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案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0 16:09:57

审计学案例论文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1)

二、逐一检查复印件,扼杀隐藏企图

建设现场拍照取证后,审计人员重新回到A公司办公室,由公司会计在审计人员察看现场时同步进行的审计取证材料复印和盖章工作已经完成。审计人员当场细心检查每张取证材料复印件是否与原件相符且齐全,却发现A公司把其他会计凭证和附件都复印完整了,唯独是省级专项资金转作备用金的凭证仅仅复印了记账凭证,凭证后附的23张银行转账回单全部没有复印提供!审计人员明显感觉到A公司的隐藏意途,于是马上要求A公司重新完整提供凭证附件复印件,并决定根据这些银行转账回单的信息进一步追查资金的去向。

三、对资金层层追踪,揭穿造假套取并侵吞资金的犯罪行为

离开A公司后,审计人员立刻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审计人员通过单位开具“协助查询个人账户通知书”,到中国银行查询陈某个人账户自收到107.9万元备用金以来的所有资金流向。银行提供的账户交易流水记录显示:在此23笔转账前,账户余额不足2.4万元;去年12月27日,陈某从该账户将87万元转至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本年1月3日和4日,陈某将账户余款以现金形式取出。取得中国银行提供的证据后,审计人员马不停蹄,立即回单位开具审计机关调查介绍信,当天下午赶到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进行延伸审计。审计人员向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提供了要求协助审计的依据后,该公司向审计人员提供了相关汽车销售协议和发票,资料显示,陈某于去年12月27日以其个人名义购买了一辆价格为89万元的新款宝马汽车,其中购车当天支付87万元,此前已交订金2万元。至此,项目负责人陈某将107.9万元省级专项资金转入个人账户并用于购车和以现金方式提走的侵占财政资金的行为已清晰明了。另一方面,由于建设现场察看发现设备被拆且锈迹斑斑,审计人员认为设备购置的真实性也须仔细核实。审计人员根据设备发票显示的信息,通过拨打河南省国税纳税服务热线(0371-12366),核对发票代码、发票号码、开票日期、销货单位名称等信息,证实为假发票。此外,公司项目账上用省级专项资金开支的17万元材料款全部以公司自制的收料单入账,场地建设支出及设备购置共73万元都只有收据而没有正式发票。经综合分析,A公司根本没有进行项目建设,而是用假发票和大量收据套取省级专项资金。A公司和陈某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国人民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规定。此外,A公司在没有按科技专项合同的计划进度实施项目建设的同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所有单位……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和第二十二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的规定。随后,审计组向省公安厅移送了该案件,省公安厅也马上对此立案追查。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2)

审计学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务性较强的专业课,运用审计学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审计理论的兴趣,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创造空间,提高学生审计实践的能力,这是审计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较为有效方式,并在审计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

一、当前审计案例存在的问题

运用审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审计教学效果。但当前我国案例教学中运用的审计案例还很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审计案例与教材内容脱节

审计教学离不开审计教材,采用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概念和掌握审计理论。这就要求案例必须要反映一定的审计理论,学生运用所学到审计理论才能对案例进行分析。但当前许多审计案例有时仅仅是会计更正纠错的翻版,这就与审计理论相脱节,学生不需掌握多少审计知识,也可以对案例进行分析,无法促进审计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二)案例与实际相对脱节

目前审计教学选择的案例是可能由教师自行“设计”出来的。由于教师主观上想采用案例教学法,又苦于没有案例,而且教师可能审计工作经验不足。因此,凭着自己的理论知识,在会计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审计案例。这种案例往往太过于理论化,与审计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无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多数审计案例分项审计计,缺乏综合性

审计案例的设计,教学过程中为了学生学习,针对教学内容的某一个重点或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而设计的。而审计工作只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运用到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需要经过复杂的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结论。因此,缺乏综合性,过于简单的审计案例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一)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合理设计审计案例教学的方式。

(二)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交叉进行的设计

讲授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审计理论知识,对审计概念、理论、原理、方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而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审计实务工作,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二者各有优点,不可相互替代。在审计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两者的关系,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应做到合理安排,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先进行讲授教学,让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再开展案例教学。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必要时也可叉进行,使教学效果最佳即可。

(三)审计案例教学与其他实践教学的关系

审计实践教学中包括审计实验教学和审计社会实践。审计案例教学不同于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它们对于学生学习审计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均有作用,但它们又各有优点,相互之间不可完全替代。在审计教学中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也不能完全排除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作为教师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与试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在采用讲授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中,适当安排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是有必要的。

对于讲授教学、案例教学、其他实践教学的设计应在寒假或暑假备课时作好,审计教师应从整体上来进行设计,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优化审计案例教学内容

实施审计学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学案例。精心准备,同时周密组织审计学案例教学。建立审计教学案例库,及时补充最新案例其取得途径可以是:从企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考有关资料收集;教学经验结合审计教学实际自行设计;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审计实信息。同时,应及时修订和补充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审计学案例,以激发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计学案例教学效果。

(五)建设案例教学资料室

审计案例教学资料室应类似于阅览室。审计案例教学资料室应包括国内外各个层次、各个观点、各种主要资料和文献。资料不要求多,但要求全面,有典型性、代表性,是一个专门用于学生查取审计资料的小资料室。资料室内有桌椅,学生可坐下来阅读,资料室内的资料应不允许外借,这样的资料室比图书馆更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延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2.

[2]李雅玲.教师教育案例库建设及其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3)

所谓审计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审计实务的一些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审计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其审计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

1审计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方面的问题

成功的审计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而且要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同时还要能娴熟的驾驭课堂。然而目前高校的审计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缺少实际审计经验,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审计人才,也不愿意到高校教学,因而导致学生缺乏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总感到审计学比较难学。审计学比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课程更需要实践经验,更讲究职业判断,审计人员积累的审计经验和技巧越多,审计职业判断就越敏锐。如果从来没有审计实践经验,有些审计任课教师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审计实务操作,那就更不可能将之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生了。另外,有些审计任课教师知识面比较窄,对与审计相关的会计、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在对案例者分析时就会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1.2学生方面的问题

有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差,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不够,很多学生为求高分,只注重死记硬背理,而忽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不配合或积极性不高,不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案例作业,不愿花费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和思考问题,在小组和课堂讨论中表现消极被动,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审计学课程产生了厌烦情绪。学生不配合案例教学使得他们实质上并没有真正领会案例教学的精髓,对案例素材的理解不够透彻,课堂上对案例的讨论也不激烈,课堂上仍然以教师为主,教师的提问、分析和点评全成了一个人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到了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使审计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1.3学校方面的问题

1.3.1教学课时少

目前我国各高校审计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大多在48-72课时。要想在这样紧张的课时内较好地给学生传授审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审计实务中,切实完成审计课程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确是非常难的。在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下,在现有课时内也只能完成审计教材中审计理论和部分实务循环的教学内容,要想在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经典的审计案例和进行充分的课堂讨论更是不可能。再加上有些学校的审计学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级人数就有上百人,根本无法进行课堂讨论。审计课程教学课时少和班级人数众多已严重障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1.3.2缺乏审计模拟和实践环境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学好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审计实习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弥补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足,同时增强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高校对审计实习不够重视,一些学生想去实习但却找不到适合的实习单位。有些学生虽然找到了实习单位,但因为没有老师和审计前辈的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对审计实务仍是一知半解,再加上审计的保密性特点,使得他们在实习单位无法接触到实质性的审计工作,通常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跑腿或勤杂等工作,审计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1.4其他方面的问题

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由于我国引入案例教学较晚,再加上审计资料的保密性,很难获取审计实践中发生的案例资料,与审计课程教材内容配套的审计案例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使用的审计案例绝大多数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一些突出的审计失败案例编写而成,这些案例很少系统地展示整个审计过程。已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教师所选用的审计教学案例通常会选取一些较为经典的审计失败案例,但其年代久远,加上经济环境及审计准则的变化,多数已不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些审计失败案例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外的审计案例,往往脱离中国的实情,不太适合作为我国审计教学的案例使用。还有一些选取的案例过于简单,不需要运用系统地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尚未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就已经可以猜测到结果了。这样的教学案例无法营造亲临审计现场的气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审计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审计案例教学的要求。

2解决审计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审计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鼓励教师掌握更为广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审计实际操作能力。首先,高校要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挂勾,成立审计教师实践基地,组织审计教师定期参加审计实践,即每隔一定的时间派审计教师到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兼职或脱产实践,以积累更多的审计实践经验,为审计案例教学配备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其次,可以聘请政府审计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国企内部部门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来学校开设有关审计实务循环的专题讲座,通过听讲座,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整个的审计过程及其在审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的措施,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拓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2.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及传统的审计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通常比较差,因此,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增加生动的审计案例,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用所学审计理论知识解决了审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所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改变审计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后不进行考核、不算入最终成绩,学生对案例教学就会没有积极性,从而发挥不了案例教学的应有作用。

2.3科学安排课时和班级人数

一方面,为确保审计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应合理安排审计学课程的课时量,既要保证有必要的课堂讲授课时给学生传授审计理论知识,又要有大量的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审计学一门课程的课时过多,不好安排时,可以把这门课拆分为审计学原理与审计实践两门课程,分阶段安排课程教学,并注意两门课程之间的适当衔接。在进行课程讨论之前,将讨论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做好积极准备,以避免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不深入,达不到预期的案例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和教学条件都跟不上,使得每个授课班级的人数越来越多,有的由于合班造成授课人数达百人左右,这种合班制授课无法有效开展案例讨论,不适合实施案例教学。审计学课程的授课班级应采用小班制,较为理想的授课人数为30人左右,以便于组织课堂的分组讨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2.4营造审计模拟环境,创造实习机会

学校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审计模拟环境,建设审计实验室,购买审计实训软件,为学生把审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创造条件。在接受课堂上的案例理论讲解之后,学生在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室上机操作审计实训软件,对审计实务循环的各环节进行一次模拟审计,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务,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最终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这对具有一定的课堂理论知识,但并没有接触过审计实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此外,学校还要积极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合作,建立学生审计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审计实习的机会,并配备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答疑。通过审计实习,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加强审计教学案例库建设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审计案例。许多高校将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关网站上,任课教师可以借鉴这些资源中的案例资料,实现校内和校外案例资源共享。另外,教师在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兼职或脱产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将所了解到的审计实例进行筛选改编成适合审计案例教学的真实的审计案例。当然,建立健全审计案例库,除了需要依靠任课教师个人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审计教育界和实务界等多方面的齐心协力和集思广益。建议由中国审计学会牵头,每年举办一次或多次审计案例研讨会,各大高校将自己整理编写的审计案例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最终将案例资料整理成册,实现审计案例资源共享,从而可据此建立较为成熟的审计案例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案例教学主要存在教师自身审计实践经验缺乏;学生缺乏学习审计案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审计教学课时少,授课班级人数多;缺乏审计模拟环境和审计实习机会;审计案例过于陈旧或不适用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例如成立审计教师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去一些单位兼职或脱产实践;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来学校开设有关审计实务的专题讲座;改变审计课程期末的成绩考核方式,将审计案例课堂讨论也纳入考核范围;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增加审计课程的课时,实行小班制教学;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购买审计软件,营造审计模拟环境;并创建学生审计实习基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加强审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等。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但案例教学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只有把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曲明.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经济,2015(02).

[2]唐瑞芹.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09)(上).

[3]李兆东.审计案例教学的误区与再造[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4]周经纬,袁明智,方文俊.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1).

[5]王磊,张海晓.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教育,2012(11).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4)

0 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体系中既包括审计的理论又包括了审计的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审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但由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生看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求学生对会计知识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1 审计案例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仍有如下问题:

(1)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目前课堂教学的案例均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不够系统的问题。教师们在备课时所选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国外的案例或者是上个世纪的案例,要么不能够有效的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要么就是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会计实务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审计的实务操作。

(2)师资能力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不了解审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不仅积极性较差,而且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2 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1)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2)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①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③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④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专门给课题实践成绩一个固定的比例,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3 课堂案例教学建议模式

(1)课堂讲授方式。

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审计理论课之后开设的审计案例分析课程中,教师提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典型审计案件,让学生以课程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案件,查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分析。教师对整个分析过程及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讨论方式。

该种教学形式主要运用于审计实务部分的课程讲授。为使学生充分领会及掌握会计报表审计及审计意见出具类型等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不同内容的审计案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别编制采购与付款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及会计报表审计等不同内容的综合性审计实务案例。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求既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又贴近实际的审计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在教学使用时,为节约时间,可以将审计案例提前发到学生手上,让课程小组先进行课下讨论。课堂上再组织案例讨论,然后教师抽选某个小组进行课堂发言,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可以就关键问题或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教师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就学生们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评。

(3)案例情景模拟形式。

即借助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身处地、寓教于乐的教习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审计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运用于审计理论课程后的综合案例分析课程。在实际操作时,让每个课程小组编制一个5-10分钟的审计案例情景剧,在剧情中穿插一些违反审计准则的错误行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演示该案例。其他小组则以抢答方式指出情景剧中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案例考核时,可以从内容、表演、参与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表演小组予以评价,从抢答情况及指出问题正误方面对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模拟的案例情景涉及到业务承接、职业道德、货币资金审计、存货审计等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审计单位经理、会计、出纳等不同岗位职员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项目经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助理等不同层次审计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情景表演时小组全员参与,问题抢答时全班参与,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又在轻松的环境下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前述教学形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总结与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案例上,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总结,将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对相应的审计理论的理解上,以及具体审计技术、审计方法的掌握上。

4 课后实践教学

(1)校内模拟审计。

模拟审计是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对审计实践各环节的一次综合模拟。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极为方便的接触实际的条件,使学生无须走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审计工作全过程,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专业理论和审计实务紧密结合。

校内模拟审计包括两个部分:手工审计模拟和计算机审计模拟。其中,手工审计模拟主要是结合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的学习,重点模拟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审计模拟中使用的指导教材可以是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强调审计检查、计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训练。模拟实习资料取材于公司的实务,并根据其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增补而成。要求审计实习者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即从取证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直至撰写审计报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全部过程。学生的模拟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共安排8周的时间。这为没有真正接触过审计工作,对审计中的审查程序、专业技术方法、职能岗位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计算机审计模拟则是模拟操作相关审计软件,要求学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整理任务,掌握相关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模拟审计档案的归档管理。当然,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起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效果。

(2)校外审计实习。

审计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在校期间阶段性的审计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及时了解课本理论与现实工作的差异,弥补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熟悉将来可能承担的工作,尽快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审计实习包括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其中,在校期间阶段性实习主要是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审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审计实务;毕业实习则是在毕业前(一般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安排两个月时间)安排学生实习,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审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审计业务,从而切实提高其对审计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5)

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教研课题“CPA专业方向审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传统的审计教学方式已显现出诸多弊端,已不适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但案例教学法目前在高校中仅处于尝试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尚未成熟,当前仍需对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在审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教师依照教材传授知识,学生拿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应付考试。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代替学生思维,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培养学生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需要。可见,改革传统审计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审计学是一门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证券、金融等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实用型课程。学生学这些专业知识时,还只停留在书本上,是零散的、抽象的。而通过案例教学,将相关知识与审计学专门的理论和技术融为一体,使平面化的知识突现出来,使经济业务活动与所学理论结合起来,从而起到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理解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表明,扎实的理论加上实践及研究的训练等于创造。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信息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用大,效果好。因此,案例教学模式已在国内外被广为推崇。

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审计案例教学可以体现审计教学宗旨,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审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有案情、有场景,学生身临其境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采用审计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会计、审计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会计、审计实务资料科学合理地加工和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审计案例,并依据会计、税法、经济法、审计等实际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审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为满足审计学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审计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同时,在课堂上要恰当地运用,在讨论中要当好指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具体程序

(一)教师准备案例。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可参考以下几本书: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王明珠等著的《审计教学案例》;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若山编著的《审计案例》;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赵保卿主编的《假账甄别与防范》;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宝友主编的《企业会计错弊与查证技巧》。另外,教师也可自己编写数据,还要精心设计介绍的步骤、内容及提问的问题。

(二)学生准备案例。学生准备得充分与否,与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案例,然后进行详细分析,还应进一步阅读和查找老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并写出分析笔记。

(三)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先请一位同学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请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唇枪舌剑,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

(四)分析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见解进行评析,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总结,加深理解。

三、审计案例教学内容设计

审计案例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第一部分为课堂引导案例。在讲授每节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之前,先介绍一个课堂引导案例,通过对教学引导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引出此节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教会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思路及审计方法的应用技巧,变抽象谈论为具体分析,给枯燥的理论加一点鲜活的背景和情节,使之变得生动,易懂。如,在讲授现金审计之前先举这样一个例子:河南洛阳的一个企业里,一名年仅22岁的女孩,担任出纳工作仅三年时间,贪污了现金200多万元。那她作案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由于这个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她一人兼管现金的日记账和总账,平时增加现金支出,挂在应收账款上,再通过应收、应付账款的对冲,达到账项的平衡,从中将多列的支出贪污。由于她兼管总账和日记账的登记工作,所以隐藏三年都未被发现。

第二部分为课堂讨论案例。一般安排两个案例,可以在课前先布置,课堂再安排一定时间组织案例讨论,讨论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案情及具体问题既有分析又有结论,让学生以审计人的身份参与到案例审计中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如,在讲授审计程序――抽查大额现金收支时,加这样一个例子:审查现金日记账时发现,在2月1日开具了7张现金支票提取现金数额巨大,找到对应的记账凭证:

借:银行存款450430.01

贷:现金449430.49

银行存款999.52

所附原始凭证两张:一是公司下属单位付给公司的货款450430.01(付款委托书一张);二是该公司付给下属单位货款金额999.52元(付款委托书一张),中间无原始凭证,公款私分,采用“两头不见面,收支不入账”的手法,达到漏税、截利又得惠的目的。

通过介绍这个案例,使学生对销货及收款循环、购货及付款循环的经济业务加深理解,并能综合分析收入、支出、利润、税金等关系,使会计、税法、审计等知识得以综合。

第三部分为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对需要强化训练的审计理论与方法,可适当安排两三个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如重要审计方法及综合性审计实务等可以适当布置课后独立分析案例,要求学生课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分析完成。在上述现金审计程序后,教师加以总结:涉及现金的业务会影响到其他会计科目,所以在审查现金的错弊时,要结合具体业务及相关账户来审查。然后,布置一个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清理固定资产转小金库:查现金日记账,“付拆除机器劳务费”,无相关收入,查记账凭证。

借:管理费用-拆除费500(原始凭证为一张领导批准的白条)

贷:现金500

查固定资产明细账,摘要栏“报废A型机器”,凭证:

借:累计折旧50000

营业外支出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

介绍到这以后,要求学生回答:接下来的程序是什么?要运用到什么样的审计方法?会搜集到哪些审计证据?并要求他们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作出审计结论和判断,并调整会计账项。

四、审计案例教学几点思考

(一)进行案例教学要有理论指导。案例教学法并不排斥讲授法,在审计教学中,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审计课程本身所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将规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审计案例不仅没时间讲,更没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消化。例如,在介绍一个企业的背景资料时,若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仅三张报表就够画一节课的,更不用说其他背景资料的介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色彩和音响效果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审计案例教学法虽然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就目前具体运用来说,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1、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使得案例教学所需资料的搜集受到一定的限制;2、互联网、新闻媒体、教材等公布的案例大多为调查的结果,缺乏具体的会计资料的介绍,使得案例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由于现代企业规模较大,一般的背景资料甚巨,对资料的分析研究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故而使课堂教学时间显得过于紧张局促。

(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案例的选用标准是什么?案例的曲折性、典型性、综合性及难度应为多少才适当?

2、进行案例教学法,必须要改进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浓缩审计理论,审计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里时间占多大比例才为适当?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6)

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审计教学效果需要在审计课程设置中增加案例教学的份量和质量。所谓的课程案例是指审计学课程在讲解的过程中运用的案例。这些案例包括:课程导入案例以及课后讨论案例。课程导入案例是教师在进入每个章节讲解之前通过一个短小的案例说明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比如讲解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我国的“黎明股份、蓝田股份”等案例引导学生对“分析性程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课后讨论案例是指让学生组成课后的案例讨论小组,针对教师布置的课后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组讨论,并形成最终的案例报告。由于受到课时量的影响,课程引导案例不能占据课堂教学大量时间,而课后的案例虽然形成了案例讨论报告但难以进行实时监督,难免会存在有学生搭便车的行为,因而要真正达到学生通过案例增强其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必要开设《审计案例》课程,该课程完全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事先由教师选定案例,学生进行研读,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不同学生的激烈争辩开拓思维。

正如前文所述,经典适用的案例教材在当前的审计教学中非常缺乏。案例教学的成功组织需要有大量分类具体的、内容完整的、与当前实际结合比较紧的案例库资源。这也必将是未来审计教学需要着力建设的内容之一。在当前的状况下,由审计课程专业教师组成小组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学案例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会计师事务所收集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教学案例;或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自己设计教学案例;也可以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案例。案例的设计是进行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审计学案例教学效果的高低,好的案例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审计案例的设计和选择上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相关性,选择的案例要与学习的目标相一致,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二是现实性,所选择的案例应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要与时俱进;三是实践性,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案例必须来源于实践,必须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整理而形成的。因为每一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每一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教师在编选审计案例时,必须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来源于真实的案例,但表现形式可以是外露的,也可以是隐含的。总之,案例中这些问题必须针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设置。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226-02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我国高等院级经济类学生的主干专业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审计环境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与此相适应,审计理论与实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缺乏实践、缺乏判断力,无论理论知识多么完善,也可能犯错误。因此高校审计教学过程中,除传统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利用案例教学,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而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案例教学进行,因而案例教学应成为高校审计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案例教学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MBA教学中采用并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哈佛商学院,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分析800―1 000个案例,每天平均分析2―3个案例。20世纪90年代,哈佛MBA毕业生就职时的年薪平均已达10万美元,其教育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培养目标定位,课程结构内容设立的成功,而且还在于将教学重点从学习知识转向训练综合技能,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案例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并已在一部分高校得到应用。案例教学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门课程有无兴趣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比较轻松地学好并掌握它。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而案例教学以真实生动的审计案例为线索,让学生成为“主角”,真实感受“实战训练”,这样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学了就可以派上用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调动起来。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理论脱离实际,难以达到学以致用,而案例教学中的审计案例是教师通过审计实践或其他渠道收集的真实案例,能为理论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可以使学生明白如何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的选择与编写

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目的选取既能融合相关审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审计案例。审计教学案例的选择,首先要确定是选择真实案例,还是选择根据审计知识进行情景设定的虚拟案例。一般来说,真实案例出自实践,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充分体现审计环境、审计实务的精要;后者知识点的安排更为集中、方便。高校教师需要对审计案例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集,并对相关资料做适当调整和修订,然后,编写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

一个好的审计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审计案例中,每个案例要以审计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为审计依据,既要融入审计理论与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同时又要让学习者感受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案例,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的积极性。2.教学目的的突出性。案例所描绘的情景应是学习者将面临的场景,案例中的情节应该可以反映目前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为是学了有用,可以派上用场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3.案例结论应具备一般性和争议性。教学案例应适应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变化,能够反映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同时应具备争议性,即经过探讨,结论有可能有多种结果,这样可能鼓励学生的多种假设,以便提高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

三、组织实施案例教学

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环节是充分发挥案例资料的作用,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阶段。案例资料应精心选择并在上课前印发给学生,以便让学生熟悉案例。同时,还要督促学生在课前做好案例分析准备,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查阅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形成课堂互动。2.分析讨论阶段。课堂案例讨论是审计学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此阶段,学生应是分析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控制好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程,以便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在讨论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种模式:一是个人模式,即每个学生单独就案例进行分析和发表见解;二是小组讨论,由3―5个成员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相互之间可以沟通合作;三是大组讨论,由5个以上成员,甚至一个班组成一个大组,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和判断,以启发其思维。3.总结阶段。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后,要形成案例分析结果总结。案例分析结果总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案例分析总结,主要反映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案例分析的结果;二是教师案例分析结果,着重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案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同时,还要对案例中的争论焦点予以重点记录。要反映问题和冲突产生的原因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生运用的不恰当,或是案例信息不明确所造成的。只有持续这样的分析、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四、案例教学在高校审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案例缺乏。审计案例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我国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审计案例比较缺乏。目前,高校所使用的审计教材尽管在不断改版,但改版之后与之前相比,差别不大,并无实质性的改进。编写的审计案例简单、枯燥,缺乏应有的背景资料,雷同于审计实务。而现有的审计案例要么取自国外,脱离了中国的审计环境,要么是审计失败的例子如琼民源、银广厦等恶性案件。

2.教师驾驭案例教学和能力水平有限。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积极配合,同心协力,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它对教师的要求要比传统课堂讲授高得多。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多数教师本身对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不足,这导致了其本身就难以理论联系,就更难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激烈的讨论,无法对审计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案例反馈系统。确保案例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让所有参与的学生和教师了解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目标,建立一个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高校教师可以调查表的方式,在案例实施后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方式的反应和想法,这些反馈信息将会对高校审计案例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2.提高审计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因素。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关制度,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在审计案例编写及教学方面有所作为,积极开展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丰富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实案例教学内容。

3.采用现代化手段改革教材体系。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高校教师要重视,收集整理高质量的审计教学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并把案例教材作为与理论配套的正式教材。学校在这方面必须高度重视,给予必要的人力、财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编写案例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在案例教学中倾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学校需将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学校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定的规则中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值和从事案例教学教师的回报率,将案例教学实际成效与教师工资、评优、晋升和奖励挂钩,形成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机制,进而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这一模式的顺利推广,以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学习积极性并加快其学习速度。

5.开展审计模拟实验与实践,强化审计案例教学效果。单纯的审计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但仍然没能使学生身真实审计工作过程与环境中。建议学校创造条件积极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大中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外建立审计实习基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在高校审计教学过程中,虽然强调案例教学,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作用。无论哪类教学都是从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要传授的知识体系,再确定具体的传授方案。高校教学者应根据审计案例的课程的安排,教学课时、案例特点做更详细的准备和安排,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高校审计教学工作应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8)

(一)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案例教学将真实生动的审计案例穿插到审计学课程中,使学生从枯燥的审计理论中走出来,有兴趣探究审计理论背后的故事,或者在审计案例中去寻找潜藏的审计理论,从而增进学生求知和思考的愿望。

(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手段,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强,从而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快速掌握和深刻理解,并且这样获取的知识也更为牢固。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通过知识的运用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型、创新性的辩证思维方式,同时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审计案例涉及的知识很多,一个综合性的审计案例不仅能与不同的审计理论相对应,也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知识结合在一起,同时案例的背景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系统巩固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加深对审计行业的了解,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二、审计案例的选择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是案例教学的内容。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恰当的审计案例,可以使现实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显现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从而诠释案例教学模式。在选择审计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从案例的规模看,大型案例与小型案例相结合 大型案例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涉及面广,是对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这类案例的取得相对比较容易,目前的审计案例书籍中基本涉及的都是大型案例。这类案例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充分体现审计环境、审计实务的精要,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可能遭遇的,能够在其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案例的内容来看,大型案例不仅涉及到审计中许多跨章节的知识点,也涉及到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公司治理等诸多方面,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要求较高。大型案例一般安排在某一章节结束后,以案例分析课的形式进行,教师可预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查找案例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小型案例篇幅短小,内容简洁,主要针对某一个审计问题或知识点而准备,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要点。小型案例可以来自于真实的审计事件,也可以虚构。虚构的案例可能不够生动,但在设计时可以和审计理论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明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意图。虚构的案例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理论,掌握审计技术。小型案例一般适用于课前或课中,引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或者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比如,在讲解审计证据的特性、收入的确认原则、函证程序等内容时,都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审计技巧。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9)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特性决定了在审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实施审计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审计案例教学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有益尝试

传统审计教学模式导致审计课程严肃性有余而活泼性不足、抽象性有余而形象性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不利于活跃他们的思维和拓展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模拟一个真实的、有案情、有场景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比较有见地的观点,并参与辩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指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即必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专业胜任能力”中“必要知识”的内涵已大大扩展:从主要具备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到应具备税法、经济、市场、金融、期货、证券、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将变得更为丰富、宽广。除此以外,还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快速学习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行业相关背景知识的能力。这一切都对21世纪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审计专业人才。而案例教学正是重实践能力、重创新能力、重多门学科综合运用的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

(三)审计案例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标准特别强调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本领以及具有与他人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传统教学方法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反而恰恰磨灭了上述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个性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了。因此,开展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障碍分析

经过多年实践,审计案例教学法在各大高校的运用已取得显著成绩。然而,笔者根据亲身体验,结合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下文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发现实施审计案例教学仍有如下障碍:

(一)审计案例的选用不恰当

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对保证案例教学良好的效果至关重要。而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既不是教师“闭门造车”、“自编自导”的结果,更不是会计查账实务的翻版。笔者认为,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具有实践性。即审计案例最好来自于审计实践,或由授课教师亲自参与,或由授课教师根据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精心提炼和整理而成,做到每个案例既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授课教师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2.具有针对性。即好的审计案例还必须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通过案例教学所揭示的某个知识点或原理,应当与教师所讲授的某个原理或知识点相呼应,使学生所掌握的审计理论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得到升华。

纵观目前国内高校,笔者发现,选用的审计案例普遍不令人满意,案例要么选自国外,而来自国外的案例大多篇幅较长,脱离中国实情;要么选自国内,而选自国内的案例中,有的只是编者有意设置的错误的会计账务处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审计调整,结果审计案例变成了考会计实务,缺乏真实性和吸引力;有的审计案例先虚构一个背景资料,然后完全按照审计实务的步骤编写,只不过有的步骤增加了一些数据的分析,这样形成的审计案例缺乏引导性和启发性。而来自证券市场上的活生生的例子,如银广厦、郑百文等大多是审计失败的例子,有时不一定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针对性。

(二)教学课时受到限制

实施审计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精心准备和充分的课堂讨论,这对现有的审计课时提出了挑战。根据专业、学生层次的不同,审计课程最常见的课时安排有72课时和54课时之分,而审计、会计本科专业一般以72课时较为常见,教材也一般选用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辅导教材(即使选用其他教材,也需增加新审计准则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总量是大致相同的)。据笔者经验,要在72个课时内完成《审计》教材中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教学内容,即使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下,也是相当紧张的。若采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必要的课堂讲授课时必须保证(这是由审计理论的丰富性、零散性决定的);另一方面,还需运用大量课堂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尚且不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技巧如何,也不谈学生课堂配合和发挥效果如何,单就课时来说,对案例教学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师资能力不够

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深谙学生心理,既能在学生辩论过于激烈之时适时进入,缓和气氛,又能在遭遇冷场、气氛沉闷之时循循善诱,调动情绪,使课堂讨论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进。另外,授课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炼总括能力。只有这样,授课教师方能“站得高、看得远”,其最后的案例点评和总结,才可能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学生从教师的点评和总结中捕捉、领悟到的知识也才是水到渠成、记忆久远的。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这也是审计课程枯燥、难懂、难学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要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驾驭课堂、点评总括等能力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逐渐获得之外,关于审计实践经验,如果不接触实际,是永远无法获取的。这也是制约审计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学生不习惯、不配合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而市场经济的商业化气息更使学业也带上了某种功利主义色彩。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有种种目的,或是为了拿到高分,或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为了利于将来考研,或为了利于出国等等,这导致学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结果就是学生对案例教学持不理解态度,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或者有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却认为“要花费太多课外时间,太累了”。其结果就是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上。

三、克服审计案例教学实施障碍的举措

为了完善审计案例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克服上述各种障碍:

(一)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

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个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

(二)科学设置课程,保证充分的课时

目前,审计课程并没有象会计课程那样,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等不同级次,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不同难度,而在实际中,由于课时、专业、学生层次等的不同,授课教师经常将同一门审计课讲成审计基础与原理、审计技术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笔者建议独立开设审计学原理,以讲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审计基础理论,其课时应尽量压缩;再单独开设审计案例课,其课时应充分保证课堂讨论的需要。两门课程之间应注意适当衔接。

(三)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师资水平

针对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提高师资能力和水平:1.鼓励教师每隔二年或三年,即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以增强实践经验。这要求改变以往主要以课时考核教师工作量的做法,适当压缩课堂教学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实践工作量。2.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3.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4.适时聘请实务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审计实务高手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审计案例教学有了好的“牵头人”、“领航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新晨

(四)改变考核方式,获得学生认同

传统审计课程考核主要采取带有标准答案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形同虚设,期末试卷的卷面成绩几乎决定了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核制度不能不导致学生“唯分是图”。以我校为例,专业必修课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为3:7,而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平时到课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打出,学生之间分数几乎没有差别,根本无法反映课堂讨论情况,更没有包括审计实验、实训等环节。笔者建议改变传统的审计考核形式,在平时成绩、课堂讲授、案例研讨、审计实验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能力的重视,最终引起他们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倾心认同。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理念、切合时展要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审计课程的实践性、理论性和与多门学科的渗透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审计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可行的,是必要的。然而,案例教学法毕竟尚不是一种成熟的教育模式,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运用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笔者结合亲身体验,探讨了在实施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明珠,吴安平.审计创新人才培养与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1,(5).

[2]张雪梅.审计学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2007,(10).

[3]马琳英.试论案例教学法及审计学教学案例的应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审计学案例论文篇(10)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审计专业教师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将审计理论知识以案例的形式描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情境现场,通过学生进行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这种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案例讨论更加积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

(一)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学》是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其他课程相比,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而且和其他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建立在会计、经济法等课程之上。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把理论和实务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经常出现学生因听不懂而不愿听,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的现象,“审计学难教,审计学难学”几乎成了教师和学生及其他审计学习者的共鸣,如何改变审计教学和学习中这一尴尬的状况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门课程有无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必须对现有的审计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而案例是现实问题的一个缩影,案例教学就像一座联系社会生活和审计学课堂的桥梁,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练兵场,能使鲜活的社会生活、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使边“干”边学习,一方面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这种亲验型、参与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把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虽然我国部分高校也进行了案例教学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探索,由于受课程课时数、任课教师素质、学生实践的环境以及现有的案例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案例教学仍然是目前高等审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案例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上一篇: 周边环境安全论文 下一篇: 音乐理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