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德育渗透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4 07:23:52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1)

在教学中如何使中学美术教学内容、形式、途径更加贴近中学生的学情,实现美术教学美育与德育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受到德育熏陶。现将近期学校开展的中学美术教学活动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探究的具体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如下:注重日常美术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性;开展全校性课外主题活动,探究美术学科德育渗透的开放性;走出校园,依托校外美术教育资源,实现德育渗透多样性。

一、注重日常美术课程的德育渗透,实现德育目标有效性

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充分认识与重视学科教学中德育功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以及形成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协调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是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是使美术教学的欣赏和观察、创作和训练两大活动阶段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纽带。学科德育渗透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是对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树立优良的教师形象,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要实现美育与德育的统一,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生动的语言、优秀的作品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爱艺术、爱生活。教师要实现课堂驾驭,应保持终身学习;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用自己的言行、思想去感染学生,实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艺术素养、创新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语言”与“行动”的统一,用教师综合形象来说服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二)探究教材美育与德育结合的切入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实现德育教育在教育互动中的有效实施。美术教育应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探究教材美育与德育切入点。应在传授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美的享受同时心灵得到升华。

1.美术教学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对美的认识过程,人们审美发生着变化对美的追求从表象走向精神。如东汉时期《戈射收获画像砖》砖刻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描绘狩猎场面,直观呈现了长弓欲射的紧张情景。下半部分描绘是收割的场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人们劳动的场景,弘扬了劳动的传统美德。

2.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平年代学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再现历史画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湘版《托物寄情》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新的理解,通过中国画花鸟画中植物、动物的人格化,寄托画家个人的精神情感,表现深层次的艺术家自我。

从现代优秀美术作品中了解我们革命战争期间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反映出的积极生活态度、优良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梳理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李桦作品木刻《怒吼吧中国》作者用黑白版画表现形式,用表现主义张扬有力的线条表现在统治区受压迫人民挣脱枷锁的意志和怒吼,揭露和批评现实。通过作品鉴赏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抗战史实,在潜移默化的情境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构建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情境。现行高中美术课基本开设《鉴赏》《绘画》《设计》三个模块,初中美术课本涵盖欣赏、造型、综合、设计这四个部分内容涵盖面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德育内容,学生通过鉴赏古今中外各类经典美术作品,不仅受到艺术作品的视觉享受,而且通过艺术家的创作经历等信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的、轻松的受到美育和德育的熏陶。初中的课程有动手实践部分,老师可从学生作业角度来设计课程,解决好教学难点,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作业。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在美术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美术创作习惯及课后整理工具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例如,在国画实践课中培养学生用纸试墨养成正确的作画习惯。实践课程中对工具、材料、方法的了解和感受,有助于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实际生活的体验。从而感受劳动创造的成果,培养学生尊重劳动成果,珍惜艺术品的美德。

实践课程中教师示范作用,以及课内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单独个别指导,形成师生之间合作的紧密关系,形成和谐教学氛围。同学之间分组协作内容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塑造团体意识,有利于良好班风形成。

二、开展全校性课外主题活动,探究美术学科德育渗透实践的开放性

全校提出实现“全人”教育的育人目标,积极开展全校性课外主题活动,使“立德树人”的德育渗透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全校性的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实现美育与德育结合的切入点。要实现全校性的校园氛围,教师就要把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探索开展全校性的美术学科活动、美术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等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建特色校园文化。使全体学生受到“立德树人”的德育熏陶,净化灵魂,提升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寓教于乐,怡情冶性中感知美术教育“立德树人”的美好。

(一)开展全校性的美术学科活动,形成校园艺术氛围

在实践中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开发与设计,开展全校性“我的大庙山”校本课程及绘画活动,弘扬大庙山文化让广大师生深入认识大庙山校园。了解大庙山文化,增强爱学校、爱家乡、爱福建的情感。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课外延伸,使学生通过绘画活动去挖掘发现校园的美,使学生不仅实践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也收获爱校之情。学生更加爱护校园环境、设施,并且也给学校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学生活动的绘画作品还开展全校性的作品展览,展示了同学们的绘画实践成果。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校园布置展示,使活动功能得到升华,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而且增强了学校的校园艺术氛围。

(二)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校性的美术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动漫社是我校传统优势社团,以早期美术班学生为主要成员发起建立,现已辐射到全校,形成校级动漫社。学生美术社团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一个重要载体,推动校园文化繁荣,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社团活动有效构建健康的校园氛围,陶冶道德情操、涵养艺术情趣、充实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形成全校参与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美术与德育合理渗透。

(三)开展美育渗透的德育课堂,探索美育与德育结合

利用德育课堂开展主题性的美术活动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实现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宽松有趣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如本校依托学校动漫特色校本教学的氛围在环保教育主题班会中分组完成创作“环保”主题漫画,并由其同学抢答漫画主题或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强环保意识,还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形成团结的班级氛围。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德育课堂是我校研究的特色课题,有力推动学校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三、走出校园,依托校外美术教育资源,实现德育渗透多样性

美育课堂不仅只局限在校园内,应探索与更多校外教育资源合作。尝试将美术课堂搬进美术馆、博物馆。让学生直接面对美术经典作品得到美的熏陶。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面对美术作品直观的视觉刺激让学生在愉快、感性和形象的氛围中接受熏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如我校结合博物馆的福建本土文化专题常设展直观感受福建美术种类,体会具有福建本土特色的美术作品。福建瓷文化历史悠久,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白瓷具有很强的美感。德化瓷不仅造型完美,同时也突出了白瓷品质。由于瓷造型变化及使用功能不同,大多数白瓷还需要进一步装饰,满足人们多样审美意趣。使学生体验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在鉴赏课对鉴赏方法、美学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德化白瓷的直观赏析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白瓷的艺术美而且增加学生对本土艺术的认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美术馆也是重要校外美术教育资源。如美术馆通过展示画家创作本土风景画等美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省各地建筑艺术及景色风貌。集中展示美术作品,学生也直观感受到不同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及绘画手法。让学生在家乡风景美的图像感受中潜移默化进行了爱故乡教育,形成爱国主义情感。

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策略的艺术教育,依托美术馆开展的公共教育进行互动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美术馆可以在展示美术作品同时开展相关体验活动,学生亲手体验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并独自进行美术体验活动。美术馆可以组织参展艺术家为学生进行创作思路讲座,并进行创作方法步骤演示、讲析活动,之后学生再利用美术馆提供美术工具进行表现创作。在活动尾声时,可安排家长进入工作室和孩子们一起加工完善作品、分享快乐。这种美术实践活动不仅在快乐中感受艺术、体验艺术,更加深了亲子关系。使学生及家长都受到美术知识的普及教育,并且形成亲子之间的情感教育。

大型美术馆有场地、平台、作品的优势,对学生提高美术素养有重要作用,美术馆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娱乐活动中体验美育。美育可渗透到大众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审美取向,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有效途径是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师应立足美术学科教学本位,积极探究、充分挖掘美术教材德育因素,积极开展全校性课外活动及校外美术活动,探索美育与德育结合的创新点。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在行为道德上受到升华,使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2)

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正是培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良好行为规范训练的最普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纯,可塑性大,每天学校的引导,无疑都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我们要加强常规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利用重大集会进行教育。例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参加,庄严肃穆,学生行队礼,老师行注目礼等。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有机结合,正面引导。每周一的班队会工作也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等。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不仅是推动德育到位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的需要,是明理导行的保证。实际工作中,应以查带训,以查促进,健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文明班级评选制”、“ 升降旗制”、“一日常规检查制”和“红领巾监督岗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形成德育渗透学校全面育人的管理体系,强化了对学生的训练。

在教学活动中拓展

要从管理入手,培养德育意识,形成工作制度,以管促教,从而实现在各科教学中都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收到德育教育无处不在的教育效果。

(一)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德育渗透意识,做到心中有“德”。学科教师“心”中无“德育”,学科教学便成了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远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明确教师培养方向,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能够以“德”养“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是德育渗透工作的实践者,而学生在校接触的都是教师,因而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的影响,教师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甚至超过其所教学科知识本身。

(三)确立学科德育目标,研究德育渗透方法,力求处处有“德”。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德育渗透的主体目标。其实,各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共性目标,如都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德等。同时,各学科又有着的不同个性。因此,要结合各学科特点针对性的确立目标,进行德育教育。只有各学科都能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课外活动中拓展

活动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的好形式。活动只是途径,育人才是目的。要特别注意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强调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养习惯、启智慧,练本领,长才干。此外,还应在各类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兴趣小组中渗透德育。如,艺术教育是我校特色,在艺术教学和艺术活动中教会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听世界,感悟世界,在艺术的感召下,发现自然的美和心灵的美,具有更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和生命的活力,进而达到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阳光体育60分大课间活动,结合学校舞蹈特色,发挥舞蹈艺术的教学优势,巧妙地把艺术和体育活动相融合,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应该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以身体的健康强壮达成精神的坚韧顽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培养一种伴随他们一生的文体活动爱好情趣,促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在评比活动中拓展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开展,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把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组织上,学校分管领导、政教处、教务处等主要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检查,定期研究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和成果,以指导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工作。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3)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4)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5)

我国古代的教育中,礼(德育)就是“六艺”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明实行“孝”、“悌”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资本主义教育也毫不例外,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曾经强调,在培养绅士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不可缺少的。”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并非万能的,它不一定能使每个人能“成才”,但教育者如果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的具有巨大潜力的德育渠道,进行多角度的德育渗透,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礼貌待人等道德品质。这些孩子即使不成才也即成人。在新课改的实施,对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场强烈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美术教师也不例外。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德育渗透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的几点体会。

一、在多种环境中渗透

有经验的美术教师都非常重视各式的环境布置,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学校里的优美环境布置,宣传栏、橱窗的新颖精细的制作等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完全可以布置或利用这些有利环境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做手工创作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合理利用生活中的可循环再用的废物创作作品。同时也可以呼吁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美术课堂中贯穿德育教学,它既节约了资源,又能使学生不感觉到陌生。小学美术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的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美术课堂教学之中。

小学美术教学多与学生生活接近,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课“自己做镇纸”时,我利用本地优越的地理物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这里都是很落后的地方,但是这里的有很多很漂亮的鹅卵石和奇形怪状的石头。课前我布置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捡几块自己喜欢而有特色的石头回校画画,学生感到很奇怪,也很期待这节课的来临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石头画过画。在上课时,我介绍了镇纸是写字、画画时用来压纸的重物,是传统的文房用品,几块又好看又别致的镇纸能使你的小书桌增添不少情趣。给学生们上了一节镇纸的课,让学生了解了镇纸的历史和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的特殊地位后,同时我也给学生介绍了具有我们肇庆市闻名的特产―端砚石。通过这节课让他们学会自己动手去做一个基本镇纸,了解到做镇纸步骤,对中国书画有了更浓的兴趣。各种形状的石头、颜料、调色板、小水桶、彩色纸、剪刀、胶水……应有尽有、装备齐全。两节课已经过去了,原本还是暗淡无光的普通石头现在焕然一新,同学们拿着自己的成果开心得不得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

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已经成为德育教学的载体,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三、在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教学

学校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一片绿洲,学生要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美术学科是必要的养料之一。在新课改的今天,美术教育应该结合实践,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去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把所有学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如通过“绘画比赛”、“工艺制作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并通过它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从中享受快乐,陶冶情趣、美术生活的目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精神,在互相竟比中,取长补短。有机的将美术活动与德育融于一体,并能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小学一年级安排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有绘画、泥塑、建筑手工等。让学生通过作品欣赏和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中,更容易让培养小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和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且接近社会、贴近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6)

各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渗透德育。美术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极其丰富,为学生展示了世界各地名家名品,能够让学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同时,名家名品当中都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仅仅做知识的传播者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与新课标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改革,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一、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传统道德认识

美术课的讲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美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把握和理解才能充分发挥美术教材的作用,对于十分具有德育作用的课程内容要着重讲解,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要让学生切实讲出自己的感受,例如“你觉得哪幅作品最好?”“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你觉得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从中你懂得了哪些道理?”等,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融入美术世界,用心感受每一幅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通过作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给学生讲《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除了开展作品欣赏的环节外,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民间美术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民间艺术最难?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言,充分思考,在提高自己的美术意识、道德意识的同时还能分享到小伙伴们的故事,从小伙伴的故事里也能够学到很多。例如,有的同学认为,剪窗花很难,尤其是大窗花,每一下都要十分精细,在剪之前大脑中就要形成剪完之后的形状,感觉和最强大脑节目里的名人堂的选手一样,我也要锻炼自己,向最强大脑发出挑战。经过这样的故事分享,学生都受益颇深。美术教师一定要做好总结工作,明确为学生指出德育点,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不同的故事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二、通过美术课,找到美术知识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要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美术教师要具有十分高尚的道德情操。美术教师应树立传统美德教育意识,透彻分析教材,把传统教育结合美术教学的各个知识点,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讲课时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对于德育的关键点要进行深刻讲解,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美术与传统美德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去观察生活,观察美好的事物,发现美的存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与道德素质,通过美术的学习,切实让学生感受事物的美好所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讲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时,根据此课的内容,把爱国教育渗透到课程当中。欣赏完图片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还可询问学生到过哪些著名的景点,首先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认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通过赏析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古时候我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三、通过美术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展示好人好事,深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美术教材的知识点是有限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在多媒体时代,教师要找到鼠标与粉笔的平衡点,不可过于倾向某一种教学,做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的有效整合,使多媒体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多媒体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好人好事美术作品,为学生树立榜样,有效进行传统德育工作。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十分广泛。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仔细分析教材,把握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美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大胆说出所感所想,教师做好引导与总结工作,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支持。

参考文献: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7)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8)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因此,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小学美术课本自第一册起就安排有欣赏课,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草编、刺绣、脸谱、年画、泥塑、建筑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如在欣赏《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国古代建筑》课文时,经过教师的指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通过欣赏《我的作品》、《自己的事自己干》,培养学生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临摹绘画中渗透德育

德育在一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德育渗透,让祖国的花朵在美术课的小摇篮里茁壮成长。而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

三、在工艺制作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功能,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将美育和德育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而美术教材中涉及的工艺制作的种类很多,有折纸、纸塑、树叶拼贴画、布贴、泥塑等项目,占美术课内容的40%左右,在工艺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如在《剪贴风景画》一课中,通过用色彩纸剪贴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四、在实际运用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中,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通过“折纸比赛”、“美化生活小能手”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善观察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通过它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从中享受快乐,达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五、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9)

一、在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人生幸福和谐的金钥匙,全文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它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从“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六个方面,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教我们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国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学习践行《弟子规》,是奠定学生完美人生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我把《弟子规》作为每节美术课的课前引入内容。通过课前诵读《弟子规》,学生心灵得到了净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他们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造型表现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德育品质

“造型・表现”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在造型表现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细致、严谨、认真的品质。首先,教师要有德育意识,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找准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例如:教学生认识方形的造型特点“四条直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引申出做人也要站得直,行得正,堂堂正正,稳稳当当;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细致的辅导,学生画出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如《献爱心》《让我过来帮帮你》《我给妈妈捶背》等很多有德育题材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设计应用中,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

“设计・应用”领域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在设计应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品质。例如:《布艺温馨》在教会他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制作时,教育他们要爱物惜物;《中国结》是设计课中比较典型的一课,学生通过亲手制作中国结,对祖国的民间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一节好题材的美术课同时也是一节好的德育教育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在欣赏评述教学中,用优美的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操

“欣赏・评述”领域是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在欣赏评述的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多种欣赏方式,引导学生用幼小的心灵去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良好思想品格,养成爱清洁、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了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篇(10)

为增强课题研究针对性、实效性,课题组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归结出我校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重“智”轻“德”。问题二:课程的育人功效几乎被忽视。问题三:“学科德育渗透”只留于表面。问题四:德育渗透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问题五:德育渗透缺乏考核标准,缺少系统理论支撑,实施中随意性大。

三、研究内容

1、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重要性的认识。 2、明确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3、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4、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5、寻找并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6、制订学科德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四、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1、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有面广量大的特点:二是有切实的时间保证:三是有丰富的知识载体:四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时期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要内涵。教书与育人是是辩证统一整体,是教师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明确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

A、学科性原则。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必须从学科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B、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不管是学科知识本身,还是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都必须是正确和科学的。C、目标性原则。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找准知识点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使两个目标方向统一起来,为学生综合协调的发展服务。D、层次性原则。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一样,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适度、适量的进行,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螺旋上升。E、浸润性原则。在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防止贴标签的现象发生,要如春雨润物一样进行德育教育。F、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规律。G、示范性原则。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身的言行直接影响与感染学生,努力做到以情感人,情中有理,情景交融,持之以恒。 H、自主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结合教学为内容设计德育教育点。可以采取开放性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思考、选择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二)操作成果

1、研究出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A、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学科教材自然成为首要选择。找准教材中育人的“渗透点”,把握好育人渗透“时机”,掌握好育人渗透之“度”是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 B、通过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引导作用极为重要。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对德育渗透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十分重视为人师表,体现语言美、体态美和板书美,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C、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D、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E、在教学评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F、通过多种学科活动进行渗透。

将学生带出课堂、引向生活,学生才会变的丰富多彩,德育才能显现效果。

2、探索出一套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

A、语言熏陶,迁移默化法。B、情理分析、提高认识法。C、解疑答难,思想升华法。D、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法。E、榜样启迪,崇尚科学法。F、推荐读物,感染熏陶法。G、开展活动,亲身体验法。H、加强审美,去粗取精法。I、参观访问,实地感知法。

上一篇: 配件业务工作计划 下一篇: 兽医师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