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分析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30 09:09:10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1)

审计课程是一门相对来说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复杂且抽象,课程中涉及到的定义、术语和技术规则等条条框框的东西非常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难度,就使得审计课程一贯给人留下枯燥难懂的印象。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多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偏轻实务技能的培养,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教学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实践,使得审计教学质量不高。在经济全球化、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会计和审计制度已推出,审计环境日趋复杂,这些因素对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审计学课堂教育的不能与时俱进,就更加深了审计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裂沟,审计课程的特点和重点就是要突出其实务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必须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和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一、合理地选择案例并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最好是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炼并整改润色而成。来自于审计实践的审计案例会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等内容的了解,也会让学生更有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兴趣。作为教师,有机会应亲身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实务工作,既可以获得实际工作底稿等实际审计的具体案例资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参考国内外专家的审计案例书籍和国内外知名事务所网站上公布出的案例,还可以收集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公布的处罚公告中涉及财会方面的案件并将其整理制成适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库。

另外,审计教师还应开拓视野,关心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气候、资本与证券市场。可以从财经媒体、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查找新闻并探索其暴露的问题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记者的报道和网络数据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去网络和报纸上收集各类资料、关注证券市场实事要闻、分析上市公司年报、看相关的评论报道,让学生把相关公司的各年度年报数据都拿出来分析,独立判断事件的真伪,既可增强审计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又可锻炼学生的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和独立判断能力,还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学生实际调查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请被调查单位来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为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每章每节最好都有一个案例做引导。案例的选择应与课程密切相关,结合审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可以用来解释某一个或某几个知识点或原理性内容。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比较新、完整且长短适中,适合该章的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异,内容的选取要让学生有可思考性,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以及接受水平来选择,综合性和深度都要适当,以便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充分讨论,对教学起到理想的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适合于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如果课时充足,也可安排专门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做深度分析。建议教师把编好的案例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做准备,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预习工作,对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师定题,将案例分析布置成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分小组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自学审计案例还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较适合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意适时穿插引用简短的中小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运用由多个小案例组合成的综合性审计案例来说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完成过程。案例分析要尽量地符合中国实际。

3.在课堂讨论中,案例讨论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审计案例都比较难,让初学的学生一个人独立回答比较困难,可对全班学生分小组,让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系统阐述,其他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来反驳,教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维持讨论秩序、把握讨论方向,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并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内容及过程做好记录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上交,教师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在这样的案例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总结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分析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各种分析思路进行点评,所以除了应当具备准备和组织案例讨论教学的能力外,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贯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体手段的使用

审计课程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则多媒体教学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讯等手段可使教师的课堂讲解更直观、内容更丰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辅助教学效果,它能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生动效果,还可以增加每节课的信息容量,提高课密度,使授课内容达到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饱和度,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删繁就简”,把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像、声音、影画等形式进行有机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实现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这样既可避免满版的文字或表格给学生造成视觉压力,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工具,还应与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效果。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它独到的优势,对其还是应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看待。多媒体工具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太多种媒体的介入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好,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使其成为教师的“负担”。要做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课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会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教师必须擅于运用office软件,能熟练掌握类似visio这样的绘图工具,最好还会制作flash;教师还应该擅于搜索所需的资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关背景资料。

教师还应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别出所接触的众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与所授课程有关。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使得教师们无暇钻研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资料并改造制做为授课所适用的资料。如果过于强调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会导致教师教学负担的加重,可能会削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审计实践教学的开展

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仍不能使学生身处真实的审计工作环境中。除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之外,还可以恰当的安排一些实践性教学模式,如审计模拟实验、亲身到事务所实习等模式,以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审计学课程实践性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审计模拟实验

审计实验能够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审计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实验室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来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模拟审计场景,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平台。审计模拟实验场所的建设包括硬、软件建设。现代化的硬件建设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计算机,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应有高标准要求。软件建设是指需要购买一整套专用的审计实验课软件。在进行模拟实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抽查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资料并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使其对审计中会接触到的原始资料产生直观认识并切实体会到如何开展实际的审计工作,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实习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好审计学这门课程,学校必须提高对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内控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可以自办事务所安排学生实习,这样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就可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安排为期一个月左右的课程实习,实习课程也计学分。在实习单位,应在指导老师的直接监控和指导下,以学生直接充当审计人员的角色来操作为主,这样可以检验其动手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也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平时做审计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一般只能够接触和处理到审计实务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务所实习,则可让学生参与对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审计流程,可以让学生对审计流程有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理解和掌握审计相关知识会很有帮助。

(三)审计方向毕业论文

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可以由教师将本学科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或值得写成论文的问题形成论文题库,交由学生选择写成论文,并规定每个学生的论文选题不能重复,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论题。也可以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让学生在实习单位就实习的情况做毕业论文,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审计实务的理解,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参考文献

[1]梅丹.我国高等审计教育改革探讨――兼谈南开大学审计教学的发展[J].教育财会研究.2009(3):53~56

[2]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2)

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教研课题“CPA专业方向审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传统的审计教学方式已显现出诸多弊端,已不适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但案例教学法目前在高校中仅处于尝试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尚未成熟,当前仍需对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在审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教师依照教材传授知识,学生拿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应付考试。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代替学生思维,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培养学生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需要。可见,改革传统审计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审计学是一门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证券、金融等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实用型课程。学生学这些专业知识时,还只停留在书本上,是零散的、抽象的。而通过案例教学,将相关知识与审计学专门的理论和技术融为一体,使平面化的知识突现出来,使经济业务活动与所学理论结合起来,从而起到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理解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表明,扎实的理论加上实践及研究的训练等于创造。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信息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用大,效果好。因此,案例教学模式已在国内外被广为推崇。

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审计案例教学可以体现审计教学宗旨,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审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有案情、有场景,学生身临其境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采用审计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会计、审计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会计、审计实务资料科学合理地加工和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审计案例,并依据会计、税法、经济法、审计等实际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审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为满足审计学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审计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同时,在课堂上要恰当地运用,在讨论中要当好指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具体程序

(一)教师准备案例。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可参考以下几本书: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王明珠等著的《审计教学案例》;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若山编著的《审计案例》;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赵保卿主编的《假账甄别与防范》;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宝友主编的《企业会计错弊与查证技巧》。另外,教师也可自己编写数据,还要精心设计介绍的步骤、内容及提问的问题。

(二)学生准备案例。学生准备得充分与否,与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案例,然后进行详细分析,还应进一步阅读和查找老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并写出分析笔记。

(三)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先请一位同学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请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唇枪舌剑,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

(四)分析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见解进行评析,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总结,加深理解。

三、审计案例教学内容设计

审计案例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第一部分为课堂引导案例。在讲授每节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之前,先介绍一个课堂引导案例,通过对教学引导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引出此节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教会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思路及审计方法的应用技巧,变抽象谈论为具体分析,给枯燥的理论加一点鲜活的背景和情节,使之变得生动,易懂。如,在讲授现金审计之前先举这样一个例子:河南洛阳的一个企业里,一名年仅22岁的女孩,担任出纳工作仅三年时间,贪污了现金200多万元。那她作案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由于这个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她一人兼管现金的日记账和总账,平时增加现金支出,挂在应收账款上,再通过应收、应付账款的对冲,达到账项的平衡,从中将多列的支出贪污。由于她兼管总账和日记账的登记工作,所以隐藏三年都未被发现。

第二部分为课堂讨论案例。一般安排两个案例,可以在课前先布置,课堂再安排一定时间组织案例讨论,讨论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案情及具体问题既有分析又有结论,让学生以审计人的身份参与到案例审计中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如,在讲授审计程序――抽查大额现金收支时,加这样一个例子:审查现金日记账时发现,在2月1日开具了7张现金支票提取现金数额巨大,找到对应的记账凭证:

借:银行存款450430.01

贷:现金449430.49

银行存款999.52

所附原始凭证两张:一是公司下属单位付给公司的货款450430.01(付款委托书一张);二是该公司付给下属单位货款金额999.52元(付款委托书一张),中间无原始凭证,公款私分,采用“两头不见面,收支不入账”的手法,达到漏税、截利又得惠的目的。

通过介绍这个案例,使学生对销货及收款循环、购货及付款循环的经济业务加深理解,并能综合分析收入、支出、利润、税金等关系,使会计、税法、审计等知识得以综合。

第三部分为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对需要强化训练的审计理论与方法,可适当安排两三个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如重要审计方法及综合性审计实务等可以适当布置课后独立分析案例,要求学生课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分析完成。在上述现金审计程序后,教师加以总结:涉及现金的业务会影响到其他会计科目,所以在审查现金的错弊时,要结合具体业务及相关账户来审查。然后,布置一个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清理固定资产转小金库:查现金日记账,“付拆除机器劳务费”,无相关收入,查记账凭证。

借:管理费用-拆除费500(原始凭证为一张领导批准的白条)

贷:现金500

查固定资产明细账,摘要栏“报废A型机器”,凭证:

借:累计折旧50000

营业外支出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

介绍到这以后,要求学生回答:接下来的程序是什么?要运用到什么样的审计方法?会搜集到哪些审计证据?并要求他们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作出审计结论和判断,并调整会计账项。

四、审计案例教学几点思考

(一)进行案例教学要有理论指导。案例教学法并不排斥讲授法,在审计教学中,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审计课程本身所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将规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审计案例不仅没时间讲,更没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消化。例如,在介绍一个企业的背景资料时,若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仅三张报表就够画一节课的,更不用说其他背景资料的介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色彩和音响效果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审计案例教学法虽然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就目前具体运用来说,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1、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使得案例教学所需资料的搜集受到一定的限制;2、互联网、新闻媒体、教材等公布的案例大多为调查的结果,缺乏具体的会计资料的介绍,使得案例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由于现代企业规模较大,一般的背景资料甚巨,对资料的分析研究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故而使课堂教学时间显得过于紧张局促。

(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案例的选用标准是什么?案例的曲折性、典型性、综合性及难度应为多少才适当?

2、进行案例教学法,必须要改进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浓缩审计理论,审计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里时间占多大比例才为适当?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3)

一、明确审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师事务所、管理部门、单位、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在工作范围、服务本质和上迅速扩张,出现了审计毕业学生与需求的不适应性。原因在于: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审计人员,而且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以上需要,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目标应是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审计人员。

审计学科具有很强的性、实践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实现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论文质量和教学论文改革工程”,强调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的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大增;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提高了对审计工作质量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业务,审计人员不仅要系统掌握本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审计环境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团队互助精神。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完整、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审计人才,是审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论文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论文,而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论文办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论文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论文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论文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论文规律,直接制约着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改革,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它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必代之以先进的、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办法,案例教学论文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由于审计行业是一个高智力行业,对审计人员与一般财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审计职业判断的依赖性,而职业判断的依赖性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实践经验,这种职业的特点使得审计专业教学论文比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案例教学论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有关专家意见的调查,案例研究对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论文观念的更新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审计教学论文改革已成为审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深入探索审计教学论文规律,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论文办法,以便在教学论文办法和教学论文内容安排上适应全面培养审计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运用审计案例教学论文

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但可以积极采取间接实践形式,如校内审计模拟操作、课堂案例教学论文等有效形式。案例教学论文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论文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办法。案例教学论文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它适合对审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能力的培养。

审计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论文法时,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论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论文目的、不同的教学论文阶段、不同的教学论文课程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论文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案例教学论文与理论教学论文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比如在讲授《审计学原理》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专业知识,可以理论讲授为主;教材中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讲解,只是写明应包括的和层次,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教师如果将一份真实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带有一些不完善、有毛病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交给学生判断,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论文效果明显提高。

(二)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归纳理论。比如在讲授《效益审计》课程时,可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如讲解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延伸的效益审计时,教师可以先从案例库中选用某单位连续三年真实合法的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做好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测算各项评价指标、对比标准进行评价等多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们自己分析,独立完成上述业务操作过程;接着在小组相互交流,在班内讨论,评选出学生完成情况的等级;最后由教师对这次实际业务的操作进行讲评,总结出学生们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4)

一、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审计专业没有把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一味地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这必然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应付审计课程考试、审计技术职称考试或注册审计师考试等应试式的单一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某些已通过考试或已获得技术资格证书的学生在工作时仍然缺乏基本的审计实践知识,缺乏独立工作和协调工作的能力,甚至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的能力。

2、重理论、轻实践

据调查,我国多数高校只重视审计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普遍感到审计课难度大。往往教材上写的审计“条文”都能看懂,可是一接触到具体实务则感到无从下手,结果出现教师上课讲“条文”、学生考前背“条文”、遇到实际问题不会用“条文”的现象。审计课达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至于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的问题,使审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操作。

3、教审计专业的教师的社会实践少

一个合格的审计专业教师主要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有高学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见解,能迅速接受新知识,有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第二,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常参与会计师事务。因此,针对当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从事教学的经验、同其他审计学教师的交流研讨加之与学生的沟通,笔者认为尽快实施案例法教学是审计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实施审计学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审计学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审计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设置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分析,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和原则,最后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意义一般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审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定会计学、经济学、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老师介绍、分析、剖析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或者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传授并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化理论教学,巩固相关知识

审计学涉及的相关学科门类众多,内容宽泛。选择典型审计案例进行讲解,可以使各科知识综合运用、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深化理论教学,巩固相关知识的效果。另外,审计案例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可使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但要真正发挥好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除了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理论探讨外,还要在审计案例的选择和课堂教学的组织上下足功夫。

3、推动“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是一种递推式、逐层分解式的启发式教学。它可以较好地逐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1、案例的选择

设置恰当的案例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它与一般举例不同,案例的选取应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审计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精选案例,所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如下特征。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因此,案例的选取要注重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要将适宜的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融于具体案例之中。根据每个案例的要求精心提炼和整理,使案例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更加吸引学生,做到每个案例既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力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典型与启发相结合。选取的案例要典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过于简单,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必须能够揭露被审单位违纪违法行为的事实真相,引导学生领悟审计工作中所用的各种灵活审计手段;同时,教学案例的设计要能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许多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3)真实与适用相结合。对于没有实际审计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他们所要学习的案例既要联系他们已掌握的财务会计、统计、财务管理等各门学科的知识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又要让学生掌握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以及收集、鉴定审计证据的过程,所以教学用的审计案例必须对学生有适用性。同时,针对那些面对巨大就业压力、渴望走出校园的学生,在进行审计案例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求真望实的心理,以客观真实的审计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所选案例应尽量来源于审计实践而避免虚构。

2、课堂教学的组织

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应是一个循环、完整、递进的过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选择了合适的案例的基础上,还应把握好以下步骤:介绍案例―分析案例―总结归纳―形成理论体系。

(1)介绍案例。介绍案例是运用案例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审计实践的情景,将学生从书本引到“审计实践”中去。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的进度,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进行简单介绍,以便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介绍案例既要言简意赅又要生动形象,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是审计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在介绍了案例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根据各自对案例的认识和理解分别剖析同一审计案例,表明自己的看法,大家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教师在讨论中所起的作用只是引导,而学生则是案例讨论中的主角。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来引导讨论,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烘托课堂讨论气氛,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充分表达出来。另外,作为教师最好不要立即给出肯定的观点或正确的答案,这样会使学生不加分析地接受从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也许这些想法同样正确甚至更有说服力。

(3)总结归纳,形成理论体系。教师在认真参考了学生的讨论后,要进行相应地归纳和总结,并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恰如其分的评判,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把讨论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提炼出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理论体系。

四、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的几点措施

审计案例教学是一种直观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要实施好这种教学,应注意解决以下的几个问题。

1、注意处理好审计案例教学和课堂讲授教学之间的关系

审计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个别到一般,但它并不能取代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是根据审计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系统的、启发式的教学。这两种教学应该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以正确发挥各自优势。

2、在审计学的案例教学中,应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讲授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是课程的主角,而在审计学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只能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学生问到问题,也并不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案例教学

如果把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教学结合起来,一是可以使知识输出量大大增加,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可以使学生不易疲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5)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率先推出并运用案例教学法。我国许多高校在许多课程的教学中也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勤动手勤思考的职业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虽然我国许多高校在审计课程中已经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总体而言,我国审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尚处于模仿和试验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运用,没有形成稳定的教学风格。在当前的审计案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审计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讲授审计课程的教师仍需就案例教学法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以提升案例教学的运用效果,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的审计人才。在本文中,笔者就审计案例教学法谈几点个人的经验与体会。

一、组建审计案例库

(一)当前审计案例存在的问题

运用审计案例教学法,首要前提是必须要有好的审计案例。但当前我国案例教学中运用的审计案例还很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案例过于理论化与实际相脱节

目前许多审计案例是由教师自己“创造”出来的。由于教师主观上想采用案例教学法,又苦于没有案例,而且教师缺乏审计工作经验。因此,只好闭门造车,凭着自己的理论知识,在会计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审计案例。这种案例往往太过于理论化,与审计实际工作严重脱节。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到社会实践中不能迅速上岗。

2 大多数案例过于简单,缺乏综合性

由于许多案例的设计,只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某一个重点或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而设计的,因此案例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一阅读完案例,基本就可猜测到答案,无须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这种案例无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审计工作只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运用到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需要经过复杂的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结论。因此,缺乏综合性,过于简单的审计案例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审计案例与教材内容不配套

审计教学离不开审计教材,采用案例教学法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概念和掌握审计理论。案例必须要反映一定的审计理论,学生必须运用审计理论才能对案例进行分析。但当前许多审计案例只是会计纠错题的翻版,与审计理论相脱节,学生不需掌握多少审计知识,也可以对案例进行分析,无法促进审计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另外也很难找到与整个审计教材内容相配套的综合案例。

(二)案例的设计及审计案例库的组建方法

由于审计案例的以上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及效果。因此,尽快设计出好的案例和组建大量的审计案例库是目前提升审计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审计案例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及几个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即审计案例必须来源于审计实践,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同时要能反映审计理论,以促进学生在了解审计实务的同时学好审计理论。(2)典型性原则。审计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反映社会经济中的典型问题,针对中国当前的热点会计与审计问题而设计,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终身受用的效果。(3)实用性原则。审计案例必须适用于教学的需要,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如审计案例要能引人深思,启迪思想,答案不能唯一,能与教材内容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并用大小合适。能在一两节课内完成案例分析等。审计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审计案例,组建审计案例库是进行审计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库的组建方法:(1)教师参与并深入审计实务工作,从审计实务工作中搜集资料,编成案例。(2)从国内外的审计书籍中寻找案例。但要注意国外的案例有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要排除,而国内的案例有些过时的也要排除。(3)开展校际交流,教师之间相互交换案例。(4)寻求审计实务工作者的帮助,共同研究编制案例。(5)从报纸、网络、影视等资料寻找一些社会经济案件,编成案例。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设计

(一)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交叉进行的设计

讲授教学是指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审计理论知识,对审计概念、理论、原理、方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而案例教学是指主要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教师进行引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审计实务工作,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两者各有优点,不可相互替代。那种全面否定讲授教学,认为只要案例教学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审计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两者的关系,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应做到合理安排,才能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一般而言,教师应先进行讲授教学,让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再开展案例教学,学生才可运用审计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应交叉进行,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

(二)案例教学与其他实践教学的关系

审计实践教学中包括审计实验教学和审计社会实践。审计案例教学不同于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它们对于学生学习审计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均有作用,但它们又各有优点,相互之间不可完全替代。在审计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也不能完全排除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作为教师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与试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在采用讲授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中,适当安排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是有必要的。

对于讲授教学、案例教学、其他实践教学的设计应在寒假或暑假备课时作好,审计教师应从整体上来进行设计,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审计案例教学的步骤一般包括:动员学生、布置案例、学生个人分析、分组讨论、课堂辩论、教师讲评和撰写报告等。

(一)动员学生

教师在准备采用案例教学法前,应先发动学生,讲明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指明案例教学的步骤及在每一步骤中学生应怎么做,让学生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案例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特别是在初次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要做好动员工作。当然,如果已经成功实施了多次案例教学,学生已适应和习惯案例教学程序,那么动员工作就没必要了。

(二)布置案例

教师应提前把审计案例印发给学生,包括案例背景资料,案例的主要分析内容

以及教师提的问题,以便于学生提前准备。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案例的大小等因素确定提前的时间,一般而言,应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案例。

(三)学生个人分析案例

在正式上案例课之前,学生应仔细阅读案例,运用所学审计理论及其他学科知识分析审计案例,回答案例问题。这一过程一般应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无法直接分析出来并获得问题的答案,就应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去寻求答案,也可在教师指导下去查阅相关资料。学生独立分析完后,应写出个人的分析报告或问题答案。

(四)分组讨论

在学生个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对案例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更加接近问题的正确答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一般应有固定性,使每组内的学生相互熟悉和了解,也容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小组讨论和下一步的课堂辩论营造良好的气氛,建立情感基础。当然也可以将具有同一观点的学生分为一个组,这样使每组内的学生形成共识,并便于下一步的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可以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前进行。

(五)课堂辩论

在小组讨论后,学生对案例已有比较全面的分析。这时再开展组与组之间的辩论。首先应由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本组讨论后形成的主要观点。然后针对各组的不同观点由学生展开自由辩论。教师不应参与辩论,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维持好辩论秩序,让持各种观点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要控制好辩论的热度。既要使学生充满热情的参与辩论,又要注意防止学生过于争强好胜、蛮不讲理,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论的方向,防止钻牛角尖,适时地进行提问和制止一些明显的偏离主题的辩论。

(六)教师讲评

在课堂辩论中,各种观点已表达清楚后,课堂辩论就基本结束,这时就由教师来进行讲评。讲评时要针对学生辩论的不同观点和论证做出不同的评价。对于正确的观点,应进行表扬;对于有争论的观点,应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从更深层次来进行分析。教师的讲评有时不必给出标准答案,讲评后可再进一步提些问题,让学生课后有进一步思考的余地。

(七)撰写报告

在经过课堂辩论及教师讲评后,学生应再次整理自己的思路,应对这些案例有了全面的深层次的理解,在些基础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有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

四、审计案例教学的优化

目前我国高校的审计案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继续努力加以改进。如何优化审计案例教学?笔者提出以下设想:

(一)建设案例室

目前的审计案例教学大多仍在传统的教室中进行,但教室的设备及布局只适用于传统的讲授教学,不大适用于案例教学,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建设专门适用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室是有必要的。首先,案例室要有多媒体设备,便于案例的展示。例如凭证、账簿或图表的展示,要有话筒便于开展辩论;其次,案例室的桌椅应分几片,便于各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案例室中间有演讲台,各组应相向而坐,从而便于发言和开展辩论。如果由于条件所限暂时不能建立案例室的学校,在上案例课时,可在原教室或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增添设备或改变教室布局,形成临时案例室。

(二)建设案例教学资料室

审计案例教学资料室应类似于阅览室。审计案例教学资料室应包括国内外各个层次、各个观点、各种主要资料和文献。资料不要求多,但要求全面,有典型性、代表性,是一个专门用于学生查取审计资料的小资料室。资料室内有桌椅,学生可坐下来阅读,资料室内的资料应不允许外借。这样的资料室比图书馆更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

1 资料具有专业性,便于学生查找。

图书馆资料太多,不便于查找,而资料室的资料是全部与审计有关的,可以迅速查找到所需资料。

2 便于进行小组讨论。

全班同学可同时进入资料室,一边查找资料,一边进行讨论。由于资料是不允许外借的,所以资料室内的同学才有共同的时间,共同的地点进行讨论,而在图书馆这是无法实现的。

3 有利于搜集和补充案例资料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6)

一、引言

案例学习(Case Study)教育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探讨相关典型案例,从而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审计学作为财务类应用学科,学生如何很好地掌握审计理论并运用到具体的财务审计中,是该课程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内容,同时也是对审计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挑战,它既丰富了审计教师自身的审计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也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审计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审计理论与实务操作内容的解释和深化。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启发性。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在案例教育改革中,教师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寻找多种答案,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就能获得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效的学习。

2.针对性。案例可以将抽象的原理、概念、原则等具体化,将其置于特定的现实情境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增进其学习兴趣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基础理论的特定含义和操作范式。

3.应用性。案例教育中的教学案例,是教师在实地调查与实战操作的基础上提炼整理编纂出来的,可以虚构某些案例的情节或场景,但本质性的内容必须依据客观实际,这样,学生通过案例的钻研和探讨,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4.综合性。案例教学有助于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大体归纳出对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模拟练习、指导式自学、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电影、电视录像等九种教学法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案例研究在这些教学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这三方面占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四位。

三、案例教学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审计学课程案例库的建立

1.确定审计学教学案例库的使用对象。设计审计教学案例库,首先应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然后选择可以达到目标和满足教学要求的理论资料和经验技术。为此在设定该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科设置的先后顺序,让学生在了解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

2.调研和收集数据。与企业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及审计机构、证监局的执法人员等对案例问题有独到见解的人员进行交流,是编写案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此审计教师应走访一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一定的调研,且通过参加全国《审计学》精品课的培训,在论坛上与其他高校审计学的授课教师进行了探讨。在调研和收集数据时特别注意保持开放型思维,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不限定具体问题。

3.撰写案例。首先,对已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其次,组织这些材料和笔记,准备案例大纲。有关案例的突出事实,如案例的背景和涉及的审计理论内容等最重要的信息应该首先加以介绍。在撰写案例时注意论据不应太难或者太模糊,即使案例很复杂,也能使学生找到线索,确定哪些是能充分地唤起学生们的兴趣的内容。能使学生参与讨论,使他们有机会提问且得出可供选择的办法。

4.修订案例。首先是仔细观察介绍信息的方法,删除那些不必要的信息,且以读者的眼光来看待案例。为此案例课题组老师应共同商讨,检查措辞、拼写、标点符号、语法、句子和段落结构等,大家集思广益尽可能编入所需的全部信息。其次是修改完第一稿之后,应让同事或专家审查一遍,尽可能做到完善。

(二)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通过本人对《审计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个人认为,案例教育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目标明确,即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案例目的、案例要说明的主要理论内容、案例如何引入、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有哪些内容、如何分析等。另外,为便于对案例的分析、节约上课时间,必须要把案例都做成PPT等形式,上课时及时调出使用。

2.课中个体参与阶段。审计老师可通过在课上向学生发放文字材料、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多种方式展示案例,教师或学生也可用语言描述案例等。学生了解案例及相关的审计理论后,教师应设疑问难,引导学生剖析解惑,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 “循序渐进”的目的。教师设疑后,也不能放任自流,要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研究分析进程等进行“微观调控”,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包括相关审计准则、会计知识等内容。

3.团队合作探究阶段。这一阶段是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主要目的在于挖掘个体汇集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在这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看法、知识和经验来评价和分析案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安排4-6人作为每个小组成员,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进行总体协调,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提高整个团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班级整体自主探讨互补阶段。全班所有学生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班级交流,主要任务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解决。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围绕审计中的不同主题,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同时,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5.个体和整体综合能力提高阶段。老师的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总结和归纳案例本身所蕴涵的理论与实务操作,使学生分析、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同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等相关内容,即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调整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6.课后修改完善案例阶段。案例讲完后,审计老师应及时检查和添加相关教案和笔记。对于在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作出总结,且必要时进一步追踪案例的发展状况,修改和完善案例,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内容

1.知识内容有高度的综合性。审计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审计准则、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及经济法等多方面知识内容。其不同于传统授课,易于学生接受,能充分利用课上宝贵时间,培养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内容有频繁的调整性。审计学课程的基础是现行审计准则,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会计、审计准则不断调整变化,所以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最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内容,以及这些准则在审计业务中的实际运用。且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能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在审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财务审计操作。其教学目的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能活学活用,不断分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简单肤浅地停留在只是教会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上。

五、审计学课程教育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审计案例教育要与会计和财务管理教学环境相融合。案例教育要求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且需要学校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各高校自身应尽其所能,在工商企业、税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特定教学实习基地,或提供审计模拟仿真的环境,做到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与会计和财务管理教学环境相融合,更好地改进教学效果。

2.审计案例教学不能取代传统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讲授。传统教学虽然有某些局限性,但传统教学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案例教学优势虽明显,但不是完美无缺。其次,传统教学对于加强审计、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3.审计案例与其他工商管理类案例的区别。虽然审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工商管理的教学方法,但二者在案例的具体运用上还存在很大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工商管理的教学案例的作者一般是在采取措施的地方停止案例描述,让案例中的学生接管过去;审计案例必须给出具体的案例分析方法并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此案例所运用的会计知识、审计知识,找出理论依据所在。

4.审计学案例教学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审计学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影响。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启发者,其角色定位是引领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涉税难题的自主学习意识,完成向社会提供“学以致用”的高等教育最终产品的教育改革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帮助开拓他们的分析视野。

5.案例教学库定期更新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相结合。审计案例内容应以新颖为特色,其案例库的内容应随着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审计案例库的构建与更新是一个团队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和提高效率的产物,为此,审计老师应分工协作,共同沟通、商讨最新中外事件案例。为此,审计老师应经常登录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网站,关注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公告;关注和阅读《审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报、中国证券报等杂志和报纸及登录国外相关网站等获取该方面的信息资料内容。为此,审计老师要善于总结、善于观察和善于搜集,在案例库的更新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江虹.案例教学在审计课程中的创新实践[J].会计之友,2011(7).

[2]郑丙金,郑韵楚.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2(6).

[3]张雪梅.高校开放式审计案例教学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0(2).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7)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审计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高职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使学生掌握审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够胜任审计基础工作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审计教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代替学生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将来胜任审计基础工作所需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计案例教学,是由教师通过对审计案例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审计案例教学方式多样,一般审计教学的安排应与课程体系保持一致,通过教师讲授审计基本知识和组织审计案例讨论,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有序地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具体说来,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是:

收集准备案例布置案例学生思考与课堂讨论教师分析讲评学生总结报告。

1.收集准备案例

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应结合教材内容,选好教学案例。选择收集案例时,首先要求案例能反映或有助于学生理解审计基本理论,或者将审计程序与方法以案例的形式反映出来。其次,要求案例能结合实际,反映实际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使所选案例具有真实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求案例具有探讨性,让学生思考和探讨的余地,过于简单的案例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布置案例

为使案例教学能顺利实施,教师应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在布置案例时,教师首先应将案例的有关背景资料作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所审计项目的特定背景,让学生有做出分析、判断的依据。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复习、预习教科书有关知识内容,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对分析案例所要求的相关知识、资料有较充分的准备,必要时,教师还可以作一些简单的分析、提示,并要求学生准备好讨论发言提纲。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案例课上不知所措,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分析、讨论。

3.学生思考与课堂讨论

案例布置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外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为便于讨论,可以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分组可以教师指定,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每个组可以推出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小组间有不同意见可以辨论。在讨论中,教师还应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错误的理解作适当的分析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给出对或不对的判断,或简单地给出答案,要以学生自己思考为主,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4.教师分析讲评

讨论结束,教师应就整个讨论情况作出分析评价,阐明案例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等,以此来逐步提高讨论的质量,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标与效果。

5.学生总结报告

在课堂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结合课前对案例的分析准备和课堂讨论的情况,把自己对案例的分析进行书面总结。通过书面总结报告,一方面书面报告可以作为教师考核学生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总结和回顾,同时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总结、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样可以更全面的发挥案例课的作用。

二、审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审计案例教学是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向职业教育中的技能教学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做好审计案例教学,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选择是关键

要搞好案例教学,必须要有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应围绕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审计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源于实践,背景真实,不能主观臆造,脱离实际;必须是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审计实际活动中,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深入实践,取得大量实际的资料,或鼓励学生在实习活动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最终形成教学案例。

要形成本课程系统的案例教学体系,还应综合各类审计案例,编写比较系统成熟、内容丰富的审计案例库,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的作用。

2.教师素质是保障

实施审计课程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本专业、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授课技能,而且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熟悉审计实务操作、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经济、审计业务中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概括出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才能理论结合实际地上好案例课;也才能用自己独到的洞察力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

要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参加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特别是要求教师深入实践,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使讲授的审计案例课有血有肉,真实生动。

3.学生参与是基础

高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学生应是教学中的主角。 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模式已被相当一部分学生所习惯,当面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时,学生可能会不适应,不愿意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讨论时不愿意发表意见看法,只希望教师能给出最后的标准答案。

要使审计案例课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一定使学生适应这种以他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培养他们对审计案例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其中。

首先,课前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准备工作包括认真阅读案例,寻找案例中的疑点。由于审计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在对审计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以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学生在对案例进行了充分分析,有了自己看法的基础上,应准备好课堂讨论发言提纲。

其次,课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讨论。通过讨论发言,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别人的发言中找出合理因素,完善自己的观点。

最后,课后要让学生认真总结,总结自己在案例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在本次案例课的收获。经过总结,使案例讨论的收获得到巩固。

这样,通过多次积累,就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和教师配合越来越默契,学生对审计案例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教学也就会越来越好。

4.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引导为原则

要使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引导”为原则。引导应贯彻到案例课的课前准备、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每个环节中。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查找哪些方面的参考资料,而具体的工作应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在课中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搞标准答案,当讨论出现困难时,做一些启发性的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讨论能顺利进行;讨论结束,进行讲评时,教师除了就讨论情况评价外,还可以将本次案例作适当延伸,引导学生去考虑更深入、广泛的问题;在课后撰写总结报告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本次案例的真实体会和想法,而不是照教科书上现成的结论,引导学生对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8)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西安 710077)

(Xi'an Aero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摘要: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能够增强审计教学的灵活性、实践性,改变传统教学造成的课程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现状。本文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其在审计教学中的意义和它的应用模式,并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现状分析,归纳出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Abstract: Auditing is very practical; the use of case teaching can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and practice of audit teaching, and change dry, abstract and difficult clas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s paper conducted a study of case teaching, summed up its meaning in audit teaching and its application model, and summarized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use and recommend improvement measures.

关键词: 审计教学 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

Key words: audit teaching; case teaching; analysis of cas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34-02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审计教学的意义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但是一直以来却被普遍认为是一门难以掌握的课程,课程本身的理论知识较多,概念较为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繁多的知识点讲解也使该课程变得枯燥、难以理解。要解决审计教学中“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就必须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案例讨论的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教学法下,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形成“纸上谈兵”。案例教学法则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模拟的情境中,根据老师的指引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1.2 有利于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传统教学方法下,审计课程的学习枯燥无味,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被动学习”的现象,而在案例教学法下,由于引入真实、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成为了案例中的“主角”,便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1.3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要深入实践收集大量审计案例,并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筛选、改编案例,使之更能符合教学的要求,更加典型化。同时,在课堂上还要积极组织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讨论中要当好引导指挥者,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2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的应用模式

2.1 “课堂讲授式”模式课堂讲授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对课堂内容逐步理解、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2.1.1 以理论为中心,结合案例讲解这种形式以教师讲述理论知识为主,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诠释某个概念可以引用一些案例来加以分析说明。这种方法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种方法又可以称为“案例例证法”。

2.1.2 以案例为中心,将理论融入案例中这种形式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先给出一个典型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授课教师通过案例讲授,将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又称为“案例导入法”。

2.1.3 分别开设审计理论课与审计案例课,在案例课上大量引入案例讨论有时课堂时间有限,理论知识讲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这样在大部分理论课开完之后,可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审计案例课,将综合性的审计案例发给学生阅读,最终通过讨论和教师总结集中理解所学内容。

2.2 “课堂讨论式”模式与“课堂讲授式”比较起来,“课堂讨论式”则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划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教师发放案例并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发言,最终教师做出讲评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审计案例教学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限制,高等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许多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或是通过考试取得某种证书或资格,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环节,从而造成教学方式僵化,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具体来讲,目前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1 课前准备阶段

3.1.1 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存在缺陷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已编辑出版案例教材,二是教师平时在各种媒体中收集的真实案例。已编辑出版的教材大多与课本配套,案例的选择东拼西凑,错账也是编者故意设置的,缺乏连贯性与真实性;其次,案例大多比较陈旧,不能满足时效性的需求。教师收集的案例虽具有真实性,但是背景复杂,内容较多,无法完全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

3.1.2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所选案例缺乏适用性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照本宣科”似的授课模式,这样就导致教师对案例素材缺乏体验,对审计实践过程也缺乏专业性体验,因而也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判断,很难将较为抽象的审计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

3.2 分析讨论阶段分析讨论阶段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好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就是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在课堂组织上却出现了问题。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对教学案例的理解不透彻,这样就难以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也无法对学生的分析做出精准的评价,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实施分析讨论时还会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学班过大,不便于开展讨论;第二,教学计划编排不合理,理论课时过多,将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习基地建设不足。

3.3 总结阶段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后,授课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以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问题是有的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分析照搬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缺乏灵活性。

4改进审计案例教学的措施

4.1 转变教学目标与理念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提高学生技能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学校层面要给予高度重视,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并积极配合此教学方法的开展;其次,授课教师需要重新编排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要得当,保证充分的案例教学课时。

4.2 提高师资水平要使案例教学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研究水平,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审计课任课教师首先可以考取CPA、ACCA资格考试,这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有很大帮助;其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构建立联系,成立教师培训和实践基地,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再次,要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3 完善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案例库建设是审计案例教学的关键。针对现有案例库使用中的缺陷,可以采用以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多渠道收集审计案例,例如,参考有关资料收集;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审计工作自行设计;由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提供等,尤其对于审计实务案例,最好来源于真实的案例,由事务所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得出;第二,注重案例的全面性,现有审计案例多以查账为主,这样无法满足全面掌握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的需要;第三,及时补充审计案例,注重案例的新颖性与时效性。

4.4 将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相互融合由于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受到师资、教学案例、教学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所以案例教学法在推进过程中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要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案例教学法灵活、课堂气氛好,但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效果相对较差,这就需要传统教学方式的配合。

4.5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都以期末闭卷考试为准,平时成绩不但所占比重较少,而且主要是平时的考勤成绩。在案例教学法下,注重考核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因此要强化平时考核,将案例课上的分析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纳入到总评成绩之中。可以在期末卷面成绩、案例分析讨论成绩(课堂讨论表现情况)、案例分析报告成绩、考勤成绩之间设置一个合理的比例,比如各占40%、30%、20%、10%,以这种多元化的成绩组合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重视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卿丽.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的应用[J].教研,2010(12):68-69.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9)

一、高职《审计实务》课程设计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推行高职教育的准学士、学士、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学位制度,建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等。为此,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应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工作机制,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开发与设计课程;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阶段分析法;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主要成果。

经课程开发与设计分析,传统的《审计学》教学理实脱节、工学结合不够、教学做融合不够,难以达到高职教改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开设学习情境与职业岗位对接,按审计岗位能力设计学习任务的《审计实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它的课程标准应当包括课程性质与定位、基本教学理念、设计思路与特色等课程理念;课程总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等课程目标;学习情境的构建与学习任务的设计等课程内容;教学考核方法、学时分配、师资要求、工作或实训条件、教学资源配置等实施与保障措施。

二、构建《审计实务》教学内容

1.构建《审计实务》学习情境

《审计实务》的学习情境应根据审计职业能力,基于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与审计准则为依据,按审计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为内容进行构建。所以,学习情境应由认知审计职业、理解审计主体、掌握审计目标实现过程、编制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制作审计工作底稿、掌握风险导向审计测试流程、掌握货币资金审计、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掌握Excel审计技能等学习情境构成。

2.设计《审计实务》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情境由多个学习任务构成,学习任务的设计应把岗位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审计工作岗位技能的培养。设计方法是由专家将每个情境教学单元中的岗位能力进行技能解构,分解为关键审计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消除重复与非必要的任务活动,按照教学规律加以分解与组合;梳理出为解决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并将其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任务之中,让理论与技能服务于所需完成的每个工作任务;按照理实一体、教学做融合、任务引领、案例驱动等方法,进行序化与融合,将工作任务改造为学习任务。如,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由该循环活动的控制测试、交易实质性分析、交易细节测试、营业收入实质性测试、应收账款实质性测试等学习任务组成。所以,每个学习任务也是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理论与技能、情境案例、实证案例、分析案例或工作案例的驱动,让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合于任务创建、案例研究、审计实务工作之中。

三、改进《审计实务》教学方法

《审计实务》课程应灵活运用理实一体的课堂讲解、任务导向、案例驱动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做融合、讨论争鸣、教师示范、分组实践、角色扮演、仿真模拟等情境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审计工作能力。

1.理实一体教学

《审计实务》课程应贯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以最新法规、准则与理论为依据,将理论与实务融合,从工作任务的角度来阐述理论与知识、技能与技术,让理论与技能服务于学习任务的完成。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典型审计案例,实施风险导向业务循环审计实务工作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兴趣与提高素质,掌握隐含在每个学习作任务中的理论与技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将能力本位放在首位,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动手与务实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审计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学习目标能力化。

2.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驱动法下,教学内容与真实的审计职业对接,教学单元与审计实际工作任务对接,学习动机源自现实情境,学习过程参与真实的实践,在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任务、明确目标、融合知识与技能、学与用相结合。学习任务呈现后,学生的主体性、目标性很强,带着任务去探索、思考、研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定位学习目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情境创建、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清晰的思路、知识、方法与技术,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再循序渐进并最终完成一系列任务,达到工作任务驱动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边学边练,教师边教边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考”,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目标性与成就感。

3.案例驱动教学

《审计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研讨中理解原理与原则等课程理论、掌握技术与方法等课程技能的一种方法。审计实务教学活动中,常用情境案例、实证案例、分析案例与工作案例驱动教学活动。

每个学习情境应有一个情境案例,它一般是国内外实际发生的著名的、经典的审计事件,其内容应当包括事件的背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实、审计过程、事件的影响或启示等内容。用于课前导入阐述基本原理、课中设疑组织讨论、课后延伸掌握教学内容。在审计理论教学环节,通过实证性案例与分析性案例,以讲故事、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用案例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在审计实务教学环节,通过分析案例与工作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提问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事项进行深层次分析,通过讨论与争论,阐明各自的观点及理由;最后教师小结,将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与评讲,掌握审计理论与技能的应用,提高审计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审计案例分析论文篇(10)

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生缺乏必要的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情况下,不能仅仅依赖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我国各财经高校的审计教学,普遍存在“难教、难懂、难学、易忘”的问题,目前的审计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审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审计教学中,应通过增加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将审计理论融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这对高校会计、审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审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当前的审计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是当前审计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开展审计实践教学的思路

审计实践性教学构建思路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实务专家讲座”三个环节。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执业的全过程,深化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审计案例教学

审计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案例讲授和情景模拟两种方式,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挑战他人的观点,使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思维、决策能力和审计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决策的勇气和自信。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充分发挥审计案例的功效,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适合教学环节的案例。选择的审计案例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

2.控制好审计案例分析的环节。审计案例分析环节一般是按教师讲授、布置案例、学生分析、组织讨论、教师评价来进行的。课堂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是哈佛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最精彩的阶段。审计的案例分析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的,案例教学的课堂是教师激情飞扬的舞台,也是学生接受挑战和磨练意志力的战场。

3.案例讨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直接授课,但要介绍案例的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要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一些重要的理念要及时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说,教师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对象,老师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

4.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师首先对今天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对有创建性的发言进行表扬,然后教师对案例作总结,案例教学的总结,绝不仅仅限于案例的内容,一般提供高于案例内容的理论总结。这些理论一般是管理者和研究者收集、发现和归纳出的精华,比课本上的理论更清晰、更具体、更便于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应用。

(二)审计模拟实验

课堂案例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则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审计技术的运用及对审计流程的熟悉程度,将审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学生对审计实务的认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并会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审计实践教学中一种可行的方式。审计模拟实验包括手工实验和审计软件实验,二者先后进行,手工实验目的是首先解决学生基本知识面、审计初级认知、审计单元实验问题,审计软件实验则是把手工实验的内容更深入和综合,提高学生对已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及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审计课程教学中,可安排6~8个课时用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案例分析、审计报告撰写等培养审计实际操作能力的手工审计实验,安排6~8个课时的审计软件操作实验。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进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设计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的审计思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引导,提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能够应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此外,还可以学习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模拟一个审计环境,虚拟一个企业,准备好齐备的财务资料,由教师或是一些专业人士扮演被审计单位人员,让学生作为审计人员对该企业进行审计,使学生对审计有真实的体验,在审计中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使用通用审计软件,通过模拟的审计加深对软件的感性认识,同时作为被审单位人员,教师还可以随机应变地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对策,最后根据学生的审计结果,由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审计实务专家专题讲座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曾多次邀请政府审计机构、企业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实务工作者来校开展审计专题讲座。审计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围绕审计方法、审计难题、审计领域、审计项目等审计专题展开,这种形式既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拓学生视野。

综上所述,针对审计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审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审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审计实践教学思路的落实,需要通过“建设审计案例库+建立校内审计实验室+开辟审计实践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四个措施(如图1所示)来实现。

(一)建设审计案例库

要强化审计案例教学,就必须建立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模式适合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案例的选择和恰当使用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媒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库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审计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实践性、典型性、故事性、真实性。在建设过程中要系统地整理收集并分析审计实务和审计理论知识的有关案例,在案例开发中注重案例的搜集范围和领域。包括国内、国外的案例,审计失败案例、审计成功案例,政府审计案例、社会审计案例和内部审计案例,财务审计案例、效益审计案例以及财务舞弊案例、内部控制案例等等。选择的审计案例还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案例库还应做到每年有所更新,哈佛每年更新10%的案例,以充分体现时代的变化,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在案例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的支持,需要老师的团结合作和不断积累。

(二)搜集和完善审计实验资料

审计实验资料包括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和审计软件,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应反映出我国新的审计准则规定的基本程序,同时兼顾各地审计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能提供原始资料和适用的审计工作底稿;三是便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分析取证,形成审计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在校内外合作平台的前提下,学校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与合作方每年应根据需要修改、更新和整理实验资料,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随着财务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审计对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传统的对手工账审计转到对电算化会计账进行审计,计算机审计将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模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电脑审计模拟,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审计软件作为支持,要选择与审计实务中所用软件功能相接近但又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审计软件,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

(三)多方合作,开辟审计实践基地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开设有审计专业课程但没有专门的审计实践、实训基地,或多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践、实训(或实习)场所,而且审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突出问题是缺少完整的实验数据,包括审计对象全套的财务资料和各种内控制度以及上一年的审计报告等资料。该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合作,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如果建立一个多方合作平台,加强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合作,对于学校来说,既可以利用合作的机会收集几套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供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以将合作方建立为专业实习基地,有条件地安排老师或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建立审计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委派审计教师深入实务一线进行实践,收集审计案例教学及校内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资料,还有利于开展校外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学校应有意识地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为老师和学生建立审计实践基地。此外,还可以从合作方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参与审计教学,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

(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哈佛案例教学的成功,有赖于一批科研功底深厚、有政府工作经历,又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的教师。如费尔德斯坦教授,既是肯尼迪政府学院著名教授,又是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布什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审计工作集会计、审计、税法、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等知识于一体,这就要求审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且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对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审计专业教师缺少实务经验,因此应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教师来完成;另一方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教师。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学校为专业教师创造机会,提供相关的支持,如安排教师挂职锻炼、鼓励审计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报考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制定审计教师深入会计事务所实践制度,每年轮流安排一位审计教师以一定时间深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使教师专业技能指导水平得以提高;第三,聘请校外审计实务工作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审计实践教学,把聘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

上一篇: 玩具调查报告 下一篇: 段考总结教师发言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