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4 17:09:35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1)

高中生需要面临文理分班与高考填报志愿两大人生选择,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对自己正确、全面的认知,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出现这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校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生物教材知识,设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与目标,让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发展方向、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和职业生涯相关的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分析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很多内容和职业生涯规划有较大的关系,例如,“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涉及到了化工、医学、生物,“组装细胞”涉及到了生物、医学研究,“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涉及到了医学、生物研究,“细胞世界探微三例”涉及到了医学,“酶为生活添姿彩”涉及到了医学、食品、化工、检验、科研,“通道蛋白研究”涉及到了化学、生物、哲学、医学。可见,在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中,很多知识点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很大的联系,教师要深入挖掘生物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科学家访谈”是在高中教材正式教学内容之前,相当于教材的引言,主要介绍了科研工作者的职业,其中包括了学习经历、科研工作对选择职业的影响与感悟。“科学家的故事”主要介绍科研工作者的经历,还包括了此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发现自身职业兴趣。“细胞世界探微三例”主要让学生去了解三位优秀的科学家及其科研经历,让学生拥有强烈的科研精神。“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这个专栏里主要是描述医院的检验师,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关于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而这也是担任检验师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所学生物知识的使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生物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达到理想的生物教学效果。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1.深入挖掘生物教材,注重教材的分析

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教师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生物教材,注重教材的分析,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充分融入到生物课堂中去。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为主,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生物课堂,合理、科学的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明确生物教学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而是要逐章的开展教学,润物无声的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渗透到生物课堂中,这样既能够合理的规划教学进度,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生物课堂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几组和教材相关的图片,其中包含了利用基因工程创造出的植物,而这些植物之前在世界上都是不存在的,比如,“抗棉铃虫棉花”,当学生看到这个图片的时候,很难想象出来这也是利用基因改造创造而出的。如香蕉,很多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香蕉是原生态的,但是实际上野生的香蕉又涩又小,根本无法食用,现在我们吃到的香香甜甜的香蕉是利用基因专家改造而成的。在本节生物教学中学生意识到了基因工程在人类生活中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例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可以食用。这样学生在共同讨论过程中明白了转基因食品有利也有弊,所以要合理、科学的应用基因改造技术,不能利用科学技术做危害社会的事情,无形之中渗透了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谨记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要拥有较强的职业精神与道德精神,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2.利用生物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所以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多多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各类职业应该具备的素养与品质。例如,在学习“关注人类遗传病”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职业扮演活动来让学生意识到基因筛选专家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来扮演植物育种专家,利用基因对比来分析果实甜度低、果实大,甜度高、果实小现象,设想如何培育出又甜又打的西瓜品种,从中充分意识到育种专家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部分学生来扮演动物育种专家,通过短毛折耳与长毛立耳猫培育出长毛折耳猫。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就能够充分意识到任何生物职业都需要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其次还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称职的专业工作人员。

3.开展职业讲座活动,实行企业参观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f Penetr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YU Yongjing

(Tongliao No.5 Middle School,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28000)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high middle school,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n idea of developing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mainly discussed how to incorporate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to biology teaching at senior middle school stage.

Key words biology teaching; career planning; high school education

1 职业规划概述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①简而言之,职业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去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人对其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预期、计划和行动。职业规划最基本的内容是正确认识自己和全面了解职业,以期达到人职匹配。学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可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优势、职业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并据此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追求,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自学能力。可以说,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 我国现阶段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

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明确目标,在文理分班的时候能够进行正确的选择,在高考填报志愿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减少不切实际的盲从。然而,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存在严重的不足,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呈现出无独立课程、无专业教师、无参考教材等特征。

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对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把职业规划教育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领域,但对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缺少硬性要求,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更没有把其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这直接导致了在此领域理论探讨和实践教学的滞后。虽然教育部于2011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②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课程,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提供职业教育。但此指导意见的重点偏向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于高中阶段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其次是学校对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不高。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取向是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最大障碍。基于高考招生指标的单一性,目前高中阶段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高校输送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从而使高中教学计划中偏重于高考必考科目,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此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基本不受学校重视,只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才会让班主任进行简单的报考指导。

3 在高中教学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路

3.1 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

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③但职业规划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把职业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高中较少。教育主管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把职业规划教育制度化,并出台实施细则,把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学校考核体系之中,以保证其有效实施。注重从师资培训、教学研究、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自上而下全力推行高中职业规划教育。

3.2 学校应大力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作为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学校应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

首先是直接开设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职业规划教育选修课或系列专题课,结合自身特色自编内部讲义,从理论上对职业规划知识等进行系统的讲授,培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与能力。结合理论讲授,同时开展职场体验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学生周末在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做兼职工作或志愿者,让其参与职业活动之中,亲身体验职业生活,从而加深对职业的了解。也可邀请有成就的企业家来校演讲,如我校每年均邀请知名企业家来做讲座,介绍他们的经验和心得,从而增加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兴趣。

其次是在其他学科中进行渗透教育。基于目前高考大环境的影响,在课程建设上,很多研究者都主张将与生涯有关的课程融入到现有的课程中,而不是作为单独的课程教授,教师将生涯有关的活动融入到日常的科目中,并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课本与相关职业的联系,教育学生尊重各种与该科专业相关的职业。④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可结合所讲内容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理念,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其职业规划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

3.3 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探索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这就使生物学中涉及的职业非常广泛。《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我们现在使用的人版版生物教科书也专门设计了一个“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的栏目,如必修1第128页讲的是医院里的检验师,必修2第101页是育种工作者,第106页是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第122页是化石标本的制作者,必修3第22页是神经外科医生,第70页是植保员,第83页是林业工程师,第104页是景观设计师等。这些职业要求很强的专业技能知识,必须通过以后的大学专业学习才能获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模块向学生介绍职业相关信息,对其灌输职业规划理念。在向学生介绍职业信息的同时,还应向学生渗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材中设计了“科学家访谈、科学家的故事”等栏目,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事迹感染学生,向其潜移默化地渗透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除此此外,还要深入挖掘与生物教学有关的职业信息,如在讲授必修3种群和群落章节时,通过讲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引出生态位的概念,进而拓展解读每个人均有自己的生态位,要认清自己的优劣,选准适合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并确立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应重视以生物教材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中与职业规划教育有关的材料,科学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和职业。总之,通过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其初步确立职业方向,为其高考专业的选择和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刘雪冰.对国内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3):32-36.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3)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划年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得看过一本书,作者是一名职业规划师,这样的工作及职位在中国还很少。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能有幸福感的工作。看到书中很多因为做了不喜欢的工作或是对职业前景迷茫的人,我不尽也在思考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呢?我是一个的以兴趣为导向的人,对我来说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件痛苦的事情。那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同时对此有浓厚兴趣的工作呢?这一切的疑惑将我引到了职业规划的面前。与其在进入职场后叹息迷茫,不如现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探索。职业规划是要依据个人的特殊情况、特殊才能,考虑社会背景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结合职业发展的阶段,提出相应的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和教育的一个综合体系。做一个适合自己的、合乎现实的职业规划,不仅能帮助我们学生在进入职场时省时省力,还能帮助我们能健康发展职业能力。在大学阶段,为自己规划一条职业之路是很有帮助的。

一、自我盘点

我是学习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水平可以,能流利沟通;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较流畅;在班级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很有热情为自己的将来奋斗.

二、社会环境规划

社会一般环境: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l

优势

社会认可度高,对本专业有较高期望,知识范围广,生物学基础强,工科知识扎实,二者有机结合,基础扎实,应用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转到生物科学方向或其他相关应用专业,比如食品科学,制药科学,理性思维强,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独立课题实验,并提交专业论文,保研考研比率很大,很多学生有机会出国继续深造。

l

劣势

专业课设置不是很成熟,各学校参差不齐,生物科学专业课和工科知识学习均深度有限,所要求的科目较多,课业较重,想要学好学精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所以课余时间不是很充足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更高学历

l

机遇

培养高级科研和技术人才学科,出国比例大,各大有名高校都十分注重其发展,专业适用面广,易转专业,可以进一步学习上游的生命科学,也可以学习下游的实用工程学科。就业领域广泛,比如制药,食品,科研,或技术开发等,把先进高端的生命科学和应用联系起来,是非常火的专业,前景十分看好

l

挑战

相对口专业要求更高学历,本科毕业后工作相对难找,为此很多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就业的一般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或干脆放弃本专业而转行。

如果有志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需要培养扎实的钻研探索精神,并注重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深造学习,定会成为该方面的高级科学人才。

三、具体行动规划

大一:为试探期和定向期: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学习方面,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虽然感觉大一的学习任务不重,但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定向期,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大二:为准备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地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上。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确定自己是否要升本或考研。要积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积极常识并加入校友网络,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大三:为分化期(冲刺就业):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可大胆提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另外,要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通过对职业自我的分析和职业信息的搜索,我对自己、对职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将职业自我和职业信息的匹配,我初步判断出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合适的工作方向。进一步规划,让我对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公司类型有了了解。思索自己的职业环境要求和职业目标计划,让我对职业有了一个细致的描绘。现在我比较清晰的理清了自己的职业系统,进行了相应的职业规划,拨开迷雾,次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职业之路。但是我也了解现实变化很多,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所以我有了心理准备,面对不同的情况适时调整职业规划的细节,长期目标是明晰的,职业自我系统是明确的。我会有原则的根据现实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4)

为了家人的期待目光,在学习方面,我认真刻苦,懂得运用各种途径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也都不错;在处事方面,我的原则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尽全力做到。在待人方面,我常告诫自己应当做到“律己严,责人宽”,尽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小时候梦想当科学家,懂事后不敢想了,然而现实似乎又逼着我想着科学家迈进!我也就放手一搏了。做好规划,稳扎稳打,成功只会给做好准备的人

二、环境分析

1.家庭情况分析

我出生于X年X月X日,像许多九零后一样是家中的独生女儿,从小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但是,在家中我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待人真诚,会为家人分担家务,有着较正确的价值观。

2.学校情况分析

扬州大学坐落于长江、古运河之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扬州大学的办学历史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扬州大学也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

3.就业环境分析

就业方向能够从事植物保护、农产品安全与检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安全与检验、农药加工和经营管理工作。植物保护学专业就业面向水产技术检验检疫、行政管理、水产养殖业的相关部门。可应职于各级植保站、植检站、植物病虫测报站、环保站、农药检测、农药生产、农业销售部门等,从事植物病虫害测报、有害生物防治、农药推广与营销、农业生产技术与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主要有考研和就业两个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级植保植检部门、农技推广站、海关及农药、食品加工企业等,每年有65%左右的同学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其他同学的初次就业率也高达90%以上,终就业率均为100%。

二、目标职业与自我匹配度分析

1.确定职业目标

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植物保护,主要培养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有考研和就业两个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级植保植检部门、农技推广站、海关及农药、食品加工企业等,每年有65%左右的同学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

2.个人职业选项:

(一)植物病理学方面的开发人员(通过考研植物化学专业)

(二)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替补)

(三)大学老师及科研(替补)

(四)农药销售或其他家人给找的工作

首先,从自我的个人因素来说,我的实验动手能力较强,善于分析思考问题及推理,并符合我的所有职业测试。我所选择的这些职业,无一不需要动手实验能力和紧密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比较有优势。这些职业都是和植物保护(即我所学习的本科专业或我将要考研的专业)对口性很强的职业,我通过大学或是以后研究生阶段充足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其他非专业的求职者来说,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其次,我所选择的职业,在目前看来是社会上收入处于中上层次的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有利于自己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始终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做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具体目标实施历程

首先以我倾向的职业:植物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

1.短期计划:2013~2015,充分利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理想学习平台,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名的毕业生。

2.中期计划:

2016~2020,在相关企业找到一份工作,利用这五年,熟悉各项技能,成为一名的科研人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021~2025,在企业中得到提拔,成为中高级带头人员。

3.长期计划:成为植物化学界的精英领头人!

4.短期计划的具体实施

大二下半学期阶段规划与目标:多读些课外书,重点培养自己在英语,写作,交际方面的能力,加强文学素养。大三阶段规划与目标:多读植物保护方面的专业刊物,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增加专业经验,逐渐进入专业领域。

大四上学期规划及目标:首先,必须的完成本专业剩下的仅有的两门课程。同时,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和有限的时间里抓紧,认真,深入,高效的复习考研,合理制定复习计划,持之以恒地加以完成。

考研分数目标:英语80,有机化学110,植物病理学125,政治80,总分395分。

研究生规划及目标:认真学习,钻研相关理论知识及研究。勤奋,刻苦实验,并有成果,学好本领,有得一技之长。

四、职业目标评估及调整

通过分析本人自身各项测试结果与目标职业,本人很适合做研究型工作,我也一直感觉我适合做研究型工作,若想达成目标,就必须努力学习了。

植物保护永不过时!我认为对于植物化学学及相关学科的人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此职业能够造福农民朋友,服务整个社会。所以摆在面前的的挑战就是考研顺利进入植物所深造。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5)

一、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意义及重要性

1.什么是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也可称职业生涯设计。概括来说,就是一个人对他一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和所要承担职务的预期设想和计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未来所从事职业和对工作单位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实现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结合社会时代特点和对个体将要从事职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预测、分析、总结,并根据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工作单位的生产需要,以及综合个体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进行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色和工作单位的期许,最终修订并确定出个体最佳的、切实可行的职业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职业目标所应采用的且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和实施途径。

2. 当代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应有的认识和实施方法

学期间是青年大学生获得丰富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个人性格和品德养成的关键阶段。大学期间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科学训练对每个大学生将来的职业技能储备和职业发展具有关键性定位和定向作用。因此,这个时期是青年大学生人生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在大学期间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让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和明确通向职业目标的实施途径,便于从宏观上对学习进行安排和掌控,让大学生在学习和职业探索中少走弯路。

我们常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刻苦的专业学习、丰富的校园生活、同学间的广泛交往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明确将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发展方向,通过专业学习对将要从事的工作达到初步的职业认知并由职业认知引导自己侧重加强专业知识储备。通过与同学们共同的学习和专业训练还可以形成初步的专业研究团队,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同伴和适合指导自己专业研究的导师。在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将现实的学习与长远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相结合,确定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从而定位自己毕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范围和岗位,实现自我个体发展与未来职业相匹配,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时刻铭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最好依据国际国内时代大特色和科学技术发展大趋势,根据国家和学校的学习计划和培养目标,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并且需要科学地分析、预测自己所将要从事的专业和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根据具体需要和变化随时对计划进行调整,做到奋斗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3.当代大学生对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准备

我们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方向,是学习、求职、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

为尽早实现自我个体发展与未来职业相匹配,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当代大学生应该为即将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我认为既然要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做好自我认知,也就是自己找出自己各方面的特长和特质,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专业兴趣爱好等。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接触、认识和研究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他们认为强烈的兴趣是持续完成工作的根本动力之一。由此,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不同的职业具有的不同性格要求创建了职业性向测验,把个体类型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我们在做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不妨采用这些科学技术方法对自己的职业性向做个测试,看看自我认知的准确度,真正做到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爱好和兴趣,在努力奋斗的道路上扬长避短、充满活力地轻装前进。

其次,就是深挖自己确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多地掌握和拓展自己专业方面最前沿动态,多跟导师、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科研题目或方向组建研讨小组,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咨询和讲座,及时思考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发挥、运用,积极寻找和培养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使自己在不断加深的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三,就是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也就是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初步确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目标规范着职业生涯道路的发展方向和高度,是职业道路上的指南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大家能真正做好职业定位,建议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多种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和择业培训,学好择业动机分析、择业心理准备、择业技巧、行业分析等知识和技能,帮助和促进自己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定位。

第四,就是落实自己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脚踏实地地走向理想工作岗位,并结合岗位具体工作需要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与自我修养,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长;再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尽快达到人职匹配的理想境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四步可以概述为:“一年级完成自我认知,二年级选定专业方向,三年级完成职业定位,四年级成功走向职场。”

二、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当前信息社会中,世界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现状以及各行业发展前景对大学生就业方向选择、就业热点和质量都具有引领性决定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任何改变,都会最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职业方向的选择与发展。所以,当代大学生应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科学地判断未来社会发展走向,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社会文化

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决定着社会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因此,社会文化是与时俱进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并顺应当今社会文化,站在时代潮流前沿来制定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保证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具备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3.专业技能储备和个人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想顺利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盯牢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脚踏实地地完成并拓展在学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以提升自我在未来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竞争力;其次还要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和完善个人综合素质,涵养自我个性,拓展自己的职业兴趣,加强体质和毅力的锻炼,为迎接即将展开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长久的能力、体力和心理准备。

4.价值取向和家庭因素

价值取向是指某些价值观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为社会文化所认同并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价值取向作为人类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的核心成分,具有评价事物、决定态度、引领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因此,价值取向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对各种决策判断和实践行为都有引领和定向的作用,是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与选择的最根本因素,在职业选择中占据优势地位。

当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的环境、背景、条件,自然在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中深深注入了家庭的殷切希望。因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当子女选择了父母所从事行业的专业进行学习时,来自家庭的职业生涯指导和期盼就更加强烈,这就需要正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理智分析和判断。

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与择业方面的作用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有明确行业选择的就业计划。由于择业是就业的首要、必要环节,我们在最初做职业规划时就该根据社会现状以及未来社会发展走向,特别是自己将要从事专业的发展热点、趋势,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专业兴趣和自身综合素质特点选择确定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明确就业方向,从而顺利迈出实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成功就业。就业后还要及时了解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需求,适时调整知识结构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令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职业目标和定位符合时展潮流和具体工作实际要求。

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倡导的是根据自我和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择业、成功就业,并保持职业的稳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职匹配,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要使国家的每个青年学生在不懈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奋斗中为工作岗位、为国家做出应有的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林. 浅谈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意义与途径[J]. 中国科技信息,2009(05).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2010年2月完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年6月公布)和《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1年3月公布)等物流政策相续出台,物流作为新的专业领域和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日益成为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关注的热点,因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各个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物流管理的学科性质和业务领域决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应当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人才,才能为物流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是实现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人才的载体和途径。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课题。

1 物流管理专业群内涵界定

1.1 专业群内涵界定

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专业集合。专业群的特征是:一是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工程对象和相近的技术领域,在教学上各专业可以利用同一实验或实训设施、设备完成各自实训任务。二是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和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专业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我国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但高职院校专业群如何规划和建设是由学院的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过程确定的,各院校专业群内的专业数量和分布并不一定与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划分一一对应。

1.2 物流管理专业群内涵界定

所谓物流管理专业群,就是由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物流管理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按照“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的“相关专业”可由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工商管理类(6205)、水上运输类(5204)、港口运输类(5206)、经济贸易类(6203)、市场营销类(6204)、计算机类(5901)和电子信息类(5902)的下级子类有关专业进行组合形成。“横向”组合的物流管理专业群可由物流管理、国际物流、冷链物流、港口物流、生产物流和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有些是专业目录外新建专业)组合形成;“纵向”组合的物流管理专业群可由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组合形成。究竟采取“纵向”组合还是采取“横向”组合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应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师资队伍结构、主要实践环节、专业方向、就业面向和物流服务水平等内容来综合决定。

2 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建设学科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材体系是物流管理专业群内涵建设主要载体和表现方式, 所以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专业教材体系建设,需要我们对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业务过程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现代物流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形成的应用性新兴学科,是一门汇集了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门学科精华的交叉学科,是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研究物质实体流动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为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管理主要包括物流作业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服务管理、物流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战略管理等内容。由于组成物流学科的知识技能要素很多,虽然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物流学科体系,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的物流学科研究缺少对物流学科发展的理论构成、发展条件、应用领域、技术手段、系统集成、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全面研究;二是物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为区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不是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三是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物流技术,使物流各个功能环节共享总体物流信息,把所有物流功能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物流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物流客户服务。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在全社会范围内或全行业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学科体系具有一定困难,造成各个高校依据各自的资源条件构建自成体系的物流学科,其优点和不足一样明显,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建设具有一定难度。

3 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建设理论研究

3.1 国内现有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有关物流管理群、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韦克俭等在《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大力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6月)一文中,在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提出、内涵和外延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等分析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探索,围绕专业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大力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并对物流管理专业群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张钦在《我国物流管理教材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2.2)一文分析了我国物流管理教材建设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以需求为导向,以及注重对内容的研究等对策和建议。周艳军在《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建设探析》(科学咨询,2006.11)一文中认为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进行物流专业教材建设的前提;确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物流专业教材建设的基础;加强教材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建立一支教材编撰的精品队伍,是物流专业教材建设的基本保证;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是现代物流教育的新时代需求;引进、借鉴国外物流教材的成果和经验,推进物流教育的国际化。杨嘉伟在《高职类企业物流管理模块化教材编写初探》(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8卷第三期)一文中认为企业物流管理教材的编写应重点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学校规模教学、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编写。应依据高职教育培养定位来合理设置编写内容,既要避免过分强调理论分析与研究,又要防止与社会上短期操作培训相雷同。

3.2 国内现有研究空白

以上有关物流管理群及其专业教材建设的代表性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但是有关物流管理群、专业教材建设研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充实。一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学内容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导向实施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在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以岗位技能要求和业务流程为主线的高职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以致教学内容设置不实用,课程体系规划不合理,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物流管理专业群现有教材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前沿或热点的物流知识技能没有较好融入现有教学体系。如许多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主要侧重点在港口物流管理、交通物流管理、生产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连锁物流管理(有些是专业目录外新建专业),而没有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和国际物流管理专业,所以相应的教材建设也就没有能够把这些前沿或热点的物流知识技能教育给学生。三是没有围绕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岗位群进行教材建设。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不仅需要物流专业人才,还需要物流信息技术、国际商务、电子商务、营销与策划和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技能,也需要掌握其他专业知识技能,如冷链物流知识技能、国际物流知识技能、物流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国际商务知识技能、电子商务知识技能等,所以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专业教材体系建设内容尤为重要。为了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差异化和特色化,必须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品牌专业,而这些目标也需要以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材体系建设为载体来实现。四是物流管理群的发展定位有待进一步调整。高等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都是为物流行业领域或某区域物流发展提供专业物流人才,因而物流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因此高等院校要根据本院校物流管理群的发展定位构建相应的教材体系,才能实现物流人才培养的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提高知识技能培养的针对性。

4 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建设框架体系

4.1 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框架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建设一般由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决定。区域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该区域产业(链)所需人才结构的层次与内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体系下,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也就决定了区域内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的规划与发展定位,使专业群的战略规划建设与区域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战略要求相一致,实现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物流产业(链)是为区域经济产业提供相应物流服务的,因此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层次、发展水平、物资流向、货物特性、货运通道和流通方式等内容决定了所需物流服务的岗位群结构和相应知识技能。由物流产业(链)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结构和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条件,可制定相应的物流专业群建设与发展规划。因此,由我国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看,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应采用“纵向”组合方式,满足我国现行物流行业粗放型发展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采用“横向”组合方式重新建设,以适应物流行业服务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框架(某高职院校为例)如表1所示。

性专业目录(试行)》;(2)2011年核定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外专业名单。

4.2 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材框架体系

(1)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专业教材建设思路:首先引入物流行业标准,以物流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典型物流任务为驱动,以物流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然后召开实践专家访谈论证会,把物流管理专业群毕业生从走上工作岗位到成为一名成熟的经营管理者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实证研究,把经过业务员岗位、业务主管岗位、业务经理岗位等3个阶段完成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转换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最后对学习领域进行归类和提炼,校企合作编写相应的专业课程教材,培养知识复合型的适用性人才,为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2)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专业教材建设系列:物流管理专业群的专业教材建设内容是由专业群的组合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也决定了不同的教材体系。如果采用“横向”组合方式,相应的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物流行业内的知识技能的优化与提炼,形成“横向”知识技能复合构建的教材体系。如果采用“纵向”组合方式,相应的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知识技能优化与提炼,形成“纵向”知识技能复合构建的教材体系。不管是“横向”知识技能复合构建的教材体系,还是“纵向”知识技能复合构建的教材体系,按照专业群和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基本内涵界定,物流管理专业群的课程体系都可划分为三大类,即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课程和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构成相应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系列、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课程教材系列和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教材系列。三大系列的具体教材内容构架,不同的高职院校应由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师资队伍结构、主要实践环节、专业方向和就业面向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

5 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体系建设的建议

综上所述,完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内涵界定、学科基础和建设框架的研究探讨,但是在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融入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先进物流技术,引入系列物流标准,规范物流知识技能体系,并善于改革创新,拓展建设全新专业学科领域,才能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进一步得到优化发展,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5.1 及时融入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先进物流技术

目前我国物流前沿热点和先进物流技术往往通过国家政策形式明文颁布、推动实施和推广应用。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文明确提到热点知识有冷链物流、国际物流、保税物流、物流信息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化体系、集装技术、单元化装载技术、物品编码体系、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托盘共用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等。2010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完成《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2010-2015)》,该文明确提到热点知识有主制造商供应链信息化、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物流信息基础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物流基地综合管理系统、智能集装箱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该文明确提到热点知识有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藏保鲜技术、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管理技术、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等。2011年3月公布《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该文明确提到热点知识有商贸物流、供应链金融创新、城市配送、城际配送、绿色物流、物流模式创新、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等。其他热点知识技术还有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智慧物流运营等。以上这些热点物流知识技术的综合应用将是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把这些物流知识技术纳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的知识体系,相应教材体系也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学体系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5.2 引入系列物流标准,规范物流知识技能体系

随着物流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物流越来越强调对物流过程的系统化管理,以通过物流系统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现代物流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2011年9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制完成的《物流标准目录手册》,共收集了我国已颁布的现行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共计601项。按其内容分为基础类标准(包括术语/导则/图形符号与标志)、公用类标准(包括通用类标准/物流设施设备标准/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物流信息标准)、专业类标准(包括冷链物流标准/汽车物流标准/医药物流标准/家电物流标准/煤炭物流标准/粮食物流标准/邮政物流标准/出版物物流标准/木材物流标准)和标准化指导性文件四大部分,在每部分中又按基础性标准、物流装备、物流技术、物流服务及管理、物流信息进行分类。随着系列物流标准相续颁布实施,目前现存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内容需要根据最新物流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梳理、调整和修改,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教材体系也需要相应改动。只有使用融入系列物流标准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物流行业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5.3 善于改革创新,拓展建设全新专业学科领域

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是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在1992年之前,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出现“物流管理专业”。1992年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商学院)向教育部提议将“仓储运输管理”专业改为“物流管理”专业,经专家论证,教育部同意,1993年北京工商大学成为全国第一家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的大学,从那时起开始了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生的培养。随着我国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物流业务过程中,导致物流服务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涌现出很多全新的物流服务领域和全新的物流专业技术。原先“物流管理”的专业内涵和发展定位越来越显得模糊,而全新的港口物流管理、生产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等已经申报获准开设或准备申报新建招生的相关物流领域专业学科,其专业发展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和就业面向等方面比较清晰明确,具有较强的行业针对性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其发展前景比较看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群及其教材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和改革创新,拓展建设全新专业学科领域,为物流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和适用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提高我国物流行业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

L芑鹣钅浚罕疚氖枪阄鹘逃蒲А笆晃濉惫婊翁狻侗辈客寰们咧霸盒L厣放谱ㄒ到ㄉ柩芯俊罚ü鸾炭蒲А?010〕8号,2010C203)课题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课题(桂职院[2009]20号,项目编号为092203)交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韦克俭等.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大力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 韦克俭.关于物流定义、分类、岗位技能要求和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科研,2006(3):17-20.

[3] 兰必近.北部湾经济区高职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7(14).

[4] 兰必近.广西高职院校国际物流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10.1(1).

[5] 兰必近.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中国电子商务,2011.8(8).

[6] 兰必近.广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7.

[7] 兰必近.南宁市物流地产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金融经济,2011(8).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职业分工精细化和职业人才专门化,高职物流专业的开设打破了现代物流业发展遭遇的人才瓶颈,为物流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呈现出了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有业不就”,众多物流企业“有业无人”的尴尬局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观教育不足是个不争的事实。

1 职业观与职业观教育

职业观,笼统地讲就是劳动者对职业的一切看法和基本认识。职业观从本质上属于意识,它涵盖了劳动者个人对职业的态度、择业方向、职业评价和职业道德等内容。在心理学上,职业观是一个人社会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职业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职业本质、意义、目的和评价标准的认识和看法。①它不仅包括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和观点,也包括从业者对职业的评价和看法。职业观是社会不断分工的产物,也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职业观上接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连人们的职业理想和目标,择业标准和心态,从业道德和修养。②职业观的健康与否,不仅关系着劳动者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企业、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是潜在的劳动者,是未来的建设者,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是高校必须面对的课题。大学生职业观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认知未来的职业,对未来职业产生好感,树立从事未来职业的信心,毕业后能从事该职业,以从事该职业为荣。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全面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为将来更好地适应职业、适应社会做准备的教育活动。③通过职业观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科学认知自己未来的职业,热爱未来的职业,坚定从事未来职业的信心,尽可能早地实现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2 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力度明显不强。长期以来,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和社会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的情况至今存在。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观的教育,学生本人也对自己进入职业院校不甚满意。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多数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入学时的专业选择并非深思熟虑,对物流职业认知也很模糊,入校后对未来拟从事的具体职业也缺乏远景规划。对我校物流专业50名毕业生进行3年期跟踪调查,发现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随着毕业时间的加长呈现反比例变化。这也充分表明了当前学校对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力度还须强化。

(2)缺乏统一规划,“两张皮”现象明显存在。目前,职业观教育主要是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由学校的思政老师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这门课程来负责实施。而专业课老师则更倾向于讲授物流专业理论和指导学生进行物流技能训练,对学生职业观的培养方面不大重视。这就造成了当前的“两张皮”现象,即思政课程中的职业观教育空洞无味,专业教学中职业观教育欠缺或薄弱。由于没有统一规划,这就使高职物流专业学生仅仅是将大学生职业规划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并没有运用到自己身上。再加上,很多学生对物流专业到底做什么,特别是自己毕业后会从事什么具体工作都似懂非懂,那就谈不上职业人生的规划。

(3)培养教育方式单一,效果明显不好。职业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让职业观教育落到实处,并发挥出作用却并非易事。我们面对的都是90后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趋向更侧重于实际。他们反对说教式的教育,叛逆精神突出,怕苦怕累,不愿意下基层,贪图享受,希望活少钱多这些心态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当前的教育模式还比较单一,单凭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效果不明显。现行的教育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活力,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做一个物流人的职业自豪感。

3 对加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建议

(1)要高度重视,加强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观的教育。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④智慧物流的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物联网开始引人注目,代表着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在传统物流领域,整合嬗变也在持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约110万人,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约40万,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⑤可见,物流人才的需求是旺盛的,但是如何让高职物流学生拥有科学、健康的职业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所以,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观的教育。

(2)要统筹兼顾,强化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观的教育。职业,对个人而言,是安身立命之本;对社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细胞。物流行业的振兴和发展,第一个要素就是人才,其未来发展的态势也完全取决于今天在校的物流专业学生。因此,我们要在巩固大学生职业规划这门课程的同时,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开设物流人员职业道德、物流行业法规等,在实训课程中增加外出参观物流企业,到物流企业现场操作训练等项目内容。在教育中,应本着“早介入,早引导、早要求”的原则,从学生进校到走出校门,采取不间断的教育。为了让物流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知更清晰,我们采取在专业里面再设置专业方向,将主要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完全对接等方式,提早让学生熟悉未来拟从事的职业。

(3)要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实施职业观教育。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功利化、现实化的特点,非常强调个人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自身价值实现,但社会责任感明显不足。⑥为此,要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其一是突出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其二就是 “校企家”联动,全社会参与。我们希望学生家长要鼓励孩子吃苦耐劳,建议国家通过设置部分奖励基金来鼓励年轻人到艰苦岗位工作,希望国家在法制上保障物流专业实习生的劳动权益等。当然,在实施职业观教育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放低姿态,鼓励他们从基层做起,摒弃眼高手低的不良心态。

必须指出的是,职业观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高职学生而言,要让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确定自己一生的职业,可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职业观教育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时间短,任务重。加强对高职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观教育,帮助其树立健康的职业观,让他们热爱未来的物流职业、敬重未来的物流职业,在未来的物流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是我们的责任。

注释

①②③邵癸.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观教育研究.管理观察,2011(2下).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8)

1.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强。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社区专业学生每学期末都有两周的校外实训,使学生有机会深入社区,体验真实的社区工作环境,熟悉社区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掌握基本技巧,在实训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岗位技能。社区专业的高职生经过三年学习具备了基本的岗位技能,能够较快适应并胜任社区工作,这是社区专业高职生与其他群体相比的优势所在。

2.学习期间考取职业资格证,获得职业准入资格。

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即有望考取职业资格证,这对高职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以某高职院校2007级社区专业的42名学生为例,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与实训,有39名学生考取了助理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20名学生进入物业公司工作。目前,我国对社工师职业资格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高职生因其专科学历,只能在其毕业且具备两年工作经验后考取,但随着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社工师资格的含金量逐年提高,这对于社区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激励,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明显。笔者通过走访该专业毕业生了解到,多数在社区一线工作并已考取社工师职业资格的毕业生表示,课证融合的教学方式效果明显。可见,双证书制度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的养成,保证了其职业准入资格,这是高职生与其他群体相比的优势所在。

(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高职生自身的劣势(W)

1.自我认知不足。

大学生虽正日趋成熟,但在自我认知方面还不全面,对事物的思考容易理想化,心理不够成熟。笔者对某高职院校08级社区专业56名学生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7%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2%的学生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由于自我认知不全面,有的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盲目自卑,择业过程中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错过就业机会;有的学生对未来期望过高,盲目乐观,职业理想不切实际,遇到挫折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工作经验不足。

尽管上课过程中有课堂实训,每学期期末都有校外实训,毕业前有一学期的顶岗实习,但与具有社区一线实际工作经验的求职者相比,高职生还是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这并不只是高职生面临的困境,这是所有高校毕业生都面临的问题。

(三)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高职生面临的外部机会(O)

1.国家政策机遇。

在当前我国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背景下,社区专业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约有社工20万。参照国家18部委最近联合制定的社工专业队伍建设规划,目前我国社工尚缺口180万。这对于广大社区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2.物业管理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市场也日益繁荣。物业管理市场的繁荣势必带动该行业的人才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城市物业管理人才市场需求的旺盛对于社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高职生面临的外部威胁(T)

人才高消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迅速增加,就业压力大,同时用人单位又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一些单位不顾实际情况,招聘人才时一味追求高学历,本来一些高职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却非硕士、博士不用。可见,高职文凭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

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SWOT战略决策

SWOT分析不仅是一种很好的分析工具,更可以作为选择和制定战略的方法。SWOT分析提供了四种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如表1所示。从以上分析可知,社区专业的高职生既应认识到自身存在着的优势和劣势,也应看到自身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运用SWOT分析提供的四种战略为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战略)

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相对本科生、硕士生的比较优势,如动手能力强,获得了职业准入资格等。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出来,有效利用宝贵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要把握国家的政策机遇以及相关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第一,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基层政权建设,社区专业的高职生就应充分发挥自己在校内外实训过程中锤炼的技能这一优势,抓住机会,制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我价值。第二,物业管理人才市场的繁荣。社区专业的高职生应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培养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取得助理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把握机遇。

(二)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O战略)

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劣势,认真分析当前社会需求以及人才市场供需情况,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克服劣势,寻找最合适的职业定位,制定最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社区专业的高职生在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首先应意识到自我认知不足、工作经验缺乏是我的劣势。今后时刻注意克服自我认知不足的缺点,修正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增加实践经验,积极主动,利用寒暑假机会到行业一线去锻炼自己,完善自我,有效利用各种机遇。

(三)利用优势,挑战威胁(S—T战略)

在当前高校不断扩招而就业岗位供应不足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普遍存在就业压力。高职生存在就业压力,本科生、研究生也存在就业压力。同样存在就业压力的情况下,能否经受住挑战,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职业定位,确定一条职业发展路线,并按照既定路线前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结合社区专业的高职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优势,避开文凭的劣势,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发展路线,不攀比工作报酬、工作条件,更注重自己在岗位上能否得到锻炼,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自身优势,挑战外来威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克服劣势,回避威胁(W—T战略)

在当前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情况下,高职生的自我认知不足、工作经验缺乏的劣势就显得更加明显。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首先应充分重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多阅读,多参加社团活动,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建议,完善自我认知,了解自我;其次,积极参加校内外实习实训,积累工作经验,充实自己;第三,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尽力回避人才高消费现象对自己的影响与威胁。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9)

一、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物流专业人才巳被列为十二类紧缺人才之一。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物流专业人才,成为我国物流教育的当务之急。

岗位需求状况。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亟待提髙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物流企业对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需求较为旺盛。

学历及能力要求状况。从文凭看,物流企业对本科生的需求大约占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三分之一。从能力方面看,物流企业希望找到既懂理论又懂实践,即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人,要求他们不仅能够在全局上驾驭物流,还具备实际的物流经营与物流设备操作能力。通过对本院物流管理专业11级毕业生的调查得知,物流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比较重视应聘者的专业成绩、专业技职业资格要求状况。物流企业要求部分岗位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此举除了满足国家要求的持证上岗以外,还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检验毕业生对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考査其是否达到了从事相应技术工作的资格要求。目前,物流企业以物流师、报关员、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要求居多。

二、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准

独立学院一般是依托母体学校吸收社会力量办学,在这种体制下其生源质量和办学条件往往不及普通本科高校,但多数独立学院还是简单移植或照搬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倾向于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人才,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理论能力比不过二本的学生,实践能力又比不过高职学生,既无科研方面的优势,又无实践技能优势,降低了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吻合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导致培养目标“高大上”而没有针对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后感觉学了很多,但什么都不精。而物流企业需要的是能快速上手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是能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国际物流事务的人才。所以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虽然容易找到工作,但大多数都是从基层的岗位干起。

(三)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或有心无力

在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大多数院校都将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环节,而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相对较少,实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特别是独立学院,即使院领导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但由于受投资的限制,导致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比较少,实践设备和设施甚少,实践教学可能流于形式,甚至停留在教学计划上。这种教学模式是难以培养出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并且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三、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教育部2014年出台了高校改革调整方向,计划在全国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将600多所转型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中就包括全部的独立学院。

(一)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2003年4月教育部)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的确立上,要明确人才服务行业和地区,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地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输出人才,培养具有宽厚理论基础,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如南昌商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经修订,最终确定为:素质上要求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上要求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我国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掌握物流运输、仓储、配送、采购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操作等物流应用知识;技能上要求具有数据收集、处理及统计分析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公文写作技能,掌握人际沟通技能和管理决策技能;能力上要求具有物流市场调研分析能力与物流设备运用操作能力。

(二)重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大类: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任选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可按模块分设,如企业及流通物流模块、外贸物流模块等,而任选课一般有8个学分的要求。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体系

实践体系设置应考虑人才成长规律,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系统可分为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实践能力培养要坚持一、二、三课堂结合。将校内的课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的课外科技及文化素质教育等活动以及校外的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组成三个课堂相互关联、整体优化的完整而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构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验室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软硬件岗位能力实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如本院采用的带研究项目实习方式:大一学生基础实习,大二学生方向实习,大三学生专业实习,大四学生毕业实习。学生在实施项目中参加了实践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评估结果。在实践项目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践知识,也锻炼了学生沟通、协调、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四)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多证教育”体系

我国推行的“职业资格”准人制度,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注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行,学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修养,而职业资格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取的职业证书有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报关员资格认证、驾驶证等。学生对资格证的重视程度不一(如图3),如本院物流管理专业11级毕业生,有80.5%的同学取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职业生活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树立明确的目标,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将自己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生涯紧密地联系起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学生也是为拿到课程学分而学习,教学效果较差,根本难以达到让每个学生做好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所以学校不仅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且还要理论结合实践,指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与今后就业、职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建立终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六)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教师,要研究课程适宜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前及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适时实施及调整教学方式。如通过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创新,改变教师主导、学生消极应付的被动式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多元智能。

生物科学专业职业规划篇(10)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近年来城乡建设面临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人类生存环境的建设改善,建设的热点正在逐渐从解决必要的居住面积扩展转移到满足必要的生存环境条件,即提供洁净的空气、水源,起码的户外活动场地和绿化同时兼具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富有精神文明的活动场所环境等。

1.1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人居环境问题关注度越来越大:建筑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方法正在深入中国的建筑规划界;高科技生态园区规划、绿色城市设计、生态农业区开发、生态旅游等以环境、生态、资源为导向的规划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绿色环境、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正被广大国民所接受。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环境效益,而且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可以得到可观的升值。良好的景观环境是购房者青睐的重要因素,是居住区成熟的标志。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1.2 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设在工学门类,可授工学和农学学位。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设立,预示着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与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风景园林行业从国家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和认可,预示着园林景观教育春天的到来。

2、高职院校园林景观专业设置的特殊性

在城市景观建设备受重视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园林景观教育应如何顺应时势、向前发展,成了我们园林景观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园林景观学科是一个知识面非常综合的学科,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甚至不比城市规划少,它包括人类社会历史文化方面、规划设计方法技术方面、建筑施工方面、植物生物科学方面、艺术表现方面、政策法规方面等等。确切地说,园林景观从一开始起就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近代的美国、欧洲都是如此。在古代中国,不少画家、匠人、园艺家、文学家可以建造出精美的园林。而在当代,也有很多公园、风景区、旅游度假区、城市景观、世界遗产地是由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园艺师和林业工作者共同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完成的。

3、高职院校园林景观专业设置的现状

面对实际的社会需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与景观设计相关的专业:建筑界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方向;农林界园林和园艺专业方向;地学界资源、旅游专业方向;环境界环保、生态方向;管理界旅游规划管理专业方向;艺术界环境艺术专业方向。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开设了多个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专业,如: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艺术设计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

事实上,从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来看,每个专业各有优势,但几个专业任何一个都难以全面胜任培养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人员的要求。首先,园林景观作为人居环境“三姐妹”之一,与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三个专业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人类聚居环境。不同之处是建筑学重在人为空间设计;城市规划侧重以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的规划;园林景观则侧重于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即土地、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在创造。而目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三个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的专业,皆缺乏在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培养。其次,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和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美术专业基础。园林景观的制图和一般的建筑制图有很多不同,要求也更高,要在体现设计的意图之外还要能体现一定的艺术水准,这对于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所以也造成了有的毕业生不会制图,不会搞设计的怪现象。还有,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和艺术设计学院的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植物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素养。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构成的基础,是城市园林中唯一具有生命活力的景观设施。没有植物的园林景观,或植物应用不科学的园林景观是缺乏生命力的。没有植物就没有当今的风景园林。在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中,园林植物不仅是植物的配置、植物规划、设计或植物应用,而且包括树木栽培、管理、繁殖、病虫害防治、生态等。

4、笔者提供的一些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抓住风景园林专业提升为国家一级学科的历史机遇,合理利用校内资源,规范学科领域,整合人才队伍,为我国未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以建工学院为平台,整合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专业、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师,开设“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意味着学术界争论多年的专业名称终于有了定稿——不管是园林也好,景观也罢,统统都叫风景园林。风景园林作为一个交叉性的学科,其知识主体主要由规划与设计、工程、植物、艺术、文化(包括社会)5大部分构成。开设“风景园林”专业,整合校内各专业教师人才队伍,打破了过去学科之间的分野,也打破了门类之间的分野,甚至打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分野,使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得以完整结合,完善和创新风景园林学科体系。新设立的风景园林专业,既不等同于原来的景观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不等同于老的造园,更不等同于环境艺术,而是一个以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文化艺术、建筑工程、植物生态、社会生活五位一体为核心知识内容的多学科融合的完整体系。

其次,将风景园林专业再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园林景观艺术专业方向,这个方向的学生以设计制图为主攻目标,录取时要加试徒手画,课程重点在美术鉴赏、美术绘画、设计原理、建筑制图、计算机绘图设计等方面,辅以历史人文、建筑、植物、生态方面的知识;第二个方向是园林景观工程方面的专业方向,重点学习建筑结构、装饰材料及运用、植物知识、施工管理等,重点在施工知识方面进行教育,辅以社会人文、美术制图。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将专业的课程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安排,有利于消除目前存在的园林景观专业毕业生的尴尬处境。保证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出来就能搞初步的设计方案,至少能绘出较为专业化的风景园林设计图,或者能进行景观现场施工,消除出来以后还要用人单位岗前再培养的怪现象,以及学生毕业多、而社会上的风景园林行业人才又十分短缺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简述健康教育的概念 下一篇: 高级电商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