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专业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3 17:01:54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1)

认真贯彻落实全盟“十一五”规划精神,以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实效性和针对性原则,以民营企业和较大规模个体工商户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重点,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我盟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阶段性目标

2007—2010年,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逐期、逐批培训,使全盟60%较大规模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及20%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体经营者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广大员工掌握岗位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

三、培训内容和形式

1、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国外研修

通过学习研究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管理运作的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培养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提升核心能力。

以组织肉类加工和畜牧业养殖企业赴澳大利亚研修为重点,2007-2010年,每年组织一批我盟重点扶持的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赴发达国家研修考察。

2、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江浙研修班

利用浙江、江苏两省全国工商联培训基地资源和我盟党政干部培训基地资源组织培训班。使我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更加了解中国民营企业发祥地—温州,学习江浙地区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增加两地民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2007年—2010年,每年举办1期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江浙研修班。

3、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训班

以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人才资源、团队合作、领导策略为培训课题,2007—2010年,每年区分行业在企业生产经营淡季安排组织。培训地点选在山东青岛和北京及其临近城市。

4、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

以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民营企业发展理论和工商管理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2007—2010年,适时举办。地点以盟民营企业培训基地所在地锡林浩特市为主,适时深入旗县进行巡回培训。

5、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结合我盟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工作进行,每年根据申报情况,分行业举办几批次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班,时间为每年11月—12月份,地点为申报人员集中的旗县市。

6、民营企业定点综合培训

结合企业所从事行业和企业发展情况,根据企业要求,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同时安排培训。可将几个有类比性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安排。

7、工商联(商会)干部培训

结合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研修培训进行。在开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的同时,安排全面提高工商联(商会)干部素质,做好新时期商会工作课题,并考察培训地工商联(商会)。2007年—2010年,对全盟工商联干部轮训一遍。

四、主要措施

1、建立民营企业培训基地

民营企业培训基地由盟外培训基地和盟内培训基地两部分组成。

盟外培训基地分别设在山东青岛、浙江温州、江苏杭州和北京市。名称为民营企业青岛培训基地、民营企业温州培训基地、民营企业苏州培训基地和民营企业北京培训基地。青岛培训基地依托青岛兰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建立。青岛兰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管理培训、咨询、教材研发与推广的培训机构,汇集了一大批具有现代管理智慧和全球视野的专家和培训师。该公司先后为全国各地600多家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培训效果得到广泛认可。06年7月,我会与盟组织部联合依托兰德公司举办了第一期民营企业家青岛培训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民营企业青岛培训基地培训教学组织由青岛兰德公司与我会共同负责,培训服务由青岛兰德集团承担。温州培训基地依托全国工商联温州培训基地培训资源和温州工商联组织优势建立。苏州培训基地依托我盟党政干部苏州培训基地资源和苏州工商联组织优势建立。北京培训基地依托我盟党政干部北京培训基地培训资源及北京兰德集团和全国工商联组织优势建立。

盟内培训基地设在盟工商联非公经济人士培训中心,名称为民营企业培训基地。盟工商联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中心于2003年6月成立,几年来,举办了10余次全盟非公人士培训班,共培训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次。中心原设在盟工商联办公楼(现已拍卖),拥有一间教室和简单的电教设备。新址拟设在正在建设中的锡林郭勒盟商会会馆,商会会馆竣工后,进一步配备培训设备设施,确保培训活动规范运行。

培训方式以集中培训为主,辅之以电视教学。为兼顾企业生产经营,方便企业人员的学习,教学活动采取“请上来”与“走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基地中心场所集中培训的同时,适时深入旗县进行巡回培训,教学活动由盟工商联经济科具体负责,根据具体情况,部分培训班将会同组织部、人事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组织。

2、投入专项培训经费

设立民营企业培训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民营企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和民营企业考察培训补贴。同时,本着政府投入、企业筹备、个人承担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民营企业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为各级工商联划拨专项培训经费。盟工商联年20000元;旗、县、市工商联年5000元,用于带队组织并参加国内外培训考察活动。

3、组织专业师资队伍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2)

第一,“环境”的影响及其要求。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是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必然是在竞争和双向选择中运行。置身于这一大环境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疑也面临着竟争和双向选择的挑战。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尽快将自己的思想从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模式束缚下解脱出来,树立竞争和双向选择的意识,自觉地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去,在竞争中学会竟争,在双向选择中站稳脚根,以求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顽强生存和更大发展。

第二,“动力”的影响及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人们日益注重以经济杠杆、经济效益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工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的趋势日趋明显。自然,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也毫不例外地受到日益注重经济杠杆、经济效益这一重要驱动力的影响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一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继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要注意运用经济杠杆打破大锅饭,破除平均主义,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以充分调动从事档案干部培训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二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开展档案干部培训工作中,在继续注意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发挥经济效益。

第三,“系统”的影响及其要求。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除了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影响外,还将受勤潞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教育这一大系统的影响。可以肯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轨道运行的国家教育系统,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必将发生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必将对作为国家教育大系统的子系统的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应当尽快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培训办学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国家教育模式为指导:拓宽档案干部培训的办学、教学思路,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到培训师资、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求得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从事档案干部培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教育这一大系统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赢得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

第四,“产业”的影响及其要求。这里所说的“产业”影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第三产业的影响;二是指从第三产业分化、派生出来的第四产业的影响。前者是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包括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技、教育等在内的第三产业日益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这给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要求我们自,觉地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在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海的同时,尤其应当重点推向第三产业市场,借第三产业大发展的东风,推进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更好发展。后者是指: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迅猛发展,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重要内容之一的第四产业即将崛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档案作为历来为人们颇为瞩目的珍贵文化财富,无疑也是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大有发展前途和潜力的第四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也面临着第四产业的崛起和发展的挑战与考验。鉴于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当跟踪、瞄准第四产业崛起、发展的势头,以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开发、利用档案信意资源的档案专业人才作为重要培养目标之一,有的放矢地改革档案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培训、教材建设,以确保在新形势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及其档案干部培训的稳步、健康发展。

进而言之,除了上述外,还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事业管理新体制、档案管理新模式的轨道上,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所遇到的挑战及其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第一,领导体制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其领导体制是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单一式的垂直领导,体现在管理上也是采取基本上什么都管、都过问的“婆婆式”、“保姆式”的管理方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导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能的逐步弱化。在这种新形势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领导体制,应当逐步转变以其自身独立经营、管理为主,辅之以领导、挂靠的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具体地说,一是就领导关系而言,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仍受逐步弱化了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领导职能的履行主要体现在对办学方向、贯彻教育方针以及执行国家法律等方面的把关掌舵和宏观控制上。二是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可以挂靠某一档案馆或其他企业、经济实体、实业集团。双方的基本义务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承担、完成挂靠单位档案干部培训的任务;挂靠单位为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发展提供包括资助经费在内的某些物质、经济保证。三是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应当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地、自主地履行其独立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档案干部培训以及其他有益于档案事业发展、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活动。

第二,培训经费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属物,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经费的唯一来源就是国家财政拨款。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培训经费的来源必将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仍将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的培训经费的主要来源;二是上述挂靠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各界资助、赞助的经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三是档案干部培训中心通过开展档案干部培训以及创办经济实体创收收入中部分投入培训的经费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来源之一。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3)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管理可以对企业内部进行优化,从而带动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工商管理是管理的一个分支,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它以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企业加以管理,从而使企业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必须在企业内部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一、工商管理培训及其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为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常常会采取工商管理培训的方法,工商管理培训即是指通过掌握一定的工商管理知识,并将其付之于实践,以便合理地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有效的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将其管理规范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首先,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有利于管理者提升自身素质。从当前多数企业现状来看,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有待提高,少数企业甚至用的是非专业人员,以至于在管理中出现许多混乱,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所以,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而工商管理培训对此大有裨益。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我国经济必须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形势,企业必须与国际保持同步,对传统的管理加以改进,通过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市场变化相适应,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也应符合市场,有新的改变。为了提高竞争力,必须对企业的发展机制加以改进,工商管理培训能够使管理者更加全面地认识企业当前状况,并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做出合理可行的决策。而且国家对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以务必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可见,工商管理培训能够使管理者的专业水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管理者的实践能力,帮其积累管理经验,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工商管理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

不少企业对工商管理的意义认识不清,也就不会开展相关培训,尤其是企业领导层,将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一味地抓经济,而对管理有所忽视,认为管理培训有无皆可,有些企业虽开设有相关培训,但大都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实际效果,管理者的素质也就难以提高

企业要想进步,应从转变思想开始,首先,应强化全体人员的培训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大意义,尤其是领导阶层,务必要端正态度,通过自身去影响员工,将培训范围扩大,可采用宣传、教育、会议等方式来实现。其次,改变传统“培训无效益”的旧观念,理解工商管理培训的内涵,将其当做是一种投资,通过培训挖掘人才,合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能够长足发展。

(二)加大师资建设,提高培训水平

许多企业虽然开展了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但效果依旧不怎么好,主要原因在于培训质量缺乏专业性。培训必须有一支培训的队伍,队伍的质量和能力与培训结果有着很大联系,但当前的培训在师资或其他方面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如专业水平较低、没有证件、缺乏实践经验等。

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加大师资投入,提升师资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对应聘者提出严格要求,建立起一套可行的严谨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在考察时,从政治素质、经济学及管理学知识以及实际管理经验等方面出发,对应聘者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取得资格证的教师,在其持证上岗后,应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并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在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跟紧时代变化,学习新的知识,将其与实践完美结合。尽量拓宽老师的来源渠道,吸引各地人才。此外,培训教师还应加强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从反馈中不断升华自己,从而做好每一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

(三)改变单一的培训方式

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十分重要,直接关系着培训结果,因而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培训方法。但不少企业在培训时都呈现出内容单一、方式陈旧的现象,如只采取笔试的方法。由于对工商管理培训要求较高,工作繁重,管理起来甚是复杂,这就要求必须对培训方式加以改进,实现现代化培训。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科技高速发展,许多企业在管理上都采取了信息化管理方式,因此,在培训时应积极引进现代化科技手段,更加方便地展开培训活动。现代化培训方式除了能够巩固管理者的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应用的结合,从而提升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

三、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在当前各种竞争充斥的时代,企业必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在培训中,应加强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培训的意义,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4)

跨专业实训平台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教育教学方式之一,说得直白一点,跨专业实训平台就是在院校内对复杂、多变、丰富的社会环境进行模拟,适当地给学生施加压力,并且在实训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进行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使用同样的教学原理,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将经济和管理以及相关实训专业联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的目的,在应用过程中不同省市、不同学院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基本素质、本地区的教育环境以及学生的发展意向,进而再去制定经管类跨专业实训平台的实训内容,会更切实有效。

一、研究背景

为了使国家教育部、发改委颁布的《地方高校转型意见》得以认真贯彻落实,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已经成为国家高等院校结构调整的重点。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转型应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构建应用型学校做出努力,这已经成为各地高校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将提高人才质量培养作为主要环节与重点突破口,在教学中引入实践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以提升。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营销类专业实际训练平台往往使用虚拟软件进行实战模拟,虚拟软件虽然比传统教学幼优势,但是训练手段单一,学生很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该如何做或怎么做早已有教师制定好,虽然在训练初期能够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快退去。并且,虚拟软件很难将相关业务互相练习起来,缺少设计性与综合性。跨专业实际训练综合平台,可以让学生熟悉现代商业领域的不同岗位、不同组织的特性与工作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训练管理所需的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全方位训练,提高学生对岗位的胜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全局观念得以培养。

二、经管类跨专业实训的意义

(一)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对经营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方案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应该在努力探索中做出相应变革。《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要扩大岁技术型、综合型、应用型等人才的培养。跨专业实际训练综合平台,可以通过建立仿真经济环境与企业联合运作演练,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企业营销与管理的整体流程,对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十分有益。

(二)有助于经管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要求

经营管理类专业之间的岗位具有频繁的业务往来,要想胜任其工作内容,既要熟悉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业务关系与工作流程,而且要能够正确处理与外部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需要对经营管理类有关的专业进行业务整合,建立跨专业综合教程,从而实现经营管理类各专业之间的交叉教学。

(三)有助于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现如今,高效经营管理类专业的实际训练平台往往以使用虚拟软件进行实战模拟,虚拟软件虽然比传统教学幼优势,但是训练手段单一,学生很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该如何做或怎么做早已有教师制定好,虽然在训练初期能够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很快退去。并且,虚拟软件很难将相关业务互相练习起来,缺少设计性与综合性。跨专业实际训练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操作能力,还能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人才得到全面培养。所以,应加强对跨专业实际训练的重视度,提高经营管理类学科的实践应用,对提升教W效果有深远意义。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根本目的,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当代社会十分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跨专业实际训练平台要求学生能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通过协同作战的方式完成工作内容。在这种交流合作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三、跨专业实训平台构建研究

(一)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开发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遵循课程整体协同原则,实训课程体系建设要立足于本校特色专业基础上,要与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实现综合型、设计型、体验型课程开发的整体建设格局。

(二)跨专业实训室物理环境建设

VBSE跨专业综合实际训练的教学环境、实际训练的硬件设备、实际训练的软件设施、实际训练的教学内容等配置要根据虚拟商业环境中的制造企业、客户、供应商、服务机构的数量以及岗位数量所需而定。“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引导下,让仿真职业环境得以有效建立。

(三)跨专业实训师资队伍培养

跨专业实际训练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宽、专业领域很广,需要有不同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优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共同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VBSE跨专业实际训练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辅助”为主要教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以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为核心。

(五)教学运营管理完善

VBSE跨专业实际训练课程针对经营管理类的各项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需要根据课程安排充分考虑知识储备与教学时间等问题。

四、总结

经管类跨专业实训平台是一种积极、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对社会真实环境的体会和感受,更能够为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提供丰富的职业经验和多元的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形成宽阔、多元素、多角度、高知识的经济视野,帮助学生在发展如流的社会环境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将自己培养成新世纪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这对我国教育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都是具有非凡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高钧.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与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1(04):121-122.

[2]薛云红,喻凡,方芳.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组织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3(12):112-113.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60-01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统计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学科,是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2013年,我国首次设置经济统计学专业。作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的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设计,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在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经济形势发展情况,借鉴财经类、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的统计学专业经济统计方向的课程设计,结合院校实际,依托学校建设应用型教学的平台,来确定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理念并建立课程和实训设计体系,进行经济统计学的培养方案设计。

一 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实训设计整体思路

1.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和综合类院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强化实训实践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6)

2013年,全市经信系统企业培训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地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以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为推进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任务

1、以服务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切实加强企业家培训。

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定和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育计划,继续举办企业家境外培训班。继续以“企业发展讲坛”为平台,结合企业实际,通过高端讲座、专题培训、企业家沙龙等多种形式,组织“千名企业家进讲堂”活动。市级全年筹划4期高端讲座或报告会。市及市(区)全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积极应用高校资源,突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整体素质进行培训。继续与清华大学工作组联合举办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组织企业战略升级特训班,推动市(区)强化企业上市业务培训。

2、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方向,继续加大企业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培养力度。

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特殊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企业转型升级,关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和方法的转型升级。2013年,组织一期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各市(区)自主办好一期中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确保完成今年培训考核认证160名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任务。

3、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切实抓好紧缺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训。

推进企业管理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围绕“眼界、知识、能力、作风”四要素,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围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认真组织“市百名企业家走进三一重工”学习考察活动。积极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运用校企挂钩方法,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重点,织企业经济类、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确保经济类、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和质量;切实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利用国内外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课程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MBA、EMBA、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班、总裁班等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加快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继续抓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围绕创业发展、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和素质修养等内容开展培训。

4、以推动企业自主培训为重点,继续做好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

要加大指导和推动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力度。企业是培训工作的主体,要推动企业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经费等方面工作的落实。企业要针对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政治理论、管理知识、财税、金融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抓好节能减排、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和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的培训,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择训机制。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对学习型企业示范单位和正在创建的企业,要按照学习型企业的标准,加强规范建设和指导。做好典型经验推广,推动全市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5、以提升企业培训工作人员素质为着力点,推动全市培训工作逐步升台阶。

要加大企业培训工作的绩效管理力度,做到企业培训工作“有机构管、有领导抓、有专人干”。认真组织市(区)经信委之间培训工作的交流研讨,面对转型升级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我市企业的人才队伍状况,针对企业培训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培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在实践中创造出的企业培训工作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培训工作新路子,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三、几点要求

紧扣当前发展的实际,坚持把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实现基本现代化、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建设“三个名城”等新形势、新任务作企业培训的重点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1、坚持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要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及成长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集中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讲授现代企业管理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传授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远程学堂教育培训资源,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层自选课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研究方案和改进措施,并落实到行动中去,最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提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7)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市场的开放程度日渐增加,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局势,如投资集团控股医院、医院品牌导入、医院集团化等[1]。中国医院想要在如此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医院管理者必须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对于卫生事业管理干部的相关要求,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作出了明确指导:“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趋势和医学科学基本规律,具有较广泛的医学社会学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及卫生管理理论、方法和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卫生事业专业化管理人才”。由此可见,传统的医疗技术型管理者已经不能适应大环境的变化,医院管理专业化势在必行。

1医院管理人才现状分析

1.1传统观念对医院管理“经济贡献”的轻视

医院的管理层基本上都是因为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而被提拔到管理岗位的,他们大多是临床专家或技术骨干。传统观念认为,专业技术人才才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知名度、品牌和经济利益的直接保证。而管理工作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可替代性很强,很多人都可以做,差别不大;并且管理是不产生经济效益的活动。这种观点是偏颇的,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所具备的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技术技能是最重要的;但管理层次越高,对技术技能的要求越低。这种过于偏重医疗专业技术而忽视管理技术的传统观念是不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对管理经济价值的轻视必然导致医院对管理人才培养的忽视,以及对管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训的忽视。

1.2医院管理人员落后的选拔机制

在欧美国家,以美国为例,医院高层,特别是院长、副院长还有各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大多为非医学专业出身。一般而言,大部分是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出身,而且多数人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或医院管理硕士(MHA)学位[2]。欧美国家医院高层的非医学背景,与西方的一种被称之为“领导无能论”观点的是一致的。这种观点的基本意思是,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如果太懂专业,有时反而不利于经济运行效率。例如,若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是搞营销出身的,他会对营销最敏感,认为营销部门最重要,往往会专注于营销,而忽视其他职能。同理,若总经理是搞财务、生产或研发的,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专业人士很可能专注(陶醉)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却打乱了整个公司的秩序,而非专业人士却很少犯这种错误,因而管理(领导)得以成为一类专门的职业。所以,在美国,医院的院长可以是非医学专业出身,可以不拿听诊器,不诊治患者。中国的近邻日本,情况有所不同。只有高级医师才有资格担任医院院长,但同时规定院长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医院管理培训。即院长不仅要精通医学知识,还得精通管理学知识并掌握医院的运营规律[2]。纵观我国医院的管理层,绝大多数来自于医(护)学专业技术岗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课程的学习或培训,基本上依赖于经验管理,在管理知识、管理理念及管理视野等方面非常不足[3]。这种其实属于最低层次的领导(管理者),被称为“精英型领导”:具有浓厚的精英特质,表现为虽然身在领导(管理)岗位,仍然从事着临床专业工作,仍旧是专业业务的主要承担者,是解决“疑难杂症”的关键人物。医院的专业业务和医院经济运作一起抓,由于管理者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两手都抓的结果就是医院的管理效率受影响、医院的发展受限。对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这种医疗技术型管理者已经落伍。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医院运营效率的改善成为现阶段医院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

1.3医院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缺陷

我国医院管理相关学科起步晚,医院管理专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医院管理专业的并不多,除综合性大学外,部分医科类院校开设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方向)等本科专业。在硕士层面有医院管理专业。但总体上,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的专业医院管理毕业生还比较少;大部分的医院管理者只是进行了短期的岗前、在岗培训或根据经验来实行管理。而这些培训不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属于自发、无序状态,各家医院各行其是。短期培训的微弱效果当然和正规、系统的专业教育相差甚远。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对医院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美国推行医院职业管理的时间较长,开展卫生管理教育已超过50年,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还是在教育层次规划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完整的教育体系,有能力为各级医院培养、输送高质量的医院管理专业人才[2]。

2培养高素质医院管理人才的对策

2.1转变观念,重视医院管理的经济效益

根据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的观点:管理可以给企业和其他组织带来价值,同时,作为资源又具有稀缺性。研究表明,在结构、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企业50%的效益[5]。所以,必须改变“医疗技术是医院效益的直接保障”的传统观念。要明确的是,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是增强医院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医院效益。医院管理作为一种职能活动,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手段或途径;提高经济效益是管理的动力和目标。

2.2建立标准化的医疗卫生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建议

由中央财政为培训基地提供专项资金资助,省级财政联合出资。可以由卫生部牵头再联合教育部等统一整合优势资源,以省为单位建立标准化的医疗卫生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以达到医院管理人才培训规范化的目的[6]。培训基地主要是针对医学专业出身的医院管理人员,使之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学培训,旨在提高医院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向省内各级医院培养、输送优秀的管理人员。当然,基地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很多重点、难点需要攻克,如培训基地准入和评估指标的建立,对培训学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评估反馈机制,科学设置不同学制、不同专业、不同管理资历及不同管理层次学员的培训目标、方法、期限、内容、培训项目及考核办法等[7]。

2.3增加医院管理专业数量,提升医院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

鉴于经过系统学习和培训的专业医院管理毕业生还比较少,还不能满足各级医院的需求,建议更多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特别是医科院校设置医院管理专业,增加专业管理人才的供给。在增加供给数量的同时,质量提升更为重要,必须在确保毕业生质量上下功夫。目前,我国的卫生管理教育培养对象定位不精准,人才培养方案比较落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培养模式还不能满足医院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卫生管理教育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院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7];尤其应注重高校与医院以“校企联合”的方式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特别要充分利用医科院校附属医院的优势。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管理本科、研究生培养计划,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2.4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实行针对性目标培养

2.4.1对于基层医院管理人员,由于对其技术技能的要求较高,最好从医疗技术人员中选拔。再参加短期或不定期的管理学培训,主要目标是掌握基本管理知识和方法,熟悉医院基本面和整体运营状况。

2.4.2对于中层医院管理人员,管理专业出身或医学专业出身均可。若是管理专业出身,可以参照临床住院医师培训方法进行轮岗,时间不能过短,每个职能科室大概三四个月。完成整个轮岗过程大约需要2年左右时间,确保能够全面了解医院各方面的业务,学习医院管理工作的主体把握与细节处理,尤其是各类管理流程中的实时处理技巧,为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8]。若是医学专业出身,可以参加以高校管理专业授课为主的培训。

2.4.3对于高层医院管理人员,如果为非管理学专业出身,可以参加类似于医院管理硕士的研修班,并获取相关学位。主要培养目标为:优化知识结构,吸纳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重点掌握医院绩效管理、医疗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及最新动态;了解医院产业发展趋势,能够深度分析医药、医保、医院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最终增强宏观分析、战略决策的能力[9]。

3小结

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正逐步深入,外资医院、民营医院的竞争愈演愈烈;老百姓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提高医院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既熟悉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又精通管理科学,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现代医院管理人才是医院面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汪宝林,张鑫.院长职业化是管办分离模式下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3):7-8.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03-404.

[3]赵丽霞.关于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9(1):1-3.

[4]李广良.必须加强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J].企业技术开发:下,2011,30(2):57.

[5]张丽娟.如何加强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151-152.

[6]孙涛,王克霞,文晓初,等.北京市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现状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2):59-61.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8)

“4515”大培训对象为:4000名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5000名省直相关综合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处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1万名市县乡分管工业经济、城镇化建设、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工作的负责人,产业园区负责人及业务骨干;5000名国有企业负责人及中层管理人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负责人。

千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培训,主要是对全省4000名市县乡党政主要负责人重点开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市场经济、区域经济、工业经济、园区经济、城市规划、金融、社会应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驾驭全局、领导和推动经济发展、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省直机关尤其是省直综合部门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中处于特殊位置,肩负着重要责任。”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千名省直综合部门干部培训,主要是针对5000名省直综合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处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不同岗位特点和需求,重点开展工业经济、城镇化建设、园区规划与布局、项目储备与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平台与环境建设、依法行政等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切实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机关效能,推进作风建设、环境建设和项目建设,大力营造亲商、助商、安商的良好环境。

据了解,市县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万名党政干部培训计划,主要是对10000名市县乡从事经济工作的党政干部,分类开展专项培训,不断提升推动经济发展能力。同时,围绕提升发展工业经济能力,将对3000名各地分管工业经济工作的负责人重点开展贵州工业强省战略与举措、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为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建设能力,将对2000名各地分管城镇化建设的负责人和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重点开展城镇规划布局与村庄规划、城镇发展的特色定位、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在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能力培训计划中,将对2000名各地分管招商引资工作负责人,重点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实务等方面知识培训。为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管理能力,将对3000名各地分管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负责人,进行产业园区规划和定位,园区建设、管理与运行等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管理人员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实施企业管理人员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培训计划,主要是对5000名省、市管理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及中层管理人员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负责人,重点开展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领导人员战略决策、市场开拓、经营管理、推动创新的能力;提升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员工激励和管理、市场营销、科技创新等能力,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9)

工商管理培训指的是通过学习财务、金融、国际商务、营销、经济法等知识,达到提升工商管理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法来开展经济管理活动的能力。所谓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开展财务、金融、国际商务、营销、经济法等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积极迎合市场潮流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而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专业知识丰富、管理基础过硬、科班出身的经营管理队伍,经营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无疑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 

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必要性,当前,根据国内外学界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将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概括为下面几点: 

1.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领导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家族企业等,其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有的企业领导队伍多数不具备良好的学历水平,一些人凭借资金、人脉掌握企业管理权限,却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而即便有的管理人员是科班出身,学历良好,却工作年限较短,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其能力。而通过工商管理培训,可促进企业领导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各级管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并通过相关案例学习以及调查数据,来了解企业管理规律,弥补经验上的不足,进而使得企业领导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有助于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受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外同类企业的竞争激烈,宽广的国内外市场空间,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差异等,均使得现代企业置身于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面对这样的新形势,现代企业必须以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加以应对。在此背景下,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无疑是转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重要途径。 

3.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企业必须摆脱粗放的管理模式,结合行业转型与升级趋势,对自身生产经营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和升级,革新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使其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启发,进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反思、总结,且制定出更有效、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和改革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三、利用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方法 

经营管理队伍知识、素质与能力对企业经营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然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企业甚至不愿从繁忙的管理活动中抽出时间开展系统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除此之外,即便有些企业积极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也深受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陈旧单一、受训人员考核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而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解决以上问题,可采取如下方法: 

1.重视企业工商管理培训 

企业要想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必须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工商管理培训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要积极接受工商管理培训,以端正、认真的态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向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宣传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性,增进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与了解;第二不管是企业的领导,抑或企业的普通员工,都要转变“培训走形式”的错误观念,要将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一种投资活动,强化企业所有人的培训意识,增强他们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让大家懂得只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才能缔造团结、高效的管理组织与学习型团队,才能收获理想的经营管理成效,促进企业理论的提升以及改善企业领导、员工福利待遇。综上所述,企业应将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以身作则,积极宣传和倡导,使工商管理培训的价值与意义深入人心,这样才能调动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接受工商管理培训的积极性。

2.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师资水平,可采取下面的方法:首先强化工商管理师资质认证,为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应聘请专业的工商管理师开展培训活动,对此,企业应对候选人的资质证书、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思想政治态度与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次拓宽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渠道,通过企业内培养、外聘、专家兼职等途径壮大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师队伍,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再次企业要积极鼓励、扶持工商管理培训师参价具有国际级别的工商管理交流会,通过参加交流会可以增长见闻,开阔视野,丰富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法。总而言之,要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商管理培训队伍,需要企业与工商管理培训师们的共同努力,为此,企业应从资金、物质、职业发展平台等方面对工商管理培训师给予良好的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工商管理培训师自身则应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提升自身培训水平。 

3.强化培训方式创新与改革 

工商管理培训是一项层次丰富、内容复杂、难度较大的任务。要想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有效性必须积极创新和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教育内容。面对激烈的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工商管理培训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创新培训手段,提升培训成效:(1)信息时代下,信息获取、收集、处理、利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中广泛使用的管理手段,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乃至普通员工都必须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因此,工商管理培训中应结合各个岗位的任务与工作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手段;(2)为了激发受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应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讲座式教学法等趣味性、开放性较强的教学形式,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受训人的视野与思路,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使接受培训的管理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为了保证培训活动对受训人的针对性,应结合不同管理层级、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受训人员制定个性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案,使它可以很快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4.完善受训人员考核机制 

大部分企业会给一些领导、员工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因此利用这些机会进行系统性的工商管理培训是非常可行的,但却通常难以得到理想的培训成果,原因在于许多员工和领导仅将其看成是一个旅游休息的机会,并没有怀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接受工商管理培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强化受训人员考核机制建设,以充分明确工商管理培训的目标、意义,使受训人员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改善自身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要价值,来激发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工商管理培训受训人员考核机制的完善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训人员考核中一方面要包含理论考核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涉及实践考核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和考核方法使受训人员自觉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其次,每次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都应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确定受训人员考核目标,并向受训人员进行阐述和解释,使其抓住学习重点和难点;最后,受训考核机制中要突出情感态度的考核评价内容,对受训人员在受训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思想认识及其对企业和团队的情感等内容进行客观评价,以通过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协作水平。 

四、总结 

总括而言,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对于提高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价值,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培训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方式和强化对受训人员的考核评价等手段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有效性,以促进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管理专业培训篇(10)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是农村管理、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积聚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涉及的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我国有少数公办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但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定位于培养农村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一部分高职高专近几年也进入农村经济管理方向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具有一定单向性,所以效果都不太明显;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所以适用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

(1)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农村经济管理者在开展经济管理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国家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所以应全面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如农村政策法规、农村环境保护、财政与金融(农村)等。

(2)具有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除了应该掌握农村政策外,还应该能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了解农作物特点等技术知识,能够及时解决一般的农业技术问题。做到上能写字做文章,下能指导种田插秧,提升农业的管理水平。

(3)必须具备经济管理知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多种经营业务的开展,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还要能够掌握农村经济管理、财政与金融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村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能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将本地资源产品加工推销,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根本解决农民的生活水平。

(4)具有融资、财务管理等知识。农村经济管理人才,要能解决农村融资和财务管理问题,做到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壮大农村的建设。

所以,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全能型复合人才。

二、独立学院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与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懂经济,善管理,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来构建的“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种类型、五大模块”, 即基本素质类、专业素质类和综合素质类。基本素质类由政治人文体育模块和基础知识及信息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基础、农业信息、农业政策、就业和创业指导等课程。基本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共性”能力问题,即学生能够领会国家相关的农村政策和掌握农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准确把握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交谈技巧等基本能力。专业素质类课程设置是解决人才培养中“个性” 能力问题,体现了专业特色,是针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而设置的,它由专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素质技能模块和专业素质拓展模块构成,主要课程有农业经济学、农业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乡村社会学、植物生产技术、畜牧概论、水产概论、设施农业概论等课程组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解决农业产业中基本的技术问题;其中,专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开设主要是根据农村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置,主要课程统计学、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会计学基础、农村投资项目评估、农业推广学等课程。综合素质类课程是解决人才培养中“应用”能力问题,主要通过设置实践教学模块来实现,即校内专业实训类课程和校外课程实践环节。主要课程有“农村投资项目评估”、“ 农村会计学”仿真性模拟实训等,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调查、建立“班村共建”农村、技能比赛等一系列社会活动。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立足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与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民技术需求相适应,培养全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才能够满足农村人才市场对多元素的要求,才能够解决农村经济、管理、决策、营销、融资等遇见的实际问题。

(2)设置 “技能化”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农村生产经营、实际管理相结合,在体现“农”的专业特色基础上,课程设置的顺序、时间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将专业理论课程和相对应的专业实验课程、实践课程一一对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农业生产中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和农村经济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即三年课程教学和实训加一年社会综合实践,共设置45门课程,其中基本素质类课程15门、专业素质课程19门、课程实训课程5门、社会实践课程6门,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算机基础、英语、数学、体育、农村政策、农村应用文写作、礼仪规范。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网络技术、英语、数学、体育、农村信息、微观经济学;专业技能课程:植物生产技术。课程实训:植物生产技术实践。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时事政治、农村法律法规;专业素质课程:乡村社会学、农业管理学、农业推广学;专业技能课程:设施农业概论;课程实训:设施农业实践。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农村经济常识;专业素质基础课程:农村产品营销学、农村经济统计分析与应用、农村财政与金融;专业技能课程:农村会计学;课程实训:农村会计学全真模拟实训。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计量经济学;专业素质课程:土地资源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专业技能课程:新农村规划与科学发展、农村干部领导艺术、水产概论;课程实训:农村财务管理。第二学期基本素质类课程:就业与创业指导;专业素质课程:农村投资项目评估、税法、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程:农村经济纠纷处理、畜牧概论;课程实训:电子商务。

第四学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综合实践,其方法可采取专题调研和分析、农村市场调查与预测,并撰写毕业论文。

科学的设置“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服务“三农” 经济管理人才,既能做一名农村生产技术人员,又能当好一名“村官”,解决农村一些现实问题。

(3) 突出“分层实践、逐层提升”的“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既是实践教学设置的目的,每学期对核心专业课和技能课应安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形成“梯次型”实验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由以下三大模块组成:①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财务分析软件应用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三方面内容;②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以建立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为核心内容演练,如投资项目分析模拟、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等内容;③综合能力训练模块: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主要内容。

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寒暑假回乡公益活动”、“走进千村万户,回乡社会调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等系列调查活动。

三、独立学院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以下问题

1. 突出专业特色,解决好农村管理课程与经济类课程的平衡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农、经、管知识复合,以系统的观点科学处理好各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在增加农科类课程的门数的同时,使农业技术与管理各门课程与经济类各门课程学时比例合理,突出其专业特色,这样,才能提高和拓展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经济管理素质、知识与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从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入手,进行系列课程优化与整合。

上一篇: 工厂节能降耗 下一篇: 知识产权法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