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市场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5 16:51:49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1)

Gartner高级研究分析师尼哈古普塔(Neha Gupta)表示:“广告客户将开始从以前的‘一次性点击广告’向‘移动广告’转移,因此他们会将更多份额的广告预算投放到社交网站上。这主要是因为社交网站在社交分析公司的援助下已经能够开启用户之间的互联数据结构,映射好友列表、他们的评论和消息、图片和其他社会关系、联系信息和有关媒体内容。”

为了便于计算社交媒体的营收,Gartner分析师明确了‘社交媒体’的定义,社交网站具体包括以下几类网站:(1)因为与社区和社交活动有关的目的而创造、消费、推广、、发现和共享内容的网站;(2)内容通常以文本、图片或视频等形式体现的网站;(3)可能自成一个封闭或开放平台的网站;(4)表达的方向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社交游戏的收入将在2011年达到32亿美元,2012年将增至45亿美元。这部分收入包括社交网站直接利用它自主研发的游戏从用户手中获得的收入,以及将网站作为一个平台借给第三方游戏开发商使用而获得的收入分成。

古普塔称:“我们发现社交网站在游戏创收方面发挥的是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说,社交网已经发展成社交游戏的平台。社交游戏最主流的盈利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广告创收,一种是免费模式。免费游戏获得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或内置现金交易。”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2)

你会为你的宠物狗计算投资回报率吗?你们为你买的衣服计算投资回报率吗?事实是每个提供价值的事物都有投资回报率,只不过有些时候投资回报率不明显。但是,根据2011年对社交媒体营销从业人员的一份调查显示,55%的人认为,计算投资回报率非常紧要。因为他们:

65%的人提到需要提高有效性;59%的热提到需要提高与其他市场营销手段的融合度;48%的人提到有汇报量化效果的压力39%的人有了社交媒体预算或该预算还会增加22%的人提到正确的测量工具已经就位了。因此,即使已经有了计算社交媒体投资回报率的办法,即使市场人已经感觉到了拿到这些数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品牌在不知道投资回报率数据的情况下就做社交媒体营销了呢?一个可能的线索是社交媒体背后有驱动力,新技术的早期采用以及商业革新,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详细的投资回报率分析。当所有人参与进来,当所有事情都慢慢成熟了,于是对社交媒体测算投资回报率也就提上日程了,可以说是边学边干。

那么,要计算社交媒体的投资回报率需要知道些什么呢?

当然,首先测量方法必须要确定,而这要符合你公司的情况。这也许是对于社交媒体测量些什么以及如何测量的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大案的部分原因。因为目的、目标和关键指标对每个部门,每个公司都不一样。

在确定这些钱,有必要确定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如果答案仅仅是“我们的公司建议我们做”,或“我们的竞争对手在这样做”,那么我建议你更深层次地考虑这个问题。

典型的社交媒体营销的商业目标包括:

通过对社交媒体的监测,发现顾客和潜在顾客是如何谈论你的公司的;收集竞争对手信息;与顾客和潜在顾客在线互动;通过分享内容来建立思想领先者的地位;使社会化媒体渠道的内容和信息的触达面最大化;支持已有的销售和市场攻势;支持员工招聘和留住既有员工的努力;打造一个顾客社区来提供支持和推广是的,所有这些都涉及数据收集和测量,但仍然——这些都不是投资回报率,要得到投资回报率,这些因素都需要被转换成商业利益——一个可以跟踪的数据和可以作为结果的数据的组合。这些数据可能与社交媒体并不直接相关,例如总的销售额,要求试驾的次数,注册数,等等。由于需要做对比,因此需要得到在做社交媒体营销之前和之后的数字。

谈点实际操作的事,下面是计算投资回报率的公式:

所获利益—成本

投资回报率=———————— *100 =投资回报的百分比

成本

成本

好了,下面是一个计算社交媒体投资回报率的实例:

圣安东尼奥的海洋世界为他们新建的过山车发起了一场社交媒体营销攻势。长话短说,他们邀请了社交媒体上那些影响力强的人来“试新”,拍了一些视频,配上这些人的正面的肯定的评论,上传到了大约50个网站上,其中30个是过山车爱好者的网站。

回到我们的计算公式:

利益:通过一个针对公园游客的简单的调查(只有两个问题),以及一个适用于所有游客的公式,他们得出那些从互联网上得知相关信息的人给公园带来的收益是260万美元。成本:把这个社交媒体攻势所涉及的人员、技术、流程成本加在一起,总成本是4.4万美元。

260000 — 44000

投资回报率=———————— %100 =5809%

44000

他们所花的每一个美元,带来了5809元的收益。怎么做到的呢?了解正确的人群,激励他们,与他们保持互动!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社交媒体 企业 市场营销 应用

前言: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社交媒体的出现与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拉近世界与人民之间的距离。社交媒体的出现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网络资源的方式,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来说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总之,社交媒体的出现在世界范围之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社交媒体概述

(一)社交媒体概述

社交媒体是web2.0系统发展而来,群众可以通过网站进行信息资源撰写、分享、评价等,为群众彼此提供分享之间的意见、见解、经验的平台。现阶段,常见的社交媒体主要包括了微信、微博、博客、社交网站等。近年来,我国社交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传播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的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社交媒体特征

社交媒体是经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创作的新闻咨询平台,可以有效的为新闻信息行传播,加深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认知。现阶段,我国社交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参与性:社会媒体的出现可以有效的加深人们对信息资源认知,并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信息资源分享、评价、分析活动中去,从而提升社交媒体的参与性。每一个人民群众都是信息的传播者、接受者、反馈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

(2)公开性:社交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为群众提供一个免费的参与平台,提升社交媒体的公开性,从而保证信息资源的分享、传播等工作都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3)双向性:传统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传播”的形式发展下去,并通过媒体进行信息传播,而信息呈现出的单向流动。社交媒体的出现可以随时随地的允许信息传递、反馈、评价等,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二、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一)展示企业品牌

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当前的背景形势下,消费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为向企业提出自己对产品的意见与问题,而企业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让消费者通过不同的渠道、途径来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提高对社交媒体的认知,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推广宣传方案,并做好媒体选择、内容投放、活动设计等各方面的活动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项高品质、高质量的宣传方案,增强企业经营生产的透明度,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创建忠实用户群

社交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可以有效的为企业提供多种的服务渠道,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应该积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创建属于自己忠实的用户群,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渠道,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大数据的支持,社交媒体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管理,对消费者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跟踪处理。另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并根据企业消费群体状况进行分类管理,更好的提升企业的营销效率。

(三)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做好消费者所使用产品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并加强对其分析,了解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优化、改良,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的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充分挖掘经济市场中的更多需求,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

(四)提高企业营销绩效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产品信息流通、传递,比如说,加深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服务的认知,并将自身的观点进行、分享,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营销绩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决策消M观念,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口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

(五)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广告费用的成本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加强产品服务的宣传管理,加深人们对企业的认知,帮助企业树立的品牌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市场营销工作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软文、广告、信息等内容的,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广告宣传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5]。因此,社交媒体在实际应用期间有着低投入、低成本、高回报等特点。

总结:在当前的社交媒体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应该加强社交媒体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经营发展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青叶,李重桃.企业众包模式下的移动营销战略――由蓝色光标传播集团并购案例引发的思考[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05:69-71.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4)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在现阶段的市场营销行为当中,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内容,而在网络营销当中社交媒体营销则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同时也是网络营销行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在现阶段的市场行为当中社交网络营销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来看,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教学内容还是以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结合社交网络营销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对社交网络营销都并不是非常的理解,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工作当中也无法有效地使用社交网络开展营销工作。(二)实践教学力度不足。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社交网络营销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社交网络营销需要具备一定的产品定位分析能力、产品价格管理能力、市场调研与预测能力、渠道管理能力、促销策略能力等。但是这些能力并无法在日常的理论当中获得,只有学生深入销售一线,通过经验的不断累积,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才能有效实现。但是目前阶段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当中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并不会为学生安排对应的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在社交媒体营销方面的实践能力存在着较大的欠缺。

三、基于社交网络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一)增强与时代的衔接性,更新教学内容。由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没有针对社交网络平台营销开设专门的课程。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必须建构社交网络营销的具体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社交网络营销的特点,在社交媒体当中,信息传播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客户对信息的感知与反馈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学生必须明确社交媒体营销的特征。(2)加强社交网络销售渠道拓展的教学,社交媒体渠道拓展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同时需要遵循其特定的规律,这种规律与传统营销行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3)加强社交网络营销策划能力的培养,在任何销售活动当中,营销策划能力都是营销销售成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必须为学生提供针对社交媒体的营销策划能力培养。(二)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市场营销本身就属于一种实践行为,学生即便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如果无法将自己在课堂当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那么任何理论教学都是无意义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条件。而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学生在平时可以在学校当中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而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学校则组织学生进入专业的网络销售公司中实习,让学生深入销售一线当中学习社交网络营销的具体技术,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社交网络营销能力,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能力。

四、结语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社交媒体的大环境当中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徐明成,安静.基于产学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以网络营销人才培养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15-217.

[2]王传芸,章炳林.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想[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79-180.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5)

(一)媒体行业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

当下,在多样化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下,第三方面平台监督得到重视与作用发挥,效果显著。在证券市场中,若没有第三方监督权利发挥,我国股市将难以持续发展下去。据调查统计:现如今上市企业高达2600家以上,其趋势也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呈现递增状态。在这样一个多范围证券市场中,必须设置监督管理单位进行监督。现阶段,监督单位分为:企业董事会、行政管理部门、证监会等。现阶段,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要求上市企业每3个月对企业账务进行总结。但其问题也随之出现,在监督管理中发现:各企业公司未将企业真实账目状态公布于众,只是在企业账目基础之上夸大其词。在这一状态下,若不利用第三方监督管理使我国亿万股民与投资人受到利益损失,丧失自身权益。此外,若企业遮掩真实账务情况,并掌握着数以万计股民资产,一旦发生变动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将媒体作为证券市场第三方监督,普遍能够得到公众认可;同时也有理由进行企业真实状态调查,更具权威性、可信度,对股民权益维护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媒体监督作用优势所在。

(二)媒体为管理单位解决困难

20世纪,国外证券市场监管较为散乱,上市企业存在欺骗行为、虚假信息,使得证监管理单位权利发挥问题重重、难以有效控制。对此,证监单位通过媒体优势特点进行监督管理;利用媒体调查与传播,证监管理再次进行证券市场管理则容易很多。我国在2600家上市企业中,不乏存在一些金融欺骗、造假、违规现象。这时,若仅凭证监管理作用发挥将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管理难度较大;而利用媒体监督管理进行违规、欺诈信息报道,然后由证监进行管理,将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另一方面,根据现阶段证券市场违规、金融欺诈等行为曝光能够看出,新闻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证监单位更多的进行工作辅助。

(三)媒体自由权利越大越有利于证券市场透明化管理

媒体进行证券市场播报其关键优势在于可以将证券交易市场真实数据提升至最高层次。同时,便于股民及时了解证券市场真实状态,进而能够做出科学正确判断与分析。此外,也能够改变证券市场恶劣环境,推动走向科学、良性环境中,实现证券市场透明化发展,提升发达程度。

二、媒体信息播报不足

尽管当前对媒体行业监督证券市场出台一系列制度措施与法律条文。不过,在现实监督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此,笔者根据调查与研究,对其几点集中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证券市场新闻播报缺少真实性

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一种通病:新闻内容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在普通公众中,媒体新闻具有一定权威性与代表性,其新闻传播较为可靠、真实,值得信任。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一面,媒体新闻播报错误、信息不真实将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也会颠倒公众价值观念与信任度。正是基于此点,证券市场利用这一特点进行信息传播,一些商家与犯罪分子将媒体作为目标,采取勾结或利益牵制等方法利用媒体传播虚假信息,进而达到操控证券市场目的。

(二)媒体舆论报道缺少监督

媒体对证券市场基本状态展开真实播报,证券市场新闻信息是媒体播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影响在于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不过,证券市场监督功能不只是进行信息播报,也包括一些违法现象与不规范问题进行曝光。而在实际监督管理中,多数处于被动监督状态。

(三)信息播报不规范问题

众做周知,中国证券交易市场秉承着“公平、公证、公开”理念,进而实现证券交易信息的透明化、公正化。但是一些媒体工作人员一味强调新闻时效性的发挥,而未将公平、公正理念放在首位,进而背反了不可泄露所获知信息的责任

(四)媒体证券播报受到法律制约

目前,我国针对媒体监督证券市场信息播报内容颁布了有关法律制度,虽然做到有法可依,但同时也受到制约。例如:媒体从业人员不可编造和传播虚假新闻、媒体禁止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有关证券内部信息、媒体人员禁止对证券上市企业进行敲诈。与之相应的罪名为: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内幕交易罪、损害商业、商品信誉罪。我们知道其法律条约目的是好的,为避免媒体滥用监督检查权利。但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对媒体证券交易监督功能发挥画上了一道“红线”。尤其针对证券市场交易信息,证券信息传播不同于其他新闻事件,没有一家媒体敢于保证信息绝对真实可靠,一旦出现错误将触碰法律红线,其受害者则是媒体从业人员。参照我国有关法律制度,虚假传播新闻刑法规定:30000以上20万以下罚款,其罚款对象为从业人员自身,并为是媒体单位,使得一些媒体记者不敢轻易曝光与播报证券市场交易信息。

三、媒体发挥监督证券市场功能的法律问题方法

(一)媒体记者多方面取证、调查、审核

作为一名优秀的媒体从业者深知:在没有确凿证据下不可随意进行新闻曝光与传播,信息播报要有根据、客观性,防止信息播报片面。另一方面,媒体与媒体记者人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具有较高的洞察能力,在掌握确凿证据时敢于泄露丑态,同时防止新闻官司。在进行证券市场舆论监督中,媒体要能够主动发现存在的不足,选择代表性、关键问题进行播报,也要尽可能达到证券市场发展具体要求。

(二)政府与有关管理单位明确媒体监督

在有关法律制度中,对证券监督单位管理权力与审计监督权做出了明确指示,也对行业自律监督管理进行了规定。但在媒体传播证券市场监督中缺少明确指示。根据现阶段发展情况分析,多数媒体具有证券市场监督功能的有关法律条例,但是缺少权利化应用。因此,需要政府与有关单位明确媒体监督权利,便于证券市场监督主动性发挥。

(三)规范证券市场信息播报,提升媒体记者法律

认知在一些状态下,媒体证券播报与证券市场规范化存在一种特殊联系。想要充分发挥有法可依,利用法律武器进行证券市场监督,首先需要完善法律监督制度。另一方面,媒体记者人员提升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综合分析,媒体监督功能的发挥,还需要综合多角度、多方面内容。在确保遵守法律制度的条件下,更好的展开证券市场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作者:王颖 单位: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6)

社会化数据与以前采集的静态的、事务性数据完全不一样,它具有实时性和流动性。人们在社会化媒体上通过交流、购买、出售和其他日常生活活动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着大量信息。这些数据由每个网民的微行为汇集而成,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将使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企业在市场调研和营销方面产生巨大变革。

大数据驱动政府公共管理扬帆起航

2012年5月,联合国推出了名为“全球脉动”(Global Pulse)的新项目,希望利用“大数据”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使用自然语言解密软件来对社交网站和文本消息中的信息进行“情绪分析”,帮助预测某个给定地区的失业率、支出削减或是疾病爆发等现象,其目的在于利用数字化的早期预警信号来提前指导援助项目,以阻止某个地区重新陷入贫困等困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化数据在政府公共管理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

减少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间滞后。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充满波动又相互关联的社会,类似安全事件这样的公共事务一旦发生动辄则以“井喷式”速度波及全社会,这就要求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时,更加快速和灵活地进行决策。但过去,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时,却只关注政府内部的数据,而由于掌握的有用信息十分有限,并且缺乏实时性,导致政府的决策常常滞后于危机的出现,从而造成较大损失。

社会化数据实时性的特点,使政府通过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来自广大网民群体的第一手信息。同时,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这种渠道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想法。由此产生的庞大而又全面的信息将会成为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时了解真实社情民意的有利渠道。因此,大数据将大幅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增加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服务。政府在进行公共管理决策时,既需要政府外部的数据又需要其内部数据作为数据来源。而政府内部数据,包括政府搜集的各种资料,还有由政府业务产生的相关数据,比如大家从机场过安检,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就收集到了很多文本数据和多媒体数据。

但由于政府的机构设置等历史原因,很多机构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不对称,这样极大地妨碍了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大数据的包容性将打开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市民间的边界,使数据共享成为可能。

政府若能把庞大的社会化数据作为一项战略资源,以社会化数据为支撑,利用社会化数据的实时性、流动性,则可通过广大民众在社会化媒体上反映出来的真实的社情民意,使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做到提前预警、实时监测、动态跟踪、科学决策和有效评估。另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提供令人信服的服务,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健康医疗、教育、金融、农业等相关配套服务。

数据驱动市场调研和营销变革

面对社会化数据如洪水般泛滥,商业帝国就如同飘浮在数据海洋上的航空母舰,浩瀚的大海每一秒都在孕育着万千变化,企业要想做到游刃有余就必须如熟悉水性的鲨鱼一般熟悉和用好海量的社会化数据。那么企业在此背景下,应该秉承怎样的营销智慧?

数据支撑“智慧”的市场调研。传统的市场调研是根据提前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来搜集市场资料,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社会化媒体的流行,使社会化媒体平台上汇集了庞大的用户群。如此巨大的用户群及其产生的大量用户行为为市场调研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分析消费者群体特征的机会。

社会化媒体天生的开放性,使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上自愿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其在社会化媒体上谈论的话题面非常广,并不仅仅局限于调查问卷中的话题,同时,这些话题还包含了消费者的情感因素。这样,一方面使市场调研人员获取了大量来自于消费者的一手资源,另一方面弥补了市场调查问卷由于提前设定问题而存在的局限性。同时,社会化数据的实时性,使市场调研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确认理解和追踪消费者的反馈,制定更科学的营销决策,从而开展更有效的营销活动。

数据带来市场营销的掘金潮。2011年国内社交网络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43.8亿)。现在网络上的几乎每篇文章、每个广告、每段视频都鼓励用户进行社交分享及评论,我们已经进入社交网络爆炸式发展的时代。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汽车正一步步地进入普通民众的家庭。至2012年每百户家庭私人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了20辆,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汽车社会”。汽车社会(Auto Society)是工业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汽车大规模侵入普通民众家庭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汽车社会中,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拓展了人类行动和生活的空间,也使人的精神得以延伸,进一步形成了汽车文化,实现由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到精神空间的全面构建。

在这种不可阻挡的大势之下,交通广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随着汽车对社会的进一步深入影响,交通广播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比如节目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日趋严重、盈利模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在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下,成为了交通广播面临的严峻生存危机。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从运营、内容、技术等层面打开新媒体时代下建设的新局面,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是当下交通广播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交通广播面临的危机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交通广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信息资源的垄断优势不复存在。

交通广播自创立之初便担当起为听众整合及时、丰富的路况信息的使命。然而,伴随着汽车与广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广播频道也纷纷开办了与交通信息相关的节目,开始对交通广播独家资源的第一步蚕食。新媒体异军突起之后,交通广播的垄断地位彻底被打破,每一个行人都可以将自己体验到的路况出去,人们接收路况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一样可以了解路况信息。若抛开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不谈,信息的获得更加及时,信息量更加丰富。交通广播在这两种外力的挤压下,受众范围越来越小。

其二,信息内容狭隘、单一。

对于受众来讲,信息传播的质量是其接触媒介的直接动因。①目前交通广播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主要在于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效率低下,难以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流。各个广播电台之间的栏目高度雷同、缺乏本土化创新。同一频道的不同栏目所提供的信息也存在雷同的现象,同时无用的信息过多过杂,影响了有效信息的传播。

在新媒体盛行的大环境下,广播电台信息转播效率低下的缺点被无限放大,新兴的市场被新媒体蚕食殆尽。创新栏目内容、提高播出质量、满足市场不同需求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其三,恶性循环的广告环境。

依托巨大的市场,交通广播的营收颇丰。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交通广播电台仍将广告盈利模式看作实现创收增长的唯一法宝。随着新媒体在交通领域的持续发力,很多听众转而投向了新媒体的阵容,受众流失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广告市场,至2013年,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增幅已有明显下降趋势,广告单体费用下滑幅度颇大。为了维持营收的水平,交通电台不得不增加广告的投放量,进一步削弱了广播电台的信息传播效率。于是,信息传播效率低下、听众流失、广告费用下降、广告投放数量增加、信息传播效率进一步降低,成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死循环。唯经济利益至上的短视行为,制约了交通广播的创新发展,对于交通广播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喻国明教授曾提出一种“透明的天花板”理论――“受到一种单一传统经营模式的增长极限制约的媒介,其经营收入的增长会放慢并进入一个平台期。”②如何摆脱对广告的过度依赖,构建全新的信息增值、营收模式,是目前交通广播面临的一大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的革新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量迅速膨胀,内容更是良莠不齐,信息的碎片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困境,而这正是交通广播最大的优势所在。新媒体带来的庞大繁复的信息量,这些信息的来源众多,信息之间的内部缺乏联结,这是新媒体自身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同时也给受众群体带来很大的困扰。在这种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之下,交通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其所拥有的权威性就显得弥足珍贵,这也是交通广播打造资源优势的核心所在。针对于此,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建立交通信息服务基础平台。整合碎片化的交通信息,构建权威的交通信息平台。

目前当务之急在于整合各地交通电台各自为战的状态,减少资源在内部的无谓损耗。加强各地交通电台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集中优势资源,更及时更准确地完成信息采集和后续数据分析工作,确保在专业的交通信息领域的权威地位。

建立路况信息采集系统,更及时更全面地获得路况信息。这一点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采集分时分区域的交通流量、速度、饱和度、坐标、交通事件等信息,全面深层次的掌握交通信息的宏观资源;二是结合新媒体,将微博、微信中的交通信息迅速整理归类,获取贴近驾乘人员的微观信息资源。

信息的深入加工与分析。将以上碎片化的信息,根据交通流理论及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形成交通流量、交通图形、交通视频、交通事故、交通管制、道路施工等交通信息,及时,建立权威的交通信息平台。

2.碎片化分析目标受众,创新节目内容。

新媒体的出现,让交通广播受众中的年轻群体纷纷倒向其中,使交通广播的受众范围不断缩小。目前交通广播的受众多集中在两类人中:一是老年人;二是出租车、公交车等的专职司机群体。很多私家车的拥有者与驾乘人放弃收听交通广播,转而投入新媒体的阵容,这对于交通广播的发展极为不利。究其原因却是在交通广播自身,对受众群体的分析判断不够清晰细致,节目内容没有切合到听众的诉求,成为听众流失的重要原因。

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时代慢慢开启。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信息数据的采集变得更为详实,正为交通广播细分市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不同的年龄层次、驾车习惯、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旅途时间、目的地等信息得以全面细致的呈现出来,根据这些信息,细化市场,分析每一个碎片化市场的信息诉求,开办新的栏目来满足这些诉求。针对传统的听众群体,比如专职司机,巩固交通广播的权威性,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满足这些听众对于交通状况的诉求;针对新兴的私家车市场,了解私家车驾乘人员的信息诉求,满足私家车对于停车位、目的地拥堵状况的信息诉求,同时开办旅行类栏目,围绕旅行展开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争取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

3.击碎栏目时长,开办短小的栏目。

交通广播的受众群体主要是驾驶人员,除专职司机之外,很少有驾驶人员长时间的处于驾驶的状态。要在有限的时长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势必要求广播栏目的时长变得更短,信息更快捷与直观;即使是针对专职司机,也需及时更新交通信息,大时长的栏目难以满足信息的及时输出。因此,传统的大时长栏目很难满足深度细分的市场需求。

这就要求交通广播的栏目需要短小精悍,不断带来及时的交通信息,同时插入丰富的服务类信息内容,将传统的大时长栏目击碎,化作碎片化的栏目,输出更多更及时的信息。

4.与新媒体多方位合作,尝试多方位的增值服务。

交通广播所拥有的渠道优势与资源优势是许多新媒体所不具备的,而新媒体所拥有的延伸广度与深度又是广播所欠缺的。标准化交通信息的输出端口,将权威及时的交通信息进行封装,提供开放式的接口,供信息运营商、导航厂商、电信运营商等进一步提供多层次的信息增值服务。提供包括路况地图、路况信息、交通流量、交通图形、交通视频、交通事故、交通管制、道路施工等信息,通过多媒体的协同处理,拓展交通信息的增值空间。

与新媒体进行多方位的对接,在提供多维交通信息的同时,运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与服务聚合,通过新媒体的信息输出方式,延伸至其他类型的增值服务,如车友、保险、加油、保养、生活、旅行、资讯等,增加交互、分享来增强受众的粘度与使用时间,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5.软化广告,丰富广告类型,提升广告层次。

交通广播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广告市场的支撑。新媒体的出现,携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分走了很大一部分广告商的资金。广播电台广告收入的增幅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表现在广告费用的下降。

为了维持交通广播的持续健康发展,广告产业的支持必不可少,而受众对于广告的厌恶却与日俱增。转变传统的广告思维成为重中之重,改变过去生硬的广告形态,更多通过软广告的形式,结合栏目的特色,在细化的市场中进行针对性的推广,直指受众人群。将广告的内容与驾驶、生活结合起来,在为听众带去新鲜资讯的同时,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除此之外,做好广告的准入机制,禁止虚假广告的进入,提升广告的层次,保障广告的质量,吸引更多的厂商来投入广告。一方面对听众负责,一方面对厂商负责,达到双赢的目的。

6.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展新技术层面的新型服务。

与高校搭建合作平台,以高校的科研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高校在信息传播技术、信息传播理论、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开发更多周边产品,为广播媒体提供更为丰富的广播产品、品牌经营、广告创收等方面的指导。跳出固有思维的囹圄,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以交通信息为核心,通过多种传播方式,为受众群体提供多媒体、全方位的信息咨询。

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大部分高校存在的产学脱节的现象,帮助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及时准确的与市场对接;另一方面,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能够更好的帮助广播媒体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广播电台的健康发展。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交通广播已经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但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巨大机遇,大数据时代的开启,让交通广播的发展迎来一个转折期。在这个时期,交通广播电台既要保留传统媒体的核心资源优势与权威地位,又要加深与新媒体的合作深度,拓宽与新媒体的合作广度。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新资源、新路径,适应新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流,引领碎片化信息的整合与整合信息的碎片化,探索出适应这个时代的多角度、多层次、全媒体、细市场的全新传播格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8)

检察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对帮派和极端分子及普通的激进主义分子加以监控,当然这只是政府长期以来惯用伎俩的延伸而已,如FBI使用“小包嗅”软件来监控数据流。但是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又催生了新兴的监控产业,其产品覆盖广泛——贯穿执法领域及商业领域。像Nares公司(一家波音公司的子公司)已经制造出一种用来扫描特殊内容的工具,比如当Twitter的数据流中出现“爆炸物”、“纵火”、“手榴弹”一类词时,可能就预示着将有不法行动。

社交媒体也是天然的宣传渠道,世界各国政府使用社会媒体来推动信息的流动,如美国白宫的Twitter账号@whitehouse用#Mv2K作为标记,利用社交媒体来暖和其“财政窘境”,奥巴马总统也通过@BarackObama向他的24104911个粉丝们发信息(奥巴马自己也关注了669646个人或团体,假如这些人或团体每天在Twitter上发一次信息,那么奥巴马每秒钟要看大约八条信息,哪还有时间来管理国家大事!那么Twitter用户的出路在哪里?指望国家安全局?)

那企业又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企业对社交媒体的宣传作用已经司空见惯。显然,这种宣传与市场宣传大同小异,公司很早就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市场推广。但是大多数经理人可能并不欣赏其追踪和监视的功能。第一个教训是警惕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可能会追踪你雇员的动向。但是最重要的启示是社交媒体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亟待开发。由此又衍生出如下的两个教训:

首先,公司不仅要将社交媒体作为市场营销工具,更要利用其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吸引人们进行讨论。应当将触角扩展到更广泛的顾客、论坛和媒介,而不要局限于和自己产品直接相关的专业领域。如此一来,便可以利用他人的创新和洞察力,施加早期影响。比如,石油公司能够依次监控其所处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可持续性、立法、税制改革、生态、非营利组织和教育机构,研究可能与其公司和政治地位相关的趋势指标。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9)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86-02

一、研究背景

1.社会化媒体商业模式社会化媒体是一种新型的给予用户极大自主性的在线媒体,其本|是将物理媒介的互联网变成个人媒体的互联网,借助于网络使相隔遥远的人们可以口耳相传信息。它开启了“用户为中心”的时代,模糊了传受者的区别,使媒体与人合二为一。自2007年提出“社会化媒体”这一概念,2008年才开始有相关的研究文献。自此以后,论文数量逐年增长,研究主题则涉及商业与经济、社会学和政治学、媒介、信息科学、图书馆学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其中,社会化媒体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主要是概念与特征研究、分类及类型等基础理论研究。不过相对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其应用研究已深入到个人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在企业、政府、媒体和政府组织中的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等等研究。

传统经济研究的范式中没有商业模式这一概念。罗素・托马斯(2001)认为,商业模式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罗珉(2005)认为,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目的是寻求和获取企业经济租金。简而言之,建立商业模式,是建立企业内部经营的价值链结构,确定细分市场和目标人群。

2.平台经济

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平台”开始作为新的组织概念使用。“平台”可以是现实空间,也可以是虚拟空间(网络)。所谓“平台经济” (Platform economy),指通过出租空间或场所以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平台经济理论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两个部分:双边市场理论和网络外部性理论。Armstrong(2004)认为,双边市场是指双方通过平台进行交易,一方的收益由另一方的数量决定这样一种市场。网络外部性则是指消费行为的互相影响,例如消费者A是否购买或使用某一产品会受到已经购买或使用这一产品的其他消费者的影响。

知网中研究平台经济理论的论文较少,主要涉及经济学领域,一类是平台经济本身特的研究动态,如李允尧等人(2013)指出平台经济的载体、突出特征、业务模式与价格结构,以及竞争模型和竞争策略;一类是借用平台经济理论分析一个具体的应用平台,如张启迪(2012)基于平台经济理论,聚焦电信运营商的集团客户市场,研究运营商企业应用平台的发展策略。

社会化媒体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媒体平台,平台上用户各式各样,如普通个人用户和组织用户(这里的组织包括企业、传统媒体和政府职能部门)。伴随着平台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化媒体实践的丰富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平台经济或是社会化媒体,却少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因而,本文试从平台经济理论的视角透视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商业运作模式,以期为社会化媒体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社会化媒体的平台竞争模式

社会化媒体是一个开放的横向的媒体平台,用户可以自由进入平台市场相互交流和组合。为与其他平台竞争,社会化媒体平台在服务差异化、多属现象和非对称性上有其自身特点:

1.服务差异化。首先,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与社交相结合。这是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平台上的内容则是连结关系的纽带。以微博和微信上的点赞、转发和评论为例,通过这种互动人们可以加深交流,而在交流讨论的同时也推动了内容的完善。其次,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即用户不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论坛、即时通信、博客、SNS、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最后,社会化媒体各有偏向,即时通信和SNS偏社交属性,博客和微博则偏媒体属性,这种不同的偏向是服务差异化的体现。总而言之,不管社会化媒体的偏向如何,社交及社会关系是基础,媒体的功能则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这种及时的互动的内容生产、以用户为主角、媒体功能建立在社交之上等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

2.多属现象。多属现象是指市场一边或两边采用一个以上的平台。平台影响的扩大是抑制平台上用户的多数行为的有效方式。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媒介的消亡,这样不同的媒体平台之间就存在着竞争。于用户而言,选择使用哪种媒体平台由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而言,传统媒体的观众或读者通是社会化媒体的用户,同一个用户有可能是不同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如微博、微信、SNS等的用户。因而,为了扩大自身平台的影响力,提高对用户的黏性,抑制用户的多属性为,具体到某一媒体而言需要突出自己特点。

3.非对称性。社会化媒体平台双方的结构存在很大的非对称性。社会化媒体上的一方(用户)通常是免费使用这一媒体,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才需付费(付费订阅),而另一方广告商为捕捉用户的注意力,需要与社会化媒体合作以让其广告到达用户,这种合作通常是付高额费用给社会化媒体即平台方。广告商付费给平台方与用户付费订阅截然不同,因而就形成了平台双方在收费模式上的非对称性,即广告商补贴观众一方。

三、基于免费机制建立的单一信息流商业模式

免费机制是社会化媒体平台商业模式构建的基础,它在社会化媒体平台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建立基础平台,基础平台承载着信息流,即通过传递信息保持平台上用户的活跃度。不过这种单一信息流所构建的商业运作模式不是社会化媒体平台发展的长远之计。以新浪微博为例,新浪微博自2009年开始面向公众,用户规模迅速增加,并且于2014年1月15日在纳斯达克市上市。但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新浪市值蒸发8亿美元。而仅1月17日这一天就蒸发5亿美元。现在,新浪微博的用户在逐步减少,其发展势头渐缓。

从平台的角度探究,是因为以信息流为基础的平台只能通过传统的广告盈利,即便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只会带来很小的直接网络效应,无法从需求方规模经济向供给方范围经济转变。此外,传统媒体以及web1.0时代门户网站的发展特点表明以单一信息流为基础的商业模式不是媒体经济平台化发展的趋势。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化媒体平台商业运作模式的构建不可避免的需要赢利,因而需要通过平台网络效应的延展与整合来构建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商业运作模式才是未来的主流。

四、构建基于平台延展与整合的商业模式

平台延展与整合的商业模式,是指延展增值服务平台延展,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平台整合。以下分增值服务平台延展和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平台整合分条叙述。

1.基于增值服务平台延展的商业模式

创新扩散理论认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采用者最初是由一小部分勇于尝试新观念的创新者,传给受人尊敬的早期采用者,再传给早期跟进者、后期跟进者和滞后者。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正是基于信息流基础平台的建立。通过构建基础平台形成用户市场,在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展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平台具有无限的延展性。新媒体层出不穷,迫于经营压力,社会化媒体平台需要探寻新的盈利模式,盈利就意味着平台要从免费转变为收费。因而构建基于增值服务平台的商业运作模式,需要从平台共有的特点和其自身的特性入手,需要包括:网络外部性、用户交易成本、用户体验、定制个性化以及整合效应这五个方面。具体来说:通过基础平台和增值服务平台延展出网络外部性;降低双边市场用户的交易成本;用叠加增值服务平台建立用户体验模式;根据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整合不同平台之间的效应。以微信平台为例,开通之处,在无任何推广活动的情况下,借助于前期基础平台―即时通讯工具QQ,和腾讯其他的增值业务如游戏、邮箱、音乐、视频,到2013年初,微信平台已有3亿用户注册。同时新业务继续构建基础平台,促进基础用户市场的稳定增长,并获取利润。

2.基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平台整合的商业模式

Evans(2003)根据平台的功能,将其区分为市场制造型、观众制造型和需求协调型。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优势体现在市场制造型和需求协调型。观众制造型平台的支撑是信息流,市场制造型平台包括信息流和物流,需求协调型平台的支撑要素则是资金流。社会化媒体平台商业运作模式的构建,需要整合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盈利,例如用户免费注册淘宝网,淘宝网待用户形成规模时便开发收费服务,从而实现了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平台整合。再比如,2013年微信平台的微信钱包和移动支付业务的上线,预示着微信平台向资金流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微信将成为一个建基于移动互联网、能够无限延展的媒体平台,向用户提供线上到线下的一整套服务。

随着Web4.0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社会化媒体,都将面临平台经济视域下的发展问题,但是单一信息流的商业模式并不能挽救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需要独特的、基于平台延展与整合的商业运作模式来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晋.平台经济学――平台竞争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晋.平台产业经典案例与解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 王明会,丁焰,白良.社会化媒体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1(5).

[4] 林升梁.国内外社会化媒体研究现状与趋势[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3(4).

[5] 田丽,詹齐越.国外社会化媒体研究进展[J].传媒,2013(10).

[6] 罗珉.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09(11).

[7] 李允尧,刘海运,黄少坚.平台经济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3(7).

[8] 彭兰.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J].新闻界,2012(16).

社交媒体市场分析篇(10)

传统的营销,广告模式是企业进行单方面的信息的传输,很少强调用户体验和信息反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会充分发表自己对品牌(企业)的意见,或点评产品及服务。一份报告显示:以每周作为统计,每周33%的微博用户会点评企业或产品一次或更多;32%的用户会自发推荐企业或产品;30%的用户会咨询,探讨某个产品(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关注客户对产品的口碑,客户的交流,品牌的美誉度,最终形成基于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口碑营销,持续的品牌的美誉度。

企业迫切需要参与,加强社交媒体营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交媒体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互联网营销的优势,以及众多成功的社交媒体营销案例,吸引了企业的关注和对自身的品牌传播,网络推广的反思。第二,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传播的内在要求。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变化和信息传播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使我们更好的使用社交媒体来做营销的需求大大增加,并且促使了社交媒体营销独立成长成为营销领域的一门学科,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营销要求,使社交媒体营销的各种手段倍受青睐。要补充的一点是,社交媒体营销不仅仅是品牌企业的专属,严格意义上讲适合大部分企业,社会公共组织。社交媒体营销江湖现状社交媒体营销需要整合网络传播,营销知识,品牌推广,社会学等多种资源、需要我们实施全过程监控、创新的使用社交媒体作为营销平台,不仅仅是传统营销推广活动的补充。目前美国等国家,在社交媒体营销层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实战经验,并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持。我国在社交媒体营销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起步较晚,虽然目前社交媒体营销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具体实施方法和经验支持。

1、社交媒体策略的缺失

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社交媒体战略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纷纷成立相关部门或团队。如Dell、Starbuk、Intel、SAP,Toyota等。企业都开始谋划长期的社交媒体策略,而不是一次,两次的尝试。目前在中国大部分企业仅仅是从某个点来做社交媒体,如策划次网络公关,软文推广;尝试开个微博官方账户;建立百度百科;搞次病毒视频营销。还没有上升到市场策略层面,还没有和企业的经营,发展相合拍,仅仅是某个点的努力,没有整合社交媒体营销。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国内很难见到企业新营销团队能从策略,战略层面来推进社交媒体营销战略。

2.社交媒体适用范围的误读

许多企业咨询笔者:社交媒体对中小企业合适不?社交媒体对本土化企业的市场营销合适不?通常理解全球化的企业为了影响全球潜在的消费者,使用社交媒体众多平台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是明智的选择;大的品牌可以通过传统的公关,和社交媒体营销来获取更好的效果。从世界500强企业参与社交媒体的程度来看,确实支撑了以上的论点。那么对于比较本土化的企业,是不是社交媒体也很有效果。正如我们看到新浪办公楼下的小卖铺、中关村的饭店借势微博做推广。笔者认为:结合产品的特性,和潜在购买者的市场规模,潜在购买者互联网活跃分散程度;结合我们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和实验,可以得出合理的商业方式。如果消费者很分散,如果利用社交媒体无法抓取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如果投入产出比很高;如果产品确实不适合互联网层面的推广;我们自然是不应该跟风参与社交媒体战役的。

3.品牌监测工具还不完善

目前国内的品牌监控工具还不完善,笔者分析原因有:1.中文的语义匹配处理技术还不成熟;程序无法直接判断来自BBS,SNS,微博上的留言是正面,是负面,还是中立;相比较来说英文的语义匹配处理更容易些。2.商业的力量推动力不足,国内众多的二线品牌监测工具,走的路线是半卖半送,半推半就。商业价值无法凸显,导致没有企业专心做这份事业。行业的内幕是:找些程序员,更有甚者连搜索引擎蜘蛛方面的工程师都没有;国内既懂软件程序开发,又懂互联网广告,网络营销的产品开发人员,真是凤毛麟角。

技术这么难,我们为何还必须监测?Wel02.0环境下用户开始疯狂产生内容(UGC),基于爱好的群组快速组建,大众协助推动商业的发展。有些之前个人无法实现的商业模型,现在也成为可能,比如wikipedia,Youtube。如果企业让这群网民自娱自乐不去关注他们研究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监测可以让企业快速了解市场及网民的反馈,获取网民现实问题表达;监测仅仅是工具,接下来我们需要和网民进行对话,解决问题。

一个优秀的品牌监测工具需要考虑:

Influence影响力

通过监测,我们发现网民中有一批无冕的意见领袖,他们对行业有深刻的解读或拥有众多的人脉,粉丝。我们必须对意见领袖进行细致的研究,

意见领袖的追随者有多少?

有多少外链指向意见领袖的博客?

意见领袖的博客浏览量是多少?

意见领袖的博客回复帖子有多少?

意见领袖微博客留言平均被转发多少次?

意见领袖演讲、聚会的频率如何?

这些问题可通过以下社交媒体监测工具进行相关的梳理,数字背后的解读,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社交媒体专家。

Sentiment态度,意见

上一篇: 科学理论的主要特征 下一篇: 语文古诗解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