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3 09:37:26

小学教育教学

小学教育教学篇(1)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58-01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学校教育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光荣职责。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教学的水平上,提高体育教学素养的同时吃透小学素质教育的概念,把握其真正的教学内涵,切实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作者结合实践作探讨。

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为人师表、做好表率。要求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在教学岗位上教师一方面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能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素质教学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增长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

1.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每次课结束时,把下次课的内容告诉学生,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去开发创编下次课的热身运动,让他们自己做主,决定自己的体育课,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将体育课上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小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持久度有限的特点,对体育的兴趣十分容易转移。因此教师要想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宗旨,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是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的价值追求,也是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体育课的教学,应是一种力与美相结合的教学。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提高学生追求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学生体质因素与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1.多种形式,寓审美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设计之中。尤其是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力求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体现队列教学,充分利用美感有其自觉性这一特点,在整洁的运动场上,画上各种清晰的、悦目的标记或队形练习的图案,学生也可以逐渐养成积极地心态和健康的审美观。

2.榜样激励,寓审美教育于人格教育之中。对教材中的动作要求给学生讲明解释清楚,通过教师完美的示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动作的连贯的整一体的形体美、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育思想强调了体育学科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成功教育理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激励促使成功,促使学生不断地积累自信心,这样也能使学校教育者及参研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教学技能更加娴熟,

1.在体育课基本活动中设计游戏。例如在篮球课上,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以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游戏来促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新鲜的感受,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同时又让学生追求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又享受了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2.注重体育课的每个细节,让游戏和模仿成为教学的主渠道。玩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课堂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把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模仿、游戏作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以及自己在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每个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体育,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也就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小学教育教学篇(2)

2体育,转变小学教育模式

教育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成长的意义在于适应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的本领。在当下的教育中,把教育的内容绝对化,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把教育的功能狭隘化,认为教育就是获取高分;把教育行为功利化,认为教育就是获取更大的利益。于是教育也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式,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生活。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被严重压制。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情感体验,最后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学习能力低下,厌学情绪抬头。玩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特征。在儿童少年时期,玩应该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社会家庭一般也不需要他们参与社会竞争。喜欢玩是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共同特征。在孩子们玩的项目中,极大多数与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长的可能变成现实,而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是从喜欢开始的,因此与玩关系密切的体育自然就应该成为教育的首选。所以在学校中应该重视体育教学,重视开展体育活动。

2.1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中,体育课程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从小学到高中,体育的课时安排呈现递减式,而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时应该增加到学生在校总课时量一半左右。从高中到小学的学生体育活动的总量从每天1~5h逐渐增加到2.5h至3h。

2.2强化体育评价的分量

首先要把体育作为评价一所学校的主要的内容。当然,在评价学校体育的指标中,应该有: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学生身体发育的促进、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等。把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比赛的成绩排除在学校体育评价的指标以外。如果学生近视率、肺活量等身体机能达不到要求,学校不能评为各种先进,学校领导要受到相应处罚。其次要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指标。要把学生身体机能锻炼好,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有效的学生在校园中要大力表扬,以改变观念,用评价引导教育。让参与体育活动积极的,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在校园中有威望。

2.3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的方式

学校体育不应有更多的功利色彩,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搞体育。以参加上级比赛获取名次为主要行为目的,把一部分参加上级比赛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运动队,占据学校体育资源,强化训练。学校体育应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价值取向,把全校师生发动起来。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以游戏的方式增加趣味性,要注意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如:增加体育舞蹈等。在体育活动方式上,要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性,动员学生自行组织体育活动,还要整合各种社会力量,扩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空间。在体育设施的管理上,要具有更大开放性,学校体育设置向学生开放,学校的体育器具学生可以自由选用,无需更多的管理手续。

小学教育教学篇(3)

1、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我国一直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学生仍然有做不完的作业和没完没了的考试,小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在日益的增加,光凭“减负”的口号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有的小学生们对小学数学这样需要极其费脑力的科目产生了厌倦心理,而这种心理导致的直接影响就是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就是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与教育教学的强迫性之间的抗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老师们往往抛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谈,只是“填鸭式”教学,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喜爱数学的,但是从心理上排斥数学、讨厌数学的人也不在少数。如何满足所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2、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偏倚。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倾向,他们往往比较注重精英教育,对于那些对数学本身的学习兴趣特别大,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关注程度比较大,这种精英式的教育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摒弃了对那些普通水平的学生的教育教学,这与传统的大众教育是不相符的。那些得到关注的学生受到重点的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也会一直的上升,而那些不被关注和重视的学生因为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许,有可能会对数学课产生反感的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不上去,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上的两极分化,直接影响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3、数学教育上目标的期待与具体执行有差距。好多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是教育局出台的相关的教育政策其本身是比较好的建议,但是这些目标和建议如果不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话,又因为受到各种因素方面的限制,最后是取得不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有的专家的建议没有那么大的可执行度,最后学校和老师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又进入了原先的教育教学的循环模式。

4、教育教学目的具有纯粹的功利性。我国教育环境总体上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背景下的教育肯定含有一定的功利性,家长和老师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拼命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还有的家长为学生报名许多数学兴趣的培训班,但是学生们的兴趣受到了一定的忽视和限制,没有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育具有特别强的功利性,虽然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时候反而会产生相反和负面的教育教学影响,这给学生本身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小知识题,让学生们去积极寻找和探索数学的原理,讲一些以前大数学家们比较励志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获取于自身有益的正能量。家长们给孩子们报数学兴趣班之前要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点所在选择适当的培养机构。

2、按照有教无类、因地制宜的原则教育教学。针对有的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所偏倚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改变这种情况。老师们要同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对于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告诫不要骄傲,而对于那些对数学已经失去兴趣的学生要加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只要努力认真的学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以便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点适当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水平和修养。有的学校的小学数学老师没有比较高的职业教学水平和本身的素质修养,这也影响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引进小学数学老师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在实际教学中的完全发挥。另外,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对小学数学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老师们平常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多看一些专业的书籍,主动要求参加一些课题的研究,在锻炼中成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广泛的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争取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小学教育教学篇(4)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钦州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基础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才,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为小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对现代化学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和补充完善,可以使其更好的适应小学教育专业化学教学的培养方案.

1.2化学知识需求

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反应过程,掌握基本化学现象的产生原因,学生能够对日常发生的化学现象做出科普的解释.通常需要化学专业学生掌握复杂的热力学、动力学等知识,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只要求其掌握基本的定义概念和灵活运用知识解释现象即可.

1.3化学知识体系现状

我院在小学教育专业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化学教材是陈超球编写的《大学化学》.我们把教材中的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烃和烃的衍生物、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等知识进行了重新归纳,并将现有的知识体系分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材料等知识体系.整个教材虽然只是面向小学教育专业的专用教材,但是教材中有些知识体系还是有待整合,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讲授.

2教学改革措施

2.1内容改革

2.1.1优化知识体系

陈超球编写的《大学化学》各章节知识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材的知识体系可以归纳为无机化学体系、物理化学体系、分析化学体系、有机体系、材料化学体系等几个知识体系.教材在各章节均介绍得比较详细.教材中某些知识板块,如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原子结构、化学反应速率等,虽然理论非常经典,知识体系性很强,但这些知识可能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会很少用到.因此,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重新优化整合,对知识体系重新梳理,建立一套对小学教育本科生针对性强的知识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分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化学知识需求情况和目前化学知识体系的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将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大学化学》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并进行了以下知识体系的整合:第一知识体系包括与小学教育本科生将来应用相关性强的章节,如物质的状态、溶液、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农业等章节.这部分章节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将来工作的契合度较高,将来工作中很多问题需要相关知识作解释,因此我们对该知识体系进行重点教学;第二知识体系包括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烃类及衍生物等章节,这部分知识点比较多,很多小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都能结合起来,因此,对于这些知识点多的章节,我们采用以实例为载体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进行教学,改变原来按部就班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第三知识体系包括与小学教育专业应用的相关性不是很高的知识,如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原子结构、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化学平衡等相关章节,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知识的理论性强、相关计算题多、知识更加抽象、与实践直接相关性差,因此,我们对这些章节的知识深度的浓缩概括,让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只掌握相关概念就可,而对学生在这部分章节的复杂运算能力不做统一要求.根据以上的原则,把《大学化学》中包含个知识体系的章节的讲授情况进行了分类.

2.1.2完善知识体系

新世纪以化学为基础的各领域如环境、卫生、材料、医药等都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新型的材料被制备出来并在各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相对飞速发展的应用领域,我们经典的教材在与实际生产生活中各种新知识的结合方面却明显滞后.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把最新的、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化学知识不断地补充到现有知识体系里,以更好的实现教学过程,培养更优秀的新世纪人才.

2.2教学方法改革

2.2.1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更好的教与学的互动,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基于这个想法,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改革方案,在讲授下节新课之前,提前将要讲授的章节告诉学生,并设计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互联网的信息对该例子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2.2.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的走入了课堂.作为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负载知识的信息载体,多媒体教学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多媒体在各层次的教学活动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某些不合理的应用方式也逐渐产生,照本宣读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对推导性知识学习时,往往对推导过程印象不深刻,只用多媒体往往对推导思路掌握不牢,此时如果结合传统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推导,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3对知识进行巩固

在以往的化学知识巩固方面,任课老师一般都会非常注重计算相关的化学习题的安排,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学生轻概念、重计算的问题,有时计算题能做出来,但是最基本的概念往往含糊不清,另一方面,有些计算过程很繁琐,尤其是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这些计算既很吃力又没有实用价值,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布置作业,一般以生产生活中的例子为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这样不仅学生学习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而且锻炼了学生创新性的探索问题的能力.

2.3加强教学实践结合

钦州学院现有丰富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不仅有各种基础的传统实验,而且我们还整合现有的实验设备建设有开放性实验平台.我们利用该实验平台为学生安排了“补钙剂中钙的测定”等开发性实验,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化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方法和规则,通过开放性实验平台的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创造力也均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同时,通过自己安排设计实验,学生在熟悉科研过程和培养团队精神方面也有较大的提高.

2.4考核方式改革

结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化学教学的特点和现在化学的知识体系,我们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将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考核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成绩、平时考勤成绩和创新性实验成绩,该成绩的计算能够提升学生上课和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该成绩最后按10%的比例折算计入总成绩.

2)考核期中成绩:期中考试我们不采用常规的试卷考试形式,而是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一个化学现象,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对现象进行探索解释,然后指导学生写作形成论文,在这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极大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该成绩最后按30%的比例折算计入总成绩.

小学教育教学篇(5)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小学教育教学篇(6)

小班是指一种空间的大小,也就是指在班级教学的模式下,每个班级存在的学生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个所谓的合理的范围就是适合学生在班级中发展的学生数量。班级数量一直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的声誉等等因素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内,班级的“小班”数量也是有不同的界定,并且这个“小班”数量有一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这个范围之内教学质量可以达到最优。小班化教育不是单纯的将班级学生数量减少,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教育模式,在小班化教育的模式中,首先要对班级学生的数量进行设计,对班级的人数的控制是小班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小班化中学生的数量受多当面的影响,要想设计好这个合适的数量,就要考虑到所方面的影响因素,设计维持学生在班级中的教育质量的最大化。不仅对人数进行控制外还要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确定教学方案,对教师的要求也要提高,确保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小班化的效应。小班化教育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组织方式,在班级学生的数量减少后,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也会随之变化,首先就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以重组,班级人数的减少就意味着班级个数的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授课都要进行重新分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增加了,班级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所要照顾的范围减少,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而越来越密切,使教学强度增加,从而使教学目的达到最优。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下,教育的模式也会随之变化,其教学的方式、内容等等都要随之改变,在这种变化之下,会迅速的提高教育理念,推动小学教育的改革。

二、小班化教育与教学发展

1、小班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小班化教育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小班化的实施使班级内学生的数量减少,老师就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照顾得到,有了老师额亲身辅导,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在充足的空间内充分的发展,有了充裕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养成自信的、活泼的性格。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的措施,但是它的实施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许多的学校认为这样对学校的经济效益不利,以至于现在小班化教学不能迅速的发展,国家应该针对这种状况实施一定的措施,促进小班化教学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小班化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的提高

在小学课堂里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活跃性,要求可以大胆的发言,不怕出错,可以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积极地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但是在过往的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过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是很多,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师需要照顾的学生太多,不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没有机会去培养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为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应利用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可以张扬自我个性的环境,给他们寻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品德。

3、小班化教学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就只是负责为学生授课,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教师对课堂没有积极性。小班化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在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教师转变成了一种环境设计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效果最大化的教学模型,使在这种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可以用最大的积极性去面对学习。在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学生为老师带来教学动力,老师为学生带来学习动力。

小学教育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引言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升学率大于天的旧观念,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很多学生对学习都产生了“厌学”的现象。但是不论从理论上说还是实践的结果,小学生活泼好动,应该是最喜欢体育课程的群体,但是事实上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同样存在厌学的问题,及时在体育游戏中也不能完全的投入。但是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程,对于喜欢的游戏十分的投入,所以学生并不是真心的不喜欢上体育课程,而是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都十分的枯燥和无趣,让学生感到很反感,导致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相对立。

二、问题

在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情况严重,分析原因如下:

体育课堂教学能力不足。在授课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能力如何是体育老师在完成每堂的时候,传达给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对授课文件的编写,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熟练运用,对新的内容只是的引入等等。虽然我国各地学校体育老师的个人素质都十分好,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是结构的不完整,不能系统的整理教案,不能十分准确的用语言表达要领,不善于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致使小学体育课程枯燥乏味,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更有甚者“一堂课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这些情况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的理论及文化还需要加强。

教师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不足。对于小学生而言,上课之外的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很多的小学课程中,特别是农村小学的课程表中都没有安排课外文体活动,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第一是学校教师单纯的追求升学率,不能全面有效的认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第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体育老师没有科学的认识体育活动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热情,没有奉献精神;第三是很多小学的学校场地小,器材少,经费短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这种情况在农村的小学中更加严重。

科研能力不足。小学体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在我国的教师队伍汇总,科研水平低下,成果少,有的体育老师根本就没有任何研究,即使有,质量水平也很低,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在我国很多的小学体育学校近几年才新开设体育科研的内容,起步比较晚,成果少。

2.在体育科研中,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资料、杂志、书籍较少,收集信息、更新知识较难。

3.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体育老师,很多人都不能科学的看待自己的工作,科研意识淡薄,学习意识缺乏。

4.在我国很多小学的体育科研设备少,研究条件恶劣。

5.大环境缺少相互之间的交流,好的经验和方法得不到广泛的应用。

综上得出,在我国,体育教师在思想品德方面是良好的,这就为体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但是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匮乏,科研能力差,传统观念严重等等都阻碍了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措施

1、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教学者可以利用游戏或者比赛的方法来促进小学生健康的心里发育。实际上游戏在体育教材中的比重也是十分大的,通过这些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游戏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竞争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集体意识的形成,这些优良的品质是学生健康的基础。如果在游戏中出现了分歧,则可以借机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比赛的结果,客观的看待成败,防止学生出现偏激思想和不良倾向。

2、小学体育工作者要善于培养学生在对待意外和不幸的时候,能够承受挫折,懂得接受逆境中的不如意,明白在学习中,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挫折,学习如何在逆境中接受并且抵抗挫折,从而培养健康的心里素质。在很多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太紧张等而导致出现很多的问题,例如在比赛中发挥失误而导致比赛失败等,这个时候体育教师不应该大声的呵斥学生,加速学生情绪失控,而是应该主动向学生了解真相,讲明白道理,肯定学生的努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再次参赛赢回自信。如果一味的呵斥学生则会导致学生更加紧张,不利于学生接受失败的心态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在逆境中的心态和发展,也使得学生的心里品格不能健康完整的发育和形成,最终影响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

3、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体育教学汇总应该更加重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每一项新的活动的结束,都是需要充沛的体力,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情绪。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通过这些方法和理念,来完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失败的坚强,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四、结束语

在我国的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应该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体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所以如何增加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已经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体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由此可见,在体育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表现能力和和谐能力,都是老师内在品格和领悟的体现,也是老师内心品德的表现。只有在教学中体育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乐趣和性格加以引导,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在出现问题时,不能一味指责学生,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可以与老师的教学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在体育教课的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体育教学的方法和乐趣,引导学生参与,将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真正的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孟刚.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5)

[2]吴忠海.我国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思考[J].体育教育研究.2002.

[3]毛振明,万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小学教育教学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98-01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而小学德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到底该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应理解、尊重学生,爱学生

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情况。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些人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我却认为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犯错的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会使学生造成逆反心理。另外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要有爱心。爱心是进行教育的前提,作为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教育,也是真心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他们都能成材。老师对学生有爱心,学生也会爱老师,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二、应严抓纪律,活泼班风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所以在我担任班主任时,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一旦有人违背这个制度,将要受到严肃的批评教育。与此同时,我又千方百计地创造一个活泼的班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以及上级组织的各项有意义活动。比如各类征文活动、学雷锋活动、献爱心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而且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等精神品质。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及时开展例如上述。“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中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课余聘请老红军和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创业的艰辛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崇敬英雄,自觉地向英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小学教育教学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21-01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采取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 巧设导入语激趣。上课伊始, 教师应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 设计一段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导人语引入新课,以激活学生学习动力,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其次, 设计擂台赛出情趣。小学生表现欲强, 爱争强好胜, 喜欢受人夸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设计竞赛题和竞赛形式, 学生会兴致盎然,热情高涨, 学习空前活跃。如把基础数学知识或口答题设计成抢答竞赛形式, 把中等难度题设计成限时必答竞赛形式, 把难度较大的题设计成小数奥赛形式, 让学生以赛激趣, 以赛促学, 以赛提效。总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 选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手段, 不断创新激趣方法,会使数学课趣味盎然, 高潮迭起; 会使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学得有趣, 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学得主动, 学得深刻。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自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地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培育途径。创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是其知识储备的必然,同时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环节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1 其要树立创新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的作用。只有教师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和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将创新的意识传达给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 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学生只是学会了知识,但是不会运用。所以,教师在上课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而是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其素质。重视对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对数学的知识欢迎各种解决的方法,找到学生学习中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发散W生思维,让其认识到知识的获取和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法。

小学教育教学篇(10)

如何改善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二、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四、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几个问题

人们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二、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中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四、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准备活动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上一篇: 医德医风年度总结 下一篇: 数据督导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