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提问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7 15:45:35

课堂教学提问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80-01

一、建立宽松的提问氛围。

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个规律,随着年级的升高,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人数迅速减少。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越来越在意外在标准对其的评价;二是自己和他人在课堂上遭遇提问尴尬的次数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多,这两点都是与个体对周围环境的评价分不开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心理上感觉安全、宽松的环境氛围下,个体更倾向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因此,要想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教师应首先对学生少评价、多支持,少对人、多对事,真诚的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感,提高其参与意识。

二、掌握课堂提问的技能

1、设计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提问中问题本身的有效性,是确保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有一些教师充斥着这类的问题:他说的对不对?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说的好不好?这种问题,全班张嘴就来。猜测的成分多,跟着优等生后面起哄的成分多,思维含量少。

2、掌握提问的技巧

(1)发问。发问是教学提问实施的首要环节,如何发问,体现了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

发问的时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提问,才是最佳发问的时机。最佳发问时机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发问的对象。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大多数,注意到提问的面,正确处理好、中、差三类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发问的顺序。教师发问在内容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形式上,切记按座次顺序点名提问,应打破次序,有目的地提问,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发问的方式,教师发问应注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面向全班发问,个别回答。这种发问的优点是能使全体学生思考,不足的是回答人数有限。第二,并行发问,即向不同部分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其分别准备,其优点是增加了回答问题的人数,但不易组织。第三,面向全班发问,学生轮流回答,其不足是可能学生回答时间占用多,影响教学任务完成。

发问的节奏。教师的发问频率对学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控制好问题的节奏,如果提问的速度太快,学生就没有时间展开思考,得出的是无思维、无创造性的答案。假如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所得出的答案才会有较高的质量。发问的趣味性。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发问的角度。教师的教学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与多思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很善于设计“假设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愤悱状态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同一问题,由于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大不一样。发问的难度。就是必须在问题难易度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定问题,不要只提容易的,满足于学生都能回答,也不要认为难度越大越好,以难倒学生为快。问题的提出要难易适中,深浅适度,广狭适宜,布疑得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的设计要提倡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不受现有答案的局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去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有两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方法一: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一些物品,问了如下问题:什么是面积?这个球的表面在哪里?这个盒子的表面在哪里?这些物体的表面你们有什么感觉?……方法二:教师请学生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摸一摸这些物体,并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同学。小组交流后,让学生把交流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

分析:有些教师总喜欢把问题掰开揉碎,讲深讲透,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有百害而无一利,方法二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问题情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待答。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一是教师发问后侯答时间,二是学生回答后候答时间。如果在提出问题后,耐心的多等一会儿,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就会更深刻。回答时也会更加自信,更加全面,也许精彩就会出现在那几十秒的等待之后。

(3)导答。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即要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善于导答,学生就会排除障碍,提问便会成功。否则就会归于失败。

篇(2)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课堂提问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课堂中教师所提的问题,有的是一些没有讨论的价值、不能够切入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有的是一些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或通过记忆、背诵回答,对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毫无价值的问题;还有的教师在上语文课时,问题未经精心设计,经常提一些集体式问题,如“好不好?”“好!”“对不对?”“对!”“是不是?”“是!”这样一问一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效果甚差,行同口头禅,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的问题越问越窄,这纯粹是教学过程中“无效劳动”,没有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这种“问题”解决不了,必然造成课堂时间的严重浪费,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尝试着做了以下探讨研究:

2.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革课堂提问的蔽端,找到课堂实效性提问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

最终通过实效性的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

3.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3.1 备课时充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提出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而不要随意提问和提一些表面的问题。

例如,我在教《推敲》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重难点是: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诗人贾岛把诗句中“僧推月下门”中的“推”改为“敲”会有什么不同?说出你的理由。从而看出贾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体会。2、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什么是“推敲”?

这样的问题,学生不认真读书,不认真思考是答不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提问中,不宜把问题分的太细,如果分的太细,学生答问相对要轻松得多,但看似顺利、热闹的课堂,却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就解决了。本节课就依托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深入思考,归纳总结,最后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引导技巧,提高提问实效性。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启而不发”,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我们班的学生就是笨,启而不发,只有教师唱独角戏。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在想,真的是学生笨吗?恐怕还得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吧。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

3.3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多问广泛性的问题。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提问也应该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因为难度太大,而且也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收获答问的喜悦,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一节课不一定是人人有提问,面面俱到,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探究的活动中,头脑是否思考,兴趣是否在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参与,从而诊断出共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查明某个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师提问时的亲切和蔼态度,有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迷惑中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信心,参与到讨论中来。

3.4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通过提问,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我在教《伊索寓言》中的《蝉和狐狸》时,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顿时,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

3.5 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提问多是教师的行为,学生的主动提问是非常少的。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提问的方式如何巧妙,训练的都只是一种机械的“应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我们的传统教学有着极大的关系。

教师总试图通过课堂提问,来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走向,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正是因为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先行设计和对问题答案的确定,于是,总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的方向引导。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一路地引导着朝一个预定的方向前进,哪还有过多的心思去思考呢?

而把课堂提问权力还给学生,将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善问,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找到课堂实效性提问的方法、途径,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

4.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真正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19-02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设疑提问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就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提问的设计谈谈本人一些浅薄的看法。

一、提问的技巧

1.把握好难度

难易不当的提问是毫无意义的。如果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提问的目的自然没有达到;如果问题过易,学生回答轻而易举,提问的目的同样没有达到。一般说来,提问要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所提问题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而定。

2.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教师可充分考虑所问问题的意图,回答问题的覆盖面,回答次数的多少,并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以下提问形式,如单个回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提问的针对性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4.提问过程中的策略

教师提出问题后,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应帮助、诱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具体做法可用以下步骤和策略:

(1)提示。有时候,学生可能回答不了,或仅仅提供问题的部分答案,需要教师进一步提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2)重新措词。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较为妥当的策略是用一种他们能够懂得的形式重新措词。例如一个教师说“Can you elaborate your answers?”若学生没能反应,教师应迅速改变说法,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等等。

(3)补充问题。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或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他们澄清思路,给他们一个全面的答案。

(4)鼓励学生预测答案。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时,他们常常不愿贸然回答,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毫无疑问,课堂上让那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随时给以提示,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5.提问的思想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思义,借助一些问题的设计,把德育渗透到情景设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具有时段性特点,课堂提问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1.读前热身提问

教师导入新课时,用设问的方法,制造悬念,造成学生渴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过渡处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时提问

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的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4.复习时提问

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巧妙设问,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不断地探寻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篇(4)

Abstract: the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generate knowledge the important mean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questioning where there are many unreasonable problems,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inking. If some classroom questioning too many problems, some class, the teacher question difficulty is too big, some questions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not thinking of value, some questions only focus on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so on, causes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is low. This paper mainly thinking how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classroom questioning with law of thinking 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develops the student thought space, students' divergent think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trategy.

Keywords: optimizati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mproved; Effectiv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课堂提问是优化师生教与学关系的重要手段。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新知,学会学习方法,促进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但是,在我们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却存在着种种不科学、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平时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问题过多。尽管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提问的频率应恰当。过于频繁的提问会造成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使学生整节课疲于应付。过多的提问,学生没有过多的思考空间,最后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

2) 提问的问题太难太复杂.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学情,问题太难,与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差距太大,造成学生对问题无法理解,思维闭塞,甚至发呆,无从答起。这样的提问不但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反而会挫扮学生课堂发言的极积性,浇灭思维的火花。

3) 所提问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制造提问的气氛,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如不时地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造成满堂哄。既不能促进知识的生成,也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因此教师设计问题不要为提问而提问,所提问题要让学生有思考价值,对学生的思考有启发性,要做到由问而生思,起到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

4) 所提问题带有偏向性,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所提问题只注重个别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往往把提问当成了一项任务。这种现象在公开课中表现犹为突出。一节课教师总是提问那几个学生。有难度的指名优秀生回落,简单问题总是叫那几个学困生回答。看起来问题有难有易,所问到的问题学生都回答上来了,但是却忽略了绝大多数学生,造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处于课堂氛围之外,当课堂的看客。

5) 先点名后提问。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提问当成一种形式。有时候先点名,“请***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才提出问题。这样被提问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不能很好的思考和回答。同时,其他学生觉得所问问题与自己无关,也不听不思考,造成提问流于形式。因此教师提问时必须要引领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应先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取老师的问题,人人参与思考,个个争着回答,才是我们提问所想要的结果。

2 优化提问,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合理的课堂提问,正是“学”与“思”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联系学生学情实际,兼顾优差,注重全体,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所提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知识。

1) 课堂提问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开思维闸门。课堂提问要切中要害,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促进其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一节,在开始先让学生自学,怎样量圆的周长,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绳测法和滚动法。这时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我们大院活动广场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坛,我们该怎样测呢?这个具有趣味又有新意和启发性的问题,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2) 课堂提问应切合学生思维规律,循序渐进分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的提问应由易及难,营造问题的坡度和难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思维逐步递进。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由于分数的定义是比较抽象的,,如果直接给学生灌输讲解,学生难于理解。可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实例过渡到抽象的分数的定义。利用实物,老师边提问边操作演示。(1)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怎么合理的分?平均分?每份是多少?(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板平均分成4等份,怎样分?每份是多少?(3)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4)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进而引出单位“1”,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说一说,加深理解。(5)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用分数怎样表示?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发学生思维不断递进,最终达到了形成抽象概念的目的。

3) 课堂提问注意适当拓展,引领学生培养思维创新,进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每个老师课堂教学职责所在。教学中老师适当的开展一些拓展性提问,引发学生展开拓展性思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中,当学习了有关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老师可以适时的提出让拓展性的问题。那位同学还能告诉大家人民币的其他知识呢?问题给了孩子们加大的思维空间,孩子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发表自己对人民币各方面的认知。如有的会说里面有一个头像,没有头像的是假钱。有的会说,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文字,那是让少数民族的人们看的。有的会说,人民币上还有几个黑点,是供盲人看的。有的会说人民币上有一行字母和数字那是发行的代号。有的会说,人民币上有年份,那是表示发行的年份等等。这样虽然超出了数学课堂本身的知识范围,但是却让学生甚至老师了解了许多钱币面值以外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和思维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

篇(5)

1.提问应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对较为枯燥乏味的。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的设置和提问的方式等方面还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容易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更是兴趣缺缺,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兴趣。因此,老师在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过程中,在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方式上可以根据学生猎奇的心理特点进行选择,尽可能地使问题有趣和提问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老师在讲“圆”时,可以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举出类似的事物,然后老师可以举出一些生动的例子,并且假设出各种各样的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一种最可行的方案。这样,通过将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提问方式的额选择上,除了可以师问生答之外,还可以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一个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等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问题具有一定梯度,启发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学环节连接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梯度性,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比如,老师在讲分数时,在巩固练习中,老师可以根据“甲数和乙数的比为5:6”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很多类似“乙数和甲数的比为多少”“、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等问题,由浅入深,引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而且对于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提问方式有更好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发挥自主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取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引导解决问题

篇(6)

学案是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学习、自主发展为目标,经过教师集体备课制定的指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以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通过学案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教学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智力。" 灵活运用学案,预留问题线索,优化课堂提问,才能使学生有的放矢,真正学以致用,得到提升。

1.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会存在大量"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提问面过窄,往往不需要学生做出思考,过多的这种提问属于无效提问。同时,提问数量要适度, "满堂问"的形式不仅不会提高教学质量,相反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美国教育家高尔总结教师课堂提问的文献后发现:教师的问题苍白无力,毫无意义。其中 60%为低水平记忆问题,20%为方法问题,只有20%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要有层次,并且提出的问题,应该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使学生既感到有困难和压力,又有解决问题的信心。要始终以全班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处于"探索者"和"发现者"的位置,使他们问有所思,思有所得。

把握课堂提问难易程度就需要教师对学情有充分了解,学案可以成为教师把握学情的重要媒介。学案一般分为预习案和导学案两部分,预习案用来检查学生预习水平,比较简单。导学案用来引导学生课堂学习,采取问题设置的方式。问题的设置具有梯度性,充分融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应当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

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 ,在学习心理、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诸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同的提问时机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课堂开始之前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之上;结束讲解之后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讲授的内容;在课中讲授时,可以通过提问把已学知识和即将讲授的知识联系起来,起到探索思考的作用。

3.恰当选择提问的对象

教师在提问中要避免提问对象固定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和愿意回答每一个问题的,因此提问时选择适当的提问对象也是课堂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设置的问题有这么几个层次:第一类是问"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断型的问题。这类问题是最简单的,只要稍微动动脑筋,一般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因此,这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是或主要是差生。第二类是问"是什么"和"怎么样"的描述型的问题。第三类是问"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这两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识记有关知识,甚至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对差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两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主要是中等生。第四类是问"你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对一般的学生来说,要较好地回答出这类问题很难,因此这类问题的回答只能由那些思维敏捷的优等生来完成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有所收获。

4.灵活掌握待答时间

美国教育家鲍里奇把等候时间分为两种: 第一等候时间,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考虑答案的时间;第二等候时间,是在学生的回答之后直到教师或其他学生评论其答案的时间。候答时间一般在 3 秒左右。 为了追求课堂效率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在发现没有学生响应后,便重复问题或把可供探索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分解,学生因此失去了思考探索的空间。从听课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多数教师都缺乏耐心的等待。提问后供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

经过调查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在点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等待的时间不足2秒钟。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几乎没有任何停顿,直接公布正确答案。教师的教学节奏比较快,基本没有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很多情况是自问自答。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问题中,这种快速的步伐会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教师提问之后等待2至3秒是很有必要的,当教师停顿3至5秒时,无论教师是否给出了正确答案,学生都会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并且经过思考,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但待答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对于简单问题教师只要留给学生几秒钟思考即可,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也应将待答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意见。

5.要进行有效评答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把教师回应提问的水平划分为7个级别,对指导教师回答学生提问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第一级: 回绝问题。第二级: 重复问题。第三级: 承认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第四级: 鼓励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而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可以分两种情形: 一是教师自己去寻找,二是鼓励学生去寻找。第五级: 提供问题的可能的解。第六级:鼓励学生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评估。第七级: 鼓励学生验证可能的答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心中的答案为唯一标准,如果学生说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就给予否定,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错误缺乏适时的分析、评价。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对学生经思考所得出的答案要及时反馈信息,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也不能一概否定,要耐心的进行点评,对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切记在评价的过程当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同时要在点评中坚持全面兼顾的原则,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和一般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坚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习者、研究者和组织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学案,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问,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张谓城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篇(7)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经常能听到儿童化的声音:“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喜欢玩开火车吗?”……这些为情境而情境的数学问题,其实一点数学意思都没有,毫无必要。很少有学生进过森林,更不可能有学生开过火车,学生即使回答了,也是顺着教师思路的无效的回答。哪怕就是有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或者没有学生回答,也无力阻止教师继续“去森林”或者“开火车”等等。这还不如直奔主题、开门见山来得好,来得简洁明确。

片段1:“9加几”教学(一上)

师:9加5可以怎么算?

生1:9+1=10,再加4等于14。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可以5加5等于10,再加4等于14。

师:还有吗?

生3:可以数上去,10,11,12,13,14。

师:还有吗?

生4:还可以从5开始数,6,7,8……13,14。

理解“凑十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当学生已经能用“凑十法”这种思维方法进行计算时,教师仍追问学生“还有吗”,显然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也忽略了本课的重点。其实,当有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时,教师只要问:为什么这样做?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这样设问就有利于启发全班学生深入思考“凑十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扣紧教材,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服务,突出重点,简洁、明确地解决问题。

二、走进学生,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玩、好奇、好胜。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要时刻注意这一些,随机应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2:“可能性”教学(三上)

师:你们在玩游戏之前通常用什么来定先后顺序呢?

生:……

师:老师想学拳布剪这个游戏,有谁能教我?(请两生上前示范)

师:(点头微笑)嗯,我学会了。但我一定要赢,有办法吗?能一定赢吗?

(生思索,个别学生在底下说:不能)

生:因为每次对手所出的不一样,输赢要看两个人出什么。

师:所以,“我一定赢”成立吗?那应该说成什么?

生:可能赢。

师:“可能”这个词用得真好!(师板书:可能)

师:下面我们开始游戏。我出石头,你会出什么?结局如何?

生:我出布,我会赢。(开心地笑)

师:能说得更有信心点吗?

生:我出布,我一定会赢。(师板书:一定)

师:有不同的出法吗?(师巡视,重复问题)

生:我出石头,平局。(淡淡地笑)

师:还有其他的出法吗?

生:出剪刀,会输。(失落地苦笑)

师:能赢吗?

生齐答:不可能。(师板书:不可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生活中常玩的游戏出发,从提问到示范教学,再到提问,一环套一环,整个过程时而平淡,时而高昂。“我一定要赢,有办法吗?”这一问题的抛出,让学生思绪万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回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得出结论。“我出石头,你会出什么?结局如何?”三种结局,往往学生只会想到积极的一面:“我出布,我会赢。”简单的回答,没有突现出主题,教师进一步启发追问:“能说得更有信心点吗?”引导学生“一定赢”的肯定回答。而“平局”、“输”的结局,学生是拒绝接受的,在老师的启发下,才有了少数人接受,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三、循序渐进,逐层深化

心理学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是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者,在关键的时刻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加速知识深化过程。

片段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四下)

(课件出示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

师: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生:180度。直接加的,直角三角形,90+45+45=180度。

(课件演示把该三角形平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分别是多少?

生:90度。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

师:其他同学认为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过程。)

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各是180度。

篇(8)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而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而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体验。“影响学生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教学。”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独特兴趣和潜质潜能的前提下还其听说读写思的空间和时间,这样以“生本文化”为表征的教学就归正为一种顺应学生身心和谐成长的促进力量,一种使学生心智进步、思维开放、视野开阔的发展性力量。

学生不是填塞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在课堂流水线上接收技能训练的一个简单的人,而是一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努力激发与唤醒学习的潜能,要与学生充分地展开心灵的交流与对话,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明积淀成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唯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才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文本的阅读,要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体验感悟生动的场景。只有把文章的语言文字作为阅读的钥匙,才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内心,理解作品背后的生活。语文学科教学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从作品中去学习知识,感受作家的内心,获得美的享受。因此,文本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双重情感交流。在文本阅读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更深入的阅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按照其真实感受去认识事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在对事物情感的自由表达中,提高审美情趣。

2 改进课堂提问方式的具体操作

2.1简化提问数量

简单,就是以简驭繁,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研读,找准文章提问的切入点及切入方式,用尽量简单的提高方式,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简化课堂提问的艺术,即“主问题设计”的艺术。“主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 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量琐碎的提问充斥课堂,大量无效的提问从老师口中脱口而出,低浅杂乱的课堂提问浪费时间,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最严重的制约因素之一。所谓“主问题设计”,就是只用一个或几个有牵引力的提问组织起课堂阅读活动,从而大大减少学生随口而答的活动,大大增加学生课堂思考活动的时间。“主问题设计”研究的着眼点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和齐威王的人物形象,妻妾客的心理,邹忌对妻妾客赞美的思考,邹忌进谏的方式方法,文章所写的家庭琐事和国家大事的关系,齐王实施的奖赏及取得的效果,本文给读者的启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解决的,它们繁琐复杂,如果一一问来,将美文又会分解的支离破碎。在教学时,可以这样简化问题设置:①面对“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邹忌为什么不相信妻妾客的答案?②你认为齐王为什么会接受邹忌的劝谏?这两个问题在课上讨论的时候,实际起到了串联起以上文章所涉及到的全部的重要的问题的作用。但由学生自己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去发现、去解决这些问题,远比老师提出然后让学生解答效果要好得多。

2.2活化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从“问什么”到“怎么问”,是我们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教学问题,好的教学提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文本的理解,训练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而且富于技巧的提问,还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反映了晚清末年被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戕害的一位读书人形象。他姓孔,由于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别人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半懂不懂的话里取下一个绰号,名曰孔乙己。他身材高大,但奉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瞧不起短衣帮,却又融入不了上层社会,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尽管他给人带来欢乐,但那只是别人的笑柄,最终因为偷东西而被同为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打断了腿,孔乙己最后一次的出现还是在咸亨酒店,不过他是坐着来的,最终消失在在别人的笑声中……

小说作品中鲜活丰富的人物形象、丰富的叙述技法等能把中学生带入绚烂的艺术世界。但如果遵循以往教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逐段逐句去寻找人物描写句来分析人物形象,面对这么长的课文,这个环节会不会让学生的阅读索然无味?如何通过改变提问方式,既能完成学习目标又能让学生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基于这种考虑,在分析小说人物时,将问题设置为“孔乙己值得我们同情吗?”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分别阐述同情或不同情的理由。在激烈的辩论中,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虚荣心十足、好吃懒做 、卖弄学问、热衷功名、心地善良 等跃然纸上,而同学们也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并且时时能听到学生自己对孔乙己命运的自我解读。精彩的语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精辟的见解中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在课堂上通过灵活的提问形式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刺激或引起其高度重视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2.3深化问题内涵

阅读教学中,以问题设计为切入口,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引发学生深入讨论,在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过程中,鉴别审美情趣。

《戏曲大舞台》中有一个环节介绍戏曲剧种,从中国戏曲之母昆剧到东方“歌剧”京剧,在介绍黄梅戏,每个部分配以100―200字的简洁介绍。这个教学环节对于没有生活体验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在这里又进行了有效的语言训练了吗?丝毫没有关注对于学生而言语文的学习价值在哪里?只要稍加调整,立足于有效教学,把教学设计更改为:先介绍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个课堂交流问题:在你的家乡,也有一些经久不衰为当地人代代传唱下来的戏曲剧种,你能或简洁或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吗?

这一点显现出课文整体教学与提问设计的重要关系。它让学生从浅显的问题回答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占有时间去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教师的调控下,让学生讲、析、品学习的内容。不仅训练了学生认读、理解、质疑、辨析、点评等各个方面的阅读技能,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中的求索感、创造感、成功感,语文与人的教育、语文与人的气质培养于是有了一片美丽的良田沃土。

3 结语

教学不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让“碰撞”去产生它本身必然产生的效应。老师设置话题,就是设计“碰撞”,而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到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刻地开展下去,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篇(9)

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为学生创造富有情趣、意味、吸引眼球的提问情境。教师通过提问使学生变被动接收者为主动探究者,积极投入到问题当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数图形的个数”的习题上,当我提出:“同学们,你们能数出这个图有多少个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吗?”对于这样枯燥乏味的数图形的个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后来我尝试改变提问方式,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提问,“有一个图形它可调皮了,它给自己身上多增加了一条线,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它有几个图形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马上被打开了,积极投入到紧张的数图形中,并热火朝天地争吵着“2个”“3个”。当数完图形的个数后,学生竟然自主地说到调皮的图形又给自己增加了一条线,现在又该有多少个图形呢?又如在学习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简单的换算,我先让学生看硬币的厚度,告诉他们就是1毫米,10个硬币摞起来就是1厘米。然后再拿出直尺观察1厘米,画出1厘米,你能画出10厘米吗?10厘米就是1分米,那你知道10分米是多少高吗?有可能比桌子还要高还高?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我宣布结果:“和你差不多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热情。

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对于计算,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可是老师却有一个问题:“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想过吗?经过计算讨论,大家明白了,余数比除数小。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根据提问的时间与作用,提问分为以下几种:

导入式提问——在导入新课时提问,目的是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讲解式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深入思考。

复习式提问——在讲完课文后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精心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

英语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培养。针对班级大,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优、中、差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优生能吃饱,差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启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的做法是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提问从形式上大体分为个别提问,即针对班级所有学生的个别提问。与非个别提问即针对小组活动中对整个小组同学的提问。从提问具体包括的内容上大体分为:1.课前提问;即就是在一堂课的前5分钟就学生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个体提问。教师既检查了上节课的授课效果,学生也对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习惯性的课前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2.课堂上正在学习的新知识提问。如在语法教学中常涉及到的一些语法概念,引导词或连接词的选用,用课堂上所学语法知识进行现场口头造句等;阅读教学中pre-reading中的一些开放式问题,阅读材料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重难点句子结构分析与翻译,段落大意归纳 等;写作教学中的一些常用词汇与常用句子结构等;speaking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如编对话等。经常性的对学生就课堂上正在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3.每一节课在快要结束课程时花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总结式复习提问。这个环节一方面要求学生要上课必须要认真听讲,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英语课堂提问的优点。第一,课堂提问有助于教师管理课堂与提高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要想让学生在45分钟内自觉保持注意力集中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如果教师适时的提问有助于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又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课堂提问有助于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自满情绪,这对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突破教学难点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第三,课堂提问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及时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这有助于教师合理改变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步骤,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上一篇: 预防感冒小常识 下一篇: 新型工业化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