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解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5 16:51:49

语文古诗解析

语文古诗解析篇(1)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古诗词鉴赏 方法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

教师和学生都知道古诗词在高中课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鉴赏古诗词方法,但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第一,面对高考成绩和升学率的双重压力,高中语文教学逐渐趋于成绩第一的形势,对高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也如此,教师更偏向于向学生传授鉴赏古诗词的技巧,向学生传授如何正确将古诗词翻译成现代语言的技巧,却忽视了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特别是面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更是采用“题海战术”,教师给学生大量的古诗词鉴赏题,希望通过反复的练习,加强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甚至希望能够押中考试题目。这是教师过于功利化的体现,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鉴赏古诗词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是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过于注重对古诗词的解读,忽视学生的感悟,在课堂上,往往将教师的鉴赏思路强加给学生。但实际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任何一个学生都对所鉴赏的古诗词具有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目前这种以教师的鉴赏思路为主体的鉴赏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被动位置,将教师的审美强加于学生身上,必然达不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反而会僵化学生的思维。

第三,经过研究调查发现[1],接近一半的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毫无兴趣,甚至认为古诗词不应该出现在试卷中,这种现象说明了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缺乏兴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鉴赏兴趣的引导,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该对国家的传统文化有一种民族自豪感,但正是缺乏古诗词的鉴赏兴趣导致民族自豪感的缺失。加之当今信息的碎片化和快餐化,很难让这代信息时代下的学生对一件事情保持长久的热度,所以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鉴赏方法探讨

(一)从意境角度鉴赏

意境是一幅图画的灵魂,同样,一首古诗词的背后必然存在一种意境,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对意境的鉴赏能力,通过某种静物固然能够分析出诗词的意境,但还不够全面,只有全方位地感悟整篇诗词的意境,才能把握住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内涵。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可以让学生用白话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将古诗词中描写的画面呈现出来,感受作者悠然闲适的隐居生活,这样的转换有助于学生感悟诗词的意境,鉴赏古诗词的灵魂。

(二)从创作背景角度鉴赏

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将作者的创作背景作为鉴赏的切入点。例如在鉴赏的《沁园春・长沙》时,可以为学生讲述当时在作这首词时的革命形势,当时和共产党已经团结在一起,工农运动也参与了反封建的斗争[2],结合当时的作词背景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诗句,可以感受到作者意气风发的气势和为新中国统一而奋斗的决心。所以教师在与同学共同鉴赏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人生阅历和创作背景,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横纵对比、结合鉴赏

高中语文学习时会学到同一个作者或相同派别的古诗词,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可以采用横、纵对比的教学方法。例如豪放派的苏轼写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情怀,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他们的诗词都透着一股豪迈的气势,所以在讲婉约派等派别的诗词时,可以结合相同派别的诗词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对比同一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有助于全面了解作家的一生,这些鉴赏方法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形成自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高中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意境和创作背景对古诗词进行鉴赏,还要采用横纵对比的方法,对比相同派别的不同作品和相同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鉴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高中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古诗解析篇(2)

古诗词是中华文学精粹,是我国古典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古典文化的象征,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古诗词读解能力是继承与发扬古典诗词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1.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读解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依然不够重视。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古典文学气息浓厚,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读解,并深刻理解这些古诗文,不仅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产生“考试至上”的思想,于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诗词,而对于诗词的一些重要、深刻的文化意蕴不去挖掘。这种做法造成了学生只会机械背诵诗句,填写诗句,却对诗词读解束手无策。

(2)学生诵读程度不够,诵读方法不当。中国学生的背诵能力和对知识的记忆力是世界一流的,从小到大,学生养成了对一些重要知识点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现在诵读程度不够、诵读方法不当成为古诗词读解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学生机械背诵的同时,却读不出诗词所蕴含的感情以及诗歌的韵味。例如,学生在背诵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时却背诵不出那种紧张、危机、悲壮、惨烈的战斗氛围,更读不出战士们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与勇气。第二,学生诵读方法不当,只会诵读,不会深层次理解诗词内涵。

(3)语文古诗词解读课堂沉闷、无生气。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薄弱之处,教师在解读古诗词时往往将整首诗拆开,一字一句、一点一滴的讲解,但拆开后却忘了重新组合和使诗词完整、系统。毋庸置疑,学生被这种枯燥乏味的讲解挫伤了诗词学习积极性,不仅学习兴趣不高,反而会厌烦古诗词,无法体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古典文化魅力。久而久之,会使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沉闷、无生机,课堂教学效果极其低下。因此,为了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不断优化古诗词读解教学方法,以构建温馨、活泼、和谐、趣味的古诗词课堂。

2.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读解教学的有效对策

(1)优化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深刻的教学内容、活泼温馨的课堂氛围是构建初中语文古诗词解读高效课堂的必备因素。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运用灵活多变、动态科学的教学法还原学生古诗词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自主、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教师可运用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赛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法丰富课堂内容。

(2)重视古诗词鉴赏,培养学生古诗词读解能力。依托古诗词鉴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古诗词读解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以有感情地读、背促进古诗鉴赏教学的开展。读与背是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教师要引领学生正确地读,有感情地背,尽可能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主动去领悟、去感受古诗词的思想魅力以及其艺术审美价值。第二,开展诗词鉴赏教学。开展古诗词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千古流传下来的优秀古诗词,零距离接触文化文学精粹;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品读、鉴赏古诗词,学以致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解读教学在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一方面要基于考试要求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等综合读解能力,为学生古诗词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针对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解剖、对症下药,不断优化古诗词读解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古诗词读解课堂。

语文古诗解析篇(3)

《初中语文新课改论》中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加强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感知,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合作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初中古诗词课程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一字一句的讲解,理解了诗词的具体含义后进行背诵。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鉴赏能力的提高。另外,古诗词教学模式深受语文中考机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教学生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来应对语文中考题。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只让学生暂时记住了答题模式,而不能做到深刻理解,所以改革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途径

1.重点分析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

作者每写一首古诗词,都是有感而发。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背景,并结合作者的身世来分析,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观沧海》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本诗的写作背景,即“作者曹操在当时击破了来自北边乌桓的困扰,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实质性胜利,所以作者心情十分愉悦,路过碣石山,所以登山望海,写下此诗。”教师给学生讲述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学生对诗中的具体意象就可以清楚理解,更好地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鉴赏水平,促进了有效教学。

2.引导学生品味“诗眼”或“词眼”

“诗眼”是一首诗的“生命”,是对一首诗的浓缩表达,体现了一首诗的全部精华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诗眼”的分析,从“诗眼”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有效理解古诗的内涵。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望岳》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本诗的“诗眼”,体会作者的雄心壮志,分析具体的描写意象,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本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本诗的诗眼或者关键句是什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题目中的“望”字最具有传奇色彩,全诗并没有提及“望”字,我们却能够从诗中感受作者从山的高处进行眺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出作者想要登山的意愿,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征服一切困难的壮志雄心。作者带领学生分析诗眼或者关键句,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了诗的中心内容,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3.深刻分析作者所用的艺术手法

在每首古诗词里,作者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一些艺术手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教学中,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使用的表达技巧,从而更好地分析具体的意象和描写特点,促进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饮酒》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作者的描写技巧和抒情特点,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诗的整体结构,即“全诗共分为两部分,脱离世俗喧嚣之感和从南山之景中感受田园之乐。”分析了整首诗的结构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即“通过前两句的叙事加说理,之后又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个过程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描述了作者回归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和心灵的宁静,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由衷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词的写作艺术手法,从艺术手法之中结合作者的抒情,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引进新型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和汉语文化水平。

语文古诗解析篇(4)

教师先安排预习内容,让学生搜集古诗时代背景资源。一是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历程,创作风格以及后世影响等诸多方面来感知体验,才能走进诗人。二是了解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验古诗的内容、思想,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的境界和作者的情感世界。三是赏析诗词艺术文化传统。古诗的意境美、表现手法含蓄夸张、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等艺术文化的传统,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审美能力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迁知入文,移情入文,与文本的保持零距离“对话”,从而激感体验和生活感悟。

二、以读为本,整体感知、培养语感

在古诗文教学中,整体感知、把握诗词大意的原则与阅读、吟诵为主的教学原则相得益彰。读诗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每一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先要反复吟诵,认真研读,推敲诗的意境,以便声情并茂的范读;其次,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之后,接着指明学生大声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最好配上各种肢体语言),之后让学生相互评议,纠正指导,互相提高;再其次,深度理解诗意的朗读。在这个阶段,先要巧妙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深层次理解诗意,在理解中朗读巩固;再次,披文入境、反复吟诵,与诗人达到情感共鸣。如教师配以音乐背景,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诗的语言美、音律美、节奏美,从而渐入古诗的意境美,从而理解诗意;最后,加强朗读技巧训练,培养古诗的语感。如停顿要讲究声调抑扬(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语法停顿、感情停顿、感情重音。

三、创设意境。讲解诗词。感悟诗美

1.对照诗词注释,尝试理解诗意。对于浅显易懂的古诗,教利用课前一分钟,提问学生搜集古诗的背景材料,帮助学生“胸有成竹”,对诗句的理解,达到“自圆其说”;然后指导学生对照诗词的注释,或者通过查古汉语字典理解古生僻词语的意思,尝试着理解诗意,用现代文翻译出来;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给予纠正和提升,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学习气氛。

2.淡化诗意,品析古典诗词,剖析其语言魅力,探析其诗趣。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基本学情,主要运用以下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一是保留人名、地名、物名;二是补充增添诗中的省略的成分;三是更换古今意义不同,辨析通假字词,或用法不一样的字词;四是调换词语顺序,连接各句中已解释的词语意思,将浓缩的词语扩充展开,按现代文的语法翻译通顺。

3.创设多种情境教学,渲染意境,多项体验,感悟。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低,教师应特别注意运用直观教学,如以图配诗,诗画结合,然后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展示生动感人的艺术画面,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激感,营造诗情画意的气氛;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想象漫游,用夸张,对比等手法,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进入诗的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

语文古诗解析篇(5)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最能够帮助学生积淀语言素养的部分,诗歌是几千年汉语言文化经过大浪淘沙沉淀而来,教师们一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古汉语的文化精神传承发扬光大,让学生们始终能够领悟诗歌的语言魅力。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诗歌教学的课时被其他教学内容所占用,教师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诗歌教学对学生语言情感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们的诗歌学习能力较差,尤其在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上存在较大短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诗歌教学,端正诗歌教学态度,让学生们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掌握诗歌语言、情感赏析能力,提升诗歌文化素养。

一、小学诗歌教学之品味语言美

1.朗读散发语言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语言内容带有极其浓烈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将诗歌中的语言魅力充分散发出来,给予学生们诗歌语言美的享受。在朗读诗歌时,教师一定要融入优雅的语音,将诗歌的语言意境充分体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对诗歌提起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诗歌学习中。

比如,在二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此诗的表达情感,在朗读时将自己的朗读发音方式与古诗情景相结合,力争散发古诗的语言魅力,在朗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一句时,“荷尽”与“犹有”、“傲”字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因此我在朗读时将自己的语调与它们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做到欲扬先抑,为接下来两句古诗的情感做铺垫。而“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则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归宿,我在朗读时采用了深情的语调,引领学生们产生情感共鸣。

2.推敲文字,赏析语言

诗歌是古代语言文化的精髓,古代文人们在作诗时对文字的运用十分讲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们推敲文字,让他们发现诗歌中语言的美妙。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古诗《草》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古诗教学重点放在文字推敲方面。例如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赏析环节中,我对“烧不尽”和“吹又生”两词进行对比推敲,让学生们了解作者的对比烘托描法,其次在“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古道”、“荒城”进行了意境词汇的赏析,让学生们懂得古诗中意境语言的优美,并以意境来激发学生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思考。在课堂上进行如此语言推敲的教学引导,可以让学生们逐渐深化文字赏析意识,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巧妙运用文字,将文字的语言魅力最大化。

二、古诗画面辅助教学

每一首古诗都能通过语言的精妙运用来描述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图画,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赏析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进行画面意境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古诗语言风景图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感情,让故事画面辅助诗歌教学,促进诗歌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古诗解析篇(6)

相对于其他题型,古诗词鉴赏是历年高考试题中难度较大的,部分考生得分较低。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不理解诗词的内容,缺少积累,缺乏诗词赏析的基本常识;同时,答题时表述未能抓住题干、根据题干的暗示用准确的术语规范地表达。所以,考生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赏析答题能力和答题准确率,对备战高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点努力,权作引玉之砖。

一、近三年广东高考诗词考点简析

纵观近三年来广东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一是分析思想感情(09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11年“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诗歌语言(09年“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0年“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三是分析表达技巧(10年“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最后是分析诗歌内容(11年“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总的来看,其实都是在围绕二个重点——写了什么和怎样写来命题。

近三年来,广东高考试题中古诗鉴赏题满分都是7分,虽然该题型难度在逐年降低,但仍有不少考生答分率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考生没有认真理解题干,同时没有掌握古诗的基本常识,不知道如何规范答题。

二、如何备考古诗词鉴赏题

根据近年来广东省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特点,本文认为,考生在备考中,需要注意理解题干,扣住题干,准确规范答题。因为题干提示答题的角度、范围和要求,因此必须围绕题干要求,比较诗词内容,运用规范术语,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出来。考生应提高解题的能力,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从而提高古诗赏析题的得分率。

1、知人论世,理解内容

由于诗的语言跳跃性比较大,加之古代诗词运用的典故较多,涉及到的背景知识丰富,因而不能理解诗的内容,致使很多考生对诗词赏析有畏惧心理,他们遇到这道题只是随便答一点,甚至有部分人放弃答题。其实考生要准确理解诗词内容,不仅诗句要读,对诗词题目、注释、作者与相关背景知识的理解也是重要辅助。比如2009年考查的是杜甫的《月》这首诗,这个诗题《月》在古诗中是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意象;诗歌内容后也有补充介绍写作背景,然后联系诗人杜甫坎坷漂泊的一生,颠沛流离的身世,壮志难酬的失意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自然会理解到诗人在这首五律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意象,体味情感

意象是诗歌中富有意蕴的物象,诗人通常都是要借助意象来传达情感,所选的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审美创造的结晶。因此准确解读意象含义,对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非常重要。为此,考生必须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含义的知识。

比如,梅历来就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菊的清高、斗雪傲霜,受到诗人的青睐与赞颂;月是思乡思亲的代名词;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蝉的清高,古人悲鸣,便赋予了悲切之情,暗寓诗人的命运乖蹇,人生之多难等。

2011年高考题《减字木兰花》(苏轼),第一小题“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考生只要能抓住词作中出现的“初解语的莺”、“如酥的微雨”和“遥看近却无的草色”这些表现早春景象的意象,就能解答出相关答案。

3、熟悉术语,准确表达

在理解了诗词内容、体味出情感之后,接下来最主要是联系诗词文本,了解其文本含义,灵活运用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的解读赏析心得,规范地表达出来。

一般而言,诗歌的艺术手法通常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此外还有诗词风格和语言术语等等。赏析古代诗词,必须熟悉这些术语。明了赏析术语,一般的回答程式是:先写什么,再分析怎样写,最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写,达到什么目的。

比如10年高考第一小题“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最佳答案就是首先回答写了什么——“隔”带有阻隔、隔断之义,接着分析怎样写——“隔”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来写,最后再说明达到什么目的——用“隔”可以增强作者对江东的留恋之情。

总之,高考古诗赏析尽管比较难,但只要考生能在备考中认真地对待,首先心理上不要畏惧,然后根据命题者设计的问题,抓住意象,整体理解诗句含义,运用准确术语,按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的模式来答,那么得较高的分亦非难事。

参考文献:

[1]2009-2011年广东省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分析;

语文古诗解析篇(7)

首先,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不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小学生在讲解一遍之后,就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而有的学生则略显吃力,这就需要教师重点照顾这部分学生,关注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其次,古诗词的教学无需过多技巧,主要是背诵纯熟,然后可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并且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等。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背诵,忽视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和探究,缺乏对其内涵的理解。再次,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往往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由于古诗词属于文言文范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在课堂上情绪低落,如果教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化难为简的教学策略

1. 还原古诗词意境,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时,意境十分重要,不同作者在创作诗词时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与其人生经历、政局变动和所处环境关系密切。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通过查找资料寻找作者当时的处境,然后进行还原,促使小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心理起伏与情感变化。古诗词用语含蓄、简洁,所以,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多读多学,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降低古诗词的学习难度。

2. 使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与古人不同,对古诗词的感受也不同。古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往往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是对当时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学会联想,发挥想象力,分析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古诗词作为一种有特色的语言艺术,需要通过小学生的联想,真正品味与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因此,需要把握作者对自然或现实的态度,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

语文古诗解析篇(8)

一、当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正确理解

古诗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与当代的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距离,这使得很多老师和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古诗文。因为,古诗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让高中学生学好古诗文尤为重要。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古诗文教学的正确理解,往往忽视了古诗文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得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佳。而且高中学生在古诗文理解方面的误差,使得他们无法有效接受古诗文知识,觉得古诗文内容十分难学,进而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2.古诗文教学侧重点不对

老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关注古诗文中的字、句子、词语的分析和讲述,将古诗文逐渐分割开来。而古诗文是一个整体,高中学生在进行古诗文学习中,需要对其整体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古诗文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对古诗文中的字、句子、词语等进行简单的理解。此外,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很容易脱离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古诗文内容的讲解,忽略了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严重影响了古诗文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1.明确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目标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对语文古诗文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不仅要增强高中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要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增强高中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诗文中的句式特点和句词用法与现代的语言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需要不断加强高中学生对语文古诗文句词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高中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其次,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对古诗文知识进行活学活用,老师要在高中学生已经掌握的古诗文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去阅读古诗文、学习古诗文、理解古诗文。最后,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高中语文古诗文中承载着丰富的人生态度和哲学道理,是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其中寄托了很多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讲述了很多的人生哲理,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古诗文地讲解,实现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最终教学目标。

2.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文教学氛围,对调动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中,可以让高中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语文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去,增强高中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诗文内容的古朴唯美、庄严大气,从而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三、结论

总而言之,古诗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明确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目标;通过古诗文中所蕴含的古典韵味来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增强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质量,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语文古诗解析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95

传统文化传承了我国古人先贤的智慧,是我们学习警世恒言、古典名篇的重要载体。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在教学中要对传统文化内容格外上心。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诗人智慧的结晶,对于后世了解古代生活、学习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看到了古诗文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据了较大的篇幅。但虽然如此,当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没有突出重点,古诗文教学趋于模式化,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兴趣等。这样的问题就使得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更完善地讲解古诗文内容,学生也无法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古诗文的传承和发扬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老师就必须要对古诗文教学的思路进行探索,力图寻找出更好的、更适合的教学方法,确保古诗文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兴趣比老师更加重要,学生在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时,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即便老师不进行教授,学生也会主动去学习。古诗文教学和一般的语文知识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有兴趣的学生眼中充满了吸引力,但在缺乏兴趣的学生眼中,古诗文生涩难懂,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极为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对网络接触得更多,他们喜欢的是网络上千奇百怪的网络用语,而不是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适当运用网络用语进行教学,比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词是明朝诗人于谦的名句,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结合网路用语,诗人要表达无所畏惧之情,老师就可以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解释,学生也就能更快地了解诗句的含义,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么有趣,对古诗词也就有了兴趣。除了网络用语之外,古诗词可以结合视频、音乐等进行教学,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有与之相配的歌曲,老师通过歌曲进行古诗词教学,也就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起来兴趣更浓。

二、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积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学生的积累很重要,学生不会写作、阅读存在障碍、记忆力较差都可以从积累中寻求解决办法。学生的积累量足够,在学习过程中也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积累量充足,语文水平自然也就能得以提升。古诗词是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主要体现为读不懂、记不住、用不了等现象,读不懂即是学生无法读懂古诗文,记不住即是学生无法对古诗文进行熟练地背诵,用不了则是学生学习了古诗文之后无法在写作、交流中运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积累的习惯。积累古诗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要保证对教材中的古诗词能熟练掌握,对古诗词也要有充分的兴趣。其次是在熟练掌握了教材的古诗词的基础上,对课外古诗词进行学习,确保学生有更多的阅读面。再次,在进行课外古诗词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做好笔记,面对喜欢的句子或是读不懂的句子,都要记录下来,再利用业余时间温习笔记本上的内容。最后,良好的积累习惯还包括学生要多和同学接触,每个学生掌握一首古诗词,两个学生交流之后就每个人掌握了两首,三个学生交流之后就每个人掌握了三首,这样的积累效果更加显著。

三、明确古诗词教学的步骤

学习古诗词要注意步骤,任何一首古诗词都要确保对其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就要能够对古诗词进行全面地讲解。全面讲解古诗词要注意到赘龇矫娴哪谌荩具体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包括读题目、读作者、读诗词、思考诗词、延伸阅读等。这五个步骤在古诗词教学中比较常见,且效果较好,可以成为古诗词教学“五步法”。读题目即是指在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对诗词的题目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很多诗词的题目就反映出了作者整首诗词的意图和情感基调,正确把握古诗词的题目,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深入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读作者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学生要对作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作者的写作风格、主要作品等,这对于学习古诗词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文风的把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读诗词是第三个步骤,是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简单把握,读诗词可以读几遍,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诗词的内容。思考诗词是指学生在学习了诗词之后要对古诗词的含义、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进行分析,这个步骤要建立在学生读懂了诗词内容之后。最后的步骤是老师要对古诗词的相关内容进行延伸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古诗词进行延伸阅读,从而增加积累量。

四、抓住重点诗句、字词进行分析

语文古诗解析篇(10)

比较阅读法是指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词,并对古诗词进行对比和分析,明确古诗词共性和个性特点,以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并丰富学生的诗词储备。比较阅读法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比较阅读法进行合理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丰富其语文素养。比较阅读c单篇诗词教学不同,其便于小学生实现阅读拓展,把握古诗词特点,并对其进行迁移运用。

2.比较阅读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实例分析

以王昌龄和王安石的同名《出塞》诗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安石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泪落,蒙蒙吹湿汉衣冠。

(1)确定比较点。在比较阅读法应用过程中,要对比较点进行选择和确定。该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求知欲,便于帮助学生进行文本感受及理解。经比较,学生能够了解古诗词的体裁、思想主题和表达方式等,对特定古诗词的结构和语言风格等具备清晰的认识,以灵活掌握各类古诗词文体及表达方式。在比较阅读中,体裁、内容、结构等均可作为比较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述两首《出塞》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景物等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及差别之处,帮助他们了解作者的心境及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2)求同和求异。比较点确定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在该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对两首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能够帮助他们开拓思路,探讨这两首古诗词的规律,使其理解诗歌的深层思想内涵及意义。

求同比较,多被应用到不同事物之间。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可选取不同题材和意象的古诗词,使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寻求相同点。上述两首古诗,内容存在相似之处,均描写塞外风光及作者的家国情怀;体裁上也都属于七言绝句;作者情感更是存在共通之处,基调都较为悲伤。人教版小学教材中,各单元古诗词虽不是同一作者写的,但主题类似。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主题角度出发,分析古诗词之间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丰富他们的古诗词储备。上述两首古诗虽出自不同朝代和作者,但均为出塞诗,都描写了塞外风光及作者的家国情怀。

求异比较,顾名思义,比较两首古诗词的不同之处。求异比较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接触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古诗词。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不同作者的同名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作者笔下的呈现以及同一作者面对不同事物的心境等,以提高小学生的独立阅读及思考能力。上述两首古诗词虽同为出塞诗,但作者所处的朝代及政治历史背景的不同,在景物描写和情感宣泄上也存在差别,前者雄壮,后者悲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于小学生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

3.比较阅读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上一篇: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 下一篇: 全球环境治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