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2 15:13:51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他们无疑都具有一些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习惯,塑造了他们鲜明的个性、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形成和完善个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注重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内涵非常广泛,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但包括早晨要刷牙、饭前要洗手、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生活细节,也包括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合作、珍惜时间等对人生有重大意义的习惯。个体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不自觉的演变成个人内在的品质。对于小学生,其生活习惯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能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点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二、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对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做作业时吃东西、上课时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儿童的学习来说,会起着阻碍作用;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观察、乐于动手积极思考等良好的习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活动效果。

三、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系

现在有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的家长说因为孩子在学习上实在太忙了,所以不想让孩子在生活上自己动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并不是孤立的,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升华。

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的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般情况下,生活习惯一塌糊涂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生活习惯好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此生活习惯的点点滴滴,都会向学习习惯方面迁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外部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自我品德内化和行为塑造养成的过程。.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首先我认为应该从时间观念入手,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家长和老师要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如上学要准时到校,上课不能迟到,集体活动时要服从安排等。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结合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长短结合,不但每天、每周、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每学年也要有计划。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2)

教师是一份平凡而普通的职业。幼儿园教师照顾幼儿需要更多耐心和责任心。转眼间,我已经工作近三年多了,与带领的幼儿从小班到现在的大班相处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看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感悟颇多。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这其中有酸、有甜、有苦等各种滋味,让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在以前的印象中,我总认为带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很容易,每天和他们做做游戏,学学新的知识等。但是等工作了才发现当好一名幼儿园的教师不容易,要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他们自己对待事情的想法、自己喜欢的东西等各方面,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教育他们。陶行知先生说:“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从一日生活的点滴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所以,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从小培养,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1]。小班幼儿是养成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安全意识等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九月份是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第一个月。刚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哭闹着不愿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别,他们拉扯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衣服,在教室里到处哭跑着。琳琳就是一个特别爱哭的小孩,来园已经快一个星期了,还是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天哭着小脸要老师抱,奶奶才可以离开。老师问她、安慰她都不管用,她只是转过头“呜呜……”地哭着,边哭边说着:“奶奶在哪里?奶奶什么时候来接呢?”这时候我总是安慰她:“奶奶马上就来接你了,你乖乖在幼儿园吃好点心,奶奶就来了。”像琳琳这样类型的幼儿也有一部分,他们对家里的环境比较依赖,适应陌生环境比其他小朋友时间要长。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从家里带一样她们喜欢的东西到幼儿园,帮助她们慢慢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多鼓励,少批评,引导孩子正面自我认知。在和幼儿相处的这一个月里,我发现幼儿渐渐熟悉幼儿园后,就要开始加强对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自己喝水、自己洗手等生活自理能力。冉冉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一次,我在帮其他小朋友穿衣服时,他一边跑一边开心地时我说:“老师,我……我……不会穿衣服!”我觉得他太“可爱”了,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冉冉说话不连贯,而且不会穿衣服也不觉得什么。所以我立即纠正他说话要连贯,要清楚,不可以停停顿顿地讲话。穿衣服我给他树立了一个榜样,让他向他的好朋友雅雅学习,我向他说道:“看,雅雅的小手多能干啊,会自己穿衣服呢,老师教你怎么穿衣服你要认真学哦,以后和她比一比,好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冉冉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虽然这需要很长时间,但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继续培养像他这种类型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到十月份,我对班级里的幼儿基本上都熟悉了,也发现了一些调皮的幼儿,这些调皮的幼儿总是给我出一些难题。祺祺是我们班一个调皮的孩子,每天午睡,他躺在床上,不是和旁边的小朋友悄悄讲话,坐在床上玩耍,就是不停地动来动去,不管怎样说他就是不能安静下来。于是在午睡时,我都会给小朋友讲讲午睡的好处,睡前教他们念一念午睡的儿歌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入睡。这时候我都会特意坐在祺祺旁边,用手轻轻地拍他,让他慢慢入睡。虽然这需要很长时间让幼儿适应,但是坚持下去,对于祺祺这种调皮的幼儿应该会有效果。其实,顽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他们,多用心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用心关心他们,多阅读教育的相关书籍,总会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发现调皮孩子的可爱之处,你会发现教育是充满快乐的,希望孩子们每天都能快乐午睡。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3)

听,它是英语学习活动的起始。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听清楚各种读音,尤其是教师的示范发音,听清了听真了,他们才能有效地模仿。听英语也是说英语的前提,没有“听清、听懂”,也就无从模仿“说英语”。只有“听清、听懂”,才能把英语说准、讲好。只有让学生用心听英语,才能使学生对英语的敏感性逐步增强。因此,培养学生在英语活动中认真听老师或其他同学说英语、听复读机的示范发音等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坚持训练学生静心听的习惯,采取一些合适的方法,比如“手势暗示法”。即教师边示范英语发音边打手势“1、2”,学生此刻注意听老师的发音、看老师发音的嘴形,观察其变化的情况,要求学生们做到看真、听清;要求学生注意当教师手势打“3”时,学生集体模仿。在此过程中,引导并要求学生“听清”,在练习前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每听一遍就有一次新的收获。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用英语交际的重要阵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有许多听英语的时空,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和认知经验的不足,他们在听其他同学发言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据此,我们除了让学生知晓上课专心听讲的好处外,还要采取多种活泼、生动的英语教学方式方法。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置“连环性问题”或“牵制性问题”,从问题上“逼”他们认真听讲,认真听其他同学或老师说英语;听的不认真,就无法参与,无法回答。就像老师问学生甲: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Is your mother a teacher?即刻又改用第三人称转问学生乙:How old is he? Where is his from? Is his mother a teacher? 再如,请学生代表用英语作自我叙述,再让听的学生按照前者所说的内容进行相互问答;另外,还可让其他学生来帮助他们指出其中错误和纠正的方法等等,以此推动学生在英语活动中认真专心听讲。

二、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要使学生积极参加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就必须促使他们大胆地“说”英语。现今我们使用的译林版教科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说”材,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在课中抓住时机,培养学生“说”的习惯。第一,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投入”,用教师的爱去关怀学生,消除他们说英语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在课内外敢说、争说、爱说英语;第二,要精心组织“说”的活动,利用图片、实物等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游戏活动,让学生置身于英语活动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务实开展“说”英语的相关活动,如:课后开展英语沙龙、英语课本剧、班级英语角等等,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有机地运用到日常的活动中去,给他们制造用英语“说”的氛围。

三、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读”的习惯

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读”主要是让学生朗读英语。朗读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读好英语,不但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累聚词汇,还能促进学生“说”英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切实培养学生认真“读”的习惯。首先,要端正学生读英语的态度,让他们知道读不好英语,就会造成发音的错误,就会造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第二,教育学生在读时,切不可操之过急,不要拿到课文就读,而是要先通阅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理解其含义,揣摩语音语调,接着再跟听复读机或教师的领读,最后自己朗读。第三,教师要注意学生朗读中的不良现象,比如拖音、一字一词的顿着读等等,就此我们应对症下药,及时纠正。

四、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写”英语,主要是学生的“书写”,要让学生明确最基本的要求:注意书写的姿势、书写方法要正确;正确区分英文字母的大小写、笔顺和格式等等。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4)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66-01

在幼儿园中,洗手是幼儿每天都在进行的环节,水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玩水、溅水、打水仗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因此,在幼儿洗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幼儿把水龙头开得很大,趁人不备偷偷在水池里玩水;有的幼儿可能会互相溅水玩;还有的幼儿甚至出现打水仗的现象。如何让这群刚入小班的幼儿快速地掌握洗手的方法和遵守洗手的规则呢?

一、正确方法,注重“学”

分析幼儿出现不良习惯的“诱因”,往往是不能正确的掌握方法。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好好“学”,学得有趣。教幼儿洗手要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掌握好“十个”步骤:(1)卷好袖子;(2)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3)关水龙头,搓肥皂;(4)搓手心;(5)左手搓右手、手背、手指头、手腕(换反方向手搓);(6)右手手半握拳状,把左手大拇指伸进右手拳状去转动(换反方向手转动);(7)两手五指分开,手指交叉,叉一叉、扭一扭,洗手指缝;(8)打开水龙头从手腕往手指尖处冲洗干净;(9)关水龙头,小手在水池内轻轻地甩三下;(10)找好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这些环节对年龄小的小班幼儿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动手能力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的过程中更要仔细耐心。我们可先采取一对一、手把手地教,两三周后再分小组进行教。幼儿每次洗完手后,我们应及时表扬、鼓励每个幼儿,对幼儿柔声地说:“宝宝,你真能干,你的手洗得真干净,把细菌都消灭了!”也可以对幼儿说:“你可真厉害,来,奖你一个大拇指。老师相信你很快就会不用老师帮忙,自己也能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了。”学习,让幼儿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

二、认真督促,注重“闻”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我们也无法组织活动。因此,良好的规则和习惯必须落实到长期的督促中。在督促环节,我们要充分挖掘“组长”的魅力,利用小班幼儿的感官来协助和配合。在洗手过程中,我们开设了“闻出来的香味”环节,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我们在洗手前会挑选一名幼儿站在盥洗室门口,让其担当小老师,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洗手擦肥皂、水龙头开得小、水滴不乱洒等。在洗手完成后,必须将手让小老师仔细“闻”。就是这么一个微妙的小动作,让幼儿的洗手也逐渐变得有“质量”了。幼儿们似乎怕自己在洗手过程中的马虎而让小老师“责罚”,在洗手的过程中更加规范了。为了增强幼儿的积极性,我们还对小组长实行轮岗制,鼓励幼儿用良好的表现来争当“小组长”,从而让荣誉的激励和认真的督促使洗手活动越来越规范。督促,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规则。

三、图文并茂,注重“看”

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喜欢一些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东西,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洗手的方法步骤,我们将一些洗手的步骤绘制成图片,并且变成朗朗上口的洗手儿歌,张贴在盥洗室的醒目位置。每天在洗手前,我们会提醒幼儿看一遍,读一遍。这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读《洗手歌》: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指轻轻抓手心,五指张开洗干净……他们按照《洗手歌》做着洗手的动作,非常开心。图文并茂的练习,让洗手方法得到了巩固。

四、家园配合,注重“合”

要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洗手、能正确洗手,除了幼儿园保教人员的耐心教导外,还需要家长们的相互配合。为此,我们通过家长会等积极向家长介绍洗手的10个步骤以及一些要求,鼓励家长当反串角色,让幼儿“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洗手。由于每个幼儿都愿意当小老师,都乐意做这样的事情,在家长和幼儿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幼儿洗手的良好习惯,而且增进了家长与幼儿的亲子感情。

1. 做好榜样

你洗手的时候,让宝宝坐在一边看着,让他感觉到洗手是妈妈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听到流水的声音,宝宝也会被吸引,慢慢地凑过来。

2. 给娃娃洗手和宝宝一起玩洗手游戏

让宝宝抱着娃娃,然后你用水给娃娃洗手,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娃娃就会干干净净的,不会生病了。这样,就会让宝宝渐渐地喜欢上洗手。

3. 物质诱惑

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或者食物摆在一边,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就可以去玩玩具,或者吃东西。为了得到自己的最爱,相信宝宝会乖乖就范的。

在我的“妙招”管理下,幼儿们洗手时不良习惯得到了改善。我的成功秘诀是:“抓住幼儿兴趣点,发挥榜样作用,认真督促落实。”如果你在生活中也碰到类似的问题,也不妨用一下。

经多方教育,幼儿的洗手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被动、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内化为幼儿自身主动的、自觉的行为。总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必须落实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多鼓励和肯定幼儿。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5)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幼儿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最容易受外界影响,愿意听从成人教导,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为此,大人要循循善诱,在某项活动开始前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树立明确的时间观念,大体上规定他们的睡眠、饮食、游戏时间,并严格执行,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规定的时间就按大人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同时要根据幼儿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慢慢的,好的作息习惯就养成了。大人是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对孩子管教很严,规定每天看电视玩游戏不能超过半小时,而家长自己却彻夜通宵地玩游戏,有时玩到惊险刺激时还手舞足蹈,大笑不止。这样的环境怎么让孩子安心入睡?因此,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对孩子提的要求,家长自己必须做到身体力行。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总是和他们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现在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锻炼。如今,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忽视了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过分溺爱的方式是不明智的。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让他们自己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难做到的事。比如安静吃饭,不发出声音;睡觉时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脱下的衣服裤子叠放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刷牙洗脸,这些事父母不必一手包办;再如孩子在游戏后要求他们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图书,养成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的好习惯;家长在做家务活时可以让孩子做小帮手,如搬搬小凳子,从冰箱里取菜、摘菜,收拾碗筷。还可以吩咐孩子到小区小卖部里买买盐、打打酱油等。家长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也能让孩子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诸如此类的很多小事,往往只要大人稍加指点,不断鼓励,孩子就可以独立完成。通过这种小活动,可以使孩子及早摆脱成人的照顾,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主要体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卫生上,要使之符合美的要求。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但非常娇嫩,如不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孩子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其健康发育。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并不困难。孩子有许多玩具和小人书,要教育孩子玩毕就放回原来的地方,不要随玩随丢,把房间弄得一团糟;要教育孩子每天坚持早晚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后必须用毛巾擦手;要教育孩子平时多喝水,不要蒙着头或趴着睡觉,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经常洗澡、换衣裤,勤剪指甲,定期理发,等等;要教育孩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学会与同伴分享。尤其在饮食方面,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家长应根据孩子各个年龄段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教育孩子不挑食、偏食,少吃或不吃零食,防止暴饮暴食。同时要教育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大人喂,不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不剩饭,等等。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就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一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因此无论是生活制度还是自我服务方面的要求,都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性。这种要求应该既不是轻而易举就可做到的,更不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要让这些要求为孩子所乐意接受,又能自觉遵守。如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些孩子起来小便,脚步走得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这样会吵醒睡着的小朋友。当幼儿小心走路了,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得对。在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他:早上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向老师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不要随便插嘴。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孩子才好照着做。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6)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40-01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害。”陶行知先生强调:“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为了使幼儿从小养成好习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大量培养出新世纪的高素质公民幼儿教师责任重大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之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粗浅体会。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起主导作用

剪纸是我园的特色平时的活动课中剪纸除培养幼儿动手能外还要求幼儿不乱扔废纸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如把纸屑扔到垃圾捅里这样既干净又整洁增强幼儿讲卫生的意识。刚开始时幼儿的动手能力不同有的幼儿剪得比较光滑有的幼儿拿剪刀还不够熟练导致剪的速度较慢就要求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独力完成。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忘记将纸屑扔进纸篓里就需要教师时刻提醒他们在剪纸过程中不忘讲卫生。在操作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幼儿不能按要求去完成总会在那里乱剪剪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将纸屑扔了满地也正是这些幼儿的卫生意识较差而那些能力强的幼儿做事专注有一定的成效。这时我们不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因为有时孩子之间的交流比成人讲得更通俗易懂所以让他们在互相督促中增强卫生意识。

在剪纸中培养幼儿乐趣在剪纸中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剪纸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相信只要我们留意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加以正确引导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起主体作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经常让幼儿相互合作剪纸时互相提醒不乱扔废纸相互提醒纸屑还可以再利用不能浪费并且教幼儿做纸球、做纸浆。一次活动中我把幼儿分成剪纸的一组做纸浆的一组染色的一组最后再合作完成一幅纸浆画让他们亲自体验成功的快乐。我发现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剪纸的一组有一位一向很调皮的刚刚对旁边的小朋友说:”这个很小的纸屑也不能丢我们就可以不用撕不是更好吗?”说完他捡起来放到做纸浆的盆子里。现在小朋友剪纸不要老师说地上一张纸屑都看不到。

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养成通过同学之间相互提醒、督促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父母平时应注重自己的良好卫生习惯处处为孩子树立表率作用。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能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但是回家后的时间如果没有人提醒以前的坏习惯还会再现。因此我们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让家长与学校配合培养幼儿整理物品以及良好卫生的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很多的家长反应孩子们在家不像以前那样随地乱扔纸屑和果皮了。例如我班妍妍同学很能干把喝完的饮料瓶聚到一起并且看到路上有易拉罐、废品都捡起来带回家去卖。后来我问妍妍你为什么这样做她骄傲的告诉我将废品卖到回收站通过加工还可以再利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跟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有关系。

因此家庭教育是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方面。只要父母身体力行时时起模范作用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五、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要起表率作用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7)

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往往是在六岁前培养起来的。在六岁前培养上述品质,容易形成动力定型,达到“自然在习惯,少小若天浅”的地步。“三岁定六十”,这句话通俗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尝试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项“顺乎天性,因势利导”的教师工作,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任教的小二班,共57名幼儿。我班的三名教师都是刚送走大班幼儿来接小班的工作的。所以,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从小班养成,否则以后抓起来就很费劲。

一年中,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的主要方法总结如下:

一、热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是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师幼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致影响常规培养的目标。如:由于自己的疏忽,忽视了与沈睿达小朋友的情感交流,在进餐时,他故意东张西望、说说笑笑,影响的旁边的幼儿吃不好饭。经过我的观察和与他多次的聊天,他慢慢的从心里接受了我,我提要求后他非常积极的去努力的表现自己,想得到我的关注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安静、专心的进餐了。

二、为人师表,对幼儿言传身教

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儿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幼儿,启迪幼儿,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轻声走进卧室并保持安静,多数幼儿能做到,并在慢慢的养成和巩固。此时教师们却大声的谈话,因此破坏了卧室入睡的安静气氛,幼儿会感觉可遵守也可不遵守,就会慢慢忽视起来,以后再培养起来就会收效甚微。所以,教师的良好的行为对幼儿来说很重要,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例子。

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幼儿虽小,但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他们的培养应从大处着眼,引导幼儿从小养成团结友爱、讲卫生、守纪律等好的习惯。一个人学好学坏往往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的,坏事再小切勿做,好事虽小也应该做。对幼儿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入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鼓励、强化,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某方面的第一件好事就要及时肯定,相反某方面的第一件坏事就一定要加以制止,对孩子决不可搞“下不为例”。有一次,王育斌小朋友在玩积木,他的妈妈来接了,也许太激动,他玩具没收,就满屋乱跑,还拿油画棒画在了木地板上。我坚持陪着他把积木收好,把地面擦干净,而不是见其家长在就放松要求,也不是见其调皮而放任自流。

四、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各项工作

常规培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永无止境”的一项工作,好的常规要在不断的强化中养成和提高。教师要在提出要求后,及时的辅导和监督,否则要求会变成空口号。教师应加大平时的观察,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好的行为转化成习惯,减少坏的方面的负影响。

五、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教师要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提高家长对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在家对幼儿的培养。如:通过几次家长会的召开和平时的交谈,我班郑建鲁小朋友的父亲受到了些启发,他在家建立了对郑建鲁小朋友的“七”个一的评价体系。“七”个一分别为:早起床、早刷牙、穿衣服、爱吃饭、晚刷牙、爱学习、讲卫生。郑建鲁小朋友在每天做到了哪些,就会得到相应的小印章,每周小印章达到**个以上,就会有**奖励,每月小印章累计的**以上,又会有**奖励,比上一个月进步了,也有奖励。经过一段时间,郑建鲁小朋友许多好的习惯得到了养成。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8)

那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

1. 晨间活动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早晚幼儿入离园时,老师首先主动和幼儿打招呼,让家长也和老师打招呼,幼儿在老师和家长的示范下,讲文明、懂礼貌,逐渐学会主动和老师问好,使幼儿在讲礼貌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使之成为习惯。我为孩子树立好榜样首先主动地跟孩子和家长有礼貌的打招呼,xx早上好!用多种亲热的方式接待幼儿。比如,拉拉孩子的小手,摸摸孩子的头,轻轻地拥抱一下,询问他们的生活卫生情况,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表扬鼓励,对表现差的幼儿及时地加以启发、诱导。通过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孩子们日久天长就会形成了一种懂礼貌讲卫生的好习惯。

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来我家做客”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经过一段时间,我觉得小朋友的礼貌用语加强了,和小朋友的纠纷少了,孩子们变得团结了。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幼儿从中亲身体会到了讲文明、有礼貌可以使大家生活得更愉快、和谐、团结、友爱,热爱这个集体他们也更乐意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育。在我班常常听到“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关系”等等文明用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指的“规矩”、“方圆”就是指的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

二、一日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1. 通过故事、儿歌等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儿歌等,因此在平时各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则会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2. 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行为习惯培养融入于游戏之中。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有个良好的进餐习惯,我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活动中,幼儿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进餐习惯较好,桌面、地面较干净,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脱下的外套折叠整齐,并按一定的摆放方法放在衣袋里,这样既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在摆放的过程中培养秩序感。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每一项规则的提出,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因此,我在我们班的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鼓励幼儿培养自我服务能力。

三、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生活经验的发源地,所以家园配合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用耐心的教育态度和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达到共识同步教育。家园要配合,互通情况,携手合作,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宣传讲解,达到共育的效果,让幼儿好习惯持续发展。

1. 要经常地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怎样待人接物,怎样整理物品,怎样爱惜玩具,怎样独立思考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认认真真地一步步教给幼儿。生活中许多枯燥的说教巧妙地编排成故事、儿歌、情境表演、童话剧等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幼儿,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达到了教育幼儿的目的,又丰富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育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因此,随机教育就会贯穿家庭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而习惯又是一系列的自动化的动作,是在掌握程度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2. 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强化定型。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些事情一开始他们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用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9)

什么叫变被动为主动?就是促使幼儿将认识见之于行动,激发幼儿仿效的欲望,增强自觉性。我们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孩子的认识,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寓教育与情境表演、小实验、儿歌、故事、投影、课件之中,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变教师要为他做为幼儿自觉的行动。比如健康教育中“爱清洁,讲卫生”一课中:把孩子的脏手或一块未洗净的苹果切片,放在显微镜下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有许多毛毛虫在里面跳舞。生动的实验事实使孩子们知道:不吃未洗干净的瓜果,饭前便后要洗手。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增加了感性认识。倘若我们留心观察一下,会发现孩子们身边有许多说服力很强的事例。这类从孩子们中来又还给孩子们的创作素材,极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明白道理。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生动有趣的儿歌,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二、好习惯从模仿、练习中来

习惯的形成是外部强化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形成了习惯能使行为由偶然性变成了必然性,由不经常的成为经常的一贯的行为。因此,必需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模仿、练习是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手段。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模仿也应寓于情境或游戏之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要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如:在“预防龃齿”活动中,让小朋友手持小牙刷在录音的伴奏下,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在韵律活动中,“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洗手.吃饭等一系列动作编成富有生活情趣的律动让孩子们学习;在“预防近视”活动中,让小朋友一同来练习握笔和书写的姿势,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在“我会扣纽扣”活动中,让小朋友互相学习穿脱衣服,顺序扣纽扣的方法。通过群体的练习、参与,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曾习惯于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把粉笔折断,又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不料,有一次几个幼儿就把粉笔盒里面的粉笔也拿出来折断扔在地上。老师觉得奇怪,便去问小朋友,小朋友回答说:“我们是跟您学的,每个都会啦!这位老师这才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对孩子的培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三、激励、提醒,强化习惯形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将始终如一的要求与坚强有力的措施融为一体,才能强化幼儿生活习惯的形成。

1、表扬、鼓励幼儿

表扬是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肯定,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巩固优良习惯的形成。针对幼儿某个闪光点给以肯定: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动作,让孩子们不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如:“你把椅子放得真整齐”;“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你能将废纸扔进垃圾箱,真乖!”,“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很乐意和你玩,真好。”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还可以通过“红花栏”,一日评一次,谁做得好,就给谁贴上一个苹果娃娃,周末累计苹果娃娃数量,谁的苹果娃娃多,就是本周的小明星。当然,集体表扬有很多方法,言语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表扬奖励根据具体情况恰当使用。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能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2、督促、检查

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篇(1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假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未遭到任何不愉快的后果,就渐渐地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对孩子施加必要的“压力”,是教育孩子的必须,也是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之一。二年级的学生梁晓晓经常不完成作业,教育了几次都不见效。后来老师从其家长口中了解孩子爱好跳舞,每天下午放学要去参加一个小时的舞蹈训练,便决定教育的同时结合使用加“压”的方法,促使他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于是对她说:“你既然知道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也有决心做到,让我们一块想办法做到这一点。如果能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可以参加舞蹈训练;如果不能就取消训练。”在其父母和其他任课教师的配合施“压”下,其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很快消失了。不过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突破口”,使对学生的“压”力变成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动力。

二、巧用“代币法”

“代币法”又称标记奖酬法,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法,也是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延迟满足的行为疗法。这种方法通常对于低年龄孩子效果显著。“代币”就是为真正奖励物找到“临时代替物”,如“小红花”、“红五星”之类的东西,通过这些“代替物”最后才能兑换孩子想要的实物奖励,如10朵小红花可兑换“打乒乓球1小时”,50朵小红花可兑换“去游乐场玩半天”等。“代币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不是立刻就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延时满足,需要孩子将行为保持一段时间或重复出现后,再满足。这就利于“习惯”的形成,使合理行为有意识地反复出现,同时因为有“代币”,也可以使合理行为得到一定的鼓励,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三、活用“身教法”

上一篇: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下一篇: 电子档案电子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