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级职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3 15:06:01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1)

山东省枣庄电视台副台长兼广告中心主任张静参评副高级职称的10篇论文,竟然都涉嫌抄袭。其《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之创新》一文是选择性摘抄《为县级台的电视新闻开张“菜单”》一文,《浅谈电视新闻美学》一文连标题都未作改动,直接全文摘抄自1986年第4期《视听界》《浅谈电视新闻美学》一文(作者樊玉媛)。这些由中青报记者通过网络平台检索发现的抄袭论文,不仅堂而皇之地分别刊登于《现代视听》2009年的两期增刊上,而且张静还凭借这些论文评上了副高职称,并成了“2010年度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月21日《中国青年报》)。

用举报者的话说,“见过评职称抄论文的,没见过抄得这样明目张胆的。”对此,张静本人也承认写作时需援引一些权威的观点或论据时,“也会去借鉴一些权威的论文”。在教授、院士抄袭成风的语境下,笔者对张静已经“无语”,甚至不无同情感。一个主要业务拉广告的媒体人士,要评高职,要进步,必须有若干篇,否则就免谈。这种职称评审制度本身就是逼着一些人造假抄袭。

可悲的是,当下的出版环境为论文抄袭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一些刊物靠出增刊牟取不法利益,已成行业潜规则。与正刊不同的是,所谓增刊就是卖版面,为评职称急需者提供可交易的园地。如《现代视听》从2009年以后开始出版增刊。其常规刊一般只刊载20余篇论文,每篇在5000字左右。而增刊以1页的居多,数量可达100多篇,如2009年的第S2期增刊竟然267篇论文。由于“一手交钱,一手交版面”,编者为利益所驱,无暇顾及论文的质量,甚至连基本的审核程序都省略了。哪管它抄自何方袭自何处,一律“来文照登”,以至于所谓的增刊,成了抄袭者的巢穴,抄袭文字的集大成者。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2)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5岁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较好

身高(厘米)

175 cm

体重(公斤)

64 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陕西省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本科

现居住地

江西省

毕业时间

2011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1387089****

EMAIL

个人主页

地 址

江西师大科技学院

邮编

330027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7年9 月 至 2011年6月

江西师大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 初中

专业描述:

新闻理论及新闻实务、(新闻史 新闻理论基础 新闻写作) 传播理论及传播实务(传播理论基础 公关 市场营销 广告) 影视后期制作及其网页设计各种软件(PS、 AE 、DREAMWEAVER 、FIREWORK、FLASH、PREMIRE、)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师大新青年 。

2009年7 月 至 2009年9月

助理

工作职责和业绩:

带领和分配人员招生和组织教学工作

任职公司名称: 师大家教中心 。

家庭教师

工作职责和业绩:

上门家教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师大科技学院 。

青信办公室主任

工作职责和业绩:

上传下达,组织协调工作

任职公司名称: 天宇通 。

工作职责和业绩: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商业服务/中介行业

现从事职业:

文案/策划

现职位级别:

高级决策层(CEO、EVP、GM...)

期望月薪:

2000-3000元

目前月薪:

1200-1500元

可到岗时间:

一周以内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江西省

欲从事行业:

互联网、广告/营销/公关、建筑工程/房地产/建材、通信/电子、能源/电力/水利

欲从事职业:

客户经理/主管

技能特长

擅长网页设计以及多种影视相关计算机软件的熟练操作(PS、 AE 、DREAMWEAVER 、FIREWORK、FLASH、PREMIRE......)。做事认真细心,对待工作总是有一股持续的热情。生活中总是喜欢写写散文,参加江西省征文比赛并获奖。在学校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并组织学生会举行的活动,并且多次获奖(舞龙比赛、读书月活动 报纸义卖.....)。为人踏实上进,永远认为只有真本事才能经得起社会的磨练(在考试作弊成风的大学,从未做过一次弊)。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第二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兴趣爱好

看书,交流,运动,思考,探讨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3)

新闻写作指南

——

蔡红龙 喻帅明

学校常用领导一览

学校

游俊:校党委书记 肖湘愚:校长

李宗范: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田贵君:副校级督导 王绯:管委办主任

王晓彤:学工部副部长、校区学工办主任尚道文:校团委副书记向志文:校区学工办老师

田跃国:后勤处副处长、校区后勤办主任

外国语学院

彭正银:院长

刘宗湘:院党总支书记 张建喜:院党总支副书记 方芒:副院长谈宗凡:学工办主任

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庹清:院长

符铁军:党总支书记 田建林:副院长 唐纯翼:院工会主席 陈阳波:学工办主任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尹华光:院长 袁正新:党总支书记 晏海清:党总支副书记 吴永江:副院长 田金霞:副院长

刘水良:教工一支部书记 刘世雄:学生一支部书记 蔡建刚:学生二支部书记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卜爱华:院长 彭水英:党总支书记 邓万云:副院长

美术学院

舒湘汉:院长

王文广:美术学院党总支书 刘俊:副院长 贺伟:副院长 杜修望:办公室主任

彭茜: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周清平:院长、党委书记 徐洪志:副院长

新闻常用标题

1、单位+V+活动名称+活动形式

例:历史与文化学院举办“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法院”主题讲座

2、单位+V+序号+活动(序号选择使用,序号即第几届,哪一年的) 例:商学院举行首届民主生活会

3、单位+序号+活动+V

例: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2011级迎新晚会隆重举行

4、活动名+V(活动名字包含了单位以及活动内容的时候选择这种命名) 例: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成立暨2011“天马之夜”迎新晚会隆重举行

5、职称+人物/单位+活动

例:部长刘云山来我校视察

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路平深入我校师范学院调研

6、人物+V+地点+活动

例:张建永做客州烟草局读书沙龙

肖湘愚校长赴张家界校区检查指导工作

7、事件标题(一般为全校性的事件一般用这种标题,因为不便说单位是吉首大学) 例子:我校2011级硕士研究生正式入学报到新任校长肖湘愚到任

8、创新标题(一般双标题,大标题为创新标题,小标题命名方式可选上面七种之一) 例:1副标题:为了“家”的温馨主标题 :我校2011年迎新工作侧记2副标题:抓住机遇明确定位打造品牌再上台阶

主标题: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一行来我校张家界学院视察

新闻类型分析

1、例行活动:运动会、篮球赛、晚会等

2、讲座活动:名师讲座、领导讲座、来宾讲座、商业讲座(可不报道)。 3、部署活动:领导部署、汇报工作,一般为一人部署或多人讨论 4、视察活动:外界人士、校级领导视察工作

5、访问活动:来宾访问、我校领导外访

6、特殊活动:非以上活动,具有突发性、临时性、条件性。

新闻常用动词

1、标题动词

调研、视察、召开、举行、举办、落幕、做客、指导、出席、参加、谈

结束、部署、走访

2、文章动词

讲话:致辞、代表、表示、指出、强调、提到、就??、赞许、认为、提出、要求 进程:参观、评价、肯定、赞许、随同、出席、担任、担当、沟通交流

新闻常用连接词

1、段落

会上??会后;(晚会、讲座)开始??结束; 2、语句

并、还、从??到??;先后

新闻材料

1、活动名称(全名)、主题。 2、活动时间、地点

3、活动人物、人物职称、人物数量,活动中人物角色(常见角色:评委、嘉宾、主持、观众)

4、活动流程,活动进行先后顺序,活动时长。

5、活动内容,会议的主要内容,讨论主题;讲座主要内容;晚会节目数量等 6、活动结果,最终结论,最后结果,获奖结果。

7、重要讲话,原稿原话,讲话神态、表情、语气、动作、气质(慷慨激昂、肯定、赞赏等) 8、活动背景,如讲座主题背景介绍、领导视察的背景、活动举办时的实时背景等。

新闻导语行文方式

报头:(本报讯 学通社 **** ***) 时间:**月**日

介绍活动:单位+地点+V+活动名称

活动+地点+V(活动名包含了单位以及内容,见常用标题4) 人物:【职称+人名】、【职称+人名】、【职称+人名】等+V+活动;本次活动由【职称+人名】主持。(人物过多时写三个人全职称,其余人代职称如校领导领导**、**;或者***、***等老师)

结果:【职称+人名】荣获***;【单位+人名】荣获***(一般是比较大型的活动放在导语中,小活动导语中不现实结果)

新闻主体行文方式

(一般以时间为序,这是主线,以下两种为写作主线) 1、人物顺序

一般用于会议、座谈会、交流会,出席领导较多的情况下。时间为主线,按发言顺序写每个领导的讲话。每段为一个领导的发言主要内容,对【总结性】、【指导性】、【评价性】等重要发言要记录原话。 2、地点顺序 一般用于视察、参观等活动。以时间为主线,按视察顺序写每处见闻。每段为一处参观地点,

对【评论性】、【指导性】、【总结性】等重要发言要记录原话。 3、只以时间主线

按时间来写,领导发言用一段、过程用一段、结果用一段,。 结果:获奖名单、得出结论、确定政策、活动收获。

新闻最后说明用法

1、行文方式 以“据悉”、“据了解”开头,或者直接写说明内容 2、内容

A、出席领导过多,可置于最后 B、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C、活动背景意义 D、活动影响

E、活动后续活动

F、人物介绍(一般不写据悉字样)

新闻要注意哪些

1、重点

A、活动的意义、目的、结果; B、讲话讲座的中心、思想、指导方向 C、人物的态度、发言、评价 D、人物的职位、身份

2、特点(例行活动要发现的)

A、活动流程与以往的不同,创造性,创新性

B、额外的活动环节:如外国语学院刘宗湘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加拿大代表与我校代表对唱本地歌曲。 C、背景不同

3、宣传性

A、要表现出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B、突出我校办学的进步与成功 C、突出我校办学成果的卓越 D、不良现象

4、真实准确

A、流程准确,顺序与事实相符

B、人物准确,名字、职称无误,无错别字

C、活动准确,活动全名、主题要分清,不丢字错字

D、结果准确:如获奖结果、比赛结果等不可任意乱写、乱猜,“也许、可能、大概”此类词不能出现在新闻中。

E、单位用全称,不可简称,用官方称呼。

如:错:旅院08信管2班,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08信管2班,

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200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正: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2008级信管2班

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官方简称为信管,就不必要再写全称。以官方为准。

5、用词

A、不可夸大事实,尤其是事件的影响

B、不可用模糊词语,

C、数据不可夸大尽量准确,重要会议准确计数,讲座等活动用“400余人”等样式 D、职称变化,介绍时【职称+人名】,行文中【人名、姓氏+职称】

E、职称选择,选择最高职称的前两三个,或者与活动有关职称。人物重要其余职称放到末尾或新闻导读中。(新闻导读不用于消息,起到讲述背景,提高读者兴趣的目的)

F、动词要思考,动词要符合执行人身份,如学生代表发言不可用指出、指示,应用“表示”或不用。

G、注意标点,非人物原话不可用引号 6、宣传范围问题。A、内宣稿 B、外宣稿

7、注意新闻的公益性。涉及到商业企业或个人要慎重。新闻中一般不出现商业性的内容。 8、新闻消息中忌讳主观评论太多。

9、新闻的即时性。导语中切记不可出现年。 10、出席领导嘉宾顺序。一般按职位大小。

新闻写作规范化流程

1、采稿

A、确定写作目标

B、参加活动,到达会场,寻找重点亮点、特点 C、记录主要人物、流程顺序 D、记录发言内容,重点要原话 E、记录结果 F、索要资料

G、核对记录内容筛选素材 H、整理素材

注:CE是针对活动的流程,其它新闻适当选择流程。

2、编写

A、确定主题:表现哪一方面(见宣传性) B、选择文体:重要的用通讯,简单的用消息

C、命题:重要活动,意义重大新闻用双标题,简单的用常用标题 D、确定写作顺序:根据新闻内容确定写作顺序

E、筛选材料,讲话等内容的概括,讲话的原话选择性抄录。备注说明的内容

3、审查

A、核对格式:标题、报头、导语、内容、结尾 B、核对时间地点

C、核对人物、单位、姓名、角色。 D、检查错别字和用词不当,保障行文流畅

4、核实

A、对于材料与实际采访记录有冲突处及时向活动主办单位或本人核实。 B、完稿后考虑新闻影响,造成较大或负面的要与主办单位协商。

5、发稿

jsunewszjj@163.com

新闻摄影摄像镜头选取

1、活动全景

包括标题、主要人物、观众在内的全景,正面90度拍摄一张,60度一张。大小为标题条幅左右空余0.5cm-1cm,采用横版。录像时间(30S)。标题尤为重要,不可丢失,一般以条幅或LED屏形式出现。

2、人物讲话

每位讲话人物发言中的照片,包括人物单照与全景(讲话人物以及其它人物)。选取人物讲话并有示范性动作的镜头为佳,其中要有该人物桌前的名牌,90度、60度各一张。单人照片采景大小:坐姿名牌距底线0.2cm-0.5cm;站姿膝盖为底线、头顶距顶线不小于1CM。全景以主要人物为中心,忌拍半个人头。录像时间(10-20S)

3、观众

选取领导/老师观众,同学观众各一张。能表现出气氛。

4、亮点

活动中突出的特点,如晚会特色节目,人物讲话时热烈气氛、人物讲话本人情绪高涨等

5、环境

突出环境特点,照片中心仍然为人物,即新闻主要人物。能表明人物心理、观众气氛;能代表该地特点;能表示主要活动内容。

6、合影

活动开始或者结束时领导或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合影。合影包含活动标题,全部人物。大小以标题为准,一般标题条幅顶部距相片顶部0.5cm-1cm。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4)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2岁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良好

身高(厘米)

170 cm

体重(公斤)

58 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抚州市(含区市县)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大专

现居住地

抚州市(含区市县)

毕业时间

2011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1589xxxx/1589xxxxxxx

EMAIL

个人主页

地 址

暂无

邮编

344506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8.9 至 2011.6:

宁德师范学院

==文学·新闻传播·文科== 新闻采编与制作 大专

就学城市:

宁德

专业描述:

主修课程:传播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摄影,公共关系学,中国文化概论,广告学。

任职公司名称: 宁德市委宣传部 。

行政文员

工作地点:

宁德

工作职责和业绩:

担任市委宣传部宣传科文员,主要负责办公室公文的处理,传真,打印复印等,负责协调沟通各个单位,配合好市里面的有关活动,实习的几个月期间,顺利的完成了市庆的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的筹备工作,和辉煌成就图片展的准备工作,使的市庆系列活动顺利的举行,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任职公司名称: 宁德市金国酒店 。

2009.6 至 2009.9:

收银员,仓库管理员

工作地点:

宁德

工作职责和业绩:

担任酒店的收银员和酒水的销售员工作,在两个月的暑假兼职过程中,使酒店酒水的销量在两个月时间创历史新高,深的老板和经理的夸赞~~

任职公司名称: 动感地带移动营业厅 。

营业员

工作地点:

宁德

工作职责和业绩:

担任移动营业厅的营业员,主要负责移动业务的推广和办理,预存话费和充值,在职的两个月期间,移动营业厅的业务比前几个月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为营业厅创造了更多的市场价值,扩大了营业厅的市场占有率!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

现从事职业:

文员/文档管理

现职位级别:

学生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面议

可到岗时间:

1-3个月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抚州市(含区市县)、广州市、深圳市

欲从事行业: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

欲从事职业:

文员/文档管理

技能特长

责任心强,有独立工作能力强,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 具有良好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做事细心和有条理,尤其胜任拍摄、后期制作、资料整理,文件管理等方面工作。 图片拍摄和图片处理能力较好,善于写作,逻辑能力较强。 精通word,excel.ppt等office软件。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第二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兴趣爱好

平时喜欢摄影,写作。喜欢上网看新闻,看电视。关心国内外大事。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5)

2、期刊的级别。选择期刊级别很重要,不同级别的职称评选要求不同级别的期刊,一般初级、中级评选职称对期刊的要求都在省级以上;而副级和正高级职称评选,不但对刊物有所要求,而且要求刊物是正规的核心期刊级别以上,更加严厉的是,核心期刊也有所要求哦,要求是四年一评选的北大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者是两年一评选的CSsci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6)

永远的重要常设机构

1923年的中共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工作机构共13个,其中包括组织秘书部,以及宣传报刊部、宣传教育委员会等7个与宣传有关的部门。这显然是建党之初的工作重点。

1925年的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宣传部作机构,正式出现组织部、宣传部。此后历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机构变动频繁。但组织部、宣传部成为极少数始终存在的部门,并且出现组织委员会、宣传委员会等不同分支、派生机构。尤其以宣传系统,不断扩展,除了各种报社、新华通讯社等,还包括出版局、党校、编辑委员会、新闻工作指导委员会、党报委员会、广播事业管理处等管理机构。

这一思路在夺取政权之后也未改变。

1951年3月,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特别要求:“从最基层的组织起,―直到党中央的各级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均必须尽可能地在干部方面和机构方面都加强起来。”

此前一个月,中央发出《关于健全各级宣传机构和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具体规定各级宣传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职数,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定出计划充实。

爆发后,中组部、都被打倒。但在九届二中全会之后的1970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管辖中组部、《人民日报》、新华社、工青妇中央一级机构和五七干校等。康生任组长,、、、纪登奎、李德生为组员,令其完全掌握了组织、宣传大权。

康生称病不出后,集团完全掌握宣传大权,通过公布“最高指示”、“最新指示”来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像跨国猎头公司一样选拔人才

组织人事口现在依然是中共最重要的分口-。其重点工作是对干部的管理。中组部则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是军事、宣传之外中共“第三大、也是最鲜为人知的权力支柱”:“一幢没有标志的大楼。入口处没有招牌显示楼内办理何种事务。大楼使用者的电话号码没有列入电话簿。从楼里打出的电话不显示来电号码,只有一连串的零。”

党通过各级干部的选拔和任命,形成了对国家各级领域政治精英人物的控制。所有单位的重要领导实际上都是由相关党委任命,或者是得到其认可的。组织人事系统控制着全国数百万党员干部的职务升降,所有精英的政治前途都掌握在各级组织部门和党委手中。

从中组部内设机构的沿革来看,其对干部分类管理日趋细致。结束后,中组部的机构、人员开始增加。到1985年底,内设12个局级单位,包括办公厅、研究室、干部调配局、中央机关干部局、地方干部局、干部教育局、老干部局、青年干部局、干部审查局、组织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党委等。第二年成立全国组织干部培训中心,中央机关干部局拆分为经济干部局和党政外事干部局。

1994年之后新调整、出现的还有经济科教干部局、干部调查审查局。除了各地方、部委的省部级高官,大型央企、金融部门等所有要害系统的高官全部由中组部的不同局分别考察、备案、任命。

据《金融时报》称,“中组部已摆出资深跨国猎头公司的全部架势――利用心理测试和测谎仪,并与考虑提拔的官员的同事作秘密面谈。在党内的现代派看来,制定考核标准对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把腐败控制在最低限度至关重要。”

文章描述,任命规则已编列成文,形成70多项条款,读起来颇似法律。晋升与工龄、教育水平和每五年必修的党校课程挂钩。担任省长或市长等职的官员必须接受评级,依据是一长串看似由管理咨询师拟定的数字指标。经济增长率、投资、当地的空气和水质量以及公共秩序,理论上都是绩效评估标准。

像工程师一样管理舆论

同样位于长安街上一栋没有任何标志的建筑。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耿飚、朱穆之组建中央宣传口,以及中央宣传口领导小组。第二年,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宣传口成立中共中央宣传部。办事机构为1室5局(办公室、理论局、宣传局、文化艺术局、新闻局、出版局),“掌管全国宣传、文化、出版工作中的路线、方钆政策问题,并在业务上进行指导。”到1984年由中直编委定编的时候,扩充为1厅1室8局(办公厅、研究室、理论局、宣传局、对外宣传局、文化局、新闻局、出版局、教育局、干部局)。

是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此后,对外宣传局整建制划归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而新设立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作为局级事业建制列人宣传部的视野编制序列。

1950年初,开始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试行建立宣传网。第二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将其推向全国。到1952年底,全国共发展宣传员379万人,报告员7.5万人。

一个覆盖机关、厂矿、农村等一切社会组织细胞的庞大群众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宣传职能部门再到宣传员、报告员的自上而下的体系。

至此,中共终于实现了“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工作指示、宣传提纲,层层领导对全国所有人的宣传和思想工作。

此后,中央对宣传部门加强和职能确定的指示时有出现。以审查职能为例,就包括对理论教育的审查,对电影、剧目以及全国和地方重要艺术品审查,对学校政治常识、历史、地理、国文等政治性课程的审查,对其他课程中政治思想内容的审查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年代,由于宣传工作对中共的相当于一个“不流血的第二战场”,党的领导人对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甚至亲自上手,它直接导致一个吊诡的情形:很长时间内,在最重要的意识形态领域反而处于不那么显赫和重要的地位。

因为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人民日报》,经常是由亲自操刀撰写或仔细审核社论,出于便宜之计,最高领导往往会直接越过与《人民日报》等重要喉舌的领导打交道。譬如1950年代《人民日报》的高级领导会被召集到毛的家里开选题会,类似

《文汇报在一段时期内的资产阶级倾向》等文章,署名是《人民日报》,而实际捉刀人是。

在这种情形下,便出现了前的宣传部长陆定一对领袖最新意向的了解掌握,来得甚至没有《人民日报》更及时和准确的现象。

而被绕开的另―方面原因,也是当时的跟不上最高领袖的思想和意志。甚至在伟大领袖在点燃发动的导火索时,的那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只发在了《文汇报》上,未能及时领会意图,各中央媒体竟然不予转载,这枚精心准备的炸弹差点成了哑弹,以至于领袖怒称“是阎王殿,打倒阎王、解放小鬼”。

1994年之后,宣传部职能再次调整。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辞典》,其功能几乎统摄包括理论研究、媒体、文化、出版、文艺、网络等全部思想及信息出口。

令各大党媒印象深刻的是,的工作方式,自那时起令人耳目一新。“今天的很多管理模式,比如重要的党媒主管每周例会、编前会制度等,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一位资深媒体人称,“那是一种类似工程师一样的管理思路,或许跟当时的舆论主管的理工科出身有关吧。”

不过,这种工程师一样的舆论管理,或许跟个人没有必然关联,而与时势发展的关系更大。1990年代都市化媒体出现,之后党媒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这让之前众口一声的中国新闻纸出现了越来越多面化的可能性,这样的局面才让“媒体管理”第一次有其必要。而相关部门在管理方式上的跟进,只能佐证党对于宣传工作的重视及反应之灵敏。

根据党内书籍,宣传部门对新闻的管控手段包括新闻评阅制度、新闻调研制度、新闻通气会制度、谈话制度等。

其中,新闻阅评被描述为“通过对新闻媒介刊登的信息开展阅评,对新闻媒介机构的信息导向进行管理和控制,并表现为‘批评’和‘表扬’形态的各种形式的总称。”

新闻通气会由主要新闻单位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通知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内容包括‘传达中共中央有关宣传工作的重要指示;通报一个时期内的新闻舆论工作或重大报道的意见;请有关部门介绍情况和报道要求;对新闻宣传中需要注意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引起重视”。

一位长期从事党内新闻工作的官员称,过去的工作难度相对较低,对待舆论宣传往往带有早期运动式和粗放式操作的色彩。但自1990年代之后,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设置,使之带有强烈的工程师思维,在监管和防堵上的效能有了巨大飞跃,这套机制和思维的延续,使得其能迅速适应互联网出现后的全新形势。

目前,对互联网管理的行政分工是,负责对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的宏观协调和指导;信息产业部是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互联网的行业管理;国务院新闻办,重要的专项内容管理部门,负责互联网上意识形态工作;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重要的专项内容管理部门。

目前,中共采用的是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范围进行共同管理。具体工作包括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网上舆情的跟踪分析和报送等。“对有害信息,要针锋相对,澄清是非曲直,进行‘解毒’、‘消毒’工作,切实加强网上各种主页和网站的管理引导以及对非法反动信息的删除工作。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舆情,组织网上评论员队伍,及时发表相关评论或新闻跟帖,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大陆互联网发展加快,各级宣传部下属出现了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简称“网管办”),以及其下属的互联网宣传管理处(简称“网宣处”),负责对网络的监管和网络宣传的加强。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7)

2、论文字数少。一般大多数的单位要求职称论文必须是2000字符以上。例如,山东省会计职称政策中就有明确要求,文章字数要在2000字以上才有效。因为大部分的期刊排版方式,单版面字符数都在2500左右。所以,发表一个版面的文章在很多地区都是认可的。但是,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文章字数必须在3000字以上。而大部分期刊单版面字数都很难超过3000字。所以,这些地区的作者必须在1.5个版面以上。以免造成发表的论文在职称评审中不被认可。也因为此,很多期刊是要求1.5个版面起发的。另外,有部分的杂志允许刊登短文(通常低于1500字的文章,都可以称为短文)。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8)

多年实践表明,《南方周末》的新闻专业主义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因坚持新闻专业主义,获得了一轮发展的动力。《南方周末》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可从报纸理念变迁、采编团队管理模式、新闻操作的创新三个角度去了解和把握。

彰显专业主义的报纸口号

《南方周末》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份市场化的报纸,故而一开始,就有着自我定位意识,创刊之初“服务改革,激浊扬清”,为采编团队厘清了使命,形成鲜明的题材指导,对市场也是一种报纸特征的宣示。

上世纪90年代末,《南方周末》以现代营销的方式,正式启用“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口号(SLOGAN),其后,十几年时间内,共更换了三次口号,依次是“深入成就深度”(2001年~2002年)、“记录时代进程”(2003年~2006年)、“在这里,读懂中国”(2007年至今)。

梳理这些口号,可以看到《南方周末》这份报纸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改革从普遍受益的第一阶段走出,改革的失意者逐渐被抛甩出改革的主流,成为“弱势群体”。那一时期,社会保障体制尚未成形,法制建设还处于发展期,主流舆论未能有效及时地关注这一社会变化,于是,为“弱势群体”说话,针砭时弊成为社会最需要的媒介服务。其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时,《南方周末》以“深入成就深度”、“记录时代进程”来自励,同时也在传达,认识时代必须秉持“深入”的态度,安于记录的本分。2006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财富性增长,“复兴”成为民族愿景,但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却让人看不清,这时《南方周末》提出“在这里,读懂中国”,激励自己与读者一起去发现真实的中国、揭示真实中国的发展逻辑。

其次,统观《南方周末》的口号,可见这份报纸时刻未忘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而口号的变迁也折射出对新闻专业主义内涵理解的逐渐深入。上世纪90年代末,《南方周末》编委会在以弱势关怀、针贬时弊为努力方向时,就告诫团队,“要高度警惕市场与权力”,这实际上是要求新闻能够坚守客观公正,坚持对社会国家发展有益的专业取向。随后,“深入成就深度”、“记录时代进程”时期,《南方周末》对内对外都在宣示自己要做的事情以及如何做。 “在这里,读懂中国”更是明确了新闻、媒介为读者创造价值的专业使命。媒介是一种信息服务提供者,其市场本质,是为服务对象创造价值,创造的价值越稀缺,媒介的价值也就越高。当下中国最稀缺的价值是什么?是中国要用40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发展道路,社会、人心发生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让国人、海外的人都无法看清中国的发展状况和逻辑。“读懂中国”成为最稀缺的价值,《南方周末》以此为目标。

口号表达的是对使命的认识、是对价值观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对新闻的认识,对媒介价值的认识,这些正是专业主义的理念构件。

以专业主义为导向的采编团队管理

新闻专业主义的业务导向体现在《南方周末》的日常业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方方面面,2006年颁布《南方周末新闻职业规范》,进一步从伦理、行为技术等方面将新闻专业主义演绎成可操作的条目。

采编考核制度。从2000年以后,《南方周末》采编人员每月都会接受考评委的考核,对工作量、工作质量进行梳理和打分。当月因质量低未刊发的稿件,也会列入考评委评说、考核的范围。

每月、每季度、每年,《南方周末》采编部门都会评选好稿,对好稿作者、编者予以奖励。采编人员有连续3月,或在单一年度中累计5个月考核没能达到C以上,则需要调岗。

采编职称制度。为激励采编员工以专业主义为职志,《南方周末》实施了内部职称制度,职称分三级:高级编辑(记者)、资深编辑(记者)、编辑(记者),每一级又分成甲、乙、丙三等。

《南方周末》的新闻作品因篇幅、题材涉及的地域等原因,很难纳入现有全国、省新闻奖的评选体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采编人员参评国家专业技术职务的积极性。为了避免“采而优则编,编而优则官”,《南方周末》通过内部职称制度引导采编人员在专业上发展,有管理意愿和有管理才干的优秀采编人员才按管理岗位要求培养。

走出官本位,做到真正的业务本位,是一个管理上的难题。《南方周末》在过去的几年里想了很多办法,如为高级采编人员开个人作品研讨会,出版高级记者的个人文集;提高高级采编人员的固定收入在总收入中比例;安排高级采编人员每人每年两次给采编团队做业务培训;给优秀采编人员更多的培训机会等等。这些举措目的是营造一个以业务为标准的管理文化氛围。

新闻职业规范。2006年3月14日,《南方周末》编委会颁布《新闻职业规范》,以法条形式明确新闻规范,包括保证真实性、防止有偿新闻、坚持客观写作等多个方面;成立由报社编委成员及采编部门负责人、编辑记者代表组成的“新闻职业规范委员会”;确定了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形式是专项调查,形成了调查的组织形式和相关原则。这是《南方周末》在管理上向新闻专业主义迈进的一大步。

《南方周末》新闻职业规范颁布、新闻职业规范委员会成立当年,就数次启动调查程度:有回答社会舆论对具体作品的质疑的;有破除有偿新闻谣言还当事记者清白的;有解决内部对某个作品专业程度认识分歧的……其中,最为社会所知的是黄健翔报道后的对被采访者、记者之间多向度争执中的是非判定。

2006年11月23日《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吴虹飞受约为南方周末撰写“黄健翔专题”,报道发表后,社会影响较大,引起受访者对文章内容及作者动机的质疑,记者与受访者在互联网上各执一辞,争执数日。《南方周末》立刻启动职业规范调查程序,成立专项小组对“报道动机”、“消息源”、“技术水准(包括叙述、求证、与采访对象接触时的言行三个方面)”、社会争议的问题等方面。调查核实,对传言进行了澄清,对作者作品瑕疵也没有回避,最后以调查报告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得到当事双方的认可。

新闻专业领域的创新

近年来,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道路上,《南方周末》积极发育新的新闻品类,并在新闻操作层面,探索新的技术方法。

新闻品类的创新。2002年,《南方周末》两次改版,除了报纸分叠化外,还探索发育时政报道和都市特稿;2004年,特稿成为新闻第二叠,被学界称作“中国式特稿”;2007年,《南方周末》再次改版,其中时政报道,分叠为时局板块,并新发育了评论板块。

首先,从“时政”到“时局”。 《南方周末》从2000年即开始探索时政新闻报道,开辟“动向”版,2002年后,正式决定以时政报道为新发育重点,辟出两个版。2007年,时政版与国际版合并,以国内国际的政治新闻为报道方向,创立“时局”板块。其后,很多都市类报纸跟进创办时局板块,形成一股“时局风”。

第二,从都市特稿到中国式特稿。面对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南方周末》意识到其间将出现的众多新闻,决定以大篇幅体裁(每期用四个版做一个题材),对之进行专题式报道,2002年开始做都市特稿,操作出《办公室政治》、《湿地保卫战》、《民工第二代》等专题。2003年后,再次拓展写作题材,并借鉴西方特稿写作手法,随之出现《举重冠军之死》、《悲情航班MU5210》等优秀报道。这种报道体裁与题材选择皆有别于西方特稿,故而被称作“中国式特稿”。《南方周末》的这种探索,深刻地影响业界,都市类报纸乃至一些日报后来都纷纷创办“深度”报道版面,其所借鉴的,正是南方周末的特稿成果。

第三,评论。 《南方周末》的时评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独树一帜,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评论员和评论作者。进入新世纪后,《南方周末》一直酝酿评论方面的业务突破。2002年,《南方周末》创办“方舟评论”(“方舟”二字是“南方周末”中间两字谐音,亦寄托“济世”之愿。)以署名评论方式表达报社观点,作为一种折衷的社论。报内也发育出两个评论版。2003年初,《南方周末》就在酝酿形成专门的评论板块,并已进行人才储备。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2007年,评论板块才真正成形。这时,都市类报纸已经在评论方面先走出了漂亮的一步。作为周报,能否在都市类日报不断更新的评论大潮中寻找到自己的优势,做出特色?《南方周末》后来证明了自己:最具创新性的版面“评中评”,对一周以来国内外已发评论进行梳理和点评;“大参考”版定位也很有特点,以中国传统的“策论”为诉求,寻求议事和解决两种效果。“方舟评论”增为两条,评论头版以社论和读者来信构成,形成报社声音和民间声音的合唱。

新闻操作方式的创新。在新闻专业主义要求的推动下,《南方周末》持续追求新闻操作方式的创新,最初,这种探索有较重的学习色彩:一本《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曾是南方周末记者的必读书;特稿探索初期,不乏直接模仿的作品,如对手术报道的写作。在时政报道探索初期,也学习借鉴了一些国际优秀报道的方法,如对代表大会代表进行归类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报道内容;又如对人物的履历进行梳理,找到经验性规律,将之作为报道题材等等。

随着经验的积累,《南方周末》开始依据中国国情,创新操作手法。举几个例子:

第一,“关注热点周边”。每一个新闻热点的周围都埋藏着新闻富矿,而这些资源通常会被忽视。比如,“重庆钉子户”报道,当九龙坡区政府跟吴萍夫妇达成协议,当事人同意拆迁后,事情解决了,按照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判断,新闻似乎到此结束。但对《南方周末》来说,新闻才刚刚开始。吴萍夫妇一开始不接受政府赔偿,为什么最后又接受了?博弈双方是如何在几大关键点达到妥协的?这些应是读者的疑问,为这些疑问找到答案,就是最好的新闻。这正是在热点周边找新闻线索。

第二,“信息圈层”。信息是有圈层的。离新闻核心最近那一圈信息或信息拥有者,价值最高;能够拿到最核心圈层信息的新闻也当是最佳新闻。所以,新闻竞争的关键是信息圈层的突破力高低。第一圈不能突破就做第二圈,第二圈不能突破就做第三圈,第三圈不能突破就做第四圈,以此类推。只要在允许的空间内做到最靠近新闻核心,就胜出了。《南方周末》的许多时政、社会题材都是这样操作出来的,其中不乏名篇名作。

第三,“复盘”。从2008年年初的雪灾报道到“5•12”汶川地震报道,《南方周末》一直在尝试新闻的“复盘”。《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的震灾报道就做了两个复盘。第一个复盘是北川。震后,北川的信息和电力全部中断,形成了一个孤岛,每一个自然村、每一个乡镇都是一座孤岛。村民是怎么逃出来的?逃出来的路线是什么?在与世隔绝的过程中,那里的基层组织在做什么?那里的生态如何?第二个复盘是汶川,汶川震后有33个小时与世隔绝。在这个过程中,汶川是以什么方式在运作?没有粮食,灾区群众怎么生活?通过复盘,记者把当时当地发生的一切,细致地写出来。复盘中发现,灾区满地是新闻。

第四,“前传”。对于一些突然成名的人物,人们最关心的是他或她的过去。这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难想到。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却容易忽视读者的这个需求,只着力于人物的事迹,而没有将重点放在人物的历程,解析出他的人生逻辑。所以,撰写前传,往往是周报在热点人物报道中胜出的一种方法。

视觉表达方式的创新。2002年,《南方周末》改版的内容包括报纸版型变为“680黄金报型”、分叠化,也包括报纸视觉系统的规范化,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

《南方周末》视觉系统的变化紧紧围绕“中国化”做文章,坚持让形式成为“扎根中国”意念的一种表达:其一,“南方周末红”。《南方周末》从创刊开始就与许多报纸一样,用了红报头,但从改版那一刻起,《南方周末》将自身的红色成分确定下来,靠近中国红,我们称之为“南方周末红”。其二,报头、报名印章化。《南方周末》的报头历史上的变化是字体变得略为丰腴,报头线框由单线变为双线。改版时,决定将报头变为中国式朱文印章。此外,另外设计一款南方周末方章,作为报纸LOGO。其三,对称版式。对称是中国美学的法则,《南方周末》的版式充分运用对称之美,并在基本体例下求变化。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9)

2.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新闻出版行业各类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转制为企业的新闻出版单位,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6.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7.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新闻出版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新闻出版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8.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鼓励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9.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1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1.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2.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13.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新闻出版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导意见确定。

15.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16.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以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根据全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的要求,按照新闻出版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现状,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发展需要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国家重要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适当高于省、部(含副省级)主管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地(市)以下政府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低于上述结构比例的原则研究确定,实行宏观调控。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17.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8.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2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22.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要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23.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特设岗位是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特点和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律,为适应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2~-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四、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

25.报社、通讯社、时政类期刊社等新闻事业单位中,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一级岗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二级岗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三级岗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副译审)一级岗位、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副译审)二级岗位、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副译审)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编辑(记者、翻译)一级岗位、编辑(记者、翻译)二级岗位、编辑(记者、翻译)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编辑(助理记者、助理翻译)一级岗位、助理编辑(助理记者、助理翻译)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出版社、期刊社等出版事业单位中,编辑岗位和翻译岗位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编审(译审)一级岗位、编审(译审)二级岗位、编审(译审)三级岗位、编审(译审)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副编审(副译审)一级岗位、副编审(副译审)二级岗位、副编审(副译审)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编辑(翻译)一级岗位、编辑(翻译)二级岗位、编辑(翻译)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编辑(助理翻译)一级岗位、助理编辑(助理翻译)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技术编辑岗位和校对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技术副编审(高级校对)一级岗位、技术副编审(高级校对)二级岗位、技术副编审(高级校对)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一级岗位、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二级岗位、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技术编辑(二级校对)一级岗位、助理技术编辑(二级校对)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技术设计员(三级校对)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26.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对应等级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执行。

27.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8.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主体业务确定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其他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原则上应低于主体专业技术岗位。

五、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必须符合新闻出版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要求,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3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3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在上述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管理岗位的具体条件。

33.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3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新闻出版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3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

3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具体条件。

37.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8.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六、岗位设置的审核

3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4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41.国务院直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4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部门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43.地(市)政府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部门核准。

44.县(市、区)政府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部门核准。

45.高等院校的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按院校隶属关系履行核准手续。

46.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41条、第42条、第43条、第44条、第45条的权限申请变更:

(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47.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七、岗位聘用

48.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4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分别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聘用人员,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

50.根据新闻出版行业人才的特点,对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5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岗位等级;工勤技能人员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52.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53.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的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5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5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八、组织实施

56.岗位设置管理是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开创性、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新闻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切实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保证岗位设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新闻中级职称论文篇(10)

堂堂学府,利益无处不在,高等院校早就沦为学历的“大卖场”。可以参照的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在清华就读博士一事。尽管清华大学官方回应称徐景颜系“论文博士”,但是学校是否为身份“特殊”的学生提供了文凭的“绿色通道”?还有:早在2008年,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曾表示不存在所谓的论文硕士和论文博士,若发现这类情况,教育部将“决不手软”。那么,清华的论文博士何以公然出现?更何况,目前清华的论文博士并不只徐景颜一人,论文博士人员多为政府机关或一线工作人员,也有国企领导。

大学职称评审的是非、厅长获得文凭的途径、武汉理工大学百名在职学生涉嫌造假获取硕士学位等等新闻,从表面看,引发的是公众对高等教育学历的信任危机,然而这一系列事件密集发生背后,却是利益链条的互动,而“注水文凭”的大批发,意味着官员在以权力谋学位,学校则以学位谋财务资源。然则,一切恶果皆有源头,支撑“注水文凭”、“论文博士”的正是全民“学历”。

可以说,政府力推的教育产业化,把高校文凭点化成了“摇钱树”。在高校因为文凭而“生意”红火财源滚滚的另一端,一场全民“学历”同步开始。走在前面的就是官员阶层学历上的“升级换代”,官员任用升迁必经的学历门槛,被无限放大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甚至一些无关专业知识的岗位,也有了学历的要求,于是全社会流行起了学历“高消费”。有调查显示,不仅在国家一些部委出现了“官员博士化”的趋势,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干部总人数一半左右。而且,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校集中的省份,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官员攻读博士几乎成为官场潮流。由此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来自国务院学位办的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的博士授予数量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这可以视为全民“学历”的一个显著标志。与此同时,有完成了大学教育的本科生却不得不进入技校“再深造”,众多企业为了急缺的“技工”不得不上下求索,大批高校毕业生已经并即将遭遇的仍然是“毕业即失业”的尴尬。

上一篇: 环境医学论文 下一篇: 新劳动法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