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6:28

新闻策划论文

新闻策划论文篇(1)

运城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第一时间》自2004年10月1日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平凡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产生深深的共鸣,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运城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栏目。但是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渡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因为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好人好事、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灾难事故、生活变化等里弄胡同琐事,观众在接受这些新闻时因为琐碎而容易产生收视疲劳。那么如何消除观众的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这些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尤为关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策划。可以说,策划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成败。

策划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就是对节目制作增加智力投入,让自己的节目有特色,与众不同,精益求精。新闻本身不能策划,但新闻节目需要策划。新闻节目的策划,就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根据要达到的宣传效果,按程序对新闻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规划,实现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比如在采访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报道什么、为什么报道、怎样报道的问题,即策划。策划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

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在开播两年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而成为运城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它的高收视率来源于“民生”定位,来源于与百姓的贴近性,那就是“《第一时间》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时间”。栏目为百姓说话,说百姓想说的话。栏目的新闻线索大部分来源于热线,而热线又大多是百姓群体中的个体问题反映,这就造成了记者疲于为百姓一个个地解决个性问题,甚至只是揭露一种现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容易在百姓中形成媒体的公信力。有的记者甚至感到,没有热线就没有什么可拍的,造成稿源吃紧。这种现状,谈何保持品牌栏目的地位?为了保持栏目的品牌地位,打造精品节目,2006年,《第一时间》栏目成立了专职策划机构。该机构在每周一由策划主管组织召开策划例会,由栏目监制、监制助理、制片人、各值班主编、责编、热线主管、制作主管等人员参与,对栏目进行短期、长期以及具体选题的策划。

结合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的运行情况,笔者认为要搞好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基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主动

也就是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出击。只要我们了解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了解百姓在想什么、做什么,了解身边正在发生着什么,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报道,就可以把题目做大、做深、做精。比如2007年运城市在大力创建旅游文明城市之时,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利用“五一”长假,主动与渭南电视台合作,共同推出《“五一”黄金周特别节目:两地主播话旅游》,把两市的名胜古迹和风土民俗搬上对方的荧屏,让受众耳目一新。这种形式生动活泼、亲切新鲜。对秦晋两市观众来说,既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对运城、渭南两个电视台来说,比学赶帮,互利双赢,的确是一着好棋。

二、要计划

年内我们要做几件大事、近期做什么、这一期节目做什么,对每一个选题以及节目体裁、表现形式,都应做出具体策划和长远设计。2007年5月至6月上旬,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成功策划了“魅力运城黄河行”大型电视公益行动的报道活动,栏目将第一板块开辟出来,每天用8分钟的时间对“黄河行”的行进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纪实报道,共连续报道40天,报道总时长320分钟。这次活动是该栏目自开播以来,报道最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报道,活动内容以“展示魅力运城”为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集中展示了黄河风光、黄河风情以及黄河根祖文化,为拓展运城魅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也提升了《第一时间》栏目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这次活动的策划从2006年11月份开始酝酿,一直到2007年3月下旬定稿,历时长达5个月之久,期间经过多次风险评估和可操作性的反复论证。《第一时间》“魅力运城黄河行”标志着《第一时间》在组织、报道大型公益活动方面又打了一场漂亮仗,尤其是在节目策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要整合

就是要对于一些热点新闻和同样来源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来为受众选择安排信息,提炼出新闻的意义。同时根据宣传和报道的需要,加强策划,设立一些临时性的新闻专题,把相关的社会新闻信息综合开发,形成连续性和专题式的组合性报道,这样就可以消除受众对社会新闻平凡化、群像化、锁细化的刻板印象。这些常规性的组合或系列报道,不但在形式上克服了单独的一条社会新闻的琐碎感,更容易产生粘连效果,通过采编人员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更好地配置了新闻资源,扩大社会新闻的传播效果。例如2008年6月25日,奥运火炬在运城市传递,为了营造舆论氛围,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提前策划,推出了“喜迎奥运火炬”的系列报道,特别选取了运城市不同阶层的10个代表性人物,采访他们迎接奥运火炬的喜悦心情和所做的实际行动。200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时间》特别策划了“激情岁月——记忆60年”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寻找采访了一批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激情岁月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等各界人士,让他们讲述一段发生在那段激情岁月里的故事,让广大观众一起重温那段岁月,感受那代人的精神风貌,体会共和国的成长经历,给当代青年人一定的思想启发。因为这两个采访活动组成了系列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从这些年新闻改革的实践看,新闻节目的策划在各种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全面提高了媒体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争得受众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新闻策划论文篇(2)

三.活动主办:新闻传播系团委

活动承办:新闻传播系学生会学习部

活动协办:新闻传播系学生会宣传部、影像部、文编部

活动负责人: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

活动主策划:学习部干事

四.活动内容:新生辩论赛决赛

决赛辩题:

正反:解决诚信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法律手段

反方:解决诚信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道德手段

活动时间:2009年10月16日晚

第一场7:00

第二场 8:20

活动地点:笃行214

活动形式:班队与班队比赛,学习部统筹安排。在复赛中的两个胜队进行冠军争夺赛。在复赛中两个负队进行季军争夺赛。

1. 参赛对象:09级新生

参赛班级:

复赛第二场的两个胜队

复赛第二场的两个负队

2. 评委:

3. 嘉宾:

五.

活动流程:

1. 选手、评委、观众亲友团入席

2. 主席开场白,介绍学生评委及嘉宾

3. 宣布辩题。介绍参赛代表队及其所持立场,介绍参赛队员.参赛队员自我介绍

4. 介绍比赛规则、赛制、计时提示,宣布比赛开始

5. 辩论结束后评委评议

观众质询(每位观众只能提问一次,时间控制在30秒内,总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6. 评委点评比赛

7. 主席宣布比赛结束

8. 双方辩手握手

六.辩论赛赛制

1.立论阶段

1.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驳立论阶段

1.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2.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3.质辩环节

1.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

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2.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3.正方三辩质辩小结,2分钟

4.反方三辩质辩小结,2分钟

4.自由辩论

自由辩论,每队各4分钟

5.总结陈词

1.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新闻策划论文篇(3)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策划品牌

运城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第一时间》自2004年10月1日开播以来,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的理念,运用百姓的语言,报道百姓的故事,让平凡普通人成为节目的主角,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产生深深的共鸣,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运城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栏目。但是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渡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因为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好人好事、官司纠纷、奇异现象、灾难事故、生活变化等里弄胡同琐事,观众在接受这些新闻时因为琐碎而容易产生收视疲劳。那么如何消除观众的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这些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尤为关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的电视新闻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策划。可以说,策划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决定着电视节目的成败。

策划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就是对节目制作增加智力投入,让自己的节目有特色,与众不同,精益求精。新闻本身不能策划,但新闻节目需要策划。新闻节目的策划,就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根据要达到的宣传效果,按程序对新闻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规划,实现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比如在采访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报道什么、为什么报道、怎样报道的问题,即策划。策划在节目中承担了“思想引擎”的作用。

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在开播两年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而成为运城电视台的一个品牌栏目。它的高收视率来源于“民生”定位,来源于与百姓的贴近性,那就是“《第一时间》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时间”。栏目为百姓说话,说百姓想说的话。栏目的新闻线索大部分来源于热线,而热线又大多是百姓群体中的个体问题反映,这就造成了记者疲于为百姓一个个地解决个性问题,甚至只是揭露一种现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容易在百姓中形成媒体的公信力。有的记者甚至感到,没有热线就没有什么可拍的,造成稿源吃紧。这种现状,谈何保持品牌栏目的地位?为了保持栏目的品牌地位,打造精品节目,2006年,《第一时间》栏目成立了专职策划机构。该机构在每周一由策划主管组织召开策划例会,由栏目监制、监制助理、制片人、各值班主编、责编、热线主管、制作主管等人员参与,对栏目进行短期、长期以及具体选题的策划。

结合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的运行情况,笔者认为要搞好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基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主动

也就是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出击。只要我们了解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了解百姓在想什么、做什么,了解身边正在发生着什么,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报道,就可以把题目做大、做深、做精。比如2007年运城市在大力创建旅游文明城市之时,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利用“五一”长假,主动与渭南电视台合作,共同推出《“五一”黄金周特别节目:两地主播话旅游》,把两市的名胜古迹和风土民俗搬上对方的荧屏,让受众耳目一新。这种形式生动活泼、亲切新鲜。对秦晋两市观众来说,既开拓了视野,也增长了知识;对运城、渭南两个电视台来说,比学赶帮,互利双赢,的确是一着好棋。

二、要计划

年内我们要做几件大事、近期做什么、这一期节目做什么,对每一个选题以及节目体裁、表现形式,都应做出具体策划和长远设计。2007年5月至6月上旬,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就成功策划了“魅力运城黄河行”大型电视公益行动的报道活动,栏目将第一板块开辟出来,每天用8分钟的时间对“黄河行”的行进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纪实报道,共连续报道40天,报道总时长320分钟。这次活动是该栏目自开播以来,报道最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报道,活动内容以“展示魅力运城”为主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集中展示了黄河风光、黄河风情以及黄河根祖文化,为拓展运城魅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也提升了《第一时间》栏目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这次活动的策划从2006年11月份开始酝酿,一直到2007年3月下旬定稿,历时长达5个月之久,期间经过多次风险评估和可操作性的反复论证。《第一时间》“魅力运城黄河行”标志着《第一时间》在组织、报道大型公益活动方面又打了一场漂亮仗,尤其是在节目策划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要整合

就是要对于一些热点新闻和同样来源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程度来为受众选择安排信息,提炼出新闻的意义。同时根据宣传和报道的需要,加强策划,设立一些临时性的新闻专题,把相关的社会新闻信息综合开发,形成连续性和专题式的组合性报道,这样就可以消除受众对社会新闻平凡化、群像化、锁细化的刻板印象。这些常规性的组合或系列报道,不但在形式上克服了单独的一条社会新闻的琐碎感,更容易产生粘连效果,通过采编人员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更好地配置了新闻资源,扩大社会新闻的传播效果。例如2008年6月25日,奥运火炬在运城市传递,为了营造舆论氛围,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提前策划,推出了“喜迎奥运火炬”的系列报道,特别选取了运城市不同阶层的10个代表性人物,采访他们迎接奥运火炬的喜悦心情和所做的实际行动。2009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时间》特别策划了“激情岁月——记忆60年”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寻找采访了一批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激情岁月的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等各界人士,让他们讲述一段发生在那段激情岁月里的故事,让广大观众一起重温那段岁月,感受那代人的精神风貌,体会共和国的成长经历,给当代青年人一定的思想启发。因为这两个采访活动组成了系列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从这些年新闻改革的实践看,新闻节目的策划在各种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全面提高了媒体的综合竞争力,成为争得受众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新闻策划论文篇(4)

一、“新闻策划”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界就已经开始关注、研究和实施新闻策划了。1994年5月14日至18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召开了首届全国地市报“报纸策划”研讨会。1996年8月下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组织了“’96新闻业务编辑策划高级研讨班”。研讨班邀请了部分中央级新闻单位的老总和专家学者介绍经验、阐释理论,全国省、地、市新闻单位的老总、部主任150多人参加了研讨。本次研讨会形成了以下一些意见――报纸策划:总编的任务之一;重点报道策划:报纸的有力武器;策划:编辑面临的挑战;策划:使评论充满个性;读者调查:新闻策划的基础,等等。

1996年和1997年,上海《新闻记者》和四川《新闻界》几乎同时对新闻策划这一课题展开了讨论,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而且十分激烈。争论没有结果,自然也不会有结果。但是,关于新闻策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仍在积极地进行着。

200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了“新世纪首届新闻策划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部分新闻院系、科研院所和新闻实务单位的代表相聚一起,又进行了深入的研讨。2008年9月召开第二届新闻策划学术论坛,就当前新闻报道策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大学上好新闻报道策划课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

“新闻报道离不开策划”,来自楚天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实务单位的代表以自己的成功实践说明了这一观点;“关于新闻策划定义的界定”,这是学者们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大部分代表认为,“新闻策划”是个多义词,既可指报道策划,也可指新闻事件的策划,极易引起歧义和误解,应该摒弃这个不太科学的概念,还是提倡使用“报道策划”或“传播策划”为好;“关于新闻策划的层次”,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于新闻策划的教学和实践”,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南昌大学、上海文新集团等单位的代表介绍各自的情况,对大学开设新闻策划课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笔者曾长期在新闻单位工作,组织策划的报道和活动,曾获全国好新闻专栏一等奖,并在2000年出版了《新闻策划》、2003年出版了《新闻报道策划导论》的基础上,2008年出版的《新闻报道策划》(武汉大学出版社)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部级教材”。这是国家教育部门对一门新课程的认可。虽然此前不少学校已经开设这门课程或讲授有关报道策划的内容,但是作为部级规划教材向全国推荐这还是第一次。近年来其他关于新闻报道策划的理论、实践类书籍层出不穷。如席文举著《报纸策划艺术》和肖云著《席文举新闻策划》分别于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蔡雯教授于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陈寅于2004年由海天出版社出版了《非常新闻:策划大道》,收集了50个经典报道案例;李建新于200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媒体战略策划:新闻传播学前沿教材》,以个案解剖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媒体进行条分缕析;2006年,沈阳人民广播电台主任记者礼桂华撰写、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播新闻策划》一书,对广播新闻策划的历史、概念、原则、方法、过程及广播新闻策划诸多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出版《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电视节目策划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除了学术研讨,不少的新闻院系已经将新闻策划这门课列入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教程。不仅如此,在新闻学专业的博士生招考试卷中也有了关于新闻策划方面的试题,而且比分还很重。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试题是:《简论新闻报道策划》,50分;复旦大学的试题是:《评析目前流行的“新闻策划”的利弊得失》,25分。在硕士生的考试中也有这方面的试题。中国传媒大学有“什么是新闻策划”的名词解释;四川大学的试题是:什么是选题策划,如何进行选题策划?中国人民大学的试题是:试结合一个近期的实例,分析报道策划时需要把握的信息;暨南大学的硕士招考试卷中,也有一道题目:新闻策划与公关策划。等等。尽管各校在试题的选择和考分比重上有不同,但是,这种不谋而合的相似已经反映出我国新闻院校特别是高层次学生培养中对此课题的重视。

二、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概定和认识

新闻学研究必须对现实中存在和发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力求给予正确的说明。本着这一宗旨。为了避免概念不清引起的麻烦,为了减少因概念宽泛而引起的争论,笔者决定对原著的概念作一些修正,采用“新闻报道策划”的提法,并给出了笔者对这一提法的定义(严格地说是一种文字表述)――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

提出这个定义或表述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新闻报道策划是整个策划属概念中的一种,在“策划”前面冠以“新闻报道”,是有别于其他的如经济策划、军事策划、商业策划、文化策划、体育策划,等等。

第二,新闻报道策划既属于策划活动中的一种,那么,关于策划的一般属性和要求,新闻报道策划都应具有和必须遵守。

第三,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前提是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这是新闻报道策划与其他的策划活动的根本区别――新闻报道者步入社会,深入实践,一切所作所为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可越俎代庖或随意扭曲;策划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时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遵纪守法,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讲究传播技巧。

第四,新闻报道策划是人们的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现实的一种行为表现――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搞好新闻报道策划;同时,必须防止由于人的主观意识违背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干预客观事实,造出假新闻或使新闻失实。

第五,新闻报道策划是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的活动。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大量收集和掌握各种信息材料(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自己的和他人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成功的和失败的)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大胆的预测和假想――这是一个有一定风险的创造性工作。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和宽松的思想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第六,新闻报道策划是一个有目标并追求最佳效果的策划活动。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是策划者的行动起点和最终检验标准,策划者的一切策划方案都不能违背这个大方向。

在上述“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中,关键词是:事物发展规律、新闻报道规律、最佳效果、创造性――这就是我们对新闻报道策划的一般的也是较为科学的认识。

笔者以为,将“新闻策划”改为“新闻报道策划”,不仅仅只是增加了两个字,而是这样表述更加科学严谨;同时,对于新闻实务单位的同志来说,他们在使用“新闻策划”一词时也不必受到指责。对于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也不一定强求将其更改过来,实际上强求也是无效的。只要我们都认真把握策划的实质,对于学界和实务界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在新闻报道策划中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是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赶赴现场,进行报道策划,推出最受大众欢迎的报道来。这种组织报道,只要符合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人们是不会有多大意见的;现在出现问题和有颇多意见的是另一种报道,即新闻工作者参与正在发生或还没发生的事件之中,以自己的主观努力促其圆满和完善,尔后再予以报道。对此,我以为是可行的,只要实施时按“新闻报道策划”定义的要求办事。

人们为什么会对前一种策划持认同态度呢?因为,客观的事物发生在前,人们的主观报道在后,符合新闻报道的规律;而后一种策划,却是人们的主观策划在前,策划后产生事实,事实产生后再进行报道,这就是在“制造新闻”!对此,我以为要作一些具体分析。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人们的报道都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意识活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事件,问题是,我们能够发现的有多少,我们能够报道的有多少,我们能够报道好报道成功的有多少?我们为什么只能发现那么一些,还有更多的事实我们发现不了呢?我们为什么在发现的事实中,真正报道成功很有影响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呢?说到底,还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报道机制问题和我们报道者的主观水平、素质问题。传播者个人和群体的素质如何,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它对传播效果的好坏关系极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加强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究和实践。

三、坚持正确方向,保证新闻报道策划健康发展

新闻报道策划是围绕满足受众需求,战胜竞争对手,展现自家所长这样三个既有联系又有侧重的方面展开的。策划方案的产生和调整主要表现在时间、内容和表现形式等三个方面。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在实施新闻报道策划时特别要强调以下几点:

其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纵观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报道,大都是策划者没有坚守或一开始就失去了社会责任意识所致。从“注水西瓜”到“香蕉致癌”,从“茶水发炎”到“纸箱馅包子”,越来越将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到新闻工作者的面前:我们的一切报道,我们的一切策划都到底是为了什么?看似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在一些新闻媒体和工作人员身上屡次重犯,说到底,还是对新闻工作职责认识的不清楚。2007年3月,在报道兰州女孩杨丽娟事件中,可以说是媒体责任意识丧失的一次集中表现。为此,香港文汇报2007年4月7日社论指出:“内地部分媒体早就介入杨丽娟追星事件的全过程,推波助澜之下,令事件愈演愈烈。在助长杨家追星疯狂行为乃至酿成杨父跳海身亡方面,部分媒体难辞其咎。……在所谓新闻策划下,一幕悲剧被传媒利用为炒作和扩大销路的对象,这亦显示内地部分传媒素质下滑。”可谓一语中的。

其二、一切按新闻规律办事。大凡在报道策划上出了问题,很多情况是因为策划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没有按或没有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前面已经讲过,新闻策划是整个策划活动中的一种,也应遵循策划的一般规律。但是,新闻策划不同于其他的策划,这就是一切必须按新闻或新闻报道的规律办事。在媒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却往往出现一些将新闻策划当作商业策划、企业策划、市场营销一类活动来进行的。

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在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有货可比;第二,是有货会比。所以,在策划前,充分地掌握越多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要学会识“货”。这种比较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也就是说在掌握的素材和思路中要了解哪些是别人用过的,用得如何?哪些是以前用过的,用得怎样?只有在纵横交错的比较中发现不足或产生新创造,该策划才可能有新意有高招,而这正是策划者梦寐以求的。比较是一种主观对客观的评价,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干扰,需要策划者排除。

新闻策划论文篇(5)

当前新闻界在针对新闻策划研究中缺乏基础性学理问题的研究,导致新闻策划在新闻领域发展中的合理范畴与分析尚未明确,这对新闻策划在新时期的发展及应用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因此,要求我们要基于学理角度重新审视新闻策划相关理论。现阶段人们对“新闻策划”概念及范畴的界定还存在一些争议,但随着“新闻策划”成为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我们应该对“新闻策划”实践的合理范畴与分析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确保“新闻策划”在新时期的整体功能性。

1 “新闻策划”的概念浅析

新闻业务策划是指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谋划和设计,这一行为的根本目的是更好的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帮助新闻业务活动可以在社会上取的最佳效益;媒体运作策划的观点认为新闻策划的内容范围大于报道策划,同时也将新闻报道策划归纳到新闻策划体系中,新闻业务活动策划、新闻经营管理活动策划以及新闻报道策划都应纳入到新闻策划中。我们可以从目前新闻界对“新闻策划”予以的概念阶段中了解到,目前新闻界和学界没有予以新闻策划最准确的概念界定,同时针对新闻策划的实践范畴以及分类也没有予以准确的界定,这便要求我们要基于学理角度重新审视新闻策划有关的理论。

新闻界传统的新闻理论没有明确界定出“新闻策划”的概念,所以当“新闻策划”这一专业术语自出现起很多学者就开始对其进行定义,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事件、新闻报道、新闻业务以及传播运作等几方面的策划,这是通过对很多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所获取的最终结果,新闻事件策划是指在新闻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由记者参与设计促使事件的发生并将其进行新闻报道,这种由新闻工作人员之间参与的行为被称为新闻事件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是指针对新闻活动及新闻报道宣传活动的策划,这种新闻策划的观点强调在新闻报道活动中;

2 “新闻策划”实践的范围与分类

“新闻”是指人类在社会生存、生活有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新闻媒介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最新重要信息的方式,可以泛指为消息、通讯以及特写中的多重题材、素材,更是新闻媒介向受众传播“消息”的一种重要载体,更是新闻媒介报道事实真相的全部体裁,从对“新闻”的概念及内涵分过程中我们可以明确“新闻策划”广义概念的成立。现阶段广义“新闻策划”概念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策划行为,其主要包括:新闻报纸定位策划;新闻报纸思路策划;拳头产品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纸营销策划;新闻事业发展道路策划;社会活动策划;新闻单位内部管理策划等方面。

新闻界在提出“新闻策划”另一概念“新闻媒介策划”过程中,将“新闻媒介策划”的对象也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主要包括:新闻媒体精神;媒体受众定位和方针政策;新闻媒体产品形象和质量;新闻单位营销服务;新闻单位人才阵容与管理模式;新闻单位资金实力和技术设备;新闻单位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新闻媒体的标志、外观以及地理位置;广告及多种营销;新闻媒体集团化发展;新闻单位社会公益及公关活动等方面。我们可以从广义“新闻策划”概念和“新闻媒介策划”概念中发现本质区别,这是因为新闻业务策划与媒体经营管理策划是存在性质上的差异,新闻业务活动策划主要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以及评论等专业性工作,新闻业务活动策划是为了帮助新闻单位获取更多的社会效益,而传媒经营管理活动策主要包括传媒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等工作,传媒经营管理活动策划更倾向于传媒单位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总值,而且“新闻事件策划”根据其本质可以将其划分为公关人员的公关活动,而“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工作者一种新闻活动的专业行为,上述四个方面都是属于“新闻策划”的有效范畴之内。

根据对“新闻策划”几个方面的概念定义的分析可以明确,新闻传媒运作策划在本质上可以划分为新闻业务策划和经营管理策划,新闻业务策划应该涵盖传媒定位策划、版面/栏目策划以及新闻报道策划三个方面,经营管理策划应该涵盖经营方针策划、管理方式策划、发行策划、广告经营策划、新闻事件策划以及促销活动策划等,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新时期广义“新闻策划”概念可以有效立足,同时“新闻传媒运作策划”的本质内容就是“新闻策划”在新时期的有效实践范畴,所以要求新闻界与学界在新时期发展中要充分认识这一点。

3 关于新闻策划的相关体会要素分析

身为一名新闻工作人员,我们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态度,在接受到新闻任务时应在采访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做好采访策划工作和编辑策划工作等,不能敷衍了事,只是单单流于形式,一些工作人员在接到采访任务后会直接到现场进行新闻采访,在简单拍摄完新闻镜头后就算完工,显然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合理的,作为一名一线新闻工作者,许多人都是流于形式,接到采访工作任务后,直接到现场,拍几个镜头,或者做两个采访,拿到稿子资料后,套一套、摘录一部分,敷衍了事,无法出精品、出亮点,其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预期采访效果和采访质量。较为正确的做法是,新闻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出击,充分做好新闻采访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新闻策划工作重视起来,列好采访提纲和策划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事半功倍,能够提高最终新闻采访效率和新闻采访质量。

4 结束语

现阶段新闻界与学界在针对“新闻策划”严重不应该将其归纳为综合性、交叉性的学术定位,这是因为“新闻策划”的综合性、交叉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业务和经营管理中,本文认为应该将“新闻策划”研究定位在“媒介经营管理”范畴之内,这样才能确保针对“新闻策划”的相关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新闻策划论文篇(6)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提出“问题教学法”,倡导“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这为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为目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教学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新的成果,通过对研究内容的深刻认识,产生新的观点,完善个人认知体系。“研究”的核心在于创新性思维。

新闻策划是新闻学的专业课程,重在阐述新闻报道策划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新闻策划在现实新闻行业中的具体实施,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门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其天然的优势,也更利于教师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研究性教学循序渐进地拓展到其他课程。

二当前新闻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与新闻写作、新闻评论学等课程不同,本门课程的实践必须有专业平台的支撑。有些教师对于“实践”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对某个活动进行新闻策划并形成策划文书,但这样的策划方案必须经过媒介实体来检验,然而这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得到执行的,也就无法验证它的可行性或执行效度,仅凭教师的主观认定来判断新闻策划方案的优劣,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很多高校教师没有新闻行业的从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和对新闻实务的直观感觉,只能从理论上来判定,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新闻策划的深入理解。

(二)缺少与其他课程的结合

很多教师把新闻策划上成一门偏重理论的课程,只注重新闻策划单方面知识的讲解,与之前教授过的课程断裂开来。新闻策划与新闻采访写作、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一次新闻策划依赖众多的新闻写作才能实现,而很多新闻策划行为的深层次动因都可以从传播学理论上追根溯源。通过现有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学会“怎样进行新闻策划”,但对“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新闻策划”缺乏理论层面上的理解,同时对“在新闻写作中怎样表现策划的意图”这样的细节缺乏感知。

三新闻策划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

(一)结合传播学理论讲授新闻策划的重点知识

在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占据了绝大部分课时,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要精简理论的讲授,把重点提炼出来,留更多的课时用于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将之前已经教授过的传播学理论与新闻策划的知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从理论的层面加深对新闻策划的认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为稍后将要开展的案例分析和策划实践奠定基础。

在实践中,笔者将“新闻策划的原则”“新闻策划的选题确定”“新闻策划的评价”“新闻策划的方案制订”作为讲解的重点;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对会议报道策划、典型报道策划、突发事件报道策划进行详细分析;开设两个专题研究,即“新闻策划与媒介经营”和“新闻策划与炒作”;在讲授过程中融入的传播学理论包括议程的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分析、社会责任论、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同时介绍比较值得深思的观点,如“娱乐至死”、“危机传播”,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至于如何将传播学理论与新闻策划案例结合起来,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案例的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范式。

(二)运用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在这个环节,学生正式进入新闻策划研究性学习的自主阶段,研究任务则是对报纸或网络上的某一新闻策划专题进行评述。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学生自由组合,每组成员6~8名,设一名小组长,小组内经过协商合理分工。学生选取的案例不限时效性,近年内比较成功的新闻策划都可以作为分析对象,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件背景、栏目规划、文本内容、版面编排、整体效果、媒介经营等方面对该策划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新闻学或传播学的理论对其分析。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出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能想出怎样的措施来完善这个策划。在这个环节,学生要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以研究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对该策划进行完善。这样,学生就能初步尝试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而教师只是一名指导者、引路人。

这个环节的任务必须提前布置,教师理论讲解结束后,马上进入案例分析的课程模块。每次课安排一组学生讲述对某新闻策划的分析,每位成员都必须上台发言,发言的内容在小组内分工确定,一般由小组长进行综述。该小组的评述结束后,由其他组的组员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是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于理论分析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指出,以便学生在稍后的实践环节中完善。

(三)提供新闻策划实践的平台

很多高校对“新闻策划”课程的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往往以学生写一份策划方案为考核方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新闻策划的平台。对此,要动用多方资源,确保学生新闻策划的实践得到落实。笔者与校报编辑部联系,遇到校园大事件时,请校报编辑为新闻专业的学生预留一个版面,用于他们实施新闻策划。学生策划的新闻专题可以包括新生军训、校园运动会、社团活动、节日庆典,甚至是带有商业性质的“校园好声音”活动等,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或熟悉的活动,能够激发他们开展新闻策划的热情。完成的方式依然是小组合作,成员与案例分析环节相同,小组间相互沟通协调,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策划,每次策划的实现形式就是在校报刊登一个专版,从栏目的设置和版面的安排,再到新闻稿件的采写,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学生不仅能完成新闻策划的实践,还能复习新闻写作的知识。

学生对于此次校园新闻专题的策划,必须经过调查和可行性分析,这是开展研究的必经环节,调查报告成果同样是作为实践考核的一部分。在实施新闻策划前,学生要对在校的老师、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以利于在策划时根据受众的爱好和需求调整报道策略和版面设置。新闻专题刊登后,还要在校园范围内收集反馈信息,总结此次新闻策划的得与失。在这个阶段,学生充分经历了一次小型的调查研究,认识到只有经过实证调研以及行为分析,即有了理论研究的基础,新闻策划才能有明确的指向,实施效果才会更好。

(四)创建课程微博,利于日常指导

因为新闻策划实践的很多活动必须在课外进行,为确保学生遇到疑问时能及时得到解惑,在上课之初就创建一个课程微博,由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学生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新闻策划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疑问,都可以求助,教师要每天固定时间查看微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另外,教师要勤于更新课程微博,内容可以是转发媒体微博或名人微博对于最近热门时事的见解,也可以是自己对某报纸或网站专题策划的看法,表达自己的体会,与学生分享对事件的认知,或对于相关新闻策划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灵感,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研究性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因此传统闭卷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必须改革,转为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平时表现、案例分析报告、作品质量、调查研究的报告组成考核的四个内容,权重分别为20%、20%、40%、20%,作品即实践环节的校报专版。考核的主体也由传统单一的教师评价,改为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主要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创新性和整体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合理反映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新闻策划论文篇(7)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过程是将新闻事件进行分析编排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吸引观众,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策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节目传播的质量,策划工作让电视节目更加鲜活。但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新闻策划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有些新闻策划人标新立异,不但不能起到创新的良好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本文就策划的特点和原则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广播电视新闻策划创新的新思路。

1新闻策划的原则

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人员按照新闻事件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得出关于新闻播报的思路和架构,并进行精准播报的过程。在对新闻事件进行策划时,至少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既然是对新闻的播报,就必须尊重新闻本身的真实性,按照客观性的原则进行播报,不能带有偏见地播报新闻。有的新闻策划人为了搞噱头,不惜捏造明星绯闻,对新闻事件极尽夸张之能事,赚取收看率,这显然是不妥的。二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引导群众正确看待问题。有的新闻播报者看到民众与城管斗殴,立马正义感爆棚,大肆揭露城管的暴力执法以获得舆论支持,殊不知,这也许是城管遇到了小偷甚或流氓,这样的新闻策划就有失偏颇。三是创新有度原则。有的新闻播报者为创新而创新,为了博人眼球,将文章题目写的极度夸张,四百年没见过的美女,结果文章只是为了炒作某一明星,这样的创新只会让人反感。

2新闻策划的创新思路

新闻策划者在对新闻进行策划创新时,一定要遵循新闻策划的原则,根据新闻发展的时代特色,在坚持新闻真实的情况下进行创新,本文对新闻策划创新特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创新思路。

2.1新闻播报形式的创新

新闻播报,一般是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和传播,最多加以评论,但这样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百姓对电视审美的要求,如何能尽快抓住群众眼球,已成为新闻策划人的最大追求。例如,为了将事件讲得更加生动有趣,法律节目干脆找群众演员将法律问题拍成短片,让观众在故事中学习法律,不拘泥于法律条文的解读,而是寓教于乐,让节目看起来既不那么枯燥,又能放松观众心情。有的新闻策划人为了得到观众的认可,在播报新闻时,适当加入搞笑的视频或图片,配以幽默的台词,既播报了新闻,又给观众增添了欢乐。

2.2新闻策划选题的创新

新闻选题尽量不落俗套,策划出内容新颖的新闻,尽可能地丰富节目内容,让受众愿意观看。传统的新闻大多反映金钱、美女、权利和赞扬等事件,但策划人可以发挥旧闻新见的创新方法,将本来普通的新闻事件透过不同的视角反映出来。例如,可以辩证地对待金钱、对待权利,这是把双刃剑,有的人却玩弄了这把剑,最终将自己推向深渊,美女金钱本无错,错在自己贪婪心,将选题与教化风气结合起来,让观众能够接受不同的思想。

2.3新闻获取渠道的创新

以往的新闻都是记者到处跑,但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微信、微博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新闻策划人可以利用微博和微信的资源,获取新闻,发动本地区的观众提供有利的新闻线索,对好的新闻线索可以给予奖励,甚至还可以发动群众进行新闻策划,通过微信或微博让群众对新闻策划进言献策,集思广益,对新闻策划提供有利的意见或者建议,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发动群众,新闻策划人一定可以找到属于时代特色的新闻创新手段。

2.4对新闻策划施行考核

对于推陈出新的新闻策划,要通过群众的考验,及时对新的创新进行评价。例如,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与群众互动,对策划的新闻事件进行评分,根据每周、每月、每年的分值高低对策划人实施奖励;同时,可以看出哪些新闻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哪些新闻不容易吸引观众,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可以明确新闻的导向,集中播报受群众欢迎的新闻。

3结语

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需要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不是朝夕之事,而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度、有原则,不能为博眼球而创新,要立足事实,保持新闻工作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在保证尊重新闻价值的原则上去创新。这就要求新闻策划人积极学习,向兄弟电台学习,向国内外先进的新闻策划成功人士学习,保证创新不失道德、不失原则,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杨.浅析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J].中国报业,2014(6).

新闻策划论文篇(8)

什么是媒体影响力?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小华撰文认为:媒体的影响力,是指通过信息选择、处理、提供及分析、判断、见识等手段,影响新闻舆论的倾向、力度及构成……从而实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行为的能力。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传媒的影响力,就是传媒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陆地教授则将媒体影响力解析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定义针对目标受众,“广义的媒介影响力则是指媒介对一定范围内主流社会(影响面)的人群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或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

本文就新闻媒体对公众的影响力而言展开论述。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影响力本质是一种控制力,即新闻媒体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对公众在认知、倾向、意见、态度以及行为决策等方面的作用,其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公信力、权威性、接触率、可信度、指导性、贴近性等。媒体影响力是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策划

学界对于新闻策划历来论争不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方延明将学界对新闻策划的争论概括为三种论说:“手段说”强调新闻策划的报道方式;“行为说”强调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记者的行动参与;“效果说”从最终效果上理解新闻策划。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资料室主任刘保全把新闻策划的定义归纳为四类:新闻报道策划、新闻媒体运作策划、泛新闻策划活动、新闻本源策划。

理论界的争论并不影响新闻策划在实践领域遍地开花。媒介把新闻策划看作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吸引群众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从媒体形象策划到媒体社会公益活动的策划,新闻策划已深入到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领域。以“新闻策划”而闻名的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认为:“新闻策划是对新闻的生产加工和传播的全过程中的任一过程和任一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谋划和运筹,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的社会价值,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效益。”②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兴锋也认为,策划是以一种形式表现出报道,它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③

综合学界和业界的观点,笔者在本文中探讨的新闻策划是指以新闻媒体或新闻从业者以及相关人员为主体,为实现媒体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展开的有谋略、有预见性的新闻资源整合与新闻传播活动。

以新闻策划提升新闻媒体影响力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一方面正确认识和进行新闻策划,有助于提升媒体影响力;另一方面,正确认识媒体影响力,有助于防止新闻策划选题偏差,提高新闻策划质量,真正以新闻策划为手段将媒体影响力作为前提,同时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开发,使新闻策划的运作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在新闻策划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新闻策划与媒体影响力两者的有机结合。

发掘新闻价值,提高媒体的受众注意力。受众注意力并不等于媒体影响力,但却是构成影响力的重要要素,也只有吸引更多的受众,凝聚更多的社会注意力,才能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吸引受众,内容为王。

新闻策划可以拓宽新闻源的广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选题,强调创新力与预见力,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新闻价值,从而规避新闻同质化问题。这样的报道也更容易吸引受众关注,扩大媒体接触率,从而提高媒体的受众注意力。

对新闻策划人员来说,深刻理解新闻价值并正确运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必须从新闻策划流程的各个环节和整个大环境考察,准确地判断每一个事实的价值含量的大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很难获取独家新闻资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媒体可以以有别于他人的切入角度、报道风格、版面或栏目设计、传播策略等形成自己的差别竞争优势,尽可能规避同质化的出现。角度新颖、别具一格的报道,在大同媒介里更容易提升新闻含金量,吸引受众关注,扩大接触率。久而久之,这种差别竞争优势还能转化为媒体独特的媒介文化,形成媒介特色,培育出特色栏目。

提高报道质量,树立媒体公信力。所谓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通过大众传播的渠道提供客观、全面、及时、权威的资讯而获得的凝聚在媒体上的普遍认同。也就是指媒介为公众信任的程度,是媒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和权威性。相对于注意力来讲,公信力在媒体影响力构成要素中显得更为核心和本质,代表了媒体的内在品质,是受众建立和不断维护对媒体的信任以及忠诚的基础。新闻从业者应该有强烈的媒体责任感,负责任地报道一切,确保可信度,事实上,这种媒体责任感,就是媒体的公信力之源。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新闻策划提高媒体公信力。

尽管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出奇、出新往往成为新闻策划的表现手段,但新闻策划并不是脱离实际,凭空捏造新闻事实,更不是编造假新闻。而新闻策划恰恰是通过编辑人员对信息的甄别,发觉重点、热点,关注受众普遍关注的现象,并对此进行筛选、组合,提高报道质量,树立公信力。树立媒体的公信力,重要的是提高媒体承担正确传播社会价值观的责任感。它要求媒体牢固树立及时、公正、求实、求真的态度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敢于说真话,敢于为公众言,不回避社会热点话题和敏感话题。

整合多方资源,确立媒体指导性。新闻媒体资源包括新闻信息资源、新闻环境资源、新闻媒介资源、新闻受众资源等。单个媒体在这些方面各有所长,新闻策划能促进媒介内部的新闻资源合理流动与整合,促使跨媒体间传播活动的联手,在一个更高更广的层面搭建传播平台,培养新的增长点。

从过程来看,新闻策划不仅局限于新闻报道本身,同时囊括所有与新闻信息传播活动有关的行为。新闻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信息和多方资源,尤其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整合行业间、跨行业间的资源,搭建新闻资讯、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实现新闻采集成本的最低化和利用的最大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可以优化组合,更好地执行大型系列策划,做强、做深、做透新闻热点、焦点,影响主流人群,代表主流意识,从而走向主流媒体地位,确立媒体的指导性。

从效果来看,搞好新闻策划,调动多方资源,有利于放大新闻亮点,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形成报道强势,树立报道权威性,增强传播效果。2005年《武汉晚报》关于“三千小考生妖魔化妈妈”的系列报道,通过“调动全国著名专家参与讨论、培训家长,以增强报道权威性”,“构建媒体联动平台”,“让新闻亮点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裂变,把影响力扩充到极致”。④从媒体品牌战略来看,新闻产品的同质化使媒介竞争日益进入到品牌竞争的高度,而品牌竞争的高度是一种文化整合力的选择。新闻策划就是要寻找一个落脚点,寻找媒介文化的灵魂,从品牌战略的高度对媒体的自身资源、读者资源、广告资源、社会网络资源和长期积累的品牌公信力资源进行整合经营。

2005年《中国房地产报》推出大型新闻策划活动――2005北京房地产15年,活动内容涉及深度新闻报道、业界及相关机构研讨会以及评选活动。活动持续了3个月,联合专家、业界人士、消费者进行关于北京房地产15年的持续探讨,全面、深入解读北京房地产15年发展面面观,通过举办丰富的读者互动活动,精心设计征集回顾展、征文、短信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参与的热潮。同时整合传播网络(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各大主流媒体编织立体传播渠道,新闻报道、广告宣传、地面推广、发行促销,形成多维宣传网络。“追溯15年来北京房地产风雨历程,追寻房地产政策演变轨迹,历数北京房地产名优产品,盘点风云人物与事件,挖掘地产文化内蕴,探索房地产品牌之路,描绘新北京房地产发展愿景”,《中国房地产报》这种全景式的扫描与勾勒呈现出很强的内在相关度;在切入点的选择上,“民生视角,产业经纬”很好地把握了读者关注点与广告贡献度之间的平衡关系,版面内容与广告有机融合。同时,以报纸品牌和影响力整合为支点,以多层次、多角度的商家、读者互动共振为形式,将线上广告和线下广告有机结合,着力于开发行业性广告资源,树立行业标准评介的话语权。

搞好媒体活动,提高媒体知名度、美誉度。毫无疑问,公关活动是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美誉度的有效方式。而对于媒体来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公关活动以外,具备新闻价值的媒体活动和在媒体业务范围内开展的活动也是提升媒体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新闻策划并不仅仅停留在新闻稿件的组合和制作上,更多的是通过策划媒体活动,扩大媒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媒体的良好形象,增加受众对媒体活动的参与率,增强媒体对受众的黏合力,由此来提高媒体影响力。

优秀的新闻策划往往是媒体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如何吸引最多的眼球,实现媒体活动在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纬度上的最大回报是决定媒体活动成功的关键。实践证明,要想取得更多“注意力”支持,提前造势和在活动过程中制造话题非常关键。因此在具体的策划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造势”。要利用新闻、话题设置讨论、活动宣传等手段进行“预热”,争取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注意。可以在大型策划开展之前,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尤其是实施策划活动的媒介本身进行宣传,不断告知公众,提前预热,吸引受众关注。

其次,加强“公益”色彩。在所有的议程设置中,越是关系到多数人的事件,人们关注和参与的愿望就越强烈。同时对于媒体来说,注重公益色彩,更能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引发更广泛的社会效应,进而提高美誉度和知名度。前文所述的《武汉晚报》配合关于小考生妖魔化妈妈的报道,策划了系列公益活动,如成立专家团为近2000对母子进行专业辅导,举办公益讲座等,极大地吸引了人气,让这组报道成为那个夏天武汉家庭最关注的话题。

再次,多样化传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不同媒体间的互动,以求达到一种“立体化传播”的效果,也即前文所述的充分整合资源。

最后,注重开展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活动,积极吸引大众的关注与参与。《南方都市报》曾经用一个通栏做自己的活动广告,即“每日最喜爱新闻评选赢汽车大奖”,通过短信,读者可对已经编号的新闻投票,然后进行抽奖,有机会获得幸运奖、月奖、一等奖、特等奖。实际上这是媒体提高自身阅读率实施的常规性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性和持续性,通过不断吸引关注,增强效果。

从长远发展来看,影响力是传媒最宝贵的资产,是媒体保持持久竞争活力的不竭源泉。在引领社会舆论方面,谁的影响力大,谁将处于优势地位,赢得受众,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做好新闻策划,在提高媒体自身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同时,对于促进我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新闻策划的论争可能会继续下去,但随着新闻策划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完善,媒体必将在更广和更深的层面上进行策划运作,也必将因为新闻策划的推动而更为精彩!

注释:

①方延明:《新闻实务方法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

②包国强:《媒介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杨兴锋:《高度决定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

新闻策划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211-01

一、新闻能不能策划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新闻界开始关注“新闻策划”这一概念,并就“新闻能不能策划”、“新闻策划是否合理”等展开讨论。

新闻传播界对“新闻策划”的探讨,较早提出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蔡雯。她在《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和《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中提出了“报纸策划”和“报道策划”的概念,其后,“新闻策划”开始在公关界和策划界流行起来。新闻界则在经过了几年的争论后,终于在认识上趋于一致,即认为新闻报道是可以进行策划的。当然,对于新闻策划的界定、新闻策划的层次等也有不同的争议。中国传媒大学张晓红在《新闻策划的层次构成及优化途径》一文中提到,新闻策划是“新闻机构对一个时期或一项专题的报道所进行的有创意的设计、指挥和调控。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新闻策划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新闻价值,特别是突现一些新闻潜在的新闻价值,从而强化新闻,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如《北京青年报》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策划了100个纪念金版,不仅报道了香港回归的消息,也将香港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等列入报道的范围,全方位地把香港的方方面面展示在读者面前,受到读者的追捧。

而新闻价值又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闻事实、新闻事件,亦即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物的新发展、新变化。二是人们对于新闻事实、新闻事件的认识,即新闻事实本身所提供的信息能否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要让事实本身决定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否有其应有的位置。

所以,有人说,遇到一个好的新闻线索,一定要抓住不放,要用甩干筒把它的价值甩干,要用炸汁机把它的价值炸尽。这就需要新闻的策划,笔者赞同这一观点。笔者认为,不但需要找到好的线索,而且要求新闻记者找准新闻的立意。因为新闻立意是新闻记者对某种新闻事实或者新闻现象产生深刻认识或感受而形成的新闻主题,而新闻立意的角度则是确定新闻主题的视角选择。

二、新闻策划的价值

对于同一新闻事实,从不同的新闻角度切入,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新闻主题,并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因此,新闻立意角度,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新闻传播的对象是受众,那么,新闻的立意就应贴近受众,围绕受众最关心最想知道的问题,选择立意。在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把新闻线索浪费了。

作为媒体,求助的热线很多,有的是孩子生病,有的是父母生病,有的是遭遇天灾人祸等等,比如有这样一件事,一位青春女孩患了白血病,但已找到相应的配型,只等实施手术以挽救其性命。这应该是喜事,因为这类疾病的配型成功率不是很高的,家人于是想方设法凑了一些钱。但苦于凑不齐20多万元,父亲情急之下找到一家报社。报社给予了报道后,有些人开始为她捐款,报纸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一次次的“所谓跟踪报道”,即张三又捐了多少钱,李四又捐了多少钱,仅此而已。渐渐地,这件事就无声无息了。

在这件事情中,受众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受众想知道,这位女孩收到捐款后,是什么表现,这些捐款对她是起了大作用还是杯水车薪?她现在病情发展到什么程度?她是否在爱心的支撑下顽强地与病魔在抗争?她还需要多少钱……作为媒体,笔者认为,这就是需要策划的内容。跟踪报道应该在这些方面人手并下大功夫。

如果媒体能够与生病的女孩连线,让她的形象出现在报纸上,让她的情感真实地流露给受众,让她表达她对来自社会上这些爱心的感动,会不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她?这样,不论是读者还是捐款者,对这个人就有了形象上的认识和情感上的牵挂,就会产生共鸣,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在此基础上,新闻人再进行进一步策划,如该女孩为大学生,就关注一下她的成长历程,关注一下父母亲怎样含辛茹苦地培养她,关注一下她有何特长,她是否美丽,她是否善良,她是否热爱生活等等,加上对她病情进展的报告,谁能忍心看着一位如花女子、优秀女子就这样因为没有充足的钱而坐以待毙?这将是何等残忍的事情?新闻若能做到这个程度,还愁为女孩筹不来钱吗?

笔者认为,新闻策划,只要能抓住受众的心,能牵住受众的情感,能使得受众不由自主地前来参与,这种策划就是成功的。

再比如,在笔者所在的城市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广播电台利用它的优势,就成功策划了这起新闻事件。有一回,一辆公交车因刹车失灵,在一个十字路口撞倒了一片清晨上班的人们。事情发生后,因医院急需血源救助伤者,广播电台利用其优势,通过滚动播出,使许多出租汽车司机爱心大发,纷纷前往医院主动献血。这时,广播电台抓住时机,以专线形式跟踪报道事态的进展情况,并通过播音员情真意切的情感流露,牵动了听众的心,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献爱心的队伍中来,从而使这一不幸的事件变成了这坐城市的爱心颂歌。

笔者认为,策划一个新闻并不难,只要新闻人把握住某一新闻事实的价值,再把自已的情感溶入到他所报道的事件中,只要把握住了读者的脉膊,只要从被报道人的心愿出发,笔者相信,这样的新闻策划是丰满的而不是苍白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刻意加工的,是活生生的而不是做作的。

新闻策划论文篇(10)

一是遵循新闻客观性原则。策划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动空间,拓展实践活动空间,但绝不能改变、扭曲或虚构事实,策划的是采访报道方式、方法和技巧,而不是新闻事实,更不是利益和所谓的轰动效应,是策划人对报道活动形式的一种选择,绝不能是策划新闻。

二是遵循舆论导向原则。策划人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当拿不准的时候,必须“吃透两头”:既要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又要吃透实际工作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只有深刻理解了时展大背景下的所需和事物的本质意义,才能形成鲜明的报道思想,给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要常常关注一些非政治性导向的问题,如思想导向、经济导向、消费导向、生活导向、行为导向等,这些都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能产生重大或积极的影响,并直接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遵循观众需求第一原则。从本质上讲,电视新闻策划就是针对观众需求而进行的,使观众满意而设计。在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手法上出新、出彩,把新闻做得有趣生动,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电视新闻策划呢?

第一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电视新闻策划的重要基础,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策划而调查研究,为报道而调查研究。这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及时深入了解掌握新时期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社会实际情况和观众的需求愿望以及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态势,发现、判断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这个调查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是一个根据实际、谋划创新的过程,要善于发掘新闻事件本身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充分围绕事件的细节、背景、幕后故事等进行策划,最好能在新闻策划意识的介入下变成一个纵横捭阖的大气的系列报道。

调查研究离不开人文情感。在新闻竞争、尤其是新闻策划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在大家都在努力找寻突破点和爆发力的时候,人文情感往往是策划者的情感基础,只有丰富饱满的人文情感,才能对新闻事件有敏锐的反应,并在策划过程中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从情感出发寻找策划的切入点。

调查研究离不开人文创造力。在新闻策划过程中,策划者的人文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新颖巧妙的策划创意和主体的表达能力。面对同一新闻事件,好的创意能更好地配置和利用新闻资源,提升媒体竞争力,反之,则有可能湮没新闻价值。

第二要形成创意。这是策划的主体,策划极富个性化和创造性,这就要求策划人在表现思维方式上,应当注重锻炼和培养发散式、逆向性、超前性的思维品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对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手法、报道时机和报道人选以及资源配置的全面设计和谋划。这需要以事实为基础、以价值为前提、以创意为核心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大体要求为:选题要有新意、角度要新颖、内容要新鲜、时机要得当、手法要鲜活。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电视新闻报道思路、观点、方法的创新。

第三要进行效果评估。这里讲的效果评估,主要是依据电视观众的信息反馈,是指对新闻播出后的反应。通过这种反馈,检验播出效果。对于策划而言,反馈的意义在于分析和判断观众新的需求,以便对症下药,追加策划,通过对反响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再通过集体讨论,吸收各个方面好的意见,对原策划方案的某些局部进行补正、修改、再论证、再修改,以求新的策划方案尽可能地完善。

做电视新闻策划,除了这三个基本步骤之外,还必须明确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点就是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手法的谋划。同时,这也是电视新闻策划的难点。难点就是你明明知道要创新,但具体运作起来,又不容易找到相关的方法和途径去实现创新,策划人总是为此而感到困扰。比如说新闻要做的,不是一个表面事件的描述,而是对新闻真实的了解,即事实真实,事实背后原因的真实,原因后面观点的真实。如果你想挖到更深层的真实,就必须有一个调查的路子,调查的路径、重要的问题都在哪里?如果没有策划,这些可能就会走偏。

关键点是要有高端的策划即针对某个有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终端策划”,做一了结。比如众所周知的《感动中国》、《十大经济人物评选》等,这些围绕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策划,会把一个媒体的公信力张扬到最高点。所以,新闻策划不仅能为新闻造势,也能很好地塑造媒体形象。

上一篇: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 下一篇: 日本历史文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