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22 09:33:07

技术创新与发展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1)

一、引言

所谓IT技术,是信息技术的简称,英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主要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三个部分组成。而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从传统的概念上来讲,信息技术发挥着支持银行业务的作用,类似于行政支持,属于后台工作的一个部门。而今天,IT部门已经整合到银行的业务当中,科技策略已经变成银行整体策略的一部分。

二、信息技术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

(一)改变了金融业的操作方式

20世纪80年代,金融业以手工操作为主,柜员用算盘计算每一笔单据,用笔和报表记录每一笔业务,用人工传递报表和汇票的方式实现行业间的业务交互。这些方式速度慢,错误率高,且与柜员的心情、身体状况和工作强度有很大的关联性。而且从客户角度来看,每笔业务不论大小,都必须去柜台排队办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计算机性能的大幅提高,互联网和传感技术的出现和普及,金融业的操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改变。数据的输入,如卡号、密码的输入和客户信息的输入,用传感的技术解决,用户只要刷卡或通过语音就可以完成。而数据的储存、取用和计算,则全是由计算机完成。数据的传输则通过网络实现,达到了高效和便捷。操作方式的进步,节约了时间,也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样,从客户的角度,办理业务可以选择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上网点几下鼠标就能完成业务的办理,提高了客户使用金融产品的积极性,间接地支持了金融业的创新。

(二)提高了金融业风险预测的能力

从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新的金融产品的推出需要经历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收益预测、风险预测、操作流程设计等等,一系列复杂和繁琐的过程,在每一步中都要用到数学模型和对大量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在以前这些工作都是由技术人员手工完成的,工作量大、耗时长,往往还未算出结果,之前采集的数据已经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得不可靠了,大大增加了创新的风险。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些数据的获得、互传、挖掘、分析,以及得出合理可行的结果后,投放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追踪检测,都变得简便,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市场的时间。所以可以明显看到,近几年新金融产品的推出速度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金融业的最大风险来自于对其客户的动向的把握,客户以往的信誉等级,以及现阶段的变化情况,各种的信息不仅需要全面,更需要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金融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企业之间进行沟通,登陆央行建立的诚信系统,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自己的客户的历史。同样,业务员不需要经常的去客户那里了解最新的资料,只要上网查询有关部门反馈的报表,就能对客户的资料实时更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的风险。

(三)使金融产品从标准化走向个性化

作为服务业范围的金融业,应该多为客户着想,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能力和风险运算能力加强,使金融产品的设计者有能力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出相应的产品,而不像我们看到的传统产品对于每个客户都实行标准化的利率和价格。现在,这样的例子已经有很多,如:证券公司根据客户对收益率和风险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理财方案。银行卡发放部门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开放不同的业务组合,收取不同的年费。信贷部门在全面了解了要求贷款的客户的情况后,给与一个合适的额度和利率水平,这样能提高客户的消费积极性,使客户真正感受到温暖。

(四)改变了金融企业的内部结构,使其机构设置扁平化,提高了效率

传统的金融机构分为很多的层次,从银行业看,层次众多: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而且每一级机构有指定的业务范围。这样的机构划分不利于新政策的传达,不利于新产品的推广和监管,同样给客户带来不便。引入了信息技术后,数据传输变得简便,上层机构有能力同时监管下面的几级机构,而各网点处理业务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有能力处理更加广泛的、上几级机构的业务,所以众多的层级设置就变得没必要了。现阶段一般的金融企业只设三级:总行,负责全国范围内的政策制定和监管,以及重要金融产品的研发设计;分行,负责地区范围内的政策制定、监管和经营,以及金融产品的修改和推广;支行,负责所属辖区内的经营(也允许跨区推广业务)。这样的企业内结构的扁平化,使运作更加灵活和高效。同时,消费者进入一家网点就可以办理几乎所有的业务,分担了分行的压力。

(五)扩大了金融业的业务范围,促使金融业资源朝着混业经营的方向重新整合

传统的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而银行业的收益主要来自存款和贷款的差额。银行的存贷利率一直是由央行调控的,商业银行自主浮动的权力很小,所以,1995年以前,银行的目标单一,揽存款和放贷款,这两项工作的量的大小就决定了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当时风险调控的手段落后,各银行一味的追求量的优势,而忽略质的优势,使国内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大大高于国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量则更高一些。1995年以后,在国内银行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重质量、重风险、重创新的思想开始被普遍接受。信息技术的应用则给银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大量的基于信息平台新业务开始涌现。这些新业务大多属于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特点就是服务性和无风险性,银行提供相关服务,收取相关的手续费。因为中间业务的好处,所以银行业在逐步向以中间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方向转变,并且不断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银行业如此,其他金融行业同样如此,因为信息技术大大的提高和解放了生产力,节约了资源,整个金融企业都有能力去开拓新的市场,尝试进入其他金融分支,办理其他业务。所以整个金融业孕育着一次巨大的变革――混业经营,不再有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的分割,金融企业经过资源整合和重组后,形成从事所有的金融业务的金融集团,从而使其有更强的竞争力。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金融业带来隐患

(一)信息技术本身的技术漏洞带来的隐患

这种隐患称为技术风险。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其出错的可能,信息技术同样具有。比如:数据在计算过程中因为使用了不合理的算法而出错;传输过程中因为数据报阻塞而丢失、出错和延时;存储过程中因为硬件损坏而丢失等等。技术风险最有名的案例是世纪之交的千年虫问题,许多银行的程序和账户信息都是以两位数计年,从1999年到2000年,计算机就出现了计算错误甚至于有些程序根本不会计算。但如果处理得当,技术风险是可以提前预测和规避的。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类风险会降低到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

(二)信息技术给网络金融犯罪提供了可能

由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完善性,有些不法黑客利用网络,盗取企业或银行的信息,再以合法的方式对其账户进行操作,或者直接利用网络或系统的漏洞犯罪,以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这种安全风险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因为这种风险是人为造成的,所以较难防范,但提高风险意识,加大风险教育,能适当降低风险。

四、结语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关系分析,信息技术对金融业的正面作用还是要大于负面作用。信息技术给金融业提供了便捷、高效、安全的运作工具,使金融业迅速和健康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但这些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降低或消除。

参考文献:

1、那日苏.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岗.IT与金融业务创新[J].商业研究,2005(19).

3、郭同峰.论我国金融业的创新与监管[J].理论探讨,2005(2).

4、施建淮.金融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学动态,2004(9).

5、张萍.论金融创新电子化[J].金融科技,2003(8).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2)

由于标准、成本、相关法律、技术成熟度等诸多原因,RFID技术应用离世界物联网的终极目标还有很远。但是RFID技术物流、物资管理、物品防伪、快速出入、动植物管理等诸多应领域的应用已经如火如荼,显示出了其作为“革命性”技术的威力和实力。准备采用RFID技术或关注这项技术的人们常会关心以下问题:RFID标签将会有哪些进步?大规模应用的条件是什么?单品标签离我们究竟有多远?计算机系统有促进RFID应用的进步吗?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业务模型改造及消费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RFID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近期创新,考查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回答这些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一、RFID技术发展动向

技术进步是推动新技术成长的强大动力。这些进步应提供下列优势:使现有应用变得更加方便易用,提供更多的功能及实施费用下降。

技术进步为新的应用打开了一扇门,这些应用以前被认为是不可想像或不可能实现的。下面探讨的一些重要的技术发展,虽然它们大都还在研制中,但有的已经或很快就会出现在市场上。

1.新型标签

围绕着RFID标签设计和制造的创新一直在进行,下面是一些最有前途的新型标签。

* 无芯片标签

许多因素,包括物理和环境因素,都影响标签识读的范围和准确性。这种情况主要是在接近金属、液体物体或极端天气情况,如低温或高湿条件下出现的。除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这些限制,还可以采用可替代的物理形式以突破这些限制。

可替代物理形式的主要工作以无芯片标签研制为核心,无芯片标签可以改善识读距离限制而且因没有集成电路使成本降低。无芯片标签能够更容易地使用在接近金属和液体的情况下或嵌入纸制品中,它们更可以提供更大灵活性和功能。采用波表技术的无芯片标签在供应链应用中显示出这种优点。波表技术指在高纯度晶体表面无线电波的传播技术。其它有潜力的无芯片技术有可能革命性地改变RFID应用,它们使用纳米技术、基因技术或甚至化学方法实现无芯片标签或物体的惟一标识,如纸币和产品标签。通过互联网你可以找到开发和提供无芯片标签技术的厂商。

当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标签占主导地位时,主动式标签技术(SAL)获得市场支持。当SAL标签应用到液体或金属的时候,可以有效提高识读范围和准确性。SAL标签实际上是一个以薄片柔性电池为电源的半主动标签。使用SAL标签,可以使对金属听装和瓶装苏打水贴标签和检测变得更实际和更经济。

电子印刷标签

标签封装在特定RFID应用的实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标签和天线的封装改进将会持续推进到极限,例如可注射和可吸收标签已经成为现实。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无芯片标签目前处于发展的前沿。

标签封装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是极具潜力的电子印刷。包括使用导电墨水和标准的印刷方式印刷天线、晶体管甚至集成电路。在盒子或单品上廉价地印刷标签,扩大了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RFID应用。已经有少数公司使用导电墨水印刷标签天线取代铜。

* 感应标签

日本DNP(大日本印刷)已研制出带有温度、湿度、压力和亮度传感器的主动标签。与传感器封装在一起的标签能够对所在环境的各种状态进行监控、记录,甚至可以有反应。这种感应标签可以产生全新的应用。感应标签可以贴在有保存期限的产品包装上,以便在货物从仓库运往商店上架的途中,探测可影响产品质量的温度、振动、野蛮装卸或生化污染等变量,由此来监控物品、货盘或集装箱的状况。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货架寿命模型可把温度变化情况转换成可由食品检查人员检测快餐口粮或集体口粮的状况模型,这方面的主要进展是以极小的形态整合感应技术和RFID标签技术。

智能电子灰尘是另一种极小的环境感应结合体,它是带有主动式RFID标签能力的感应器(MEMS)。这种装置的大小仅为1立方毫米。这种技术的潜在应用跨越很宽的范围,从监视战场军事行动到通过追踪脸部运动控制残疾人移动轮椅。

* 皮下标签

皮下标签是将RFID标签注射在皮肤下面以实现身份识别或追踪的目的,并非是一个新观念。作为鱼和家畜的身份确认,应用已经超过十年。然而,在俱乐部成员甚至在工作人员身上带有标签以控制进入办公室或接触敏感文件这类创新应用,引发了更多消费者的兴趣和狂热,这将导致更容易接受的消费心理。如果布兰妮或贾斯汀决定在他们的音乐会上为购买优惠纪念品或准许到后台而使用它,你就只能为皮下标签会如此迅速地起飞而感到惊奇了。

2.RFID对应的网络结构

英特网曾被认为是最复杂的网络,而RFID网络在许多方面与英特网有极大的不同,甚至要更复杂。这主要是由于RFID网络结点在全球范围扩大的数量比英特网多几个数量级。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计算体系和架构无法适应和处理RFID网络中可以预期的海量数据。在这里,我们就这个新型网络的需求,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

* 难以想象的巨量RFID数据

多数人对RFID产生的巨量数据并没有足够认识。假定一些主要的零售连锁集团在所有商店对所有货物在单品级使用标签。而单品标签的数量很容易地达到百亿或更多。这意味着一百亿个单品的识别数据总计约为120GB。如果这些单品在供应链中某处以每5分钟读一次,每天将产生15TB数据。这就是说,一个零售连锁集团每天产生15TB的新增数据。据此,十个使用RFID标签的主要零售连锁集团追踪每个单品将会产生150TB数据。这比美国国会图书馆1700万本书的136TB数据还要大。这样大量的RFID数据都需处理和加工。

以上仅用单品级标签应用导出了RFID产生的数据雪崩。同样,可以用相似的公式计算其它情况的数据量,如包装-托盘级标签的情况。尽管这种级别应用的数据量较单品级要小一个数量级,但它仍比使用RFID前要大几个数量级。

* 点对点计算

RFID系统产生的数据可以很容易地达到TB级,它们都需要实时处理,其中许多数据要在一个或多个企业间交换,甚至在全球范围交换。这就使人想到通过RFID识读器将数据在本地处理,这样可以使数据在传送到中心计算机之前能大大降低,减少中心计算机的资源负担。这是一个处理RFID数据的好想法,点对点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方式,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网络中一些非紧密连接的计算机(结点)中。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3)

1、引言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IT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更是成为了一个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企业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早已确立,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巩固,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这对于我国的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含量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技术型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缺乏核心的企业竞争力。根据对我国传统企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都是采取简单的仿造进行产品的研发,然而,这种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在针对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是企业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发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1)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技术创新不仅决定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同时对于企业的命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的贯彻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当属日本企业,其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模式是十分值得学习的,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日本企业选择将技术创新的思路主要集中于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方面,即通常所说的技术融合的创新思路,其在对欧美技术产品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同时加入了本国的元素,使得其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这些技术创新思路都为日本企业的快速崛起起到了推动作用。以目前的智能手机研发为例,智能机的快速崛起和发展给手机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然而,在智能机的研发过程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智能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而且对于外观和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技术创新的模式在智能机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研究发展,虽然我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但是其在整体性能和技术创新层面与国外大品牌还有着较大的差距,针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还不够完善。因此,要想使得我国的智能机在整个国际化竞争中获取优势,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技术创新的模式建设,要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并且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技术发展路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长远发展。

(2)企业发展发作用于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需要对其他企业的率先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和借鉴,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导致了企业的研发侧重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可以说,无论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选择哪一种创新模式,对其技术能力研发能力都有着很大程度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具有独立开发能力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在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合理评估,要根据企业的研发能力选择较为适宜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研发能力判断不准确往往会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技术创新模式,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第二,要根据企业的资金能力进行选择。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的高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然而这部分资金投入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资金投入能力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模式;第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发展进程对于技术创新同样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讲,在小型企业中容易产生一些技术层面的新思路和构想,然而在一些大型的企业,由于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技术创新能力被无情剥夺,对于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根据对我国目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发展,其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及合作创新。

(1)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即企业进行率先的技术创新,在一种缺乏技术引导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其主要依靠的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组织相关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和研讨,并且最终完成技术成果的商业化生产的过程。自主创新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泄密风险,然而资金和技术实力是自主创新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主要是由于自主创新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企业具备进行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还包括后期的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门槛。

(2)模仿创新。模仿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与自主创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采取的是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进行技术跟踪和,然后企业通过引进整套的技术设备,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本企业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技术进一步的技术创新,结合实际的需要进行技术的完善和再次创新。通常情况下,模仿创新对于中小型企业较为适合,这主要是由于其较低的技术创新危险和成本决定的,然而,模仿技术创新模式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企业需要被动的接受技术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目前模仿创新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大型的技术创新性企业迫切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合作创新。合作创新主要是企业通过与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的方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主要的经济学原理是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采用合作创新的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实力,推动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采取合作创新的模式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和风险,而且还可以有效缩短企业技术创新的周期。

4、结束语

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好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的实力,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技术开发风险。

参考文献

[1]杨永红.中小企业技术合作创新模式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7年10月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4)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若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生态技术研究,运用先进的林业生态技术来指导我国林业发展的实践。就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形式来看,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加以解决。通过生态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农林相关产业的全面进度。笔者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以及若何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早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1.通过生态技术创新,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技术创新主要是指在林业发展实践过程中,所谓技术创新,努力寻求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同时还要包括促进林业生态技术创新所需要采用的新的管理模式以及新型生产方式等。技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与创新,才能紧随林业发展的步伐,符合林业未来发展的根本趋势。

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林业若想迈进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依靠先进的林业生态技术作支撑。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单一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技术创新是非常狭隘而短浅的,不仅不利于林业生态技术的进步,同时在所创造出的林业生态技术也不利于维护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的平衡发展。

林业生态技术的研究要以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以及谋求生态平衡为基本前提,在技术研究过程中要本着促进林业发展、节约林业资源,早日实现林业资源的科学合理发展为根本目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将林业生态技术理解为,能够使林业生态负效应实现无公害的先进技术,或是能够减小林业公害的先进技术,被统称为林业生态技术。随着我国林业发展趋势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林业生态技术要紧随林业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创新。林业生态技术创新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将可持续发展观念与生态观念作用于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保障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适用性与先进性,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更好的促进林业的发展、促进自然环境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平衡发展。林业发展新时期,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要摒弃传统的单纯的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的指导思想,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要考虑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局,要考虑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和谐与稳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2.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作为一项基础性产业,林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为尽早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林业发展要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要将林业发展建设作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抓。

2.1科学认识林业

发展林业的前提是要科学认识林业。林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林业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等林产品,林产品被广泛用于方方面面,包括各行各业的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林产品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木料,还有林果。这么看来,树木一身都是宝,森林就是摇钱树,是一个绿色银行。重要的是,林业有着远远超越于经济效益的生态效益。在生物圈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首先,森林及其植被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存活,人类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也包括人们在生产中消耗的氧气以及生产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森林植被维持着这两方面的平衡使得人们能生存下来,进而生产、发展、进步。其次,它对地球上水的分布起着调节的功能。再次,大气中臭氧层能影响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林业能维持大气循环,继而也影响着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2.2林业发展进程中阻碍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投资大、见效慢;二是林业市场体制不完善。林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并且持续的过程,这种投资大、见效慢的状况很难调动群众积极投资林业。而现在又只有以木料等为主的林产品市场,林业生态市场并没有建立起来。这主要体现在林业的生态产品(氧气、对环境的调节、净化大气、防洪抗旱等)的生态效益没有形成消费市场,生产者的生产的生态产品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收益和回报,从而使林农误以为,生态产品带来不了任何经济效益。这种形式逼迫着林农去大量砍伐林木,在有形市场中卖木料,以期取得眼前暂时性的经济收益。这种形势严重威胁着森林资源的保护。为保护森林资源,积极调动群众投资林业,适时启动林业生态产品市场才是当下的明智之举。

2.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

首先,改革林地林权。当前做好推进国有林的林权改革工作,为实现林业的现代化,能早日与国际林业接轨。在搞好集体林权的制度改革基础上,试以家庭个人承包的方式为一个过渡,最终完成实现林权大户的承包以及股份制改造的大计划。

其次,加强对林地、林木的资产评估,建立林业银行。为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投资林业的积极性,调动群众广大参与,我国应采取措施建立林业银行,实现林业抵押制发放贷款。以林地、林权为抵押,定期对所有者的林地、林木资产评估,再根据评估的结果向所有者发放贷款资金,以此来缩短林业的见效周期。

3.结语

技术创新是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不断进步的科技将为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有效的手段,从而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的技术创新一定要从林业体制改革、林业高新技术、林业产权、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林业科技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美云.我国生态技术创新问题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04).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5)

中国杂技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经过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演变与发展,中国杂技凭借着“新”“难”“奇”“美”等艺术特色,创造了无数精彩的艺术奇迹,杂技艺术今天已成为以杂技、魔术、滑稽、马戏为主体,融音乐、舞蹈、戏剧、舞台科技等其他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当前,中国的杂技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大数据时代赋予了杂技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如何更完美地让杂技艺术传统与现代结合,如何实现“互联网+”与杂技艺术的深度融合与创造性的发展,是我们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发表,使我们的文艺工作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杂技艺术的发展也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可遵循的方法与手段。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杂技艺术工作者应抢抓机遇,不负重托,戮力前行,不断开创杂技工作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杂技艺术工作者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实现杂技艺术的创新与突破,力争为广大观众呈现出更多的艺术新品、佳品和精品,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吴友云(湖南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作为演艺界的同行,我们很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杂技艺术现在可以说既迎来了春天也面临很多艰辛和困难,湖南杂技在湖南越来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好评如潮。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是我们湖南省演艺集团的五个院团重要的一员,长沙市政府的邀请有一个想法,打算在我们美丽的湘江边上建一个现代马戏场,并同时附带一个杂技和儿童剧的艺术剧院,所以说杂技在湖南很有市场。同时我们也有许多实际的困难,尤其是我们杂技人才入不敷出的问题,选人难、培养难、表演难,特别是退役以后的出路难。昨天我们省里面有三位省级领导在观看我们这场杂技剧的演出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我跟他们汇报讲到我们杂技界的信心和困难。宣传部长特别叮嘱我,要借鉴这次杂技界的领导和专家朋友们的经验,多向别人学习。我们演艺集团的同志和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的同志,一定要把这次机会抓住,好好地了解一下兄弟院团的经验。

刘学(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是我们省里面杂技艺术的一支劲旅,近几年来着力抓经济生产、抓人才培养、抓市场开拓、抓文化交流成绩显著,给我们省里增加了荣誉,也给我们中国杂技艺术做出了贡献,这个团队经常会代表国家的有关部门和“四海同春”“亲情中华”这样一些国家文化品牌,到国外进行交流,受到了各国的欢迎。

特别是转企改制以后,始终非常执着地奋进在杂技艺术的道路上,队伍建设出人才,产业发展见效益,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些年省杂技团在演出创作上积累了很多经验,推出了《芙蓉国里》《梦之旅》等作品,省里面对他们的演出非常重视,昨天晚上有三位省领导、两位省委常委前来观看演出。杂技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一种力与美的完美的融合。在最新的文化环境下面临了很多挑战,我觉得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可以提出并探讨,比如说杂技艺术如何坚持创新并与时俱进,杂技技术如何与其他艺术门类实现融合,杂技艺术如何借助现代科技的翅膀更好地展翅飞翔,杂技艺术如何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如何跟上国际化的步伐同时又建立又独具特色的杂技美学等。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研讨会会有实质性的成果。

在此将我们湖南的演艺事业的发展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舞台演出这一块,我们这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第五届湖南艺术节,近一个月的时间,全省近40多台原创剧目和31台精创剧目在省里集中演出,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包括我们杂技《梦之旅》也是其中一台非常精彩的演出,这是舞台演出这一块。大众文化这一块,以我们田汉歌剧为代表的歌厅演艺文化值得重视。实景演出这一块,我们有张家界的《天门狐仙》山水实景演出,这个也应该成为上水实景演出中一个标志性的演艺产品,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品牌,另外以韶山的《中国出了个》为代表的红色演艺实景演出,这个项目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我们也邀请了许多全国业内的专家来进行改进。

湖南在推进文化艺术的发展、推进舞台艺术的发展、推进演艺事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不小的贡献。我们有一个文化品牌叫做《雅韵三湘》,省里面每年拿出一千多万来扶持高雅艺术的演出,有一些演出是我们从省外、国外引进的一些高端艺术团来进行的;另外一些就是我们省里面比较成熟的,也包括我们杂技剧院的演出,这对《雅韵三湘》把高雅艺术送基层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赵双午(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总经理,省杂协副主席、秘书长)

2009年我们创作的大型杂技主题晚会《芙蓉国里》,是我省杂技界首次创作的、较为严谨的主题杂技晚会,翻开了杂技艺术创作新的篇章,体现了湖南杂技人对于杂技艺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不断更新的创作理念以及对于杂技艺术在传承中求发展的深刻理解。《芙蓉国里》先后获得了第三届湖南艺术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奖、第四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首届“湖南文学艺术奖”。

党的十召开后,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意蕴深刻的论述。根据“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指导思想,我们产生了创作原创杂技剧《梦之旅》的想法,旨在通过杂技艺术讲述圆梦之旅的艰辛、拼搏和收获,向人们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首先,在创意构思方面,主创团队首次尝试用杂技来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通过戏剧的表导手法,以一个“少年与凤凰仙子的故事”,把整台晚会14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相对完整地串联成一部戏,让观众与演员共同完成一场逐梦之旅,感受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其次在创作立意和美学追求上,运用了中国古典美术水墨画审美中简约、高度概念化、大量留白的艺术手法,加入西方和现代艺术地各种元素,丰富了观众华丽时尚的视觉享受;在音乐设计上以旋律优美的戏剧性表达为主,营造了一个意境唯美的听觉空间。《梦之旅》的创作既没有沿袭传统杂技“重技不重艺”的表达方式,又有别于近代杂技“技不够舞来凑”的发展模式,而是根据现代观众的艺术审美情趣,充分挖掘杂技的肢体语言优势,采用轻灵、风格化、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将人物对梦想的追求通过杂技艺术本体表现出来。剧目虽然借助了舞剧的表现手法,但是全剧14个节目,没有一个完整舞段,使这部戏突显了“杂技剧”的艺术本体特色。

在提高创新能力多出精品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文艺作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文化新常态下杂技艺术发展的重要目的,也是将两个“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的真正途径。首先是坚守公益市场,赢得社会效益。随着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我扪公司作为湖南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单位,越来越彰显着它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圆满完成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布置的“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及“演艺惠民”系列演出任务和其它公益性演出。在这些国内外体育、文化盛会上,展示了湖南杂技人的风采,留下了湖南艺术一抹最艳丽的色彩,为湖南争得了荣誉。其次是抢占商演市场,谋求经济效益。十年前,我们作为湖南省国有文艺团体转企改制的试点单位,先行起步,试行市场经济轨道。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化企业,要以精品力作抢占市场,只有成功地实现艺术产品在市场中的交换,才能体现艺术作品的价值。

李西宁(战旗文工团团长,中国杂协副主席)

首先我必须点赞,第一个赞是领导给力,第二个赞是原创非常有魅力,第三个赞是主创非常有创造力,第四个赞是演员拼力。我看完以后觉得特别不容易,作为一部原创的杂技剧,而且40多个演员每个演员都有独特的角色塑造,音乐也非常棒,舞美和剧情完美地融合,灯光做得很干净,有设计有想法。舞美我觉得有些特别好的点子,比如说最后的三人技巧的红日,包括凤凰、海浪都做了设计和处理,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没有昂贵的舞美设备的情况下,靠纯手工在控制节奏。还有编曲也是原创的,服装也很绚丽,比如说钻圈,配合着长裙和舞美,我觉得画面非常唯美。在创作和创意上面,比如说在笼子里的肩上芭蕾,配合着羽毛的飘落使得画面非常美,使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也有一点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字幕太快,如果没有提前拿到节目的单子,观众会很难了解到剧情。还有空竹和跳板放在一起有点打架,和舞美配合得不是特别好,会显得有些凌乱,其他节目都很完美很干净,绸吊刚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女孩低头准备的时间有点长,可以把开头的动作做得更唯美一些,还有小丑那一段与老太婆的时间有点长了,让本来很紧凑的演出显得拖沓。这台晚会最大的优点是没有把那么多的节目切割得支离破碎,而且很完整地一个节目一个节目地根据剧情把它演下去。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我觉得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这么多专家一起把这部剧的瑕疵都剔出去,这部剧的提升空间很大,我希望我们的《梦之旅》可以勇往直前,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董争臻(政治部杂技团副团长,辽宁省杂协副主席)

首先,我觉得这场演出是一首杂技诗,是一首散文分行式的杂技诗,湘江两岸、八百里洞庭、潇湘大地用一个梦境来实现、来体现,从一张床到最后的一艘船,把潇湘大地的文化风范、美学架构呈献给大家,我觉得这是总导演的巧妙驾驭,可以说是在美学才思上的巧妙运用。以一张床作为开始,的确是十分的大胆,因为我们很多人对床的解构可能带有另一种歧义。要说是梦,那梦起始的地方肯定是从床上开始的,带着这样一个摇篮,我们回到船上,最后落幕在船上,所以梦在船上起航,我觉的首尾相顾的这个创意非常好。就色彩而言,血色残阳和一汪水灵灵的月,时刻的转换非常巧妙,我觉得给人们一种大色块的视觉冲击。第三点,上半场和下半场两种美学架构把它推到观众的眼前,特别是下半场,大胆地去掉了其他装饰,完全用黑幕效果,凭借服装与光束色彩把演员和节目衬托得干干净净。在众多大屏幕备用泛滥的时候,总导演敢甩掉大屏幕,扔掉任何装饰,用一个黑幕来托起后半场,尽管是一个非常简洁也很原始的办法,但是我觉得无论是就走市场而言,还是我们眼前清爽的视觉体验而言,都可以算得上提供了一个更加完美的后半场。

其次,演绎任务矛盾,解构任务心态,用杂技演员去演戏、去说戏,我觉得这方面做得也挺充足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杂技演员最不擅长说故事,最不擅长演故事,更不擅长演人物,我觉得这部剧里面不管是主角也好,还是配角也好,都很关注自己的那份戏。这也是在《梦之旅》之中,凸显出来的巧妙的地方,也可以看到总导演下的功夫。

另外,对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的运用,湖南杂技团我们接触得不多,单个节目却接触得不少,当初国庆老师排的行为艺术《狼》,包括春晚之中我们湖南团的小轮车,等等。但是他没有形成一个大块的整体的看点。所以昨天我是带着久远的期待来的,刘军科团长在电话里一直说一定要来,我想其中一定是埋着伏笔,果然昨天看完之后大呼过瘾,非常满足。

张红(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杂协副主席)

我觉得省杂技艺术剧院在湖南省是有位置的。这种位置我觉得是有为才能有位,证明他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才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还有一点特别是得到观众的认可。昨天我们进剧场比较早,从进剧场坐下,观众的上座率,到整个演绎过程中的反响,到出场的时候的评价,都在一定程度上翻译出的满意度。我后面的观众好像已经不止看了一场,看过几场别的类别的演出,还说了一句:“还是杂技好看。”不要小看这一句简单的评价,我觉得我们杂技已经做到了深入人们心中,这实际上是我们最大的成功。所以在这一点上真是应该向湖南省艺术剧院的各位领导致敬,向各位演员致敬,是因为你们的工作才赢得了这么多的好评。昨天看整个《梦之旅》剧目,我是始终沉浸在剧目之中的,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是跟着走的。因为杂技这个门类确实很难讲故事,但我昨天始终是沉浸在里面的,所以我说这个故事是成功的。特别是有几个章节,我觉得特别好,比如肩上芭蕾,实际上飞舞的羽毛是一根根地在身上拔掉的,和以往的双人技巧是不同的。它带着一种悲壮,那个时候的心绪是随着情节走的,而且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地到位。还有,我最喜欢的就是结尾,最后扬帆的船,把各种杂技的技巧都融入进去了,昨天我的朋友圈里那个小视频刷屏了,很多没到现场的,包括我团里的一些演员,也在给我转发这个节目的小视频。实际上它的那种影响力,包括它那种在现场的感觉是非常好的。所以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包括两位专家刚才讲的很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值得我们的创作人员学习。当然这也让我看到我们湖南演员的综合素质,去年刘团长带着他们的演员到北京做过考察。当时这个队伍到北京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湖南团将来会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队伍,因为它有一支非常好的杂技演员,无论是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还是未来的队伍,气质都非常好,综合素质都非常之高,昨天在我们整个看表演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领略到了。这是团里重视演员综合素质培养的最大体现,我觉得未来的湖南团会走在整个杂技行业中的前列,因为人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昨天看演出的一些感受。

现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这个时代实际上也给我们杂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的杂技现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秀场,还是演出行业的各个门类的舞台上,都开始有杂技的身影,我个人觉得存在就是价值,杂技的市场将会非常广阔,是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创作出适合这个时展的、更新的东西。这一点实事求是地说,现在我更喜欢看国外的节目,因为这几年我看国外的节目,大的赛场我每年必去,包括我们去乌克兰马戏学校参观,我就发现现在国外的创作,国外杂技的呈现应该说越来越能够走进观众的心里,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在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我们国内的所有杂技院团,确实应该有一个理念上的革新,有一个虚心向国外杂技同行学习的心态,我们要融入国际的潮流,当然首先要从我们中国杂技团做起。

很多次我跟我的创作团队说我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状态,当然杂技的创新它包括很多方面,技艺的创新、道具的创新乃至方方面面,但是这个技艺的创新呢,我觉得有几类,一个是无中生有的创新,实际上现在国外的很多杂技节目是属于这类的。还有一种是在传统杂技技艺基础上的再革新、再完善,再有就是跨界的融合,这些我觉得都是我们未来杂技路上要探讨的几个类别,我也希望通过这次湖南组织的创新论坛能够掀起我们杂技界创新的一个高潮。创新这个话题我们一直在谈,但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当然所有的创新都取决于人才的培养。我觉得湖南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我也衷心地希望我们湖南团可以给我们杂技界带来一抹新的阳光。

齐春生(大连杂技团团长、中国杂协副主席)

从题目开始就非常好,因为刚开场梦就是从床上开始随船起航,无论是总导演还是编曲都非常有想法,用整场剧来诠释爱情。首先我的感觉是非常好看,一个剧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其实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剧首先要好看,其次要想看,再次要耐看,《梦之旅》我觉得达到了这个要求。因为我们创作的东西不仅仅要给专家看,更要深入到观众心里,所以导演也好,编剧也好,在创作的时候更多地要想到观众,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这是最主要的,要接地气。这个剧从开场到结尾都十分具有诗情画意,诗情体现在了情上面,任何一个好的剧如果没有情在里面贯穿,就很难使大家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双人技巧上面,配合着羽毛的片片凋落,有一种悲壮的美,跟我们以往看到的芭蕾的纯美又不相同,是一种另外的美,一种美被恶势力所破坏从而带给心灵的一种震撼,这种震撼也都带给了观众。再一点就是船,船运用得非常好,船在中国的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种意思,在这部剧里面表达的是一种正义战胜邪恶最后扬帆起航。

什么是新形势,现在的新形势就是我们需要的市场它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有压力,我们要出更多好的东西,它不仅仅要有社会效益,还要给我们带来市场效益,使我们的杂技事业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再讲讲“杂技的发展”,创新就是要无中生有,我的想法是创新分为继承、发展、创新三个阶段。第一我们要继承,因为我们杂技有3700多年的历史,能延续至今,就说明它是有独特的存在价值的。没有什么艺术在创作之初就非常完美,我们既要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继承优点,也要在新的形势下创造出新的东西。第二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不能在家闭门造车。最后一个是完全创新也就是无中生有。直白点说也就是要做到有继承、有学习、有创新。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6)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AO组织,是一种设计非常精细的内固定系统,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如胫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钢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护士在进行不同护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石膏的护理与观察,而现在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采用了坚强的钢板内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护理工作由繁琐变得简单,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肢体的康复。然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某些方面简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的、危险性大的手术现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经胸腔或胸腹联合入路来完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术[1]、脊柱侧弯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等,要求护士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以及术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1•1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2]

在手术前,患者虽然思想上已经做好手术准备,但是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仍然是顾虑较大。护士应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情况和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教育,并介绍一些成功病历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接触患者时间较多,术前教育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特别应注意术前教育,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因儿童手术往往由父母决定,术前教育主要针对家长进行,但对于少年患者,应考虑患者本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在实施术前教育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用常人的语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胆怯和迷茫。术前教育应包括对手术室先进仪器设备的介绍、疾病的诊治、手术方式、手术优点及手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

现代骨科手术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经常可从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联合入路显露脊柱,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包括肺部胃肠道、皮肤准备等。

1•3术后观察及护理

无论何种内固定手术,都应密切观察术前、术后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的变化。对于经胸腔行脊柱前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都带有闭式引流管,除常规护理外,还应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现象,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对于腹腔负压吸引的也应有相同的措施)。

2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近年来微创骨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微创骨科技术,如经皮椎间盘镜下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经胸腔镜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或脊柱结核、肿瘤等病灶清除活检术等[3]。而相应的内镜技术则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2•1术前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

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现有文献报道,在手术前1d刮除体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创口,在这些微小的创口中,容易存留细菌,从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所以现在术前皮肤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7)

关键词 生态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经历了单纯经济增长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个阶段。单纯经济增长发展观由于忽视了社会体制、政治制度、文化等因素,造成发展的困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发展观则忽视了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则代表了当前人类对发展问题最深入的思考,属于发展的生态观,突出人类与自然、前人发展和后人发展之间的协调,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随着全球性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凸现和加剧,企业要谋求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生态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1生态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源于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上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报告。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模式,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种可持续性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是“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运行轨迹与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是:当今的经济增长不能破坏后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群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其它国家(或其它地区、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它强调的是人类必须在“利他”的前提下谋求“自利”,以确保代际的公平和代内的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利他”作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是相通的

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实际上取决于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而融生态与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生态技术创新,则是将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生态——经济——社会”系统整体上来考虑的技术创新。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中,生态技术创新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以社会可持续性为动力与保证。它主张以“可持续性”作为其基本准则,并取代“经济人假设”,不仅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技术创新中过分强调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缺陷,而且突破了传统技术创新“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框架,它注重优化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追求的是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持续增长,即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从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

2技术创新新观念:生态技术创新

“创新”概念最早是在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使用的一词。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是指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入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以及实现工业新的组织等内容。后来,索罗提出了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根源和后阶段发展,这种“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技术创新的内涵、过程、动力机制和运作模式等等,从而使创新理论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支是新熊彼特主义,即技术创新学派;另一支是制度创新理论,即新制度学派。

生态技术创新是生态学向传统技术创新渗透的一种新型的创新系统,是在建立新的企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中,在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中引入生态观念,从而引导技术创新朝着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及其与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的方向协调发展。生态技术创新在内涵上,实际上是融合了新熊彼特主义、制度创新理论和生态学的观点。它以生态保护为中心,在企业生产系统中引入生态观念,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最佳、生态效益最好、社会效益最优的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了包括微观单元企业在内的经济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两层次创新系统,涉及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和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两个层次。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资源的生态创新、产品的生态创新和工艺的生态创新,其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到最小。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就是建立一种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管理模式,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其实质是生态学思想向企业管理全方位整体意义上的渗透。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的内容不仅包括如何合理组织经济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维护经济生产关系和生态生产关系,而且还包括研究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方式和技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组织最优生产,保证生态经济生产力和生态经济生产关系相互协调。

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和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这两个层次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是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的基础,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体现在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中。两个层次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相同的目标,且无论哪个层次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另一个层次的支持。由于生态技术创新的两个层次分别代表着创新理论的两个大分支,即技术层生态技术创新对应于熊彼特主义,管理层生态技术创新则对应于制度创新理论,从而成为技术创新的全新观念。

3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3.1要树立“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

长期以来,企业“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取的和不可持续的,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历史所否定。企业开展生态技术创新,首先要树立“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引入生态观念,遵循生态规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促进经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使企业的发展适应环境承载力。

3.2营造良好的生态技术创新环境

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的环境。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环境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涉及政策、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目标、科技力量、管理方式、组织结构等。从宏观上讲,国家应在政策导向上向“生态化”倾斜,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生态技术创新,为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从微观上讲,企业应把握对生态创新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注意外部环境因素在企业生态创新过程的变化趋势,将生态创新思想纳入企业目标,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科技实力,为其进行生态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3建立生态技术创新动态的两层次创新系统

为保证生态技术创新的开展,企业应建立“技术——管理”两层面创新系统。在技术层面上,企业应建立“资源——产品——工艺”生态创新子系统,大力引进和开发绿色产品,广泛应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如清洁工艺、生态工艺、共生技术,进行无公害生产,实现企业生产活动全过程“生态化”控制。在管理层面上,企业应针对所处的生态环境,根据市场需求,制订生态技术创新战略,形成良好的以生态技术创新组织体系、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体系和生态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为内容的生态技术创新机制。

4. 生态技术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必须采取能推动经济进步的技术创新措施,具体如下。

4.1产品创新

这既包括节能环保型、机动车辆、家电、取暖设备等消费品的创新,同时也包括再生材料的创新。

4.2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的最大特点是在减少工序、减少原材料使用量等。采用了这样技术创新的企业不仅在增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升了利润空间,也在客观上保护了环境。在这个层面上,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我国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是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既以消化大量资源和环境恶化为代价,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不忽视了经济质量的提高。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显而易见,如果不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更替陈旧落后的设备,不断实施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技术创新工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那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将很难实现。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切实做好科技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4.3制度创新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必须在其中扮演好其角色,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行为进行管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一致,并对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做必要的补充。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从政策角度出发,它却是一个最能代表政府意图并最具有可控的主体,因此应加大对环保、节能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毕竟,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跟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政府还必须提升引进制度,在结合国内企业生产能力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技术创新”,从而缩少与先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5. 结束语

落实可持续发展,一项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所以,必须把环境忧患意识转换为环境参与意识,把索取意识转换为奉献意识。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现有的生态技术创新还远远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积累起引发生态革命的技术储备,生态技术自身必须升级。政府的经济扶持要瞄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技术的研究工作,而不是急于推广不成熟的生态技术;技术创新要以“自利”为切入点,实现“自利”和“利他”的统一,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⑴钱兆华、李锐锋等主编:《自然辩证法教程》,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⑵陈敏豪:《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武汉出版社,1995。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8)

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事实上这是一种“高碳经济”,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高碳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此催生了“低碳经济”的产生。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的应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产与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人类走出“高碳经济”和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概述

“低碳经济”产生于“高碳经济”下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颁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通常来说,目前学术界又三种观点:方法论、行为论与革命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特认为: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行为论的角度来说,我国专家冯之骏、潘家华和陈柳新曾经指出:目前,各种经济类型中,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最低的经济类型,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形态的总和,是一种修复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形态。从革命论角度说,我国学者鲍健强、庄贵阳等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低碳经济是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一场依赖于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新型经济格局,是一场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J.A.Schumpeter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J.A.的创新研究概念非常广泛,涉及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说,J.A.将其定义为新技术应用导致产生的函数的移动或者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技术价值的实现。S.C.Solo、G.Lynn、C.Freeman等人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受国外学者影响较大。傅家骥等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某一地区或者国家抓住市场发展潜在的机会,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重新组织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方法,开辟国内外更广泛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地区和国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粗放型经济向效率型经济转变就缺少了技术支撑。

二、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从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来看,在低碳技术创新、专利技术转让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研究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发环节的强弱。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创新技术研发人才极度匮乏,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目光长远的企业家更是凤毛菱角,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第二,我国低碳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比较落后。很多关键技术,例如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生物能技术、氢能技术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缺少科学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建立机制。第三,低碳创新技术研发资金欠缺,同时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偏低。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较多,但是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达到一半,而且我国低碳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过少。其次,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缺乏生态平衡的紧迫感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在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方向的选择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期行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时常背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技术国家转移受到严格的限制,影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的脚步。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国情的发展需求和结构优势来说,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由此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来说,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共同协作过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低碳技术。但是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技术,维护低碳技术优势以及处于国家利益考虑,总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设置重重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的进步。总体来说,我国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之路困难重重,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从人才、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力扶持低碳技术创新及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让中国尽早步入低碳经济发展轨道。

三、中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如今,低碳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低碳技术已经引发了社会的迅速变化,“绿色世界”就是人类向往的未来。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尽快适应世界低碳经济的热潮,明确技术研发的目标,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产品的市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应该实现紧密合作,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企业的资金实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自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快实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优化。其次,我国企业需要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需求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必定会被时代淘汰。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模式,让自身的发展经营模式与低碳技术之间达到平衡。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执行者,同样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低碳经营理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并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创造、发现市场契机。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对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加速发展生产业,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续航能力,为我国尽早步入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一项低碳技术专利的成果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未知风险,风险之重制约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低碳技术研究一定的优惠。当然,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新技术研发成功,顺利投入市场,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则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投资收益。就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必须积极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国开展低碳经济,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

(三)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流合作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多门学科为一体才能进行生存与发展。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汇聚了多门学科与技术,单独依赖于某一个企业、某个领域、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面对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技术联盟,才能更好地运行低碳经济。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时间内提高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现低碳技术全球共享,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美国为例,低碳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市场调节,技术创新机制由高校、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构成。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了技术融合与扩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国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资金有八成都是企业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术研究都由高校担任,非盈利机构则在企业与高校之间起到协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会直接投入市场应用。再例如,欧盟低碳技术研究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欧洲联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担。欧盟为了将新的科研技术普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大力进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试验和示范,中介机构也会为了新技术的宣传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低碳技术从研发、投入生产到进入市场一路顺畅,让低碳技术充满活力。从美国和欧盟的例子来看,我国需要向其努力学习,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吸收、消化低碳技术,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寻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之路。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联盟,探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学术、培训机构、非营利组织等,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作出努力。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必须协调发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顺利实现。当然,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定可以逐步解决问题,带领中国企业走出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瓶颈,迎来社会经济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OpschoorH.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adwindlingcarbonspace.EnvironResourceEconomics,2010.

[2]GrubbM,,LaingT,WillanC.Globalcarbonmechanisms:lessonsandimplications.ClimaticChange,2009.

[3]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4]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5]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6]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16).

[7]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9)

[引言]:

在我国新时期背景下,大力发展林业是势在必行的一件重要任务。陆地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整体中占百分七八十的比例,说明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占据主体地位,为了维护生态平衡,首先要保护的便是林业,只有林业发展得到完善,陆地生态系统才能够维护健康平衡的发展模式,整个生态系统才能够支持一个高质量的环境。

1、现代林业技术推广的涵义

现代林业技术推广就是将最新科研出来的林业科学技术和技能以及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融合到传统的林业经营管理中,使林业更有效率地生产、经营。而林业科技的推广就是促进林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目前我国林业整体发展水平来说,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行业,林区都是位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是特别优势的山区,要将现代化的林业技术推广,首先要从人的观念改变,消除陈旧的、落后的经营观念。现代林业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森林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林业、生物多样性与湿地保护、荒漠化防治、城市林业、乡村林业、林业生物质材料与生物能源、林产品生产与贸易、森林文化与生态文明。

2、当今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

2.1管理及经营落后

当今,我国的林业发展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在很多人脑海中仍然存在着林业发展是“靠老天爷赏饭吃”的思想。不遵循科学依据,忽略对林业技术的创新以及对现有管理资源的开发利用。这种想法及做法一直影响着我国现有林业的发展,对我国林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2与社会经济链脱节

我国现有林业发展不具有科学性及创新性。在林业发展中过度依赖国家科学研究院及高等院校。林业发展不应该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和社会经济体制相结合。依附社会经济体制摆脱“单兵作战”的现状。且林业发展的科研经费结构尚不完善,资金来源相对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发展,导致了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低下。

2.3对林业技术创新缺乏重视

当今,林业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与林业相关的技术人才及科研人员。并且在林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稳定地区,创新意识薄弱,在苗木的引种,管理,审查上也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林业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3.1建立健全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体制

现阶段,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森林资源危机、林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长期以来都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影响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并且导致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所以,为改变当前林业的发展状况,必须加大技术的引进和投入,并且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建立健全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体制,提高林I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林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实现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共同进步,良性发展。

3.2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乎着发展的速度与好坏,当然在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与当前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聘用大量的新型技术人才,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加快林业的发展速度。具体做法有:第一,加强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念;第二,对林业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第三,林业部门要提高对林业教育的重要力度,并将其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从而满足林业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

3.3加强装备与技术研发力度

装备与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前提。林业如果想要快速的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额装备和过硬的技术。首先,林业部门应该改进现有的装备和技术,将陈旧的装备替换掉,技术加以改进。找出现有技术收手段的不足而后进行“翻新、再造”。对现有的机体进行优化处理,以此来达到现有资源最大化的目的。将林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相结合,使创新成果转化率逐步提升。运用新兴的管理体系,让员工之间相互合作,达到人力资源最优化。建立一个以林业快速发展为愿景,以打造林业技术世界第一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团队。

3.4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5、加大资金投入

在进行林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以强大的资金支持为前提。在政府方面,适当出台对应的技术创新优惠和鼓励政策,在主导地位上加强林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部分技术创新成果显著的林业单位,可采取提供研究经费补贴、减免税收等手段提高林业单位的动力和热情。在林业单位方面,深刻地认识技术创新和发展的紧密联系,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大力引进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理念、不断改善林业技术创新的办公环境和科研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建立有效可行的鼓励机制等资金支持途径,都可以有效地加强林业技术的创新,为林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与发展篇(10)

随着林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改革,人们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林业资源也得到了保护,为了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改善和稳定增长,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对林业技术进行不断研究,使现代林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实践证明,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生态危机,稳固了林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经济上的地位,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更大贡献。

一、当代创新林业技术对林业资源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健全林业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出严重紧缺的状态,长期以来林业一直未能避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进而导致林业结构问题不断涌现,林业经济也开始陷入困境,同时林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基本较低,缺少专业性,使林业经济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不断在林业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当及时完善并健全林业产业体系。

随着林业科技的缓慢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滞后问题,许多矛盾关系也因此显现。面对目前林业生产水平低下的问题,要想使林业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林业产业结构,健全并完善林业产业体系,首要任务则是建立一定的创新机制,从而在提高林业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完善林业产业的原有结构。

(二)健全林业生态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主要以林业为建设主体,在促进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如重点生态林业工程的实施和天然林业资源的保护等,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如此,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就我国目前林业发展的情形来看,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我国的林业技术还是相对较薄弱的,目前很难满足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需求。然而,要想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也必须将创新林业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同时通过各类技术的相互结合与实践改变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提高林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远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人才的队伍,但是目前我国林业技术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还无法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大多数工作者基本都是坚持以往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现代林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为了培养林业技术人员成为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林业技术创新,使林业教育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因此唯有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有效的使林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出来,进而使现代林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此同时,在林业技术方面不断的创新,既能改善林业技术结构,又能使林业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全方面的提高。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坚持林业技术创新才能使林业教育发展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推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二、现代林业在技术创新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伴随世界各国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林业建设方面需要更多的林业技术科技成果来进行不断创新和对林业产业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成果较匮乏,林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使我国林业发展持续减缓。同时,林业科技成果处于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也使得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技术无法达到平衡,特别是重点科研项目方面不突出,缺少研究,致使林业技术创新与许多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二)缺少技术创新意识

通常林业从业人员往往坚持以往传统的经营理念,对于林业的研究、投入、发展和开发利用等缺少创新进步意识,从而约束了林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同时相关部门对林业技术开发工作的不重视也是影响现代林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林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一)健全林业技术创新体制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林业企业、林业经济危机和森林资源危机表现较突出,在经济方面更是长期坚持粗放型增长模式,进而使我国的现代林业在发展道路上受到很深的影响,使林业产业结构呈现出相对不合理的状态。因此,为了改善目前的林业发展现状,必须尽早培养林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健全林业技术创新体制,使林业产业化,结构更加合理化,实现现代林业的发展与林业产业技术齐头并进,良好发展。

(二)加强林业教育改革

当今社会,无论是哪个行业都离不开创新,更加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人才的队伍,现代林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唯有提高林业技术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全能型人才,现代林业要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林业教育的力度,将林业教育作为发展中的主体,深化并不断改革林业教育的具体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林业教育水平相对低下的问题,从而全方位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激发林业技术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所以,为了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必须不断进行林业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林业教育改革。

(三)储备林业技术创新型人才

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是衡量其发展好坏与速度的重要标准,那么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想要跟得上目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必须要储备大量的创新型林业技术人才,这样才能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和不断创新打下基础,提高现代林业发展的速度。首先,应该适当调整林业部门的组织结构,培养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相互学习和交流,从技术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意识;最后,林业部门应该将林业教育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并给予高度重视,从多方面为林业技术实现不断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技术创新不仅关系着现代林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影响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对现代林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林业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对林业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逐步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并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配备,将不断创新作为林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努力为我国现代林业再创新高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洪昌,苑冰冰,罗燕娟,赵亮. 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 中国农业信息,2015(03):143.

上一篇: 透析护理综述 下一篇: 高校的远程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