随时随地的支付方式成为可能,也把消费体验由实地实景扩展到虚拟场景的现实可感体验。比如,“旅游虚拟体验网”即是利用三维虚拟成像技术,使消费者可足不出户进行类似3D场景效果的全景虚拟体验,虚拟体验集景区信息展示、导航导购、景区监控于一体,也有微缩地图指引、快速切换场景等应用。[6]这种新型旅游方式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就要求致力于电子商务的旅游业务对旅游体验观赏点进行技术性转化,这样会更有助于虚拟旅游带动现实旅游,实现线上线下的双重创收。

2.资本运作模式资本运作模式是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模式中区别度不高的一种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多元化投融资的资本运作方式来发展新业态,尤其是在文化产业中,通过无形资产来进行产业化运作,力图以更小的资本投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由于文化产业新业态很大程度上处于培育期的初级阶段,商业模式并不完全稳定,因此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既是分担发展风险的有效手段,又是完善新业态产业链、拓宽新业态业务所需资金的必然要求。

3.组织管理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组织管理创新模式包括企业内对文化产业中生产和资源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以及企业或行业内组织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文化产业组织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变革可以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使企业在产业中获取更大的发展自由度和发展自,进而推动具有显著发展潜力的新生业态的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融合与改造必然要与其他产业或元素相交融,尤其是异业间的糅合会对文化产业中的组织结构模式提出新要求。比如“文物酒店”这种集较强文化性与浓厚商业服务性的整合,使得双方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依托于文物而进行酒店服务业拓展的战略不同,由于“文物酒店”是一种双元素的综合开发,文物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性物品,而酒店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文物的开发作出延伸,提供文物宣传及观光的平台,因此在文物管理与酒店管理的两者之间必然要进行组织管理的创新性设计。

4.表征呈现模式传统文化产业业态包括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业,文化艺术业,文化娱乐业等,而新业态则可以在这些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借助新技术等应用来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呈现,这种新的表征呈现模式可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多终端的呈现、多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得以实现。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各种形式的内容呈现载体日益丰富,数字出版、3D动漫、会展等具有新时代气质的文化产业带来更有创意的表征形式。除传统的书刊出版企业外,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在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创新文学作品的创作渠道,创造出一些新的形态。例如豆瓣读书正是利用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出版发行的渠道,同时出售传统图书的电子版以及经典网络内容的特辑。这些方式实质上都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容,也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创新性思路和途径。

5.内容创意模式内容创意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与发展的“源头活水”。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内容只有具备独创性,企业的商业运作才能获得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的商业运作和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创新和表征呈现形式的多样化等文化新业态创新模式必须以内容创新为基础。与前面几种创新模式不同的是,内容创意模式的可复制性不高,更有利于差异化的运作,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的核心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产业内容及资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使效益最大化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的目标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对文化产业内容进行创意性开发的“二次”加工处理,依托于具体的内容元素,开发其符号化的内涵,赋予新的价值意义,也是对文化产业内容更深层元素的挖掘和思维再现,这种挖掘和再现是新业态发展的富矿,具有发展空间的无限可能性。

三、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策略

文化产业新业态有助于完善产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拓展产业链、开拓商业运营模式、促进资源的创新整合,而不必局限于传统的发展思路。针对以上5种创新模式,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开拓思路,运用高新的技术手段、完善的组织结构,来带动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创新,获得持续的、稳定的科学发展。

1.立足缝隙市场,建构分层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是立足于新资源或新需求而形成的,因此对消费市场进行定位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随着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由小变大、市场细分由大变小,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下,依据市场缝隙理论进行定位,致力于分层化消费市场建构,是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最佳选择。在出版领域,诸如基于互联网的豆瓣阅读等平台做得风生水起,是文学创作新业态形成发展的一种类别。豆瓣阅读的成功不仅在于内容的丰富、广大的读者群、便捷的获取方式等方面,也在于其实行免费与付费并行、引入内容后的再分成等商业模式。实行“免费与自行定价相结合、豆瓣与作者再分成”这种分层付费的方式也便于培养读者的付费习惯;在引入的其他电子书方面则是与出版社按售价进行再分成。目前,豆瓣阅读只是占据部分小众市场,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多地集中于长尾理论下的用户体验、产品开发等方面,以期培育完善的、有利可图的新业态形式。

2.实施精准营销,培育消费定势人们对于新业态的接受可能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可实施精准营销,对消费者进行逐步渗透,以此培养人们的消费定势、稳定消费需求。2014年,互联网电视成为技术融合背景下发展较为迅速的产业。无论是传统电视台、电视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家庭客厅,尤其是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凭借丰富资源及雄厚的资金,相继推出各自的产品,使互联网电视(OTTTV)散发勃勃生机。诸如乐视网所推出的乐视超级电视在与百度影音推出的“棒子”、湖南电视台推出的芒果嗨Q等一系列盒子的竞争过程中,则占有较大优势。乐视超级电视有效利用了乐视网的巨大内容库,并不断优化系统性能、研发更多的应用系统,这个过程若没有优质的乐视网内容资源作为依托,以原有乐视网巨大用户资源作为基础,单纯凭借高性能的电视机硬件制造及应用商店是很难占据市场的。

3.整合文化产业资源,重组核心价值链文化产业可以借由新业态来进行资源整合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确保企业持续的创新力及发展活力。利用数字技术、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对原有优质的文化产业资源做进一步优化,以生产具备高产出价值的文化产品,并充分强化此产品的开发空间,形成固定的价值链条和发展路径;对于未得到充分注意力的产品及未能较好开发的文化产业资源,可以利用多种推广渠道,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来开发相应的需求元素逐步吸引消费者,以此充分利用产业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图书出版行业,出版商可将畅销的图书转码为网络资源,实行线上线下多渠道的销售;可以分专题、分平台进行重新编辑,以特定群体为稳定消费群;可以进行版权分销等二次交易。而对较为零散、尚未确定销售前景的内容,则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由免费向收费,或通过琐碎资源的整合编制特辑来扩大售卖量。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3)

[中图分类号]C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0-02

所谓文化产业化,就是挖掘文化价值,以产品和服务的形式来凝聚文化,并以消费形式来传播文化的过程。文化产业化重在强调发挥地方自然人文优势,利用地方自然人文优势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因此,文化产业化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将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三者科学地有机结合,将文化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闽派黄酒有三大代表性企业,其中之一就是福建屏南的惠泽龙酒业。闽派黄酒源远流长,主要由民间代代相传而传承下来,是平民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积淀出独特、厚实的闽派黄酒文化。受人们饮酒习惯变化的影响,黄酒市场逐渐走向低迷,渐渐淡出民众的视野,其典型代表就是曾经备受海内外认同的福建红曲黄酒。黄酒文化瑰宝也随着这一趋势正走向消亡。本文以福建屏南闽派黄酒文化为例,探讨闽派黄酒文化创意开发路径,旨在为福建屏南黄酒产业实现地方性差异化发展以及农村地方黄酒特色文化深度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献回顾

(一)关于文化产业化模式与路径研究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相继出现,经归纳和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从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文化产业重组的模式 [];二是从打响品牌知名度、走国际路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海外联盟的模式 [];三是从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科技为手段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目前,现有大部分模式未能全方位体现出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特点模式。一些针对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三条文化产业化路径:其一,在对产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其二,在利用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强调走现代化路径 [];其三,将创意性的想法和思维融入文化产业发展中,提炼出创意发展路径 []。

(二)关于文化产业化的实证研究

在文化产业化实践中,研究者深入分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案例,分别提出了对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与看法。刘渊(2011)认为河北民间艺术品文化的发展是在吸收地方特色的艺术元素基础上,加以创意设计,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严荔(2010)以四川省为例,解析了四川人文地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文化资源,提出了我国区域性文化产业的开发策略 [];霍学喜、谭文枫和牛军(2006)对庆阳香包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共同讨论 [];齐鹏(2009)提及了孔子文化产业化、荀子文化产业化的案例,着重强调了发展孙子文化产业化必须建立在孙子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启示 [];孙乙可(2007)以“云南印象”舞蹈为例,强调了舞蹈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特色和自主创新特色完全可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张世均(2011)借鉴了韩国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方式,对我国的文化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启示[]。

综上所述,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已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尚有以下研究空间:(1)在模式和路径构建上,均偏重于文化产业化的某一个角度,如在模式构建上的产业重组、创意产业等,在路径构建上的产业集群、创意设计等,均缺乏全方位的把握;(2)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在对案例实证研究多源于对当地经验的简单总结,带较明显主观性色彩,科学性不足。

二、研究方法与实地调研

(一)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法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和Barney Glaser两位学者在1967年出版的《扎根理论之发现》一书(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1967)中曾提出,是一种在系统化的程序中,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其是在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理论。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扎根理论研究法并不是在研究之前建立理论假设,而是研究者通过实践,直接地从实际观察和解析原始资料入手,在整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经验,然后将经验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扎根理论是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整理出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建相关的社会理论。这种方法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同,并广泛地运用在各个研究领域中。

(二)资料收集

本研究以屏南黄酒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化研究的典型元素,围绕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研究和开发。研究小组于2014年7月份前往屏南县开展田野调查,参观了福建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及相关黄酒生产基地,运用“专家深入访谈”法,与熟知黄酒文化及其发展现状的相关人士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访谈,获得珍贵的一手资料。受访者包括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文化管理的旅游事业部总监、屏南县相关副县长以及工作人员等,得到访谈者的允许,我们对访谈进行了全程录音,整理出一万多字的逐字稿;同时福建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为本研究提供了黄酒产业发展资料、销售数据以及电子文献等珍贵二手资料,我们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屏南黄酒文化产业化模式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三)资料分析

屏南黄酒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采用了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开放式译码与主范畴译码,提炼出主范畴及对应范畴,如表1所示。

以“文化产业化”为核心主范畴,以“文化”贯穿始终,通过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将黄酒文化符号化,提炼出“衍生产品开发”,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衍生产品生产,进行产品产业化发展。同时“创意服务提供”基于地方特色文化,提供各式服务,形成服务产业化。在非遗技艺传承的继承与发展上,将非遗技术传承产业化。以文化为主轴,通过对产品、服务、技艺进行创意开发,从而实现黄酒文化产业化,得出黄酒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图。见图1。

图1黄酒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图

三、黄酒文化产业化模型的阐释

在黄酒文化产业化模型中,存在以下三条关键路径:

(一)黄酒文化挖掘黄酒文化符号化产品创意开发黄酒产业集群

1.黄酒文化挖掘

黄酒口味适宜中国人的味蕾,与中国人有深厚的渊源。黄酒性温和,可以通曲脉,对调节人体的平衡可以达到平和的效果,对于寒性体质的人体有保养作用,中国老少皆宜引用黄酒。

黄酒有其独特的饮用方法,平喝、温饮、冷饮、和搭配食材,如螃蟹和黄酒搭配吃法有利于减轻或消除胃肠虚寒的人吃螃蟹后造成的腹痛腹泻。黄酒中的氨基酸物质可以除腥,而黄酒的甜味可以增鲜,二者搭配为绝佳吃法。因此,这两种食物的搭配堪称绝佳。

通过对上述黄酒文化的挖掘,得出该处的黄酒文化核心为黄酒功效以及饮用法。黄酒制造的原料以及酿造工艺与其具有活血祛寒的功效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将黄酒原料以及酿造工艺文化符号化。

2.黄酒文化符号化

酿酒原料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黄酒的酿造严格选取红曲、高山泉以及糯米;黄酒有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具体有炸酒法、谷壳本品ā⒙短本品ê屯练ㄖ凭品ǎ换凭瞥噬会随着年份变化,3年会变成黄色,10年会变成变绿色;黄酒包装方法有2种,一种是纯天然储藏,另一种是储藏阴凉处的传统包装;锡壶黄酒最典型的酒器,锡跟黄酒刚刚好这两种物体是互相抵触的,锡壶特质易保存酒,并且屏南每家每户都拥有锡壶。

惠泽龙黄酒文化的吉祥物酒鬼、酒仙、酒圣与侠客的图像设计成特色纪念盘,DIY手工创意酒瓶和DIY雕塑结合了酒文化元素。

3.产品创意开发

黄酒文化符号化推动黄酒文化不断发展,产品品种越来越多,从日常饮食到黄酒衍生品以及礼品酒,逐渐形成一系列产品线。

有机酒:屏南境内有265座山峰海拔在千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较少,农民运用自然生态耕种的方法,不施农药与化肥,并且种植在隔绝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出的有机糯米质地柔软,颗粒饱满,淀粉含量可达到85%以上。惠泽龙有机黄酒采用这样的优质有机糯米为主原料,与普通糯米酿造的酒相比,细品慢酌,柔顺爽口,醇香淡雅,极至健康享受。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有机酒种类包括典藏版有机酒、贵宾尊享礼盒、贵宾尊享单瓶以及商务版有机酒等。

礼品酒:在黄酒的定位上,屏南黄酒致力于中高端酒的酿造,黄酒也逐渐发展出礼品酒,十五年珍藏单瓶、十五年珍藏礼盒、十二年珍品礼盒、十年珍藏礼盒、十年珍藏单盒、八年珍品、八年陈酿、月子酒以及重酿酒是礼品黄酒的主要类型。

红曲衍生品:红曲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它以籼米为原料,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来分离出优质的红曲霉菌,再经红曲霉菌液体深层发酵精制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红曲对人体健康有益,最为显著的是养生、降血脂以及抗癌作用。宋代制曲酿酒的一个重大发展即为红曲的发现和应用,屏南黄酒制作的重要原料之一就是自制红曲。黄酒制作的最后阶段,酒发酵后提取的衍生物的渣滓就是红糟,屏南人经常运用红糟制作红糟肉(即东坡肉)、红糟蛋、红糟菜、红糟鱼等菜品,其中红糟煮猪肚属于养胃良品。

4.黄酒产业集群

黄酒文化创意产品的不断开发,有机酒、礼品酒以及红曲衍生产品的生产促进了黄酒产业集群这一发展模式的形成。有机酒与礼品酒通过企业工厂机械化生产方式生产产品;企业周边建立红糟产品生产中心,将企业生产黄酒所分离出来的酒糟进行加工制作,生产出红曲衍生产品。同时在酒厂周边建立酒面膜、酒巧克力、酒冰激凌生产基地,增加酒产品种类生产链,丰富酒产品,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黄酒文化挖掘黄酒文化符号化创意服务提供黄酒文化博览园

1.黄酒文化挖掘

(1)惠泽龙传说

惠泽龙酒,源自美丽的惠泽化龙传说:传说在明成化年间,屏南的九峰寺中有一位法名惠泽的少年,一天清晨到寺院菜园浇菜,看见两只蜥蜴在争抢一颗珠子,于是捡起宝珠,但是因为僧衣没有口袋,只好先含在口中,此时正好听见师父叫他,开口回答的时候,宝珠不小心滑入腹中。那天晚上,惠泽全身发热,于是在寺内蓄水石槽中浸泡。几天之后,石槽水被泡得滚烫,于是他只好到附近的虎潮潭继续浸泡。四十九天之后,惠泽身上长出了龙形的鳞片,四肢变成了爪状,头上也长出了龙角。他的师父看到他时,明白惠泽就要幻化成龙了,顿时惊喜交加。惠泽在化身为龙,腾飞当天,为了报答师父的恩情,运用神力,摆动龙尾,造出了三百丘良田,之后就腾云驾雾向东海飞去。至此以后,此地年年风调雨顺,庇佑周遭众人。

相传康熙年间,施琅将军在之战中险遇退潮,无奈只能将战船搁浅岸上。这时多亏惠泽龙及时施法,使战船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助施琅一臂之力。因此康熙皇帝封惠泽龙为东海大龙王,并赐“龙行天下,惠泽九州”的美誉。

从此以后,惠泽龙王事迹在八闽代代流传。百姓建起龙王庙,将虎潮潭改称为龙潭,取龙潭灵泉和三百丘的高山糯米为原料,为了表达对惠泽龙王的敬意与爱戴,每年都酿美酒敬献给惠泽龙王。时间久了,惠泽龙酒因此得名。

(2)黄酒习俗

黄酒习俗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是酿酒习俗与饮酒礼仪。屏南人酿酒最多在冬至,屏南人酿酒有一个特殊的习俗,酿前焚香祈福,酿成散福邻里。屏南人看中礼节,凡是客人来在一定的时间一定要请他喝酒,正月期间,凡是隔壁村的客人,不管是有没有亲戚必请他喝酒,这个是很重要的礼节;屏南大小的活动都是用黄酒。

黄酒起源于惠泽龙传说,黄酒习俗也与传说息息相关,故此处的黄酒核心文化为惠泽龙传说。将惠泽龙传说这一核心文化符号化,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文化产品――闽派黄酒文化博览园。

2.黄酒文化符号化

闽派黄酒文化博览园的建立是将惠泽龙形象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闽派黄酒文化博览园是具文化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并重的旅游产品,博览园里设有生产灌装车间、原酒库、老酒坊、农耕体验馆、文化馆、展示及品鉴、特产区、假山、宴会厅和文化旅馆。在文化博览园里,可以全方位了解到黄酒历史、黄酒功效、黄酒习俗等黄酒文化。

3.创意服务提供

黄酒文化不断发展,黄酒产品趋于多元化,在这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黄酒文化创意服务也应运而生。创意服务的提供是在黄酒文化飞速发展的基础上。

(1)屏南地区黄酒收藏(酒银行)

屏南地区黄酒收藏(酒银行)是为高档黄酒拥有者提供的创意服务。持有者将高档黄酒收藏于酒银行,将证件等挂在展示处,在竞拍之后,额外的价值属于收藏家之外,每年公司会给客户的保证年利率10%以上。

(2)黄酒文化旅馆

旅馆外观造型主要以畲族房子的特色设计,提供特色的黄酒浴、休闲处和小型文化园。屏南主要以畲族为主,畲族文化是一种地道的屏南文化,旅馆外观造型主要以畲族房子的特色为原型设计成黄酒文化旅馆,旅馆还会提供特色的黄酒浴,旅馆内设有小型文化园,游客可以在这里讨论黄酒文化、诗歌、书法,尽显其才。

(3)黄酒宴

酒宴是旅客品尝特产的好场所。布局主要以古朴的风格为主,以古代酒家的座椅来布置。菜品以屏南特产为主,有米烧兔、鸳鸯面、际头扁肉、芋头面等。还提供免费的花生米和一小碗惠泽龙黄酒。

4.黄酒文化博览园

黄酒文化博览园是以创意服务提供为核心手段的综合性黄酒文化旅游产品。博览园依山而建,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以“一坊两馆三区”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呈现了3000年闽派黄酒文化魅力。“一坊”指惠泽龙老酒坊,“两馆”指闽派黄酒文化馆和农耕体验馆,“三区”指产品展示及品鉴区、现代化生产区和原酒存藏区。“一坊两馆三区”不仅全面展示了闽派黄酒的发展历程,并且阐述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建老字号、福建省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

黄酒文化博览园正式开园试运行于2011年5月。游客可通过亲子游、团队游、体验游、自驾游等方式,到园中体验酿酒、观光互动学习、感悟历史文化,感受非遗传承技艺的神奇魅力。

黄酒文化博览园内设老酒坊、黄酒文化馆、农耕体验馆与DIY手工创意酒瓶制作坊。

在老酒坊内,可以看到土垄、米筛、舂舀、风车、竹篓、谷耙、酒醋等古代器具,通过这些器具展示垄米、蒸饭、制曲、糖化发酵、开耙、榨酒等制作工艺,并且复原古代曲、谷壳等先民酿酒作业场景,完整再现世代相传的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的古老技艺,满足游客观光学习的需求。

黄酒文化馆属于文化历史区域,内有各种图文资料、文物酒器具、雕塑。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黄酒的神秘起源,包括酒的悠久历史、酒的诗文化、酒器、文物历史等。

在农耕体验馆进行挑谷子大赛,以140斤(实为120斤)作为体验重量,三人比赛,绕场三圈,先到者得惠泽龙黄酒小瓶装一瓶。创建重量记录,破纪录者可得200元和黄酒一箱。

DIY手工创意酒瓶是由企业提供纸笔,画出个人最想要的酒瓶,然后填上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以及联系方式。

(三)黄酒文化挖掘黄酒文化符号化非遗技艺传承黄酒文化节

1.黄酒文化挖掘

黄酒酿造技艺世界独一无二。屏南黄酒酿造工艺千百年来很好地延续发展了黄酒酿造技艺。屏南县的白水洋,有着得天独厚的制曲、酿酒之优质原料――高山糯米与清泉,是难得的酿酒宝地。

黄色自古以来就受到华夏儿女喜爱和推崇。“黄帝”、“炎黄子孙”、“黄色”、“黄袍加身”、“黄金时代”、“黄道吉日”、“黄金”等词,皆被赋予尊贵、美好的寓意,因而“黄酒”理当是中国之国酒。相传“黄帝”酿造了黄酒。《酒诰》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书中提到:“黄帝曾发明过利用曲米造酒的酒泉法”,这就是现在的。黄酒是中国民族特产酿造酒。我国黄酒的主产区和主销区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因此自古就有“南黄北白”的说法。独特的红曲制作工艺,使黄酒成为酒中珍品。惠泽龙作为闽派黄酒的代表其传统工艺更是独特。福建省屏南县的白水洋原生态自然环境为福建惠泽龙酒业有限公司红曲制造提供源泉。

2007年9月,惠泽龙酒业为主的屏南“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荣列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了解,目前福建省黄酒行业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手工艺的只有惠泽龙酒业“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因此,黄酒酿造技艺为挖掘的此处黄酒文化核心。

2.黄酒文化符号化

惠泽龙黄酒历史悠久,勤劳的屏南酿酒农民,不仅酿造出了名酒惠泽龙黄酒,还积累了一整套完整的种水稻、制红曲、审评、品饮的独特技能,并形成了独特的黄酒文化,创造了古老绚丽的惠泽龙黄酒文化。通过红曲制造技艺、黄酒酿造技艺的非遗申请,实现黄酒文化符号化。

3.非遗技艺传承

(1)酿酒体验馆

自古福建省屏南县白水洋景区就有“天下绝景,宇宙之谜”的美誉,白水洋景区每年游客源源不断,酿酒体验馆设在距离白水洋较近的主题公园里。路过的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黄酒酿造,蒸饭、加水、温酒等过程都属于体验内容,同时还可以体验红曲制作。

(2)黄酒文化馆

黄酒文化展示馆,展示黄酒酿造工艺,红曲制作工艺。

(3)非遗技艺传承

编制教育实践课程,将黄酒酿造与红曲制作工艺融入中小学生的学习中,从小学起;拍摄黄酒酿造工艺、红曲制作工艺纪录片,继承及发扬非遗工艺,从被动保护转为主动保护,传承屏南黄酒非遗技艺。

4.黄酒文化节

为了加强传承与保护屏南黄酒非遗技艺的意识,每年10月,屏南县都将举行黄酒文化节,举行供奉仪式,感恩惠泽龙神而举行,穿着传统祭祀服饰进行供奉仪式;彩车游行,主办方邀请福建各地黄酒商,设计出代表自身企业特征的花车于黄酒节在屏南县进行花车游行;博览园将举行文艺演出,展示黄酒文化;同时在黄酒文化节,游客可以穿上当地的畲族服饰,体验畲族婚嫁流程,感受畲族纯正文化。

四、结论与启示

在社会学领域研究中,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被较广泛的运用,但在酒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领域研究中,扎根理论的运用成果确比较少见。本文就是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访谈等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深入剖析,对屏南黄酒文化产业化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屏南黄酒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包括黄酒文化挖掘、黄酒文化符号化、衍生产品开发、创意服务提供、非遗技艺传承5个主范畴,构建了黄酒文化的文化产业化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阐释,强调突出黄酒文化产业化发展中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本研究对屏南黄酒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实践提供以下启示:1.文化资源是影响文化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核心要素,文化产业化应以自身文化资源为核心制定发展模式;2.在文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集群也是关键要素;如不同产业之间如何优化力量,如何形成合力去实现文化产业化发展;3.以文化为核心去构筑产业发展的共同愿景;4.地方特色性文化产业化的终极目标是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而不是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因此,在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构建阶段,产业升级需要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建霞.论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化发展与重组[J].生产力研究,2007(12):91-93:114.

[2]高泽涛.期刊业未来走势--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J].学术探索,2002(3):115-116.

[3]李迎凤.创意设计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4]魏文静.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条件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141-144.

[5]李鸿禄,刘同为,周刚.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36-40.

[6]厉无畏,蒋莉莉.发展创意产业解放文化生产力[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5):1-6.

[7]刘渊.创意设计对河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1(8):277.

[8]严荔.我国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策略--以四川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0(5):105-108.

[9]霍学喜,谭文枫,牛军让.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化项目组织管理浅析[J].陕西农学,2006(2):93-98.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4)

注:2012年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 项目编号:nmcj201zx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区域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雏形正在显现,但是制约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缺乏活力;法规政策不完善。缺少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和基本法律,文化产业政策不完善,国家制定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在部分地区难以落实;文化产品传播方式落后。我国的文化产品的传播,仍停留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运用高新技术创新不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文化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市场拓展能力不强。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受传统计划体制束缚影响,对文化市场的重视和调研不够,市场开拓意识不强,营销能力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这将导致未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失调,为有效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应加快制定可行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并积极探索国外区域发展模式,从实际出发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选择多样化的模式提供空间,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二、国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一)市场驱动型

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框架。至今其文化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约四分之一,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美国建立起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运作模式,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以迪斯尼为例,迪斯尼在广告和促销攻势的配合下,一般分五步提取最大赢利:电影收入是第一轮收入;发行录像带、DVD是第二轮收入;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推广是第三轮收入;特许经营和品牌专卖是第四轮收入;最后,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后一轮收入。据统计,在迪斯尼的全部收入中,电影发行加上后续的电影和电视收入只占30%,主题公园的收入占20%,其余的50%则全部来自品牌销售。合理调控,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二)资源驱动型

欧洲有许多国家如英国、法国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充分利用并改造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这些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课题。

格拉斯哥是苏格兰第一大城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用于历史文化设施的修复和建设。将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但已废弃掉的毛毯厂厂房改造成商业住宅,包装苏格兰会议展览中心,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等。承办跟文化相关的艺术活动,提升文化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文化引导的旧城改造,更新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人们来居住、工作和游乐。如今的格拉斯哥成功地重建了城市的新形象,它拥有英国诸多著名的艺术馆和美术馆及知名的艺术团体,被誉为“欧洲文化之都”。

法国北部的里尔市借助火车站的改造,把公共空间重新利用并结合艺术转化,进行一连串的文化转型。马赛为赢得2013年欧洲文化之都的评选资格,全面展开地方艺术文化与建筑物等展演设施的改造计划,未来将会设置一座位于旧海港旁边,以地中海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以及一系列的产业遗址更新与再利用。吸引当代艺术进入代表光荣和传统的凡尔赛宫。在鲁贝,政府把一座废弃的游泳池重新改建为一座博物馆,在法国的圣德尼打造法国的“好莱坞”拍摄欧洲人擅长的艺术电影。文化软实力的注入,让当地的都市形象有了重大转变。

(三)政策驱动型

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据统计,2005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45.7%,其中游戏产业所占出口比重最高,为2亿614万美元,出口额比上一年增加19.2%。2005年文化产业总销售额比2004年增长13.3%,其中电影增长最高为28.9%,其他依次为出版28.2,音乐18.9%,广告13.6%。

日本政府通过提供各种信息、制定各种扶持和刺激性的政策,来指导和协助企业走向既定目标,发挥指引、中介、扶植和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立法保证,到稳步施政以及完善配套服务,日本文化产业在其“文化立国战略”的推动下,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其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

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选择,文化产业被确定为21世纪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设立了许多机构推广韩国文化,从组织上保证“韩流”的影响力,成立“韩国文化振兴院”,将“韩流”输出到全世界。韩国不仅提升了本国形象,也使韩国文化在世界风行。而韩国制定的文化立国战略和一系列文化政策,更是带动了韩国各行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三、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 一)集约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就一个地区而言,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文化自身的特性和内在经济规律。根据文化资源、行业特征、技术规模和科技创新能力等对文化产业进行整合,使文化产业优势最大限度发挥。集约化模式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模式之一,不仅可以进行行业内跨部门重组,也包括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组合,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生产模式。整合或者集约经营会使区域的文化价值实现共享,提升经济效益。通过文化产业并购或重组迅速形成文化产业链,有利于整合文化资源,产生规模效益。通过地域接近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关联产业间的整合,形成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协作,从而产生集聚效应。文化产业区域间的整合与集约,有助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提高创新效益。

( 二)非均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区域、产业、行业和人才结构不平衡的发展现状,要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适合文化产业不平衡发展特点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就是根据各个地区文化资源的差异性,发挥比较优势,争取在适合本区域的、基础较好的、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取得突破。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区域间差异大,区域不平衡程度较强; 当经济发展逐步成熟,区域间差异缩小,区域不平衡程度降低。区域文化产业会经历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如美、英、法、德、意等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正经历这一转变过程。

( 三)集群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和文化产业集群化是文化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批准成立大型文化产业类企业集团近百家,其中出版集团25家,发行集团10家,报业集团51家,广电集团17家。通过空间集聚,区域集中,聚集创意产业、创意人才,通过集群内企业交流合作和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集聚规模,整合创新,形成以实力雄厚、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文化企业和集团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培养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群。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价值链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态文化产业等不同模式。高度重视科技的作用,推动高科技文化产业群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依托实体文化产业集群,打造无界域国际化的虚拟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数字化网上市场和交易平台,构建“虚拟文化产业园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港”等未来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白雪艳.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对外经贸,2012.07

[2]胡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改革,2009.06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5)

【中图分类号】B82-53 【文献标识码】A

“众筹”根据其字面意思来看,“众”即大众,“筹”即筹资,众筹即面向大众的筹资,指利用“团购+预售”的方式,在社区网络群体中进行筹资。众筹主要是利用了网络社区传播的特性,将其创意产品面向大众公示,从而获取网络大众对其产品创意的支持,进而获取到有效的资金援助。当前,随着我国文化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趋势,而众筹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树立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成为众筹平台和文化创意产业共同进步的一种有效结合模式。

有关文化企业众筹发展模式的研究

当前国内外的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众筹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其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产业众筹模式的内涵、特性,文化产业众筹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众筹在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所产生的巨大贡献,利用众筹平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等。例如,张瑜(2014)对众筹模式下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体验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了众筹模式的起源以及众筹模式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如何利用众筹平台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即一是深度挖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背后的创意背景,二是利用众筹平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宣传途径,三是利用众筹的群体特性,挖掘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受众。胡慧源(2015)对众筹模式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众筹融资背景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所面临的受众群体具有分散性,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当众筹项目向受众群体所公开时,众筹能否成功还受到大众群体素质高低的约束,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众筹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在大众群体意识中进行提升;第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项目众筹时,众筹平台需要对众筹项目进行评估,但是目前我国众筹平台还未形成一个规范的行业标准体系,众筹项目容易被其他文创项目所模仿或盗用,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未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第三,我国互联网监管机制还有待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众筹平台的监管还处于较弱的状态,我国大多众筹平台还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法律法规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很多文创项目难以在众筹平台上获取有效的资金支撑,众筹过程中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措施还不健全。张嵘(2015)提出了众筹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对策,一是从政府层面上加强众筹平台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从政策上引导众筹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支撑;二是从立法方面构建我国法律法规对众筹平台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立法依据,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保障;三是我国文化企业自身要增强众筹项目的文化创意性,激发大众的参与活力;做好资金筹划,确定合理的筹资额和资金使用进度;积极与大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取大众对企业文化创意众筹项目的支持。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在关于众筹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中,对众筹的概念、众筹发展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在关于众筹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以及对策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将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众筹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索众筹在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进而构建有效的创新策略。本文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实施现状

众筹模式的出现最早见于2006年,第一个众筹平台名字为Fundavlog,其创立人为美国的研究学者迈克尔・萨利。Fundavlog创立以后成功地为项目发起人进行了有效的资金筹集。但此时Fundavlog仅仅是一个小型的、服务于个人的融资平台,还未形成成型而固定的商业模式。众筹发展到2009年,第一个带有商业特征的众筹融资平台Kichstarter正式运营。Kichstarter实施以后,成功地为一些创意项目获取了有效的资金筹资。自此以后,在Kichstarter的影响下,众筹融资模式在商业领域开始兴起和发展,得到了商业人士的高度关注。此后很多众筹融资平台也开始迅速发展,尤其是2011年以后,众筹模式的增长以翻倍的速度在不断扩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点名时间和追梦网,其运营模式也得到了后期很多众筹融资平台的效仿,而发展至今,大型成熟的众筹融资平台也不断涌现,如中国梦网、众筹网等。

从众筹融资发展规模来看,2011年,全球众筹融资实现金额为14.8亿美元;发展到2012年,全球重融资规模几乎翻一番,达到28亿美元;2014年全球众筹融资规模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了4倍之多,达到120亿美元。而对我国文化产业融资进行统计发现,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众筹融资发展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11年,我国众筹文化项目不足10个,经历了两年的发展时间,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众筹项目则已经达到150个之多,2015年我国进入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文化产业众筹项目有几千万之多,文化产业融资由2011年的6.2万元增长为2015年的12780万元。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发展十分迅速。

众筹对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及其制约因素

当前,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型,对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积极影响,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众筹的发展也面临多种制约因素。

众筹对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第一,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给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参与对象。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突破9亿,为9.05亿人。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普及率已达47.9%,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并且随着我国互联网不断普及,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人民对互联网的信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资源的吸引力不断提升,这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受众资源。互联网广泛的参与群体,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发展模式中来,众筹对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目标销售群体。

第二,众筹平台下所形成的网络社交群体有利于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较强的链接信息传播渠道。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交互性强、方便快捷等特点和优势。而在传统融资模式环境中,容易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为了有限平衡融资双方的信息,还需要建立一个第三方中介机构作为双方信息沟通平台,这样融资成本将会大大提升,而在互联网融资模式下,融资双方通过高度透明的互联网信息迅速建立信任关系,众筹融资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而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模式实施过程中,融资双方均是通过朋友圈的形式将朋友、亲人、熟人等网络群体聚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并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社交媒体或其他网络沟通方式迅速吸收其他受众目标广泛参与众筹项目,形成了一个强的信息传播渠道。并且随着一个又一个高质量创意项目的筛选,将会进一步通过网络社区,将更广泛的网络对象吸纳进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模式。

第三,众筹激发社会参与精神从而成为文化创意项目营销创新的驱动力之一。一些理论研究学者证实,大众参与活动的动力分为两种:一是社会动因,另一个为经济动因。社会参与精神是大众参与文化创意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大众之所以通过众筹的形式参与到文化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撑中,除了获取一定投资回报之外,更多的是投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资金支持看到本身所投入的文化创意项目能获得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进而获取自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社会参与精神成为其众筹的动力元素之一。同时,由于同一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投资人之间具有相似的兴趣和品位,他们之间通过沟通和交流,也大大满足了投资者的社交情感和归属感。

第四,众筹平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需求的释放提供了更好的途径。一方面,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民间资本借贷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15年我国民间借贷存量高达11万亿元,但是由于受到国家投融资政策等多方面的严格限制,我国民间投资的渠道非常窄,我国大量的民间资金被应用于非法集资和投机炒作上,这严重扰乱了我国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影响了社会经济安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国当前的直接融资体系还不健全,大众创业的主体多是小型企业,特别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其创业主体多是小微企业和个人。企业或个人的规模有限、实力有限,且创业属于初期,前景发展不明朗,小微企业或个人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不足,而我以盈利为目的的银行体系鉴于行业主体的特性,往往拒绝贷款,满足不了大多数小微企业和个人等创业主体的资金需求,造成了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或个人在创业过程中出现融资需求困境的现象,而众筹平台的发展为文化创业产业投融资需求的释放创造了有效的条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发展模式面临的制约因素。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众筹模式还处于发展初期,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发展模式还面临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第一,当前众筹模式在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立法在众筹模式创新方面的空白和不足。我国立法在文化创意产业众筹方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约束和要求还不明晰。我国法律规定众筹等几种商业模式的回报方式以捐赠模式或实物回报模式为主,文化创意产业的众筹回报不能以股权、债权、分红、利息等形式而出现,否则就有可能成为非法集资的范围。

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债权众筹和股权类众筹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限制和法律红线。例如,美微传媒在淘宝出售原始股被立刻叫停,就反映了我国众筹在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监管问题。另外,我国法律规定众筹项目不能在众筹平台上宣传自己的项目,否则有可能违反未经审批项目公众公开发行股份的法律红线,甚至有可能构成犯罪。而向超过200人特定对象发行股份也被列为法律红线的范畴,可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发展还面临着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的问题。

第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平台发展还未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首先,当前我国众筹平台的收入以佣金收入为主,即根据众筹资金的总额大小获取一定的佣金比例,从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众筹平台发展和完善的资金支撑;其次,以广告收入为补充资金。但是这两种商业办法均是传统性的商业发展方式,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效率很低,商业创新不足。众筹平台商业模式问题限制了大众的参与性,影响了众筹项目对大众的吸引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阻。

第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存在被剽窃和模仿的风险。当前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众筹中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还处于不健全状态。一方面,为了获取更多的资金,争取众筹项目对大众的吸引力。文化创意者总是将创意项目的细节和产品进行详细展示,使投资者能对创意项目进行正确和合理的价值判断,从而有效获取投资者对众筹项目的信任和青睐。另一方面,对创意产品细节的详细剖析,很容易造成创意项目被其他人所剽窃和模仿。这两者之间形成了这种矛盾关系。一般而言,创意人总是与众筹平台之间签订一定的保密协议,众筹平台承诺保护创意项目的创新性,但是一旦被模仿或剽窃以后,创意人的维权成本将大大提升。鉴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创意人进行维权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较低。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众筹模式发展的创新途径

完善立法,加强政府政策支撑,引导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众筹的有效结合。2011年,我国第一家众筹网络平台点名时间进入中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当前众筹平台发展迅速,但其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较低,鱼龙混杂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的特质,众筹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还没有发挥其积极的经济支撑意义。我国政府应该首先明确其对文化创意产业众筹模式的积极支撑态度,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支持基础,激发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主体的创新积极性,营造创新氛围,促进文化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外,从立法方面我国应该尽快健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行业准入规则和办法,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获得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撑。

明确众筹平台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的地位。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中,众筹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模式对应着不同的融资特点。而众筹融资则对应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孵化阶段的特征,对此我国政府必须明确众筹平台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当前政策的约束红线以及法律上的不确定性,我国政府必须将扑朔迷离的文化创意产业众筹法律法规进行明确化和标准化,使其尽快走上立法的轨道。我国政府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在不脱离文化创意产业精神实质的情况下,最终确立众筹平台创意孵化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引导民间资本通过众筹的方式向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注入资金,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个人和小微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资金支撑。从而使其在法律框架、行业监管和风险控制范畴之内,孵化创意、激活创意,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加强对创意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发创业者的创意精神。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任何一种创意产品都很容易被其他人所模仿或剽窃,众筹模式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国政府必须严格加强对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健全相关的保护办法和措施,激发创业者的积极性;提升创意者的知识权益,尊重创业者,鼓励创业者,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氛围。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6)

2.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目前北京市各地沟域经济开发项目存在明显的趋同效应,主要集中在观光、采摘、农家乐等项目。就沟域的长期发展来看,会使沟域内良好的资源得不到深度的挖掘,造成资源闲置的现象,逐渐削弱竞争力,造成沟域经济发展的缓滞。因此,最大程度发挥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明确定位,是现在沟域经济发展需要突破的关键。

3.规划先行,产业聚集。发展沟域经济首先对每条沟域进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重点核心内容是各类标准的制定,同时利用资源优势,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精心打造。并且依靠北京郊区先期所形成的沟域经济产业聚集带,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合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各区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品牌。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扩大沟域经济发展的规模与影响力,形成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新发展格局。

4.文化融入,创意创新。沟域经济建设不但要完善硬件设施,还需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底蕴,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就目前沟域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山区农业生产仍主要依靠传统生产模式,农产品的深加工和旅游商品转化率不高,农业生产和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运用文化生产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十分必要。在沟域经济发展中融入文化创意,有助于增强吸引力,形成品牌特色,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二、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发展沟域经济,就是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寻求沟域经济的新增长点。通过笔者的分析整理,总结出主导产业文化创意提升模式、文化创意带动模式两种沟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7)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一)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学产品和物质产品一样,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文学也被看作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认为文学是一种经济实践,一种商品类型。那么文学活动也应该讲求经济效益以维持文学的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后来在中西方一些学者也肯定了文学的商品属性。如英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中说“:文学可以是一件人工产品,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物,一种世界观 ;但同时也是一种制造业。书籍不止是有意义的结构,也是出版商为了利润销售市场的商品。”由此说明,文学不仅具有文学性,而且具有商品性。文学的商品性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文学的产业和历史发展具有密切联系,是必然而且是必须。网络文学的产业化也是顺应了这一规律的结果,且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首先,网络文学赖以生存的载体是网络,互联网的普及与迅猛发展也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在 2013 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发展中,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表现抢眼,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良好表现。网络文学的媒介是数字化“比特”,其传播的载体是基于数码传输技术的互联网。比特具有随缘演化、海量存储、无线传播的强大功能,可以处理图像或声音,或者文字与图像、声音结合,以多媒体兼容生成的方式被处理为万维链接的超文本作品。网络文学较之传统文学更加迅捷广泛地传播,也更为受众接受。

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的功能价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文学以一种启蒙者的精英姿态注重对“大我”的思索与追求,作品要求作者和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而网络文学的价值功能则由社会承担转向了自娱娱人。网络文学的语言幽默诙谐、平民化、简单化、浅显化等,也更易于读者接受和消化。受众读过之后,内心的苦闷、孤独、无奈等得以发泄,从而有一种畅快淋漓、轻松愉悦之感。

二、盛大公司网络文学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一)盛大公司文学产业运作模式

盛大文学给自己的定位是网络文学的全版权运营公司,致力于版权的生产和分销业务。“以版权为核心,在版权的所有渠道上扩张、销售,包括阅读收费、无线阅读、影视改编、游戏改编、线下出版等多个领域的版权开发”,这条产业链是依托怎样的条件和运作模式?盛大文学产业模式总结为三大基本思路:第一,高起点、高规格的集约化经营,实现现代管理的管理理念,重视人才培养。第二,内容为主,依托完善而成熟的相关产业,建立有效利益分配模式。第三,拓宽融资渠道,与相关领域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强强合作。第四,根据时间的不同制定不同时期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盛大的成功关键在于探索出了一种恰当的模式,给网络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可期待发展的动力。盛大模式不仅让盛大文学成为独立而且强大的文学版权运作中心,为信息服务与文化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添砖加瓦,而且还与盛大游戏、盛大在线充分互动,在创意提供、内容产出、用户发掘、资源积累、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为中国互动娱乐和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新的重要贡献,让盛大文学成为网络文学产业中具有战略性的主导力量,也引领网络文学走向新的征途。

(二)盛大文学对当前我国文学产业化模式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盛大网络文学产业化模式的剖析,进一步研究盛大相关资料,发现可以给予我们以下几个启示:

首先网络文学内容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盛大在其文化产业形成了三个核心优势:内容、渠道、版权营销平台。文字是产业链的起点,一旦掌握原创内容资源,进可攻退可守,实现“一次创作,多次分销”。海量的原创网络文学内容,是保证产业链良性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做到既要保证质量,也要发掘其中的产业价值潜力。

第二是个性化特色服务成为当今文化产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互联网新经济模式决定了今后社会的生产形态必然是走向丰饶,大规模市场已粉碎为无数个小市场,盛大模式的形成或多或少都有所受到影响,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的生产、创造和消费。为了进一步争强用户的黏性,盛大开启了个性化定制服务,“一人一书”活动就具有读者个性化特色,开发方便作者写作为目的的特色应用工具,以及个人特色的盈利模式。目前起点中文网的 VIP 付费阅读采取字、章节收费,形式还比较单一,手机小说的盈利模式盛大将实施包括按照电子书的价格购买和订阅两种方式,大大开放付费模式,以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阅读品味和付费方式的需求。

第三是在付费阅读方面,低付费、微利收益是创造更多需求,拓宽网络文学产业化道路的有效措施。当初起点与作者签约,读者在阅读这些签约作品时,要支付每一千字 2 分钱的费用,凭借着“2 分钱”的微利生意,起点每年都有十位作者的收入超过百万。盛大阅读收费盈利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解决了大量、小额收费的问题,国际上叫微支付(Micro-payment),西方之所以迄今为止仍没有盛大文学模式出现,归根结底是微支付的体系没能建立起来。微利商业模式时代到来,需要创造需求,发现新的商业模式,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开辟新的商业领域,这些也许是微利时代最大的任务。

三、小结

综上所述,网络文学的发展促成了像盛大文学等网络公司的出现,在文化日益商品化的时代,网络文学公司应加强互联网网络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走出一条符合市场发展的产业化道路,进而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8)

一、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世界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不同的提法。创意产业起源于英国,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该小组于1998年首次将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进行明确的定义,认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李世忠(2008)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个人的知识、智慧、技能、灵感、天赋,通过科技与艺术这两大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重构、嫁接和提升并与其他产业融合生产出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感性需要和理性精神需求的产业。隋岩(2008)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即文化是资源,创意是手段,产业是目的,背景是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之后的后工业社会、信息成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社会。

文化创意产业就其名称本身包含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内容,分别代表文化创意产业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理解为将创意融合于文化元素,通过科技和智力创造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进而形成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

二、国外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1.美国

美国凭借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霸主地位,把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产业称之为“版权产业”,并将其纳入己经制定的北美标准产业分类系统naics,近年来,版权产业在美国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部门之一。

其特点:(1)投资主体多样化。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而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则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2)科技投入加大。以影视业为例,每一项对影视产业的创制与传播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运用于电影电视之中;(3)拥有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从世界各国搜罗了大量优秀艺术人才,同时其文化管理已形成一门专门学科;(4)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5)强大的政府支撑体系。一直以来,美国都在积极推动包括文化商品在内的所谓贸易和投资领域自由化,为其文化商品输出提供保障。

2.英国

英国模式的主要特征。在国家内部既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又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投入大量的资金扶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既利用国家力量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文化创意市场自由化与文化创意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本国文化企业和跨国公司开拓国际文化创意市场;又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本国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市场。

3.韩国

“韩国模式”是成立专职机构进行管理、规划和指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战略,并在政府协调下高效地执行。同时,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抓住产业转移良机,在引进、吸收的过程中,通过实施大公司战略,保护本国市场,推进完善的产业链的一种文化创意产业链。亚洲其他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实践这种模式,相比之下韩国更加典型。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1)政府主导,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2)以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总体战略。建设方针是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支持,动员民间参与,到2005年已经建成7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3)建立资金支持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四以教育和研发投入拉动产业发展,建立奖励政策。

4.日本

“日本模式”是指以政府宏观政策为引导,找到重点突破口,发挥优势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通过发挥日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吸取外国文化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其特点归纳如下,(1)以政府为主,全盘统筹,协调发展;(2)培育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市场;(3)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日本内容产业中各个业种之间,无论是电影、漫画、游戏或是音乐,都是相互联系的,媒体的综合性和多元化使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作用,从而推动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模式是否能成功,主要在于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从产业发展模式整体的演变趋势来看,各种产业发展模式具有趋同的趋势。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应采取的发展模式

通过比较分析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基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应采取如下的发展模式。(1)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宏观政策引导;(2)投资主体多元化;(3)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4)重视人才的培养;(5)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建设;(5)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6)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1.政府宏观政策引导

我国各级政府应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从宏观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域竞争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全方面做出总体规划,营造适宜产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及相关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步伐,尽早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社会资源自由流动,鼓励有条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省市建立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行使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权,以解决条块分割、体制不顺的问题;政府应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持续支持,放宽市场准入机制,支持创意研发,促进内外贸易,推动产业升级,完善统筹机制;应对各地区产业资源进行全盘性的调查,优化配置创意产业社会资源。

2.投资主体多元化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扩大投融资渠道,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解决该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

3.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9)

一、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世界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不同的提法。创意产业起源于英国,1997年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该小组于1998年首次将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进行明确的定义,认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李世忠(2008)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个人的知识、智慧、技能、灵感、天赋,通过科技与艺术这两大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重构、嫁接和提升并与其他产业融合生产出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感性需要和理性精神需求的产业。隋岩(2008)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即文化是资源,创意是手段,产业是目的,背景是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之后的后工业社会、信息成为核心资源的信息社会。

文化创意产业就其名称本身包含文化、创意、产业三个内容,分别代表文化创意产业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理解为将创意融合于文化元素,通过科技和智力创造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进而形成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产业。

二、国外主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1.美国

美国凭借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霸主地位,把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产业称之为“版权产业”,并将其纳入己经制定的北美标准产业分类系统naics,近年来,版权产业在美国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部门之一。

其特点:(1)投资主体多样化。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而美国文化艺术团体得到的主要社会资助则来自于公司、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等,其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2)科技投入加大。以影视业为例,每一项对影视产业的创制与传播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运用于电影电视之中;(3)拥有丰富的人才是美国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从世界各国搜罗了大量优秀艺术人才,同时其文化管理已形成一门专门学科;(4)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各州、各企业集团以及全社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支持;(5)强大的政府支撑体系。一直以来,美国都在积极推动包括文化商品在内的所谓贸易和投资领域自由化,为其文化商品输出提供保障。

2.英国

英国模式的主要特征。在国家内部既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市场竞争,又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投入大量的资金扶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既利用国家力量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化、文化创意市场自由化与文化创意贸易自由化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本国文化企业和跨国公司开拓国际文化创意市场;又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本国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市场。

3.韩国

“韩国模式”是成立专职机构进行管理、规划和指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战略,并在政府协调下高效地执行。同时,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抓住产业转移良机,在引进、吸收的过程中,通过实施大公司战略,保护本国市场,推进完善的产业链的一种文化创意产业链。亚洲其他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实践这种模式,相比之下韩国更加典型。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1)政府主导,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2)以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总体战略。建设方针是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支持,动员民间参与,到2005年已经建成7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3)建立资金支持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四以教育和研发投入拉动产业发展,建立奖励政策。

4.日本

“日本模式”是指以政府宏观政策为引导,找到重点突破口,发挥优势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通过发挥日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吸取外国文化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其特点归纳如下,(1)以政府为主,全盘统筹,协调发展;(2)培育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市场;(3)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日本内容产业中各个业种之间,无论是电影、漫画、游戏或是音乐,都是相互联系的,媒体的综合性和多元化使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作用,从而推动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模式是否能成功,主要在于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从产业发展模式整体的演变趋势来看,各种产业发展模式具有趋同的趋势。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应采取的发展模式

通过比较分析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基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应采取如下的发展模式。(1)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市场为主体,政府宏观政策引导;(2)投资主体多元化;(3)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4)重视人才的培养;(5)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建设;(5)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6)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1.政府宏观政策引导

我国各级政府应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从宏观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域竞争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全方面做出总体规划,营造适宜产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及相关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步伐,尽早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社会资源自由流动,鼓励有条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省市建立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行使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权,以解决条块分割、体制不顺的问题;政府应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持续支持,放宽市场准入机制,支持创意研发,促进内外贸易,推动产业升级,完善统筹机制;应对各地区产业资源进行全盘性的调查,优化配置创意产业社会资源。

2.投资主体多元化

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扩大投融资渠道,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解决该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

3.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升级。作为第三创业的旅游业,已成功地取代了工业生产,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而文化产业作为旅游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学界称为是21世纪世界上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模式。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旅游经济一直从各个方面为文化产业发挥着载体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产业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我国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使旅游经济能取得长期的发展,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1]。

一、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含义

关于旅游经济的概念,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争论,至今也没有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大多数学者认为,旅游产业是服务行业的一个延伸,是以旅游为基础,向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无形的交易。旅游产业的范围要比单纯的旅游业要大很多,旅游产业包括一切与旅游相关的活动,而不仅仅是旅游本身。旅游经济是以旅游产业作为基础,并获得一定收入的经济形势[2]。由于文化背景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不同,东方和西方国家对文化产业存在着不同的定义。我国将文化产业理解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产品、或是与文化相关的产品的一种生产性的行为。但西方国家认为,文化活动就是单纯性质的文化行为,并不包含社会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即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行为和标准进行文化生产的过程。

二、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意义

为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给我国带来经济上的影响,我国实行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产业融合的基本条件是这两个产业之间具备基本的关联性,产业融合的关键就是对利润的追求。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调整过后,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在逐渐上升。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对处于金融危机中的我国经济,具有着极强的拉动作用,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中的第三产业,这两者之间有着较高的关联度。从客观上讲,文化产业是旅游经济的核心内容。如果一个旅游产业中,没有文化内容,不仅会变得枯燥无味,也注定不会吸引较多的游客,当然这种旅游的前途也比较堪忧,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淘汰[3]。所以,文化产业的存在对旅游经济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另一方面讲,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以旅游经济作为依托的。众所周知,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不同,并不能创造出经济价值,其经济价值的实现,主要是以旅游经济作为依托的。旅游经济可以使文化发展真正走向产业化,并为文化产品的销售提供一定的渠道及较为广阔的平台。游客作为文化产品的最主要消费群体,很好地将文化产品与旅游经济进行了联合。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市场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交叉和重叠。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无论是对文化产业还是对旅游经济来说,都实现了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两者的结合,不仅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也为我国其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1.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延伸型融合从产业融合的理论不难看出,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互补性。将这两种产业进行融合,不仅可打破原有产业之间的限制,还可从根本上实现这两种产业的互利共赢。21世纪是一个讲求创新的时代,我国旅游产业已经独立发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使旅游产业换发新的活力,需要为其找到新的依托,并积极寻找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凭借着其独特的魅力,迅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文化产业可以为旅游经济创造出巨大的商业附加价值,使旅游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我国知名的演出《印象与刘三姐》,这部作品是在桂林进行的大型实景演出,是典型的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很好的诠释了“刘三姐”这一文化内涵,也在无形当中,对桂林山水进行了推广,提高了桂林的旅游收入。文化产业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定义,不仅包括演出作品、影视作品也包括了广播、传媒等方面作品。可以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结合,建立一些影视基地以及动漫观光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既可以完成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可凭借自身的文化特性,大力发展旅游业。2.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渗透融合所谓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渗透融合,是指选取旅游经济或是文化产业中某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使其逐渐深入到对方的产业结构中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的一项工作。其中渗透融合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动漫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早在2002年,浙江的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就与开恩旅游集团进行了强强联合,开发了一款名为《大唐风云》的网络游戏。该游戏不仅凭借着独特的风景效果获得了一致好评,也使景区在玩家玩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无形的宣传,这种一箭双雕的做法,不仅使旅行社节约了宣传成本,也使这款网络游戏变得异常火爆。不仅游戏是如此,很多文化主题公园也是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渗透型融合的产物。比如,比较熟悉的宋城和迪士尼乐园等,都是利用这一手段进行宣传的。以迪士尼乐园为例进行分析。迪士尼乐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公园,其有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该公司在建造了迪士尼乐园的同时,也塑造了很多迪士尼形象,推出了一系列迪士尼动画片。这种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渗透融合的方式,使迪士尼形象变得厚重,也赋予了其一定的文化内涵,也使迪士尼在众多游乐园当中,变得独具特色,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旅游价值。从开发的成本和难度来看,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渗透型融合的模式,投入的成本较小,回报却最大,是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过程中,比较容易为政府所接受的一种方式。3.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整合融合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整合融合,就是将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进行彻底的解体,将这两者的重要环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重新组合,从而建设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世博园和世博会是这种模式的重要代表。将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进行整合融合,最显著的代表就是,将各种文化体验形式作为噱头,并通过搭建相关的旅游平台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进而实现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间的有效融合。通过将这两大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化的整合,不仅可使承办地点的旅游形象得到提升,还可使游客对文化产品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文化产品的销量。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一个新的议题,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保证旅游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选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客观上讲,我国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的结合,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旅游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桂英.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上一篇: 国民经济体制改革 下一篇: 设计文化的民族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