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金融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10 14:57:40

跨境贸易金融

跨境贸易金融篇(1)

[中图分类号] F8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012-04

基金项目:2009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9EYB010。 一、前言

货币的国际结算是指一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用于执行计价、结算和支付等职能,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本质上是本币用于国际结算,即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允许进出口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居民可以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允许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以便进行国际结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使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重大缺陷,美元国际信用严重受损,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相继积极推进本币的国际化步伐,我国也不例外。自2008 年12 月以来我国央行同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六个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6500 亿元人民币。2009 年4 月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 个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境外区域范围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部委联合了《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随着中银香港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汇出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款,人民币跨境结算正式启动,同时也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式启航。

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原因分析

(一)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绝佳时机

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该国国际地位和该国货币的信任度。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基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环境。21世纪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前10年,我国经济在世界排名逐年上升,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11月初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的当年第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415万亿美元,由此连续第二个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现已跃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提前12年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军事、科技、文化软实力等持续上升,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世界普遍认为,中国由问题的一方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方。在贸易层面,我国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比重不断增加,2005年为666%、2006年为717%、2007年为77%、2008年为788%、2009年为877%, 进出口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德国和美国,为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币值始终保持着坚挺走势(如图1),人民币汇率和通货膨胀率较为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成为名副其实的“硬币”,大大增强了周边国家对人民币的信任度,也让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受到欢迎。目前,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如越南、老挝、缅甸、俄罗斯、中亚地区等边境贸易中,人民币成为事实上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在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人民币也成为一种可接受的货币。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要经历从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三个步骤。如今,通过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减少周边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性,从而为将来人民币在区域内承担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打下基础。在此背景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成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绝佳时机。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顺应市场需求的新选择

跨境贸易金融篇(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阶段而产生的全新课题,真正意义上的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至今还鲜有关于这方面的专著,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的。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正式开展前的研究状况

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事实,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所表现出的稳健态势,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使得人民币境外输出的速度大为加速,早期也有部分学者和金融机构对境外人民币流通量和沉淀量进行了估算。姜波克(1994)对1993-2003年10年期间人民币输出数量进行了预测性估计,认为到2003年,人民币累计输出总额应达到2000亿元。李婧、管涛、何帆(2004)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使用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据估算,2002年实际的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估计在1200-1400亿元左右。中国人民银行(2005)的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末全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出入的总量为7713亿元,人民币现金在周边接壤国家和港澳地区滞留量约为216亿元。孙东升(2008)利用1978-1996年的数据估测1997-2005年的境外人民币数量,估计2004年境外流通人民币现金数量达到227.6亿元。巴曙松(2008)基于1978年至2008年的年度数据和缺口估算法,估计境外人民币需求规模在2008年已经达到3426.99亿人民币。由此可见,出于某些技术、方法等原因,这些估测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巴曙松(2003)也提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边境贸易。梅新育(2005)指出短期内人民币国际化重心是推进人民币对外贸易计价和结算。刘崇(2007)提出通过借助人民币承担贸易工具的机会,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使用规模,实施以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务实战略。

人民币在境外流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并非只是到现在才显现,较早时期就有学者指出了各种潜在的障碍和风险,并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我们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仍是大有裨益的。李婧(2007)认为,人民币跨境流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它们来源于与实体经济交易和非实体经济交易带动的人民币跨境流通,这些潜在风险有可能放大国内金融风险。曹红辉(2008)也赞同这一观点,还指出现阶段我国缺乏相应的支付信息来源和结算系统,而且金融市场建设还不完善,制约了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的开发进程。梅新育(2006)提出,鉴于境外人民币滞留存量不大,要稳步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就必须大力拓宽人民币流出渠道。人民银行2008年的报告和李东荣(2008)课题组的研究中都有关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障碍的分析,归纳起来包括:外汇制度安排上存在制约;企业定价能力弱;缺乏有效的人民币境外债权结算渠道;缺乏全方位的人民币跨境清算网络等。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正式开展后的研究成果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2009年开始试点,到2012年已经进行三年,在此过程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无论从交易规模上还是从交易范围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保持较快增长,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4万亿元,同比增长41%。截至2012年末,与境内发生实际收付的境外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达到206个①。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影响

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更多的集中于对微观企业层面积极意义,比如节约汇兑成本,避免汇率风险及便利融资等。苏宁(2010)指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容易锁定贸易的收益和成本;有利于避免汇率风险和减少汇兑成本及贸易对手防范汇率风险。陈莹(2010)认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利国际地位,降低进出口企业的成本和风险,拓展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空间。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11)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外贸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外贸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出口贸易相比,对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风险因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以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刚开始的时候也遭遇了一段低谷期,之后才慢慢由冷变暖而蓬勃发展起来。其中的原因也很多,一部分是受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影响,还有就是各进出口企业自身的原因等。

黄金老(2009)认为中国在国际贸易地位的偏弱势,导致就贸易论贸易,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上推动不大;跨境资本的流动才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强大推手。孙立坚(2009)认为,我国结算体系的先进度和运作效率造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风险,并且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现有国际货币的“历史惯性”也同样影响着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应坚持周边化、区域化。梁京华(2010)认为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出口试点企业资格审核环节过多,融资、信贷等一系列业务的配套还需政策支持,日常监测系统亟需完善。汪飘(2011)从现状出发,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贸易中的产品问题直接关系到进出口企业的议价、谈判能力,这一直是首当其冲的问题。赵锡军(2009)认为,目前中国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根本上制约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相关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技术问题的尽快解决也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进程产生影响。潘伟华(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渐进过程,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缺乏主导权,调整结算币种需要较长时间,部分企业对采用人民币结算尚存顾虑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受制于当前我国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议价能力不足等,人民币结算规模有限,占贸易比重甚微。这也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汇率波动频繁,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吸引力不大。同时,随着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对外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金融当局进行清算监管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这也影响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发挥。

李婧(2011)进一步指出,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的重要一步。为此,需要在不显著改变原有制度框架的条件下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提升国内银行业的服务水平以及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发展并完善外汇市场,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梅德平(2012)指出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进程,正是中国政府稳步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逻辑起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不言而喻,更多的学者认为它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开的第一步,是一种基础性的支撑力量,并期望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逐步发展,克服已有的一些制度约束和障碍,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完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等。

三、简要评述

在宏观层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走出国门的一个正式开端,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一个起点;在微观层面,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满足了进出口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需求,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随着此项业务的全面铺展开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壮大发展不仅需要政策层面和监管层面的大力支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避免和控制其对宏观政策和微观经济的潜在风险;也需要各金融机构和企业主体的高度重视和配合,在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层次的同时,不断树立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作为定价货币的国际形象。

注释:

①中国人民银行.201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

参考文献

[1]陈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益成本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8):57-59.

[2]李东荣等.人民币在对外交往中计价结算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9(1):42-49.

[3]李婧,管涛,何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4(9):45-52.

[4]李婧.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潜在风险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5):63-66.

[5]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13-19.

[6]刘崇.以贸易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南方金融,2007(10):21-24.

[7]梅德平.跨境贸易的本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J].江汉论坛,2012(10):41-45.

[8]梅新育.稳定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J].中国金融,2006(5):18-19.

[9]潘成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突破、影响与前景[J].金融与经济,2009(8):4-6.

[10]潘伟华.加快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0(10):86-87.

[11]苏宁.稳步推进长三角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J].中国金融,2010(8):8-9.

[12]孙东升.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13]孙立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机遇与挑战[J].金融博览,2009(8):16.

跨境贸易金融篇(3)

所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经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2009年,为了加快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步伐,我国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和欧元等硬货币汇率的波动剧烈,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遭受损失,加之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人民币存在较大的升值空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产生背景及优势

自从2009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以来,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贸易总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的比重也在逐年攀升,2012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94万亿元。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结算试点范围也由最初的五个城市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银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加速扩张并且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也由香港、东盟等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外贸企业所接受,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1.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产生背景

一方面,它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产物。本币结算中人民币能否被市场选择作为结算货币是由经济实力、币值稳定程度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归根到底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的不断攀升以及全球贸易比重的不断增加,为外贸企业利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投资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人民币区域化后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施也是出于扩大我国对外贸易量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大都采用主要的国际货币进行结算。在与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货物贸易中,超过90%的结算采用第三方货币,两国的银行必须通过第三方商业银行才能实现货款的最终清算。一笔贸易款项可能涉及进(出)口方、进(出)口开户行、进(出)口方的外币清算行等多家机构的多个环节才能完成。过多的环节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流动性紧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规避风险。此外,近年来人民币支付结算环境不断改善,金融体系结算效率不断提高,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优势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有利于减少贸易国家对美元结算的依赖程度,在多元贸易结算体系中增加人民币结算的比重,为将来人民币在国际上实现投资和储备货币职能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避免世界经济危机继续深化,为推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后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本质是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进行结算,它的利益点在于有效规避风险、减少汇兑成本、减缓外贸企业的压力等。我国外贸企业采取跨境贸易结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利于减少外汇储备,降低外汇损失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量巨大,截止2012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3.31万亿美元。然而,由于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据较大比例,受美元汇率剧烈波动的影响,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大量发行美元,使我国外汇资产严重缩水,我国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美元经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意味着以美元等外币结算的出口量减少,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起到一定的放缓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减少国家外汇储备压力和损失。

(2)降低外贸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主要采用美元、欧元等硬性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在与第三方国家进行贸易时,两国的银行通常也必须通过第三方商业银行才能实现货款的最终清算。过多的环节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而采用人民币结算,使得出口收汇核销等环节不复存在,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消费需求锐减,许多企业出口利润下降,采用人民币结算,有助于企业提升利润空间,抵抗金机给出口贸易带来的冲击。

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美元币值不断走弱,而欧债危机也使得欧元汇率十分不稳定,这些硬性货币的汇率波动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常遭受损失,而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由于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可以规避使用美元或欧元等结算货币的汇率风险。

(3)扩展外贸企业融资渠道,帮助其开拓海外市场

目前,国内银行大多面临着外币资金紧张、短债指标普遍吃紧的情况,外币贸易融资相对比较困难。而对外支付人民币与就可以不再占用外债指标,降低财务成本,延长付款期限,以此提升外贸企业在谈判中的地位,避免不必要的制裁。因此人民币贸易结算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贸易融资渠道,有助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促进贸易业务的持续发展。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趋势被国内外普遍看好,国际金融危机也为我国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并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行的确能为我国政府和外贸企业带来诸多利益。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基础并不牢固,想要进一步推进其发展仍遭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我国出口产品可替代性强,企业议价能力低

首先,当出口差异小、具有强替代性的商品时,出口商倾向于与竞争者使用同种货币或选取彼此熟悉的货币来避免汇率引起的价格波动。长期以来,我国均采用美元、欧元而非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这使得我国和境外贸易商一时难以改变习惯。其次,在一些海外市场,我国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在贸易谈判中,我国企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很难争取到更优的结算货币。最后,在当今以买方为主的世界市场上,贸易谈判中占优势地位的自然是境外进口商,他们往往会依托订单优势,将汇率风险转为“压价”,从而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下降。此外,美元作为传统货币有着巨大的优势,路径依赖使得企业很难放弃原有结算方式。

2.人民币汇率的非市场化和长期升值的趋势抑制了海外进口商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

国内大多数外贸企业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但对于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境外企业而言,他们对使用人民币的偏好程度并不高,甚至境外贸易商更愿意选择美元等货币,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境外贸易商可以利用杠杆效用,通过衍生品工具对冲汇率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市场化;人民币并非全球流通货币,大多数境外企业对人民币的流通性和稳定性还存在一定的疑虑;对人民币升值的长期预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的开展。

3.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狭窄

目前,我国国内可供实现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携带人民币现钞跨境流通;二是依托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经由广州、深圳城市处理中心进行清算;三是依托银联网络进行跨境结算。如果想要人民币像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一样,通过国际结算的主要渠道进行清算,其对于银行的国际结算和国内清算渠道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然而,我国并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当前的人民币跨境清算安排仅可以满足小额货币兑换和消费性跨境支付的需要,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进行结算的金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低,清算渠道的狭窄制约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长足发展。

4.影响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在实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后,我国贸易项下外汇可以自由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进展较慢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上还有担心实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后会使国际闲置资金可能借助贸易途径进入我国国境,在获取一定的收益后又借助贸易渠道迅速撤离,容易引起国内经济的动荡,致使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客观上作为一个全新的业务,相关的管理部门、企业和银行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学习和磨合而一些配套制度和政策仍在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在企业和银行的具体操作上有一定困难。

三、跨境人民币结算稳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水平主要还是取决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复苏,贸易双方的政府、金融机构需要进行长期平等的谈判。虽然在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中会面临各类问题,但我们要积极研究对策,加强风险管理,把握机遇,谋得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长足发展。以下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对策。

1.外贸企业积极创新,增强议价能力

在汇率波动频繁的国际环境中,贸易双方均不愿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因此,选择哪一种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实际上是贸易双方在定价方式上的较量。在世界贸易市场上,我国外贸企业要逐步改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争取在贸易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目前,我国出口的一般是替代性强、附加值低的产品,如果外贸企业想采用有利于自己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就必须通过出口附加值高或者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而并非通过价格低廉等方式吸引境外进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掌握主动性,就可以在对采用何种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谈判中无需一味听从贸易对手,而采用更有利于自己的结算方式,提升企业利润空间。

2.完善国内清算体系、建立健全清算渠道

首先,在银行方面,调整我国银行现行的国际结算系统,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按本外币分为两大系统,国际结算属于国际业务系统,不可以承担本币业务。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属于国际结算业务,在原来的体系下,不能够顺利开展,所以需要对现行的系统进行调整。还可以鼓励银行吸收海外人民币存款,办理当地企业与我国之间的贸易信贷融资业务;鼓励行通过上存总行的方式投资境内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拓宽清算渠道。

其次,在外贸企业方面,允许海外人民币债权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入我国:一是用于向我国进口的支付;二是委托该存款账户行开展人民币委托理财业务,投资国内的人民币资产或金融市场;三是可以向我国直接投资并享受外资投资同等待遇。

3.完善我国国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监管

结合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和金融衍生品风险,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建立金融“防火墙”。从宏观管理层面看,应调整监管的着力点,将长期以来以外汇以及外汇收支作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转变为以跨境资金流动为监管内容的管理框架;从制度安排及监管设计上,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以及境外资产负债纳入监管监测体系并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与此同时,需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资本市场,加强对进入国内市场的各类主体的监管,而非当前单纯地对外汇资金的监管。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趋势预测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我国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定背景下,推进人民币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必然经历艰难和挫折。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我国外贸企业的议价能力低、在贸易谈判中缺乏话语权;境外贸易商对人民币的偏好程度并不高以及人民币清算的渠道过于狭窄等挑战。从技术层面来说,只要人民币不能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结算就有很大的困难。从我国金融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始阶段,中国国内对于人民币是否、何时实现自由兑换本身存有争议,要享受自由兑换的便利又要防止自由兑换对经济的冲击,将是一个两难问题,试点本身就说明中央政府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期待,又有某种程度的担心和防范。但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特别是试点扩大后,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贸易量飞速增长,从结算规模、境内外试点范围以及从业务种类上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都会有空前的发展。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有望持续坚挺,同时,金融体系逐渐建立健全,我国出口战略的不断调整使得外贸企业逐渐向出口高附加值、低替代性产品方向转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必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未来。我国政府也将在这种趋势下,继续完善人民币结算税收政策、向有人民币结算需要的企业将强宣传、继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作用、推进人民币结算相关的跨境业务创新、逐步建立境外人民币汇流投资渠道、继续扩大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协议的签订,同时在港澳和东盟等重点境外区域推行跨境人民币业务,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因此,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和发展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近及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舒琴.后危机时代跨境人民币结算问题探讨[J].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1.

[2]潘成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突破、影响与前景[J].金融与经济,2009(8).

[3]史立明.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挑战与机遇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0.

[4]陈欣.跨境人民币结算现状及分析[J].中国商贸,2012.

[5]王明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突破与改变[J].中国金融家,2009(6).

[6]赵克志.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J].中国金融,2010(8).

[7]刘书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EB/OL].国际商务论坛,2009.

[8]汪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助推人民币国际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9]梁骏.外贸企业开展跨境人民结算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1.

本文得到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方式创新与案例实训》的资助。

作者简介:

跨境贸易金融篇(4)

[DOI]10.13939/ki.zgsc.2017.15.126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贸易总额一直稳步快速上涨,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越来越大。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体,其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了4.16万亿美元,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11%。在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与对外贸易密切相关的国际结算业务也在积极推进,其中最为显著的一步就是实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1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动因及发展现状

在我国开展对外贸易之时,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早已具有相当规模,与贸易密不可分的货币计价结算体系也已经相当成熟,美元作为中心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体系中占有绝对优势的份额。我国按照国际惯例选择以美元作为对外贸易结算货币,一直沿用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相当快,在短短几十年中,已经从最初零起步到目前总贸易额位居世界第一位。与贸易比较起来,我国的金融发展却相对滞后,与外贸规模不相匹配的金融现状,非常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健康发展。人民币一直未能真正进入国际市场参与自由兑换,我国所有的贸易结算不得不依靠其他货币来进行,货币兑换成本和外汇汇率波动让我们承受了不小的损失。随着交易额的不断增加,这种损失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自己主导的货币结算体系。

20世纪90年代,我国率先开放了边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结算范围只限定在特定地区的边贸企业,2008年,我国与包括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h。2009年4月,正式试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境外以东盟和我国港澳地区作为试点,境内以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四市作为试点。2012年12月,浙江义乌、广西东兴等重点开放试验区又先后成为中国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区域。2014年6月,央行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11条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为个人开展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结算服务,这意味着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全面放开,也标志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全面展开。

在短短五年时间中,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呈爆炸式增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只有35.8亿元,2013年全年结算规模达到4.63万亿元。2014年7月央行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仅在2014年上半年,结算规模就已经到3.27万亿元。从2009年试点正式启动到2014年6月,我国累计完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已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跨境交易货币。

2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

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国际化,反之,货币化的国际化也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对外贸易中选择合适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能降低汇率风险,增加交易便利,如果选择本币作为结算货币,那么货币优势会体现得更加充分,给对外贸易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我国推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正是希望通过货币优势给对外贸易创造更好的贸易环境,带来更多机遇。

2.1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贸易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萌芽状态的“周边化”开始,曾经为边境贸易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一些经济体量较小的国家难以抵挡外汇汇率的波动带来的冲击,蒙受巨大损失。2009年我国适时推出与东盟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走向“区域化”。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外贸往来无须再用第三国货币结算,有效避开了外汇市场波动带给双方的风险,彼此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随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逐步从“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到2014年9月为止,先后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等金融中心建立了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涉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70个。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得到认可,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能让我们在贸易往来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由于我国的长期贸易顺差,外汇储备量大,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之后,其中一部分贸易顺差会以人民币形式体现,将会缓解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有利于稳定我国的出口外贸环境。

2.2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贸易规模的影响

在以往的贸易往来中,80%的贸易额我们都是用美元或者欧元进行结算。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已经超过了25%,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出口企业的收益也在从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过程中普遍受到损失。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美元与欧元的汇率大幅度波动,难以预估的汇率波动给进口企业和出口企业均带来收益和成本的不确定性,有些企业因为汇率波动而亏损,贸易规模一度萎缩。实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以后,贸易双方均不需要再兑换为第三国货币,不仅简化了兑汇结算手续,降低交易成本,更是很好地避免了第三国货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相对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促进双方更多的贸易往来,增加交易量。2010年之后,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经济发达地区仍然处于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之下,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则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外贸交易量很快重新进入高速增长。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相对封闭的金融环境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另一方面则是2009年适时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增强了贸易伙伴对我国的信心,彼此之间的潜在的外贸需求逐步转化为真实交易。

2.3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在货物贸易领域,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在不断增加,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提供了贸易基础。反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会对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带来促进作用。出口企业想要在交易中取得货币选择权,首先必须要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差异化程度。这种对“选择权”的渴望,必然促使企业对技术研发加大投入,积极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其“难以被替代”。通过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动性,产出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这些技术密集型产品会逐渐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力量,从而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结构。

在服务贸易领域,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贸易面临新机遇。一是结算业务本身是一个强劲的业务增长点;二是按照清算规律,结算货币的清算都是以本土货币为中心。虽然目前人民币也布局离岸结算中心,但最终的清算仍然会在本土银行体系内,这为我国建设本土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天然便利条件,不仅有利于扩大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也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金融后备人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增强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改善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弱势局面,促进服务贸易出口。

2.4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企业是结算主体,直接受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影响。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企业在出口商品之后能够直接收入人民币,收益不再受汇率影响,有利于企业保持收益且运营成果清晰化体现,同时由于没有了货币汇兑程序,贸易进程也加快了,企业的资金效率提高,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企业产品成本降低有利于增加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对于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来说,价格优势是企业出口的第一竞争力,产品成本降低将会给产品价格带来更大的优势。同时,从持币待购的角度来说,实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之后人民币将有更多的机会被对方直接持有,由于兑换成本及汇率的风险,这一部分被持有的人民币很可能不会被兑换为其他货币而作为储备货币留存在对方账户上。由于人民币信誉好,在国际上的被持有意愿较高,除了亚洲区域与我国外贸关系密切的国家以外,2014年英国等国也已明确表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这些海外的人民币储备都会形成对我国产品的潜在需求,将为我国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对于进口企业来说,直接用人民币付款减少了外汇资金时负屯度氲某绦颍也就减少了企业资金的占用。同样,由于对方出口企业货币成本降低,其产品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会更优惠更明确,有利于企业提前做好相关的资金调配、财务准备和销售预案。

3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局限性

2014年1月,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报告称,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常用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仅次于美元。但目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产品覆盖面和地域覆盖面都还很小,到2013年年底,在货物贸易交易中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占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结算额的比例约为10%根据2013年人民银行数据和商务部数据按照年均汇率(美元/人民币≈6.2)估算。,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还有局限性。

3.1 对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的作用有限

人民币面向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要树立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人民币结算的市场占有份额还比较小。虽说我国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但是真正开始实施这项业务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及其他贸易小国。从2013年我国前十大外贸伙伴的区域分布上看,依然是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占据着我国对外贸易交易的主要份额,我国与这些主要的贸易伙伴之间尚未有实质性的人民币结算。尤其是美国和欧盟两大主要经济体,都要尽力保持本币的结算地位,日本也极力希望能够保持日元的国际地位,我们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要开展实质性的人民币结算业务还有很大难度。由于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占比还较低,能够节省的交易成本还十分有限。我国最主要的两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也是美元和欧元的主要货币区,如果人民币结算在彼此贸易往来中不能真正开展起来,那么对汇率风险的防范也将十分有限。

3.2 低附加值产品难以享受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带来的出口优势

一国的贸易是否能够享受到本币结算带来的好处,首要的问题是能否拥有结算货币选择权,通常国家优势和产品优势决定了结算货币选择权的归属。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中,有实力控制结算货币选择权的产品仍然是少数,对于大量低附加值产品来说产品价格低是最主要的优势,而技术含量低和可替代性强等特点往往使得它们丧失了在交易中选择结算货币的主动权,无法享受到人民币结算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汇率风险降低等好处,只能被动地等待市场潜在需求。

3.3 缺乏配套设施导致阻碍了金融服务贸易的开展

人民币跨境支付给金融服务贸易带来了巨大商机,但是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在过去几年中并未取得大家期望的成绩。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尽管央行在2011年就开始筹备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但是到2014年止,CIPS还未正式开始运行。没有CIPS的支持,我国无法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服务能力得不到提高,仍然缺乏竞争力。现有的清算平台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部分潜在的结算业务由于无法进入系统进行人民币清算而不能开展,甚至部分已经开展的人民币清算由于系统的故障而不得不重新使用其他货币清算,这都阻碍了我国金融服务的输出,金融服务贸易出口难以改善。

4 结 论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多方面体现出不足,但是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总体来看,实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不仅给对外贸易带来结算便利,还带来了有力的货币支撑。随着业务的成熟和配套设施的完备,本币优势必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更积极的影响,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吕江林译.部门利益与全球货币――人民币、美元和国际货币政策的国内基础[J].经济资料译丛,2013(1).

[2]钟先孟.人民币国际化――面向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1).

跨境贸易金融篇(5)

研究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义

从全国范围看,人民币跨境结算对于应对金融危机,开拓贸易金融服务业务,促进我国进出口及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各省来说,人民币跨境结算将建设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各省建设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2012年11月国家明确指出了要建立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外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跨境人民币基础资产市场、探索发展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等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因此,研究周边省人民币跨境结算及探究其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的现状

1、结算量不断增加。周边省中云南省成为与东南亚、南亚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是它的地域、地缘优势,边境贸易与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也较早,从2004年开始在云南省实施的边贸出口退税政策以来,这一政策使得云南省的边贸人民币结算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7月开始,云南省被国家政府批准为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第二十个试营点,知道年底时共办理了跨境贸易结算近7500多笔,与全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3%相比高六个百分点。至2011年9月,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企业已有1043家,2011年全年云南省全省共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250.27亿元。突破250亿元大关。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156亿元左右,比2010年翻了3倍,资本项目得以实现零的突破。2012年,云南省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84.2%。其中,资本项下结算175.5亿元,增长1.2倍;贸易项下结算247.1亿元,结算额占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18.6%,相较于全国的结算水平高出了10.3%左右,其中,经常项下业务量在边境八省份和全国分别稳居第3位和第16位。

2、结算范围不断扩大。从2011年的26个国家和地区与边界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到2012年增至47个,再到2013年以来的54个。截止2013年7月底,边界省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主体已达到989家,较2011年末增长78%,而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发展到亚、欧、北美、非、大洋洲等。随着边界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同时跨境资本流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较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从开展以来就受到境内外的欢迎。但是由于目前人民币尚未在各个国家得到完全的自由兑换,任然缺乏一些合法的渠道去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加上现在的政策贸易打通了人民币的回流渠道等影响境外的企业买家接手人民币作为一种结算货币的形式,因此,目前周边省得金融监管局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完全支持,导致境内外发生人民币结算只能通过有限的金融机构购买人民币来结算。这说明购买人民币的成本高、渠道有限、并且行较少。这说明了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人民币对周边国家来说,仍然有着较低的接受程度。因人民币在境外严重缺乏投资渠道,通过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导致人民币大规模的流入到境外的市场,那些持有人民币的人则将闲置的人民币用在了投资上面。但是现阶段与人民币跨境结算相关的一些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尚未完善,为境外市场提供人民币的头寸风险规避和保值服务能力不足,使人民币在投资项目下不能够完全的自由兑换。因此流入境外的人民币没有办法全面直接的进入内地的金融市场,现下这种情况直接约束了人民币作为国际化货币的跨境结算功能。

2、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境内具有国际结算能力、为试点企业开户或为境外商业银行开设同类业务往来的账户在境内商业银行间可以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在选择试点企业的时候,由于大量的边贸企业因为自身业务量比较小的原因而没有办法达到试点要求,被直接排除在外。这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面严重的阻碍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人民币现钞调运在跨境业务中的审批难度较高,这使得海关在对人民币现钞跨境调动上的报关要求也更加严格,较高的手续费用,高难度的手续办理,这都是直接影响银行办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积极性。

3、人民币现金回流机制不畅通。一个完整的人民币跨境结算过程不仅包括人民币的流出也包括回流,而目前人民币的回流渠道就只有通过边境贸易顺差回流和银行系统的回流以及通过境外居民以及人民币在境内投资回流境内,这可以看出人民币回流主要是以金融机构为主,这就存在途径较少的问题,再加上金融市场衍生工具的创新不够使得投资渠道狭窄,人民币投资渠道有限,这些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这周边跨境贸易人民币的结算工作的发展。

4、高级人才的缺乏。国际性的金融人才力量是国家间经济金融往来的后盾资源,一些周边省自身就拥有金融人才,是人民币跨境结算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力量,但是由于部分周边省缺乏金融机构与金融高校的合作、对金融人才培训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对金融高校的投入不够等原因造成云南省高级金融人才的短缺。

三、改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解决方法

1、建立通畅的人民币结算渠道。现阶段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受到政策和贸易结构等多方面的制约,人民币跨境结算还没有建立畅通的人民币清算渠道,要想进一步发展周边省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需要利用当前政策建立的重大机遇。努力提倡那些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向海外机构扩展,扩大服务的范围和网店,利用完善的点资源进行人民币结算业务,进一步搭建与周边国家的结算平台,打通境外银行获得人民币资金的通道,使人民币跨境结算贸易渠道保持通顺。

2、增加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使人民币跨境业务更好的发展。目前,部分周边省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缺乏创新能力,这一情况导致人民币资金不能很好的回流,直接造成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因此,我国周边省都应该增加对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比如人民币衍生产品创新、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等。

3、加强地方政府和周边国家的合作。跨境人民币结算要在东南亚有所进展,需要地方的积极支持。在推进周边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好政府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正确引导企业参加到对周边国贸易的往来,加强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地方经济能够支持起人民币跨境贸易的结算业务。

4、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措施。因企业的业务量小而被直接排除在外从而影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的结算发展,根据这种情况国家应该放宽对边贸企业的竞选标准。通过这一政策措施来提高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积极性。面对人民币现场调运难、手续费高的情况,我国政府应放宽银行办理人民币进出境的准入资格,让更多地商业银行加入其中,加快人民币现钞的回流步伐。可以开设一个专门的跨境调运通道,是现钞调运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可以减少在出入关的相关费用。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之云南调查,由曦,2011-08-25,第一财经日报.

[2]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究,曹勇,金融经济,2003年第3期.

跨境贸易金融篇(6)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正式启动以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无论是在地域范围、业务广度、结算主体等方面都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业务广度从货物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和其它经常项目, 再到部分资本项目, 2011年末, 出口试点企业从初期的365家增加到67724家, 且涵盖中央企业、大型跨国集团以及民营企业等各类进出口企业。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5063.4亿元, 而2011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8万亿元, 比上年大幅度增长,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占同期货物贸易额的6.6%,较2010年提升4.4%; 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量稳步上升, 2011年全年,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资金结算金额201.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金额907.2亿元。目前,与境外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支付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已达181个,业务范围覆盖全球接近80%的境外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对外贸企业在开展进出口业务时所带来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是由于在结算货币上增加了本国的货币,企业在财务结算上有了更多的灵活度;二是因为没有使用外币收付款也就没有了结汇和售汇的手续费, 企业的国际结算成本大大减少,同时在使用外币结算时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常常会使用不同的外汇衍生产品,其交易的有关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三是直接用人民币收付,本身就避免了汇率风险,虽然境内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可能遇到汇率损失的问题,但如果从经营理念来看, 进出口企业与投资机构考虑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进出口企业并不需要从汇率变动中获取差价和收益,在收款和付款都为同一种货币时,进出口企业只要能够在每一笔进出口贸易业务中锁定汇率风险,避免出现出口越多汇率风险越大的状况便达到了企业经营的避险底线;四是本币的结算显然在其结算速度上会更胜一筹,由此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 企业在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时更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的相关产品以适应自身的多种需要。因为为了配合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 商业银行都积极调整了其业务范围和功能, 所有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产品均可同样用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同时, 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境外机构银行结算账户配套的产品陆续推出, 人民币投融资、担保、清算现钞配送、人民币衍生产品也都在快速发展, 为持有人民币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

二、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施的走势分析

(一) 区域方面

全球支付服务提供商西联公司旗下的西联商业支付部门曾经针对1000多家已实施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企业进行调查, 其报告显示中国企业与境内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181个, 其中与中国有着自贸协定的东盟多国以及巴西、中东等新兴市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增长迅猛。

2012年3月, 尼日利亚宣布将等值与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转换为人民币, 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和日本也分别宣布将人民币列入外汇储备货币以及购买人民币国债的申请获批, 日本宣布将争取在东京开设人民币离岸市场;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向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提供人民币贷款。南非标准银行的最新报告预测, 到2015年, 中非贸易中至少有40% (即1000亿美元)将使用人民币结算, 而这一数字接近2010年的中非贸易总额, 另外同期至少有100亿美元的中国对非投资也将以人民币结算。由此可见, 日趋频繁的贸易往来正成为人民币在新兴市场流通的推动力量, 其前景非常可观。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新兴市场更易被接受, 当然是因为中国比起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更高一筹。比如越南和老挝在接受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 也已将人民币作为其部分外汇储备货币; 作为非洲资产和收益最大的银行, 标准银行已在非洲的16个国家全面开展人民币账户和贸易结算等全套服务。

报告还显示, 我国和美欧等发达国家贸易商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金额较小,笔数较少,如美国企业的42%、欧洲企业的23%都表示不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而东南亚大多数企业则只有13%表示不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

(二)进出口比例方面

在2010年和2012年的各企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 出口付款人民币结算比例约为10-15%, 进口付款比例大约为85-90%。

究其原因, 这其中既有人民币先出后进的客观规律因素, 即在此项业务推出的初始阶段,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体来讲,进口的金额大大高于出口的金额, 其实这是任何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然特征, 即货币发行国以贸易逆差的形式向全球提供流动性。此外, 尽管中国进出口商在进出口贸易中采用人民币支付结算有着强烈意愿, 并借此作为规避汇率风险和换汇手续费用的有利武器, 但在欧美经济日趋下滑、消费能力降低、全球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 我国出口产品又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且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大多处于国际市场产业链的中下游,在这种情况下的进口商作为买方当然对具有采用何种货币结算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主动权, 而出口商只能在贸易谈判中被动接受其指定货币进行结算。另外, 还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因素, 如果使用人民币进行出口结算, 国外进口商会视为是出口商将汇率风险部分地转嫁其承担,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来讲,汇率风险依然存在;最后人民币尚未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国外银行及贸易商要获取人民币的渠道并非十分便捷和畅通,这也反过来制约了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

(三)支付清算方面

对外贸企业来讲, 贸易支付清算的便利是贸易中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由于缺乏通畅的双边本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 人民币相对美元等主要币种的清算时间明显较长而且效率也较低, 手续费也较高;境外企业如在当地开立人民币账户,首先需要通过资信状况、经营状况的全面审核, 另外还要核实资产负债以及员工工资情况等,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且手续较为复杂。

从政府和银行的资金支付合作机制来看, 我国与周边一些对人民币结算有可行性需求的国家政府层面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深入和细化,现行支付与结算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越南、老挝和缅甸三国的银行业发展相对落后,业务规模小、在国家贸易服务方面功能较弱、结算网点特别是专门从事国际结算的网点就更少,在开展人民币跨国贸易结算业务中很多中小银行难以全方位承担起跨境贸易的结算、融资、信贷功能为一体的服务。

从国内相关系统来看,我国的国际结算支付系统现虽已能够支持行和清算行两种方式的跨境支付清算业务,特别是人民银行科技司于2011年启动了RCPMIS系统升级工作,目前已完成业务标准修订、需求确认、部分模块开发测试等工作, 但由于境外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尚未完全形成, 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渠道和方式有限,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民币国际支付清算业务主要是跨境进出口贸易和非贸易业务中的支付业务, 我国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在技术上也仅仅支持上述支付业务,而对于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借贷、融资等配套业务不能有效支持,即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完整和综合的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现在运作的我国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在一笔综合跨境业务的过程中对SWIFT等外部支付清算系统的依赖性还较为突出。而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业务必然涉及到SWIFT与现代支付系统两种报文的转换问题。因此清算时间较长、效率较低、手续费较高。

(四)人民币跨境业务成本方面

由于金融兑换渠道尚未打通,导致目前和中国跨境结算业务较多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人民币资金头寸不足, 如美国50多个州, 只有纽约和旧金山存在人民币币种。即使外商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 也因没有人民币支付或者贸易方银行无法提供人民币结算支持而放弃。境外商业银行可能会出现人民币因渠道问题导致的头寸不足,这样便造成境外企业如要使用人民币支付可能不是通过常规的银行清算渠道完成,而是通过一些近年来流行的成本较低和手续简便的“民间银行”等来获取,正是这些非正常的兑换渠道对银行开展该项业务的正常秩序有一定影响,同时使银行对开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降低, 也不利于人民币货币市场的长期稳定性。

另外,人民币融资成本较高,对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也有一定影响。在有的国家如老挝,使用人民币贷款的借款成本已达到美元贷款的两倍左右;在缅甸,由于未和我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我国境内银行的人民币境外贷款和收支产生的利息收入以及营业税和所得税在缅甸需再次征收, 这样势必对这些地区的贸易商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的发展进程。

三、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施的应对政策

(一)加快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建设

本币作为国际化货币通常具有三种功能:国家贸易计价和结算、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和投资、储备货币。所以, 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目前阶段特别是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提供一个稳定根基的第一要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货币的投资和增值功能提供给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即建立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的循环路径。如引导境外人民币资金通过境内商业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和国际版市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人民币跨境流动中的枢纽作用应该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充分挖掘其人民币境外投资产品的可选择性,这对吸引海外贸易商逐步适当使用人民币跨境投资和贸易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支持金融和非金融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也会提高人民币在海外的接受程度。政府有关部门可对较大金额的境外投融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对有较可观经济效益和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战略意义重大的项目实行一定财政补贴,从政策层面引导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出台一揽子优惠措施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形成以跨境人民币融资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良性循环;同时,我国多家商业银行都拥有规模不等的境外分行、子银行和遍布全球的国际业务行,可以通过扩大业务范围、和海外行签订合作协议或增设机构网点等途径,使境外人民币使用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三)完善相关外汇管理制度

近来申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已经可以享有一系列外汇政策,如境外银行和境外企业已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账户的,其所存储的人民币资金也可以用于跨境贸易支付;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开立多个人民币账户,也可以在不同的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对于跨境贸易项下的人民币收入,在入账的同时由银行真实性审核,并由人民银行事后进行监督检查,不实行“贸易收结汇联网核查制度”,也就不存在资金使用额度的限制。由此跨境人民币账户信息管理制度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将人民币跨境支付与外币支付区别对待,从手续上尽量简化,为企业实施该项业务提供最大的便利。同时,为了全面准确反映国际收支动态,应不断调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币种资金跨境流动的检测体系,以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沿正确的方向发展和扩大。

(四)商业银行应尽快不断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配套产品

该业务实施两年来,各家银行纷纷出台配套措施,为企业提供效益最大化的选择。各企业应积极和银行沟通和磋商,充分利用适用于本企业的产品。如华夏银行跨境人民币“本息保”产品,通过为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境外贴现、远期结售汇、锁定3种产品的组合服务,可以平均每单为客户节约成本2%,时机合理时还能为客户创造2%的收益率;跨境贸易人民币进口代付产品,通过利用境外行人民币资金满足客户付汇要求,有效解决客户资金暂时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降低了客户的融资成本;而工商银行则形成了以结算为基础,融合融资、理财等产品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体系,同时配套“人民币账户融资”、“债券结算与交易”和“人民币购售”等3项金融市场产品,将国际结算、贸易融资、避险理财和项目融资紧密结合。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贸易的不断扩大,企业对相关配套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商业银行应不断研究企业的需求,适时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以推动此业务的开展。

据汇丰银行预测,2012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将达到2600亿到3100亿元,比2011年翻一番。未来3到5年内, 中国逾半贸易流动(主要是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 可能采用人民币结算; 到2015年,人民币将成为全球3大结算货币之一。 总之,在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并与国际不断接轨的背景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必然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贸企业应通过自身的努力,紧紧抓住这次给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

参考文献:

[1] 黄志龙.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逆差的负面影响. [J] 中国金融.2011,(12).

[2] 腾飞. 明晰流程办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N] 国际商报.2011,6,13.

[3] 杨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还在路上 [N] 国际商报.2012,3,29.

[4] 周振海.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 [J] 中国金融.2012, (7).

跨境贸易金融篇(7)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省内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煤炭等资源性行业,进出口货物主要为铁矿石、煤炭、钢材等大宗商品,外贸量长期稳居全省前列,贸易融资需求旺盛。2012年以来,一方面随着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推广,贸易融资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国内货币信贷政策趋紧,企业贸易融资需求也不断上升。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辖内贸易融资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并呈现一些新特点、新变化:

1.贸易融资总量快速增长,融资比率大幅上升

2011年以来,娄底市外汇指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迅速增多,目前,共有海外代付、进口押汇、进口项下境外银行融资、出口项下境外银行融资4大类13种贸易融资产品(见表1),贸易融资总量快速增长,2011-2015年,全市贸易融资发生额从6亿美元增加至12.08亿美元,增长了1倍多;对外贸易的融资倾向不断提高,剔除单笔贸易组合融资因素后,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率从6.8%提升至61.8%。

2.贸易融资表外化特征明显

2012年以前,娄底市外汇指定银行表外贸易融资产品主要为海外代付。2013年来辖内银行推出了7种“境内担保+境外融资”模式的新型表外融资产品,如委托付款、信用证买方付息贴现等,2015年全年办理表外贸易融资7.8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30.7%,表外融资占到贸易融资总量的40.8%,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

3.贸易融资存在本币化、长期化倾向

2013年以前,娄底市贸易融资的币种主要是美元,融资期限大多为3个月。2013年以来,辖内银行推出了订单融资、直融通等5种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融资期限为6个月-1年,全年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折美元2.6亿,占同期贸易融资总额的21.4%,平均融资期限达295天;受此拉动,2015年辖内贸易融资平均期限140天,比2012年延长了近50天。

4.企业融资动机趋于多元化

娄底辖内外贸企业主要为华菱涟钢、冷钢、闪星锑业等大中型企业,2011年以前,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信贷环境相对宽松,企业贷款满足率较高,贸易融资更多是企业主动通过负债外币化套利的一种手段。如娄底市,2009-2011年银行机构贷款余额增长了38.8%,是同期贸易融资增幅的2倍多,企业贷款需求得到较好满足。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长趋缓,整体信贷环境趋紧,部分企业将贸易融资当做国内贷款的替代渠道之一,融资动机趋于多元化。2012-2015年,娄底贸易融资增长了101.3%。尤其是“两高一剩”企业,银行贷款面临逐步压缩、退出,企业资金压力增大,为弥补流动资金缺口、节约财务成本,企业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贸易融资套利空间缩窄的不利形势下,仍加大了表外贸易融资尤其是跨境人民币融资的力度。

二、主要问题

1.加剧短期跨境资金波动,影响跨境收支均衡管理

贸易融资主要从两方面影响短期跨境资金流动:一是提前或推后贸易收付款、结售汇时点,造成结售汇差额、贸易收支差额与进出口差额三者偏离。如进口押汇,推后了境内进口商购汇时点,造成结售汇差额与跨境收支差额偏差;又如进口海外代付,推后了境内进口商购付汇时点,引起结售汇及收支差额与进出口差额的偏离。二是扩大短期跨境资金流动规模。如出口订单融资,是境外银行为企业出口应收账款提供的非买断式融资,境内企业出口收汇后,到期再归还境外银行,1笔出口形成3笔跨境收支,扩大了跨境资金流动规模。当处于流入窗口期时,企业往往通过贸易融资等杠杆推进“负债外币化、境外化”,导致短期跨境资金净流入或结售汇顺差,当流入窗口条件消失后,企业又会实施剧烈的去杠杆化操作,造成短期跨境资金集中流出或结售汇逆差,贸易融资的这种内在波动性,导致短期跨境资金“大进大出”,加大了跨境收支均衡管理难度。

2.现行政策管理框架难以有效管控贸易融资

(1)管理政策欠完善,银行规避监管容易

目前,贸易融资管理主要涉及外汇局、人民银行及银监部门,其中,外汇局对银行贸易融资的管理主要涉及短债指标、担保指标、结售汇综合头寸与外汇贷存比挂钩等政策;人民银行规定本币贸易融资不纳入外债、担保指标;银监部门要求将同业代付纳入表内核算,但对表外业务的风险资本监管要求较低,其风险权重仅为一般信贷的20%。贸易融资管理政策“本外币有别、表内外有别”,银行很容易规避。

(2)宏观调控机制缺位,难以管控过度融资行为

目前,我国贸易融资按币种分开管理,外汇局负责外币贸易融资管控,人民银行负责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管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管制放松,跨境贸易融资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目前尚未建立宏观层面的调控机制。一是外币贸易融资宏观管理工具缺失。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前,外汇局主要通过企业贸易信贷比例限制这个“总阀门”管控长期(90天以上)贸易融资规模,2012年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外汇局对外贸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对占绝大多数的A类企业取消了贸易信贷比例限制,仅对B、C类企业贸易信贷及转口贸易有所限制,而且分类管理对下调企业监管等级的条件要求较严、流程时间较长、操作成本较高,一般仅能对无法合理解释其贸易信贷(融资)业务的企业实行降级,整个程序约需1个月,难以对企业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过度贸易融资行为进行调控。二是部门管理目标不一、管理政策欠协调。外汇局的政策目标主要是促进跨境收支均衡,人民银行更侧重于“防通胀”,随着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提高,人民银行为调控货币供应量而运用利率、汇率、信贷规模等政策工具时,可能产生较强的溢出效应,改变贸易融资窗口条件,进而影响市场主体贸易融资行为,冲击外汇主管部门贸易融资管理。

(3)商业银行柜台监管职责履行欠到位

贸易便利化改革后,贸易融资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交由银行柜台执行,但由于银行管理理念转变滞后、相关技术手段缺乏,柜台审核职责履行欠到位,是导致贸易融资过度扩张的重要原因。一是理念转变滞后,银行不愿“管”。交易背景真实性是保证贸易融资自偿性和低风险的关键因素,由于长期以来银行“以信贷风险为纲”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对贸易融资风险的管理更多基于信用风险角度,忽视了对交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在审核过程中重形式、轻实质,甚至部分银行在信贷规模紧张时,主动向企业推介用表外贸易融资代替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二是技术手段缺乏,银行很难“管”。如出口订单及转口贸易融资,是以贸易合同为质押进行融资,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业务信息及质押登记查询平台,银行很难防范企业同一合同多头融资、与关联公司虚签合同套取融资、利用一般贸易构造转口贸易重复融资等行为。

3.外贸企业过度贸易融资面临较大汇率风险

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总体呈现升值走势。在长期升值环境下,企业形成了稳定升值预期,汇率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在长期的负债外币化过程中,累积了较大的汇率风险敞口。随着人民币汇率逐步接近均衡水平,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企业面临较大汇率风险。以娄底市为例,辖内一企业外币负债规模达9亿美元,2015年企业预计因汇兑损失达1.2亿人民币。

三、对策建议

1.完善贸易融资微观管理框架,增强监管有效性

一是完善现行贸易融资管理政策。加强外汇局、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间贸易融资监管协调,增强政策在本外币之间、表内外之间的协同性。二是督促银行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督促银行加快管理理念转变,尽快形成以真实性、合规性审核为核心的贸易融资管理理念,实现由形式审核向实质审核转变;管理部门要搭建统一的贸易融资服务平台,为银行提供企业进出口业务、贸易收支、贸易融资等数据查询和贸易单据质押情况查询服务,为银行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管控贸易融资授信风险提供信息支持。

2.探索贸易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机制,防范短期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跨境贸易金融篇(8)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51-03

一、自贸区发展基本情况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2015年4月,我国公布的粤、津、闽自贸区总体方案和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中,都对金融领域改革进行了重点关注。中国自贸区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实验田和桥头堡,自贸区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着难得的范本和经验。与此同时,2015年7月,新疆自治区政府表示要以自贸区制度为契机,积极搭建体制创新和开放现行平台,在建设亚欧经济合作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等方面率先突破。

二、现有自贸区金融改革主要措施及特点

(一)上海自贸区以金融创新、金融开放应对全球金融新格局。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且面向全球,使命是给全国积累可复制的经验;其次上海是中国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更多考虑怎样与其金融中心的地位衔接。一是建立资本项目可兑换操作模式,推进“分类别、有管理”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分类别、有管理”是指只对实体经济有迫切需要的部分搞可兑换,以及对要搞可兑换的部分资本项目,不应放任自由,而是继续实施必要的宏观和微观审慎管理。二是发挥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辐射作用,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发挥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推动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营运等金融创新在全市的复制推广。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推进金融市场开放。三是建立利率市场秩序自律组织。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导成立了“利率市场秩序自律委员会”,成功实现了“存款不搬家、利率不上升”的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四是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按照“区内优于区外”的政策导向,大力简政放权,放宽对外债权债务管理,改进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完善结售汇管理,便利银行开展大宗商品衍生品的柜台交易,极大地便利了对外贸易投资便利化。五是发挥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辐射作用,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积极推动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营运等金融创新在全市的复制推广,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推进金融市场开放。2014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正式运行,标志中国黄金市场开放迈入新阶段。六是切实防控各类风险。上海市政府成立了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统筹自贸区金融改革工作。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探索建立了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模式、“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机制、异常资金流动的监测预警与应急体系。

(二)天津自Q区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依托,重点打造离岸金融和融资租赁业务。天津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京津冀的合作创造出更多的金融需求。一是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天津将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前提下,允许自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试点开办外币离岸业务。二是提升租赁业发展水平。取消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对外债权业务的逐笔审批,实行登记管理。融资租赁类公司开展对外融资租赁业务,不受现行境内企业境外放款额度限制。允许非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境内收取外币租金,并简化了飞机、船舶等大型融资租赁项目预付货款手续。三是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开展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鼓励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探索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以及和解、专业调解、仲裁等金融纠纷司法替代性解决机制。四是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完善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探索建立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对企业跨境收支进行全面监测评价,实施分类管理。做好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工作,防范非法资金跨境、跨区流动。五是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鼓励自贸区金融机构探索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京津冀地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京津冀三地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交易市场、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合作,促进区域排污权指标有偿分配使用。

(三)福建自贸区将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金融合作。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对接台湾是福建自贸区最大的特色。一是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降低机构准入和业务办理的门槛,并为设在自贸试验区内的台资法人金融机构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开设绿色通道。区内台湾金融机构向母行(公司)借用中长期外债实行外债指标单列并按余额管理。允许台湾地区银行向区内企业或项目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区内银行与台湾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二是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内试行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内机构在限额内自主开展直接投资、并购、债务工具、金融类投资等交易。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下放银行办理,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资本金可意愿结汇,进一步提高对外放款比例。提高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统一内外资企业外债政策,建立健全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三是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前提下,允许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试点开办外币离岸业务。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及保险、风险投资、信托等金融服务,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拓展自贸试验区内融资租赁业务经营范围、融资渠道,简化涉外业务办理流程。支持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多币种的产业投资基金,研究设立多币种的土地信托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内机构按照规定双向投资于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加强两岸在金融纠纷调解、仲裁、诉讼及金融消费者维权支持方面的合作,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

(四)广东自贸区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广东自贸区金融政策强调“深入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推动粤港澳三地的跨境金融创新是重点。一是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推动人民币作为自贸试验区与港澳地区及国外跨境大额贸易和投资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推动自贸试验区与港澳地区开展双向人民币融资。允许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和企业从港澳及国外借用人民币资金。支持与港澳地区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二是推动适应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金融创新。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金融机构设立外商独资银行。降低港澳资保险公司进入自贸试验区的门槛,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公司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推动投融资便利化。探索实行本外币账户管理新模式,在账户设置、账户业务范围、资金划转和流动监测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探索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和其他风险可控的方式,开展跨境投融资创新业务。四是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机制。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建立粤港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以及和解、专业调解、仲裁等金融纠纷司法替代性解决机制。

三、对新疆自治区的启示

(一)以新疆申报自贸区方案为契机,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建议新疆紧紧抓住新疆作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核心战略区域,建设新疆亚欧经济合作试验区,全力争取申报建立面向中亚、欧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自贸区,并以此为契机,借鉴沿海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的经验,深化区域金融改革,推进金融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借鉴上海自贸区方案,将乌鲁木齐市打造为中亚地区金融中心。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首府,是中亚区域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中亚在全球多极化格局上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乌鲁木齐在地缘战略、中亚地缘经济格局、中亚经济区域化与国际合作上的独特优势。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议新疆借鉴上海自贸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建设,扩大金融业准入对内对外开放,加速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乌鲁木齐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乌鲁木齐中亚金融中心建设。

(三)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加快区域商贸中心的建设,构建金融业向西开放与合作的新格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商贸的支持,新疆要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加大同中亚的商贸流通是重要前提。乌鲁木齐市现有一个一级口岸、五个二级口岸、一个出口加工区以及多个大型的商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对中亚商品的主要集散地,在此基础上应继续建设面向中亚地区的物流中心、建设一批对中亚地区具有辐射作用的商贸市场,并吸引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前来落户,从而带动银行支付、信用证、贸易融资等业务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落户。建议新疆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行新疆优势和特色产业基金,企业债券,继续推进新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与扩张,扩大新疆支柱产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建立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总部在新疆的跨国公司,为建设乌鲁木齐金融中心提供重要经济支撑和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志萍.中亚经贸交往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3,(12):63-67。

[2]郭新民.深化^域金融合作与创新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共赢发展[N].金融时报,2014-01-13。

[3]梁颖,罗霄.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5):16-20。

[4]王晓,赵大伟.澳大利亚金融市场改革发展与启示.西部金融[J].2014,(6):85-89。

跨境贸易金融篇(9)

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概述

所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进出口企业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在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经过国家的批准后,可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

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各个发展阶段

(一) 起始期

其实,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到21世纪初,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同尼泊尔、蒙古、俄罗斯等邻国的央行签署了双边货币结算合作协议,允许在两国边贸结算时使用人民币和对方本币,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步伐。

2008年9月,国务院文件指出要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的试点。2009 年4 月,国务院第56 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珠海、东莞、广州、深圳开展试点工作,把港澳地区及东盟国家列为境外地域范围。

初始期的特点是,国家和企业已经在尝试,并去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人民币国际接受度不高,导致发展很慢,且总量很少。

(二) 扩大期

2010 年3 月,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签署了《中白双边本币结算协议》。这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实施后的又一进步,同时也是我国与非接壤国家签订的首个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议。2010年6月,我国央行出台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扩大试点方案, 由此试点地区增加到20个省市;取消了进口试点企业名单制管理; 境外地域范围也扩大到全球各国和地区。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的结算量才真正开始井喷样攀升。

2010年7月,我国已初步建成人民币流出、境外离岸流通、使用、回流的循环路径。截至2010 年12 月,共有67359 家企业参与了人民币结算试点,结算量约5100 亿人民币。

扩大期的成果来自于我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不懈努力和有利的政策支持,这个时期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大增,实现了量的增长,为质的改变做足了准备。

(三) 进入资本领域

进入2011年,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数额大量增长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将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从仅限于经常项目推广到了资本项目。我国央行于2011年1月的《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均可以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

三、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四季度为35.8亿元;2010年四个季度分别为183.5亿元、486.6亿元、1264.8亿元、3413.2亿元;2011年一季度为3603.2亿元;二季度为5972.5亿元;第三季度为5834.1亿元。从上面数据看出, 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迅速增长,大大增加了人民币结算所占份额。

当然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迅猛发展之余,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新生事物背后所隐含的问题。

首先,法律制度支撑和监管力度不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放开金融市场监管,改革汇率制度、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 金融风险加大,而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却没有跟上。

其次,我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额占国家贸易金额比例仍然较少,我国进出口贸易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比重仅为4.8%和0.5%,跟主要发达国家(见表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逐步稳健开放金融市场,与有人民币需求的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逐步加大货币互换范围和金额,确保人民币有序流出国门,从而解决境外人民币供给问题。

(二) 建立两个世界金融中心,充分利用香港现有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世界经济影响力,取消香港人民币债券规模限制,同时加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又一有影响里的国际金融中心。

(三) 完善支付清算体系,增强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核心竞争力,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在服务范围、效率、完善度等方面都有待加强,需采取措施增强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度和融合度,提高金融业管理水平,拓宽服务范围。

(四)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纵观美元、欧元、日本三大国际结算货币得知,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必须继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这是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战略基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

参考文献:

跨境贸易金融篇(10)

人民币国际化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为全球贸易结算货币;第二阶段成为国际流通计价货币;最终成为世界大国储备货币。最终目标的实现无疑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曲折的过程。目前,市场需求方面,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需求日益增加。政策推动方面,近年来已出台多项政策推进第一、第二阶段目标逐步实现。

一、市场需求

据统计,201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6.4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继续领跑全球。除经常项目货物贸易外,我国服务贸易及资本项下境内外投资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在贸易结算中,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6.55万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41.6%,人民币结算在全球贸易份额提高至约3%。

随着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六大交易货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同我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其央行及货币当局也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已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一揽子货币标准的人民币,有望在今年加入一揽子货币。

2014年11月,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白皮书(2014年度)》,该报告显示境内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期更加积极,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客户需求基础更加深厚,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使用意向进一步提升。

二、政策推动

2014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2014】19号)。

意见明确指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加快推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使用,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

2014年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168号)。

指导意见提出:简化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开展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三、自贸新政

人民币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脚步在不断加快进程。在现行政策、环境和制度的基础上先行先试、深化改革、主动开放是大势所趋,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片更加开放自由、充满探索创新的“试验田”应运而生。不难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带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产生和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后的自贸新政也积极推动、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和自贸区建设两者相得益彰。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正式成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也于201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

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均提出金融制度创新,核心可归纳为:1、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2、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3、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4、深化外汇管理改革。

以上四点核心将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和支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措施均适用于自由贸易试验区。

由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最早,将首先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分析自贸区政策和产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2013年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银发【2013】244号)。

意见明确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以及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试点。具体改革措施包括:1、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2、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3、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4、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5、深化外汇管理改革;6、监测与管理。

2014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银总部发【2014】22号)。

通知重点推动贸易及投资结算便利化、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经常项目集中收付、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

2014年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银总部发【2014】46号)。

该通知进一步细化“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实用规则,自贸新政中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FT账户”)体系是未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核心。

通知指出上海市金融机构可按细则要求,遵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先本币、后外币”的原则启动业务。按照“标识分设、分账核算、独立出表、专项报告、自求平衡”的原则要求开展业务。

FT账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影响:

1、FT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机构账户,以及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金融机构可凭收付款指令办理。(自由划转)

2、FT账户与境内(含区内)机构非自由贸易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划转(含同名账户)应以人民币进行,并视同跨境业务管理,金融机构应按展业三原则要求进行相应的真实性审核。

3、非金融机构FT账户与其境内同名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可有条件(经常项下、偿还贷款、实业投资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跨境交易)办理人民币资金划转。(有条件划转)

四、自贸区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一项项自贸新政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增添了更多的砝码,愈加丰富的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增添助力。

在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包括推广和创新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

截止2015年5月末,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登记市场主体5500户,同比增长104.38%;注册资本(金)1269.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66%。内资企业4855户,注册资本(金)815.7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213户,注册资本(金)453.39亿元;个体工商户432户,申报资金0.32亿元。

其中,越来越多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选择以跨境人民币形式注资。例如,某新设外商企业A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时,即选择人民币作为注册货币,通过境外成功汇入资本金,后续业务发展中始终关注FT账户政策的进程。

另有新设外商企业B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时,选择美元为注册货币,但得知允许通过等值人民币注资时,及时到自贸区管委会、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申请备案变更,多部门协同完成变更手续后,企业第一时间以跨境人民币形式从境外汇入资本金,在避免了境内外结售汇损失的同时完成了资金当日到账,提高了汇款时效性,避免了资金在途成本。上述提及的跨境人民币收付款产品仅仅是自贸区最基本的金融产品,是对人民币国际化最常见的助力。在目前,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受关注和最受欢迎的金融产品排行中,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位列榜首。在区内设有成员企业的跨国集团集团可以利用在自贸区内注册成立的企业作为窗口单位搭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完成集团资金的跨境双向归集。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汇集了国际贸易结算、经常项目轧差净额结算,资金集中运营、经常项目资金集中收付汇等功能,收付、结售汇集中处理,可以减少交易笔数和相关费用,有利于降低资金交易成本;帮助集团将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实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进行归集整合,统一管理,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较外币资金池有所突破――拓宽了人民币资金回流的通道,且跨境流动回流资金不设额度限制,进一步加强了集团全球资金的统筹调配和资金的有效监控。

对于致力于海外业务拓展的企业来说,开展集团内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管理业务,可以更为便利地运用境内母公司的资金支持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避免新设立的境外企业在当地陷入融资难的困境。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全球各地分、支机构在经营中出现临时性富余资金时,能够归集到自贸区内的集团总部进行管理,提高集团资金的规模效应,增强企业的财务运筹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当境外公司需要资金时,集团在国内的人民币可以到境外去使用;当境内公司需要资金时,境外公司可以将美元转换成人民币流入境内。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产品的推广必将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另外包括跨境人民币借款、经常项目集中收付等自贸产品也将会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多的助力。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和自贸政策和产品彼此之间的影响将是积极且持续、互助且促进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货币体系扮演更加重要角色的人民币将推动自贸区政策和产品的发展和创新。同时,随着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必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重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马龙龙,刘宏博.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银行业市场行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3(12):63-64

[2]巴曙松,吴博.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J].西南金融,2008(4):4-8.

上一篇: 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 下一篇: 颈椎病的防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