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7 15:09:28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1)

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基于此而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的主要动力源泉之一。在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得到向纵深发展的契机,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的要求,为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保障支撑,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毋庸置疑,在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实践中,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 尤其在软件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方面更是令人赞许,这为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去,并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鉴于时间短、适应的范围相对狭小等方面的原因,这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低下

所谓的水平低下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地区与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不平衡。就地区来说,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就存在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早、进程快、水平高,而西部地区则在此方面处于落后的发展态势,就单位来说,则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完全采用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性能优越;一种则仍然是手工记账,第三种处于二者之间,其所使用的是会计电子核算的子系统,且以工资、账务、报表子系统为主;二是有效信息共享尚未实现。由于当前许多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对于其他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小,使得在处理此类输入时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而需要直接使用基础数据,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会增加出错率,再者诸如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人力资源等业务并没有与财务软件并有效连接,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得不到实现。

(二)会计人员素质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就目前来说,基于知识水平及年龄的因素,使得许多在职会计人员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这极大地滞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基础薄弱, 知识储备量少,不能熟练操作会计信息系统, 至于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开发和利用则更是“望机兴叹”了;二是会计人员过于依赖于信息软件的核算功能, 而对于如何运用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则知之甚少。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设计存在漏洞

会计信息化系统设计所存在的漏洞主要集中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不够、安全性不足、信息失真这三方面的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不够是指当系统出现异常时,会出现一些诸如数据保存不当所导致的部分数据丢失,短期内数据得不到及时恢复等问题, 从而造成信息中断和停滞的恶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足则是指诸如自然因素所引发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产生故障甚至造成系统的瘫痪,基于计算机的违规操作、维护措施不健全等管理因素造成的信息缺失、外泄,以及计算机软件漏洞或病毒的入侵等问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足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这就为商业的不正当竞争留下来隐患;所谓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具有的信息失真风险,是因为电子凭证得到人为修改、电子账套而不留痕迹等问题的存在,这就使得信息接收者对于所获得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持有质疑的态度,会计信息系统的科学性与可信度大打折扣。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得到高速发展,并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将触角深入到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来,这为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一)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有效衔接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各种基于网络为基础的技术层出不穷,更新换代极快,这对于企业经营思想的转变与技术手段的运用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会计信息化应运而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前景广阔。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业已最初的核算型的系统逐渐过渡到了管理性的系统,这就要求进一步拓展其功能,通过与企业其他部门管理系统地有效衔接,形成一个布局广泛、功能强大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一种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的综合管理模式,这一系统正是由于可以将企业、供应商、客户等市场要素予以系统化,并及时将其要求反映到企业内部的采购、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各种环节中来,从而促进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高效运作、集约生产,保障了企业最大限度获取经济效益。会计信息系统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数据共享的形式,在企业系统化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集成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展开等都起到了的同步运作协调的效果,满足了企业提升管理效与经营效率的现代化管理需要。

(二)功能模块多元化

毋庸置疑,网络技术的引入创新性的改变了会计未来发展的趋向,但是会计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软肋”,这是由于当前的会计信息化定位不准,紧紧把自己局限于本科室工作的范畴之内,并据此出现与其他部门联系不紧密、获取信息不完整、分册预测参考价值不强等诸多的问题,这极大的滞碍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基于此,在网络实现多功能化的基础之上,会计信息系统就应该承担起数据连接、信息共享的责任,通过与企业其他部门,甚至于市场信息的收集、汇总与分析,为得决策者提供信息参考支持,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朝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财务部门是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的中心,能够有效地整合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与调配,其信息系统就具有了构建企业局域网功能;针对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所需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还可以为之提供相应的阅读功能版块,以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由于企业财务与银行的网络业形成一体化,企业系统的已达账与银行的入账情况,双方都会实现信息共享,这就需要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对账模块;针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财务信息及其他许多内容都要求具有保密性的特点,这就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一个企业管理者备份保密或者电脑设置特定保密装置的保密模块。

(三)信息及时快捷得到处理

在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实践的过程中,信息采集、获得与分析汇总将会更加便捷,各项业务处理速度也将大幅提高,会计凭证在传递上的时间差缩短,财务分析的各个指标、报表将更加可靠,企业也就能够据此来更好地开展财务分析、预测、财务管理工作。当然,会计信息化在使企业享受基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采用而最大程度排除人为因素的介入便利的同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会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对目前的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有效衔接、功能模块多元化、信息及时快捷得到处理将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向,从而为决策者分析、预测、决策,提高经营效率提高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2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58-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在技术上的区别主要就在于现代企业应用的是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促进了现代企业的发展、壮大,但也给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构成了冲击。因此,研究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会计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及其发展趋势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当然,除了信息技术和设备以外,还包括通讯技术和设备、网络技术和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和设备。通过这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仅能够实现物流的信息控制,而且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企业信息化由企业的业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是紧密相连的,企业管理决定企业业务,企业业务又服务于企业管理,二者都是由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决定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情况,但是其发展趋势是一样的。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企业掌握到的信息量与日俱增,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呈现出了从信息管理朝着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资源开发趋势也在由信息资源开发朝着知识资源开发的方向转变。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问题不再是传统的问题,如今已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譬如怎样用信息获取知识、怎样用知识知道策略、怎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率等。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从信息中识别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来改善企业管理,切不可将自己埋在信息的海洋里喘不上气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获取经营管理的成功,就必须进行知识的创新,转变市场服务态度,保证企业能够满足未来竞争的各种需求。企业的信息管理要向高级的知识管理的方向转变,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好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企业的应变力、国内外竞争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三)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展望

在我国,从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管理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历程。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出以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起步了,到了90年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到高潮,2000年又一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多数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来进行企业信息的处理,并且深入到企业管理领域,特别是大型企业,雇佣了大量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引进了相当多的信息处理设备。20世纪80年代左右,MIS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计划管理、生产调度、财务等子系统;80年代后期,MPRII技术应用到企业中,尤其是一些龙头企业应用的相当广泛。自从因特网技术引入到我国以后,许多企业充分利用因特网技术来建立企业信息网络。就总的发展趋势而言,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正处于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也存在着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西部企业发展相对落后,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

21世纪,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社会。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成事实,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主要竞争就是经济领域的竞争、市场的竞争,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实力的强弱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步伐,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队伍。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快信息化的进程,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中央政府大力提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我国企业信息化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3)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开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途径。顺应信息化潮流,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转变业务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分析

(一)对信息化的含义分析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学者梅倬忠夫于1963年出版的《信息产业论》一书中所提出的。梅倬忠夫描绘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即将到来,并预测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引起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人类社会终将进入信息化社会。

学者黄顺基认为,信息化是指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前进的过程。

学者齐从谦认为,信息化是指人民凭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智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们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国内官方对信息化的定义当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5月8日颁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该文件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认为,信息化是指在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从技术层面进行根本性革新的一种生产过程。信息化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二)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分析

学者王建(2013)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通过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学者李喜琴(2013)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一种旨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具有高度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资源和资料进行采集、加工和管理,能够实现对信息的系统化、统一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以及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

笔者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依托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实现对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以转变经营管理方式。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向企业战略化方向发展

当企业IT人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信息系统负荷满满,压力倍增时,换来的却是与管理层想要达到的效果渐行渐远。管理信息系统变成可有可无的代名词,信息化管理发展已然遇到了瓶颈。企业管理信息化路在何方?目前,少数以政府机构、研究院所、医药制造行业为代表的企业在运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后打开了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僵局,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先行者。企业信息化最终要归集于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要从战略出发,逐级部署规划,形成一体化的联动平台。这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结果。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向整合应用转变

企业管理信息化从传统的单机应用、单元应用、集成应用向整合应用转变。

(1)单机应用是为了满足管理信息化中最基本的个人机的要求。通过为个人提供管理信息化工具来提高个人工作的操作效率,包括收发邮件、打印管理、Project、沟通管理、日志管理、个人报表以及计划管理等等。而这个阶段对企业战略管理来说,相对原始。

(2)单元应用则是为了满足管理信息化中初级的部门级的要求,通过为每个部门提供业务管理工具来更好的实现业务部门的工作目的和工作要求,包括ERP、OA、CRM、PM、HR、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内控管理等等。单元应用也只是企业战略管理进程中的一步。

(3)集成应用是一个技术概念,是为了满足管理信息化中的较高要求而提出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系统之间因独立建设而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这是一个以技术手段为着眼点的信息化建设要求,解决的问题是把各个孤立的系统通过平台化的技术手段连成一体,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系统,集成应用包括门户系统、总线系统等等。我国目前企业管理大多处于集成应用状态,但尚存在较多问题。

(4)整合应用更多的是一个管理概念,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更高的要求而提出的。在集成应用系统中,即使实现了系统之间的技术集成,但是还没有实现业务之间的有机整合,包括自上而下的纵向整合以及部门之间的横向整合。实现整合应用就要基于企业整体的业务模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是整合应用的着眼点。未来几十年,战略整合应用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大势。

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注企业战略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战略信息化建设符合顶层设计的先进理念,企业经营始于战略制订,只有关注战略,才能选择更精准的落实工具和方法;其次,关注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业务,才能让IT主管部门融入企业、理解业务,从而更好地为业务服务,获得业务部门的理解和配合;最后,由战略入手,能更好地掌握当前应用整合的发展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思想从传统观念上的基于提高业务操作效率向基于“战略” 、“目标” 、“内控” 、“绩效” 、“决策”转变,目的是注重效益,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企业战略通过战略体系的描述得以建立,变得可被管理,但尚不能得到强化和执行。战略的落实和执行需要通过流程驱动业务协同,架构驱动人员协同的管理信息化形式才能得以最终的有效执行。

只有当业务部门的业务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指标、决策相结合时,业务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相反,如果业务系统仅仅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效率问题而偏离或者忽视的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这种被孤立的系统作用将会变得有限。当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思想从关注具体业务转向关注整体战略时,战略的落实和保障就必须纳入管理信息化的范围之中,企业的制度、流程、组织、计划、预算、风险、内控是企业战略与业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管理信息化这些无形的客体就可以显化,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形之手。以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例,就可以很好说明这一点,如下图1:

图1 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虽然目前战略管理信息化仍面临众多挑战。从关注操作应用转为关注经营发展和战略规划,需要有很深的经营和管理理论做支撑,并非是一般的技术人员能够解决的。加之从数据为王转为管理体系的构架,无论是技术实现还是业务展示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研发的技术储备是否充分将会影响到最终的应用效果。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也要适时调整思路,要深刻了解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是简单的工具选择,而是管理模式的真正融合。

(二)加强信息化企业管理的整合应用

实现整合应用就要基于企业整体的业务模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是整合应用的着眼点。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在推行战略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和全面绩效管理。同时,将这些信息化管理整合,以更好地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

实现信息化企业管理的整合应用,可以通过企业资源的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以ERP为主导的企业信息系统。通过建设以ERP为主导的企业信息系统,实现对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的整合应用。

五、结语

信息化是每一个企业必需面对和迎接的必然趋势,谁优先掌握了信息化技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相关对策,鉴于笔者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文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中不断加强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建.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3(10):70.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4)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30―01

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从多方面角度去考虑,包括:信息处理技术、网络管理设备、信息设备和信息化管理人才等,实现了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集成。通过信息化管理,使得企业可以进行合理化配置资源,保障了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信息化管理也被运用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方面,体现在企业成本控制、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决策等方面。

1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

1.1以MRP(企业物料管理)为核心阶段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工厂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产品生产量和生产效率,很多企业家在这场工业革命中尝到了甜头,但是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他们开始想办法减少自己成本的投入以增加利润收入。1960年,人们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即MRP,其功能是实现对库存的有效控制,解决了制定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设备利用管理和财务管理等问题,将以上问题有效地集成,对其进行集中化管理。利用计算机软件,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库存情况,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原材料需求计划,解决了库存不足和存货较多的问题,满足了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需求。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之前的MRP系统又得到了优化,成为了整个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综合性较强的计划制定系统。其特点是:把企业经营中的销售、财务、成本、库存和物流融入到原来的MRP闭环系统中,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更大的管理系统,人们把它称之为制造资源计划MRPⅡ,这种管理模式以之前的MRP系统为核心,包涵了企业生产活动、企业资源配置、生产计划制定和财务管理,融入企业管理思想,对企业做全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了企业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对资金的有效配置,合理管理原材料库存,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企业整体投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抢占先机,从而增加企业收益。从管理人员角度来说,该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的出错率,使其从复杂的事务中走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事上,既减少了企业人员的投入,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1.2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阶段

通过在MRPⅡ基础上的改善,以计算机体统为运行环境,融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把顾客、企业计划和供应商之间的需求与资源进行综合化管理,实现了以顾客为核心的管理思想。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把企业的经营活动看作是一个供应链,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终端客户组成;而把企业分成若干个子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物流系统和仓储系统等。从供应链角度考虑,ERP系统可以对供应链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例如:订单处理、采购计划、库存管理、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原材料控制、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总结来说ERP系统信息化管理显得更加全面和细致,有利于管理者对企业的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把握,保证了企业的高效、流畅运转。

2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和共享变得越来越快,企业对一手信息的掌握变得更加便捷,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数据化和知识化。近些年,“大数据”这一信息时代的新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所认可,企业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对顾客和市场的信息进行大量收集,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通过后期大量数据的分析,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去提炼出对自己企业发展有用的结论。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目前的信息化管理中走出来,站在知识和数据化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通过专业的知识模型,理论依据去调整企业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发展符合现代化要求。

以ERP、MRP为核心,配合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利用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对客户进行合理的细分,为客户建立一套完整的价值评估体系,并找出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客户群体,通过专业知识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在顾客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生产计划、营销策略和服务体系等,使得企业利益得到最大化发展。

企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也在快速提高,这就意味着今后企业的基层员工、高层管理者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企业知识的创新速率会变得越来越快,目前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创新。通过企业中各种技术人才、知识人才的讨论和研究,会使得企业信息化管理向知识化、数据化方面发展。

3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会计的影响

3.1对会计安全问题的影响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以互联网发展为依据的,利用网络收集各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存档、处理和分析。当众多数

据被集中化处理后,必定存在安全性问题,一旦这些数据被

泄漏后,将会引起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纠纷。当然,企业

收集的数据受到一定法律和制度的保护,每个企业都会有一定的商业机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企业要利用相关法律来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企业在运用ERP系统时,为了保证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大量的财务会计信息会在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共享和传递,在这个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此时的信息是不加保护地在部门之间传递,不能确保信息在共享时每个环节的安全性。很有可能出现某个员工为了谋取私利而私自泄漏企业信息的现象。

之前提到的以供应链思想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也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在供应链这条链条上多个企业以上下游的形式存在着,两个相依的企业之间为了更好满足销售计划和库存管理,达到双赢的共同目的,也会进行会计信息的共享,此时自己企业的会计信息在传输和共享过程中很难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3.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会计核算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运用比较多的方法,对企业一段时间内的财务进行完整化、系统化地做出整理和分析,为企业资金分配和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一般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包括了: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复式记账、资产负债表制作、现金流量表制作、利润表制作等,其核算过程显得复杂,操作上显得琐碎,会计人员工作量也很大,使得企业在做会计核算时不同财务数据在记录、抄写时差错率变大,造成了工作者的重复工作,严重浪费了企业资源,也降低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企业会计核算时的数据处理过程将会由相关计算机软件代替,其集成度、自动化程度很高,使得整个会计核算变得更加快速、准确;更加符合科学化标准,让会计核算人员从之前繁杂的事务中剥离出来,企业也可以减少相关人员的投入,节约了资源,而且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核算过程,监控相关财务数据,避免了之前手工操作所产生的不足现象。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可以采用更加精确和科学的计算公式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核算结果变得更加可靠和深入;让会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把重点放到非操作性事务中,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以便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作用。

4结论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保持长久发展力的重要基础,行业信息、顾客信息的及时获取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管理信息化也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还需要相关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以求得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不管是财务数据的安全性还是会计核算方面,这都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立与应用[J].财政监督,2009,(06).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5)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企业之间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信息流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注重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构建一条能迅速感知所处的环境、察觉竞争者的挑战和客户需求的信息流。如何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发展的需要,开发新一代的财务软件,成为企业界与财务软件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财务软件、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一代财务软件———ERP软件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财务软件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与机技术相对落后的管理环境下诞生的传统财务软件,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目的主要是替代手工核算,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部分财务软件,仍然是这种较低水平的“甩账式”财务软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反馈能力,能够及时对企业内外部信息做出反应。如何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Internet/In tranet正在迅速着的各个领域,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商业环境、商业规则、交易方式、经营管理模式都将带来巨大变革,商务将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生存方式和经营方式。在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代面前,传统财务软件的缺陷日益明显。

二、网络财务的概念及其优势与局限

为了适应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展的要求,国内会计界、会计实务界以及会计软件开发商都做出了积极反应,相继提出了“网络财务”的概念,一些会计软件开发商也开始研制和推出了网络财务软件。网络财务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能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整合使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不仅具备传统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联网处理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支持电子商务和网上理财服务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是财务软件发展历程上的重要突破,它与传统财务软件相比,既具有相对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局限。

(一)网络财务的优势

1、支持远程处理方式与提供集中管理服务。在In 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下,企业与供应链间的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千山万水也在举手之间,利用网络财务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既可实现企业的事务远程联网处理,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询/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也可采用在线管理与集中管理模式,消除物理距离与时间差概念,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高效快速地收集业务数据,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促使企业实现决策化和业务智能化,并且可以保持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2、支持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与动态会计核算方式。在网络时代,企业对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性要求更高,网络财务软件能从根本上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实现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以及企业与供应链间的协同。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进行,网络财务便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大大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企业主管和财务主管能够基于网络财务软件提供的动态会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并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使财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

3、支持网上理财服务与提供网络化财会工作方式。网上理财服务是网络财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信息服务,也是网络财务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以专营网站方式,在网上为其用户提供专业的财务服务,而并不一定要求其用户购买软件,而是直接从网上获得授权和账号。正好能够为那些缺乏会计主体特性或生存期短的虚拟企业或不愿意购买财务软件的小型企业提供数字化的财务会计服务,引导企业的运作形态和方式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同时,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带来了财会工作介质的改变,财务数据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期的磁盘数据发展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因此在财会工作上必须能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网络化方式。4、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财务作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工具,将能够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即完成网上的销售、订购、采购、付款、会计处理以及交易资料的记录、传递、认证、汇总与作业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链间信息的交流和产销的整合。而电子商务涵盖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各种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计量、披露等会计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最终实现网上的商业贸易活动。

(二)网络财务的局限

1、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指导。财务软件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核算型财务软件,处理规范,流程单一,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财务软件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其灵魂应当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只是实现手段和保证。在这一点上,网络财务未能跳出传统财务软件的框架,未从企业信息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财务软件。

2、缺乏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的。从纵向看,信息系统可以分为数据处理系统(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层次。传统的财务软件主要是模拟手务流程,核算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加工,只能属于DPS层次。而新管理的企业财务系统不仅要能提供核算型财务信息,更要求能提供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服务水准。这就要求财务软件要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DPS层次向MIS、DSS层次。近年来一些软件公司也相继推出了“管理型”、“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但它们仅仅是在核算型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财务比率的,或存货的进销存管理,或领导查询模块等等,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决策支持相距甚远。而财务的概念同样也未包含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仍停留在核算型财务系统的框架之中。

3、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调控的功能。从横向看,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一般都是企业内部各部门根据其特定的需求而开发的封闭型系统,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较为困难。而管理时代的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必须要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统一、开放的企业信息系统,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网络财务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但它只从企业财务部门要求出发,面向核算和财务管理,由其承担整个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重任,调控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其它子系统,显然难以胜任。

4、缺乏可靠的数据及其传输的安全保障。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软件同样面临数据的安全,而且更为突出。首先,网络财务所依托的I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有利于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这是技术上容易引起安全问题的重大特点。其次,网络财务全面支持商务,电子商务涉及到许多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也是很容易受到不法攻击的地方。再次,网络财务的分布式操作使得网络攻击可以从多个地方进行;而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向外流失。另外,推行网络财务后,财务和业务实现了协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企业的整体运作。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财务软件的全新发展

财务软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从企业整体出发来定位财务软件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它应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向MIS、DSS层次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它应当和企业内部其它子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部分。这种“融合”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立足于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统一规划和实施,必要时应根据新系统的要求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和组织结构重组,以适应新管理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ERP系统是财务软件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系统,体现了当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ERP与MRPII相比,更注重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组件的开发配合,强调的是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竞争策略,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经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通过对供需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来加速企业的信息流程,提高企业反应速度,改善管理者决策质量。同时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在先进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无缝集成。在信息技术方面,ERP系统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最新成就。所以说,ERP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又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

ERP中的财务系统是集成的、面向管理和决策的财务系统,它已经实现了从对财务信息的事后反映到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实时支持、从封闭的单一财务管理到集成的全面企业管理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体现在:

1、它充分集成了企业内部的各模块,实现了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的无缝集成,有利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地反馈,真正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实现了企业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便于顺利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2、它融合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与正确决策。比较成熟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际品牌有德国的SAP、美国的Oracle、J.D.Edward、SSA等公司,而国内主要是用友、金蝶、新中大等品牌ERP软件。

3、提供了更全面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业务操作层(基层)、管理层(中层)和战略决策层(高层)提供全方位服务。它除了提供传统的财务报表以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建模和分析模块,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在线数据分析处理工具(OLAP),对财务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建模分析,获取客观真实、便于比较分析的信息,以利于正确决策。

4、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机制。首先建立科学严格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保证ERP系统的安全运行。如建立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系统操作、文档资料、?系统环境等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一整套制度,其次,在技术上对整个ERP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一般有安全网关(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隧道技术(VPN)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中加以应用。

可以说,ERP系统代表了国际上管理软件发展的潮流,财务软件发展并融入ERP系统已是大势所趋。而网络财务软件,应当被看成是企业管理软件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单一的财务管理向全面企业管理发展历程上的一个中间环节。当前,我国一些主要财务软件开发商为适应时展的趋势,从传统单一的财务软件向ERP系统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短期内要在我国全面推广实施ERP系统是不现实的,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网络财务软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在战略上,应紧跟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经验,开拓宽广思路,把握正确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易平网络财务:优化财务管理效能中华财会网2003.06.25

2、网络财务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论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中华财会网2003.11.11

3、吴全ERP———企业资源链条的再造《企业经营与管理》2002.08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6)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企业现有的信息数据中心通常采用专用模式建设和部署,即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一对一配置,因此新应用的推出意味着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入;另外,部署基础设施必须按应用的峰值标准采购来避免性能不足,造成在大部分时间系统运行中相当一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资源浪费;开发、测试等环境的额外搭建也进一步导致了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二)信息化带来的维护费用加大

再有,企业信息化带来的IT管理和维护工作日益繁重,导致运营费用的开销大幅攀升。据悉,累计的运营成本通常相当于采购成本的3倍以上。大量繁琐、复杂的维护工作严重占用了整体IT 资金和IT人员的时间,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阻碍技术创新进程的同时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良性发展。信息化发展的滞后又将降低企业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改善电子商务动态能力以获得竞争优势:知识学习的整合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纷纷大规模推行着电子商务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战略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企业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不断增多的不连续性战略,这些因素使竞争环境表现出“超竞争”的特征,企业要想在这种高度动态变化的电子商务竞争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企业动态能力的建造,动态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员工培训的步伐。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系统培训,要在公司内部营造学习、钻研技能的良好氛围,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做到优胜劣汰。只有这样,电子商务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此外,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人力资源的大量投资。

三、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知识管理

要保持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企业仅仅满足于当前的信息系统做支持是不够的。因此,电子商务企业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大力开展知识管理,以获得发展优势。

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之上的,是对知识的获取、选择、保存、更新、应用、创新等流程管理,是将组织内的各种知识与相关的人员、资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透过知识的共享、转化、扩散等方式,管理和提升组织内部知识以增加组织资产的过程,目的是使组织的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创新。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的结构化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数据库等方式学习,比较容易获取、理解和交流。隐性知识是知识体系中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那一部分知识,由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隐性知识植根于个体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受制的环境之中,其传播成本较高,传播范围也较小。显性知识易于编码,能够用符号形式或语言来沟通和交流,隐性知识很容易在不经意的日常生活中流失,具有个人化、情境化的特点,难以形式化,难于交流传播和评价管理。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为电子商务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可以使用一些共享软件来实现知识管理,建立一个知识库,方便员工的使用。知识库可以包括电子商务公司经营历程中的重大决策;公司经营典型案例;电子商务公司内部调研工作成果;公司设施设备的原始采购资料、维修资料;交易客户的信息档案;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等。另外,常有一些公司的重要关键设备设施、客户资源在员工流动过程中处于瘫痪状态,而建立公司内部的知识库能够获得、保存此类资源,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适于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学习型组织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这样一种文化,即能让员工有自觉学习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和动力,是十分必要的。学习是员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敬佩,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通过知识共享体系,公司各个层面、各个级别员工都会受益于知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员的素质,强化人员的服务技能,加强信息和知识的集成,使其产生新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针对组织和员工个人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保证知识的推进管理过程。同时还要建立奖励机制。在一个具有业务利益竞争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有保守自身“业务秘密”的本能行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为了让员工无所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让大家共享,一方面,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不仅要和员工的业绩挂钩,同时也要和员工在知识共享中的表现结合起来。公司可以借鉴阿里巴巴公司的技术方法,引入成熟经验。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品牌电子商务公司,应该把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以有偿方式进行授予,提高电子商务公司的管理水平。

其中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组织规模小,各管理层级之间管理幅度较小,员工横向接触较频繁,使得员工之间、群体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和知识在公司中进行传递、共享、集成方面受到的组织结构限制较少,减少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容易促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充分流动,同时这种扁平化组织拥有知识流动速度快、传递路径短的优势,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及时。公司由于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决策重心靠近客户终端,使得其对于客户需求的灵活性、综合性提出一站式服务要求,使得电子商务企业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并且由此设计的客户问题解决方案更为贴切。

四、结束语

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知识的途径较多,较隐蔽。知识管理在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组织结构改革、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管理绩效的评价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谢斌斌,林涛.电子商务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5.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7)

二、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优势

1.精确统计数据

统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最为忌讳的问题就是统计数据出现错误。统计工作在开展中,统计数据在出现错误情况之后,所造成的后果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上面,在统计后去上面尤为突出,是数据决策主要依据。由此可知,统计数据在出现错误之后,所造成的损失将?o法预计。但是由于企业传统统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统计方式十分简单,数字质量方面会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数据精确性也就得不到有效保证。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统计数据出现错误情况,客观对统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2.丰富统计内容

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十分低下,在数据采集上面主要采取手工模式,所采集到的数据得不到有效整合,出现信息漏洞情况。传统统计工作是通过信息汇总模式,逐渐减少统计信息数量,无法直观对统计结果进行了解。与此同时,数据在进行整合过程中,由于数据数量较多,传统统计工作存在较大弊端。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统计工作所存在的弊端。信息技术能够解决信息汇总过程中存在的流失问题,充分发挥出不同数据在统计工作内作用,同时统计工作效率及质量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三、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

1.统计工作自身发展必然趋势

社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都是从低级到高级进行转变。现阶段,我国社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逐渐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建设,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领域发展必然趋势。对于统计工作来说,统计工作方式在信息化建设之后,受到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挑战。企业统计工作开展基础要求就是数据更新及时及精确,同时保证统计数据更新关联。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决策过程中,需要借助企业发展数据,陈旧数据和偏差数据无法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在决策制定上实际要求。与此之外,统计工作在开展中,需要有效提升统计工作决策时效性。统计数据在丧失时效性特征之后,即便统计数据具有任何价值也就变成历史数据,统计数据价值丧失。企业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必须具有快速及精确特点,同时按照市场实际发展趋势,提高统计信息精确性,但是统计人员数量十分有限。怎样解决统计工作所存在的矛盾,对信息技术要求越加严苛,必须在统计工作内全面推广。

2.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互相结合的客观要求

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应用,已经成为统计工作发展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内应用,并不仅仅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形成了一个完善系统体系。统计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之后,统计工作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切入点,配备高水准统计人员,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所以,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对统计信息资源合理划分,也能够推动统计工作规划化建设,在统计工作发展内具有重要意义。

四、企业技术信息统计措施

1.构建统计信息网站

统计信息网站作为统计数据采集及媒介,在统计工作内具有重要作用。统计网站建设制定,直接决定了统计信息网站是否可以充分利用所采集到的统计新,推动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构建统计信息网站之后,与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趋势相吻合,为企业统计工作自动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条件。

2.做好数据建设

统计工作想要开展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构建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在构建过程中,主要构建四种类别数据库,分别为统计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库、工作库。与此之外,数据库在信息上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3.培训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建筑施工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是指在信息化潮流的影响下,建筑施工的主体部门以及建筑施工各环节的与时俱进的发展,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良性发展。只有科学面对,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才能在信息化时代中,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机制等各种途径,让建筑施工行业得以迅速提升,并越走越远。

一、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

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阻止时展的步伐,相反,只能以“适者生存”的态度去接受时代的任何变化,或者潜移默化地被其影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进步的一种显现,面对这样一种发展的趋势,各行业应该积极改头换面,不被时代的进步潮流所淘汰。这种趋势早已在建筑施工行业内部各个方面明显地呈现出来,并快速影响和推动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大发展。

(一)建筑施工过程的整体数字化倾向

从建筑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设置到资源配置、人员分配以及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各种内部规定和日常生活的具体安排,可以说,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建筑施工行业的角角落落。在当今的建筑施工行业中,如果抽离掉数字化技术,那么整个行业很可能会陷入一片混乱,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瘫痪状态。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当今建筑施工行业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各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并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为企业的发展谋福利,才是选择了一条明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21世纪的竞争,是信息技术的竞争,各建筑施工谁最先认识到这一点,谁就占领了先机,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谁就可能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并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收获到更大的利益。

(二)建筑施工发展方式呈信息化、高效化趋势

任何一个企业的良好运转,都离不开合理科学的管理。信息化时代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已不再单纯地“就事论事”,仅简单地去研究本企业的发展状况,而是借助于强大的信息潮流,敏锐地感受到整个行业内部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时关注到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动态,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与同行业的对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发展自己。只有通过对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深入研究,来增强企业自身在同行业内部的竞争力,才能以更长远的眼光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当然,在这种无可比拟的信息潮流面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扩大自己的视野,能在发展本企业,关注本行业的同时,也能留意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或者通过了解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来为企业制定出更顺应时展趋势的计划,避免企业发展道路的偏狭。

(三)网络和电子商务的普及趋势

网络的发展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一个有力工具。网络在处理数据信息上的强大优势,已被建筑施工单位及时运用,这对建筑施工行业来说,可谓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复杂的信息数据的快速准确处理,以及利用其存储途径进行的对知识的便利储备,让建筑施工行业避免了很多麻烦。同时,由于网络所具有检索和信息交换能力,也为此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电子商务的盛行,也使得建筑施工行业不用行寸步,即可达成商务经营约定,便于建筑施工的及时展开,也便于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对策

既然信息化发展趋势为企业带来了无法计量的好处,那么企业理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自身的发展服务。

(一)成立专门的信息技术研究队伍,以保障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及时更新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真正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并能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与时代接轨的能力,那么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致力于信息技术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的引导和带动,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建立这样一支队伍,首先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吸引到有能力有技术的一些信息技术维护和发展人才,同时,在本企业内部挖掘一批具有学习潜力和能力的人才,加入到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中,壮大企业信息技术人才力量,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从企业实际出发,逐步推进企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既需要“解放思想”,进行大胆开拓创新,同时,也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稳步前进。信息化发展方向是符合时展的大趋势,建筑施工行业应该积极面向这一发展方向进行企业内部的革新,但也不能急于求成,一种发展模式的转化,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通过对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认真务实的分析后,形成科学的发展转变方案,并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逐步展开工作,使得企业能在稳中求进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实现信息化发展。由于建筑施工行业各企业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发展相对缓慢的企业,切不可看到别的企业的大发展就乱了手脚,应记住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从来不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方式,也不是一种长远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建筑施工行业的所有企业还应适时关注当前国内和国际大环境,切不可闭门造车,“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有把自己放到适合时展方向的背景下,才能走出一条真正信息化的发展之路。

(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数据库,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做好基础

要想实现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数据库系统,是最基本的。数据库是处理一切信息资料的基础。只有通过数据库来存储和分析大量的建筑施工行业的数据,并进行精确的核实,才能使企业逐步向信息化方向靠拢。就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环境的相关信息情况、拟建造的建筑物的信息资料分析、建筑施工环节所采用的技术和具体的施工环节分派的信息,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资料信息等方面。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能在需要时方便进行提取,那就需要数据库的合理建造。在建造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的缜密和认真,需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准确无误的输入,并进行系统化整理。因为,一旦出现疏忽,哪怕只是一个小的细节,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整个系统在运作中出现很大漏洞。信息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以保证数据库的精确运转。数据库建好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各项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并能进行最高效的处置,以使整个建筑施工在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下,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完成一件建筑工程的建造,并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以及较强的美观性。

结语:总之,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各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认清这种形式,积极推进信息化发展,切不可逆时代潮流。另外,实现信息化发展方式,并非一朝一夕即可达到的,必须从国内外发展大环境出发,立足建筑施工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稳中求进,实现良性过渡。

参考文献:

[1] 李坚.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

[2] 白书兴,王咏梅.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

[3] 王江,赵树宽,吕朋.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情报科学,2009(04)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9)

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rise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to put forward the new reques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new economy enterpris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trend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一体化、工业现代化、分工全球化,世界知名企业、跨国企业凭借着强大的品牌以及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地大范围地占领着中国市场份额,从而使中国企业生存环境日渐恶化,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未来的中国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到底是什么,从而能够使中国企业保持有效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一、扩大资本规模

1企业间不断联合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之间在设计与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出现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为了达到战略目的而结成的新的合作形式——企业联盟,以此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风险分散的管理目标。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企业间的这种合作将会变得范围更广、合作更加密切等。表现在企业管理中,有两个特点:利用兼并、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从而组建集团,由集团统一进行管理;组织结构形式多样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等,企业也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

2实体与虚拟结合管理

现代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由单一的商品经营拓展到了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成为了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向。在网络技术的运用中,电子商务等新兴主体逐渐兴起,出现了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相互交融。企业的管理也不断地从实体经济管理向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管理相结合。

3企业管理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中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迅速转移以互联网的发展、通讯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间跨国合作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外国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本土市场与中国公司展开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中国企业为了在自己的领域里增强竞争力,不得不去海外寻找新的市场与利润来源,增加利润来源。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将跨国管理也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向。

二、企业管理战略化趋势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日趋复杂,社会环境变幻莫测,组织与环境的联系日益紧密,管理所涉及到的因素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组织(尤其是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组织能否制定和实现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组织的兴亡。企业要适应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战略规划,要在彻底了解和准确把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最佳的企业战略。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战略目标、长远打算,只顾眼前和一时的成就,便不可能持续发展,更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唯有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才能战略制胜,不断壮大发展。企业有了清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思路,才会健康稳定地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后,要设计合适的组织形式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现代组织设计包括结构本身设计和运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结构本身设计包括职能设计、框架设计和协调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结构本身设计要回答组织设置哪些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问题;运行制度设计包括规范化设计、人员设计和激励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运行制度设计要在制度上保证组织正常有序运转。这涉及到人和事两个方面,对事情而言,主要是流程问题,也就是什么事情如何办的问题;对于人而言,主要是约束和激励问题。

三、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企业要发展,必然要有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作为支撑。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化的总体进程。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但就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发展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四、分权管理的趋势

伴随着工业现代化,未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将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将在不断延伸,技术革新和顾客需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未来中国企业的内、外部信息量也将成倍增长。上述情况会导致高层企管人员不可能进行最为准确地、最为迅捷的决策,与之适应,未来的中国企业会更加注重分权管理。

1进一步授权

充分授权是建立在企业对员工的信任的基础上。未来的中国企业的充分授权应该涵盖事、权、责三位一体的同时授予,换而言之,就所赋予相应的权利和所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是同等的,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值得笔者强调的是充分授权不等于放任自流,而应该做到收放自如,有所放、有所收、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未来中国企业高管来说,如何对权利进行调控、如何更加有效、高效的驾驭企业中层领导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产生分权化的组织结构

充分授权、合理分权的结果就是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分权化的组织结构。客观而言,事业部制的初期分权和战略事业单位制的产生,都是分权化管理浪潮席卷的结果。这就要求未来中国企业的高管能够因地制宜地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变革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实现决策重心下移到适当的层次,让高层管理者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控制和把握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总之,面临新经济环境的挑战,我们要分析、明确并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把国外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努力进行管理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篇(10)

现代跨国界管理既告别了组织的“自我中心主义”,也不同于“国土本位主义”或“民族中心主义”,在公司的管理层中,尽可能配备当地公民。这也就意味着,母公司把自己的下属子公司看做是其所在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分子,是与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相互影响;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保持双向沟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具体管理不作干预。这样一来,跨国公司既避免了过去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可能造成的与东道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又拥有了国内公司所不具有的种种优势。一方面,由于它们同属于一家跨国公司,能够利用许多不同国家的商业机会,能够在经营和生产中相互合作,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筹募资金和获取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子公司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能够根据所在国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内容、经营方式,从而有更多的灵活性,因而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强的生存能力,以至于有更稳定的利润收入。

(2)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目前存在一种趋势,企业对管理人员,包括高层领导人员的选择和配备贯彻最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源的原则,力求得到最优秀的人员和最佳的管理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多国籍化成为必然的结果。在选择上,主要从本企业国际性生产经营的需要出发,从国际范围内择优选用,而一般不考虑受雇人员的国籍。企业雇用不同国籍的人员,他们熟悉不同文化,懂得国别之间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将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

现代管理开放性的一个表现是迅速国际化的趋势。管理国际化是一个普遍问题,几乎一切管理领域都面对着环境的扩大化,许多国内管理也需要把国际环境纳入考虑的内容之中,一些原先不可能与国际关系有任何联系的领域也受变动着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3)要积极应对这个趋势,在发展中游刃自如,企业管理必须树立全球观念,面向全球化市场:

①企业要用全球眼光分析国际经济事务,密切注视经济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跨国创业经营战略;②企业要加强研究开发,开发出更多知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③企业要学会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打交道,运用跨越不同文化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方法;④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组织国际生产。

现代跨国公司代表着一个新的管理趋势,甚至有可能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管理时代,即管理国际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类型的组织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2创新——未来管理的主旋律

(1)与管理国际化相配合的是管理思想的科学化。科学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严格、精确、自律和试验。这些思想要贯彻到管理职能的所有方面,包括计划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制度、程序、政策、战略和目标、组织过程和组织结构以及激励和领导。

(2)创新管理有三种互有联系的不同含义,一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二是管理要创新,三是创新型管理。这里指的是最后一种含义。

所谓创新型管理,①为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②每个经理人,都将成为创新者。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把经理人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使经理人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创造性劳动,研究新问题、新动向、新思路,成为创新型的工作者。③每一企业要为全体员工创造才能的自由发挥建立新的机制,面对未来,需要的是能够激励人们不避风险、不怕犯错误、勇于创新探索的管理机制。④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味模仿别人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活力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3)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受到内部资源的约束,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企业自身战略、制度安排、机制设计、人力资源整合、品牌策略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前,许多人强调要建立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这很重要,但创新体系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有真正的活力。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其目的就是要推动创新。知识管理应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不是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

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的内容理应包括对创新的管理。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美国企业家提到:“除非你能管理改变,否则你只好改变管理”。应付多变的“数位经济”时代,创新是永葆竞争优势的最佳利器。

3信息——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因素

(1)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了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管理信息化的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信息管理的普及和提高,导致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于各种管理,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的全部过程。可以说,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演进的发展趋势,而且知识经济日趋重要。虽然,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仍未统一。但是对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长因而需要加以管理的认识却是相同的,对知识管理日趋重要的认识也是一致的。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成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成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信息社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社会,知识将成为企业获取效益的主要手段。首先,每一个现代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运用,都应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把握世界范围内的新知识、新信息、新动向,充分利用全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宝库和精神财富,加快自身的发展。其次,开发知识资源,还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每一个现代企业,必须着力培育员工,提高员工的科学知识水平,使之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智能型劳动者,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才能。再次,开发知识资源,还应高度重视“外脑”的利用。由于当代管理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企业领导人仅凭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难以有效地解决重大战略与管理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借助于众多专家的知识和智慧,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企业信息管理将进入基于互联网知识资源管理的新阶段。知识资源管理既包括对企业已有知识资源的收集、利用、沟通和完善,又包括对企业新知识资源形成和创造的管理。它使企业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使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整体的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速度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具有较强自我调节能力的快速反应机制,使企业的决策和运行从传统的预测主导转变为快速反应主导。它的产生是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的直接结果,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滞后状况将得到改善,信息的有效传递、处理和反馈使在线决策成为可能,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詹姆斯·昌佩和尼丁·诺利亚在其撰写的《管理的变革》中指出,未来的企业组织将以特有的形式出现。管理的作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控制、组织、人事等。同样,经理人员的职能也超出了今天传统的领导范畴,而会转向预测、协调和激励。即今后管理人员必须增加以下三项职责:①明确公司地位,指明公司前进的目标;②调动员工的能动性,使企业组织充满创造力;③力争诚实正直,建立相互信任,并以此作为公司管理的基础。

(3)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管理住处化的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住处管理的普及和提高。导致住处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可以说,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住处管理向知识管理演进的发展趋势。

(4)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培育集体创造力。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日益变得重要起来,声望、商誉、商标、专利、注册设计、联系网络,以及员工的经验与技能等等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需要评估和管理。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企业、产业和经济,不仅在增加,而且不断显露出它们相对优势。

4中国企业管理的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1)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市场化和国际化,中国也需要大量有经营管理能力,并懂得国际经济和贸易规则的人才。因此传统组织结构的解体和管理原则的放弃,新的网络型、自我管理组织的出现,激励方式的改变,领导职能的加强以及沟通方式的变化等等都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紧迫课题。

(2)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推动产业革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来白热化。企业内部的运作体制和机制、组织战略和策略若保持不变,则企业的发展源泉必将枯竭。因此,适时地对企业进行“创造性破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为前卫的理念。

(3)对于国内的企业,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外部环境因素,即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新的挑战、新的规则。中国入世标志着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市场经济体系和规则的建立绝不再以任何人、任何单位的意志为转移。国内的企业毫无疑问面临着全方位的重组和整合。

(4)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进入知识时代,国际企业在基于空间关系的复杂组织模式上改变为基于时间关系的网络结构的转变趋势已经比较清晰;而且两个时代的管理内涵并非完全排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兼容性革新。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仍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的企业来说,落后的管理基础与国际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既要清醒地认识这一严峻挑战,又要激励我们抓紧改革创新。

上一篇: 煤矿安全应急常识 下一篇: 儒家文化理解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