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工艺研发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31 10:19:18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1)

引言

当代激烈的企业竞争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机械产品普遍的存在研发周期短和产品的大批量的成产,这就导致了机械产品的质量和可靠度普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就有必要对机械的工艺可靠性进行研究,这对降低机械产品的故障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概述

1.1研究背景

机械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机械产品的规划、设计、成产、加工、检测维修等过程。但是不同的生产过程可能由不同的机构或者单位所负责,机械制造过程的分工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要保证每个过程的可靠性就显得更加困难。因此,就需要用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思维来研究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机械产品的可靠性。

1.2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特征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有着系统相关性、综合性、全面过程性这三大特征。由于机械制造工艺本身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导致其可靠性也呈现系统性。然而在研究工艺可靠性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机械设计可靠性的因素,综合的研究有关产品质量的所有要素,这样才能使工艺可靠性的研究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由于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系统相关性特点,就必须要考虑产品周期中的所有因素,不同生产过程都有其自身特点的可靠性,这个变化是动态的,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全面的进行研究。

2、工艺可靠性研究要素分析

2.1工艺管理环节

工艺管理是机械制造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管理直接关系到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就必须加强对机械生产工艺管理,严格控制机械产品生产每个环节,从而使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达到设计的要求,最大程度降低机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当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可靠性分析时,首先就应当评价其工艺管理的可靠性。

2.2产品的检查、检测环节

对产品进行检查和检查是保障产品出厂合格率的关键,其主要目的就是及时的发现和剔除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及时的补救由于设计因素、工艺技术或其他因素导致产品可靠性低。因此对机械产品生产周期中进行阶段性检测和检查是保障产品整体可靠性重要手段,需要加强对产品的检查、检测的管理。在对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时也必须高度重视产品检测、检查的技术和管理现状。

2.3完工检查环节

所谓的完工检查也就是产品的出厂前的检查,是对已经完成成产过程的成型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这个阶段就是要保证机械产品的出厂质量合格。这也是保障机械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对产品进行完工检查主要依据是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设计目标,并且检查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完工检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也需要对产品的完工检查进行全面可靠性评价。

3、机械产品工艺可靠性体系

根据工艺可靠性系统相关性、综合性和全面过程性的特点看,在进行工艺可靠性研究时需要确定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再进行综合的评价,从而得到机械产品可靠性的较科学的信息。机械产品工艺可靠性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产品的工艺可靠度、工艺故障率、工艺故障的评价维修时间、工艺稳定性、工艺自修正性、工艺遗传性和其他因素所构成。

3.1工艺可靠度

工艺可靠度一般用R(t)=P(T>t)来表示,它是个概率值,主要是描述机械制造工艺满足机械产品实现设计的要求的能力。

3.2工艺故障发生率

工艺故障发生率指的是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现有的技术缺陷导致机械制造无法保证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的概率。当在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工艺故障,会出现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达不到要求或者机械设备无法加工产品这两种情况。但是无论哪种现象都势必会给机械制造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为了避免工艺故障的发生,就有必要在将其发生的频率作为衡量工艺可靠性的指标之一。工艺故障率N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表示机械加工过程中从工艺故障的修复到下个工艺故障所经历的时间。该公式的意义是机械产品生产到t时刻仍然没有发生工艺故障的概率。

3.3工艺故障的平均维修时间

当发生工艺故障后,为了尽量的减少经济损失,就必须及时的进行工艺修复以恢复正常生产。因此,工艺故障的维修时间也是影响了工艺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企业也应当最大程度的缩短工艺故障的维修时间。因此提出工艺故障平均维修时间这一可靠性指标用于工艺系统的修复能力。

3.4工艺稳定性

工艺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机械生产的精细程度。机械产品的加工需要稳定的加工精度从而保障机械产品的孔位特征。机械制造的工艺稳定性指的时在一定时间和外界环境等条件内,机械产品的孔位值一直都处在合理的区间内,这就需要机械制造工艺有足够高的精度。

3.5工艺修正性

机械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许多工序进行加工,每个工序过程难免的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而机械产品的孔位特征值主要是依靠最后的一些列工序,这是因为在后面的工序中为了保障机械产品的孔位特征,就需要对前面工序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修正。这种修正的能力被称为工艺修正性,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因此也作为产品可靠性研究的主要指标。

3.6工艺遗传性

虽然机械制造工艺中的最后的一些列工序可以修正前面的误差,从而影响机械产品的最终孔位特征,但是这种修正的手段却无法完全的消除工序误差,这是因为上个工序误差往往可以机械产品的工艺流程而流传下同下个工序产生的误差共同的作用。这种共同作用的误差可能是因为本孔位特征的加工工序引起的,还可能是机械产品的其他孔位特征在加工的时候导致产品形变而影响本孔位的误差。机械产品的这种工序误差由产品的生产工序而转移并共同作用的现象被称为工艺的遗传性。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工艺遗传性所传递的介质是主要是产品的形状。工艺遗传性是很难控制的,一旦把握不住会造成产品的严重形变,因此在产品的工艺可靠性研究的时候需要考虑机械制造的工艺遗传性。

参考文献

[1]蒋平.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2]王庆华.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初探[J].河南科技,2013,17:111.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2)

中图分类号 S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1-80-02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农机化发展不断加速。2012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4.6%,2013年预计将达到66%以上,农机化发展已经进入中级阶段后期,正在向高级阶段迈进。在这一特殊时期,必须着力解决一些影响发展质量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关系到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关系到农业发展的质量,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客观地说,安徽省对农机农艺融合工作是重视的,特别是近年来,综合采取行政推动、政策拉动、市场促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不断提升,薄弱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快,现代农业建设加速推进。但是,与当前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农机农艺融合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大,种养标准化程度偏低等。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不仅制约农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势在必行。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产、学、研、推、用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密切协作,切实抓好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机具研发、生产路线和技术模式、技术规程研究制定等工作,不断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

1 完善合作机制,努力形成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合力

农机农艺融合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必须建立农机与农艺专家共同研究、相关科研单位协作攻关的合作机制,定期联系、沟通和会商,统筹解决农机农艺融合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我省农机、农业部门多次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共同研究农机农艺融合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农机与农艺技术合作,农艺技术人员负责检测农机作业质量,农机技术人员主动参与农业项目实施,指导开展机械化作业,推广应用农机化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机农艺融合的合作机制,整合现有科研力量,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单位、生产企业等联合攻关。建立各级农机与农艺融合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开展技术研讨、交流的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有针对性地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发挥国家和地方科研投入项目的导向作用,重点扶持现阶段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大课题,激励和支持农机与农艺科技人员合作研究,推进农机与农艺技术一体化进程。

2 加强实证研究,有针对性地破解农机农艺融合难题

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农民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影响,我省南北农业种植品种多样、种植模式各异、收获要求不一,直接影响到机械化生产作业。比如,玉米种植行距宽窄不同,对行收获难度较大;水稻育秧有家庭人工育秧,也有育秧工厂的标准化育秧,秧苗秧龄、质量不一,影响机械化栽插;油菜移栽株型大、分枝多,角果易开裂,都给机械化收获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为此,必须组织开展实证研究,了解掌握这些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目前,我省已经组建了由农机、农艺部门以及农业科研单位专家参加的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机械化生产专家组。下一步,关键是要发挥好专家组的作用,加强调查和实证研究,掌握各类作物的栽培模式和机具的现状,研究提出生产路线和技术模式,制定相应的作业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农机农艺融合度低、机械化生产作业难的问题。在玉米生产方面,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在一定区域范围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在水稻生产方面,以育插秧为重点,加快形成和完善区域性育秧作业规范,并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3 研发技术装备,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存在农机农艺相互脱节、融合不够的问题,关键点就是农机化技术与农艺要求不相适应、农机化装备在农业生产中达不到农艺要求。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必须增强农业装备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研发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与装备,提升我省机械化技术装备水平。要抓紧水稻育插秧、玉米和油菜收获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以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要着力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农机装备结构,加快研发适合农艺要求的农机装备。要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研究,针对水稻机插秧、玉米和油菜机收获等重点薄弱环节,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

4 大力开展培训,推广普及农机农艺融合实用技术

各级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借助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的实施,采取联合培训的方式,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机手为重点对象,大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培训,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特别是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能技术,并通过广大农民和农机手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要建立健全包村联户制度,实行农机技术人员与农艺技术人员一道包村联户。特别是要结合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积极组织农机和农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实效。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政企联动,鼓励和引导农机生产经销企业做好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机手的培训工作。这方面,奇瑞重工做的很好,依托企业自身技术优势,借助省农机化技术培训基地,开展了多期面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技术培训,还参与实施了首个国家水稻农机农艺融合项目,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他农机生产经销企业也应积极开展好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开展培训,加快推广普及农机农艺融合实用技术。水稻生产上,重点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轻型高效生产技术、避灾减灾生产技术;玉米生产上,重点推广机播一体化壮苗技术、机收一体化增产技术和田管轻型化栽培技术。油菜生产上,重点推广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免耕撒播机开沟栽培技术以及联合收割技术。

5 实施项目带动,示范引导推进农机农艺技术融合

要坚持把项目作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载体,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选址上,尽量将水稻、玉米等作物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向粮食高产创建、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重大农业项目靠拢,便于农机农艺部门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在实施上,实行农机农艺方案一起制定、工作一起布置、措施一起落实,共同应对和破解生产难题。要结合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玉米振兴计划以及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实施,在项目区示范应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引导和带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6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农机农艺融合的投入力度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3)

Abstract:With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main group of Lijiang River school of painting artist in the 21st century Chinese painting, playing the first one under the banner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school of painting, but also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one genre, their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specific reasons for For these reasons, in-depth study will help to change the status of research work to promote the contemporary arts university research work. Seize the opportunity,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to the outcome of the prosperity of regional art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deepening of the "three for innovation action plan"; breakthrough pure art stereotypes toward Interdiscipline; integrated set of artistic ess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and strategy; in order to promot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reative teaching工作. At present, the university arts research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how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work, Lijiang River school of painting to be discovered in many cases, the surviving inspiration.

Key words:Lijiang River school of painting;College Art;Research;Inspiration

一、提出论题的背景

1.注重抓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艺术产品。顺应当前艺术教育政策。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应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抓住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推广优秀成果,并用于艺术教育实践,刘延东指出,要结合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深化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着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和作用。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2.当前学术界缺乏对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的重视。以往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一般高校专业的科研政策、科研管理人才、科研成果、科研体制等几个方面,艺术专业的科研工作一直以来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冷落”,“小媳妇”地位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社会上对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的传统看法无非如下:艺术是务虚的,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艺术专业科研工作就是研究唱歌、绘画、跳舞、制作影视的技法和经验等,没有太精深的学问等。实践表明,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的科研工作存在着丰富的研究对象,蕴含着较高的研究价值,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3.当代高校艺术科研成果含金量高的成果不多,而且往往难以超越自我。当代高校艺术科研成果往往都是熟悉的“面孔”:几个花盆,几个杯子,几条小船,几棵小树,几只小鸟,几个人物,或是一些包含某种意义的符号等。有的艺术作品主题消极颓废,甚至陷入某种误区。另外,科研成果与社会脱节,较少反映时代风貌。难以从作品中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社会的进步。

4.漓江画派是以高校教师为画家主体群的当代艺术典范。漓江画派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画派,其中的大部分画家是高校教师。教师的创作过程,往往便是教学过程。而且画派在艺术特征、画家个案、表现技法、创作经验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画风,具有时代性、差异性、地域性、成熟性、民族性、集群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漓江画派的创作经验足以对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起着辐射性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当代高校科研工作的方向、方法和内容。漓江画派创作的成功经验无疑已经成为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的巨大宝贵资源,充分将此资源融入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当中,有助于教学、创作、科研高度结合。

二、漓江画派对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的启示

漓江画派,是指以表现时代风貌为宗旨,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以广西当代画家为主要力量的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鲜明艺术风格的画家群体。漓江画派是21世纪中国画坛上第一个打出地域特色旗号的新画派,也是当代中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以其强烈的现代南方新田园诗画风独立于当代中国画坛。以高校教师为画家主体群的漓江画派的崛起与发展有其特定的原因,对这些原因的系统和深入研究必将有利于改变当前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的现状,提升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质量。

1.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漓江画派本质上既是一种文化思潮,其成功主要归功于紧密结合国家及区域文化繁荣计划,瞄准国家及区域重大文化需求,牢牢抓住机遇,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文化增长新一极为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对培育漓江画派高度重视。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培育和扶持八桂民族音乐、漓江画派、山水实景演艺等优秀文化品牌,提高我区原创文化水平。”《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繁荣文化艺术,加强文艺创作,建设高素质队伍,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和艺术精品,培育和开发文化品牌。进一步培育和扶持八桂民族音乐、漓江画派、山水实景演艺等优秀文化品牌。实践表明,不反映或少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艺术成果不会成为时代的记忆,更不会成为成为时代的精品。正是由于漓江画派把握时代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并且需要借助艺术树立本区域形象的良好机遇,才使得其在时代的文化大潮中独占鳌头。

作为艺术科研园地――高校的艺术专业科研工作应该置身于文化发展的大潮中,紧密配合本区域文化建设的主题,站在时代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充分预见艺术发展的趋势,深入研究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成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区域文化建设中的紧迫课题研究,引领艺术发展的潮流,开创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在新时期的新亮点。同时传承和保护本区域优秀文化艺术形式,培养一批科研骨干人才,丰富本区域精神生活。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研究艺术创作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本区域文化建设服务,繁荣和发展本区域艺术事业。这也是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前进的“指明灯”。

2.以艺术成果服务区域建设,深化高校“三对创新行动计划”。漓江画派以“面对时代,深入生活,写生采风,推陈出新”的大旗逐步走向沸腾的现代生活,以艺术创作为主要方式,提升地方文化品牌。画家们活跃于当地各个角落,用画笔尽情描绘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山川,深入苗寨、壮乡,进行各种风情创作。每次创作都涌现出大量艺术精品,多方位反映本区域日新月异的变化。

真正的艺术是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从而也才能丰富内涵,延续和强大生命力。因此,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应该“走出去”。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方向,在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推动社会文化(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以及提升各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素质、人文精神等方面突显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以高校科技服务地方、企业、行业为主题的科研与创作成果转化活动,调动艺术学科多层次对接地方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不断完善高校艺术专业科研体制和机制,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创造良好的科研新环境。注重拓展科研成果的应用范畴,以艺术学科建设成果作为科研成果,不断丰富科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将艺术作品送到乡镇、企业和农村,积极参与和支撑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艺术传播工作。提升高校艺术学科的建设成果对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贡献率,打造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品牌工程。鼓励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创作加快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先进成果研发、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科研服务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

3.突破纯艺术俗套,走向学科综合交叉是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的发展趋势。“今天,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期,时代的精神必然会反映到今天的绘画观念上来。时代的气息实际还是审美观念的问题。观念旧,表现手法必然旧,即令画上飞船火箭,也不会让人感到新。反之,观念新了,手法也随之变化,即使画李白杜甫也会使人感到新。这就说明,绘画观念的更新是至为重要的。如果我们恪守传统的绘画观念,势必对创作实践产生束缚和阻碍,作品必然缺乏时代精神。”漓江画派敢于大胆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对天文、地理、风俗、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学科进行深刻研究和有机整合,使它们灵活融合,互相渗透。这是漓江画派走向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画派充分发挥每个画家的特长,在创作实践中体现知识的有效互补,信息的合理共享,资源的充分利用等的优势。这种团队组建理念的实行和实际研究的开展,无疑为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的推进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问题,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与社会文化结构是相对应的,其构造越复杂,越合理,其对社会文化的开放性越大,艺术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构成艺术家心理的任何一个要素的些微变化,都会影响艺术的创作。”任何一种艺术、任何一个成果都应是相应学科的有机整合体,是放置于多学科的背景下进行创作和研究的。取彼此之间相通之处而合一,以提高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科研工作才有可能开阔研究视野,拓宽研究空间。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尤其如此。“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高度重视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与艺术科学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加强和拓展在多学科互渗融合中出现的新兴领域研究,大力推动新兴技术手段在艺术科学领域的应用。”以开放、联合为指导思想,鼓励相关艺术学科交融,促进进符合时展需要的交叉学科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否则,艺术只会走向狭隘,走向衰落。例如:音乐养生学便是音乐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当代交融结果,将音乐和宗教、美术、哲学、医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促使个体从视觉、听觉以及其它相关生理机能相通,从而达到提升音乐的艺术享受境界。

4.积集艺术精华,实施品牌战略是提升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经过长期酝酿,漓江画派已经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品牌,“打造‘漓江画派’,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历史经验,尊重创作规律,在理论自觉和创作自觉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资源,培育和扶持‘漓江画派’向前发展,形成品牌价值。”漓江画派以“现代田园诗画风”为审美特征,画家们的作品从单纯表现漓江,扩展到表现整个广西乃至更广阔的热带亚热带地貌风物。不同画种、不同画家,以不同的风格和形式,赋予了山水新的内涵,用昂扬的基调,描绘出一幅幅幸福和谐的画卷,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审美精神。对二十世纪中国画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代高校打造艺术品牌的典范。

艺术品牌是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实力的标志,打造艺术品牌是提升高校艺术专业科研“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高校普遍存在“好作品多、精品少,好画家多、大画家少”的现象。在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面前,如何整合高校分散的学术资源,把艺术成果的影响做大?培育知名艺术品牌成为当代高校科研工作者们站在大文化战略高度考虑的重要问题。作为艺术资源高度集中的高校,其优势是具有整合艺术资源的强大功能,十分利于打造和培育富有特色的艺术品牌。打造艺术品牌就是充分发掘和利用本民族、本区域文化的丰富资源,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创作具有本民族、本区域特色、风格、气派的优秀艺术作品,实施精品战略,扶持原创性作品,继续支持艺术精品创作。着力打造一批代表本区域形象,具有民族特色的戏剧、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等艺术精品,培育一批体现本民族、本区域艺术水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名师和名品。积极支持学术带头人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创作出多种形式的艺术成果。可在美术、设计、音乐、舞蹈、影视、戏曲等学科和领域有意识地引导相关艺术元素进行重组,诸如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动漫设计艺术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研究展示中心、影视研究基地、地方戏曲高校传播中心等,便是当代高校打造艺术品牌的典型范例。

5.正确引导教学工作是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的方向。“将中国的优秀传统与现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是漓江画派健康成长的首要原因。主题积极,内涵丰厚,风格突出,气韵生动,个性鲜明,是漓江画派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整体,彰显了新时代、新广西美术的崭新风貌。”实践证明,漓江画派引导了一个时代、一个区域的艺术风貌,漓江画派的发展方向便是美术的时代“风向标”。漓江画派的画家们既是艺术家,同时又是美术教师,创作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创作题材就是教学内容,创作技法就是教法,创作成果就是教学成果,创作方向便自然成为教学方向。

高校的科研工作终究是为促进教学服务的,应该始终与教学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并且关注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发挥引导、调节、保障、应对机制。健康向上是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首要和重点引导的方向,关注重大社会题材,丰富艺术创作形式,培养自由多样的艺术创作风格,营造一种浓厚的艺术研究氛围是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前进轨道。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形成,从而影响高校的长足发展。但是,当前在高校艺术专业各项工作中,科研工作处于弱势,更谈不上成为“火车头”。因此,真正的艺术专业科研工作不应满足于仅仅教会学生画几幅小画、唱几首歌曲、跳几个舞蹈,而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科研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术问题,从而创造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引导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在重点学科领域里取得跨越式发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工作性质十分特殊,跨越了艺术创作和科研,在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尴尬。能否充分提升高校艺术专业科研创作的质量,使得这个“助推器”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服务,漓江画派尚存许多有待发掘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2]《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3]刘延东:《发挥科教支撑作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教育报》,2009.11。

[4]苏旅:《新时代 新画派 新起点――漓江画派2006八桂新农村写生采风千里行杂记》,《美术界》,2007.2。

[5]《论一种艺术观念和风格的形成――论黄格胜山水画及其创作经验》, gx.省略,2007.12。

[6]《全国艺术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规划》。

[7]刘昆、李静:《漓江画派:走向世界的响亮品牌》,《光明日报》,2008.10。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4)

引言:

不断创新是推动机械制造企业实现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来看,先进制造技术主要融合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新型管理理念等,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指导机械产品的加工制造,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流水化、批量化生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制造质量,减少了材料浪费,这也符合当前“绿色生产”的理念。文章首先对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随后就如何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推动机械制造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特征

1、全球化

虽然近年来国内机械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客观来说,与国际前沿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创新工作时,也必须树立全球化的理念,主动向国外部分国家学习技术经验,做到“取彼之长,为我所用”,这也是在短时间内缩小国内制造技术与国际前沿技术差距的有效方法。

2、多样化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必然要融合多种技术,这样才能兼顾制造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真正发挥先进制造技术在促进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作用。例如,将信息技术、数控技术进行整合,并应用到机械制造中,可以利用数控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控制,减轻了人工压力。由此可见,在未来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成为必然趋势。

二、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相关性分析

1、先进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工艺升级的基础

以往的机械加工制造中,存在高投入、高浪费、低产出的问题,企业实际获得的经济效益不高。而通过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可以实现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升级,通过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了机械制造的效率,通过节省成本、提高质量来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进而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先进技术研发中,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制造单元技术创新是此系统中的第二任务,能够应用于数控技术、机器人制造、清洁技术、并行工程等领域中。而先进制造集成技术,融入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现代化管理、新材料技术等方面,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2、机械制造工艺使先进制造技术发挥实际价值

先进制造技术是将现代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并能够将其贯穿于制造流程的整个环节。创新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目前的制造行业中,制造技术创新与研发的速度提高,逐渐形成了高新制造技术,并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在现代社会中,先进制造技术需要将质量、绿色环保、节能、经济、高效等纳入其中,并逐渐向基础制造工艺发展。机械制造工艺的核心在于制造过程,为了实现质量高、产量高以及效率高的目标,需要将信息技术、物质技术与传统制造工艺相结合,进而创新出新型制造工艺,包括热处理工艺、加工工艺等新型工艺技术。

三、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促进制造工艺发展的措施

1、创新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较多的新型制造技术,推动着我国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必须认真分析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联系,提高两者的整合力度,生产出高质量、高效率的机械产品。同时还要创新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公司。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决定机械制造行业能否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推行相关政策,鼓励机械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创新,并将新型的制造技术推广到市场,促进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长久发展。

2、国家政府部门加强资金与政策支持

资金与政策对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研究,同时制造单位也要认真参与,并不断成为制造研发主体。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机械制造单元必须及时转变制造理念,同时正确处理各项利益关系,提高资金投入,加强经营管理。政府部门要关注机械行业的发展,尤其对机械制造薄弱环节进行扶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利用政策引导并支持企业的发展。

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人才是决定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际操作中不仅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培养,还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人才综合培养还有待完善,忽略了人才综合实力。为了培养较多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加强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鼓励人员积极学习金融与管理等内容。同时还要给人才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成功应用到实践中,必要时可加强实践能力考核。此外,还要加强人才道德素质培养,在长期作业中培养出较多实力较雄厚的综合性人才。

4、积极学习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

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明显优于我国,在实际发展中有较多可值得借鉴的地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首先,积极学习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并结合我国发展情况合理应用;其次,对国外成功改革案例进行研究,学习国外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我国实际中。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制造技术,如何打造出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在今后研究中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独有的自主产权国际标准,并在长期竞争中稳定发展地位。

结语:

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行业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际作业中必须认识到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联系,促进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发展,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宝华,曹宁,房付华,等.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若干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5):108-109.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5)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污水处理;研究现状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污水处理;研究现状

Abstract: the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as a kind of new, more efficient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the research space.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MBR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of all kind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ecast analysis.

Abstract: the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as a kind of new, more efficient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the research space.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MBR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of all kind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forecast analysis.

Keywords: membrane bioreactor; Combination process; Sewage treatment; Research status

Keywords: membrane bioreactor; Combination process; Sewage treatment; Research status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经过20年的发展,实际应用经验不断积累,MBR的各种组合形式相继出现。现阶段对于MBR组合工艺处理污水的应用较少,但因其处理后的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零,水质良好且稳定,成为优于单纯MBR技术新的研究热点。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经过20年的发展,实际应用经验不断积累,MBR的各种组合形式相继出现。现阶段对于MBR组合工艺处理污水的应用较少,但因其处理后的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零,水质良好且稳定,成为优于单纯MBR技术新的研究热点。

MBR污水处理工作原理及特点

MBR污水处理工作原理及特点

MBR是一种现代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达到水净化的目的。MBR处理工艺的核心是中空纤维超滤膜和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原理是利用反应器内的硝化细菌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以去除异味,同时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最后,通过中空纤维膜进行高效固液分离。

MBR是一种现代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达到水净化的目的。MBR处理工艺的核心是中空纤维超滤膜和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原理是利用反应器内的硝化细菌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以去除异味,同时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最后,通过中空纤维膜进行高效固液分离。

MBR的主要特点:污泥负荷率高,去除率高,抗污泥膨胀能力较强;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可靠,悬浮物几乎为零,可直接回用;反应器运行灵活稳定;污泥停留时间较长,剩余污泥大大减少;占地面积较少,易于自动化控制管理;脱氮脱磷效果较好;处理后的水细菌总数比较少,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无须进行紫外线、臭氧消毒即可直接饮用。

MBR的主要特点:污泥负荷率高,去除率高,抗污泥膨胀能力较强;出水水质良好且稳定可靠,悬浮物几乎为零,可直接回用;反应器运行灵活稳定;污泥停留时间较长,剩余污泥大大减少;占地面积较少,易于自动化控制管理;脱氮脱磷效果较好;处理后的水细菌总数比较少,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无须进行紫外线、臭氧消毒即可直接饮用。

MBR主要分类

MBR主要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MBR主要有以下的形式: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MBR主要有以下的形式:

2.1按膜组件类型划分

2.1按膜组件类型划分

按膜组件类型分为板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其中中空纤维式的成本最低,但是湍流促进性能较差,易污染,应用于微滤、超滤、反渗透,可进行反冲洗;板式的成本较高,湍流促进性能较好,应用于超滤、反渗透,不可反冲洗;管式的成本最高,其湍流促进的效果最好,抗污染力强,应用于错流微滤、错流超滤、纳滤,不可反冲洗。

按膜组件类型分为板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其中中空纤维式的成本最低,但是湍流促进性能较差,易污染,应用于微滤、超滤、反渗透,可进行反冲洗;板式的成本较高,湍流促进性能较好,应用于超滤、反渗透,不可反冲洗;管式的成本最高,其湍流促进的效果最好,抗污染力强,应用于错流微滤、错流超滤、纳滤,不可反冲洗。

2.2按照膜材料划分

2.2按照膜材料划分

MBR组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膜组件,按照膜材料的不同,膜组件可以分为有机膜、无机膜、复合膜以及仿生膜。有机膜材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砜(PS)、聚酰胺(PA)、聚偏氟乙烯(PVDF)等,价格较便宜,但易污损,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是PVDF和PE膜;无机膜有陶瓷膜等,使用寿命长,且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但价格较贵,目前市场应用较少;复合膜以及仿生膜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其具有优良的抗污染能力、低廉的价格优势,必将成为未来膜材料的发展方向。

MBR组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膜组件,按照膜材料的不同,膜组件可以分为有机膜、无机膜、复合膜以及仿生膜。有机膜材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砜(PS)、聚酰胺(PA)、聚偏氟乙烯(PVDF)等,价格较便宜,但易污损,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是PVDF和PE膜;无机膜有陶瓷膜等,使用寿命长,且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但价格较贵,目前市场应用较少;复合膜以及仿生膜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其具有优良的抗污染能力、低廉的价格优势,必将成为未来膜材料的发展方向。

2.3按生物反应器需氧性能划分

2.3按生物反应器需氧性能划分

按生物反应器需氧性能分为好氧MBR和厌氧MBR。好氧MBR主要处理城市废水和生活污水;厌氧性MBR主要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按生物反应器需氧性能分为好氧MBR和厌氧MBR。好氧MBR主要处理城市废水和生活污水;厌氧性MBR主要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2.4按膜组件在MBR中所起作用划分

2.4按膜组件在MBR中所起作用划分

按膜组件在MBR中所起作用不同分为膜分离MBR、曝气式MBR、萃取式MBR。膜分离MBR用于固液的分离与截留,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曝气式MBR的无泡曝气,适于有机负荷率高、高需氧量的废水处理;萃取式MBR用于高浓度无机物、高酸度或碱度、高浓度有毒物质的工业污水的处理。

按膜组件在MBR中所起作用不同分为膜分离MBR、曝气式MBR、萃取式MBR。膜分离MBR用于固液的分离与截留,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曝气式MBR的无泡曝气,适于有机负荷率高、高需氧量的废水处理;萃取式MBR用于高浓度无机物、高酸度或碱度、高浓度有毒物质的工业污水的处理。

2.5按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的相对位置划分

2.5按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的相对位置划分

按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的相对位置分为分置式(又称错流式)MBR和一体式(又称浸没式)MBR,其中55%以上的工程应用一体式MBR。

按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的相对位置分为分置式(又称错流式)MBR和一体式(又称浸没式)MBR,其中55%以上的工程应用一体式MBR。

MBR组合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

MBR组合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

MBR最早是应用于污水的处理,虽然有着很好的处理效果,但是膜污染问题的存在一直限制MBR的大规模的开发应用。很多学者希望改进现有的MBR工艺来改变这一难题,一方面致力于新性能膜材料的开发,以期控制水处理过程中的膜污染;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MBR与其他工艺的结合,来解决膜污染带来的问题同时提高处理的效果。

MBR最早是应用于污水的处理,虽然有着很好的处理效果,但是膜污染问题的存在一直限制MBR的大规模的开发应用。很多学者希望改进现有的MBR工艺来改变这一难题,一方面致力于新性能膜材料的开发,以期控制水处理过程中的膜污染;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MBR与其他工艺的结合,来解决膜污染带来的问题同时提高处理的效果。

MBR与序批式反应器(SBR)相结合

MBR与序批式反应器(SBR)相结合

膜生物反应器MBR与序批式反应器SBR相结合而成的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MSBR)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膜技术与具体工艺相结合的水处理方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由一组按一定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SBR反应器组成的。SBR工艺的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即每个SBR反应器在处理废水时的流程分为5个阶段:进水、反应、沉淀、出水、闲置。其中的沉淀工序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其沉淀期所需的时间应根据污水的类型及处理要求而具体确定,一般为1~2h。而将膜反应器引入SBR系统,膜片的过滤功能可以大大地缩短SBR流程,因为沉淀过程将被省去。而且其过滤功能可以对处理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

膜生物反应器MBR与序批式反应器SBR相结合而成的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MSBR)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膜技术与具体工艺相结合的水处理方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由一组按一定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SBR反应器组成的。SBR工艺的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即每个SBR反应器在处理废水时的流程分为5个阶段:进水、反应、沉淀、出水、闲置。其中的沉淀工序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其沉淀期所需的时间应根据污水的类型及处理要求而具体确定,一般为1~2h。而将膜反应器引入SBR系统,膜片的过滤功能可以大大地缩短SBR流程,因为沉淀过程将被省去。而且其过滤功能可以对处理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

微波强化Fenton氧化―MBR组合工艺

微波强化Fenton氧化―MBR组合工艺

研究人员采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邻氨基苯甲酸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将进水COD 1800~2000 mg/L、邻氨基苯甲酸4.3~21.3 mg/L的生产废水处理至出水COD 63 mg/L、邻氨基苯甲酸0.24 mg/L。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冲击负荷试验表明,当进水COD提高到2850 mg/L时,膜生物处理出水COD<130 mg/L,冲击后在3 d内恢复正常。周期试验表明,反硝化对COD的去除和pH调节有重要作用,缺、好氧反应的时间对膜反应器的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采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邻氨基苯甲酸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将进水COD 1800~2000 mg/L、邻氨基苯甲酸4.3~21.3 mg/L的生产废水处理至出水COD 63 mg/L、邻氨基苯甲酸0.24 mg/L。出水水质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冲击负荷试验表明,当进水COD提高到2850 mg/L时,膜生物处理出水COD<130 mg/L,冲击后在3 d内恢复正常。周期试验表明,反硝化对COD的去除和pH调节有重要作用,缺、好氧反应的时间对膜反应器的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

MBR与高效生物反应器(HCR)相结合

MBR与高效生物反应器(HCR)相结合

HCR高效生物反应器(High Performance Compact Reactor)是由德国Clausthal工业大学物象传递研究所发明的一种高效生物反应器,其工艺原理为提高反应器的充氧能力和污泥活性来满足短时间内生物快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要求,从而实现提高生化反应效率,达到高效率的处理目的。

HCR高效生物反应器(High Performance Compact Reactor)是由德国Clausthal工业大学物象传递研究所发明的一种高效生物反应器,其工艺原理为提高反应器的充氧能力和污泥活性来满足短时间内生物快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要求,从而实现提高生化反应效率,达到高效率的处理目的。

实验人员根据微生物的生理和水流形态不同,对HCR系统在与MBR结合后,各项系统特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由内置的淹没式膜组件对系统带来的影响程度,可以用测量空气抽吸率,和整体氧转移系数来进行定量的评价。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实验人员根据微生物的生理和水流形态不同,对HCR系统在与MBR结合后,各项系统特性的改变进行了研究。由内置的淹没式膜组件对系统带来的影响程度,可以用测量空气抽吸率,和整体氧转移系数来进行定量的评价。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

(1)虽然MHCR系统中空气抽吸率有所下降,MHCR仍维持了与HCR相同的总氧气转移系数。因而在特定再循环率下显示出了比普通HCR系统更高的氧转移效率。而该系统具有的高有机负荷承载率,就是依靠高效的氧气传递,混合和湍流来实现的;

(1)虽然MHCR系统中空气抽吸率有所下降,MHCR仍维持了与HCR相同的总氧气转移系数。因而在特定再循环率下显示出了比普通HCR系统更高的氧转移效率。而该系统具有的高有机负荷承载率,就是依靠高效的氧气传递,混合和湍流来实现的;

存入我的阅览室

(2)更高的再循环率通常会带来更高的湍流度和反应器中的氧浓度,继而减轻了膜污染程度。然而当再循环率过高,会导致膜渗透率的迅速下降。这不只缘于胶体颗粒的减小,也因为胶体浓度和可溶性EPS (细胞外聚合物)浓度的增大。

(2)更高的再循环率通常会带来更高的湍流度和反应器中的氧浓度,继而减轻了膜污染程度。然而当再循环率过高,会导致膜渗透率的迅速下降。这不只缘于胶体颗粒的减小,也因为胶体浓度和可溶性EPS (细胞外聚合物)浓度的增大。

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

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

研究人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膜污染的机理与特征,探讨了控制膜污染的措施。结果表明:MBR/PAC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时的膜污染发展速度较快;膜污染以滤饼层沉积和有机物膜孔污染为主,同时伴随着少量的无机物污染;膜固有阻力、滤饼层阻力、凝胶层与膜孔堵塞阻力分别占膜总阻力的15%、43%和42%。只用清水冲洗膜表面可使膜过滤性能恢复35.7% ~38.5%;而用0.3% ~0.5%的NaClO浸泡足够时间后,膜过滤性能基本得到恢复;在碱洗后增加稀酸清洗,可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研究人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膜污染的机理与特征,探讨了控制膜污染的措施。结果表明:MBR/PAC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时的膜污染发展速度较快;膜污染以滤饼层沉积和有机物膜孔污染为主,同时伴随着少量的无机物污染;膜固有阻力、滤饼层阻力、凝胶层与膜孔堵塞阻力分别占膜总阻力的15%、43%和42%。只用清水冲洗膜表面可使膜过滤性能恢复35.7% ~38.5%;而用0.3% ~0.5%的NaClO浸泡足够时间后,膜过滤性能基本得到恢复;在碱洗后增加稀酸清洗,可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MBR与氧化沟工艺(OD)相结合

MBR与氧化沟工艺(OD)相结合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OD)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进行不断的循环运动。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OD)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进行不断的循环运动。

研究人员对与MBR相结合后的氧化沟工艺的特性做了全面的研究。生活污水以86m3/d的流量进入改造后的系统,在系统启动阶段的60d内的检测数据显示:OD和MBR中的pH值维持在7.2~6.7。MBR中的溶解氧量稳定在7.8mg/L,而OD中则略有浮动。OD中的MLSS浓度稳定在1000mg/L左右,但是在该阶段内,MBR中的MLSS值由500mg/L逐渐增至2400mg/L。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量是由分析OD和MBR两个反应器内的混合液EPS (细胞外聚合物)浓度得来的。在OD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之比为4.5,而在MBR中这个比率则为5。虽然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但整个系统对氨、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1.6%及97.0%,显示出了相当显著的处理能力。

研究人员对与MBR相结合后的氧化沟工艺的特性做了全面的研究。生活污水以86m3/d的流量进入改造后的系统,在系统启动阶段的60d内的检测数据显示:OD和MBR中的pH值维持在7.2~6.7。MBR中的溶解氧量稳定在7.8mg/L,而OD中则略有浮动。OD中的MLSS浓度稳定在1000mg/L左右,但是在该阶段内,MBR中的MLSS值由500mg/L逐渐增至2400mg/L。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量是由分析OD和MBR两个反应器内的混合液EPS (细胞外聚合物)浓度得来的。在OD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之比为4.5,而在MBR中这个比率则为5。虽然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但整个系统对氨、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1.6%及97.0%,显示出了相当显著的处理能力。

光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

光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

实验人员将膜装置放在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前,可以降低水的色度和浊度,提高污水透光性,进而提升光催化氧化的处理效能,提高CODCr去除率,另外此研究中提出可选择将出水回流至MBR,以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若将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放在膜反应器前,可以改善大部分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m(BOD5)/m(CODCr)值,降低污水CODCr浓度,减小MBR的污泥生化负荷,达到联合处理生物难降解废水的目的。

实验人员将膜装置放在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前,可以降低水的色度和浊度,提高污水透光性,进而提升光催化氧化的处理效能,提高CODCr去除率,另外此研究中提出可选择将出水回流至MBR,以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若将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放在膜反应器前,可以改善大部分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m(BOD5)/m(CODCr)值,降低污水CODCr浓度,减小MBR的污泥生化负荷,达到联合处理生物难降解废水的目的。

臭氧预氧化/MBR组合工艺

臭氧预氧化/MBR组合工艺

研究人员以受污染地表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与单独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对比,考察了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的除污效果及膜污染情况。两个系统均稳定运行了55d,其中预氧化工艺的臭氧投量为1.5 mg/L,臭氧反应柱的接触时间为15 min。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膜污染。

研究人员以受污染地表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与单独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对比,考察了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的除污效果及膜污染情况。两个系统均稳定运行了55d,其中预氧化工艺的臭氧投量为1.5 mg/L,臭氧反应柱的接触时间为15 min。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膜污染。

电絮凝-MBR组合工艺

电絮凝-MBR组合工艺

研究人员采用采用电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生化二级出水,CODCr、石油类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B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其出水水质可达到中水回用的水质标准。

研究人员采用采用电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生化二级出水,CODCr、石油类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B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其出水水质可达到中水回用的水质标准。

结论

结论

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并且利用率不高,所以回用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的MBR工艺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将MBR工艺与一些其他的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就会产生全新的工艺,从而可以克服MBR工艺原有的一些弊端,如膜污染问题,因此加强MBR同其他处理工艺相结合方面的研究,找到更高效、成熟的MBR工艺,使其真正的应用于实际水处理,是未来MBR的发展趋势。

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并且利用率不高,所以回用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的MBR工艺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将MBR工艺与一些其他的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就会产生全新的工艺,从而可以克服MBR工艺原有的一些弊端,如膜污染问题,因此加强MBR同其他处理工艺相结合方面的研究,找到更高效、成熟的MBR工艺,使其真正的应用于实际水处理,是未来MBR的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参 考 文 献

[1] 杨开基. M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4):151

[1] 杨开基. M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4):151

[2] 房蕾,郑骥. MBR技术的发展及应用[M]. 技术与工程应用,2010.

[2] 房蕾,郑骥. MBR技术的发展及应用[M]. 技术与工程应用,2010.

[3] 汪大,雷乐成. 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汪大,雷乐成. 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 M・Tiranuntaku,l V・Jegatheesan, P・A・Schneider, H・L・Fracchia. Performance of an oxidation ditch retrofitted with a membrane bioreactor during the start-up, [J]・Desalination, 2005(183)

[4] M・Tiranuntaku,l V・Jegatheesan, P・A・Schneider, H・L・Fracchia. Performance of an oxidation ditch retrofitted with a membrane bioreactor during the start-up, [J]・Desalination, 2005(183)

[5] 罗胜利,高永远等. 光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0,6:17-19

[5] 罗胜利,高永远等. 光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0,6:17-19

[6] 刘婷,林,沈吉敏,王哲,俞文正. 臭氧预氧化/MBR工艺的膜污染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27(7):37-38

[6] 刘婷,林,沈吉敏,王哲,俞文正. 臭氧预氧化/MBR工艺的膜污染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27(7):37-38

[7] 李亮,阮晓磊,陈军,张艳芳,霍莹,张莹. 电絮凝-MB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石化工业废水的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0, 30(4):59-60

[7] 李亮,阮晓磊,陈军,张艳芳,霍莹,张莹. 电絮凝-MB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石化工业废水的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0, 30(4):59-60

存入我的阅览室

(2)更高的再循环率通常会带来更高的湍流度和反应器中的氧浓度,继而减轻了膜污染程度。然而当再循环率过高,会导致膜渗透率的迅速下降。这不只缘于胶体颗粒的减小,也因为胶体浓度和可溶性EPS (细胞外聚合物)浓度的增大。

(2)更高的再循环率通常会带来更高的湍流度和反应器中的氧浓度,继而减轻了膜污染程度。然而当再循环率过高,会导致膜渗透率的迅速下降。这不只缘于胶体颗粒的减小,也因为胶体浓度和可溶性EPS (细胞外聚合物)浓度的增大。

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

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

研究人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膜污染的机理与特征,探讨了控制膜污染的措施。结果表明:MBR/PAC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时的膜污染发展速度较快;膜污染以滤饼层沉积和有机物膜孔污染为主,同时伴随着少量的无机物污染;膜固有阻力、滤饼层阻力、凝胶层与膜孔堵塞阻力分别占膜总阻力的15%、43%和42%。只用清水冲洗膜表面可使膜过滤性能恢复35.7% ~38.5%;而用0.3% ~0.5%的NaClO浸泡足够时间后,膜过滤性能基本得到恢复;在碱洗后增加稀酸清洗,可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研究人员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与粉末活性炭(PAC)的组合工艺(MBR/PAC)处理微污染源水,考察了膜污染的机理与特征,探讨了控制膜污染的措施。结果表明:MBR/PAC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时的膜污染发展速度较快;膜污染以滤饼层沉积和有机物膜孔污染为主,同时伴随着少量的无机物污染;膜固有阻力、滤饼层阻力、凝胶层与膜孔堵塞阻力分别占膜总阻力的15%、43%和42%。只用清水冲洗膜表面可使膜过滤性能恢复35.7% ~38.5%;而用0.3% ~0.5%的NaClO浸泡足够时间后,膜过滤性能基本得到恢复;在碱洗后增加稀酸清洗,可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MBR与氧化沟工艺(OD)相结合

MBR与氧化沟工艺(OD)相结合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OD)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进行不断的循环运动。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OD)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进行不断的循环运动。

研究人员对与MBR相结合后的氧化沟工艺的特性做了全面的研究。生活污水以86m3/d的流量进入改造后的系统,在系统启动阶段的60d内的检测数据显示:OD和MBR中的pH值维持在7.2~6.7。MBR中的溶解氧量稳定在7.8mg/L,而OD中则略有浮动。OD中的MLSS浓度稳定在1000mg/L左右,但是在该阶段内,MBR中的MLSS值由500mg/L逐渐增至2400mg/L。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量是由分析OD和MBR两个反应器内的混合液EPS (细胞外聚合物)浓度得来的。在OD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之比为4.5,而在MBR中这个比率则为5。虽然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但整个系统对氨、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1.6%及97.0%,显示出了相当显著的处理能力。

研究人员对与MBR相结合后的氧化沟工艺的特性做了全面的研究。生活污水以86m3/d的流量进入改造后的系统,在系统启动阶段的60d内的检测数据显示:OD和MBR中的pH值维持在7.2~6.7。MBR中的溶解氧量稳定在7.8mg/L,而OD中则略有浮动。OD中的MLSS浓度稳定在1000mg/L左右,但是在该阶段内,MBR中的MLSS值由500mg/L逐渐增至2400mg/L。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量是由分析OD和MBR两个反应器内的混合液EPS (细胞外聚合物)浓度得来的。在OD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之比为4.5,而在MBR中这个比率则为5。虽然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但整个系统对氨、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1.6%及97.0%,显示出了相当显著的处理能力。

光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

光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

实验人员将膜装置放在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前,可以降低水的色度和浊度,提高污水透光性,进而提升光催化氧化的处理效能,提高CODCr去除率,另外此研究中提出可选择将出水回流至MBR,以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若将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放在膜反应器前,可以改善大部分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m(BOD5)/m(CODCr)值,降低污水CODCr浓度,减小MBR的污泥生化负荷,达到联合处理生物难降解废水的目的。

实验人员将膜装置放在光催化氧化反应器前,可以降低水的色度和浊度,提高污水透光性,进而提升光催化氧化的处理效能,提高CODCr去除率,另外此研究中提出可选择将出水回流至MBR,以得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若将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放在膜反应器前,可以改善大部分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m(BOD5)/m(CODCr)值,降低污水CODCr浓度,减小MBR的污泥生化负荷,达到联合处理生物难降解废水的目的。

臭氧预氧化/MBR组合工艺

臭氧预氧化/MBR组合工艺

研究人员以受污染地表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与单独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对比,考察了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的除污效果及膜污染情况。两个系统均稳定运行了55d,其中预氧化工艺的臭氧投量为1.5 mg/L,臭氧反应柱的接触时间为15 min。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膜污染。

研究人员以受污染地表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与单独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的对比,考察了臭氧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O3/MBR)工艺的除污效果及膜污染情况。两个系统均稳定运行了55d,其中预氧化工艺的臭氧投量为1.5 mg/L,臭氧反应柱的接触时间为15 min。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而且显著降低了膜污染。

电絮凝-MBR组合工艺

电絮凝-MBR组合工艺

研究人员采用采用电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生化二级出水,CODCr、石油类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B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其出水水质可达到中水回用的水质标准。

研究人员采用采用电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生化二级出水,CODCr、石油类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B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其出水水质可达到中水回用的水质标准。

结论

结论

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并且利用率不高,所以回用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的MBR工艺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将MBR工艺与一些其他的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就会产生全新的工艺,从而可以克服MBR工艺原有的一些弊端,如膜污染问题,因此加强MBR同其他处理工艺相结合方面的研究,找到更高效、成熟的MBR工艺,使其真正的应用于实际水处理,是未来MBR的发展趋势。

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并且利用率不高,所以回用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的MBR工艺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领域研究的重点。将MBR工艺与一些其他的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就会产生全新的工艺,从而可以克服MBR工艺原有的一些弊端,如膜污染问题,因此加强MBR同其他处理工艺相结合方面的研究,找到更高效、成熟的MBR工艺,使其真正的应用于实际水处理,是未来MBR的发展趋势。

参 考 文 献

参 考 文 献

[1] 杨开基. M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4):151

[1] 杨开基. MBR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4):151

[2] 房蕾,郑骥. MBR技术的发展及应用[M]. 技术与工程应用,2010.

[2] 房蕾,郑骥. MBR技术的发展及应用[M]. 技术与工程应用,2010.

[3] 汪大,雷乐成. 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汪大,雷乐成. 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 M・Tiranuntaku,l V・Jegatheesan, P・A・Schneider, H・L・Fracchia. Performance of an oxidation ditch retrofitted with a membrane bioreactor during the start-up, [J]・Desalination, 2005(183)

[4] M・Tiranuntaku,l V・Jegatheesan, P・A・Schneider, H・L・Fracchia. Performance of an oxidation ditch retrofitted with a membrane bioreactor during the start-up, [J]・Desalination, 2005(183)

[5] 罗胜利,高永远等. 光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0,6:17-19

[5] 罗胜利,高永远等. 光催化氧化-MBR组合工艺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0,6:17-19

[6] 刘婷,林,沈吉敏,王哲,俞文正. 臭氧预氧化/MBR工艺的膜污染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27(7):37-38

[6] 刘婷,林,沈吉敏,王哲,俞文正. 臭氧预氧化/MBR工艺的膜污染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27(7):37-38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6)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017

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

1.1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主要包括机械产品的设计、检测和加工等,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借助各种设备、先进技术及制造工具等对生产材料和半成品等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最终完成对产品的制造。机械制造主要包括零件加工、毛坯制造、热处理和相应辅助过程等。机械制造以用户需求为主要依据,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工艺差异、流动过程、工序安排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1.2 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主要包括可靠的工艺和可靠的产品。可靠的工艺以产品加工工艺的质量对技术规范的满足状况为主要评判依据;可靠的产品则表示产品质量的一部分,是产品随时间变化的质量。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显著特点包括全面性、综合性、相关性、系统性等。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各项工艺之间联系密切,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使研究结论更加严谨科学。

2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发展现状

2.1 研究思想不足

如今,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关注不够,片面重视产品的设计,而忽视对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深入探究,无法明确机械制造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关联性和重要性。这种情形下,企业将无法有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恰当的选材、损坏的零部件、不合适的生产环境、陈旧的生产设备等等。

近年来,尽管对机械制造可靠性的研究有所涉及,但大部分都是对产品可靠性的研究,而对工艺可靠性的研究还非常欠缺,这样将导致机械制造在实践工作中缺乏正确完善的理论支撑。

2.2 判定标准不统一

统一的判定标准是产品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机械制造企业中,每道工序都必须有严格的规范。当前,机械制造企业虽然运用了统一的判定工序加工稳定系数,这个标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却无法完成对全部工序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整合。同时,一些制造企业采用性能测试和样本实验等方法对产品进行可靠性的判定,基于这种方式,虽然得到了相关标准数据,但还是缺乏系统、全面、科学的判定方法,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难以具备较高的可靠性。

2.3 工艺管理水平落后

对于机械制造业,工艺管理是其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所以,机械制造企业要不断提高工艺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和管理每道工序,才能为机械产品的可靠性提供有效保证。当前,一些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落后,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符,对于技术规范、国家政策和客户要求这三个方面不能准确把握,这样的工艺管理无法起到良好的增益效果,更不能促进制造业未来的发展。

3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3.1 增强系统认识

机械制造企业不仅仅要关注产品的设计环节,还应该注重工艺可靠性的研究,增强系统性认识,对于选材标准、生产环境、设备维护等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着力破解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难题和研究难题,增强对可靠性研究的系统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深入具体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

有效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对工序的质量要求、零件的明确标准、生产制造环境的规范等方面,只有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评价体系规范完善,产品的可靠性才更有保障。

因此,企业必须进行反复大量的实验,得到合适的实验数据,基于实验结果对工艺的稳定性、可靠性、遗传性、自我修正性及故障发生率等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以此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借助评价体系来保障每个生产环节的可靠性,促进生产定量化目标的顺利完成。

3.3 采用高效的管理方法

有效的管理在机械制造业中极为重要,主要有误差管理和工艺故障率管理。一、误差管理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将各个工位出现的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合理安排生产加工的顺序,合理控制一般类和较为重要类的加工误差,严格控制重要类的加工误差。通过这种加工误差的控制,不仅能够降低运行成本,减小工艺误差发生的概率,还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二、工艺故障率管理;工艺故障的发生概率对产品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也可能导致加工制造进度延后、生产成本增加、资源浪费等。因此,企业必须着力减少机械制造工艺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不同生产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防患于未然。通过深度检测、定期与顺序维修等和,有效控制工艺故障发生的概率。

4 总结

对于机械制造业企业而言,其工艺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制造效益,对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等有重要影响。目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仍然比较落后,随着社会各界对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的关注程度和研究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相信在未来,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会得到进一步改进,企业的发展水平也会大幅提高,我国整体的机械制造业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7)

近年来,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风电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海上风电能源的能量效益远远高于陆地风电场,并且不占用土地资源,受景观、噪声以及电磁波等问题的限制较少,但海上风电技术更为复杂,对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是当前国内海上风电装备产业行业的高端项目,属于特色产业。由于技术难度较大,使得海上风电机组的实际利用率较低。为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应当积极对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的设计工艺进行分析。

1 项目工程设计概述

1.1 总体设计思路

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的开展,以国家能源发展专项要求为依据,结合海上风电技术发展整体趋势,对海上风电技术装备整机、叶片、齿轮箱、发电机以及主轴承等关键部件进行测试、试验、分析和研究等,统一规划后开展分布实施,以保证项目设计的合理性。

1.2 建设目标

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是部级研发中心,以海上风电技术装备为研究对象,具有唯一性,在自主设计和集成创新的基础上,以建成技术水平高、设备先进且试验能力强的风电技术装备研发基地为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

1.3 主要内容

就项目建设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海上风电整机及发电机的研制,齿轮箱、主轴承以及叶片等关键部件的试验装置的研制,还有试验厂房、叶片试验室及研发大楼的建设等。

2 工艺设计分析

2.1 项目工艺设计要求及难点

在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中,要求研发中心具有15MW海上风电机组的测试试验条件,而海上风电机组研制成产经验只有3MW,研发经验不足,并且在技术路线上无成熟经验,导致项目工艺设计难度较大。整机试验装置及主轴承、叶片等关键部件试验装置的设置上,试验测试产品范围广泛,并且实验装置动态发展,使得仿真试验工况条件的变化较大,项目工艺设计存在一定难度。

2.2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工艺设计中,应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工艺和先进技术,掌握产品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合理调整设计参数,确保其满足产品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应当遵循经济性、安全性和适用性原则,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优化工艺设计方案。在保证设计效果的基础上,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试验系统进行合理设置,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有害物质排放及噪声等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切实提高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工艺设计的科学性。

2.3 风电技术发展趋势

就当前国内外风电发展实际情况来看,风力发电方式以陆上风力发电为主,并积极拓展海上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开发更为先进的风况分析系统,积极研制可靠性高、成本低且容量大的风力发电机组,以及轻量型、高可靠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2.4 海上风电机组及其技术特点

海上风电机组设备是在现有陆地设备的基础上,依据海上风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设计和发展,具有一定海洋适应性。海上风电机组的叶尖速度高、风轮直径大、防腐标准高,其中传感器设备和监控设备逐渐增多,以高压输电为主要方式,海上风电机组对基础结构设计要求比较严格。

2.5 工艺设计特点及主要内容

一是集成海上风电装备试验测试技术,建成技术水平高、设备先进且研发能力强的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我国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在创新上存在一定不足,尚未组建专业的研发队伍,并且对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掌握不到位,关键部件技术研发能力弱,其中主轴承和变桨系统等部件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导致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较低,故障和扰动能力较差。当前海上风电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研制体系,为提高研发质量,应当结合海上风电装备发展的实际特点,积极交流和沟通,集成海上风电装备试验测试技术,建成功能齐全的海上机组测试试验中心,具备15MW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的研发试验条件。

二是优化工程工艺设计,合理确定建筑及公用动力参数。本项目工艺设计根据海上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试验测试与研制需求,通过类比、趋势分析及多方案论证,结合建设场地条件,确定厂房建筑面积、跨度、起重等级、起重高度、地面荷载、主大门尺寸等建筑参数,以及对电力、冷却水等公用动力的需求。相关设计数据的确定,既有前瞻性考虑,亦注重经济适用。

三是注重“低碳、环保、安全、节能、降耗”理念试验厂房参数确定,既有前瞻性考虑,亦注重使用经济合理性,既可用于海上风电装备的测试试验,亦能用于海上风电装备的装配、研制;工艺平面布置充分考虑水、电等公用动力需求,整机试验台、发电机试验台、齿轮箱试验台及其变频器、变配电、循环冷却水等辅助用房等布局紧凑,缩短管线距离,减少能量损耗;整机、发电机、齿轮箱等主要试验装备采用电功率封闭试验台,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发电机组发电,发出的电反馈回驱动端电机,减少外部电能输入,降低试验运营成本;试验装置设密闭罩,降低噪声,改善试验环境。

同时,统筹布置管线及站房,实现分装置设备计量、检测、监测和控制,有效降低能耗,保障试验设备运行安全,并方便能源管理;试验厂房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合理安排,在满足相关规范及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建筑平面、空间的利用率,节省占地面积、减少建筑面积;采用循环冷却水及其水处理装置、节约水源并实现试验废水零排放;变配电所布置在负荷中心,降低线路损耗;厂房设屋顶风机,外墙设轴流风机,加强厂房内部通风,排除试验聚集的热气,改善试验区域环境。同时,为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等。

本项目工艺设计充分考虑海上风电装备技术发展需求的前瞻性、试验装置设置的综合性、试验工况的多变性要求,在海上风电装备试验测试工艺技术确定、试验装置平面布置、试验厂房功能组合、试验辅助设施及公用动力站房等方面进行了集成创新优化设计,实现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适用性。

结束语

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培养风电研发技术人才,并促进当前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发展过程技术性难题的有效解决,引领海上风电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并打动海上风电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全球气候问题,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8)

在机械加工中,为了做出符合要求的成品或零部件,常常形成许多废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能量,还产生了噪声污染。所以,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现在,绿色制造势在必行。对于当前这个领域的现状以及国内外的绿色制造研究需求,文章介绍了面向机械加工工艺制造技术的研究问题,明确了绿色制造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

1 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概述

因为在企业加工生产零件的过程中,要符合低耗高产清洁安全的基本要求,所以生产的工艺过程必须遵守制造工艺学的制作方法与原理。并且要在实际生产中,结合具体的生产条件来确定生产的实际方案,在此过程中不能依靠经验主义盲目的进行判断。由此确定的工艺文件包含两种格式,工序卡片和工艺过程卡片。而工艺文件则是描述和规定零件、机械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的有关文件。在新产品投产前,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为其现场生产提供了依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拟定各道工序和工艺路线的详细操作。给机械加工过程、新建改建以及扩建车间提供主要的技术文件。

2 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结构概述

绿色制造技术会影响到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有时还可能会是多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选择材料、设计产品、加工制造、对产品的包装装配以及产品的使用和管理回收再制造等。绿色制造则要考虑这全部的生命周期,特别是要考虑环境和资源消耗的影响,也要兼顾效益与技术因素,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外在社会效益达到最优化。

绿色制造的关键在于“4R”,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怎么实现重用(Reuse)、减量化(Reduce)、再制造(Remanufacturing)以及再生循环(Recycle)。面向机械加工的制造体系主要包括三项具体内容,两大制造目标,还有两个层次过程的控制。旨在给人们提供机械加工与绿色制造的全面视图与模型,实现外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协调和优化,最大可能的降低资源消耗、优化配置,让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绿色制造在机械加工制造体系的应用

绿色制造关系到机械加工制造体系的多个方面。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应用到的技术包括污染预防技术、面向环境设计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技术以及生产过程技术。根据对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的研究,建立起以时间、成本、质量、资源、环境为参量的具有绿色制造特性的机械加工工艺体系。可把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初步分化成三类:资源能耗类,即根据资源的使用,细化成能量消耗和原材料消耗的极小化问题;环境排放类,即废气废液废渣等各种废品极小化,以及电辐射、噪声排放的极小化问题;面向环境影响及资源整体决策类,即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决策性问题,例如,机床的选择、切削液的选择、夹具刀具的选择决策等。机械加工制造问题系统则是在上述问题的细化下形成的。

4 优化绿色制造工艺过程规划

优化参数,在过程规划中,工艺参数是其中的关键技术。要实现能源与物料的最低化,就必须对零件加工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常来说,参数优化主要是针对制造工艺的采用过程,让加工过程可以更好的进行。在加工过程中,影响能量消耗、加工质量、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刀具的种类,切削液的类型等等,优化参数则是选择最适的加工工具。优化制造工艺路线,工艺路线的确定,是制造工艺过程中最难最重要的环节,在提高产品质量、较少成本、节约资源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优化工艺路线,是在明确传统工艺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对环保、资源利用以及成本的充分分析,做出最有利实用的加工路线。优化节能型机床工件,对于当前已拥有的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利用不同型号规格机床的不同作用,优化机床与工件的组合方式,实现多机床多工件的同时加工,在安排调度过程中,注意考虑不同组合方式对环境以及资源消耗的影响,实现总体能量消耗的最低化。

5 国内外绿色加工工艺规划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本质上来说,绿色加工工艺是一种决策问题,属于绿色制造的一部分。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了包括控制技术、材料应用技术、表面技术等多种新科技在内的现代工艺规划。环境影响与资源消耗是绿色工艺规划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加工制造方案、规划设计过程进行优化选择,制定绿色环保的实施方案,并以此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能源与物料的消耗,减少废气污染物的产生。

其中,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物流和由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国际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国外,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内的几所高校设立了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制订了各研究阶段的目标。此课题着眼于机床系统,通过控制机床系统的各项参数,分析数据,量化输出参数,总结获得的实验结果。还研究了与此相关的机床加工切屑形态学、动力机理以及加工系统的废物流特性等。为了支持课题的研究,美国有关部门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以管理环境意识制造专题。

在国内,一些高校与科研机构也跟进形势,对绿色制造的工艺规划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例如,重庆大学在研究绿色制造工艺规划方法以及实用技术的课题中,通过对压力加工,铸造焊接,特种加工等工艺类型的大量实验与分析,初步建立起数据知识库的原型系统。近年来,随着大量有关论文杂志的发表或出版,研究体系也逐步完善。

6 结束语

在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的系统研究中,绿色制造工艺规划的优化设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加工工艺具体要求,细化各个方面的问题,建立起面向机械加工丁艺规划制造研究的结构体系。综合设计问题、制造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考虑绿色制造加工工艺。在资源利用、时间成本、质量的方面,对机械加工制造构建起评价体系,全面细致的对机械加工工艺进行评价。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9)

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2

在机械加工的制造阶段,主要技术体现在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加工上,将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为形状、尺寸都与要求相符合的成品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所以绿色制造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主要以现阶段绿色制造领域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关于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企业生产的部件一定要符合优质、安全、清洁、低成本、低耗、高产的要求,要满足这个要求,在各个工艺流程中都必须遵循相关的工艺学原理与方法,通过时与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生产条件相结合,并且还要生成相关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主要有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两种形式,其中工艺规程主要是指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方法形成的工艺文件,机械加工工程主要是指按照相关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形成的工艺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粗在是为生产指挥提供相应的依据,它主要指在生产准备之间为新产品投产提供重要的技术准备依据,同时为新建的或者改建的厂房提供依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其提供主要的技术性文件。[2]

二、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体系

(一)绿色制造体系结构

绿色制造技术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完整性密切相关,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包含产品设计和制造加工等多个环节,涉及到产品生命结束的回收、包装等部分,绿色制造主要是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虑,尤其要注意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对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最终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协调。绿色制造的关键在于整个生命周期中有关减量化、再生循环等4部分,面向机械加工的制造体系主要就是将重点放在四个方面,通过这四方面工作的实现绿色制造的两大工作目标,为人们提供有关机械加工和绿色研究两个方面的视图。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重点在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最大程度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

(二)与绿色制造相关的研究

绿色制造中涉及很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即有害物质减少的技术、预防污染的技术、环境涉及的技术等等,与各种制造活动相结合,将上述技术分成三类,即基于产品技术、基于生命周期和教育生产过程的技术,这些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绿色制造研究提供了框架上的参考。

图1 制造系统绿色制造技术体系

以上面框架研究描述为基础,在各种组合与分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关于绿色制造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细分,就可以形成机械加工系统的制造问题的再研究。

图2 机械加工系统绿色制造问题研究体系

三、优化绿色制造工艺过程规划

(一)工艺参数优化将会对绿色制造具有重要作用

工艺参数优化是绿色制造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使物料消耗得到实现。加工工艺的选择应该以工艺参数的优化为依据,利用相关的工艺参数优化加工过程。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有关加工质量、、能量消耗等加工工艺参数都会产生很深的影响。

(二)确定工艺路线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工艺路线的确定是工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设计过程中难度最大的环节,在产品质量的提高、资源的节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工工艺方法在生产中主要以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为基准,并没有在加工过程中对环保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所以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资源的利用率也是非常低的。

(三)优化配置现有的机床设备

对现有的机床设备进行优化配置,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途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多工件多机床同时进行加工,将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机床上使用,但是即使是同一机床也会有不同的型号和规格,工件与机床都是通过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所以所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会存在不同,在资源消耗上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差异。通过大量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安排与调度工件与机床,就可以使机械加工系统的总体能量消耗得到真正的实现。

四、加工制造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传统工艺会以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利润最高作为加工生产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对加工制造业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加工企业逐渐改变了以往仅仅注重经济效益的生产管理模式,开始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4]目前已经有一些文献通过对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等7大指标的利用,对机械加工制造进行绿色制造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将整体性和绿色性作为整体的评价指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其次,与机械加工工艺规划的相关要求相结合,在原有加工工艺规划制造体系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研究体系,进而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有关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分析研究了机械加工制造评价的具体方法,在利用机械加工制造评价方法利用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时间、成本、质量、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多目标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对机械加工制造工艺实现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

[1]付宏鸽,毋长琳,郭惠贤.面向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工艺评价系统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04).

[2]贾晓亮,张振明,田锡天.面向飞机制造企业基于3D-PLM的快速工艺准备技术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09(01).

有机合成工艺研发篇(10)

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为实现农业生产工艺过程而设计制造的相应农业机械、设备。二者有效结合能够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事实上,农机与农艺结合存在困境,其原因是学科分工的必然使农机与农艺两股科技力量并驾齐驱,分别从事体现自身技术优势的研究,客观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表现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者设计出作物的生产工艺后,便抛给农机科研工作者创造生产工具,很少或没有考虑其所制定的农艺要求是否便于机械化作业的问题,在长期实践中,农机创新形成了一味适应现有农艺的思维定势,缺乏调整农艺来实现农机创新的意识。这一现象影响了农业机械创新效率和质量,而最终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人手,探讨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有效途径,从源头上整合技术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创新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的概念及其类型

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初加工等相关农事活动的机械、设备,其创新过程包括农机新产品构思的产生到该构思成功获得商业应用的一系列活动。模式就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关于组织模式的概念,学者们表述不尽相同。综合各种表述认为,组织模式是指为某种特定目标结合在一起的、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组织成员构成及其相互之间联结关系的结构形式。根据这些定义,本文所讨论的“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是指在农业机械创新过程中,各创新主体采取的组织形式及主体间结合的关系。其内涵包括各个创新环节的构成、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项创新活动在创新主体内部和创新主体之间的安排等。

随着众多学者对创新组织模式的长期研究,各种各样的分别满足不同创新要求的组织模式相继出现,并用于实践,通过对这些组织模式的系统分析、研究,我国农业机械创新采用的常见典型组织模式主要有垂直一体化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虚拟组织模式三种,其中每一种模式又有其具体表现形式。这些组织形式的形成并在农业机械创新中应用是相关制度安排的结果和农机化发展的需要,而其运行效率则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农艺对农业机械创新的影响

实践证明,能够推广使用的先进农业机械都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产物。要实现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农机必须要与农艺相配套,但是,农艺的多样性与时令性、渐变性与可调整性等特点影响农业机械创新效率和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艺多样性与时令性对农机创新的影响

农作物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因种植的地理条件不同,要求有不同的种植方式与之相适应,即农艺明显具有多样性。农业机械服务的对象是有生命力的、活的个体,针对不同农艺的作业需要有不同的农业机械相配套,从而增加了农机创新的难度和创新风险,如棉花、小麦、水稻的特性和种植要求差异很大,相应作业机械的创新难度也不一样。农艺的时令性是指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一段适合其生长的关键作业期,如最佳施肥期、收获期等,但是,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作业期一般很短,所以农业机械的作业周期也较短,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增加使用成本,影响农户的购机倾向,给农机技术推广应用带来困难,如我国动力机械多,而作业机械不足。

(二)农艺渐变性与可调整性对农机创新的影响

农艺的渐变性主要是指农作物在培育过程中,为了满足高产、优质、增效的要求,其生产工艺会不断完善,当一种农机与某一农艺相适应并创造出来后,很可能一种更好的新农艺已经被使用,使这种农业机械使用效果受到影响,甚至不能适用,从而增大农机创新的风险。农艺的可调整性是指在对经济效益不产生影响或影响很少的情况下,农作物的具体生产工序可以任意增删或改变顺序。这一特性能给农机创新带来很大的便利性,如棉花施加催熟剂或脱叶剂后能为一次性机器采收和提高采收质量提供可能;水稻由水田育秧改为机械育秧,去除拔洗秧工序,可以省去对拔洗秧机械的研制,能为水稻作业机械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典型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分析

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农机创新的出发点,其结合程度一直是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农机创新组织模式的构建和选择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下面从获取农艺信息的能力和途径方面对三种典型农机创新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垂直一体化模式

垂直―体化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设立自己的研究开发组织或机构,从而实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创新环节一体化的内部组织连接漠式,其主要优势就是通过内部组织连接把原先市场协调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协调,农机创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沟通加强,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其缺点是在农机研发过程中,绝大部分农机企业因规模小、资金和人才缺乏以及组织结构缺陷而受到影响,研发人员农艺知识欠缺,对农艺信息的获取主要来自销售和服务部门,通过市场调查和用户反馈了解现有农艺发展现状和动态,但很难在动植物培育早期就涉及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团体之间以股权和长期契约为纽带,以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互补为前提,按照市场机制共同承担创新过程的网络组织模式,表现为原始创新资源在成员间的传递和共享。根据创新主体合作程度又可分为:工程承包型、技术生产“联合体”型、技术入股型和联合经营型等。该组织模式中,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组织成员内部拥有丰富智利资源和科研成果,通过学术会议、教学研讨和科研合作,很容易在动植物培育早期涉及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机创新主体多元化,2/3的创新资源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而作为核心创新主体的农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很难独立承担农机创新的全部任务,更无法像大型农机企业一样独自承担农机创新的巨大风险。据调查75%的农机主要生产企业选择同国内研究机构购买技术或合作研发,为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产学研合作模式无疑是一种对合作各方都有利的“共赢”模式。

(三)虚拟组织模式

一些独立的创新主体面对共同的市场机会而组织起来的以利益互动为中心的创新组织形式,称为虚拟组织模式,它的基本形态主要有链式模式、联盟模式、虚拟平台模式、网络创新模式、横向虚拟一体化外包模式和网络企业孵化器、技术实验室联合体等。其特点是若干成员企业为共同获得某一市场优势,依靠信息手段由最早意识到这一市场机会或者掌握某一关键技术的企业牵头联合其他有关机构和企业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临时组织,迅速动员各自的资源和能力,对市场机会做出敏捷的反应,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市场机遇一旦消失即解散的一种临时联盟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农机化发展需要,该组织模式在农机创新中开始采用,如2007年6月,我国第一个“农业装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正式签约启动。其主要优势是成员间通过构建实体或虚拟交流平台能够有效获得各种农艺信息,是以后农机创新组织的发展趋势。

四、完善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

建国以来,我国农机创新组织为农机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07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5亿千瓦,全年平均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41.3%,但当前农机创新组织模式并没有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问题,农机创新效率低、农机质量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其原因主要现有创新组织模式不健全,农机与农艺进行信息沟通和共享的平台尚未形成,因此,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创新组织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多学科通力合作的创新组织模式

上一篇: 课后服务课外阅读 下一篇: 生命时钟的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