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金点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7 14:42:02

经济发展金点子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1)

顺应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电子化潮流在短短10几年间席卷全世界,网络银行正日趋成为全世界金融市场1种斩新的银行经营交易方式,引导着银行业迈上斩新的轨制变迁之路。银行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方式、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都在产生重大变革,银行电子化、综合化、全能化、虚拟化的趋势逐渐加强。银行业这1古老的传统产业不但以本身的变革以及调剂适应着新经济的需要,而且还活跃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交易情势当中,有力地推进新经济的成长,与新经济出现良性互动瓜葛。

1方面,新经济为银行业首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银行业成为新经济最大的受益者。

首先,电子商务与网络金融拥有极为类似的内涵,网络经济是最合适金融业发展的膏壤。新经济的交易情势——电子商务的实现离不开畅通的信息流、货泉流以及物流,而信息时期的金融业的血脉内不断活动的除了了传统的货泉流之外,也有大量的信息流,所以电子商务以及金融业在运作方式上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而且值患上注意的是,电子金融业务(包含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等)无须物流这1环节,完整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整个交易进程。因此电子金融不但充当商品交易前提下的电子支付中介,而且其本身的交易流动是电子商务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如果说互联网最初的目的是解决系统化的信息传递问题,而今人们却发现互联网最有价值的利用领域是电子商务,而电子商务里最首要的领域是金融业。可以说,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恍如是为金融业度身定造的。

其次,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所发生的支付结算需求将给银行业带来无穷商机。不管是对于于传统的交易,仍是新兴的电子商务,资金的支付都是完成交易的必要环节,所不同的是,电子商务强调支付进程以及支付手腕的电子化。银行作为电子化支付以及结算的终究执行者,起着联结买卖双方的纽带作用,网上银行所提供的电子支付服务是电子商务商情沟通、资金支付以及商品配送3大环节中的症结要素。跟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在网上支付、在线投资等业务L将大有可为。同时,跟着金融电子化、网络化的快速推动,金融服务正向着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anywhere、anytime、anyhow)的三A目标发展,未来的金融业完整有能力捉住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绝不夸大地讲,新经济时期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1就是金融业。

另外一方面,作为网络经济最活跃的介入者、最大的受益者,银行业必并将成为电子商务甚至新经济持久而强大的推进气力。由于:

其1,网络金融自身就是信息经济的首要组成部份,离开了包含金融业在内的具体产业的增长,新经济的发展将是空泛的。经济抉择金融,金融反过来推进经济增长,这1货泉金融学的古老原则对于新经济依然施展作用。

其2;网络金融尤其是银行网上支付是电子商务实现的必要前提,高效、便捷、安全的网上金融服务是新经济车轮快速前进的剂。

其3,网络金融的发展对于信息产业不断提出更高、更多的需求,从而进1步推进信息产业以及整个新经济的前进步伐。正如在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是数学对于经济钻研起到支持以及推进作用,而后经济学的进步又对于数学发生了新的需求、从而推进数学发展1样,信息技术的发展令金融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跟着金融业变革以及发展的深刻,对于信息科技又发生了斩新的需求,为其打开更高更远的发展空间。

2、网络银行:银行业必然的战略选择

新经济赋与了银行业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扭转着传统银行业的“游戏规则”,给传统银行业存在的公道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社会资本资源的组合与分配进程中,因为存在昂扬的交易费用和社会资金供求双方对于市场信息具有的不对于称性,金融市场远未到达完整有效。而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大幅度降低交易本钱、解除信息障碍,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社会资源分配的效益,金融市场的不完美性形成了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公道条件。然而在网络经济下,传统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银行业存在的两大经济基础却遭到了质疑:

首先,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遭到挑战。

银行业面临着因为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运用而带来的、不断加重的资本、技术性两重“脱媒”危机,降低交易本钱的金融中介价值遭到来自网络银行和IT产业、传统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的挑战。1方面,因为网络银行的运营本钱大为降低,从而有前提提供高利息来吸引客户,传统银行愈来愈难以吸收大量资金来构成范围经济,在降低交易本钱上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例如,美国的安全第1网络银行的货泉市场及按期存单的利率高居美国银行前列,一九九七年其存款余额就超过了四亿美元。据测算,美国网络银行的存款额正以每一年一九%速度递增。而最为煊赫确当数英国保诚保险团体成立的网上银行“Egg”,成立仅三个月即胜利吸纳了六0万客户,存款额逾一三0亿美元,占英国市场的一%。另外一方面,众多的IT企业、工商企业已经经参与金融服务业,借助其知名的品牌、强大的资金与技术实力、深挚的客户基础以及丰厚的市场竞争经验,以斩新的运作模式挑战传统商业银行,令金融服务市场竞争更为剧烈。

例如,美国通用、日本索尼等老牌制造南早已经将触角伸向了银行服务领域。微软也曾经试图通过收购美国某财务软件公司而实现其进军银行业的野心。如果没有法规以及经营许可这道“马其顿防线”的维护,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实在是没发可危。可以说,“银行业是健康网络经济体系的命根子,但银行不是”。

其次,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优势遭到挑战。

传统经济中,信息不对于称以及道德风险的普遍存在令掌握了大量经济信息的商业银行稳踞信誉中介地位。而跟着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商情沟通日益简便,信息已经经不是可以垄断的稀缺资源,信息不对于称的程度降落,企业对于传统金融机构信息服务、信誉服务的倚赖程度也大大降低。经济主体在选择金融服务时将以信息透明度为首要衡量标准。所谓透明度,就是主动向市场提供信息的多少、收取费用的高下。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的透明度较低,共同基金等属于半透明机构,而证券公司则基本属于透明机构。跟着金融市场交易本钱的大幅降低以及交易品种的不断丰厚,将吸引更多的金融加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转向金融市场。

面对于新经济提出的严峻挑战,传统银行业经受着生死存亡的压力。有1句话说患上好,“新经济就象1台压路机,如果不想被它碾碎,就必需成为压路机的1部份”。传统银行业必需进行战略调剂,转变经营理念、变革经营模式、再造组织体系、重组业务流程,将网络银行肯定为发展战略的重点,否则势必成为网络时期的“恐龙”。

3、踊跃应变: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

二0世纪九0年代中期的世界上第1家网络银行——安全第1网络银行的出生发生标志着商业银行的经营开始与网络技术接轨,银行业四00多年清淡无奇的发展历史在最近数年间异彩纷呈。

全世界网络银行的发展生机盎然,不管在数量、资产仍是客户范围方面都获得了爆炸性的增长。依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统计,一九九三-一九九九年间,美国传统银行的资产年增长率为八%,而同期网络银行的资产年增长率高达五三%。美国目前资产最大的网上银行Telebanc的资产从一九九三年的二.二亿美元发展到一九九九年的三二亿美元,整整增长了I四倍。

目前国际网络银行已经经从快速增长时代转入不乱发展时代,其六年的发展历程为咱们提供了经验,也提供了教训,从而总结动身展网络银行的正确方略:

在业务体系上,必需踊跃立异,完美服务方式,丰厚服务品种,晋升服务质量。立异是银行业的活气源泉,尤其在金融服务竞争日益剧烈、业内外竞争对于手虎视眈眈、市场份额屡遭腐蚀的网络经济时期,立异成为银行除了了安全、信用以外的另外一生命线。面对于资本性以及技术性“脱媒”的压力,传统银行必需从新构造业务体系。仅把网络作为新的产品营销渠道不是网络银行的全体内涵,必需充沛应用技术发展、金融自由化、全世界化为银行业带来的新业务机会,不断地开发服务品种。要以网络为业务发展平台,以银行服务为核心,构筑辐射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服务领域的“金融超市”,为“E1客户”提供“1站式”的全方位服务。要以互联网以及数据仓库为基础,亲密跟踪客户需求,实现联机分析处理以及决策,晋升服务质量。

在经营方式上,银行应当应当把传统营销渠道以及网络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多渠道并存”的道

路。1方面,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以及个性化,那些技术含量高、设计繁杂的高层次服务产品必需依托银行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面对于面式的互动交换,而网络银行则檀皮子高效力、大批量地处理标准化业务,2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充沛应用银行资源,全面知足客户需要。另外一方面,传统营销渠道累积了大量线下客户资源,发展“多渠道”营销方式,可以实现客户资源同享,不但可以应用网络化新服务手腕保护客户,还有助于提高网络银行的发展出发点。实践已经经证明,单纯的网络银行并不是最好选择。一九九八年,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了安全第1网络银行,但愿它能成为其打开美国市场的跳板。但适得其反,因为纯网上银行提品的单1性及局限性,难以到达初衷,只好另觅途径。安全第1网络银行自身也遗弃了虚拟的空想,不能不由虚入实。为了适应客户对于物理网点的需要,该行在亚特兰大开设了1个营业网点,并规划开设更多网点。另据调查,美国有七0%的网络银行处于亏损状况,纯网络银行目前的窘境正明示着未来1段时间内银行业仍将以“多渠道”为主导方向。

在经管理念上,银行业必需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核心是“以量胜出”以及“产品驱动”,其标志是通过机构以及网点扩张实现范围经济,通过批量出产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以此来降低本钱。但是,在网络经济前提下,跟着客户、特别是网上银行客户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他们对于银行产品以及服务的个性化需乞降指望愈来愈高,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必需打破传统的批量化以及标准化经营理念,从客户需求动身,充沛体现“以质胜出”以及“客户驱动”,为客户提供“量身度造”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为实现这1转变,银行必需将客户瓜葛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完美客户数据处理系统,了解、分析、预测、引导乃至创造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订做,从而获取金融服务附加价值。

在战略导向上,银行业必需整合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瓜葛,争夺成为网络经济的金融门户。网络经济对于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整合以及协同的请求,各类金融机构将以树立金融门户的情势同享资源、晋升效力。网上金融门户在互联网上表现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网站,在物理世界里则表现为管理公司。它是多家金融机构网上服务的结合,与各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存在直接连接。它1方面对于众多金融服务进行打包加工,另外一方面搜集客户信息供成员机构同享。其树立以及经营是各金融服务机构从冲突到协同的进程,对于于中国金融业向综合化、全能化转型拥有尤其的意义。发达国家1些先知先觉着已经经迈出了组建网上金融门户的第1步,例如去年四月,汇丰银行以及美林证券就共同组建了1家提供网上银行以及财务管理服务的公司——“美林汇丰”,其客户可以通过1个核心储蓄账户进行股票、债券、单位信托基金等投资,享受支票、借记卡、汇款、自动提款机等银行服务,并可以取得大量

的市场信息。这1网站结合了两家机构在金融专业、立异服务、钻研开发、地舆散布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已经经获得了初步了胜利。银行业应充沛掌控网上支付工具这1优势,整合其他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以金融门户为发展方向,争夺盘踞网络经济的核心肠位。

瞻望未来,银行业将朝着以金融品牌为主导、以全面服务为内涵、以互联网络为依靠、以物理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化、全世界化、电子化、团体化、1体化的全能服务机构的方向发展,银行业将在与新经济的紧密契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有人曾经经预言“谁均可以做银行”,但我坚信,“甚么均可以做”的银行毫不是可以等闲被歼灭的“恐龙”。

4、奋起直追:中国新兴商业银行要做新经济的搞潮儿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格罗夭(Grove)曾经经指出,“国际互联网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迅速拉近不同社会之间的距离。在全世界网络中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势将缩小,而决不会拉大”。互联网赋与了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历史性机遇,网络银行也给予了新兴中小商业银行超出盘踞绝对于范围优势的大型竞争对于手的机遇。网络银行的呈现扭转了以资产范围、机构网点数量、地域优势论“英雄”的传统经营思想,转为以获守信息能力、具有信息量及分析处理信息,为客户提高优质金融服务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其投资少、保持费用低、辐射规模广、随时随地的接入、业务功能强大、信息传递快捷等种种优势,进1步为新兴商业银行后来居上提供了可能性。

新兴商业银行应充沛认识到发展网络银行业务是在剧烈竞争中取胜的契机。从国际形势来看,我国加入WTO之后,很快就会见临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银行业的竞争将日益剧烈。国外银行在初始阶段可能采用避实就虚的市场竞争策略,即借重信息网络技术,通过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及优质服务,填补其营业网点以及人力的不足,到达依托本身的比较优势抢占市场的目的。从国内形势来看,新兴商业银行只有一0多年的发展历史,机构网点数量现在以及将来都没法与国有大商业银行相比,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走大摊子、高本钱、低效力的发展道路,而必需运用高新科技手腕争夺客户、博得市场。鼎力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可以在少增添乃至不增添网点以及人员的条件下迅速扩展经营范围、增强资金实力。同时,鼎力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意义其实不仅仅是巩固以及扩展本身的客户群体,更加首要的是,要从全局角度确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强化“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并及时调剂发展战略,逐渐构成传统银行业务以及网络银行业务“两条腿”走路的格局,即以传统银行业务支持网络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以网络银行业务拉动传统银行业务的延续发展。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鉴戒国外发展网上银行的经验,我国新兴商业银行在发展网络银行时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其1,要明确市场定位,强调自己的服务特点。专注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发展,注重市场营销的作用,树立服务品牌,以特点化的服务博得市场制胜的宝贝——客户。

其2,要顺应形势,抢占先机。资料显示,全球互联网的范围与信息流量大约九个月翻1番,而其本钱同时降落五0%,网上交易的金额至今年底将到达三000亿美元。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潜伏电子商务市场,亦将为网络银行业务提供巨大的商机。作为中小银行,应该认清形势,快速反映,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3,要更新观念,迎接挑战。要有超前的目光,有备无患,踊跃介入,迎接网络银行金融时期的到来。

——要有战略上的超前认识,扭转传统上以分支机构网点多少、地舆位置便利为主导的银行服务方式,把经营策略提高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战略高度,认识到网络时期客户资源的超国界性以及无极限性;

——踊跃主动地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可进行潜伏网上客户的调查及跟踪,以此肯定市场定位并进行网上银行业务设计,斟酌哪些业务合适在网上、哪些业务应当先发展和如何发展;

——展开银行金融业务品种立异。通过树立金融立异工程小组,制订金融立异工程方案体系,保证银行业务品种立异的时常化、规范化;

——推动以客户为导向的银行战略,推广对于客户的高附加值优质个性化理财服务;

——树立单个客户的资料信息库,详细分析、全面掌控客户金融交易及投资个性;

——全面分析各类电子银行服务种类的本钱效益及相对于优势,制订出关于资源重点投放的斟酌原则及相干服务推出的优先秩序序;检查网络银行对于银行内部管理文化及运作的冲击,并作出相应的扭转。

其4,要总体计划,分步施行。

——要肯定树立以客户为中心,适应业务发展需要,适应市场快速反映以及产品立异需要,适应组织机构调剂以及管理需要的金融服务系统的网络银行建设目标。所采取的网络银行解决方案,必需基于先进的银行业务综合系统,拥有优良的实用性、可移植性以及进级能力,以维持科技开发的1贯性、兼容性以及高出发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网络银行业务最后的赢家将是能够提供统1的电子支付平台,做到全面兼容且多渠道,因而要超前进行电子化平台建设计划以及客户信息资源的整合,为业务利用以及新产品开发打好基础;加强有关世界及亚洲区内互联网业、网上商贸及电子银行发展的钻研及资料调查,加快发展有关网上贸易融资的发展步伐,探讨国际贸易组织如SWIFT等应用网上操作的发展及影响。

其5,要重点开发,讲究效益。受资金实力限制,中小银行在信息网络建设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国外银行或者国有商业银行那样过于集中的投入,可采取技术外包等情势,或者者通过主动与信息技术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展开战略同盟,以优良的技术解决方案维持银行的传统品牌以及支付业务的优势地位。

其6,要加强培训,贮备人材。应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及网络银行发展概念的介绍,网络银行的发展需要大批拥有1流专业水准的,即掌握网络业务发展的首要保障。

最后,要防范风险,完美服务。庆期以来,安全问题1直是制约电子商务以及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要及时维持跟踪互联网利用和保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吸收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及时了解本国同业有关业务动向。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只要管理轨制严格,技术手腕先进,维护措施患上力,能够切实把住对于安全运行监测、安全防护、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评估等重点环节的节制,网络银行业务的风险仍是能够在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患上到有效防范的。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2)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了农产品流通方式,重塑了农业产业形态,成为边远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15年11月2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甘肃陇南在电商扶贫工作上起步早、发展快、效果明显,成功发展出了“成县模式”,为全国电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截至2015年底,全市开办网店8674家,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4.25亿元,带动5.4万人就业。农村电商的发展投资起点低、经济效益显著,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能极大的弥补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化劣势为优势,正成为陇南广大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互联网+”下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处于发展初期的农村电商迫切需要金融方面的支持,但因其在发展初期实力弱小,组织程度低、合作基础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等原因,往往在融资市场上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与快速发展的农村互联网经济相比,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明显不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这种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在贷款时,重抵押,轻信用,而农村网商很难拿出足够的资产作抵押,这导致在传统经营思维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村网商支持愿意低,农村网商获得信贷支持难。

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成本高。面对申请贷款的众多小微网商,农村网商以网络为主要经营渠道,银行难以方便且低廉地获得足以甄别其信用的信息。

三是金融机构对支持农村网商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是国家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没有用足用活,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农村网商都未充分享受政策优惠。新兴的农村电子商务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金融机构、尤其是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应该敏锐地抓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机遇,调整业务结构和模式,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重点业务板块发展。

三、对策建议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整体性框架设计,综合施策,因势利导。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地方政府和金融O管部门协调银行机构,在内部成立电商事业部,专事与电商有关的金融业务,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商业务专业化和规范化。

在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地设立支持电商的专业分支机构,在授信管理、政策激励、资金调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力求为电商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各涉农金融机构为农村电商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制差异化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借助第三方平台、物流公司、电商园区管理平台等大数据优势,推出类似电商创业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门信贷产品,以个性化的产品契合各类农村电商“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

第二,借助电商平台、物流公司、电商园区等大数据优势,弥补征信系统和银行信贷系统的电商交易信息不足,为银行的产品设计、信贷决策提供基础支持。

第三,充分用好国家支持政策,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真正惠及农村电商。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3)

二、文献综述

金融集聚的定义目前没有达成共识,简言之就是金融产业、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综合的时空动态过程以及所产生金融密集程度高于周边平均水平的汇聚结果[4]。对于金融集聚程度的衡量方法,主要分为寻找变量和构建指标体系两大类。例如:任英华等(2010)[5]选择区位熵系数代表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进而分析了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李静等(2014)则构建了包含保险市场、信贷市场、信托市?觥⒅と?市场四个层次的指标体系。邓薇等(2015)[7]构建了包含金融规模、金融机构、金融人才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我国各省2005~2010年的金融集聚程度做出了评价。冯林等(2016)[8]建立了包含金融资源、金融机构、金融产值三个层次的指标评价体系,并使用熵值法对山东90个县的金融集聚水平做出了评价。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本着审慎、全面、可量化原则,借鉴现有研究中的相关金融指标,选取了金融增加值、银行业存款余额、银行业贷款余额等8个代表金融规模的指标,之后又添加了代表金融业资本投入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同时,考虑到金融密度本身就是对金融集聚程度的度量,因此添加了单位面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机构数、单位面积证券公司营业部数、单位面积年末上市公司数、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5个密度指标,作为规模指标的补充。最终得到表2-1所列的金融集聚程度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分成金融业总体规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4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

四、实证分析及评价

本文使用SPASS22统计软件对2011~2015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逐年进行因子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wind数据库及《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以2015年为例,首先对原始数据做适应性检验,KMO的值为0.808,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976.359,伴随概率为0,说明原始数据存在公共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之后提取公因子,不断调试后决定提取3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894%,提取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并对初始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得到表3-1的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3-1知,第一公因子在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资产总额、保险收入、保险赔付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于是可以把F1命名为金融规模因子,第二公因子在单位面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机构数、单位面积证券公司营业部数、单位面积年末上市公司数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于是可以把F2命名为金融密度因子,第三公因子在当年国内(A股)筹资额、当年国内债券筹资额、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于是可以把F3命名为证券业与保险业发展因子。之后,求出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其中X1*,X2*,…,X3*是原变量标准化后的数据。

利用公因子及其方差贡献率占比可以计算综合得分,分别计算出2010~2015年各省(市、区)的金融集聚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3-2。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各省金融集聚排名比较稳定,最大序差仅为4,说明我国各省(市、区)金融集聚水平都比较稳定。其中北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海南、四川、西藏、青海、宁夏排名五年内保持不变。吉林、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贵州、陕西、甘肃排名小幅上升。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重庆、云南、新疆排名出现小幅下降。

从空间分布来看,如图3-1,我国金融集聚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与集群分布特点,各个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金融集聚程度最高,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在十二五期间均居前6位。具体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金融集聚水平最高的三个区域为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路网密集、矿产资源与海洋资源丰富、科研院所及科技人员数量众多,为金融集聚提够了充足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与物质资本。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第三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由此产生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进而引起金融资源的高度集聚。珠三角经济圈信息通讯设施完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很高,有利于金融资源的空间聚集与流动。成渝地区与中部6省金融集聚水平仅次于东部沿海。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良好、人力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湖北与河南两省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交通便利,因此获得相对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相比之下,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较低。

五、结论与建议

我国各省金融发展水平比较稳定,金融集聚程度空间差异较大,马太效应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特点,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武汉经济圈、郑州经济圈、成渝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呈现集群分布特点。通过本文对金融集聚的评价分析之后,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金融集聚对省域经济的增长有着显著地空间溢出效应[9],应努力加强省级区域间金融交流与合作。例如从空间分布来看,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区金融集聚程度都非常高,可以向西带动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金融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中部地区能源、水稻、奶业、汽车生产等基地的建设。大西南地区,四川、重庆金融基础最好,可以尝试建成两个西部金融中心,辐射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等省金融业。

(二)重视保险业发展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4)

一、引言

由于新疆的特色地理位置和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新疆在西部开放中占有重要位置,未来新疆在中国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将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研究新疆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分析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提出新疆在今后的发展中金融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但并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观点。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如卢飞(2011),陈敏、刘城熙(2012);第二,经济增长引领金融发展,如王芳、刘伟宏(2011),姜冉(2011);第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即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如郭福春(2007);第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关系,如梁洁(2010),史焕平(2011)。本文从直接和间接金融规模、金融深化指标以及金融融资结构三个方面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新疆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现实描述

1、新疆经济增长概况

自2010年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新疆的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新疆的GDP为8360.2亿元,同比增长12%。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新疆经济增速排行在全国位次快速前移:2010年为第29位,2011年到了第21位,2012年攀升到第11位,2013年首次进入了全国前十位。新疆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中央的支持,但是新疆的后发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2、新疆金融发展概况

新疆金融发展水平还处于欠发达阶段,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相对于银行融资还处于附属地位。从金融机构存贷款方面来看,2013年新疆的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088.8亿元和9840.4亿元。从2003年起短短的十年时间存贷款余额都实现了五倍左右的增长,而新疆的GDP也增长了进五倍,说明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对新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新疆GDP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通过直接和间接金融规模、金融深化指标以及金融融资结构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发展关系进行因子分析,分析金融发展的不同方面对新疆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1、模型设定

本文的实证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表达式为:

Y=AK?琢L?茁 (1)

式(1)中Y是从产值,A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K是投入的资本,?琢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茁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

经取对数变形后得到:lnY=lnA+?琢?鄢lnK+?茁?鄢lnL(2)

从式(2)可知,影响总产值的因素有综合技术水平、投入资本和投入的劳动力数。而金融发展最终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两条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可以通过引入金融发展的一些指标来代替技术水平和资本投入,直接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的影响。相应的,模型可设置为:

lnY=■?琢i?鄢Xi+?茁?鄢lnL+?着 (3)

式(3)中Xi代表金融发展指标,?着为随机扰动项。

2、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仅从GDP角度去衡量新疆经济增长的指标。间接金融规模从金融从业人员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来分析,金融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银行从业人员,故将金融从业人员作为间接金融规模的一个指标。直接金融规模则包括股票市值。由于新疆的债权余额数据不可得,所以在此会有一点影响,但不会太大。金融融资结构则为中长期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本文的数据来源为《新疆统计年鉴》、Choice金融终端以及《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四、实证分析及结果

1、因子分析

(1)KMO和Bartlett检验。由于原始数据的单位等不统一,所以本文先将其进行标准化。接着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以确定是否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KMO是Kaiser-Meyer-Olk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时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达到显著时,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检验结果表明:KMO值为0.704>0.5,该样本数据可以用于因子分析;Bartlett值为86.984,P

(2)因子分析结果。用SPSS21.0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其中抽取因子时用主成分法,旋转因子时用最大方差旋转法,求因子得分时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输出结果如表1至表3所示。

在总方差解释中,提取的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019和1.802,它们累计可以解释5个指标中96.419%的变动情况,另外共同度显示,五个指标共同度都在0.94以上,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度也在0.94左右,表明用提取的两个因子来解释5个指标反映金融规模的变动情况相当有效。表1和表2是因子系数矩阵,其中表2中旋转后的因子系数矩阵有着更为明显的经济含义:因子1主要与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占比相关,这意味着因子1主要衡量的是间接融资规模的扩张,因子2衡量的是直接金融规模的扩张,所以本文将因子1定义为间接金融规模,将因子2定义为直接金融规模。

根据表3显示的得分系数矩阵,两个因子的计算式可以表示为:

F1=-0.49?鄢X1+0.427?鄢X2+0.551?鄢X3+0.22?鄢X4+0.068?鄢X5(4)

F2=1.004X1-0.208X2-0.402X3+0.082X4+0.293X5 (5)

其中,X1、X2、X3、X4、X5分别表示股票市价总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从业人员数、中长期贷款占比标准化以后的数值。

2、实证结果

用这几个变量对GDP作多元线性回归,采用逐步法在显示中就是依次进入模型的变量以及变量进入与剔除的辨别标准。

从模型拟合情况表中可以看出2个模型的系数依次递增,并且都在0.98以上,所以,模型的拟合情况非常好。方差分析表则给出了随着变量进入依次形成的2个模型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发现P都为0.000。所以,模型是非常显著的。系数表给出了随着变量进入依次形成的2个模型的自变量的系数,可以发现最后成型的各个自变量系数是非常显著的。

最终模型表达式为:

F=-2183.401+0.444X1+671.661X2 (6)

其中,X1和X2分别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金融从业人员数。因此新疆经济增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增长和金融从业人员数的增加,说明金融在一些方面的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其他方面则表现的不是很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新疆的金融发展程度还很薄弱,经济的发展从金融发展来看只有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增长和金融从业人员数可以回归,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来看,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能够很好地说明新疆经济的发展。这一部分将是新疆在今后金融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五、政策建议

从上述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新疆的金融规模扩张可以促进新疆经济的增长,现阶段主要靠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增长和金融从业人员数,这主要是因为新疆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还是比较薄弱,规模较小。金融结构对新疆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说明新疆金融所起的作用不显著,新疆的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援疆的工作开展,新疆的自身发展比较缓慢。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扩张金融规模

直接金融规模和间接金融规模的扩张都对新疆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主要体现在存款上,说明新疆的经济发展主要在援疆上面,新疆经济要想长久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转变,贷款的水平和质量都要有所提高。

2、优化融资结构

新疆的贷款结构体系不够健全,需要经济发展对其进行促进。现阶段新疆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发展进程,实现经济飞速发展。此外,新疆的股权交易中心以及债券市场也要发挥其相应作用,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转变经济发展观念

新疆是经济后发地区,经济增长很快,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经济思想、观念方面,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改善工作效率,营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积极吸引大财团、跨国公司、知名企业等来新疆投资,引进先进的金融组织架构,从而不断加快新疆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5).

[2] 徐海燕:新疆在向西开放战略中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分析[J].西部学刊,2014(1).

[3] 卢飞: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重庆1956―2009年的经验验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5)

 

关键词:小微金融业务 电子银行 思考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也不断获得发展,其中小微金融是较为特殊的一个范畴。近些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其中较多商业银行不断寻求发展转型之路,转变为电子银行进一步扩展发展,同时相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这样条件下,对当前的小微金融业务在电子银行中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小微金融的业务模式

相较于商业银行固有的传统的业务、其针对大中型企业的批发业务不同,小微金融业务特点以及难点不同。成功实施小微金融业务的关键在于,有效解决存在于小微业务中难点问题,更好迎合当前小微业务中特点,并据此建立一整套完善适应发展的小微金融业务模式。

 

(一)小微金融业务的特点和难点

商业银行固有业务中,有专门针对大中型企业的批发业务而设立的业务,与其相比,小微金融业务其特点和难点为:

第一,小微金融业务较为分散,其中单笔业务中价值较小,而在这其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业务之间联系没有连贯性,其相关业务特点为小额、高频、短期;与此同时,由于当前的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中存在种种问题,有较多不完善的问题存在。银行信贷是否要对其实施信贷活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调查,在整个调查活动中,需支付较多的调查成本。因此,与传统的批发业务相比,小微业务在成本方面有明显的劣势。

 

第二,小微企业是当前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生机的群体,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促使经济结构有效调整。但其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经营中风险较大,同时,一些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完善,不能有效对项目实施管理。因此,相较于传统的批发业务,其可能造成的风险较大。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商业银行的小微业务中,对其风险进行有效规避、降低实施成本,可有效保证小微金融业务成功实施开展。

(二)解决小微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思路

所谓的信用风险管理,对于借贷者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化解,同时解决当前在借贷者与放贷者两方信息不协调一致所出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上述两种风险问题,常见于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中。在批发业务中传统的使用,会采用一些抵押的行为手段,消除其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在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中,这些问题是无法有效规避的。针对这种问题,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应对实施创新的手段和理念对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以及管理方式进行有效改善。

 

(三)解决小微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成本问题思路

针对小微金融业务的分散性以及较高成本问题,商业银行采用对组织实施业务电子化、产品服务标准化以及业务开展的批量化对其实施管理化解。

(四)经营模式

归纳总结来说,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上进行转变,可有效适应小微金融业务员:

一是,在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中,应该对其业务采用电子化处理方式,标准化管理产品服务,批量管理业务,可有效解决存在于小微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成本高、业务分散问题。

二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实施广泛性合作,解决在信贷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对其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风险。

二、电子银行发展趋势与功能拓展

小微电子银行应用功能由电子银行的功能所决定。当前,电子银行发展趋势不断拓展,其功能也获得拓展发展,推进了小微金融电子银行向着更为深远的方向发展。

(一)电子银行的基本功能

电子银行是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以新型媒体为载体而发展的电子银行,其中包括自助设备、短信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银等,在这些载体形式下,可以实施服务功能、融资功能、营销功能、流程功能、销售功能、交易功能等基本功能。

 

(二)中国电子银行的发展趋势

电子银行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泛在:传统上,电子银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媒介和技术 方面,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泛在性体现在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结合方面。嵌入:电子银行逐渐发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居民的生活以及社会生产。精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银行不断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个性化服务以及精准营销。联盟:在电子银行发展中,多方面有效联合促使电子银行的发展,可有效促进电子银行的转型发展。综合:电子银行综合现金支付结算方式,可有效促进电子行业的发展。

 

三、小微金融业务的电子银行应用方向

小微金融业务的电子银行的应用方向,是综合电子银行以及小微企业业务模式发展趋势而决定的。其应用方向可分为四个方向:风险管理、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营销推广 、渠道与流程服务。

 

(一)风险管理

在银行业务中,对客户价值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也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的业务。通过电子银行快捷交易记录,可对小微金融业务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可行性管理。

 

(二)产品与业务模式创新

电子银行与小微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结合,对电子产品的产品以及业务模式进行创新发展。采用电子银行的先进科学技术,对产品以及业务模式管理实施创新,将业务模式虚拟化,通过网络执行交易活动。

 

(三)营销推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发展下,小微企业业务已经成为当前众多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该条件下,其宣传模式有其优越性,同时可对小微金融业务进行品牌宣传塑造,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

 

四、总结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效结合小微金融业务和电子银行功能,采用创新的科学技术对小微金融业务进行改革创新发展,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可有效协调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6)

召开今天这次会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是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需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今年1月6日在北京召开,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做好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部署了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总理强调,金融行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方向,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模式,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带动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要着力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适合小型微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完善财税、担保、保险等政策支持体系和差异化监管措施,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积极性。可见,总理对金融如何服务“三农”,如何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给合实际抓好我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第二,是落实省、市重大部署的需要。今年2月6日,克志省长专程率队赴京,拜会了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中央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商贯彻国发2号文件相关措施,共谋金融机构支持跨越发展良策。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各大银行负责人纷纷表示,将把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差别化信贷政策上给予更大支持,在信贷规模、信贷增长幅度上给予更大倾斜,在解决发展中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上给予更大帮助,特别是在国发2号文件的项目化、实物化落实过程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国勋书记和庆丰市长在市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都对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第三,是提高全县上下对金融工作重要性认识的需要。金融运作和理财机制,上关联国家兴亡,下关系地方发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宋、元、明、清,还是其他朝代,各朝都遵循一种基本规律,就是多存钱,他们认为,往国库中存的钱越多越好,朝代兴起时期都是国库储蓄丰盛,随后递减,再后就是财政日益吃紧,赤字越来越不可收拾,最终导致改朝换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敢于利用公债支持发展,而同期清廷还忙于往国库存银子,结果,到甲午战争时,两国的国力大相径庭。当今世界的动荡和国内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与金融运作密切相关,诸如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可见,金融策略对国际经济、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务必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是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大家都知道,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果“三驾马车”都能快速有力,一个地方就会实现快速发展,反之,若有哪驾马车乏力,必然影响一个地方快速发展。要做大投资,除了争取项目实施和招商引资外,还需争取金融支持;要促进消费,重要的渠道也是通过银行贷款提升消费能力;要扩大出口,更要靠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微型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可见,抓好了金融工作和小微型企业发展,就是抓住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

第五,是巩固取得成绩的关键。近年来,我县已呈现财政收支“双高”、金融存贷“两旺”的发展态势,促进了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速位居全省第15位,比上年进了18位;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位居全省第12位,比上年进10位,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增比进位发展作出了有力贡献。今年1—2月,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亿元,比年初增长9.4%,比全市平均增速高4.3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一;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7亿元,比年初增长17.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3.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市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市各家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要继续争取市各家金融机构的支持,动员全县上下更加重视支持金融和微型企业发展,巩固和发展取得的成绩,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二、如何抓住全县金融工作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重点

抓好金融工作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把握六个工作重点:

第一,要提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1960年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一个地方经济要起飞,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率高;二是形成一批主导产业;三是制度和意识形态要适应经济起飞的要求。国内有位领导也说过,发展经济没有投入不行,但有了投入也不一定能行,这话揭示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一是投资总量,二是投资效益。究竟如何提升金融支持县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呢?首先要增加贷款投量。各金融机构要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贷款计划,力争新增贷款达新增存款的70%以上,确保新增贷款增速和新增人均贷款量进入全市前三位。其次,要选准贷款投向。新增贷款要重点投向“三农”、投向扶持微型企业、投向产业发展、投向民生工程。既要投向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又要投向改善民生领域,改善群众生活,扩大贷款覆盖受益面。尤其要重点投向茶叶产业、食用菌产业、畜禽养殖、果蔬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域,并重点扶持围绕这些产业发展的小微型企业,通过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生产出更多产品投放县内外市场,大幅度提高生产的工矿产品、农产品、旅游产品在县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最大限度地让县内的钱不外流,最大限度地将县外的钱赚到我们群众的包里。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卖出去的东西越多、越贵,这个地群众的钱就越多、越富。因此,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生产更多特色产品卖出去,加快做大经济总量。

第二,要提高支持金融事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把金融支持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三措并举”之一,并不意味只是单方面要求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同时还要支持金融事业健康发展,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其次要加大推动“引银入印”,今年要恢复设立工商银行,着力发展小额信贷。国务院于3月28日刚批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出了12项金融改革试验的任务,改革的重点是发展民间融资,进行民间贷款合法化的试点。还要着力发展担保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努力为各个层次群体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要引进存款入印,全县上下都要重视引进存款入印工作,各乡镇要努力完成责任目标任务,只有努力将存款规模做大,才可能更好地将贷款的增量做大,可见,抓存款就是抓贷款、就是抓发展。再次,要着力建设金融信用体系,要坚持做到“干部带头、引导群众、诚实守信、有借有还、按期归还”,切实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努力创建金融信用村、信用乡镇,力争金融信用县创建获得通过,促进全县金融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要解放理财思想,推动跨越发展。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投入,就我县来说,主要投入来源有五个渠道,一是争取上级投入,二是招商引资投入,三是贷出银行的钱投入,四是引导群众投资创业投入,五是采取BOT、TOT、BT、BOD、EPC等方式投入。县委、县政府历来敢于贷款搞建设,同时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关键是要选好项目,把钱用在最该用的地方,而不是乱花钱,更不搞挥霍浪费。

第四,要转变消费理念,拉动经济增长。可能很多同志都曾经看过一则中美两位老人对话的故事,中国老人说,我辛苦了一辈子,终于把买房的钱筹好了;而美国老人则说,我辛苦了一辈子,终于把买房的钱还清了。从这则故事不难看出,故事中讲的两位老人的消费理念和模式截然不同。美国老人的消费模式促进了消费增长,又增加个人一辈子的总体福利,而中国老人的消费模式既未能促进消费,又一辈子未能享受本来应有的福利。故事中这位中国老人的故事仍在我们一些群众中重演。因此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尽可能把一辈子的收入在不同年龄段拉开消费,让个人一辈子的消费更趋于合理,既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让自己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7)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又是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后提出的一个新任务、新课题。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传统工业化而言,通常表述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成都金牛区工业发展取得瞩目成绩,整体已处于工业化中前期水平,并呈现出产业结构多元演进的态势,工业已是长期支撑金牛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十一五”期间,金牛区牢牢抓住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工业强省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决策。全区从实际出发,抓住工业化加快升级的机遇,努力把工业做强做大,重点围绕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新型工业发展在金牛区已初具规模。

一、成都金牛区新型工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成都金牛区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总部经济为主线,突出抓好高科园区建设,加快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生产总值314.3亿元,利润总额达18.7亿元;全区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17.5亿元,同比增长14.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1亿元,同比增长20.5%。这些为金牛区新型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一)新型工业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3家,主要分布在高科园区。产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现代医药、饮料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其中属于新型工业的电子信息和现代医药的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31%。2008年,园区工业集中度为71.7%。园区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2.14亿元,其中园区内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的总产值分别达到70.2亿元、24.8亿元。

(二)产业发展定位明晰,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根据成都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布局和金牛区的实际情况,成都市确定了金牛区“一区一主业”为轨道交通产业。成都市曾有“铁半城”之称,从事轨道交通产业的企事业单位数仅次于北京,在全国位居第二位。而金牛区又是成都市从事轨道交通产业单位最集中的区域,有中铁二院、中铁二局、中铁八局、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西南交大等单位。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在800亿以上,金牛区范围内产值在600亿以上,约占全市的75%以上。随着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规划的逐步实施,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总部,将加速促进研发及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企业聚集。

高科园产业园区的规划是新型工业发展的“催化剂”。属于新型工业的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是金牛区的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以企业44家,占金牛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7%,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31%,销售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35.6%,对金牛区工业发展贡献突出。金牛区高度重视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规划高科园区一期产业园区集中打造以科技商务、现代商贸金融服务为一体,以高新技术为特色,以现代服务为业态的“成都西部科技商务中心”,重点突出电子信息服务业,做精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为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部经济平稳起步,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高科园区已初步形成总部项目聚集态势。自2007年以来,单纯生产制造型企业不能再进入高科园区发展,园区围绕总部经济发展方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总部项目聚集和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迄今为止,产业园一期已有黑格中心、雄龙实业、特拉克斯、海南天元等总部楼宇型企业17家,并以其建成的总部楼宇为载体引进总部企业88家;产业园二期已建成西联钢铁物流港总部孵化楼1座,引进总部企业60家。

2008年,园区内部分总部企业或总部楼宇纳税情况良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正逐步增大。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蓝灵、雄龙、汇源、特拉克斯、黑格中心、西汇商贸等八家总部楼宇已集中了66家企业,2008年实现税收2,825万元,预计2009年实现税收3,300万元左右。由此可见,高科园区的总部经济产出效益整体已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二、成都金牛区新型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转型面临诸多问题

金牛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总部基地战略的实施,导致金牛区中小企业外迁,影响金牛区工业产值的增长。截止08年底,全区工业企业数比上次普查减少了278户,其中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迁24家,09年将外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左右,由此,预计将减少产值65亿元,相应减少增加值约17亿元;面对高科园企业多出少进,经济指标下滑的局面,发展方向突显迷茫。

(二)产业凝聚力度不够

金牛区的新型工业产业资源整合力度不足,企业之间没能进行有效合作,导致产业集聚效益没能充分发挥。目前,虽然金牛区的轨道交通产业联盟正在积极组建,但是中铁二院等牵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另外,由于主导产业链的缺乏,金牛区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没能建立起合作平台,未找到资源有效整合的切入点。

金牛区的新型工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没能充分发挥。中铁二院、康弘药业集团、中汇制药有限公司、国嘉生物科技集团、中电10所、中电29所等金牛区新型工业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支撑和强大的研发能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企业与金牛区其它相关企业的合作不太紧密,对金牛区的新型工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三)总部经济竞争加剧

城区发展总部经济竞争加剧。2007年,根据成都市的统一布局,包括金牛区在内的五城区及高新区全面转型,全面发展总部经济。短短t几年,成都市6大总部聚集区初具规模——高新*区总部聚集区、成华总部聚集区、武侯总部聚12Sn$3Ux8FNpvoYsvoKDc2uptZhE#AQSSAWCpDxeXRdB8Oo集区、青羊总部聚集区、锦江总部聚集区、金CxD5hU7$&牛总部聚集区。由于大多数总部基#2ENwTw4bbsndxmT78&+^tJDsgrsxarTiOf(Nf0u-(@zN63P PZNe6KuA地在发展定位、规划设计、招商引资对象等诸FJ0O(%JN0sgoK0yijf2+Es)2*b#DRb多方面大同小异,成都总部基地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格局已显现。而金牛区高科园的土地价格明显高于周边地区,是企业入驻的极大障碍。随着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成都主枢纽建设的加快实施,金牛区区高科园区的位优势将逐渐消除,竞争优势还将会进一步下降。

三、成都金牛区新型工业的发展路径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是传统工业结构的优化与工业实力的加强,又是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增强工业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工业发展新路子。布朗(2002)认为,新的工业发展思路和模式,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保护资源,改善环境。史清琪(2003)提出,新型工业化当中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二是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工业化,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三是在跨越式发展中实现工业化,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缩短工业化历程。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新型工业化的特点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笔者认为,以此上述为指导,结合成都金牛区工业发展现状,金牛区新型工业应该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丰富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并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实施“1234”工程,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多元组合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的发展动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业态: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

二载体:以园区经济和楼宇经济为载体;

三产业:规划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支持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巩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四战略:实施资源整合战略、产业集聚战略、产业优化升级战略、产业空间拓展战略;

——资源整合战略。一是整合轨道交通产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资源,打造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二是整合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资源,加强产业间横向合作,利用互补优势,发展交叉产业。如轨道交通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交融合作可以发展交通电子产业等。三是整合政府、金融、会展、物流、中介服务等相关社会资源,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四是整合区域外部资源,加强区域间产业合作,做大做强优势竞争产业链。

——产业集聚战略。一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吸引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入驻园区,形成物理集聚;二是以项目载体,建立企业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化学集聚;三是通过政府特殊政策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加速产业集聚。

——产业优化升级战略。一是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提高产业信息化能力;二是以企业为中心,构建产学研联盟,通过企业研发、科研院所和高校来创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围绕产业战略链条的培育和延伸、产业链条的优化重组来升级产业。

——产业空间拓展战略。一是要盘活园区的闲置土地资源,有效拓展存量发展空间;二是发展工业楼宇,从立体空间上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三是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合作,拓展产业空间。

四、结论

成都金牛区地域广阔,高科园区的占地面积位居五城区榜首,是发展新型工业的最佳空间载体。金牛区产业相对集中,成都市确定了轨道交通产业为金牛区的“一区一主业”,西南交大、电子科大、铁二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实力强、人才资源丰富,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因此,笔者建议围绕新型工业的发展思路,金牛区要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规划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总部经济,打造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新兴产业都市;支持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巩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并用现代信息技术升级改造传统工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提高新型工业对我区经济的贡献度,实现新型工业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金牛区政府课题——金牛区新型工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耿学志,走新型_T-业化道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J].学理论,2008(10)

【2】王彬彬,攀西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2)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8)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2-0063-08

从全国范围来看,CREDIT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35,PRIVATE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02,这两个指标的全国变异系数小于东部,大于西部、中部及东北。相比CTEDIT指标,PRIVATE指标的地区差异更显著。

(2)资本市场发展差异。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差异(如图2所示)。

从四大区域之间来看,股票指标均值依次为:东部35.21%、西部19.35%、中部13.64%、东北12.34%;债券指标均值依次为:东部9.52%、中部1.64%、西部1.45%、东北0.56%。东部省市资本市场发展的整体水平遥遥领先,排除北京对东部的影响后,由于北京集聚了大量金融机构总部和央企总部,而股票和债券大多以总公司的名义发行,导致北京股票和债券规模偏大,其中,债券出现了75.05%的离群值。东部股票指标均值为25.46%,债券指标均值为2.24%,仍然居四大区域之首,显示了东部省市较强的直接融资能力,其次是西部,中部和东北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弱。

从四大区域内部来看,股票指标变异系数依次为:东部1.08、西部0.69、中部0.49、东北0.31;债券指标变异系数依次为:东部2.43、西部0.78、东北0.75、中部0.40,排除北京的影响后,东部股票指标变异系数为0.93,债券指标变异系数为0.81,东部各省市的资本市场发展仍存在最严重的不平衡;西部区内差异次于东部,其中,的债券指标趋于0;东北三省的债券市场较股票市场发展差异明显;中部的区内差异较小。

从全国范围来看,股票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07,债券指标的变异系数为3.31,排除北京的影响后,股票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82,债券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81。整体上看,资本市场发展的规模远不及金融中介发展的规模,而且资本市场发展的地区差异大于金融中介发展差异。

(3)保险市场发展差异(如图3所示)。

从四大区域之间来看,保险深度指标均值依次为:东部3.11%、中部2.95%、东北2.86%、西部2.67%;保险密度指标均值依次为:东部1 537.85元/人、东北749.48元/人、中部523.35元/人、西部433.55元/人。东部省市保险市场发展的整体水平领先,中部和东北居中,而西部最弱,排除了对西部的影响后,西部地区保险深度指标均值为2.84%、保险密度指标均值为462.67元/人,与中部和东北仍有差距,表明西部的保险市场欠发展,这也是未来西部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四大区域内部来看,保险深度指标变异系数依次为:西部0.37、东部0.35、中部0.13、东北0.08;保险密度指标变异系数依次为:东部0.86、西部0.45、东北0.30、中部0.26。显示了东部与西部保险市场发展的区内差异较大,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北京、上海两地的保险深度分别为5.59%和4.38%,保险密度分别为3 521.31元/人和4 376.68元/人,大大高于地区均值,而保险深度为0.82%,保险密度为113.24,均为全国最低,拉大了区内差距。

从全国范围来看,保险深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31,保险密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07,相对保险深度指标,保险密度指标的地区差异更显著。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平均指标与同年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但是与同年全球工业化国家平均保险深度8.8%、平均保险密度3 655美元相比,较低的保险深度和密度说明了我国保险公司总体保费收入规模偏小。数据来源:《Sigma:2008年度世界保险业》

2.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整体考察:主成分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作整体上的考察。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目的是浓缩数据。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基本的数据结构,这些假想变量被称为“因子”。因子能够反映原来众多观测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并解释观测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把一组观测变量化为少数几个因子后,可以进一步将原始观测变量的信息转换成这些因子的因子值,利用因子值可以直接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

首先,为了消除原始数据不同量纲的影响,需要对各金融发展指标的原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并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后续的分析,标准化的方法为:

Zi=xi-σx(2)

其中,xi为指标x的第i个观测值,为指标x的均值,σx为指标x的标准差。并用巴特莱特球度检验,判断数据是否合适做因子分析。巴特莱特球度检验值为116.2097,显著性为0.0000,拒绝指标相关矩阵是单位阵的零假设,显示各指标的观测数据具有共同变异,适合做因子分析。

其次,基于主成分法提取初始因子。按照主成分分析通常遵循的“85原则”,即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超过85%,确定提取的因子个数。主成分提取结果显示只需选取前三个因子即可,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88.5833%。

再次,再用VARIMAX正交旋转法简化因子载荷矩阵,寻求有实际意义的因子解。旋转后,因子1主要与“CREDIT”、“STOCK”、“BOND”、“保险密度”等指标相关,这四个指标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6972、0.9574、0.8390、0.6754,可概括为“金融发展规模总量因子”;因子2主要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指标相关,这两个指标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9319、0.5368,可概括为“保险市场发展因子”;因子3主要与“PRIVATE”指标相关,指标的因子载荷为0.9842,可概括为“金融中介效率因子” 。旋转后的因子解反映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发展规模总量”、“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和“金融中介效率”三个方面。三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4.4925%、26.1903%和17.9005%。

最后,利用因子得分加权计算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并排序。计算公式为:

综合得分=因子1得分×44.4925%88.5833%+因子2得分×26.1903%88.5833%+因子3得分×17.9005%88.5833%

计算结果见表2所示。

三、区域金融的发展特点

通过对区域金融发展从部门到整体的考察,可以判断现阶段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明显且主要表现为金融总量的差异

运用数据地图进一步表示各地区因子综合得分可以更清晰的反映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如图4所示,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这种不平衡现象有所改观、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但现阶段差距仍然很大。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好,西部次之,中部和东北金融发展较弱。某些地区如北京、上海,金融资源迅速发展与集聚,另一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仍然存在金融抑制。正如劳拉詹南在《金融地理学》中所言,尽管金融服务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但实际上不同地区的金融景观是完全不同质的,具有极端的异质性和不规则性,即金融服务业是具有明显地理特征的经济活动。

区域金融就是将金融运行和发展置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加以考察,金融系统作为区域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反映经济的区域性特点,而且自身的发展也必然带有所在区域的烙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气候环境多样化的国家,金融差异是各种区域差异的集中反映。区域金融差异表现在量与质两个层面上:量的差异包括金融资源与交易数量的差异;质的差异主要是指金融结构不同,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融资方式、融资机制和金融行为的不同特点,以及金融深化程度的不同。从我国区域金融整体发展的现状来看,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量的差异,而非质的不同,在主成分因子分析中,金融中介效率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只占17.9005%。

2.政府干预、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未彻底变革

迄今,中国金融体系功能依然不完善。市场化水平不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不平衡,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结构不平衡,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行为理念和管理方式尚未立刻改变,这些因素在金融结构上依然发生作用。

近20年来,随着多种信用形式的利用,直接融资的比重逐渐增加,但间接融资的比重仍然占比太大,企业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全部信贷资金中相当一部分借贷给了那些缺乏效率的国有企业。数据显示,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43 950.02亿元,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36 340.33亿元,数据来源:《2009中国统计年鉴》但四大区域PRIVATE指标均不足2%,东部最高为1.6%,中部最低为0.74%,私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来看,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先债券融资后股权融资,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不但“股强债弱”的格局表现得十分突出,而且国债和金融债几乎占据了债券发行的全部。由于金融债券主要是政策性金融债,因此我国债券市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融资服务,除个别省市以外,大部分地区债券指标不足地区GDP的5%。此外,2004年实施的《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两个或以上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能申请发行公司债(企业债)。这一规定又将大量非股份制的私营企业排除在外。虽然2006年实施的新《公司法》中放宽了对公司债(企业债)发行主体的规定,但私营企业真正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还需要时间。故而,由于北京央企总部集聚,债券的发行也集聚于此,部分偏远地区,如没有债券发行,对比十分鲜明。

3.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尚不清楚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自古有之,这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意义上来说,“熊彼特可能是对的”逐渐成为共识。进入9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并更加关注金融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总体金融约束放松,与此同时,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特别在中国,由于区域经济、文化、制度和环境的差异,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混合结果。

数据显示,2008年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东部20 198元,中部13 204元,西部12 839元、东北13 037元;其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东部11.9%,中部11.7%,西部10.4%,东北11.3%。数据来源:《2008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兼顾各区域金融发展状况,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仅未能实现内在统一和协调,甚至还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冲突。虽然缺乏效率的金融体系可以部分解释这一矛盾的状况,但其背后应该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广义的范畴上说,经济发展是对现行经济增长约束放松的一种尝试,金融约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除此之外,经济增长还受到实体经济的约束。当盈利性投资机会稀缺时,便产生了实体经济约束。以西部为例,从2000―2007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这些措施有力地放松了西部地区的金融约束。但由于这些资金大量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而并非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且这类投资往往期限长、见效慢,客观上造成了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有悖于经济增长的事实。所以,当“供给导向”的金融发展起支配性作用的时候,金融发展外生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不明确的。在我国,受实体经济约束,部分地区的金融发展还处于这种“供给导向”的阶段。从区域协调的角度讲,这种“供给导向”的金融发展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部门和整体两个角度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并由此对区域金融发展特点进行了归纳。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金融发展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整体运行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金融差异显著体现在金融发展的总量上。由于渐进式改革中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也具有区域复杂性。基于如何让金融合意地作用于经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金融发展政策和战略方向的三点建议:

第一,继续推行有差别的区域金融政策,给予内地持续的金融支持。区域经济最大的特征为块状经济,这意味着非连续性和突发性。金融资源的流动若不受到任何限制,资源的优化配置必然导致金融要素向东部沿海进一步集中,使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刚开始的金融发展发生逆转,导致国民收入分配的更加不公平。为了保护内地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活动,这就要求政府设立适度的“政策壁垒”来约束欠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向发达地区流动。在内地与沿海之间实行差别化政策与内地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强同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是不矛盾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用意也在于此。此外,对区域内金融发展差异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不能顾此失彼。

第二,优化和调整现有的金融结构,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功能全面的金融体系。金融可持续发展是金融发展质和量的统一,金融发展量的规定性是金融发展的基础,而质的规定性则是金融发展的动力。尽管在金融发展史上,总量率先增长已经具有规律性,但若结构调整跟不上将拖累金融发展。随着实体经济的变化,金融结构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就构成了不同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的演变路径。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走数量增长的路径已难以为继,这就要求从金融运行状况出发,对现有的金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将推动金融发展的主要力量从行政手段转移到市场本身,从调整增量资金入手,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功能全面的金融体系。具体的建议有:培育与非国有产业部门相适应的非国有金融部门、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第三,重新布局产业结构,在解除金融约束的同时解除实体经济约束。大国经济的特征是地区之间的异质性,在一些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另外一些地区可能仍处于原先的发展阶段,这就为地区之间的产业承接与转移提供可能。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产业的区域转移已孕育在摆脱危机的出路之中。鉴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特征,东部地区要实现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中西部地区应抓住历史机遇,承接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这同样是产业结构升级,同样符合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科学布局产业结构,使金融发展内生于经济增长,在金融和经济之间保持互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张杰.经济的区域差异与金融成长[J].金融与经济,1994,(6):16-19.

[2] 陆文喜,李国平.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25-128.

[3] 赵伟,马瑞永.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成因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6,(2):94-101.

[4] 崔光庆,王景武.中国区域差异的政府行为:理论与经验解释[J].金融研究,2006,(6):79-89.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9)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是通过构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金融生态发展状况的一种综合性研究,构建的指标系列应尽量客观、准确地反映甘肃省14州市金融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程度,以方便科学指导金融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测度及对结果评价,实证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甘肃省发展年鉴》和《甘肃省金融年鉴》。由于农村数据琐碎复杂,可得性较差,而且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所需数据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本文经过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及筛选,在不影响实证结果并遵循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指标数据进行简化。另外,各地市农村在人口数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为消除这种影响,本文所选的指标为人均值指标。

借鉴李扬(2005)、蒋满霖(2010)等学者有关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因素的论述,结合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本文将从农村经济基础、农村金融运行状况、农村政府服务、农村信用和法制环境、农村社会保障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证。

2、模型选择

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较为复杂,需要进行评价系统的建立,而这类评价系统往往是多指标、多层次的。目前国内常用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主要有:移动几何平均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移动几何平均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其缺点在于指标的权重赋值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结果产生偏差。层次分析法往往用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层次系统的研究中,但是该方法在对各层次因子进行赋值时,也很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从而产生较大的非客观性。因子分析法主要是利用数理经济统计学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在与目标相关的众多变量因素中提取出其中的相同因子,将分析重点集中在这些重点因子上。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分析更加简便但偏差不会很大,因此完善了上述方法的不足。

3、测度结果

根据SPSS因子分析法所得出甘肃省14个州市的综合因子的得分,目前对于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相关研究中,关于综合因子的得分区间划分的临界值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本文在参考其他研究的基础上,以综合因子的得分为基础,选取0.5为区间划分值,即以0.5及其倍数为区间的临界值,把各省综合因子的得分值分为五个区间级别:Ⅰ级:F?R1;Ⅱ级:0.5≤F≤1;Ⅲ级:0≤F≤0.5;Ⅳ级:-0.5

4、评价分析

结合上述对甘肃省各农村金融生态的评估,对比分析各样本农村金融生态的状态、主体、环境等指标,发现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体系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从总体上看,不同地区之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大。嘉峪关市、酒泉市和金昌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占据甘肃省前三。嘉峪关由于酒钢集团的带动,工资性收入为6021元,全省最高,由于发达的旅游业使酒泉在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以6785元独占鳌头,嘉峪关市和金昌市金融发展因子(F2)得分靠前,相对较好的金融业发展为当地居民的资本性收入提供了保证。这些优势促使这三市处于综合因子得分的第一梯队。张掖市、兰州市也由于具有较大规模的国企带动和旅游优势分列二三级,剩余的州市,如临夏州、陇南市可耕地面积较少,农业基础薄弱,农民人均收入很低,经济基础较差,不能很好的促进当地的金融业发展,社保环境也得不到保证,只是综合得分处于末级。

农村经济并不是仅仅依靠农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第二、三产业,所以需要政府完善各项经济政策,优化甘肃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2)甘肃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由地理位置的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增。由表3综合因子得分可知,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金融发展或者社保环境,甘肃省东南部的城市都处于落后位置,虽然已经加快了改革步伐,但是与西北部城市的金融生态水平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但西北部城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并非全面优于东南部,如原始数据存贷比显示,西北部城市如酒泉市,在农信社的存贷比比东南部的大部分城市还要高,某个程度上说明甘肃省西北部城市的资金外流率比东南部还要严重,所以甘肃省应该调整农村扶持重点,倾斜扶持政策,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使甘肃省整个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呈现平衡发展的态势。

(3)在影响因子方面,各州市农村经济基础对甘肃省农村金融系统影响最大。利用回归法估计出的各因子得分,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的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各州市主因子得分的加权汇总,经济基础因子的权重为61.033%,远高于金融发展水平因子和社会发展水平因子。由此可见,发达的农村经济是构建农村地区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为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发展依靠。

(4)在整体得分方面,甘肃省各州市总体呈现得分偏低的特点。14个州市中,只有4个得分超过了0.5,9个得分低于0分。这是由于甘肃省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恶劣以及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现代化处于起步阶段,统筹城乡进程相对落后。

经济发展金点子篇(10)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083-02

2011年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以河南省为主体,国家实施中原经济区振兴战略给河南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004年周小川在《金融时报》上发表“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学术报告以来,金融生态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研讨的热点问题。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金融体系无疑是一个崭新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将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引申到金融领域,是金融理论研究方法的一大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利于研究者对金融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做出本源性的剖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必须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希望通过对河南省的金融生态研究,尝试为构建中原经济区和谐金融生态、实现中部地区崛起、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一、区域金融生态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金融生态评估是将该区域内的社会、金融、经济、资源等因素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而给出的综合评定,重在彰显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找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准确评估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金融生态指标体系通常表现为分层树形结构,本文从经济基础、金融运行、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四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如表1所示)。

二、区域金融生态评估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金融生态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元统计评价方法对金融生态进行评估。本研究主要选用因子分析法作为评估方法。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一)因子分析步骤

将2010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经济运行,金融发展等原始数据构成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矩阵Xij=(i=1,2,3,…,18;j=1,2,3,…,12),共有18个样本,每个样本有12个指标。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数据之间量纲不一致和数量级差异大等现象。根据KMO测度值为0.699 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sig.值为0.000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解释的总方差(如表2所示)。分析结果得到的三个因子的特征值为7.061、1.738 和1.056,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052%,在因子分析中,如果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5%以上就能较好的解释各个变量。采用最大旋转方法旋转后得到的三个特征值为5.023、2.236 和1.514,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052%,完全可以表达原始数据的信息。因此我们选取三个主因子来代替全部12个变量,提取的主因子命名为:F1、F2、F3。

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方法,经过五次迭代得到旋转后载荷矩阵。根据载荷矩阵结果可知三个主因子分别包含不同的变量,第一个因子在财政收入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上载荷较大,可以认为F1是经济发展总量的综合因子;第二个因子在正常贷款余额/GDP,存款增长率,流动性比例,资产利润率,资本充足率上载荷较大,可以认为F2是金融发展潜力的因子;第三个因子在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率,经济、金融案件结案率,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上载荷较大,可以认为F3是信用法制环境水平的综合因子。这三个主因子能够综合金融生态环境的全部信息,因此可以全面反映河南省各省辖市的金融生态状况。

在因子分析的时候,还能得到各省辖市F1、F2、F3 的因子得分。由因子得分和方差累计贡献率就得到各省辖市的综合评分公式:F=(49.5*F1+20.5*F2+15.6*F3)/86。根据综合评分公式及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各省辖市金融生态综合得分(见表3)。

(二)聚类分析

我们将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金融生态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金融生态情况总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郑州、安阳、洛阳、许昌、濮阳、焦作、济源;第二类是三门峡、驻马店、新乡、平顶山、鹤壁、漯河;第三类是开封、南阳、商丘、信阳、周口。

三、结论

从全省层面来看,形成了以郑州市为代表的7个金融生态强市、以三门峡市为代表的6个金融生态中等市和以开封市为代表的5个欠发达市三个层次。可以看到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郑州市是里面综合实力得分最高的,在F1、F2、F3上的得分也是最高,说明郑州市的经济金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各市中最好。2007年第三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将郑州评价为河南省金融生态城市高速发展的引擎。另外,2007年,郑州市政府提出要用若干年时间把郑州打造成河南省区域性金融中心。本文的数据比较好地支持了这两种观点。

郑州、安阳、洛阳、许昌、濮阳、焦作、济源等七市的F值综合得分均大于1,说明这7个省辖市的金融生态状况比较良好。三门峡、驻马店、新乡、平顶山、鹤壁、漯河等六市的F值综合得分在0~1之间,这些市的金融生态状况正由一般向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而开封、南阳、商丘、信阳、周口等五市的F值综合得分则小于0,这些城市的金融生态状况不容乐观,必须予以重视,应大力加强金融生态方面的建设与优化。因为只有金融生态水平的优化,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拥有高效率的金融支持,河南省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占兵.河南省金融生态建设:问题诊断与优化路径[J].企业经济,2010,(11).

[2] 曾康霖.刍议金融生态[J].中国金融,2007,(18).

上一篇: 高中语文考试小结 下一篇: 工程监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