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1 17:18:31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1)

1 引言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精心安排由浅入深的问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发育的原因,有着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大部分属于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类型。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其个性特点,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因势利导,以符合学生个性与认知规律的问题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2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概述

著名的学习心理学研究者布鲁纳有一个观点,即:理想的教学行为,是一种持续的活动,其主要组成要素便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性思维的学科,教师只有不断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其融入到问题的情境之中,增强教学效果。由此可知,恰当的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3.1 准确把控提问的时机

小学生个性活跃,但是注意力维持时间却偏短,只有在适当的“火候”来进行发问,才能使其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知识上,激发出创造性的萌芽。随着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一节数学课程的问题设置数量其实没有一定之规,但是提问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在哪一个环节抛出问题,问题的内容这样才能循序渐进,都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精心设计的。当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所设置的情境所吸引,教师就应该在此时通过恰当的问题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通常将提问的时机选择在以下一些环节:(1)当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有所感悟,并急于表达的时候;(2)当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设定的情境出现疑惑,急于发问的时候;(3)当需要对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氛围进行调节的时候。在这些实际进行提问,会显著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效率。

例如,笔者在进行“比和比例”的教学时,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将学生带领到操场,提问:如何才能想办法测量教学大楼的高度呢?在学生陷入迟疑和迷惑的时候,笔者将一根一米长的木杆立在地上,并请学生测量木杆的长度与其影子的长度,分别是一米和0.5米。此时学生若有所思,笔者接着结合比例的相关知识提问:测量木杆的影子,知道影子长度是木杆的一半,那如果我们测量大楼的影子,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学生们在短暂的思考之后,便答出“大楼的影子乘以2,就是大楼的高度。”此时笔者进一步发问:谁能用公式来总结我们刚才的发现呢?从而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可见在适当的实际进行提问,能够在学生的认知中产生强烈共鸣,教学效果也有所提升。

3.2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其注意力

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是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因此结合这个个性特征,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对于触发其兴趣点的提问,能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是:在包括数学课程在内的逻辑性的学习行为中,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中,能够实现真正的理解和知识的内化。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问题的思索中,能够逐渐体验到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并通过抽象与概括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知识的牢固掌握。

例如当笔者在对一年级的班级进行数学课程讲解时,设置的问题均十分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唤起。笔者首先带领全班玩耍“套圈游戏”当学生套住不一样的动物时,就能得到不同的累加分数,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十分高涨,兴趣被唤起,此时笔者抓住时机提问:如果套住老虎得到5分,套住小鹿得到4分,套住小鸭子得到3分,小猫2分,小狗1分的话,有同学一共得了9分,谁知道他套住的是什么动物呢?此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都想迫不及待地思考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有了答案,学生的逻辑思维被运用在日常游戏中,并使其兴趣点得到激发,形成独特的思维。

3.3注重问题的质量,忽略问题的数量

小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转移,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应提升单个问题的含金量,而不应以量取胜。如果教师不停发问,问题的主题设置又比较分散的话,学生就难以静心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假若问题的设计数量过多,很容易使短短的一节课变得杂乱、琐碎,每一个问题都难以讲深讲透,其思考价值大打折扣,也不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力。因此教师应紧密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具体内容,牢牢把握知识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备课时进行深入的归纳与综合,设计精准、合理的问题,而不应只追求问题的数量。

例如,笔者在讲授“百分数”时,全程只设置了一个连续的问题序列,鼓励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交流来寻求答案:“假若有个班,学生的总数低于五十,在这个班的女孩子是男孩子的百分之八十,谁能告诉我这个班的男女生分别有多少,班里的总人数又是多少呢?”,在学生短暂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接下去的课堂上笔者主要围绕这一个问题进行归纳和深入。”有学生指出这个问题中缺乏具体的总数,因此不够完整,笔者抓住这一思路继续提问:“学生的人数是整数还是小数呢?”学生回答是整数。笔者进一步引导提问:“女同学的人数既然是男同学的百分之八十,那么转化成分数是多少呢?”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后,很快得到答案:百分之八十既然是五分之四,那么显然班里总共有四十五名同学。笔者紧接着提问:“那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给出准确的答案。

此外还应注意,小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的及时反馈也十分重要,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为对或者错,应该通过丰富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只有学生的心理上体会出教师的肯定与激励,才能维持对数学课程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提升其个性中的自信,杜绝羞怯和抗拒的心理,实现心智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课堂上的提问是其必要的一个要素。在对课堂提问进行设计时,应明确提问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充分把握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课前的备课中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出合理的问题,便能够为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提供支撑与帮助,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21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积极的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小学数学也有其明显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更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较之于高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更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就显得更加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温暖了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畏惧,而是充满热爱,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能够鼓起请教老师的勇气,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此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要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起重视,并积极主动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妙运用游戏教学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游戏教学法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的作用。

1.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游戏教学法之所以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与小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了期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与小学数学的特点相适应。将游戏教学法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知识点的表达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基础,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得以呈现,因此,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平淡的课堂教学,往往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反之,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课堂,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启示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有多种不同的体验,仅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于课堂之上。

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越多越好,要讲究恰当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教学方法及时作出调整。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的知识点,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师也要根据讲解内容发生的变化,对教学方法作出有效调整。想要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的教学进行实践,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

四、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现代教学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的情况。在小学阶段的师生互动,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小学生不懂得如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因此,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互动更加有效,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3)

一般来说,优质课堂是指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为此,分析优质课堂的特点不仅有利于对课堂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更能使教师了解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往往需要依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影响和塑造,因此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对于优质课堂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从课堂教学导入知识的时候开始。要想做到这些首先就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熟悉和了解,结合以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应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尽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其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中。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严厉的形象。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感受,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选择哪些练习题都要严格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并且在课堂教学时,更多地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学生的每一个表情,以便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充分了解,促进优质课堂的有机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4)

一、前言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无疑是重要的教学阵地,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就要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阶段,应积极优化数学课堂,夯实数学基础教学,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以满足新课标为根本要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真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

考虑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课堂引入工作

在小学教育阶段,为了取得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老师应在上课之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应细化课堂引入工作。其中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话题进行切入,例如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衔接质量,满足课堂教学要求。

2、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

考虑到小学生个性活泼的特点,在数学课堂内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性格特征,构建一种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轻松快乐的学习,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还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小学教学的实用性。

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学生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应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做准备。

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夯实基础教学

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是重要的教学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整个数学能力的提高,如果不能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的数学思维,将会严重制约学生日后的学习。并且在新课标中,也对小学数学的基础性做了阐述。所以,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夯实基础教学。

1、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概念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最佳时期,老师应注重学生数学概念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例如老师可以重点介绍数的概念,以及数学的应用常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逐渐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阶段,在这一阶段应本着夯实基础的原则,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按照学生的兴趣特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重点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

3、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为了满足学生能力提升都需要,应重点开展解题方法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解题技巧,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解题方法的介绍和比较,使学生能够选择更简便的方法解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四、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注重教学创新

考虑到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教育阶段,应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目前来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针对性

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应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教学方式,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主要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将学生分组,按照组别进行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满足学生需要。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应积极优化教学方法,主要可以采用重点突出教学法,比对教学法、解题能力训练法、有效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教学环境

在小学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局面,应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满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要求,达到新课标的标准。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应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五、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密切联系生活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 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 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 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优化课堂教学、夯实基础教学、注重教学创新、密切联系生活等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质量,满足小学教学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蔡宏圣;;和谐:数学教育的固有姿态 [J];江苏教育;2011年Z1期

[2] 杨小丽;;感悟数学之美 推进素质教育 [J];新课程(中);2011年04期

[3] 辛亚玲;;展现主体创新性,提升学生思维效能―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5)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样的困境,教师务必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如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主动进行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进人们认识世界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相关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以故事为主体的问题创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将有趣的课外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东西作为依托,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一天,羊村开会进行食物的分配,有一个饼,懒洋洋跟美羊羊都想要那个饼,但是怎么分才能使得两个人都有同样多的饼呢?”学生回答“一人一半”,此时,教师让学生用数来表示一半,学生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教师正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从而有效地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创设课堂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根据课本中的一部分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手进行制作实验,从而让学生从亲自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营造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竞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比赛来营造竞争情境,如知识竞答、算术比赛之类的游戏,并将新知识融入到游戏竞赛中,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多多鼓励学生,用竞争情境的创设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从而消除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的缺点,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较难学的学科,其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以外,还具有实际运用性的特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随处可见的,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拉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理论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数学在学生眼中更加具体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从而突显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并对该知识点进行共同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从而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掌握教育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学生在不断地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促进自身养成良好的课堂反思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反思,然后在下节课上课时进行总结交流,并注意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小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寻求学生的真实需求。因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根本依据进行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密切联系实际、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加强教学反思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6)

一、前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日后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考虑,必须仔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特点,重点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满足小学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对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应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入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并以教学内容为依

据,保证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教学内容为前提。

2、 选取适合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情境的构建效果,应在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的选择上进行斟

酌,根据教学要求和高效课堂的需要,合理选取适合的教学素材和案例。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三、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应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中,应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要想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采用适合学生的语言教学,改变数学课堂的枯燥局面

在小学教学阶段,老师应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教学,使课堂教学能够改变枯燥的局面,使小学数学课堂能够达到轻松活泼的效果。

3、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教学案例

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要想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质量满足实际需要,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和例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小学数学构建高校课堂,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学生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很有必要,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才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学素质。

3、将探究式学习作为高效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

考虑到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应将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明确探究式学习的作用,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

五、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多媒体,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基于多媒体的这一优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保证高效课堂的教学质量,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其次,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再次,应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要想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就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教学的整体效率,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来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要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入手,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质量。

参考文献

[1]覃庆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刘丽红;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现代阅读(教育版)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7)

一、提问的情景化

把问题以模拟生活情境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与语文等学科相比较,数学具有明显的抽象性,但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习惯采用具体形象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对生活问题的研究与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联系到一起,进而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情景化。

二、提问的思考性

研究证实,有效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因此,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特别重视问题的思考性,即问题难易程度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及年龄特征,同时设计出的问题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与思考的空间。此外,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尤其重视知识点的中心性与基础性,以及知识点变式运用的灵活性,即实时改变已有问题的表述形式,如此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情境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对激发学生多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三、提问的针对性

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设计所提的问题,如此个别化与针对性的提问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提问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实时变化课堂情境。此外,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有效提问的作用与价值,坚持做到努力优化与精心设计,进而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三大特点展开论述,即从提问的情景化、提问的思考性、提问的针对性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了简要论述,以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8)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68-02

[作者简介]陆如兵(1982―),男,江苏如东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教学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已有知识、思维特点等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数学知识和能力,并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一、阻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原因

阻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不科学、不明确,教师在教学中抓不住教学要点;在教学目标设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等,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二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呆板、乏味,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理念,缺乏创新意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是沿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也就难以实现。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认真研读教材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目标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南,也是行动的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研读教材知识,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阶梯性、全局性及层次性,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内容十分严密,也十分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形成整体化的感知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课堂教学。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把知识内化为教学能力,才能灵活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追求提升教学有效性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照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改革和创新中,走上不断提高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之路。要让学生的学习取得满意的效果,关键是学生要乐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这就需要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亲近、平等、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要用大爱之心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宽松、能够张扬个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百倍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加合作学习,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笔者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和学生交流的。“我们知道了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时有几个学生抢答说。笔者及时鼓励这些学生:“很好,回答得不错,你们是爱动脑子的学生。”这时又有学生说:“我们小组采用了‘折一折’ 的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笔者对其回答加以肯定,“很好,请你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在学生演示完后,笔者又鼓励说:“你们的方法真好。其他小组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为课堂营造了宽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又能够小组合作,从而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机需要一定情境的促发,特别是能够融合小学生特点的情境创设对他们更具“磁性”,也更能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着眼于能否引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只有那些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故事激趣式、联系生活式、猜谜式、媒体演示式,等等。

比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笔者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一个储蓄罐,告诉学生这个储蓄罐是我们班丽丽同学的,她的奶奶快过七十岁生日了,她要用里面的钱给奶奶买一件生日礼物,这里面有多少钱呢?现在倒出来,请大家一起来数数。这个情境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因为储蓄罐对每个孩子都充满着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练习设计面向全体,体现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结合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丰富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学活动的进行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练习的设计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比如,在《认识分数》的练习环节,笔者设计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习题。第一步,强化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1.数学来自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处处都能找到分数,请你找一找;2.“晶”字每个“日”大约占这个字的多少?第二步,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应用:1.(出示一张分切好的蛋糕的图片)图片中分切好的蛋糕可以用分数表示,请你写出来,并比较一下大小;2.请用分数表示图片中红色的部分(出示图片)。第三步,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感受数学的魅力。上网查阅关于分数的发展历史,并做好记录。

这样的练习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和数学的存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不仅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还要确保练习题的科学性、技巧性,只有每个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收获,练习课的有效性才能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尽快克服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科学设计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这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显示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做好正确引导作用,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努力挖掘学生的数学探究性思维,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地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低,面对如此教学现状,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努力改进教学策略,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表达的学学习习惯,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实现小学数学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高效探究性课堂构建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影响较为深远,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时半会难以消除。以往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课堂上几乎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不利于他们探究思维的形成。同时,由于受新课改的影响,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采取新的模式,不断提升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迫在眉睫。

二、高效的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构建策略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就需要教师去努力构建问题情境。我们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这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如我们在执教“圆锥和圆柱”这一课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提问:请问你们家里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哪些是圆锥体?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几个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开始积极动脑,并且借助课本积极思考这几个问题,很快他们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基于学生兴趣点的探究性提问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注重发掘生活中数学特征,提升探究效果。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欲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需要后期的培养和引导,而且学生的探究思维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元素,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和学生情感特征,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如我们在执教重量单位认识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回家自己对家里的东西进行称重,并且用千克和克来做单位,学生们回家后都积极参与,第二天上课时,学生进入课堂特别快,对课堂内容掌握得特别快,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诸如此类,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题目,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情感,体会出学生数学的重要性。

(3)注重分层引导学生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小学生在数学探究过程中不可能顺顺利利的,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问题,而且在运用和解决新知识的时候很难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很难判断问题的对与错。这时,我们教师应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归类,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引导,并在引导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如我们在执教混合运算时,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时我们要注重对之前学习的各类算法的回顾,并且教授学生这几种算法的计算顺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混合运算和之前学习的有何不同?这样巧设疑问,学生积极性上来了,就会积极地参与探究,进而对新旧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

综上所述,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就需要教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和体会,认真解读新课改的要求,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特点,不断总结提高,努力寻求培养学生研究性精神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篇(10)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于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的标准有许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管怎样,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材内容的活用以至教学效果的达成都是需要评判的标准。特别是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虽说“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但只要是小学数学教师从自身的教学长处出发,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从尊重并活用学情出发,选择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有了保障,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求教学要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其实就是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得他们高质量的学习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呈现有效、高质、创新的亮点。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的学习出发,将所学习到的东西延伸到日常的学习当中,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得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沿着有效、高质、创新的道路前进呢?

一、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更是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记忆,使得他们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挂上钩,为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很好地感受、领悟、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情境导入的积极意义,从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把课堂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相结合,争取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先声夺人,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如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一课的教学为例。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他们所学的有关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内角和、三边关系等知识点的梳理并形成相应的数学能力,再加之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点的整理上还欠缺条理性的学情,我就根据学习目标特地设计了一个从家里到学校的线路图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在这个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了几条不同的线路图,使他们能够在这几条线路图中去思考、比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对本章节知识重难点的回顾与整理。因为有了这个环节的巧妙设计,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对知识点的复习,使得本堂课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了学生能力形成的训练,而不是停留在“炒剩饭”的程度上。

二、有效的教学方式选用

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这其中最重要的转变应该算是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占用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讲,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练习。因此,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学习是枯燥的、低效的。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却是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教师隐身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学习就是有趣的、高效的。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地改变教学的观念,顺应教育、教学的潮流,深入思考并大胆探索适合本班学情的优良教学方式、方法。虽然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角度来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主流方式,但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学情选择最佳的操作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序进行规范,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相应的训练,使小组合作更加完善,更加高效。数学教师特别要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有效的引导,引领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长进。简而言之,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动起来,要相信并引导他们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数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有着收束和提升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绝对不能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因为只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才能保证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兼顾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个性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于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所谓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是专指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就是一味的夸奖、鼓励等。要知道,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几种形式,而不能简单地以教师的评价来代替评价体系这个整体。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将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鼓励和对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批评指正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正确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把优点坚持下来,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最终获得学习的长进。

参考文献:

[1]郑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4):89-91.

[2]郑声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J].福建教学研究,2013(3):11.

上一篇: 数学文化笔记 下一篇: 金融工程实战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