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基本礼仪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07 16:28:17

茶道基本礼仪

茶道基本礼仪篇(1)

正如冈仓天心所说的那样”我们(日本人)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瓷器、漆器、绘画,乃至我们的文学,全都蒙受了茶道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讲茶道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标致,且其标致性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同时,在茶道不断发展过程中,对日本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带动和促进日本传统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丰富了日本的饮食文化

茶道来源于中国的饮茶文化,在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日本国民更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的基础,为日本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茶事活动中,为了充分体现茶道的根本精神,主客之间要始终保持心情一致,互敬互爱,烘托和谐气氛。在茶事环境的衬托下,茶庭园的小路、景物及茶室的茶席、等候的长廊、人与人长时间的接触,欣赏与茶用具的协调搭配等等。这一切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宛如弹奏出美妙的交响乐章一样,物与物、人与物的结合,又创造出极好的饮食文化的天地。

“怀石料理”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是茶事后,给客人的一种较高的礼遇,也是茶事中唯一的料理形式。它是把茶道精神和形式融入一体并考虑整体的平衡,同时把握季节和原材料的搭配而制成的便饭。虽称便饭,但内容十分考究和丰盛。提到它的命名与茶道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禅宗语言紧密相连。信奉禅宗的僧侣们,在冬季为了抗寒,把石头烧热后,用布包好,放在怀中,以抵御严寒和饥饿带来的痛苦,”怀石”由此而得名。这一词后来变成简单饮食的代名词。后人们还把虽不是山珍海味,但特别讲究的佳肴比喻成”怀石料理”。现在,它已经成为邀请一方招待客人的饮食。

在此还要提到的是”精进料理”,它是与佛教一起,经过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的,并很快融人到日本的国土中。它与中国、朝鲜的料理多少有些不同,但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更细腻、更合理、更健康的料理。佛教崇尚因果报应,认为万物皆有生命。由此所得”精进料理”之名。此料理禁忌食肉,尽可能多地使用植物类东西;在使其发挥最好功效的同时,用最佳的搭配形式表现出来。”精进”意味着消除杂念修行佛道,即尽可能地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它是做为健康食品并具有传统意义的有代表性的日本料理,一直深受日本国民的青睐。当然”怀石料理”也是从”精进料理”派生出来的,都是以食素为基础。这两种料理已成为日本料理的代表作,为日本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二、促进了日本礼仪文化的提升

茶道含括日本文化诸多的特点和精华,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文化体系。而茶事过程就是日本传统礼仪文化展现的过程。日本茶人为举办好茶会,甚至要准备几个月的时间。他们把每次茶会都作为一次礼仪的大检阅。茶主人精心准备,不放过每一环节,而来参加茶会的客人同样以”一期一会”的心态,把此次茶会当作毕生仅一次的难得相会,用感恩之心体会主人的良苦用心。茶庭园的一草一木,茶室的精心布置,所用的茶器皿和茶点等,都倾注了主人对客人的真挚和爱戴。客人也会挣脱茶室之外尘世的一切束缚,全神贯注地品味一碗茶。茶事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清洗茶宪,在开始时,初次一定要将茶笑清洗干净,而在客人面前清洗茶宪时,要在洗净后轻敲三下举起两下后,才能完成清洗动作。而在结束时,则是先用热水将茶碗中的余茶洗净,然后在用热水洗净茶宪,最后轻敲两下后举起,才能完成的清洗动作。

再有,品茶时茶碗的转动方向也有规定,为了避免从正面饮茶,将茶碗转动一圈半,并离开茶碗的正面后,才可以饮用。饮用后一定要清洁饮用之处,然后将茶碗转回正面。如此等等,茶人们必须严格执行。可以说所有参加茶会的人,在茶事的整个过程中既是礼仪的大亮相,也是学习礼仪的最好课堂。

当然,茶事过程中还有更细致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茶主人的动作除了要规范外,还要有乐感和亲和力,至始至终都要准确到位。一举一动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即体现出”和、敬”的精神。茶道礼仪作法的基本思想,来源于古代禅宗和佛教。

茶道及其他领域也明显反映出日本人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可以说比起茶道的活动、程序和形式来,茶道的礼仪尤为重要,即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同情、平等和互敬。茶道重视礼节对日本礼仪的形成和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茶道的做法是从谢礼开始到谢礼结束,一切多在感激之中进行,这就是礼仪的基础。茶道礼仪的实际效应,只有在你学习了茶道之后,方可领悟。即使你只是学习了茶道的初步做法,你的一举一动都将变得更有气质,你将会发现注重礼仪是做人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

你还可以发现当品尝普通的茶品或点心时,你的态度、举止、言行,实际上已经受到茶道礼仪的诸多影响。接人待物更加妥当,温文尔雅的身姿,证明你在礼仪方面有很大提高。

总之,茶道是一种以沏茶、品茶为手段来接待贵宾,联络感情的特殊礼仪,又能修养心神、陶冶性格、又能学习礼仪、鉴赏品茶艺术与高雅文化。

三、弘扬了日本的传统艺术

茶道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形式上,它是各种生活艺术的总汇,并融合了日本的绘画、服装、插花、音乐、舞蹈、文学等传统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茶道也属于艺术的一个范畴,甚至可以说是传统艺术的总和,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之一的融合体。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在学校里传授茶道仪式的国度它融合了饮食、阅读、咏诗和思考等诸多方面。从僧人到武士,从贵族到百姓,从陶瓷艺术到和服制作,还有园艺等围绕着茶道的是整整一部历史。茶道有其专用场所,仿佛是戒律严格的机密之处,人们从小门悄然而人,在此享受到无比的喜悦和脱俗之感,为心灵的净化上了一堂难得的必修课。像日本传统戏剧中的歌舞伎、能乐、文乐以及茶室的优雅背景,还有戏剧中,无论是演员的表演或舞台设计等,都能强烈反映出日本国民对美的追求和欣赏;同时也展示出日本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日本人以善于吸收美意识和外来文化闻名天下,他们巧妙地引进国外的精华并与本国文化相融合,进一步提升其国粹文化。

在茶事中,茶人们也是一种再学习和表演的过程,同时在场的宾客也都把兴趣放在如何辨别鉴赏茶器皿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上,即眼界拓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寻物质的内在含义。又能增加对艺术品和美术品的了解和喜爱。再有,欣赏茶室的饰物等,在此基础上,留意茶具的特征、色彩、花纹、形状等,大致在手里过一下,就送到下一位客人手中或返回到主人手中。这种观察方法,不只限于茶道用具,就一切器皿而言都适用。日本民族是以欣赏陶器为愉悦的,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欢使用之。可以说日本人喜欢陶器是他们的第二天性。其主要原因是受到茶道的影响。茶道的普及使得欣赏陶器皿成为一般常识,尤其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量生产陶器皿及日常生活广泛使用的缘故,形成了欣赏陶器皿的热潮。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应用,使得现代艺术更具有生命力。茶道的特色还在于把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行为上升到极具传统和形式美的艺术高度。

参考文献:

【1】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2】靳飞,茶禅一味[M].日本的茶道文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茶道基本礼仪篇(2)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我国千年劳动智慧的凝结,需在教育领域发挥功效和作用。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指引师生修身养性和乐观面对困境,更有效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教育工作者需对茶文化的育人价值给予积极肯定,采用适合和可行的方式,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根据旅游领域发展趋势、学生职业目标定位等,从不同维度和角度思考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问题。立足学生长远发展,以茶文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工作,制定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认知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案。

1茶文化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定位

1.1基于深刻的茶思想和茶精神为素质教育赋能

茶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可发挥显著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教师应将优质的茶文化元素合理渗透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改善学生对既往教学内容的刻板印象,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利用茶事活动丰富教学模式,依托声影并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深度学习和知识探讨。教师应利用深刻的茶思想和茶精神对素质教育赋能,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丰富,培育出具备良好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进行多维考量,不拘泥于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需着重塑造学生价值,对旅游服务建立积极的认识,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文化。将茶文化元素多渠道的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以实现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目的。

1.2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

学生思想健康成长、价值观正确塑造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相较于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更加重要。教师应通过丰富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形式,实现多重的育人目标,即在有效培养学生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同时,需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心理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校若不能全面剥离学科课程独立开展价值教育,就应通过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如将茶文化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基于具有交叉性的课程内容,同时开展知识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3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塑造

学生对社会认知和行业服务理解受限于个体的思维品质。具备奉献精神的个体,更易于产生积极的服务意识。有着强烈爱国思想和责任认识的个体,会主动将个人理想实现对接到国家整体发展中。院校若想培育出对社会发展产生助力和服务精神的人才,就必须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价值,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进行塑造。教育工作者需将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作为培育时代需求人才的抓手,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茶文化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发挥催化和启迪作用,作用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拓展和高品格的形成。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基于茶文化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逻辑框架

2.1符合教育对象认知基础的教学新思想

茶文化对人们思想升华和优良品质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从博大精神茶文化中获得新启示,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科学处理各教学元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重满足学生趣味学习体验需求,设计可迎合他们学习习惯的教学形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认知基础,形成先进的教学新思想。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和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需根据教育现代化要求和行业人才结构,及时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体系。缺乏趣味性和与时俱性教育教学,教学信息流通是单向和浅薄的。教师需形成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教学新思想,导向科学和现代的教

2.2可导向深度学习行为的教学新模式

旅游服务课程教学创新应有深度和广度,多层次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活动。教师需利用茶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和模式,构建可探讨、可深思、可延伸的高效课堂。教师应增强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娱乐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产生深度学习行为,对知识和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设计需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保证学生深度和积极的参与其中。

2.3体现人文精神的专业化教育教学行为

茶文化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启迪人们以辩证思想审视社会的多元性以及生活困境。针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教师需在教学行为上凸显人文属性,对学生负面情绪进行正确干扰,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谦和的处世思想。茶文化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需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关爱和尊重,而不再是机械和枯燥的记忆和理论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需通过科学融入茶文化实现教育教学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

3基于茶文化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3.1以茶文化教育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

茶文化本身拥有的文化魅力可对学生追溯历史和学习传统文化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教师既要利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还需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作用,科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教师需使学生了解应用于旅游服务的礼仪是表达热情和积极服务态度的具体的行为体现,不应成为冰冷的职业习惯。教师应利用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谦恭有礼的品质,将其延伸至旅游服务行为中。教师需以茶文化教育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中。系统和科学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培育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3.2构建可实施跨越时空践行教育行动的教学模式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工作者需对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正确认识并加强理解。即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根据学生诉求和身心成长特点,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内容进行扩充,生成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新模式。依托远程在线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在课堂外学习旅游业转型和升级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标准建立深刻认识。基于传统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反馈和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难点、要点和疑点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直至内化吸收。此外,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和结果,设计开放型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结成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基础知识和现实行业发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教师需以移动设备终端为工具,对学生的疑问和咨询信息予以有效反馈和处理。以网络为媒介,跨越时空的开展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培育出具备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3.3以史为鉴、以学生需求为参照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将茶历史、茶政和茶精神,科学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史为鉴,重视学生价值塑造和思维品质培养,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创新和丰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可利用理论讲授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深度学习旅游服务礼仪,以及既定行业发展理论知识和文化。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实践和应用理论知识,令他们对服务礼仪和客户意见处理建立正确的认识。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授课,构建集理论、探讨、互动和实践于一体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愉悦和多样的学习体验。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利用有趣和深刻的茶文化元素对课堂教学赋能,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产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基于以史论史的课堂研究项目,引导学生从理论探究和行为实践两方面加强认知和理解。实现以史明智,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建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在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形成持续和自觉的学习行为。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需对人才培养和既定领域人才结构进行全面分析,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为参照,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基于茶文化,对原本课程内容进行丰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动态,通过将茶文化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深度融合,协同开展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能获得科学引领。此外,教师需根据学生反馈和需求,科学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无限延伸传统教学空间,从不同维度和渠道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且在旅游服务课程教学设计中合理融入技术要素和文化要素,为学生提供开放、创新、有趣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向辉.浅谈中职院校礼仪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20(20):129+128.

[2]郭江虹.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62.

茶道基本礼仪篇(3)

大学生道德与礼仪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仅仅具备优良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才能够符合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优良人才。茶文化在我国大学生道德与礼仪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丰富礼仪道德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的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1茶道即人道

茶道中富含很多做人的道理,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茶文化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人们在品茶的同时,更渴望了解到茶文化中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茶文化具有改变人类思想,让人类情感有清醒的意识,因此,在了解茶文化中所具有的教育和指导意义的同时,需要对茶文化本身的意义有充实的总结。茶道注重的是人心的修养,思想得到丰盈的同时,让人的精神境界可也不断攀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了解了茶文化以后所具有的思想会产生分歧,因此,在进行茶道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修身养性、领悟人生的过程,更注重培养人的个人道德,让人的内心尊崇自然法则,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有时人们通过品茶会对生活中出现的刀光剑影、杀戮现象感到唏嘘,有时又会通过品茶来感受生活中的一丝安静和祥和,在配合人们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让茶文化充分的发挥它的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实力。

2茶道思想对礼仪教育的影响

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民族或国家中的尺度,礼仪是一个非常好的衡量道德的标准,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与其教养有直接关系。只有确保社会或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修养,按照礼仪完成教育和个人修身的过程,注重工作、学习环境中的细节,用理性的思维能力,并懂得取舍,来完善个人素质和品质修养,才能达到礼仪教育的真正目的。

2.1修身养性

人们喜欢在安静、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喝茶的活动,喝茶具有养生的功效,也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让人的思想得以提升,且能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道德素质。以独处的方式在安静的环境中喝茶,可以让人以平静的心态去认识生活中的问题真相,并可以戒骄戒躁,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

2.2注重细节

冲泡茶的每一个步骤都十分讲究,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品质和冲泡茶的习惯。冲泡茶讲究茶叶的好坏以及水温的高低,只有恰当的进行每一个冲茶的步骤,才能让冲出来的茶水具有更高的浓度,体现茶清香的同时,也展现了冲泡者对于茶的用心。选择适当的茶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人的品格,人们在小心操作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要求以及时间的把握都十分严格,因此,讲究的人都会细心的完成每一个步骤,长年累月,持之以恒,让这种喝茶方式成为一种习惯,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2.3提升礼仪

为了更好地学习礼仪,需要不断努力学习茶艺的相关知识。现代社会,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更注重彼此的礼貌关系,不论是亲朋或者是同事以及朋友,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都需要彼此尊重。喝茶也是如此,只有做到每一个礼仪步骤都拿捏得体,才能让茶艺礼仪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生活态度的同时,增加与朋友交往的机会,建立更深刻的友谊。

2.4促进思考能力

一个人通过不断的思考,可以理解更深的茶道思想,在不断提升个人思考能力的同时,让大脑时刻处于活跃的状态,有助于在工作和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宝贵知识,也可以让人的精神处于兴奋的状态,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2.5懂得取舍

品茶讲究天人合一的态度,以及追求自然的想法,茶道的中心思想是告诫人们不要急躁、盲目的去追求目标,要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以及自然规则,循序渐进地完成一件事情。将茶道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可以让人在遇到困难时,不盲目、不焦躁,冷静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在恰当的时机给出最好的解决办法。总之,茶文化中富含丰富的人文理念,礼仪文化,通过学习茶文化,普及茶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之成为更加优秀和完善的高素质人才。

3茶道思想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结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主要思想内容,中国的茶文化变得更加博大精深。将茶文化应用到现代教育理念当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缓解学习压力,与同学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并利用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信任,也更加尊重。以茶道的冲茶、喝茶、泡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按照以下三点方法完成教育过程:首先,不断加强学生的精神领悟能力,确保以茶文化为中心来设立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导思想;其次,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和认知生活;最后,茶文化中所蕴含的节俭、清廉的思想,对现在的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和指导意义。由于物质的丰富,现在的学生变得更加懒惰和奢侈,将茶文化应用到提高学生精神理念的教育当中,可以让学生成为帮助社会繁荣、富强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还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设施,以茶文化为基本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借助茶文化中心思想,完成学习之路。

3.1团结协作精神学习

茶道的内容可以有效的促使团队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茶艺表演的核心技艺是冲泡茶的手法和时间的掌握,才艺表演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表演者精湛的表演形式也可以增加茶的古典韵味,吸引观众的眼球,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现阶段的茶艺表演过程多半由三个人共同配合完成的,其中包含了主泡人员、辅助人员以及解说人员。完成泡茶的主要工序是主泡人员的工作,辅助人员则完成焚香、传递茶具以及敬茶的过程。解说人员需要对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做详细的步骤说明,并以学生的身份以及之间的配合进行讲解。每一次配合和角色互换过程的解说内容要较为新颖,具有更高专业性的同时,保证整体的茶艺表演过程更能展现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由于三人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密切的配合,才能在不破坏茶艺表演氛围的同时,让表演过程中所展现的和谐之美带给观赏者更美的视觉享受。表演既考验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的基本技能不断提升。

3.2茶的审美与情趣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通过不同的审美让人们懂得茶文化中所具有的高深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以茶文化为出发点,完成茶文化中的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等美学特点。人们在这安静的环境中,更能品味茶的韵味,了解茶带给人的精神世界的享受。教师在讲述与茶道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尝或观赏的方式,了解茶之美,提升个人审美兴趣和审美情操的同时,保障学生在繁忙的学习压力下可以适当的放松,做到张弛有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品一杯清茶,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注重个人的仪表,以整洁、干净的外观去进行学习,以谦虚礼貌的态度进行交流,让个人的举止受到别人尊重的同时,为其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茶本身所具有的色、形、香、味的特点,多方位的思考和全面的观赏,来完成对茶叶的观赏和学习过程。学生在表演时需要处于一个安静的环境,这既是对茶文化的尊重,又是对表演过程的一种重视。由于学生需要完成茶艺表演过程中的洗器、放茶、冲泡以及敬茶等过程,因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尽可能地展现茶文化的特殊韵味,学生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的细节,才能冲泡出具有淡淡清香的茶水,让整个的表演过程更有诗情画意的感觉。表演者与观赏者在安详的气氛中领悟茶文化的精髓,不仅能不断提升自身人格和道德修养,还能让茶文化发挥巨大的指导和教育价值。

3.3节检、清廉的思想学生在学习

茶道课程的过程中,要体会茶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思想,作为世俗的一种饮品,茶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以茶的精神为教育理念,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让学生学习茶性的勤俭和淡雅,始终保持一个谦虚的学习态度,才能学习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美德。在安静的环境中求生,以勤俭的方式提升个人品德和情操,可以让学生不被世俗诱惑所干扰,按照自身意愿和不断努力,来实现制定的目标。对于生活事物要有积极的看法和客观的态度,学生不会因为生活的富足而变得腐朽,才是教师以茶道为教育思想开展教学活动的真正意图。让学生在内心当中形成节俭、清廉的思想理念,可以促使学生在劳累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心灵的释放。学生需要不断磨练意志,以顽强的毅力和执着的精神磨练个人品质、锻造坚韧勇气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束语

茶文化在学生道德礼仪中的应用,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普及发展的趋势,茶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氛围,还能够在无形中感染和提升学生的思想行为,使之成长为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正是由于目前我国道德礼仪教育的确实,茶文化的融入才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12-14.

[2]王化.中华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8):23-25.

[3]单颖.论现代视域下茶文化传播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J].品牌(下半月),2015(2):56-58.

茶道基本礼仪篇(4)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97-01

一、中国茶文化的特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一)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二)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三)地域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四)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国际性等特点,确实是博大精深,意蕴深厚,留给我们后人无穷的财富,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国茶文化。

参考文献:

茶道基本礼仪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41-01

据调查,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中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作为职业延展课程。但无论是相关教师或者学生多功利地看待茶艺课程,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习茶艺仅仅是为了弥补学生在应对航空公司面试时才艺不足的缺陷,有些人仅是因为某些航空公司有茶艺表演的活动而略做学习有备无患,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学会花哨或者烦琐的泡茶动作和程序即可,纯粹将茶艺当成类似某种程序化舞蹈动作的简单行为。正因为许多人对在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并推进茶文化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渗透并不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到位,本文将对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的意义进行论述,并对该课程的建构提出意见。

1 航空服务专业在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意义

1.1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展示程序性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服务技能的高标准相耦合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茶道基本礼仪篇(6)

唐代茶诗中佛家的禅悦旨归

唐茶诗中之所以能够体现出佛家的禅悦旨归,是茶本身的功能使然:茶清淡甘甜,常饮茶可以提神、益思以及消除疲劳,让人之精力专注于本心,获得本心之旨归,这其中暗含着禅悦之趣。禅本身的意思为禅定,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外物所动,即般若学所倡导的不执着于有,也不执著于无,倡导对待任何事物均要采取一种不即不离的态度。不执著于外物,如此才能获得禅机真谛,为此,禅宗提出了“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三个基本命题,教化众生不要拘泥于外界事物,因为“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4]。这即是我们所说的超然于外物的一种释然情怀。这种情怀为文人墨客所吸纳,并通过茶诗来表达他们“随缘自适”的禅悦旨趣。“禅”本是佛教中国化的表现。禅之原初系“禅那”之简称,佛教经典中对禅是这样阐释的:“禅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然缘法察境,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5]禅之心性之思即蕴含着“寂”,即通过内心世界的寂静,达到内心世界的谐和。禅宗讲求“悟”,“悟”有渐悟、顿悟之争。在中国化佛家中,无论是渐悟还是顿悟,其宗旨均是为了达到直指本心、见性成佛。唐代茶诗也体现了这种直指本心之悟,而悟性的获得即是因饮茶而起。茶的基本功能在于提神、益思、消除疲劳,让人之力量专注于本心,以获得本心之旨归。僧人可借茶消除疲劳,借茶来明心见性,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获得人生之理,通过茶的恬淡而达到对万物的超然,从而提升“色即是空”的人生境界。佛教讲究“悟”,而饮茶能促使人有所妙悟,这种妙悟即在于悟人生之真谛,去人生之苦谛,达到最高境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6],揭示了禅道与茶诗在“悟”方面的异曲同工之妙。另一位茶诗大家吴海在《藏海诗话》中亦表明了这一态度:“凡作诗如参禅,须有悟门。”茶诗与禅文化具有可通约性,在唐代,一些有识之士常用茶诗来表达自己的那种安闲自然、淡泊宁静的心境。通过对茶诗的体悟,了解到人之生命与宇宙之谐和一致,使人获得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外物所迁,进而获得禅悦旨趣。在中国哲学史上,隋唐时期主要是佛学之时代,也正因为如此,文人与僧人的交往在人之心性修养层面有着共同的话语体系。文人墨客与僧人在交往中,或多或少受到僧人的影响,他们在僧人身上寻找到生活的乐趣、人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文人墨客向往僧人的悠闲自在、清心寡欲和无牵无挂,艳羡僧人“共水将山过一生”(杜荀鹤《题道林寺》)的虚静生活,并由此获得人生的乐趣。唐代诸多茶诗均反映了诗人这种对禅悦生活的向往。如刘禹锡的诗歌《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2]4028刘禹锡这首诗作于被贬之后,本来心情郁闷,又逢身体有恙,心情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此时有远方禅客来探望他,受宠若惊中又感到极大安慰,于是煮茶待客,以上等茶招待客人,以表敬谢之意。作者在诗歌中盛赞这些禅客身心俱空,无忧无虑,手持筇竹,美若芭蕉,云游天下,真是神仙福气。此诗充分展示了唐代茶诗中的禅悦旨趣。再如唐代诗人李中的诗歌《寄庐山白大师》:“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泉美茶香异,堂深磬韵迟。”[2]4027诗人与僧人之间的那种和谐溢于诗中,展现了诗人和僧人以茶论诗、吟诗品茶,并在幽静的环境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最终达至天人合一的至高、至美境界。在品茶吟诗、吟诗品茶之时,诗人、僧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人生境界在茶饮中得到升华,双方都在彼此的交流与沟通中获得人生的禅悦,所谓“世途烦嚣,诗人士大夫久处期间,则又不耐其扰,遂亦不得不往游禅林,借茶求静,暂解尘网”[7]。由品茶、喝茶而获得人生乐趣,称之为茶文化之禅悦,这即是唐代茶诗中所彰显的禅悦之旨趣。李泽厚说:“禅宗渲染的宗教神秘感受,更少具有刺激性的狂热,更少激动昂扬的欢乐,而毋宁更为平宁安静。它不是追求在急剧的情感冲突中,在严重的罪感痛苦中获得解脱和超升,而毋宁更着重在平静如常的一般世俗生活中,特别是在与大自然的交往欣赏中,获得这种感受。比起那强烈刺激的痛苦与欢乐的交响乐,它更能似乎长久地保持某种诗意的温柔、牧歌的韵味。而它所达到的最高境界的愉悦也是一种似乎包括愉悦本身在内都消失融化了的那种异常淡远的心境。”[8]饮茶谈诗,以诗寄情,禅茶一味,唐代茶诗凸显了此种禅悦旨趣。诗人与僧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僧人对诗人的影响,这使得诗人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禅的属性与特征,使唐代诗人体会、享受到了禅悦的乐趣;另一方面,僧人也颇受诗人和诗歌意境的影响,使唐代僧人身上也有着诗人的气质与情操,因而更增添了唐代茶诗中的禅悦旨趣。

唐代茶诗中的道家隐逸旨趣

茶道基本礼仪篇(7)

【中图分类号】 TS9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330-1

一、西方国家茶文化的历史凝定

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日本茶道文化与英国下午茶文化。由于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和政治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很多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日本划入到西方国家的范围。虽然日本的茶道文化源出于中国佛教临济宗“茶禅一味”思想,但日本对茶道的理解和认知却与中国茶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同时,为了行文的便利,本文将日本茶道文化划入西方国家茶文化的范畴内。

茶传入到日本是在中国唐代,由于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日本曾先后十三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正是在两国的交流和往来中,大量的日本贵族和文人在唐朝了解、认识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伴随着他们一起回到日本的不仅有中国的政治制度,还有中国的茶文化和中国的佛教思想。早期的日本茶文化仅仅停留在统治者和贵族的范围内,未能取得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随着唐王朝的灭亡,中国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陷入到了低谷。进入到十三世纪,随着中日两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逐渐步入正轨,部分日本人再次来到中国,在经历的长期的游历、学习、生活之后,他们再次将中国文化的先进成果带回到日本,从而掀起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生活了近三十年的荣西和尚不仅深谙中国茶文化,在带回茶种和种茶之法的同时,由他本人执笔撰写的《吃茶养生记》直接引领了日本社会的饮茶之风的盛行,从而直接奠定了日本茶道文化的诞生。

夹山和尚自号“佛日”,人问:“日在什么处?”对曰:“日在夹山顶上。”……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对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祖堂集》)

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命长也。天竺唐土均贵重之,我朝日本曾酷爱矣,古今奇特之仙药也……

日本茶道文化的思想源头是中国佛教临济宗“茶禅一味”,当禅宗僧侣追求禅定的过程中,为了帮助自己获得精神的振奋和肉体的兴奋,茶成为他们最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同时,“百丈僧规”的制定在保证寺庙获得稳定经济收入的同时,使得茶成为禅宗僧侣修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日本文化最终凝定为具有日本本土色彩茶道文化体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西方的交流方式逐渐增多。自汉以来的丝绸之路逐渐不能满足中西方日益频繁的货物交换,而新大陆的发现更促使欧洲人去寻找属于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世界。当十六世纪的大英帝国在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获得海上霸权之后,英国人开始谋求通往神秘东方的道路。最早将茶叶引入英国的是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东印度公司,他们将从中国获得的绿茶作为贵重的商品销售给英国上流社会。在历史的偶然和商业利益的共同作用之下,茶在英国社会的传播在早期仅仅限制在较为狭窄的贵族圈中,绿茶的昂贵使得普通民众与茶是绝缘的。发展到十七世纪,随着英国完全掌控印度次大陆、以及红茶在印度引种的成功,为英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货源,从而开启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英国人对茶的理解和认知是英国社会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于中国、日本以农业文明作为经济的基础的文化形态,重视商业利益获得的英国人对红茶情有独钟。一方面,英国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的他们的社交活动往往限制在室内,贵族妇女往往借助文化沙龙和茶会结交各阶层的社会人士;另一方面,英国人对茶的理解并非为追去共同的精神境界,而是细细的品茗中追求自我的精神享受,这也符合以个人为中心的西方商业文明。

对比中西方各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笔者认识到茶对于饮用他们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而言,并非是一种生理层面的必需品,而是一种文化的媒介。正是借助于茶的桥梁作用,中国人从茶中获得了文人雅士的风度和“茶禅一味”的境界,日本人则从茶中收获的“茶道”的精神依归,英国人更是从“英式下午茶”中找寻到了现实生活的伴侣。

二、茶文化与礼仪

无论是在茶的故乡――中国,还是远渡重洋的日本、英国,茶都已经从单一化的物质享受中超越出来,成为了每一个饮用茶的民族人们的精神追求。作为他们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载体,茶不仅衍生出茶文化的庞大体系,也逐渐物化为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物质形式,这就是附着于中西方茶文化之上的茶礼仪。

茶叶的烹制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且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一方面,由于“茶禅一味”和茶道思想的影响,中日两国十分注重茶水的选择,他们希冀通过水的引领获得茶的最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茶杯、茶夹、茶盘、闻香杯也是中日两国茶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构件。通过茶杯的选择,他们希望获得最好的茶汤;借助于茶夹,他们渴望隔绝人与茶之间的气息;而闻香杯的使用更是直接超越了满足物质诉求的饮茶模式。反观英国人对茶叶烹制的规定,则十分简单,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经验选择某一品茶的红茶,在特指的骨质茶杯中慢慢品茗茶的清冽。

茶叶的器具是最能体现中西方各国对茶叶理解的物质媒介。“中国茶类丰富,各民族和地区的饮茶习俗也多样化,茶具的具体配备有差异。加上这里还包含有个人的爱好与品位也大都不一。先看主茶具,它有茶壶、茶船、小茶杯、杯托、茶盅、盖置、茶碗、大茶杯、盖碗、冲泡盅和冲泡器、水注。辅助用品有奉茶盘、茶巾、茶盘、泡茶巾、茶匙、渣匙、茶荷、茶针、茶著、计时器。备水器有煮水器、保温瓶、水盂、水方。备茶器有茶样罐和茶瓮。”日本人则习惯于使用陶制茶具,进而形成了本国对陶器的特殊喜好,他们往往是使用较为宽大的陶器来饮茶。英国人在使用骨质茶杯的同时,还在下午茶中加入了很多的新元素,比如茶点等。

参考文献:

茶道基本礼仪篇(8)

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中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中华传统礼仪标准来要求自己,即茶人遵守的”廉,美,和,静”。虽然纵览礼记中,描述茶仪的文字寥寥,但是在礼记“冠仪”中开篇就提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礼义之始――冠礼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礼义。礼主的起始在于举止端正,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到以上三点,才算是礼义全备的人。正如茶道文化中,要求泡茶者仪容端庄,气定神闲,要求品茶者言辞恭顺,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茶道与中华传统礼仪的相同之处正在于其要求从事者“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又有几个人能放下不断膨胀的物欲,平心静气地品茶论道呢?

美好的事物人人渴求。如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复兴华夏民族的礼仪文明和传统文化,冠礼首当其冲成为人们复兴汉文化的第一件事。礼记上讲“冠者,礼之始也”,因为冠礼是礼的开始。

冠礼流程:

冠者年龄及行礼日期

18-20岁。父母提前为冠者取好表字,在冠礼上由正宾命与冠者。

冠礼地点及场地布置

室内环境或露天环境均可。按照操作示意图布置场地。不用东房。

所需礼器及布置方法

香案一张:普通小几案,摆放在场地北端中间,茶几即可。

香炉一盏:普通小香炉,改用红烛两支。

盥洗:盥器,洗器,巾各一。

托盘三个,分别盛布巾、儒巾,梁冠三位执事托着,在场地南端西侧从西向东排列。

席子若干张普通席子,席上可加软垫供正坐用。东房内放一张,从北向南依此摆放玄端服,皮弁服、爵弁服(或深衣、皂衫,公服),衣领朝东,香案前侧方放两张,分别为主人及冠者母亲席,正宾席:场地北端西侧放一张,为乐者席;场地中央一张,为冠者席(加冠,命字,醮礼皆用此席,稍大一些,正宾及赞者跪皆须借此席),观礼客人席两列,排列在场地两侧。

酒爵一个用瓷杯或瓷碗。

轩辕黄帝像。国旗+一幅画像,一面国旗。并列挂于香案上方墙上或摆放在香寨上。

乐器:电脑。

人员

主人,冠者母亲、冠者、赞礼一人、正宾一人、赞者一人、摈者一人(布置场地,摆放席子,协助正宾盥洗)、执事三人、乐者一人(用电脑播放音乐,曲目酌定。推荐传统经典古琴曲目,有励志等涵义曲目为佳。可在冠礼开始后即循环演奏,主人致辞时暂止)。众宾若干其他观礼者。

冠服

《家礼》冠礼冠服:减少为一套汉礼服,用三冠代三套衣服。

其他人均穿正装。

冠礼仪程

冠礼日,按图示完成场地布置。所有参礼者整理着装。摈者点燃蜡烛,等候在盥洗位旁边。赞者先洗手。乐者放音乐。三执事托盘按顺序排列。将冠者着礼服在房内等候。赞礼立于香案旁做好准备。将冠者沐浴更衣。

1 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

所有观礼者各就其位正坐。正宾到达,主人到场地边迎接。主人在东正宾在西,相互行揖礼,主宾相继进入冠礼场地,就位。

2 就位: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

3 开礼: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

全场肃静。奏乐停止。赞礼唱:”xx20岁成人冠礼开始。”

赞礼唱:”请冠礼主人xx先生致辞。”主人及冠者母亲起席,到场地中,向全场一揖。致辞。内容酌定。

参考致辞:“今日拙子xx20岁成人冠礼。鄙人携内子及拙子衷心感谢并热忱欢迎诸位亲友嘉宾的光临。感谢正宾xx先生为拙子加冠。感谢赞礼xx先生、赞者Xx先生、摈者xx先生,乐者,xx先生,执事xx(三位)先生为拙子行礼。”

致辞毕,再向全场一揖,向正宾一揖,正宾答礼。主人及冠者母亲归位。

4 就位冠者走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

5 宾盥:正宾洗手做准备。

赞礼唱:“三加开始。”乐者奏乐。正宾起席。主人起席。正宾一揖将冠者,将冠者正坐于冠者席上,面向香案。赞者把梳子等物奠在冠者席的南端。正宾去盥洗处,主人随之。正宾在摈者协助下洗手,拭干。完毕,与主人相对~揖,主人回到原位。

6 初加正宾跪坐下(膝盖着席)为冠者梳头加布巾。

赞礼唱:“初加布巾。”赞者跪,为将冠者梳理头发。

正宾在冠者席前端跪,为将冠者略微整理头发。然后站起,到奉布巾的执事面前,奉布巾的执事略向前,奉上布巾。正宾右手持冠的后端,左手持冠的前端,仪容舒扬行至冠者面前立定,然后致祝辞,祝辞为:“令月吉日。始加布巾。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然后,在席上跪下,郑重地为将冠者加上布巾,然后起立。

7 一拜:冠者面向父母亲,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赞礼唱:”冠者拜父母,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冠者面向父母,庄重地行拜礼。

8 二加,正宾为冠者着儒巾。

宾不再盥,宾主不再辞洗。将冠者摘下布巾,交予执事。赞礼唱辞为:“二加儒巾。”正宾加冠祝辞为:“吉月令辰,乃串尔冠。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9 二拜:冠者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赞礼唱:“屉者拜师长,勉力求学、发奋进取。“冠者面向正宾,庄重地行拜礼。

10 三加:正宾为笄者冠者着梁冠。

赞礼唱辞为:“三加梁冠。”正宾加冠祝辞为,“以岁之正,以月之令,成加尔冠。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奇无疆,受天之庆。”

11 三拜:冠者面向轩辕黄帝像和国旗,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三次拜,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赞礼唱:“冠者拜轩辕黄帝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传承文明,报效祖国。“冠者面向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像,庄重地行拜礼。

12 醮子:冠者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

摈者撤去梳子等物。赞者斟酒爵。赞礼唱:“醮冠者。”正宾起席,一揖冠者,冠者在冠者席后端正坐,面向香案。

赞者递上酒爵,正宾接过到席前面向冠者祝辞日,

“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冠者向正宾行拜礼,直身,接酒。祭酒,象征性沾嘴唇,然后把爵递给赞者。向正宾行再拜之礼(拜两次),以感谢正宾为自己完成加冠之礼。正宾答拜,然后起身归位。冠者拜赞者。赞者答拜。

13 字冠者:给冠者取“字”。

赞礼唱:“字冠者。”命字的祝辞可在宣纸上预先写好,以示庄重。正宾到冠者席前,展开祝辞,致辞日: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日xx甫。”

冠者对日:“xx(自己的表字)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然后向正宾拜谢。

14 聆训:冠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

赞礼唱:“聆训。请冠者父亲xx先生向冠者示训辞。”主人起席,到儿子席前,冠者端坐,面向父亲。主人示训,训辞自定。内容建议为:祝贺儿子成人、提醒儿子今后应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鼓励成长等。

冠者对曰:“儿虽不敏,敢不祗承。”然后向父亲庄重地行拜礼。

15 揖谢:冠者向在场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

赞礼唱:“冠者拜有司及众宾。”摈、赞、执事排成一列,冠者向其行揖礼。然后分别向场地两边的众宾行揖礼。众皆答礼。

16 主人致谢词:主人对到场众人表示感谢。

赞礼唱:“请冠礼主人xx先生致辞。”冠者及父母皆离席,到场地中,面向众宾。主人致辞感谢,内容酌定。

参考谢辞:“感谢诸位亲友嘉宾参加xx(儿子的表字)的成人冠礼,感谢正宾xx先生及诸位有司先生,感谢赞礼xx先生,乐者xx先生。”

17 礼成:冠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礼成。

赞礼唱”xx(冠者的姓+冠者的字)先生冠礼成。”冠者携父母向所有参礼者分别行揖礼,顺序为右侧的众宾、左侧的众宾、摈赞执事等有司、正宾。赞礼、乐者。众皆答礼。

至此,冠礼结束。

16 冠后礼

内容酌定。比如为父母敬上一杯自泡的茶以示孝道,为社区做一天义工以示自己对社会的义务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说应该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样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可是作为礼义之始的冠礼却不能简单了事,毕竟这是对一个男子进行的成人仪式,就是要求他作为儿子,兄弟、臣子、晚辈。有合乎礼的行为,要求他以这四种身份的行为待人。如此,冠礼怎么可以不重视,不隆重,不复杂呢?

为人子要孝,为人弟要悌,为人臣要忠,为人晚辈要顺,这样才可以处世为人,可以为人了就可以管理别人了,所以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很重视冠礼,故曰“冠礼,礼之始也,嘉事之重也。”

茶文化之魂――茶道

茶道基本礼仪篇(9)

九十年代初,洪明楷和夫人继承祖上的百年老铺“清雅园”之后,开始走公司化模式运作之路,改名“清雅源”。但清雅源真正发力是自2008年开始的全国连锁进程,短短几年的发力期,如今已有近400家直营店和加盟店,扩张之路不可谓之不快。

茶行业,走“礼文化”的企业很多,“千古华夏立之礼,万代炎黄奉于孝”,洪明楷走出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礼仪之路”。

“清雅源”:以“经”释“清”,以“正”释“雅”,以“道”释“源”,乃“清雅源”。以经立理,以礼立身,坚持中庸。这个儒雅的品格在品牌诞生之初就决定了。

作为清雅源核心价值观的“礼文化”,在洪明楷看来,礼而和平,礼而和谐,礼而和人,礼而兴业,正是“清雅源”品牌最为基本的价值观,最为精确的文化内核,最为完美的精神理念。

“以礼入茶,茶馈知音”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正是从“饮食之礼”开始的,而“茶礼”则是饮食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雅源提倡“以礼入茶”,意指清雅源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用心做好茶,茶中蕴含“礼”之深意。

“高山流水觅知音”,以融入了中国传统礼法的清雅源茶馈赠知音,体现赠者对受者的尊敬、欣赏和感恩之情,正符合送礼之深意。

“以礼立世,礼重天下”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茶是不媚不俗的天然礼品,简朴厚重、天然率真,而又饱含真情;茶是未被世俗淤染的礼物,淡泊、纯净、高洁,君子之交淡如水,缕缕茶丝有浓酽。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清雅源”以君子之品格,仁爱、包容、明静;作为茶之使节,以礼立世,虽有趋利之图,却以大“礼”之道诚待天下。

“以礼连心,两岸同根”

作为第一个进军台湾茶市场、设立台办的大陆茶企,洪明楷看好台湾茶市场。

从2009年开始,洪明楷就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海外,最后锁定台湾,深入研发台湾茶系列。终于在今年4月份,签订了与台湾尚宜的大陆第一宗台湾茶采购协议,逐年引进台湾春茶。双方确定商品采购意向,同时共同筹备建立“海峡两岸茶叶集散中心”。

茶道基本礼仪篇(10)

茶道也称“茶汤”,不同于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饮茶,而是指一种技能或艺术。茶道融合了点茶、品茶,茶室、庭院的空间艺术,茶具的甄别与鉴赏,茶事中的怀石料理、各种茶点等,是一种综合艺术,也是日本的传统艺术之一。

一、茶道

1、茶会

茶道的核心是茶会。茶会有薄茶茶会和正式茶会,正式茶会又称茶事。薄茶茶会一般可以同时招待很多客人,只有茶点和淡茶。正式茶会则只招待少数客人,分初座和后座,茶前会用简单但却精致的怀石料理招待客人,然后再依次品浓茶和淡茶。

2、怀石料理

茶事前的便餐,由禅宗的修行而来,当时的僧侣将温石抱入怀中以忍受饥饿。怀石料理重视品质,但不强调高价的东西,而是将季节里最新鲜的素材,制作出其最高品位。怀石料理招待客人的流程为2小时,讲究很多礼数。怀石料理由一汤和数菜组成,以茶道的简朴精神为宗旨,每道菜的菜量都极少。怀石料理所用器具主要是黑色漆器。

3、茶室

茶室是专门为招待客人饮茶而建造的房屋和建筑物。为了举办茶事活动,除了茶室以外,还要建造茶庭、准备茶事的水屋等辅助设施。

茶室分书院式茶室和草庵式小茶室。在镰仓时代末期,茶室本来是从中国传入的两层式建筑,房间内部也相当明亮,但经过种种变迁,到室町时代中期,开始出现书院式茶室,房间较大,又由茶人珠光创造了纯日本式的草庵茶室,房间较小,以后又有更小的茶室出现。同时,又有与正房完全隔离,叫做“数奇屋”的茶室出现,标志着茶室日本化的完成。现在的茶室一般以四张半草垫大小的茶室为标准茶室,大于四张半草垫的茶室为“广间”,小于四张半草垫的茶室为“小间”。因茶室宜清雅,故而多设在点缀着奇山异石,花卉林木和水榭亭阁的小花园内。与茶室相邻,设有一间洗濯茶具的水屋,另有一间曲径相通,专供宾客休息的待合,客人便在此处等待主人的邀请。茶室的布置十分讲究,一般都有壁龛和地炉,壁龛处悬挂字轴或画轴,下面摆设花瓶插花。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草垫的铺设方式,一般客人都坐在操作者的左手,称为顺手席。

4、点前

日本茶道中称沏茶为点茶,茶道的一整套礼仪作法称点前。点前根据茶道流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茶道流派众多,不同的流派以各自的家元为中心,传承着各自的茶道艺术。尽管日本的茶道派别林立,点前在不同的派别之间有所不同,但它们的表演形式、要求方式却基本一致。茶道的基本程式一般分为庆祝、迎迎接欢送、叙述事情、描述景物等内容。当客人做客时, 家的主人早已在门前恭候。当茶道正式开始时, 客人按照顺利依次行礼后入座, 主人一般先拿出家中的甜点让客人品尝用来调节茶的味道。然后主人会按照一定的传统规矩泡茶,按照客人的大小辈分从老到少,依次传递给每一位客人让其品茶。无论是点水还是冲茶、接茶、品茶都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方式,并且斟茶不能倒满。因为在日本茶道必须讲究重视选择相配的茶具,一般来说都选择有年代的贵重的茶具或者瓷器来品茶,因此客人品茶时需要对主人的茶具表示出赞赏用以表示敬佩之意。这时主人需要点头以示宽慰,客人在品茶结束之后需要将茶碗端走。当客人离开时,女主人也会跪坐在茶室的门口恭敬的送客人离开。

二、 茶道与禅

1、茶道的历史

茶道与禅宗渊源甚深。12世纪末期,日本僧侣荣西来到中国宋朝学习禅宗,并在归国时将茶叶的种子和茶具带回了日本,在日本开始普及茶叶制作法和饮茶方法。另外,荣西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被后人尊为“日本的茶祖”。后来,又有日本僧侣道元、圆尔辨圆将茶禅之礼带回日本。南浦绍明将“径山茶宴”礼仪、茶道具以及七部中国茶典带回日本,为日本茶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茶道之所以与禅宗渊源甚深,不仅是因为是禅宗僧侣将茶道带入日本,还因为禅宗僧侣并不只是简单地介绍中国的饮茶和饮茶仪式,而是把推行饮茶之风作为弘扬禅宗的一种手段。后来,将饮茶及饮茶仪式精神升华的是室町时代的村田珠光,他明确主张饮茶与禅宗的精神统一,强调“茶道之美来自自身的内心功夫”,创造了追求茶室静寂的闲寂茶仪式。16世纪末期,千利休完善了这一仪式。至此,形成了精神与形式相伴的茶道艺术。千利休可谓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2、茶道的精神

千利休把茶道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和、敬、清、寂”。“和、敬”,主要指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尊敬。并希冀社会安定、国家和平。“清、寂”则主要指茶室环境的清静幽雅和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

久松真一曾给出茶道的定义,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指出茶道的内核是禅。禅宗强调寂静,恢复人生活的单纯,在单纯中感受繁复;恢复世界原有的寂静,在寂静中聆听世界的声音。主张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强调日常生活的修行,即修行不必去读经,而要求在饮食起居的修炼上下功夫。茶道忠实地实践了禅的这一思想。茶室中没有显眼的颜色,没有噪音,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一切都在自然地运转,在这寂静中恢复人的灵觉,去听茶声、风声和心声。让无心的莲花缓缓开放。人们通过茶道学习礼仪,感悟清净幽雅的境界。

总之,茶道主张“茶禅一体”,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茶道中有“一期一会”的说法,认为“人之相逢,一生一次;以善相待,尽力尽善”。茶道的核心是茶会,茶会即人们的集会。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茶道,摆脱世俗现实社会的制约,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达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关系的融洽。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下一篇: 法律责任的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