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5 17:43:45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1)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对于把握高考复习方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教材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对学科知识的有效编排,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而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复习中加深课本知识和回归课本,对高考复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应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近年来高考真题,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加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分类思想,化繁为简,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多、反应杂,如果不能找出其中内在联系,就容易遗忘。分类法是化学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应用分类的方法对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建构繁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网,疏理零散的物质之间的反应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同时,将反应原理与化学概念等学科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相融合,提升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高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的复习。

2.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形成完整地知识网络。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考试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学会归纳总结、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把知识点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3.指导学生构建微粒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在复习过程中重视构建微粒观,指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从微粒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一定同时有H+、OH-离子和H2O分子,电解质在这些微粒作用下其组成发生改变。如:强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完全电离,全部转化为离子;弱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部分电离,部分转化为离子;可水解的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产生离子,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这些物质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离子、分子等微粒,因此,解决这类化学问题时都离不开微粒的观点。

4.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整理错题集,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除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外,学生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因此,我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梳理并整理本周复习的内容、练习,对每道错题应当写出错解、错误原因、正确解法、反思等基本内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逐渐减少重复错误,理清解题思路,扫清知识盲点,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科的整体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学生往往在考试后,自我感觉良好,批改后试卷拿到手,会发现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却得不到分数,这都源于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而高考中常见的失分有,如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方程式未配平;漏写或错写特殊的反应条件;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只有平时不断的严格要求,一点一滴积累,不让“随意”成习惯,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三、认真研究高考,发挥近年高考试题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既注重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增强了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高考试题改革为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好近三年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尤其是考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复习兴趣,树立高考信心。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2)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

(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是生物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生物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生物活动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维活动使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3)

在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分析、质疑的基础上,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分析、研判、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

一、自主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自主学习缺乏教学策略,对学生缺少方法指导,使得自主学习不能真正有效应用于教学中。也有一些课堂,形似神离,为“自主”而“自主”,未能真正落实自主学习的实质,使课堂既未保留传统课堂的精华,又未达到自主课堂的要求,流于形式而失去教育真谛,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教师过于习惯“教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授课过程过于亲力亲为,“不讲不放心、不写不安心”。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增强,主动性下降,机械学习习惯滋生,被动学习情绪蔓延,而这种忽视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方式必将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正常发展,使学生失去学习过程克难攻坚的快乐,遏止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性不足。一些课堂教学设计容量过大或过于丰富,未能长期坚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和习惯,问题导学式教学中问题对学习目标的指向性不明确,讨论、交流、展示等教学环节对学习内容贡献不高,学生活动参与率和活跃度不高,以上现象致使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滑坡,势必刺激教师强势回收课堂主动权和话语权,而学生进一步丧失学习的主阵地,使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二、高效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性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合理预设自主学习是高效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准备

教学设计作为授课的前提,在高效实施自主学习之前,教师更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除了精备教材等知识性内容之外,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也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知识要予以梳理、筛选和整合,要基于学情大胆取舍,尽力做到学生可自主掌握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学会的问题不讲,通过问题引领、启发探究、展示交流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充分开展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培训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引领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两个层面深度融入学习小组,要努力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在自主学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层次、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合理预设自主学习内容,具备学生自主学习可行性的知识坚决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初始阶段,不要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坚持下去,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保驾护航下,学习效率、成绩必然会取得飞速的提升和进步。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及时评价鼓励,形成课堂教学固化激励制度

授课时,学习目标的展示将指导学习的方向和要求,但课堂导入的方式和精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节课学生注意力的投入度和持续度。因此,奇巧地、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方式不仅能起到吸引学生眼球的功效,也在保障课堂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等方面提供动力支撑。

(三)转换师生角色,转换教学方式,转换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倡导下,教师地位以退为进,教师的价值着重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即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而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强行填塞给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应尝试转换,教师更应该退位而充当“学习的导游”,将学习旅途的美景充分指引或呈现给学生去发现和享受,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当家做主”的快乐和艰辛。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主要在于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坐享其成,学生对待知识和学习长期处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脱节状态。

三、高效实施自主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兼顾全体,分层推进,协同合作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16-02

一、问题提出

学习策略是紧密监视与调控学习活动的多水平、多层次、动态的一套操作系统,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工具及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操作对策系统。[1]研究发现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业成就存在正相关[2]、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效应[3]等。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Schwarzer认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4]研究证实自我效能、归因与学业成就之间有密切相关,自我效能是一个对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指标[5];较低水平的自我效能与高的考试焦虑水平及大多数学生的成绩下降之间有显著相关[6]等。国内外学者在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这对揭示学习的本质、探讨学习的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该领域针对中、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多,针对大学生的研究较少;关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较多,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较少。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现状及其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为调查地点,随机选取3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304份,其中男生130人,女生174人;理科专业学生117人,文科专业学生101人,工科专业学生86人;大一学生25人,大二学生73人,大三学生129人,大四学生77人;汉族学生239人,蒙古族学生53人,其他民族学生12人。

(二)研究工具

1.研究采用钜妆嘀频摹洞笱生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量表》,该量表共有49题,包括四个分量表,分别测量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采用李克特五点记分法。本研究在正式施测时测得的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均大于0.70。

2.采用Schwarzer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GSES),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计分。

3.采用自我知觉的学业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形式。自我知觉的学业成绩采用的问题是:“如果让你的专业课老师分别用优秀、良好、中等和差四个等级对你进入大学以来的专业成绩进行评价,你认为你的总体专业成绩如何?”国外已有研究发现这种评定方法是对真实成绩的可靠测量。[7]自我知觉的学业成绩评分时,以选择“优秀”或“良好”作为高学业成绩,选择“差”作为低学业成绩组。

(三)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并将有效问卷的数据录入计算机。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

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均分为3到3.5之间,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均分为3.15。大学生对各种策略的使用都处于中等水平,即处于“有时这样或有时不这样”与“经常这样或多数情况如此”之间。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也处于中等水平,即“基本正确”与“多数正确”之间。

(二)不同性别、民族、年级、学科的大学生在学习策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分析

分别以学生的性别、民族、年级、学科为自变量,学习策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研究结果可知:(1)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其中的资源管理策略的性别差异显著,F(1,302)=4.029,P

(三)高、低学业成绩的大学生在学习策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分析

以大学生的高、低学业成绩为自变量,学习策略使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学业成绩组与低学业成绩组的学习策略差异极其显著,F(1,214)=15.479,P

(四)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在其学习策略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中将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规定前27%为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后27%为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对被试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各维度上均有极显著差异,即在元认知策略上F(1,214)=44.851,P

(五)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习策略的四个维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

(六)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以学习策略为自变量,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Enter回归分析,得出解释系数为0.141,并达到显著水平(P

四、分析讨论

(一)不同性别、民族、年级、学科的大学生在学习策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女生更倾向于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如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寻找适合的学习环境,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等等,男女大学生在资源管理策略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社会对女性的要求逐渐增高,父母也更加注重培养女孩,女孩被赋予比以往更多的责任和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潜在地影响女性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水平,造成男女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蒙古族学生从小就与汉族学生一起上课,接受同样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学习策略及其各维度上,汉族大学生的得分与蒙古族大学生没有太大差异。

从大一到大四,学习策略没有显著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大学期间,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专业课的知识,不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加上学生自身也不注重总结经验,导致学生一直延续着原先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大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也无显著差异。这种现象也许与大学生不具备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式方法,没有形成积极、合理正确的归因方式;学校没有制定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相关培养计划;教师不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等。因此,学校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显得尤为必要。

调查结果表明,文科大学生、理科大学生与工科大学生在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上差异不大。这也许是由于长期以来学生普遍接受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养成依赖教师讲授、懒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导致大学生缺乏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较少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状况。另外,这也可能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差别不大有关,未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忽视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学习策略。

(二)高、低学业成绩的大学生在学习策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分析

调查表明,高学业成绩者对学习策略的使用优于低学业成绩者。学习成绩优秀者更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更能有效地监视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能更好地使用加工信息的方法与技术,能够积极地培养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管理可使用的学习资源等。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学生的学业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大学生应对不同环境能力的高低,对自我的肯定,并不总是表现在学业成绩上。

(三)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在其学习策略上的差异分析

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学生与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极显著性的差异,说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促进作用。

(四)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分析

研究表明,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往往不主动尝试新的学习策略或技巧;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善于尝试新的学习方法,管控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总分及学习策略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的四个维度都与大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学习策略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预测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这也许是因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所以作为单一变量并不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研究结论

(1)男、女大学生在学习策略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资源管理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女生。汉族大学生的学习策略的使用优于蒙古族学生。(2)高学业成绩大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显著高于低学业成绩的大学生。但高、低学业成绩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对学习策略使用显著高于低一般自我效能感大学生。(3)学习策略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具有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吕伦国,张维忠等.关于学习策略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01):114-117.

[2]周国韬,张林,付桂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1,24(05):612-613,619.

[3]胡桂英,许百华.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30(04):478-480.

[4]孔祥军等.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防御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01):111-112.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5)

改革开放以来,职教事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下,社会对培养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中就包括英语。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职业技术院校中普及高效的英语教育是刻不容缓的。然而,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当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却是不太理想的,其原因之一就是生源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虽经过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不适应现在的学习)或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几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必须探索新的有效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贯穿学习策略的教授和培训,以取得良好效果。

学习策略,一直以来就是语言学习者所研究的热门话题。上世纪70年代,Rubin在TESOL Quarterly上发表了《善学语言者能教给我们什么?》一文,同年Stern和以Naiman为首的研究组也就善学语言者这一课题分别在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和TESL Talk上发表了文章,从此学习策略逐步成为研究热点。究其原因:过去几十年,人们研究教学方法热情高涨,却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60年代出现的听说法、视听说法,70年代出现的认知法、交际法,后来又出现的沉默法、全身反应法。尽管新方法不断涌现,但语言学习的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由此人们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即只研究教而不研究学,只重视教师而不重视学生,双边关系只强调一边,自然不成功;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要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标,学生一旦具备自学能力,就能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这一改革的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最近几十年来,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法时,不少研究者也发现,单纯寻找最佳教学法是徒劳的,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法,总是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因此,他们在研究教学法的同时,也注意把研究重点从怎样“教”转移到怎样“学”;从研究“教方”转移到研究“学方”,即研究影响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的因素。其因素很多,如:环境、年龄、性别、学习动机与态度、个性、认知风格、学习策略、情感等。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是影响其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目前的研究,笔者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直接作用于英语学习的效果。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归纳与总结;二是教师的传授。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把学习策略的教授融入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有着多种定义,如:Bialystock(1978)认为学习策略是“利用有效信息提高第二语言学习水平最理想的方法”。Tarone(1983)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提高自己目标学习中的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所做的努力”。Rubin(1987)指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自己构造并直接作用于学习过程、旨在促进学习者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O’Malley & Chamot(1990)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为了优化学习过程、加强语言知识和信息知识的记忆而采用的技巧或其他有意识的行为”。Oxford(1992―1993)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提高第二语言技能而有意识地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和方法。这些策略可以促进新语言的内化,储存和使用”。

可以看出,早期的定义侧重于策略运用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重点则转移到了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方面。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习策略的以下特点已得到了广泛认可:(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提高第二语言学习水平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体现在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的全过程之中。(2)学习策略可以是可视的外部行为,如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也可以是内部心理活动,如思维活动。(3)学习策略是灵活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4)学习策略是可教授的。(5)学习策略可以指总的学习思路与方法,也可以指具体活动或技巧。(6)对策略的运用,可能意识得到,也可能意识不到。高水平的策略使用者,对策略使用的意识水平即便不高,但当要求描述策略的内容,特别是当要求他们注意自己的活动时,也能意识到所用的策略;低水平的策略使用者,往往是随机地、盲目地使用,对策略的应用,通常处于无意识状态。(7)策略的应用有水平层次之别。由此可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可归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

O’Malley & Chamot(1990)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框架,将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调整策略和驾驭学习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即理解策略,如:利用原有知识帮助理解等)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活动中;社会/情感策略(学习者与他人进行互动和自我情感控制)只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这三类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而每一类又包括若干小类。

(二)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Oxford(1990)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有直接联系;间接策略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联系。如,直接策略:记忆策略(联想、利用图像和声音、有计划的复习、使用动作);认知策略(操练、接收和发出信息、分析和推理、为输入和输出创造构架);补偿策略(合理猜测、弥补缺陷和不足)。间接策略:元认知策略(制订学习重点、安排、计划学习、评估学习效果);情感策略(克服焦虑、鼓励自己、控制情绪);社交策略(提问、与他人合作、理解他人)。

(三)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Cohen(1998)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前者指为学习第二语言所使用的策略,包括识别材料、区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接触材料、有意识记五小类;后者指为运用第二语言所使用的策略,包括检索、排练、掩盖(为掩盖自己语言知识不足所采取的措施)和交际四小类。

其中,O’Malley & Chamot的分类法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较而言,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

三、对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为了解当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以及对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情况,笔者于2006年5月在乐山某职业学院校对2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男生170人,女生90人),全部调查受试者中有80人为优秀学生,其中有50人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87人为英语考试常不及格者。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同时还采用和学生进行访谈的方式,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

调查问卷收集后,首先对问卷中的各策略问题的应答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并根据理论框架和因子分析结果,归纳出10类学生们常用的学习策略:(1)考察:开始学习活动以前,作好预习工作;(2)计划: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学习计划;(3)监管:在学习过程中常总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进度;(4)自主: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安排自己的课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坚持:敢于面对难题并积极解决难题,能够坚持按所定计划进行学习;(6)情感:不怕丢面子,勇于互动,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信心;发掘学习的乐趣,善于把学习中的阻力转化为动力;(7)工具:备有相应的学习工具书等;(8)词汇和阅读:以大纲要求的词汇为基础,能够掌握好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9)听力:听力训练,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式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加以克服;(10)写作:注意积累词汇,掌握基本句型的结构,多从范文中学习。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方面普遍有以下问题:

(1)学习策略知识贫乏。很多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基本知识没有概念,更没有意识去培训自己的学习策略。(2)学习过程管理意识淡薄,被动接受思想意识相当严重。据调查,近76%甚至更多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更多的情况是被动地按老师的教学计划和要求学习,且有部分就连老师的基本要求都没达到。(3)认知手段单一,缺乏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课堂内外借助视觉形象和其他真实材料的机会较少,使英语学习成为脱离使用环境的抽象语言模式的识记。(4)形式操练和功能操练严重失衡。对英语而言,形式操练和功能操练都十分重要。形式操练属于分析型策略,其重点是语言形式本身。在这种操练中,学生仅为外部观察者,着重抽象的语言形式和功能,缺乏真正的交际意图。与此相反,功能操练属于实践性策略,目的在于语言的使用。学生是积极参与者,注意力集中在真实语境呈现的语言意义上,而不是具体语码上。但在调查中发现,形式操练仍占主导地位,只强调语言知识积累,而轻视内容表达。(5)社会策略缺失,情感策略消极。语言是交际工具,只有在语言的真正使用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掌握好语言。要真正掌握好语言,就必须能驾驭自己的情感,克服消极情感成分,如害羞和害怕犯错等。

影响学习策略选择和使用的因素可综合为人格、情景和情感等,其中人格因素主要涉及能力、认知风格,这些方面对个体而言是稳定的;情景因素包括作业的特征、内容、难度以及呈现评价作业的背景与有关作业教学的背景,这些因素是具有可变性的;情感因素主要涉及学习动机。在学科学习策略的运用上,研究者还特别强调已有知识对学习策略的影响。刘电芝(1989)研究表明,结合专门学科的思维策略训练不仅依赖训练的方法,还依赖于对象对专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也表明,低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使用形式操练策略多于功能操练策略。

四、高职院校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教授和培训

英语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如何掌握好,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方式而言,Oxford认为学习策略训练包括三种方式:(1)意识训练。指对策略的了解和对策略价值的认识,但学习者并没有实际应用策略。(2)短时训练。指学习和运用一种或几种策略于实际任务中。该训练包括给学习者提供关于策略价值的信息,怎样使用以及什么时候使用和如何评价策略的成功使用。(3)长时训练。长时训练不仅要训练短时训练的上述内容,而且特别注重训练学习者监控和评价自己的操作,同时,长时策略训练的时间更长,包括的策略更多。就步骤而言,Brown(1986)等认为策略训练应包括三个步骤:(1)学习策略及巩固练习。(2)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3)了解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的范畴。后来Oxford(1990)又提出了策略训练的八个步骤:(1)确定学习者的需要和有效的学习时间。(2)选择良好的学习策略。(3)整体考虑策略的训练。(4)考虑动机因素。(5)实施完整的策略训练。(6)准备材料和设计活动。(7)评价策略训练。(8)矫正策略训练。前五步为计划和准备步骤,后三步为实施、评价和矫正。

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教授和培训:

(一)转变传统教学中“知识本位”观念。语言教育应着重学习技能、策略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更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应加强学习策略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用于实践,不断总结并提高。教师应了解国内外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开展英语学习策略的教授和培训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教授和培训能力。

(三)明确英语学习策略的教授目标,运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法。学习策略本身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学习策略教授的目标应是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培养学生选择、判断、以及评价策略的综合能力。具体实施有以下建议:

(1)将直接教学法和间接教学法相结合,集中培训和综合培训相结合。教师可从现有的教材入手,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将各种策略恰到好处地融入教材中;也可从英语学习策略入手,围绕具体策略设计课堂活动;还可把策略适当地穿插在课文讲解中,帮助学生运用。

(2)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与社会/情感策略融会贯通。缺乏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只重视语言知识积累而轻视内容表达,其结果往往是费时低效。缺乏社会/情感策略的学生,在课内重专心倾听、被动接受和内心交流,而轻主动参与;在课外重书本和录音,而轻互动、与人交际。消极情感策略导致羞怯和怕出错,不敢主动参与课内活动和主动与他人进行交际,缺失功能训练。由此可见,教师在英语学习策略的教授和培训中,应注意把三者结合起来,才会收到良好效果。

(3)注意对策略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和评价。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以及对策略教学的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教师还应研究本人的教学方法和整个课堂教学的风格,看其教学计划中是否给学生提供了运用各种策略的机会。

(4)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综合运用能力。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学习策略的综合运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场所,特别是对社会/情感策略培训作用极大。

通过英语学习策略的教授和培训,不仅使学生掌握策略本身,同时也提高策略意识,能够自我总结并生成新的策略,在学习活动中成为实施者、实践者,从而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在职业技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贯穿学习策略的教授和培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黄建国.职业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5,(1).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3]程月芳.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J].外语界,2003,(2).

[4]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5]程晓堂.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文科版),2000,(6).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6)

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需要及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发展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得掌握有较好英语技能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和深造的机会。而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反应学习的一大困难是无法突破词汇学习的瓶颈,这影响了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学习效率及效果。据调查,高职学生大都存在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小、记单词效率低、忘性大、没有有效和有规律的学习方法等情况。

因此,认识和理解词汇学习策略,了解学习者的词汇策略使用情况,并将之有效地作用于课堂,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是笔者的研究目的,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二、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依据

语言学习策略不等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还包括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认知,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计划和调控,以及学习者在语言使用时采取的弥补性或辅手段,以及为了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而采取的策略。

词汇学习既然是英语学习内容之一,而且学习策略必然体现出以上特点。

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根据认知过程和认知活动的类别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Cohen,1998),是为大多数研究者接受的。O’Malley和Chamot,Oxford,以及Wenden和Rubin的分类系统基本都包含这四种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主要是学习者为了更有效地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信息而采取的策略,这一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有直接联系,往往运用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元认知策略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如:我意识到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语言学习中经常使用的元认知策略有确定和调整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思等。情感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调整、控制自己情感的策略,比如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努力克服学习中产生的焦虑心理,调整学习情绪等。交际策略是指在使用语言交际时,为了保证交际的畅通、信息的有效传递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如交际中,善于克服语言障碍,维持交际等。

三、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调查与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依据上述学习策略的分类并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运用情况问卷》。以所在院校2012级156名高职学生为对象展开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56份,回收148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有效回收率92.6%。

1.调查结果

经数据统计分析得出,高职学生认为词汇的学习应该通过语境下的运用习得,但在实际词汇学习中仍多采用机械重复记忆法。在词汇学习中学生采用了多种策略,但是这些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不高。相比而言,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最高,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偏低。社会情感策略上,女生使用社会情感策略较男生多。在具体的词汇学习策略中,最常使用的策略有选择性注意策略、语境策略、字典策略、想象策略、构词法策略、重复策略;最不常使用的策略有复习策略、计划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分类策略、联想策略、交际策略和社会策略。

2.调查分析

数据统计表现出高职学生词汇学习中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低,分析其原因得出:虽然学生知道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但一方面由于普遍英语基础差,长期学不通,无法看到学习实效,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总的来说没有考试压力,加之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方向是实用性兼技术性的理工科目,因此缺乏对英语学习包括词汇学习的压力,造成英语学习动力不够,学习积极性不强,影响到他们在该方面元认知策略的采用和实施。

另外,64%的学生表示在英语课堂内外,没能有效地利用使用新单词的机会,学生们一方面缺乏自身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突出了营建适宜的交际氛围的重要性。此外,虽然高职学生较多地使用认知策略,但是据数据统计,也存在使用一些不好的策略。如36%的学生“对所遇生词见一个查一个”,64%的学生“在记单词时,只读不写”。虽然55%的学生会使用构词法策略,但是经教师观察,很多学生对构词法的认识和了解实际上并不够。

四、高职英语词汇学习的教学对策

1.强化“对学的认识”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学生们对“为什么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如何有效地学”的认知程度是不够的,而这对于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高职英语大纲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加上高职各专业的性质决定了高职词汇学习的特性,鉴于学生普遍反应的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强等问题,教师们在引导其对高职英语学习正确认识的过程中,也应该从教学的角度加以辅助,如熟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用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信息、英语影视歌曲来提升对方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词汇学习中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学习、复习、自主学习和自我测评。

2.教学中训练“学”的策略

训练“学”的策略,即加强对词汇学习认知策略的认识和培养,特别是联想、分类、构词法、同义词和反义词策略等。这一点应是教师在词汇策略培训中的重点。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口头或书面活动,将某些在意义、性质、特征、类别方面相近的一组单词进行语义聚合,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通过联想、分类、同/反义词等方式推断出外延大大超过它们的上下义词,按照意思的层次关系形成单词网络以方便学习和记忆,增强学习效果。如,谈到house,可辐射出kitchen,bedroom,bathroom和sitting room等,想到kitchen,就可以联想到下一层的knife,sink,cupboard,microwave等。

3.创造对所学词汇“用的环境”

词汇学习需要在交际使用中使学习效果得以强化,所以无论是书面作业还是口头教学中,教师都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使用词汇的平台和环境,这有利于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的训练。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多采用任务型教学、互动式教学和分组活动等,有效地使更多的学生公平平等地参与词汇相关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克服害怕犯错的心理,多用所学词汇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结语

词汇学习效果影响英语学习交际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不需再赘述,而词汇学习的效果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方可见效,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词汇学习中如果不讲究策略,往往事倍功半。结合高职英语词汇“基础+实用+应用”的特点,教师应在这一学习群体对词汇学习策略情况有所了解和分析后,辅以有针对性的培训训练,使教学和学习效果得以有效增强和巩固。

参考文献: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7)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激增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总量正以惊人的速度随时展飞快地增长着。因此,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必然要大力提倡高效率的学习。而数学作为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科学,必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具体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的问题。 关键词:高效 学习策略 学习方法 .

引言

通过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发现,绝大多数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几乎不了解数学学习策略知识;数学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对认知策略使用的较好,而对自主认识的元认知策略使用较少。因此,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数学学习策略,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减缓课业压力的有效措施。

1.高中数学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

对于学习策略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划分。我国学者蒯超英建立了包括学习方法、调节和控制、元认知这三个方面的学习策略的结构模型。【1】加涅列举的学习策略有注意的策略、编码的策略、记忆探求的策略、检索的策略、思考的策略【2】。史耀芳认为构成学习策略的因素包括:注意集中、学习组织、联想策略、情境推理、反省思维、动机和情绪、计划和监控。【3】 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本文认为,所谓数学学习策略是指在数学学习情境或活动中,学习者为实现数学学习的某种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学习方法及对措施的调用和调控。数学学习策略既是制约数学学习效果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

2.高中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意义

2.1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高中生的高效率数学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在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全面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所以,开展高中数学高效率学习策略的研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数学教育现实问题的需要

目前虽然我国的数学教育已经由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但遗憾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却并不乐观。一致认为成绩好学习效率就较高,而没有充分认识到理性精神与效率意识的培养,良好的认知结构与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高效率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不断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以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成熟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3 高效的数学学习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3.1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我认知过程的一种策略[4],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学习过程。培养元认知策略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第一,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这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加入这类知识,并不断在学习活动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第二加强教学环节中元认知操作的指导,在学习活动之前,应着重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为学习活动作好充足的准备。并且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时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学习活动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要认真分析及时补救。最后要督促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3.2培养学生的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主要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成功的使用这些

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3.2.1时间管理策略

首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必须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尽量减少无计划、无意义的时间。在安排学习计划时,要分清主次,即哪些内容必须做,哪些内容可做可不做;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模式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确保状态最佳时学习最重要的内容。

3.2.2 心境的管理策略

学都是需要动力的。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坚定的学习信念,教会学生正确的看待成功与失败

3.2.3 资源的利用策略

首先工具的利用策略:学习工具是学习中所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因此有效地利用学习工具对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对于现代科技设备的利用: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积极地,适当的使用电脑网络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补充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加学习兴趣。

最后是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老师和同学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交流对象。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可以得到老师在知识内容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启发。另外,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也是积极可取的。当自己在学习遇到不懂得问题时,可以向已经学会的同学请教,在知识水平相当的前提下,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讲解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结语

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手段,结合新课改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成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基础,从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论述了高中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希望可以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起到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学习策略研究评述[J],北华大学学报,2003,4(4):62-64

[2]罗京,高中数学高效率学习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09

[3]王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及其思考,柳州师专学报,2001,16(2):111-113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8)

关键词:知识管理 英语学习 学习策略

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管理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它源自企业界,指有效获得、储存、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管理使得储存在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变成为显性知识,在本组织内得以分享和创新,进而发挥知识的最佳价值,促进个人及组织的革新与持续发展。知识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制胜的关键,也为教育的发展与革新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学校和教师可以运用知识管理手段,塑造分享式的学校新文化,有效引导学生对知识加以整合和建构,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真正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目前不乏探讨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但探讨学生有效学习的知识管理还颇缺乏。

英语作为学生未来接触国际信息的主要工具,其学习成效至关重要,而学习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知识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学习策略的掌握有助于学生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能及时应对知识的变化,进行学习的革新,从而真正实现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但多数学生不知道哪些是有效的学习策略,或者虽然略知一二,却不知如何做;还有的虽然知道如何使用,但不会主动为之。本文从知识管理角度,试就知识的收集、保存、传播与共享及创新等几个层面,探讨对英语学习策略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

一、语言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它既包括学习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某个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而采取的微观策略,也包括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计划、调控、评估等而采取的宏观策略。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常能根据任务的需要综合使用各种策略。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改进外语学习方式,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还可以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提高教学质量。

可见,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知识对语言学习有积极的反拨效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英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和运用英语学习策略,使他们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就能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更能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习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英语学习策略属于隐性知识,如何才能使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它们呢?知识管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

二、英语学习策略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种有意的策略,以促使合适的人适时地获得适当的知识,并协助人们分享信息以及展开行动,增进组织效能。知识管理是个不断螺旋循环的复杂过程,涉及了知识的收集、组织、分享、调适、使用、创新等。英语学习策略的知识管理可遵循以下步骤:

(一)学习策略知识的收集

学习策略是个人长期积累而来的经验、智能、秘诀等,是一种体验性知识,难以从外表察觉,属于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确认学生使用的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策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隐性的学习策略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要收集真实可行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直接观察法、访谈法、自我反省等方法,了解学生在不同的情境或学习任务下,会使用哪些学习策略;也可以在学生实际执行某项学习任务时,要求他们边做边说出整个认知历程,以分析他们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有声思考法);或者采用同侪教导法,即在成绩好的同学教导成绩差的同学或高年级学生教导低年级学生时,记录整个过程下来,从所教内容推知其所拥有的学习策略。

(二)学习策略的整理和归类

收集到学习策略知识后,应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类。首先要对所收集到的学习策略加以分析,判断和筛选出有价值的策略以便传递和共享,并根据学习策略的类型加以归类。例如,可以借鉴学习策略研究专家Oxford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分类[61:(1)记忆策略(Memorystrategies):帮助学生存取信息;(2)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iges):用于学习语言活动中,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如何组织语言知识、如何理解语言结构、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等;(3)补偿策略(Compensationstrategies):使学生在自身语言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交流,例如利用非语言线索猜测意思、用同义词替代或迂回解释表达等;(4)元认知策略(Metaeognitivestrategies):用于对自己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评价、管理和监控;(5)情感策略(Afectivestrategies):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动机、态度,保持信心;(6)社交策略(Socialstrate.iges):使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

(三)学习策略知识的保存

整理和归类的过程是将显性知识转化为更为复杂或更为系统化显性知识的过程,然后需要再将这种形成团体共识的知识加以外显化,成为具体、明确且可有效使用的组织知识,这就是知识的保存。学习策略知识的保存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制作成学习策略使用手册,这种保存方式简便易行;另一种是运用信息科技,将知识编码,储存在计算机数据库中,并创建网页提供在线学习,这种方式能突破时空限制,便于检索,并能提供即时反馈。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9)

1.引言

语言学习策略(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步骤的总称。Oxford(1990)[1]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采用的特殊行动使学习更容易,更快捷,更令人感到愉快,更具有自我指导性,更有效,更容易转移到新的语言环境。O’Mellay和Chamot(1990)[2]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使用的特殊思考方法或行为,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或获得新信息。

外语教学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项的复杂过程”[3],在这众多变项中学习策略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学习策略包含着若干个因子,比如学习动机、管理策略、学习方法、学习观念,等等。语言研究者与教师很有必要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运用进行研究,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发挥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优势,改善教学效果。

2.研究方法

2.1抽样样本

本调查在某一类本科理工科大学2007级学生中随机选择出的126名学生中进行。这些学生100%已经学过了7年以上的英语,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自己的学习体会及学习经验。

施测时实际发放调查问卷126份,收回126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15份,有效率为91.3%。由于在发放问卷之前就已经向学生说明,此问卷的用途是做教学研究,问卷的回答以匿名方式进行,与个人考试评分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学生能客观地反映个人学习情况,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2.2测量工具

整份问卷的设计主要选用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中的部分问题,涉及学习策略的四个方面:英语学习观念、学习者的管理策略、英语学习方法及学习动机。问卷包含四个量表,即学习动机量表,含有15个题项;管理策略量表,含有10个题项;学习方法量表,20个题项;以及学习观念量表,10个题项。

问卷参考莱科特五级分制(Likert Scale)并进行简化,只设计了3个维度,按对问题赞同的强度和对所提学习行为的操作频度由高到低排列,按分值统计结果,以便进行量化分析。

2.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用SPSS(15.0)软件进行的,包括用质与量的相关分析检验学习策略的这4个因子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并利用Pearson积距相关的检验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用偏相关分析(Partial Correlation)分析检验在控制了学习动机和学习观念这两个变量之后,学习方法和管理策略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程度。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语言学习策略的四个因子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度

3.1.1数据输入

启动SPSS软件,单击Variable view标签,进入变量命名及定义界面。在第一列Name标题下输入变量名:Level,fangfa,guannian,celve,dongji;第二列Type标题下输入变量类型:Numeric,Numeric,Numeric,Numeric,Numeric;第五列Lable标题下输入变量标签:成绩区间,学习方法,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其余项均用SPSS默认值。点击Date View标签,录入各项数据。

3.1.2相关度分析

从SPSS菜单中选择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菜单项,弹出crosstabs主对话框,在左侧变量框中选择变量“成绩区间”进入Row(s)框,作为交叉表的行变量;选择“学习方法”,“学习观念”,“管理策略”,“学习动机”进入Column(s)框,作为交叉表的列变量。单击OK按钮,执行SPSS命令。

3.1.3假设检验

在进行检验之前,需规定显著性水平,如果某随机事件的概率小于或等于所规定的水平,就可认为该随机事件是小概率事件,从而最终得出拒绝H0接受H1的结论,这个所规定的水平就是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本文取α=0.05。

①提出假设:H0∶ρ=0,H1∶ρ≠0。

②检验统计量:应用SPSS for Windows算得:η=0.515,P=0.033。

③统计决断:因为η=0.515,P=0.033<0.05,所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H0接受H1,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之间的显著相关。

同理,可得学习观念、管理策略、学习动机与成绩区间的相关度及P值,如表1所示。

分析表1可知,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学习方法、管理策略与成绩区间显著相关,而学习动机、学习观念与成绩区间不显著相关。至于学习方法、管理策略哪个与成绩区间更相关,则需要分析η值,因为η学习方法-成绩区间=0.515>η管理策略-成绩区间=0.427,所以学习方法与成绩区间更相关。

3.2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教学方法

由于英语学习方法和管理策略是学习者心理和大脑思维的过程,因此,有些是不可观察的,如学生运用个人先前知识的策略和阅读中的推理策略等。在英语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程序上,教师可以借鉴“认知学科语言学习方法”,包括介绍学习策略、呈现学习策略、操练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策略和扩展学习策略。[4]

3.2.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识别他们正在使用的策略,培养他们的策略意识。

3.2.2呈现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重点介绍和示范英语学习策略,向学生讲解被授策略的特征和用途。当然,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师亲自示范该学习策略的使用。

3.2.3操练阶段。教师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放手让学生操练学习策略,也可在学生间相互协作。

3.2.4评价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评价自己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元认知意识。

3.2.5扩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可自主决定哪些学习策略最为有效,并把这些策略运用到别的英语课堂中,从而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实现迁移。

通过这五个阶段的教学流程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1]Oxford,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高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篇(10)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一要求,高职英语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过分地关注教材、教法的优劣,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因素,过分地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和学从某种程度上存在脱节。其实,成功的语言教学应该建立在了解大脑的思维过程上,而非单纯地去分析语言本身。因此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影响学生策略使用的因素,以及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可以帮助并引导学生培养其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拓宽策略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和机车车辆系2012级四个班的高职学生共计192人,其中男生102人,女生90人。发放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

2、测量工具

“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以Oxford的策略分类为基础,参照O’Malley和Chamot及文秋芳等人的问卷测量表,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而设计。问卷采用Likert量表描述学生使用策略的程度,用1、2、3、4、5分别代表“从不使用”到“总是使用”5个等级。测量表由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六个分量表构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

Oxford(1990)把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分为高、中、低三等,使用频率高的为“总是使用”和“经常使用”,其平均值分别在4.5-50、3.5-4.4之间;使用频率中等的为“有时使用”,其平均值在2.5-3.4之间;使用频率最低的为“很少使用”和“从不使用”,其平均值分别在1.5-2.4、1.0-1.4之间。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试学生所有策略使用的平均值为2.505,属于“有时使用”的范围;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补偿策略,平均值为2.738,其次是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平均值分别为2.557、2.515,2.463;情感策略和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都比较低,在1.5-2.4之间,属于“很少使用”的范围。

2、研究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学生己经具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策略,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教师的帮助、指导,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规则,也就是说有了自己常用的一些学习策略。但是从学习策略平均分值偏低的情况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整体水平不高,且各项策略的使用频率也不尽相同。高职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为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最低的是情感策略和记忆策略,这个特点与高职学生本身特点有关。补偿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这恰恰说明了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补偿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补偿目的语语法和词汇等知识的不足而使用的策略,它使学习者在目的语知识有限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目的语。由于本研究的对象英语总体水平较低,大多数不具备熟练的英语水平,所以就用补偿策略来加以弥补。在某种程度上,过于频繁地使用补偿策略是不求甚解的体现,不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总的来说不经常使用。记忆策略主要是指各种帮助记忆的方法。利用记忆策略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脑储存信息的巨大潜能,对于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被试学生词汇量不足、句型单调等问题的存在,与他们不经常使用记忆策略是有一定关系的。教师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创造心理联想、运用形象和声音等记忆策略,把枯燥乏味的词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被试学生也很少使用情感策略。实际上,许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害怕学习英语,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过度焦虑、失去自信心等情感问题。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当设法教学生学会通过情感策略(如降低焦虑感、进行自我鼓励、与别人谈论自己的感受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从而为语言学习提供信心。

三、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策略意识,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因为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策略意识不强,策略水平低,学习习惯差等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方向、采用科学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形成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堂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结合课堂内容,向学生演示如何在各种情况下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并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策略运用和练习的机会。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由于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在指导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学习策略,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帮助其具有调整和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4、教师要帮助学生重树英语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情感策略。消极的情感会妨碍进步,而积极的情感可以使语言学习更加愉快、更加有效。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对于英语学习普遍缺乏信心,更不用说充满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求知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自觉探索学习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自觉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有意识地、主动地甚至创新地使用学习策略,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适用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

四、结语

学习是每个人终身面临的任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关键在于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学习策略的获得和改进,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才是一个会学的学习者。同时,学生是外语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心智认知活动。因此,学法研究与指导本身就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法和学法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只有同步改革,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是外语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上一篇: 小班教育教案 下一篇: 市政工程合同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