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电子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5:06

档案信息电子化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1)

前言: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档案信息电子化对档案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档案发展的必然结果。

1.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现状

我国档案管理应用信息电子化得时间不是很久,在应用上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1 软件缺少通用性

在全国各大档案管理部门,使用的办公设备的型号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配置的,缺乏统一性,形成一种档案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所开发的软件也只适合一定的范围,缺乏通用性,这位管理带来了不便,而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因此,电脑将无法完成信息的管理,着严重阻碍了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和发展。

1.2 无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的档案管理部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我国现有的电子信息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无法到达用户的共享要求以及同行业之间的共享。

1.3 基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待提高

要想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达到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但由于社会、经济、技术等多种原因,我国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都是各自的系统适应各自的工作或者适应某一个专业,无法全面的实施、推广。

1.4 管理方法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上仍按照最初的方式,这无法适应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要求。

1.5 管理人员的素质仍需提高

档案信息电子化仍需要专业的人去管理,只有专业素质的人才才能实现电子信息化,因此,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对计算机知识达到一定的水平,从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化发展来看,需要的是专业型的复合知识人才,实现真正的档案信息电子化。

2.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

随着电子信息不断的进入各个行业的管理,现在的办公都是无纸化办公,这算是办公的最大变革,这对档案管理是一个冲击,档案从纸质阅读到现在的机读文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众多档案利用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3.档案信息电子化出现的必然性

3.1 档案信息电子化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档案管理部门是为社会上需要信息的人提供信息为目的,传统的档案管理均为纸质的资料,使用者需要到档案管理室去一本本的查阅,一段段的摘抄,电子信息化的出现,改变这一现状,一切实现网上办公,利用电子设备提高应用信息的利用率。

3.2 提高信息的时效性

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加工模式,档案信息电子化大大提高了这一速度从文件的查找到文件的更改、出版的速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信息得到了最大的利用以及时效性。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3 经费限制的障碍消失了

档案信息电子化投入的经费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与传统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相比节省了很多的经费。

3.4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传播速度快

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电子信息结果可以通过电子的形式迅速的传播到需要的用户手里,节约成本的同时扩大了社会的影响,增加了服务的范围,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5 缩短与国际化接轨的进程

档案信息通过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以更快的与国际最新的相关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各行各业都应该意识到他是社会发展的总方向,要做高提前的应对措施,适应这一历史的必然选择,在信息高速公路通车的时候可以做到最好的应对。

4.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建议

面对档案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伴随出现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4.1 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

具体的操作就是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4.2 正确面对电子文件的保存

从理论上看,电子文件的保存性肯定好于传统性的文件,电子文件不存在磨损等传统的问题。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4.3 使档案管理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以前的档案管理是呈直线状态的,随着人们对利用服务工作的重视,使利用工作和其它基础工作构成一个平面。这种平面结构只反映纸质档案的情况,随着电子文件的介入,档案种类在增加,其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也都具有各自的个性。

4.4 重视人员的结构调整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2)

2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4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室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益处有: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3)

追溯档案部门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是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建设部2004年批准了《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为我国全面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做了准备。

一、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的现状

城建档案馆大多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80年代末期由芜湖城建档案馆率先试点开始了探索建立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90年代中期部分特大城市城建档案馆开始建立自己的MIS系统,并开始了档案原件电子化工作。所应用的操作系统由DOS转向Wondows,数据库也由最初单机版的dBascII转向支持局域网操作的Foxpro,继而向大型数据库发展。现在部分城建档案馆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内容仅限于馆藏、内设机构的职责和办事流程的介绍,我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应用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现状与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管理的要求不太适应,与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的要求也相距甚远。这集中表现在:

1.城建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

各基层城建档案馆、室使用的计算机型号、系统软件各异,开发的管理软件不能互用,著录标准不同,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提供利用和领导决策,也不便于编研,这制约了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的进程。

2.建设部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用于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

各城市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深度不同,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建设部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用于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不能适应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软件共享的要求。

3.城建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

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各地馆、室的档案业务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城建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此外城建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工作流程,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城建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的应用和推广。

4.城建档案信息网络技术有待提高

城建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城建工程文件资料和图纸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不能完全适应。城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网络技术有待提高。

5.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具有现代化知识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城建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6.各地城建档案部门应用软件系统跟不上现实的需求

各地城建档案部门各自为政地开发设计应用软件系统,重复开发导致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技术落后,跟不上现实的需求。

7.城建档案网络建设资金缺乏

数字化、电子化所需相应计算机、存储、输入输出等硬件设备的大量资金投入,超出通常城建档案馆室所能承担的资金范围,常需要上级政府部门拨款,因此导致建设迟缓。二、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的发展趋势,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诸如文件资料、照片和图纸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电子化数字化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城建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就应该是:

1.建立、健全城建档案馆藏档案数字化。

2.健全和开展城建档案电子化接收和管理。

3.建设有着各地方特色城建档案的数据库,能更好地提供专业信息和专业服务,并传承承载着中国地方各自悠久历史的建筑的文化。

4.建立真正的高效率的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并做到多城市多馆互通互用。

5.向专业特色的城建档案馆发展,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利用。

三、城建档案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的作用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把馆、室所藏档案资料以纸质或机读形式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作用有: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多数基层城建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仅用于著录或贮存,利用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2.缩短城建档案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利用的时效性。从快速加工到检索及提供利用需时短,且能提供的档案信息准确、全面。利用者可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完成信息调阅,提高服务效率。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4)

电子档案归档工作是档案管理部门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几种常见问题进行说明:其一,电子档案独立性较差。当前多数企?I的电子档案均由纸质档案生成,独立性较差,并且多数企业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过的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更改和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显减低;其二,电子档案归档流程存在问题。电子档案归档主要指工作人员对整理完成的电子文件的属性进行判断,之后对其进行拷贝,进而实现长期存储的目标,但是当前一些企业在电子档案归档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例如:未对电子档案真实性和属性等进行判断便直接进行归档处理,这种情况导致归档工作杂乱无章,工作效率和效果较差;其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电子档案归档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工作人员在专业水平上存在较低的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人为失误,导致电子档案归档工作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2 提高电子档案归档工作效果的措施

第一,构建合理的电子档案归档管理体系。为了对电子档案归档的合理性进行提升,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归档管理体系进行构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所有待归档的文件不能分散保存,需要及时进行归档;其二,制定科学、统一的整理方法,在正式归档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电子文件整理、鉴定及监测工作,此工作由文件形成部门负责;其三,对电子文件载体质量,格式以及规格等进行明确规定,让各部门对待归档文件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调整;其四,制定责任制度,保证电子档案归档中每一项工作均有直接负责人,保证每项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从而使电子档案归档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二,对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严格检查。在电子档案归档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其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严格的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对其同纸质文件内容是否相同及文件载体、格式和规格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进行判断,进而为其真实性提供更多保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工作人员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其一,在收集电子档案时需要对一些重要文件的原本进行保留,如果后期需要修改必须在保留原本的情况下进行,此种做法可以保留多种不同版本的电子档案,可以为后期真实性检查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其二,对一些新式的设备和软件进行合理应用,使用其对电子档案中数据计算是否准确进行检验,在发现问题后可依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对其准确性进行提升。

第三,对电子档案归档方法进行合理选择。现阶段电子档案归档方法主要有物理归档、逻辑归档和双套制归档三种,下面分别进行说明:其一,物理归档。物理归档方法又分为介质归档和网络归档,前者主要指文书部门将整理完成的电子文件储存在相应的介质后上交至档案管理部门,后者主要指在网络平台上将电子文件传送至档案管理部门相应的设备上。其二,逻辑归档。逻辑归档主要指文书部门将电子文件相对应的逻辑地址发送给档案管理部门,其在网络上对电子档案进行管控,此种归档方法能够保存电子档案原有的物理存在位置,并且不能进行随意更改,电子档案完整性较好。其三,双套制归档。双套制归档主要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联合使用,并且需要将相应的电子档案制成纸质版同时进行归档,此种方法能够对电子档案丢失后造成的影响进行规避,可以根据纸质版再次生成电子文件。在实际归档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电子档案的类型对归档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保证归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的措施

第一,构建电子档案管理记录系统。为了更好的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档案部门需要对构建电子档案管理记录系统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利用此系统可以自动的对电子文件生成、增添、删除以及归档时间等进行准确记录,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随意更改情况出现的可能,同时可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加快建设速度。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专门的电子档案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对各类档案的多种形式和版本进行保存,为后期工作人员研究过程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第二,对档案信息化技术水平进行提升。通过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可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档案管理部门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机,路由器,扫描仪以及服务器等基础设备进行合理配备,以供工作人员开展各类工作进行使用,通过配备上述基础设备后一些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均明显提升,并且为电子档案归档及后期管理提供更多的便利。其二,在电子档案数字信息录入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工作人员需要边整理边录入,从根源位置对数据和信息错误的情况进行杜绝,使用双套制的方法进行归档,在保证归档效果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工作量。其三,设定相应的权限。档案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对密级标准进行合理制定,在制定完成后严格按照其要求对归档的电子档案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公开档案、内部档案和机密档案等,之后需要设置登录名和登录密码,在查找或者阅读机密电子档案时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在验证成功后才能进行一些服务,从而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丢失或者篡改等现象出现的可能。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5)

关键词 信息化 会计档案 电子化 管理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会计工作正从电算化向信息化转变,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工作者可以依靠高端的信息化方式,能够建立无纸化财务信息资源共享,而传统的手工记账纸质凭证及相应的档案已经由数字档案和电子凭证替代。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再适应会计信息化需求,因此,必须进行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一、信息化条件下电子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特征

现阶段,会计档案的电子档通常都是采用磁带、磁盘、光盘等方式存储,还有一些工作人员会利用云存储相关信息,将电子档案存放于云端网络空间,这对环境的要求要远远超出纸质档案,很容易受到破坏。可是这种方式又具有查阅方便、信息量大的特点。

(一)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对环境具有较高要求

纸质会计档案会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在对资料的分类和保存方面也很复杂,管理难度很高。而电子档案在空间方面要求很少,查阅起来也很简单,可是存储在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的信息,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超市,就极容易损毁光盘或磁盘当中的信息。

(二)电子档案易被破坏

会计电子档案都是在磁介质当中存储的,信息的集中程度比较高。而且和纸质档案最大的区别为,会计电子档案如果被篡改,通常不会留有任何痕迹,不容易发现,造成会计档案真实性的降低。磁盘通常都会有相应的使用寿命,在信息保存过程相应的数据同样面临被破坏的危险,还要考虑设备更新,这些都会影响会计档案中相应数据的有效性,导致信息失真。另外,还要高度注意防止他人对信息进行恶意篡改,如果出现此种情况,损失将是巨大的。

(三)具有I域宽泛,内容丰富的特点

在传统的会计档案当中,常常含有一些原始单据,记账凭证,报表和账目等,是反应企业经济业务的一项重要材料。而会计电子档案中不仅包含以上诸项,还含有计算机硬盘和磁介质中存储的一些电子数据,所以在内容方面非常丰富。

(四)具有较强的高速性和共享性

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当中,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所以在处理及整合数据方面,速度会呈几何倍增加,相应的信息还能利用网络传递,有利于共享某些会计信息,提高信息共享性。所以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能够提高速度,更大程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

二、现阶段会计档案在电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电子档案都是企业财务软件管理者进行管理,可是财务工作者毕竟是非科班档案管理者,因此进行管理会计电子档案的时候,常常会存在一些管理不善问题。且在实际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较好的管理制度,相应管理者的工作职责得不到明确,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非常随意。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存在档案归类错误或数据对视的问题,也会有无法查找的问题,从而不能有效使用会计电子档案。

(二)缺乏良好的保存环境

保存会计的电子档案的时候,很多部门通常都会利用传统方式来保存和管理,这样的环境常会存在磁场干扰严重或超市问题,还有一些企业的档案室并没有进行明确规定不准随意进入,造成相应的会计档案被恶意篡改或环境遭到破坏。

(三)不采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版本

目前,有很多版本的财务软件,并未进行统一,各款财务软件在操作方法及功能方面也都存在差异,这就导致财务工作者学习软件时的困难。通常而言,财务工作者不会了解全部财务原件,对各款软件熟悉的程度也都不一样,所以无法避免出现一些失误性操作。

(四)不能及时备份

会计档案所记录的通常是非常重要的财务数据及信息,一些档案管理者不能深刻认识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就会存在不能及时备份数据的问题。如果会计档案损毁或丢失,那么造成的损失就是永久性,相应数据根本不能进行恢复。

(五)缺少计算机维护工作者

进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前提是计算机网络,可是网络自身也有很多危险问题,比如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等等,从而严重威胁档案信息。因此,进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就必须配备专业的网络技术工作者有效维护网络安全,可是目前几乎没有单位或者部门配备了专业的网络专业人才,一般都是财务工作者通过短期培训然后负责日常的维护,也有的单位或部门只有在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后才会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维护,从而无法保证维护效果,还存在信息泄露的危险,为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三、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对策

(一)管理制度化

在管理会计电子档案的时候,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会计档案中的信息和数据都非常重要,所以进行管理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避免一点差池,这点只有有效执行相应制度才能得到保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第一,制定会计档案电子管理和传递的流程,工作人员整理好相应的信息和数据之后,应根据具体要求对数据进行刻盘和备份,然后根据有关规定保存到会计档案库当中,分类存放好。此外,档案管理者必须对电子档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及检查,从而保证会计档案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其次,要制定比较严格的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比如查阅相应电子档案的时候必须通过提前申请和审批,管理电子档案人员也必须遵循有关规定,不可进行违规操作。

(二)提高会计档案保存环境的安全性

会计档案要用现代化设备进行保存。一些企业或部门会将会计档案进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同保存,电子档案用于查询,比较方便,纸质档案在保存方面则有很多优势,可以对电子档案的有关信息进行校对。保存电子档案的时候,只少要备份一份,所以要将原盘和磁盘进行分开保存。保存会计电子档案的环境应注意防潮性,防火性,防磁性,保证库房温度在规范标准内,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磁盘应存放在防磁柜中,避免磁盘感染一些计算机病毒。

(三)选用软件时保证版本一致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版本的财务软件,且软件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所以财务人员在软件选择及使用方面也面临很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企业或部门必须积极强化对财务人员计算机软件业务的培训力度,选择新的财务软件或进行版本更新后,要对相应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避免由于对软件不熟悉产生的失误性操作。

四、结语

对企业而言,会计档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档案必然走向电子化管理道路。所以相应的企业及部门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对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制定相应的规范,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及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沈栋.会计档案的功能与管理浅析[J].企业导报,2016(04).

[2]郝菊玲,赵文蕾,李丽光.新制度下的会计档案研究[J].中国商论,2016(29).

[3]郑爱军,叶子红,周卉.浅议高校会计档案发展方向[J].办公室业务,2014(01).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6)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要求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档案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纸介档案厚重、不变存档与利用的僵局,推动档案建设信息化发展。随着人们对电子档案逐渐认可,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改善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不足,有效实现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与合理配置,大大提高档案信息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不仅如此,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信息的存档、利用,同时对于机密档案还可以增强档案的安全性,有利于推动档案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可以确保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性、准确性,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促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档案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依靠人力配合计算机设备方可顺利进行,这就要求相关计算机设备拥有完善的操作系统,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然而档案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各项技术或相关基础设备等都较为薄弱,加之投入的资金有限,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发展。

2.2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方式并不合理,使得一些较为机密的档案没有及时的进行加密处理,一些达到共享要求的档案也没有实现资源开放化,亦或是档案的归档存在问题等等,这些不规范的管理行为,严重影响着档案的归档、利用与共享,使得档案没有开发出最大的价值,甚至使得一些档案的存在形同虚设。

2.3重开发轻利用。有些档案部门片面追求档案馆藏信息化的数量,没有充分分析馆藏资源就匆匆进行信息化工作,把档案信息化当成“面子工程”。一方面浪费了有限的人力物力,分散了开展其他工作的精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储存压力,增大了基础设置承载的负担。此外,还有些档案馆在开发信息资源时没有认真选择档案管理系统,一味根据部门要求与标准来建设,从长远来看,必然不利于各馆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也不利于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2.4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高。由于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繁琐,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使得某些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随意存档,不注重归类保存,档案的储存较为混乱,不利于档案的利用。在实现档案信息化的过程中,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无视当事者的著作权与隐私权。虽然有着较为严格的保密规定,但在共享信息资源时却没有严格的共享标准,往往会侵犯当事人的权利,导致被追究法律责任,对档案馆造成负面影响。还有的档案部门在利用信息资源时缺乏安全意识,把档案信息化工作外包给企业,导致一些保密档案容易被泄露。

3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3.1强化档案信息化基础。强化档案信息化基础可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好铺垫,有效推进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如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就要引进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与强大的基础设备,完善相关操作系统,为档案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档案行政机关应督促政府增加档案经费预算,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政府或行业专项建设经费中,尤其是纳入到地方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中,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档案信息化资金需求量大,仅依靠政府支持是难以开展的,因此,档案部门有必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多元化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如与网络服务商可做争取网络资源的优惠或免费;与大型企业联合获取资金、技术支持与资源服务等。

3.2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可以有效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为了切实做到档案管理工作趋于标准化与规范化,就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及时完善与更新档案信息,做到开放资源及时共享,机密档案加密处理等,发现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解决。

3.3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见效较慢,使得一些档案部门的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有些社会群众也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建设,给档案信息化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使档案信息化作为服务业的形象深入人心,提高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化意识,可采取诸如建立文件利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只有引起思想上的认同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获得多方面支持,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

3.4实施科学的人才政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政策包括人才引进政策、使用政策。首先应建立合理的软硬件环境,制定可行的人才任用制度,采取多样化的人才引进办法,吸引专业人才。在人才的使用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政策,实施合理、规范的人才选拔与评价体系。改变重职称、学历,轻业绩、能力的观念,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嘉奖相结合,长期奖励与短期奖励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营造合理的档案信息人才竞争氛围。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7)

档案资源的管理是每一个机关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重视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单位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随着数字化的产生,档案管理打破传统的人工管理,开始向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上转变,但是目前阶段,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呈现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效解决,使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有利于人事单位的工作管理,进而提升了人事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一、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呈现的现状

(一)现代化办公设备欠缺。现阶段,大多数的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欠缺相应的硬件设备,这就导致档案管理的不规范,甚至有些机关人事单位档案室存在堆积物的现象,也没有对应的防潮、防盗等管理对策,这与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状况严重的脱节。由于档案的调阅和查访没有很好的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从而影响了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完整和安全。此外,办公设备的欠缺没有让人事档案电子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只是处于管理的阶段,这不利于对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

(二)档案检索效率低。现在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的检索大部分还处于手工检索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实现计算机的检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检索的准确率与速度,增加了档案查阅的工作量,给档案借用人员增添了麻烦。再加上人力手工检索具有局限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机关人事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比如,一些人事信息,由于各个机关单位保存的信息不一样,这给档案工作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三)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问题。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实施,需要档案管理者了解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但目前阶段的老员工,对网络化信息接触比较少,对信息化的知识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即使机关事业单位拥有了自己的信息化数字档案管理设备,由于工作人员的技能问题,从而对信息化档案管理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机关人事单位的档案管理员,要迅速建立属于电子信息化的管理信息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达到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水准。

二、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创建电子信息化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工作,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的管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就需要人事单位建立一个高校的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我们可以根据人事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创建电子信息化的数字档案管理,把档案、系统、光盘备份等进行相关的处理,严格控制档案信息储存质量与安全,避免相关的硬件隐患,为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创建一个有利的环境,这有利于人事单位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提高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效率。1.档案管理能力提升。对于网络控制的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人事单位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而我们可以凭借光纤与磁盘的连接阵列,对信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进行系统性上的提升,还可以通过增加系统内部的储存量,从而为人事资源的信息补充创造空间。2.强化档案管理的可靠性。对档案管理的可靠性进行强化,这就需要严格要求磁盘阵列产品的结构和硬件的组成要依据严格的标准,这对电子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的系统的功能奠定了更新的基础。加上磁盘阵列需要多元化的保护级别,这有利于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而系统功能得到了保障,使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有了一定的安全性。3.档案管理使用性能提升。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需要选择的是光纤磁盘的阵列产品,这对系统的维护性能具有相当的优势,对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视,实现其在线升级的功能,可以使系统网络具有开放性,保证了相关人员对档案资源的调取和查阅,这样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有了更强大的发挥空间,这有利于人事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管理人员是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执行者和操作者,这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单位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例如,对老员工进行现代化设备的学习,针对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定期考核他们对现代化设备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水平,进而了解其工作现状。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素质进行提升,以保证工作的开展需求,从而实现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迈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事单位电子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使人事档案的管理打破了传统的手工管理,让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的趋势发展,这种管理方式顺应了时代的趋势,有利于提高人事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要不断优化与创新电子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从而促使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8)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证据性价值的历史记录。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确立了档案信息资源是最具真实性和凭证性的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而在信息化的时代,电子文件的出现为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子时代的档案管理也就是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的管理,电子政务也是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因此研究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两者是不可分的。

国家档案局颁布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确定了电子文件的形式与管理标准。这个规范的颁布和应用,说明档案部门正在行使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权。档案部门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电子政务离不开档案工作的支持,只有重视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才能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和信息增值。

1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两部分。网络基础设施是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政务信息以及其它运行管理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平台,它是整个电子政务信息的最终承载体,整个网络基础设施可以根据电子政务应用的实际需要划分为互联网、业务网、非办公网和办公网等。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在网络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信息传输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增加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通用安全服务,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高性能的可信和授权的计算平台,从而使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能够以便捷而灵活的方式来构建自身的安全体系。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了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2 信息资源开发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普遍存在着信息内容少、信息质量不高、信息流通慢等方面的问题,而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却长期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因此,实施档案信息资源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共建高水平的基础信息资源库,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合理途径与方法。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是有依据的。首先从内容上来说,两者在内容上有着重合性,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来源于政府部门在各种中形成的各种政务信息,它也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之一,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务信息就会转化为档案信息。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实施两者的战略共建就是必要的。同时,档案信息资源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都包含纸质文件和非纸质文件两大类。在电子化时代,两者都面临着大量文件的数字化处理问题。信息数字化的任务让两者合作开发可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3 资源整合与共享

要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充分利用,使之在信息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大程度上满足电子政务与社会公众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对现有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走档案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之路。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宏观层面上需要国家的总体规划与管理,给予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保障;中观层面上需要各级档案管理机构以及其与社会其它信息服务部门如图书馆、情报中心等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建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微观层面上需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档案资源以及档案资源与其它社会信息资源之间的充分融合,创建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与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

因此有人提出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形式就是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一体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档案资源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四个方面:机关档案室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档案馆档案资源管理网络系统、文献中心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和政府公众信息网络系统四个不同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由此可见,电子政务标准主要由国家或行业制定,省、市、县一级要制定电子政务标准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在目前电子政务标准制定普遍滞后的情r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可能存在应用系统或数据库建设与以后的国家标准不完全一致的风险,这是档案部门应该意识到的,也必须有所准备,必须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留有一定的余地。《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已将电子公文交换、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电子政务数据元等作为重点制定的标准,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这些标准的制定,反映档案工作的需求。这样的话,我们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供使用执行。

4 结束语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决定了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等问题也就成为了及其重要的问题。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化应时而生,成为了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只有做好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化的工作,国家才有可能搞好信息化建设。也必须结合电子政务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避免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脱节的局面,才能让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完成。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9)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信息电子化系统中,电子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它便于修改、便于复制的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甚至文件与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人为的界限。它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与冲击必将是全面而深刻的。在信息电子化条件下,传统的档案工作开始引进现代化技术,一向隶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档案工作,在电子化建设过程中要融合、渗透许多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与知识,这使得档案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显著增加。从长远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就是档案信息化的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局部,而是对整个管理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具体地说,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往往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出版手工编研信息成果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给档案部门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编辑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5、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档案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使现在的劳动电子化,为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有一束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鉴于人们可以在机器上随时方便地复制电子文件,这样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而来这一档案概念就变得难以理解。电子文件的原始记录性和凭证作用如何确定、电子文件能否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等,便成为档案界的一系列新课题。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为此,档案界应采取如下对策:

档案信息电子化篇(10)

二、电子档案归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期间电子档案对推动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无法独立存在

在很多企业与单位里的电子文件都只是纸质文件生成、运转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附带的产品,缺少独立存在的价值,因此也不具备取代纸质文件的能力。也正因为这样很多单位都不是很重视电子文件的保护,更有甚者可以随意的对这些电子文件进行增、删、改等操作,一点也没将电子文件作为档案来对待,为此使得原始的电子稿件面貌全非,失去了成为档案进行归档保存的意义。

(二)电子档案归档程序缺失,载体存在不安全因素

电子文件归档是根据归档的范围,利用计算机对已经处理完毕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文件进行收集、筛选、分类并使之转化成为电子形态的数字化档案的一项工作。但是有很多单位都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程序缺乏明确的认识,使得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变得十分的混乱,同时也使得电子文件的存储介质存在着安全隐患。例如许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和技术性,把应归档文件只是简单地保存在计算机硬盘存储器上,这样,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电子文件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全部丢失。

(三)电子档案归档的过程中缺失价值鉴定环节

电子文件的鉴定,是对电子文件的价值进行判断并对电子档案真假进行鉴定的一项工作。对于电子文件而言,进行价值鉴定就是直接决定电子文件的去留。但是现在电子文件在进行归档时都是直接将计算机上的文件拷贝到存储光盘上,就算是完成归档。这个过程中没有对电子文件的价值与真伪进行判断。这样的归档根本就无法达到去伪存真、清除糟粕的目的,最后使得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文件湮没到浩瀚如海的无用信息中去了。

(四)缺少专业的人才,现有人员缺少足够的专业素质

电子文件进行归档时,要求工作人员不仅仅具有过硬的档案管理知识,还必须能够熟练的对计算机进行操作。但就目前而言,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么是具有十分过硬的档案管理知识而不熟悉计算机的操作,要么就是很熟悉计算机却不熟悉档案管理。缺乏同时具有档案管理知识与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几乎是所有的档案管理部门所共同存在的问题。

三、改善电子档案归档现状的对策

针对上面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好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树立新的观念,让电子文件具有独立存在的能力

电子档案对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电子档案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与能力,那么只会对信息化建设产生阻碍作用。所以作为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对各种电子文件归档高度重视,阻止任何人对有可能成为电子档案的电子文件进行修改、增加、删除,保证其原始性。

(二)积极开发新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让电子档案归档程序化

原有的各种系统虽然具有保存电子文件的功能,但是却不够专业,所以应该以电子档案归档的整个程序为基础开发新型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使得电子档案归档程序化,防止各种意外的出现。利用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电子档案保存措施,从而为电子档案的保存介质减少各种风险。

(三)对电子档案做好价值鉴定工作

上一篇: 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 下一篇: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特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