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课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5:11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1)

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运用课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保持一定地注意力,如看喜欢的动画片时,他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注意力。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周末明明回乡下老家看望奶奶(课件出示图片)。

接着提出:你看到了什么?(课件中的画面动起来了,奶奶走出门,小鸟飞来了,小鸡正“唧唧”赶来吃食……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完全被这幅会动的“画”吸引了)它们的数量是几?(当学生说到相应数量的事物时,这事物相应会闪动)借着这幅生动的现实情境图,孩子们很快说出1~5各数。这样课件图文声像并茂,逼真的音响,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多媒体为数学教学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成动态,把抽象化为具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充分说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有效集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课件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上要尽可能地运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形、实物或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

例如,“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基础上认识的又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我们往往会让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找角、用纸折角、用尺子画角,从而丰富学生对角的感知和认识。但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建立角的概念,而通过课件动画的辅助教学,我们很容易突破了这个教学重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导入新课,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后。

老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种物体,谁能很快地找到它的角?

①课件出示各种物体:扇子、剪刀、直角尺等实物图。

②让学生指出实物上的角。

③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答案(用课件在实物图中抽象出角)。

④指出角的每一部分名称,课件依次闪烁后出示角的各部分名称。

怎样让学生顺利地建立角的概念呢?老师通过学生实践操作,看、摸的同时通过课件的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通过课件演示角的各部分等,使学生对角的表象和特征有了直观、具体、深刻的认识,突出了本课教学重点。这样在数学知识较抽象时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突破数学知识难点。

三、运用课件设计内容丰富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我们要注意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饶有兴趣地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用7、8、9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时,因为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已有初步的认识,教学的第一步用卡片复习乘法口诀,然后用课件创设学习,用7、8、9乘法口诀求商情境(布置教室),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交流,在教科书中解答相应问题,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后创设了以下的课件图片:

小猴爬梯摘桃:每一级梯子上都有一个求商题,算对了才可以上一级去摘桃子。

小兔过河采蘑菇: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求商题,要全部算对了,才能到达对岸采到蘑菇。

小鸟回家:每个小鸟都叼有一个求商题,算对了才能回到自己编号的小窝。

多个富有情趣的竞赛活动学习情境,巧妙进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7、8、9乘法口诀求商。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有欲望去学习和探索。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帮助妈妈解决烙饼问题,给学生提供具体要求: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李阿姨、妈妈和小红每人一张,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开讨论,总结出烙饼的方法,然后把学生认同的几种烙饼的方法运用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找出最合理的方法“同时烙两张饼!”也就是锅里同时要有两张饼,我们把这种方法简单地记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然后追问:烙3张饼最少用9分钟,如果烙5张饼、7张饼……9张饼呢?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总结出:烙饼所需的最少时间数等于饼的张数×3(烙一面饼所需的时间)。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时,也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时,我就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各种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我就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我就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割补的方法,运用不同色彩的笔调进行移动割补,每一次的演示过程都是那么清晰明了,把难以理解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获取,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后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思路清晰,问题迎刃而解,牢记于心,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信息量、形成技能

我们的教材新知容量大,课时紧张,感到时间不够。适机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可以节约新授时间,加大课堂练习的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后,还有想一想: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后,该怎样解答。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读题后,再找出条件和问题,再重新画出线段图,再根据题中的数与量之间的关系一步一步地进行解答,这样在没有使用课件的情况下讲授新知的时间必然会长一些,也会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不一定能完成,如果把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制作成课件,?W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熟练地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给学生留出了巩固练习和交流的时间,增大课堂信息量。课堂练习中我补充了下面这道题:奶奶买来8个苹果,6个橘子,买的橙子是苹果和橘子的2倍,奶奶买来多少个橙子?

(1)8+6=14个 14-2=12个

(2)8+6=14个 14×2=28个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3)

一、课件教学与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披着华丽的外衣闪亮登场,让记惯了枯燥的物理公式的同学们眼前一亮,它的丰富多彩、它的大量容纳、它的声情、声色并茂、灵活多样,确确实实是教学改革的很好帮手,搞好教学的好工具。多媒体这种教具,它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与时俱进、打造自己,制作现代化的教学模具,变三尺教坛,一支粉笔为幻灯片、MP3、flash等去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但是,多媒体再好只是一种教具,它展示的也只是老师的教学技能,千万不要认为这种教学技能的提高就是教学改革的全部。如果我们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灵活多样、大容量、易操作的优点去启发思维、开启智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那多媒体的使用,就流于了形式,实在点说,我们用失败了。

多媒体使用要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二、灵活掌握、动手动脑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彼得克莱恩曾经说过: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是学习的三大要素。因此,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得以实现。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省时间的特点,灵活有趣的特点,留出大量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张扬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积极的进行探究活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探测学生的思维、捕捉学生的疑难,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向多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思索。

例如: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时,我教学准备了:抽气机、牛顿管、羽毛、粉笔、硬币、投影仪、相关投影片、课件等教学用具。上课开始,我先展示课件:教学目标、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知道不同物体在同一地点下落时加速度相同,都是重力加速度。然后我动手演示:将粉笔头从高处释放。提问:观察到运动的特点?提示: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这一类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大家齐动手,一手拿纸弹、一首拿钢弹,同时下落,(几乎同声回答)重的落得快。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这也是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阐述的影响人们两千多年的看法。

但是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话一出口、学生议论纷纷),我接着说,同学们可能也听说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这个由伽利略做的实验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并且他还用归谬法、数学推理都证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好的、下面我们再试验(结果还是和上次一样)。老师及时引导,既然伽利略已经证明亚里士多德观点错误,为什么同一纸片,形状不一样,其下落快慢不同呢?这是我们肉眼看到的实实在在的现象呀你?大家思索(七嘴八舌)。

我带领学生们到实验室大家一起做另一实验:该实验不事先抽气,让同学参与,自己得出在牛顿管中由于抽气而使物体在下落时不受空气阻力。同学们发现牛顿管中的羽毛、粉笔头、纸片、硬币同时落下,同时落到管底。学生们自己总结出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实践证明,对多媒体教学不依赖、不沉溺,适时用;该不用时就让多媒体睡大觉。学生的探究意识很强,教师灵活教法适当引导、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件游戏、相得益彰

推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大胆的假设,并对这些猜想进行探究、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多媒体教学,老师站在讲台、手点鼠标,常常会发现一些看似嗡嗡发言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参与者很寥寥,很多同学随大溜跟着走的现象随时就容易出现,真正提问到时却有把问题答得似是而非的“南郭先生”。因此,老师又要放下手中的鼠标,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对他们“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电磁场理论时,对于这样的抽象又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望而生厌,要记住这些知识点,必须将通过游戏记法将他们推到时兴奋点。具体可以这么做:课件将知识点在大屏幕上展示,老师分析后,学生会懵懂,这时老师就不要在大容量的多媒体上恋战。可以带领学生做游戏,老师带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抽取一组进行游戏。再抽一个同学取一个数字,下一个同学依次报数,如果报到以7结尾或7倍数的数字,不能将该数字报出来,而要在3秒钟内拍一下手然后等待老师提问其中一条电磁场理论知识点,如老师问:“均匀变化的磁场”,学生就要答“产生恒定的电场”,如果回答不出来的话,就罚其讲一个用到物理知识的生活小常识。因为有惩罚措施,学生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有相对高的主动性去记忆。当其中一组进行实验时,其它小组同学当小评委,他们也会很认真的监督和校对,就达到重温巩固知识的效果了。游戏结束了,我们再回到大屏幕前重温教学理论,学生们都纷纷点头。

类似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都可以用这种游戏方法强化训练。有效地物理课堂教学要动手实践与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灵活掌握课件教学,把多媒体和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流于课件的多彩的形式,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4)

就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来说,课堂教学依然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模式,教学手段的优化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高教司成立全国高等院校工科和理科计算机辅助教学协作组织,指导高等院校开展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教学开始,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使高校课堂教学在教学模式、内容、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历过最初热情高涨的盲目使用后,面对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种种教学问题,目前对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理性对比分析以及有效结合方式的探讨逐渐增多。本文基于作者在教学中的实际体会,探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两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结合方式,以期为今后高校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提供一种思路。

一、多媒体课件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

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即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图片、符号、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整合与控制,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加工和传递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件,穿插大量图片或图表等,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生动的画面以及形象的演示,可以形成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讲解中配合生动的演示,不仅可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还能减少教师板书对课堂时间的占用,使教师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更是解决目前高等院校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讲解内容预先设计好的课件,相对传统板书而言,播放节奏更快。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演示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做笔记。而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课时压缩现状,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讲解更多知识,就更容易依赖多媒体课件,留给学生思考、提问及讨论的时间就相对有限,师生互动少,学生易倦怠,因此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预设的课件无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问题,不能兼顾学生的思维过程,影响了教学效果;课件播放过程中光线昏暗,学生摘记困难,易疲劳。虽然多媒体能使静止的内容动态、形象化,但仅限于演示,学生学得轻松,但课后忘得也快。尤其部分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色,忽视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花费主要精力于课件样式、动画等内容,使学生被计算机上的画面和声音所吸引,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传统板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

板书教学是在悠久的教育历程中传承下来的基础教学模式,指教师设计和运用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像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认知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增强记忆;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保留传输信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类教学行为。传统板书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容提纲,保留整节课,为的是给学生清晰的思路,尤其在课堂结尾的内容总结时表现出提纲挈领的作用;另一部分是教师根据课堂讲授需求灵活书写,帮助学生实现对讲授内容的理解,相关主题内容讲完即可擦掉,是板书中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可参与互动的部分。

传统教学中,板书是否优秀,一直是对一个教师进行评价的主要方面。好的板书给以人严谨、美好的感受。板书与教学进度同步,灵活性强,不受课前教学设计限制,可随机应变,根据学生听课情况,对知识的理解情况等调整授课内容或手段,师生交互性好,与各个教学环节吻合,可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确保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板书内容可以随着课堂活动的展开而随意增加、调整,能激发教师的讲课激情,其良好的互动性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除在一些基础推理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中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外,板书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基本被抛弃。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效率低,板书工整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和上课质量的好坏,对教师要求比较高,一味注重板书质量直接影响授课进度,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是板书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讲授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有效结合

虽然高校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零板书或者纯板书的现象,但是大家对于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使用的必要性早已达成共识。已有关于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方式的探讨,也给出了目前在两种教学手段的结合方式上存在的主要模式以及对应的优缺点。在诸多结合方式中,两种教学手段被关注的重点仍主要集中在多媒体的形象性和动态性,板书对教学内容整体性以及授课过程中教学内容逻辑关系的呈现等方面。

多媒体课件具有传统板书无法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当今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完美的演示功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有限的课时,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节省了课堂板书书写占用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这是保证学生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前提。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对部分内容进行优化演示以提高教学效果,这才是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

传统板书的效率问题是其被摒弃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必要为了追求板书提纲挈领的优点而要求教师重拾板书,这一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提纲页以及课件中主要标题的优化设置来实现。而板书中教师即兴书写辅助讲解的部分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参与性,是活跃课堂气氛、缓解课件播放引起的视觉疲劳的有效方法。

因此,为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讲授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将传统板书中框架性内容提前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设计,将关键性、抽象性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减少具体内容的罗列,发挥教师课堂口语讲解的生动性优势,避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通过板书灵活书写让学生抓住、理解教师讲解过程中的重点,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到板书讲解中,以讨论互动的模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掌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讲解的主导作用,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切换和使用,才是符合教学需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结合方式。

参考文献:

[1] 韩芳. 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7.

[2] 刘伟伟. 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梁奇. 多媒体技术辅助高校声乐教学的探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0):63-64.

[4] 司春棣,韩会玲,齐清兰,梁素韬. 水利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使用模式优化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3):351-357.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5)

可是我却在长达三年的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发现一系列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具体来谈谈我校课改的一些问题所在。

首先,学校要求班级桌椅的摆放一定要是“会议式”。因为高效课堂有“独学”“对学”和“群学”等不同的学习形式,小组建设是这些学习形式的基础,所以“会议式”桌椅摆放必不可少。问题是课桌椅摆放成区别于传统的“秧田式”的“会议式”之后,就表示小组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吗?学习小组是以班级内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意在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型组织。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桌椅怎样摆放。相反的因为我校学生人数众多,各班班额基本在70人以上,在拥挤的教室中课桌即使摆放成“会议式”,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完全没有间隔,而是连成一长片。

正因为如此,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的情况,群学时小组与小组之间还会互相影响。另一方面,因为“会议式”课桌椅的摆放,学生都是面对面坐着,在老师总结概括知识点的时候不认真倾听,在组内进行讨论的时候趁机讲话,不参与学习。而且因为教室异常拥挤,教师很难进行巡视,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督促。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对于课改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没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操作要领。

其次,虽然分组也是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全班要分为12组,每组少则6人,多则8人。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也没办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活动和思考。

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另一些较为消极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喜欢做听众,渐渐地他们对一切群学活动参与度越来越低。即使教师规定了小组内每个成员针对一个学习环节的发言次数,在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有差异的情况下,待优生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时候,仍然是特优生在帮助他们完成。日积月累,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强,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分化还是日趋明显。

因校而异、因班而异出现的种种问题,迫使我们还要在小组建设上有更深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怎样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小组建设进行更细化的实践和总结,亦或是独创一套贴合本校实际教学的小组建设模式,才是课程改革探讨课堂“高效”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而不是照本宣科的生搬硬套。

再次,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很难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落实。以前的课堂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老师讲解了一个知识点后,进行大量的专项练习,甚至有些内容是“精讲多练”,教学内容当然容易完成。而现在的课堂以学生为主,要学生思考,要学生讨论,要学生讲述,甚至要学生总结。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出现精彩的瞬间,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全员参与,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自然就显得捉襟见肘。这已经成为目前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6)

自2009年9月,河北省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时代呼唤创新教育,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死记硬背等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限制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实用型人才。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亟待多媒体的渗入、融合,以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它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如何有效地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仅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课件制作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人的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应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多媒体教学”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它需要教育理念作指导。现代教育理论采用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的是创设情境、意义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可见,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所以课件制作一定要围绕学生如何“学”做文章,让学生成为课件的主人。

在课件制作上,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营造一个促使学生学习与探讨的环境与氛围,另一方面要在设计上给予学生适宜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增强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提高课堂效率。

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看来,在实际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地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同时提高其探究能力。

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是充分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原理,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考察与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漫画、动画、视频资料及音乐,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一个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情境中,感悟知识,从而增强教师讲解的可信度。

例如:在讲解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时就引入时政材料,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列举社会现象或身边的事例,进行简单的评价,从中感受“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多媒体课件在政治课堂上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热闹,处处滥用。

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要盲目地以此来代替其他教学手段。在有些教师的观念中,多媒体就是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这其实是一种错误。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一定条件,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例如,课本中有些漫画,让学生直接看书就好,没有必要把它弄到电脑上再放出来,有时效果也不是很好,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

2.紧扣教材重点,避免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稳定、集中、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有些课件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刻意追求热闹,展示大量的图片、歌曲、录像文字,冲淡了教学主题。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7)

一、“班班通”的发展和教学意义

200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努力推进‘班班通、堂堂用’,让广大中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自此,以“班班通”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

“班班通”工程是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通道和信息内容,联通到每个教学班级,通过多媒体硬件设施电子白板、电脑、背投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系统。它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通俗地理解,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班班通”设备的应用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班班通”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新颖、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正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它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在文字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利用Flash设计多媒体课件,不断变化的图、文、声、像,在深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了学习成功的可能性。

三、发挥班班通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条件下,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求异精神,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出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班班通可以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促进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使学生由原来的单纯接受转变为能动的发现、探究、研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班班通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利用课件素材,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真正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运用“班班通”有利于分类教学的进行

学生认知差异和原有水平的差异,影响了学生学习方式、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迁移,所以设计有层次性、体现个性需要的练习是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要求。运用“班班通”能较好的实现这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知识水平自由选择难度相宜的题目后,不懂的地方可以点击“自主学习”板块,重温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即使答错了,也不会伤及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在网络的提示下获得解题帮助,进而掌握所学内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五、运用“班班通”,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成果让学生去分享,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魅力。

六、充分发挥班班通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作用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8)

项目基金:本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Y13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基础教育高效教学研究”工作站在站成果。

1 问题的提出

1.1 教学模式的广泛构建及其实施困境

继20世纪80年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第一波热潮之后,新课改催生了新一轮的教学模式热。在此背景下,很多地方和学校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呈现出由“重教”向“重学”、从单一向多样发展的实践转向,以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一些共同理念。与教学模式在各地各校大面积构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教学模式在实施与推广过程中遭遇到不少问题,可谓困难重重。当然,阻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困惑,也有家长的质疑,还有表面上课堂热闹非凡但学生成绩却短期内不见提高的尴尬。当人们所有的期盼都已落空或是再也看不到前进的方向,教学模式的实践命运由轰轰烈烈的推进到徘徊不定、驻足观望直至几近夭折便不足为怪。那么,这种反差到底折射出什么问题?笔者以江川县“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为例管中窥豹,以探其理。

1.2 江川县“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双主互动”是江川教育界历经3年的探索实践创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下,创设一种“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情境或途径,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导学型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教学观念上,视学生为主动认知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学目的上,强调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智力和能力发展的统一;教学方法上,既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重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方法;教学环节上,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后指导的统一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形式上,重视采取个人自学、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法,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师生关系上,平等、和谐、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民主氛围,从而完善主体人格,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其基本教学环节由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延展学习构成,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学生行为与教师行为,二者之间建立起“学”与“导”的双向互动关系,经由三学、三导和三个环节交叉形成一个整体架构。

2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1 深刻把脉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任何教学模式的构建都需基于一定的教育背景,致力于解决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构建前期,立足素质教育形势对三个问题做了思考:一是通过课堂调研提出学生学习面临的五大现实问题,二是根据多年下乡调研对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做出分析,揭示出传统“时间+汗水”的质量模式的历史贡献与实践弊病,三是提出滞后的教育观念对教学过程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模式中,对其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要素做了相对完整的阐释。

2.2 合理选用模式建构的方略路径

归纳和演绎是建构教学模式的两种典型方式。前者主要指从某一理论出发提出假说然后验证,后者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形成理论,或是基于本校情况自主探索,或是借鉴它山之石模仿调整。在“双主互动”这一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所积累的经验主要来自北上河南西陕、东诣山东杜郎口进行的考察学习,同时结合本县教学实际及本县倡导的“主体教育”而建设性地提出模式,大力推广,应该说带有较强的演绎色彩,同时也不排除经验总结,事实上这也是目前教学模式建构的趋势。

2.3 在统一要求中倡导灵活探索

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乔伊斯等人把“使用教学模式”称作是“一个严格但又灵活的工具”。教学模式,是一种大的教学框架或规则,并非针对具体的、细小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模式推广中必须在强制性与自主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一方面,教学模式需要有一个基本模式、统一模式,以确保模式的稳定性。同时,在推进意见的相关文本中明确提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都能根据所任学科特点,正确灵活地运用“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现“三改三提高”的目标。这主要是基于对模式学科差异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考量,避免教师对模式的运用陷入模式化、教条化的误区。

2.4 在多方主体参与中逐步推进

教学模式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纽带和桥梁,这一特性决定了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从来不应是理论研究者或实践操作者单方面的事。放弃了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必然是空洞的理论。在“双主互动”这一教学模式中,集中了学科专家、教研人员、行政领导及一线教师等几类不同的主体,群策群力,使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调研培训、管理视导及实施操作等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且非常注重校长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校本教研的优势。

3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条件

要保证一种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推广,就要具备相应的支撑条件,或称为实施条件、实现条件,它是教学模式的内在组成部分,“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的最佳组合和最好的方案。”关于“各种条件”指哪些,观点不一,归结起来,我们认为需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考虑。

3.1 根据教师特点选用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功能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师来实现的,其对教师的素质有着一定的要求,不是每一种教学模式都适合所有的教师。所以每个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尽量考虑自己的学识、能力及教学经验,尽量扬长避短,选择那种比较适合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教学模式;反之,则可能陷入作茧自缚的困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很多教学模式对于刚接触课堂且教学经验欠缺的新老师是不适用的。强调互动的教学模式一般要求老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一定的学习指导能力及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师生关系和谐,这一点是否所有老师都可做到?由姚桂琼创立的“小学语文‘三基四步’体验教学模式”在实施建议中就明确指出,运用该模式的教师至少要有五年以上的语文教学经验,对“语文”还要有一定的感悟。

3.2 考虑学生情况择定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不同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也有影响,所以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需从所授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学环节都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己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在课上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解决学生在预习时不懂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靠学生自主来完成。“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使用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及自主学习能力。如若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必将难以达成预定的教学意图,很多强调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课堂上应用效果不佳,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此。低段的孩子一般都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大部分还在学习习惯培养阶段,且易出现课堂纪律问题。

3.3 基于学科特性调适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在目前很多人热衷于不分学科把某一种教学模式运用于所有学科的背景下,回归“学科本位”的冷思考是相当有必要的。毕竟各个学科性质有所不同,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如科学探究模式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而角色扮演模式则更适用于价值观领域的学习。教学模式的创立、运用与推广要充分考虑学科差异,基于不同学科特性有所侧重,如语文侧重“读”,具体到“互动学习”这一环节,课堂中学生能否实现真正互动的重要基础是有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所以在各个环节应非常重视阅读;数学课则应重视练习的运用及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如何探索出相对成熟的适合每一学科的独特模式,在“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这一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适并建立起各种变式?这些依然是模式建构者们努力的方向。

3.4 拓展时空环境活化教学模式

保证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另一前提条件是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时间、空间、基础设施及学习材料等。就时空方面而言,事实上许多教学模式并不局限于课堂45分钟,而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辅导等环节,使课前、课堂到课后构成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另外,在课堂教学日趋开放的今天,教学设备的不齐全,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也会受阻。设想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一所学校如果都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的话,如何要求学生去尝试和体验呢?在情境教学模式中,如果把教学局限在狭隘而单一的教育空间中,单纯依靠教师语言,其情境创设的效果恐怕也会大打折扣。另外,一些教学模式尤其是蕴含探究成分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需要充足的学习材料作为支撑,乔伊斯等人认为,对于科学探究模式“最理想的支持系统在于:一组能引起疑惑问题的材料,一位掌握智力操作过程和探究方法的教师以及于问题有关的材料来源。”所以如何充分考虑时空环境活化教学模式,促使其发挥最大效用?这一问题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江川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川县“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C].走进学生 享受工作 幸福生活 江川县“双主互动”教师读本,2010.

[2][美]Bruce Joyce, Marsha Well, Emily Calhoun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教学模式(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1. 81.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9)

多媒体课件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可以创设信息量大,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兴趣。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生动直观的动画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利用课件把“卖气球”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的动脑、动手,有的数图上的气球,有的摆自己的木棒、图片,还有的在练习本上写计算过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了学习过程。再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应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不到2分钟的动画,就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探索活动中。

二、使用多媒体课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有动画效果好,交互性强的优势,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间接地理论直接化,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的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又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创设了按题配置的活动景物。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和难度,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思维能力,促进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上的知识点,都是以静态的形式出现,特别是一些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往往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演示或口头讲述出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多媒体课件能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老师对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又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一根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把其中一个小球固定不动,甩动另一个小球,使其作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圆是怎样形成的?请用数学的观点来说说:这个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看到两个点、一条线;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点环绕着固定的点运动……最后形成了一个圆……这样将演示、观察、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圆有了一个形象的感知,而且渗透了“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圆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打下了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篇(10)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教师角色转变 高效课堂

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大力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导向性教学,促使重新定义并转变教师角色。一体化教学中,传统的控制型课堂教学向开放的活动型课堂教学的发展,学习兴趣和学习办法紧密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笔者结合两年多的实践,谈谈在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体化学习活动中,基于以学生为主体应用一体化导向教学的收获。

一、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体化教学

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演示、巡回指导为主的单一实习教学,形成集参观、情景模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践、展示、总结评价、讲授、演示等教学手段为一体,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学习办法、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学习活动。实施一体化教学后,课堂教学更具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在学与教的全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加有效。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拓展了零件普通车床加工教学的新空间。在学习普通车床基本操作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车床类型及代码的含义,能有效调整其自身的学习态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加工情景模拟及生产现场仿真,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使其积极参与讨论并完成学习活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易于教师全程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总结,利于促进学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根据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体化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灵活转变角色,从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到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最后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切实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使其课堂学习更有效。

1.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为了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零件普通车床加工的兴趣,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设计贴近真实的工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具有可思考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开口说、动手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如在学习车床基本操作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拍摄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机床,通过企业专业人员的介绍,认识车床型号,记录车床可以加工的零件类型等。参观结束后,通过展示拍摄的机床图片,让学生轮流介绍图片上机床属于哪个类型,可以加工哪些零件,有何特色等。拍摄图片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展示使其个人情感得到认可与赞赏。

2.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既要有效设计学习活动,又要有序组织学习活动。有序地组织一体化课堂学习活动,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的基础。如在学习加工平口钳丝杠时,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准确无误地告诉学生学习活动过程:在生产现场,钳工组的学生拿来一个平口钳上损坏的丝杠,需要车工组测绘出草图,利用Autoad绘制立体图,每组完成丝杠的粗、精加工后交予钳工组,并得到质量反馈。通过小组成员分工,测绘,立体图的绘制,工、量、刃具的准备等,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活动情趣和任务完成的有机结合。组织好课堂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既不能让基础差的同学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挫折感,也不能让基础好的同学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让所有学生都从学习活动中受益,通过实践完成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方法、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参与中感受乐趣,激发潜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作为组织者直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兴趣,合作学习、交互教学,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有效消除学生的紧张、抵触情绪,以形成融洽、适宜的学习情境。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演示,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让学生通过模拟工作情境,使所学知识、技能等潜移默化地融入潜意识中,继而掌握实际运用能力。遵循“鼓励多一些、批评少一些、希望大一些”的原则,鼓励学生勤动手、好提问,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适时给予肯定和赞许,帮助学生感受自我成就,树立自信。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疑难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沮丧、厌学等情绪。此刻,教师首先应倾听学生此刻的想法,从感情上为学生情感提供支持,帮助其控制情绪;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启发学生的认知力,帮助学生解决技术疑难。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智力潜能。

三、有效教学,高效课堂

1.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在零件普通车床加工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很重要,行动示范更重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借助语言表达和演示、示范来实现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演示、示范动作是否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体力劳动的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语速快慢适度,且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提出的导向性问题要紧紧围绕知识点与技能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的演示、示范动作既规范、简练,还要便于学生模仿、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规范的操作演示、高质量课堂展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支撑。

2.网络、多媒体课件运用的有效性

在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体化教学中,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模拟工作情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有弊端,比如:网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只注意工作情境的生动画面,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受限。针对多媒体课件的弊端,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交互性的课件;教师在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时,应讲用结合,演示与学生实践结合,根据学习活动决定课件的播放内容。将多媒体辅助教学穿插于一体化教学当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在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组织学习活动,突出工作任务,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中教学相结合、教师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对每个学习活动环节给出明确详细的工作要求、能力目标,使学习活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要切实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布置任务时,尽可能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典型性,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角色转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体化学习活动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良.零件普通车床加工(一)[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12.

上一篇: 对证券投资的理解 下一篇: 宏观经济与实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