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资产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0-15 15:21:36

科研项目资产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512-02

高校附属医院大多是集教学、科研、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战略的提出,国家对科研事业日益重视与支持,“科技兴医”意识的不断增强,科研经费投入越来越多,主要包括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来自承担国家或地方政府常设的计划项目或者专项项目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来自对外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合作研究、委托研究、技术开发或咨询、技术服务与转让等合同方式取得的经费以及承担各党派、社会团体、专业 研究机构等非政府机构科研项目取得的经费。科研经费在医院各项经费中比例的逐年提高,使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科研所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设施、软件、图书、实验试剂、材料等。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实践与经验,谈谈如何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科研资产的管理。

1 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科研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 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财政部颁发的新《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全面实行,新制度中针对科研、教学经费管理混乱问题对科教支出会计处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对资产按经费来源来管理,科研经费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加强高校附属医院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是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1.2 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科研经费是专项资金,国家是科研经费的所有者,医院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所以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应归医院所有,应纳入医院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但在实践中由于人们对科研经费认识上的偏差和相关制度不完善,致使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混乱,出现了账账不符,有账无实等现象。加强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管理需从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增加管理手段等方面着手,使科研经费发挥应有的作用。

2 高校附属医院科研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科研项目往往涉及范围广,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又存在不确定性,而各类项目都有自己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经费使用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规定,各高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主要针对科研经费提成比例的具体规定,对于财务人员、科研人员来讲,购置资产的管理制度往往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

2.2 管理职责不明确。目前大部分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实行多级管理形式,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所在科室、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使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都管而实际都不管的状态。

2.3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科研经费开支审批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添置设备归各课题组使用。而财务部门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科研设备的利用率不清楚,所以财务部门无法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有些设备被长期闲置,造成大量浪费。

2.4 科研资产验收入库手续和日常管理不严格。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由课题组保管,有些由科研人员自行保管使用,往往项目结题后或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有些就变成私人财产,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对科研经费购置的材料缺乏管理意识,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试剂等材料往往是未经入库,已投入使用直至报销时,财务部门指出按规定不入库不能报销时,课题负责人才办理假入库、出库手续,违反了医院财产物资的管理

制度。使用科研经费购买图书随意性大,图书用途不明,作为固定资产不办理资产登记手续,不办理图书入库,存留在课题组,致使图书资源浪费,重复购买,无法共享资源的现象频发,造成科研经费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2.5 科研经费购置的进口免税科研用品,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进行其他处置,不符合海关要求,影响医院今后享受免税优惠政策。

2.6 科研活动形成的著作权,专利权等没有在资产部门登记管理,没有作为无形资产管理,也没有给医院带来价值。

篇(2)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工作者的智力投资得不到补偿

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脑力劳动,理应取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现有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均未明确列支该项条款,在科研经费列支范围中根本未涉及科研工作者工资性支出规定,只有劳务费开支条款,且仅限定用于项目组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和项目组外聘成员的劳务性支出;但是,担任研发主力军的在职科研工作者的劳动力报酬却没有被名正言顺地纳入科研费用列支范围中,给科研人员造成了劳动力报酬难以落实的后顾之忧,科研工作者很难专心致志地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去,难免想方设法套取资金,予以补偿自己的智力投资,导致出现了科研开支范围随意扩大、以假发票报销套取资金、假委托转移资金等现象。这里所说的假发票指的是因随意扩大科研开支范围而人为制造的虚假科研业务所产生的发票,并非指发票本身的真假。这种变相套取脑力劳动报酬的违规行为会造成许多资金隐患,因此,制度设计上对科研工作者脑力劳动价值认定的缺失是导致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的原因之一。

2、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健全

科研经费管理不科学,根本原因在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到位,缺乏监督机制。一些高校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只是零零碎碎的制定几项管理规定。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形式多元化,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继续采用单一项目管理与核算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显然会导致科研项目资金来源多样化与经费管理核算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导致会计人员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无法可依,无所适从。

3、违规列支科研经费

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可以将科研经费划分为纵向科研经费与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包括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市级和省厅级项目及校级项目等,各主管部门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横向科研是高校与其他社会团体或企业间进行科研合作、技术咨询或转让成果、专利等所取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由于项目负责人对其负责的项目享有绝对的控制权,而科研经费列支的合理性又难以界定,造成一些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支出中随意列支与科研项目无关的招待费、差旅费、礼品及生活用品等费用,财务人员在报销科研经费时也仅仅从票据是否合法来判断报销与否,使得大量用于家庭与个人的费用冒充科研经费予以报销,严重挤占了科研经费额度,另外,通过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和检查的结果分析发现,无论是在纵向科研项目还是横向科研项目中普遍存在洗钱、虚假列支、划拨支出等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流失风险

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比较松懈,没有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畴,即使一些高校对于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也规定必须办理入库手续,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三联单,但在实际操作时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项目负责人自认为科研项目是个人的,特别是横向科研经费不属于国家拨款,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属于国有资产,不愿意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程序,千方百计回避固定资产验收手续,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固定资产人为的拆分成多种零部件或材料,再以零部件或材料发票来报销,造成这些资产大量流失;另外,高校对于大量科研项目研究开发所取得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往往疏于管理,没有进行相应的产权登记,加大了无形资产流失风险。

5、科研间接成本占用教育经费

尽管高校一般都提取一定比例(3%-5%)的科研管理经费,以弥补高校管理和组织科研项目所发生的费用,但是所提取的费用很少,事实上,科研项目不仅无偿使用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房屋、水、电气等教学资源,高校还配置了科技处等专职管理部门为科研工作提供各类管理服务,科研人员以及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薪酬、住房、福利、业务培训等费用也由学校承担,因此,从投入与产出角度来讲,高校所提取的科研管理费远远弥补不了学校对于间接科研经费的投入。

6、科研项目结算不及时、验收不科学

项目负责人由于个人年度考核、职称职务晋升或者科研资金取得等原因的需要,对于科研项目结题倒是很重视、很积极,但是对于相应科研项目的结算则能拖则拖,因为高校没有对科研项目不按时结算的管理与惩罚措施,致使有的项目负责人钻了空子,项目结题后长时间不进行相应的项目结算,巧立名目,随意报销一些用于个人或家庭的费用,更有甚者千方百计将科研结余资金据为私有,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对已结题项目进行财务决算,增加了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另外,有的高校对于科研项目验收的重心放在了科技成果与科研技术方面,而忽视了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与使用效益。

二、高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的对策

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财务部门及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好内部沟通与协调,以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为依据,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全程管理,即预算管理-实施管理-结题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评价,每一阶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逐步将科研资金全部纳入高校财务综合系统,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合理列支科研劳务费

智力劳动在科研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理应得到合理的劳动报酬,因此,建议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设计中增加工资性列支项目:实行总额限定或比例控制,可以对科研性工资分配实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分配办法,项目研发期间只保留工资性列支额度,中途终止项目或未达到项目预定目标时不予发放劳务费,待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发放,使得参与项目研发人员通过智力劳动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科研人员对于自己的智力劳动报酬何时能得到补偿、补偿多少做到心中有数,不必再为智力劳动得不到回报而耗费精力,在最大限度发挥智力报酬对于科研工作促进作用的同时,也杜绝了科研人员违规套取或私吞科研经费的现象。

3、规范科研经费报销制度

制定科研经费开支问责制度,规定项目负责人为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于科研经费支出进行精细化管理,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列支范围及报销标准,仔细审核,规范报销手续,杜绝一切与科研项目不相关的费用从科研经费中列支,严禁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

4、规范科研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

对于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除了应提供给甲方使用的以外均属于高校自身资产,理应遵循学校自有资产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科研项目研发期间资产归项目组使用,待项目结题时应及时移交给相关部门,并办理移交手续,不得找借口滞留在项目成员手中,避免资产流失。对于科研项目所取得的发明、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依据相应证书等鉴定资料进行备案登记,视同高校无形资产,实行统一管理。

5、全面核算科研项目成本

科研项目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比如材料费、差旅费、人工费等发生时直接计入科研成本中,但是对于科研项目所耗费的间接费用比如房屋占用费、设备使用费、科研项目实施中消耗的水、电及应分摊的采暖费用往往被忽视未计入科研项目成本中,导致科研项目成本不全面、不真实,因此要如实反映科研项目成本,必须将这部分间接费用合理计入项目成本。

6、严格结题,及时结算

在科研经费的结题与结算方面,高校科研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本校科研管理的具体办法与管理规定,明确项目结账时间和结余资金用途,使项目负责人对于自己负责的科研项目应该什么时间结账以及项目结余资金的用途做到心中有数。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协同财务人员及时对项目经费进行结账与决算。对于不按期办理经费结账与决算手续的科研项目,高校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予以强制结账。

总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将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高校科研经费势必逐年增加,因此,高校应严格科研经费管理,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和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武.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6.

[2] 李德生.高校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问题思考[J].财会月刊,2013.5(下).

[3] 卢喜花.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03).

篇(3)

关键词:

事业单位;科学研究;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财政资金支持促进科研创新,科学事业单位在资金方面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来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是其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科学事业单位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长期以来,财政部门对各专项资金均要求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此相对应,各科研项目均应有一套适合项目本身的管理制度,以明确经费的使用方向、结构和目的。随着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资金的体量不断增大,一些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就显得过于宽泛,导致经常出现一些与科学研究不相关、不必要的开支,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一套适时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管理便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将使科研项目经费出现滥用与浪费。

(二)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在科研项目中,经费的使用需要接受监督、审计和决算,而这一系列经费过程管理的基础就是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为了提升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目的和使用标准进行规范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均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组长负责,其掌控着从预算到执行各个阶段全过程的管理。然而由此衍生的问题是,项目负责人虽说是其研究领域的专家,却往往缺乏财务管理知识,难以应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项目组组长或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很少以消耗指标和基础数据进行测算与编制,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估计,难以客观反映科研项目的支出需求,使得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大多形同虚设。除此之外,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其与市场产品等生产性项目的成本预算不同,无法准确估计项目的研究周期与经费消耗。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多种方法才能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这就决定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差异性,在经费执行过程中也会导致出现偏差。

(三)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不善。将经费支配权交给项目组组长,从主观层面上放松了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通常情况下,科学事业单位都会制定自身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多数科学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方面,其规章制度不能完全满足可操作性的要求,或者在经费支出管理方面缺乏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无法真正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此外,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项目组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及其预算内容并不熟悉,经常出现比如经费报销时,机械地按照财务规章制度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但与项目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难以将经费支出与预算完全对应,经常在事后才发现脱节的问题等。

(四)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这两部分不仅是科学事业单位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对其科研实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流程包括资产形成、资产支配、资产处置等,在各环节都存在问题,比如在资产购置之前,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从而产生重复购置等问题;或者由于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属于非偿还性资金,因此导致科学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缺乏长远规划,仅考虑眼前一时之需,而且部分仪器设备仅有极少数科研人员懂得操作使用,一旦这些科研人员离岗离职,这部分仪器设备就如废铜烂铁般堆放在实验室,导致资产的使用效率极为低下;不少资产直接归属项目组管理,项目组画地为牢、轻视资产管理,导致出现小而全、重复购置等现象愈演愈烈。

(五)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意识。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项目组争取来的,因此经费管理也是项目组的事情,经费开支、预算编制与决算均由项目组负责,超支或结余经费由项目组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与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无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人员在经费管理方面的参与度不足,且参与意识较差,造成了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问题。

(六)内部审计的作用有限。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准确执行财会制度是科学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内容,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为了减少直至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促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提升,应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漏洞,及时填补,做到未雨绸缪。不过,现阶段的科学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并不重视,一些单位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而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也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独立性仍然较差。

二、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对策

从对以上问题的梳理中不难发现,当前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作用,确保科研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法律意识,对单位的科研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视,同时提高科研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的水平。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预算标准不科学、计划期制定不合理、执行考核评价不规范和可比性较差等。因此,在项目需求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准确把握,保证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还要规范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在充分保证预算刚性的条件下,要对其作出一定的动态调整,从而形成动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机制,提升预算的准确性,不但能满足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需要,也能节省财政资金的消耗。

(二)健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水平,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具有经济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列入日常管理规划。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应建立健全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单位情况,保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不冲突,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可以使管理人员遵章进行管理,并起到相互制约、制衡的作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应确保可执行性,按照管理制度,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批复书、财务制度要求,对项目支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规划,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监督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实现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结合,管理功能与预算执行相结合,避免发生偏差,提升经费使用效益。

1.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过程中,科学地编制经费预算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形成的基础。为了妥善解决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程序脱节的问题,在立项时,应规范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为经费使用确立依据,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科研管理部门应以课题指南确定科研项目的立项方向,并按照项目申报条件与规定严格审查,指导项目负责人填写项目申请书,清晰、完整地表达出项目思路:第一,从专业角度,项目组需合理设定项目任务与目标,按照历史数据分析科学假定环境、限制因素,合理确定项目基本预算;第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单位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从财务角度,为科研项目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尤其是项目支出预算中的支出类别、控制额度,并充分考虑预算的专业性,严格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查。

2.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规范调整。确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后,应根据批准文件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追加预算。但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为了保证预算的可操作性,需要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做出规范合理的调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调整是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需建立规范的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并健全分类申报、审核和定期研究制度。严格审查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从源头上防止出现经费申请混乱的状况。健全经费使用计划和决算制度,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做到计划性、科学性。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管理,并公开支出明细,通过公开的形式,确保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也能够起到引导和威慑的作用。

(三)充分发掘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的功能。首先,科学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应树立和加强资产管理意识,通过整体规划所购置资产,提升资产使用的合理性;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以项目组具体的实际情况为标准,构建完善的资产共享平台,实现统一管理,避免重复购买资产。其次,充分发掘单位现有资产潜力,最大程度上发挥现有资产功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也是避免资产重构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关制度,比如资产使用制度、维护制度和报废制度,严格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检查,人员调离或离职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保证单位资产不闲置、不流失。

(四)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科学研究是科学事业单位一切工作的中心,为了确保科学研究的顺利推进,需要做好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而在管理工作中,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撑,让科研人员创造出更多的新科技和新产品。为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单位管理人员应增强管理意识,提升参与意识,主动参与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去,了解和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明细等,监督管理经费的使用,确保一分一厘都用在科研项目上,而不挪作他用。

三、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根据科学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经费投入和效益分析相结合,按照投入产出原理,科学评估项目绩效目标。同时,根据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等,制定可实现的绩效考核目标,为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保驾护航。

作者:杨晓红 谭舒海 王君豪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琪.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5,(03).

[2]黄红花.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财政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5,(04).

[3]张川,娄祝坤,王志成.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财务研究,2015,(02).

[4]张川,娄祝坤,王志成.科研经费管理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8).

[5]高新华.浅析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15,(04).

篇(4)

1.2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性大单位负责人不认真履行职责,疏于管理本单位的财务工作,不重视单位财务预决算和财务报表,造成上报材料反映不实,项目经费开支真实度低。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管,项目经费经常发生相互挤占和挪用现象,不能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要求和进度合理安排使用资金,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没能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用途,造成资金浪费。有些人在不同部门重复申报同一项目,有的人设法将科研经费变为支出经费,改变科研项目经费用途,相互挤占挪用。个别人在项目批准后,不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项目发票报账存在重复报账的现象,采取非法手段隐瞒资金去向,有时同一张发票在不同项目中重复使用,套取国家财政资金。项目验收缺乏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使项目验收流于形式,导致国家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1.3资产使用率低资产的购买、使用等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有些农业科研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不善、权限不明确、资产利用率低以及闲置等问题,同样使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其真正用途。科研单位的项目经费使用权由课题主持人掌握,设备均是自行采购、使用和保管,各部门有时重复购置,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极低。部分单位缺乏设备购置成本分析,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大型仪器,使用次数少、使用时间短,采购前没有对市场进行考察和合理预算,造成仪器长期闲置。

2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2.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财会人员进行科学分工,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务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强化对各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监督,对科研及其他活动进行全程管理,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单位资金使用流程,层层落实,严格审批。

2.2加强人员素质一方面,部分单位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凭借自身掌握的权力,恣意妄为,甚至串通财会人员一起作假账等。为遏制这种违法违纪现象,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必须学法、守法,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法规为准绳,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重点学好会计法,依法理财、依法核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本单位的财产和利益不受损失,敢于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部分领导来自科研一线,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明确他们的经济责任十分重要。此外,部分会计人员业务不精,观念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不断深入的会计形势的需要。为使农业科研财务管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3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农业科研单位肩负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任,其科研成果的产生和转化是科研单位的灵魂。国家这几年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日益加大,科研项目资金也不断增多,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科研成果,关乎科研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应建立科研项目的实施绩效、项目管理、评价结果运用机制,以加强和完善预算监管,提高透明度。农业科研单位要严格遵照科研项目申报书和合同要求,做好项目申报、报告审批、资金使用及项目验收等各项项目活动,严格按照项目预算要求和规定用途报销各项开支,杜绝项目经费相互挪用和挤占现象,严肃处理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

2.4提高资产使用率目前,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非常重视,国有资产管理也逐渐成为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各单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国有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学研究、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农业科研单位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包括出租、出借以及报废处置等,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制,定期开展资产清查,不明原因的财产损失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单位内部各科研项目小组之间要统筹规划资产购置,合理配备科研资产,避免资产重复购置现象,杜绝项目资金浪费。

篇(5)

二、规范医院科研经费财务核算和管理的建议

篇(6)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建设研究型大学是目前许多高校的目标,而科研项目的多少好坏是高校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高学校声誉和地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科研经费管理也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重立项、轻使用、低效益等问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效发挥,关系到科研人员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刻不容缓。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科研经费的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有效的财务预算

要取得科研经费,首先要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也就是实事求是地根据科研项目实施的需要预算科研项目成本。但是,从目前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的实际情况来看,科研项目预算未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科研成果所需要的项目成本,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不高,偏差很大,财务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地核算和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究其原因,许多高校把科研项目及经费作为考核科技管理和教师的重要指标,把科研项目同教师竞争关键岗、重点岗、职称等紧密相连,造成科研人员想方设法去争取科研经费的现象,大部分申报科研项目预算的科研人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为了满足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而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基本不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对科研项目预算没有起到指导作用,申报人员为取得科研项目,盲目罗列预算,所编制的科研项目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项目实际所需的成本,造成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与科研项目结题结算不相配。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全面,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资金管理上不匹配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样化,有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助及联合开发等等,形成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不同投入渠道和投入方式对所投入的科研资金提出了不同的财务管理要求。目前国内各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普遍是采用由财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各项科研经费的一级财务管理体制。所以,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一般情况下是分离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以及教师科研量化考核工作,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研经费使用采取项目主持人审批负责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管理和监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由此,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项目主持人就出现了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上的差异,虽然许多高校制定有详尽的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但由于科研经费种类繁多,特别是存在横向科研经费,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在现实中没有严格执行,从而造成科研人员上报的科研经费开支与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不符。

(三)科研经费的财务核算模式为“统一核算”,没有或缺乏成本核算

由于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采用的是“统一核算”的财务核算方式,教学支出与科研支出在一起核算。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用教学的材料作科研项目的实验,或用纵向科研经费作横向课题的实验,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高校对从事科研所用的房屋、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以及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无形中加大了教育事业费开支范围,减少了科研成本开支。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将经费花在何处,用途是否与科研有关,是否符合科研项目预算,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管理和控制。加之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个人努力争取来的,因而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四)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较为普遍,结题资金处理不明晰

所谓结题不结账是指:科研项目完成后已通过项目下达单位验收评估,但在项目支出中不做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按在职项目进行管理的现象。高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专用资金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结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且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但由于课题负责人大多对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及管理制度了解较少,从而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结题不结账的课题中的许多固定资产不能进行清理,结余资金不能分配,造成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和项目财务管理的负担。此外,高校对于科研结余经费处理也没有明确规定,管理松懈,其支出多为招待费、汽油费、手机费以及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差旅费等。

(五)科研资产管理混乱、设备利用率低下

高校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名义上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部门共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出现资产登记不及时,或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资产的盘盈、盘亏及报废等后续工作处理缺失;科研资产大多数由项目组保管使用,项目结题或者科研人员调动时,未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使大部分资产滞留在个人手中,物随人走。另一方面,由于科研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有些项目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者, 由于分属不同院所或部门,科研仪器设备不能共享,造成科研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重复购置,不仅占用了大量科研资金,而且设备利用率不高。另外,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无形资产管理措施也非常薄弱,造成被侵权事件的发生和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筹措的科研经费总量也不断增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等学校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以某高校为例:科研经费到款分别是2007年2亿,2008年3亿,2009年4亿。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层次、多元化,给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带来巨大冲击,高校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和制订一个适应高校发展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财经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

首先明确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组织科研人员学习科研管理制度,让项目负责人充分认识到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预算、决算能力。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增加预算会计,专门指导科研项目的立项预算,配合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和控制,帮助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决算。首先,根据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立项预算模板(预算模板应能配合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核算和控制),科研项目申报人依据立项预算模板在预算会计的指导下填报项目预算,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申报成功的项目预算转给财务管理部门;其次,财务管理部门根据立项预算模板实行科研项目预算制核算,平时依据科研管理部门转来的项目预算进行核算控制,非预算内开支不予列支,因科研项目实施情况改变而需列支的费用,应先申请变更预算,经审批后列支;最后,科研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帮助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决算。通过:预算―核算―控制―决算的整套流程,提高对科研项目预决算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完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建议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实行“统一管理,专门核算”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从管理角度,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由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不采取科研管理部门成立二级财务结构进行独立核算的模式,保证高校资金管理的整体性、统一性;而从核算角度,财务管理部门将科研经费与教学经费分离,进行专门核算,根据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科研经费的核算内容,配合科研管理部门的预算模板,通过财务软件加强对科研经费的控制,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保证科研经费的财务核算真实完整,来龙去脉清晰明了。

(四)明确各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加强管理部门间的配合,提高整体管理能力。要解决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结题资金处理不明晰、科研资产管理混乱、设备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关键在于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管理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科研管理部门增设预算会计,首先是为了解决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和指导科研项目申报人做好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能够更好地争取科研项目,同时为以后的科研项目核算打好基础;其次能够加强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间的合作,让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核算能够相互统一,保证科研项目负责人按照预算,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为最后科研项目结题的决算做准备;最后能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做好科研项目决算工作,处理好科研资产的交接转换,保全高校的资产不流失。

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高校的科研经费也大幅增长,有关科研项目的核算在会计核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某高校会计核算中科研项目的核算2008年占42%,2009年占46%。由此可见,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要提高认识,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使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为建设研究型大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国科金发计[2002]61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规定.

篇(7)

高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科学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依托,科研经费短缺是影响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一五”期间,政府投入高校的科研经费从2006年的133.1亿元增长至2010年262.2亿元,呈现稳步攀升的态势,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但高校科研经费在全国科研经费的份额比例基本维持在9%以下,远低于企业和研究机构(见下表)。高校要增加直接和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的份额,硬条件靠有学科支撑的科学研究能力,软条件离不开规范高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2011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力度,《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2012〕86号)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高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新会计制度也即将颁布实施。高校要以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调整和会计制度改革为契机,改进和完善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方法,创新服务方式和健全监督职能。

1.政府主导国家科研项目改革先行,健全完善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与补偿机制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技术复杂程度和组织协调难度加大,高校科研工作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依靠一个人、解决一个课题的“单干模式”下的项目负责人制已经不能适应科技创新和财政管理的发展和改革的新要求。高校努力推进学研产一体化进程,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培育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培养创新人才。高校教师承担的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型科研项目,限于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技术、市场等条件,科研活动在经济上不能给高校带来较大收益,反而科研条件的建设和维护、科研人员工作津贴和奖励等经费都需要占用教育经费和资源。科研工作比较活跃高校的科研条件建设和科研奖励占用教育经费和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情况既降低了教育经费的直接投入,又虚化了科研活动的真实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报虚账、假账现象的发生。科研机构或企业中有专职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的薪酬编入了经费或成本预算,高校由财政供给的人员经费一般是按编制和标准核定,编制内专门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职员当然也有,但目前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是教师,经费预算主要保障的是教育事业支出,没有科研经费日常预算,国家科研项目经费不能列支人员工资的制度规定不合理。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专业化的科研队伍,制定专门的人事考评和薪酬待遇等制度。

此次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和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调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将项目预算支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初步建立了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直接费用是按项目研究任务编列的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直接费用,可视同企业成本核算的变动成本。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按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按照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核定,类似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固定成本。二是相比以往核定的管理费,间接费用提取比例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新增绩效支出。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具体考评和发放工作由项目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但这个支出项目的定义比较模糊,大概是套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科研项目组中正式在职人员的薪酬性的支出。这一规定在重视和尊重教师的智力劳动,体现按劳取酬原则,开展科研成本全额核算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存在间接费用按比例“一刀切”、人员支出分类不到位、实务指导作用弱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高校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和发展趋势,为高校打破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业务固定成本混算的局面制定准则和规范,在资源分配、条件建设和成本补偿等方面实行分类管理和绩效管理,建立配套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与补偿机制相互关联。合理的补偿机制将促进成本核算制度臻于完善,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将使成本补偿依据更加充分,补偿合理可以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项目承担单位管理的主动性。高校应当借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之势,开展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完善科研经费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管等基本管理制度[2],重点开展科研项目人员支出标准测算、固定资产折旧等间接成本的细化核算等项工作,建立比较可行的固定成本补偿制度,为国家科研项目进一步完善间接费用预算的编制提供实务依据,为高校争取更加合理的科研经费拨款额提供会计数据支持,探索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校内核算中心。

2.以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会计核算为重点,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落实经费管理责任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成本核算和科研院所、企业不同。现在高校的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中几乎没有科研经费的会计信息。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和补偿缺乏统一规范的方法,需要设计一个相对独立的、符合高校科学研究特性和规律的科研会计核算制度。

科学的经费预算是政府评价考核项目单位法人责任履行情况的基本依据。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高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根本上解决科研经费效益不高的使用不规范的“痼疾”。科学研究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预算“可使我们对变化做出系统的而不是混乱的反应” [3] ,科研项目更要注重发挥预算的控制、规范和评价作用。高校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一般是教师,他对项目的理论技术路线方案比较在行,但对预测和计量完成技术方案的经济成本比较外行,一般是凭感觉靠经验来完成经费支出科目预算的编制。高校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来解决科研和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但预算科学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科研项目结题财务验收时,经常会出现预算的支出事项没有发生,没有列入预算的支出项目却实际需要,而且此类情况一般并不是由于技术方案变化造成,而是财务预算和技术方案相脱节,项目条件的研究和准备不充分所致;也有预算过于细化又不及时调整的因素,比如国际交流支出预算受出访限制不能成行等。这里有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监管不到的原因,但根源在于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不够。“十二五”期间国家科研项目的任务书和预算书进行合并,注重研究任务和经费预算的结合、技术验收和财务验收的对照,经费分配和绩效评价更加遵循经济管理的原则。提高经费预算科学性根本在于提高项目承担单位科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提出,项目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有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两大责任,包括申报立项的组织和指导、预算编制的咨询和服务、组织实施的协调和支撑、经费使用的审核和监督、结题验收的检验和凝练、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等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服务。高校法人责任能否履行到位将关系到国家项目的考评和后续项目的申报工作。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要改过去粗放型管理方式为精细化管理方式,才能将法人责任落到实处。为此,高校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咨询和指导作用,重视学科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凝练科研方向、发扬学科优势,“恰当地对科学研究究竟应在什么范围内进行、科研经费预算应在什么范围内支出、如何规范各科目的比例等做出评价” [4]。这是科研项目管理宏观层次的工作范畴。同时科技、财务部门要着力培养复合型科研项目管理人才。科技部门项目管理人员除了履行上传下达的办公职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财务常识,了解科研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组织程序。科研经费核算会计要了解科研项目研究的内容,分析经费预算和项目任务的内在关系,核查各项经费支出和研究工作是否相关,提供项目收支和成本会计信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帮助项目负责人完成预算调整工作,为项目财务决算和验收做好准备。这是科研项目管理微观层次的工作内容。高校加强科研项目的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科研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水平和经费预算的保障能力,规范有效地管理和使用科研经费。做到如此,单位法人责任的履行会自然到位。

3.以开展科研成本核算为契机,重视和加强科研资产管理

科研资产是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至少应包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形态。实物资产是通过高校的教育经费购置和项目研究经费配置的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主要包括科研专用仪器设备和科研机构专属的房屋建筑物等。高校需要按照固定资产主要的服务对象和功能用途,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大项分类配置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分类管理制度,将科研资产作为一种特殊资产,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整合科研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加强科研项目结题后配置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建设国家、省部和校企三级共享的学科综合科研实验中心,为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提供工作室型的平台服务。高校资产、财务等管理部门应当预先掌握科研项目获得批准的购置设备预算,为此类实验设备提供适用的运行环境,计划项目结题后设备的配置管理,切实将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纳入高校资产统一管理,减少项目结束后设备流失或闲置、以后项目重复申请购置等现象的发生,把有限的科研预算额度尽量安排在科研业务支出项目上,提高科研经费的配置和使用效益。即将实行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是建立固定资产退出补偿机制。科研固定资产折旧是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制度,使得高校科研、资产、财务等管理部门形成科研资产管理合力有了实在的依托。

科研无形资产是科研活动获得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等。由于高校科技成果大部分还处于理论阶段,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还要经历中试、开发、应用和推广等环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无形资产确认条件: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高校科研成果无论直接或间接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要对科技成果经济价值的评估和确定,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为无形资产的工作。

科研无形资产是高校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主要对象,也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和科技智慧的重要积累。目前由于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全,无形资产的维持和继续开发等成本支出做不到系统归集,无形资产维持费负担沉重,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原因,一般高校科研无形资产的计量还基本是空白,无形资产价值失真和流失的现象非常突出,无形资产的投资行为不规范而存在市场风险。高校应当在开展科研项目全额成本核算和成本补偿的工作的同时,着手加强科研无形资产的计量和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学研产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孙平生.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5期12页

[2]赵善庆 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2月第11卷第1期 33页

[3]【美】查尔斯・亨格伦、格里・桑顿、威廉・斯特尔顿.《管理会计教程(第十版)》127页,华夏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篇(8)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与科技力量密集的高校已经成了科学研究的一条重要分支。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上升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科研经费支出已占高校年支出总数的30%以上。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更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实行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有的高校仅在科研经费到账时学校提取10%-15%的科研管理费,剩余经费教师怎么使用一概不管;有的高校为了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以各种名义少提或者不提管理费;还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不进行成本核算,从事科研项目所用的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实验用材料费、办公费、差旅费、科研人员经费等均不计入科研成本,而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造成很多教师认为经费的使用权在于自己,可以随意支配。存在着出国访问、邀请专家补贴支出过多、图书设备购置用途不明等现象。甚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也纳入经费列支,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将科研经费转为私有财产,致使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管理不严

科研经费在经费管理上一直是以课题组为基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课题组,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多由课题组负责人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离时,有的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有的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管理上也就没有事业经费资产那么严格,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资产严重流失等浪费现象。此外,高校对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没有对全部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将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账管理,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造成浪费和流失。

(三)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

预算不准确、不科学,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预算存在的通病。由于各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要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往往难度很大。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主要凭经验估计,对项目的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纳入项目预算的支出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不符,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严重脱节,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与严肃性。

(四)科研经费决算不及时或已结题不结账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项目存在不及时决算或项目已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有的科研项目已结题,但财务账面上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清,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课题组甚至课题负责人随意支取。使得学校无法及时完成项目经费决算。尽管教育部和科技主管部门为此曾专门下发文件,力图纠正,但收效甚微。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在验收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和成果的验收,却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二、积极引进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创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一)引进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程度如何,是影响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性因素。一方面,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应该在不同层次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并制定可操作的预算程序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预算的可执行度,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体系和约束机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坚持与科研目标相关、遵纪守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科研项目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创新性,与可行性、实用性和在有限条件下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相结合。严格掌握科研资金的流向,规范使用,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可以引进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即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合理选择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科研项目预算,积极开展与行业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规范制定成本费用开支标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规模,加强成本水平的预算控制。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支出。

(二)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经费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高校应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不同性质研究工作要求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让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财经法规,结合科研经费自身的特点,本着既灵活又规范的原则,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可以将课题组作为一个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引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如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与固定杠杆的机制调节等。加强科研经费项目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以制度形式将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收益能力等指标为主的责任体系落实到课题主要负责人身上,确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体系。

(三)引进企业权责发生制,实行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

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不仅有利于有关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更有利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监控。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高校,将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不需要进行相关成本核算。对科研项目而言,笔者认为,应引进企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成本核算。这就是:以科研项目作为核算对象,以项目研究周期为成本计算期,将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消耗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坚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划清费用的承担期限、费用界限、受益对象。将费用支出划分成三大类:人员支出、业务支出、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采用三级明细核算,特别是对成本费用中一些特殊问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人员工资(含科研人员工资、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资源使用费(含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等)计入项目直接成本。这些费用较难准确计算,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经费比例计提以上费用,作为科研事业支出,报财务处冲减学校事业经费支出。增设应收合同款、合同预收款、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交税金等科目,全面反映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情况。确保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减轻学校事业经费的负担,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对科研项目实行以项目为对象、全额预算、过程控制、成本核算的方式起到积极作用,改变以往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状态。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系统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立全成本计算系统,及时提供成本信息,进行成本的预测、分析与评价;

2.建立全成本预算系统,发挥成本的预算控制职能;

3.建立全成本管理评价系统,发挥绩效评价的促进功能;

4.建立各责任成本目标预警系统,充分发挥成本指标的预警功能。

总之,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考核体系,对强化科研经费成本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引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相对于企业而言,高校的会计理念和核算方法更注重费用性支出,缺乏对资本性支出的足够重视。高校的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学校固定资产的更新与维护。笔者建议,对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引进企业的核算方法,增设“累计折旧”总账科目,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另外,把科研活动中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确认为资本性支出,这样才符合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保证科研经费核算的准确性。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应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并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资产清理,办理资产变更登记手续。高校还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五)引进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科研经费的管理应引进企业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根据科研经费管理活动的不同内容和方面,通过经费计划、经费供应、支出管理、经费结算、财经秩序和经费成果六项指标,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今后申请科研项目经费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存在的结题不结账现象,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账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课题的有关信息,财务部门配合项目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及时办理科研课题结账手续。逾期不办理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比企业财务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积极引入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运用合作竞争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前期重视科研经费的论证决策;在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财务监管模式;在后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和考核,创建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的新模式已成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与科技力量密集的高校已经成了科学研究的一条重要分支。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上升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科研经费支出已占高校年支出总数的30%以上。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更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实行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有的高校仅在科研经费到账时学校提取10%-15%的科研管理费,剩余经费教师怎么使用一概不管;有的高校为了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以各种名义少提或者不提管理费;还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不进行成本核算,从事科研项目所用的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实验用材料费、办公费、差旅费、科研人员经费等均不计入科研成本,而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造成很多教师认为经费的使用权在于自己,可以随意支配。存在着出国访问、邀请专家补贴支出过多、图书设备购置用途不明等现象。甚至将日常财务管理中不能报销的费用也纳入经费列支,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将科研经费转为私有财产,致使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管理不严

科研经费在经费管理上一直是以课题组为基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课题组,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多由课题组负责人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离时,有的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有的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管理上也就没有事业经费资产那么严格,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下、资产严重流失等浪费现象。此外,高校对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没有对全部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将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账管理,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造成浪费和流失。

(三)科研经费预算不规范

预算不准确、不科学,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是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预算存在的通病。由于各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要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往往难度很大。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主要凭经验估计,对项目的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纳入项目预算的支出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不符,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严重脱节,失去了预算的严密性与严肃性。

(四)科研经费决算不及时或已结题不结账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项目存在不及时决算或项目已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有的科研项目已结题,但财务账面上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清,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课题组甚至课题负责人随意支取。使得学校无法及时完成项目经费决算。尽管教育部和科技主管部门为此曾专门下发文件,力图纠正,但收效甚微。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在验收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和成果的验收,却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二、积极引进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创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一)引进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程度如何,是影响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前提性因素。一方面,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应该在不同层次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并制定可操作的预算程序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预算的可执行度,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体系和约束机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坚持与科研目标相关、遵纪守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科研项目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创新性,与可行性、实用性和在有限条件下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相结合。严格掌握科研资金的流向,规范使用,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可以引进现代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即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合理选择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编制科研项目预算,积极开展与行业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规范制定成本费用开支标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规模,加强成本水平的预算控制。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支出。

(二)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科研经费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高校应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不同性质研究工作要求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让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章可循。一方面,高校应根据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相关财经法规,结合科研经费自身的特点,本着既灵活又规范的原则,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可以将课题组作为一个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引进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如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经营杠杆与固定杠杆的机制调节等。加强科研经费项目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以制度形式将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收益能力等指标为主的责任体系落实到课题主要负责人身上,确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体系。

(三)引进企业权责发生制,实行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

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不仅有利于有关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更有利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监控。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高校,将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不需要进行相关成本核算。对科研项目而言,笔者认为,应引进企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成本核算。这就是:以科研项目作为核算对象,以项目研究周期为成本计算期,将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消耗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坚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划清费用的承担期限、费用界限、受益对象。将费用支出划分成三大类:人员支出、业务支出、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采用三级明细核算,特别是对成本费用中一些特殊问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人员工资(含科研人员工资、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资源使用费(含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等)计入项目直接成本。这些费用较难准确计算,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经费比例计提以上费用,作为科研事业支出,报财务处冲减学校事业经费支出。增设应收合同款、合同预收款、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交税金等科目,全面反映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情况。确保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减轻学校事业经费的负担,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对科研项目实行以项目为对象、全额预算、过程控制、成本核算的方式起到积极作用,改变以往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状态。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系统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立全成本计算系统,及时提供成本信息,进行成本的预测、分析与评价;

2.建立全成本预算系统,发挥成本的预算控制职能;

3.建立全成本管理评价系统,发挥绩效评价的促进功能;

4.建立各责任成本目标预警系统,充分发挥成本指标的预警功能。

总之,建立科学严谨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考核体系,对强化科研经费成本管理理念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引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相对于企业而言,高校的会计理念和核算方法更注重费用性支出,缺乏对资本性支出的足够重视。高校的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学校固定资产的更新与维护。笔者建议,对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引进企业的核算方法,增设“累计折旧”总账科目,按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另外,把科研活动中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确认为资本性支出,这样才符合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保证科研经费核算的准确性。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应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并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资产清理,办理资产变更登记手续。高校还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五)引进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科研经费的管理应引进企业绩效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根据科研经费管理活动的不同内容和方面,通过经费计划、经费供应、支出管理、经费结算、财经秩序和经费成果六项指标,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将评价的结果作为今后申请科研项目经费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存在的结题不结账现象,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账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课题的有关信息,财务部门配合项目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及时办理科研课题结账手续。逾期不办理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比企业财务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积极引入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运用合作竞争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前期重视科研经费的论证决策;在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科学的财务监管模式;在后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和考核,创建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的新模式已成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10)

1存在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实际的主要问题

(1)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高校对科研经费采取个人负责的策略,科研项目人对资金具有直接的、自由的控制,这会出现结算和报账程序难于控制,甚至出现只要票据合法,就能够进行科研经费的报销,缺失了财务管理中审核申报的环节,造成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完整,容易引发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问题。

(2)科研活动资产核算不规范

高校科研活动中会涉及无形资产积累和固定资产购置等问题,资产核算是确保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控制高校科研活动的有效手段。但是,当前科研活动中广泛存在对资产的重复、闲置和浪费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负责人虚构资产购置,形成科研活动资产的虚增加,影响科研经费和资产的真实性,对资产核算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3)科研经费来源复杂

市场经济体系下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复杂,不但有传统的上级拨付和自身筹集,而且当前相当多的企业和社会单位将科研任务转移给高校,这构成了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样性的基础。由于传统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没有对社会单位和企业资金的控制体系,导致科研经费在支出和控制上出现一定的无序和混乱,既影响了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体系完整性,也会降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效度。

(4)高校科研项目进程失控

当前科研经费主要有项目管理部门进行控制,而财务管理部门只能根据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人的要求和申请进行管理,由于三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全面地协调,导致科研经费在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产生脱节的问题,进而导致高校科研项目进程出现滞后的问题,不能够实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对项目进程的有效控制,容易产生经费的浪费和沉淀,对高校科研活动无疑是一种阻碍,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无疑是一种制约。

2建设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措施

(1)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应该建立报账制度,经费必须经过科研处和财务处共同审核,确保对高校科研经费做到体系性管理。高校科研项目要设置独立的项目经费管理机制,通过项目核算、内容检查来提升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2)加强高校科研活动资产管理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管理,降低不合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尽量避免设备重复购置或者设备闲置。高校科研设备购置应根据科研互动的需要,要按照高校财务流程进行项目预算、项目申报、项目审批、设备购置、设备验收等各过程的要求进行合理地工作,在提升高校科研活动资产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高校各项科研活动对设备资源的共享,促进学校科研整体实力向前发展。

(3)规范不同来源科研经费的管理

要针对市场经济体系下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复杂的情况,继续强化对传统上级拨付和高校自身筹集资金的管理,同时做到对企业和社会单位将科研任务转移过程中资金和经费的全面管理,构建高校科研经费来源的控制体系,避免科研经费在支出和控制上出现一定的无序和混乱,做到在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系的同时,提高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4)加强科研项目的进程控制

上一篇: 公共管理的职能 下一篇: 企业战略管理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