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3 09:45:20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1)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18-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农业生产的相关科技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再加上国家对这一方面的大力支持,让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督管理体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前涉及农业、蔬菜、兽医、水产、工商、商务等部门,各个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及销售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关系错综复杂,难以做到无缝对接。应充分认识农产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切实抓好体制改革的创新工作,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能,探索构建统一、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组织体制,下大力度从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市场消费环节的分段监管中走出来,形成以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性、体系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型体制,为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创造最有效的体制环境。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问题

1. 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种类多,只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达到检测的要求,检测的任务很重,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检测中心,但是检测的设备很少,而且检测的技术人员几乎没有,乡镇几乎很好能够开展二级动态快速定性检测工作,专业的生产基地也没有三级动态快速定性检测工作,这给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 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待加强

虽然我国监管组织机构的框架已经形成,但是监管机制不健全,力度不足,人员配置少,有待加强。很多地区绿色食品办没有工作人员,乡镇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生产基地也没有安全监督员,这个导致不能层层把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毒食品很容易到市场流通,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落后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是近些年来才成立的,而且很多都是有名无实,经费也特别少,检测能力不高。生产基地方面,应该建立检测网点,能够进行自检工作,还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技术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质量安全方面也要提高水平,虽然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分散经营给检测工作带来不便之处,很难进行监控。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中心的工作人员虽然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凭,但是没有仪器设备和系统的培训,检测技术十分匮乏。制约了检测工作的开展。

4. 行业自律性差

农业行业自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我国农业行业自律能力比较低,生产主题的法律意识单薄,质量意识薄弱,主观上造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另外农业行业自律缺乏引导,行业协会的重心仅仅是技术和利益,没有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业自律,利益的驱动导致行业潜规则的盲从,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关系民生安全的重要工作,需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狠抓落实,把各项政策都落实到位,打造出和谐社会。

1. 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除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体制外,还必须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上下功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执法队伍长效机制加以推进。网格化管理最大特点是自上而下、重心下移、注重源头,不同于以往的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后再整顿、再打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由被动怕事到主动管事,这种倒逼机制能充分发挥每个监管员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由事后处理办案到质量安全预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未然;三是由单个执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合力。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同时,还要转变领导方式,要用新的思维方式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尤其是要在改进工作方法上下功夫。要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积累成功经验,形成长效机制,以此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

2. 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2.1加强宣传,搞好培训。大力宣传,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2.2示范引导,扩大影响。加大示范推广的力度,建立高标准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园(场),通过示范逐步向其他生产基地以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三是做好“三品一标”工作。在注重发展质量和提升品牌影响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升级。要有针对性地抓好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优势农产品品牌的培植,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3.1 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数偏少,且有一部分人是兼职的问题,要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人员的落实,明确监管职责。

3.2加强执法监管体系建设

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责任制,以责任保障安全。要严厉惩处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经常巡查和抽检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保持“严防、严打、严惩”的高压态势,有力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3.3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为龙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骨干,县(市区)检测站为依托,乡镇检测点为补充的覆盖全市的检测体系,同时加强对生产基地、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的检测室的扩增和督促,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做好农产品自检,做到从产地、生产、流通领域3个监控环节上不断提高监督检测的能力。其他县级机构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产品检测体系的投入,建设并完善农业综合质检机构,加强学习,扩项强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提升区域检测能力;要切实加强检测队伍自身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保证检验工作的规范、科学和公正。

五、结束语

总之,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能力,对于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农产品健康发展、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质量管理的主要技术保障,是防止有害有毒物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担负着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农业依法行政、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职责。

1 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实践

通过三年的实践,曹县已初步建立起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站(室)为骨干,以区域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监控点为依托的覆盖全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农产品生产区域、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奠定了对全县主要农产品实施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的基础。

2008年以来,曹县的做法:一是加强领导 保证建设资金投入。县委、县政府领导充分认识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于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2008年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作为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第一件大事,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突破性工作来抓,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目标列入政府考核内容, 2011年以来共投入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并确保今后每年100万元以上的建设资金投入。二是建立机构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建成中心检测实验室,配备进口的气相色谱、原子吸收等检测仪器等设备设施,落实检测人员编制,选送技术人员到北京、上海州等检测机构进行学习和习实培训,开展面向全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和强制性检测工作。选择区域优势农产品特色基地,分蔬菜、水果、大米等农产品品种建立1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质量安全监控点,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送检点。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有效地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消费。通过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处置措施,防止了有毒有害农产品流入市场。二是推动农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通过检测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地区,进行跟踪督查,找出原因所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积极引导生产者改变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清洁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三是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检测工作的开展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更加注重从产品的源头控制最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从农业投入品、种子供应、生产、加工,再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全程质量监控,从而促进了一批安全品牌农产品迅速崛起。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难点

3.1 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是阻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二个层次:一是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很大一部分乡镇基层干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深度的认识,思想观念滞后,从而在工作中没有将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摆上应有的位置,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扶持。二是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意识薄弱。农业企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科学文化素质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上,有些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有了一定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但大多数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常常仅从眼前利益出发,导致检测体系建设止步不前。

3.2 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多头管理。造成职能不清,要求不统一、标准不一致、检测结果不规范、无法横向比较,缺乏一个科学、客观、实用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影响了检测体系的有序、快速发展。二是农产品市场经营环境。检测体系建设必须在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中,才可能得以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发展缓慢,极大地影响了检测体系建设。

3.3 检测科技人才匮乏

检测科技人才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检测科技人才,不可能建立起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目前,在农产品质量检测科技工作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检测人员缺乏,人才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3.4 建设资金不足

资金短缺是阻碍当前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实践证明,检测体系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长期以来,在基础性、公益性测试基本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化验室仪器设备普遍陈旧,缺少与农产品质量检测职能相匹配的仪器设备,服务功能下降,农产品质量监测手段落后,现有仪器的功能、速度和效率难以满足对土壤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要求,难以对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行有效监控。近年资金投入所有提升,即使如此,资金也是杯水车薪,致使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举步维艰。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对策和建议

4.1 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地认识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牵涉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社会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的问题,而只有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才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观念,增强安全意识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不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检测体系建设就无从谈起。就政府而言,要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发展当作今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其次要加强对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引导和管理,帮助广大农民和企业摒弃那些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观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4.2 制定政策措施,积极扶植检测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技术机构,检测体系建设需要政府支持。当前,应急需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与措施: 一是建立科学的检测人才培养机制,要结合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特点,把检测人才的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为他们提供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努力造就一批事业心强、技术过硬的综合检测人才科技队伍。二是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应增加检测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计划、编制、科技等部门大力支持,确保检测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应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点,作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补充,推动检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4.3合理科学规划,搞好检测资源整合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3)

(Danyang Agriculture Committee,Danyang 212300,China)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质量问题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严重,相继出现了多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比如2008年的奶粉内添加“三聚氰胺”事件等,因其涉及范围很广,受害者众多,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严重破坏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形象,因此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我国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in China,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get widespread attention by everyone. Especially since the 1980s,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many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accidents have appeared. For example, in 2008, the incident of adding "melamine" to milk caused the extensive concern of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at home and abroad, serious damaged the image of China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the wide range and numerous victims. So, it is an urgent affair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China′s related departments.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quality and safety;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163-02

作者简介:张鑫(1986-),男,江苏丹阳人,初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0 引言

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它是整个人类生存的基础,必须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但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化学添加剂超标、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如此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农产品污染问题:

第一,化肥、农药等残留污染问题。在过去五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农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增加的还有农业化学投入品,并且由于很多客观原因的限制,我国现阶段所使用的农药很多都是属于有毒有机物,甚至有些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长此以往下去必将危害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二,化学添加剂超标问题。我国化学添加剂超标问题突出表现在不少菜农为了争取果菜早上市大量使用催生剂和激素,不仅造成农产品的口感很差,更严重的是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此外,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存在加工时使用国家禁止的添加剂的行为,对整个农产品加工行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第三,重金属超标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农产品受到污染的概率也比过去大大增加了,重金属超标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也可能会造成慢性健康危害,其中急性中毒主要是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造成的,慢性健康危害主要是少量化学污染长期通过食物进入人体造成的。

2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1.1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第一,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首先农业生产者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和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只有从心理上接受和采纳农业标准化意识,才能付诸于行动,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第二,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从根本上真正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之后,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逐渐完善相应的质量监管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同时还应该给相关部门增加经费,使其有能力组建优秀的团队,配齐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设备,真正地促进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第三,加强领导,建立农业标准化责任制。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考核指标体系,全面考核农业标准化的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第四,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强化有关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经济全球化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农业也应与时俱进,积极与国际接轨,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不断强化有关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

2.1.2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可否认我国的相关检测体系总体水平还很低,现阶段还主要是以终端产品的目的性监测为主,甚至有的农产品未经检测就已经上市了,面对上述诸多情况,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是当务之急,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扩大相关投资,保证相关部门具有足够的资金正常运行;二是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保证每个在职人员都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自身的岗位;三是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尽量加大检测频率,及时上报相关数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2.1.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有时在具体的农产品质量案例中,工作人员发现有些农产品已经发现了质量问题,但是由于无法获悉农产品的来源,尽管可能伤害到了某一些人的生命健康,但是只能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也无法追回该批次的产品,后果严重,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编码详细记录了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2.1.4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流通体系

农产品是一种实效性很强的商品,必须在一定的周期内将其卖出去,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流通体系,同时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长此以往下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农户收入,更有利于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

2.1.5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环境也越来越污染,农业生产中正应用着越来越多的农药、添加剂等,这已经成为了当代农业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此景,我国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只有先对可能出现的农业风险进行一个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1.6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

一方面严格投入品登记管理。对农药、兽药、肥料等投入品,国家实行审定登记制度。只有严格经过国家审查试验、评估分析并取得批准文书后,才能生产经营,取得市场准入资格。确保其安全有效使用。对限用投入品当前管制措施主要是实名制购买和建立销售台账实行追溯管理。销售台账必须详细记录购买者姓名、住址、用途等事项并签字确认。另一方面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禁止使用任何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严格依照相关的规范标准使用投入品,禁止超量使用。

2.1.7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高效的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防御能力,主要包括食物环境质量监测、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等。

2.2 改革并完善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

2.2.1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示范;第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第三,加强领导,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第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基金;第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2.2 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经营主体

相关生产和经营主体都必须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自身的责任范围内坚持拒绝和禁止农产品违禁品进入市场,一旦发现违法生产和经营主体,必须进行严厉打击,严格依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处罚,不能徇私舞弊,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真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2.3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要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必须对农产品实现全过程监管,即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监管,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通过对农业人员进行农技培训,加强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农业技能,使其真正的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具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二是相关检测部门应认真负责,组建专门的团队负责监测农产品质量,不定期的对农产品进行检测,不能徇私舞弊,不能知情不报,一旦发现违法生产和经营主体必须进行严厉打击;三是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发现违规生产,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2.4 改革地方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

第一,立法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和权利。第二,整合区域监管,发挥监管合力。若监管资源有限,为实现资源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应整合城乡监管,通过发展农村社会中间组织,在农村形成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辅助管理主体,可以在深层次上整合城乡监管。第三,协调部门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实现农产品的全过程监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协调监管,只有各个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同时加强合作,才能有效降低监管成本。

3 应用效果

湖南省祁阳县各级农业部门立足法定职责,认真落实上述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诸多对策,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改革并完善政府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体制和机制,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多年来祁阳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稳定在96%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4 结论

通过落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多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重金属超标、化学添加剂超标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全民性问题,凭企业或个人的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提高民众认识,整合全社会的可用力量,共同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学超,李杰,郭振华,龚金龙,周小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探析[J].农业与技术,2008.

[2]梁秀福.为南南合作争光 让中国技术出彩——记丹江口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曾凡成赴塞内加尔开展南南合作水稻技术援助的事迹[J].基层农技推广,2014.

[3]邹积慧.浅谈强化黑龙江垦区农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问题[J].农场经济管理,2011.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4)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首要屏障和基础。近年爆发的诸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预警预报工作的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关键。

1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1总体设计原则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时,应该重点考虑总体设计指标数量适度,质量精准,能在有限指标数量条件下,最有效客观地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真实性和目的性。1.1.1相对精简性原则在保证预警有效性前提下,使指标体系尽可能精简,体系内各个指标要求相对独立,目的是提高指标体系的分析效果。由于可供选取的指标较多,而且有时彼此之间相关,这时应避免同一效果警素重复,并且通过权重排序法来精简或筛选。1.1.2相对完整性原则在保证预警效率的前提下,指标体系的覆盖范围要能够全面系统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真实运行状况,保证分析结果符合实际。完整性的相对性是指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要随着农产品的发展而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其真实性。

1.2指标的选取原则

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是由一系列单个指标构成的,是整个体系的基础要素。在选取时要遵循下列原则。|1.2.1科学性要求所选指标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能真实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本质,具有明确的预警意义或价值,保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1.2.2系统性要求考虑指标体系整体与单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由于各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因此,要从系统整体出发挑选最合适的评价指标,而且要保证各个指标之间界限明确,避免相关。1.2.3代表性要求考虑指标的选取必须具有一般性,属于一般风险,在基本预警指标体系框架下,对于不同地域环境或产品种类要依据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以获得特殊性的预警评价结果。1.2.4可得性要求所考虑的指标必须有一定度量方式,对于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重要指标要尽可能使用虚拟变量方式来表示其状态变化,以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准确评价并进行及时预警。

2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2.1预警指标体系的层次

2.1.1目标层表1中目标层显示的是国家或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警情现状,反映了特定时期预警安全状况与发展趋势。2.1.2系统层系统层是根据目标层而设计的子系统。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状况,基于道德风险视角和质量安全角度出发,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分为农业发展水平、监督管理水平、生产地点环境、生产者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农业投入品安全水平和产地贮藏保鲜水平六大类,每大类中指标表现的风险都具有特定的状态和特征。2.1.3指标层指标层是由表征系统层的主要要素构成,能通过检测获得信息或数据。各个指标的综合作用可以反映系统层指标的整体变化状况,具有一定的可测性、可得性和可比性。

2.2指标说明

2.2.1农业发展水平道德风险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息息相关,农业发展水平越高,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越健全越完善,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越低。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实践调研和理论分析表明,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要素包括:农业技术支撑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技术支撑水平。农业技术水平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最根本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研发、新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水平和信息化建设等。经过权威部门调查研究证实:科技投资增长对农业生产增长贡献最大。如果在技术支撑水平方面存在道德风险,会直接影响农业的稳定和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者的收入,直接影响农业的投入和科技创新与发展,而且农业总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是衡量农业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农业经济发展中道德风险较小,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风险降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而强的企业,是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也就是说,农户与大而强的企业合作,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销售风险,降低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在合作时如果存在单方的道德风险,会对农业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大而强的企业数量越多说明农业产业化水平越强。2.2.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道德风险。监管人员专业水平。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监管的效率与质量高低,如果监管人员在工作中从事道德风险活动会直接影响到监管质量,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金投入水平。监管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这里不仅要求资金数量更要求资金利用的质量。如果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从事道德风险活动必然直接影响到监管的质量与效率。监管部门联动协调能力。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中,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到宏观整体的监管效果。在监管过程中,如果一方或多方存在道德风险,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体监管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在农产品真正进入消费市场之前的各个中间环节的检验检测能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关头。如果在检验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从事道德风险活动,这将直接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性。2.2.3产地环境安全道德风险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排出了大量的工业废渣进入空气、土壤和水中,这对农产品产地质量的安全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控制的好,农田质量高使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也高。因此,我们选取农田土壤质量、农业用水质量和大气质量状况这三大指标来反映产地环境状况。如果在这三大指标监控中存在道德风险活动这也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2.2.4农户的技术与管理水平道德风险农户是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的直接执行者,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越高,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就越高,但是,如果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执行者从事道德风险活动的概率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就越低,反之则相反。因此,重点应从农户的文化程度、技术人员比例和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来说明。2.2.5农业投入要素安全水平道德风险投入要素的质量直接决定农产品质量,如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方面存在道德风险,将导致农产品的不安全,这就要求不同农产品若要保证高质量,必须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如果存在道德风险,必然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直接不良影响。2.2.6产地贮藏水平道德风险农产品的包装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的高低,如果在包装过程中,包装者从事道德风险活动,以次充好,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整体质量的安全性高低。贮藏保鲜工艺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农产品保质期的长短。如果在贮藏保鲜工艺技术水平中存在道德风险,这将增大农产品超过保质期变质的概率,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3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实现策略

3.1科学确定权重

在构建了多级层级结构的指标体系之后,各层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就确定了。在判定矩阵某一层中各元素的值时,是相对于上一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来赋值的。我们采用德尔菲法(DelphiMethod)专家评分的方法。我们将制定好的专家评分表发给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个相关部门的权威人士,然后让专家按照要求进行打分,最后收回评分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处理,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然后根据结果来构造判定矩阵。对于定性指标,一般采取Delphi法,通过构造判断矩阵来计算权重。对于定量指标,计算出各个指标值之后,采用加权平均法来确定权重。

3.2静态评价和动态预警

静态评价,是指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评价指标并进行预警。评价值越高说明这一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越好,反之则相反。动态预警是指结合专家打分、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等知识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利用模型来进行科学、准确预测预警,分析总结存在道德风险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3保持预警指标体系的动态性

应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及时对各个层的指标要及时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对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控制与管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预防改进方法,为监管部门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星联,钱永忠.我国农产9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5)

中图分类号:TS20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3-5525-03

Analysis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IU Jia-yue1,CHEN Jie2

(1.Economy College,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3, China;

2.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he“cornerstone” to safeguar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people, and to achiev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risk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caused by a complex of reasons. The security risks of entir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are numerous and difficult to regulat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isk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training of farmers, emphasize the supervision of all aspects of the industry chain, and use market-based instruments to guide the saf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industry chain; supervision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了飞跃,基本实现了农产品供需平衡,农业生产也实现了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农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生产的要求由解决温饱逐渐转变为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问题。然而,近年来不断曝光的“毒豇豆”、“毒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加剧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给中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监管的不满和不信任,更有甚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丧失信心。因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到中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界定

目前,学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的把质量和安全作为一个词组理解,有的把质量和安全作为一个组合[1,2]。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践中,农产品与食品范围的界定关系到政府各部门管理职责的定位和管理范围的确定,质量与安全的区分还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选择[3]。本研究讨论的农产品是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包含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两个方面的需求。农产品质量包含农产品的营养成分、感观、色香味等营养指标,而农产品安全则指不含有产生危及消费者健康隐患的有毒有害因素,其基本特征是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要求。

2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抓生产、保供给”的同时,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投入及力度,从立法、制定标准、执法监管、检验检测、“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国际合作、专项整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有效解决了有关一些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大幅提升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农业部的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总体达到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2012年第二季度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8.8%、99.7%和96.1%。2012年上半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0%、99.7%和96.3%,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国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的。

尽管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也初步形成,但是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依然时有发生,甚至曾被查处的“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再次发生,“瘦肉精”猪肉屡禁不止,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公众的神经。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3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3.1 对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力度不够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首先应当从生产 源头上控制质量安全风险。农户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生产经营单元,也是中国农产品市场最基本的生产者和交易者,并且数量众多。目前全国共有2.4亿农户,户均承包耕地0.5 hm2,农民专业合作社37.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2 900万户左右,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不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状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是因为中国数量众多的小农户都是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当他们直接参与农产品市场交易的时候,必然产生较高的社会交易费用。由于生产量小,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这也为终端产品检测带来了困难。

理性小农学派早就指出,农民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农民的所有生产行为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他们不会考虑太多的安全问题[4] 。农民对农产品价格和销路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多数农民对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及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生产操作规范不清楚,对“三品一标”的认知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意识较差[5]。并且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很多农户也搞不懂技术上的安全性问题。再加上分散种植,各个农户的产品质量很难控制,即使同一个农产品产地,有的农户农药使用量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此外,由于农户是分散交易,那么同一产地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也会千差万别。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数量农产品的生产者很难在统一规范的农业标准下发生市场行为。相反,大量农户都可能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动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规避质量安全监管[6]。

3.2 缺乏对农产品产业链的系统监管

农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较长;农产品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分散性,生产组织困难;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易变化。并且农产品产业链较复杂,产业链上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都可能产生质量风险。在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心在上,即“上热、下冷、中间温”[7],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头重脚轻”的状况。这一方面与基层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薄弱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地方的县级以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够重视有关。

3.3 监管行为的滞后性

长期以来监管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矛盾:监管者总是在发生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后再采取一轮又一轮的专项整治行动,想通过这些整治行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经营者总是会在一轮又一轮专项整治中寻找到应对的办法,以确保在整治期间不被监管者查处,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整治活动不会天天搞,等整治活动结束后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这也是诸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安全事件反复出现的症结。主要原因还是监管部门和经营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平台,监管部门难以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难以对经营者的信息数据等进行有效的统计汇总,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4 监管和惩罚的力度不够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惩罚力度还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到位,生产者和经营者违法成本偏低。此外,中国许多县区以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尚未通过计量认证,现有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也还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项目和参数的要求。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备,缺乏有效的技术依据,无法执法监督,对质量安全的控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培训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决策。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越高,其生产行为就越规范。因此,农业部门在监督农业生产的同时,应加强对农户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与生产技能培训,加强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可追溯意识,尤其需要加大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群体的宣传力度。同时,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农户缺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技术培训,例如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标准化的生产操作规范、建立生产记录制度、先进适用的包装标识技术等。

4.2 通过产业化组织农户生产

借鉴“供港蔬菜”的模式,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必然是设施农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者是公司化农业,就是把单个的农户变成产业工人,按照统一的安排进行生产,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风险。通过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开展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既有利于实现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又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从而加强对农药等要素使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4.3 健全农产品产业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心应该下移,重点是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财力、物力和人力向县乡两级倾斜,完善基层监测和检测设施设备建设,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县乡两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积极性,深化农产品产业链的源头管理,认真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的各项检测工作[8]。在农产品产业链上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实行多部门协作,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和协调配合,实行全过程管理。

4.4 完善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必须做到对农产品安全违法事件零容忍,必须严惩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良企业。通过严惩违法行为,引导农产品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安全,让企业意识到产品质量安全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必须强化企业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在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尽快在第一时间澄清,主动承担责任,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还需要其他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的监督,调动全社会成员积极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人人担负起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9]。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对因工作不力而发生重大急性中毒事故的,要追究领导责任[10]。

参考文献:

[1] 金发忠.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几个热点问题的理性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5(1):13-19.

[2] 吕巧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4):10-13.

[3] 樊红平,叶志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辨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7(7):88-90.

[4] [美]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 冯忠泽,李庆江.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4):22-26.

[6] 张晓凤,赵建欣,朱璐华,等.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591-7594.

[7] 武兆瑞. 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农业质量标准,2009(4):4-13.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6)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007-01

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人们的食品质量安全需求对其进行管理,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的考察、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保证可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食品。

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农产品在实际销售的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不能达到相关标准,相关管理人员难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开展管理工作。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全面了解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监督部门不能深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导致市场中的农产品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很容易引发中毒事件,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期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较为必要,相关管理人员只有加强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管理,才能为人们构建良好的食品市场环境,使人们可以放心购买农产品[1]。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在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产品市场监督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进行管理,进而提升其发展效率。具体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期间,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管。首先,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对农产品产地实际情况的分析,明确安全状况,并借助相关结果将农产品产地划分为适宜生产区域与不适宜生产区域,全面调整农业产业布局,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管理人员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认定,保证可以根据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报要求,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农产品产地进行认定处理,这样,才能提高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问题。最后,加强农产品产地污染控制力度,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控制工业污水的排放。同时,还要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减少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进而提高农产品生产安全性[2]。

2.2 重视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保证可以提高其管理效率,进而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首先,管理人员要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将工商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检查部门等联合到一起,采取集中治理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对于无证无照的经营机构,要对其进行严的惩处,同时,对于假冒伪劣的农产品生产部门,必须要予以足够的管理。

其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对农业投入品进行巡查,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农资经营机构中巡查,尤其是在农业投入品销售旺季的时候,必须要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重点检查部分区域与农产品品种,这样,才能提高其管理质量。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建立农业投入品管理台账。

最后,管理部门要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查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3]。

2.3 制定标准化农业生产制度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标准化农业生产制度,保证可以提高其发展效率。首先,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农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同时,管理部门还要积极应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开展工作,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其次,要利用现代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渐优化生产工作体系,一方面,要根据农产品生产季节特征与品种特点等对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逐渐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相关管理团队。最后,要规范农民合作组织管理工作,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协会的作用,并制定完善的农业合作组织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要求领导人员与农民协调发展,共同努力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同时,可以创建独立的品牌,明确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逐渐提高其发展效率。

2.4 制定市场准出与准入制度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探索市场准出与准入原则,并根据相关原则和其发展特点开展管理工作。首先,在市场准出原则中,必须要全面监测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并且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管理,在农产品检验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其次,在市场准入原则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严格要求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各个机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要求,逐渐提升市场准入制度的科学性[4]。

2.5 建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进而提升其发展效率。首先,要建立村镇级别的农产品安全监督部门,要求其全面监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其次,要明确村镇级别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且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一旦发现有责任区域出现农产品安全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进而提升监管人员的工作自觉性。

结语

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逐渐完善各类监督与管理制度,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效率,增强其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小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7)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深入推进 相继组织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遏制了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深入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多亿元。全面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以及农兽药残留监控等监控计划,形成了涵盖全国主要城市、涉及主要农产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针对大中城市消费安全的例行监测品种扩大至6个大类101种产品、86项安全限量检测参数,监测地域已覆盖全国259个主要农产品消费城市。

农业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 以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为重点,“十一五”期间共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00多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已累计达到4500多项,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启动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已创建500多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819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和一大批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

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 2010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1.2万多个,全国“三品一标”总数达到8万个,认定产地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0%以上,认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3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8)

中图分类号 TS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43-0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有毒有害食品如“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等时有曝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博兴县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农产品尤其是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由于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直接面对一线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其是实施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的基础环节。目前,根据中央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要求,山东省已基本建成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1]。但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检测机构投入不足、基层管理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监督对象面广量大且成分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等,亟须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农产品只有经过严格的监管才能确保“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质量安全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农业快速发展的近几十年,农业投入品急剧增加,每年投入量为200万t。在对山东省农产品检测后发现,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现象严重,20%左右的农产品被检测出有农药残留量超标。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在致癌因素中,农药有机化学污染占8%左右,由此说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2.1 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我国农业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要求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山东省的农业发展平稳上升,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在数量已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品种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减少“毒大米”“染色茶”“硫磺姜”等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首要工作[2]。

2.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今后农业的发展一定要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实情,对农产品的质量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才能提高居民的收入,真正做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真正建成小康社会。

2.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适应国际市场的客观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为适应国际市场更加开放的需要,就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残留和检测标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的两大制约因素。必须着手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出来[3]。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

目前,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各镇工作人员为2~3名。在编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应壮大监管队伍并提高队伍执政水平,对全市农产品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研究和推广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3.2 开展农产品检测,控制农产品质量

鼓励并扶持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提倡有机绿色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这些蔬菜基地农残检测为重点,全年进行监管检测。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完成对农贸市场、超市果蔬进行农残检测。按时完成例行监测工作任务,及时汇报例行检测样品合格率。尤其是一些镇街道基层单位切实负好责任,确保县、镇二级都能按月完成检测和数据上报工作。

3.3 加强种植基地日常监管,规范生产和经营行为

对种植基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每周定期、不定期对监管对象进行巡查,规范基地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园市守法和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节假日期间加强监管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检查农资经营网点销售产品标签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以及是否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及销售台账记录等情况[4]。同时,深入各生产基地,加强对源头农产品的采样检测,尽量确保不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3.4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检查,整顿市场秩序

加大检查力度,加强执法责任制。对农资经营门店分区划片,实行承包责任制,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执法人员,确保责任区内的农资经营者不经营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假冒伪劣农药、种子。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流动经营农资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做到有报必接、有报必查[5]。

4 结语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乡镇监管站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努力为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为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 参考文献

[1] 邹强,郭健,刘芳,等.新《食品安全法》下抓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6):287-288.

[2] 雷扬.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7):15-17.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9)

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出40多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已经逐渐系统化,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和法规的集合法群与总体框架,且日趋科学合理。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认证制度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2年推出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主要包括: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基本生产条件审查;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是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时,必须加注QS(QualitySafe:质量安全)标志。当前,我国多部门对农产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质量安全认证:农业部设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分别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进行认证管理;国家环保总局成立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对有机食品进行认证和管理;国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等三个部门对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进行认证、监督和管理。

二、存在问题

(一)部门多头监管、效率低下

不同管理部门负责农产品链的不同环节(见表1),造成了多个部门“多方散分、齐抓共管”的局面。部门的多头管理,中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沟通,致使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法效率大打折扣;若出现了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易出现相互推诿、问责无人的现象。管理机构之间权属关系模糊,监管内容亦有重复,不但加重了市场主体的运营成本,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管理资源,而且也会发生许多矛盾,引致各部门之间监督和管理权限相互摩擦与冲突。

(二)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有一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和法规出台时间较早、覆盖面不宽、标准不高,难以适应现阶段广大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需求和新变化;部分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制度比较笼统,可操作不强,具体实施起来或多或少“无章可循”;一些法律和法规的兼容性存在相互交叉和矛盾、执行部门协调不一致等状况;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规范性和持续性,背离了制定法律和法规的初衷,降低了它们应有的效力。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及检验检测体系问题突出

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截至《食品安全法》公布施行前(2009年2月28日),已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基本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核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食品(农产品)标准体系。受食品(农产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各部门分别制定各自的相关标准,虽总体数量较多,可相互间既有交重、又有脱节,其协调性和衔接程度较低;(2)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的个别重要指标和标准存在缺失,尚不能满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求;(3)一些标准标龄较长,通用性不强,部分标准、指标欠缺风险评估依据,影响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4)相关标准技术性强、执行要求较高,需加强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

2.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经过不断探索,业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认证种类繁多、标准多重且不统一;(2)相关监督和管理部门对认证后食品(农产品)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存在惩处不严、执法不力的情况;(3)认证体系仍不完善,缺少专业技术人才;(4)认证知识普及率不高,致使认证产品不能得到社会认可。此外,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方面的宣传力度还很小,政府、企业、生产者(农户)和消费者等各利益主体未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有些农产品虽然已经具备了申请和认证条件,可对农产品的认证意义认识不充分,觉得其农产品只要能以自己认为不错的价格卖出去,没有必要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认证的注册、认证及管理上,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

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标准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互为补充,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发展。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是:(1)相关职能机构、部门设置重复,相互间协调性差,效率低下;(2)部分质检机构、实验室环境条件较差,检验检测设备老旧低效,检验检测手段比较落后;(3)质检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精、尖的技术型人才,同时也缺少管理型人才;(4)质检机构的地域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质检机构、实验室的建设滞后,基层设置几乎空白。

三、发展策略

(一)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农产品管理体系中,法律法规体系是基础,质量标准体系是依据,行政管理体系是主体(周应恒,2008)。只有明晰各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认证条件确认与申报、生产(种植)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定和评价、生产基地和市场流通中相关的检验检测等技术鉴定和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职责,才能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共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需要从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方面着手: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颁布实施专门的食品安全法,在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对其强化和完善;对当前诸多种类繁多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摈弃那些“过时”、“不适用”的“旧法律法规”,完善整个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触犯或违犯农产品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

2.健全质量安全标准、认证及检验检测体系

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标准及认证的研究及修订,建立和完善一套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认证体系,合理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层级构成。引进国际领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建立统一、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3.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梳理各个农产品(食品)管理部门的权责关系,进一步调整、明晰其监管职责,尽可能减少监管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产品(食品)控制体系。

(二)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明确供应链各环节责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宣传,增加对信息可追溯系统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如:电视、报刊、杂志、培训等),促进对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农产品的消费和购买。另外,加大对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农产品的供给,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信誉,要积极指导注册人规范使用、管理商标标识,对违反标准的生产者(农户)或企业吊销“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标识使用资格。推广使用商标防伪标签技术,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编写条形码、保存相关记录,从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当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便可进行信息追踪,尽快发现问题所在环节并进行控制,从而明确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的相应责任。

(三)加强对质量安全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可对从事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农户或企业进行专项补贴,使之“有利可图”,这样才能极大地刺激质量安全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大力扶植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特别是从财政资金上给予倾斜或补贴,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化、质量安全性及销售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运用财政资金支持质量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应用和推广工作等,以期保证生产基地能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出符合标准的质量安全农产品;大力扶持从事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从财政上支持其销售方式和渠道的拓展,如:举办质量安全农产品展销会,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

(四)加大对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宣传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篇(10)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049-02

一、松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生产技术不规范。为了获取高产量、高利益,部分生产者超范围使用农药、兽药及各种国家明令禁止的假冒和伪劣的农业投入品;不严格遵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农产品生产记录缺失,生产基地不按规定对生产进行记录;未进行生产检测,部分生产基地未按要求配备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专职检测人员,由于缺少专业检测技术人员;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产地环境不达标,工业“三废”的超标排放,严重影响产地环境,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2.经营管理不规范。有些农贸市场未按要求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有些批发市场对入市销售的农产品只收入门费,只按照车辆大小、占地大小收取不等的进场费”,不把质量关,不索要产地证明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报告单,流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大型超市、大型集贸市场对其内在的销售者进货时把关不严,购销台账不健全,难以实行质量追溯。

3.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测、监督体系。政府对市场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测、监督体系,虽然确立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在操作中流于形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布局、数量、检测能力都与实际要求差距很大,农残、兽残、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尚满足不了需要,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农药、兽药使用得不到应有查处。导致大量质量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产销之间没有形成固定的供求合作关系,产销脱节,且没有有效的信息追踪系统,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主体。

4.监管环节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部门职责交叉严重,直接或间接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农业、畜牧兽医、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商务等部门。政出多门,监管效果并不好;监管部门失职现象严重,不按规定制度落实、执行;市、区权限划分不合理;部分区、县的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手段、设备落后,制约了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庞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生产到消费诸多环节,横向机构设置过多、职责分工过细,纵向设置不统一,重复检查现象严重,不仅造成了行政管理效能低下,同时也给经营者造成负担,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这种体制的弊端就越发明显。监督力量薄弱,虽然松原市要求各大超市及生产基地自配检测站(室);但在生产、销售环节几乎为零检测,根本查不到农产品的来源。

2.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检测结果的滞后性,给违法行为创造了一个广泛的流入市场机会,削减了执法力度;对职能部门的考核问责机制欠缺,责任体系不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欠缺是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的重要原因;监管方式单一,激励与约束机制欠缺,没有形成社会治理机制,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仅依靠政府的管理,不能从方式、机制上着手,加上处罚力度不够,批发市场安全责任难落实等问题,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3.政府监管的法律缺失。松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一方面,农产品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质监部门依据的是产品质量安全法,卫生部门依据的是食品安全法,工商部门则依据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多法齐管,令相关部门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的效力不够,特别在惩罚机制上,不能够全面地深入地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实施及时有效的惩罚和规制。

4.政府监管的标准缺陷。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不一,受到政府在农产品质量标准机构建设上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松原市的农产品标准制定部门所规定的标准不尽相同,没有形成稳定的、统一的权威化的质量标准。这给政府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政府投入少、设备陈旧、配套性差、监测技术和方法的落后等问题,从而导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现实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质监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

5.政府监管松散不力。农产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存在“多、小、散、乱、杂”的客观现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出多门,管理无序的现象严重,表面上看,工商、卫生、质监、环保等部门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由于存在着多头管理,以及部门利益冲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各部门的具体行动难以协调,留下了较大的监管空白。

6.政府监管的信息不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信息不充分和不畅的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尚未公开透明。在市场交易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对外部性信息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一方面,市场经营主体和参与者难以及时了解政府的指令、技术法规和市场供需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服务的缺失,导致消费者难以了解市场质量安全动态和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造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消费信心不足。

三、松原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对策

1.强化生产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工作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1)净化农业产地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培训和宣传力度;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体系;建立完善环境产权保护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引导鼓励政策;建立利益平衡机制,调动农民保护农业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研究。(2)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和加强对安全用药和科学用药的指导、监督和管理。(3)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包括:制定和完善松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结合松原市农产品区域分布实际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在标准化基地建设中,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动植物综合防治技术,选用高效低残毒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品种,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充分调动当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2.强化流通监管。松原市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秩序的整顿,规范农产品市场流通,防止农产品二次污染。(1)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包括建立市场进货检测制度、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生产基地实施跟踪监测。(2)推广新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模式一一超市连锁配送。农产品超市通过“建立基地、严格检测、连锁配送”,对农产品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其中,基地是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实行连锁配送,建立放心菜绿色通道是农产品超市控制质量的特色措施;市场准入是把住质量的第三道关口。(3)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一种重要手段,应在松原市逐步建立和应用。信息可追溯性是指通过经记录的标记,对某个物项或某项活动的历史情况、应用情况或物项所处的位置进行追溯的能力。

3.完善支撑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1)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强化依法监管。不断完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松原市已经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还应从松原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尽快制订并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还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已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以此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并对推广先进的农业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确保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松原市与全国一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采取的是自愿性认证,这种自愿性认证对于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因此,有必要建立强制认证与自愿认证结合的制度。(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网络体系。首先,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加快信息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保证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其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管理体系,包括:建立资源共享、联动管理的农产品安全信息中心;搭建农产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建设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制度。

参考文献:

[1] 吴修立,郑国生,等.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初探[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17-19.

[2] 徐金星.中国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求是,2009,(12):28-30.

上一篇: 通信技术应用 下一篇: 足球体育教学反思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