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4 16:20:01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1)

第一,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改革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依据和改革的指南,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贯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与一致,是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的人和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是要实现这两种精神的互补和全面协调发展。素质教育提倡要摒弃传统机械式的教育价值观,要从传统的单向的适应模式走向超越模式,能够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能够从容地适应当代生活、以具有创造性才能主动发展和自我超越的人。在素质教育的倡导推行下,课堂教学和学习应该积极地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索发现和研究知识,并能够具备解决现实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静态和封闭的课堂教学能够转变为动态和开放的教学过程。但是,这一过程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最终达到师生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学内容上,课堂教学改革之后既要吸收和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又要对人类优秀的文化进行再创造和发扬;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改革之后应该突破传统单一、封闭和僵硬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形成开放的、多元化的,并且能够建构出新的教学思维方式等。

第二,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得教育也正在发生着一场潜移默化的改革。以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教育内部的改革都与信息技术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终身学习成为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基点,它提出人的一生是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与他人之间产生合作、分析的共同进步的学习,是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学习。因此,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学习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可以说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着学习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都将被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第三,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深化与发展教学理论的必然之路。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地扎根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因此,在面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候很多教师显得很胆怯,这时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让教师们无所适从。传统教学理论的弊端表现在:一是直接照搬国外的教学理论,忽略了结合实际,并且缺乏怀疑精神;二是传统教学理论结构和体系都过于僵化陈旧;三是教学理论由于某些原因缺乏学术自由;四是教学理论往往语言呆板,且急功近利,这些教学理论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发展的步伐。通过借鉴国外的教学理论,要将探究式、合作学习、发现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等教学理论贯彻在今后的教学之中,这些教学理论都是比较成熟且又相关的教学策略。总而言之,根据对各种教学理论主要观点的梳理,可以有效地指导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二、深化和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

1、转变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观念

深化和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模式观。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始终要体现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和时展的需要,以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突出对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认识到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教学体系的良性更新的基础上,利用整体和联系的观点对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内外部环境和各个要素环节进行甄别选择和有机整合,将其系统化和最优化,保障教学整体功能的发挥。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充分保障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采用不同的措施,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活动、独立探究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意义。

2、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2)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为背景创设数学知识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碰撞,然后参与一定的数学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最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该教学模式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使得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分析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指出:“学习是基于正式世界(真实情景)中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如教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创设了“一年一度的数学广角大赛今天开幕了,灵灵收到了国王的请帖前往参加比赛”的童话故事情境,并将整节课的学习融入童话故事之中:

导入环节: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数学广角大赛今天开幕了,灵灵也收到了国王的请帖。去参加比赛,当然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了。灵灵正为穿什么衣服烦恼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她吗?

新课环节:

为每组学生准备了灵灵的服装图片,让学生动手帮灵灵搭配,感知有序、全面思考的方法,并引出符号记录法。

练习环节:

1.灵灵来到智慧餐厅,服务员送来了美味的饮料和点心,(饮料有牛奶和豆浆,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和面包)。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

2.灵灵遇到了她的三个好朋友朋友,她们每人都想单独了聪聪明明分别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一个有趣的数学情境,将枯燥的数学学习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愉悦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提高课了堂教学效率。

二、在充分的自主探究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引领学生在动态的数学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体验深入、到位,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数”打交道,现在老师说几件事,你们能把老师说到的数据信息准确地记录下来吗?开动脑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记录,最重要的是能让别人一眼就看懂你表达的意思。

1.在上周的四项评比中,五(1)午阅认真,加2分,两个同学没戴红领巾扣2分。

2.学校舞蹈队今年新招队员10人,合唱队有4人退出。

3.书店周一进了200本新书,周二就卖出80本。

师:老师收集了部分同学的记录单,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记录方法有什么想说的?

生:这样记录没办法看出是加2分还是扣2分。

师:是啊!都是2分,但午阅是加2分,红领巾佩戴是扣2分,新招和退出、进货和卖出的呢?用咱们以前学过的数,能区分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吗?

生:没办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种记录方法,意思清楚吗?

师:还有第三种记录方法呢!

师:这是谁记录的呀?你是怎么想到这两个符号的?(师指向四项评比部分)

生:午阅加了2分大家肯定特高兴,所以画了笑脸;而扣了2分肯定不高兴,就用哭脸。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1:很有趣。

生2:很生动。

师:看得出,大家很喜欢这种记录方法。像这样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的方法还有一些(展示其他记录方法),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有创意,可是,这样一来,你记录的你自己明白,我记录的我自己明白,那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生1:要找到一种统一的符号。

师:还有的同学是这样记录的:

师:这是哪位同学记录的?快向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舞蹈队新招了10人,就是多了10人,所以就写上一个加号,而合唱队退出4人,就是少了4人,就用减号,其他的也是这个道理。

师:太了不起了,同学们,这位同学用的符号跟数学家规定的符号是一模一样,大家也说说,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生1:很简单,意思很清楚。

生2:形式统一。

师:现在人们就是用这种形式来区分的!(引导学生了解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正负号的省略问题。)

在以上的教学中,执教教师引导学生从记录“四项评比”、“兴趣小组”、“书店的书”三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入手。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产生了“单纯的数据”、“文字+数据”、“图标(符号)+数据”、“正负号+数据”等形式,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而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对这些鲜活的材料进行辨析、讨论。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对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行思考,进而感受到正、负数的意义,体验到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从而体验到负数产生的生成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

三、在精彩的互动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建构

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知活动,互动交流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价值。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能将自己的体验充分展示出来,与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主体建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机会,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平等自由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不再是严肃紧张而又缺乏乐趣的学习场所,而是一个宽松的智力乐园,在这个乐园里,学生能把老师、同学当做伙伴,把互动交流当做自身的需求,自主地深入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

我们先来欣赏《小数加减法》教学片断:

师:请每位同学自己编一道一步的小数加法或减法的题目,看谁编的题目能给大家带来新情况。

(在学生编的题目中,有这样的一道题:)

道题给我们带来什么“新情况”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

师:咦!奇怪,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加减法的笔算,都是把末位的数字对齐,可这题为什么不是末位的数字对齐呢?

生1:整数的末位是个位,末位对齐了,就是个位对齐了,而个位对齐了,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不能末位对齐。

生2:虽然我们没有把末位对齐,但是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说的棒极了!那为什么一定要小数点对齐,要相同数位对齐呢?

生1:如果不对齐算出来就错了。

师:为什么不对齐算出来就错了?

生2:如果不把小数点对齐,而把末位对齐的话,十分位的6就和百分位的5对齐了,相加之后就肯定错了。

生3: 比如买两样东西,一个是0.6元,另一个是7.85元,如果把末位的6和5对齐就是6角加5分,那肯定就不对了。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用我们都熟悉的“元角分”举例子来解释,用简单的事说明了深奥的道理,真精彩。看来,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才能相加的减。

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交流、生生对话交流的时空,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末位对齐不行吗?”的问题展开了交流,有的同学结合小数的含义对“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进行了说理,有的同学通过举例子对进行了论证,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中,孩子们不仅对小数加减法中相同数位要对齐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实现了自主认知的建构。

四、在丰富的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新课程标注》指出:“数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把课堂中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因此,在新课学习之后,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了《比和比例》后(11时左右),教师将学生带到了学校操场上:

师:同学们,你们猜我们学校的旗杆大约多高?

生1:10米。

生2:不,我看是15米!

……

师:怎么才能知道这旗杆有多高呢?

生1:用绳子量。

生2:(马上反对)这么高,怎么量?

生3:把旗杆锯了,量完在焊上!

师:有没有不用破坏旗杆也能测量出来的方法?想想我们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不出个所以然)

这时,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2米长的塑料水管笔直的立在操场上,此时,地面上出现了水管的影子。

师: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水管的长度和它的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

生4:(恍然大悟)算出影子长度和水管长度的比例,再量出旗杆影子的长度,根据这个比例,就可以算出旗杆的长度了。

(生开始动手测量,计算,三下五除二就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同学们感慨道:“看来我们学的比例的用处很大啊”!

像这样,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沟通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更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又何愁他们不爱数学,不好好学数学呢?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过程。因此,教学中,不能把数学当做现成的理论来教,而要以“体验”为载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帮助学生架起思维构建的平台,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充分的自主探究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在精彩的互动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建构,在丰富的应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拓展认知结构的同时,更多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周卫红,陈凤伟.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44-01

小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层级和深度的递增,对其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要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小学生开拓思维,实现数学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过渡,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要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凭借其自身独特优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那么到底什么是翻转课堂呢?这里我们做简要介绍。翻转课堂与其他模式相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是一个学习决定权的“转移”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手中。具体来说,翻转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时间的再调整,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兼顾学生的群体需要与个性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为真实的学习。可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是大教育背景下的一部分,具有其他教育方法普遍的工具性意义,同时又更为灵活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它是一项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结构与流程的一次改革。翻转课堂主要具有四个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所在,它们分别是:教学视频短小精悍;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复习检测方便快捷。教师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丰富的信息资源,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落实“生本”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课堂的主人。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2.1课前准备

翻转课堂主要借助视频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微课的制作也可以说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微课应该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一般来说,时间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要方便学生观看、分享和交流,教师给学生呈现的视频应该目标明确,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这就是说,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第一步就是创建教学视频。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对此,教师要在课前根据教学重点制作微课,采用PPT、语音合成软件等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轴对称图形讲解的微课视频,视频中较详细的介绍什么是“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具体特征,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等基本内容,这一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刺激小学生的多个感官。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代表教师作用的弱化,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后,教师应做出一定指导。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份“学习指南”,布置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例如记录视频观看后的收获和疑惑、自主完成微课中的学习自测任务等,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适时调整学习进度,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课前练习。

2.2 课堂学习

课前准备工作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进入到正式的课堂学习部分。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反馈自己自主学习的结果,与学生共同探讨视频观看中发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更加牢固。数学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探索问题的过程,在确定一个问题后,应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教师要仔细观察,适时点拨,加强课堂“巡视”。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解决问题,但这一方式要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翻转课堂的价值。小组合作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能够在彼此的交流中,在畅所欲言的轻松氛围下,明确解题思路,最终解决问题,这也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距,共同进步。

2.3 课后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最后一步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收获,实现课后的内化延伸,对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做出综合评价。首先,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多次地观看教学视频,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对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可以将个人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收获汇集起来,整理起来向全体同学展示,这样做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短时间内完成集体学习任务,还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成果展示中不断充实自己,使翻转课堂达到最佳效果,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对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学情况的反馈评价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此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进行良好的信息反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还可以让小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评价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灵活的运用评价方式可以使数学教学变的更加有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一模式也势必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任建英.“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浅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6):35-35.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4)

 [摘要] 

    在我县如火如荼进行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大环境下,根据“以生为本”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模式,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学习、讨论、探究,共同完成每节课的内容或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在小组中以优带差,每节课根据内容需要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是加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一、学习小组的建立

学习小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带动作用,让学习小组成为推动课堂高效的“动车组”,小组就不能随机几个人凑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学生们的学习活动能力有强有弱,性格上有内有外,家庭环境和心理性格等方面对学习活动能力也有影响。通常性格外向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要强一些,但自制能力往往要差一些,工作也相对要浮躁一些,而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拙于言辞,不善交际,但却非常沉稳,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组,并在学习小组活动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指导策略,使小组合作学习和谐发展。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交谈、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能力、性格、知识结构、日常生活等影响学生合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班级所有学生的摸底调查,结果是:我校地处县城,初二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深受父母宠爱,性格张扬叛逆,通常都以自我为中心,鲜有机会与其他人合作,缺少合作精神,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呈两头小,中间宽的状况。

参照《蕉岭县关于高效学习小组的规范性要求》,依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和动手能力、性别比例、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学生自己的意愿等情况,依托生本小组构建模式来进行分组:选定一位优等生为正组长,一位中上游学生为副组长,每组另有中等生和相对的后进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里面合作、组与组之间良性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二、团队意识的培养

学习小组建立起来后,首先就要扭转学生们原来各自为战的学习方法,转换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找到《动物世界》中的一段强肉弱食的节目来播放:展现在学生们眼前的是非洲的大草原上,三只身型非常瘦弱的小狗与一只非常高大的斑马进行的一场生死搏斗。一只小狗死死咬住斑马的尾巴,另一只咬住斑马的耳朵,第三只则咬住斑马的一条腿,任凭斑马如何动作,它们一点也不松口,直至斑马倒地。学生们都非常震惊于三条小狗竞能干掉一匹大斑马,我适时地让学生总结现象,他们畅所欲言,点出了秘诀:团结合作,明确分工。

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团队的意识,在第二课堂上,我和学生们做了一个这样的游戏:每个小组中把甲学生的右脚与乙学生的左脚捆在一起,乙学生的右脚与丙学生的左脚捆在一起,丙学生的右脚再与丁学生的左脚捆在一起,划定一个起点和终点进行赛跑,看哪个小组最先到达终点。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被激发出来了,等发令号一响,各小组都争先恐后地冲了出去,结果自然是人仰马翻,笑声一片。第一个冲到终点的小组则紧密地围在一起,欢呼胜利。经过这场比赛,学生们真正认识到了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1、课前预习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预习提纲在每节课的课后布置,目的是让学习小组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由小组长把任务分配给组里的成员,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个别任务,然后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个别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小组的成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在学习《生命的起源》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布置了一项社会调查任务,通过小组查找、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就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因为这些学习活动都是在课外进行,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方式有网上查找、走访调查及问卷调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

2、课内的小组合作学习

(1)创设学习情境

课内讨论、交流和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指在课内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我会根据本节学习的内容,创设好学习的情境,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生物的进化》这一节内容时,针对书本中的知识点设计出问题(能反映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重点、难点等):①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②说出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③谈谈动物园里猴子的行为特性与人类的异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动,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清晰地知道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好了有什么意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

(2)明确学习任务,促进合作、交流与探究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我们要向学生说明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学生明确了目标任务,他们的热情就会高涨,围绕着问题互相提问,争相讨论和交流,会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当然,合作中还应有分工。所以的这些学习任务除了合作外还可以分工来解决,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小组每个成员所分工探究的内容是不全面的,从中获取的知识是片面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片面性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交流可以使成员们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也可以对其他成员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地方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3)以优带差,各尽所能,体会集体荣誉感

小组合作并不是纯粹的合作,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合作,可以使后进生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层次各不相同,分工也不相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我为小组作贡献,小组以我为荣”的意识。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稍差的、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我们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后进生就像是被大树遮挡住阳光的小草,他们缺少了阳光的温暖与照耀,难于获得发展与成长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自己要努力学习,还有责任关心帮助他人,以小组都能学好为目标,培养与提高后进生的合作意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有很大帮助。针对后进生虽然在学习上稍有落后,但在其强势力项目方面(如文体卫)比大多数同学要好的特点,我设计出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包含了有他们一展风采的内容。比如有的字写得比较好的,就交由小组长安排为书记员,动手能力强的安排为操作员,喜欢高谈阔论的则安排为总结发言人。在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就算回答得不对)、完成任务后给予表扬鼓励,让后进生重拾自信,激励其积极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己小组的荣誉,从中培养小组成员们的集体荣誉感。

3、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良好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有效的评价机制来激励他用功学习。适时、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用欣赏、表扬、鼓励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激励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结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我们应当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起来,把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起来,我设计了镇平中学生物科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活动评价表:

镇平中学生物科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活动评价表

第    小组          姓名: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优良中等级)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评

组评

师评

记录

记录重点,并能复述。

专心记录,领会要点,不插嘴。

尊重交流人,不笑话其他人。

 

 

 

交流

有条理,有重点。

表述观点,让记录的人明白。

敢于交流和表达。

 

 

 

提问

问题完整,切合实际。

思考后提问。

积极思考,敢于提问。

 

 

 

实践

能独立完成任务,或合作完成。

独立思考完成简单任务,遇难题会交流探究。

服从安排,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5)

互动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即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以往单向教学的方式,花费精力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灵动起来。这种教学模式能改变传统教学中沉闷的教学气氛,有效帮助学生从互动中获取他们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都大有裨益。

一、丰富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互动教学手段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其教学手段会对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实际应用效果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丰富自身的互动交流手段,从而有效地利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巨大优越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高效的多媒体技术来辅助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化静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动态、高效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的师生互动交流氛围,营造了优质的课堂学习环境,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小学英语课堂不仅要教授学生英语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互动交流手段,将枯燥的书面讲解教学转化为动态的视频动画教学,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演示,学习并演练这篇课文所涉及的词汇和语法应用技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旦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的听课就会显得过于被动,甚至会对英语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爱上了这门学科,那么便会时时刻刻关注这门学科,遇到问题时也会积极探讨和解决。在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下,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便很容易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工作就是采取合适而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激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单向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角色互换,生生互动,促进互动教学

角色互换是促进课堂活跃的好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英语知识的主讲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教师将英语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实施角色互换活动,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在角色互换活动中给学生安排合理的任务。

比如,在讲解动物、水果、饮料的单词时,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作旁观者与指导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发音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发音教学,让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词义教学,让拼写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记忆教学。学生在课堂中有事可做,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就会很积极地站在讲台上表现自己。教师在对学生的互动行为进行观察、提出指导意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合作学习中互动,让课堂灵动

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合作学习活动是促进互动教学实施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攻克英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合作中尝到甜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写作一直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许多学生面对写作都表现得手足无措。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活动组织写作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写作难题。

五、建立多元化的师生互动平台

只有建立多元化的师生互动平台,才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交流的真正作用。多元化的师生互动平台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多的师生活动交流的机会,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进度,及时调整和改善英语课堂教学进度和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群等,使学生摆脱课堂教学严肃环境的束缚,在便捷的网络平台上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把教学中的重难点作成微课或小视频播放,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巩固。

总而言之,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双向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以提高信息的获取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互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提高W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全面地培养学生。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6)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的使用首先一定要确保课堂教学是符合教学需求的,这样教师所创设的课堂学习情境才是合理的。其次,教师在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引导者”的身份,将学习的主动学习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参与信息课堂学习,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十分分散,所以在翻转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外,同时也要积极地对学生们的学习进行监督,对于一些学习上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进而不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们的操作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制作表格”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在向学生们展示了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之后,让学生们自行对表格进行操作,待学生们大多可以掌握这一学习内容以后,再通过分组的方式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工,进而制作出一个班级通讯录的表格,W生们掌握如何使用表格之后,便会根据教师的教学作业进行研究和探讨,由于班级通讯录的表格制作工作量较大,所以学生们会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最后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发散学生们的逻辑思维,使学生们在课堂中能够变得主动起来,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这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们能够从小便养成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以此不断推动小学生们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教学是与传统教学完全相反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此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们能够积极地、轻松地参与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在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充分进行备课,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出适合学生们的学习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筛选和课件制作,保证学生们看了之后,既能掌握学习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学习知识,进而提高信息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装饰我的幻灯片”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们快速地展示一些装饰完成的幻灯片,通过好看的幻灯片来激发学生们的操作兴趣,接着教师便可以利用现场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们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一步一步地学习装饰功能的使用方法,最后待学生们都掌握了操作方法之后,教师便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素材,让学生们进行装饰,最后选取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奖励,这样小学生们便会被教师营造的竞争学习氛围吸引,进而开动自己的小脑袋进行装饰,以此将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推到最高。

三、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电脑操作技术并不是靠教师全方位灌输就能掌握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只是向学生们传授一些常用的电脑操作技术,而更多的还是靠学生们自行摸索。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先给学生们普及一些基础的电脑操作知识,并给他们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来巩固和强化他们的实际操作成果,并从中检验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他们布置拓展作业,以此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7)

    启、读、练、知、结这五要素,在小语自辅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以要素角度看似乎不够完整,如 从教学功能角度看,五要素已包含了其它诸要素。如,“启”、“结”可以采取学生“议”的方式,又可以采 取教师讲的方式,还可以采取“议”、“讲”融为一体的方式。至于读、练、知三要素在语文教学中更是离不 开议、讲、写等要素的贯穿与交融。再者每位教师都十分清楚“导”的重要性,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启”和“结”是以导为主的,读是导读,练是导练,知是导知。在自辅教学中,离开导的教学,就从根本上 歪曲了自辅教学,从实质上背离了在教师引导、激发下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这一学和导的关系。

    启、读、练、知、结这五要素在小语自辅教学中,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 又是与其它诸要素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课型特点、训练要求、学生差异等实际情 况,将五要素相互调整,随时组合出许多不同形式的课堂模式。

    下面举例说明。小学语文第五册《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第三件事,弟弟在艰苦的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 。可采取“启读练知”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提出启发问题,“启”:“从哪些词中可看出弟弟在狱中学 习条件很艰苦?哪句话写出了弟弟学习很刻苦?”接着带着问题安排“读”。学生读后教师以“启”中的问题 ,向学生检测,就是“知”。第一句中的答案,是“一支笔,一张纸,不容易,太珍贵”等。第二句中的重点 句是“不管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完成这个环节之后,教师再 把理解引向深入,利用“启—读—练”的模式。“启”:“狱中闷热时会什么样?寒冷时什么样?弟弟是怎么 做的,为什么?”接着安排“读”。“启”是引导,“读”是实践,再安排“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议论 ,在议论中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弟弟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条件是何等的艰苦,学习态度如何的刻苦。通过学生 之间的认识及情感的交流,达到阅读从理解内容到体会思想的深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 了学生的认识能力。

    再如,小学语文低年级中的《归类识字》教学部分。已往的生字教学,是教师一个个领教,学生一个个地 跟着学,反复进行音、形、义的大合唱,形成学生的机械识记,效果较差。经过教改实验可采取启读练 知结的教学模式。首先利用前一组的生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即寻找利 用熟字学习生字的规律,引起学生思维的渴望,从而把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后面的几组生字是学生 思维的渴望,从而把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后面的几组生字是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运用由熟字学习生 字的规律自己学习。要求读的过程要达到两个目的:一要借助熟字、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二要通过观 察比较找出书写时的关键几笔,这是读—练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小组讨论学习 在前,个人学习在后的方式,同时每个环节中又有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时的调节,使学生知道对错。 这是“知”的环节。最后教师的小结应是进一步掌握本课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环节,它是思维深化的过程。 通过这种实验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不但形成了自学生字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有意识记的思维 品质。

    以上的例子可以说明“启、读、练、知、结”五要素组成的课堂模式的具体应用,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发挥 “导”的作用,而学生又能被引导进入学习的实践。使用与不使用这个模式,其课堂结构是明显不一样的,使 用了这个模式,就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从而使课堂教学能以训练为主。

    怎样才能使教师使用好“五要素组合”模式呢?大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片面追求分数第一的观念,是不能培 养学生能力的。要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实践。学生的 积极性主动性越强,其实践的效果越好。“五要素组合”模式实质是“教”与“学”的组合,而教是在于导, 放是在于学,是以“教”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实践,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2.“五要素”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方法,其中“启”、“结”是以教师为主的活动,“读、练、知” 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同时既有学习活动(读练),又有检测活动(知),既有读书活动(读),又有解题活 动(练)。每一次组合都是教与学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要合理搭配,调整五要素之间的联系,要素之间具 有最佳联系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其它素质得以明显的提高。

    3.组合起来的模式,一定要适应于具体的教学环节,具体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大纲”规定的年级重 点和教材的具体要求。要具有可行性。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8)

翻转课堂是从国外传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新颖,同时也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它的优点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家就可以方便地学习;缺点就是对于网络信息不畅通的地方无法实行,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律性要求也非常高。本文就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为例,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运用研究。

一、“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的现状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顾名思义,这是西方国家传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并传到网络上,然后学生在家里下载观看视频,学习知识。翻转课堂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大学中运用得比较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刚开始实行,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和其他的一些原因,导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运用中还存在些许不足。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的目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盛行,必定存在着积极的意义。首先,从翻转课堂的运行程序上来说,翻转课堂是教师录制视频,学生在网络上下载学习,这样,课堂的内容就可以永久存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不用担心在课堂上因为时间不足或者是错过知识点而学不会知识。

其次,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可以随时观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学生自己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氛围相比于学校更加轻松,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最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当学生在家观看完视频后,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与教师互动交流,也可以回到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指导点评。通过这样的学习,还可以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更融洽。

三、“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的策略

1.让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

翻转课堂教学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很多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于一些事物也没有耐心,让他们静下心来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更是难上加难。这时就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家长介入学生的学习之中,保证学生可以有效地完成学习。

例如,当教师录制完教学视频,应当把教学视频发送给学生家长,并让家长督促学生自己看教学视频。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家里轻松地学习,不会有在学校学习的紧迫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家里学习,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学生回到学校时,教师同样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也要讲求策略。由于学生在家里自主学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高低不一,教师可以将学习较好的学生和学习偏差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的分组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较好的学生会对知识点掌握得更透彻,学习偏差的学生也会提高成绩。

例如,在讲解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缘谌单元《观察物体》时,学生已经在家看完教师录制的微视频。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所以可直接让学生分组讨论问

题。如让学生搭积木,观察不同积木的各个面,并通过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观察,谈论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较好的学生会带动学习偏差的学生,这样的合作比教师面向全班教学的效果更好。

3.运用多媒体带动学生学习

翻转课堂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小学生处于身体和心智的发育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在家听微课没有掌握好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动态影视形象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一单元《圆》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圆的图片,如轮胎、硬币、盘子等,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圆,感受圆形的概念,理解圆形的艺术之美。再用动图显示什么是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最后教师通过总结,让学生学会知识。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各种教学方法也随之产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时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本文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便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9)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对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课堂位置进行了适当的转变,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和规范。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个动态的教学环境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相互反馈。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以引导者、参与者、评价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互动,真实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②启发性原则。课堂互动教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通过精心引导激发学生的互动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和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和课堂互动探索中化解学习疑点,建立起独特的知识和经验结构。③实践性原则。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堂互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把“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落到实处。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互动

课堂上,学生总是在有选择地接受、吸收课堂上的信息,并通过尝试,达成个人的简单认知,迈出学习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兴趣点,通过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引起学生对互动内容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我接着提问:“你是不是每年都过生日呀?”学生又答:“是!”我故作疑惑地再问:“可是有个叫李×的同学在12年中只过了4个生日,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由悬疑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学习主动性油然而生。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来,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2.诱导提问,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诠释。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观和学习观,积极而能动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以有代表性的学生提问作导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用学生自己的提问做依托,针对性更强,教学互动议有纲、探有目,既有利于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落到实处,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课堂互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

3.合作探讨,评价反思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宰地位,学生被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从学生需求、实际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有效组织课堂。例如,在教学北师版小学数学“面积”一节时,教师在讲解完什么是面积之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比较面积的大小。这时,教师可以拿出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先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身边的工具证实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采用了剪拼法、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各种方法。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其完成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整体合作互动过程展开反思,认识缺憾和不足,调整、完善互动方式和互动形态,以深化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信念和能力。

加强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以艺术的教学引导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2]朱菊香.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篇(10)

一、“先学”

“先学”不是指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进行自学指导后,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正确的自学方法后,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作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既要看懂例题,还要能做与例题类似的题,小学数学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确保人人用心自学;还要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为检测做准备。同时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进行巡视,关注后进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专注地自学。

教师还要重视组织教学。组织教学从候课开始,每节正课上课前2分钟有一个小预备,小预备铃声响时,有课的教师从办公室走向教室,铃声落时,教师要像演员候场那样站到教室前门口候课,关注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为使自己在有效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一进教室先要用目光扫视全班,确认每一个学生都已十分专注地看着教师,听教师组织教学,此时,教师再开口讲话,不要没等学生坐稳,还未安静下来,教师就开始讲,这样讲是毫无效果的。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的检测很重要。教师先要精心设计检测题,检测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的内容。为了能全面了解学情,教师组织检测时,应尽量全面,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察觉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把培优补差落实到课堂上。

二、“后教”

检测在“先学”和“后教”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后教”,并不指全是教师讲,而是教师指导之下的“兵教兵”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

检测题做完以后,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观察台上学生的板演,一般情况下,如果检测题难度不大,所有学生都发现了问题,教师应先让后进生上台更正,凡后进生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叫中等生、优秀生,要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更正时指导学生找出做错的地方,讲清错误的原因,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只要当好主持人就行。在这个“兵教兵”的过程中,后进生的错误得到了纠正,疑难和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就把教师原来要在课下完成的补差任务移到课堂上由师生共同来完成了,可以节省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除了更正检测以外,还可以组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只要后进生能正确解答的问题,就不必要再浪费时间。针对难度小的题目组织学生同桌讨论,会的教不会的;难度大一点的组织小组讨论,提高讨论质量;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组织全班讨论,各小组发表意见。全班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结果,帮助归纳总结,并及时把结论板书出来,让学生当堂记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教师就不要急于讲,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三、“当堂训练”

上一篇: 企业市场调查 下一篇: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