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8:07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42-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使命,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不容忽视,且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其说是一种灌输、传播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沟通过程。

(一)沟通

沟通,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汇,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例如《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杜预注:“於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后用指疏通彼此的意见。例如胡采在《在和平的日子里》写到:“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和英雄人物的思想心灵之间,总是比较容易沟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沟通的学术定义不下150种。沟通,在英语中的对应词是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一词除了可以翻译为“沟通”外,还可以翻译为“交流”、“传播”等之意。所以,通常意义上的沟通和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的含义并不完全对等。

一般说来,沟通就是发送者利用一定的渠道(媒介)将信息发送给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社会沟通学认为:“社会沟通是指社会活动中人们通过社会信息传递进行社会意识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这两个概念,物质交往就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精神交往便是精神生活和精神关系。沟通所涉及的是人们的精神交往。沟通,一般包括以下三要素:一个明确的目标;达成共同的协议;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概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好多学者做过研究。肖述剑(2006)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所进行的思想信息和情感的双向交流与互动。谷佳媚(2009)写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选择特定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进行的思想、政治、道德信息的双向交流和情感互动过程。邓劲松,王娟(2010)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情境中.沟通主体之间以教育内容为中介,以语育、符号等为媒介所进行的双向交流与思想互动。

综上所述,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定义已有科学界定,虽言语或措辞稍有不同,但内容比较一致。

(三)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支撑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指抽象的人。根据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脑力与体力充分而协调地发展。从人的个体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个性自由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素质的提高,表现为作为整体和个体的人的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和完善。所以,该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标提供了理论支撑。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人始终是主体。人是自然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并一再强调人作为主体应该发挥主体性。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便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着眼于沟通二字,则说明教育对象也应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所以,该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3.马克思的交往理论。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初步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的表述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交往思想主要内容为:交往和生产是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实践既是一种主客体间的对象化活动,又是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交往可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定位提供理论支撑。显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交往行为,隶属于精神交往,双方需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给对方,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并通过平等交流,认真沟通,达成共识,最终促进彼此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明确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一个总目标{10},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主张用民主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他还指出: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此外,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例如在思想认识方面,要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所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也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教育者要学会聆听,实事求是,创造和谐的氛围,在广开言路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在众多的思想中择善而从,使教育对象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树立正确认识。

5.其他学科的理论借鉴。石晶(2010)指出:施拉姆的沟通理论,戈登和吉诺特和谐沟通理论,哈贝马斯的教育交往理论,周哈利窗理论,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张萌(2010)则认为:首先,“礼”是规范交往沟通的准绳。儒家将交往沟通中所涉及的关系概括为五伦七教(父子、兄弟、夫妇、长幼、君臣五伦和父子、兄弟、夫妇、长幼、君臣、朋友、宾客七教)。其次,古人交往沟通的心理起点是“信任”与“和谐”。在儒家文化中,提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把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基本的人伦,规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上,儒家文化特别讲求和谐处理人际关系,大宗师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爱人”的主张,“和为贵”的思想,构建了中国古代人际理论大厦的基石。

实际上,心理学的好多交往理论也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提供借鉴。

(四)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原则,好多学者做过研究。邓劲松,王娟(2010)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四大原则:导向原则、民主原则、适应原则和弹性原则。闵绪国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应坚持以下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差异原则、适时引导原则、积极倾听原则。哈贝马斯认为:理想的沟通情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每一个说话者和行动主体均可参加讨论;各人均可质疑任何提议,可在讨论中引入任何提议,并可表达其态度愿望和需要;没有讲话者会受到外来或内在的禁制而不能行使上述的权利。

(五)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实情况。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方面,也要看到消极方面。因此我们在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取得新进展的同时,还要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为我们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提供依据。李雯清(2006)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进行了实证,揭示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问题的表现:重主体轻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隔离;重理性轻情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情感缺失;重灌输轻沟通,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呈静态、单向化趋势;沟通方式单一、沟通渠道相对闭塞。吴耀华(2006)认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比较复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沟通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地位和角色的差异,背景与经历的迥异,理解与接受的偏差,渠道与技能的不当。杨春英(2007)指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无法克服沟通障碍而导致沟通失效的例子并不少见,其沟通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教育者的原因形成沟通障碍,于教育对象的原因形成沟通障碍,由于教育方式的原因形成沟通障碍。

(六)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路径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路经研究,不同的学者从头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王娟(2011)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素的优化(主体、内容、媒介和情境),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的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的优化。雍楚婷和张景书(2012)认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渠道包括四个部分: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平台,切实抓好两个群体,即学生干部和党员,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侯玮(2011)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通过它可以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最终达到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形成共识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法包括以下四个:以尊重差异为出发点,采用积极倾听法,以诚实守信为出发点,采用情感沟通,以积极创新为出发点,采用网络传媒沟通法。李林英等(2011)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重视数字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深刻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丰富资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以人为本,强化情感交流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手机短信,拓展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寓教于乐,创新数字化环境下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任亚洲(2010)等认为:实现师生有效沟通,教师的沟通观念是关键。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与学生沟通中遵循以下基本理念:真诚地对待学生;放下架子、善于倾听;学一些沟通的技巧。丁萍(2009)指出:有效沟通应主意的以下六个问题:沟通信息要及时准确;沟通行动要快速敏捷;沟通态度要真心实意;沟通重点要集力用心;沟通信息要迅速反馈;沟通工作要持之以恒,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常抓不懈,切忌急功近利。

(七)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意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必要性,重要性或者意义,不少学者有过论述。王娟(2011)指出:信息化呼唤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全球化期待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亟须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吴耀华(2006)认为:沟通是管理的必经之路,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必须在掌握大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避开沟通环节中的障碍,在有效沟通的原则下,利用灵活多样的沟通渠道,积极热情地与学生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出成效,从而达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石立美(2008)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作为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及时全面地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以及教育反馈信息的功能,及时消除思想隔阂、调解利益矛盾的功能,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的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功能等。徐丽(2007)认为:沟通也是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就是教育双方智慧、思想和情感的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

总之,通过沟通,教育者能准确地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及心理需求,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双方的有效沟通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产生深厚的感情和思想共鸣,增强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认同和信任。另外,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还可以适时适当地引导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马凯,王歧山,等.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67

就目前而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只存在于科研之中的物品,计算机已经在普通家庭得到了全面普及,这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信息化的社会。再加上当前手机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同个人计算机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平板电脑作为手机和个人计算机的中间产品也悄然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各类新闻、图片、视频信息多到令人目不暇接的地步。就是在这样的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已显得不适宜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了,整个政治课堂所承载的信息量已经显得略有不足,尤其是在政治教材中,因为教材从编写到实际使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而正是这一段时间中,相关信息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或发展,所以教材中的数据、信息、图表等内容有可能无法跟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速度,使得教材的信息略显滞后,从而使得教材的教育作用大打折扣。正因如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学会高效利用信息化资源,将信息化技术充分的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让课堂教学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初中政治知识的相关学习。

一、对初中政治教学进行革新

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中,教学的内容可以粗略的分为几大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同时还包含了一些道德理念方面的知识。总的来说,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教育,因为青少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日后其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上的各个行业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在学生阶段对其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是极有必要的。在初中政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本着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教学的手段,充分的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利用其便捷的特点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教学资源呈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图片、视频、文字、音频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完成对初中政治的相关学习。

二、构建师生思想政治交流平台

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其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过教学实践不难看出,学生对知识的储备其实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先是将思想政治的相关知识进行不断的积累,等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量后,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影响就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教师想要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具备正确的思想道德综合素养,就必须要让学生乐于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且高效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道德培养。

在此情况下,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要让学生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使学生从根本上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能够乐于进行思想政治学习。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这一交流沟通的过程仅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保持实时的联系,这就需要对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也保持积极的交流沟通。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方便的信息技术资源来进行交流平台的构建,使得能同学生保持良好的思想政治交流沟通。

初中政治教师可将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流手段进行合理的运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在沟通交流时注意言语的运用,要在不经意间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就是我现在常说的“正能量”。同时,教师还要借助微博、QQ、微信等交流手段,向学生进行政治学习资源的分享,还可以向学生分享一些政治热点事件,让学生的政治视野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当然,教师要对分享的信息资源进行把关,将不良的网络信息筛选排除,确保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健康且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以此来降低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习了法律法规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补充学习,并相互之间进行必要的讨论。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建立一个QQ群或微信群,把全体学生都加入到群里,在群里发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试着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透过案例本身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现象本质,从而在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QQ、微信等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无视空间距离的进行交流沟通,使得碎片化的时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同时由于交互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均能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3)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96-02

医患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疗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使医务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病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可以帮助消除患者因不理解带来的对医生的不信任,使其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医患沟通在和谐的医疗活动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1 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

1.1 加强医患沟通可以促进医患间相互了解、密切医患关系、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诊疗工作通常都是从医生询问病史开始的。询问病史是医患之间沟通交流的最初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疾病的有关信息,收集到对诊断疾病有意义、有价值的线索,为进一步的检查及最终明确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若沟通不畅,患者诉说病史不全,医生询问不当或医生听取患者讲诉病史不仔细、不认真,则医生将无法收集到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在做各种检查时也需要医患双方有效地沟通,以使患方能很好地合作,使检查能顺利进行。如体格检查,通常需要患者能给予配合,指出疼痛部位,摆出检查所要求的、姿势等,这些都要求患者能明白医生的意图;辅助检查对患者也常有一些要求,需要医生明确地表达出来,让患者知晓并按照要求去做,如检查血糖、胃镜检查等需要患者空腹,医生在为患者做这些检查之前应与患者沟通好,交待清楚有关的问题,否则医疗工作就要受到影响。

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突出,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究其原因,除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下等之外,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科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高尖和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科学。因此,医疗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医患的及时沟通交流,医者的说明告知义务就显得极为重要。若医患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常易使患者造成误解,引起猜疑或不满,为日后不和谐、磨擦及纠纷带来隐患。而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因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以及迫切希望尽快恢复健康的心情,导致其不能很好地理解医疗行业的特点,常常对其期望过高。一旦医疗效果与费用与病人期望不一致,则极易产生纠纷。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占有技术信息,应主动真诚地与患者沟通,以使患者能理性地认识医疗活动,加深医患双方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1,2]。

1.2 加强医患沟通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患者是医院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的事业的深入发展,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患者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医院,甚至还可以选择医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发展就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只有这样,医院才能吸引更多的就医者。在医疗活动中,医患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可以加深相互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患者通过与医生的深入交流,能够帮助病人了解更多关于自己病情的医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医生采取的医疗措施,会更加尊重、信任医生。这使患者在增强治病信心的同时,也能够做到积极与医生配合,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有了患者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医生就能够更加精心地为患者治疗,更有效的使用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努力解决好诊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治疗的效果,进而在患者和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就医者。另外,医务人员在通过自己良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 还可以与患者在相互信任和真诚相待的基础上建立起友谊,使患者与医院能够保持比较长期的联系,在自己或亲朋好友生病的时候愿意再来医院就诊,成为医院发展潜在的动力[2,3]。

2 医患沟通的技巧[4]

2.1 良好的沟通态度: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好坏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尽管患者有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心理的扭曲,情绪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惚或是神智丧失,但医患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是获得最好沟通结果的基础。我们知道,情感是有回报的,同样,态度的好与坏,对患者来说,也是有相应回报的。真诚、平和、关切的态度是与患者沟通成败效果的关键。

2.2 高超的交流技巧:医患交流中,医务人员首先要善于倾听,这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倾听时,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因为患者在这一时间内迫切希望被医生重视与理解,恰当的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沟通。其次,由于医学知识所限,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心理往往处于弱势,情感处于低潮。因而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交谈应充分运用谈话艺术,讲究方式与技巧,一定要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尊重患者的隐私,同情患者境遇,关注感情差异,用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谈话沟通。用亲切、平易的语言,体贴的心态。表述准确,少运用医学术语,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的、生动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沟通的目的。

3 医患沟通应把握的原则[5]

3.1 平等和尊重的原则:医务人员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决不能摆出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架子。所谓平等,一是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平等对待所有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眼中应只有病人,而不能以地位取人,以财富取人,以像貌取人,有亲有疏。尊重就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感情。尊重病人就会获得病人的尊重,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双方才能进行友好的沟通。

3.2 真诚和换位的原则:真诚是医患沟通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真诚使人在沟通时有明确的可知性和预见性,而不真诚或欺骗,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心诚则灵,只有抱着真诚的态度,才能使病人放心,才能使病人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同时医务人员要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沟通达到应有的效果。

3.3 依法和守德的原则: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医务人员既要用好法律法规赋于自己的权利,又要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必须清楚患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沟通和交流。医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决不能收受患者的好处,更不能明的暗的向患者索要好处,那无异于趁火打劫。法律和道德是医患沟通的基础,医务人员自身做得端、行得正,就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就能在沟通中处于主动地位。

3.4 适度和距离的原则:体态语言是沟通交流的一种形式,运用体态语言要适度,要符合场合,切忌感情冲动,动作夸张。如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如果表情淡漠,或说说笑笑,这不仅有损医务人员的形象,还会严重伤害患者及家属的感情。沟通时,双方的距离要适当,太近或太远都不好。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沟通距离。如与老年、儿童沟通时距离可适当近些,以示尊重和亲密,年轻的医务人员对同龄的异性患者则不宜太近,以免产生误解。

3.5 克制和沉默的原则: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举止,在患者眼里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如患者可能会把医务人员的笑脸理解成友好或病情好转的信息,可能会因医务人员眉头紧皱联想到自己病情是否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不恰当的情感流露传递给患者错误的信号。另外,在沟通遇到困难时,也要注意克制自己,用冷处理,避免矛盾激化。沉默也是一种克制,在医患沟通时运用好沉默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当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激动时,以温和的态度保持沉默,可以让患者或其亲属有一个调整情绪和整理思绪的时间,但沉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陷入僵持而无法继续交流。

3.6 留有余地和区分对象的原则:医务人员在涉及患者病情时,讲话一定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特别对疑难病危重病者更要注意。一是不能说得太满太绝对,如保证治好之类话,即使有十分把握也只能说到八分,否则,一旦发生意外,由于病人及其亲属没有思想准备,会造成纠纷;二是不应为了引起病人重视,把病情讲得过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对治疗不利;三是对某些病,与患者亲属沟通应实话实说,对患者有时则需要“善意的谎言”。医务人员在沟通交流时,对沟通的对象要有一个基本的评判。如患者性格开朗,大大咧咧,则要提醒重视疾病,不要满不在乎;如患者性格内向,对病情过于担心,思想包袱重,则应多鼓励,增强其信心。另外,对个别缺乏就医道德的患者或其家属,则必须有防范的准备,既要认真治疗,又要严格程序,以防对方钻空子,故意闹事。

总而言之,医患之间的沟通在临床工作中显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医患沟通可以促进医患间相互了解、密切医患关系、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帮助建立起医患间和谐的关系,加深病患对医院的信任,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声誉,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必须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在沟通中必需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求,用真诚去感染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还要善于用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化解医患交流中的矛盾。除了沟通的技巧,在沟通中还需把握平等和尊重的原则、真诚和换位的原则、依法和守德的原则、适度和距离的原则、克制和沉默的原则、留有余地和区分对象的原则,才能达到医患沟通的目的,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孙海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105~106

[2] 顾文英,孙斌,童莹.制度化的医患沟通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中国卫生资源,2009,12(2):77~78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4)

一、微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最热门的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5.64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超过四亿,微博个人用户规模超过3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02亿,是连续两年来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微博、微信之所以能够风靡网络,如此吸引人的眼球关键在一个“微”字。《广雅·释诂二》中曰:“微,小也。”微媒介篇幅有限,方便快捷,即时性强,给人们发挥主体能动性提供了一个最佳平台,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微”视角分析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沟通路径,有利于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合理建构,也有助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微”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就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进行传递、交通,以使彼此理解对方的意见,并在相互交流中达成共识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主体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客体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沟通介体包括沟通渠道和沟通环境两方面。从这点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主体间思想信息的传递和沟通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不断的信息传递,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了解彼此的意见和想法,增进相互理解,消除彼此的误解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高教育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非常较大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面教育沟通主体间的沟通意识明显增强,沟通方式和渠道也不断拓展,沟通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微媒介的广泛推广和使用给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沟通主体、沟通客体和沟通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沟通主体虚假——徒有主体之名,没有主体之实

随着“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逐渐为人们接纳和采用,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也在形式上得以确立。但在微媒介时代,信息海量涌现,思想信息不再由教师单向发出传递给学生,学生们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的各种信息加以判别、选择、整合和建构,形成了自身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再以信息的形式传递给他人。“学生不再是洛克笔下的‘白板’,也不再是任由教师灌输的‘知识容器’,而是具有将信息、经验、知识进行自组织而生成新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获得与自身价值需要相关的思想信息而且迫切希望自己的价值观念被他人认同。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思维范式教育理念的限制,师生之间的沟通往往比较单一和传统。沟通内容上,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一般具有权威性和不可质疑性,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造成其被动地位并没有改变;有些沟通信息与大学生的价值需求相脱节或者大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也使学生的沟通积极性降低,主体性难以发挥。沟通方式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仍然维持在一对多的局面,一对一式的平等沟通还比较少;沟通渠道上,教师对以微媒介为主的信息沟通应对不足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认同。以上种种给我们呈现的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依然强势,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状态。

(二)沟通客体僵化——理论实际脱节,缺乏主体建构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但理论课中的一些内容多是学生们从小学到中学都已学过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教材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而且这些内容教条化严重,泛政治化明显,脱离学生实际,过于注重理论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规定的10条内容中,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三、四条之多(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式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等等),而对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内容缺乏教育主体特别是学生主体的参与和建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现实世界,各种真善美、假恶丑的现象同时并存,微媒介中又充斥着大量的良莠并存的信息,大学生是一个对社会敏感度和关注度非常高的群体,这些现象和信息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建构和价值判断。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R.s.Brubeck)曾指出,高等教育应该充实学生的思想,而不是形成他们的道德习惯。如果忽略现实世界,一味地传递一些预设的、空洞的、不贴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沟通内容必然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会被学生认为缺乏说服力而不愿意认同沟通内容。

(三)沟通环境缺失——缺少动态整合,形成无效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那些凡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环境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中,是指对具体的沟通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的总称,在宏观上主要指影响人思想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在微观上主要指影响人具体思想行为的生活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等。“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教育环境与思想信息、教育主体之间却未能有效结合,成为了一个虚假的真空。比如两会期间“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等一些新闻热点问题在国家正式定性之前网络上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微媒介时代的即时性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措手不及,很难及时应对沟通环境里出现的突况。

三、“微”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创新思路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不管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还是沟通环境方面都可以透射出沟通机制的运作对于主体能动性的制约,因此必须根据新的时代背景与时俱进地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进行创新。在“微”视角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新机制也需要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和沟通环境方面入手。

(一)“微”视角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主体维度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的主体虚假,有名无实的状况,必须要增强受教育者的沟通素质,提高他们自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要树立大学生的沟通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并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标,了解沟通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摆正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沟通过程中教师主体强势与学生主体弱势的尴尬局面,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自觉沟通意识。“自觉沟通意识是指大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沟通活动中的自觉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课外交流等形式创造学生接触沟通信息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增强他们在实践中主动与他人建立沟通关系的能力,在沟通中的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转化为学生们进一步参与沟通的主动诉求从而使学生们的沟通素质不断提升。最后,还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心理素质。沟通是一个相互交流思想信息的过程,在沟通中由于观点相左产生矛盾或者发送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都是不可避免的,要教育大学生正确看待沟通双方的关系,正确处理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沟通心理素质。

(二)“微”视角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客体维度

从客体维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就要促使沟通主体、沟通环境和沟通信息有效结合,突出主体的建构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信息传递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沟通主体对思想信息进行采集、鉴别、选择、加工的过程,教师在对沟通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沟通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是使沟通内容具有感召力的前提。比如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验证的真理,是具有感召力的科学理论体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必须紧抓的主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就不能纠结于既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而应更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的介绍。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要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和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二是沟通内容要符合大学生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使大学生对民主、自由、现实等问题的关注远超过以前,他们更易于接受与他们心理需求相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是沟通内容要具有时代性。沟通内容要与沟通环境紧密结合,要能体现在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中人们关注对象的变化及特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显性沟通内容就应该及时修订,要能反映出时代主题的变化,比如最近提倡的生态文明;还要多增一些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案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防止只讲“一面理”而造成的学生的不屑与厌烦。面对学校、家庭、社会中的隐性沟通内容,老师要敢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时代话题给予判断、甄别、引导,传递给学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沟通信息。

(三)“微”视角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环境维度

在“微”视角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被压缩,由历史性变成了即时性,由绝对空间变成了相对空间。这样的沟通环境不再是单一的脱离沟通主体和沟通客体的纯粹的外界环境,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和环境等因素,在思想信息传递、接收、内化的过程中融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场“是指在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主导下,由教育主体、中介工具和环境要素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受教育主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具有连续、持久影响力的信息介质。”在思想政治教育场内,主体、客体和环境共同构成了一种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氛围和人际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场是民主性和平等性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沟通过程中不对称的双方,而是共同发挥主体能动性,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的平等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场是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无论是宏观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是微观的社会家庭环境,无论是祥和平静的现实环境还是波涛汹涌的网络环境,都会因为沟通主体能动性的增强而变得不再复杂与可怕。构建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场并不需要人为地制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道德真空环境,相反,它可以通过建构开放式课堂,凸显社会影响,让沟通主体在鉴别和辨析中不断提高沟通意识和能力,最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良性沟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浩.趋向复杂:“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路致思[J].周口师范学院,2011(3).

[2] 朱新均.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论丛[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9-120.

[3] 布鲁贝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4]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6] 张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5)

2、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发达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作为一个处级干部,要想保持旺盛的动力,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进行思维,想人之未所想,言他人之未所言,发他人之未发,做他人之未所做,不畏艰难,勇担重担;第三,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锲而不舍的恒心,甘于清贫,不慕富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所处的是个创新的时代,这就注定我们只能在创新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

3、沟通能力。沟通是密切领导与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就包含着“沟通”的要求,沟通就是有效的联系、协调,没有沟通就达不到密切,美国学者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与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这表明了组织内部成员包括上下级间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群体会议,也可以是少数人非正式交谈;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不仅要与群众沟通,也要善于与领导沟通,不仅要在单位内部沟通,而且也要与社会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那么如何进行沟通?首先,要明确沟通目的;其次,要掌握沟通的最佳时机,第三,要掌握沟通的技巧,第四,要注重情感交流。只有善于沟通,我们才能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

4、决策能力。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标,制定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决策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经常遇到,尤其是担任了一定职务的领导同志,每位领导者的都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因此,在决策时,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全面与局部、战略与战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不仅要三思而后行,更要审时度势、相机而行、适时拍板、果断决策,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处级干部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把握住每次一闪即失的机遇,推进工作跨越式发展。二、处级干部应强化的“四种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和核心,它不仅决定着领导者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性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大力拓宽视野,能够善于观察世界局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就是要大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就是要大力提高理论素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道德法律素质。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约束和调节作用,“道德防之于未然之前,而法律禁之于已然之后”。作为一个处级干部,其一言一行都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因此,其不仅要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意识,陶冶情操;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法治观念,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增强公仆意识,树立群众观念,不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知法守法,做道德高尚、知法守法护法的典范。

3、科学文化素质。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激列竞争和严峻挑战时代,市场经济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科技之争。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学素质,才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当代的处级干部,没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领导。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做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4、身体心理素质。目前,人们生活在快节奏、高效率、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压力与日俱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对于一个处级干部来说,要承受比一般人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工作与生活中不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强健体魄,同时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始终保持一种平常之心和乐观向上的态度,时刻摆正自己的抱负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多地发挥人生的价值。三、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当好处长的根本途径。

当好处级干部必须“德才兼备”,两者缺一不可。古人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才”是工作能力,是生活的手段,是德的一种外在表现。

“德”是第一位的,“德”比“才”更为重要,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德”的干部靠不住,试想一名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作风不过硬,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贪图享乐,腐化堕落,这样的人哪怕再有才、有天大的本事,最终只会败坏党的名声,损害党的形象。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6)

一、网络及其基本特征

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发展人的本质的虚拟世界。(1)虚拟性强与传统的信息传递媒介相比,网络沟通的活动空间、主体和环境都具有虚拟性。网络平台由于其真伪莫辨的特征使得网络环境里的政治沟通自由灵活的虚拟性显得愈加突出,这使网络平台的沟通内容具有不确定性,调控管理也面临更大的挑战。(2)隐蔽性强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平台里的信息传达与政治沟通具有较强隐蔽性。网络信息传递由于交流主体的广泛性和不可控性以及网络环境复杂性的影响,网络信息交流因而所要实现的目的具有较大隐蔽性。(3)平等性网络平台使不同背景的人能够进行平等交流,无论任何人,从事何种职业,身份文化异同,都可以在网络媒介中发表一己之见,畅谈自己的思想。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区中,任何人都地位平等,观点平等。一个人使用一件非物质的物体时,也不排斥他人同时分享。这是网络时代的数据可以共享的技术特征所决定的。正因为如此,网络思想与网络政治对主流思想和政治稳定冲击极大,若不加以科学疏通,引导网民合理有序地以独特的方式实现政治参与,轻则引起“参与爆炸”,重则冲击社会政治稳定,甚至动摇执政党与执政政府的合法性基础。

二、信息社会中网络平台的政治参与功能

(1)网络在传递政治信息中起着中枢作用。传递政治信息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的剂。政治信息的传递实际就是“国家意志” “民间意志”的彼此交流与沟通。任何个人都有各自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网民借助网络平台阐明背景,发表意见、评论或针砭时弊。网络中枢作用还表现在对国家的政治控制机制有瓦解能力,从而引起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传播的困难。(2)网络传递政治信息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络的作用主要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和制约政府的政治权力体系的运作,对社会中出现的重大轰动效应事件进行跟踪和监督。尤其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政治转型期间,社会各阶层利益分化,矛盾加剧,网络成了各方网民就相关利益沟通或利益交锋的对话平台。如果政府或主流思想不能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去有效引导疏通将近五亿网民的思想,澄清事实,后果必会是各种思潮泛起,社会舆论动荡,甚至政府制度体系受到冲击。将他们纳入与政府进行网上平等对话的政治参与体系系统内,让他们进行政治参与并寻找解决方案,因此,这能最终避免“参与爆炸”和政治动荡,使其成为维护政治稳定的政治地震“减震器”。

三、加强网络平台管理以促政治稳定

(1)从内容上讲,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法制教育中,可以培养人们的网络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和义务观念,使其认识到任何科技成果包括网络技术,都要受法规约束;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必须加强“网德网风”建设,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发展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道德成为网络文明最坚实的依托。(2)从技术上讲,加强技术宏观调控形成社会及政治稳定的认同意识、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以达到稳定政治和社会之目的。因为当前转型期间,我国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确保社会与政治的动态稳定,实现政治发展的健康运行。国家通过加强网络平台的技术控制去筛选和控制传媒信息向社会公众宣传,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个“主旋律”,通过技术手段,在保证网民言论相对自由的基础上,垄断和封锁那些不利于政治稳定的信息,用强力措施实现对网络平台的宏观把控,过滤后信息以控制舆论导向、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赢得民众对宪法,政府能力、政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诚。

参 考 文 献

[1]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版,2002

[2]戴安・科伊尔.无重的世界――管理数字化经济的策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7)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通过教育磨练,培养成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学习历程,培训的目标是培养出均质化,具备良好职业品质、扎实专业知识和过硬临床技能的临床医生,培训结束后的医学生能够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基本诊疗任务,为各级医疗机构服务[1]。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生活的渴望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医疗服务能力的供给跟不上需求,医疗需求与供给服务能力的矛盾突出。现有医疗水平因受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的限制,存在客观的局限性。由于存在医疗水平地域差异、地区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科普知识的认知不够充分等多因素作用下造成了当前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部分医疗纠纷矛盾激化引发冲突,扰乱了正常医疗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2]。2017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全面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加强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在人文教育、政策法规、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1 提高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医疗纠纷防范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特色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已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已完善,为培养同质化临床医师奠定了制度基础。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医学生质量短板的医德素养和临床能力培养做出了任务要求[3]。经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住院医师首先必须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仁爱救助患者的职业精神,坚守职业操守[4]。既往我国医学教育重点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出的临床医生缺乏临床交流技能,人文关怀不足,往往只重视患者生理上的疾病,而忽视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与患方沟通。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救治能力不断提高,原本在人类历史上肆虐多年的感染性疾病得到遏制。得益于检查手段的日益更新,医学研究由宏观深入到微观,许多之前未明病因的疾病得到剖析,疾病的发生机制逐渐明了,加之革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让一些被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得到治愈,种种现状使得许多人认为似乎一切疾病都可以被人类征服。美好的医学前景使得人们对现代医学的期望越来越高,但现实医学技术能力的局限难以满足人们的所有美好愿望。西方医生特鲁多有一句被视为医学人文主义最具代表性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铭言揭露了现实医生工作时常常遇到的状况,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治愈,在医疗救治能力有限的现状下,医生往往可能提供的更多是帮助和安慰。医学技术只是疾病治疗的手段之一,而医学人文的关怀鼓励,可能对于患者疾病的愈后更为重要。2017年9月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发言指出:“失去人文的医学是没有灵魂的。要充分认识加强医学人文建设的重要性,这既是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现状下,社会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满足解除患者躯体疾病之外,还要求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在舒适的就医感受、良好的就医环境、便捷的就医程序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构培养出的毕业生必须能满足社会需求,这对医学生教育培养提出更高的培养目标,因此在今后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除了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体现在人际沟通能力、政策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多方面,以适应新医疗环境下的挑战[5]。

2 提高规范化培训医生医疗纠纷防范能力的探讨

2.1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人文道德的教育是道德解释、道德同化的过程。施教者通过施教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受教育者通过生活中的道德情感体验与所学所感相结合,将学习到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信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体系,树立正确价值观。现代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变,要求医生除掌握医学医疗技术能力外,还要具备同理心,医生在关注患者身体上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因疾病所带来的心理方面的变化,医生诊疗时能了解患者在就医时的复杂心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6]。医学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的医学理念,让医学生全面认识医学与社会的关系,陶冶医学生的医德情操和人文素养。部分高校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和思想建设,培养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医德取向。以往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医学生在讲授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教学效果往往不如人意[7]。当前国内部分高等院校主要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形式,进行以“贴近临床”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临床见习等模式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并以此激发对医学探索的热情,此外还注重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拔德技双馨的优秀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通过带教老师言传身教,诊疗过程中体现出的精湛医术及为人正直的品德,对规范化培训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还积极鼓励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三下乡”的义诊活动等,使学生对我国医疗事业的现状有直观的认识,在继承先辈悬壶济世人文关怀精神的同时,增进对患者和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关爱。

2.2 加强规范化培训医生法律法规的教育

现阶段,医疗领域中的各项活动均在各项法律法规的监管和指导下进行着。学习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应熟知《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与自己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明确自己在诊疗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8]。在诊治过程中。医生应充分履行对患者的告知义务、保障患者隐私权,并严格遵照《病历书写规范》书写医疗文书。在遇到医疗争议及冲突时,有哪些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渠道;医疗损害事件发生时,应如何应对和妥善处理。医学生还应学会合理运用法律法规维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双方的权益,及时、恰当地处理部分医患矛盾。早年,我国在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相对欠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较为生疏,导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遵循规范的操作在临床诊疗中时有发生。往往当问题发生、矛盾出现时,当事人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医学生兴趣的手段之一,培训机构可采取情景化教学模式,采用以案例或问题为导向的模式,以启发式的表达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身临其境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此外,培训机构可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对案例进行模拟审判、答辩,由专家顾问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实践中,许多医院组织培训对象旁听医疗损害纠纷案件的现场审理,让学生对此类事件有更直观的认识,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运用有更清晰的理解[9]。除上述提到的教学方式,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也是提高培训对象法律意识的途径之一。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最终的着眼点均应在于切实增强规范化培训医生的法律意识,充分了解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后的临床工作明确知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并尽力避免冲突的发生。

2.3 加强规范化培训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下,医学家长主义已不再适用,患者依法享有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和权利。医生们在征求患者的知情同意时,需提供充足的信息来确保患者对风险、不良反应和其他替代方案有充分的认识。患方在明白和理解下,有选择是否接受治疗的权利。临床医生如何在繁忙的诊疗工作中,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受教育背景的患者进行高质量、高效率、充分有效的沟通同样是规范化培训医生必修功课。以往我国医学教育常常着重临床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对医患沟通交流能力方面的教育相对欠缺[10],医学生投身临床工作后,沟通交流技能的短板方表现出来[11]。临床交流技能除了医生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的沟通之外,还要包括情感、行为等各方面的交流。步入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正好处于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变的阶段,往往容易因缺乏人生阅历,沟通能力、共情能力等能力弱,难以与患方建立有效的信任合作关系。如规范化培训医生专业知识薄弱,缺乏临床经验,在与患方沟通交流时表现出不够专业、自信时,有可能失去患方的信任,造成临床工作难以顺利开展[12]。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临床交流技能是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时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是临床医生提升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临床教学中为提高规范化医生临床沟通能力,教学单位可通过开展医患沟通技巧的相关培训提高医学生的理论水平,带教老师通过讲解分析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的心理特点,教导医学生如何寻找切入点,使用恰当的语言较快与患者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对待不同患者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接待方法及表述方式,沟通期间如何对患者做好关于疾病的发展、并发症、转归、预后等风险的先期心理建设[13]。除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可通过适当的沟通训练,让规范化培训医生熟悉、掌握沟通技巧[14]。目前教学单位采取“一对一”模式对规范化培训医生进行培养,规范化培训医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日常临床诊疗工作,参与诊疗的同时在旁学习老师如何与患者沟通。此外可通过建立“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的培训模式练习锻炼规范化培训医生的沟通能力[15],通过自行扮演医患角色,体会患者在就诊时的复杂心理。全体参加培训的医生进行观看并做好记录,谈话结束后对谈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针对问题进行改进,达到促进提高的目的[16]。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尽可能采用多样的教育模式,力求提高规范化培训医生的沟通能力,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临床医生。

3 小结

社会的发展需求及当今医患关系的现状都要求医生必须掌握扎实过硬的临床技能和较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这就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提出了更严格、更高标准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医生是临床教学的培养目标。临床带教的老师应在临床中“言传身教,立德树人”为学生做表率,以感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让学生时刻谨记“医学生誓言”,不忘初心,恪守行业道德规范。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合格医疗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好医患沟通能力的规范化培训医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朱雯佳,苏懿,郭晓奎,等.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效果评估———以仁济医院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2):19-21.

[2]李香莲,陈莉.医疗纠纷现状调查及医患沟通的改进[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9):55.

[3]黎莉,邢方敏.政策解读《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J].南方医学教育,2017,(3):7-9.

[4]姚文华,李畅,项耀钧.以胜任力为导向住院医师人文教育[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8):769-771.

[5]罗银丽,何国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1):27-29.

[6]郝勇,韩慧,刘永富,等.如何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25-27.

[7]周婷,张迪,吕嘉春.中美医学人文教育现状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2):1544-1547.

[8]雷宁.医患关系合同化的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8,(15):93-94.

[9]王文茹,高睿,吕爱莉.护理本科生法律法规知识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4,18(15):1348-1349.

[10]马柏强,吴益芬,陈红燕,等.大学生医学竞赛对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45-47.

[11]殷红.培养医患沟通技能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华章,2013,(25):160.

[12]杨中华,杨屹,贾慧敏,等.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交流技能培养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3):140-142.

[13]王聪慧.Mini-CEX在呼吸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0):49-50.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8)

【文章摘要】

在学生的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争取的思想原则和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观念,通过积极有效的师生沟通和互助。对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政治教育;沟通;互助

1 思想教育要坚持的几点正确的原则

1.1 坚持正确的导向原则

在学生的政治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要坚持以马克思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指导原则。这不仅仅是中国最具特色化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必要要求。

在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还要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同学们必须真正的理解并接受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思想上同施教者达到相同的政治道德观念。并在这些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外化的影响下,逐步提高内化,从而能够科学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1.2 坚持真诚的原则

真诚的态度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施教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真诚的施教态度,同时注入真情实感,给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思想。真诚是搭建人与人沟通中的桥梁,在真诚思想的伴随下,枯燥的政治思想教育能焕发出强大的吸引力,让同学们乐意听你的,也爱上政治思想教育。

学生与老师在年龄上存在着一定“代沟”,这种代沟会造成老师和学生的思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膜,而这种代沟恰恰是教育工作者施教是最大的难题。因为两者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思想观念的成熟程度上也有所不同。因此,这些困难将造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度远远不够,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也不乐意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同时由于不能够真实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对正确的思想进入学生的思想深处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所以,老师们在与学生思想交流的同时,一定要坚持真诚的原则。

1.3 坚持理解的原则

理解是与人交流中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一个老师品位的表现。

在心理学中,理解还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做共情。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当一个人心里比较矛盾的时候,他更愿意去相信一个知己的观点;换个环境说话就是, 当一个人碰到一个问题或者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一个人的理解。这个时候,理解他们能够让他们更加打开自己的心扉,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他人。这个研究的结果,足以能够证明理解在人际的交往中的重要性,理解是实现双方共同交通的重要前提。

1.4 坚持适应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师生之间的交流工作要坚持适时、适度的原则。

适时和适度的原则主要是指施教者要挑选适当的沟通时机和把握交流沟通中的言谈深度。施教者主要的施教对象是思想尚在发育完善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很活跃,但是思维判断事物真伪能力还不够成熟,在沟通中可能会片面的接受教育者传播的信息,给学生的思想形成造成早期的干扰。同时在沟通中,教育者还要及时的观察学生们的反应程度,及时的调整沟通的方式和内容,从而能够适时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以便沟通的顺利进行。

在共同中,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沟通交流的话题,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开展交流活动。运用合适的语言,打开学生们真实的世界。相反,若没有掌握好适时和适度的原则,就在言语上可能上伤害到学生的自尊,极容易让他们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没有真正的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2 开展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

2.1 积极的倾听

沟通中必须学会倾听,这是实现沟通中最重要的途径。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积极主动的倾听能够帮助我们及时找到引导学生的内在根据,才能够在学生的政治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思想交流的时效性。在倾听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倾听的技巧和策略。

1)培养良好的倾听意识。教育工作者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倾听意识。良好的倾听意识,可以使老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制造一种轻松的谈话话环境,给学生在交流时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唤起学生们表达的交流的兴趣。

2)避免进入倾听误区。学生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老师要做到不打岔、不急躁的去听,及时正确地去掌握学生要传递给老师的信息。

3)把握倾听的技巧。老师在倾听学生宣泄情感的时候,要不时以眼神和动作来表达你对学生的肯定,将学生的表达及时的引入深处的同时也可以使同学更加清晰有信息的表达。

2.2 良性的师生互动

良性的互动,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师生站在平等的交流平台上,老师不能以自己身份的特殊,将自己的结论思想强加给学生。

人们交流的基础就是平等,是有效沟通最基本的前提。首先,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等。其次,教育者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学生们之间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差异。最后,教育工作者在共同的时候要重点交流学生们需要的实际信息,以提高学生们沟通交流的热情。

2.3 情感沟通法

1)目前,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比较模糊,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因此,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思想政治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学生自己不断的学习进步。

情感和认知具有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客观规律。教育者要正确运用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来抬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情感的正确倾向,使学生能够理智的去控制自身的情感,培养自身的情感境界。

2)教育者要以情激情,升华师生的情感交流。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唤起他人内心世界与之相同的情感,既产生情感共鸣。在沟通中,教育者要动人以情晓之以理,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去引导学生,以真实的情感去感化学生, 以此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4 审美沟通法

审美沟通法是教师将美的规律和精神融入整个思想政治的教育共同中,使学生们在美的环境下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符合社会要求的正确思想并以此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整个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演变为渗透审美的过程。

3 小结

一个心灵高尚、道德规范的教育者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并且优秀的教育者还能够使整个的沟通过程充满人格和思想美。

【参考文献】

[1] 李科举. 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3(5) :55-56.

[2] 张静.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3.11(10) :13-15.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9)

2 新媒体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是一个新时代的产品,学生喜欢接受,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和便利海量信息等优势,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空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得到增强。利用QQ聊天和其他通信工具,可以开展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素质的培训和教育,因材施教。

3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

原因

3.1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沟通主体的网络素养差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靠新媒体的沟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应归因于新媒体沟通主体的网络素养差,从而影响新媒体的沟通。新的媒介素养主要表现在新媒体应用的通信能力和质量。通信能力和质量在这里主要表现为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的灵活性和发挥新媒体沟通能力的水平。显然,如果新媒体的用户素养差,肯定会影响沟通的有效性,造成沟通障碍。此外,一些新媒体的沟通及主要的思想训练方式欠缺。在新媒体环境中,一些教师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注重实际和国情,不能掌握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一些教师不能识别有用信息,如复杂的新媒体信息,不能找到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3.2 部分学生对新媒体沟通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欠缺

目前,利用新媒体沟通,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特别高,教师可以不自觉地在通信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是不是愿意参加或参与也没有得到他们真正的想法,这是造成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学生的参与能力欠缺,主要是指没有掌握新媒体的核心价值。

3.3 新媒体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

在现实中,往往让新媒体传播的主体、对象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影响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有效沟通,旧的内容的传播观念落后,针对性不强。这主要是指通信的内容,在社会发展的现实中不能与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求同步。

4 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4.1 构筑网站,完善设施

网站用以加强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指导,是一个典型的校园红色网站。学校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软件建设,一直通过网站为学生提供支持,特别是主题网站。为补充校园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所面对的广大的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提供心理辅导,扶贫助学,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2 充分发挥网上即时通讯工具的功能

实时网络工具,如QQ,具有快速、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开展教育指导工作,构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网络即时工具的这些特点,可以缩短教育工作和对象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隔阂,并能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对一”的弊端,实现“一到多”,并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和沟通,以便更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信息,并提供便利条件,从而覆盖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到达的地区。使用网络,建立网上学生组织,如网络团支部,创建一个类QQ群,很多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络家园”,这些“网络家园”帮助学生找到一种归属感。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常使用这些网络家园开展活动,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打开一个网络空间。同时,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平台,包含书面工作、娱乐,吸引每一位网友的参与。特别是许多学生网民也建立有自己的网络博客,成为与外部交流思想、展示自我的平台。许多学生在博客上针对他们的成长记录发表意见,博客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成长“记录器”。

4.3 围绕新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篇(10)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科护士对姑息护理培训看法,将护士的年龄、工龄和对待培训的态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以确定肿瘤姑息护理培训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可行的方案,提出我国姑息护理培训内容及影响因素, 包括姑息护理概述、症状护理、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终末护理。护士的各种不良情绪;不完善的医疗制度;专业机构和专业标准的缺乏;护士的工作特点。调查对象根据经验和实际工作需要对内容的重要性做出评判。采用问卷调查我院肿瘤科60名临床护士, 回收有效问卷56份。结果

培训内容的重要性依次为: 沟通交流、心理护理、症状护理、道德伦理观念、终末护理、姑息护理效果影响因素分别是:护士的各种不良情绪;不完善的医疗制度;专业机构和专业标准的缺乏;护士的工作特点。沟通交流、心理护理是姑息护理培训的重点, 应着重提高年轻护士对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及相关能力【关键词】肿瘤; 姑息护理; 培训; 护士; 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86-01 人口老龄化加剧直接导致了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目前,癌症已成为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且大部分生活质量很差。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姑息护理模式是处理这一社会性问题的有效措施。然而国内外研究[1]显示,护士对待癌症患者的态度是影响姑息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护士对姑息护理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是今后推进姑息护理的必要前提。WHO 对姑息护理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即为对那些对系统的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病人, 给予积极的症状治疗和生活护理, 控制疼痛及其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及精神问题予以重视, 其目的是提高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和癌症发病率的增高, 需要接受姑息护理服务的人群增加, 姑息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分支学科。加拿大等国针对本国护理人员进行了姑息护理培训的相关研究, 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内容。我国李金祥[2]在姑息医学领域内展开了此项研究, 但针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还是空白。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肿瘤姑息护理培训内容制定的相关因素和姑息护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确定培训重点内容,对培训有参考意义。1 对象与方法按照我国现状, 提出我国姑息护理培训内容, 包括6 个方面: 姑息护理概述、症状护理、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终末护理, 每个方面包括若干子知识点,根据。调查对象根据经验和实际工作需要对内容的重要性做出评判。调查对象肿瘤病人是当前接受姑息护理的主要人群, 肿瘤科护士的意见能集中反映姑息护理的专业知识需要。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对某肿瘤专科医院的6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均为女性。回收有效问卷56份。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由于数据均为等级资料,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非参数Spearman 秩相关检验。2 结果姑息护理各项培训内容的重要性分析统计护士对培训内容的意见, 以最重要的频数为依据进行排序, 依次为: 沟通交流、心理护理、症状护理、道德伦理观念、终末护理、姑息护理概述。护理人员的工龄与其认为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培训的重要性成正相关; 护理人员的职称与其认为沟通交流培训的重要性成正相关。护理人员的学历与其认为6 项内容培训的重要性均成负相关。3 讨论沟通交流是培训的重点Saunders 等[3]在对癌症病人的研究中指出: 好的照护源于优良的交流, 包括医护人员与病人、病人与家属以及职业者内部间的交流。本调查结果验证了这一论断, 71.2%的护理人员认为沟通交流很重要, 28.8%认为重要, 其重要性居培训各内容之首, 显示了护理人员对该能力的重视, 也表明她们在此方面知识的不足。关于具体的交流技巧, 如与不同人群的沟通、沟通时的注意事项、矛盾的处理方式等, 尤其是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调查还显示: 护士职称与其认为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成正相关, 即职称越高的护士越认为沟通交流的能力重要。职称越高的护士, 越容易成为科室的骨干或管理者, 需经常协调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 如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与家属的关系等,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前提, 同时, 由于姑息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要求护理人员更加注重与病人的交流, 洞察其心理变化, 给予心理安慰。因此, 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从事姑息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应加大这部分知识的比重。心理护理培训比症状护理培训更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在修订姑息医学定义时明确指出: 提高和改善病人及其家属的生命质量是姑息医学的首要目标。心理健康、症状缓解、舒适程度提高是衡量生存质量的重要方面, 但对于治疗无望的特殊人群, 心理安慰更为重要。作为在职教育, 姑息护理培训对象是具备一定护理技能的护士, 基本的护理知识不应是培训的重点, 而应突出姑息护理所特有的护理要求, 调查显示, 护士对于所熟悉的症状护理的培训需求不高。同时, 59.4%的认为护理人员自身心理调节很重要, 长时间在负性情绪的环境中工作, 护理人员应懂得压力的释放, 才能提高护理质量。而心理调节的常见类型、方式, 不同人群对不同应激的心理反应, 如丧亲者心理、临终阶段的心理及其特点、姑息病人常见的心理压力等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都应是培训的重点。护士的工龄影响培训内容的制定护士的工龄与其认为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培训的重要性呈正相关, 即随着工龄的增长, 护理人员越能意识到这些方面在姑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均为肿瘤专科的护理人员, 其工龄越长, 与病人接触的时间越长、频率越高, 对病人的需要以及认识程度相比于低年资的护士更深刻,更能领悟到病人潜在的深层次需要, 这与个体的阅历和经验有关, 尤其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上。年长的护理人员更容易做到换位思考, 理解和容忍病人或家属的失控情绪或行为, 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 从而与病人和家属形成更融洽的关系, 便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 应着重提高年轻护士对心理护理、沟通交流、道德伦理观念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及相关能力。参考文献[1]C,eorgesJ.GrypdouckM.Moralproblemsexperiencedbynmwhen caringforterminally ill people.A Literature Review.2002(9):155一178.[2]李金祥.姑息医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10.[3]Saunders J M, McCorkle R. Models of Care for Persons withProgressive Cancer[ J ].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9,20:365- 377.

上一篇: 高效沟通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 合同管理重点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