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26 09:10:37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59-02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和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要有扎实、专业的知识技能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当高职生与本科生、研究生相竞争时,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抗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若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与解决,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心理障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就业,排除不良心理,促进高职生正常就业,是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目前高职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求职心理千姿百态,该文通过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自我认识出现偏差,导致的自卑与自负心理

自我认识,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当自我认识出现偏差的的时候,容易出现自卑和自负的现象。自卑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常见的求职心理,自信心不足,自愧不如,是自卑的心理表现,这是一种消极的求职心态。很多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为对自己的潜能优势认识不清,缺乏自信,特别是在面对来自名牌大学、本科院校的竞争对手时,在学历、学识上都表现为自愧不如,产生消极心理,促进了自卑心理的滋生。相比自卑心理,自负心理也是目前高职学生常见的一种求职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我能力及品质的过高评价,这类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常参加社会活动,见识相对比较广,无形之中形成自负清高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宁愿选择待业也不愿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这种自负心理常常使他们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1.2 求职过程中缺乏主见,盲目从众

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性格、能力以及需求、动机、价值观、都不一样,这也就形成了每个人独特的个性与人格,由此决定了个体所适应的工作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不一样。但是,在每年学生的实习和求职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则忽视自身特点,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认为大家追捧的单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或者有些学生被公司录用后,听到他人说公司不好,没有前途则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不知如何抉择。若别人说好,则沾沾自喜。这种一味追捧热门,人云亦云的盲从心理是高职学生常见的求职心理。这一现象的出现容易导致学生错过良好机遇和出现人职不匹配的状况。

1.3 挑剔和观望心理

目前,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还是比较多,很多未就业的大学生并不是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其期望值过高,表现出挑剔和观望的心理。比如有些高职学生就不愿意从公司基层做起,认为工作太辛苦;有些学生找到了不辛苦的工作却又觉得发展空间不大或者工资不够高;却没有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各种挑剔,以致频繁的还工作,导致错失良机,后悔莫及。

1.4 攀比心理和焦虑心理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特别是看到平时跟自己表现差不多甚至不如自己表现好的同学找好工作了,心理就产生攀比、嫉妒同时伴有焦虑的心理状态。告知自己一定要找到更好的工作,因而挑来选去,最终导致毕业离校时工作单位还没能落实的情况。由此进一步导致了焦虑心理的产生。

2 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2.1 充分发挥社会、学校等外在因素的辅助作用

2.1.1 统筹兼顾,缓解就业压力

第一,从社会层面上来讲,国家应该协调各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域与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等各方差异。第二,以市场为导向,按需分配。学校应根据市场的要求合理定制专业及培养方案,避免学生专业素养与社会的脱节。第三,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如:教师资源、毕业生资源,以老带新。第四,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关系,设立专班,定向培养学生。学校可邀请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课,在学生实习期间,优先派往公司,定向培养,即可解决学生就业,又可解决公司用人需求。

2.1.2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加强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1)目前,虽然各高职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与重视,但目前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与教育管理制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高职类院校仅仅作为选修类课程,并未纳入教育的基础与必修课程,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各高职院校可以将这一课程纳入教育教学的必修课程,并加强对新入校的学生尽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系列专题讲座、进行团体辅导、举行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抗压能力、让学生掌握调适心理的途径与方法,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与矛盾。

(2)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生涯规划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各高职院校可以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外部环境,进行职业定位,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对大三学生安排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分析目前就业环境与形势,了解目前的就业政策,培养学生求职的技巧,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

2.2 加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

2.2.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古人语:“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大学生应学会客观地评价自我,在了解自己的性格、d趣、爱好、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职业目标找准职业方向,才能抓住机遇,实现理想。以减少在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消除就业的迷茫困惑。由此作为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客观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制定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人生道路。

2.2.2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摒弃不良心理

学生出现各种不良心理现象及不良就业心态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认真思考、努力提升自己。不仅要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也要不断的提升人际交往、言语表达、心理素质、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求,为用人单位所用,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避免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张溪,楼世礼,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大玮,刘绍芹.试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综合研究[J].民营科技,2014(1):264.

[3] 董博.试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调适[J].新西部:理论版,2013(3):135.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2)

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差

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数学,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自信心比较差,总认为自己学不好。自信心差的学生在上课集中注意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方面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表现的也比较差。

2.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情感

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对这些数字没有兴趣,不感冒”数学学习情感障碍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真正的在数学上下功夫,才能学好数学。

3.思维障碍

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上有如下障碍:(1)思考问题偏面性。(2)不习惯扩散思维及逆向思维。(3)抽象思维有困难。(4)分类讨论问题有困难.由于这些思维的障碍,往往带来思维结果的错误。

4.学生害怕考试

学生、老师和家长最怕的就是学生考试失常,我们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十几年苦读,就是看最后的成绩,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的也很好的知识,却到最后完全没有办法发挥,相信没有什么比这个打击还要大的了。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l)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答完卷。(2)心里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3)由于前一个题目不会做,于是在做下一个题目时,脑子里还在想前一个题目,因而造成简单计算失误。(4)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因而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不得分。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些数学教师总是绷着一张脸给学生上课,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的是不冷不热,似乎只有这样冷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神圣和严谨,然而教育应当对学生生命的精神世界予以关切,应当为学生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与热情。高中数学学困生是那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麻烦”的高中生,他们比其它学生更需要关注和关爱。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也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学困生大多是长期得不到数学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他们对数学缺乏情感,甚至充满了恐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感觉到很亲切和被关注,感觉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这样的信任与关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也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精神。

2.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充分地发动学生,要认识到学困生是一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联想散漫,思维贫乏,充分理解他们,留给他们适当的思考时间特别有价值。课堂上,经常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少数的学优生已经把答案或方法喊出来了,这一方面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太伤自尊了,长此以往,也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要引导学优生,不要过早喊出答案,而是要更深入地思考。此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状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同时,往往能够促进全体同学的深入思考。

3.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有的老师为节省教学时间,上课常常找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老师虽然在课上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但对他给出的错误的答案嗤之以鼻,甚至采取变相的惩罚,许多学困生就是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伤害,逐渐失去了上课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事实上,上课提问时,估计他们能解答出来的问题就让他们来解答,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和勇敢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全体同学都是一个积极的导向。而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反馈。一方面便于课内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学困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常常代表了一批同学的问题。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还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或者说要小心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纠正错误时是就题论题,不要伤学生自尊,纠正他们应挑最重要的错误纠正,并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

4.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困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力较弱,一方面是他们没有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他们课下的主要工作是应付作业,根本无时间反思。教师在上课时应着力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如在解题教学中运用“你以前见过它吗?”等类似的反问的形式可以提高学困生自我监控能力,除了教师的提示语,还应重视学生的“出声思考”,尤其是让学困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给他们机会和时间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会如何反思。

三、结论

“学困生”并不是学不好数学,而是因为学习意志、学习情感、思维障碍、考试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困难,我们要为“学困生”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我反思,努力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3)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一、职高学生背景分析

现在职高生在校频繁发生与老师的过激行为,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应该对现代职高生的心理现状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不应该再用以前的老套的方式、教育目标来培养他们,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用什么检验我们教育的得与失?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师,想对职高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并根据职高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尽量寻找到解决的方法,给以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以指导。

二、职高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厌学心理

造成职高学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方面主要原因有家长过于爱面子,当自己的孩子读了职高之后,觉得特别没有面子,读了职高就是下了地狱,永远抬不起头来,对孩子彻底失去信心,时间长了,孩子也就没有信心,从而导致厌学心理。还有一种家长对孩子要求不高,认为读了职高能混张文凭就可以,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校方面的原因,职高学生本身就是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职高老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上课听不懂从而使厌学情绪更加明显,整个社会对职高学生带有偏见。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职高学生遭遇挫折后引起不满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职高学生的自律性很差,如果老师的引导方法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当职高的学生认为遭遇老师的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会失去对老师的信任,时间久了会产生对学校的不信任。

(三)自立心理

职高学生特别想自立,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他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想独立,不想总是依附家长,渴望自己成为大人,享受到大人的待遇,为了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会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但是这个时期的职高学生思维方式还没有真正的成熟,遇见一些事情没有冷静思考的能力,考虑事情严重欠缺周全,所以导致很多打架斗殴的事情。

三、职高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辅导室的工作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发挥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可以使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影响和辅导中得以疏导和排解,

1. 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氛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深入人心。健康的意识包括,情绪稳定、积极乐观、阳光、开心,有爱心等等一些人性善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组建学生社团,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助、互助作用。可以采取心理社团,心理委员等方式,通过对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引导,然后由学生自己宣传与行动,产生辐射效果,把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们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3.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障碍学生的跟踪辅导档案,保证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对学生进行UPI测试,对有辅导愿望的学生提供学习心理辅导。。

(二)通过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作为孩子的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了解子女的心理世界和思维特征,注重研究孩子的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特点,要以自己健康成人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尽力创造最优的家庭环境。

职高的学生也是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他们有着普高学生不具备的很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工作干劲。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完全发挥专业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培养自信心,现在的职高学生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只要我们学校、家长、和社会一起努力来关注职高学生的成长,我相信职高学生一定会发出更灿烂的光环,为整个社会贡献出能强有力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10.

[2] 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4)

[2] 赖树元.快乐心情 健康行为――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2004-10-08.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5)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手术以及放化疗方法仍然是治疗肿瘤的重要途径。但在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1]。笔者选取了所在医院2011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收治的240例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0月1日~2012 年10月1日收治了肿瘤患者240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14例。年龄35~83岁,平均(56±5.4)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一般肿瘤专科护理。试验组患者在一般肿瘤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解决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如对肿瘤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等。优化护理措施,具体包括:①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其认真、谨慎的执业习惯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②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建立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其不良情绪。③严格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在进行护理服务之前,护理人员要认真核对包括药品以及患者各信息,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接收患者后,要利用不同的标示方式对患者进行识别,方便护理过程中的查对。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要坚持落实病房的交接班制度以及病室消毒隔离制度,提高自身的制度意识,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2];④重视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重视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联合患者亲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念;⑤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作为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在整个护理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护士长针对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定期进行考核。成立护理小组,促进护理人员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3]。

1.3 统计指标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240份。问卷设定为百分制,满意:>90;较满意>70;其余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各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行χ2检验,取P

2 结果(见表1)

3 结论

根据笔者观察,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两方面:①护理人员的不足,包括护理人员对于肿瘤患者的安全管理不完善、护理规章制度难落实、护患缺乏沟通以及医院器械物资管理存在漏洞,不能够正确的判定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情绪,从而导致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不完善。据笔者统计,2011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我院报道的肿瘤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73.2%为此类事件。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对《护士管理条例》认识的不足,其对于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不了解,打错针、配错药等现象层出不穷,此次试验中,20.0%为此类事件。除此以外,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合理的沟通技巧以及对医院器械物资管理的松懈均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进而影响到护患关系,降低了护理质量。②患者原因 肿瘤患者心理及经济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厌世等不良情绪,严重时可导致自杀[4]。

本试验中,笔者根据上述常见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营造良好护理环境、重视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等。选取24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1.7%,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0.8%,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敏.论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177-178.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6)

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癌细胞的侵蚀再加上化疗药物的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差,因此在护理中通常会出现较多的不良事件。此外,肿瘤的不易治愈性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心理压力造成患者预后较差,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带来的严重的阻碍[1,2]。本院对对我院肿瘤住院患者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护理中的安全问题并探究有效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肿瘤住院患者的24例护理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3~72岁,平均(52.17±43.52)岁;胃癌7例、肝癌5例、肺癌5例、肠癌3例、食道癌1例、乳腺癌2例、淋巴癌1例。护理人员11例,男1例,女10例;年龄21~46岁,平均(29.82±3.63)岁;中专6例,大专3例,本科2例;工龄1~13年,平均(5.05±1.26)年。

1.2管理方法 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管理:①心理管理:安排护理人员定期与患者谈心、聊天,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困扰,护理人员进行疏导;向患者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②病房管理:每天打扫病房,保持正常的通风;定期对患者的床上用品进行更换、消毒工作;按时进行病房的巡逻工作,增加夜间巡逻的次数;③健康教育管理:对每一名肿瘤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面对面讲解、宣传册及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内容为肿瘤的形成机制、治疗方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生活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肿瘤的认知程度;④用药管理:在给患者用药前先要核对患者的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用药;在用药之前向患者说明药物的治疗原理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疑虑;如为口服用药,向患者说明服用的时间与方式;如为注射用药,确定患者无过敏反应后方可用药,同时注射期间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拔除针管等;⑤饮食管理:为患者制定健康食谱,保障患者营养;饮食以清淡、新鲜、高蛋白为主,忌腌制、油炸等食品;⑥加强公共区域管理:如对患者经常走动的过道进行日常维护;如有破损休息椅及时更换,如过道潮湿则及时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患者意外摔伤;⑦并发症管理:肿瘤患者在术后通常需要长期卧床,预后相对较差,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褥疮、感染等并发症进行预防。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并进行概率分析。

2结果

对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发现跌倒、坠床、压疮、静脉输液外渗、针刺伤及用药错误为患者主要的护理安全问题,见表1。

3讨论

3.1肿瘤住院患者常见安全问题分析 在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如不加强管理患者较容易出现压疮与坠床时间。此外,由于肿瘤患者受到癌细胞的影响,身体各项机能均出现退化,站立、行走较为吃力,同时再加上医院来往人员相对较多,地板较滑等,因而跌倒事件也较为常见[3,4]。肿瘤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癌等药物进行治疗,在用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护理人员疏忽,导致用药错误或者操作不熟练造成患者针刺伤等事件。由于护理人员不及时拔出针管或者扎针位置有误,造成患者静脉血回吸、注射液外渗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本院研究显示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跌倒事件占护理安全事件的25.00%,坠床与压疮均为20.83%,静脉输液外渗为16.67%,针刺伤为12.50%,而用药错误则为4.17%。上述均为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3.2肿瘤住院患者护理管理 针对于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肿瘤内科应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管理。可从病房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管理、患者管理3个主要方面进行。首先病房管理制度,加强病房巡逻制度,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病情较重的患者,适当增加夜间巡逻的次数,避免患者夜间出现安全事件;明确交接班制度,规定交接人员提前10min到达岗位与上一班的人员进行交接;严格遵循病房卫生管理制度与病房消毒制度。护理人员管理则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树立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常见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中存在患者自身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向患者说明各种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叮嘱患者提高警惕,保障自身的安全。

了解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的病情的好转;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时间的发生,保障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郭宇,吴庆娟,赵晓丹.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J].2014,25(10):1461-1462.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7)

一、缠访问题的由来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对工作高度重视,各级组织努力畅通渠道,绝大部分事项通过正常途径得以圆满解决。但仍有极少数人其反映的问题虽经多次处理,但仍然不服,采取偏激手段等非理,甚至采取违法违规行为,反复纠缠组织和工作人员,以达到所期望的目的。缠访问题的形成,尽管有政策因素、工作原因、机制问题,但主要还是人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理性、存在投机心理等因素所致。在缠访过程中,人往往上访时间长、情绪激烈,言行偏激,反复无常;甚至是出现下跪、哭诉、静坐、托横幅、穿状衣、拦截领导车辆、自杀、自残等行为。还有一些人往往选择在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日、重要公共场所以及特殊敏感时期进行缠访,目的就是通过造大声势,扩大影响,给组织施压。

由于缠访问题频繁发生,反反复复,解决难度大,工作成本高,息诉罢访困难,严重影响了机关部门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8)

前言

青春期是指个体12至16岁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人们大多都处于初中教育阶段。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对自身的身心变化大多适应不良,加之家庭教育的弱化、学校教育的局限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大多数初中生都存在着青春期的困扰,并由此诱发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加强对初中生青春期的教育和指导,认真地分析初中生青春期的常见问题,并悉心地加以辅导,让初中生对自身身心的变化有正确地认识,促使初中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一、初中生青春期常见问题

(一)初中生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

1、负面情绪。初中生在青春期时,情绪强烈、多变、失衡,初中生难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初中生由于生理急剧变化,加上学业压力、情感挫折、家庭矛盾等因素,常会产生郁抑、焦虑、烦恼和孤独等负性情绪,如果这些负性情绪不能得到有效排解,就将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初中生产生自杀心理和行为。

2、人格冲突。初中生在青春期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不平衡,从而导致他们在心理的发展上出现了许多矛盾,不能很好地整合人格,从而产生了人格冲突的问题。比如大多数初中生都会出现反抗和依赖、勇敢和怯弱、闭锁和开放、高傲和自卑并存的矛盾现象,这就是初中生人格冲突的表现。

3、性心理问题。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性发育日益成熟,但是由于他们对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缺乏了解,因此经常会产生性困惑、性价值观混乱和性保健意识薄弱等问题。性心理在引发初中生犯罪或自杀的因素中占了较大的比重。

(二)初中生青春期常见行为问题

1、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是一个“大人”了,因此觉得自己理应有“大人”的行为,加之家庭成员和社会成人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极易产生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并以此为傲。

2、早恋行为

初中生性意识的出现导他们脱离集体,喜欢单独和异性在一起,开始早恋,甚至产生。如果对此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3、网络成瘾

现在社会上网络游戏泛滥,加上社会环境不负责任的宣传和引导,初中生极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等,导致初中生网路成瘾。网路成瘾对初中生的危害极大,如果不加以治止,就会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

4、逃课、打架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以后,内心对新生事物极度渴望,加之自控能力低下,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因此常常逃课出去游戏、娱乐等。同时,初中生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极易暴躁,又没有良好的情绪和行为控制能力,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打架是男子汉行为,是一种义气之举等,因此常常出现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二、初中生青春期常见问题的辅导对策

初中生出现的种种青春期问题,如果不善加教育和辅导,就将严重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初中生进行必要的青春期辅导。青春期辅导的对策和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展青春期知识讲座

教师在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时,应该给他们开展青春期知识讲座,让他们对青春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正确的认识。青春期知识讲座的内容,应该以性知识和性心理知识为重,为初中生开展必要的性心理辅导,因为性问题在青春期对初中生的影响最大。性心理辅导的重心是教师向初中生讲授科学的性心理知识以及正确的性价值观和伦理观。辅导应该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老师来开展,辅导方式最好是以讲座的形式。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开展青春期知识讲座不是要向初中生灌输青春期知识,也不是对初中生进行说教,而应该以启发和引导初中生科学地对待青春期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为主。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开放式、参与式和探讨式的讲座方式,对初中生进行适当的辅导。

(二)开展课堂集体讨论

教师开展初中生青春期知识讲座是面向全体初中生的正面引导,并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一个初中生的具体情况,尤其是针对初中生共同关心的普遍存在的青春期问题,教师可以以课堂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辅导,课堂讨论既可以提供给初中生一个共同分担青春期问题与困惑的机会,又可以提供给初中生一个分享同伴经验的机会,还避免了来自教师的压力以及出现尴尬的情况。比如,关于早恋问题,如果教师以开展讲座的方式来进行辅导,效果就可能因为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大打折扣。但是同伴效应却非常有效,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课堂讨论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与青春期知识有关的活动

教师对初中生开展青春期知识讲座和青春期问题讨论主要解决的是初中生对青春期知识和问题的认识以及态度问题,如果能设计一系列与青春期知识有关的活动,让青春期有关的知识和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中去,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情境短剧等都是很好的活动方式。

(四)开展针对初中生个人的个别辅导

许多青春期的初中生对性问题非常敏感,同时又心存压力和顾忌,因此,讲座、课堂讨论和活动等团体辅导需要与针对初中生个人的个别咨询相结合。个别咨询可以采取师生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师生电话咨询和通信咨询的形式。初中生在面临困惑的时候,尤其是面临情感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向父母讲,也不愿意和任课老师讲,却特别信赖心理辅导老师,他们通过书信、电话,或在咨询室里向心理辅导老师宣泄出自己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初中生在父母、教师或同学那里不仅找不到接纳感,还会添上新麻烦,担心会被当做异类,所以涉及到一些敏感的问题他们都不会公开讨论,而喜欢接受心理辅导老师的个别咨询或辅导。青春期常见的男生的以及女生的未婚先孕等敏感问题因具有极度的私密性,应该采用个别咨询。

三、结语

初中生在青春期时生理与心理发展是否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初中生青春期的教育和指导,认真地分析初中生青春期的常见问题,并悉心地加以辅导,让初中生对自身身心的变化有正确地认识,促使初中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 樊轶华.初中生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及辅导的有效对策[J].新财经(理论版),2010,(4):182-183.

[2] 文华.中学生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30):12-14.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9)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委员履职能力。坚持学习、善于学习,是政协委员提高履职能力的基础和源泉,是政协委员适应形势发展和履行职能的迫切需要。作为政协委员,要在学习中深化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认识和理解,深刻领会《政协章程》的主旨。政协委员履行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内容多、范围广、要求高、无论是考察、调研、视察,还是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都要求委员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政协委员要具备较广的知识、较宽的视野、较强的观察能力,以及较高的政治、政策理论水平和较高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政策和情况,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政协委员要履行好职责,其基础就是要具备这些条件,唯有坚持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保持与时俱进,在与时俱进中发挥政协委员作用。当前重点要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三次会议精神,学习《政协章程》,学习党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和新时期中央、地方出台的政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学习新常态下经济知识和先进的政协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让委员深刻认识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制度保障。时刻提醒自己作为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是政协开展工作的基础。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协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不断增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信心和使命感。

(二)珍惜荣誉,敢于担当。能当上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政治责任。要对得起这份荣誉,就要牢记责任,敢于担当,作

为政协委员,特别是从党政领导岗位转岗的政协任职的领导干部,要打消“隐退”之心,不要妄自菲薄,要以满腔的政治热情,关注党委政府的重大决定和中心工作,关心群众生活中的大事,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疑点问题,按照《政协章程》的规定和本级政协的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集民意、求计问策,汇智聚力,切实履行好职责和完成好任务。政协委员最基本应做到:按时参加政协安排的各种会议并做好会前功课,积极参与政协部署的各类活动,聚焦中心大局,未雨绸缪,对党委政府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着眼于热点难点选题,有预见性开展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捕捉和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密切关注那些目前虽然没有暴露但将会给科学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种“隐患性”问题,及早发现,及早研究,通过协商民主、议政建言的形式协助党委政府及早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改革发展事业顺利进行,以实际的履职实效维护政协委员的荣誉和体现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三)建立走访委员常态化机制,激发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联系各方群众,开展群众工作具有独特优势,政协委员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由于政协委员产生的特殊性,政协机关没有对委员的行政管辖权,在基层,政协机关以外的政协委员主要还是分布于各行各业各忙各的,只有在召开政协例会召集全体委员和组织开展政协各种活动集中部分委员外,平时集合全体委员并不容易,必要性也不大。由政协常委领导或政协专委主任联系界别走访委员应该是密切关心联系委员,保证信息互通、指导委员正常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式。一些基层委员在会议上因怯场不善于陈述个人之见,而在平常时的非正式场合宽松的环境、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可以较为清楚地表达个人之见解。这部分委员的较好意见建议往往是通过个别走访的形式帮助其收集、分析、归纳并上升为议政建言意见或社情民意。基于这个原因,建立走访委员常态化机制很有必要。通过政协领导或机关专委领导的走访,对委员嘘寒问暖,交流交心,帮助委员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根据所走访委员的情况具体指导其履职方式和履职关注的内容,可以让委员产生组织感、集体感、温暖感和成就感,更加自信,继而增强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类似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四)拓宽委员履职渠道,促进协商民主发展。基层委员除了通过大会发言,提供调研报告、提交提案等主要方式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开展协商建言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每年提请党委主持召开党委、政府与政协领导联席会议。每年召开2次联席会议,一般半年一次。对党委政府即将或者正在决策的重大问题,通过联席会议深入讨论,政协领导把平时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收集到的社情民意等向党委政府领导交换,这种形式针对性强、宏观性好、能够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有利于政协建议意见纳入决策程序,推动决策科学化。二是根据议题特邀相关部门负责领导参加政协常委会。对相关议题充分协商讨论,交换意见,充实完善即将向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意见建议。三是召开政协委员意见恳谈会。政协委员分布广,代表性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大都与部分政协委员密切相关。在决策前或决策过程中,让相关委员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有利于决策更加切合当地实际,利于基层群众响应决策,有利于决策的贯彻实施。四是通过媒体或信函征求意见。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等宜公开的重大议题,可以通过政协专网和各种媒体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对一些不宜事先广而告之的议题,视其情况,发函征求政协委员特别是政协常委的意见和建议,以充实完善向党委政府提供的决策参考意见建议,使所有基层政协委员在参与协商民主中真正有个平台,基层政协委员的作用真正得到体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规范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拓展协商民主形式,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作为政协委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主动作为,不断提高履职实效,重点应该突出以下重点。

(一)着眼中心大局,未雨绸缪主动作为。相对而言,基层政协最主要的履行职能的目标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科学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政协委员联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具有独特优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政协委员知情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协参政议政的重要方法。基层政协要紧扣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围绕事关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听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未雨绸缪,在党委政府决策前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重点、关注热点、聚焦关键点、找准结合点,周密思考论证,为党委政府提供符合实际的决策参考,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篇(10)

党的工作面临新的课题: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的作用,又面临着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

认识上的问题。有人认为,国有企业不应该存在“中心”和“核心”,企业进入市场后,市场竞争激烈,领导班子常常倾巢出动,分不出“中心”和“核心”,注重“核心”,会影响行政领导这个“中心”。有的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党组织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中是有所作为的,有的认为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不显著,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

党组织参与决策主体的素质,有待提高。相当部分的党组织能够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以及参与决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党政主要领导的自身素质,这是党组织参与决策能否到位的关键所在。找不准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因而直接影响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水平和效果。

参与方式不规范,参与决策的责任不明确。实践中有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个人行为,党组织参与决策缺乏法律的保障,参与决策的方法难掌握,大大减少了参与的有效性。

对参与决策督促考核不力。由于对参与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的考核重视不够,对参与决策者素质不适应要求的,在实际工作中,参与不到位的,参与效果差的,不接受参与的,以及在参与过程中意见不一致的,检查督促不力,使一些企业的问题提不到解决。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职能,就可以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体现出来。

教你怎样提高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基本途径又有哪些?通过广泛调查,我们认为:

首先,党组织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参与意识。

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八项基本任务同样适用于企业。当前,必须切实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认真解决党组织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上认识不到位,思想不一致的问题,增强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要发挥党的导向作用。党组织是企业决策的监督和保证。其监督应当是积极的监督,保证应当是主动的保证,保证和监督应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保证不是服从,监督不是监视,失去了保证的监督,监督没有力量,失去监督的保证,保证没有方向,保证和监督,应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其次,确定参与方向,规范参与内容。

一是在企业的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上参与决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参与决策,确保企业资产和职工收入的统一;三是在企业的用人选人上参与决策,确保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行政首长用人权的统一;四是在企业职工利益的大事上参与决策,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党组织的推进作用表现在增强党组织的活力,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为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不是依靠行政命令,而是靠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靠加强党的建设,靠加强党的建设,靠非权力的影响力,以及对企业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来实现的。

第三,强化参与主体,拓宽参与途径。

通过抓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组织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促进党组织参与决策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拓宽参途径上如何做到五点:集体参与。就是党组成员集体讨论,对重大问题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例会参与。如通过党政工团联席会议,以及党群部门负责参加有关生产会议,党政相互通报情况,对工作做出统筹安排;列席参与。就是通过参加企业行政领导(厂长、经理)办公会议和各种专业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正确决策提供思想引导作用。情感参与。把党政间思想能否沟通,感情是否融洽,作为党政密切合作的的基础,把党政之间的意见和主张通过日常的交往,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相互传递,融入决策的思维之中。

上一篇: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下一篇: 公路建设工程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