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9-01 16:49:26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1)

初中数学老师应重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即塑造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加强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确定的前提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塑造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其基础和目标所在,因此教师要尊重课程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探讨教学方法,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美、德、体、智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1.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就进行素质教育的建议和要求,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这样说:“素质教育的基础是转变人才观念,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质量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数学素质教育观,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这是在数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塑造有利于社会、国家的全能型优秀人才,以及提高数学素养和提高数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由此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的数学老师不能忽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这是因为学生的参与可以促进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促进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塑造.同时,初中的数学老师还应该因材施教,即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在把握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前提下,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初中数学教师要把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合数学教学和素质教学,不能忽视数学课程运用广、内容抽象的特点.为了实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塑造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把握数学教学的特点,对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宗旨进行全面的把握,有效将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

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初中素质教育的三个核心.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贯穿到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的课堂教育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如对我国领先的数学成就进行介绍,对我国贡献卓越的数学家进行介绍.其二,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尝试不同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最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揭示其中所蕴含的辨证唯物主义因素.

3.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又可称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时主要用到数学方法,而应对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和分析时则要用到数学思想.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要结合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就是将一个问题涉及的几个假设性列出来,然后逐个去试探,排除不成立的假设,留下成立的假设.如,

矩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矩形一边为4和5,则矩形的周长是?

解:设四边形为ABCD,且AE平分∠A,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DAE=∠EAB=45°,AB=CD=BE,

AD=BC=BE+EC=9.

①当BE=4时, CE=5,

因为AB=CD=BE,AD=BC=BE+EC=9

所以AB=4,AD=9.

四边形为ABCD=2(AD+AB)=2×(9+4)=26.

②当BE=5时, CE=4.

因为AB=CD=BE,AD=BC=BE+EC=9.

所以AB=5,AD=9.

四边形为ABCD=2(AD+AB)=2×(9+5)=28.

答:矩形的周长是26或28.

由此可见,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不仅仅可以迅速的解答数学题目,实际在分类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想组织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4.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的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在国民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不可或缺.因此,初中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要重注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探讨遇到的数学问题,不能忽略学生的思维变化,使数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数学和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积极研究和探讨.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2)

为了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提出了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四有青年的教育方针,目的是培养出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素质的合格人才。素质教育的最终归宿点是要对当今课堂体制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革,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适应这个时代的快速变化。

通过一些考察和调查,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

学习不仅仅是对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心理的成长,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教师在教会初中生如何做题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初中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引导,要让学生树立一种应对难题有信心、应对问题有决心的观念为目的,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方面提高初中生的身心素质。作为老师不是要让学生会做多少道题,而是要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具有独立完整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分数制度,注重初中生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所在。

举例来说,笔者曾经遇到过如下的情况:一位能力不错的初中学生小李在遇到一些题干繁多、图形复杂的难题时,会不自觉地紧张,导致本来仅仅是一道题干大而难度低的题被误当作高难题的题,可以得全分最后得半分甚至不得分。这种消极的心态在初中学生中非常普遍,而产生这种情绪就是因为初中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困难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

素质教育的奥义体现在提高初中生的各方面素质,而不是仅仅注重初中生的得分能力。心理素质是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左右学习效率的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心理素质差、浮躁、胆怯的初中生往往会被较难或者貌似难度很高的题所吓到,心理上就先溃败了,做题时更是战战兢兢,这样不仅会失掉这道题,更可能会影响后面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向难题发起挑战,要勇敢面对困难,尽自己全部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如果自己都放弃了自己,那么是不会有人怜悯自己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服软的人是不会尝到胜利的滋味的,要激起学生的斗志,挑起学生的勇气,让学生敢于向问题挑战,不向任何困难低头,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旨在重视起初中生各个方面的素质,综合全面而不拘泥于其一。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数学的学习更是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技巧,举一反三,灵活变通是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只有让初中生拥有灵活多变的数学思维,才能够让初中生从容应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现今的应试制度下,初中学生片面地以考取高分为目的,以题海战术为主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更是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在不提倡题海战术的前提下,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思维的培养上。

典型例题具体剖析,教师要重点注意初中生对典型题目的掌握程度,万变不离其宗,初中生只有对常见问题的核心有了深入透彻的认识之后,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对于典型问题的变形题,教师要庖丁解牛,把原理分析的透彻清楚,在对简单的变形题进行教学之后,要留给初中生自己拓展的余地,不要把问题说死,要留有变化的空间,对类似题可能出现的分支变形,教师要点到为止。

初中生在做好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形题的准备之后,就不会再出现面对变形题手足无措的情景。避免了那种做一道会一道,做两道会两道的情况出现,改变了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初中生的解题能力,加强了初中生的学习能力。

三、人性化课堂设计,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存在,客观地改变了社会整体的发展速度。同样,在一个班级内,初中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是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影响,要依靠教师采取的教学方针,取决于教师制定的教学引导方向。

初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重要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对数学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喜欢数学,在这方面很有兴趣,学习热情饱满。有的学生对数学兴趣一般,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抵制、叛逆情绪。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不同的初中生素质和整体的教学进度,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例如初中生小王在数学方面有浓厚的兴趣、不仅投入的精力大、思维反应速度也很快,教师一点拨他就明白,在掌握了笔者提出的基本问题之后,笔者特别注意了这类型学生的学习内容安排:不要急于学习新的知识,要先把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更多的拓展类型题要多去接触、练习,在已经扎实掌握了已学知识的情况下,去进行更多的平行拓展。

对于情绪消极、不愿意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讲,教师要不断地注重基础习题的练习,不要急于加入过多的变形,不仅增加了这部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境遇,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疏而不堵,要积极开导学生,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3)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讲授不仅要突出思想性、实用性,同时还应当突出教育性,不但要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应当强化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优秀个性品质的培养,以实现素质教育,满足新课改的教育需求。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学习案例,如华罗庚先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从数学家的经历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力争用知识武装自己,报效祖国。此外,在讲解韦达定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著名法国数学家韦达研究的代数方根及系数关系,让学生从数学史中感受知识学习的魅力,激发自身的数学学习热情,从而强化自身的优秀个性品质培养。

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这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特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通过介绍和讲解我国著名数学家锲而不舍地钻研数学知识的过程,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史,使学生领悟到人文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真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1)要求学生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过顶点A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并且前后左右相互看一下其他学生所画的三条线段的位置情况。(2)再画一个ABC,令AB=AC,再观察一下过顶点A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的位置情况。(3)在(2)中的三角形中,让学生分别过顶点B、C作腰上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再比较一下这三条线段的位置情况。(4)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观察到的现象。这时候很多学生说出这样的现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是互相重合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将实验的现象概括化、抽象化。这时候教师又可以进行“为什么在等腰三角形中,这三条线段会重合?”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地去猜想和探究。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能够明确学习态度,创新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主动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玩“猜数”的游戏:(1)每个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数字;(2)把心中的这个数字×5+10;(3)把所得的结果÷5;(4)把上一步得出来的商+(心里想的数字+8);(5)然后老师随便让一个学生说出所得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立刻猜出这个学生心里想的数字。教师连续猜出好几个学生心中想的数字,学生们肯定会对这一现象感到比较惊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自然地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讲解”。学生看到之后会恍然大悟,而且会更深地了解未知数“x”的用法。通过这样的数学小游戏问题的设计,可以瞬间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提出,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以满足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讲解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学多问,学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从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问题提出新颖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意识的目的。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4)

1.1微课的概念及其特征

微课主要是指以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为主要依据,借助信息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制作和播放精简的教学短视频的教学方法,而且,这些教学短视频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还可以延伸到课前预习环节以及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微课的特征主要包括教学时间较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以及传播途径更广等几个方面,首先,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是因为微课的开展主要是以相应的教学短视频为载体,而制作这些教学短视频时不仅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浓缩,还摒弃了很多不必要的讲述环节,令教学短视频的时长通常在10分钟左右,使得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教学时间更短这一特点。其次,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是微课最为核心的特征之一,教师开展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并通过对关键问题的剖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数学知识理解障碍,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第三,微课的传播途径更广,主要是因为教学短视频主要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而且微课的实施是以网络为主要途径,一方面学生们可以借助手机以及电脑等多种设备对微课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微课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制约,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教学短时间进行学习。

1.2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是对智慧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应用,是在为学生们构建更加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先进教学辅助手段,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智慧课堂更加重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倡让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和了解知识,使学生们更加清晰、深入的理解和感悟知识的产生过程,并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和适当指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思维活跃性,从而在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教师应从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加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学活动配合程度,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以及素质能力培养成效的提升。其次,智慧课堂的实施除了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况给与更多的关注,还需要教师给与学生及时的引导和指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以及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第三,智慧课堂的构建和实施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及合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比如,提高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以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开展微课教学活动等,通过多层面、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2基于微课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意义

2.1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帮助数学教师从网络中获取更多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通过将其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既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数学教师获取更多的优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灵感,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系统性和实效性的提升,也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将教学活动合理延伸到课外,并借助具有较强内在联系以及延续性的教学内容,将不同时间段的教学活动进行串联,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2.2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以应试成绩为核心目标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方式,也是以大量的数学题练习为主,虽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牢固程度,并提高学生对相关类型数学题的解答能力,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较为有限。而借助微课促进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以及更多的层面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3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

初中数学教学中借助微课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微课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初中数学教学所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并对相关优质教学素材进行更好的整合以及利用;其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的复习以及知识巩固提供有效的帮助,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实现相关教学资源的重复利用。

3初中数学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3.1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方面的影响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和以往教学成果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重视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数学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也是他们更为熟悉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环节依然在延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偶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抽出一部分课时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锻炼和提升,而微课通常是以代替板书等等形式出现的课堂教学环节,这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对于部分数学天赋以及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素质能力培养效果,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其核心素养培养作用较为有限。

3.2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和认识较为片面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微课及其使用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导致他们在规划和使用微课时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这是影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以及微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错误的认为微课与课件等同,只是在内容呈现形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很多数学教师在制作微课内容时只是简单的将课件转化为视频的形式,使得微课的真正作用难以得到切实发挥;其二,还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存在微课内容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微课内容并没有围绕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而是将课堂教学活动完整的录制成视频并提供给学生们,一方面会难以充分发挥微课应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会对微课的实效性产生较大影响。

3.3学生自身的制约因素

学生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数学学习兴趣较低以及学习能力较弱等几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再加上除了需要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记忆以外,还需要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使得部分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一现象在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长此以往会令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抗拒等负面情绪,哪怕数学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微课等学习资料,也难以真正调动学生数学学困生的自我提升意识,这也是影响初中数学微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4微课在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中的应用策略

4.1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课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普遍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等特点,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显得较为枯燥、沉闷,这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活跃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合理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主动性,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教学时,这一课是学生们接触和学习“代数”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后续根式、函数等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微课,对本课需要学习的教材主题以更加直观、精简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核心内容以及调动学生的课堂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重点,使学生们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以及最大限度的确保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课堂重点以及难点内容的学习上。

4.2利用微课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剖析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深度剖析,降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是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应用形式之一,既可以将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一课时,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对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理解,初步学习几何中图形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和清晰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由于初中生普遍存在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等情况,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时常出现思维较为混乱以及把握不住关键点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旋转现象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对视频中旋转现象的特点进行观察、总结、记录和叙述,然后数学教师将教材中对旋转的定义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将刚刚各自对图形旋转的总结与旋转定义进行对比,再为学生们详细讲解旋转中心、旋转角以及对应点等图形旋转要素,最后为学生们播放归纳了图形旋转这一章节重点内容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系统的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并要求学生们将微课视频观看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互动环节通过教师的解疑以及师生之间的探讨予以解决。这种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图形想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课堂学习内容,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结构,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所用的微课视频还能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以及知识巩固环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质量,还可以实现相关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4.3借助微课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数学教师较为重视和头疼的教学任务,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更加透彻了解教材知识点,还需要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联想和运用。而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丰富与补充,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记忆教材知识点,对学生抽象思维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时,这一课主要囊括了割线、切线的概念以及切线相关定理等知识点,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在网络中搜集优秀教师对圆的切线的拓展讲解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环节展示给学生们,微课视频的内容形式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流程,数学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微课视频中的提出问题部分,给与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解答,然后再播放后续的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内容,并要求学生们根据视频中的讲解对各自的分析思路进行对比,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

4.4借助微课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延伸

微课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是指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这主要是利用了微课教学时间更为灵活以及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将微课合理运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对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总结课前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目的性,实现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其二,将微课运用于学生的寒暑假自学活动当中,放假期间数学教师往往难以及时为学生进行数学疑难问题的讲解,为了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效果,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搜集或制作锻炼数学思维、巩固基础知识以及拓展练习等不同主题的微课视频,将微课视频上传到qq群等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下载和学习,并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各自的自学情况以及疑问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数学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和巩固已学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自学习惯等素质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5)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16-02

一 初中教育及数学学科的重要性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初中教育历来成为教育体系所关注和发展的重点。这不仅仅因为初中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是因为初中教育的难度,初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也正因为此,初中教育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和各项能力的重要养成期,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教育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以后的继续教育中得心应手,也有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生在接受这一阶段教育中的难点和重要点。初中数学一直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关键学科,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中的主体,数学学习的质量对于教育整体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初中学生所关注的对象。初中数学的教育和学习意义重大,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任务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当前情况下,做好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将对整体教育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任务驱动法核心思想

历年来,初中教育得到了国家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极大关注,基础教育也在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下,不断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时展和现代教育需要的改革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教学环境和内容。笔者认为,数学教育在理论教学上更加强调素质教学,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育要求这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并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为重点。这就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灵活处理。

任务驱动法在数学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掀开来初中数学教学崭新的一页,并且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它以贴近实际、趣味性强的教学特点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广泛认可,对于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所提出来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通过具体而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和任务安排,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任务驱动法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具体的情境,在情境中安排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学习中通过解决相关的任务和问题,逐步地掌握一些数学理论和知识。

三 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现方式

任务驱动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要求严格的实现方式,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交流和互动提出了相关要求,只有在满足这样的条件之下才能实现任务驱动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1.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初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就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一些事物和问题有了基础的了解和认识。由于要在任务驱动法的作用之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就对学生的相关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任务驱动法在设定的情境之中,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和任务,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进行逐步的解决。这一个过程是学生在运用基础知识克服难题并在这一个环节增加认知的过程,故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前期的知识素养。实际情况是,由于接受了初中之前的相关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充实的知识基础,已经具备了利用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任务驱动法是具有实际的操作性的。

2.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初中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因为初中课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以及长期执教养成的固定模式,数学教学往往是老师的一言堂,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观教学态度和方向就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进度和内容。因此,上个世纪的教育教学往往被当代教育学家定义为“填鸭式”教学,学生并没有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有点被逼无奈的感觉,对学科几乎没有兴趣。在那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学习过程中不能体现自己的主观意志,由于这种被动的接受,学生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的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情境任务的组织者、完成任务的帮助者、以及数学知识的提取者的角。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聪敏才智努力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四 任务驱动法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形成科学教育体系

在很多的初中学校中,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在当下的环境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尴尬的情况。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教育无疑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与方向,但是在上个世纪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氛围影响之下,教育及学习的方法与方向所发生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这也就导致了任务驱动法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教学任务的压力,教师很难拥有充足的时间来组织这样的学习过程,即便是有也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长期下去,任务驱动法变得形同虚设了。

为了使任务驱动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教学的管理者或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设定情境的时候,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适当控制情境的规模和任务的难度,根据时间融入进合适数量的问题,防止由于时间的不足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可以之为范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这样的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在课外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掌握。任务驱动方法只有在灵活的运用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6)

【中图分类号】R167【文献标志码】A

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初中生的性别角色得当与否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国内关于汉族大学生与心理健康关系已有大量的探讨,但对于少数民族初中生和心理素质相关调查非常有限。居住在中国川滇边境的摩梭人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的形态,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摩梭传统文化影响下,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是什么取向?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具有什么特点?摩梭初中生的性别角色和心理素质是什么关系?哪种性别角色是摩梭初中生最佳的性别角色?是本研究拟探究的问题。

1方法

1.1研究工具

1.1.1性别角色量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由刘电芝编制,共有50道题。该量表由三个分量表组成:男性量表(16个项目)、女性量表(16个项目)和中性量表(18个项目),中性量表不计分,起干扰作用。施测时,被试在“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7个等级上评定量表中形容词符合自己的程度,依次计1分至7分[1]。在本研究中,男性正性量表与女性正性量表的同质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82和0.807。男性正性量表和女性正性量表的相关为0.282,呈低相关。

1.1.2素质量表中学生素质量表由郑希付编制。共有98道题,其中51道为反向题。该量表包含耐挫能力(2个要素,14个项目)、社会能力及其倾向(3个要素,18个项目)、个性(6个要素,45个项目)、学习能力(2个要素,21个项目)四个分量表。每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制,被试在“A不同意、B较不同意、C较同意、D同意”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答案。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944;分半信度为0.897。分量表内四个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710至0.911之间。四个分量表的相关在0.256至0.768之间。四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639至0.882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大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

1.2研究对象

在云南省摩梭人居住较多的宁蒗县的永宁乡和大兴镇两所中学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方式,向摩梭学生发放问卷128份,回收率100%。有效摩梭学生问卷112份。其中男生47人,女生65人;初一39人,初二35人,初三38人;独生子女20人,非独生子女79人;缺失值13人;农村 102人,城市 9人,缺失值1人。

1.3测验程序

主试由课题组成员及摩梭教师担任。施测前,主试已明确测验目的和指导语。施测时,主试发放问卷,说明指导语并回答被试的疑问,被试完成后统一回收问卷,性别角色测验过程约15分钟,中学生素质量表测验过程约30分钟。

1.4数据分析

使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χ2检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的分布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从高到低分别为未分化46(41.1%)、男性化25 (22.3%)、双性化22(19.6%)和女性化19 (17.0%)。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χ2(3,n=112)=16.07,P

男性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未分化、男性化、双性化、女性化。女性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依次为未分化、女性化、双性化、男性化。女生女性化(24.6%)比例高于男生女性化(6.4%),差异显著(P

总体而言,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不同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 见表1。

2.3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与心理素质的相关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心理素质总分上差异显著(P

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习能力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P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在社会能力与倾向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个性因子上差异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耐挫能力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0.05)。

在心理素质各要素中,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思维要素上差异极其显著(P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在应付挫折能力、进取心要素上差异非常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人际沟通、责任感、自信、乐观、注意力等要素上差异显著(P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自信均分高低排列为女性化>双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合作能力、适应能力、自尊、意志、调节情绪能力等要素上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3.1摩梭初中生未分化性别角色占较高比例

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中未分化占有较大的比例。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阶段,其求新、求异、求变的需要特别强烈,追求、崇尚新的性别角色致使改变性别角色成为青少年的普遍心理需求。在个体面对矛盾冲突最多时期,容易发生性别角色的偏移。其二,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摩梭初中生受到传统摩梭性别角色与现代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摩梭初中生面临性别角色选择的不确定性、动荡性更强,困惑、迷茫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大了摩梭初中生未分化比例。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未分化占较高比例的现状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3.2摩梭初中生男女性别角色仍带有摩梭传统性别角色特点

摩梭初中生男性化男性占多数,女性化女性占多数,表明摩梭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仍然存在。《云南图经》中描述“麽些蛮,境内居民惟麽些盛,蓬头批毡,男子性强悍,善战喜猎,……稍不如意,辄相攻杀,两家妇人和解乃罢。”,拉木・嘎土萨指出摩梭女人温柔善良、含蓄内秀、彬彬有礼、勤劳能干[2]。传统摩梭男女性具有不同性别角色特点。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形态决定了女性为家庭的根,女性是母系文化的本源。但摩梭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并非倡导女上男下,而是依从女性为中心兼男女互补互助,各施其长的模式。“女性是家屋的中心,男人离家出门是常事。”,遵从“女主内,男主外”的性别角色分工[3]。舅舅带领侄儿劳作,阿咪(成年女性)带领女孩劳作。初中阶段的成人礼对男女两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传统摩梭文化影响下,摩梭初中生男性化男性占多数,女性化女性占多数不足为奇。

3.3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状况较为理想

摩梭初中生总体心理素质均值在3分以上,心理素质各因子均值在2.9以上,大于中位数2.5,说明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较为理想。本研究发现,除进取心要素外,心理素质总体及各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这与王极盛等[4]、冯正直等[5]、郑琰[6]、杨海珍[7]等对汉族学生的调查结果不一致,这有可能是由于量表差异或被试差异所导致的。在进取心要素上,初一>初三>初二,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到初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盼,进取心较强。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也表现出较强的进取心。初一升入初二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出现了两级分化现象,学生在初二容易表现出迷茫、徘徊的状态,进取心低于初一和初三年级。

3.4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比性别对心理素质影响更为深刻

人生来不仅有生理上的男女性别(sex)不同,更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性别角色(gender role)之差异。本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心理素质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在心理素质总体、多数因子、要素上有显著的差异。这一现象印证了李静[8]指出的性别角色是在生理性别特征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变量,它与生理意义上的性别差异所不同的是,它是社会文化所造成或赋予个体的一套行为规范和性别认同,是社会文化、社会环境对个体意识、个体行为的要求。因而性别角色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更为深刻、更为深远。

3.5双性化是摩梭初中生的理想性别角色、未分化是摩梭初中生最差的性别角色从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和心理素质描述统计和F检验可知,双性化者心理素质总体和绝大多数因子均分皆高于其它三种性别角色类型,而未分化者在心理素质总体、各因子和要素上得分均较低。本研究支持了双性化为理想的性别角色,未分化为最差的性别角色这一观点。双性化对于摩梭初中生来说是理想的性别角色,但其未分化比例较高,需要对摩梭初中生的性别角色加以引导。

3.6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与心理素质关系体现出传统母系家庭的痕迹本研究发现,男性化的心理素质总体和学习能力因子、思维要素高于女性化。这与袁立新等[9]、余小芳[10]等关于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近似。即从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看,男性化者心理健康状态要优于未分化和女性化者。但在本研究中摩梭人在社会能力与倾向因子、个性因子、应付挫折能力、进取心、人际沟通、责任感、乐观、注意力和自信等要素上女性化要优于男性化。这与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形态有重要的关系。摩梭女性创造了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为了建构自己一片天地,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自己的女性文化意识。从创世的始祖开始,一系列女性成为有口皆碑的英雄[2]。在母系家庭中,家庭成员都是一个外祖母和母亲的后代,财产按母系继承、血缘按母系计算,整个家庭中,母亲处于支配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男子们佩服地赞叹女子“劳动干得起,生意做得开,人前敢说话,屋里能当家。”在“女性王国”中,拥有女性化个体往往具有更乐观、自信等心理素质。摩梭人重视家屋和谐而非公众成就,重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和平、融洽、亲切是家屋的主旋律。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达性特质的女性特征。摩梭母系社会形态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女性化的特质的个体在心理素质的多数因子和要素上要高于男性化的现象。

(致谢:感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徐振华,刘金光,等.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教育研究,2009(12):41-46.

[2]拉木・ 嘎土萨.走进女儿国――摩梭母系文化实录.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8:18-34.

[3]周华山.无父无夫的国度?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25-46.

[4]王极盛,赫尔实,李焰.9970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心理科学,1998(5):404-406,479.

[5]冯正直,张大均,范华泉.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4(4):890-895.

[6]郑琰. 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报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3): 18-19.

[7]杨海珍,江文,李先锋,等.东莞市初中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2):115-118.

[8]李静.民族心理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10.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7)

在我国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新课程理念首先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从思想根于认识到教育权威性的转变,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与教授者,还是要努力尝试作为学生个体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的指导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并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切实转变自身所具备的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基本观念,适应时展和社会科技整体进步的综合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

新课程理念对于我国现代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与规范作用,并且逐渐成为实现我国各阶段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理念之一。新课程理念中明确规定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应遵循的原则与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与问题,必须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1.缺乏对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指导

初中数学是学生接受高中及大学专业数学教育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的接受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受到主观思想、教学任务、工作环境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往往缺乏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指导,这就造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简单的不良环境,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完成。

2.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陈旧

在应试教育制度与观念的长期影响与约束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落后、陈旧等缺乏科学性的观念,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初中数学教学观念所强调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以现代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全面发挥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性。

3.难以把握教学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新课程理念中深刻分析了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初中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普遍较为扎实,整体数学水平也相对较高,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抓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长期处于“机械模仿”的状态,以解题为目的,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致使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法比较熟悉,但往往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观念的研究工作,不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与问题,并且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基本指导原则,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与完善。

1.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原则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原则。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逐步转变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

2.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基本原则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教师普遍固守以“教”为中心的基本观念,这是与现代新课程理念不相符的,也难以适应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与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观念转变中,要坚持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基本原则,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与思考去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的具体措施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对于各项方面专业人才的素质的要求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专业人才不但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要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与全面能力。新课程理念在全力解决我国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弊端与问题的基础上,对于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意义。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在对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指导中,不但要求教师积极寻求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在现代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置与合理的安排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才能实现将课堂转变为学生活动主阵地的教学目标。

2.融合数学于生活中,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中所要追求的最根本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全面体现数学教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意义。科学的数学教学观念中,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培养浓厚兴趣和与树立坚定信心的重要性,促进教学活动更加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和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逐渐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变换思想练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观念中,不但要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与完善,而且要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是课堂活动的基础部分之一。在习题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观念,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不断变换思想,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坚持正确的思想与方法,而且要具有勇于创新和锐意改革的勇气。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同时肩负了推动我国基础数学教学工作创新发展与科学进步的理论基础,必须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汉典,刘云山.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系列丛书:初中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红樱,尚明轩,康宝林.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8)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应用与实施,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综合运用能力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改革拉开帷幕。虽然其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标准对展示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能力及增强教学成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中,师生互动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综合运用能力最为关键的一环,尤其需要得到重视。基于此,文章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质量提供思考。

2.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2.1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首要问题为教师一般重知识灌输而轻学生参与。重知识灌输指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专注于在讲台上授课,忽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更关键的是教师重知识灌输必然会轻学生参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无法很好地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2.2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

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的问题,即师生互动往往变成一句口号而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师生互动真正作用与功能。如教师学习小组时,并未考虑数学学习讨论组成员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优势长处,数学学习讨论组各成员在功能区分和角色扮演两方面不能有机结合,从而互动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互动细节和流程方面并未多加考虑,往往只是机械地采用一些师生互动形式,而忽视师生互动本质,难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2.3重学习能力轻创新能力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都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这就必然导致教师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而轻学生创新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问题与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等问题相比,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由于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甚至对未来成就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后果显然是严重的。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

3.1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

由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和水平,首先需要构建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的师生互动模式。传统师生互动模式与实践表明,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都被扩大了,而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参与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过程中都需要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为目的,不仅有助于创造良好师生互动环境,更有利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数学学习与实践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与教师保持良好互动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过程中以“师生平等对话”为互动理念,以“引导者”、“互动者”及“对话者”为功能定位,还需要以“平等沟通”为师生互动主要手段。

3.2以重视师生互动本质为核心

由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还存在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要重视师生互动本质。重视师生互动本质作为极为关键的一环,要想发挥应有作用,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教师首先需要摒弃传统师生互动理念,改变以注重师生互动形式为主的传统模式。第二,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理解师生互动内涵,把握精髓与核心要求,并将自己独特的理解融入课堂或课外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互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还需要将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生活情境创造性地融入数学选择题、计算题或应用题中,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以夯实学生创新能力为保障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对学生学习生涯及未来职业生涯同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和水平,还需要以夯实学生创新能力为保障。例如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多种解法,并根据这道题设置更多类似题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多种解法,提高思维能力,更能为思维方式改变、解题路径延伸提供帮助,从而达到在学习过程中夯实创新能力的效果。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主动学习,也就是说,任何创新能力与学习成果的实现都不是被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将课堂变为学生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从而师生互动才能达到预期水平。

4.结语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参与、重互动形式轻互动本质及重学习能力轻创新能力等问题,也就是说,要想取得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面临相当困难的障碍与挑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清楚把握现有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最为重要的是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不能脱离师生互动本质。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程度、师生互动本质及学生创新能力为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兼重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师生互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新强.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数理化学习,2016(03).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9)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其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创新精神以及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主要宗旨。实施初中创新教育以及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各门学科,尤其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之上,通过诸如观察、联想、类化、归纳等数学方法,针对所研究的具体数学问题提出相应的猜想,再逐步对这些猜想进行周密的数学推理和论证,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论证,最终解决自己或者别人尚未发现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教师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1. 营造自由而宽松的数学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所有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只是为了追求学生较高的成绩而硬性地让学生死学知识,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学习。这不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无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更是无从谈起。有许多权威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在自由而宽松的数学教学环境中更加容易产生数学创新思维和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初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为学生构建自由而宽松的数学教学环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空间自由发挥,积极表达自我并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意识。例如,在学次曲线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含有不同参数的二次函数进行研究,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对其性质的归纳和总结,之后再由具体到抽象得出一般性结论。这不仅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对问题进行挖掘和探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更锻炼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

2. 积极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是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而且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突破口之一。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数学问题。首先,创设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数学教学情境,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创设的数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围绕数学教学的内容,利用各种图表、模型或者教具、幻灯片或者动画、电脑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出可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数学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并使这些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其次,创设情境还可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而且面临多个学科的学习,这就使得学生一味忙于应付学习,没有心思或者来不及提出数学问题,也没有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因为提出某些问题而被别人笑话和教师责备,这样使学生在心理上就远离了老师,远离了提问,远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设身处地地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有机会发现问题并勇敢地提出问题。

3.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大都是从质疑开始的,例如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死牛顿质疑苹果的落地而发现的。当前初中数学知识相比以前显得多样化,而且涉及面广,采用质疑教学法是最合适的,即教师运用创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人性化地开展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数学问题这样一种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不断地提出数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提出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只有这样让学生质疑,才能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进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深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此外,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激发其创新能力也不可忽视。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质疑机会,切忌否定学生的思维,打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4. 培养学生的优良思维品质

增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中心环节。发散思维就是一种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数学问题的解答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求异并创新。因此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是未经过分析并且没有清晰的步骤而对数学问题突然间的领悟、理解或给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思维。重视直觉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步骤,而且直觉思维常常表现于归纳或类比之中,以及探索性演绎法之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这些归纳法、类比法以及演绎法相关的题目或问题中设法培养学生进行猜想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直觉思维。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和前提,努力营造自由而宽松的数学教学环境,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数学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从而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此外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质疑,并且大力倡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异思维,以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拓展其思维范畴,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重心的性质篇(10)

任何联系的教育教学工作,都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爱好为目标。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乐学品质,让乐学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其实关系到数学教学的成败。可以看到,对初中生数学乐学品质的培养,归根结底是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动教学的发展。尤其在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判上述问题,无疑对学生成才更具现实意义。

一、开展数学情境教学,逐步培养初中生的数学乐学品质

情境教学模式,即透过创设或设置某种情境、场景,营造某种学习氛围和环境的策略,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教学工作更加顺畅、有序地开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情境和心理情境两种,前者强调实体物质或情景的设计,后者更加注重对教学气氛和氛围的调节。无论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既是数学新课改的核心诉求,也是培养初中生数学乐学品质的题中之义,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基于此,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简化教学的程序,极大地丰富课堂的内涵,让学生们成为数学的“主人翁”,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对于广大数学教师来说,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自由和自主选择权,通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从而释放出情境教学的最大潜力。

如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的设置与变化,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情境教学,通过物质情境把学生们带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再通过心理情境的设计激励学生们更加以饱满的热情学习数学课程。通常,设计一个小小的“数学角”,开展一次小范围的数学知识有奖问答、引导学生们开展一次数学实践活动等,都是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也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数学乐学品质的具体体现。以“数学角”设置为例,通过张贴数学报纸、海报或者宣传资料,一方面可以营造课堂内浓厚的数学学习气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增长数学方面的见识,从而很自然地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认知与热爱。总之,类似这样的策略和方法,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展现,也是培养学生乐学品质的有效路径,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二、开展益智游戏教学,以游戏培养初中生的数学乐学品质

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当然也是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才能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要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选择和运用益智游戏的时候也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体,以学生们的乐学品质培养为依托,不断拓宽教学的层次与辐射面,让全体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于益智游戏有别于传统的一般性游戏,这类游戏多以开发智力、提升素质和配合教学而出现,因此游戏的益智特征尤为重要,需要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关注。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协调能力,让学生们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进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例如教师在设计益智游戏的时候需要结合考量课堂、小组协作与学生个人多个因素,要通过有效的游戏方法和流程的设置来提升游戏的促进作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分为3人~4人为单位的小组,然后分派不同的游戏任务,看看哪个小组能够率先保质保量地完成游戏的要求和任务。此后,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游戏成果进行检验与评估,选择出最优秀的小组,然后给予表扬与奖励,号召学生们都让该小组的同学学习。这样一来,在益智游戏的带动下,初中数学课堂气氛空气活跃,学生们的情绪被慢慢培养起来,教学的开展就会更加顺利,学生乐学品质的培养也自然“水到渠成”。

三、教师要做好示范与引导,以“乐教”带动学生“乐学”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培养初中生数学乐学品质的执行者,教师乐教是学生乐学的前提。高质量的学校治理应该善于激励每个人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了营造自信快乐、乐教敬业的教师团队,首先践行“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如全体行政“推门”服务,每周每位教师听3节以上推门课,给出具体策略,变管理为培训,重点解决“一个问题”,落实“一课一得”。又如骨干教师结对服务,他们主动与青年教师组建成长共同体,共同规划切实可行的成长方案,以“五个一”为主线开展活动――一起研读备课、一起学习交流、一起听课评课、一起反思提炼、一起汇报分享。

再如开展有效团队服务,学校每学期可以举办诸如“万里杯”教师论坛等活动,寻找身边的小策略,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自我反思、总结、交流平台,更让大家分享了“七色花”“开心农场”“光荣榜”“友谊比拼”等可学可用的小策略。在这些策略和方法带动下,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更加“乐教”,学生们也必然更加“乐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一定可以“水涨船高”。

综上所述,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的推进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抓手,着力培养初中生对数学的乐学品质。只要教师立足成才,坚持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初中生的乐学品质一定可以逐渐培养起来,数学教学的进步也必然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朱学陵.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艺术性的语言[J].新课程

学习,2009(10).

[2]王建华.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

(4).

[3]王丽.浅议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数学大世界,2011(5).

上一篇: 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 下一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