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法制教育案例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5 10:04:12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1)

警示教育在油田基层廉洁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推动油田基层的党风廉洁建设,有助于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有助于推动油田基层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实现“思想受到根本触动、突出问题有效遏制、机制制度健全完善、队伍风气明显好转”的目标。

一、开展警示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警示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油田基层的党风廉洁建设。拓宽了党风廉洁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充实了教育的内容。通过警示教育,可以让广大干部职工吸取深刻教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从自身的生活作风和小事抓起,不取不义之财、不交不良之友、不沾不正之风,在思想上真正做到自觉防微杜渐,永葆石油职工的气节。

二是警示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警示教育以案施教,警钟长鸣,能够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同时,用反面典型尤其是身边及相关领域的案件作为教材来教育干部职工,这是预防在先,是治本之策。

三是警示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油田基层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通过深刻剖析案例,可以弄清腐败问题发生的环节,关口前移,针对易发、多发违纪违法重点岗位、环节和部门,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以案警廉,以案促廉,充分发挥警示教育的治本作用。

二、加强警示教育的着力点

1.认真选择警示教育典型案例。一是增强针对性,要选择油田基层内部典型违纪违法案例,增强警示教育的现实感和紧迫感;二是增强层次性,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选取不同案例;三是增强典型性,要选择具有过程性的案例;四是增强比较性,采取企业内部个案例结合,进行比较鉴别。

2.要结合实际深刻开展剖析。一是加强思想根源剖析。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警示教育的始终,注意发挥正确导向作用,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腐败的思想根源是丧失了理想信念,腐败始于细枝末节。要加强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根本改变软化涣散现象,让干部职工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自我改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地位观、利益观,主动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从严治企能力。

二是加强权力运作剖析。案例剖析可见,通常存在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后、无法可依的情况,或者虽然有制度,但却成为一纸空文。工作中往往是人为因素占主导,依法治企、依法作为不健全。要认真剖析警示教育案例中的权力运行过程,对比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制度运行情况,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人、财、物等重要部门,探索加强防范的途径和办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油田基层各种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不断加大制度的执行力,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

三是加强监督机制剖析。要通过对案例中监督机制存在问题的剖析,让广大干部职工加深认识,增强支持监督、参与监督的意识,切实解决监督意识差,不想监督和不愿被监督,上级、同级、下级监督不到位,发现问题不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等问题。要进一步坚持关口前移,积极开展事前事中监督,健全和完善重点对象、重点部位监督,行政、审计监督,党内和党外监督等。

四是加强环境建设剖析。通过剖析反面典型案例中文化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向全体干部职工,把警示教育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创建企业良好风气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创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企业廉洁文化、构建和谐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舆论氛围,优化工作作风和学风,进一步加强油田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3.发挥警示教育的治本作用。通过警示教育充分发挥查案治本功能,运用典型案例,采取多种方法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警示警醒目的。针对案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剖析,进行自查自纠。警示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教育完就结束了,最终目的是通过教育查找本单位和自身是否存在思想、管理、监督中的同样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亡羊补牢,堵塞漏洞;要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

4.采取灵活多样教育方式。警示教育要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教育方式应该灵活多样。要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利用辅导讲座、专题讲课、知识竞赛、收看警示教育影视、观看警示教育展览、组织交流心得体会等多种传统形式开展教育,也要运用网上答题、网络互动等高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自主性,加强自我教育;要将企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真正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42-02

问题

(一)《职业道德》课教学实效性差

虽然近年来各中职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愈发重视,并在学科建设上逐步加大了教学力度,但是从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不大。笔者在走访企业、实习调研及社会培训过程中了解到,很多中职实习生和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观念,存在着旷工、迟到、随意跳槽、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差、不能吃苦、缺乏奉献精神等现象。

(二)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中职扩招,各学校入学新生道德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需要学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学生却在无意识地抵制相关教育活动,再加上现有德育教材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课程认识有偏差,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大面积存在学生上课睡觉、私下聊天等现象。

(二)教师教学有应付倾向

在中职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教学研究活动得不到重视。这就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常常是孤军奋战,不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也难以学到先进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依然以理论知识为重点,以讲授为主要方式。“教师在上面念,学生在下面读”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期如此,造成当前《职业道德》课教学举步维艰,不但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久而久之也变得应付了事。

原因

(一)学生对《职业道德》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的中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变得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这给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加了难度。很多学生来到中职学校是抱着学门手艺,混个文凭的想法,认为上《职业道德》课用处不大,不能赚钱。这使得他们在上课时缺乏积极性,“60分万岁”思想严重。社会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日益增大,腐朽糜烂的人生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校园,对中职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应该及时行乐,而对认真工作不屑一顾,对职业道德更加没有兴趣。

(二)《职业道德》课教学内容存在两个脱节

课程内容空洞,脱离学生生活 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但是职业学校所用德育教材普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的职业道德目标非常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甚至职业道德案例也“古老久远”。例如,在讲到爱岗敬业时,课本中的案例是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张秉贵“一抓准”。这个案例本身没有问题,但这个五十多年前的案例,对于现在的中职学生而言,实在过于遥远,和现在的生活缺乏交集,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程目标短视,脱离学生未来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众多,不同专业之间的职业道德要求有很大区别。这就要求德育教师结合专业来开展《职业道德》教学。然而,大部分德育教师都是非专业教师,对于不同专业的要求了解不足,上课目标只好以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为主。同时,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不足,缺乏实践性。

(三)教师对情感性、体验性德育方法运用不够

很多教师在《职业道德》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照搬普高德育经验,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师重视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而忽视的学生的情感体验,过分注重对职业道德条文的说教,而忽视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接受道德规范和教条的“书柜”。根据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既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要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如果在《职业道德》教学实践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对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不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上下工夫,上课时完全按照课本内容教学,学生就难免知行不一,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把案例教学法请进课堂,更新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职业道德》课的案例来源都是以书本为主,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即使有部分教师在书本外找案例,也仅是以著名人物事迹为主。对于自己身边的案例缺乏认真关注,这也是造成很多案例说服力不足的原因。我校建校十几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职业道德模范。在开展《职业道德》教学时,把这些优秀学长请进课堂现身说法,对学生而言,比其他案例的说服力要大得多。而且这些职业道德模范往往在工作中也是企业的骨干,收入高、声望高,也能给学生带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动力。

(二)多种途径搜集典型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编制身边案例,贴近学生生活 从学生关注的角度和自身需要出发选取案例,向学生讲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中职学生年龄集中在16~19岁,他们对娱乐、体育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在挑选案例时,也往往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在讲解爱岗敬业内容时,我放弃课本案例,从学生喜欢的明星中,挑出了NBA篮球明星科比苦练基本功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科比成功的秘诀。学生马上来了兴趣,纷纷发言,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编制专业案例,贴近学生专业 中职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特色,他们一入学就已经选定了专业,而专业又决定了学生将来的职业。因此,可以具体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教学时我找到了一汽大众公司高级技师王洪军的案例。在工作中他乐业、勤业、精业,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线工人,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体现在平凡的岗位工作中,小岗位也能有大出息,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编制企业案例,贴近学生就业 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根本目的是有助于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职业道德要在工作中方能践行。因此,要学好职业道德,就不能单纯靠课堂教育。有个例子非常典型:我在给烹饪专业学生上课时,曾经根据厨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让学生理短发、剪指甲。但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后来我带他们参观一个饭店厨房间,厨师长向学生讲了厨师职业的要求。参观回来后,几乎所有男生都自觉地理了短发。“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比起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其实更加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企业员工认真的工作态度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道德课。在实践中,编制企业案例有不少办法:(1)对于在校中职学生,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如商业诚信、生产质量、服务群众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著名的企业及相关工作场所,以及靠诚信促发展的企业,访问优质服务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中学习职业道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职业道德。(2)对于正在实习的中职学生。要结合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寻找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同时,可把优秀实习生的事迹作为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和同学对比的过程中找差距、学先进,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3)每年有大量优秀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可以从各班级收集优秀学生案例,根据专业的不同,编制成册。也可以输入学生案例库,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用。这样,有利于教学贴近专业,贴近学生实际。

(三)《职业道德》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一般路径

在《职业道德》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可参照通常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即通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教师评价、引导,引出课堂教学的要点。一般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案例导入 一般可采用多媒体导入,也可让有关人员现身说法,把案例引进课堂。让先进人物和学生直接交流,效果更好。资料在精不在多,要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关键所在。例如,笔者在导游班上课,讲到爱岗敬业时,就请来导游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给学生讲“优质服务,游客至上”的职业道德案例。这些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专业,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学效果较好。

组织讨论 可组织学生分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适当的角度分析案例所包含的职业道德价值。讨论的范围要小,以免学生漫无边际地讨论。时间要有效地控制,留够时间让每个小组最后推选一名代表阐述观点。教师可以用提问来引导,但要尽量不露痕迹,应使每个学生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讨论的过程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讨论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过程。

评价总结 讨论过后,教师要汇总学生观点,归纳出职业道德的要点。教师在评价中要指出学生观点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最后引出案例涉及的职业道德。在评价部分,教师要避免采用“硬灌”的方式,而是要从学生的发言出发,有效地总结、归纳教学要点,让学生体会到讨论的成效。

通过案例教学,中职《职业道德》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专业,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典型案例的引入,也使得以往空洞、枯燥的教学内容显得丰满、生动起来。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速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2]高军.中职教育职业道德课应向学生生活贴近[N].中国教育报,2011-01-17.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3)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所提倡的一种对培养与发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主张针对教学目标组织恰当的案例与材料,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达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这一教学法不仅改变了以前传统教学以本为本、再从概念到概念的一类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而且还成为一种促使学生变成教学的主体,实现在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二、中职教学对象的特点

坦诚地说,中职教学对象,也就是中职学生,与高等院校中的学生相比,在综合素质方面是存在着一定欠缺与不足的。首先,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足,并且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底子薄,基础差已经成为了不容回避的现实性问题。其次,中职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个人主义的思想相对明显,这种情况给组织教学等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次,中职学生比较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自制力薄弱。相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少了父母贴身管束的中职学生处于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格外容易造成他们的生活重心偏离完成学业的主线。此外,中职学生对各类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低;思想、行为两者不协调,时有知行不一的情况出现;部分中职学生还具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应当设计合理、贴切、高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坚决贯彻执行。

三、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应用的优势凸显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与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法的比较中,案例教学使得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就形成了学生们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它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互相发表意见,然后经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出统一的见解,这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在增进师生沟通的同时,也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中职阶段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要疏远一些。在案例教学的互动的过程中,师生们可以一起讨论,互相交流,便能够弥补一下这些不足的地方。这样,师生之间可以进一步沟通,从而使讨论得以深入。长期以往下来,学生不仅能够在老师的授课中学到更多的课本知识,而且在不断地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超过老师,这样,老师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让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四、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

在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案例:小张和小黄是一起长大的密友,他们两人均从同一所中职学校毕业,并且在同一家公司找到了相同职位的工作,但是他们对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具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在小张看来,工作后应当和在校时一样,严格按照既定的职业标准行事,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小张以审慎的态度处理一切工作,技能扎实,业务熟练,获得了良好的业绩,在几年的时间内由新人变为骨干精英,进而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而小黄在校时就排斥各种规章制度,对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的重视程度很差,认为企业制定的规矩没有必要性,并且限制了自己的发挥,于是他平日大大咧咧,马马虎虎,引起了同事、领导的不满,在多次劝说无效之后,最终被辞退。通过案例中小张和小黄的对比,思考:职业道德养成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

教师在提出了案例之后组织学生们讨论,可以把上面的问题分解为三个有梯度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得出三个结论。问题1:人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道德素质在其中有什么重要性?问题2:良好的道德品格是单纯“教育”的结果,还是经常性的养成训练的结果?问题3:职业道德养成对于职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最后,让学生认同“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养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职业道德养成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有助于事业发展,有助于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实际上职业道德的根本含义在于培养一个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帮助从业者逐渐形成良好的、端正的职业观与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从业者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热情的投入工作,最终创造人生的价值。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原本通俗易懂,但是略显乏味,通过案例引出,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五、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还是不能够代替系统的理论教学。虽然案例教学有着鲜明的优点,但在应用案例教学的同时不可以排斥和取代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不管是在何种情况下组织实施的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都必须注重教学本身的系统性。而且对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案例教学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方法,不可以像那些法律院系的学生一样纯粹的进行实践,也就是案例教学。

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所讲的案例要与所讲授的知识相辅相成,不可以脱离所教学的理论知识。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方式的改进形式,案例教学虽然是以实例的分析为主,但是也不能够完全的抛开教材中的理论体系,进行毫无理论依据地讨论、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案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介绍案例的同时不忘强调案例背后的深刻意义。特别是法律制度相关内容,涉及的背景知识量比较大,内容相对冗繁,这一点是需要格外注意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教学应当齐头并进,切不可有轻重之分。

通过文章中对案例教学法的简介与对中职教学对象的细致分析,本文笔者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的具体优势凸现出来。同时,针对特定的课程设计了明确的案例教学设计方案,有助于案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无人机任职教育教学现状

任职教育是指为了使培养对象获得适应某一军事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模式。任职教育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培训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军事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我院自2004年起开始增设生长干部任职教育,专业数量和培训员额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培训模式越来越完善,培养质量也不断提高。装备教学是任职教育的主体内容,占居培训全过程的主导地位。但较发展成熟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而言,装备教学仍然为较薄弱的环节,影响任职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内容与实战化岗位能力需求联系不紧密

我院现有的无人机专业任职教育课程标准,基本是沿用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脱离学历教育的内容框架,内容的设置,不能够满足实战化条件下部队岗位任职能力的需求。

(二) 教材建设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装备教学教材基本是厂家技术资料的扩充和升华,偏重技术和原理,对于无人机的保障、维修以及运用方面涉及的比较少,而且随着无人机装备的快速更新换代,装备教材的更新周期逐渐缩短,这些都导致所选用的教材针对性不强。

(三)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不够

目前,在无人机专业装备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基本还沿用学历教育的套路,尤其是在理论教授方面,主要还是以教员为中心,采用课堂教授的模式,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性较弱,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不够,达不到预期学习的目的。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使得现有的无人机专业任职教育教学效果不够显著,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员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与部队岗位任职能力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学员认为学习没有用,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这些都导致毕业学员到部队后不能尽快胜任装备保障的相关工作,特别是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远不能满足装备修理工作的需要,存在对于故障装备“不愿修、不敢修、不会修、不能修”等现象。因此,深入研究适应于提供实战化条件下的无人机专业任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和军队院校都在大力提倡案例式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它对于培养、提升学员整合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对于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弘扬学员学习的个性、增强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其它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军队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二、案例教学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员用包含疑难问题的典型教学情境,引导学员学习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必要讲授评价来拓展学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重在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商学院,主要把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入教学,让学员在学校就能够接触到各种商场争斗,以培养学员的创新和思维能力,后来又逐渐扩展到法律、医学和管理学的教育领域中,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进入教师教育的领域,是当代最受推崇的教学方法之一。

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军事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其目的就是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获得相应的任职资格,相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素材来源于真实发生的案例

案例本身来源于某专业领域真实发生的事件,学员毕业后有可能将要面临类似的问题,可以调动任职培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发展、素质提高等综合目标,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融入案例,提高学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主

教师在介绍了案例以后,通常是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都可以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热烈、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促成思维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这完全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源于实践的案例引入课堂,可以给培训学员提供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的背景,使学员产生共鸣,他们会自觉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并通过分析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以及应用情景紧密结合起来,将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施案例式装备教学的步骤和原则

案例教学并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通常按照案例教学理论的普遍性要求,结合任职教育装备教学的实践,应用案例教学对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构建案例装备教学内容体系

开展案例式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建立丰富的案例,但是当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相关案例资源的缺乏,尤其是针对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的。因此,需要对无人机部队、试验训练基地和装备研制单位广泛调研,收集无人机装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典型故障维修案例,并结合无人机系统相关理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案例,使其兼具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紧贴无人机装备的实际应用,并充分考虑学员的认知水平,使得案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同时在制作案例的时候,要保证课堂时间安排得当,预设课堂讨论的方案,要充分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预案。

(二)设计与案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设计强调以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为核心,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引出相关知识点,逐渐归纳知识脉络并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应以学员的积极参与为前提。

这一部分涉及的工作比较多,包括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计课前预留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互动的效果。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学员的认知水平;二是教员的素质及组织引导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全方位设想课堂的互动情景,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针对不同内容灵活应用实装、多媒体资源、虚拟维修设备、专修室等资源,使对案例背景的描述更形象真实,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环环相扣。

(三) 案例装备教学课堂实施

在案例装备教学中,课堂实施是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案例的展示可以依据时间长短,操作难易,灵活选择实装演示、播放录像等不同方式。首先介绍装备维修案例的时间、地点、引起装备故障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设计应难易适当,要有启发思考价值,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引出相关教学内容 然后让学员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利用课前预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对讨论中涉及的重要原理作补充或提高性阐述,比如帮助学生思考,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将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等。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更大范围的激发学员的思维能力,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共享其他学员的经验和智慧,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四) 总结和评价案例式教学效果

教学任务结束以后还需要依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包括预习必要性预习所需时间等)教 员课前准备情况(准备时间 参考文献和书籍的数量等)教员教学方法、学员学习效果等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案例教学法的完善,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学员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从实际问题到理论分析,再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循环过程,最终提高自身对于无人机装备的维修保障能力。

四、基于案例式教学的无人机专业装备教学实例

根据案例式装备教学的实施原则和步骤,笔者引入某型炮兵侦察校射无人机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上行遥控指令无法发出”作为典型案例,说明案例分析法在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中的应用。

(一) 案例背景

首先交代案例背景,2015年4月,豫北某训练基地,无人机系统正在进行拉距离试验训练,地面控制站飞行操纵手在飞机锁定后,与飞机检测员沟通进行指令循环,发现遥控指令无法发出,地面控制站同时也无法实现对地面数据终端的控制。飞机下行信号稳定,地面数据终端电视信号显示清晰。通过上面分析交代了故障现象

(二) 案例分析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员思考:1.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故障现象?2.故障是发生在地面控制站还是在地面数据终端?3.发生故障以后,该如何组织排除,存在哪些基本的排除原则?

(三)案例讨论与实践

按照学员的数量,分成若干组,进行10分钟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表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提出小组讨论后得出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排除方案。具体如下:

从故障现象看,地面控制站无法发出遥控指令,而下行信号稳定,图像显示正常,应该是上行无线电链路出现故障。地面控制站同时无法对地面数据终端进行控制,可初步判定故障部位在地面控制站与地面数据终端两系统之间。由此得出以下四种情况分析。

情况①:地面数据终端死机,失去控制;

情况②:地面控制站与地面数据终端之间连接电缆接口松动,出现接触不良现象;或者测控电缆中间遥控信号线路出现断路。

情况③:飞行操纵台故障;

情况④:前端故障;

对照以上四种情况,逐一进行隔离验证判断。情况①.地面数据终端转为内控,转为内控后,调整天线方位和俯仰角度,均能实现,显示正常。因此,可排除情况①。情况②.将测控电缆重新连接,故障现象无变化;切换光缆进行通信连接,故障仍然无变化。可排除情况②。情况③.改用软面板操纵,仍然无法发送遥控指令。回报栏内亦无红色回报显示。情况③可排除。情况④. 切换飞行控制柜,选择飞行控制柜Ⅰ后,故障现象排除。可进一步断定,故障部位在飞行控制柜Ⅱ内。情况三已排除飞行操纵台故障,因此,故障部件应该为前端Ⅱ。

故障排除。打开综合显示+实时处理计算机机箱,将前端拔出并用橡皮清理,重新安装后,开机检测,故障现象排除。

(四) 总结与评价

通过上行遥控指令无法发出案例,采用提出故障现象、故障讨论与分析和故障排除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故障讨论与分析过程中,引导学员通过前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基础来分析故障现象可能的原因。经过分组讨论,最终在实装上对故障现象进行验证。而且与直接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教员更好地总结前面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成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员而言,实施案例教学,更有利于学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形成维修保障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更强调实践应用,突出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式教学其突出优点就是针对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强,能够让学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最终提高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式教学是任职教育装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把案例式教学引入到了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当中,分析了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和实施步骤,并在2014年和2015年两期无人机任职教育装备教学当中进行了实践,通过实践表明,采用案例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了推理判断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指导思想和“精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为部队培养出更多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立龙,邓飙,张宝生.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教育,2013(8).

[2]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3]洪庆根.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新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5)

[作者简介]林徐润(1975- ),男,广东揭阳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杨欣斌(1970- ),男,山东青岛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职业教育。(广东 深圳 51817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101-02

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次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1910年几乎所有居于领先地位的法学院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哈佛商学院也采用了该方法。随着时间的发展,其他职业领域开始采纳案例教学以满足各自教学和职业训练的需要。目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法律、管理、商业、经济等行业,而在信息科学等工程领域的应用较少。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利用任课教师从事项目开发的经历,科学地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专业的应用可行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工程案例式教学方法并付诸实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工程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与特征

对于工程案例教学法,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作为教学手段,使学习者处于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境遇;有的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用案例取代传统的教材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以上这些定义从不同的侧面对案例教学进行了描述,但与我们组织实施的工程案例教学有一定的差异。

我们认为,工程案例教学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设置实际工程场景,应用实际工程案例,模拟实际工程角色,通过学生的思考和集体协作,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工程规范、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

工程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角色特征。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工程案例教学要求“工程场景、工程案例、工程角色”。其中工程场景由任课教师负责搭建,工程案例由主讲教师集体选择、准备,而工程角色由指导教师和全体学生组成。任课教师在原有身份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另外一种身份,即工程项目经理,也就是说,不仅仅将专业课程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来讲授,还同时将其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组织实施。在工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工程开发的实际情况,让讲授课程与具体岗位建立直接映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模拟工程实际中的角色。

第二,递进特征。工程案例教学方法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采取的是螺旋上升的递进过程(如下图所示)。将工程案例教学思想置于学生技能培养的大环境中进行整体考量,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进行组织。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将学生的技能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要求、较高要求、高级要求。在每个阶段,首先设定本阶段拟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该目标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案例库,拟定的案例经教研室集体讨论后组织实施,组织实施过程结束后对该阶段的效果进行质量检验,以验证是否达到了原定目标。质量检验后同时设定下一阶段目标,重复进行上述过程。

第三,职业化特征。工程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能力要求为落脚点,以工程实际要求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征。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纲,很少考虑工程实际和岗位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某一门课程之后,不清楚该课程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什么用处,有多大关联度。工程案例式教学方法目标设定的前提是“岗位群如何要求”,在对相关岗位群进行分析后提炼出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中课程与岗位群实现无缝隙对接。

第四,个性化特征。工程案例教学比较自然地解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困难。在“模拟工程角色”过程中,学生首先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工程角色会动态变化。也就是说,学生在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基本能够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岗位角色,达到“为了兴趣而学习”的目标。

二、工程案例教学模式的优势

工程案例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工程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工程案例教学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采取逆推方式来确定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整个过程以企业需求(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并最终回归到企业(人才市场),因此整个教学组织过程(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开设、教学实施)都应当围绕市场需求,并适应市场需求。工程案例教学以“实际工程场景,实际工程案例,实际工程角色,实际工程规范”来呼应企业需求。

2.工程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身处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对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3.工程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则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就会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

4.工程案例教学能够真正实现“零培训”就业。工程案例式教学在心理素质和技术素质上能够缩短与企业的距离。从心理素质上说能够消除学生对未来就业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从技术素质上说,工程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企业工程实际的模拟,没有技术陌生感。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保证实现真正“零培训”就业:一是工程案例本身来自于企业的工程项目;二是教学实施按照企业规范来组织;三是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开发经验或直接从企业聘请。

三、工程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实施过程。工程案例教学法是传统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综合与改进,实施过程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案例设计。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需要教师选择和剪裁比较切合实际的案例,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首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在专业范围内寻找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素材,根据素材的特点适当增加或删减,编写案例指导书,并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对案例不断修改完善,精益求精。第二,分配学习小组。教师把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般为6~8人,指定组长1人。在分配学习小组时,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一般学生进行合理搭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其尝试新知识。第三,制订实施计划。在教师引导下,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制订实施计划,确定工作实施步骤和程序。第四,实施过程。学生确定各自小组的工作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各自的角色,然后按照步骤要求和程序进行工作。第五,质量检验。工作实施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听取各组学生代表的汇报并进行点评,检验各组的工作成果,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评比,找出结果差异的原因。第六,总结归纳。流程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成绩,调动积极性,同时从工程经验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

2.组织过程――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例。第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分析。Visual Basic是培养学生“程序开发能力”模块中的一门课程。它是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入门级语言,简单实用,也是目前软件开发的主流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的: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会用VB开发工具设计一些实用的应用程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规范;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程序的调试能力及创新能力。第二,目标设定。我们将课程的目标设定为三个阶段:基本要求是达到初级程序员要求,利用课堂讲授过程完成该目标要求;较高要求是达到程序员要求,利用工程训练短学期完成;高级要求是达到熟练程序员要求,第五学期到企业进行强化实习。第三,工程案例准备。初级程序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程序元素的使用,并能进行小程序开发。在进行案例准备时要求工程案例能包含训练的程序元素,同时能够体现程序设计思想和规范。工程案例采用我们为某公司开发的一个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将与本次要求不相关的内容做适当调整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案例。案例准备就绪后,还要将案例按101页图的要求进行分解,明确每个岗位和角色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第四,教学过程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工程案例教学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教师做好案例设计,将课程的基本知识、方法和要求告知学生,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为用户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并严格遵守工程操作规范。第二步,进行分组学习,每组约10个学生,并推选1名组长。第三步,在教师引导下,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制订实施计划,确定工作实施步骤和程序,各项目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第四步,在项目经理(教师)的指导与策划下,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按照步骤要求和程序进行项目开发,教师根据进展情况进行适当指导。第五,质量检验。教学过程完成后对各项目组的成果进行质量检验,检查各组完成的情况,确定是否进入下一循环。第六,总结归纳。教学流程结束后,教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四、工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保障

1.工程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要求。第一,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中能胜任工程师工作,在课堂上能胜任教师工作。由于青年教师较多,且许多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这样通过实施工程案例教学,迫使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的工程组织现状、技术应用现状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第二,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从宏观层面来看,设定工程案例教学的目标过程时不能仅仅研读教学大纲,还必须了解企业的实际要求,将学校的课程体系与企业的岗位群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从微观层面来看,了解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岗位要求,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对应是否紧密,这样无形中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第三,加强产学研的沟通。通过工程案例教学,使教学、科研与为企业服务的界限逐渐模糊化。

2.工程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案例教学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需要实施相关的保障措施。一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工程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要求较高,他们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扩充知识面,要比平常花费更多的时间熟悉教材和案例,并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工程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灵活的激励机制,如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抽查,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表现欠佳的学生予以有效地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有的院校向―般性本科院校、综合性大学靠拢,一切按普通本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标准要求自己,照搬课程、教材和教育模式,求大求全,脱离实际需求,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有的院校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靠拢,降低人才培养标准,随意削减理论课、基础课,打破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科学性、系统性。这些做法都偏离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工程案例教学模式是我们在职业教育微观层面上进行的尝试与探索,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9(5).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6)

1.1英国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

英国法律教育善于随着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及时地作出灵活调整,这样就使法律教育成为英国法制持久的巨大的推动力。英国的法律教育主要是一种职业训练,其培养目标与美国的法律教育有细微的区别,英国法律硕士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律师和法官,而不是法学研究者或者法学家。任何想成为律师或是法官的人都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的学习,即法学理论学习阶段、法律职业培训阶段和法律职业实习阶段。通过学术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培训阶段以及职业实习阶段的学习,有利于培养真正合格的从事法律实务的工作者。

1.2英国法律教育的培养模式截止到现在,英国法律教育有两种途径:法律学术型和法律实务型;前者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后者是培养职业律师。英国培养学术型法律人才的模式与我过当前的培养模式相似,本科毕业后可以继续攻读三年制的硕士学位,英国的法律硕士学位属于法律实务型学位,一般不用写论文。英国的法律硕士教育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体,在专业硕士学习的一年中,三分之四的时间在进行课程学习,有2—4门的法律职业核心课程,1—5门可供学生选择的法律专业领域之内的或者跨学科的课程。英国的法学硕士是两年制的,属于纯学术型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才能取得法学硕士学位。英国的实务型法律人才的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是理论阶段、职业阶段和实习阶段。英国是判例法国家。在法律教育中很注重法律案例的讨论,这样就使英国的法律教育呈现出思维的开放性、法律的外向性以及办学的国际性等教育特色。

1.3英国法律教育的教学方法由于英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发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就开始了重点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再注重研究和论文的撰写。英国法学院主要是注重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基础法学理论和法律技巧、法律职业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判断、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因为法官裁决案件主要以先前的司法判例为基础,即所谓的遵循先例原则,这样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英国法律教育的一项基本教学法,也是英国高等法律教育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其次,在英国还有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即是导师带头教学方法,导师每周给他的学生上专业指导课,导师与学生讨论特定的课题,为学生开出下一周要看的书,并检查上周布置的专题作业。导师对学生关于专题的讨论,提出建议或者是尖锐的批评,这种讨论使学生学到读书和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2英国的法律教育对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英国法律教育的分析。我们认为值得借鉴的内容很多,最为重要和迫切的在于: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树立开放”灵活”兼收并蓄的多样化教育理念,课堂理论教学必须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避免与现实脱离的假”大”空式照本宣科。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7)

一、有的放矢,把握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要取得成功,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它也是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构建、完善自身知识的过程,所以把握学生情况就显得特别重要。校情不同,面对的学生也不相同,中职学校有自己特殊的学生群体。

据统计,中职生中有违法倾向(强行索要、殴打他人等)约占27%,有厌学倾向的约占40%,其他不良行为的约占13%。问题学生中女生约占15%,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与社会人员往来密切。

对中职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显示: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危害认识不足。实际上,存在于中职生中的类似“小事”还有很多,如抽烟、喝酒、、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闯红灯……而恰恰这些被称为“小事”的不良行为是造成中职生严重违法犯罪的诱因。

对中职生法治理念的调查显示:学生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仅51.72%,不认同法律权威的学生占59.07%。这使得学生只会被动、消极地守法,而不能自觉、积极地守法。

对中职生法律知识来源的调查显示:学生的法律知识来源于影视节目的比例高达44.89%,来源于学校教育的仅占37.63%。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学校法制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大,效果不明显。

由此可见,法制差生在中职学校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再加上中职生处于青春期,这一人生阶段决定了他们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在一定的诱因之下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中职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要增强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形成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习惯,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保驾

护航。

二、坚定不移,贯穿“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法制课教学以班级授课为模式,教学过程中以法律知识的注入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在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学生成为“听客”和“看客”,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难以培养中职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告别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新理念,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地学、主动地学。为此,我们的法制课堂应该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作用,通过开展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真谛,培养法制意识。

例如,每周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一次10分钟课堂法制新闻播报,要求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法制新闻进行介绍和评析。教师的工作就是从旁辅助引导,如帮助学生分组,引导他们从本地的报纸、电视、网站去寻找身边的案例,协助他们采稿、编辑、播报、评析,进而组织他们就该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学生这时候必定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深刻地体验到法制的存在,成为法制课堂的主体。

三、精挑细选,选择典型真实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法的形成和运用,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教师对法律知识的传授,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对法律案例的研习。法制课案例教学就是倡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设置具体的法制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法制案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注重的是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的探索和认识,形成自己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案例教学具有教学内容上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教学目标上的全面性和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等特点。

为实现案例教学的宗旨,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优点,教师必须对引入法制课堂的教学案例进行精挑细选。选择的法制案例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针对性。案例应当是紧扣教材且与中职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第二,时效性。案例发生的时间应当是近期的,在学生的成长时间里面发生的。第三、启发性。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发展

能力。

四、融合现代技术于课堂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把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电视机、光盘、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作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科学理论知识、系统的方式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适当运用无疑可以给教学带来“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它可以将枯燥的学术概念转化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以生动的形象思维代替晦涩的抽象思维,达到教学目的。

在法制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进行法制案例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案件的事实经过,突破时空的局限,化静态为动态,能瞬间把学生带回到法制案例发生的那个时空,能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分析当时的案情。有时候,通过一张准确、生动的照片展示,能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陈述。

例如,在讲到《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一节时,为达到警示学生“车祸猛于虎”目的,笔者选用了一张工程车司机因疲劳驾驶造成的惨烈车祸事故的现场照片。为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而选用了这张照片,但同时这张照片又过于血腥惨烈,避免引起部分学生的不适,于是笔者再使用相关的技术把部分内容适当地遮隐、虚化。通过这张照片的展示,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特别是音乐、视频、动画、图片等的运用要做到少而精。防止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免得分散学生注意力。只有让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真正融入到教学案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为教学目标服务,激发学生对法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我们的法制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得到保障。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8)

在人们心目中,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洁之地,教育工作者应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然而,在曾经是一片净土的教育系统中,近些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腐败现象的影响,一些教育工作者竟因贪婪走向了犯罪深渊,严重损害了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重庆市检察机关共查办发生在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案88件103人,分别占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8%和7.6%。

案例一:教育官员订购学生用品敛财。重庆市涪陵区教委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原主任罗中海在2002年至2005年4月间,利用职务之便,在统一订购学生校服、军训服的过程中,先后6次收受服装厂老板王某的贿赂共计15.7万元。

此外,罗中海在安排生产作业本的业务中也不忘捞钱。2004年7月,原本为龙潭、明家等乡镇学校提供作业本的龙潭印刷厂因故停产。涪陵享通印刷厂负责人夏某找到罗中海,希望罗将这批作业本调剂到该厂生产。罗中海在收取该厂好处费后,将龙潭、明家等乡镇学校学生作业本生产权交给该厂。

2005年6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在调查其他案件时,发现罗中海有收受贿赂的嫌疑,便对其立案侦查。案发后,罗中海相继退清了全部赃款16.26万元。

2006年2月8日,罗中海被一审法院以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案例二:合伙作案贪污教材折扣款、零售款。原西南农业大学教务处教材管理科科长王以和伙同本科干部、吕刚武、雷德英,利用订购、零售教材的职务之便,多次截留、私分书店给学校的教材折扣款和教材零售款共计14万余元。

2001年秋季至2005年春季订书期间,王以和先后8次从北碚区新华书店和北碚外文书店拿回两书店的教材折扣款共计85410元后,与、吕刚武、雷德英共同私分。2005年9月至12月,王以和又伙同、吕刚武、雷德英,以用各出版社赠送的教材和质量有问题的教材入库,冲抵由教材科代收的教材零售款的方法,将代收的60106元教材零售款私分。

重庆市北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判处王以和有期徒刑3年,宣告缓刑4年,并处没收财产3万元;以贪污罪分别判处、吕刚武、雷德英各有期徒刑2年,宣告缓刑3年或2年,并各处没收财产2万元。

案例三:校长发包工程敛财。1996年6月,何发启受组织重托,走马上任重庆市某区第八中学校长。起初他还风风火火干了些实事,但两年后,他开始热衷于利用职权捞钱,乐为相求者“帮忙”,对他人送上的“感谢费”也一一笑纳。

1998年5月,该校要购置一批电脑,他将这笔16万元的业务交给四川某电脑公司,得到4500元的“感谢费”;2002年,该校兴建总造价为160万元的科技实验楼,他因为“很帮忙”又收到承包商送去的2.5万元;2004年上半年,他又利用订购校服等工作之机,积极帮忙“成人好事”,收受“感谢费”。直到2006年2月因群众举报东窗事发,他共收受“感谢费”7.45万元。

2006年7月24日,何发启被法院以判处有期徒刑6年。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五大特点

犯罪性质以受贿居多。重庆市2005年以来发生在教育系统的案件中,贿赂案有60件65人,分别占总数的68.2%和63.1%;贪污案有21件25人,分别占23.7%和24.2%;其他案件7件13人,分别占8.1%和12.7%。

犯罪主体主要集中在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查办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学校校长、副校长等领导犯罪的有23件23人,占案件总数的26.1%;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如总务主任、后勤处长、财会人员等犯罪的有65件80人,占案件总数的73.9%。这些人员拥有对财物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大肆进行职务犯罪。

发案部位集中在教学物资采购、基础设施建设、人员调动等方面。基建工程的承包与结算、工程款的拨付、教学用品的采购、学生辅导资料购买以及人事安排等方面,是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高发环节。

大案、要案比例高。在立案查办的88件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5万元以上的大案63件,占立案总数的71.6%;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有30人,要案率为29.1%。

窝窜案件突出。2005年1月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窝窜案件12件30人,占案件总数的13.6%。南岸区检察院立案查处的重庆邮电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等系列职务犯罪窝案,涉案人员10人。永川市(现为永川区)检察院立案查处的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院长受贿窝案以及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副馆长受贿窝案,涉案人员8人。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发案原因分析

心态失衡,盲目攀比,心存侥幸。教育系统中有一部分人对现有收入不满足,渴望更为体面的生活,便胆大妄为地索贿、受贿。有的人用赃款在城内购买住房享受;有的人经常出入娱乐场所,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有的人大吃大喝,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利用领导的信任有恃无恐地捞钱。目前身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岗位的人员普遍是从骨干教师中选的,他们掌权后利用领导的信任,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上,而是将法律置之度外,千方百计中饱私囊。

权力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订购教材、购买教学设备、调动教师等方面,基本上是学校领导和少数部门负责人说了算,权力一般都集中在这些人手中。

内部监督制约不力。教育系统在教学体制、人事安排、后勤管理以及重大事件的处置等方面,赋予了行政主要领导较多的决策权、管理权和处置权,但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从发案情况看,虽然有教代会、工会等组织,但这些组织和部门都是在书记、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很难落实监督。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鞭长莫及,给教育腐败的产生埋下隐患。

预防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加强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上级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督促干部廉洁勤政。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制定包括学校财务、教学设备材料集中采购、人事调配、工程招标投标、资金使用等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审计工作,推行校务公开,杜绝或减少犯罪漏洞。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9)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生产、服务能力的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性。高职院校发展的特点是教育教学要能够和学生所从事的职业相一致,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适应社会就业的一些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本身从内容上来看,注重对学生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典型案例、事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参与到套路中,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高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选择相应的案例,让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以此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一)实践性强较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本身是一门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学习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在当前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将实践中的情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启发性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从具体的例子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思考,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案例让学生能够大胆思考、假设,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三)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传统教育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更加积极地互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案例分析、讨论中能够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更是对学生的引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加积极主动,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注重案例的选取。高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来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案例选择时要能够考虑到案例的典型性,要能够和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相吻合。在案例中注重将案例内容提升到理论层面,以此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设计思考题或讨论题。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能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讨论性,针对案例设计思考题或讨论题要注意题目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忌盲目性,围绕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设计相应的问题,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此外,问题难度的设计要适宜,要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以此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层次地提升。(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引导学生对案例的讨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进行教学。教师将案例利用多媒体投影给学生,可以将案例以纸质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解决。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案例的分析结果,以此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对学生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时也要注意教师不要长篇大论,而是要能够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之间通过互评的方式来学习对案例的分析,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引导。注重案例分析中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否有效。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设置一定的鼓励氛围,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的比拼来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性,提升教学效果。(四)注重案例讲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还要注重案例讲评方式的应用,通过讲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评价能力。在案例评价环节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的作品进行讨论,然后再派小组代表进行发表小组成果,教师再对小组发表成果进行评价。在案例评析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标准答案,重点在于发散学生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三、结语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学习中,并应用以掌握的知识内容来解决实际案例,以此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吕向晖 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周婷.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447.

职工法制教育案例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28-02

项目即为具体的生产第一线的任务。为实现这一具体的目标,我们利用现有的资源,把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多个关联的子任务,通过分工合作,科学的组织并利用现有的资源,最终最大潜能地创造出指定产品的工作。

项目案例教学就是在项目的带动下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处于真实项目的工作情境下,充分了解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培养与要从事的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技能与能力。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以项目为基础,引导学生完成把分散的理论知识和不成熟的操作技能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应用项目的综合运用来掌握每个知识点,从而建立起形象化、系统化的理念,完成知识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认识,增强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项目的实战来完成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这是一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项目案例教学的特点

项目案例教学的特点是:

(1)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工程项目,根据项目的应用需要来建立对应课程体系,并组织教学活动。

(2)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行业的需求。选择职业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模块。这样学生的目标更加明确,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未来的择业。

(3)以确定的项目实施教学,以实际工作岗位指导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及时了解本行业的前沿技能与发展趋势。

(4)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改革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培养得到加强。结合行业背景实施专业教育,使学校的专业教育与行业运作在人才需求的指导下得到完善与衔接,实现从学校与社会行业的零距离交接,达到职业技术教育适应社会需求,扩大就业面,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

二、项目案例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一)制定课程内容

(1)课程特点分析

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方向)学生《影视动画制作》项目为例。

《影视动画制作》在我院教学计划中是第五学期所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是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方向的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这门课对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整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制定专业教学目标

在制定《影视动画制作》的专业教学目标时,职业技术岗位能力的培养,熟练使用应用软件的能力,制作影视动画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是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技能,充分了解工作过程的实际流程,应以真实的实验场景和学习环境指导教学活动。

(3)构建课程体系

在学习影视动画制作时。学生在新能力提升的同时,要复习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要实现新老知识的链接。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要渗透多种学科体系的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重组与优化,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①“影视动画制作项目”为参照体系,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②在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效链接的同时,针对项目工作过程,构建新知识相应知识体系。

③知识拓展模块项目的知识体系(跟随动画设计为例)。

④根据知识拓展模块项目知识体系内容,设计相应的小项目(以位置跟随动画为例):

项目:制作猫追老鼠的动画。

学生实践:搜集素材、动画拍摄、动画编辑、合成输出。

(二)教学实施模式

此种教学模式是项目案例教学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方法是:教师制定项目,并把项目制作要求布置给学生。

(三)案例实施效果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主要看教学活动完成后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形成的影响。虽然教学的作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通过一些操作过程是可以衡量的。通过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观察、作品的评价、实验报告的分析等都能检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借助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教学效果、分析职业能力形成情况。

为了能够准确地获取项目案例教学模式教学的效果,我们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在校生,分别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显示:

(1)项目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项目案例教学的学习方式引起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课堂气氛积极活跃。特别是,学生明晰了知识点的应用,知道了所学知识是为了完成作品服务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应用中不断完成知识的自我拓展。每个学生都能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2)大大提升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

通过实施项目案例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专业技能等实际工作时需要的各种能力。当学生就业时,因为对工作的流程对工作的角色意识已经解了,已经不断融入了实际的生产实践,所以不需要职业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解决了用人单位“先培训才能上岗”的问题。

三、实施项目案例教学的启示

(一)实施项目案例教学能够解决教学内容设置中难以把握的问题。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侧重技能的培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怎么把握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注重职业能力要求的培养,深入研究行业与企业情况从事课程开发,及时关注企业的生产的需要,一线教师充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来组织教学,多与行业专家交流。以生产过程中实际技术项目为教学的内容,使教学过程由原理到综合应用,逐步向实际工作过程项目转变,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与综合性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应用跨学科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科教学和行动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项目案例教学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上一篇: 会计实务综合实训 下一篇: 国民经济体制改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