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22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篇(1)

引言

“人工智能”这个词,在很久之前也许还只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甚至根本不敢想象它的实现,而自2016年谷歌智能系统“阿尔法狗”战胜韩国著名围棋棋手李世石后[1],引发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思考。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逐步运用人工智能这一技术,在会计这一领域,突出表现的是财务机器人的出现,这意味着从事着简单重复性工作的传统会计从业人员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根据财政部最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累计有722万余人通过考试取得了初、中级会计资格或高级会计师评审资格。其中,初级510万余人,中级196万余人,高级16万余人。换句话说,在全国2000万同行中,每4个会计中就有人持有一本初级会计证书;10个会计中就有一位持有中级会计职称证书。这样的数字显得有些可怕,因此,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会计职能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人员只有不断改变自己,适应新时代的大浪潮,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双赢,将人工智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人工智能时代下会计行业的发展背景

(一)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7],财务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中一个具体的应用。传统会计有两项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目前已问世的财务机器人,它们的功能都几乎以会计核算为主,解放了手工账,财务机器人在设定好程序后可以自动录入数据、凭证,完成以前需要人工一步步烦琐的工作,解放了会计最低层的劳动力,满足了企业的日常会计信息需求,但是在会计系统中一些主观的行为如审计、判断等依然需要财务人员手动操作。会计核算的程序和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相互关系见图1[5]。据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数据核心产业规模为236亿元,同比增长40.5%,人工智能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2017年正是人工智能运用于会计行业的一大历史里程碑。

(二)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传统会计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从积极影响来看,首先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6]。在会计工作中,传统的手工核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人工智能拥有数据库的支撑,能够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帮助企业降低了风险和成本,促使工作高效率地完成。此外,人工智能可以降低信息失误和失真,人工完成烦琐复杂的工作,难免会导致一些错误,例如登记手工账出现笔误,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人工智能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遏制了这一现象。从消极方面来看,主要影响是传统会计人员将面临失业的风险[2],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取代了大量的简单重复的工作,因而对传统的会计从业人员需求减少,同时势必会造成对会计人员能力要求的提高,那些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会计人员便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同时,会计信息存在安全隐患[2],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和高要求性将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企业会计信息安全风险,如果企业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或系统维护不及时,很可能存在企业财务数据甚至商业机密泄漏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人工智能与传统会计对比分析人工智能与传统会计相比在不同层面上存在着差异。见表1。

人工智能时代会计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在繁琐的基础性核算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型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会计人员不仅要帮助企业制作报表等财物方面的事宜,更多的是要将财务知识结合企业各个部门现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同时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全面预算、成本控制、风险评判等支持,积极参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在此背景下,虽然传统的会计功能被取代,但是管理会计反而能利用智能化,能够对基础的财务数据做出进一步分析,为企业的管理出谋划策。面对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通过分析各项财务数据做出管理决策,整个过程都需要会计人员的参与,未来传统会计也必向管理会计转型,会计人员也不再仅仅记录和核算过去的业务,更应该为企业未来的管理和发展出谋划策。

(二)会计与人工智能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未来智能化将是时代的发展趋势,会计应该与人工智能更加深度融合,取长补短。一方面,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加入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综合型的管理会计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能松懈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也要培养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把握大局的还是会计工作者,企业不能过于依赖人工智能。

(三)会计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在这一严峻的背景下,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转变传统的会计职能,达到能够兼顾财务会计、财务审计和管理会计等多种工作,能够完成人工智能无法实现的工作的程度,同时积极学习新领域的知识,例如现代的智能软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本文研究,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在未来是必然的,会计人员只有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优化自身的职业水准,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平,才能立于时展之巅。

参考文献

[1]何苹.人工智能背景下传统会计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经济管理文摘,2020(14):128-129.

[2]郭昌荣,程永鹏.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师,2020(15):1-2.

[3]李怡.会计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0(28):96-97.

[4]朱石玉.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江苏商论,2020(08):37-40.

[5]吴钟山,焦栋.浅谈“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传统会计实务的影响[J].大众投资指南,2019(02):162-163+165.

篇(2)

出游前,通过体验平台,旅游者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信息咨询、预订付费。到达景点后,通过智能终端进行身份认证,享受数字景区的智能化服务,动态了解旅游信息并获得帮助。游玩结束后,旅游者还能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反馈有效信息。这就是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体验。智慧旅游对于传统旅游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它融合通信与信息技术,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

智慧旅游的概念在2011年就被提及,作为传统旅游行业的纵向延展,智慧旅游建筑在大数据、物流体系、GPS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让旅游不断智能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细分领域的进步,智慧旅游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特别是政府层面,一些具有旅游资源的地区认为这是推动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契机。智慧旅游的概念也开始不断升温,不过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概念层面。

2013年是智慧旅游概念深入普及的一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将2014年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智慧建设。智慧旅游的落地之路并不顺利,闸机验票导致游客进门速度变慢;电子票务系统需要不断升级,景区掉进无穷无尽的付费模式中;OTA巨头更关注独占渠道,而非实际的地面业务。智慧旅游要真正做到以游客需求出发,而不仅仅是投入设备、采用新的技术。

细分领域各自为战

如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科技”就是旅游的支撑。在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旅游业开始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行业,它涵盖了老百姓食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智能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多方努力,包括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交通等。只要是旅游业涉及领域,都应该跟上智慧旅游前进的脚步。游客完成一次旅游体验,需要牵扯多个因素,只有各种要素充分联动,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旅游的发展。

目前从细分领域上来说,特别是地图导航、物流、出行等基础设施还比较完善,但是几块内容并没有融会贯通,难以协调发展。其中,景区电子门票、酒店在线预订、交通信息作为智慧旅游践行的基础建设,尚未形成化学反应。特别是数据层面还没有完全打通,不能实现相互协调和共享,各个细分领域还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

当游客扫二维码进入景区后,该景区所有的信息都能推送至用户手机,用户可以实时了解景区情况。但是,一旦游客走出景区大门,就很难再收到相关信息。智慧景区的服务内容还是被划分在独立的服务范围之内,不具备延展性。

为此,地方运营商纷纷与当地旅游局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尝试以自己为中心打通各个领域。以南京为例,目前已经实现了电信和移动 3G 网络的全城覆盖,联通实现了道路和城镇区域 3G 网络的覆盖,全市 WIFI 热点超过 1800 个。同时,通过智能传感技术构成智慧网络,实现景区、酒店、交通和社区等的互联互通,通过智慧感知,获得相关资源信息,进而搭建信息服务公共云平台。在信息资源富集的同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而为社会服务提供信息资源依据。

智慧旅游对于传统旅游最大的颠覆在于打破空间和地点的阻隔。在智慧旅游的理想状态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去查询、消费、游乐,一切行为都可以在云端统一协调。

易观国际分析师孙梦子向《互联网周刊》记者表示,“智慧旅游涉及多方利益,应该由政府牵头,因为只有政府才能去协调。但也就是因为政府牵头,智慧旅游还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没有更深入的发展。”

人工服务不容小觑

去年黄金周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发生景区容量超载现象,全国假日办接到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贵州梵净山等景区关于接待人数超载、游客滞留问题的投诉。尽管人满为患的场面已成为黄金周必不可少的一幕,但丝毫不能浇灭游客的热情。

景区电子门票预定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游客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实现景区门票的预订、预售,逐步将游客的购票习惯引导至线上,提升在景区售票方式中的占比。游客在购票的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包括预订游览数量等信息,从而更好的规划旅游行程。

每当同一时段的门票预订预售数量达到景区安全游览最大负荷临界点时,该窗口就会关闭并给出温馨提示建议游客预订其他时间段的门票。通过这种手段,游客可以清晰知晓景区游览当日的状况,避免游客盲目抵达景区却买不到门票情况的发生。其实,绝大部分的欧美旅游景点都是通过网络提前预订预售,其比例远远高于现售现付形式。

电子门票预购只是智慧旅游中的一小部分,但就是这一环节也时常出现纰漏,网上购票后现场无法激活的情况频频发生。进入旅游园区后,当出现不能自助的查询信息时,面对游客的询问,工作人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这不仅需要电子购票系统、园区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也需要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

篇(3)

和北京的其他区县相比较,石景山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等并非属一属二,但由于每个区县的底子不同,也许信息化的运转速度、轨迹会有所有同,但目标却会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智慧石景山,理应受到瞩目,因为我们深入石景山,探究的是一种旧的城市模型向新的城市模型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有多典型,但却有强烈的前瞻意义和实验性质。

顶层设计

一个城市认定了一个方向,只有依靠制度才能保证确定的行动轨迹不偏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开始着手制定《智慧北京发展纲要(2011―2015年)》,谋求将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用政府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关于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着手酝酿,并于近日由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正式对外,这也因此成为了全市第一个区县级政府制定的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智慧石景山从现实世界脱胎换骨而来,自然也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石景山区经信委主任李元涛指出,“智慧石景山”,其实是“数字石景山”的延续和高级发展,是未来十年石景山信息化发展的主题。

根据《关于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设想,石景山希望到2015年,初步建成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发展环境,智能应用全面普及,信息化整体发展达到世界主要城市的一流水平,从“数字石景山”向“智慧石景山”全面跃升。

石景山也是全市第一个把系列智慧指标量化的区县,区政府提出2015年的石景山,城市安全运行、环境生态、节能减排、公共服务的智能应用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0%、75%、60%;80%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关键业务信息化,超过一半的规模以上企业使用电子商务;产业提升取得重要进展,建成物联网产业园和智能交通产业园,形成一批高端产业群和新兴服务产业,培育出一批重点产业,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突破400亿元;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家庭用户网络固定接入速率能力达到100兆,社区和商务楼宇网络固定接人速率能力达到1000兆,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接入率达到90%以上,3G、WLAN无线宽带网络100%覆盖。

“这是一个智慧石景山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指导着今后五年石景山深化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的方方面面,决定着石景山能否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李元涛指出,因为有了一个这样的大框架,推动今后五年的智慧城市构建,才会找到工作的着力点。

关于近年来在多个论坛上频繁出现的“顶层设计”一词,一位专家曾经有过这样的评语:顶层设计处于竹子的上端,如果目标和任务设计得好,能够做到顺利实施,未来的一切将势如破竹。

这一评语同样适用于智慧石景山建设,外界也相信因为有了《关于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政策保障,石景山势如破竹的一天终会到来,但李元涛很清楚这一天不会很快到来,智慧石景山还需要慢慢打磨。“智慧石景山不是一蹴而就的,起码需要三五年才会有明显的改变。”

李元涛将今后五年的打磨过程归结为实施三大重点工程任务,即城市运行与管理智能化工程、产业提升工程、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根据这些重点任务,建设智慧石景山需要遵循“创新引领、融合渗透、统筹集约、安全可信”的原则,主要围绕智慧应用体系的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智慧发展环境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开展。

未来的基础设施

从经济角度考虑,智慧石景山是为未来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而对于社会发展的体现,则主要是通过政府服务效率的提升,更加便利民生。

如果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其实加快推进智慧石景山建设的时机已经到来。

包括整个石景山区在内的京西地区,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阶段。对于石景山而言,首钢搬迁调整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巨大,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转型,除了去首钢之后的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确立,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发展也面临诸多矛盾。

可以说,本届石景山政府在开局之年就一直在谋划石景山的转型发展问题,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近年来,石景山从经济上下大力度招商引资,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数字娱乐产业,石景山也因此争取到了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区等等改革发展试点,几年下来,现代服务业在石景山的迅速崛起,正在逐步弥补因首钢关停带来的经济损失,石景山的转型已经到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时期。

在转型期中,如何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对首钢腾出的8平方多公里的空间,和1060万平米的建筑体量,以及整个石景山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推进智慧石景山也被看作是未来几年重中之重。“石景山的转型不同于其他一些地区的产业提升,而是产业的重新转换,转型并非传统工业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现在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娱乐数字、文化创意、高新技术、软件产业等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而加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就等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李元涛说。

在工业时代,石景山因首钢而成为首都经济重镇;在信息时代,同样因为重工业企业首钢的存在,石景山的发展略显迟滞;而在未来的智慧时代,“能否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竞争中抢到先发,政府创造的智慧环境至关重要。”李元涛认为,智慧石景山其实是一个区域未来发展的基础设施,谁动作早一些,快一些,谁就能在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竞争中抢得先机。

对于这个未来的基础设施,有人曾用“三化”加以概括,即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而在李元涛看来,近年来,联通、移动、歌华等运营商在石景山逐年加大投资,使得石景山有线、无线的网络基础具备了良好的环境,未来的智慧石景山仍将依托这些网络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其实,在专业网络的建设上,石景山也已经先人一步,目前已构建了两大专业网络,一个是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数据专网,一个是基于视频传输的歌华有线网络。

如今,无线数据专网已于2010年

下半年建成,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北京市能够做到这一步的目前还只有石景山一家。在便民方面,歌华有线对全区14万户居民有线电视的数字改造,除了首钢部分社区受制于双向改造无法实现之外,其余10万户均拥有了高清机顶盒,这一覆盖率也在全市各区县中首屈一指。

不经意间,智慧石景山的骨架已经悄无声息地快速生长延伸。

智慧应用的切入点

虽然石景山量化了系列的“智慧”指标,但市民们不会去理会硬指标,他们只会感受身边的小事是否让人舒服。让人舒服就是“智慧”的体现。交通出行是否更加智能?城市区域是否精细管理……

什么是“智慧城市”?多年居住于石景山的一位居民对于记者口中所说的“智慧石景山”显然没有感觉,但对于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却大加赞赏,“环卫车辆不再像以前那样呼啸而过,清扫车开始注重每一个细微之处,洒水车也尽可能地做到全路面覆盖,垃圾清洁站严格地实行分类垃圾管理……尽管这些问题从整个城市建设角度来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舒心,更重要的是这些‘小事’也给人们的居住品质带来了提升。”

居民们并不清楚石景山的环卫工作如何实现的转变,其实这是石景山区别于国内诸多区域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而是以物联网应用为切入点,促进智慧应用服务城市运行管理而迈出的第一步。

2010年,石景山区经信委和环卫中心共同出资近200万元,购买了GPS定位导航设施,建立了环卫数字化指挥调度管理系统。

尽管现在看起来资金不算太多,但这一项目从调研到实施却是一波三折。从2001年,石景山便开始启动对这一项目可行性的调研,但当时因为3G网络不健全,GPS定位系统的造价又非常高,整个预算下来接近1000多万元,这一当时信息化建设领域庞大的数字也将这个项目打回了原地。2006年,相关部门又做了一次方案设计,虽然应用成本降下了一大部分,但预算仍有600多万,这一项目被再次搁置。2010年,由于该项目所需硬件设备大多实现了国产化,不足200万的预算终于让石景山区下定了决心。

环卫中心通过指挥平台,运用指挥调度管理系统,将车辆定位、实时监控、油料监控、考勤管理、作业质量、应急响应等功能汇集在网络上运行,指挥中心相当于人体的大脑,指挥整个系统的运作;操作人员相当于五官,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收集信息;GPS和3G网络相当于躯干,承担着连接各方的桥梁作用;而各种环节车辆相当于臂膀和手指,负责处理问题。

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石景山环卫中心,智能技术使其以往管理中的漏洞得到了有效堵塞。据说,此前环卫中心有个别作业车辆,曾经在工作时间根本不上马路,作业车从单位出门径直开回家睡觉,等估摸着路面的作业时间差不多了,再把作业车开回单位,由于中心对车辆及人员不可能实现全程监控,即便这种问题真的存在,环卫中心也无法实现有效惩罚。

应用了物联网,也就杜绝了此类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指挥中心可以对所有的作业车辆进行适时监控,对每辆车都会有行驶路线、油料损耗、行驶里程等的详细记录,并可以随时通过作业车辆配备的摄像头进行画面拍摄回传指挥中心,可以说指挥中心动动手,就可以对每一辆作业车的位置、运行状况、作业质量等等了如指掌,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环卫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还可降低雇佣大量监督员对环卫质量监督的成本,而且还将增强环卫一线职工服务的自觉性,主动去改善城市环境。

这就是智慧应用对城市管理传统痼疾的切除和革命。

其实,智慧的城市背后,需要的是一个智慧的政府。以物联网为例,其主要的作用是服务于政府的行政决策和效率,使其能更透彻地获得来自民众、来自城市每个角落的信息,并运用综合信息形成智能的洞察力和决策,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城市的运行及应急管理。

从这个意义上看,环卫中心200万元的投入,让石景山的城市运行管理有了智慧的感觉,同时也开启了智慧的梦想。李元涛告诉记者,下一阶段石景山的智慧应用,还将以物联网为切入点,逐步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水、电、气、环境监测等领域,未来还会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街道、应急管理等方面广泛探索。

产业由市场说了算

智慧产业包括多少细分领域,恐怕没人能够说的清楚,因此这个产业到底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更不会有人给出确切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因此但凡在智慧产业某一领域有点知名度的企业,都会成为诸多区域努力招商的对象。

由于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石景山始终保持领先,李元涛因此也结识了众多的智慧企业。接触时间一长,李元涛发现了一个特点,因为智慧产业包罗万象,产业链非常长,几乎每家企业做的产品都不一样,有做方案策划的、有专门提供研发服务的、有设施制造厂商、有应用产品推广的、也有传统的仪器仪表制造行业的,但即便几家企业做同一种产品,做出来的东西也特色各异。

李元涛意识到,由于智慧城市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出于竞争的考虑,各个企业都在闷头做自己的应用开发,很多东西不希望与别人分享,行业内彼此间的交流几乎没有,其实这对于整个智慧产业的标准制定和规范管理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大家都在做各自的加密和接口,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彼此之间无法进行运算处理和传输,这将制约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将来这个产业的发展必定是个十字发展的格局,一个是横向的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园区的形式将相关企业聚到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个是纵向的产业链纵伸发展,因为这个产业合作大于竞争,面产业细分的内容又相当之多,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有较大的空间。”李元涛指出,作为政府,一方面要推动这种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有序地引导,否则最终可能确实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却没有一个衡量考核产业发展层次的标准。

一家从事导航技术研发的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其实当前与智慧产业相关的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企业很清楚一家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而且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任何一家企业全面铺开地发展也不太现实,这需要政府的引导,把各家企业的优势产品整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个针对性强的专业产品或解决方案,现在做出来的产品,可能只是石景山的试点,但将来很有可能向全国其他城市去推广。

篇(4)

智慧旅游景区的实质概念就是智能化服务型景区,是通过利用智能化和机械化带起人力劳动。智慧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成熟的技术支持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基础。智慧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景区从国外吸收引进的全新的发展理念,是我国景区建设的一次勇敢实践。

1.从概念上来讲

智慧旅游景区以智慧为其最突出的特点,所谓智慧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机器代替人工实现智能化,并且在景区具体的设计和处理方面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所以智慧旅游景区的概念体现在,首先是服务方式的智能化。通过各种的高科技手段来代替原有的简陋的服务方式,提供游客舒适体验度相同的服务感受。但与此同时,对于景区方面来讲能够缩短工作时间,减轻其任务强度。以人为本是智能化景区的基本原则。

2.从实际应用上来讲

智慧旅游景区的智慧特点体现在众多方面。首先来说,在景区选择上可以体现其智慧性。智慧旅游景区旅游路线的选择应当遵守便利性环保性和节约性几个准则。旅游路线中景区的选择,应当选择相对来讲交通便利的地方,从而减少运营成本。同时便利的交通也有利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的搜寻与施救。除了这个要点之外还应该保证旅游路线设计的环保性,也就是说应当坚持顺路同方向的原则,而去选择所拥有较多景区的线路。这样可以通过减少旅游路程,而减少旅游路程中所需交通工具而产生的污染排放量。最后还应坚持节约性原则。也就是说旅游路途中不应给游客增添多余的负担,而应去选择具有节约性完整性重点突出的旅游线路。

3.从出发点上来讲

智慧旅游景区以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坚决遵循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这时所提出的新颖的景区模式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来的,所以发展这种技能兼顾经济又能保证环保的绿色型智慧旅游景区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这回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是有利于我国发展,是应大力倡导的景区模式。

二、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意义

消费者对智慧旅游景区的需求,是建设智慧旅游景区的市场动力。无论是自然资源丰富的景区还是历史文化厚重的景区,亦或者是现代主题鲜明的园区,对资源经营、接待能力提升、安全监控以及游览服务辅助的技术应用一直是智慧旅游景区力求完善的主旨。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和具体体现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应对并解决当前景区管理机构面临的保护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景区管理工作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落在实处。

2.有助于推动景区管理机构服务职能转变

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可以借助技术手段,促使景区资源的合理安排、整合协调、动态监管,发挥其对旅游信息公众化服务、行业规范性指导。通过准确地掌握游客处于什么样的旅游状态和旅游企业处于什么样的经营情况,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行业的主动监管,促进旅游管理机构的服务职能将进一步由被动处理向主动服务转变。

3.有助于促进景区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旅游营销宣传平台、手机移动服务平台等一批项目的建设投入,全方位的旅游资讯和动态服务,将充分吸引游客对景区旅游产品推介、旅游生活体验的关注,促使游客由线上体验到线下消费的现实转变,特别是散客资源。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旅游景区的智能化设施和智慧化管理也提升了旅游业态对游客的吸附和消化能力。

4.促使旅游企业将实现旅游经营增长和管理成本优化的双重丰收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作为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吸引游客体验消费的服务主体,它具有商业盈利和服务规范的双重诉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智能设施的投入,从服务数量上,扩容了旅游景区对游客快速增长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从服务营销上,可以通过旅游者在各个旅游点逗留的时间,挖掘出本景区旅游者真正的兴趣点,从而进一步加强或者完善旅游产品。另外,通过游客来源的信息信息,我们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景区的宣传手段和销售渠道。

三、发展智慧旅游景区的必要性和利弊分析

由于旅游产业现在越来越发强调在旅游过程中实现旅游的完整性和绿色化。所以原有的的景区方式不足以满足现在新的要求。由此新型的智慧旅游景区模式被开发出来并广泛应用。而在智慧型景区中,景区能够通过先进的信息手段,对景区内所有的地貌结构、旅游事件、旅游者行为、游客活动轨迹、景区设备设施使用情况都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追踪和知晓,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可方便的实现全天候监控。而这种新型的智慧旅游景区的发展正体现着对我国政策的积极响应。所以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发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程。

1.发展智慧旅游景区的理由及必要性

第一,我国现有的景区形式是不合理的,存在诸多弊病。在我国的景区营销方式中存在着景区规划不够合理,旅游过程不够顺畅,乱收费,以及不能够完全适合游客心愿的现象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至于了我国经济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比如屡见不鲜的电视上所报道的,某景区导游乱收费的现象,以及在景区游客滞留买票排成长龙的现象。这些都是原有的景区存在方式不适合而显露出的弊病。所以说我国的景区体制改革是迫在眉睫的,而新兴出现的智慧旅游景区正好能够弥补原有不合理的景区存在方式所带来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智慧旅游景区就具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因为其之后的广阔前景和生存提供了理由和机会。

2.发展智慧旅游景区所带来的益处

通过发展智慧旅游景区一是能够促进旅游行业的繁荣。因为智慧旅游景区概念以人为本的原则,那么其在过程中就会将人做为首要服务的对象。由此观之,游客对景区服务的满意度和对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度的评价将会急速提升,从而会产生下一次旅游的欲望。长此以往,将会构成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循环,进而进一步的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繁荣。第二,发展智慧旅游景区也有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以往景区的发展模式是将人的主观意念作为首选进而使自然逐渐适应人的要求。所以在此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并不能够达到环保的要求。而智慧旅游景区做到充分尊重环境,在尽量不改变自然的情况下,做出稍微调整以达到既能够游览又能环保的目的。

3.不进行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将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若仍就保持现有的景区建设条件,那么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景区服务的不周到,对人文精神需求的难以满足,故客流量将会发生骤减。除此之外对环境的破坏也将越发严重。二者相加这将无法完成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旅游与景区行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四、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常遇到的问题

1.大部分企业对其概念的不了解

由于我国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尚在初级阶段,所以很多企业尚不了解智慧旅游景区的概念。连作为行业满手的跨国型大企业都上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所以地方性的私营小企业则对其概念完全不熟悉。而这种概念的不熟悉,往往会导致经营方式的错误,比如将原有的传统景区经营方式作为新兴景区经营方式的标准。那么就会导致新型的智慧旅游景区遭到人们的误解,从而难以继续发展下去。这样的错误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从宏观上来说阻滞了智慧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2.把片面当作全体

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是一项整体,而繁复的工程,所以整体的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一点一面就能够完成的。以某景区举例,在其安装了闸机后就认为自身已经完成了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主要内容。闸机验票方式的推行仅仅是完成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一小部分。虽然闸机验票方式能够带来一定的便利性和美观性,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不能单纯的把闸机验票作为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标准,也不能忽略闸机验票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以另一景区为例,其对景区建设的人才文化管理仍不完善。具体体现在,作为智慧旅游景区首先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的人才。但是就此景区来讲,只并没有发展具有这种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的人才。没有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全体员工的精神文化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那么一定无法完成具有一定的科学水平含量的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

五、建设智慧旅游景区的措施

1.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理想化做法

若要完成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那么首先我们应该发展具有一定素质的领导人才。在具有有创新精神的景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景区才能够完成由普通向智慧的过渡,并且传统各种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其次,我们应该用各种科技化产品来解放分手,来完成和解决景区建设中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通过购票系统安装,网上预购检票,通过网络预订车票景区门票等方式来减少实际工作量,同时也给景区带来美观的感受。除此之外景区还可以安装智能警报系统,清洁机器人,自助冷饮厅等设施来提供给游客更全方位的舒适旅游体验。

2.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应解决的当务之急

针对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我们的当务之急是,第一点,应由政府出面组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景区发展的专业对口的高精尖人才。人才的缺乏是历来发展中的硬伤,我们若想能够顺利完成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那么人才的培养是应首先考虑的对象。只有保证的人才能提供,我们才能完成我国的自主创新。第二点,我们也应注重对于全体智慧旅游景区精神和概念的普及。只有完成了对路线方针的正确规划,我们才能够保证会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第三点,我们还应加强科技研发的发展进程。社会景区是以人为本,并且站在科技的肩膀上。如果我们不能学科研的速度跟上理念革新的速度,那么就从实际上无法完成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

篇(5)

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者也在追求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传统景区所提供的服务与基础设施等已无法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智慧景区可以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大连市作为我国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景区的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较多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探究智慧景区建设现状,找出解决之道。

一、智慧景区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智慧景区概念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有关智慧景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相关研究文献很少,目前对智慧景区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见表1)。

本文认为,智慧景区是指在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旅游的总体目标指引下,以互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等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融合为基础的,以提高旅游者的体验质量为目的,结合创新的服务理念与管理理念,实现景区管理智慧化、景区服务智慧化和景区营销智慧化,最终实现景区环境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010年,九寨沟提出建设“智慧九寨”的智慧景区目标,标志着中国智慧景区开始走进人们视野。同年九月,“智慧九寨”项目通过审核,九寨沟成为国内第一个智慧景区。为顺应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国内许多省份和城市开始积极建设智慧景区。2015年9月,大连市旅游局在大连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建设和旅游质量管理系统应用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15年底,将建成6家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到2016年底,全市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现电子化门票、电子化年票,实现网络化营销。

美国200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Po-cono山脉的度假区引入RFID手腕带系统,开始智慧景区的尝试。游客佩戴射频识别手腕带后不用携带任何现金和钥匙就可以在活动区内打开自己的房间门,购买食物和纪念品,进行收费的游戏活动等。韩国首尔利用智能手机平台开发了“I Tour Seoul”应用服务系统。该平台为旅游者实时提供了当前所在位置周边的各种相关旅游信息,如旅游景点、餐厅等,而且提供了以公交车、私家车、步行方式从当前位置前往目的地的不同方法[4]。

二、大连市智慧景区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连市智慧景区发展现状及特点

大连市自2012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后,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建设智慧旅游景区。目前一些重点景区已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相继建设了多个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了更加智慧化的服务。

1、无线网络全覆盖

目前,全市多个重点景区已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以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目前正在率先打造国内首个免费WiFi上网全覆盖滨海旅游区。为实现金石滩所有公共景区可免费上网,金石滩在全区共设立了200余个AP点位,单点位辐射半径为100到200米。目前,全域无线网覆盖一期和二期工程已相继完工。到金石滩的游客,可通过“CMCC-DLJST”进行网络连接,轻松进行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数码照片传递、观看电影等活动[5]。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实现,更加全面的满足了游客在景区便捷上网的需求,更好的为游客提供了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服务。

2、景区游览自助化

在景区不同点位放置二维码信息板,游客通过扫码关注获得该点信息。同时,将原来需要通过旅行社报团预订或者景区门口现场购买的纸票电子化,在互联网、手机等平台销售,方便游客购买,同时不需要纸票,直接发送用于识别的二维码到游客手机中。游客通过手机就可以在“大连智慧旅游网”上订购景区门票、安排旅游行程、扫描大连电子地图,实现自助引导、自助导览等舒适旅行梦想。

3、建设多个智慧旅游平台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分析,结合国内兄弟城市旅游质量电子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大连在全国率先研发成功全“电子化”基于“行程单”的旅游质量管理系统,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大连旅游行业监管的全程电子化。作为大连智慧旅游运营支撑机构的大连智慧旅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12月正式成立并运营。大连市目前已建成游客自助旅游服务平台,游客自助旅游服务平台主要以“i慧游”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手机为载体,此平台基于无线网络WiFi智能定位等技术,给游客提供智能导游、旅游信息查询、旅游景点门票订购、位置定位、地图导航等应用服务。

(二)大连市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连市智慧景区的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目前大连市智慧景区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较多不足之处。笔者于2015年8月先后在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景区和大连圣亚海洋世界景区,做了关于大连市智慧景区发展状况的问卷调查,共向游客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达到93.5%。使用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录入和分析,发现了智慧景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景区管理上缺乏智慧、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营销方式待创新等几个方面。

1、景区管理上缺乏智慧

在游客对景区等公共场所视频监控、景区实时信息播报(如实时客流量等)的体验与满意程度一题中(见图1),有41.1%的游客选择从未体验过,仅有19.3%的游客认为景区在这方面做得让他们满意或很满意,景区在管理上仍缺乏智慧。关于游客安全保障、游客流量控制、旅游品质保障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大连绝大多数景区仍未设置景区最大接待容量,这直接导致在节假日等高峰时段,景区内人满为患,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同时也给景区的环境和资源带来极大的破坏。旅游安全预警和系统以及游客个人安全保障系统等已经被开发,但并未在大部分景区应用,无法更好的保障游客安全。

2、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大连市智慧景区的信息化服务较传统景区而言,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依旧存在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这一问题,有许多景区未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在景区公共区域免费WIFI网络覆盖一题中(见图2),有3人没有填写,60人选择没体验过,在124位体验过的游客中,仅有34人选择满意或很满意,被调查的游客普遍反映景区网络信号较弱,还有近三分之一游客表示很多景区没有免费的网络覆盖,由此可见景区在无线网络覆盖方面仍需加强建设。很多景区网站建立后,无人或未及时维护,导致景区网站旅游信息长时间得不到更新,游客无法快速准确的找到想要的旅游信息。部分景区网站上提供虚拟旅游服务,但只是简单的进行虚拟展示,缺少与游客的互动性。

3、营销方式待创新

一些景区未能抓住新兴媒体,顺应旅游者的出行偏好,而是过分依赖传统营销方法,使得旅游营销的效率低下。如通过电视、户外广告、报刊等载体,使旅游广告出现在游客面前,而旅游者很少对此类广告产生兴趣。有些景区即便采用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与营销,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太好。在景区官方微信、微博服务及宣传一题中(见图3),有25.1%的游客选择没体验过,仅有28.3%的游客选择满意或很满意。不难看出,景区对智慧旅游的宣传与营销并不是十分成功。

三、大连市智慧景区的发展对策 (一)以旅游者为核心,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智慧景区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其建设更加注重科技产物的人文关怀,最终目的是通过智能化的技术系统,实现景区资源保护和游客最佳体验共赢[6]。故大连市智慧景区建设应以旅游者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旅游者日益追求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同时在景区的日常管理、对客服务、营销方式上,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使游客利益和景区发展目标相契合,进而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传统旅游营销,创新营销方法,推动景区营销智慧化

大连市智慧旅游景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在传统旅游营销的基础上,创新智慧旅游营销渠道、方法和技术。例如,桔子酒店集团通过拍摄桔子水晶酒店十二星座系列微电影,以全新的营销方式,吸引了大批顾客前去入住。因此大连的智慧景区不妨采取拍摄微电影等方式,创新营销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景区游玩。通过市场细分,针对不同人群匹配不同的广告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旅游宣传广告。同时,注重与游客的互动,使旅游营销覆盖旅游全程。例如智慧景区可以与旅游类社区网站开展旅游摄影大赛,参赛者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气,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博客、微博和各种在线聊天工具,把自己的作品传递给更多的人,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景区。

(三)加强景区信息化建设,实现景区管理智慧化

1、加强景区信息化建设,满足游客需求

应继续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实现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当前,大连市部分景区网站亟待加强建设,很多网站建成后,很少进行维护,旅游信息长时间得不到更新,景区应设立专门机构,指派专人负责,使旅游者能够快速找到准确的旅游信息。同时,部分网站内容需要继续改进。以金石滩网站为例,其提供了虚拟旅游这一功能,但只是简单虚拟展示,缺少与游客的互动性,景区应增加虚拟旅游中与游客互动的功能。

2、完善智慧旅游系统,提高旅游品质

景区应不断完善智慧旅游系统,尽快开发和应用旅游安全预警和系统、游客个人安全保障系统等。在游客旅游过程中如果发生突发性紧急事件,如某路段泥石流、某景区出现危及安全的拥堵等,系统能够及时向旅客发送预警提醒,确定游客位置,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确保游客生命安全。同时,景区应尽快设置合理的最大接待量,加紧建设电子票务系统,这样建成后便可以实时监控游客数量,一旦客流饱满,便停止售票。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高旅游品质,推动景区管理智慧化。

(四)继续推动景区服务智慧化

随着景区游客量的不断提升,景区导游员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另外,入境游客也越来越多,面对不同语种的导游需求,景区很难配备对应的外语导游员。因此,大连市的智慧景区应及时开发出基于手机应用的景区电子导游。以能够实现精确的定位和导引、获取和操作无障碍、信息实时动态更新的特性来缓解景区导游员不足的压力,使游客可以自主安排游览线路。同时,应加快推进旅游一卡通建设,打造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应用,满足越来越多的自助游客的旅游需求,推动景区服务智慧化。

四、结语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力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智慧景区的建设。目前,大连的智慧景区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存在景区管理上缺乏智慧、营销方式待创新等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游客为中心,加强景区信息化建设,创新营销方式,不断推动景区管理的智慧化、景区服务的智慧化、景区营销的智慧化。目前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智慧景区建设将逐渐完善,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邓贤峰,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

[2]葛军莲,顾小钧,龙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智慧景区建设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2(5)

[3]梁倩,张红梅.智慧景区发展状况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姚志国,鹿晓龙.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大趋势[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5]张允峰.金石滩打造智慧旅游新平台[N].新商报,2013

篇(6)

关键词:

智慧景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一、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理念应运而生。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形态。在此背景下各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到智慧管理模式的跨越,为景区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目标。在智慧旅游的发展背景下很多学者进行了智慧酒店人才培养分析、导游人才培养分析等,但对于智慧景区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以及深度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智慧景区背景下对人才新的技能的需求,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二、智慧景区的内涵及其发展

1.智慧景区的内涵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景区在我国蓬勃发展,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果。但国内对于智慧景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学者们对智慧景区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能达成统一定义,主要观点见表1。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景区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与科学管理理论的高度集成为基础,围绕游客体验和景区管理两条主线,建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为中心、以智能化管理为保障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景区。

2.智慧景区的兴起与发展

因“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概念的实践与启发以及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慧景区应运而生。2013年,九寨沟景区实行“智慧九寨”这一全新管理模式,“智慧九寨”的实质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高峰期游客分流难题、实现景区办公自动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保护系统化、决策管理实时化、游客体验舒适化、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2015年,古北水镇、乌镇两家旅游公司与高德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在两景区建设智慧化、移动化、互联网化的“智慧景区”服务,将高德的定位系统与景区数据进行对接,实现景区智能化管理。智慧景区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潮流,我国很多智慧景区相继开发了电子票务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语音导游系统、实时监控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危机决策系统、智慧导览系统以及纪念品购物O2O系统等,这大大提高了游客体验度和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智慧景区背景下对我国旅游人才的新需求

1.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

智慧景区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对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成为新需求中重要的一点。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景区管理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智慧景区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由于智慧景区的规划是在景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景区的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导览服务、餐饮服务、援助服务等进行综合高效治理的方式,因此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为日后开展景区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新媒体营销能力的人才

随着智慧景区的发展,很多景区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建设了景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景区APP,游客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景区近期动态、景区布局、景区发展历程、最适宜的交通路线、网上购票、餐饮住宿以及周边概况等服务。同时这也要求我们要具有微平台、网站以及APP的开发与后期维护能力,使得这些平台能够及时更新,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新媒体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智慧景区的宣传、管理和运营能力,使景区的发展充满智能化与信息化,使游客有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因此,高校应针对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培养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为智慧景区的发展献计献策。

3.拥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智慧景区旨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景区通过设置电子票务系统,避免了旅游高峰期人工购票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现象,通过自动购票,自动检票,为游客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电子门票相当于景区一卡通,通过提前充值,可以在景区内购买各种娱乐项目,支付餐饮费用,乘坐景区观光车等。智慧景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宣传旅游景区,销售旅游产品,游客即使足不出户也能购买到全国各地的旅游纪念品,享受优质的旅游服务。因此,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智慧景区注重旅游人才的创新思维与科技能力,要求旅游人才处于时代前沿,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了解智慧景区创新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创新能力大赛,运用智慧景区的管理、服务、技能、营销等手段促进旅游人才培养。此外,学生还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顽强的社会抗压能力等。

四、智慧景区背景下我国旅游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1.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以智慧景区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顺应时展、顺应历史潮流的大势所趋,改革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以及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的发展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针对目前智慧景区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时展的培养目标,另外各个高校应根据当地智慧景区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作为智慧景区背景下的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综合能力,首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在潜移默化中受信息的影响,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对信息进行识别,筛选出对我们有益的信息。然后,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通过安排学生到智慧景区顶岗实习,延长学生实习时间,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建设智慧景区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对智慧景区的管理与操作能力。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高校只有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同步发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高速发展的旅游产业。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软硬件环境

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智慧景区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因此高校旅游师资队伍应是具备互联网背景与智慧景区管理背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高校旅游管理教师采用兼职与专职教师并行模式,一方面,学校应积极聘请智慧景区管理人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讲述景区内部经典案例、景区运营情况和景区对人才需求状况,根据市场需求培养旅游人才;积极邀请企业行业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了解旅游发展情况、最前沿的旅游信息,丰富自身阅历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丰富旅游知识的优秀教师来高校担任专职教师,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例如,教师亲自到智慧景区中参与管理工作,到各个学校进行调查访问等。高校旅游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是顺应智慧景区发展的关键。高校教学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方面:首先,建设功能齐全的旅游多媒体教室。学生通过多媒体机器获得智慧景区最新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电脑连接与老师进行一对一交流讨论,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建设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利用零碎时间观看旅游新闻,了解旅游最新动态,可谓足不出户,遍游天下。软件环境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库、教案库、习题库、素材库、学科资料库、数字化图书馆等,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更多旅游信息,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合作共赢

旅游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智慧景区下旅游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实践与操作。加强高校与旅游景区之间的合作,高校根据旅游景区实际需要培养适宜景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景区接受高校学生在景区内顶岗实习,高校与优秀智慧景区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旅游人才。随着智慧景区的发展,资源共享也变得尤为重要。每个学校的教学资源、软硬件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各不相同,不同学校旅游管理教学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这就要求不同学校建立资源共享体系,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吸取不同学校的优点,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实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7).

[2]盛方清.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维度及调控策略研究:以南京中山陵景区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21

[3]季国斌,陈丽,暴莹.大连市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6(2).

[4]邓贤峰,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

篇(7)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们群众满意度更高的要求。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也明确指出要推进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2011年,李洪鹏开始了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初步探索,指出“智慧景区是适应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国际旅游强国的需要”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2013年10月,中国智慧旅游运营合作交流大会上提出了国内首个全新模式旅游OTO“智游河南”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为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展现了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旅游。九寨沟于2010年首次提出了建设智慧景区,于2011年先后成功举办两届智慧景区论坛。智慧泰山基于3D-GIS技术打造出了景区信息集成平台;除此之外,还有黄山景区确立的“智慧黄山发展战略以及颐和园相关管理单位编制的“智慧颐和园”规划。目前,我国大部分4A级景区在经历了数字化后都已投入到了“智慧景区”的建设当中。目前,河南省景区都正在向智慧旅游方向转型和发展,依托先进的现代科技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智慧旅游相关概念

(一)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智慧景区信息化是基于数字景区建设成果,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最新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更全面、及时的感知和精细化管理。“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的,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

(二)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以此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景下,国外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正不断向纵深发展。近几年,智慧旅游和旅游资源物联网提出并兴起,一方面是旅游信息化已经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旅游行业各个领域的信息采集与存储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积累的信息资源有可能集中发挥优势:另一方面,泛在网络与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信息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旅游信息的精确采集、旅游信息资源化应用成为可能。

(一)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于2006年就在宾夕法尼亚州Pocono山脉的度假区引入RFID手腕带系统,开始智慧旅游的尝试。韩国首尔基于智能手机平台,开发了“l Tour Seoul”应用服务系统,该系统是首尔市专为首尔的旅游者提供的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于2012年6月正式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TAGTAGCITY)项目,使布鲁塞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数码移动旅游城市。日本在2009年7月推出了“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将成为目标聚集点。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为顺应现代旅游业的发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展潮流和趋势不少省份和城市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客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积极研发和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了包括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福州市、大连市、厦门市、苏州市、黄山市、温州市、烟台市、洛阳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扬州市、镇江市、武夷山市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目前为止,已有九寨沟、黄山和中山陵在内的24个国家级名胜景区实施了数字化景区试点工作。

2013中国智慧旅游运营合作交流大会于10月28日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在会议上国内首个全新模式旅游OTO“智游河南”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在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移动通信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RFID技术等纷纷介入。这些技术大大提升了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和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服务能力,使旅游景区信息化成为旅游业中应用信息新技术最多的领域。

三、河南省5A景区智慧旅游现状分析

随着智慧旅游的建设,以及新型游览方式对于旅游服务个性化需求的增加,居于旅游体系重要位置的旅游景区,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向实现景区的智能化转型,以迎合游客的服务需求。受智慧旅游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景区孕育而生。目前我国许多景区已在尝试进行智慧景区的建设,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有关智慧景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方面本文以河南省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个5A级景区为例,对其智慧旅游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一)通讯网络

在公用电话网建设方面,各景区建有供游客使用的公用电话。分布设置在指定需要地点。且部署有电话报警点,方便游客遭遇突况,以此发出求救。各景区郡已进行无线通讯网建设,游客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移动通信方便,人群密集区域及重点游览区域信号最好,无线路顺畅。各景区都已进行无线网络建设,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及时查询需要的相关信息。但是在景区较偏僻区域,无线信号未覆盖到。

(二)电子门票、电子门禁

2009年9月19日下午,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联合交通银行率先推出了景区二维码电子门票服务,游客只需通过网上支付就可获得一张彩信形式的二维码景区电子门票,凭借电子门票,在景区售票窗口通过二维码终端系统刷机识别,即可顺利入园游览。清明上河园我国北方地区第一个开通二维码票务系统的景区。现今,河南省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自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大景区均已推出电子门票业务,给游客带来了更多便利。各景区配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或立式电子门禁,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电子票的购买也支持手机支付或者网上金融支付等方式。但是,通过调查得知,使用电子门票和二维码门票的游客数量为数并不多,有些游客对此也知之甚少,仍以传统的纸质门票为主。

(三)门户网站电子商务

1.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殷墟、白云山、神农山、平顶山尧山一中原大佛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九大景区都拥有各自的独立官方网站。这些网站均是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门户网站,且正常运营。

2.各景区门户网站包含: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旅游论坛,下载服务,建有官方微博并有链接。网站浏览语言可供游客自主选择,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语,日语,韩语为主要,便于游客能方便及时了解到自己所需信息。通过对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官方网站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旅游景区会员制在景区营销中也十分普遍。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官方网站中,可注册会员的景区网站有嵩山少林寺、焦作云台山、焦作青天河、中原大佛、河南神农山、安阳殷墟。

3.电子商务与微博微信

通过景区门户网站均可能实现网上预订、电话预定和网上支付、网上交易。安阳殷墟,焦作青天河景区门户网站可以实现景区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实现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在互联网科技的成熟应用下,现今,微博宣传营销已经成为许多旅游景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扇窗子。微博营销具有以下好处:一、微博营销低成本,操作简单,互动性强;二、提升企业品牌亲和力;三、拉近用户距离,及时获得反馈;四、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有效监控产品和品牌;五、还可以为其他营销手段做辅助。拥有景区官方微信的景区有洛阳白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龙门石窟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四个景区。而少林寺、洛阳白云山、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神农山家景区五家景区没有各自官方微信。

(四)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

清明上河园,白云山,龙门石窟景区在其门户网站界面可进入生动的在线虚拟游览,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景区门户网站、景区触摸屏导览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电子导游图上点击各个区域查看详细景点信息,或切换到图例视图查看景区设施分布,能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便于游客在旅游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旅游软件

景区APP。正式上线的APP,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含吃、住、行等板块,结合GPS定位和搜索功能为游客提供文字、图片、音频等信息,收录了旅游景区、特色线路、星级酒店、饭店等信息。游客可以查阅、浏览旅游信息,随时制定旅游行程,使自由行变得更加轻松自由。经网站调查分析,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中,只有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开发出了属于自己景区的旅游客户端,游客可以在智能移动设备上安装清明上河园手机客户端,充分感受掌上游园的快乐。

(六)景区综合管理

1.视频监控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各景区视频监控能全面覆盖,但是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有些景区并未做到重点监控。

2.客流监控

实现入口客流计数管理,出口人流计数管理,游客总量实时统计。对各景区官方网站进行调查发现,通过电话调查,目前,九大景区并未对景区游客数量进行特别控制,也没有设置最佳游客接待量和游客接待人数上限。九大景区中只有青天河景区在官方网站上显示游客接待量,且分为散客和团体预订。

3.景观资源管理

各景区均实现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天气监测结果在各景区官方网站上都有显示。各景区可针对各自情况景区内的各类遗产资源、文物资源、建筑景观、博物馆收藏等景观资源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化与数字化监测、监控、记录、记载、保护、保存、修缮、维护等,从而便于景观建筑文物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面向公众展示。2013年6月,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始进行龙门石窟监测预警体系一期建设,主要针对奉先寺区域文物环境和本体病害实施监测。

4.应急广播

广播覆盖全景区,并且声音清晰。广播由景区控制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控制,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刻转换为紧急广播。

四、河南省智慧景区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各大景区都已开始进行智慧景区试点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在其研究和发展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对河南省九大5A级景区智慧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通讯网络未全面覆盖

通过对各景区通讯网络现状分析,发现虽然各景区通讯网络建设齐全,但是在人群稀少区域,无线通讯网和无线宽带网信号薄弱,甚至搜索不到信号。如游客在景区中遇突况或危急情况,将会对游客造成极大危害。这也是景区存在的一个潜在的危险区域。

(二)电子门票普及率低

河南九大景区虽然都推出电子门票,二维码门票,但是目前仍然以纸质门票为主。在网站进行预订后,许多游客选择到景区后换取纸质门票,往往需要排队等待。而目前各景区也未设置自动售取门票机。相比纸质门票,电子门票更加环保;对于游客而言,将节省更多时间欣赏游览风景名胜区。这样更加符合智慧旅游这一概念。

(三)未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功能

调查发现各景区都开逯有官方微信或微博,但是个别景区如安阳殷墟景区没有开通官方微博。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微博微信建设平台中,云台山,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中原大佛这五家景区做的要优于其余四家景区。而对于近两年来兴起且被越来越多人群所使用的微信软件,开通官方微信的景区只有洛阳白云山景区、云台山景区、龙门石窟景区、焦作青天河景区四个景区,其中只有云台山,龙门石窟,白云山景区的官方微信经过了认证,因此相比之下也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少林寺、洛阳白云山、安阳殷墟、清明上河园、神农山家景区五家景区并没有各自官方微信。拥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景区比没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景区在网络营销方面具有优势。笔者认为,微信和微博营销是河南省这九大景区电子商务营销的一处不完美的地方,景区应加强官方微博和微信建设。

(四)未建立智能导游系统

目前,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并未构建智能导游系统,笔者认为景区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电话、手机等各种类型的手持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随身的天然优势,使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实现旅游行为可标记,导游顾问可携带,游览对象可辨识。建立智能导游系统可以在人工导游方面为景区节约资金和资源,同时还可以改善游客这个利益主体游程中对景区利益诉求中“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满足大众旅游的需求。

(五)虚拟体验游的建设不完善

虚拟体验旅游依托先进的技术,为旅游门户和旅游服务提供了一种比二维和平面广告更形象的宣传展现方式,也能为景区搭建了一个更先进的盈利平台。目前,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中,只有清明上河园,白云山,龙门石窟景区三家景区,将虚拟体验旅游以一种嵌入式的模块显示在景区网站页面上,使游客能够实现在线虚拟体验旅游;其余景区在其门户网站上只能进行在线视频观看或图片浏览。这些景区对游客虚拟体验游未进行投资建设,因此需要加强。

(六)旅游软件开发欠缺

经过调查发现九大景区中,只有清明上河园景区独家研发的景区旅游APP,为景区景点增色不少,而智慧旅游的出发点就是做到“以人为本”,在方便旅游者和吸引潜在旅游者方面做得较好。其余八家景区也应尝试推出属于自己景区的特色旅游自助软件,为旅游者的旅程增添更多方便和快乐。

五、河南景区智慧旅游发展建议

智慧景区的出现使我国景区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了智慧化发展的阶段,这些必然会带来整个旅游景区的全面革新。随着旅游业地位的不断提升、信息化的逐渐普及以及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强烈,游客对景区信息服务的诉求也将大幅提升。智慧景区未来将会在游客个性化服务、景区的有效化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目前对河南省这九大5A级景区的研究状况,对智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丰富研究视角,增添基于游客角度的研究

移动通讯设备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景区应该把通讯网络的完善和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体验。依托先进的技术,不仅为旅游门户和旅游服务提供了一种比二维和平面广告更形象的宣传展现方式,还为游客和潜在游客提供更生动的体验。随着散客和背包式游客的增多,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由的自主式游览。由于智能导游系统更多展示是历史文化,不只是风景,游客可以从中了解景区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又为游览过程增添了趣味性。智能导游系统便于游客对景区地理信息和景点信息的获取,景区如若通过信息化加强了该方面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服务质量,还可提升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强政府指导,寻求企业支持

篇(8)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4-14

作者简介:王丽娟(1962-),女,江苏常州人,江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文化;李骏(1990-),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JUSRP1069;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USRP51325A;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BK2012126。 2000年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国际化、信息化趋势显著,出境旅游规模增长明显,表现出国内旅游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显著发展趋势。但是,传统旅游业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病。因此,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推行智能旅游发展模式,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度,真正实现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改革和国际化接轨。

“智能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了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而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以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1],其实质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通讯等现代网络化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产业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组织资本[2]进行提升和优化。本文拟在对现代智能旅游的阶段性定位及重要性分析基础上,提出智能旅游的四种可推广模式,即核心景点扩散模式、合作组织引领模式、政府企业带动模式和自助平台服务模式。

一、智能旅游模式:阶段定位和形成路径

现代智能旅游是信息化改革中的创新发展模式,是指在实践层面上各地区旅游局及协会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又是指培育信息技术改革下发展智慧旅游的方式方法。现代化的智能旅游是包括信息网络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传统旅游产业中的突破和应用,其优势在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感受效果,实现企业管理创新,优化景点资源配置,这是有效增强各城市旅游企业竞争实力,推进我国旅游产业顺利实现国际化转轨的现代化旅游工程的核心。但是,就我国现阶段智能旅游的发展状况来看,该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对三类核心技术能力的获取和运用:

首先,智慧旅游的核心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能突破互联网“在线”要求的局限性,而这种突破正是适应旅游者方位移动和非在线状态特征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刚刚起步,对运用该技术所要达到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如基于物联网的景区应用技术很难实现“线上+线下”的高效融合。

其次,移动通信技术是实施物联网技术的渠道,是支撑物联网在智能旅游中成功应用的核心基建项目。就我国而言,由于目前通信技术的垄断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效率的严重受挫,因而在技术拓展上很难兼顾景点的低成本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景区提供高满意度的旅游服务。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决策系统以及仿真系统,但是还存在诸如电子导航仪对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实现程度,导航过程的仿真性等缺陷。因此,现行的智能旅游模式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有针对性的构建高效、弹性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对于有效规避传统旅游业潜在风险,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潜在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经济蓬勃上扬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独立的经济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以运输、生产与流通等相关产业为基础,具有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及高需求弹性的特点,需要该产业中的中坚力量发挥其模范带头及辐射作用[3]。所谓核心景点扩散就是以核心景点为中心,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向其他非核心的散点景区扩散、传播运营相关的管理、客流和制度等信息,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与实践应用中加大核心景区的辐射范围,以优化信息接受者(即各散点景区)的传统组织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最终实现所有景区整体智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改革和发展。一般表现为由城市当地某强势景区(如旅游观光景区示范单位)充分运用在管理技术、制度运营和对外联系方面的比较优势,为各旅行社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引导,以实现对城市各景点的一体化运营管理以及游客的集散。核心景区作为信息化网络的扩散中心,在辐射带动其他景点发展,实现全城旅游业经济实力整体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核心景点扩散模式所形成的现代智能旅游,其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对于示范单位等少数核心景区本身来说,通过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形成现代智能旅游的运营模式,可以有效及时地应对散客市场的波动,实现游客资源的合理分流和优化配置;对于散点景区来说,在这种创新模式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信息较易被吸收和运用,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作为城市面向游客市场的经营主体,核心旅游景区多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具有强烈的盈利意识,为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追求信息网络技术上的超前优势。在城市各旅游场所间的关系网络中,核心景区往往还扮演着“智能旅游载体”及“智能旅游信息节点”的重要角色。因此,在城市旅游事业的经营过程中,核心景点信息扩散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指导、信息技术传递以及协调整合流量的重要功能。

(二)合作组织引领模式

与传统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旅游的智能增长更加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4]。合作组织引领模式是以城市旅游局或协会为平台,以信息化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合作社中的组织成员(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本着最大程度提高景点管理效率,节约景点运营成本的目的,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广泛涉及客户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指导、政企关系网络等旅游智能化服务。由于合作组织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对成员的引领往往受到合作组织自身特点的制约,合作社组织成员通常来自于不同的旅游景区主体,如著名风景区、历史名胜古迹和大众娱乐景点等,这些都是合作组织得以有效建立的主干力量。

目前,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形式为以合作社实体为依托,以分散的景区为组织主体,以信息网络技术手段为媒介,通过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传播与引领,提升合作社中各成员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进而形成现代智能旅游发展模式,有关这一模式的具体流程详见图2。合作组织除了在融贯各自的特色优势之外,还需要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内龙头企业合作,避免“卡特尔”组织的效率损失,合作组织引领模式在城市旅游事业的经营过程中具有促进景区合作、节约成本、提高整体经营效益的功能。

(三)政府企业带动模式

以旅游局和旅游企业等单位为依托培育信息化现代智能旅游发展模式,是以特定的政府、企业为信息来源,以与该部门有信息网络技术联系的包括游客、景点、旅行社、旅游局及协会等利益相关群体为受众,以掌上网络(手机等通讯设备)、计算机网络等智能化信息网络媒介为信道,在全城范围内形成智慧旅游创新发展模式,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政府企业带动模式的构建及有效开展必须具备可充当信息源的旅游政府部门,强势企业的双方需求和齐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条件。以政府企业为依托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的核心,就在于信息化网络以政府部门为依靠,该网络的功能优势代表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功能优势。

图2 合作组织引领模式流程

图3 政府企业带动模式流程

图4 自助平台服务模式流程

(四)自助平台服务模式

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服务自助系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景区形象,从而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当前对自助旅游平台内涵的理解,大致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旅游是兼具劳作与休闲两种成份的人类非定居性的旅行活动,而自助旅游源于背包游客,其主要目的是经济、省钱;二是认为自助游平台是以自驾车旅游为主流方式的自助游模式;三是认为自助游即背包旅游是非制度化、多由一般中产阶级的年轻旅游者参加,突出自由化交流与沟通特征的自助旅游形式。在这个意义上,自助旅游平台的内涵应包括游客经济性和游区经济性。自助旅游平台服务模式就是在突出双重经济性的基础上,在互联网信息传播范围内,为推进智能旅游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特别是建立游客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相关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平台成员传统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的一种发展模式,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以自助平台服务为依托的现代化智能旅游发展的硬件要求,是手机、计算机及网络等高信息含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自助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是现代化智能旅游发展的基本工具和手段,这也正是在推行渠道上区别于传统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智能旅游创新各发展模式的优势比较

受城市区位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域四种类型的智能旅游创新模式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的城市旅游实践案例应根据其所具条件和前景选择适宜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以实现优势互补,以下就四种模式以不同城市的实践案例分开阐述:

(一)核心景点扩散模式

2012年无锡推进核心景区智慧化示范单位建设,作为核心景点之一的龙寺生态园已完成全景监测系统、电子门票系统、客流统计分析系统和短彩信推送业务系统的重大工程,无锡灵山也编制了“智慧灵山”总体规划,并将其公示以供散点景区学习和借鉴。此外,无锡市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景点餐厅触摸屏点菜、酒水条形码以及食物安全识别等技术已在多家景区餐厅投入使用。无锡市智慧旅游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一平台,两项目,三示范”,其中三示范是智能景区、智能酒店、智能旅行社示范工程,是无锡市对核心景点探索实践“智慧旅游”的标杆性实践。因此,江苏无锡在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上,凭借其智慧示范单位与智慧基础设施的稳步推进、核心景区典型应用和组织体系建设领先的优势,以712分的总评分荣获全国智慧城市第一名。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作为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感知中国”的龙头城市,无锡市已具备该模式所需的市场信息畅通、技术传播广泛等条件,并且该市的核心示范单位通过信息技术网络优势进行的信息扩散,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经营和成功经验的向外传递,形成一个柔性的组织,极大的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收益。此示范单位的柔性联合还能够形成一种较为松散的模式结构,从而利于发挥该模式中核心单位的示范指导、信息传递、协调整合等功能,有效避免了时间、地点以及行政约束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为传达管理经验,展开信息沟通提供了一个功能齐备的开放式辐射和资源共享的优质平台,并为城内的散点景区提供有效的经营指导和管理指导。因此,以示范单位为依托的智能旅游创新模式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有效提升传统旅游业的组织资本,成为加快提升智能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是景区、旅游社团、旅游企业等创造收益的重要平台和推进信息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该模式由于需要部分先发展以带动全体发展而致使整体效率不高。

(二)合作组织引领模式

镇江市人民政府在对现代城市智能旅游的发展要求中提出要用一至两年时间建起五个一工程,即“一智能旅游感知体系、 一智能旅游云服务平台、一智能旅游运营中心、 一智能旅游产业联盟、一智能旅游产业基地”,其中智能旅游产业联盟是核心工程。联盟建设以云服务平台为媒介,整合联盟内各景区及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智能旅游相关技术、业务、运营、建设、管理标准的与推广,并通过年会、主题论坛的形式,不断扩大联盟的影响力,以之引领“智能旅游”不断前进。截止到2011年6月,位于镇江科技城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智能旅游云计算平台启动搭建,将为全国智能旅游提供中枢服务。其中,以科技城为结盟载体的镇江智能旅游产业联盟——“智能旅游”产业谷即将建成,合作组织中已集聚了众多的强实力旅游单位。

由上述案例可以发现以产业联盟为表现形式的合作组织,凭借各方合作意愿、信息技术传播渠道构建而成,拥有较为丰厚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并通过年会、论坛等方式在内部成员间建立联系,统一提供各种有关业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合作组织作为区域内信息传播的主体,模式结构相对紧凑,具有较为广泛而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应用渠道,组织通常会设有专职人员对所获信息进行定期与共享。这一模式的有效开展和推广可以促进各单位合作,形成规模经济以节约成本,从而保证产业联盟内合作社内外信息的畅通,该模式的推广在抓住产业发展机遇、促进组织成员增收和整体效益提升等方面效果显著。

(三)政府企业带动模式

北京市智能旅游工程建设,主要通过“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等措施打造互联、互通、互动的北京市智能旅游体系。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鼓励和支持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带动全市旅游产业,有效开展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网上预订,充分加强在线旅游业务建设,并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在政府的积极带动下,北京市旅游2012年总收入达到3 6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旅游增加值1 3362亿元,同比增长122%,达到全市GDP比重的75%。

由当地政府部门开发运营的官方旅游网站,不仅是各级政府旅游行业监管和服务的重要平台,而且因其信息的权威性,在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公共策略,立足于旅游发展的公共利益,积极扩大旅游服务的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一批旅游发展的公共产品工程,以政府主导城市旅游实现持续和谐的发展;政府及企业应以客户群的需要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景区及相关产品的激励性,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5]。政府和企业的联合带动模式在企业需求和行政指挥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形成,为景区提供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从而形成一条连接政府、企业和散点景区的信息纽带。该纽带结构非常紧凑,其一端是景区的整体运营行情,另一端是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引进的各地优势资源,能有效促进政府政策的高效传导,在广泛传递旅游信息,实现标准化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四)自助平台服务模式

四川省绵阳市旅游局与基梯数据签定的全国第一份智能旅游城市合同,标志着“智能旅游城市”方案的实施,将会在南充,成都,德阳等市迅速地发展起来。有着“智能旅游之父”之称的李家毅先生,通俗简介地介绍了智能旅游为市民所带来的便捷之处:“以后我们要到哪儿去游玩,可以通过自助平台了解相关地点的详细信息,并且不管你走到哪去,手机可以当身份证用,可以当护照用,可以当信用卡用,可以通话用;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比如交通运输商务,包括旅游和文化,软硬件设施全都融合在城市里面,简单的消费、简单的服务,谁也不愿意背一个大包,一会身份证掉了,一会钱夹没带。我们再到目的地前要做到事半功倍,并且同一样东西可以摄像、可以支付、可以消费、可以体验、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截止2012年4月,四川省在旅游信息化实体项目投入高达2 700余万元,成都市于5月份成功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18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并已开通“成都旅游手机一点通”手机自助旅游平台,成功实现了手机智能旅游,不失为一次智能旅游被动模式变革的成功实践。

从以上案例可知对景区信息的时效性、完备性和出游便捷性要求较高的游客,往往倾向于通过自助旅游平台来自主性选择景区。传统的景区个性化信息的获取往往是需要成本的,而通过自主平台,游客可以从平台的景区信息板块获得更经济实用的信息并加以比较,以避免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景区竞争机制,提升景点服务质量;平台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信息及时更新使其价值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信息传播优势。

总的来看,不同类型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其优势在时间上并存,空间上相互重叠。表1给出的是不同模式优势特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根据各城市的实践案例分析,每种模式的推广需要有其特殊的条件基础,并各有其特殊的模式功能。例如,尽管核心景区扩散模式和自主平台服务模式的整体效率不高,但该两种模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存在对第三方协作意愿并积极配合的苛刻要求。合作组织引领模式和政府企业带动模式尽管整体效率较高,但都分别需要其他景区的结盟意愿和政府企业的积极带动。综上可知智能旅游发展模式的选取和推广,要因地制宜地依据该旅游城市自身具备的模式形成条件,结构功能及优势特征等因素来确定。

三、传统旅游业改造中的智能旅游发展策略

(一)以选择恰当模式为载体发挥区位优势

首先,发展智能旅游应该从顶层设计着眼以建构运行框架,确定恰当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匹配城市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与各模式的形成条件、结构、功能以及效率水平以选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智能旅游运营模式,促进城市信息资源与区位优势的相互渗透,优化区位与模式的吻合度。其次,较高的吻合程度不仅可以为旅游组织提供各类旅游产品及消费群的供求与交易信息,还可以提高智能旅游的实施效率,扩大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二)推动城乡旅游信息化改革与资源共享

信息化改革和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是构建智能旅游发展模式的物质基础。核心能力的提升、所获信息的标准化处理,以及信息资源的传递共享等可以大力推进旅游信息技术改革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效运用。加强各景区信息主体的合作与协调,设立统一开放覆盖全城的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根据景区不同的信息资源及发展需要,以信息化高速渠道及模式有效提高各景区对信息资源的供给、获取和运用能力。

(三)因地制宜地推广智能旅游传递渠道

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的限制而起步晚,发展依旧缓慢,不同地区存在悬殊的贫富差距。因此,针对整体经济实力不高,部分地区差异明显的这些现状,我国可以通过因地制宜的推广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在落后地区的学习和应用,改变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式,对旅游社团、景点工作人员等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旅游业的传统组织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同时还可以使社会成员的信息权利及福利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凌云,黎巎,刘敏.智能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3.

[2] 王建华,李录堂.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集成能力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9):135-139.

篇(9)

教师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含义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还要了解电气信息类专业的育人目标和教学要求,将人工智能和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为学生打造全新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能够在人工智能的运用下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该词也指出研究这样的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于一般教材中的定义领域是“智能主体(intelligentagent)的研究与设计”,智能主体指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作出行动以达致目标的系统。约翰麦卡锡于1955年的定义是“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安德里亚斯卡普兰(AndreasKaplan)和迈克尔海恩莱因(MichaelHaenlein)将人工智能定义为“系统正确解释外部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学习,并利用这些知识通过灵活适应实现特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高度技术性和专业的,各分支领域都是深入且各不相通的,因而涉及范围极广。人工智能是研究使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是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它是哲学、认知科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仿生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进行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含义和发展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可以给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改革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保证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2016年的世界经济报告中,人工智能被预测为第4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代表,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角度进行相互的渗透以及融合,从而符合各个领域对于智能化技术的新要求和新需求。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也形成了新的产业核心的发展模式[1]。我国经济结构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独特的技术形式和技术模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而发展,从中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发展前景是比较广阔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指将多个学科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其中涵盖了计算机学科、语言学科和心理学科,智能化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融合了各种尖端的技术,能够将技术能力和技术思维进行有机的结合,模仿人的工作行为和思维,在当前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在实际用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机器人的研发,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替代和处理,模仿人类的思维进行日常的工作。在后续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数据系统的开发,可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对计算机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以及分析,在较短时间内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完成整个工作流程[1]。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工作人员纷纷加强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开发力度,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果,还可以及时的发现在计算机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故障。在当前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展,并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发挥着独特性的作用和决定性的重要影响的作用。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各行各业进行了相互的渗透以及融合。在当前电气信息专业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和创新。一些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构建了自动化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平台,将人工智能技术完美的融入电气信息领域中,不仅为我国电气信息领域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水平。最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电气信息领域中的影响是迅速扩大的,人工智能的使用会对电气信息行业的各个环节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停留于行业的技术层面,更加重要的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一些新的工作思维和发展理念。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工作人员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下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根据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对原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及创新,并且还要掌握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新技能,从而使得电气信息类专业影响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从侧面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2本刊特稿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24期(总第745期)来说是把双刃剑,给实际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工作人员不得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时代下这种影响和变革已经被普遍认可,因此使我国电气信息类专业行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高校要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进行适当的改革以及创新,根据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良好的培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水平和质量,再一次加深人工智能和电气信息行业的融合力度。相关负责教师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育重点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人工智能时代和电气信息领域融合的背景,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人工智能对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分析

人工智能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人脑功能进行模拟,具备一定程度的人类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是人类所制造的智能化技术,也是机器智能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所以在人工智能研究的过程中,涉及有关语言识别和图像识别方面的功能。在当前时代下,人工智能所形成的热点效应是比较广阔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各行各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而发展,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来说,也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而发展。电气信息类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班级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实践性是比较强的。在电气信息类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新兴的技术被应用其中,扩展了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发展实力,并且人工智能和电气信息类专业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渗透。人们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互联网思维的发展理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再加上云技术和算法技术的普遍化,这又给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相互融合的技术背景下,电气信息类专业也即将进入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域中[2]。因此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行业的工作人员来说,要了解人工智能时代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且还要结合电气信息类专业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特点,树立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从而使得电气信息类专业能够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得到广泛的发展。对于人才需求方面,要求高校要对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重点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融入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良好的培育,高校要正确地理解人工智能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的影响,从而使得电气信息类专业能够朝着生态化和持续性的方向而发展。

三、人工智能给电气信息类专业提供的机遇

在人工智能技术中,所涵盖的技术内容相对来说是较为丰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在当前时代下的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人工智能技术中包含着语言识别技术和图像辨认技术,也可以对一些语言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研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让学生了解当前电气信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的发展特点[3]。由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这给学生日常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进行精心的安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兼容,并且充分利用其他专业领域的技术来开展日常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原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及研究,并且结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这一大背景,对原有课程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重新构造了电气信息专业的课程,由于电气信息类的实用性是比较强的,在人工智能的技术下能够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将语言识别技术和图像辨认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专业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网络化的教学,并且为学生打造智能化的工厂开展虚拟实验室,从而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进行良好的培育。其次,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传统课程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转型和升级。在以往课程教学中,由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所涉及的知识学科是相对来说较为丰富的,这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实现课程的有效统一,也无法为学生打造标准化的课程教育体系,在进行个性化和独特性课程教学方面的力度还是不足的,甚至也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进行主要的支撑,这给实际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收集。从而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教学课堂,并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实现快乐学习的效果[4]。在专业教育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性效果,对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深入的挖掘以及研究,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与此同时,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情景的构建,通过网络化的教学为学生再现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转变人才培养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中,由于原有的教育重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了,所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稳定的发展。首先,在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时,要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信息类专业行业中的运用对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电气信息类专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方面都和传统发现模式有所不同,在电气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提出了诸多的要求。相关电气信息类专业从业者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创新性的思维能力,能够面对当前变化多端的人工智能时代,具备新的技术和新的思维,灵活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来说,要对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定位,实现良好的变革。其次,电气信息类专业要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方向和新业务的特征,了解有关业态产品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内容。从这些问题入手提出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对原有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时,要在原有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升级,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设置。当前大部分电气信息类专业院校还是采用之前偏理论的课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讲授,虽然这些理论知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是假如仍然向学生讲述这些课程的话,也没有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的结合,使得学生无法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相关负责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型和升级。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师要根据当前电气信息行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对课程教育内容进行重新的调整。首先,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全面地展示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技术是推进电气信息专业前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在原有的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实施和教学并没有受到相关负责教师的重视,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为学生融入当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运用案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机协作是当前主要的工作模式和发展模式,因此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来说,要对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和课程重点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入有关以往课程的教育内容,还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扩展,融入新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的课程。比如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训活动和实践操作平台,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还可以多方位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所以相关高校要适当的借鉴这一教学经验,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其次,在育人模式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电气信息的发展模式和主要的发展方向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当前电气信息领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使自身能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得到有效的发展需要创新和创意的人才,并且要求这部分人才能够掌握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电气信息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人们对电气信息的要求,从而生产出个性化和特色化的产品。在育人模式升级中,教师要将专业和特色进行有机的融合,构建新的教育思路,过硬的专业素质才是人才升级的重要基础。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信息的来源和途径逐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些繁杂的信息中既有重要的信息也有多余的信息,所以要使学生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辨别。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中,要专业性的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这些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有效性。

(三)引入任务驱动的实验模式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在保留原有学习项目的同时,立足于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并且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及启发,使学生可以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灵活的解决实际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计以及验证。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引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中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实现综合性的学习效果。在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要融入当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师要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中增加一些设计型和创新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直接深入到实践学习中进行方案的设定以及验证,并且对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以及讨论。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围绕着一个教学目标来开展日常的学习,并且学生在学习和验证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对学生的实验方向和实验思路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可以在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性的探索以及学习,并且也可以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互动。

(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辅助性的教学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课堂中,教师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从而对实际教学起到一个良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相互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课程内容中要围绕着各种企业的实际项目来让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展现真实的一线工作现场,让学生全面的感受工作的环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和直观,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篇(10)

1引言

智慧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热门建设方向之一,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的构建,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到位、更高效的生活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把握基础设施、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三方面,而市政设施的智慧化,与我们园林景观行业息息相关。

2重要内容的定义

2.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建设智慧城市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加速社会进步、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2智慧社区

管理和服务智能化较高的社区被称为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三个主要特点为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建设智慧社区有利于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创建和谐社会。

2.3园林景观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者进一步的筑山、叠石、理水、栽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景观在一般意义上来讲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也就是视觉效果。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建筑师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

2.4智慧公园

在现代公园一般是指政府修建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的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而智慧公园是拥有公园纸芯,实现能源清洁化、景观互动化、设施共享化、养管自动化、控制一体化、环境感知化、工程生态化的公益性户外公共空间。在传统公园的基础上,实现智慧化的升级改造,使公园管理更高效、能源环境更生态、游览体验更美好、生活方式更健康。

3智慧社区的建设进展

3.1国外智慧公社区展情况

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构建智慧城市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在荷兰赫尔蒙德的Brandevoort区设计了一个愿景为“全球最智慧街区”的项目,它并没有预先设定固定的开发计划,而是采用灵活的框架,根据每位业主的实际需求进行开发建设,在适应人口增长密度的同时,考虑到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变迁。项目围绕中央公园打造了一个混合住宅社区,并在四周设置了商业空间和自然保护区,中央公园将成为街区活跃的社交中心,所有业主在这里能体验丰富的文化活动。城市发展区和自然保护区均被视为生产空间,融合生活工作和娱乐休闲,所有入驻的企业将立足创新社区,鼓励业主采用公共能源发电和土地种植资源共有计划,打造全新的地方经济。位于荷兰海牙中央创新区的CID测试区基于社会技术城市的概念,将海牙中央火车站和两个附近车站的三角区域作为基础设施枢纽,打造成一个绿化和能源都能自给自足的双层区域,同时提供住房、办公、城市交通和公园般的公共空间。这个超级枢纽包含能源大教堂、城市桥梁、冬季花园及初创企业的共同工作空间,为其中生活的人们提供地热能源,净化的饮用水,供给冬季的食物,灌溉区域内植被,将释放的养分用于种植农作物。挖掘建筑和景观的全新关系,从而相互提升成果使用水平,景观不仅仅是建筑的配套,更是为食品、能源、水、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积极的生产环境,从而自我消化吸收循环再生,改善人居环境,旨在推行和创造一个可持续和独特的生活理念。从国外智慧社区的发展来看,从城市规划层面,已将智慧及能源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利用建筑与景观将能源循环再利用,园林景观已经不单是建筑的附属,而是与建筑一道进阶为一种可持续性的生产力,其经济价值值得我们挖掘、学习。

3.2国内智慧公园发展情况

目前,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等部委的号召,我国许多城市在智慧城市管理模式、运营模式、业务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在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中开展了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北京的海淀公园为例,它是百度与海淀区共同建设的全球首个AI科技主题公园。园区内有为跑步爱好者提供的智能步道,游客无须佩戴任何硬件设备,在步道运动后即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获得运动数据,累计运动时长、累计运动里程等。园区内还设置有智能语音亭,搭载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以自然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获得你想知道的任何信息,例如查天气、查路况、点歌甚至是生活服务等。公园内最大的亮点要数未来空间,搭载最前沿的AI技术,面向公众开放,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让游客体会到未来生活的乐趣,比如AI猜拳手、AR情绪魔术师等,其中还有针对儿童和老年人设计的有通过踩踏琴键可以发生发光的钢琴步道,和用AR教太极拳的太极大师,真正做到以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为载体,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家科研成果有机结合,为全民健身、健心提供服务。海淀公园是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智慧化的改造,那么位于海淀区稻香湖路的龙湖G-PARK科技公园可以说是国内智慧公园样板区一样的存在。整个公园以白色调为主,呈现出现代极简的风格,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营造出遗世独立的美感。整个公园除了传统的游览休憩功能之外,搭载先进的AI技术,使游客能在其中尽情地互动,体验未来科技的乐趣。贯穿全园的智能跑道设有三处打卡杆,游客刷脸后,除了能实时看到自己的运动数据外,还能通过跑步累计能量币,进而体验园区内各种好玩的科技设施,例如经过踩踏可将身体动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跳跳泉,通过感应装置用手就能弹出动听乐曲的互动琴弦,可以模拟爬坡场景增加阻力的互动骑行装置,边走路边给植物灌溉的互动雾森装置,利用太阳能和蓄电池可给坐面加温和给手机充电的智能座椅,还有共享健身盒子、共享会议室、数字水帘等可以提供游客趣味感和幸福感的互动装置。从提出智慧城市实施发展的这十多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勇于实践,智慧公园是我国智慧城市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但不难从现在的各种实施项目中看出,其理论方法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并没有形成系统性、前瞻性、规范性的指导,在城市的上位规划中,没有统筹性的落实到每一个地块的报审报批指标当中,还在摸索阶段的我们将智慧停留在设施的趣味性、互动性与便捷性上,仅仅从休闲、康体、科普及生活服务中下手,在生态及能源利用方面浅尝即止。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日益渐显,如何运用智慧化技术,对我们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做出长足的贡献,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性、经济性将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未来的园林景观需要从生态性乃至更高层级的经济层面上,得以体现其价值。

4智慧公园的生态性及经济性

4.1生态性

智慧社区的生态性可以从海绵城市和小气候两方面着手。现行的园林景观项目在海绵城市方面做得更多的是渗、滞、排,以缓解城市雨水管网的瞬时压力,而在蓄、净、用方面,也是因场地条件的限制,实施的较为艰难。而如何从园林景观和市政公建层面上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使我们宝贵的水资源得以循环再利用。在汇集雨水的初期要经过弃流系统,这个数据是通过往年的各项指标综合计算出的一个固定弃流时段,而随着每年气候环境的变化甚至是降雨频率的变化,每一场雨的初期水质是不同的,通过气候水文感应装置,结合强大的云计算,针对每一场雨调节弃流时间,使更多的雨水得以储存,并根据水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水质处理,达到回用的目的,能更好地缓解城市雨季内涝,旱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中心普遍存在热岛效应强、周边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等城市环境问题。在社区建设中如何成条状空气流通通道,为地块内输送水汽、缓解地块的热岛效应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可在项目设计初期,模拟地块内小气候,将上风口打开,通过地形与绿植人工构建场地自然通风廊道,保障疾风区的安全隐患的同时,达到与清新气流远程输送与交换的目的。在输送水汽方面,在场地南侧可设置水景、旱喷等,通过改善下垫面的热涵养属性,促进空气的水平及垂直对流,加速污染物扩散,改善局部微气候的舒适度。同时在场地内设置微气候品质感知设备,通过传感器探头实时监测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强、降雨、太阳辐射等指标,通过环境物联网,对敷设的高压喷雾系统进行控制,运用雾喷的水汽对地块内小气候环境实施智慧调控,可在盛夏时节起到降温的作业,在天气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可进行人工辅助除尘作业,改善温度湿度、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指标。

4.2经济性

上一篇: 高效栽培技术 下一篇: 新生儿怎么护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