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7 16:28:16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1)

2014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确立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学生核心素养。根据这一要求,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一线化学老师,笔者认为,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化学课堂教学为立足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化学学科特有的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落实,包括学习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化学学习兴趣的养成,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点的覆盖

理论知识体系是学科的根本,没有对学科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谈任何学习方式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同样,对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初中化学整个理论知识点的构建与掌握。相较于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初中阶段化学所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较为浅显,这就更需要学生对初中化学中重点的知识点能熟记于心,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基本的化学概念,常见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化学反应方式的记忆,酸、碱、盐的反应规律等,这些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而且还要能举一反三,熟练运用。但从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都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些重要知识点不能牢固掌握。因此,化学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层次就是对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点的完全掌握,当然,这当中涉及到教师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率和因材施教等诸多要素环节,这也是新时期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课题之一。

二、以化学实验为向导,注重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学生心理学角度来看,使学生有新鲜感,知识“形象具体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而化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有着其特有的“魔性”―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就好像魔术师变魔术一般,使用一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物质,再利用一些奇妙的“道具”―实验仪器,通过“魔术师”―化学老师之手,就能变化出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化学变化。化学元素、化学反应方程式都是通过符号来表达的,形式上很抽象,但通过化学实验,这些抽象的符号就可以具体化、生动化、有趣化。化学实验是一座桥梁,它能带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提高学生的化学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与技能,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设计更多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独立而积极的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对化学学科积极主动的探究,从而带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提高学生的化学技能,让学生体验有趣的化学学习过程。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化学知识的建构,不断提升化学综合能力。

三、以实际运用为补充,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应用

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的学科,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很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身边事物日常发生的现象,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例如,在讲完硬水及其软化的方法之后,提问学生热水瓶胆内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应怎样清洗;在学习完“酸可以和碳酸钙反应”相关知识点之后,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进行用食醋去除水垢的化学实验;在学习完“石墨有除锈的作用”的相关知R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以铅笔芯的粉末打开锈锁的实验;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让学生分析引起“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的原因。充分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使他们深刻体会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实用性。当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存在的化学现象时,他们往往会引以为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感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这种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根据问题的解决来明确探究目的,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被激发。牛顿通过“落地的苹果”引发自己主动思考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通过“开水蒸汽顶出壶盖”引发自己主动思考从而发明蒸汽机车,这些都表明注重日常生活中现象,从而主动思考的重要性,这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2)

初中课堂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让学生既能一改小学时的随性,也能适应科目的多样化。然而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采取的大多是灌输的形式让学生记忆、背诵政治学科知识,并没有很好的将知识理解、看透,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现并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要认识到初中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训。

一、发展核心素养的历程和内容

初中政治学科是以激发中学生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潜能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他人和社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分为六大要素,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中国提出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来发展核心素养,初中政治学科能更好的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素养。

随着内地班初中学政治学科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着长时间的学习,其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内地班初中政治学科的改革、演变,与核心素养有着很深的关系。

二、初中政治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政治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在课文中其教学内容是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层层相扣,而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的,它使人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要能力。初中政治学科所含内容多样化,是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成长中的我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我与他人和集体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意识;而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的教育内容则注重于学生国家认同、法治意识和人文底蕴的培养。

三、借助初中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内地班初中政治学科知识的积淀结果是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就是学科知识。因此,树立学生正确的课程意识,是奠定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说,对初中政治学科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首先,教师本身应将W科的整体课程计划明确下来,在每个教学版块过程中,要有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能力,使要学习的知识和要让学生了解的社会技能充分掌握,在此之中,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这就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然后,对于政治教研组来说,可组织教研组会议,一方面有利于交流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为初中政治学科更长久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可分为以下几点:

1.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用社会实践来开展内地班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在,校园中的教师可举办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各类实践活动,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内地班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园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正能量的事物,如参观博物馆、走进水利局等,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身的探究,树立内地班学生的正确公民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了解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筛选,最终解决问题,形成理性的生活方式。

2.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尊重每个学生对事物和社会的看法,他们会通过实践活动找出相应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组织讨论,教师在经过监督和判断发现问题的确是存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去解决问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遇到问题的适应能力,也能使他们对初中政治学科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说,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内地班初中生培养核心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能使初中生培养核心素质的更高效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内地班初中生有实施的必要性,另外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初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内地班初中政治学科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成熟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初中政治学科的弘扬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3)

在初中教育阶段政治学科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必须发挥政治学科知识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思想道德、综合涵养等各个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政治教师需要密切结合素质教育的各项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一、发展核心素养的历程和内容

初中政治学科是以激发中学生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潜能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他人和社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分为六大要素,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中国提出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来发展核心素养,初中政治学科能更好的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素养。

随着初中学政治学科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立思考、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着长时间的学习,其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初中政治学科的改革、演变,与核心素养有着很深的关系。

二、初中政治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政治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在课文中其教学内容是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层层相扣,而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的,它使人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要能力。初中政治学科所含内容多样化,是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成长中的我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我与他人和集体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意识;而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的教育内容则注重于学生国家认同、法治意识和人文底蕴的培养。

三、借助初中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学科知识的积淀结果是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就是学科知识。因此,树立学生正确的课程意识,是奠定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说,对初中政治学科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首先,教师本身应将学科的整体课程计划明确下来,在每个教学版块过程中,要有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能力,使要学习的知识和要让学生了解的社会技能充分掌握,在此之中,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这就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然后,对于政治教研组来说,可组织教研组会议,一方面有利于交流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为初中政治学科更长久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可分为以下几点:

1.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用社会实践来开展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在,校园中的教师可举办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各类实践活动,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内地班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园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正能量的事物,如参观博物馆、走进水利局等,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身的探究,树立学生正确的公民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了解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筛选,最终解决问题,形成理性的生活方式。

2.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尊重每个学生对事物和社会的看法,他们会通过实践活动找出相应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组织讨论,教师在经过监督和判断发现问题的确是存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去解决问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遇到问题的适应能力,也能使他们对初中政治学科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说,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中生培养核心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能使初中生培养核心素质的更高效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初中生有实施的必要性,另外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初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初中政治学科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成熟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初中政治学科的弘扬发展。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重点思考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的水平都会有长足的发展,从而将知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本文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着手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这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囊括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第一,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通过初中语文的教学,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第二,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小学语文学习往往是初级阶段,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这就需要一个更好的积累过程,通过阅读高质量的课文和阅读材料,让学生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能力。第三,培养熟练的语言技能。语文是一门学科,而语言则是一种素养,一项技能。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素养和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五,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文化是我国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优秀的历史文化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益处,而初中语文教学正是根植于我国文化。所以,在语文的核心素养中,积淀文化,学习文化,体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第六,形成高雅的言谈举止。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写作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水平。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言谈举止是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语文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语文以背诵和记忆的内容为主,但是,对于理解和应用也是十分关注的。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选手积累了大量的诗词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明白在什么地方能够运用什么样的诗词,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和实践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要着力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只有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达到培养上述六种素养的目的。所以,学与用同样重要,教师要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语文的学习看似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实际上,只要教师教学得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引导工作,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培养敢于表达的性格,从而慢慢地改善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就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教师应结合学科知识的发展,适当增添新内容,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具有广博的课外知识,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发掘有用信息。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困难,引导他们主动克服困难,养成热爱学习、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173-176.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5)

虽然新课改后教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也做出了很多改变,但是一些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学依旧没有起色。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学生开始出现偏科现象,九门功课同步进行更容易让学生偏向于在不知不觉中有了选择心理,根据目前的学科特点来说,很多学生会偏向理科,觉得文科特别是初中历史枯燥无味,没有意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培养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

新课改以后,我国各学科的学习难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顺应这种变化,教师开始进行科目式教育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并加强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科特点找到合适的具有一定特点,吸人眼球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达到学生课堂效率提升的目的。初中阶段安排历史教学是基于我国国情和对学生个人三观培养的基础上的。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历史,对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在课堂中融入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就尤为重要。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我们都知道,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国家的未来的栋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他们有着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基础。但是,这种个人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初中历史的改革教育就是在学生最容易接受知识熏陶的时候,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对青少年的教育十分重要初中阶段正是懂事又懵懂的阶段,很容易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从而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在课程繁多、任务量重的初中阶段,初中历史这种具有感情及故事情节的学科就很容易打开学生心目中的世界,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国家发展历程的不易,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开始萌芽。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问题

(一)太过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校甚至教师将考试成绩看做教学考核的唯一标准,将成绩至上作为办学教学的原则。国家推进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要从根本上让学生爱国,提高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单单只是为了文字知识的死记硬背。而这种传统的唯成绩论的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初衷。

(二)教学形式保守且僵硬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传统的寓教于学已经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深度,教师不再仅仅传播知识、讲解知识。传统的学习生活是十分枯燥的,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教师也会觉得心力交瘁。所以教学生活化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初中历史这样贴近生活的学科,更需要注入生活的血液。但是,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课堂节奏紊乱、教学进度慢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三)学生对初中历史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初中虽然不及高中紧张充实,但在这个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语数外等主要科目所占比例居多,而相较于物理、化学、生物这种理论性学科,初中历史又显得过于简单,所以学生不能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产生正确的认识,很容易导致偏科现象的出现。

三、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改变学科考核策略针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现阶段一些教师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关心的并不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收获什么,学到什么,而是期末考试得了多少分。可以说,这种教育形式使分数成了学生更加重视的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改变考核策略的方法,让学生重新了解初中历史,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制作一部情景剧,或者制作访谈节目来批判讽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事件或者还原某一事件的原型,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演形式、表演过程及产生的现实意义,现场打分并一一点评,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考核过程中的优点或不足。此外,学生在准备剧本以及排练的过程中也能够亲身感受到我国发展历程的不易。

(二)教师要不断摸索创新型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既然知道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和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教师就应该身先士卒,积极查找应对策略,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人教版教材中关于一些具有丰富含义的语句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能体会到我国先驱者面临的艰难处境。这时教师可以提前备课,将一些不易区分的战争分模块总结,然后运用多媒体立体化或者剪辑相关视频供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就能快速地把学生代入当时的情境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对我国发展历程的含义,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深度。此外,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事件发生的时间及目的等,并且这些时间点及目的是很多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所以,在这一方面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低就显得尤为明显。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等细小、繁多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进行展示,还可以将这些图片配以适时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被带入到事件氛围中,也能够在自己的记忆基础上加深对每一个事件发生的知识点的记忆,其时空观念自然会得到提高,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培养。

(三)尊重学生主导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在心智发展不成熟、对社会环境不了解、价值观人生观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舆论带跑,对学生的心智发展造成影响。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及时掌握时事热点,关注热点新闻,并观察事态走向,引导学生对事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至于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误解,在引领学生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要思维定式,特别是像历史这种有些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课程,运用思维定式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不仅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挫败感。所以活跃课堂氛围对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讲解时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某一种做法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例如,教师在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可以提出如果当时的清政府足够强大,会不会造成之后洋务运动的性质有所变化。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问题在探讨过程中得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问题展开历史辩论赛,辩论的正反方由不同小组的学生组成,其他学生作为评审,给出最终的评判结果。这样的授课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学生占据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建立良好的历史学习观念和认知理念有积极作用。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6)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以学科认识技能为基础,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品质和相关能力。历史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学习历史之后所形成的独特的,具有学科特点的结果,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历史学科特征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学生必备的一种素养就是历史的核心素养,这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可以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提供一个好的基础,所以学生需要形成一定的道德修养与核心能力。初中的历史课本中有很多关于世界和我国的历史文化,老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而初中的历史文化的学习与国家的教育教学要求非常相符,它是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重要内容,需要每个老师重视。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史料认证的运用和态度意识很薄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及其历史学习的方法都存在问题。因为历史在初中的考试分值比例中占很小的部分,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太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只把时间挂在数语英这些科目上,而一些历史老师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没有产生兴趣,而且也忽视对课堂趣味性的营造,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学历史,认为历史课堂枯燥乏味,还有一部分老师进行教学时一直表现严肃刻板的形象,也导致学生不愿意接触历史,久而久之,不利于对学生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7)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08-02

2016年9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在国际大背景下,国家对未来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目标,寄托了国家对教育未来发展的期望。《中国学生发展核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等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顶层设计,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来达到最终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转化

目前,“学生核心素养”受到全世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作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倍受瞩目。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核心素养,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实行的一个的理念,让这种理念转变为初中生成长的精神支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化:一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是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因此,在学习国际先进理念与做法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民族本色。二是将基本的核心素养转变成为具体学科的核心素养,要体现不同学科的特色,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共性核心素养的培养。三是将学科的核心素养转换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注意各个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重点的不同,要有所侧重,同时又要注重不同学段核心素养培养的衔接,要有延续性。这样才能符合学生身心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切实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核心素养观的树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三个方面,核心素养要比单纯的“知识”以及“技能”更适合当今的中国社会,核心素养可以整合学科知识、基本能力、核心能力与情感态度。核心素养可以重视知识、技能与情感的统一,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个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以及发展的指挥棒,所着眼的是如何兼顾学生的认知、技能以及情感的全面发展,防止出现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台湾的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国民核心素养指出,不仅要尊重“基本能力”,也同时尊重“学科知识”,应视各领域/科目之性质与学习阶段之差异,弹性调整“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学习两者之间的比重(蔡清田、陈伯璋、陈延兴、林永丰、卢美贵、李文富、方德隆、陈圣谟、杨俊鸿、高新建、李懿芳、范信贤,2013)。[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包含学科知识、基本能力、核心能力与态度情感等方面,而非过去将课程目标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而将基本能力、核心能力与能力指标都排除在外,或者反之,仅有基本能力与能力指标,而将学科知识排除在外。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树立新的课程改革价值观――课程核心素养观,课程核心素养观是对课程知识价值观的一种超越。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这种课程核心素养观是对课程知识价值观的一种继承与发展,是对课程价值观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三、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要有一批具有较高教学素养的教师队伍。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现在中学师资在大学也主要接受的是分科教育,在毕业之后教师培训中,也主要是针对分科知识的技能培训,因此,导致了他们的课程与教学认知层次低,认知视野狭窄。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所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及时充实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将很难适应当今教育的迅速变革,跟上时展的步伐,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将不能付诸于实现。因此,要想学生具有核心素养,首先是教师队伍应该具备教育教学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S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3]只有卓越的教师才能培养卓越的学生,因此,国家需要改革现存的教师教育体系,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在职教师的核心素养,同时,在教师的选拔上,把真正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

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兼顾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说:“明确而坚定的价值观的有无是区分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康、心理是否成熟的标志。”当前的初中生,出生在教育信息化大浪潮下,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多元文化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成绩和分数已不再成为家长和学校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更加关注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责任担当,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具有国家意识,能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理想和信念,真正地做到立德树人。

因此,要充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初中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可以开设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走学生个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路子。第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成长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寻找自己的兴趣点,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建立初中学生发展引导机制,成立专门的学生发展小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学业、心理、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等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措施的实行不仅能让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有准确的把握,而且还能帮助他们科学地设计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能够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并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课程。

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日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学生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智能手机等先进的技术设备的移动式、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常态,因此,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就显得尤其重要。

较高的网络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网络教学环境的偏好,而且可以形成更好的学习态度,影响搜索策略以及面向网络使用的学习结果。[4]因此,教育研究者今后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对有关网络教学的观念以及使用的研究,探索他们对于英语网络学习环境以及网络教学的态度,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网络教学的贯彻实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英语网络教学中获益。[5]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N].2016-9-14.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8)

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预示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从表面形式的课程改革回归到教育本质,即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抓住育人根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的成长为根本,向学生的未来成长方向前进。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问题,主要是放大了化学的应试,弱化了化学自身的学科素养培养。初中化学老师长年经营于一个年级的教学当中,教学经历和教学视野注定了教师自身素养很难达到很高的高度,不少初中化学老师不能将化学教学建立在大学科领域去培养学生的学科r值、思想方法以及学科知识体系。

所以,我认为学科启蒙性这一基本目标应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关注点,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从学科本源和学科本质的高度立意,追求有学科品质的教学。

在这种教育期望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彰显四个关键特征,以满足教育本质的现实需求。

一、明确的教育对象和内容

化学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的学生,教学改革,是为了改掉现存的不合理的部分,剔除功利的、浮躁的追求,并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完善和修正我们的教学行为。只有从现存的实践出发,回到“人”这一主体对象,才能确定改革的真正目标和方向,也才可能开展有效的改革。

化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化学学科知识、核心思想和基本概念等这些更是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部分,开展教学首先当围绕这部分进行。

就初中化学而言,氧气性质和实验室制取,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都是重要知识。物质的转化、分类及物质结构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与物质间相互转化,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观点,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观点,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相互联系的观点,化学变化中能量与质量守恒的观点,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观点等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形成的核心学科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清楚学科重要知识、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可就事论事,应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原子论、分子论及元素周期律的发展,透过整个研究进程就发现互相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更看出化学史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对人类进步做出的推动。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近年来各种教学模式甚嚣尘上,洋思、杜郎口以及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等,大量无效的讨论引入课堂,热闹之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学活动把改革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混淆,模糊了课堂教学方法与目标对象的不同。

化学教学当回归本质,形式模式不重要,科学有效的方法无外乎提高兴趣和培养能力。

针对当前化学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化学学科兴趣培养可以从下面两方面着手:一是实验教学。实验可以增强学习兴趣,现场体验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等,更何况这些附加值会反过来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二是化学教学不能只是讲题。化学课堂除了讲题应该还有其他很多知识需要传授。比如化学历史、化学与社会、优秀化学家故事、化学发展等等,包括各种化学情境,情境可以是实验性的,可以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可以是科学史料或前沿科技的。即使做题也该是在情境之中完成,而不是孤立的为做题而做题。

三、高效而明晰的教学过程

彰显教育本质的化学课堂教学,其过程应该是高效明晰的,目标明确,对象清楚,没有太多的形式和炒作,也不需要过度的复杂机械。简洁的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去除修饰,平淡是真,顺应学习规律,老师做好引导。其次,明确具体的聚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根本。第三,把握基本的核心要素,适合是最好的选择。

四、愉悦的感受,合理的学习收获

每件事情都有其自身规律,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要让师生做到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或者沉浸在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感觉要自然。这种自然的感觉使人精神轻松、身心愉悦,既能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也有助于师生水平的更好发挥,核心素养的自然渗透。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9)

化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老师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们形成化学素养,发现化学的本质,培养化学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教育中,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背诵概念与原理上,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培养自然受到了影响。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有的物质性质没有掌握清楚,引发了很多笑话。比如有学生因“一氧化二氢”可能引发呕吐而呼吁禁止它;有学生因“二氧化碳”可能导致温室效应而认为其没有使用价值。随着新课标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进行启蒙教育,重点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现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已经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在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构建。核素素养包含着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自主发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一般包括化学思维、化学能力、化学信息素养与化学精神。化学核心素养的本质是育人,老师在化学素养的培养中,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最根本的位置,要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原理。初中学生刚学习化学,他们一方面对化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不具备化学思维。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化学课程的特点,在设计上多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化学中的知识。这样,学生才会具备化学素养,树立科学的态度,养成化学精神。

二、目前初中化学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在很多学生看来,化学属于化学家的研究范畴,与自己的生活关联性不大。部分学生虽然认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也不会过多研究化学,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同时,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化学,对化学还不是很了解。因种种原因,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明显,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背诵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但是因学生没有与生活建立联系,导致学生在记忆过程中非常困难,即使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记住,如果长时间不用,也会很快忘掉。另外,学生对教材中的很多物质都不认识,教材中的化学现象都是学生生活的反映,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记住了其化学性质,但是很难在生活中应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很难用化学知识解释。初中学生的基础薄弱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二)缺乏学习氛围化学体系非常庞大,但是初中化学课程开设得比较晚,与其他科目相比,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非常少。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都需要学生们掌握,但是部分老师在升学的压力下,教学心态比较急躁,他们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总结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学生根据老师的计划学习,导致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在课堂上,老师以教材为主,带领学生们学习一些浅层次的东西,不断灌输化学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实验教学则没有充分利用[1]。众所周知,化学离不开实验,几乎所有的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但是部分学校因实验器材设备的缺乏,学生们无法进行实验操作。另外,部分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不想在实验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初中化学课堂本应该发挥启蒙作用,但因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没有灵活性。

三、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措施

(一)培养化学意识与观念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与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化学思想是学生认识物质的重要基础,学生们通过化学学习,化学理念便慢慢养成了,对各种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便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经常启发学生,通过常见的一些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用化学的思想去解释造成各种问题的原因。比如,在学习“燃烧”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观察蜡烛燃烧的反应,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蜡烛燃烧会产生什么样的物质呢?”学生们在下面思考开了,老师接着提问:“蜡烛产生的这种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发现化学中的每一个现象都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这种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们明白化学反应的规律,还会让学生树立化学思想与观念,这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也形成了。

(二)培养化学思维与能力虽然初中学生在初三才开始学习化学,但是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启蒙教育中,老师仅仅是引路人。因此,老师要发挥学生的潜能,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在探索中得到开阔。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用化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2]。例如,在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中,为了探讨氧化铜是否已经消耗完,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不仅会增加,还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到达真正启发学生的作用[3]。

(三)培养化学学科精神初中化学属于启蒙教育,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物质的结构与形式,最终的目标是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学科精神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化学课堂上,要让学生们看到化学对我们生活的贡献。为达到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树立科学精神[4]。首先,老师要用化学中的重要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门捷列夫、侯德榜等人物,让学生们了解他们在各自领域中对化学所做的贡献,学习他们探索、坚持的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其次,老师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时,老师要让学生们自己探索,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条件,总结化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精神。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化学启蒙教育,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们喜欢上化学。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时期,学生们对化学的了解不多。老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们打好基础,通过引导,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让学生在化学的领域中主动探索。在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树立化学思想,并给学生创建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美妙,提高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宏林.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18(10):31.

[2]丁丹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8(001):15-19.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篇(10)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几年过去,教育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挖掘与落实做了充分的研究,但是面对中考的压力,许多学校的化学教学依旧以知识讲授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初中化学知识点杂乱、枯燥,还涉及微观现象,许多学生感觉不好学也学不会,但是初中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点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实例。因此将生活化教学贯穿于知识点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化学生活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在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实施方法,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核心素养与生活化教学的关系

2018年教育部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认知模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即要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2]。化学是一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吃喝住行处处都离不开化学。以疫情为例,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对疫情,一些人心中出现恐慌,纷纷抢购口罩、酒精、84消毒液、双氧水等用品,甚至发生了喝消毒水抗、混用84消毒液和洁厕灵等闹剧。而醋酸,乙醇和过氧化氢等内容正是初中化学的知识,因此在讲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告诉学生醋酸、乙醇、过氧化氢可以用来消毒,还应该告诉学生它们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适用对象,提醒学生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才是学习化学的真正意义。因此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

二、核心素养与生活化教学结合的意义

(一)助力初中化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形成适合自己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深层次细化。生活化教学强调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将知识合理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这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将生活化的情境与化学史料、化学事实、化学对社会影响的重大事件、化学方面的巨大成就相结合,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于化学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改善中学化学教学现状,推动教学发展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很多年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多年以来习惯使得化学教学并没有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中遇到问题的改进与反思,但是,许多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的内容理解并不深刻,导致这些改革措施在推行途中违背初衷,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化学作为初三学生才开始真正系统接触的课程,学生不仅需要适应新课程带来的陌生感,还要面对中考带来的压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中考成绩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授课中也必不可避免地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初衷。学习化学的初衷,并不是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化学知识,而是如何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可以改变课堂上“填鸭式”教学的现状,将课堂交还学生,使课堂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课堂上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化学知识带进生活,由生活引入化学知识,降低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陌生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可以清楚地知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哪些生活问题,不再刻板记忆化学知识点,这都有助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九年级开始接触化学,一开始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充满期待,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化学知识点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记忆理解,很容易激起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认为化学知识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但是初中生还有一个明显的心理特征,初中生的思维由抽象思维逐渐向理性思维转变。与生活化相结合,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情境做出合理的假设并且急于验证,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情境创设生活化、化学实验生活化、课后作业布置生活化,习题练习包含生活化知识,不仅能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而且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实践能力上都有所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与生活化教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弱的地区,初中生学习化学依旧是为了中考,每天重复的习题也是学生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考试在不断地学习,为了分数在不断地做题,“填鸭式”的教学依然存在,而核心素养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日常教学中,少有时间做科研,这就导致教师没有彻底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只是为了迎合核心素养,对于新课改的落实也不到位,这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二)对生活化教材挖掘不足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但是也是现代教育缺少的。比起高中化学,初中化学并没有系统学习化学概念原理,而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现象出发,带领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这些变化的本质,例如:摇可乐冒出的大量气泡是什么?为什么发生这样的现象?一氧化碳为什么会引起中毒?初中化学知识点的编写具有很明显的结构性,包含着大量生活化的内容,但是没有将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需要教师挖掘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不是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创设几个生活化情境不是生活化教学,没有将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学生不会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做不到教、学、做合一,也同样达不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三)有限的实验室条件限制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通过化学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化学实验必不可少,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些地区来说,化学实验室只储备了一些常见试剂,并没有达到可以做实验的要求,想要将学生组织起来完成一个系统的实验有点儿牵强。生活化的实验需要教师对一些实验装置、操作步骤等进行改进,在不改变实验结果的前提下,达到实验目的,以便更加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方便学生的理解。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是教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更快获得知识与技能,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

四、核心素养与生活化教学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这么多年,教育一直在不停改革,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逐渐向注重学生能力转变,但是,对于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来说,依然更偏重于学生的成绩。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与外界接触,学校也应该安排校间的交流研讨,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接纳新的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并且将这些先进的理念思想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讲到“生活中的水资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当地水质现状、分析造成原因,在课前进行分享,课中大家可以一起做简易的净水装置。这些小改动于教师而言不难,但却是对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能力的锻炼,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挖掘拓展整合生活化素材首先,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通常隐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作为教学情境。这些素材来自学生的直接经验,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贴近生活,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熟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感知化学知识,把化学理论、化学公式变成活生生的生活[3]。如今全世界都在关注肺炎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肺炎为背景知识,设置化学习题,比如:酒精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生活中用纯酒精消毒对吗,酒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等等。其次,书本中虽然已经将一些知识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但是还不够,需要教师的拓展,比如在讲到氯化钠时,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渗透亚硝酸钠的知识,同样是盐一种,可以食用,一种用于工业,借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很多人都存在谈“化”色变的现象,教师需要在平时授课中整合生活化的知识,改变呈现方式,比如在讲到“燃料的开发利用”时呈现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学生直观感受到使用化石燃料的危害,也会让学生心里产生“如果不用现代技术开发使用化石燃料就不会有这些危害”的疑问,但是换一种方式呢,展现我国目前在新能源方面的成绩,提问学生使用新能源的好处,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原因,两种方式都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但后者更好。

(三)开发利用现代化技术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界也掀起了阵阵波澜[4],在其推动下,各种线上教学设备应运而生。2020年—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国按下暂停键,国家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随之一系列学习软件走进了莘莘学子的生活中,这些软件的研发给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例如通过仿真模拟设备,教师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操作,帮助教师解决实验药品、实验仪器不够的困境。如今的学校应该在已有的条件下,充分开发互联网资源,学校可以分科建立生活资料数据库,学生通过阅览已有的资料进行实践扩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也可以改进实验设备,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实验仪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化学史实、化学前沿信息呈现出来,通过这些形式,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记忆、引发学生的共鸣,落实化学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是中学化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在一朝一夕之间,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的积极配合。面对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与生活化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还需要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不断改进、优化实施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冬梅.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庞红梅.以“素养为本”的元素周期律探究过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7):39.

上一篇: 税务局管理体制 下一篇: 茶道基本礼仪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