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栽培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21

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篇(1)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要求在适期播栽条件下,强调“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以提高茎蘖成穗率,培育抽穗后高光效高产群体,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1 正确理解“十字调控技术”的主要内容极其相互关系

“十字调控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壮秧是高产的基础,俗话说:“壮秧一半稻”。同时,只有壮秧才能扩行减苗,反之,秧苗不壮,扩行减苗就不能高产。因此,首先必须努力培育壮秧。扩行、减苗是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重要手段。行距不扩大,基本茎蘖苗过多,水稻群体过大,容易发生病害和倒伏,难以取得高产。调肥、控水是在“壮秧、扩行、减苗”的基础上,通过施足基肥、减少分蘖肥,提早搁田,增加、壮大有效分蘖,控制高峰苗,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并增加穗粒肥施用量,使群体稳发稳长,达到最佳质量指标,从而提高成穗率,发挥大穗优势来增加每亩总粒数(总颖花量),实现高产更高产。

2 培育壮秧

目前,应用旱育秧是培育适龄壮秧的最有效的技术,旱育秧从“壮秧先壮根”的观念出发,从而抓住了壮秧最为根本和最为关键的指标。这里介绍两种先进实用的育秧方式。

2.1 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

肥床旱育秧是在肥沃、深厚、疏松,呈“海绵”状的旱地苗床上,杜绝水层灌溉,采用适量浇水的方法,培育水稻秧苗的育秧方式。其技术关键是:1.肥床。苗床要进行严格培肥,达到肥、松、细、软、厚的标准,是实现旱育秧的基础和前提(实际生产中已越来越简化,要求降低);2.旱育。播后要严格控制水分,不缺水不浇,浇则浇透,是形成壮秧的途径和手段。

2.2 塑盘旱育秧技术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由于其高产、稳产、省工、节本,尤其是对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其高产、稳产、省工、节本的具体表现(1)高产、稳产:在淮安区产量水平一般在1100斤—1300斤之间,与手插秧基本持平,甚至略超。(2)节本:一是省插秧,一亩大田只需秧池15平方米,也就是说1分秧池可栽4亩大田,和常规水秧1分地只能栽5—6分大田及肥床旱育秧的1分地栽⒈5亩,相比省秧池显而易见。二是省种子,一般每大田可省种1-⒈5斤.(3)省工:一是秧田期省工,据资料显示,秧田期每亩大田可省0.81个工。二是移栽时省工,育出的秧苗可抛可摆,如果抛,据生产实际看一个中等熟练人一天可抛4-5亩,而一个很熟练人一天也很难栽到一亩地。三是劳动强度减轻,有人把抛秧苗比喻成“轻松愉快的劳动”,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形式。即使插、摆,运秧劳动强度也明显下降,效率也明显提高。

3 扩行、减苗

扩大行距可改善稻田中后期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增加光合效率,有利于防止和减轻纹枯病发生,使基部拔长节间增粗变短,防止倒伏,同时,有利于抽穗后增加光合产物积累而提高产量。现在,大面积生产上行距普遍较小,纹枯病等病虫害较重,所以要大幅度扩大行距,缩小株距。扩大行距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产量水平以及栽培管理水平来确定。根据近几年实践:粳稻亩产550公斤,扩行到7.5寸,株距3.5寸,每亩2.3万穴,亩栽基本茎蘖苗9-10万苗;亩产600公斤,扩行到8-8.5寸,株距4-3.5寸,每亩1.9-2.1万穴,亩栽基本茎蘖苗8-9万苗;65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扩行到9寸,株距4-3.5寸,每亩1.7-1.9万穴,亩栽基本茎蘖苗7.5-8万。

4 肥料运筹

一般亩产600公斤水稻,大田施纯氮量在18-20公斤,磷肥(P205)5公斤,钾肥(K20)15公斤。具体施用技术为:

4.1 基肥 亩施家杂肥30担,碳铵45-50公斤或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缺锌田基肥施硫酸锌1-1.5公斤。基施碳铵要犁后深施或旋耕入土,以防止挥发流失,提高利用率。不宜用大量碳铵作面肥,以免挥发流失和烧苗。

4.2 分蘖肥 在移栽活棵后(栽后5-7天)亩施碳铵15公斤左右,作促蘖肥,以后再看苗亩施尿素5公斤捉黄塘促平衡,特别是迟熟中粳。目前楚州区水稻分蘖肥使用量普遍偏多,应改变这一做法。粘土地可将一部分分蘖肥放到基肥中使用,尤其是碳铵更应深施作基肥,比面施可提高化肥利用率一半以上。

4.3 穗肥 增施穗粒肥,争取大穗粒多,是中后期田管夺取高产增产的关键一着。能否施用穗肥,施多少穗肥,应根据前期用肥情况和中期搁田后的苗情确定。

从苗类上看,一是群体稳长型(一类苗田),表现为适期够苗,搁田后群体叶色自然褪淡,预计剑叶出生期开始封行,这类多为麦茬早发稳发田块,穗肥施用要促保兼顾,每次亩施尿素5-6公斤(大致分别在7月25日和8月10日)。二是群体不足型(三类苗田),表现为苗迟、预计迟封行或不封行,群体叶色较黄,这类多为麦茬迟栽晚发田或发生过僵苗的田块,穗肥施用要以促为主,兼顾保花,用肥量要足,7月25日前后施尿素7.5公斤促花,8月10日施5公斤左右保花。三是群体旺长型,表现为过早够苗,封行偏早,群体叶色深,高峰苗数往往超过预期亩穗数的1.5倍,原因是前期肥多或搁田不及时,一般不宜施穗肥,可补施尿素3-4公斤/亩作粒肥。

从叶色上看,一般掌握叶色不褪淡不急于施穗肥。具体标准:一是倒4叶深于倒3叶,暂不施、推迟施;二是倒4叶接近倒3叶,将要落黄,可以施,适量施;三是倒4叶淡于倒3叶,已褪淡黄,要及时重施。

5 水浆管理

5.1 前期浇灌 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返青后浅水勤灌促蘖,间隙脱水,露田增氧,促使发根,促使土壤秸杆等有机物分解。但不能脱水搁板。

高效栽培技术篇(2)

关键词水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水芹是一种耐寒的多年生匍匐植物,营养丰富,清香爽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因其喜冷凉,一般在9月中、下旬栽植,冬春上市,是冬春蔬菜市场的主要品种之一[1]。现将伏水芹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

水芹适应性较强,洼地、水田和水源充足且地势不高的旱地均可栽植。土壤以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粘土为宜。栽前排去洼地、水田积水,施足基肥,深耕细耙,使田土达到平、光、烂、细的标准,最忌高低不平,因高处易受旱晒枯,低处易积水成涝,萌芽时易受田水晒烫,造成热水煮芽而缺棵。

2母茎培育

选择茎叶产量高、耐炎热、香味浓的良种。一般在前年8—9月或第2年清明之前,从良种田中选取健壮种株,以3~4根为1簇,栽插于终年不断水且有冬暖夏凉特性的水稻田。如秋栽,穴行距为30 cm×30 cm;如春栽,因生长期短,发棵较少,穴行距为15 cm×30 cm。

3种苗处理

3.1排种

越夏的母茎休眠芽必须在25 ℃以下才能萌发。早水芹于立秋排种,此时气温较高。为使休眠芽提早萌发,宜先催芽,即从留种田拔起侧芽饱满的母茎捆扎成小束,交叉堆放在阴凉通风处,上面盖1层稻草或带叶树枝等,日盖夜揭,早晚浇凉水,保持凉爽湿润,定期翻堆,防止腐烂。10 d左右各节开始生根发芽即可排种。

晚水芹于秋分前排种,此时温度已降到25 ℃以下,不需要催芽。排种前,先放干田水,将粗壮的母茎排在大田四周,母茎基部朝外,稍头朝里,以防大雨冲走。将细长的母茎切成长10~15 cm的小段,均匀地撒于田块中央。排种后7~10 d开始萌芽,15 d后开始发叶生根,30 d后苗高可达12~15 cm,结合除草进行匀苗移栽。

3.2软化

为使田间群体生长整齐,高矮一致,并提高水芹的品质,可采用深埋入土的办法进行软化[2]。具体办法:于11月上、中旬,株高25~30 cm以上,采挖所有的植株,就地深栽1次,每穴植10~15株。入土深度视株高而定,地上部留10 cm,其余全部栽入烂泥中,使其在缺光的条件下逐渐软化变白。在深埋时,两手五指伸开夹住植株根部直插入土,要求不歪、不卷根。但在土质较干的田块里不适用此法。

4田间管理

4.1水分管理

水芹生长量大,需水较多,排种前田间放干水,排种后田间保持薄水层,以母茎1/2在水中,1/2露出水面为宜,2~3 d后将水排去,使母茎倒下陷入泥中。保持大田湿润,如遇暴雨,及时排水,严防母茎被水冲刷后漂浮。天气干旱,晚上灌浅凉水,早晨排水。当苗高3~5 cm时,搁田4~5 d,使表土稍干,促进根系生长。以后随灌随排,保持田中土壤湿润,促其快长。匀苗前后,田中保持水深2~3 cm。秧苗活棵后排水,表土保持湿润。秋分至寒露期间,植株生长旺盛,应结合追肥,田中保持浅水深3~4 cm。霜降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需逐渐加深水层,水深灌至叶柄交叉处以下7~8 cm为宜,最高不能超过分叉处。此时气温极不稳定,如遇气温上升到10 ℃以上,田间仍需排水,以免嫩芽烂坏。结冰前应灌深水防寒,最高水位为60~70 cm,仅留叶尖。第2年开春后,天气变暖,需逐渐排水,使水位下降至10~20 cm。

4.2肥料管理

水芹喜有机肥。大田整地时,施堆肥或人畜粪尿6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作基肥。排种15 d后,如芹苗瘦弱,追施尿素75 kg/hm2。秋分后,植株进入旺长期,应加大追肥量,施复合肥375 kg/hm2,连续2~3次。同时,可追施适量草木灰1~2次,以补充钾肥。霜降后,植株生长缓慢,应停止追肥[3]。每次追肥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以使肥料被充分吸收。追肥后用水泼浇,洗去茎叶上的肥料,防止烧伤叶片。

5病虫害防治

水芹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斑枯病和锈病。蚜虫用吡虫啉75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防治,7~10 d喷1次;斑枯病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喷防,7~10 d喷1次,连喷2~3次;锈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混合防治,7~10 d喷1次,连喷2~3次[4]。

6留种和采收

选择性状优良、株高适中、茎杆粗壮、节间较短、腋芽较多且健壮、根系旺盛、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种株,做好留种田管理,确保种株健壮、无病虫害。不需深埋软化的地区,11月中、下旬就可上市,经深埋软化的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推迟。

7参考文献

[1] 钱积玉,张春华.野生蔬菜水芹的开发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8(1):42-44.

高效栽培技术篇(3)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047-01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水稻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经常遇到干旱年份,岀现季节性或局部性干旱,在部分区域缺水的矛盾日益明显。推广水稻节水高效栽培,既能节约用水,有效地缓解旱情,又能提高产量和水资源利用率。近几年来,该项技术在盐城地区示范推广,实践表明:该技术平均增产15%左右、平均节水40%左右,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统一品种布局

在同一匡口必须种植同一水稻品种,确保水稻生育时期和生育进程基本一致,有利于统一田间管理和节水栽培技术的顺利实施。在生产上,选用分蘖性强、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可确保安全齐穗。

2 培育旱育壮秧

实施水稻节水高效栽培,首先要培育好旱育壮秧,采用旱床育秧和塑料抛秧盘育秧技术,改变过去湿润育秧方式,从水稻秧苗期就开始节水,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1]。

2.1 旱床育秧

2.1.1 备好秧床。因地制宜,选择便于管理的田头或什边地作秧床,在冬前进行培肥熟化,主要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到翌年春季播种前7 d,适当少施速效无机肥,使秧床土壤中基肥的含量能满足秧苗生长需要。

2.1.2 精细播种。先精做坂面,达到面平土碎,坂面宽度1.5 m左右,并在四周开好排水沟。釆用日浸液露法,将稻种浸至破胸露白进行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使5 cm表土层的水分达饱和状态[2]。掌握适宜的播种量:杂交稻为225 kg/hm2左右、常规稻为600 kg/hm2左右,苗床与大田比一般为1∶(20~25)。播种盖土后,用好旱田除草剂封杀秧田杂草,同时防治好地下害虫。

2.1.3 覆膜保湿。播种结束后要及时覆盖薄膜,保湿增温促齐苗。为防止高温烧苗,在薄膜上再铺1层薄稻草遮荫。

2.1.4 揭膜炼苗。播后7 d即齐苗后,要及时揭膜炼苗,防止秧苗徒长,秧苗三叶期以后要严格控制浇水,如中午秧苗岀现卷叶时,在傍晚适当补水,如遇大雨田间有积水时,要及时排除。

2.1.5 适时移栽。旱育秧苗的适宜移栽秧龄为3~6叶,要坚持适时早栽促早发,通过旱育的秧苗,矮壮老健、抗逆性强,移栽到大田后无缓苗期,活棵快,根系暴发力强,前期分蘖旺盛。

2.2 塑盘抛秧

2.2.1 化控育苗。釆用塑料抛秧盘进行育秧,通过化控矮化处理,可提高水稻秧苗的质量。在播种前,将催芽破胸露白的种子,按1 kg干种子用1 g多效唑,对适量水拌匀稍干后即可播种;当秧苗长至一叶一心期,用多效唑15 g/hm2对水225 kg进行喷雾。

2.2.2 及时抛栽。抛栽秧龄要短,秧龄在3~4叶,带土抛秧,将大田干耕干整水耥平建立浅水层,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抛秧。抛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秧苗素质、施肥水平、抛栽期及产量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

2.2.3 栽后管理。抛栽后选用抛秧宁等低药害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活棵后及时追施促蘖肥。

3 合理灌溉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严格控制灌水次数和灌水总量,要求在水稻本田期田面不留水层(病虫防治适期必须保持水层除外),要根据水稻不同的生育时期,结合气候变化情况,适时适量进行灌水。

3.1 移栽期

秧苗移栽后,为尽量缩短缓苗期,要因苗制宜,建立薄水层。如遇高温天气,要适当增加灌水量,防止高温伤苗;如遇阴雨天气,可以减少灌水量;如遇大雨,要立即排除多余积水,确保及时活棵,保早发快长。

3.2 分蘖期

在分蘖前期,灌水标准掌握在保持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田面不留水层,以促进低节位多分蘖;到分蘖中后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主,如遇高温干旱上跑马水,田面仍然不留水层,如遇大雨田间积水,要及时排除,促进有效分蘖;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高产要求时,必须停止灌水,进行适度搁田,使土壤有裂缝为度,控制无效分蘖。

3.3 拔节孕穗期

进入拔节孕穗期,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在幼穗分化需水临界期,一定要保持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如达不到标准要及时灌水,确保幼穗分化关键时期不缺水,以培育大穗[3]。

3.4 抽穗开花期

保持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状态,经常观察田间土壤的湿度,发现缺水要及时灌溉,确保水稻抽穗开花期对水分的需求。

3.5 灌浆结实期

田间土壤以湿润为主,干湿交替,田面不留水层,以保

持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根系的活力,保证养分正常吸收,从而达到养根增粒重的目的[4]。

4 适当增施肥料

通过旱育的秧苗实施节水栽培,具有耐肥抗倒伏等特点,可适当增加肥料的用量,提高单产。在生产上,节水栽培比常规栽培可增施:尿素75~105 kg/hm2、磷肥45~60 kg/hm2、钾肥30~45 kg/hm2。在肥料运筹上,氮肥中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磷肥用作基肥,钾肥以60%作基肥、40%作穗粒肥。

5 病虫害防治

在苗期注意防治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矮缩病、稻飞虱、稻蓟马等;中后期主要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要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适时进行防治[5]。

6 参考文献

[1] 彭春瑞,杨飏.水稻节水增效栽培技术在江西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3,15(4):12-16.

[2] 曾红英.水稻免耕抛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15.

高效栽培技术篇(4)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的栽培技术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水稻直播技术在金寨县推广较快,深受农民欢迎。水稻直播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与传统育秧插秧栽培相比,具有省工、省力、提早成熟、利于发展规模化生产、产量高等优点[1],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同时存在着难全苗、草害重、易倒伏的难题。因此,在生产上应特别注意掌握好“全苗早发、除草防害、增肥防早衰、健壮栽培防倒伏”等技术措施。现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的中、迟熟品种,如冈优188、冈优825、冈优734、冈优738、Ⅱ优航2号及超级稻Q优6号等。水稻直播一般要求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2],用其包衣种子不需催芽,只要将精选后的稻种在清水中浸泡至吸足水后拌种。金寨县中、迟熟水稻浸种以12~18 h为宜。将浸好的稻种捞出,用清水冲洗,沥至稻种不滴水即可包衣。按1 kg旱育秧型旱育保姆包衣稻种2.5~3.0 kg的比例,将种衣剂置于圆底容器中,然后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边加边搅拌,直至将种衣剂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拌种后稍晾干,即可播种。若不用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一般杂交稻需浸种20 h,浸种后即可保温催芽。催芽时应注意温湿度的控制,直播种子芽不宜过长,一般手工撒播种子要求芽长不能超过半粒谷、根长不能超过1粒谷;机械播种只要求种子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2整地播种

直播水稻的田面一定要整平、做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过3 cm,这是直播水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 cm左右开1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喷药等田间管理。适时播种是直播保全苗的技术关键。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迟播10~15 d,直播适宜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抢在冷尾暖头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常规稻大田播种量为45.0~52.5 kg/hm2,杂交稻为18.75 kg/hm2左右。双季晚稻直播期应在7月上中旬为宜。采用手工撒播,将已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的种子直播于厢无明水的厢面上。为保证播种均匀度,可以采用定畦定量的办法,先稀后补,即先播80%的种子,再用20%的种子补缺补稀。杂交稻还要提前7~8 d按种子总量的15%育预备苗,以防严重缺苗。播后轻塌谷,有条件的可盖上1层细肥土,以保温和防止鸟害及雨水冲刷。

3田间管理

在播种后1个月内及时做好田间查苗补苗工作,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个体生长平衡。播种前施足基肥,三叶期施断奶肥,晒田复水时酌施穗肥。施肥量视土壤肥力和水稻苗情而定。直播水稻的灌溉必须坚持芽期湿润、苗期薄水、分蘖前期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晒田够苗或够苗晒田、孕穗抽穗期灌寸水、壮籽期干干湿湿灌溉的原则。具体掌握在播种至三叶期水不上畦面,保持畦沟里有水,但如果畦面出现丝裂,则可在傍晚或清晨灌跑马水;三叶期至分蘖末期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及时晒田。

4病虫草害防治

直播水稻苗多,封行早,田间较荫蔽,病害发生率较高,应及时防治。特别注意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一般用30%爱苗乳油225 mL/hm2,或14%络氨铜6 L/hm2,或5%的井冈霉素6.75 L/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稻曲病,水稻破口前和破口期各防治1次。防治稻温病要在破口前5 d喷药,1周后再补施,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40%稻温灵等。重点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药剂主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直播水稻必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一般在稻田整平后播种前2~4 d,用60%丁草胺乳剂1 830~2 250 g/hm2,对水375~525 kg喷雾,或拌90~120 kg潮湿细土撒施。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用35%乐吉丁苄1.2~1.5 kg/hm2对水450~600 kg喷雾;或在三叶期用37.5%直播精克900~1 200 g/hm2拌细土375 kg均匀撒施[3-4]。喷药时田里保持浅水,喷药后自然落干。

5适时收获

当田面98%以上的稻穗粒达到蜡熟中后期、95%谷粒变为金黄色、穗枝梗变黄时为最佳收获期,应做到适时收获。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情况分段进行收割,以减少水稻爆腰率,提高整精米率和稻谷的商品品质与质量。收获前对收获过不同品种的机械进行彻底清仓,防止机械混杂。运粮过程中做到不撒粮、不漏粮,确保粒粒归仓。水稻收获入场后应及时晾晒,当稻谷水分

6参考文献

[1] 孙建权,胡宁,王书玉,等.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种业导刊,2009(10):22,25.

高效栽培技术篇(5)

关键词草莓;水稻;高效;种植技术

草莓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口感好,易消化,被誉为“水果之王”。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草莓生长,常年种植面积0.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环保、营养消费观念的增强,对草莓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南通草莓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并逐步形成以草莓—水稻为主体的种植模式。该模式可错开草莓繁苗、寄苗与水稻育秧、生长茬口期,能缓解连作多种土传病害发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可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1-2]。

1茬口衔接

草莓每年10月30日前后起垄,11月初移栽,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开始采收,5月底结束;水稻5月18—20日播种,6月上旬机械移栽,10月25日前后收获。

2品种选择

草莓选用高产、优质、耐贮运、鲜食加工两用型品种,如宝交早生、BF-2、硕香等。水稻选择高产、稳产性好、抗性优良的超级稻品种,如宁粳3号、南粳44等。

3栽培技术

3.1草莓

3.1.1繁苗。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母本园。先耕翻培肥土壤,施粪肥60 t/hm2、复合肥750 kg/hm2,耕翻土壤15~20 cm,然后整平耙细制畈,畈宽2 m,其中沟宽0.2 m、深0.2 m。1 hm2大田选择1 500株品种纯正、根系发达、无病毒的优良母株种植。4月上旬开始定植,在距畈边0.3 m处定植母株,每畈2行,株距0.5 m。草莓移栽后,每个畈边播种1行玉米用于遮荫,株距为0.2 m,以防7、8月高温伤苗。母株栽植后要及时松土、除草和浇水,当母株出现花蕾时要及时除去,以集中养分促进匍匐茎和子苗生长。

3.1.2寄苗。按秧本比1∶10留足寄苗田。施粪肥30~45 t/hm2、灰肥22.5 t/hm2作基肥;耕后整畈,畈宽1.0~1.5 m。8月中、下旬当母株伸蔓5~6个,每蔓有子苗3~4个时,选择2~3叶的子苗带土寄栽,行距10 cm,株距10 cm,寄苗93万株/hm2左右。寄栽后及时浇足活棵水,中后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寄苗阶段不宜过多施肥,以防小苗徒长,苗质下降。

3.1.3移栽。一般10月底至11月初耕翻起垄,11月5—15日移栽。栽前施足基肥,集中施在垄的中央,栽后一般不追肥。基肥施碳酸氢铵450~600 kg/hm2、25%复合肥1 125 kg/hm2、优质粪肥37.5 t/hm2、菜饼600 kg/hm2。标准移栽草莓苗:绿叶6~8张,根茎粗1.2 cm左右,心芽饱满,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生产上采用中型起垄机械耕翻起垄,垄底宽0.7 m,沟宽0.3 m,垄高0.25 m,垄顶宽0.6 m。每垄移栽2行,株距0.26 m,移栽7.65万株/hm2左右。栽植时按苗的大小将苗分开,壮苗的株行距可适当放宽,弱苗可适当加密。栽植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达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好。栽植时应注意草莓的定植方向,将凸面朝向垄外侧[3]。

3.1.4栽后管理。草莓移栽后要及时灌水,沟灌窨水,水不上垄,自然落干,以促进土壤沉实,加快草莓醒棵。为防止草莓越冬冻害,提早上市,1月15日前后当日均温降到3 ℃以下时,覆盖地膜增温。2月15日前后日均温上升到4 ℃以上时,破膜露苗。及时摘除枯叶、病叶、老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开花结果时要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疏去四、五级花及无效果,争取多结商品果。

3.1.5收获。果面2/3变红、果色由硬变软时及时分批采摘。

3.2水稻

3.2.1育秧。壮秧标准:秧龄20~22 d,叶龄3~4张,苗高13~16 cm,苗粗心2.0~2.5 mm,百株干重3.0~3.5 g,发根数12~15根;秧块宽28 cm、长58 cm,厚2.0~2.5 cm,均匀一致,秧块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插秧前秧块床土的绝对含水率35%~45%。

按秧本比1∶100留足秧田,在播种前15 d,开始做秧板,秧板宽度1.4 m,腰沟宽20 cm、深15 cm,围沟宽25 cm、深20 cm,秧板要求平、光、直。1 hm2大田备秧盘300~375张,种子45.0~52.5 kg,地膜63 m,稻草若干。播种前晒种1~2 d,用5 kg清水加25%先净悬浮剂4 g、12%种舒净粉剂10 g、16%咪鲜杀螟丹15 g,搅拌均匀后,浸稻种3~4 kg,浸种时间为48 h以上。将吸足水分的种子,装入袋内或堆放催芽,温度控制在32~35 ℃,防止高温烧芽。

床土要洒水湿透,保证秧床底土吸足水分,盘与板面纵向垂直,2盘并排对放,盘与盘紧密结合。铺床土厚度2.5 cm,铺平使土厚均匀一致。每盘播湿种180 g,播种要均匀,可先播70%的种子,留30%的种子补匀。播后覆土,土厚0.3~0.5 cm,以看不见种子为宜。盖膜保温保湿,防止雨淋。盖草防止秧苗烧伤,盖草时要留30%的地膜透光线。

3.2.2移栽。由于草莓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基肥数量应酌情减少,施水稻专用复合肥450 kg/hm2、碳酸氢铵300 kg/hm2。移栽密度24万~27万穴/hm2,每穴3~5株,基本苗90万~120 万株/hm2。栽插深度一般控制在0.5~1.0 cm。栽后20~22 d总苗达到够穗苗数,栽后28~30 d达到高峰苗,高峰苗控制在450万株/hm2左右,成穗率70%。

3.2.3栽后管理。栽后7 d施醒棵肥,用尿素150 kg/hm2。栽后15 d施分蘖肥,用尿素120~150 kg/hm2。叶龄余数3.0~3.5时施促花肥,用水稻专用复合肥450 kg/hm2。叶龄余数1.2~1.5时施保花肥,用尿素75~120 kg/hm2。

齐苗后于傍晚揭膜,并灌1次平沟水,以弥补盘内水分的不足。揭膜前一般不补水;揭膜至二叶期建立平沟水,保持盘面湿润不发白,盘土含水又透气,利于秧苗盘根;二至三叶期视天气情况,勤灌跑马水,移栽前2~3 d排水蹲苗,利于机插。移栽至够苗期保持田间水层3~5 cm。够苗期至孕穗期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60%左右,即开始脱水搁田,第1次搁田至田边1 m处土表发白,灌跑马水,再搁,第2次搁至田边1 m左右土面出现细小裂缝、田中硬板时,再上跑马水后,视生育进程搁田,搁田程度和时间可逐步加重和延长。孕穗期至成熟期、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田间灌1次浅水后,待土壤自然落干再灌浅水层。收获前5~7 d断水,忌过早断水[4]。秧田期主要病害有稻蓟马、稻瘟病等,秧苗二叶期应密切注意病虫发生情况,及时用药防治。

4参考文献

[1] 刘福喜,李月娥.草莓-水稻轮作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3(5):39-41.

高效栽培技术篇(6)

辣椒原产于美洲中南部热带地区,在长期栽培过程中逐渐形成喜温、怕涝不耐渍、喜光而又较耐弱光的特性。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侧,属亚热带低纬地区,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霜期无或极短,终年无雪,年平均气温均在22 ℃左右,适宜辣椒种植。近几年,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辣椒优势产业,江门市在开平、台山等地不断扩大辣椒种植面积,也初步形成产销链。然而,目前种植品种与栽培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辣椒产业的发展。为此,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优良辣椒品种10~15个,筛选出4~5个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并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环境条件

1.1 温度

辣椒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种子发芽期以25~30 ℃为最好;幼苗期适宜的昼温为23~25 ℃,夜温为15~20 ℃;开花结果期昼温以23~27 ℃为好,夜温以18~23 ℃最好,气温低于15 ℃受精不良,易落花,低于10 ℃植株生长停止,低于5 ℃植株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导致植株死亡,但高于35 ℃则不能受精而落花落果。

1.2 光照

辣椒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一般来说辣椒要求充足的光照,但它比其他果菜类蔬菜更耐弱光。辣椒对光照的要求也因不同阶段而有别,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容易发芽,而幼苗期需要良好的光照,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的光照。辣椒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营养条件好,光照长或短均能开花、结果,通常以10~12 h的日照为宜。

1.3 水分

辣椒较耐旱,怕涝不耐渍。辣椒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水分,以利于发芽;幼苗期需水量较少,适当控水,以利于发根,防止徒长;结果期需要充足水分,以利于果实迅速膨大,提高产量。空气湿度也对辣椒生长有影响,一般空气相对湿度60%~80%有利于茎叶生长及开花坐果。若空气湿度过高,易引发多种病害;空气湿度过低则不利于授粉受精,造成落花落果。

1.4 土壤

辣椒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砂壤土和壤土均可栽培,但以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要求土壤酸碱度为微酸性或中性,若在盐碱地上种植,则辣椒根系发育不良,叶片不肥大,易感染病毒病。

2 品种选择

一般选择抗病虫、丰产、耐贮运、商品性佳的优良品种,还要考虑各地消费习惯、市场需要、栽培条件及供应季节,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和销售的品种。目前主推品种有汇丰5号、GL-5朝天椒等。

3 栽培季节

华南地区适播期为7月至翌年2月。适期早播,可实现早产丰产。

4 育苗技术

4.1 种子处理

4.1.1 温汤浸种

先将种子用常温水浸泡片刻,然后放入50~55 ℃的温水中烫种,烫种时要不断搅拌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15 min后将种子放入常温水中浸泡2~4 h,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4.1.2 药剂消毒

目的是防止辣椒病毒病,可先将种子用常温水浸泡片刻,再浸入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0 min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在常温水中浸泡2~4 h。

4.2 种子催芽

种子处理好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包裹好,放在30 ℃左右的地方催芽2~3 d。每天早晨必须用清水冲洗种子1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的黏液,防止种子发霉腐烂,促进种子早发芽。

4.3 播种方式

4.3.1 穴盘育苗

将穴盘放在整好的苗床上,往穴盘内填满营养土(用泥炭土、菇渣、谷壳、菜田土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用木尺刮平,然后用竹签扎1个,每个放入1~2粒种子。播后用营养土覆盖穴盘表面即可,并淋水至湿润。

4.3.2 营养块育苗

用普通地膜覆盖床面,按1~2 cm的间距摆放营养块,用喷壶从营养块上面洒水,让营养块表面全部浸润,待水分完全吸收后,用牙签或铁丝等尖细材料扎刺营养块,看是否有硬芯,如果仍有硬芯,要继续补水,直到吸水完全。吸水充足后,排掉地膜上的积水,将露白的种子平放到营养块穴中,每个营养块放1~2粒种子,播后用专用育苗基质覆盖营养块表面即可。

4.4 苗期管理

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每穴或每个营养块留1苗,以保证幼苗生长健壮,并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施1次。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用0.1%尿素水追肥1次,追肥后用清水冲洗1遍,防止烧叶。苗期淋水不宜过多,保持表土发白,底土湿润即可。每天早上揭膜通风,晚上盖膜保温。

4.5 壮苗标准

枝叶完整,叶大而厚,叶色深绿,叶柄粗短,茎粗节短,无损伤,无病虫,根系发达。

5 整地定植

5.1 整地

以1年以上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为宜,选好地后每667 m2撒施石灰40~50 kg并深翻,然后每667 m2施入商品有机肥300 kg、复合肥25 kg和过磷酸钙30 kg作基肥。土壤翻耕耙碎后起畦,一般畦宽(包沟)1.3 m,畦高约30 cm。

5.2 盖膜打洞

畦整好后要覆盖银黑地膜,以减少杂草产生。具体操作为:用锄头在畦面两侧分别开小沟,把宽80 cm的地膜铺在畦面上,将地膜两边埋入小沟内,然后用泥土压实。用直径8 cm的铁筒在畦面打洞,每畦按双行“品”字型打洞,洞深6 cm左右。

5.3 定植

当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春季要抢冷尾暖头天气定植,夏秋选晴天下午定植。定植密度要根据栽培季节做适当调整,春季种植株距为30 cm,每667 m2栽植3 500株左右;秋延后种植可适当密植,株距为25 cm,每667 m2栽植4 400株左右。定植后淋足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

6 田间管理

6.1 水分管理

定植后定根水一定要淋足,定植后3 d左右一般不再淋水,否则容易引起椒苗落叶。定植后5 d左右,结合查苗补苗轻淋1次缓苗水。缓苗后(定植后7~10 d)适当控制水分,以促进根群垂直下扎土层,使苗矮壮。幼苗长出1~2片新叶后要保持充足水分,以促进植株长茎、长叶。以后应根据天气情况和辣椒需水情况合理浇水。雨后要及时排水,以免引起各种病害。

6.2 追肥

追肥应遵循“轻施苗肥、稳施花肥、重施果肥”的原则。定植后6~9 d,每667 m2用0.2%的尿素水淋1次,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定植后10~30 d为植株茁壮成长阶段,同时开始开花、坐果,每次每667 m2施复合肥15 kg,结合施肥进行中耕培土、除草。结果初期田间管理的重心是施足水肥,每667 m2施复合肥20~25 kg、氯化钾5 kg;采收盛期每5~7 d采收1次,每采收两次就追肥1次。另外,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

6.3 整枝

对分枝较多的品种应将第1分枝以下的侧枝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果实商品性,并及时摘除下部的枯、黄、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对上部枝叶茂盛的,可将两行植株间向内生长且长势较弱的分枝剪掉。

7 病虫害防治

7.1 猝倒病

一般苗期发病,幼苗露出土表的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然后病部变成黄褐色,干缩成为线状,发病迅速,在子叶尚未凋萎前幼苗突然倒下,即猝倒。湿度大时,病株及附近床面上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可用75%敌克松1 000倍液灌根,或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或灌根。

7.2 疫病

叶片产生暗绿色病斑,潮湿时部分叶片腐烂,茎、枝处病部呈暗褐色斑块或条纹,病斑以上枝叶很快枯萎死亡、脱落。茎基部常发生褐色腐烂,病部长出白色菌丝体。可用68.75%银发利1 200倍液或5%凯润2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7.3 青枯病

一般在坐果初期发病,病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随后下部叶片凋萎,而中部叶片萎蔫最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正常。严重时横切病株茎木质部,用手挤压有乳白色黏液溢出,这是青枯病的重要特征。可用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喷雾或灌根,或用77%可杀得500倍液灌根等,每5 d灌1次,连续灌2~3次。

7.4 蚜虫

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多形成皱褶、畸形、卷曲皱缩。受害轻时叶片发黄,影响正常生长;受害重时,植株生长迟缓,甚至停滞。蚜虫还能传播病毒病,造成病毒病大流行,应及时打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或25%阿克泰2 500倍液喷雾防治,交替用药,连喷2~3次。

7.5 棉铃虫

高效栽培技术篇(7)

黄皮属芸香科黄皮属,为我国南方特产的常绿果树,其果肉嫩滑,酸甜可口,香味浓郁,又有祛暑、消食、化气、健脾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黄皮树植株较矮小,喜在阴凉湿润、排水良好和较肥沃的土壤生长[1,2]。要实现黄皮果优质高产、连年丰产,必须适当密植,科学肥水管理,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定规模生产,以提高其商品率和经济效益[3,4]。现将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生态建园

选择在海拔450m以下、坡度不超过15°、土层厚度不少于60cm、水源充足、无冻害的地方建园,挖穴直径100cm、深80~100cm,用表土回填,施足基肥。在相对缺水的地方要配置75m3/hm2以上的蓄水池,用作抗旱和配药。在地势低洼处或水田建园,要注重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80cm厚的表土层不积水,田间道路合理布局,以利果园的日常管理。

2育苗定植

选用无核鸡心黄皮和兴宁市水果技术推广中心选育成的本地生黄皮,这些品种具有果大味甜、果肉嫩滑、市场价值好、适于兴宁地区种植和发展的优点。苗木是黄皮树体的基础,培育植株健壮、根系发达、叶片浓绿、高15~20cm、有分枝、无病虫的优良壮苗。兴宁地区种植黄皮果时间为2月底至3月初,或9~10月。为达到依期栽植,必须完成备耕开穴埋肥、回土等工作,做到细致种植。定植要在土温高于15℃时进行,定植时做到种苗根系舒展,分层覆土压实,深浅适度,根颈部位与地表齐平,淋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植后加盖稻草覆盖,确保移栽后成活率高。黄皮植株较矮小,适当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又能增强树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园内局部自然小气候,提早结果。种植密度平地株行距3m×4m,植1~2株/穴,约栽1 500株/hm2;山地开梯田种植,株行距2.5m×4.0m,植1 800株/hm2左右。密植园种植2周年开始投产,第3 年进入丰产期,比常规种植1 株/穴的果园提早1年进入丰产期。

3肥水管理

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最好是腐熟花生麸肥,其他单元素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按比例补充,如果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应及时补施矫治。施肥量依树龄而定,树龄小应勤施薄施,树龄大应定时施,做到及时施肥,促进生长发育。黄皮树施肥应在根系活动期间进行,以利于根系吸收。广东兴宁地区冬季较冷,11月至翌年2月根系处于休眠状况,此时期不宜施肥,应深翻改土,增施腐熟有机肥为主,3~10月为根系最活跃时期,此期应适时追肥。幼树一般每月施肥1次,施氮肥尿素100g/株或复合肥250g/株,成年树可每年施肥3~4次,施尿素150g/株或复合肥500g/株、豆麸500g/株,挂果树需肥量大,应适当增加施肥量。有机肥以深施为主,其他肥料穴施或土表撒施,施后覆土。黄皮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土壤0~30cm,一般化肥养分速效、易流失,可采取地面撒施,然后进行浅中耕与土壤混合,轻培土。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淋水,促进肥料分解,有利养分吸收。

4整形修剪

果树具有自我调节生长的能力,让其地上部的树叶和地下部的根系自主平衡生长。枝、叶、根都是吸收和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尽可能保护其不受损伤,才能最大限度地生长和结果,特别是幼树的枝叶数量有限,切忌随意剪除,否则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延缓树体的生长和迅速扩大,从而延迟结果和降低早期产量。幼苗定植成活后,距地面30~40cm处摘心,选留3~4条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条培养为主枝,以后每次侧枝老熟后进行摘心、抽梢后选留2~3个分枝角度好的壮枝。结果树修剪主要在采果后进行,结果母枝采果时不带叶剪,只剪全部果穗部分,短截落花落果枝,剪除病虫枝、枯枝和影响光合作用的交叉枝,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树体早衰和生产能力的丧失。

5花果管理

黄皮易成花、花量多,消耗树体大量营养,易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因此,抽生花穗时,应先疏除主干上的无叶枝和衰弱花枝,以减少养分消耗;开花时,疏除花穗基部1~2个发育不良的侧穗,保留中间2~3个侧穗并短截,使花穗大小适中,着果均匀。疏果一般在果实黄豆大小时进行,每穗保留大小一致的果实15~20个,并喷1次药防治病虫害,然后套袋。用牛皮纸套袋的效果最好,其果实着色均匀,成熟期较一致,裂果少,商品果率比对照提高30%以上,并达到无公害鲜黄皮果实的食用安全标准要求。

6生草栽培

黄皮树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地表层,采用行内化学清耕、行间生草的方法,保护吸收根不因机械除草而受到损伤,同时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根际生长环境和降低劳力成本。行内化学清耕多采用对黄皮根系和动物无毒害、广谱性、分解快的草甘膦类除草剂,1年只需喷2次即可有效控制杂草,枯死的杂草还可以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

7病虫害防治

一般情况下,黄皮果病虫害较少,可以不用药防治,但对连片种植密植园较易发生病虫为害。提倡无病虫栽培,强调监测及局部防治,尽可能保护天敌以及采用生物农药,加强病虫情的的监测。一旦发生病虫害,尽可能先行点治,将其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内,一般不全园喷药,所用农药必须经过注册登记且允许用于果树,对黄皮低毒、低残留和安全。防治黄皮炭疽病可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波尔多液300~5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2.5%鱼酮藤乳油75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潜叶蛾有特效。此外,还可适时修剪,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8参考文献

[1] 周碧容,易干军,曾继吾,等.黄皮早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5):182-183.

高效栽培技术篇(8)

中图分类号 S647.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136-01

马齿苋属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营养丰富、药食用源的蔬菜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前景。马齿苋在我国南北各地区广泛分布,各地都有野生类型,可以用来驯化栽培。利用温室栽培可以实现周年供应[1-2]。

1 品种选择

马齿苋栽培上,可以选用马齿苋属的野生种,春季或初夏在田间、菜园采集嫩茎进行扦插繁殖,或者秋季采集种子进行播种繁殖。也可以选用栽培种进行播种繁殖,如荷兰马齿苋。

2 繁殖

2.1 扦插繁殖

采用温室栽培,一年四季均可扦插繁殖,扦插适宜温度为18~25 ℃。采用基质进行扦插育苗,扦插前需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可用40%甲醛40~50倍液喷洒,将基质均匀喷湿,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24 h以上,再揭去薄膜让基质风干14 d左右,以消除残留药物危害。基质处理完成后便可以将分好的插穗扦插在营养体内,浇1次定根水,以浇透为宜,3~5 d即可成活。插穗在扦插前用ABT 2号生根粉进行处理,一般用50 mg/L的ABT 2号生根粉溶液浸条2~4 h再扦插,1 g生根粉可处理插条3 000~5 000根。ABT 2号生根粉使用时需用酒精溶解,配制时将1 g生根粉放入非金属容器中,倒入100~150 g酒精溶解,边倒边搅拌,使生根粉充分溶解,最后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可以从田间、菜园采集生长旺盛的嫩茎作插穗,每4~5节为1个插穗。采用基质(蛭石∶草炭为1∶1)扦插育苗,先将消毒过的基质装营养钵,然后将用生根粉处理过的插穗基部叶片除去,插入基质约1/2。扦插后应注意,寒冷季节时,要加盖塑料膜和草苫,待生根成活后即可揭去。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遮荫,并于早晚各喷1次水,5~6 d即可成活,一般扦插20 d后即可定植。

2.2 播种繁殖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杂草较少、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种植。施腐熟鸡粪15 t/hm2、有机肥1.5 t/hm2、磷酸二铵750 kg/hm2、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深耕15~20 cm,耙平地面。做1.0~1.2 m宽的畦,沟宽40 cm。撒播种子15~30 kg/hm2,马齿苋种子细小,为了使播种密度均匀,可将种子与其重量50~100倍的细沙混匀后再播。播后轻耙畦面、适当踩实,浇足底水。播种后至出苗遇干旱要喷水湿润。播种后应注意,寒冷季节时,要加盖塑料膜和草苫保温,等出苗后早揭晚盖,苗高3~4 cm时可逐步除去覆盖物炼苗。夏季高温季节时,要用遮阳网遮荫,2~3 d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遮阳网。

3 适时定植

马齿苋苗期生长比较缓慢,当幼苗出现2片真叶时应追1次肥,可追施尿素500倍液。待幼苗长到3~4 cm高时就要开始进行间苗,间苗宜分次进行,以逐步加大株距。当育苗田苗高5 cm以上时即可以进行定植。定植田要整平、耙匀,做成2 m宽的平畦,定植株距8~10 cm。定植后浇定根水[3-4]。

4 田间管理

马齿苋性喜高温、高湿、强光,耐旱耐涝,适应性强。定植后为尽快缓苗促其生长,可在定植初期浇水并进行中耕除草。生长旺盛期施入一定量的粪肥或随水冲施一定量的氮肥,一般施用尿素300倍液1~2次,每次用尿素75 kg/hm2,可使马齿苋长得肥嫩。在马齿苋的整个生长期要及时发现并摘除顶端现蕾部分,促其长出新的分枝。马齿苋的肉质茎含水量较高,为了保证其鲜嫩,要勤浇小水以保持水分充足[5]。马齿苋生长健壮,极少有病虫害发生,偶尔发生白锈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防治。

5 采收与留种

马齿苋是一次播种多次采收。采摘应在花前,以保持茎叶鲜嫩,新长出的嫩叶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当株高25 cm时,在植株距地面10 cm处割取嫩梢上市,留下节位的腋芽继续生长。每次采收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追肥、浇水,促进侧枝生长。一般可连续采收多次。马齿苋6月开花结实时,可专门留出一部分地块作为种子田,让其开花结籽。马齿苋的蒴果成熟期有前有后,一旦成熟就自然开裂或稍有震动就撒出种子,且种子又很细小,采集时可以在行间或株间先铺上废报纸或薄膜,然后摇动植株,让种子落到报纸或薄膜上,再收集。在连茬地块,6月马齿苋开花结实时,可留部分植株不采收,让其开花结籽,散落的种子翌年即可出苗生长,不用采种播种。

6 参考文献

[1] 王迪轩,杨毅然.马齿苋人工高效栽培[J].北京农业,2007(2):11.

[2] 曹建生,李向山.马齿苋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9(1):23-24.

高效栽培技术篇(9)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44-01

辽东楤木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具有低蛋白、低脂肪保健作用的山野菜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辽东楤木的嫩芽因其无污染、质量上乘、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同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有强壮筋骨、补气安神等功效,经常食用可预防脑血栓及各种癌症,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辽东楤木药食兼用型野生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出口创汇、节日馈赠高档礼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及河南北部,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在250-1000米杂木林、阔叶林等。生性耐阴对光照要求不高,喜欢肥沃和偏酸性土壤,湿度30-60%,是喜水怕涝,又特别耐旱的植物,具有顽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命能力,适合大部分北方地区栽培。市场需求量增大,我区已达到20元/Kg,采集野生辽东楤木嫩芽已成为我区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春季大量的采集自然野生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日趋匮乏,自然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另外采集成本高,效益有降低的趋势,为此根据我区目前辽东楤木的人工繁殖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促进辽东楤木商品化生产和人工栽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形态特征

属于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株高150-600厘米,树皮灰色,上面布满硬刺,小枝灰褐色叶为2-3回羽状复叶,叶片阔卵形、卵形、椭圆状性,叶缘梳锯齿状叶柄长20-30厘米,有长刺无毛,8月开花,花序长30-50厘米伞形,花淡黄色,浆果状核果黑色,食用部位是芽苞膨大体。

3. 人工栽培方法

3.1播种育苗

3.1.1种子采集及处理

9月下旬~10月初,适时采集辽东楤木褐黑色成熟果实,将采集的果实放置10~15天进行种子后熟处理,将果实放入清水中搓掉果皮果肉,去掉杂质和空瘪种子,将成熟种子自然晾干,种子含水分量不超过15%,并放到低温干燥处保存。

播种前需进行三个月左右的种子层积去休眠处理,一般从12月初进行。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2小时,经清水冲净后,用50℃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混3倍体积的细河沙混拌均匀,调节湿度60%左右(沙子的含水量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将种沙混合物用木箱装好,箱体高不超过70cm,放于户外已挖好的深度1m的储藏坑中,上盖10厘米厚土进行低温层级处理,在播种前10天~15天取出层级的种子。

3.1.2 催芽与播种

整地做床:为保护野生资源,进行人工栽培育苗。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土壤肥沃的偏酸性的砂型土壤为苗床地。深翻15厘米,育苗床规格宽度1.5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2-30米,高度12厘米,亩施入二铵40公斤,硫酸钾8公斤,混入5厘米土层,耙细整平,达到播种状态。选择坡地做苗床时要顺坡向,防止积水冲坏育苗床。

催芽播种:将处理后的种子盛于通透性良好的容器中,放到20℃~25℃的环境中,每天冲洗2次进行催芽,待种子有50%露白时即可播种。春季5月上旬播种,可提高木质化程度,提高次年成活率。用苗盘或苗床播种均可,开沟播种深度为2-3厘米,苗床浇透底水,再将混有沙子的种子(沙子与种子比例2:1)均匀的撒在苗床上,每m2播干种子100g,覆土1~2cm,覆盖地膜保湿。当幼苗出齐时揭开地膜浇透底水,当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倒苗扩大营养面积,保持500~600株/m2。当苗高20 cm —30cm,茎粗0.5cm左右进行栽植,栽植前每亩施入3000公斤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4.山地栽培管理

4.1定植的当年,以除草防病为主。

育苗床当气温18-25度,一般15天出苗;当幼苗普遍出土后去膜,以后保持床面见干见湿。当幼苗3~5cm时追施一遍叶面肥,同时采用人工除草,当幼苗长到6-8厘米高度人工间苗,拔出病、弱苗,按照苗间距4-5厘米留健壮苗,如果苗床杂草较多时采用人工除草,同时可追施二铵10公斤撒施,浇透底水。预防预防白纹羽病可选用50%多菌灵200克+5克苯醚甲环唑对水25公斤/亩均匀喷施,间隔10天喷一次,共喷三次。

4.2 第2年-第3年, 以定植、采收、整枝为主。

第2年4月下旬对成活的苗木进行定植,选择山地阴坡或半阴半阳坡,亩保苗 400-550株,挖坑时深度12厘米,直径25厘米;起苗时最好选择直径1-3厘米,株高15*20厘米壮苗,捆成小捆准备定值,定值深度以根部埋入土层为标准。6月进行人工除草、中耕、施肥二铵10公斤,穴施腐熟有机肥2公斤。覆土,促进苗木的生长。保留3~4个侧芽,第二年侧芽萌出侧枝,同时萌发根蘖苗,应去掉弱苗,保留2—4条健强根蘖苗,以后控制主干高度不超过2m采芽。

第3年:6月份前期管理同第二年, 8月上旬种苗开花结果,9月份第一次霜冻过后枝头和果实全部变黑时,及时采收成熟的种子,将外层果浆挤捏后,用清水洗净。用细沙按2:1比例混拌均匀埋入地下沙藏,准备第二年播种。第2~3年,春季采完芽后,结合冬季生产将上部枝条剪掉,并达到防止植株过高而采收困难,同时可促进多出分枝,提高竖年产量。

4.3 第4年~5年,采收、整枝采伐为主。重施有机肥一次,亩施腐熟猪牛粪2000Kg,采用平铺施肥。如遇春旱,应及时灌水。对老株采伐更新,采完新芽后将老株从基部残除砍伐即可。

5.采收

第3年-第5年 4月下旬-5月中旬采收嫩芽。辽东楤木具有顶芽生长优势的特点,当顶芽长到10-15厘米时,叶片没展开时及时采收,如果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晚木质化程度高,失去食用价值。顶部主芽采后,依次采收副芽或下部的侧芽。采收后应及时出售、食用、加工贮存。通过采集与整枝结合,形成主侧枝匹配的树形,同时年保留3~5个根蘖苗,以利于粗壮枝条替代和提高嫩芽产量。

6.效益分析

第一年每亩可收获10-15公斤,每公斤20元,每亩收入200-300元,费用100元,亩效益100-200元。

第二年每亩收获25公斤-30公斤,每公斤20元,每亩收入500-600元,费用100元,亩效益400-500元。

第三年每亩收获100-150公斤,每公斤20元,每亩收入2000-3000元,费用300元,亩效益1700元。

结论:辽东楤木人工栽培技术有力地扭转了刺嫩芽的野生植株野采乱伐落后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刺嫩芽栽培业的发展,现已在我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同时也是山区和半山区人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高效栽培技术篇(10)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67-02

铜梁区侣俸镇位于重庆西北部,距区府7 km,幅员面积87.56 km2,辖19个村、3个社区,16 084户、49 295人,有农业合作社30个。该镇是重庆市政府三级保供基地建设区县之一的铜梁区万亩级核心蔬菜基地镇之一,黄瓜播种面积在1 000 hm2左右(春、夏、秋),而且近几年黄瓜种植,因产量高、价格好、经济效益好,是商品基地广大菜农喜欢种植的品种之一。为此,在生产中总结出一套高效栽培生产管理技术方案,以适用于蔬菜基地黄瓜大面积种植,保证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1 生产前准备

1.1 品种选择

蔬研白绿:该品种为极早熟雌性黄瓜杂交种。第一雌花生于主蔓2~4节,以后每节有雌花;瓜白绿色,带有不规则绿色条纹,圆筒形,瘤稀少,无瓜把,长20~22 cm,粗3~4 cm,单瓜重200~250 g。畸形瓜少,品质好,基本无苦味。较抗霜霉病、白粉病。适合保护地及露地栽培。产量60 t/hm2左右。

津优一号:该品种为青黄瓜杂交种,植株紧凑、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3~4节。瓜深绿色,棍棒形,刺白色,棱明显,瓜把短、有光泽、肉厚质脆、无苦味,长约35 cm,粗约3 cm,单瓜重250 g。畸形瓜少、品质好。较抗霜霉病、白粉病。适合大棚及露地栽培。

1.2 物资准备

准备种子1.875 kg/hm2。有机肥(充分腐熟)45 t/hm2,复合肥(18-18-18)750 kg/hm2,以上2种肥料均作基肥施用。复合肥(15-9-21)600 kg/hm2,用于分期追肥。农膜(0.008 mm厚)180 kg/hm2,其中1 m宽幅45 kg/hm2,2 m宽幅135 kg/hm2,用于地膜+小拱棚覆盖。竹片6 000片/hm2,用于拱棚支撑。竹3.3万根/hm2,用于搭架。捆绳75 kg/hm2,用于绑蔓。

2 育苗

2.1 育苗场地准备

在大棚内,挖平底床坑,深、宽分别为10、120 cm,长度按照便于铺设整条地热线的标准设定。上铺保温材料如稻草或麦秆等[1-9],再铺2 cm厚的细土,按每1 m2苗床铺设电热线100 W的功率计算。电热线上再覆盖细土(厚约2 cm)备用。

2.2 营养土的配制与消毒

选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瓜类的表层土、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猪、牛粪渣等)、糠灰或草木灰分别按照50%~60%、35%~40%、5%~10%的比例配制成营养土。每1 000 kg培养土加入复合肥、磷肥、石灰、多菌灵的量分别为2~3、3~5、2、1 kg,将其充分混合,彻底消毒,并用薄膜覆盖堆沤10 d以后使用。

2.3 营养钵的选用及装土上床

营养钵规格8 cm×8 cm,装土深度以距钵口1.5~2.0 cm为宜,并分层压实。在苗床上呈“品”字形摆放,四周用土围边护钵[1]。

2.4 确定播种期

小拱棚早熟栽培宜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

2.5 种子消毒,浸种,催芽

先用洁净纱布将种子包成小包(装1/2袋),在常温清水中预浸15 min,将种子沥干水后,置于50~55 ℃热水中,保持恒温,烫种15 min。再转入常温继续浸种5 h,再用阿米西达1 500倍液+云大120 1 500倍液浸泡2~3 h[1-5]。最后将种子洗净黏液,晾干水分。将种子用洁净纱布包好,放入催芽厢内,温度调至28~30 ℃。黄瓜种子发芽较整齐,一般36 h左右便可发芽。

2.6 播种

按1 875 g/hm2计算用种量。播种前1 d营养钵土淋足药水,用甲氰菊酯2 000倍液+多福1 000倍液+中生菌素1 000倍液,或亮盾1 000倍液+阿立卡1 500倍液淋浇营养钵土。将出芽的种子平放于营养钵内,每钵1粒,播后上盖培养土或细石谷子约1 cm后,浇足水,盖地膜,插竹片,再盖小拱棚,通电升温。

2.7 苗床管理

出芽前注意保温保湿,白天、夜间温度分别控制在25~30、20 ℃,并经常检查苗床缑缜榭觥5庇1/2左右的种子出土时,揭去地膜。若天气晴好,可洒水1次。从子叶微展到第1片真叶露心,适当控水降温。晴好天气适时浇水、通风、炼苗[1-2]。随外界气温升高,应逐渐加大通风量,移栽前昼夜大通风。

2.8 苗期病虫害防治

蚜虫:用70%吡虫啉15 g/hm2加水225 kg/hm2喷雾。猝倒病、立枯病:苗出齐后用恶霉灵原粉3 500倍液+多菌灵750倍液(或亮盾1 000倍液)喷雾防治[1-4],隔3~4 d再喷1次。

3 定植前准备

黄瓜喜温暖、阳光充足和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和水分充足的土壤。于定植前30 d深耕炕土15 d以上。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机肥45 t/hm2、复合肥750 kg/hm2,翻耕入泥。按每1.5 m包沟开厢面宽约80 cm的小垄厢,欠细约成瓦背形,盖膜前1 d厢面浇透水,喷施金都尔芽前除草剂750 mL/hm2,翌日(有条件的在厢面中间铺1条滴灌带)盖1 m宽幅地膜,拉直放平四周用土压实[1-5],5 d后定植。

4 定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苗龄30 d左右,选冷尾暖头天气定植。拉线打窝,按每40 cm(即窝距)在线上扎一蝴蝶节,把线拉在厢面中间,用开窝器在线两边各打一定植孔,深度10~12 cm,种植3.3万株/hm2(结合综合防治病虫害,适当稀植)。选下胚轴短壮,具2~3片真叶,无病虫害,大小基本相当的壮苗单株定植。黄瓜根系浅,不宜深栽,将营养钵苗倒置,取下营养钵将苗坨放在孔内按紧即成。栽植深度以苗坨上平面略低于田厢土面为宜,淋足定根水,用土把定植孔封严,盖上小拱棚,四周用土压实。

5 田间管理

定植至发棵前以保温保湿为主,一般不通风[1-3],期间如遇旱情较重选晴天适时浇施淡粪水1~2次。发棵后连晴天气适当通风炼苗,4月上、中旬植株抽蔓后揭去小拱棚,并及时上、绑蔓,以后每隔4~6节绑蔓1次。适时打除侧蔓,只保留主蔓。植株满时摘除基部离地面30~40 cm的病、老脚叶,以利通风透光。追肥,打施肥孔,在每2株黄瓜的中间用开窝器打一个深15~20 cm的施肥孔,当植株幼瓜坐住、开始快速膨大时,用高氮高钾复合肥75.0~112.5 kg/hm2,丢入施肥孔内,再用清淡粪水或清水15.0~22.5 t/hm2淋施于孔内。一般每10 d左右往施肥孔内施肥1次。进入收盛期适当增加施用量,按前轻后重的原则,逐渐增加施用量,最多一次不宜超过225 kg/hm2。土壤潮湿及雨天不浇施清粪水或清水。

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2~3年轮作或水旱轮作,深沟高厢栽培,清洁田园,妥善处理田间生产废弃物,不过度超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给作物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减少发病几率。提倡定植前喷施1次嘧菌酯(阿米西达)1 500倍液+益施帮600倍液,初花期再喷1次。

白粉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绿妃1 500倍液或50%醚菌酯(翠贝)2 000倍液喷雾,10~15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或用40%氟哇唑(星)8 000倍液,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角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2%中生菌素(母药)3 000倍液或可杀得三千1 5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霜霉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几丁聚糖800倍液(金雷500倍液)+瑞凡1 500倍液喷施,或69%烯酰吗啉猛锌600倍液,交替用药,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瓜蚜、黄守瓜:用20%啶虫脒5 000倍液,或阿立卡1 500倍液防冶。

6 采收

正常年份4月中旬开始至6月下旬收结束。根瓜要尽量提早采收,以免影响植株的后续生长和开花结瓜。适宜的收标准是大小适中,粗细均匀,顶花带刺,脆嫩。以保证丰产及上市黄瓜产品的优质。

7 参考文献

[1] 文娟,何雍琴,张有正.苦瓜嫁接集成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86-87.

[2] 卢怀明,洪忠明.嫁接茄子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5(10):103.

[3] 张有正,甘拥军,柏兴伟,等.重庆地区蔬菜冬季育苗实用技术[J].长江蔬菜,2015(5):43-45.

[4] 裴淑萍.无公害黄瓜栽培管理技术[J].科研,2015(38):151.

[5] 杨树廷.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4-135.

[6] 牛全根,崔卫国.秋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10):41-42.

上一篇: 管理者培养方式 下一篇: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