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修辞手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20 16:30:31

初中的修辞手法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1)

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领会是进行修辞教学的最大目的,而作为一种文学工具,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将作者的情感更好地表F出来。初中这个阶段是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修辞手法,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更好地领会,从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以下文章就对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修辞教学的重点存在偏移

当前,很多教师对于修辞教学的目的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认

识,只是单纯地将其等同于一些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当作基础知识进行传授,教学面很窄且量很小。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对语言联系比较重视,将其当作关键教学内容,但还是没有很好地和修辞进行联系,由此就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修辞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教师只是在简要地理解修辞方法上进行了修辞方法的教学,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了辞格和句式修辞,却忽视了一般修辞的内容,未结合课文的情境对修辞特有的作用进行探究,通常对讲解比较重视,却忽略了练习的作用。实际上,在修辞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语言的实际训练,也就是说,要结合生动鲜活的生活实际来进行修辞的训练。

2.教师的教学理念淡薄

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对于修辞知识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因为不重视也就没有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所以教学效果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很多语文教师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辞格辨别为中心,这就会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

二、正确的教学引导

1.练习生活实际

语言交际在很多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传播以及联络沟通等,它是一种社会活动。在口语交际中最早开始应用修辞,后来则慢慢向书面修辞偏移,因此就造成了修辞的运用渐渐脱离了实际。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生活语境。比如,在初中语文的课本当中就设置了一些专题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初中阶段进行语文修辞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将修辞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建立无处不修辞的意识。教师适当地为学生总结修辞的知识,提高学生应用修辞手法的能

力,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语文素养,使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融合课文和修辞的教学

在进行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融合修辞教学和课文教学。因为在名家名著中包含着丰富的修辞手法,而初中的语文教材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名著。教师在传统的课文教学中只是把修辞当成基础知识,这样对于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很不利。鉴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讲解修辞内容的同时讲述修辞的方法。

比如,对《木兰诗》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修辞教学融入课文教学当中,将课文中蕴含的一些修辞手法指出来,并为学生讲解。比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一句中就蕴含着夸张的手法,而夸张就是指夸大和缩小事物的某些方面,运用夸张的手法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效果,这一句中就将战争的紧急和路途的遥远作出夸张的描写。在这篇文章中还包含了对偶、设问、顶针等修辞手法,对偶是一些结构相同、字数也相等的句子,“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就属于对偶句,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对偶为下面的文章设置了悬念;设问就是在句子中进行自问自答,“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句话就属于设问句,这句话将人物的思想活动更好地描写出来;顶针就是后一句话和前一句话首尾相同的句子,在文章中运用顶针的话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更好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此外,一些句子还包含了多个修辞手法,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详细讲解。《木兰诗》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是用到的修辞手法非常多。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时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学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各种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含义进行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2)

初中阶段的基本文体知识,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类。学生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清晰了解每类文体手法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区别,继而在回答相关的文体知识的题目时表现出专业性和明确性。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会通过课内教材内容的教授和课外语文知识的练习,指导学生们逐渐加深对各类文体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能力,从而保证今后独立解答相关文体类题型的正确率和完成度。初中生对文体知识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文体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第二个阶段就是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中实现对文体知识的辨析和运用,继而完成对文体知识的语言和行文的理解运用。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文体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根据文体知识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修辞手法类文体知识

初中生对修辞手法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对常用的修辞手法,学生们能够快速地辨别和表达出来,而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修辞手法的教学,在小学了解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应用的方向发展。具体来看,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理解和作文两个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领悟能力。

首先,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层面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向学生们介绍每个修辞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运用的作用以及好处。学生们只有掌握了修辞手法的各个形式和作用,才能在今后的各类阅读理解中体会语言运用的美妙和作者的个人感彩。例如,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手法,往往会使得表现的内容和形象更加生动和丰富,从而增添文章的感彩;拟人手法的运用往往会赋予被拟人的物体以动感,增添文章的活力;排比手法的运用往往会增添文章的气势,表现作者的感情态度;夸张手法的运用往往会从夸大和夸小两种层面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增添文章的语言感染力。诸如此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为文章行文的结构和感情服务的,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生发。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完成对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之后,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修辞手法运用的辅导。初中生正处于对语文语言学习理解和运用的关键阶段,对修辞手法的扎实掌握和运用,一方面可以凸显他们对文章行文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他们从修辞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作文的形式表达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成果。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600字左右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时,通常可以鼓励学生们运用两到三个修辞手法,在提高作文表现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二、表达方式类的文体知识

在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修辞手法技巧之后,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每种表达方式之间的细微差别。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既是不同文体表现内容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表达特定感情的语言手段,初中生在学习此类文体知识时,需要尽力体会每个表达方式的特点和差别。

首先,在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理解教学层面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五类表达方式的特点,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学习这五类表达方式的技巧。例如,记叙是初中语文材料的主要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说和交代,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学会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记叙类文章的大意,从记叙文六要素或三要素出发,以精炼的语言得出最完美的回答。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作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指导他们通过对五种表达方式的写作和思考,体会中文写作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态度。具体来看,记叙是初中生作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而对人物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的记叙往往需要学生们进行细致的观察,从正面和侧面两个维度进行描写,在写作情感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初中生往往还需要借助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达到自身抒情的最大化和真实化,从而提高文章写作的感染力和写作色彩。初中生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会逐步掌握每个表达方式的技巧,提高语文作文写作的水平和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中文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三、表现手法类的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重视对表现手法的讲解和运用。学习和了解多样的表现手法,往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借鉴意识,将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提升自身作文的文采表现力。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17

所谓修辞,顾名思义就是“修饰文辞”的意思,即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借助恰当的语言手段,达到表达交流的目的和效果。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尚未把修辞列入语文教学的目标,很多教师的修辞教学都是零散随意的,学生们学习的修辞知识也是不成体系的,对修辞的认知也不够清晰具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为了强化修辞教学,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可采用如下做法:

一、选用适合的学习内容,纠正修辞的认知误区

由于当前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修辞教学列为教学目标,初中语文中修辞教学实践缺乏有力的指导,因此大部分教师把修辞教学等同于修辞手法的训练,认为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学会造句应用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教师通过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明确修辞的内涵和外延,建立准确的修辞认知结构,走出修辞认知的误区,才能更好地指导修辞教学实践。例如,在学生阅读课文时,不但要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还要让学生进行仿照造句,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知识,学会修辞手法的恰当应用,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恰当、生动形象。同时,还应在语文教材中选择一些经典的课文,诸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冰心的《忆读书》、丰子恺的《白鹅》等,这些作品在语言修辞方面体现了大家风范,很有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这些课文的语言特点,就明白通过修饰语言,能让表达简明、得体、连贯、精当,这也是修辞学习的任务。通过这些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修辞综合应用能力。

由此看来,很多教师都是按照自己对于修辞的认知和理解来进行教学,导致修辞教学的内容不全面,学生学习的修辞知识不系统,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选用恰当的内容,纠正认知误区,才能有效地开展修辞教学,增强语言训练的效果。

二、借助优秀的作品阅读,体会修辞的巧妙用途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很多名家名篇,作者在语言的修辞方面颇有造诣,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成为进行修辞教学的良好载体。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学习这些经典作品时,不妨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语句,进行反复的阅读分析,让学生体会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效果,领略修辞的巧妙用途,感受语言得体的美好,学习掌握修辞的应用技巧。例如,学习九年级语文的《白杨礼赞》一课,茅盾作为我国的文学大家,在语言表达方面非常出色,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先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反复地阅读体会,感受课文语言的恰当得体,体验语言表达的美感。学生们由于理解能力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找出的重点语句也不一样。有的说是:“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有的说是:“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学生通过句子中“极普通”、“决不是”、“尤其”等一些词语的应用,体验了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效果。

由此说明,众多的名篇佳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实现修辞教学目标的良好载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增强学生对于作品语言修辞的亲身体验,学会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4)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但是,仅仅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把话说得妥贴、得体,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修辞教学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修辞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语文课本中,到处都有修辞的存在,也正是这些修辞才使我们的语文课本变得生动活泼,韵味深远。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初中生加强修辞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修辞的规律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

一、修辞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修辞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它能够用简短而灵活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丰富的内容,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修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修辞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1.修辞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修辞具有修饰作用,它能够把平淡无奇的句子变得丰富多彩,能够把抽象的物象变得具体生动,能够把一般语气的句子变得富有气势。

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里就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盛开的紫藤萝比喻为从空中垂下的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的茂盛,同时还有生命无极限的含义。

除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外,还有很多修辞具备节奏美的特点,如对偶、排比、回环、反复、顶针等等,都可以让人既获得信息,又能享受美的体验。通过修辞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技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

2.修辞教学能让学生更加灵活地使用语言

一般情况下的语言运用必须符合逻辑规律,否则就会让人觉得有悖常理,甚至出现语病。如果使用上修辞,就可以削弱或者突破逻辑规律的限制,人们使用语言可以更加自由灵活,表达也更加形象。

例如,高尔基的《海燕》中的句子“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这些语言是违反逻辑的,可是透过字面,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表达是如此的形象而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内涵。这么丰富的感情与内涵用一般的表述是很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这就是修辞的妙处。通过修辞教学,学生就能突破常规限制,更灵活地使用语言。

3.修辞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创新语言

修辞是创新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在表达语言时不拘一格,能够使语言组合更加新颖。如,《紫藤萝瀑布》中的句子“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就是采用通感的修辞方法,赋予香气以颜色,并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来展现事物的特点。这样的修辞学习,能够让学生创造出更多更美更奇异的语言,从而使他们掌握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4.修辞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初中生能够体会并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可是很多初中生在这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一些修辞不理解。如,九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有“去国怀乡”这样一个句子,很多学生在理解时就出现了困难,原因就是对互文这个修辞不理解。所以,如果学生学好了修辞,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当前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使初中生学好并灵活地运用修辞,要求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可是目前的修辞教学大多只是对修辞表面的辨别与简单分析,这就缩小了修辞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使本来生动有趣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有的教师只是把修辞作为知识传授,而不讲求实效,致使学生不能在口语交际与作文写作中使用;有的教师讲解时缺乏深度,不能进行很好的拓展,所以,学生对大多数修辞方法连听也没听过,即使是常用的修辞也是一知半解,运用时经常出错;还有的教师只注重单项训练,而忽视了修辞的综合运用,这就使得学生缺乏综合运用修辞的能力。

三、实施修辞教学的方法

1.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教学

修辞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让学生理解修辞所起到的作用,才能真正领会到修辞的精妙所在。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各种修辞资料,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修辞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2]。

2.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大多数初中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而学生对好奇的东西总是容易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语言现象,其中就包含着许多修辞,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结合生活中的修辞,如,街道两边的公德提示语、各种媒体中的广告语、影视台词等等,这里面的修辞随处可见,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的教学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5)

一、根据修辞知识的接受程度,开展有序的训练

不管是修辞还是其他的一些知识,学生对于其接受程度是有限的,学生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于所有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对于他们而言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开展有序的训练,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修辞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控和规划,再按照写作的内容和要求,逐渐将这些知识渗透进来,在初一、初二阶段,可以将重点放在词语的如何运用方面,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广泛的延伸,将大纲所要求的八类常用辞格引进来;初三阶段,由于学生要面临中考的压力,学习负担本身过大,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句式的选择方面,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些其他的辞格形式也引进来,如层递、引用。

二、善用多媒体,丰富修辞语言的积累

首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在阅读中逐步积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查阅资料,在阅读中不断增加知识的积累,将那些名言警句和优秀的段落语句等进行整理,并将其制作成课件,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修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他们对修辞的审美水平。

其次,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影片和励志人物为素材,进行课件的制作,通过向学生们展示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比如,电影《亲爱的》主要是以一部以亲子题材为主题的电影,将视角放在了普通的小人物身上,展示了他们在面临分离、抉择中的坚持和努力,他们并没有被命运的重重磨难所打倒,即使疲惫不堪,心理承受着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他们却毅然决然的扛起了自己身上的重担和责任,我们透过城市和农村中的这些小人物,看到了人们对生命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和亲人之间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从而给这个世界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希望。通过选取这部电影素材,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们写出观后感。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内心中的一些情感表达出来,通过写作来宣泄情感,赋予了文章更多的情感和生命力,从而写能够引发共鸣的人优秀文章,其中修辞知识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活力。

三、说写结合策略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说写结合方法来使修辞知识在写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强化,其中最核心的点就是引导、启发和讨论。首先,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对于作文中的修辞知识充满无限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优秀的范文,对其中修辞知识的运用进行讲解,通过词语、句式、辞格、句段的衔接连贯方面进行优秀范文的赏析;然后,让学生通过自由谈论的形式,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总体的探讨,接着再谈论将其如何更好的运用到文章中来,并总结出一些写作技巧;最后,学生可以自由进行选题,在查找相关的资料,列出提纲,完成写作。

通过说写结合策略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修辞知识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谈论、总结和写作,进一步巩固他们对修辞知识在写作中的运用。

四、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课堂学习是学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延伸打下稳固基础的重要环节,课堂外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多向发展,通过课外的延伸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其中,可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写评论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升其作文修辞运用水平的重要策略,教师制定出阅读书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阅读计划,在写读书笔记时要注意其中的修辞运用方式和手法,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这些课外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还可以将其中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从而激发更多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修辞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使修辞知识的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实际的效果,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还应该不断去学习和研究,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其有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贾焱.修辞与语文教学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左园.初中新人教版语文教材写作模块的教学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6)

2、学会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获得运用修辞描写景物的语言的特点,体悟句中所蕴涵的作者所表达出来的丰富情感。

3、学会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于景物描写之中表达内心的情感。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七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学生都比较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好可以利用学生学习美文的兴趣,从本文运用的比喻、拟人、衬托修辞手法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透过语言美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了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含义、运用及其在语言中的表达效果,进而探究思想感情。

2、界定相关概念:

(1)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它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2)拟人: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把事物人格化,变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的。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3)衬托:衬托是语文学科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即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使能目标]

1、捕捉初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写景)运用了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指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粗解情意。分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的景物描写的景物特点及语言特点。

3、联想比较。能把握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景物描写的语言特点与作者的情感之间有何相通之处。

4、品味感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于景物描写之中表达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一、原型定向阶段

(一)捕捉初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写景)运用了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

典型例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解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粗解情意。分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的景物描写的景物特点及语言特点。

1、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景物描写中景物的特点。

(1)分析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景物与比喻中的喻体、拟人中被人格化的事物之间的关联。

如上述例子:一圈小山有什么特点?摇篮的形态又是怎样的?

[解析]一圈小山和摇篮二者从形态上看是一样的,四面高,中间低,都是四面边缘起伏舒缓,中间平坦舒适,所以把一圈小山比作是摇篮。

那些小山低声说话,把小山人格化,赋予了人的有语言、有情感的特点。

(2)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使得所描写的景物更加具体、形象。

如上述例子:把小山比成摇篮,摇篮是给谁睡的啊?摇篮给人以什么感觉呢?

[解析]摇篮是婴儿睡的,很舒适柔软,给人以安全感,使得小山亦很温馨。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景物描写中的句子的语言特点。

(1)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语言达到何种特点。

[解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一圈小山和摇篮有相似之处,即二者边缘起伏舒缓,四面高,中间平坦,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人舒适温暖的感觉。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即“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独具魅力的语言给人以温和之感,使文章语言更加具体可感,突出济南的冬天是让人感到安适的。

(三)联想比较。能把握运用修辞的景物描写的语言特点与作者情感之间存在着何种相通之处。

(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在语言上给人以何种感觉、体悟。

如上述例子:济南城能够感受到小山给予的什么?小山又能给予济南人们什么呢?

[解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山比喻成舒适而柔软的摇篮,给予人们的温暖闲适的感觉,老城还在“安适地睡着”,小山不忍打扰,只是像哼唱摇篮曲一样和济南城“低声地说”。不仅是对躺在摇篮里的济南城说的,还是对生活在城里的人们说的,并且语言上呈现出清新流动的特点。

(2)比喻和拟人的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指出其表达的感情。

如上述例子:运用了修辞手法达到流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解析]从各个角度入手,生动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的喜爱之感,欢喜之情。

(四)品味感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表达出内心丰富细腻的情感。

[解析]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更加形象生动、真切深挚地表达作者对济南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赏、惊叹之感,字里行间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潜藏着朦胧的春意,所以人们才会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使得写景的整个画面灵动起来了,想着想着也温馨、暖和起来了。

二、原型操作阶段

在原型定向阶段通过学习目标获得了原型。此阶段要求操作活动以“捕捉初感―粗解情意―联想比较―品味感悟”这一原型的整体框架展开的方式出现,依次按照模型的操作要求做出每个动作,不遗漏或跳跃,形成完备的动作动觉映象。

基于上述原型,逐一分析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衬托修辞手法的所有句子: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②“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⑦“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⑧“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⑨“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⑩“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7)

一、语文与语文教学的职责

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中学开设的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课。语文教学的职责应该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能力。要使中学生具有以上的现代语文能力,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十分重视修辞方面的内容。但遗憾得很,不管大陆抑或香港,从其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所反映的情况来看,都没有把修辞教学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都是以修辞格的辨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其实都是把修辞当作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点缀,从而把修辞教学引向了误区。

二、大陆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

第一,修辞教学大纲——空白

建国以来,国家教育部门曾两次制定汉语语法教学大纲(1955年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81年的《中国教学语法体系提要》),却从未拟定过有关修辞的教学大纲。致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修辞教学应如何教,应达到什么目标,均感到茫然。

第二,修辞教学的重点——不明

由于没有修辞教学大纲,许多中学教师对语文修辞教学的重点不明,普遍误认为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后附的《修辞复习提纲》中12种常见的辞格,就是中学修辞教学的重点。教完了十二种辞格,就算是抓住了重点,就算是完成中学修辞教学的任务了。

第三,修辞格教学往往依赖——“教参”

由于上述第一、二的原因,所以许多中学语文老师都依赖“教参”(即教师教学参考书)作拐棍来讲修辞,缺乏对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修辞实例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这原因有多方面,如缺乏适合中学修辞的教和学的参考资料;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进行钻研;怕按自己的讲法去讲,出了错不好办等等。这样就势必出现“教参”怎么说,教师就跟着怎么说,“教参”说对了的,自己照着讲当然也就对了,如果“教参”说错了,那自然也就跟着讲错了。

三、香港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现状③

香港现行的语文(汉语,下同)教材共十册,收课文128篇。一至六册收入课文102篇,为初中教学用;七至十册收课文26篇,为高中教学用。笔者作比较用的教材是根据香港教育署课程纲要及中学中国语文科课本编纂指引编写的,所收录的课文,也是全部依照课程的纲要提供的教材篇目选择的。从教材所反映的全部内容来看,香港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是:

第一,没有提出修辞要达到的总目标。只提出了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写、说、听、思维等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本科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启发思想,培养良好品德,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④

转贴于 第二,没有提出修辞教学的重点。只是在有的课文前面设置的“教学重点”中提出要学习的某些修辞手法。例如:“认识对偶和比喻”;⑤或在课后的“应用练习中讲点修辞知识,并让学生试用某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例如:“对偶是指两句句子的词性相当,意思相对,试在下面的空格填上适当的字,使成为对偶句:

(1)天高——地( )

(2)户外——峰秀——窗前( );⑥

或在每册课本后面“教学重点分布表”的“语文基本知识”中,设“常见修辞”栏,并在这一栏里,把本册中凡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即修辞格)的都扼要地填写上去。比如第1册第四页《鸟的天堂》中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就在这一栏里标出:“1、学习排比”又如,第十四《傅雷家书》中用了借喻,示现修辞手法,就在这一栏里标出:“认识借喻、示观”。⑦统观全套(十册)教材,均无讲到修辞教学的重点是甚么的问题。

第三,修辞教学也往往依靠课文前后及教师手册中有关修辞的提法来讲授。课文或教师手册没提示到的修辞理论及修辞手法就很少给学生介绍。据统计,目前香港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国语文》提出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全部修辞内容,也只有18个修辞格而已。现按教材册数序号,依辞格出现的先后(重出的均不计入)秩序摘出转述如下:⑧

第一册:比喻,对偶、叠字、排比、拟人、对比、借代、典故、示现。

第二册:夸张、设问、反复、反问。

第三册:顶真、层递、映衬。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8)

一、语文与语文教学的职责

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中学开设的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课。语文教学的职责应该是: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能力。要使中学生具有以上的现代语文能力,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十分重视修辞方面的内容。但遗憾得很,不管大陆抑或香港,从其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所反映的情况来看,都没有把修辞教学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都是以修辞格的辨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其实都是把修辞当作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点缀,从而把修辞教学引向了误区。

二、大陆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

第一,修辞教学大纲——空白

建国以来,国家教育部门曾两次制定汉语语法教学大纲(1955年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81年的《中国教学语法体系提要》),却从未拟定过有关修辞的教学大纲。致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修辞教学应如何教,应达到什么目标,均感到茫然。

第二,修辞教学的重点——不明

由于没有修辞教学大纲,许多中学教师对语文修辞教学的重点不明,普遍误认为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后附的《修辞复习提纲》中12种常见的辞格,就是中学修辞教学的重点。教完了十二种辞格,就算是抓住了重点,就算是完成中学修辞教学的任务了。

第三,修辞格教学往往依赖——“教参”

由于上述第一、二的原因,所以许多中学语文老师都依赖“教参”(即教师教学参考书)作拐棍来讲修辞,缺乏对中学语文课文中的修辞实例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这原因有多方面,如缺乏适合中学修辞的教和学的参考资料;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进行钻研;怕按自己的讲法去讲,出了错不好办等等。这样就势必出现“教参”怎么说,教师就跟着怎么说,“教参”说对了的,自己照着讲当然也就对了,如果“教参”说错了,那自然也就跟着讲错了。

三、香港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现状③

香港现行的语文(汉语,下同)教材共十册,收课文128篇。一至六册收入课文102篇,为初中教学用;七至十册收课文26篇,为高中教学用。笔者作比较用的教材是根据香港教育署课程纲要及中学中国语文科课本编纂指引编写的,所收录的课文,也是全部依照课程的纲要提供的教材篇目选择的。从教材所反映的全部内容来看,香港语文修辞教学的现状是:

第一,没有提出修辞要达到的总目标。只提出了本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读、写、说、听、思维等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本科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启发思想,培养良好品德,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④

第二,没有提出修辞教学的重点。只是在有的课文前面设置的“教学重点”中提出要学习的某些修辞手法。例如:“认识对偶和比喻”;⑤或在课后的“应用练习中讲点修辞知识,并让学生试用某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例如:“对偶是指两句句子的词性相当,意思相对,试在下面的空格填上适当的字,使成为对偶句:

(1)天高——地( )

(2)户外——峰秀——窗前( );⑥

或在每册课本后面“教学重点分布表”的“语文基本知识”中,设“常见修辞”栏,并在这一栏里,把本册中凡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即修辞格)的都扼要地填写上去。比如第1册第四页《鸟的天堂》中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就在这一栏里标出:“1、学习排比”又如,第十四《傅雷家书》中用了借喻,示现修辞手法,就在这一栏里标出:“认识借喻、示观”。⑦统观全套(十册)教材,均无讲到修辞教学的重点是甚么的问题。

第三,修辞教学也往往依靠课文前后及教师手册中有关修辞的提法来讲授。课文或教师手册没提示到的修辞理论及修辞手法就很少给学生介绍。据统计,目前香港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国语文》提出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全部修辞内容,也只有18个修辞格而已。现按教材册数序号,依辞格出现的先后(重出的均不计入)秩序摘出转述如下:⑧

第一册:比喻,对偶、叠字、排比、拟人、对比、借代、典故、示现。

第二册:夸张、设问、反复、反问。

第三册:顶真、层递、映衬。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9)

关键词: 中西修辞 发展历程 修辞定义 修辞观

1.中西修辞发展历程——修辞的赋比兴

在中国现代修辞学创建之前,中国的修辞历史源远流长,但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解释修辞问题的理论体系,有修辞而无修辞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外交频繁,游说之士大显身手,运用各种说人之法,造就了辉煌一时的基于辩说的修辞艺术。然而,如此璀璨夺目的政治修辞犹如昙花一现,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彻底扼杀了基于劝说的修辞活动,修辞研究局限于书面语(主要是文学作品)及辞格研究,修辞俨然成了一门研究语言形式的“雕虫小技”。二十世纪初西方修辞传入中国,我们以中国传统修辞学为基底,运用当时西方修辞的框架初步构建了中国现代修辞学。尽管如此,中国修辞学仍无法摆脱偏重书面语言形式研究的束缚,直至二十世纪末,中国修辞学研究的疆域才拓展到对言语交际的研究,修辞的视角才从传统上言语表达者的一方,转到言语交际的双方,并着重强调言语接受者的一方,中国修辞学才真正意义上与强调受众中心及说服目的的西方现代修辞学接轨。(温科学,2009:42)

西方修辞曾几度浮沉,辉煌过,衰落过。它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当时高度发达的演说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东西方社会在当时共襄修辞盛举。然而,与中国截然不同,西方修辞学到了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系统化,古典修辞的发展更是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达到了巅峰,涌现出西塞罗等大批的修辞理论家。自此以后,西方修辞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一些与中国封建修辞相类似的现象,即修辞研究偏重书面的语言形式。中世纪,传统的以论辩说服为基础的古典修辞渐显暗淡,基督教修辞独领风骚,布道、书信、辞格研究等成为主导的修辞形式。文艺复兴时期,传统修辞虽风光一时,但更多地表现为对古典修辞的复兴和对中世纪固有修辞实践方式的改造。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基于“或然性”的修辞学受到了当时推崇“必然性”的社会精英阶层的口诛笔伐,处境尴尬(刘亚猛,2005:48—56)。二十世纪,新修辞艺术适应新的时代语境应运而生,并将其探索的目光全方位地投向以象征为手段的整个人类社会生活。

2.中西修辞定义——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国对修辞学的定义的讨论是在二十世纪后,远远落后于西方,因此导致了我们对修辞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在修辞观念上,中国自古就有“修饰文辞”的局限性,修辞只是读书阶层用于咬文嚼字、润色语篇的一种技巧(温科学,2009:41)。陈望道在其《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意合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陈望道,2001:11)从文辞到语辞,中国修辞学的研究疆域得到了拓展,这一定义还暗含修辞必须适应题旨情境,“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这与西方修辞注重修辞情境的传统不谋而合。宗廷虎在《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对修辞学所下的定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迎来了一个可喜的跨越:“什么是修辞学?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现象,探讨恰当运用语辞适应各种题旨情境的学科。”(宗廷虎,1998:2)这一定义显示了中国现代修辞学有别于传统修辞学之处,它将言语交际及各种修辞现象纳入了修辞学研究的范围,注重修辞情境和受众反应,使得中国现代修辞与西方修辞逐步实现了接轨。

与中国修辞不同,西方修辞从诞生之初就有一大批理论家对何为修辞进行了透彻全面的研究,然他们对修辞的定义见仁见智,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柏拉图曾对修辞进行严词鞭挞,将修辞看做是“哗众取宠的雕虫小技”,是“空洞的言谈”,甚至是欺骗的代名词。亚里士多德巧妙地为修辞拨乱反正,“将修辞界定为使我们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能发现可资利用的说服手段的那种能力”(刘亚猛,2008:52)。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则强调修辞是“治国安邦,展示政治家风度的重要工具”,昆提利安把修辞看做是“善言的科学”。文艺复兴时期,拉米斯将修辞肢解压缩为一门词语装饰和文体的艺术。在欧洲迎来理性和科学时代时,修辞被讨伐的体无完肤,被判定为“彻头彻尾的欺骗”的工具。二十世纪,西方修辞终于拨开迷雾,理查兹将修辞定义为“对误解及其修正的研究”,而伯克则认为修辞是一门求同去异,寻求修辞双方认同合作的说服艺术(温科学,2009:44,89-92)。

3.中西修辞观——此“诚”非彼“诚”

“修辞立其诚”作为中国修辞学的根本原则,对中国修辞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命题最早出现于《周易》:“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陈光磊,王俊衡,2001:6)所谓“修辞立其诚”,即立言修辞者应该具备诚实的人格,修辞的内容应符合事实。“修辞立其诚”把语言和人的道德视为一个和谐而又不可切分的整体,将言辞的修饰归结于身心的诚挚,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即立言修辞必以德行修养为前提和基础,以言行一致为规范和准绳,力求做到“非礼勿言”、“言必信”,“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由以上分析看来,中国修辞学长久以来背负了过于繁重的道德枷锁,“修辞立其诚”作为一种理想化的修辞伦理标准,并不能有效地描写和指导人类的日常修辞活动,相反,它可能扼杀修辞活动原本具有的活力。钱钟书先生曾重新解读“修辞立其诚”这一传统修辞铁律,为“无病呻吟”者进行辩护:

所谓不为“无病呻吟”者,即“修辞立诚”之说也,窃以为惟其能无病呻吟,呻吟而能使读者信以为有病,方为文艺之佳作耳。文艺上之所谓“病”,非可以诊断得;作者之真有病与否,读者无从知也,亦取决于呻吟之似有病与否而已。故文艺之不足以取信于人者,非必作者之无病也,实由其不善于呻吟;非必“诚”而后能使人信也,能使人信,则为“诚”矣。(钱钟书,1997:489)

钱老认为“无病”亦可“呻吟”地似是“有病”,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呻吟者是否真有病,而在于修辞者是否擅长“呻吟”,如若“呻吟”地不像样,则即使真“有病”,也会被认为乃“无病呻吟”;如若“呻吟”地像模像样,则即使“无病”也能使人信以为“有病”,即“能使人信,则为诚矣”。

西方修辞作为一门说服的艺术,是“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刘亚猛,2005:2)。不同于中国修辞学,西方修辞学认为修辞是一种无涉道德的行为,修辞者要实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必然诉诸古典修辞提倡的三种修辞资源:道理(logos)、情感(pathos)和修辞人格(ethos)。摆道理指修辞者“通过每件事本身包含的说服因素确立起关于这件事的真实或者显然真实的情况”(刘亚猛,2008:58)。西方修辞认为事实本身是人为建构的,是“得到认证的事实宣认”(刘亚猛,2005:97),由于修辞的或然性,通过修辞论证所确立的或许是货真价实的事实,但也有可能是看似如此的“事实”。这种观点对于深信“事实胜于雄辩”“修辞立其诚”的中国修辞界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诉诸情感指在修辞互动中,修辞者想方设法调控受众的情感,并使之处于一种易于被说服的情感状态,这与中国修辞强调修辞必是修辞者内在真诚情感的外露有本质区别(刘亚猛,2008:57)。在西方修辞学家看来,修辞者在修辞互动中“显露”自己的“真情”,归根结底只是为了能够赢得受众的善意,达到成功说服的目的,这绝非西方修辞者不识“诚”为何物,相反,这正证实了钱老所言:“能使人信,则为诚矣。”诉诸修辞人格指在修辞互动中,修辞者“按照具体修辞形势和修辞意图的要求刻意营造一个最有利于说服内定目标受众的形象”(刘亚猛,2005:174)。中国修辞学家认为修辞实践一定是修辞者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然在西方修辞学家看来,受众“对言说者的信任必须源于言说,而不是源于言说之前业已存在的有关言说者人格的看法”,修辞人格甚至可以等同于“修辞者透过言说进行的自我形象构筑”(刘亚猛,2008:57),是修辞者根据特定的修辞形势和修辞目的构筑出地、为了实现成功说服的“包装形象”而已。

由此可见,中国修辞学强调修辞者必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道德家”,修辞必须“立其诚”,事实上更是以一种睥睨万物的姿态等待其大白于天下的一天;西方修辞学则着重强调修辞者在具体的修辞互动中自我形象营造和受众情感的调节,强调“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以便使受众接受修辞者精心构筑的“事实”,完成影响说服受众的工作。

4.结语

修辞术在公元前的中西历史上都辉煌过,灿烂过,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变更,中西修辞学的发展分道扬镳:中国修辞学长久以来缺少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疆域也一度局限于书面语甚至辞格的研究,修辞理念更是体现传统价值体系的“修辞立其诚”,直至二十世纪建立了现代修辞学方与西方修辞接轨;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几经浮沉,修辞的定义更是见仁见智,然而西方修辞学从创立之初就构建了十分庞大的理论体制,虽没落过但从未消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修辞更是旧貌换新颜,焕发出无限生机。在中西话语互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充分了解中西修辞学,知己知彼,从西方修辞的视角来重新解读中国传统修辞观“修辞立其诚”,努力做到以西方的话语来说我们自己的道理,在中西话语互动中抢占战略高地,从而扭转中西话语交流地位不平等的形势。

参考文献:

[1]陈光磊,王俊衡.中国修辞学通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刘亚猛.西方修辞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第二版)[M].北京:三联书店,2005.

初中的修辞手法篇(10)

解答修辞辨析类试题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平时要加强修辞方面的训练,要能够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修辞的类别,分析修辞的作用,要能按照要求写出指定类型修辞的句子,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一、修辞辨识:用选择题的形式,要求对修辞方法判定正误,或对是否使用修辞手法进行选择。

例1.(2012辽宁丹东卷)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1)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

(2)姑娘银铃般的笑声也跟着响起来。

(3)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

(4)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

A.比喻、 夸张、 排比、 拟人

B.拟人、 夸张、 排比、 比喻

C.夸张、 拟人、 排比、 比喻

D.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按如下步骤:一是品读相关句子;二是根据平时积累的修辞知识,判断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三是与句子下面所列选项的修辞手法进行比照,确定正误。很容易发现D项是正确的。

例2.(2012四川达州卷)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解析】本题是对是否使用修辞手法进行判断选择。解答时须逐项进行判断,很容易发现,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这个句子虽有比喻词“似乎”,但不是比喻句。

二、修辞运用:要求考生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拟写各种句子。这类题型是最近几年来修辞考查的一大亮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它的突出特点是,将修辞与句子及语境结合起来,强调了它的实际运用。其题型有:补写句子、拟写句子、拟写对联、写颁奖词、写开场白、拟写微博等。

(一)用修辞补写句子

例3.(2012广东梅州卷)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一个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将修辞手法放在补写句中来考查的题目。做题时除了要注意补写的句式应与画线句相同或相似外,还要注意修辞运用的一致性。很明显所补写句子应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同时补写句子是对“无字处读书”的阐释。参考答案:示例①: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示例②: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示例③: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二)用修辞拟写句子

例4.(2012湖南娄底卷)“五・一”期间,王双华同学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使他陶醉,他很想把家乡初夏的美景描绘出来。请你用下面所给的词语,经过自己的想象,用比喻或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王双华家乡的美景。(100字以内)

山峦 翠竹 深潭 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将修辞手法放在写句中考查,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写句子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做到语义清晰、生动形象、亲切感人。参考答案:示例:夜雨把山峦洗得明净葱茏,翠竹迎风摇曳,如青裙少女,飘逸一阵阵清香。山下的深潭,明镜一般,倒映水中的蓝天、白云和山峦,汇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小溪便从这山水间流出,像一条长蛇,蜿蜒着流向远方。

(三)用修辞拟写对联

例5.(2012山东德州卷)为激励中国代表团,某网站征集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中华健儿北京奏华章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看似一道补充对联题,实则考查了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对偶修辞讲究的是整齐匀称,结构相近,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关联。我们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运用到对偶的修辞知识,按照题目要求逐一配对即可。参考答案:示例:看今朝炎黄骄子伦敦谱新篇

(四)用修辞写颁奖词

例6.(2012四川资阳卷)请你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一位你熟知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并为他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人物事迹: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把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颁奖词:快乐的阿里木,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却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1)人物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是将修辞手法放在拟写颁奖词中来考查。拟写时只要所选人物与示例一样具有先进性、影响力,且叙述有条理、完整,语言简洁,能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即可。参考答案:人物事迹:郭明义,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6年,他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志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他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五)用修辞写开场白

例7.(2012四川南充卷)学校团委会决定举行“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活动,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该次活动写几句简短的开场白。(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内容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析】此题是将修辞手法融在开场白中来考查。解答此类试题,要做到“四要”:一要切合主题。如本题的主题就是“‘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二要切合情景。三要有现场感。或渲染气氛,或调节情绪,或引人入胜,或循循善诱。四要锤炼语言。要做到语言简洁、生动,有感染力,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参考答案:(略)

(六)用修辞拟写微博

例8.(2012山东威海卷)在你四年的初中时光里,你不仅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足迹,更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成长,这其中有灾难,更有自豪。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神七航天……让我们骄傲自豪。请你自选一个事件,拟写一条60字左右的微博,至少用到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你最真的感受。

【解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已成为一种文体。主要是可以表达感受或交流看法(观点)。本题就是针对“初中时光中出现的自豪或惨痛事件”谈感受。只要紧扣具体事件,谈出最真感受即可。参考答案:(略)

三、修辞欣赏:常出现在阅读题目中,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理解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例9.(2012山西卷)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好奇之冲动,孩童般的天真久盛不衰。你我心中都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会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解析】对阅读选文中的句子进行赏析,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说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参考答案: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等积极因素对青春永驻的重要性。(意思接近即可)

上一篇: 融资投资方法 下一篇: 固化施工流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