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英语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2:26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1)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具有异常紧密的联系,语言属于文化的载体,亦属于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若人们想真正地掌握一门语言,那我们唯有将语言及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此方可熟练、准确地使用语言展开交际。近段时间来,鉴于国人对语言探讨及语言教学规律认知的进一步深入,国人慢慢意识到英美文化对大学公共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熟悉英美文化知识,对于有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及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们在实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时理应将英美文化知识与自身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有效地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一、将英美文化导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终极目标即使所有学生可以真正掌握且灵活使用语言,同时可以融入到此语言国家的人际交往之中。所以英语教师于教学过程中理应恰当地导入与英语国家背景文化有关的知识,对学生展开正确引导。如此学生便可于相应背景文化的前提下,更好地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待学生了解相关文化知识后,他们便可以把此类知识灵活地运用至英语学习当中,如此他们于跨文化交流时便不会出现触犯外国友人文化禁忌的情况。

(二)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就大学生来说,如果我们想学好英语,那我们不单单需掌握英语的基础单词及语法等诸类知识,且应了解与英语有关的人文习俗与文化背景知识,如此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三)可促进跨文化交流水平的提升。鉴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即可以和此国人民顺利地展开交流,所以学生们于跨文化交流前,理应对英语的文化背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方可得到有效地提升。

二、将英美文化渗透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措施

(一)革新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将英美文化引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并非一件易事。鉴于老师综合素质的优劣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所有大学公共英语老师不但应具备过硬的语言基础,更需拥有较多的文化储备及较强的中西方文化理解水平,以成为中西方文化间的中介者及解释者。所以老师应强化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多多查阅与英美文化知识相关的书籍,比方说《圣经》及《英美概况》等,以有效地促进自身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唯有如此,老师们方能恰当地把握英美文化知识教学的量和度,以及教学的详细步骤与方法。此外,英语老师理应意识到英美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主动革新自身教学理念。完美的英语教学理应是了解英美文化前提下的英语教学,老师于教学过程中较多地涉及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较好地强化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及掌握,亦可为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流清除障碍。

(二)扩充与英美国家宗教、节日及习俗相关的知识。众所周知,英美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且基督教亦给英美文化造成了特别深厚的影响。基督教属于英美文化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若我们细心研究便可发现:英语中的绝大多数词汇均与基督教具有异常紧密的联系。比方说基督徒通常出生时需接受洗礼,婚礼需于教堂内举行,过世前需向牧师忏悔,每天都需研读《圣经》,祷告,礼拜天需去教堂做礼拜等。此外,西方诸多有名的节日,比方说Easter Sunday及Thanksgiving Day等都给英美文化带来了特别重要的影响,在节日来临这一天,英美国民都会举行相应的活动,以更好的度过节日。正因为宗教、节日及文化对于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拥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们在讲到与这些方面相关的篇章及知识时,理应恰当扩充宗教、文化及知识,强化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了解。

(三)播放与教材相关的英语电影,让学生品读出色的英美文学作品。英语原声电影系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西方文学及风土人情的关键渠道。借助看电影,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品味文学作品,感受英美文化,进而提高其英美文化意识,促进其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比方说,老师可借助让学生观看杰出英语原声电影《冰河世纪》,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讨论,最终促进其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此外,老师们还可以让学生品读《老人与海》,领略海明威所创造的“硬汉形象”,帮助学生养成不惧困难,勇敢与困难作斗争的良好习惯。借助观看英语电影,学生们可以感受真实的英语世界,探索人类共有的美好品质。此外,于观看英语电影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亦得到了拓展,其学习兴趣及语言水平亦可以得到较好地提升。

三、结语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关键工具,唯有全面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风土人情及思维习惯,学习及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我们才可以真正精准且恰当地使用英语展开交流。鉴于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化知识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及能力,促进其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提升。因此各公共英语老师理应在自身教学中巧妙引入英美文化,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托教育信息化的条件,翻转课堂应潮流而生,它的出现为高职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现代课堂构建带来了新的思路。

一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学情特点、教材内容、教师风格、教学目标等。此外,从宏观角度讲,教学设计不单单是为了实现某一知识点或某一单元的内容讲授,它应该被放置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作为一个教学链条存在,并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总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与学活动的统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英语在职业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除了专业的英语教学,公共英语已经成为提高高职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学科。公共英语的内容相对基础,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并能够应对基本的职业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教学设计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第一,教师仍然牢牢把握着教学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延续着传统教学中“知识呈现—课堂练习—教学评价”的步骤。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决定讲什么、讲多少、如何讲,而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难以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这样一来在英语课堂中,语言输出的主导者就变成了教师,而学生由于缺乏锻炼的机会,英语应用能力迟迟得不到提高。第二,统一的教学设计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两极分化。学自然是要以学生的整体或者平均英语水平作为教学前提,这样在学生差异性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良”的情形,基于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在长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中,必然会出现负面情绪,并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课堂上缺乏互动。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既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教师在口语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高职生来说,英语的应用性更为重要,但是在缺乏互动的课堂中,学生的英语知识无“用武之地”,这样必然会导致听、说、读、写能力的失衡发展,影响英语学习的整体效果。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1.翻转课堂。“翻转”不仅是对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的翻转,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活动的翻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授”活动自然要先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集中压缩成教学视频,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利,让他们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而课堂上则成了教师答疑解难、学生互动讨论的环节。这样的翻转式教学,不仅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手段,更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模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教学视频的制作与应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切实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来制订学习计划;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交流经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三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孜孜探索的工作重点。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实现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统一,则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差异化教学原则。人本主义理论不仅强调个体之间的共性,更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就是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而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利用全新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诉求,并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确保个性化教学。第二,有效互动原则。课堂互动是知识输入与输出的主要手段,在传统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但是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入手,还应该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提高合作意识,同时深挖问题,避免课堂互动交流的表面化。第三,“授人以渔”原则。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一词一句一堂课的教学,而是应该从学生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四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1.课前分析。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分析:第一,课文分析。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从整体出发,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把握,以保证翻转课堂环节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从细节出发,并对其中的典型字词句做好知识点分析,以做好教学视频内容的备选。第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翻转课堂上要充分把握高职生的学习情况,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在一些重点的句型、语法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应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做好教学突破。第三,教学目标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下,多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已经成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目标确定时应该突出层次,即知识目标要掌握常用单词、句型的用法,能力目标要能够根据文章结构做好写作练习,情感目标则需要从文章中体会作者情感,并用以引导自身的价值观和职业观。第四,教学重难点分析。翻转课堂中的教学视频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因此,教师将教学重难点制作成教学视频,可以集中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2.课前活动设计。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学视频是知识的载体,因此,做好教学视频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保证视频内容的简洁性和集中性,通常教学视频的时间被限制在6~8分钟,并且只包含一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其次,对于高职生而言,教学视频要符合其职业发展要求,例如在ICan’tAcceptNotTrying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进行了教学视频的设计,即教师以作者MichaelJordan的成功经历为基础,对文章进行细致分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对文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的用法进行剖析;以Nothingseek,nothingfind为引子,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追求进行初步规划,并对如何实现职业目标进行探讨,而学生通过对这些教学视频的观看,不仅可以从知识学习的角度进行文章内容梳理,还可以从职业观、人生观的角度进行情感培养。最后,教师在应用视频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班级交流群,在群里教师可以上传微视频,学生可以针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师生之间还可以就重难点进行问答,从而提高翻转课堂交流的有效性。3.课堂活动设计。翻转课堂中的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问题设置。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会出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并在师生的共同交流中,完成答疑解难。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在ICan’tAcceptNotTrying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先天优势与后天努力”角度提出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第二,自主探索。在问题探究中,教师应该打破课堂“垄断”的局面,以合作小组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加强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而教师这时还应该做好合作指导,以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课堂参与机会。第三,成果展示。合作讨论的结果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如小组长进行讨论结果汇报,组员进行意见补充,这样不仅能够在展示中锻炼口语表达,还能够完成教学结果的共享。第四,反馈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小组合作结果进行评析,还应该对学生的课下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如利用适当的教学延伸,提高学生参与翻转课堂、开展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实践验证,采用翻转课堂后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微视频教学不仅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托现有的教学条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全面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唐芳 单位: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李艾伦.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1)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方法

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运用技巧。当下对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偏重于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对英美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能够有效避免沟通交流中出现误会和矛盾,最终有利于国际的合作。因此,公共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日后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作用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文化是一整体,它不仅包含思想观念、发明创造、人工制品、价值观念、信仰和艺术作品,还包括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和风俗习惯、政治体系、、法典法规等。实际上它包括我们能想象的一切事物。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精神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以及物质生活方面。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活动要借助语言。语言模式决定人的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决定人的世界观,没有语言这个工具,人类的思维是难以进行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习俗,每种语言都反映着其自身的文化。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我们就无法正确地理解、运用所学的语言。

(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在当今高校的英语教学界,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已经成为关注的一个热点。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围绕着语言知识来进行教学。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授课的主要环节仍然是词汇的分析、句型的操练、语法的讲解和课文的翻译,而较少关注语言以外的文化因素。学生记住了太多的单词,巩固了太多的语法,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他们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下会经常犯语用错误,不能较好地应付日常英语交际。由此,我们认为,英语教学中只传授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语言教学必须和文化教学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英语学习在本质上与语文学习是一样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学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在英语学习中也要欣赏英美文化中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英美文化作品的阅读,可以了解到英美过往的社会生活,其故事情节反映了社会百态,其塑造的人物再现了其民族的灵魂特点。如果细细品味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就能够对英美人在交际过程中的习惯有所把握,从而在交流过程中积极配合,最终能够和谐交流。

公共英语教学在高校中的特点是,学生的英语课时少,但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这就给英语教学设置了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进行英文经典作品赏析,让学生陶醉其中,意犹未尽,从而促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二)重视内容导入,培养文化交际能力

第一,词汇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含义之外,还应该充分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际。第二,口语教学。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营造真实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体验不同文化的差异,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人情,掌握正确的与人交流的规则,避免问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尴尬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得体的交流,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第三,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化信息的导入和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学生阅读上的障碍,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举办中西文化比较讲座,体现中西文化差异

高校公共英语是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设置的。这些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课程教学,对于英美文化等存在认知缺失。英语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种交流工具,学生的专业不同,将来从事的工作不同,对英语的需求侧重也就不同。举办中西方文化讲座,可以让学生在短小的讲座中快速了解到文化差异,最终提升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

举办中西方文化讲座,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讲座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连续性。为了能够更好地辅助公共英语教学,英语教研小组的教师要开展中外文化差异相关主题的系列讲座。这样,学生可以周期性地来学习,最终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识。第二,讲座的主题要进行细致的分类,并且对讲座内容的受益人群标明出来。这样能够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听讲座,从而提高效率。第三,讲座的内容要由两大人群共同确定。一是高校英语教研组的教师,这些讲座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二是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这些学生选择的讲座内容是他们急需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讲座的主讲人最好能够请到外国友人,外国友人用英语开展讲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一举两得。在外国友人的讲座中,可以增加师生问答互动的时间,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外国友人的回答也具有时效性,避免学生用不标准的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四)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

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要有专门的时间来讲解,又要有细微的跨文化知识渗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就可以渗透文化差异,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了解词汇的用法,还能够在日后的阅读过程中触类旁通,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lucky dog”这个词汇学习中,教师就要将中西方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差异进行讲解。西方一直将狗当作朋友,用“dog”这个词是褒奖。“Lucky dog”的意思是“幸运的人”;“love me,love my dog”的意思是“爱屋及乌”。然而,在中国古代,狗在文化中的形象多数是贬义的,例如“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狐朋狗友”“走狗”等。当代中国人对狗的喜爱是人所共见的,但是语言的传承不能随意更改,这就会给当代学生造成误解。因此,教师要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便于学生日后对英语的运用。

(五)开设跨文化交际选修课

学习公共英语课程的学生,其英语功底参差不齐。开设跨文化交际选修课可以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援。选修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向导。在选修课中,教师要将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罗列,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多少内容需要学习。此外,教师还要将各个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跨文化交际选修课上,教师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注意事项,并且确定学生听进去且听得懂。只有这样,才算将学生“领进门”,为学生后续自己的“修行”奠定好基础。

(六)充分利用校内网电子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学校的电子教学资源非常多。一方面,电子教学资源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电子资源可以助力学生课下自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生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要指导学生激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成绩,教师要对校内网上的电子资源进行细致整合,使学生可以各取所需。互联网上有很多适合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学资源。例如美国的《一分钟英语》,就是将美国俚语的运用方法和产生背景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并且还配有风趣幽默的图片以及演员的情景表演。这样就能够在一分钟之内运用多种方式来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再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制作微课,在微课中可以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出来。教师要给微课取一个醒目的名字,从而有利于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M行学习。此外,在学校的互联网平台上,学生与教师之间要进行高效的互动。例如,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文化差异问题提出来,教师尽快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光顾校内电子资源的频率,为学生了解和应用公共英语的电子资源做好铺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通过英文经典文学作品赏析来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从而为其跨文化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要通过各种讲座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而在英语交流中能够“入乡随俗”,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要在词汇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常识,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单词大意和用法,还能够将单词用得更地道。因此,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都大有裨益。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将跨文化意识培养有效地纳入到公共英语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85-02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全球化国际大环境已成为主流,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军事领域,我军对外交往对象、领域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军事交流涵盖军事援助、技术交流、人员培训、联演联训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迫切需要大批熟悉外国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军事人才。作为高等学习阶段的军校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英语语言能力,才能应对当今国际新型军事环境呈现的新矛盾和新特点。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导入语言文化教育既能强化学员实际能力,也是根据强军目标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

一、军校研究生公共英语中语言文化教学的背景分析

军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生源相对地方院校较为复杂,包括应届军校本科毕业生、国防生及在职研究生等,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由此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研究生整体的英语水平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思路较为开阔,有着较强的学习动力和研究能力,如何科学、有效地安排课程,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是研究生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军校研究生是未来的高级军事技术和军事指挥人才,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更需要了解国外新的思想理论以及外军的文化和动态。然而,根据对军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学员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较为薄弱,造成此种现状有诸多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长期应试教育造成军校研究生学员被动的语言学习习惯。由于军校研究生入学前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学员对英语学习的理解主要局限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往往忽视对文化背景的理解。为配合应试教育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军校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员的理解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被低估,只是被动的语言知识接纳者。单纯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缺乏直观感受和深刻领悟,影响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也不利于促进学员文化意识的生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2.军校特殊的语言学习环境造成对英语文化学习的忽视。目前,许多军校正在由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更重视军事专业技能的培训。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往往会强调加入军事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的学习,而语言文化教学不如技能培训那样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会导致院校和教员的忽视。此外,军校是军队的一部分,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纯洁性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外语的语言文化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该语言国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的烙印,许多军校教员会以批判的视角来解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许多学员甚至教员对他国语言文化都带有先入为主的对立与排斥,对文化差异缺乏理解,对文化意识方面的学习持消极态度。

3.资讯渠道不畅成为军校英语语言文化学习的障碍。就军校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军的绝大多数军队院校都不具备直接获得其他国家和外军信息的渠道。为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很多军校校园网不能与国际互联网对接。和地方院校不同,军队院校也不适合使用外教来从事语言教学,军校学员也鲜有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对英语国家文化和背景缺少了解渠道。学员对他国文化和价值观的了解主要来自于英语教材和影视节目,部分也来自于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和世界名著等,但往往得不到第一手精准信息,或者获取的知识具有滞后性的缺陷。

二、军校研究生公共英语中语言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军在全新的国际环境下对外交流增多且互访频繁,军队机构和人员正在承担各种新型的任务。我们需要实时跟进外军情况、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把握外军发展动态,也会根据需要向外界展现我军的部分情况和部分研究成果。军队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具备军事专业知识和外语交际能力。他们不仅要掌握相关军事专业知识,更要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充分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文化意识,以达到跨文化交际中的无障碍沟通。

针对军校研究生英语能力和要求的差距,结合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军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在突出军事特色的同时,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三种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员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强调突出文化性,才能确保培养的军事人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对外交往中做到知己知彼,有礼有节。成功的跨文化交际除需要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外,还要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文化的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灵活运作这些文化知识。加强军校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强军目标的要求。

三、军校研究生公共英语中语言文化教学的途径和手段

1.依托课本素材,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为适应高级阶段的英语学习,军校研究生公共英语采用的教材往往具有时代性和应用性,在文章语言中渗透着语言目标国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进程等各种信息。在教学中,教员引导学员在欣赏不同类型的语言魅力的同时,既可以对涉及文化的词汇或短语进行充分挖掘,以增强学员的文化意识;也可以通过背景知识或课文相关内容延伸开展文化教学。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员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以语言知识为基点,向语言文化部分各个层面辐射展开,增强学员对目标国文化的理解。

2.活化课堂模式,激发学员自觉主动地学习语言文化。文化意识的生成并非只是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不是盲目地认同和接受异国文化,而是涉及了学员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的习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军校研究生学员较之本科学员或其他任职教育学员而言,学习自主性强、目的明确,且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这就需要公共英语课的授课教员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以教为主导的授课模式,转为以学为中心,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员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开展学员自主课堂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另一积极尝试。教员将学员分组,指定某组学员在新单元授课前就该单元主题进行自主课堂活动。研讨课和自主课堂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动机,使学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学员的分析、综合、理解和应用的能力都得以明显提高。此外,教员还通过组织英语角、英语知识讲座等活动,或是推荐原版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和影视资料等,引导学员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使学员获得较为直观的文化知识。这些教学活动对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充分突出了学员学习的主体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培养教员素质,提升英语文化教学能力。学员学习的主体性和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对从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军校外语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员往往是来自语言专业的纯外语人才,受专业的制约,对语言文化中与军队相关的领域知之不多;受军校环境的制约,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渠道有限,去国外进修或培训的机会也较少,缺乏文化教学方面的系统理论学习,更缺少军校研究生迫切需要的外军文化方面的知识积累。因此,教员急需提高教学理论,及时更新相关文化知识,积累教学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素质,并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教员可以灵活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将具有时代感的新知识引入课堂,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此外,教员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上也要多加思考,设计出能引起研究生学习兴趣的各种交际活动。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5)

掌握语言,不需要“攻读”(study),而是需要“熟练”(learn)。当一切都习惯成自然时,你就可以完全从愈学愈难的英语学习中解放出来。因此,针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实行分层次教学,侧重点明确,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培养出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

高职学生的生源组成比较复杂,一是通过普通高考录取招收的普通高中生;二是参加单招考试的中专生;三是初中毕业生(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招收中专生)。普高生英语水平虽然相对较好,但高考成绩达到及格分的仍然屈指可数;单招学生考入高职前,所学英语极其有限,基本上停留在初中水平,初中生就更不用说。极少数学生连最基本的单词都不认识,语法更是一窍不通。至于听、说、读的能力也比较差。另一方面,有相当多的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差,自制力不强,个别同学有焦虑、急躁,甚至厌学情绪。进入高职后所学专业又非英语专业,所以大多数学生根本不重视也没有兴趣学英语。

2.教材

非英语专业教学所用教材五花八门,各院校之间相互不统一;五年制高职所选教材起点高,跳跃性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教材与所学专业联系不紧密,学习过程与专业相脱离。虽然不能完全或部分一致,但应该有联系。

3.教学手段和方法

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上还处于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的阶段,大多数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基本是以课程进度为基准进行满堂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接受能力。此外,教学手段落后,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学还是以“教师——黑板——教材——录音机”为主,外语教学严重滞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的硬件环境。

4.师资

我国高职教育相对国外而言,起步晚,但发展快,尤其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给高职外语教学带来一定压力,教学任务重,师资力量不足,大多数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没有精力去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教师教学经验欠丰富,缺乏高职教育的理念与从事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教师的进修学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教师没有系统地参加过高职教育方面基本理论的培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没有清楚的认识,而且中青年外语教师也少有机会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研修班,很难及时了解到外语教学的新动向和新举措,也很难提高自身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不利于新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英语教学对策

1.适度期望

美国心理学家佛隆提出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激励力量=效价×期望价。这里的“效价”指学生对实现期望目标的估价,“期望价”指学生对实现期望可能性的估计。不难看出,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才能产生激励的力量,否则会适得其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起初都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很多老师会出现厌教现象;学生往往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出现厌学情绪。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避免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高、大、空”的期望。对基础差的同学要求其先以基础知识为主,逐步提高;对基础好的同学一定要正确引导,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通过改变对知识的要求同样也能获得提高。

比如简单的文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自己背诵,并独立正确地完成练习题。不管学生基础是好是坏都能从中获益,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2.分层次教学

五年制高职前两年应和中专生选用同样的教材,教学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应用能力为辅;以听、说、读为主,写、译为辅。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指责,保护学生上进心;多希望少摆困难,保护学生的学习勇气;多个别指导少集体对比,保护差生的自尊心;多让学生总结少做主观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在报考A、B级时应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选报。

3.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使教和学融为一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语言是一种行为,而情感是极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感染学生,以耐心诱导去启发学生。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不把上课当作负担,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将教学内容中的深层次思想内容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起他们的生活体验,进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开发和完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改变课堂“聋哑英语”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听讲、讨论、即景运用练习。构建多媒体网络语言教学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整合丰富的多媒体外语学习资源,达到传统语言视听教室无法达到的功能,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组建外语教学校园网站,由语言教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学生寝室等联网参与,配置一些英语教学课件、影像资料和英语CD-ROM等,还可以与国内外各高校、网站友情连接。把外语教学校园网站建设成为一个网上外语教学基地,使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中心和英语信息中心。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英语气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能力水平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要加强现有教师学历培训和在职培训。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学历,通过每年寒假、暑假选派或轮派教师走出校门、国门进行岗位实习以及编写校本教材等形式,促进英语教学针对性、实用性及师资水平的提高;其次,广开校门吸引外界人才。内部师资培训挖潜毕竟有限,向外界招聘人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亚丽.浅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J].河南大学学报,2001(3)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6)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在全球一体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外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国民的外语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竟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王守仁,2014)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学,教育部1985年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进一步修汀,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15年公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新的《指南》在课程价值、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指南》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着力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的语言技能。

很多学校,尤其是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发展比较成熟。但是我们的分级教学只是简单地把程度好的学生分了出去,其他的学生还是要放到80人左右的普通大班中去教学,这些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学习策略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藏族、维族等少数民族同学或边远地区同学的基础较薄弱,基本跟不上进度,而外国留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都很高,汉语却又很差,根本应付不了翻译训练或测试。因此,学生英语水平的巨大差异常常导致了教师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学生却云里雾里、一窍不通的尴尬局面。同时,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偏多,而学校对课时又总是不断地压缩,从而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境,课堂教学的气氛难以活跃起来,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佳调控的探讨

(1)系统控制论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文秋芳,2012)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所以一个系统应该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和目的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当然,一个系统还常常具有其他特征,如系统的动态性、环境适应J陛、层次性等。必须注意的是,系统的概念是相对的。从某种功能来说一个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从更为广泛的功能来说,它可以是另一个系统的子系统。而控制是为了改善系统的某些功能、特性或为使系统完成某些预定目标而对系统的一种外部作用。在控制论中,将作用者称为“控制器”,被作用者称为“被控装置”或“被控系统”。被控系统与控制器组成一个总系统,称为“控制系统”。(金观涛、华国凡,1983)通常,将外部对系统的作用称为控制系统的“输人”,将控制系统对输人作用的特定反应称为系统的“输出”。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我们总是假定一定的输人会有一定的输出,反之,任何输出都对应于一定的输人。在这种前提下,一个控制系统可以理解为输人和输出变量间的映射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活的灵敏的反馈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J陛、有序性及动态性。大学英语教师是“控制器”,而大学生相对来说就是“被控装置”。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就组成一个控制系统。有关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师“输人”给学生,学生相对地作为“被控系统”对“输人”的特定反应就是系统的“输出”。听、说、读、写、译等的“输出”即是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这一系统要实现有效的控制离不开不断的反馈,而控制和反馈都要依赖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和信息的不断交换。(束定芳、庄智象,1996)只有有效地协调好诸方面的关系才能组成一个高效率的整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系统控制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国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TEFL)中,通过对我国应用型特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在十余年的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依据2015年教育部的新《指南》,系统控制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中国有着重视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是中国大学和教师教育活动的宗旨和根本,我们要始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2016年11月在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暨第十届国家督学聘任工作会上指出,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勇于担当、肩负历史责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主体是语言,而语言是人类的文明标志、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指南》在前言中明确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即“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满足学生个人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即“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变得愈来愈小,国家之间、个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愈来愈近,英语成为了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基石。

掌握作为国际交往工具的英语,不断吸收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先进经验,并最终全面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性。开放的环境是一个竟争的环境。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是竟争的“武器”。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只有掌握了英语,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在国际舞台上参与竟争。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融合思想性、知识性、工具性和发展智力等几个方面,并不是四者择一的关系。作为“控制器”的大学英语教师要把思想性、智力发展、知识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取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情感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英汉语言与文化的双向交流,通过教材中的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来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同时对比我国相应的文化知识,加深对外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比如,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五单元Never Judge by Appearances时,我们对比了美国新任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和中国的颜回,讲述对一个人评判的复杂性。漫画家布莱克(Michael工anBlack)执笔的讽刺绘本《孩子第一本有关特朗普的书》(A Child's First Book of Trump)中,把特朗普讽刺为一只大土豆,描绘成嗜财如命、自吹自擂的商人,再配以一头凌乱金发的形象。书中写道:“他的名字叫美国佬特朗普,皮肤是亮橘色,身形胖嘟嘟的。”2016年西方盛典万圣节期间,各种特朗普造型的南瓜灯极其流行。人们不仅使用传统的雕刻方法还运用夸张的想象设计特朗普造型的南瓜灯。这种雕有特朗普头像的南瓜甚至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Trumpkin,即英文“特朗普”(Trump)和“南瓜”(pumpkin)结合而成的新词。这位言行不羁、常爆粗口、观点极端的大嘴“土豪”,原本在共和党大佬眼中,只是美国大选中陪跑“打酱油”的角色。但出人意料,特朗普异军突起,在民调中一路领先,一举拿下共和党候选人提名,并最终成为美国新任总统当选人。而在中国,《吕氏春秋》中记载的“颜回攫食”的故事,就是孔子和子贡误认为颜回在煮饭的时候偷吃。而实际情况是,颜回见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他想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就把它吃了。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②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气氛

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吸引学生进人知识的殿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最佳调控就是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活泼生动上进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将课内课外、线下线上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尽情享受轻松活泼的课堂,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佳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在愉快有趣的氛围中进行的。当然,层层递进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打开学生快乐学习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特别是,我们的大学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活动始终和社会语言环境紧密相关。在“互联网十”时代,面对2000年前后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调控线上线下资源,融人移动学习和网络学习中的精华,营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强调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二单元Smart Cars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十个小组,如果有汽车工程学院的同学就以他们为负责人,一起探讨智能汽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人汽车生活的十年变迁。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做汇报。最后,教师再把自己搜集的各种图片、视频和最新智能汽车有关的科技新闻分享给大家。对此话题,大多同学都比较感兴趣,从而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能以良好的、愉快的心态来进行课堂学习。

③扎实打好基础,掌握英语交际能力

运用语言的能力建立在语言知识基础之上,只有通过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才能完成。《指南》指出,“输人为基础,输出为驱动”。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同时,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获得巩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控好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之间的平衡,使其成为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王胜利,200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重点关注基本功操练,但更需要反复运用语言知识的交际活动才能掌握。《指南》中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学生“能做什么”的形式来描述的,有关语言知识部分的描述也是有关具体能力的描述。《指南》引导大学英语教学由应试型向应用型转变,引导学生由“学英语”向“用英语学习”转变。所以,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最佳调控手。比如,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一单元Fighting with the Forcesof Natur。时,教师把学生按照兴趣分成两个大组,一组代表拿破仑,另一组代表希特勒,每组再分为五个小组。教师首先解释分析第1一12段的语言点和重点词汇以及第一部分的结构,然后两个大组一个负责第二部分(13一62段)(有关Napoleon的部分),另一组负责第三部分(63一113段)(有关Hitle:的部分)。每个小组分别对该部分的语言点和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分析,并对该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分析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语言,使双基训练和交际性操练有机结合在一起。

④视听说领先,读写译及时跟上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大系统,听、说、读、写、译等又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系统,都是大学英语教学综合应用能力系统下的子系统。在我们整体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听的能力有专门的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来培养,而说的能力有专门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来培养,各自形成各具课程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处于主体地位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中教师还是要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当然要特别体现读、写、译方面的培养,从而实现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最佳调控。

辩论是对语言最佳的综合性学习,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辩论不同于辩论赛,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二者都是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观点,但是课堂辩论就像好友对战,重点是交换观点、沟通交流、增进友谊、追求共识和真理,而辩论赛犹如竟技场比赛,是纯粹的竟争,目的是取胜,其他一切均为此服务。我们在大学英语综合课程中灵活使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四单元Globalization时,提前一节课把学生分成匕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十人左右,每个小组分为正反两方,对全球化进行辩论。同学们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大多谈及英国脱欧、美国总统竟选、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反全球化观点,以及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语言承载文化,而文化影响思维。对一门外语的学习是一个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对目的语的文化和思维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在教师的调控下,辩论不仅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也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最大化地提升,因为辩论使学生进行立体式的、交互式的积极学习,即通过交流、合作和探讨等活动来实现学习目标。

⑤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7)

[4]世界大学城.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EB/OL].http:///blog2012.aspx?bid=10293667,2012-06-27.

[5]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7(245):10.

[6]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探索[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7-210.

[7]王振宏.系统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2-10-09(6).

[8]CEDEFOP: Training for a changing society, pl76.

[9]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2009(6):77.

[10]赵成新,张权.高等职业教育民族化发展观和方法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哲学博士陈剑教授访谈录[N].湖南日报,2011-11-19(006).

[11]杨新焕.高职英语要顺势改革[N].光明日报,2011-12-12(016).

[12]王初明.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5.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8)

摘要:探析大学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模式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合理构建一个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公共英语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原则、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来加以选择。而这些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互交叉的,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适合高校也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对大学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构建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反思;构建

大学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来自于方方面面,首先它是为了高效培养学生的特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公共英语教学在高等院校专业英语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语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专业毕业生以后的发展前景。而许多高校外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外贸等工作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高校外语教育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又要注意打扎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理论功底。

公共英语是外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技能课。在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中,公共英语课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外语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基于此,我们要不断从实践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中摸索出一套真正适合教育教学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中国的教育发展。但是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育还有许多方面的不足值得我们探讨。

一.忽视学生的专业基础差别

大学外语教学主要的对象就是大学生,大学生在入校之前对基本的英语技能具备一定基础,由此很多教师忽视英语基本功的练习,忽视学生的专业基础差别。在当前虽然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在入校时都是经过统一的专业测试与考试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来说,他们在外语以及相关外语理论功底上差别还是非常大的。由于受到地域及地方方言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大众教学法”,公共英语的专门联系更是比较“集体化”,这就使得那些基础差的同学很难跟上教师的脚步。长期下去,学外语的人会慢慢的失去了自己最原始的那份热爱。大学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模式也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二.忽视公共英语教育教学

现在的英语课教学内容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选择的,大学英语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内容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下,我国英语教育主要还沿用五十年代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不加以创新发展,是不能创建一套完整的又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外语教学模式的。而公共英语教学在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中更得不到任何的重视,教师只注重平时的英语基本练习,公共英语、口语练习也没有深入的教学,没有经过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提成,这也正是很多学生考级证书都可以通过,但是与人用外语交流却非常困难的原因所在。

基于上面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合理构建大学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些建议。

一、明确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目标

在我国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培养能真正将外语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人才。因此,大学公共教学乃至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培养的是能为社会做一些实际事情的外语工作者。以此为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于外语工作人才的的需要。对于接受英语教学的大学生来说,教师是英语教育的普及者,除了要掌握英语的基本技能与理论基础外,还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所以在让学生牢牢的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综合人文素质的建设、社会素养道德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外语能够得到深刻的应用,公共文化是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大学公共英语也是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重点。

二、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授课

针对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差别,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授课方式,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外语理论知识和交际水平及技能。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应该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充分的培养他们对外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多采取“小组课”形式的授课方法,教师一般可以把专业程度差不多的学生分成小组,这样大家能够通过共同的交流与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多给他们传授练习口语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习公共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相互学习和讨论。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适时调整,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比如适当增添一些公共英语的公开课、讲座等)。针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既适合高校教师,又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增加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根据上面所说,我们现在的大学外语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还是沿用“老路子”走。我们更应该多尝试一些现代的教学法,在大学公共外语的教学模式上多融入一些现代的元素。通过高校一些教师、教授与社会上专业的英语人才进行交流,讨论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一些涉及到公共英语的内容。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给老师,给学生们讲课,这更能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能激发他们对学习外语的兴趣。同时学生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可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不会感到枯燥,同时也可以在各种富有特色的外语课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己再实际生活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说发音方式,许多学生在练习英语时,发音马马虎虎,不注重一些细节。有时,学生在英语的专业音标方面掌握的还不是特别熟悉,有的元音都不能正确的发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缺点与不足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应为学生示范基本音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更深入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其次公共英语要练习细致的读音,规范每一个音节。把不熟练或不懂的单词单独摘出来,单独进行练习,养成学一点就会一点,学一点就精通一点的好习惯。

总之,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全方位考虑方能找出一条适合大学外语教学的实用之路,不仅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还要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将更加符合学生的特色发展,也将更加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5-03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应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英语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延伸和补充,它的课程设置适应这一要求,符合社会的需要,有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在高职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缩短理论课时”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缩短了英语必修课,与此同时为了适应这一教学改革,各个学校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来弥补基础理论教学的不足。因此,英语选修课适应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它充分发挥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奠定了基础。同时,选修课的开设对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和优化教师队伍,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英语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

首先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现阶段的需要。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高专的一门主要公共基础课程,必须适应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为了适应这一需要,高职高专公共英语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公外教学中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语选修课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符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英语选修课的开设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个人兴趣和促进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技能。由于英语选修课种类比较多,包括行业或专业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小语种类,这样能满足学生的多元的需求和兴趣。既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水平又能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认知风格、专业需求、心理特质、人格特征等诸多因素出发,在满足限定的基础水平的前提下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不仅语言水平获得提高,而且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语言应用技能和比较宽泛的知识[1]。

第三,加强英语选修课建设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实现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高专英语教师面临的现状是:没完没了的重复性教学授课,已经没有了任何新意,教师严重缺少创新动力;自己的专业无法得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无法在科研中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没有深入的科学研究和科研论文,公共英语教师的职称很难评上。面对这样的现状,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建设为困境中的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打开一条路,也必然能够推动公共英语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英语选修课开设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和动机理论

语言类课程的开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其发展目标,有其一定的理论基础。高职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动机理论这两大认知语言学理论。由于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的基本特征是倡导个性化学习、兴趣目标个性化发展,而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中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也是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师的作用在于使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被逐渐接受并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为设置课程、设计课型、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而在当代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动机理论却强调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源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2]。每一门英语选修课或能满足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或符合他们的认知风格和兴趣爱好,或迎合部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有了源动力,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变的显著。当然,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因此我们说动机理论也是英语选修课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英语选修课的现状

结合胡琰[3]对现在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现在高职高专英语选修课现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与教学环境等方面。尽管大部分师生态度上都比较重视和喜欢英语选修课,认为英语选修课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英语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不可缺少的作用。但由于英语选修课的开展尚在初级阶段,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还是评价方式、选修课教材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上有的教师仍然套用必修课的方法,对学生一味的填鸭灌输知识,缺乏新意和灵活性,课程安排上比较死板,大班教学效果较差。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着“一锅端”的弊端,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检验知识和能力的测试类型,能满足大班化教学以及能激发学生正面的考试后效的考核方式[3]。目前国内严重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现有水平和符合其职业需要的英语选修课教材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结构单一,多数教师只懂得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缺乏跨学科知识,所以选修课程多半也只是英语语言技能与文化课,缺少应用类选修课,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无法达到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目的,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更不用说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四、英语选修课对学生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的影响

1.高职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和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英语选修课由于开课门类较多,方向性较强,使学生选择的余地大,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单一孤立的英语知识系统,使之建立起一个融英语基础知识、行业英语技能、英语文化素养等多学科的综合的知识结构,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增强就业适应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对于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了解英美文化增强人文素质,也可以通过行业英语的学习增强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其专业素养;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技能课继续英语学习,提高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总而言之,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既能满足个人兴趣又能提高职业素质,必将为他们的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公共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对公共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样的现状对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下去的话,必将使学生对公共英语选修课失去兴趣,从而无法实现当初的既定目标,公共英语也就失去了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直接威胁到公共英语教师们的生存和发展。

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为了上好选修课,解决以上问题,公共英语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不断改进自己,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公共英语教师可以探索、研究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行业英语或专业英语之类的课程,一些课程还可以尝试采用双语教学。改变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学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公共英语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己开发适合的校本教材,内容上可以灵活地补充更新相关课程配套的内容,以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为侧重点,进行拓展模拟仿真教学。此外,上好公共英语选修课要求更多的英语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因为英语教师不但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英语教学的工学结合[5]。因此公共英语教师应走出去进行业务和专业培训、进修和学术探讨,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校内英语教师也可以接受一些本校培训,请一些其他专业的同行进行专业知识普及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英语教师还应走出学校,到生产实践一线,学习了解一些专业实践知识,从而真正的成为双师型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再加上英语教师自己的努力和钻研,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就会有质的提高,为实现公共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设一系列选修课是目前压缩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必修课、丰富课程设置、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发展模式、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目前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选修课教学的开展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为了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迈向新的目标,广大公共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钻研合适的校本教材,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双师型教师,促使英语教学和英语教师得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可荣,龚丽英.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6,(1):46-51.

[2]李灵芝.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46-49.

[3]胡琰.高职英语选修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09,(7):46-48.

公共英语教学论文篇(10)

一、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强,中国社会对各种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仅仅依赖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来培养翻译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不能立即为各种特殊行业和领域的翻译工作服务,因为其缺乏相关的行业知识。因此,加强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是理工科和其他人文社科类的学生,这类学生学成后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如果其中有一批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人能接受较为系统的英语翻译知识和技能训练,那么这批人出社会后定能成为该专业领域里很好的翻译人才,满足当今社会对翻译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为我国英语教学指挥棒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最新改革对促进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有很大作用。大学英语四六级历来被视为检测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试金石”,参加考试的对象包括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自2013年12月起,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发生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翻译试题比例加重且难度加大,分值由原来占总分的5%增加到15%,题型由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此次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的改革,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加强翻译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我院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1.翻译教学在我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未受到足够重视。

在我院目前使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里,虽然在三个层次教学要求里有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具体要求,但其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与书面信息交流。于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主要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培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心也就自然放在了听说读写上。作为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里最后一项的译就自然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专门的翻译课程安排外,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没有专门的翻译课程,虽然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对翻译的要求,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课堂上,教师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等方面,训练学生翻译能力的机会极其有限,一般只是在分析课文重点句子或段落时,教师才会要求学生尝试翻译,几乎没有对翻译理论与技能的讲授及培训。学生对翻译的练习也局限于课后的几道句子翻译练习题,这些课后翻译练习重点是复习和巩固课文涉及的词汇、句型、句法结构等语言知识,翻译的题材与知识面很窄,教师主要以简单的提问和公布答案的方式对课后翻译练习进行讲解。此外,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不管是对课文的翻译还是给予课后翻译练习的答案,都受限于参考书给出的参考译文与参考答案,很少有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的翻译创造性和主动性都受到很大限制。

2.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不利于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

我院属于三本院校,部分学生入校时的英语基础较差,主要表现为词汇量小,词义含混不清,语法语篇知识薄弱。翻译对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有很高的中英文语言能力,而且要通晓中英两种文化。对于一群英语词汇量小、语法知识含混不清的学生,讲翻译的原则标准与技巧似乎强人所难,在这样的状况下,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侧重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解,此时,翻译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词汇等语言知识。此外很多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认为学英语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英语翻译教学只能是对牛弹琴。

3.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对翻译的忽略。

大学公共英语的教材除了综合教程,还配有相关的听说教程和读写教程,但没有相关的翻译教程。综合教程中对翻译部分的设置是课后翻译练习,主要是句子翻译、短语翻译,也有少数教材适当增加了篇章翻译,但这些翻译练习都是为了巩固教材上所学的词汇、语法和句型。这种教材设置缺乏对翻译理论与技巧的安排,故而教师很难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翻译教学。

4.翻译能力考核方式单一且流于形式,阻碍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

我院大学英语一直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考试试题中的翻译部分有句子汉译英翻译,也有段落英译汉翻译,但是这些题都只是对课后句子翻译和课文掌握程度的考查,只要学生平时对课后的句子翻译练习和课文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没有什么难度。这就让学生觉得学习翻译没有什么挑战性,无非就是死记硬背,失去学习翻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低下。

三、提高我院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对策

1.建立比较合理的适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

我院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是这样的:大一大二上大学英语,大二第二学期或大三第一学期开始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基本没有英语课。笔者认为这样的英语课程设置是有弊端的,英语学习时间短且难以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可进行适当改革,建立有利于英语翻译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且这种课程体系要贯穿整个大学四年。

鉴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高要求,且我院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普遍低下,笔者认为在学生刚入学的一年级可主要进行英语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打下扎实基础。由于翻译不只是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在转换的过程中还要求我们把一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因此在大一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教师还要注意加强中英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对比,为日后系统地学习翻译理论与实践打下基础。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对于课文讲解中或课后翻译练习中碰到的翻译问题,教师可以对某些翻译理念或翻译技巧进行零散的讲解,让学生对翻译知识有所接触。在大二大三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体统地穿插讲解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此时,教师可根据需要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编写,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每个单元加入适量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或教师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级具体情况加入适量的翻译理论基础和技能训练,但是要尽可能形成系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学院应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开设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选修课,如:跨文化交流,中西文化比较等,让对英语翻译感兴趣的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前三年踏实的英语学习后,大四第一学期我们就可以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这样就不会发生学生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中文版还不精通就学英文版的情况,而且具备一定的翻译能力,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翻译技能对相关的行业英语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既有利于专门用途英语学习,又增强学生的“专业加外语”能力,这就为该行业储备了一批未来的翻译人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就要构建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翻译理论和技能传授结合并加以练习。

2.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翻译教学。

目前,我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采用一半课时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室里上,一半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方法,笔者认为学院应该尽可能地完善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给教室配备一台电脑和投影仪,让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都可应用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形式活泼、手段多变、内容丰富等特点。在当代的信息网络时代,应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应用多媒体网络辅助翻译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相关教学光盘,也可以有目的地利用网上资源、录像或原声电影(配备中英文字幕)等营造活泼有趣的翻译教学氛围,这样图文并茂,融视听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可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参与欲望。同时,学院可以统一建立一套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供师生共同应用,该平台可以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由于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个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打破这个局限,课前,教师可以把本次课有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上传到该教学平台上,便于学生自行有针对性地预习。课下,教师可以利用该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和“答疑讨论”环节,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交流、测试、检查作业等。教师需要鼓励和监督学生利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进入公共英语教学平台进行自主与增补的学习。应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就可以使课堂极其有限的翻译教学得以延伸和拓展,使学生有更多练习翻译的机会,并能够得到教师有关翻译方面的及时的、个性化的系统指导。

3.完善大学公共英语测试机制。

我院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测试机制是每个年级期末由教师出三套试题,教务处从中随机抽取一套对学生进行测试。试题中所出内容大部分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只要学生熟悉所学内容,就可以顺利通过测试。这种教考不分离的情况,使很多学生觉得只要考前根据重点突击一下就可以通过考试。于是他们不再有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是应付式地对待学习。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教考分离的方式,比如翻译部分试题可以保留句子翻译和篇章翻译的题型,测试的范围应适当超越教材的限制,有适量的课外题材,题材可以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尤其翻译能力的提高,需要自己平时的努力,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们就会端正态度,改进方法认真学习。

4.加强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翻译教学师资队伍是进行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关键。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应加深对英语翻译教学的认识,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中英双语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翻译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势。此外,学院应给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一些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教师一样的培训或进修机会,让公共英语教师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出色地完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任务。学院应注重培养一批中英文能力强、对翻译教学和研究感兴趣的教师,以满足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发展之需要。这些有能力的教师可在学校内开设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译选修课程,让对翻译感兴趣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借此接触更多的翻译理论知识,通晓中西方的不同文化习俗差异,得到更好的翻译技能培训。

四、结语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翻译教学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建立合理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利用多媒体网络、完善大学公共英语测试机制、加强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提高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质量,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翻译,提高翻译能力。当然,中国大学公共英语翻译教学仍然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探讨,以使其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47-49.

[2]李德凤,胡牧.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2):59-65.

[3]罗选民,黄勤,张健.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1):76-82.

[4]梁涛.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模式[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25-26.

[5]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9):25-26.

[6]马平.CET翻译测试反拨效应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3,(21):231-232.

上一篇: 项目管理研究生论文 下一篇: 电气自动化工程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