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思考3篇

时间:2022-12-27 16:10:28

摘要:教师应该在课后思考如何在每堂课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增强学生美术作品的多样性。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思考3篇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思考篇1

1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关键

1.1审美情趣的激发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石便是“兴趣”的支撑,而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兴趣的形成更多的是要依赖“审美兴趣”之养成,教师要更努力地从课堂教学上全面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感受到审美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在这种乐趣的支撑下自然能够形成积极的探索,确保构成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能够达成。

1.2拓展与评价共行小学美术课堂的“高效”要考虑到给学生拓展的艺术空间,从教材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和美术基础为主,让课堂成为向美术自由空间发展的平台,而不是束缚学生欣赏美的地方。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要重视评价活动的改革,要考虑到从更多的角度来形成对学生美术作品的肯定与鼓励,以此维护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确保高效课堂在评价体系的支持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创作。

2学校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研究

2.1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小学艺术高效课堂教学的结构要有较好的绘画鉴赏环节,使学生参与绘画鉴赏教学活动当中,引发学习兴趣,产生动力自然就可以更好的从绘画创作的理念、主题、内容等方面来把握美术作品的重点。例如在对湖南美术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巨匠童心”的这一节课程教材中,教师分别展示齐白石、毕加索的作品,然后不要急于求成地讲解画作的内容,也不要流于形式地让学生简单说几句就开始讲授,而是要真正地给学生自己思考、体会、表达见解的机会。要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交流。同时,在教师讲解两位画家的作品特征的时候,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观点出发进行讲解,而不是脱离学生的看法,讲述教师的观点。

2.2组织合作交流,解决学习重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活动,能够提高中小学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磨炼意志力、增强人格情感、培养信念、推动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多组织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学习的重难点,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具体的课程的设计和编排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有效的合作活动,让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完美契合,实现对学生美术核心素质的全面培育。因此,在教师进行的五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二个学时“同一幅画”这一节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理解色彩语言的多样化,认知色谱,掌握调色与涂色的技巧”。设计了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利用颜色画一幅有层次的画?在这个相对具体的目标下,学生就要通过讨论来理解颜色有哪些层次,色谱之中有哪些可以形成明亮对比的色彩内容等。

2.3教师示范绘画,重点讲解点拨小学绘画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需要教师能多言传身教,让小学生体会到了美术绘画的魅力,心生爱慕,而自己也就可以更加勤奋地去学。同时,学生看到了教师的示范,也就会对绘画的基本重难点内容有更充分的了解。例如,课本五年级艺术下册第三课“能干的帮手”这一节课,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画画出工程车,而为了使学生了解画画的基本流程,教师也可以示范学生画画的基本流程,并根据以下步骤展开:(1)明确整体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2)分块画出各个大的构造形式,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对比情况。(3)按划块,循序渐进地从前至后画出结构特点。这样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也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绘画任务了。当然,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将自己绘画的过程用微课的形式录制下来,然后在课堂上用倍速放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一边感受到教师示范的重点,一边也有更多的课堂时间去交流与讨论。

2.4学生展示作品,集体评价延伸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展示之中互相评价、集体讨论,满足学生的荣誉感,同时也要让学生有平等讨论美术作品的机会。首先,教师要经常在班级内组织小型的美术作品展览会,让学生的作品能够在班级内得到更为公平的评价与建议。在未来的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理念应该一直坚持并贯彻落实在小学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视为整个课堂的中心,并通过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帮助学生教学能力进行更加合理的发挥。其次,教师要联合校方,在校园走廊上组织同年级的美术展览会,扩大展示平台,实现更多的交流。同时,校方要组合联合的评价小组,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个联合的评价小组应该包括美术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学生代表,这样的评价才能够显示出集体的优势,自然也能够得到广大学生的信服。这种活动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对美术创意的思考会愈来愈多,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会更为积极地去学习。此外,新世纪美术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强调艺术审美能力的学习,通过绘画与人类、精神世界、大自然、情感、道德及其自身与社会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习者的艺术审美意识与能力。其本质在于强调绘画是一种艺术,它来自生活,高于日常生活,并服务于日常生活,这就要求全体绘画教师不断改革自己的教育思想,不仅仅要加强对孩子绘画知识的讲解,要学会站在人生高处去看待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应该把绘画工作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每周布置以此家庭生活美术创作的作业,不要求形式、内容,只要是学生对生活美的创作就可以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去感受美术的魅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教学思想重要指出: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反思怎样建立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对学校美术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建立应该开展更多的美術鉴赏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中,调动教学积极性;要更多举办交流活动,使他们在互动讨论的活动中发现教学的重难点;需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让他们体会到艺术绘画的价值;要给予他们自由参与的时间,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才华;要提供他们表现自我的平台,满足他们的荣誉感,以多种视角进行高品质课堂教学的建设,帮助他们从兴趣引导、实践练习和多元评价中提升对绘画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

作者:刘磊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隆盛庄学校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思考篇2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的优势

(一)构建高效美术课堂

高效课堂是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保障,构建高效课堂对于每一个小学美术教师而言都十分重要,然而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中,部分美术教师缺乏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有效策略,盲目采用现代化教学策略不仅无法构建高效课堂,还可能会阻碍小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融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向,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做合一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鼓励学生知行合一,这样就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实现高效美术课堂的构建。

(二)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是美术教师的责任,可是想要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角度展开教学并不容易,这虽然是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但是同样也给美术教师造成了困扰。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融入就可以提升美术课堂的综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做合一中针对性融入美术核心素养,小学生在这样的美术学习中就能实现美术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融入策略

(一)智慧课堂,多元展开美术教学

“教”是教学做合一中的起始,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教学做合一思想时,美术教师首先需要重视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智慧课堂就可以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优化,教师可以借助智慧课堂对小学美术进行优化,提升美术教学的灵活性。[1]智慧课堂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在使用智慧课堂时,教师会借助信息化设备与学生进行交互,这样就可以提升课堂的灵活性,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色彩明度渐变》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智慧课堂整理不同的画面,然后在电子白板中表现出来,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能从不同的图片或者视频演示中了解色彩明度渐变,这样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打下美术基础。除此之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还可以借助智慧课堂的不同功能展开教学,如网络、教学资源、视频演示等,这可以有效提升美术课堂的灵活性,为“教”的展开提供助力。

(二)情境创设,深入场景完成学习

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是美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学做合一中的关键步骤,因此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体验,美术教师就可以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入手,通过还原场景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情境创设是一种以还原场景为核心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教学内容为核心还原场景,提升学生的代入感,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体验。[2]例如,学习《水墨山水画》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借助模型、图片、手工等方式在美术课堂中还原水墨山水,引导学生代入到场景当中,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入场景完成学习。

(三)小组合作,合作完成美术作品

教学做合一最核心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实践,只有学生完成实践才能深入掌握知识内容。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做合一的优势,美术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学生小组就可以分工合作,完成美术创作,这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好的帮助。[3]例如,在学习《理想的居住环境》时,美术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为学生布置任务“设计自己喜欢的居住环境”。在布置学习任务之后,小学生就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设计,学生小组还可以进行讨论,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美术知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就能将所学的美术知识融会贯通,这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教学做合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灵活采用现代化教学策略对小学美术进行优化,为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王晓栋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思考篇3

时代的进步促使美术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被学校、社会、家长广泛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社会各界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内外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体现出美术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成为越来越多美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彰显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拉近美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做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打造完美、高效的美术课堂。教师要明确开展此类美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美育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双基”培养,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美育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审美,创作出大众需要的美的艺术品。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创作的创新性和应用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有关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个人观点与教学实践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美术素养的形成。

一、活引生活之水

1.生活化教学概述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开创了素质教育的新纪元。“生活教育”理念又可以延伸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使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教育理论的外延。生活化教学主要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分析学情,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媒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将这些生活碎片与美术学科知识有效融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最终目标[1]。

2.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美术新课程改革强调美育要积极与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相关联[2]。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所学校将生活化教学与美术课有机融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家长、社会的认可。笔者认为,美术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可以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发展更加多元化,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对比以往的美术教学与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可发现,以往的美术教学存在评价方式单一、创作形式单一、拓展形式不够新颖、不具备挑战性等问题。学生被动学习,并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一步步按照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缺乏自己的思想和创意,更不用谈作品贴近生活、美化生活、具有美感、具有艺术性等。这样的作品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很难打动观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不能空喊口号,而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完成学习单、绘制草图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可以学会分享、增强自信,彼此之间成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好伙伴,做到团队合作、共同进步。这样,学生在增强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的同时,也体会到真正的艺术创作过程,感受如何像大师一样思考、如何像大师一样创作,获得了美术学习的快乐,培养了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师要实现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相长,营造高效、实用的美术教学氛围。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1.巧用生活化方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课堂练习。因为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接受能力并不相同,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是促使学生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师应合理、巧妙地融入生活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使美术课堂多元化。这种课堂教学的改变无疑将提升学生的创作欲望,帮助学生形成全面且真实的感知能力[3]。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生活中的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以人教版美术教材中《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一课的教学为例,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教师扮演的是讲授者的角色,在讲台上逐一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师生互动少,课堂枯燥乏味,影响了教学效率。动画电影作为人们生活中娱乐消遣的对象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美术教师可以将动画电影作为教学媒介,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优秀动画影片,并在学生观影的过程中提出美术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电影中角色的服饰、造型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待影片播放完毕后,教师鼓励学生就动画电影中的美术相关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2.开展生活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会设置课堂实践环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生活美术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打造高效课堂。美术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其中,选材十分重要。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合理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以《变垃圾为宝》一课为例,美术教师可以提前用废旧纸箱制作一只“恐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纸箱变成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以设疑提问,鼓励学生近距离欣赏,让学生大胆想象,探究纸箱的奥秘。有学生说:“老师,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用废旧纸盒制作的机器人,可好看了。”还有学生说:“老师,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用卫生纸或者塑料袋制作成衣服的T台秀。”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教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回家后纷纷收集废旧物品,根据自己的构思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作品,有的学生制作了“小汽车”,有的学生制作了“衣服”……通过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形式,教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3.用好生活化材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绘画技巧等,然后为学生提供画材,指定主题,让学生自行开展描摹,学生在描摹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巡视。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大量生动且形象的图画,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以解释。但这些内容毕竟有限,要想与学生的认知结合,教师就有必要采用生活化材料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因此,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材料开展教学。选择适合的生活化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万花筒》一课的教学为例,万花筒可以幻化出不同的图像,这是因为它在三棱镜的反射作用下,让不同颜色的珠子呈现出对称的图像,从而看上去像无数盛开的花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万花筒图像的形成原理,并总结呈现出的图案特点;然后,让学生寻找教室或校园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发散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发现粉笔上下两端是圆形,还有的学生发现文具盒中的量角器是半圆形,两个同样的量角器可以拼成一个圆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教材中很多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不仅使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与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课时较少,因而课堂作业也较少,展现形式较为简单。值得注意的是,美术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美术作业时,应当把握好美术作品的数量、质量,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布置多元化的美术作业,提升学生的美术作业完成效果。美术教师可以每周布置一次美术作业,延长作业完成时间,以便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作业,逐步培养其审美能力。美术创作题材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丽的家园》一课为例,课后拓展任务是“走出家门,认真观察自己居住的小区,绘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场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笔将美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审美能力。美术与生活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了灵感来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始终贯彻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彰显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现状和教学内容,科学应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后思考如何在每堂课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以增强学生美术作品的多样性。

作者:王文京 单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上一篇: 投资项目管理论文3篇 下一篇: 企业数字化管理探讨3篇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