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品德的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7 17:52:29

良好品德的培养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1)

一、多措并举开展课堂教学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采用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教的行为有效果。有效果的教以学生信任教师的教导,并愿意跟随教师的指引为条件。

1.多讲少读,提高兴趣

过去老师把课题一板书,关键词句让学生一圈,然后学生把文字从头到尾读一遍,品德课就结束了。其实,品德教材里每篇课题所包含的内容深着呢。

比如,在教学六上第2课《当危险发生时》,其中有一个案例创设了一个火灾情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怎么办,再开展“抓关键词”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当危险发生时,“镇定、方法、机智”都很重要。通过辩论活动,帮助学生明确遇险时应有的态度。接下来,通过阅读消防员叔叔的提醒,进一步了解遇险时应有的态度和正确做法。此时,老师适时强调遇火灾逃生时的正确做法的关键字词“走、捂、爬、逆风而逃”等,并让学生现场表演,加深学生印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动少坐,参与社会实践

在《品德与社会》教材里,有许多社会实践课。比如六上第5课《我们也是公民》,要求学生走出校门,以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然后给有关部门提意见和建议。上这课时,我提前一周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利用假期或上下学时间,仔细观察路过烧烤摊旁边的人们的表情,并可询问一下人们对占道经营且污染环境的烧烤摊位有何想法,然后整理一下调查结果,待上课时备用。通过一周的调查了解,很多学生写出了一份像样的调查报告及很有分量的建议,包括那些学困生。利用非常少的时间产生非常大的效益,对此我非常满意。

3.多看少说,利用各项资源收集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革命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自然也会冲击到品德课程。我让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玩电脑、阅图书的时候,注意收集与我们的教材息息相关的信息。如有关奥运会的知识、宋庆龄奶奶的身份、我们所在区域发生过什么自然灾害、我们国家资源缺乏吗……对于这些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在上课的前一周布置下去收集内容,让学生一人或多人合作查阅有关资料,做好笔记,在上课时,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并且专心倾听别的同学和自己收集的材料是不是一样,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二、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成长

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培养,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老师的责任。作为小学品德老师,我们不仅要从教学方法上付出努力,总结教书经验,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1.多爱少怨,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优生”人人喜欢,“差生”人人讨厌,长此以往,“差生”成绩越来越差,也越来越没有自信心。针对这种状况,我在平时上课时就特别注意,简单明了的问题,我就让“差生”回答;稍微要动点脑筋的,就让中等生回答;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我总是抽出时间,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直到学生彻底明白为止。“给点阳光就灿烂”,在我的课堂上,那些萎靡不振的花儿也终于高高昂起了头,张开紧闭的嘴巴积极回答问题。

2.多行动少说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

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必须这样做,不能那样做,然而一离开教室,马上就忘了,不该说的话出了口,不该做的事出了手。为了教育好我的学生,我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比如过马路,我们教导学生“红灯停,绿灯行”“宁等一分,不抢一秒”,可真轮到自己过马路时,就不是那回事了。每当我要过马路时,我就好像见到我的学生正在不远处看着我,看他们的老师是不是违背了交通规则,所以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管车多车少,都要等到绿灯亮了才从人行道过马路,以实际行动履行对学生的教导。

种种小事,让学生看见了老师不仅仅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怎样做,而且在生活中也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改掉许多坏毛病,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对新问题、新思想的认识、探索都需要一个过程。品德新课改热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全面的研究,只要辩证地分析、理智地择取,再结合具体情况,就一定能找到突破难题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2)

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折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明确幼儿园品德教育目标,以德育为主线,带动其它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幼儿时期正处于“模仿”发展的阶段,成人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这种爱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和向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教师要在道德情感方面尽量多给幼儿一些诚恳、温慰和关爱,竭力避免造成幼儿心理伤害。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爱我”,“我是好孩子”的快乐。幼儿的这种心态,必将在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换句话说,教师与幼儿心息相通之时,正是诱发幼儿良好品德动机和培养良性习惯的有利时机。教师在对幼儿施爱的同时都要伴随较高的适当要求,在处理问题时,不能缺乏理智,要更注重于教育。其次,幼儿教师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对幼儿施教。在教育过程中失去耐心,就等于教育失败。在幼儿闯祸或者闹脾气时,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耐心教导,让幼儿从中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千万不要斥责幼儿,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有了这两个先决条件,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教师可根据幼儿道德行为的表现,从以下几点做起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1.学习是重要,但学会做人、做事更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1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法。(1)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2)树立自信,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3)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手段。(4)学会感恩,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要求。

1.2效果和体会。我在孩子的教育中始终将人格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孩子小的时候都有保护自己玩具的本性,我经常教育孩子“好的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才能更快乐”如果我们家长言谈精俗,不遵守社会公德,不维护公共民主,随地乱扔垃圾,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一点一滴都不敢松懈,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还要学会感恩。

2.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法

2.1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根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因此我对孩子,向来都严格要求,例如,吃东西时,一定要让长辈先吃,分东西时,自己要小的,给长辈大的,还有不能随地乱丢掉丢东西等等。下面我就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2.1.1习惯要从小抓起。良好的习惯包括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作为家长做好表率。例如,不会随地吐痰,不会说粗言烂语,不会随地丢垃圾等,孩子看这样,她就会“有样学样”,他也像那样不会粗言烂语,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垃圾,这都是从小开始做起,逐步形成一种好的习惯。

2.1.2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下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有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我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劲,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对孩子也总是多鼓励少批评。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2.1.3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隔海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2.1.4多看课外书,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好习惯。我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尤其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要想孩子爱读书,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作为父母,自己要热爱读书,这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自然也喜欢阅读。作为教师的我,在工作时,也爱看书。因此,在阅读方面,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幼儿比较小时,我们就给他看一些比较大的动物画,教他看卡片、认动物、花卉,一本卡片每天看二到三次。比较大时,就给他买一套书,有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有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等的彩色图文,每天都指给他看,读给他听,孩子在三至四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很多章节,和《唐诗三百首》的部分诗词。每晚睡觉前都陪孩子看书,小时候需念给他听,大点了她会自己大声念,听到有念错的字,就帮他纠正,逐渐发现孩子就对各种各样的书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2树立自信,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是好样的,不要总是在孩子的身上找缺点,我们应经常鼓励孩子,让她学会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尽量避免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而有责怪的语气。不要让孩子心中有一种自卑感,鼓励孩子要胜不骄,败不馁。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难免会出现缺点与错误,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尺度。

2.3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手段。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做到这一点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孩子也像大人一样,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内心需求:如游戏、交友、看课外书、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如果孩子需要一点零用钱买电脑游戏点卡,或游戏小卡片、小玩具等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长在鼓励引导孩子自信地正确表达,不能因为担心影响正常学习而一味阻止,导致孩子不诚实编理由骗钱甚至拿钱。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导致许多孩子过分依赖电脑、电视。所以家长主动调整改变自己,从而尽量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特别是假日里,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游戏、一起打球、看电视节目、支持孩子带朋友来家里做客、鼓励孩子帮着一起适当做点家务、或带孩子出去旅游等等,从而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大孩子的视野,努力创造孩子自信表达自己的机会。孩子在家庭温馨的氛围里也会更愿意主动展示自己,更努力地去完成父母精心帮助计划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3)

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现代教育要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幼儿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幼儿品德教育是培养幼儿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家园共育,齐心协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要求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每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明确的目标,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并不是孩子进了幼儿园,所有的教育都交给了老师。目标明确了,我们才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家长要和老师经常沟通、交流,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比如有的孩子偷偷地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玩,家长发现后要及时询问清楚,和老师共同商量教育的措施,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二、以榜样为引导,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之一,孩子会通过模仿道德行为形成认知,教师本身的良好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以及幼儿比较熟悉的教师、家长、幼儿和童话人物,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要利用他们认同的榜样的良好品行来引导幼儿去学去做,真正把对幼儿品行的引导落实到我们平时的言行之中。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巴黎答记者问时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是受益终生的。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教师应为人师表,规范言行,时时处处起到榜样作用。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的好人好事,都应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促进其良好品行的养成。

三、利用环境开展渗透教育,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看似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实不然,环境对幼儿品质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我们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幼儿们爱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整体环境中,利用他们周围的人、物、事等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宜人的环境中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愉悦,享受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和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楼道、走廊、活动区域等环境中悬挂一些德育挂图、名人语录以及一些生动、形象又富含哲理的德育漫画等等,营造出一种氛围,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条楼道、每一块活动区域都发挥形象直观的教育功能,让幼儿们天天耳濡目染,在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在幼儿园草坪上立着“花草在微笑,请你勿伤它”、“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等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语,时刻提醒孩子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还比如在寝室悬挂“太阳爷爷睡着了,请安静入睡”的卡通图片,提醒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打扰他人休息。

四、知行统一,注重实践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巩固和升华教学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具体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的“习”就是实践的意思,强调的是知和行的统一。要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实质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教给孩子们一些礼仪礼节,要求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就会使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形成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五、结束语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如果幼儿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他们长大后就很难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所以我们幼儿教师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幼教的我们要时时处处树立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教育幼儿,促进每个幼儿主动、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隋波 浅谈当前幼儿的品德教育[J]. 成才之路,2011,(01) 。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4)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我们的周围,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在这些家庭里面,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就是家长们的一切,吃饭时,最好的菜总是放在了孩子的面前,甚至让他们独享;看电视时,遥控器总是让孩子操纵;跟其他同伴相处时,孩子总是不容许把食品和别人分享,甚至是家里人;孩子上学和放学时,书包总是挂在家长的肩膀上……而“小皇帝们”还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的邻居也有一个小孩,我们经常看到这个孩子无理取闹,大声地喝斥、指责他的父母、爷爷奶奶,而他的家长们却站在一旁,啥也不会说。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场面,一个连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爷爷奶奶都不懂爱的人,我们还能奢望他会去爱别人吗?自己心中没有爱,我们更不能指望他能成为一个关爱别人、乐于助人的孩子了。

关爱,是一种高尚品德,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更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具体表现。所以,父母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关爱别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从事教师这14年来。我一直严以律己,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要言明达意,不要啰嗦。在课后与学生自由交谈,语言要轻松有趣,注意方言的口误,不要过于放纵。此外,作为老师,要注重仪表得体、衣着大方。记得有一次上晚修时,由于洗澡很匆忙,就赶紧穿着拖鞋和断裤,头发没来得及梳齐,来到教室,刚一进门,同学们从头到脚把我看了一遍,都沉默不语,我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接着继续讲练习,写作业,过了20多分钟,有几个学生偷偷地笑了,我感到莫名其妙,便点名问个究竟,其中一个大胆的学生说:“老师,你的样子和以前不一样,很可笑。”听了这么一句话,我猛然一醒,小小的失误在小学生心里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应。与学生常常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外表形象,都会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二、课本为本,示范引导,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

《狼来了》是人所共知的故事,它告诉天下所有的孩子要诚实。诚实守信是一个人优良品质的重要体现,所以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是教会孩子怎样做好一个人最基本的要素。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接受的良好的思想教育,是从课本中学习而来的,小学品德和社会三年级下册《邻家的小伙伴》,我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知道邻居的好处,而且还教给学生如何与邻居和睦相处,学会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自己。还有小学语文第6册中《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在教学中既讲了课文的内容,又讲解阮恒是一个勇敢,舍己救人的孩子,从起先的举手——放手——举手,最终用自己的鲜血救活了一个小女孩的生命,这种高尚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讲完后,我还在班上开了一个小小的讨论会,说说你向阮恒学习了哪些品质?然后写一写小练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阮恒的勇敢,舍己救人的好品质。

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我是这样做的:(一)榜样教育。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都会多挑选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让孩子们通过故事人物的事迹吸取教训、明白虚伪、说谎更可耻的道理;注意运用孩子自身的经历和身边的事情进行引导。(二)创设合理、轻松的氛围,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小孩子总有这样的心理:做错了事,担心被批评而说谎。这时候,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我都不会再追究。而是努力创设合理、轻松的环境,鼓励孩子大胆承认错误,只要以后能改正了就是好孩子。(三)言传身教。我和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面前总是做好表率,答应了孩子以及别人的事情,我们总是努力做到,因为特殊原因而做不到时,我们会跟他们解释清楚,过后还会抽空补回。在我们的耐心教育下,我的一双儿女都极少做出不诚实守信的事情,常常受到同伴、老师、家人的赞扬。

三、事例为摸,故事为范,教育规范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我们学校生活当中,都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教师要留心观察把握生活中细小的事,有教育的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作比较。上个星期三的劳动课,我们班的王云、家壮、艺著三个同学站在劳动清洁区有说有笑,没有动手去参加劳动,我发现后,及时令其改正,劳动完后,我布置学生回教室,我对在这次劳动课中表现较好的欧元、吉财、冬喜、英欢的4位同学进行表扬,对王云、家壮、艺著的不认真劳动给予批评,深刻地给学生讲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劳动中不仅可以培养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我就投其所好,选出一些有教育性的故事,让每个小学生听了故事后,理解故事里蕴含的高尚的品质,以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我给学生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我教育学生如果把学习学好,就得下苦功夫,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此外,还讲雷锋、、等名人故事,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也像这些名人一样努力,有名人那样的精神和品质。

四、小处入手,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明辨是非、勤劳俭朴的良好道德品质。

明辨是非是人格的体现,是优良道德品质的表现。孩子能否准确判断是非是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正面引导。有些父母由于过分溺爱孩子,孩子犯错了没有及时纠正,甚至袒护,这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道德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所以只要家长能对所遇到的事情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就必定能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道德品质,父母既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良好品行,又要善于指出孩子品行上的问题,鼓励孩子扬长避短,引导孩子改正缺点,让自己的孩子能明辨是非,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孩子们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5)

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如: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唯我独尊”的心理特别严重,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关心他人,不知道谦让别人,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恩他人,以至于不会珍惜良好的学习机会,学习目的不明确等,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列入教学目标中,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教育、引导学生在班集体中,以集体为重,关爱集体,奉献集体,同学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要学会尊重别人;在家庭中,应懂得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在社会上,作为公民,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等。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2.培养努力学习,勇于追求的品德

作为初中生,主要任务重在知识的学习和品德的培养,但是,我们的学生当中,有不少的同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得过且过,应付老师和家长,致使一部分同学具有较好的资质,但因为不努力而荒废了学业,这很让当老师的我们痛心,值得深刻反思。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国际竞争局势的教育,联系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例举伟人努力学习,追求进步的例子,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古时候的“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借光”等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归根到底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竞争,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也为了个人的前途命运,必须发扬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增强实力。从而唤醒学生热爱学习,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勇于追求的思想品德。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但是,长期以来,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的创新精神,学生养成了惟命是从、墨守陈规的习惯,这样既有碍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更不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老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鼓励他们发现更多的答案和方法,学会综合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小到为人诚实不说谎,大到对事业、对祖国的忠诚,诚信二字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当中,有的同学抄袭作业,有的同学考试作弊,有的同学言而无信,不兑现自己的诺言,以至于有的同学认为小节无害……《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学会做诚信的人,坚持诚信守则,学会处理好利益冲突,情与法的冲突等问题,面对复杂的具体情况,学会把握对人诚实和尊重他人隐私的关系,权衡利弊,妥善处理,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6)

俗话说“为人师表”,教师是在育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这才是德育。教师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形象会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教书育人,离不开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教书育人的最基本要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注重“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的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要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启迪学生;要处处以身作则感染学生。

二、注重学生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教师要始终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例如: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地向学生道歉;对学生的哪怕是丁点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受尊重的,自己的努力是得到老师的认可的。这样不但不会使教师的面子受损,反而能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初中英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情感,感染和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学习外国风俗习惯的时候,教师一方面传授给学生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国内外风俗习惯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中国更多的文化,适时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如果被人当面赞美“You are a pretty girl!”、或“You look beautiful today.”时,西方式的回答一般都是:“Thank you.”西式的回答直截了当,而中式的回答因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体现出谦虚谨慎的语气。另外在课堂上,每节课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Free Talk 这一环节。也就是让大家轮流给同学们读一些英语名言警句、外国名人小故事等。此做法的好处有很多,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还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道理,以此也就受到了良好熏陶。

我们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将德育自然地渗透在平常的教学中。随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生理和个性特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不但丰富了课堂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善恶、美丑。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7)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高

尚的道德情操本身就是一本内涵丰富的教科书,可以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教育。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外在力量,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要塑造学生完美形象,首先自己要把自己塑造的更完美,才能胜任对学生的教育。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粉笔头,关掉学生忘关的电灯,拧紧仍在滴水的笼头。那么,“要节约,不要浪费”的话不用说,学生就自觉形成勤俭节约的品质,其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二、重视环境育人

“孟母三迁”“一傅众咻”的典故至今被广为流传,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教室布置的整整齐齐。当学生步入校园,坐在教室就会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爱校之情、爱学之趣油然而生。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黑板上方的国旗,国旗两边的“文明、勤奋、朴实、健美”八个字;教室两侧的名人名言、中外科学家画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后面表扬先进的板报。这些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良

好品质自然形成。

三、寓德育于各学科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渠道。德育工作只有渗透在各学科之中,才能显示旺盛的生命力。备课时,写出本节的德育目标;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达到“文道一体,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例如:在讲“生活中的大数”,通过读四大发明距今的时间,及时向学生讲述祖国的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讲《一片树叶》一课时,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小兔子、小猴子、小熊都喜爱小黄牛栽的小椿树,也都认识到小椿树将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并且都觉得“当然应该爱护”小椿树,甚至在摘树叶时,也是“小心地”、“仔细地”、“轻轻地”。但是小椿树还是被他们摘得一片叶子也不剩。可见,问题不是出在懂不懂道理上,而是出在每个人不能自律上。他们懂得大道理,却原谅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且找借口,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开脱,他们的认识和行动不统一。这样同学们理解了:言行要一致,“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四、注重实践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不能只靠直接灌输,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不断升华。平时,我们总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不要乱花钱,但是收获不大。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劳动课,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外开垦了一块荒地,和他们一起挖土、播种、浇水、锄草、施肥,一起收获。当同学们亲手掰下成熟的玉米,挖出粘着泥土的花生,真正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劳动的幸福。这样既培养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又减少了铺张浪费的现象。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8)

1明确要求,教育引导

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讲清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并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批评和纠正,经常教育引导,及时纠正,能使学生明白道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要不断强化《中学生守则》及其它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守纪意识。

2为人师表,树立榜样

中学阶段处于学生的成长阶段,教师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学生都具有模仿的特点,教师更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他们往往把体现在教师身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品德。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讲礼貌,首先自己要做到谈吐文明;要求学生热爱劳动,首先自己要做到不怕脏、不怕累、带头干;要求学生勤奋学习,首先自己要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想学生做好的,务必先从自己做起。身教重于言教,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3从生活点滴做起

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这很重要。在日常琐事中,要根据传统习惯、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等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有行为的准绳,时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如讲究卫生、尊敬师长、诚实待人、不打断他人说话等。另外,在生活中还要要求家长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的要求和过多的物质上的满足,以免使他们产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心理,导致学习上缺乏进取心的不良后果。

4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1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俗话说:“要成才必先成人。”成才与成人是不可分割的,教师除了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使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因素,它的养成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多交流、沟通。

青少年阶段是汲取各种知识和锻炼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不稳定时期。为了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努力进取,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人生的价值。又如教育孩子不自卑、不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感到欣慰和快乐,因为我们毕竟付出过拼搏的汗水,向成功又迈出了一步”……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谈学习、论理想,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后进,鞭笞先进,提高了学生的挫折耐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功能。

4.3及时排除消极情绪。

在当前经济大潮中,社会上有不少不良因素纷至沓来,有些学生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生活上贪图享受,在学习上不求上进,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需要教师耐心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教育引导,而不是大声的斥责和粗暴的批评。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我接触过这样一位同学,因有几次没按时完成英语作业,而遭到英语老师当着全体同学面的严厉批评,老师的举动引起他的强烈不满,他认为这位老师是跟他过不去,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于是逆反心理俱增,破罐子破摔,索性放弃英语学科不学了。而另一位老师采取的却不是这种方法,而是找他个别谈话,跟他讲作为学生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课,不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任务,对自己、对家庭都是无法交代的……。经过长时间的交流,这位同学认识到自己不做作业的危害,并保证今后一定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9)

班级是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一个人在集体中的表现,往往间接地表现了他对社会的态度。做好班集体的工作,是对集体尽职尽责的最主要的体现。

十多年来,我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外,着重进行爱校、爱班级的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我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我要为班集体负责,要为班级增光添彩。我从“自己的事自己做”着手。我班的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里除3个竞选的中队委以外,学生们毛遂自荐8个课代表,16个学习小组长,4个劳动小组长。此外,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大到纪律、学习、卫生,小到桌椅、粉笔、窗台等,都是同学们积极报名去做。如:申佳和袁文静负责黑板讲台的卫生,申佳奇负责关门窗,范佳宁负责管理花草等。各负其责,分工细致,同时还要接受别人的批评和监督。同学们的责任心很强,52名同学,生怕自己管理的范围有不足之处而被扣分。这样在劳动中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增强了主人翁意识,陶冶了情操。为了让学生感受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我班还实行一人做一天值日班长,管理班级当天的事物。由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培养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

教育学生要有“仁爱之心”。要在接受别人爱心的同时,以同样的爱心对待别人。只有这样,同学之间才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协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不能讲那么抽象的概念。而且,一个孩子如果连他的父母也不爱,还会爱别人、爱家乡吗?必须使儿童经常努力给家人带来欢乐,否则儿童就会长成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在他心里,既没有做孩子的孝顺,也没有做父母的慈爱,更没有为人民做事的伟大理想。①”(一)教育学生爱身边的人,并且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是培养其爱心最有效的途径。我不仅注重这方面的日常教育,而且还做了在节假日孝敬父母长辈的特别规定。如:“三八妇女节”时,我让学生用一个行动、一句话或送一件自制小礼物向妈妈献爱心,怎样表达这份爱心个人自定,但一定要让妈妈把感受写在学生的成长记录本中。去年的“三八妇女节”,我班的张强回家后就开始做饭,当妈妈回到家时,他正在盛饭。他说:“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为您献爱心,做好了饭,你就准备吃吧。”妈妈在记录本上写下了:“我的强强真的长大了,有这样的好儿子,我真幸福。”这是五年级学生为妈妈献爱心,他们大多数是为妈妈做家务。我还充分利用劳动课,每周学的劳动知识,星期天就安排学生尝试、实践。让学生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劳动习惯,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谢和关心,同时又能使自己在一次受到感染和教育。(二)教育学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增强社会责任感。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去年玉树地震,我班学生都拿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就连家庭很困难的王航也累计捐款20元,这就是爱心,这就是社会责任感。对偏远、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我班学生每年都要送去学习用品;对本校的贫困生,同学们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一支铅笔、一块小小的橡皮,一个作业本,都体现了学生的仁爱之心。

三、培养是非观

是非观念淡薄,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学生犯错的重要原因,也是品德不端正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

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易受个人欲望和需要所驱使,产生不考虑品德标准和他人利益的行为。

2.意志不坚定,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战胜个人不合理的需求,产生不良行为。

3.不良习惯的影响。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是让学生自觉改正错误行为、坚持正确行为的不可少的心理因素。

良好品德的培养篇(10)

一、从小事抓,注重养成教育,培养礼貌学生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道德习惯对人的重要性。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曰“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良好的习惯是从平时点滴小事中逐渐养成的。因此,教师要从点滴小事抓起,注重培养习惯,从养成教育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上楼轻声慢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见到同学摔跤主动扶;见到他人有困难主动帮;同学书掉了主动捡;同学学习用具没带主动借;上学衣帽、红领巾佩戴整齐,站队整整齐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行为建立在良好的习惯上,从小事抓养成的习惯,才会有好的行为。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好的道德习惯要成为自然的行为,还需班主任老师的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升国旗,严肃认真行注目礼;在教室里,主动打扫卫生,随手捡起废纸;在校内,不乱丢乱扔,随手捡垃圾;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公平公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咳嗽或感冒;不忽视学生的感情,积极应答学生对你的问候,虽然是普通的“同学们好!”但是能让学生养成尊重老师、礼貌待人的好习惯。教师的言行是无声的语言,用这无声语言教育学生,学生会自觉的形成良好习惯或遵守纪律,保持校园卫生,不乱丢垃圾,形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二、家长、学校、社会相联系,培养有责任心的学生

责任是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源泉,正是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人类的价值和尊严才得以体现。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才能分清自己应承担什么责任,履行什么义务,识别负责和不负责的行为。对于学生来说,我要求学生明白自己是谁,对家庭而言,自己是父母的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在家要做到孝敬父母,关心体贴老人,尊敬长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事,不让父母操心,父母病痛时要尽力照顾等等。为了强化认识,我班发放了《学生德育活动家务联系卡》,让学生做家务,家长填,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同学们学会了许多家务事,会扫地,会摘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变得更懂事,更关心父母了。其次我让学生明白对于学校自己是谁?作为一名学生,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要尊敬师生,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尽心尽力,认真负责,出现问题不推诿,珍惜班级荣誉。再次我让学生明白,对于社会而言自己是一名小公民,要保护祖国,尊敬国家,遵守社会公德,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守纪守法,积极参加有益活动。

三、做诚信的使者,播撒诚信的种子,培养诚信的学生

上一篇: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 下一篇: 高中地理教学课程标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