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的含义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6 10:19:56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1)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本质分析

通常,我们所理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就是专门的体育学习材料或体育学习指导材料,由此可见,体育学习材料应该是专供《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者使用的专门化教学材料。然而,教材并不是可以随便或简单地拿来就用的。因为,教材它有特定的选择原则和规定要求。作为准确意义上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应具备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体育新教材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应是一种在收集到体现时代特点的各种体育科学、教育科学和生活科学诸多信息,并通过加工和处理过程之后的结果或产物。它要求既来源于客观事实的信息体,同时,又依从于理性思维的营造和组合,而绝非单纯地依附于感性的粗浅判断和未加论证的事实。应讲求科学意义上的实效性。二是“体育新教材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必须是一种借助于构建体育能力和积累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的载体,它使体育能力、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的获取是在学习步骤、练习方法、锻炼手段、操作技术的特殊作用下逐步得以实现的。应讲求科学意义上的可操作性。三是“体育新教材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是在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体育能力体系融合的前提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教材标准、教材规范、教材内容为表现形式,应讲求科学意义上的理念性和思辩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生存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时代变迁,促使青少年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和满足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更高要求,促使“体育新教材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必须在原有“体育教材”的基础上做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而把“体育教材”仅限定于概念和法则的观点就必须被打破,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改革一开始就应该完全走出体育旧教材单一理念、局限内容的区域。

二、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内涵的界定分析

“体育”一词,顾名思义就是指身体(含心理)的培育,“体育教材”应是一种用于身心培育的教学材料或体育知识、技能的信息载体。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应是以身心培育为基础,更加注重和强调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理念,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中进行体育教育”的教材特色,强化人们树立体育教学和体育教材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应更符合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类追求健康生活的心理需求。通常我们理解的“体育教材”往往是一种体育运动的教材.教材内放人了许多有“一定健身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练习方法和手段,而长期以来,这种体现竞技运动特色的教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出使每个学生身心受益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体育教材的理解存在思想上的偏差,认为无论什么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其实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问题主要出在对“体育教材”内涵的理解上,而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教材应是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的。而一本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体育与健康行为和体育与健康能力上产生和发挥重要作用。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概念的界定,应从其内涵中的三个基本要素的把握着手,其三个基本要素是:第一,应包含学生所需体育运动基础知识、体育运动基本技能体系中所规划的有助于学生身心科学发展的事实、各种身心发展因素的概念、身心发展的法则、身心发展各种理论学说、身心发展的各种最新方法和手段,包括发达国家先进的体育教学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内容和新方法。第二,应包含与学生所需要的身体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体育保健与卫生的知识和方法等内容相关的,并有助于各种自我健身能力、自我保健能力,以及生存技能形成和熟练掌握的各种步骤、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第三,应包含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体系和体育健身能力体系互为统一,奠定学生体育观、健康观、人生观、生命观基础的,表现为体育健身动机、体育健身思想意识的、体育道德作风的认识、观念和规范。

综上所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概念的界定,要考虑《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体系内容所包含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性与能力性的统一、身体性与心理性的统一等要素。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是指受增强体质这一体育本质和身心发展教育教学规律所规定的,受体育运动与保健卫生内容所客观限定的,并在认真地、严格地加工、处理原有体育素材、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筛选和提炼出的那部分具有促进学生身长发育、身心保健能力提高现实意义的和实用价值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材料。

三、对体育素材涵义的分析

何谓素材?“素材”是指一般事物的原始材料,也就是未经过加工和处理和整合的原本性质的事物。体育素材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它的内容来源于体育运动外部环境,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有联系的日常生活知识与技能;二是它的内容来源于体育运动内部环境,是在长期体育运动实践活动中总结和确定的体育运动知识体系、技能与技术体系。二是前者为纯粹的体育运动和社会体育的大概念“体育运动素材”,而后者为纯粹的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中的“体育运动素材”,对于“竞技运动”而言;第二层含义是属于“竞技运动教材”的范畴,包含着“竞技运动”的要素,而非“体育素材”,这里应该明确地加以区别,不可混同,由此可见,体育素材是指对身心发展具有潜在意义的、未经总结和提炼(加工、处理和整合)的,保持原有性质的原始体育材料,这种原始材料在没有经过一定程序的科学论证之前是不能作为体育教材和直接用于学校体育教学的。

四、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与体育素材的区别分析

(一)两者在本质上存在不同。通常,体育素材是指未经处理或提炼的那些体育原始材料。这部分材料具有固有性、原始性等本质特性。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是指对那些具备学习或教学材料前提条件与要求的,并经过加工、处理、提炼和整合的体育学习或教学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等本质特性。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重要教学和学习内容。

(二)两者在因果关系上表现不同。体育素材理应是体育教材的前因或前提,而体育教材是体育素材的后因或结果,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可互相转化的,例如体育素材(A)经加工、处理、提炼和整合过程形成了体育教材(B),然而,这种(B)在一定条件的变化下,又做为体育教材(C)所需要的体育素材。

(三)两者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不同。体育素材在教学中仅表现出潜在的、间接的作用与影响,这是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系统、计划和组织相互结合十分紧密的特殊过程而决定的。体育素材是一种具有本色的、固有的和原始的具象物质材料,而不是一种抽象化、的理性化的第二手(加工、处理和提炼过程后)材料。体育教材是一种科学、系统、计划、组织严密的学习材料,它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等多重特性,是把各种原始的、零散的、功能单一的材料,经过理性思维加工、处理和整合,重新排列与组合成一种系统、连续、连贯和有序的特殊结构体的结果。

五、体育素材转化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中应注意的问题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2)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性质;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001-04

“五年来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2001年7月出版并在当年新学期开始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充分发挥了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作用后,也到了必须完善和修订的时刻。本文认为:《课标》凝聚了全国众多体育专家的心血,是一个颇有新意和有许多研究作为背景的纲领性的文件,它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承认《课标》是一个较好的体育课程文件。但由于《课标》“是一个实验稿,还只是一个假说”,《课标》文本中一些问题也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来。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提出来与大家商讨研究,为即将开始的《课标》修改工作提供参考。

1 关于体育课程性质的表述

1.1 《课标》对体育课程性质表述不完整

在5年来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一味迁就学生兴趣’、‘淡化运动技术’、‘轻视规范教学’、‘无劣评定评价’、‘过于追求优质课效应’、‘课堂失真情景’、‘不考虑运动负荷’等现象,显示出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不协调”。这些不正确的观点和实践的误差与人们对体育学科性质的认识偏差有关,与指导这些认识的《课标》对体育学科性质的表述不够完整、准确也不无关系。因此,曾有学者疾呼《课标》要“还原体育教学本来面目,使体育课程真的反映体育的本质属性。”

《课标》对体育课程性质是如此描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这段表述不够准确,也欠全面,其中的主要问题有:

(1)“体育与健康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的表述是对体育课程地位和意义的表述,但与体育课程性质基本无关。

(2)“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表述不够全面,缺乏对主要学习内容的描述,这容易导致产生轻视运动技术和运动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3)体育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不够全面,也比较笼统,难以准确地说明体育“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没有反映学校体育教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的终极目的性。

1.2 修改和完善体育课程性质表述的建议

建议将体育课程性质的表述修改为:“体育是一门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途径,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传承体育文化,培养终生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2 关于“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和“学习领域一至五”等的问题

2.1 概念含义和关系表述不清晰

以目标的层次体系作为《课标》文本的基本主线,是本次设计《课标》时的有益尝试,提出“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和“学习领域一至五”等新概念也是本次《课标》的首创。但是,上述概念在含义和相互关系上还有许多不清晰之处,这是造成体育教师对《课标》体系理解困难,并在课堂教学目标上照搬《课标》目标的原因所在。上述诸概念和相互关系的不清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按字面理解,“学习领域目标”中的“领域”含义应该是“内容”,因为如果把“领域”理解为“目标”,那么“学习领域目标”就变成“学习目标的目标”而导致更为严重的错误,因此,“学习领域目标”的含义应该是“学习内容的目标”。但是,《课标》却在“学习领域目标”下面设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这就使得“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在逻辑上都成为了“内容”。但实际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都不是内容,而把它们当成内容就会造成类似“学习身体健康的目标”一样在文法与词义上的错误。

(2)《课标》在“内容标准”中设置了“学习领域一至五”,这使得“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在“内容”、“目标”和“标准”的性质之间游离,让人难以理解和把握,而且,“内容标准”一词既不准确,也不符合语言习惯。

(3)当我们把相关《课标》中的概念按内涵大小排列后就出现了:“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5个学习领域――(一)、(二)、(三)等的表述――水平目标”这样一个非常令人费解的层次体系,这样一个把目标、内容和标准相互交叉和混用的体系恐怕难以为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所理解。

2.2 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1)建立一个“课程目标――领域(或直接称为内容)目标――水平目标(或年级目标)――某水平的内容目标”符合体育教师理解习惯的较为清晰的目标层次体系。

(2)将“领域”的概念改为(或正确地理解为)“内容”;将含有很强的目标含义“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分别在课程目标体系中表述,而将“领域”(或内容)划分为“体育知识”、“运动技术”、“身体素质”、“锻炼方法”和“情感体验”5个部分。

3 关于“运动参与”目标的问题

3.1 “运动参与”作为目标单列不合理

《课标》在提出“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等与传统目标相近的目标外,还提出了“运动参与”的新目标。这个目标的现实意义提醒体育教师:在当前学生参加体育积极性不太高,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倡终生体育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以更好的教学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实践中来。但是,“运动参与”作为一个目标单列出来,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

(1)“运动参与”是一个中性的行为概念,含义中自然包括了“积极、主动的运动参与”和“消极、被动的运动参与”两个方面,把这样一个中性的词作为目标,不但意思不清晰,

也不恰当。

(2)“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目标都有实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作为支撑,甚至比较抽象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理论的教学内容支撑,而“运动参与”却明显缺乏这种支撑。

(3)在“运动参与”的水平目标中,有很多并不代表“愿意并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的含义,说明体育课程理论在建构“运动参与”的目标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设立能够指导体育教学的“运动参与”目标存在较大的难度。

3.2 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取消“运动参与”的单列目标,将“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等目标内容纳入其他目标中。

4 关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4.1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难以理解和操作

《课标》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传统目标外,还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有所拓展的新目标。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这两个目标提醒我们要注重体育对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的促进,而且这两个目标的提出为一些新教材(如“心理拓展训练”)的开发提出了要求。但是自2001年《课标》实施以来,“关于课程目标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新课程标准实验工作的展开,‘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在实践中不可操作情况加剧了争论”。而在实践层面,许多体育教师因为这两个目标难以理解和操作,于是“以领域目标直接作为课程内容的分类标准,完全混淆了目标体系和内容分类的差别”,而且从实践中看,“‘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本文认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心理的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在现实中,‘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含、互相交融的行为和概念,《课标》把两个互为依托的目标分别予以单列自然会引起交叉和混乱。

(2)在《课标》中,有许多“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与“已经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已经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目标到达”状态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没有任何关系,说明我们现在还很难建构出科学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体系。

(3)很多“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是不容易在教学情景下达成的,因此这些目标既难以和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也与教学情景不吻合,因此这些目标自实验以来,就游离在体育教科书和教学改革实践之外。这类目标的典型范例有:1)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心理健康的目标);2)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心理健康的目标);3)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心理健康的目标);4)对生长发育的变化(如月经等)采取坦然的态度(心理健康的目标);5)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情绪调控方法(心理健康的目标);6)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社会适应的目标);7)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社会适应的目标);8)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社会适应的目标);9)知道附近的体育场所及其用途(社会适应的目标);10)运用互联网制订和改进体育锻炼、健康、娱乐或旅游等计划(社会适应的目标)。

(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不能直接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得体育课程中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缺失。这与当前党和国家强调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神不符合,也难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从个人发展的素质结构的角度讲,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各个方面。心理素质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否则这个人的发展就是不全面的。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基本素质: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开拓精神;具有迎接经济科学技术挑战的选择、获取、吸收新知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改革要求的现代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基本的文明素质和审美能力;具有参加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和必要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其次,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这是由心理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作用和价值决定的。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占据的作用。主要包括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和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等进行了一系列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师资队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论述。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措施。主要从加强师生沟通、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和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起,各高等院校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术上不同学者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纷纷发表个人见地,在不同时期,心理健康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心理学教授樊富珉等研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包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疾病的防治,两者相辅相成。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包含:智能发展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预防心理疾病的教育内容包含: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总体上讲,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基本的需要:一是解决心理冲突,调适心理困惑的需要;二是发展心理潜能,创造更美好生活的需要。现代心理健康教育观经历了从补救性的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到既重视心理辅导和治疗,更重视发展心理潜能,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普遍性的教育发展过程。

大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现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对此,和都作了规定和说明,这使德育外延得以延伸,不但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而且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得以丰富,领域得以拓展。“教育部办公厅根据《意见》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纲要》提出了大学院校大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和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们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

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大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今天,建立一支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学基本方法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才,引导学生顺利实现自我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德育教师主要负责第一课堂教育,学生工作者主要负责第二课堂教育。有效整合德育的人力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可系统全面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职能机构主要可从三个层面抓教育管理:第一是学校党委层面,它是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主要负责教育工作的方针、主要任务和目的和重要问题。主持制定相关制度计划,定期分析学生思想心理状况和院系教育工作状态。第二是学校行政层面,它是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主要职责是根据党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协调各环节部门工作,具体领导教务处、学生处、“两课”教学部门、行政处等主要职能部门的教育功能实施,把思想政治教育链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在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第三,建立以各院(系)为单位的管理系统。由院党委书记、院系主任负责,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院(系)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职能机构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学校党委宣传部门针对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重点布置全校层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并具体对各院(系)进行指导、检查。第二部分是指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工作处(部)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部分是学校团委(学生会)对全体团员(青年学生)进行的教育。第四部分是对大学生们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教学,它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思想品德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

结论: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不但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问题,也是一个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问题。重视和挖掘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们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意义,以适应当前进一步加强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这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在透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弱化原因的基础上,首先剖析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心理基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认真研究可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拓展教育途径,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为根据,从心理健康教育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人产生的心理效应,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结果等方面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4)

带给你的财富:善解人意,冰雪聪明的你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颇具上进心的你必定能成大器,不久的将来你很有可能成为著名的记者或策划人呢!

全年运势预言:交友运很旺,能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一些有特长或有学识的新朋友。健康运平稳,平时需多做运动。财运上宜主动争取,多多付出必有不小的收获。

翡翠镯

玉器的含义:带给人美貌和智慧,人生多姿多彩。

带给你的财富:观察入微,美丽大方的你有一颗爱美之心。你的双手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心灵手巧的你平常多接触美的事物对开拓视野大有帮助,将来的你极有可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哟!

全年运势预言:今年的交友运上有小波折,即使你真心对别人,别人也会背叛你。健康运有下降趋势,不妨每半年做一次全身检查。财运方面基本上收支平衡。

黄玉戒

玉器的含义:让人充满祥和之气,保持上进心。

带给你的财富:对人彬彬有礼,举止得体的你有一颗平和之心。开朗大方的你从小就具有大将之风,你不会跟人争什么,你那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广阔的知识面注定你将来会成为一名好的教师或能言善辩讲求公正的律师、法官。

全年运势预言:今年的交友运有大的波动,好朋友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离开你。健康运呈上升趋势。财运平稳,暑假或寒假期间有上升趋势,有机会得到兼职工作。

粉玉链

玉器的含义:带给人希望,遇到紧要关头可以增强信心和勇气。

带给你的财富:内心平和,对人真诚的你有一颗博爱之心。你信守承诺,对家人孝顺体贴,钱财不是你人生追寻的最终目标。将来的你会从事教师或技术性较强的职业。

全年运势预言:交友运直线上升,能结识不错的网友或笔友。健康运平稳,有空多到大自然中走走!财运方面零花钱会有所增加。

玉耳坠

玉器的含义:让人心想事成,召唤幸运之神和桃花之神降临。

带给你的财富:同情弱者,与人为善的你有一颗仁慈之心。较冲动的你极具正义感,你最不能容忍强者欺负弱小的行为!将来你会从事演员或警察等具挑战性和刺激性的职业呢!

全年运势预言:今年的交友运会出大状况,会与最要好的朋友决裂。健康运有所下降,有暴饮暴食的倾向!财运方面会大走偏财运,不妨多参加抽奖活动。

红玉簪

玉器的含义:让人充满想象力,集幸运与快乐于一身。

带给你的财富:做事仔细,灵气逼人的你有一颗敏感之心。眼光独特的你从小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你的艺术天份极高,琴、棋、书、画几乎样样精通。将来的你会以文字或艺术方面为职业!

全年运势预言:今年的交友运形势大好,身边的朋友能帮助你达到理想中的目标。健康运有小波动,不要因为忙而忽略了健康哟!财运旺盛,有不少赚钱机会。

同心锁

玉器的含义:带给人富贵祥和,学业和事业将一帆风顺。

带给你的财富:勇敢机智,开朗活泼的你有一颗进取之心。你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你都未放弃过努力。将来你极有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或音乐人哟!

全年运势预言:今年的交友运上会有点小麻烦,朋友会出卖你。健康运平稳中略有上升,要注意饮食搭配和锻炼。财运方面不时略有点小进项。

玉如意

玉器的含义:一生富贵平安,有福星高照,能逢凶化吉。

带给你的财富:对人热情大方,开朗乐观的你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独立性较强的你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你将来会从事互动性较强的工作,如导游、部门经理等。

全年运势预言:今年的交友运旺盛,有可能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健康运方面有小小的波动,常会发生伤风感冒的小状况。财运上有破财迹象,可不要随便借钱哦!

翡翠扣

玉器的含义:一生顺顺利利,有贵人相助。

带给你的财富:为人腼腆,顾虑颇多的你有一颗谨慎之心。考虑事情周到的你是个计划性和原则性颇强的人。将来比较适合从事会计、监理等职业。

全年运势预言:交友运易犯小人,有可能会得罪身边的好朋友。健康运良好,不宜盲目减肥哦!财运略有上升的趋势,有机会获得一些小的奖项。

凤凰坠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5)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有益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或行为异常。因此,我们除了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对中学生的世界观、认识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外,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保障学生的身心等诸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标准和标志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人在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同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与措施,这就是注意实际、富有创见、友有知交、重视客观、推崇坚定、热爱生活、心地坦诚、热心公益、美于色容、富于幽默、以诚信人等。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心境开阔、意志顽强、人格统一、心理适应五个方面。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中学生中约有2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某市的5万中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人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多疑症、强迫症、抑郁症或经历过情感危机。《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杭州市“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结果的报道,在接受调查的2961名中学生中,16.79%的人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的趋势。目前,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已成为中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据北京市16所中学的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中学生中的心理健康不良者有时甚至走向极端,酿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恶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工作长期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忽视对学生良好性格和情绪的培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仅有义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摆脱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的困扰,走向快乐人生,而且更有义务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养成健全人格的环境。预防为主、矫正为辅应该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就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言,由于我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鉴于对健康的理解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身体健康,而是身心健康路。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就学校发展的需要而言,由于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正逐步向人格化的方向发展,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使当今学校及学校教育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长期得不到重视而被疏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了新的目标定位。有关部门还提出“使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这些都要求在学校及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新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

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来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进理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是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两者不可偏废。同时,让学生树立健康的新概念,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标准和标志,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掌握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的方法,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让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防止心理疾病;鼓励学生参加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并陶冶情操。

2.因材施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真正全面地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状况,从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对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再适当的降低教学难度,增加其成功的机会,对他们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的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体育教师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参照学生生理健康的实际,才能有效地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如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开发学习潜能;培养稳定的情绪,学会调控情绪;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理性的社会意识和观念等等。

3.教学中的多样化与多选择性相结合

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多样性,是指体育教师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教学内容,更注重富于变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创造优化了的体育教学课堂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多样性是需要通过多选择性来显示其存在的价值的,这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参与,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能得以尽情发挥,使他们在各自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找到乐趣,展示才能;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并在技术上悉心加以点拨,让学生健康的心理通过健康的学习锻炼体现效应。这种方式的教学,就是把机会和权利交给学生本人,体现“择其所好,行其所能,展其所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协助学生开发生活体育的运动健心潜能。

【参考文献】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6)

科学地执行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常规监测管理指标体系》,必须要明确指标的含义、标准和衡量要素,以便在执行中对指标体系的理解和评价更加规范、统一。

1社区政府监管指标体系

1.1政府政策与扶持

1.1.1社区卫生服务多部门参与指标标准: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或实际行动指标,有文件或规章且有具体行动为满分,否则酌减。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社区居民的家家户户,没有多部门的参与,就难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衡量要素:检查相关文件和规定,能够提供多部门参与事实证明。

1.1.2上级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标标准:有政府或相关部门制订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并有明确的制度和措施。指标含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刚刚起步,社区机构实力还很薄弱。通过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尽快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衡量要素:检查是否有文件规定、合同或者是规划、计划,是否有上级医院支持社区工作的行为记录等。

1.1.3当地财政支持情况指标标准:核实各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持情况,测算社区人均费用(据文件和实际拨款测算,以区为单位年度计)。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基本医疗的首诊机构,各级政府财政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检查相关政府文件,检查财政拨款账目。

1.2人力资源配置

1.2.1社区全科医师人口比指标标准:全科医师与人口数之比2~3名/万人口[1]。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配置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水平,这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充分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计算社区居民全科医师数量比。区域内的社区全科医生应该包括不同所有制机构的全科医生数量。

1.2.2社区公共卫生医师人口比(或中医师配置) 指标标准:公卫医师与人口数之比1名/万人口。指标含义: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配置必要的公共卫生医师,这也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必要条件。衡量要素: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档案检查结果,计算公共卫生医师与人口数之比。

1.2.3社区护理人员人口比指标标准:计算护理人员与人口数之比2~3名/万人口。指标含义:护理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主干力量,没有足量的社区护士作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会受影响。衡量要素: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档案检查结果,计算社区护理人员与人口数之比。

1.3健康产出与保障指标

1.3.1婴儿死亡率指标标准:等于或低于全市指标平均数为满分,每高出1‰扣2分。指标含义:婴儿死亡率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健康的综合指标,为居民提供全面、综合、有效的卫生服务有利于本指标的提高。衡量要素:检查权威部门提供的健康指标体系。

1.3.2孕产妇死亡率指标标准:等于或低于全市指标平均数,每高出1/10万扣2分。指标含义:孕产妇死亡率的含义同婴儿死亡率指标。同时,也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围产期服务的重视程度。衡量要素:检查权威部门提供的健康指标体系。

1.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标标准:等于或低于全市指标平均数,每高出1‰扣2分。指标含义: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除表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功能落实情况外,也说明社区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衡量要素:检查权威部门提供的健康指标体系。

1.3.4因病致贫和返贫率指标标准:①无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②高于10%不计分。指标含义: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衡量要素:查看有关档案,检查社区贫困人口的疾病经济负担。

1.3.5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社区服务覆盖率指标标准:①纳入80%以上;②低于80%不计分。指标含义:把医疗保险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对常见疾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将会大大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保险经费。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居民的医疗保险档案,计算纳入社区机构参保人数。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监管指标体系

2.1制度管理与设施建设

2.1.1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指标标准:据制度①健全;②健全,但不完善;③不健全的建设情况判断。指标含义:规范的制度建设是有效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保障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就不能规范运作。衡量要素:监查者核实管理制度,是否有在职教育培训制度,管理、转诊、服务、诊治、收费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2.1.2组织制度建设情况指标标准:依据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设及分工要求,据①好、②中、③差判断。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设是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能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衡量要素:是否有明确的领导及人员岗位责任制。领导职责明确、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任务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

2.1.3独立财务及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指标标准:检查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结果。依筹资、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据①好、②中、③差判断指标含义: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社区卫生机构账目,财务收支情况符合财务制度要求,社区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合理。

2.1.4房屋设施面积指标标准:建筑面积不少于1 000平方米(站150平方米)。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的房屋建设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条件不足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居民满意度。衡量要素:面积达到建设规范要求,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

2.1.5床位设置情况指标标准: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但不得超过50张(服务站观察床位不少于3张)[2]。指标含义:适当的病床和观察床设置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就医和医疗康复过程中的及时。特别是有利于常见病治疗及基本诊疗方法的应用。衡量要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置一定数量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观察床。病房环境良好,卫生条件达标。

2.1.6临床科室设置、预防保健科室设置、医技及其他科室设置指标标准:有明确的科室编制和科室标牌,科室职责及科室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指标含义:明确科室设置和科室职责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任务落实的重要条件。便于管理上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衡量要素: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

2.1.7诊疗设备、辅助检查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指标标准:配备有符合标准的各种诊疗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及其他设备等。指标含义:诊疗设备、辅助检查设备、预防保健设备、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时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任务的主要手段,通过有效的诊疗手段和条件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才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质优价量的卫生服务。衡量要素:诊疗设备有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枕、针灸器具、火罐。辅助检查设备有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预防保健设备有为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健康教育设备有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

2.2人力资源管理指标

2.2.1中心卫生服务人员配置、医护比例指标标准: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服务站:根据辖区人口每万人配备2名全科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医执业医师。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配置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水平,这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充分落实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计算社区居民全科医师数量比、护理人员数量比和医护比例。社区居民全科医师数量比、护理人员数量比的计算应该包括不同所有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

2.2.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职称结构或质量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比例配置科学,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机构配置合理的专业卫生人员结构和职称结构有利于社区工作的开展。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

2.2.3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率(%) 指标标准:社区医师近三年接受培训情况,培训的合格情况。指标含义:培训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和水平提高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医师培训记录,检查社区医师培训的专业及合格情况。

2.2.4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持证上岗合格率(%)、执业护士(或助理护士)持证上岗合格率(%)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助理护士)持有合格的执业证件。指标含义:社区专业卫生人员执业持有与身份相符的证件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衡量要素: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技术人员证件,核实证件与服务身份的符合情况。

2.3服务功能及效率

2.3.1门诊服务项目范围指标标准:在门诊服务中能够开展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指标含义: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及时性和可得性的常见疾病诊治以及健康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通过门诊服务有效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才能够实现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宗旨。衡量要素:审查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计划生育指导等项目开展情况的记录,据测评标准对每一类内容根据开展情况和效果赋予相应的分数。

2.3.2家庭健康指导及诊疗服务状况指标标准:在家庭服务中能够开展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指标含义:家庭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庭服务有效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衡量要素:审查常见病诊治、健康咨询、护理、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检查服务记录。按照好、中、差打分。

2.3.3产前/后保健状况指标标准:社区的孕产妇保健有计划和登记,根据孕产妇情况进行门诊保健或家庭保健。指标含义:孕产妇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根据孕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保健和产后保健是保证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衡量要素:检查有无围产期保健和保健指导记录,产前检查记录、产后检查记录。

2.3.4中医中药服务指标标准:运用中医理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辖区内居民进行预防、保健、医疗。指标含义:中医医疗方法特别适应于社区常见疾病的防治,有特色的中医中药服务可以更好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全方位开展。衡量要素:检查中医科或中医诊室的开设情况、是否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品种数量。

2.3.5计划免疫接种率(%)指标标准:社区计划免疫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各种计划免疫接种的完成情况达到目标要求。指标含义:计划免疫工作是预防保健的一项主要工作,该项工作反映了社区预防保健功能的落实情况。衡量要素:检查计划免疫工作制度,检查计划免疫工作记录,各项计划免疫指标不低于95%。检查居民计划免疫接种结果。

2.3.6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管理覆盖率(%)、精神病管理覆盖率(%)、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覆盖率(%)、康复病人管理覆盖率(%) 指标标准:各类指标相关的工作已经开展,形成规范的档案管理,登记及时,管理有效。指标含义: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的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项主要功能和任务,形成档案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群的健康素质。衡量要素:检点人群的档案管理,检查疾病登记和健康服务登记情况,并根据管理的规范性和及时性打分。

2.3.7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居民健康建档覆盖率(%)指标标准:充分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居民健康档案。指标含义: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档案的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加强社区重点人群管理和重点疾病管理的基本条件。衡量要素:检查档案管理情况,检查相关项目开展的登记和记录,以及健康教育开展的次数和健康教育专栏开设状况,根据管理的科学性和相关工作的效果打分。

2.4可及性及连续

2.4.1为社区居民首诊比例指标标准: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社区首诊制度。指标含义:建立首诊制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衡量要素:调查除急诊外就诊的社区居民,社区首诊率不低于60%。

2.4.2转诊及转诊病例符合比指标标准:对符合转诊条件的病人进行转诊,及时告知病人不能转诊的原因,对上级医疗机构和外部转来的病人做好安排,并能够延续其必要的治疗护理方案。指标含义:形成规范的转诊机制,对于合理救治病人和降低医疗费用有很大益处。衡量要素:根据转诊制度能够把符合条件的病人转至上级定点医院或相关医院,同时把符合社区治疗和康复要求的病人及时转回社区。

2.4.3入户访视率指标标准:建立医师对辖区内居民的巡访制度。指标含义:建立巡访制度可以密切联系辖区内居民,了解居民健康状况,更好的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衡量要素:检查医生每月巡访量,巡访日志是否内容真实、完整。

2.4.4医护人员知晓有关制度与程序、诊疗记录归档合格率(%)、诊疗记录归档及时率(%)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知晓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的各类规章制度,执行过程明确,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行为。指标含义:制度建设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有效落实的基本条件,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够发挥制度的效力。衡量要素:检查制度建设情况,抽查社区卫生服务员工对各类管理制度的知晓情况,询问实践工作过程中执行制度的情况。

2.5医疗范围、规范及质量

2.5.1急诊处理知识合格率(%)、基本用药目录知晓(知晓/总人数)指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熟知基本用药目录。指标含义:作为疾病首诊机构的服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医疗服务的知识和方法,更应该熟练掌握常用的急救知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用药目录是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衡量要素: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急救操作和基本用药目录的掌握情况。

2.5.2医疗不良事故发生率(%)指标标准:诊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或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掌握发生不良反应后积极的应对处理方法。指标含义:诊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避免的现象,社区医疗条件和救治条件较差,避免诊疗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和发生后的及时救治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衡量要素:检查了解不良现象发生的情况、考核医务人员处理不良反应的知识和能力。

2.5.3隔离、消毒合格率(%)、处方合格率(%)、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合格率(%)指标标准:诊疗物品的隔离、消毒符合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要求;开具的处方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符合要求。指标含义:隔离、消毒、处方规范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都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所必需的条件。衡量要素:按照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要求对隔离、消毒、处方规范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进行检查。

2.5.4基本目录外用药费用比(%)指标标准: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费用不超过用药费用的10%,特殊情况的药品目录外用药应有明确的解释记录且符合诊疗规范的要求[3]。指标含义: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费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既是诊疗规范的要求,也使控制医疗费用的需要。衡量要素:检查用药情况和用药记录,重点检查有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或基本药品目录外用药超标的病例。

2.5.5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指标标准:依据对病人和社区居民抽查结果。计算内容包括:对医疗质量、医药费用、病情处理全过程、转诊及预防保健等。指标含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是衡量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和服务质量的标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衡量要素:社区居民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按照居民满意度和监测者评价结果计分。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关于200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的意见.2001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7)

学科教学由于“不仅是因为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而且因为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最重要的途径。而学科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语文学科性质来讲,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里的人文性,体现在语文教育中的人文主义,“是指汉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来发展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个性。具体主张是: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化、人格化与个性化,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同样,语文素养也含有后天修养的意思,“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的三维度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始终贯穿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贯穿就是精神食粮的传授,实践证明,“好的学校教育会产生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渗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中在阶段目标中多出提出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为审美教育。通过对汉字的审美,达到对美丑善恶的认识,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当然,汉字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在汉字教学中也应注意文化内涵,培养人文素养,利于帮助形成健康的社会价值导向。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阅读教学是架起学生与人类文明思想的桥梁,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思维,提高情趣,提升思想境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有相关表述,但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更为明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表述揭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性质,就是要形成良好地精神品格和健康的人生态度。由于“在人生的道路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中生受到某些挫折,经历若干坎坷,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一方面高中生要得到别人的鼓励,另一方面“要为高中生讲一些古今中外在艰难困苦中取得成就的人物的故事”,在这里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消除内心的不健康因素。我们古代讲“文以载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在教学中天衣无缝地结合,通过文章的阅读和教学,在字里行间、人物言行、环境渲染、思想感情等多方面在心理上去体验,方能体现文道合一的实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见一斑。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启发提问等方式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写作教学中的渗透

写作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规范和能力的。写作教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育人训练,“它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等内容”。在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是对自己内心思想的梳理,而教师则是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并对症下药、及时纠正。教师在作文命题上,应更多的贴近生活实际;在作文评价上要增强正面刺激,尽量减少或避免反面刺激。同时,写作教学还涉及到对学生积累、思维、语言等的训练,在对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都是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施加影响的。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渗透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在社会中就有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状况对个体全面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由于其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适应和处理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正因为如此,“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人际关系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人际交往主要是靠语言的,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口语交际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详细的目标和建议,如“口语交际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口语交际并不是考试内容,这也导致了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忽视。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在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和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除了促进学生学习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促进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各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李志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

[3] 蔡明、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8)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主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则和终极理想。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特别是人格发展的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场域,也存在着培养内容空洞化、形式刻板化、方法陈旧化等问题,高职院校的人格教育更显薄弱。人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意义深远。

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指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和培养是影响人格的重要方面,人格也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现在和未来以及困难与挫折,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1]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整合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是人格人格塑形定性的关键时期。因而,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这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的多元价值取向亦趋明显,在此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也暴露出来,大学生群体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高校人身伤害事件的频发便是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人格教育远远达不到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少数矛盾的尖锐与激化事件恰恰说明必须加强对人格教育的关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情绪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2]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的必要之举,是开展现代素质教育必然要求。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一般来说,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文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健康人格应该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二者的内在联系蕴含在人的现代性主题内。二者关于人的现代性的关联之一,是健康人格通过素质教育形式来实现。二者关于人的现代性的关联之二,是人文素质教育必然作为现代性后果的一个文化矫治手段。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关系可概括如下:

第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确认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价值标准。从微观角度看,人格或个性本来就意味着差异,差异会造成健康人格的不确定性。健康人格与不健康人格有差异性,健康人格之间、不健康人格之间也有差异性。问题是各种差异说明了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对大学生而言,确定健康人格标准才能形成和塑造健康人格。人文素质教育应确立起的人文精神、人文意识、人的全面素质的基本要求,就构成健康人格的直观参照体系或曰标准,大学生依此就可以去分析、评价和选择。从宏观视角看,尽管大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大学教育的价值导向、评价源于社会而不是其自身。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要求主要是一种社会期望或社会认同,其蕴含的某些价值也首先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评价来有效实现的,社会其他确认都是间接的、潜在的。因此,人文素质教育赋予大学生健康人格丰富的实践意义,它实现着价值标准的调整和确认。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9)

例1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

原定目标:

1、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

2、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

修改目标:

1、认识常见水果。

2、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

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有了整体认知,因此“认识常见水果”比“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要贴切;原目标2的提法司空见惯但不太适宜,因为许多水果的表皮不是单色的,小班幼儿为此常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有时按水果形状(并不标准的几何形状)分类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因为“分类”必须以事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

修改价值:只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和事物的实际,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牵强附会的“领域整合”不足取。

例2活动名称:蛋宝宝的衣服(中班)

原定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禽蛋。

2、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蛋,愿意同时吃蛋黄和蛋白。

3、学习用蛋壳拼图。

修改理由:原目标1形同虚设,因为活动中幼儿无法体验吃了禽蛋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剥蛋壳”不仅为活动预设了操作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用蛋壳拼画”则关注到健康教育领域与美术教育领域之间的整合。

修改价值:避免了幼儿无法亲身体验却要幼儿有所感受时常常出现的说教;体现了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幼儿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地预设了领域整合内容。

例3活动名称:食物的旅行(大班)

原定目标:

1、知道食物所经过器官的名称和顺序。

2、初步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并能理解“磨”“蠕动”“进入”“送到”“排出”等动词用在各消化器官的含义。

3、能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消化的过程,体验奇妙的乐趣。

修改目标:

1、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并能理解“磨”“蠕动”“排出”等动词的含义。

2、能随音乐节奏用肢体语言表现食物消化的过程,体验游戏的快乐。

修改理由:原目标1难度过大,既无实现的可能,也无实现的必要;目标2的修改注意到了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修改价值:幼儿健康教育不是小学生(甚至中学生)健康教育,幼儿的接受程度以及教育的必要性是确定教育目标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有节奏的肢体语言能让幼儿感受到健康教育原本就是身体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二、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教育的关系分析

从以上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健康具有自身特定的目标体系。修改后的目标就是较为典型的健康教育目标,这些目标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无法完全替代的。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实践中有以“幼儿体育”替代“幼儿健康教育”的现象。这里就“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体育”的关系作一梳理。

首先,从概念来看,幼儿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体育包含幼儿身体保育和幼儿身体锻炼,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通过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广义的“幼儿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与狭义的“幼儿体育”共同构成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

其次,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体育”几乎一直包含“健康教育”。中外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往往在论述“体育”时谈及“健康教育”,比如,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第5卷《体育》内容中包含健康教育;斯宾塞在《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中也对儿童的吃、穿、用脑时间、生活作息制度、身体健康与心智发展的关系等作了阐释;小原国芳将体育称为“健”的教育,认为体育包含运动与保健。

再次,从相关学科或专业来看,“体育”与“健康教育”又呈现并列关系。医学专家所说的“健康教育”与“体育”在内容上没有任何交叉,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出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但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别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等于“体育+健康教育”,其理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织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6)。可见,基础教育新课程设置仍然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两门课程来看待,只不过认为两者具有“健康第一”的相同内涵。

健康心理学的含义篇(10)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我们知道,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如果目标定位不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这里以笔者和部分幼儿园教师正在研究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加以比较、分析。例1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原定目标:1、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2、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修改目标:1、认识常见水果。2、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有了整体认知,因此“认识常见水果”比“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要贴切;原目标2的提法司空见惯但不太适宜,因为许多水果的表皮不是单色的,小班幼儿为此常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有时按水果形状(并不标准的几何形状)分类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因为“分类”必须以事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修改价值:只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和事物的实际,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牵强附会的“领域整合”不足取。例2活动名称:蛋宝宝的衣服(中班)原定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禽蛋。2、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蛋,愿意同时吃蛋黄和蛋白。3、学习用蛋壳拼图。修改理由:原目标1形同虚设,因为活动中幼儿无法体验吃了禽蛋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剥蛋壳”不仅为活动预设了操作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用蛋壳拼画”则关注到健康教育领域与美术教育领域之间的整合。修改价值:避免了幼儿无法亲身体验却要幼儿有所感受时常常出现的说教;体现了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幼儿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地预设了领域整合内容。例3活动名称:食物的旅行(大班)原定目标:1、知道食物所经过器官的名称和顺序。2、初步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并能理解“磨”“蠕动”“进入”“送到”“排出”等动词用在各消化器官的含义。3、能用肢体动作表现食物消化的过程,体验奇妙的乐趣。修改目标:1、初步了解主要消化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并能理解“磨”“蠕动”“排出”等动词的含义。2、能随音乐节奏用肢体语言表现食物消化的过程,体验游戏的快乐。修改理由:原目标1难度过大,既无实现的可能,也无实现的必要;目标2的修改注意到了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修改价值:幼儿健康教育不是小学生(甚至中学生)健康教育,幼儿的接受程度以及教育的必要性是确定教育目标的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有节奏的肢体语言能让幼儿感受到健康教育原本就是身体美和艺术美的统一。二、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教育的关系分析从以上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健康具有自身特定的目标体系。修改后的目标就是较为典型的健康教育目标,这些目标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无法完全替代的。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实践中有以“幼儿体育”替代“幼儿健康教育”的现象。这里就“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体育”的关系作一梳理。首先,从概念来看,幼儿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体育包含幼儿身体保育和幼儿身体锻炼,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通过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广义的“幼儿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与狭义的“幼儿体育”共同构成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

其次,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体育”几乎一直包含“健康教育”。中外历史上许多教育家往往在论述“体育”时谈及“健康教育”,比如,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第5卷《体育》内容中包含健康教育;斯宾塞在《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中也对儿童的吃、穿、用脑时间、生活作息制度、身体健康与心智发展的关系等作了阐释;小原国芳将体育称为“健”的教育,认为体育包含运动与保健。再次,从相关学科或专业来看,“体育”与“健康教育”又呈现并列关系。医学专家所说的“健康教育”与“体育”在内容上没有任何交叉,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出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但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别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等于“体育+健康教育”,其理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不能也不可能单独承担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全部教育活动和所有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健康目的的一门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织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6)。可见,基础教育新课程设置仍然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作为两门课程来看待,只不过认为两者具有“健康第一”的相同内涵。最后,从近年幼儿园课程改革来看,幼教界将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及艺术五大领域,隐含“健康教育”包含“体育”这一思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作了这样的选择。笔者以为,幼儿体育与幼儿健康教育虽然都将各自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就实施的基本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对幼儿发展的基本作用而言,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广大幼教实践工作者而言,《纲要》带来的启示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即要重视幼儿的身心保健教育,也要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的体质,即保健和锻炼并重。由此可见,只重视幼儿体育却不重视幼儿安全、营养等方面的保健教育,只重视日常生活中有碍健康的突发事件的补救处理却不重视开展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促进健康的教育,只重视通过“健康课”教给幼儿健康知识却不重视通过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随机教育及时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等,都是无益于幼儿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表现。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31第二,实践中有以其他某领域教育的目标取代幼儿教育目标的现象。比如进行饮食营养教育时,活动目标强调的却是对食物原料——植物或动物的探究兴趣,或强调进餐中的与人分享,而不够突出本应突出的健康饮食态度和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有益前提或有益扩展,但对于幼儿饮食营养教育而言,最核心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幼儿探究动植物的兴趣或对幼儿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而在于幼儿对相应食物的主动接纳。有时幼儿园开展的某个效果不错的活动却连教师都说不清它究竟属于哪个领域,这种现象其实说怪不怪。说它怪,当然是因为其“四不像”——健康?否!社会?否!科学?否?综合?否!说它不怪,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价值观是“对幼儿发展有益”,而不是追究已经进行了哪个领域哪个范畴的教育。但是,笔者仍然担忧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是否会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构成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幼儿园应当考虑本园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如果进行分领域教育,那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包含健康在内的各领域教育自身固有的特点、规律和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教育意义,其次应当关注领域之间的必然联系,尽可能挖掘每一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不要人为割裂;如果进行综合教育,那么首先需要熟练把握各领域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领域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寻找符合本园幼儿实际的整合突破口以及将各领域教育加以整合的方法和手段,确保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和必要的。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能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的就不应当割裂(比如例2、例3),但不能为整合而整合,甚至有意拼凑(比如例1)。笔者认为,就目前幼儿园课程发展现状与趋势而言,没有绝对的领域教育,也没有绝对的综合教育,事实上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只不过其间的分合比例不同而已。“分”主要体现领域个别性,“合”主要体现领域之间的渗透性。个别性永远存在,渗透性也无所不在(除目标、内容的整合外,还可以是方法手段的整合以及环境创设方面的整合等)。幼儿健康教育是个别性鲜明的生活教育,同时它与其他各领域教育的渗透又是本质的、必要的和可行的.

上一篇: 营销策划与市场推广 下一篇: 泌尿外科医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