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4 15:06:17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1)

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高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2)

2调研的组织

2.1带着目的去调研组织市场调研之前,一般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服装市场调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服装在服装市场上占有大幅的销售额,所以市场调研的内容包括与服装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和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需求调研、竞争调研及合作环境调研。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调研目标,根据具体调研时间的长短,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不要盲目确定过大的目标。一般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的资料,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于服装市场的调研,一般建议人数在2-4人左右。因为在行业当中会有“同行相斥”的现象存在,适当的人数是为了“隐蔽”调研活动,人数太多容易被销售人员怀疑目的;另外,适当的人数也可以进行较为细致的分工,这样才能使调研过程更加有序、效果更佳,如有同学主要调研服装款式细节,有同学主要调研店面,还有同学专门针对服务等。对于学生来说,市场调研的最终目的除了掌握基础的调研方法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为将来的就业培养能力。目前,有一种获得大家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该方法认为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因此要想把市场调研作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平台,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建议是,可以把市场调研作为一个切入点,给出一个任务,让学生在此任务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市场调研完成任务。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参加一个服装设计大赛,目前,国内有很多不同级别的设计赛事,参加赛事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通过赛事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机会。为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赛事,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学生在调研过程中目的就会更加明确,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在调研并完成参赛的整个过程中既可以熟悉市场调研的主要方法,又可以了解常见赛事的主要流程和要求,可谓一举两得,而那些脱颖而出获奖的同学还可以为今后的就业做一个铺垫。

2.2常用的调研方法市场调研方法有很多,如询问法、现场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等,由于服装市场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的局限性,比较适合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可以用于人流量等的调研,一般建议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店面进行观察,可以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如上午、下午、晚间、周末、节假日等,进而综合了解品牌的销售情况。当然观察法比较费时费力,非常磨练学生的耐心。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虎头蛇尾,开始热情度高,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后就完全失去兴趣,对此建议是可以根据时间长短变换组内成员的分工,如观察客流量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小时后和观察店面情况的学生互换,当然前提是这些都要在调研之前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否则就容易出现脱节现象。因此,根据实际调研情况每天甚至每半天调整调研计划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面谈询问法也是服装行业比较实用的方法,如询问消费者、销售人员等,一般建议学生在购买、试衣过程中和这些人员进行沟通,可以是很随意的形式,太过正式的形式一般会被拒绝。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怎样在看似随意的交谈中获得重要的信息,这是需要不断磨练的一个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市场调研其实不应该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去开设,因为作为一门课程,时间上必定会有所限制,而要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则需要长期的不断加强,因此可以考虑将市场调研课程拆分为不同的阶段,穿插至其它课程中进行,如在上设计课程中可以主要调研服装的外观设计(款式、色彩等);在结构、工艺课程阶段,可以重点调研服装的结构线条、工艺特点等等。问卷调查也是较为适合的方式,一般问卷要尽量简短,一页纸最好,让参与者能快速做完。问卷调查的难点就在于被调查者的配合度,现代人出于对隐私的保护一般不太愿意配合。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只是“懒”得配合,但从问卷中一般可以获得很大的信息量。因此,如何说服别人参与问卷的填写,这是难点,因为学生做调研不像企业,企业一般会有“奖品”或“小礼品”赠送,学生在这方面普遍难以达到。如何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别人放下戒备,主动参与调研,这是在调研中必须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另外,不同类型的服装市场应该从不同的侧重方向进行调研,如调研大商场、大型批发市场、专卖店或夜市等,由于每一种市场针对的顾客类型不同,销售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调研一定要抓住该类销售类型的特色进行。大型批发市场一般货品较多,摆放多较为杂乱,一般以大量批发为主,偶尔做零售,货品质量不会太高,一般不会有特殊的促销活动,因此调研的重点可以是产品的款式、色彩方面或销售情况等。另外,对于那些档次价位较高的批发市场,还可以对其产品的质量、工艺方面进行调研,这类批发市场基本都会做零售,甚至和大商场的陈列、服务等类似,只是兼做批发,对于这类市场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大的商场产品质量一般较高,服务也比较全面,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商场的促销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各种节假日,商场的周年庆、传统节日,甚至是国外的一些节日都会有各种名目的促销活动,因此对于这类市场,除了可以对产品本身的质量、面料、色彩、款式、服务等进行调研,还可以做不同品牌之间的对比,尤其可以着重调研其促销模式以及服务方面。专卖店和商场类似,但一般主要以单一品牌为主,因此要对某一品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着重调研专卖店,因为专卖店一般货品比较全面,从男装、女装、童装,甚至配饰方面都可以进行调研,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专卖店。普通零售市场,可以位于城市的任意位置,有集中的,如常见的地下商场,也有分散在各条街道或小巷中的,这部分服装一般档次普通,销售环境差别较大,可以着重调研起销售模式,或者服装的款式、色彩等方面。夜市也是服装市场较为特殊的一个分支,虽然夜市的服装一般品质较差,但其种类丰富,款式一般较为新颖,价格便宜,这些都可以作为调研的内容,另外,夜市特有的环境氛围和吸引顾客的模式也是值得研究。

2.3调研技巧在调研之前,除了基本方法的掌握,一般还需介绍一些调研的技巧,出于保护自身产品的目的,一般服装店铺都不允许拍照,调研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偷拍,因为实地照片可以体现很多产品的信息,这是在网络等渠道绝对获取不到。目前随着智能数码产品的普及,偷拍相对比较容易,此外现在智能产品的像素也较高,照片效果好。第二个技巧就是性别搭配,一般建议男女搭配,这样各类服装都可以调研,都可以试穿。第三点是穿着要正式,不要太过随意,目前,国内大商场和专卖店的服务比其他销售模式全面,销售服务到位,不管是什么档次的购买者只要进入店面就会被热情的招待,可以随意试衣,因此调研人员可以在试衣间进行拍照等,有的品牌甚至可以随意在店铺内部拍照,但大部分的拍照还是要隐蔽进行,一旦被发现都会劝阻,其中也不乏一些素质不太高的销售人员,可能会因此起一些正面的冲突,或者觉得调研人员不太像该品牌的消费人群,就不会热情接待,甚至被赶出店面,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一般建议根据商场的品牌档次,尽量穿着适合的服装。批发市场的销售服务一般较少,因此调研要进行的更隐蔽,尤其是拍照一定要注意方式,有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因为拍照被管理人员发现而被尾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本身的基本素质要提高,不轻易和销售或相关人员起冲突。

2.4调研实地的组织由于服装市场调研的特殊性,一般指导老师不能进行现场实地指导,所以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了解更多的内容。每一个调研任务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看调研方法是否得当,在教学中一般是建议“一天一总结”,因为学生的经验一般较少,事先的调研计划可能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经过每一天的调研都会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人员的安排不合适;或者调研的目的不明确;甚至由于各种原因,事先的调研计划完全无法进行的情况都会发生。因此,每次调研后的总结是必须要进行,如何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需要指导老师本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3资料汇总

3.1数据处理调研结束后必须要进行资料汇总和分析,资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是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如SPSS等,但对于非专业人士,特别是偏艺术类的学生来说,SPSS略微显难,所以建议可以先用EXCEL进行处理,但该软件只能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处理,作为初学者是可以使用的。如果要进行非常专业的数据处理分析,专业软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对于那些将来致力于从事相关行业的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学会使用专业处理软件。

3.2考核方式实践课程的考核难度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常见的方法是以平时表现加最终作业的模式。平时成绩一般较难把握,因为实地的调研往往指导老师不能在现场,就只能通过同学的评价以及当天工作量的检查来综合评定,难免有失偏颇,但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是尽量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另外,在考核当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如在调研结束后,可以让每个小组针对调研做一个全方位的汇报总结,全班同学都要参与,可以就汇报情况同学之间相互打分,既吸取好的经验,也可以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这部分成绩可以纳入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做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攀比心理,因为要相互打分,自然会在调研中更加努力。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服装专业的人才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向该方面人才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改善原有的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与设计能力,将服装设计过程简化,已成为目前高校服装专业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对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并通过实践说明教学模式的变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1.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现阶段,各高校的服装教师多数是刚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或者研究生,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有一部分的教师更是转专业的学生,缺少关于服装方面的知R。教师由于缺少现论知识基础,导致教学模式出现结构陈旧的情况,使学生对服装专业方面的知识缺少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建立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对于整个教学至关重要。而建立师资队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教师队伍进行“双师型”培养,引导教师不断在服装企业进行实习,在课余时间安排服装方面的锻炼,将优化教师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作为重点锻炼,使服装专业教师拥有较强教学水平以及理论知识,另外,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工作经验。

第二,坚持遵守“专兼相互结合”原则。一些事业单位经常会聘请部分兼职教师,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使师资结构更具有专业性,更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

2.设置完善且新型的服装专业课程

在高校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的相互结合,从而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学习平台。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服装专业的课程设计过程较为烦琐,理论和实践课程时间安排不平衡,知识点连接不当等问题,导致知识学习平台难以构建,想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根本上的改善,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服装设计课程为主。服装设计课程包括对服装基础造型和服装基础设计、服装设计绘画以及服装工艺等课程。教师要改善传统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模式,系统化地向学生阐述服装设计的理念和相关设计方法、服装发展史与文化建设、未来服装流行趋势等,将服装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

第二,开设以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以及服装材料为核心的服装实践课程。如服装结构学和服装工艺制作学、服装材料以及服装生产质量等实践课程,改变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课程与实际需求不脱节。

第三,开设相关的辅助课程,如服装营销课程和贸易理论课程等,在高校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辅助课程有市场营销学和现代服装学、企业经营管理学与国际贸易理论、服装专业英语学以及商贸英语等,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加深其对现代服装理念以及先进管理手段的理解。

3.关于专业课程教材的修订及撰写

在高校服装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材具有繁杂和版本多样的特点,在老式教材中,关于服装理论的思维方式过于陈旧,相关的市场需求数据已经过时,某些教材中甚至出现相互矛盾或相互背离的现象,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想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培养,需对老式教材进行不断的修订,剔除错误或陈旧的观点,增添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撰写适应现阶段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服装专业教材,从而为社会提供适用型和高效型的人才。

综上所述,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社会提供综合型、高素质以及应用型的人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于提高服装质量和实用价值等方面,体现高校在服装教学中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勇于承担自己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义务。

参考文献: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4)

现代服装已经远远超出了蔽体、防寒、保暖的基本功能,它是现代人追求美的一种集中体现。服装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因此,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加入服装行业促进其发展,服装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加大。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开设有服装专业,服装专业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与服装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服装专业教学的重点是实践教学,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纸上谈兵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国现阶段中职院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将进行详细探讨。

一、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在整个服装专业教学乃至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与中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宗旨有密切联系。中职院校是向生产制造业输送一线人才的重要场所,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场所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当然,服装专业也不例外,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将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在整个服装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服装专业教学应该着重把握的环节,对学生日后的就业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二、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死板教条的教学观念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相对较差。在教学中,一些中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师在上课期间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机械,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无法满足学生对未知的渴求与好奇心。由于中职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龄阶段,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创造出无限可能,但是这种死板教条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是不可取的。

2.工艺比较落后

中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师目前大多还在沿用传统的“师带徒”方式开展服装专业的教学。“师带徒”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优越性,徒弟可以学习师父的经验,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不容忽视。这种教学方式专业化和体系化不强,学生无法学到系统化的知识,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经验。但是社会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的经验无法跟上服装发展的潮流,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

3.教学设备比较落后

由于中职院校的资金比较匮乏,学校无法购置比较先进的设备,学校的教学设备无法跟上社会服装行业发展的需求,更谈不上国际接轨。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接触的都是比较老旧的设备。在先进科学技术大潮的引领下,国际和国内的服装企业都已经在使用电动缝纫机缝制衣物,但是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中却没有这种先进设备,这导致学生的实践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参加工作后还是得重新学习新设备。

4.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双师型教师对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中职院校服装专业开展双师教学的并不是很多,这阻碍了学生对企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了解。另一方面,我国中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实施课程教学,没有深入生产一线的机会,对现今服装行业的具体生产技术和技能了解不透彻,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

5.供需矛盾大

我国服装行业对技术人才和技能娴熟的缝纫工的需求量在逐年加大,但是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却不高,二者之间的矛盾比较大。同时,我国一部分技校停办服装专业导致我国服装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服装专业缝纫工和技工的薪资待遇比较低,劳动强度大,这导致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后跳槽的人数比较多。另一方面,在中职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工种教育,对培养目标界定不清。对学生采取大班式教学,这导致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与企业的需求不符。

6.教材滞后,与市场需求差距大

中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教材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教材。很多学校的专业教材都是在书店购买的,购买的教材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教材的落后性集中表现在工艺的落后性,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许多教材中的设计和裁剪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落后的理论也就意味着落后的实践教学。因此,教材的滞后性造成实践教学的滞后性,这是制约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

三、改进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1.专业教材内容的改革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反映出教学问题,不断对教学理论进行完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感兴趣。在服装专业的教材内容改革中,首先服装专业课程需要按照不同服装款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大量采用图文并茂的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接受。其次,保持传统教学内容的优势,积极开拓新的服装教学内容,服装工艺的推陈出新,具有较多的新鲜元素。再次,在服装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去掉陈旧、不合理的内容,增加新的、专业化内容,编写出新颖的实践教材。最后,教材内容的改革必须适应市场大环境的需求,根据市场所需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创新出新颖前沿的服装制作工艺。

2.教师应该积极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环节,但是中职院校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的,因此服装专业的教学应该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践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了解实践的原理,让理论学习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掌握实践技能。例如服装专业的毕业设计,应该由一名教师对学生践行一体化的设计与指导,让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全过程,让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全过程,实现教学一体化。

3.学校应加大对教学实训设备和场地的投入力度

实训设备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工具。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学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的投入力度。实训设备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社会的需求进行采购。如果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训设备上,应该和校外的企业进行合作,租赁校外企业的设备或者场地。校企合作是加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训机会,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服装行业的生产状况和流程,更多地了解企业的先进设备和工艺,明确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学生进厂实践应该分阶段,在对企业和生产状况有一定了解之后再进行实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应用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掌握市场最新动态,在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中应该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互联网中寻找大量与服装设计有关的素材,通过图片、课件、案例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服装专业的特色,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同时能够将自己的作品传到网上供更多学生赏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5.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院校服装专业要突破困境,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应该转变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纸上谈兵的现状,要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摆脱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学校和教师要明确服装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并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最后,理论教学一定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四、小结

中职院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是服装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许多问题,本文对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希望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能突破困境,取得新进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张蕾,邹铮毅等.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

[2]王新华.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3(Z2).

[3]施捷.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多维结构探索[J].职教通讯,2013(36).

[4]范滢,占必传.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J].职教通讯,2011(24).

[5]何宜罄.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困境及对策出路探究[J].艺术科技,2013(6).

[6]秦燕红.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调查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5(8).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5)

关 键 词 :艺术生 对口生 课程设置 专业能力 岗位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性。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技术教育,它更多强调了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综观20余年来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历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市场需求还有不相适宜的地方。

首先,办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雷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在宏观内容的编排上,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这样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较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许多服装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岗位上,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能力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其次,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脱节而造成技能教育的重复,或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空白”。如何提高培养现有的生源质量,让他们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二、课程设置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生源制订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按单元模式设置是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教学计划中既强化必需的理论知识基础,又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使二者有机渗透、互为补充。实习及实际训练操作占总学时的60%—70%,并坚持技能训练四年不间断的教学方法。

根据行业岗位知识与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可按学分制的形式实施专业教学。在统一修完基础课与专业单元基础课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专业岗位的不同方向。专业岗位方向的设置分为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方向。这样既可充分地挖掘学生不同的专业岗位潜力,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行业发展中对不同专业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的设置

1.基础能力课程

对口生源学生实行“1+4”学制。入校第一年,首先,重点加强文化基础及相关服装绘画基础教学。例如,大学语文、大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素描、色彩及构成等课程。其次,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对比制,在教学上实行与艺术生先不同而后同的分级教学。对口生在职高的三年中,进行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基础、服装缝制工艺等部分初级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对服装缝制工艺课进行了相应的技能训练,而素描、色彩、构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并且文化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加强他们基础文化课教学和艺术基础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2.基础专业能力课程

艺术生的第一学年、对口生的第二学年,在基础专业能力课程的设置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专业基础平台,针对基础专业课进行重点设置。如:设置了素描写生、色彩写生、服装概论、服装材料、服装史论、服装机械原理、服装厂设计的课程,使学生从服装文化、服装市场、服装生产等环节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专业岗位方向的划分与深入学习,提供了专业能力的基础素质。对口生相对艺术生又增设了专业素描、艺术概论两门课程,艺术生增设了服装技能训练课程。

3.专业岗位技能课程

艺术生的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上学期,也是对口生的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的上学期,针对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根据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岗位方向,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按专业课题组来设置课程。设置了男装款式设计、专题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立体结构设计、衬衫茄克衫的缝制工艺、西装旗袍的缝制工艺、服装CAD、服装电脑设计。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服装设计与产品企划方向增开了影视鉴赏、服装产品设计、形象设计、服装综合设计和视觉传达等课程。

4.专业岗位实践课程网

艺术生第四学年上学期,对口生的第五学年上学期,在教学内容上将服装生产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融入课堂中。在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中,课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基本为7∶3。艺术生第四学年、对口生第五学年的下学期,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习,以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沟通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及创新意识。在专业岗位实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5.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的实施

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主要以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市场需求来确立。学生按不同的专业岗位方向,选择指导教师,在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课题项目。课题项目的内容形式,可根据企业品牌的专营方向、定位及要求提供产品设计企划、款式开发、结构板型,或根据企业提供的面料来设计成品,或向企业提供市场所需调研报告。课题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真正使学生的设计与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市场的检验。有效地锻炼、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完成专业课题的能力。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集中制定教学考试标准,集体评定等次。

参考文献 :

[1]章建春.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2(24):33.

[2]沈美媛,侯凤仙.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教学原则——上海群益职校专业模块教学实践探索[J]. 职教论坛2003(12):25.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服装专业校企合作

一、服装专业学生实行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式

绝大多数服装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只是学到了专业理论,对于真正的服装生产流程并不十分了解。校企合作的方式,就是将学生投入到服装企业生产一线,通过观察生产流水线并动手实际操作,从而切实了解掌握服装加工的实操技能。在进入企业实习的阶段,注重的是锻炼动手能力,这是在学校日常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例如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程,学生在学校只能完成单件服装的制板、剪裁,当深入到企业之后,实际看到的是批量生产服装,在多层布料上排板、复板、剪切等,经过多重工序加工批量生产所需的裁片,还包括人员的分工协作、各种辅料的准备,不同工序的加工标准及质检要求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校无法了解和掌握的,只有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学习领会,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到企业,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验证巩固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快速地将之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所以,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书本上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使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脱节,用实践检验理论,用理论促进实践。为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符合社会生产实践需求的人才搭建平台,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企业是社会商品的生产者,对于学校的专业知识而言,企业更看重的是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学院特别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仅就专业知识纸上谈兵,而是学校依据实际情况,特色办学,做好校企合作的实践尝试。

1.创建专业的工作室

动手难、没有实践操作经验,是当今人才培养的瓶颈。根据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优势,我们可以在院校创建专业的工作室,模仿企业的技术室、工艺室。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企业提供的任务单,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完成较为简单的服装部件的制作。还可作为企业的一个外加工地点,使学生对企业的工艺要求和生产流程有初步的了解,逐渐地达到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发挥专业工作室功能,组织学生一边复习平时学习的服装专业知识,一边传授教材以外扩展的知识。为学生布置功课,检查指导学生作业,不间断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不足,逐步完善和改进教学。还可以在工作室中添置一些专业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扩大知识技能外延,增强学生对服装专业的喜爱,加深对服装行业的理解,拓展服装专业知识和技能空间。

2.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穿着越来越追求时尚潮流,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也融入到服装生产中。所以服装专业教师也要结合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服装需求变化,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调整教学计划,将新鲜的思想与教学理念充分的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将服装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插入企业的技术要求、工艺编制、管理程序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企业的各种岗位角色,为后期的定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可以聘用有经验的企业退休技师作为专业的指导教师,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和专业技能的辅导,使学生及时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效结合。学院还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组织学生制作服装产品实物,定期开展服装产品制作评比竞赛,举办服装实物展,通过竞赛评比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服装专业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服装制作整体技能水平。

3.渗透企业理念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7)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门类。多年来,我院服装设计与工艺系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及企业用人岗位的需要,将专业分成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服装设计方向;另一个是服装工程方向。无论哪一个专业方向,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把服装作为商品将其生产出来进行销售。在这一生产环节中,归纳成主要教学内容则为:设计―制版―工艺三大部分,其中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服装成品产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步骤。同时,教学计划顺序的安排,也与企业生产顺序同步。

一、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我国服装专业教学仍然处于以传授设计理论为主、技术点播为辅的局面。而服装专业则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当今社会是经济腾飞的时代,衡量服装设计作品的好坏,已不是只从艺术的角度,而是从艺术、技术的结合体――服装产品是否符合市场,是否能够在所投放的市场上存有一席之地,能否被消费者认可,这才是衡量服装产品好与坏的标准。因此,服装教学要和服装市场相结合要和服装企业生产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使服装专业教学,在教学链的基础上形成服装产业链。

服装教学中产学结合的研究,是把服装专业课程与服装企业生产联系在一起,并运用于服装生产链中。在生产中学习,教学成果在服装产品中体现。

二、服装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

(一)服装专业理论课种类

服装专业是一门比较特殊的专业,我院服装专业分为两个培养方向,其专业特点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因此,理论课尤为重要。在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理论课大部分在大一年级开设,且两个方向的课程和内容基本相同。理论课程种类有:《服装概论》《中外服装史》《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服饰图案》《服装设计原理》《人体造型表现》《下装结构设计》《女装结构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等十余门课程。

(二)服装专业理论课的特点

服装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其中服装专业的理论课多数属于基础课的范畴。传统的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就是以教师一味的灌输讲述为主,学生听起来乏味、厌学,课堂效果和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而服装专业的理论课区别于其他专业理论课的两大特点是: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根据服装专业特色,所有理论课程基本上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使学生更直观、更系统的了解并掌握知识要点,更好的吸收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较好。

其次,服装专业的理论课课时是由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共同组成,根据课程特点,实践学时在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量有所差异。这样将理论课学时进行合理分配,在教学形式上更加灵活多变,学生也可通过实践学时来巩固和吸收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可以在较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三)服装专业理论的授课形式

由于其理论课程存在着一定的专业特点,因此在授课形式、教学方法上都与其他专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本专业理论课根据其课程要求主要授课形式以教师讲授+实践练习两部分构成。如《服饰图案》课程总学时32,实践学时12,教师可将12学时合理分配到每节课中,其中重点内容可以多加实践学时,这种授课形式学生在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流动的指导、答疑,加深影响,巩固知识要点。

三、我院服装专业理论课的改革

(一)新、老教学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注重技法表现和创作意图,而忽视市场流行和服装消费者的需求。实践教学课程在整个的教学比例中所占分量极小,能够把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师也极其短缺。导致毕业生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距离。其根本原因就是学校的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过多,而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掌握的太少,教学远离企业需求,使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中处于较尴尬的局面。

服装专业教学产业链的教学方法,是把服装专业技术课程运用于服装生产链中。教学成果在产品中体现。学生在生产中学,教师在生产中教。让教学在真正的服装产业运营的情境中进行。在此情境中,不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拉近了教学与企业用人需求的距离,使教学内容应用性更强,使学生更加具备创业和就业本领。

(二)产业链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我专业将教学计划的安排按照企业生产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按照服装从设计-制版-工艺这样的顺序,将相应主干课程在顺序上做了适当调整。在教学链建立的前提下,才能够将产业链得到实现。如在第二学期里,我们开设了《服装设计原理》《下装结构设计》《下装工艺设计》等课程。以这3门课程为例,就可以将教学和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最后形成批量生产的产品。服装生产的第一步就是先设计款式,我们在《服装设计原理》这门课程中要求学生的设计款式贴近生活,符合流行,以实用为主,能够直接投放市场进行生产的。学生把自己在设计课上设计的款式,通过下一门课程《下装结构设计》课的学习,将该款式制成11工业用版,接着通过《下装工艺设计》课系统的学习,将其变成成品,最后在下装工艺实习课中把所有学生制作的成品挑选出较好的几款进行批量的流水加工。最终,把所有商品拿到华德霓裳工作室面向全院师生及校外顾客进行销售。

四、结束语

服装产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我系首次在教学中尝试与应用,即教学链的形成之后又一次较大的教学创新。产学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拉近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同时,在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前提下,提高了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应用过程中,教研室全体教师在每一环节中,都不断探讨、总结,摸索着适应本院校学生的特点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在教学环节中感受到企业生产中的环境氛围。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8)

一、服装表演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当然,对我国的服装行业也是。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的服装行业当中,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少有人会选择从事服装行业,就更不用说具备高素质以及极强专业技能的人才投入到服装行业当中。根据这个情况,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希望通过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带动我国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

然而,也是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当中,更加注重的依然是表演理论知识学习。然而,对于服装表演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才是真正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

二、提高当前服装表演实践教学的方法

在目前的服装表演学习当中,学生更多的是对服装表演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势必会让服装表演学习的成果与标准与市场的要求越来越远。与此同时,在进行服装表演的设计时,学生很少能够做出富有创意以及更为时尚的元素,这样一来也不能满足市场对于该专业学生的要求。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实践活动的经验,因此在进入到实际的表演中,往往会过于的羞怯,或者是因为紧张而使得表演无法正常的进行。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提高当前服装表演的实践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能够真正的投身于服装表演行业当中。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要想提高当前的服装表演实践教学,那么学校在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必须要进行优化。当然,优化工作也一定要基于本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实际表演与学习情况来进行。而在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时也需要注意,教学内容必须要包括几点,首先就是对于服装表演的理论知识要进行详细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服装表演这个专业。其次,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服装表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服装表演的理论知识,并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最后,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身体情况以及特点和特长来制定不同的培养路线,这样才能保障让学生发挥所长,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自己的特长投入到服装表演当中。

(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要想提高当前服装表演的实践教学效果,那么提高负责服装表演课程教学的教师职业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行业每天都在不断发展着。因此,作为服装表演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于服装行业当前的发展也要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方法

(一)参加服装表演比赛及其相关活动

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通过实践的活动来展示自己并且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那么参加各式各样的服装表演比赛以及相关的活动是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对接最有效方法之一。只有真正处于那个场合的时候,学生才能更好发现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并且有针对性的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改进自己,让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更好的实现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从而培养出集理论知识、专业素质以及实践经验于一身的,更加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9)

南通大学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有23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3.6万余人,设有9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以及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立项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是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3年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单位,2013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等,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长效机制。

学校坚持科技强校与自主创新,拥有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级工程中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创新载体。合并组建以来,共承担“973”计划课题2项、“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54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07项,荣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成果奖、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高层次奖励。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44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486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143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专家、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博士计划、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

学校广泛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香港、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多个国际交流项目。

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优秀单位。校党委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党校获得“江苏省红旗基层党校”称号。

二、相关学院简介

(一)艺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有教授12人,副教授45人,博士6人,硕士75人,硕士生导师25人,聘请了南开大学范曾等十多名全国教授为兼职教授。学院拥有四幢艺术楼和相配套的教学楼,其中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画室、雕塑室、模型设计室、染织设计室、漆画设计室、展厅、琴房、演出厅等较为完善的教学实训设施。

学院现有美术学、音乐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美术学(师范)、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动画、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等九个本科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受到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另外,学院设有与英国格林多大学“2+2”和“3+1”艺术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目前有在研项目20项,其中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编辑出版专著、教材二十余部。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及主要学术会议上三百多篇,其中核心刊物一百余篇;获省级(含)以上科研成果(含作品)奖励三十余次,指导学生获省级(含)以上奖励四十余次;每年组织教师作品展、音乐会十余场。

(二)纺织服装学院

学院设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含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2个专业方向)和非织造材料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学院是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和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三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本科生近1500人,研究生5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7人,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6名、副教授27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5名、讲师和实验师27名,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达93%,其中多人曾到美国、日本和韩国进修深造,聘请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为兼职教授。学院设有1个实验中心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拥有炭纤维应用技术研究所、交通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染整技术研究所、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染织艺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企业纺织新材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通市新型碳材料重点实验室、南通市纺织服装技术研发与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南通市特种与功能化纤维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市级科技平台,并与多家企业共建了“江苏大生纺织工程技术中心”、“逸谷服装创作设计中心”和“通大云幅服装设计中心”,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教师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近5年来承担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21项成果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纺织服装学院是南通大学创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建院以来已为我国纺织服装业输送了数千名优秀的高级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纺织服装战线的科技精英和领导骨干。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100%,每年均有多人被重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三、招生专业介绍

(一)美术类专业

1、美术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进行美术理论、创作研究、艺术管理等社会应用方向以及高等、中初等学校进行美术教育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中外画论概要、雕塑、绘画(中国画、油画、壁画)专业技法、各类艺术设计技法、书法、技法理论、材料研究、计算机应用(绘画与设计)等。

2、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独立或加入团队从事平面媒体、广告设计、商业美术、展示空间设计、网页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能胜任在出版社、报社、电视、网络等大型传媒单位或设计机构从事产品设计市场调研、艺术设计、策划和设计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图形设计、字体与版式设计、标志与企业视觉识别设计(VI)、平面媒体设计(广告、海报、POP、DM)、书籍装帧、装饰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及展示设计等。

3、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环境景观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室内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园林设计等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美学概论、艺术概论、素描、色彩、速写、雕塑、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外环境与建筑艺术史论、漆艺、陶艺设计、材料、工程概算、设计表现、透视与制图、景观艺术规划及设计、园林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会展设计、模型制作、人体工学、毕业设计及论文等。

4、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能够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产品设计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工业产品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视觉传达等设计、研究和教学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造型材料及工艺、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各专业设计等。

5、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配饰设计和研究,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以及时尚潮流;掌握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设计学、服饰图案、服装画技法、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史、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市场营销、服装CAD等。

(二)音乐类专业

1、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和文化素养,掌握一定声乐、钢琴、器乐演奏、钢琴伴奏和舞蹈表演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与相关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素养的从事音乐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音乐史学基础、合唱与指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形体训练与舞蹈基础等。

2、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演唱、演奏能力,专业技能突出、适应面广、综合能力强、富有活力和艺术热情的高级音乐专业人才。本专业为各种演出团体培养专业演员,为各种大众传播部门、文化基层部门、演出公司培养从事音乐创作、编辑和策划的组织人才。

本专业分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等三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舞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等。

(三)服装表演专业

1、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能从事时装模特、时装表演编导、模特经纪管理以及服装设计、形象设计、服装营销等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形体训练、服装表演编导、形象设计、影视表演基础、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心理学、服装史、服装市场营销等。

四、报考条件

1、符合高考报名条件,身体健康。

2、美术类(校考)、音乐类(校考)专业只招收文科考生,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校考)专业文理不限。

3、美术类(校考)及音乐类(校考)专业招收的考生需取得所在省艺术类专业统考合格证。

4、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校考)专业招收黑龙江省籍1995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未婚青年,身高最低要求男180cm、女170cm。

5、音乐表演专业招收具有音乐专业技能者。

五、专业考试

(一)报名、考试时间和地点

类别

省份

报名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联系电话

服装表演

黑龙江

网报

1月18日-1月19日

1月23日

0451-86655180

音乐类

山东

网报

1月18-2月17日

2月20日

0536-8271777

美术类

山西

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区

1月30-31日

2月2日

0351-3179588

山东

网报

1月18-2月17日

2月20日

0536-8271777

黑龙江

网报

1月18日-1月19日

1月23日

0451-86655180

注:美术类(校考)专业拟在山东、山西和黑龙江三省共招收本科新生70名以上,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校考)专业在黑龙江省招收本科新生12名,音乐类(校考)专业拟在山东省招收本科新生12名。各省参加校考的考生只能在所在省指定地点报名考试。

(二)报名时应办手续

(1)交验本人身份证及相关省2016年普通高校艺术专业考试准考证明;

(2)缴纳报名费、考试费(美术类150元,音乐类及服装表演专业200元);

(3)领取《南通大学艺术类专业考试准考证》。

(三)考试科目、内容

1、服装与服饰设计(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专业(满分400分)

(1)身体条件:测定身高、三围、形体比例等(自备泳装);

(2)才艺:自选舞蹈或健美操(自备音乐带、服装,时间不超过3分钟);

(3)台步:步态展示(自带高跟鞋);

(4)口试:语言表达能力及其他专长。

2、音乐类专业(满分400分)

(1)视唱;

(2)专业技能:考生在声乐、钢琴、器乐中任选一项,考生准备曲目2首(抽其中一首为考试曲目);

(3)加试:考生在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中任选一项作为加试科目,加试科目不得与专业技能科目重复。

3、美术类专业(满分400分)

(1)素描 (2)色彩

(四)成绩公布

我校于4月1日前寄发《南通大学艺术专业考试合格通知书》,考生也可根据专业考试准考证号在南通大学校园网上查询自己的成绩,网址:zs.ntu.edu.cn.

六、录取原则

1、音乐类及服装表演专业:取得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参加高考文科类考试(服装表演专业文、理兼收),其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线,填报我校志愿的进档考生,我校将根据其专业考试成绩由高到低分省按计划数择优录取。

2、美术类专业:取得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参加高考文科类考试,其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线,填报我校志愿的进档考生,我校将根据其文化与专业相加后的总分由高到低分省按计划数择优录取。

3、凡通过我校专业测试的考生,我校严格按教育部及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七、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南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226019

服装专业教学论文篇(10)

一、艺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现状

艺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目前在高校中有三种存在形式:艺术院校(如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理工等综合院校(如北京服装学院、闽江学院等)、师范院校(如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存在于这三种不同的类型院校中的专业,其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均不尽相同。

实际上,从民国初期的图案教育一直到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我国的设计教育主要源于工艺美术教育,长期从属于纯美术(绘画)。现代中国的设计教育萌芽于20世纪初期,探索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个多世纪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从“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发展阶段。虽然我们曾经在民国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引进学习了“包豪斯”及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和体系,但是并没有真正切入到制造产业和教育体系的深层,而仅仅是浮于形式模仿的表层形态,没有能够从理论上对艺术设计及其学科给予科学的认识与界定。WwW.133229.COM

现代中国设计教育模式,在事实上已经造成了我国设计教育体系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新一轮落后,看看亚洲新兴工业国家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设计教育和制造产业的同步发展的成功案例,足以证明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所在。对于正在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唯有从理论上对艺术设计及其学科给予科学的认识与界定,才能够在实践上指导我们的设计教育。

二、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是它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是一张网,无论是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或哲学、美学等人文学科,还是物理、化学、机械等应用学科都与之相互渗透、互为所用。本文作者经过近年来对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较全面的深入研究后认为,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艺术工学人才就是人文艺术素养高、懂得科学技术、了解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艺术工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培养模式。

将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诠释为艺术工学,从理论上对指导国内艺术设计类(环艺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实际上,根据新市场需求和设计学科交叉特点,各国对设计教育都迅速做出了调整与改革。如日本近年来就成立独立的“艺术工科大学”,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从本科至博士课程都授予艺术工学学位,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特色十分鲜明。作为国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共同点是“艺工结合、文理渗透”,新体系、新方法、技术型的一体化特征十分明显。

三、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艺术工学特色本科专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人才培养目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更要瞄准未来服装产业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服装产业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服装产业发展之惯例。即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非工程科学型,也非技术管理型,而是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通才复合型。

(2)人才培养过程。坚持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三个“零距离”和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即“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零距离的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3)人才培养管理。为了保证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管理规章,能够保障人才培养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能够保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有机协调,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转。

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第一次出现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它是将原有的“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等专业压缩合并新建而成的。作为地方性大学闽江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一方面具有文学艺术特征,属文学的艺术设计领域;另一方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又具有工学属性,属工学的纺织科学技术领域(或曰属于轻工纺织类)。显然,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文理交叉、艺工结合的专业,无怪乎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都注明该专业可授文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作为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其学生为艺术和工程相结合的艺术工学复合型人才,其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应用为目的,以服装设计、现场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技术、管理规范和相应的标准使用等应用为主的内容框架,沟通产业论、服装企业管理、商品策划、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属于应用性极强的专门知识体系,其课程具有“艺术技术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特点。

四、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着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等,无不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包括:(1)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要求。大学本科教育目前正在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毕业生正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非精英人才。从目前我国的专业教育层次(即中专、高职、大本、硕研、博研)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以往,我国很多高校确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职业定位是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或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事实上,大学本科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还比较有限,再加上大学生实践经验比较匮乏,所以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线实际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即,现阶段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门人才,而非以往定位的服装设计与工程的高级专门人才。

(2)人才知识结构的定位要求。由于社会分工的客观存在,虽然现代高等教育也强调“通才”教育,但高等院校还是必须要设置相应的专业,以使所培养的人才既具有一定的专长,有具有较宽泛的基础,即“通才+专才”。

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是以服装为主体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是一项技术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专业活动。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在复杂的服装设计、生产和营销工作中从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具备的知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按照“服装设计与工程”来设置核心课程,即根据服装市场需求设置“服装设计”或“服装工程”等课程。

(3)人才素质能力的定位要求。面对服装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还应具备以下素养:

①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掌握人文知识程度和运用人文知识进行审美的能力,主要包括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人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曾有位学者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②科技素质。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式的需要,人们崇尚简洁美简约主义,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可能,人们又强调个性美。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正在影响到我们的思想、文化和美学等各个方面。

因此,理解科学精神和科技价值观念,掌握科技工作规范,正确运用科技思想方法,具备科技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应有别于传统的科技知识教育,注重面向社会生活实际,培养掌握新技术并运用实施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技术的能力,体现时代性。

③职业道德与修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应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具有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创立名牌,我们的服装设计者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与消费观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的文化正在发生着渗透与融合。今后的服装,一方面要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不断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长。这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设计生产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世界性的服装。合作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服装设计与工程的专业,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与团队成员、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客户等有关人员和部门进行交往,以便能主动地、高效地开展工作。

五、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为本科专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其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或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表达技能,或掌握服装构成原理、服装推版技术、服装材料应用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对服装产业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工作的艺术工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2)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①从业务培养目标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按专业方向分为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和服装工程专业方向,所以业务培养目标可以有所区别。如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应以培养服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优先,服装工程方向则应该以培养服装技术为先。

②从业务培养要求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服装的设计、生产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服装设计、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服装设计、服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属于既懂设计又懂技术的艺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可在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营销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艺工复合型背景的毕业生,既有理工科的缜密周全之思维,又有艺术文科的策划设计之能力,恰好满足了服装企事业单位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③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表达技能;二是掌握服装构成原理、服装推版技术、服装材料应用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三是了解服装消费心理与服饰消费文化、掌握服装营销基本技能;四是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语言文字表达、信息获取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五是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六、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们从艺术工学人才以及艺术工学特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的研究,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过程、教学管理机制多样化等方面,以“艺工结合、文理渗透”为主要模式,持续不断地深化了“艺术工程化、工程艺术化”的学科专业改革实践,细化成了三种不同的特定复合型式,具有特定的适用范畴。

(1)工程+艺术模式。该模式以工程教育为主,并渗透艺术教育为特色,特别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如针织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

一定的艺术教育可以使这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研究成果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更接近生产实际。由于艺术教育拓宽了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使得教学、科研内容更具针对性,纺织服装产品的设计更具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性,研发出来的产品更合理,更市场化,更人性化。

因此,这类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纺织、服装工程知识、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知识和纺织品与服装艺术设计理论,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纺织品及服装设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具有扎实纺织及服装工程理论和较强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用织物、装饰织物和服装的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也能进行纺织品及服装的贸易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可在纺织、服装工程和艺术设计学科上进一步深造。

(2)艺术+工程模式。该模式以艺术教育为主,并渗透工程教育为特色,比较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等。

一定的工程教育让学生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并特别关注工程技术进步为各类设计带来的全新思路和发展空间。因此要求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知识、创新设计的理念,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艺术创作,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较强的艺术创新及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及创新设计、服装的贸易和管理工作;环境设计项目策划、制作,环艺衍生产品开发等工作;室内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工程施工。

(3)艺工融合模式。该模式以艺术与工程技术结合、文科与理科渗透为特色,主要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不划分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产品设计)等。该类专业本身同时面向艺术类和理工科招生,单从课程模块无法界定哪些属于艺术课程或工程课程,艺工结合和文理渗透的课程设置体现到了培养方案的每一个节点。

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一门属于艺术工学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它的学科属性及专业特点决定了服装设计与工程教育是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有机融合的完整统一体。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设计,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最大化的渗透融合,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产品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良好的服装工程技术知识和产品研发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意识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装产品创新设计、产品研发及其组织管理工作等。

七、结束语

当艺术工学教育摆脱师傅带徒弟的原始形式后,就开始从经验走向科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多地沉淀成科学,艺术工学教育的科学成分越来越多,艺术工学的学科建设也逐步地得到完善。

(1)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艺术工学人才就是人文艺术素养高、懂得科学技术、了解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艺术工学特色人才培养就是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培养模式。

(2)服装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与工程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工程+艺术、艺术+工程、艺工融合等三种模式。

(3)将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诠释为艺术工学必将促进我国学科设置与分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指导国内艺术设计类(环艺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4)艺术工学学科下的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专业,如果从第一次进入到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算起,尚属年轻的学科专业,其学科的科学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有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葛田田.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j].艺术探索,2007(3):76-77.

[2]刘媛媛.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刍议[j].艺术教育,2007(11):116.

[3]蒋宗礼.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9-31.

[4]甘应进,陈东生.创新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j].中国西部周刊,2005(12):54-55.

[5]陈东生.艺术设计学院学科建设展望[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23(增刊):55-56.

[6]潘鲁生.对当前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5(2):6-7.

[7]李伟,唐朝晖.“质量工程”背景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艺术教育,2008(6):64-65.

上一篇: 幼儿职称论文 下一篇: 应急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