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2:13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1)

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些新要求正是情感教育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而作为语言艺术集大成者的古诗词,一方面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养分,另一方面通过精美又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如何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巩固情感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真正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反复吟诵,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朱自清说:“吟诵是欣赏的必然步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诵读等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渐渐理解整篇诗词的大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古诗词的意境中,为进一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诗词中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语言,在真情实感的朗读中体会和升华学生的情感。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朗读形式的有效采用中,体会和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意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中的叠词现象,如文章最后的两组叠词“盈盈”、“脉脉”,从叠词声音与节奏的角度,朗读起来本身就有一种隐秘的哀痛之感,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可以初步体会出织女的相思之愁。而“盈盈”指水波清澈透明,“脉脉”又从人物描写角度将织女凝视河水思念牛郎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生在朗读中,不自觉地就进入织女的形象世界,感受她的哀伤与思念,最终升华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推敲字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本质上讲,古诗词是对文字和语言的高度凝练,以表现出最为深邃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环节中对诗词中的句子或者字词的推敲,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深入诗词丰富的意蕴中。

有人说,古诗词常因为一字使用精妙而神采顿现。在抓住某个字或词进行推敲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替换法,通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字词,让学生体会原字词的传神之处,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如在学习辛弃疾《破阵子》一词时,学生对词人渴望重返战场、杀敌报国的情感是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如何更深入地体会“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绪,这种情绪才是词人更深沉与真实的情感表达。在“醉里挑灯看剑”一句中“挑”字就很需要推敲。首先在字音上它是一个多音字,这里应该是第一声还是第三声?结合意思这里应是把蜡挑一下,使其更明亮,而非用肩膀挑着烛灯。在学生理解“挑”字的意思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替换字词的方法,体会“挑”字与“拿”、“举”等意思相近的字的比较。在这句词中,抒情主人公喝得酩酊大醉,但是他并没有休息,深夜来到书房小心翼翼地挑拨着烛火,为的是再看一眼曾陪他征战沙场的宝剑。“挑”这个字结合“醉”、“看剑”这一系列的动作,更生动、贴切地表现主人公郁郁寡欢、壮志未酬的形象。而如果换成“拿”、“举”等字,虽然从意思上是相近的,但是从情感上讲,远没有“挑”字来得生动形象和情真意切。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提高其审美能力已经成为新的教学理念。而情感教育正是旨在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发挥行之有效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基于两者的共通与联系,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所谓情境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从古诗词表面描绘的景物进行观赏,继而站在作者的角度,寄情于景,对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更有深度和内涵的感受。

以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为例,诗中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经典的写景诗句。洞庭湖水把东南两地分裂成吴国与楚国,天地万物都随着波涛起伏飘荡。这一句诗在描写湖水这个客观景物时,极言其波澜壮阔的气势。如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杜甫所感受到的画面?这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诗句大意,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将这幅景色描写出来,使其丰富、充实。学生在想象中,仿佛化身为诗人,在贴近诗中意象的同时,渐渐感受到作者隐藏在景物之中的更深的情愫。而要真切地感受寓于景物之中的深情,就必须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境地。为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可结合关于此诗的写作背景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时“左臂偏枯,右耳已聋,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漂泊”。学生在了解作者处境的同时,也能更全面、真切地进入诗人的内心感受。浩瀚的洞庭水此时有了更深的含义,世界如此广阔,诗人却在一叶扁舟上漂泊无依,大与小的对照,更凸显诗人的凄凉落寞。这是对于自身处境的一种私情,而此诗更想言说的是对国家与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的哀痛与不甘。李渔在《窥词管见》写道:“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说情。”通过对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进行欣赏,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不断挖掘诗词中的意境之美,实现诗歌感情的深层次鉴赏,也就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

参考文献:

[1]吕运理.初中语文古诗词浅析.学周刊,2015,01.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2)

在古典诗词鉴赏方面,外国的专家曾说过,作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教学思路施加给学生,逼迫学生顺着自己的赏析思路走,而是应该鼓励启发学生们去打开自己的大脑,寻找自己的鉴赏思路。中国是是诗的国度,从人人皆知的《诗经》、屈原的《楚辞》到唐诗三百首等等都诠释着中国古诗文化的光辉灿烂。目前,我国已经将古典诗词的鉴赏列入中考和高考的考试内容中,因此,我们不但要去感受体会古典诗词所特有的意蕴美、语言美,而且还要学会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应对考试和取得优异的成绩。下面是对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的鉴赏技巧的一些总结。

1中国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

中国的古典诗词都包含着诗人的某种情感,但现在的学生没有处在诗人的环境中,因此他们无法体味和把握诗词的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去准确理解诗词,那么老师有必要做一些工作,比如将学生学过的或者常见的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总结分类,这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参考,还可以使他们迅速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气势磅礴,言辞优美;二是对人生的感慨,如离愁别绪、人世间的爱情、亲情以及友情的概叹;三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愤恨;四是表明自己要效仿前人,表示自己的满腔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懑。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诗人的感情呢?首先,我们可以从诗人所处时代来入手,详细了解那个时生的事情、特点以及诗人的状况,这样能帮助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其次,我们需要进入诗人的作品,找找其中的物象,如“落花”意寓着哀愁,以鸿雁和燕鹄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等等,这些都是诗人通过事物来抒情,在进行诗词鉴赏时,能抓住这些物象也能帮我们进入诗人的情感。

因此,在进行古典诗词鉴赏时,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将以上两个方法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慢慢积累诗词情感以及物象,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了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后,他们就能准确的对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了。现将中国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总结如下:第一种是正与反的对比,例如在诗词中经常出现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腐败与清廉的对比,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的对比等,作者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来表达这首诗词的思想,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种是诗人常常借用某种人物或者某种事物来衬托某种事情,来彰显社会的某种风气,来表达自己的某种主张或观点;第三种是将虚实结合起来,给人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朦胧感觉,比方说在一首绝句中,作者可能前两句写的是实际的景象,而后两句作者可能会发出一些议论,这些议论就为虚,告诉人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第四种是巧妙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得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容易被我们捕捉,也更容易使我们靠近这些大师级人物来感触他们的境界;第五种是借助景色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古典诗词中,任何一句描写景色的诗句,其实都是在表达作者的一种感情,如范仲淹的《岳阳楼》,他借岳阳楼的景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雄心壮志,再如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借描写黄鹤楼的景色来抒发人去楼空的凄凉之情。

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鉴赏中,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话,这将会给予他们极大帮助,能够使他们很快地理清鉴赏思路,看懂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

3结语

总而言之,古典诗词作为我国古代的文化奇葩,那么我们对其的鉴赏就是一种高层次、高要求、高水准的阅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其内蕴丰富,意义广泛。因此我们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必须体味它的语言,推敲它的情感。

在鉴赏教学中,应将分析诗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若将两者分割开,那鉴赏就不会很完美。本文仅仅是我对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粗浅总结,但按照以上的方法,对学生多加培养和训练,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技巧 标题 意象 意境

一、引言

在我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古诗词始终都闪耀着其耀眼的光芒,以其独特的魅力显现出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成为民族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学生接受知识,陶冶情操的道路上,古诗词鉴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流传千年而不衰,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所以,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就简单谈谈初中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小技巧。

二、学会通过标题进行类型的辨别

题目作为诗词的眼睛,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古诗词的题目都直接将诗歌的写作重点和类型进行了明确交代。

比如咏物类型的古诗词几乎都会以“物象”或者是“咏(题、赠、赞)+物象”作为标题。此类型的诗词更多的是托物言志,凭借所咏之物来将作者的志向、品质表达出来。

题目中有“塞”“征”“军”等字眼或者是用乐府旧题的类型的诗词,大多都是战争诗或边塞诗。此类诗大多是表达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表达沦丧山河的苦、久居边关的愁,表达艰辛的室外生活、惨烈的连年征战、怨愤的报国无门的情怀和哀痛的归家无望之情。

还有一类就是送别诗,通常会将“送”或“别”等字眼放在题目中,此类诗基本都是表达对亲人、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还有情深意长的勉励和坦陈心志的告白。

而怀古类型的诗词,在其标题中都会出现古迹或者是古人名。这个类型的诗词基本都会融合史实和现实,有的表达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有的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抨击。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感慨自己年^半百,而又功业无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是不满朝廷行为,只能苟且偷生的现实,是对社会现实的抨击。

三、学会领悟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一)感知诗词意象

最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就出现了“意象”一词。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这里提出的意象实际上就是意中之象,也就是意念中的形象,不仅是对感情的表达,也与作者实现了心志包容。

意象是对诗歌特有词语的分析和鉴赏,是通过景物来寄予作者的情感。要想真正领会作者的情感意图,就必须对诗歌的形象进行真正的理解。比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共包含九种意象,由此组成了一幅秋郊的夕照图,言简义丰,是对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秋天思念故乡的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凄苦愁楚的离乡之情。所以,教师应该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作为突破口进行诗歌鉴赏,不断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象,把握诗词内容,深入感知诗人情感,从而领会诗词主旨。

(二)领略诗词意境

意境,实际上就是情与景的和谐与统一。所谓情就是思想感情,所谓景就是艺术境界。意境是作者有机地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就像古诗词评论者所说的那样:“情与景谐,思与境共。”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既情景交融,更是情境相应。比如,杜甫在《春望》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就融合了作者自己的感彩。花容与鸟鸣本就是赏心悦目的事情,但由于作者正处于战乱之中,因此就成了“花溅泪”“鸟惊心”。诗句情景交融,相映生辉,成为流传千古的诗句。

(三)把握好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歌中修辞手法很多,主要的作用与其他文体的修辞作用是一样的。比喻就是为了使形象更加生动,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夸张则是为了强调与突出,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拟人就是为了将事物人格化,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音乐美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借代则是为了表达得更加含蓄,像“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的描写方式也很多,常见的有虚实结合的描写,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细节描写,像“何当共剪西窗烛”;还有动静结合的描写,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抒情方式也比较多,有直抒胸臆,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有情景交融,像“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借景抒情,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有寓情于景,像“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四)了解名人的语言特点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诗人主要的风格体现。每位诗人在进行创作实践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特点体现出来,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像朴素自然属陶渊明,沉郁顿挫属杜甫,李白一贯豪迈飘逸,白居易一向通俗易懂,杜牧比较清健俊爽,王维通常都是诗画一体,而陆游主要体现的就是悲壮爱国。另外,词也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体来讲,古诗、词、曲的特征都有各自的风格,在进行古诗词赏析的时候,要抓住主体,分别从局部和整体来进行诗词的把握,也需要注意诗词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真正领会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联系背景紧循本意进行鉴赏

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无论哪一个类型,都要对诗词写作背景进行了解。写作背景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既有对作者本人所处时代的把握,也有对作品创作时的环境等背景的了解。现在的初中语文学习范围比较广,学生需要将李白、杜甫、王维、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李清照、陆游、陶渊明、李商隐、李煜、王勃等人常出现的诗词熟练地把握,对其他诗词作者作一般了解。增加课外古诗词阅读量,能够帮助学生对更多的诗词作者进行了解,增强学生对诗词鉴赏的熟悉感。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作者,在考查的时候还应该重点掌握他们的生平,这有助于了解诗词的真实意义。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其作品《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一定的差别,作者在年轻的时候怀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创作了《望岳》,在安史之乱之后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要是在秦州目睹了百姓的生活之苦,作品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疾苦的情怀。了解杜甫人生经历的人都知道,作者创作这两首诗时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价值观都有比较大的区别。因此,鉴赏古诗词一定要联系时代背景,综合进行分析,这是探寻作品主旨,了解写作目的的重要一步。

(六)利用注释对诗词进行综合整体分析

初中古诗词通常都会对一部分字词、典故、句子进行必要的注释。另外,诗词作品本身也有不少词题以及序文,也会介绍作品创作的背景。但是学生在鉴赏这些诗词的时候,容易忽视这些注释,通常都是靠自己的理解来把握诗词中的字词句意,分析没有方向,这是很不合理的。例如,有一道古诗词鉴赏题目是围绕宋人高观国的《菩萨蛮》设置的:“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不少学生都不太了解“高寒滟滟开金饼”,实际上注释中已经对“滟滟”进行了说明,如果考生能对注释和诗词整体的分析进行利用,那么第一个问题“此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就很容易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是“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需要综合进行分析。这个在注释中也有说明,文中的“圆月、月光摇动”体现了作者起初的心情,表达了其欢快、开朗的情绪。这样就能分析出诗词的内涵了。

四、小结

在对古诗词进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讲究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凭借意象看意境,透过意境感受诗情。中国一直都被誉为诗的国度,尤其是唐诗宋词,是古典文学的代表,是值得我们骄傲的精神财富。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4)

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光华闪耀中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品行素养等关键时期,利用古诗词所蕴含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文素养等内容,塑造学生积极正确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华,展现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文化发展的特性,直观地表达了特定诗词作者的思想情感,将其传承下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当今社会,古诗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其本身较为晦涩难懂、文化内涵较为深厚等特性,使得学生在掌握古诗词方面存在巨大困难,使得我国在古诗词文化发展出现断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执行,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更加强调语文素养。在初中阶段强化古诗词教学,能够起到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美学理念和素养的作用,同时可以将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经典理念、价值观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关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对学生个人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古文知识和认知能力都不够全面,在古诗词学习中时常遇到困难,感觉无法把握古诗词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涵。而教师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依照教学大纲,填鸭式地灌输学生知识,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为了应付考试而强化背诵。完全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结果。

2.朗读方面存在不足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背诵的作用,往往在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学生朗读的时间较少,而教师的朗读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古诗词之所以优美,就在于其优美的结构、优美动听的韵律以及饱满精炼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朗读,教师便无法发现学生在诵读时存在的错误。

3.课堂氛围差,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低下。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忽视了活跃课堂氛围,一味地赶进度,当学生回过神的时候,已经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这样的结果就是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三、教学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深入,提升学生学习方法有很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曹操《观沧海》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造一个优秀的开场,比如截取影视的片段或者制作一份动画,再现曹操创作《观沧海》时的境况,以较为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心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

2.强化学生诵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表明熟读古诗词,有力于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把握。在教授学生古诗词知识时,教师并不能一味地区灌输,而应该留下充足的时间,指点学生进行朗读。这时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朗读古诗词的音视频,让学生跟读,随后进行古诗词朗读节奏感的讲解,不管是四言绝句、五言律诗还是七言律诗都有其独特的节奏,需要进行有节奏的断字,才可以朗读出韵味。以《观沧海》为例,一般断字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断句后,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与第一次朗读的区别,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加深练习开展一次课堂小组朗诵比赛,以此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3.营造情境教学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源动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下学习,必能事倍功半。多媒体教学以其独到鲜明的特色,可以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首选工具。

4.强化基础,进行趣味化的训练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包括感情认知等)尚处于发展阶段,一味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可能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语文学科是一强调积累的学科,要提高学生古诗词文化水平,扎实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基础,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死记硬背这样传统的方式虽然笨拙,但是对强化古诗词基础,包括词义、分类、典故、常识等,有着积极作用。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自发地从收集材料入手,探讨学习古诗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5)

古诗词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但是由于古文今文之大不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其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实施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改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是摆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现状

在我国历史上,古诗词灿若繁星,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令我辈辗转反侧。

1、古诗词自身特点令课堂教学难度加大

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今白话文的学习方式不同,古诗词主要是作者有感而发,因而学习古诗词要根据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自身的生活际遇等来对全文进行把握。古人追求炼字锻句,词约义丰,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这种写照,因而不易把握。再者古诗词中的典故、意境等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易理解和接受。所有这一切,不仅增加了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量,而且加深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

2、古诗词别与白话文,令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古诗词无论从花费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要比白话文费时费力。

对于初学者,古诗词初读起来拗口、不顺畅,导致部分学生对此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古文知识积累较少,古诗词的用典、指代词语较多,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难度。最后一点是学生古文语法知识有限,古诗词中大量的被动句、倒装句、前置句等,使得学生理解课文难度较大。所有这一切让学生其产生畏惧心理。

3、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论的指导下,古诗词教学也显得枯燥乏味,一般先介绍文学常识,包括作者的生平、代表作、背景知识等,接下来再正音、断句、朗读课文,然后是落实字词涵义、串讲课文,之后再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再做练习。这样一系列呆滞的流程下来,课堂了无生趣,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1、古诗词诵读新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一个基础。传统的古诗词诵读,或老师领读,或学生自我阅读、朗读,学生缺乏积极性制动性。我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除正常的朗读背诵模式外,曾尝试过表演诵读方法,课堂效果比较不错,在此与各位同仁共享。

学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课堂实践如下:

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一遍。

教师布置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诵读表演。

学生自告奋勇者做诵读表演:该生摇头晃脑“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手作环抱状,形容酒坛,面部表情则是目瞪口呆,表示出对“珍羞”值“万钱”的惊讶……其他学生对其表演或若有所思,或摇头……

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该生的诵读表演进行评价,先小组讨论,后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再引导学生,该生表演的好,好在那里;表演不好,不好在那里,该如何做?然后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做最后点评。

这种表演式诵读,既能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又能让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效果非常不错。

2、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积累古诗词知识。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虽然陌生,但同样充满神秘色彩。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采取“每课一诗”,“每周一汇”等方式。“每周一诗”即占用课间几分钟,让学生自己选择好一首古诗词抄于黑板上,供大家学习背诵,教师只简要介绍一下诗词相关背景,大意即可,课下让学生互相交流。“每周一汇”则是让学生汇总一周来“每周一诗”所学习的古诗词,对比课堂所学,表达各自对古诗词的欣赏及理解。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古诗词教学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学李白的《下江陵》,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李白写此诗的社会背景及心情。在学古诗《山行》时,大多数同学对于“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颇难理解,于是我用多媒体工具做了一个深秋枫林的动画,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4、创设良好的情景,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

古诗词含蓄隽永,具有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三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品味诵读、想象体会、联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古诗词的美,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创作古诗词所表达的心意。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最精彩的两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其意浅显易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品味诵读,学生在诵读中,边读边想象诗中所展现的优美画卷,既能体会到工整漂亮的语言,又能欣赏诗之美妙意境,一举两得。

三、小结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施创新教育。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和有益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有效引导学生,启发想象,丰富积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让古诗词教学绽放奇光异彩。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6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04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古典诗词,不但能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思想内涵,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然而,目前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束缚在僵化的教学模式下,初中古典诗词教学长期处于一种不佳的状态。对此,语文教师应不断尝试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重视并寻找到一条提升诗词鉴赏能力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感悟与理解诗词,为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反复诵读,感受韵律节奏

诵读是理解诗词的重要手段,诗不但有画面感,更有韵律节奏感,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情味。只要反复吟诵,古典诗词独特的音乐美便会被学生捕捉到,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如在讲授《过零丁洋》时,因为整首诗词铿锵有力、情感饱满,是诵读的经典之作。这是押ing韵的七言律诗,韵脚是“经、星、萍、丁、青”等字。此外根据音韵来看,平仄有规律的交错,有一种抑扬顿挫之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加深对诗词情感意味的理解,从而真正内化诗词魅力,从而充分激活口耳等感觉器官,配合学生的大脑,将音乐美充分地展示出来,古典诗词教学也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体会诗词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文章之妙,言之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依靠意境表达情感的重要文学形式。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由于古典诗词语言比较生涩,学生联想、想象力不足,使得初中生不易感知到诗词独特的意境之美。初中生喜欢形象可感的事物,古诗如果不能生成一种具体可感的画面,那么即使教师讲授得再精彩,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更别说让学生去鉴赏了。

教师应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定的画面,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产生情感的共鸣,积极投入到古典诗词学习之中。如在讲授元曲《天净沙・秋思》的时候,由于年代久远,整体意境是由很多个意象所组成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想象到底是怎样的意境,也不易感受那种哀愁的情调,对此,教师可通过播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瘦马”“夕阳”等幻灯片,促使学生在充分阅读并分析诗词内容的同时,借助图片所创设的情境感受深深的意境之美。在多媒体辅助之下,古典诗词情境会真实地映入学生眼帘,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样学生就也有景可说,有境可品了。

三、赏析意象,分析诗词情感

意象是解读古典诗词的钥匙,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进行梳理和识记,有利于初中生更好地鉴赏诗词,领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果说意境是一座大厦,那么意象就是构成意境的砖和瓦,通过分析诗词意象,可以准确把握诗词意蕴。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意象相对固定的意涵,将其分类总结阐述,然后再具体运用到诗词鉴赏过程之中。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象征坚韧、傲雪、不屈不挠等意涵,“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柳”不但表现了美好的春景,更暗含了送别、留恋、忧伤等意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大雁象征着音信和思乡思亲、思归意涵等。教师应充分借助意象,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这也是诗词教学的侧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诗词的重要手段。

四、把握细节,深挖关键考点

古典诗词在大处讲求意境意向点染,在小处注重细节把握,这种细微之处往往是诗词教学的关键考点,也是诗词鉴赏的重难点。古典诗词往往一字千金,造语炼字,成为传世经典,为后人津津乐道。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细节进行把握,鼓励学生去捕捉诗句中的关键词,以此为突破口来解读诗词,显著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望岳》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与“割”运用得很精妙,能够将泰山秀美、遮天蔽日的景貌表现出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泰山那雄浑巍峨的姿态,那高耸入云、居高临下、云雾缭绕的泰山画面,体验到登临绝顶的开阔视野,还有诗人博怀所抒发的对泰山无限的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细节描写,从而达到由一字窥全诗的目的。

修辞是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中考易考内容,教师应重视修辞教学,解决这个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促使学生能够以此为突破口揣摩诗词丰富的意蕴,感悟诗词超凡的艺术魅力。如在讲授杜甫《春望》一诗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找出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解开迷题,掌握诗句中所运用的拟人修辞手法,理解修辞所达到的效果:渲染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内心的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痛苦的情感。

五、知人论世,把握诗人特征

古典诗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要求鉴赏的时候应注重结合诗人的经历、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紧紧围绕时代背景和政治文化特点,做到在“知人”和“论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多方面去把握诗词作品。如对《过零丁洋》的鉴赏,必须以文天祥的身世特点、时代背景为中心,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思想情感,以及当时国破家亡(南宋被元所灭)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体会到诗人的哀叹,以及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精神。又如《登高》一诗的鉴赏,需要紧紧围绕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杜甫人生经历与国运艰难的情况,从而促使初中生更细腻的感受到一个爱国忧民的孤独老人的感伤。在古典诗词的鉴赏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深刻把握诗词情感。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在初中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等方面帮助学生建构鉴赏诗词体系,培养学生想象力,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使学生真正感悟古典诗词学习的乐趣。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7)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诗词其优美的字句、抒发的情感和体现出的意境都体现了古代诗(词)人的心情,无论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对自身命运的不满、无论是官场失利时的失意还是对祖国山水的赞美,都让后人从古诗词的字里行间中得到深刻的体会[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育中,教师要对中国的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对古诗词进行透彻的剖析,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为学生带来情、声、美共存的教学。

一、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导不明确

在现在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形式。有的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只是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结构和作者表达的内容,把古诗词拆开来教学,而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也是麻木的拆开来学习,对古诗词真正要表达的情境和古诗词体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并不理解。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2.学生学习不认真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对古诗词没有学习兴趣,认为古诗词没有学习价值,所以中国古诗词在初中生心里没有得到根本的认同,学生往往认为古诗词与当今社会没有太大联系,学了也没用;古诗词和现代汉语差别大,理解起来困难;古诗词的教学枯燥,除了背诵还是背诵。

3.教材内容不连贯

由于我国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没有特定的教材,只是穿插在语文教材中短短的几篇文章,加之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也是一带而过。

二、如何把传统文化应用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1.发掘古诗词中的民族文化

在中国古诗词教学中,古诗词体现的是古代人民对情感的另一种抒发方式,体现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素养。例如: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抒发了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词里行间都体现出了慷慨激昂的民族气概,使读词的人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感。又如: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体现了李贺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愿望。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学生通过对《满江红》和《南园》等诗词的学习,充分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从中也培养了自身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使命感[2]。

2.感受古诗词中的美好意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改变为教师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来学习。在中国的古诗词中,作者都是通过自己内心的情感、因时因地的、发自于内心深处的表达,是诗人智慧的集结。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学生通过学习《山居秋暝》,感受诗人在诗中体现的美好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享受。

3.学习古诗词中的完美韵律

古诗词的字句都是中国语言美的体现,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对汉语的深刻认识,可以培养自己对汉语的深刻理解和加强学生对汉语的运用能力[3]。古诗词不同于小说语言,古诗词言简意赅,押韵和谐。例如:《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短短的几个词,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的韵律之美,对于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甚至有人把其融入到歌曲中,更加体现了中国古诗词韵律美的完美和震撼。

三、结束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值得中国人民不断的学习和发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国古诗词的教学中,不但使学生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到古诗词的美好意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从古诗词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中国唯美的古诗词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关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8)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严重阻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下笔者将以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简要分析初中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意义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基础教育,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而通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点。首先,对初中生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既是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更是一个发扬的过程。其次,我国古诗词文化中,不少都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比如说对家乡的热爱、忧国忧民、孝顺长辈等。最后,通过实施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能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初中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因此,综合来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意义重大。

二、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诗词鉴赏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丰富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和生动的音频等信息有效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动态的视频课件,从而将原来枯燥、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态图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恰当运用这一教学策略,以期实现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最优。

例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教师可以发现,这篇课文从内容上来讲,可以说是记录了一件事,那就是木兰从在家织布到替父从军再到戎马归来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本文故事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木兰诗》的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完全可以摆脱教材,因为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在视频中均有体现,不仅如此,本课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德育思想的“场地”,从替父从军中我们可以读出浓浓的孝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可以恰当利用多媒体,以期实现古诗词教学的优化。

(二)在“读”中有所体会,与诗人产生共Q

语文朗读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过程,通过朗读教学,尤其是朗读古典诗词,学生可以尽情地遨游在诗词赋予的韵律美和画面美中。因为古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与其他文学体裁如散文、记叙文等不同,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意境,而这些内容唯有通过朗读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肝肠寸断的悲凉心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朗读教学。首先,让学生跟着名家录音学习,体会诗人给我们创造出的画面感;其次,让学生跟读录音,在实践中深入体会;再次,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将本首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并学习作者这种移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作风格。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绘画中深入诗词意境

古诗词不仅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更具有浓厚的意境,而这一浓厚的意境,除了可以通过阅读体会外,还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许多优秀的古诗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因此,诗人和词人往往会在文前利用景物做好感情的铺垫。所以,笔者认为,教师恰恰可以有效利用古诗词的这一特点,通过开展绘画教学,让学生既可以学到古诗词的精髓,又能锻炼自身的动手绘画能力,实为一举两得。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妨尝试利用绘画教学。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来说意义重大。因此,为了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开展绘画教学,让学生实现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共同提高,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深化初中生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73-02

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文体,优美婉转、纵横多姿的古诗词也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积淀了几千年文明的、吸收了多民族文化的中国古典诗词对于提升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初中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据调查了解多数初中生古诗词学习能力薄弱,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写作训练上也普遍呈现出苍白、空洞无内容的状态。因此,将古诗词阅读和写作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发掘其中的互动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古诗词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初中古诗词作品多包含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生动的生活场景和作者的主观情感,为初中生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提供了实例。初中生通过对古诗词意象的感知,感受作者的“言外之意”,使学生获得情感共鸣,积累了许多经典意象,写作素材也随之得到了积累,为处于校园中的初中生打开了大自然和社会的大门,从宁静优美的村庄到曲径通幽的花园,从散发着思乡之情的明月到象征着离愁别绪的杨柳,丰富的意象扩大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2.生发学生的写作联想

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古诗词,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从理解古诗词的韵味开始,感悟古诗词的形式和思想内涵,直至还原古诗词的情境,在古诗词细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学生借助联想能力,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阅读鉴赏。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的联想,对古诗词的发散,是对文本意境的再现。当学生积累的多种文本意境,深刻感悟了情境交融,文思悠远的内涵,就能够依靠联想进行文本再造,在写作训练中就能重现甚至深化古诗词的意境。

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效率

1.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

古诗词在语言的组织和行文方式上,多注重音律、平仄等,其架构特色、音律工整、文字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表层含义轻松,理解深层意蕴少有困难。写作训练的加强,能够使初中阶段的学生感知中文的魅力,感知文字的深层次含义,理解“表象”、“意象”,理解“虚实”,理解“暗喻”,提升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也展开了语文的翅膀,在古诗词的天空中飞翔。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使学习更加高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实现终生学习。古诗词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加以多方式、多策略的引导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如同理论知识教育,而写作训练相当于实践锻炼,写作训练之中将课堂上学到的文字知识融会贯通,加以实践,发现了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初中古诗词与写作训练结合的教学实践

古诗词的范围非常广,从《诗经》到元曲,从《楚辞》到宋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沉淀了无数先人前辈的智慧,浓缩了多数文人墨客的精华。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古诗词的文本细读,理清作者的思绪,分析作者的思想,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然后根据古诗词学习的内容和探讨的重点,拟定写作的方向和题目,贴近学生实际,这种经过学习实际探讨,获得自我见解和感知的写作训练,更容易写出成效。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拓宽阅读范围之中,要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感知优秀的写作技巧,掌握对画面剪裁的能力,加强情境的布局技巧,学习以情铸景法,使学生对语言的揣摩更加到位,对古诗词的鉴赏更有品位,对于词句的赏析更加敏感,形成对生活细心观察的思维习惯,锤炼文字的功力,明白优秀的文章和不优秀文章之间的差距,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之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对古诗词的内容和理法更加熟知,既能提升古诗词阅读效果又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必须同时进行阅读和写作,写作训练是古诗词阅读的理论实践,古诗词阅读为写作训练提供了方向。初中古诗词阅读是写作训练的基础,写作训练的提升有助于初中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强化,两者之间存在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互动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古诗词论文篇(10)

引言

我国优秀的古诗词文化,成为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资源。古诗词通常是作者通过文章表现内心比较含蓄的情感,他们将自己的心情与感受表现在诗词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古诗词学习的效果。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己掌握古诗词的内涵,了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美景的欣赏、赞誉等情感,了解某些处事之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自主阅读来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学诗词首先从读开始,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点,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诗,七分吟”就是强调阅读在培养学生感受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多读诗词,通过反复朗读,达到体会古诗词内涵的目的。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首先,学生阅读时应尽情投入,大声朗读;其次,要掌握诗词的节奏,找出诗眼或词眼;此外,阅读需要融入相应的感情,只有自己投入,才能理解诗人的情感。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反复进行诗文阅读,一定可以从中获得感悟,读出古诗词的内涵。

2自由想象,理解古诗词描绘美景

古诗词与现代文章有着很大的不同,语言尤其精炼,基本上字字珠玑。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能比较急迫的想要对其进行翻译,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所以,学生非常喜欢教师直接进行字面翻译,但是这种学习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翻译过程较为枯燥,学生也很难由此进入诗人所创作的意境。通过使用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朗诵、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进而保证学生通过诗歌学习与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在学习了诗歌以后,可以鼓励学生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才能获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探寻向往,提升古诗词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应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或者说将古诗词的题材进行改变,将古诗词的意境串成优美的散文,从而理解古诗词之美。我国丰富的古诗词浸润着各种不同的审美意趣,比如咏物咏史之美,边塞江南之美,友情爱情之美,经常运用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映衬渲染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因此需要通过学生充分的想象,才能真正体会古诗词之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向学生进行传授,让学生掌握古诗词欣赏的方法。

4相互欣赏,掌握古诗词情趣内涵

语文古诗词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积累过程,由此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以及审美情趣。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领略古诗词之美,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欣赏,通过课外实践的自主学习,享“渔”而得鱼。在阅读中学会欣赏古诗词的意境。《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通过深入的解读辛弃疾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遭遇,帮助学生感受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表现出的内涵。

5 强化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才能够实现课堂要素的平衡和民主,例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处于一个民主与和谐状态的时候,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才能够使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升华,才能对人乃至人类的关注首先在教育对象上得到体现,人文精神的渗透在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个文件里面, “主动”这个词语的出现频率是非常高的,如“积极参与”,“积极......学习”等等都是“积极的”为出发点,围绕“活跃”来进行诗词学习语境分析的。类似词语的使用,表明一个根本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教育的体现为: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这是致力于加大对学生主体地位这一理念的发展。

6 提升合作,探究古诗词之外延伸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出发,进行诗歌理解广度、深度的拓展。学生主体之间就合作探究的期望和需求,需要教师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学生诗歌学习的心理特征,就诗词的流派、风格等进行探究和发现,通过合作的力量实施研究学习。并把探究形成结果并进行交流。多肯定多激励不苛求。同时教师可以安排让学生自己动手,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等方式,来提升诗歌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加强探索合作与对话学习的实施力度。在课堂上通过在自主合作中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激发学生与古诗词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的进程中来,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大海中遨游,进而更好的实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审计职业化论文 下一篇: 中小型企业网络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