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6 15:27:44

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论文篇(1)

二、隐性课程建设对于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经常会听见有些高职生在讨论:大学毕业了,感觉三年就是浪费时间,什么都没有掌握。其实不然,你会发现自己更加成熟了,对于突况的处理更加沉着冷静,对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也有了新的看法,这些都是隐性课程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内的隐性课程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动机。隐性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规划、建筑群的设计、教室的布置,传达一种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企业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传达安全生产、节约意识,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内化为一种价值规范,根植于潜意识里面;隐性课程对于职业道德具有导向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书本上的先进事例、行业内的模范人物、学校的好人好事,甚至对违纪者的处罚,都会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把那些先进事例慢慢内化为自觉行为,规避不好的行为;隐性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职业动机,校园活动中的胜利,比赛的荣誉及老师、同学的认同,可以增强学生对本行业的认同和归属感,激励学生认真学好专业知行为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隐性课程可以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校园内的名言警句,校训校规,行业内先进人物的经验交流,都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与引导作用。

三、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隐性课程设计

据笔者了解,结合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很多实践性很强的高职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都有其明显的学科倾向,各校一般都采取大而全、宽而泛的课程设计,力求培养的学生样样能,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会展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中就存在一个问题:许多会展公司宁愿招聘国贸、财务、英语、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而不愿意招收对口专业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原因是会展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实战经验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越来越国际化,各种展览、展销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对会展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提高会展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显得刻不容缓,但是这单靠目前高校会展专业中开设的显性课程是难以达到的。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如图二所示的隐性课程体系,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开发培养学生专业职业素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创建有专业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外界载体,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校园的整体规划、结构布局、楼群建筑、人文景观、绿化等,通过对校园物质层面隐性课程的优化开发,能够将丰富的生命力赋予在这些校园物质载体中,从而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启发,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成为学生学习、探究、感受和实践的园地,创造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绿树成荫,教室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建筑井然有序,会让学生产生自尊、自豪和崇高的感觉,学生也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来保护优美的校园环境;看到校园内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肖像、名言警句、书法绘画等,学生会产生拼搏进取和严谨求学的态度;校园内的建筑群本来是没有生命与情感的,也不蕴含任何意义,但在经过精心设计之后,这些建筑群也能够“活”起来,富有生命力,成为高职特有理念的直观的外在反映。以会展专业为例,学校在布局建设方面,可以把某栋楼以某个著名会展案例命名,可以把某条小径以著名会展事迹命名,塑某知名会展专家的雕塑,看到这些,同学们都会肃然起敬,增强对该职业的向往;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会展策划大赛”,得到富含专业意蕴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置于校园一角,美化校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对本职业的认可度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开展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发展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校园系列讲座、主题演讲与辩论赛、文化艺术节、素质拓展、体育等活动,比如成立专业性较强的社团,围绕本专业近期的动态,开展专题讨论会,定期邀请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座谈,分享成功经验;开展真实情境的专业模拟,这样不仅拓宽了高职生的专业视野,还为他们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平台。比如会展专业,就可以进行以下一些专业性的校园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每年设置“会展文化月”、“会展文化周”,此类活动的举办交由学校会展专业的学生社团负责,从活动的选题、策划、立项、成本的估计核算及最后的组织实施,让他们的专业知识真正落实到现实当中,同时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会展领域前沿理论的宣讲等会展宣传工作,这类小型的展会,不仅陶冶了学生的职业情感,也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行业协会等教育资源,为会展专业学生提供机会,可以进行校企联谊,与企业员工进行密切交流,加深学生对会展行业的实际情况的了解、职工的岗位要求及所需的职业素养;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企业实习,积极与博览公司、公关公司等联络,多渠道为学生实习锻炼寻找机会,可以是短期的实习,或者一个项目的跟进见习。这些活动,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还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高职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策划执行能力等从事会展业必备的能力,培养了奉献、创新、责任、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论文篇(2)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服务意识进行确立,重点强调语文课程中的服务功能。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转变,必须树立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意识,把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对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训练。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拥有较高职业素养的语文教师,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之前,担任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等进行强化学习,例如只有学习好一些基本的电子电器专业知识或者财会知识的教师,才能进行对电子电器或者会计专业班的语文教学。之后还需要语文教师对不同专业特点以及不同职业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不同专业的职业素养进行一些侧重点的掌握。为了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够很好的适应,需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依据一些专业的特色及侧重点进行专业课的整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进行突出的培养,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得到很好的完善。

1.2加强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实践能力表现的一种。中职毕业生几乎大多数都从中职学校直接走向了社会,开始各种不断的应聘面试、求职找工作的历程,然而只是一小部分的毕业生能够有机会去高校进行深造。在求职的过程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针对这一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中,最有成效以及最明显的一个目标就是口语能力的培养。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引导学生单独的讨论课堂上的问题,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说的机会,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锻炼,这样就会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出现的“表达与交流”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好这个机会。例如,在电器职业这个专业中,结合语文教材中《说话要文明礼貌》这篇文章,联系电器专业的职业特点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情境的创设,把一个简单的口头表达训练课演变成一个“经营电器维修保养”课,将客户和维修工人这两个角色让学生进行扮演,或者师生共同合作,经过角色互换,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不同的身份扮演,可以把一个简单枯燥的口头表达课变得更生动、更容易,使学生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哪个方面表现的不足,从而能够进行改正,使得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进行交际,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语言应用平台的搭建进行提高。课余时间充足、思维活跃以及精力充沛是中职生所具备的几大优势,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一些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评选、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辩论比赛以及各类主题演讲比赛等,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3加强情境教学,培养应变能力

教师将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有目的的引入教学中来,通常教学中把这种方法称为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理解,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些良好的启迪或者暗示,也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把情境教学与语文教学进行结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好的被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职业素养,可以把语文训练和职业素养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导游职业进行一个情境的创设,假如某个学生是一个导游工作者,在进行导游的过程中,有的游客可能会向你询问一些有关景点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告诉这个游客自己对这个景点的了解。这时就需要考虑怎么对游客进行讲解,用什么语气对游客进行讲解,如果有的游客询问旅游线路,这时就需要告诉游客接下来将要行进的路线。导游职业需要更高的职业素养,因为在这个职业当中,导游需要跟游客时刻在一起,不仅仅要不停的向游客进行讲解,也需要耐心的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导游专业的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个职业的氛围,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与情境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

1.4挖掘语文资源,培养团队精神

正确职业道德观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资源中进行树立,对于一些在职业岗位的语文资源要进行充分的挖掘,使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诚信敬业的精神得到培养,这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精神。在中职教学的语文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的氛围中进行锻炼,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第一点是对集体讨论思考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在集体探讨中通过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第二点是对于集体性作业要有计划的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采纳集体的意见去完成任务;第三点是把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项目课程进行创设,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去参与活动,通过集体的分工合作,共同对难点进行攻克,最终完美的完成任务。中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要密切的进行关注,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1.5注重心理素质锻炼,培养职业心理素质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会受到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了能够在以后顺利的进行就业,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自强、自信以及自立等精神的灌输,通过良好的教育,使学生的人格缺陷或者不良的心理品质得到克服,让坚韧自信、胜不骄败不馁以及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代替不良的心理品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训练培养,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克服自卑、自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接纳自我、了解自我,不惧怕失败和挫折,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永远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压力,要学会及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适应各种变化,对于责任勇于的去承担,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应对困难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使职业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

职业素养论文篇(3)

2职业素养提升的思路和策略

2.1制定职业素养提升思路,统筹全馆兼顾个人

从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出发,职业素养的提升分两个层面:馆内馆员综合职业素养和馆员个人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的提升也应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既要从整体上把握职业素养的情况,又要兼顾个人的实际情况。通过促进个人职业素养的完善来间接推动整体职业素养的优化,从而达到由点到面的扩散效果。从构建的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影响职业素养有很多方面,且影响力大小不一,权重值有所轻重。因此,职业素养的提升既要把握综合职业素养,又要兼顾局部细节。通过从细节入手,可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从而达到对个人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完善。因此职业素养的提升思路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从馆内大局层面出发,提倡“重点突出,全面优化”的原则。二是从馆内个人层面出发,采取“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的原则。以这两点为中心思想,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全面开展具体工作。

2.2明确职业素养目标,逐步推进目标的实现

职业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涉及很多方面,也需要较长时期才能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鉴于此,在提升素养方面必须制定可行有效的计划和目标,以便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短期时期内应以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提升外化素养为主,这样有助于个人很快适应图书馆的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也有利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期时间内应以提升馆内员工整体职业素养和提升内化素养为主,这样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同时建立起图书馆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归属感,引导馆员以图书馆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其奋斗努力的决心。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时期内将随着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的具体情况有所适度调整。

职业素养论文篇(4)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紧迫性的特点,新闻主播通常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播报,需要高效率的进入播报状态。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播报过程中,有的主持甚至连妆都来不及化好。作为突发事件的消息者,前期的时间信息非常匮乏,主播需要即时将编导提示的关键词构成未成文的内容,进行高质量的口语播报。

(二)时间进程节奏的控制

新闻主播在进行突发事件的直播过程中,需要根据事态的发展以及节目编排的流程对播报的集成与节奏进行控制。主播需要快速高效的选择与设计语言,将记者的报道、嘉宾主持的分析等串联在一起。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变营造出节目播报的节奏感,依据自身的播报经验巧妙的起承转合,让新闻直播变得更加生动。

(三)对意外情况进行疏导

在播报突发事件的过程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况,对新闻主播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考验。直播过程中,新闻主播与前方记者的连线是获得事件现场动态的重要途径,但是不乏出现线路故障的情况,此时主播需要及时救场。在进行一到两次的呼叫未果之后,向观众进行解释,然后继续对实践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介绍,或者是与嘉宾进行沟通,为技术人员维修故障赢得宝贵的时间。

二、提升新闻主播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新闻主播的三高构建策略

1.高尚的职业道德追求

通常而言,职业道德就是和人们的职业活动具有密切联系的,与自身职业特点要求一致的道德准则、品质以及情操的总和。职业道德既是职业人员的活动进行要求,也是自身职业对社会产生的道德责任。新闻主播的职业道德在责任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规定主播在何时何地都应当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决抵制主观臆测或者失去公允,在播报的过程中体现正直善良、谦虚守信等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新闻主播在播报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会更加具有感染力。媒体人的一言一行对媒体产生影响,主播的职业道德精神既是对媒体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2.高超的即兴评讲功力

在报道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故障导致的语言表达失误的现象在电视直播过程中非常常见,在没办法与现场记者取得有效沟通的情况下,主播也不应当随意进行臆测,任何带有个人经验式的或者片面的口语表达都不应该出现在直播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播应该沉着冷静,调动自己的思维,流畅、完善的表达,等到故障维修完毕之后再与记者联系。

3.高端的审美品位

主播是连接媒体信息与观众的桥梁,不但代表着媒体的形象,更是观众的榜样,而榜样带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主播的影响力在播报的过程会渗透到各个层面当中。而高端的审美品位能够让播报过程更具有吸引力,提升节目的观赏价值,而低劣的审美则会降低观众收看节目的兴趣。主播要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最重要的就是在自身专业修养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艺术方面的特长,通过掌握舞蹈、绘画以及表演等学科的知识,增加个人对于美的感悟。

(二)主播的思想全能构建策略

1.掌握记者的素养一名优秀的主播首先应当是一位优秀的记者,在发达国家,传媒较为发达的地方都会将是否具有丰富的记者素养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比如在美国,从记者中挑选主播的比例超过99%。相较而言,我国的主播多出身于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实际的采访经验,其中大都是一些固定模式的语言,很少出现切中要害或者引人思考的语句。所以主播在坐上主播台之前在社会中体验真实的新闻采访与实践,设置硬性标准。在自己的意识中形成记者型主播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播报过程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展示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2.掌握编导的素养主播需要具有一定的编导意识,掌握编导的相关技能,从而根据节目的整体布局,了解编导是怎样根据新闻的实际情况以及节奏需要进行编排的。只有更好的掌握大局意识才能够让直播播报过程发挥更加稳定。

3.掌握摄像以及后期的素养主播很有可能需要对现场进行采访与播报,当摄像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不能正常工作时主播需要及时救场。不要求掌握更加深入的知识,但是基本的光圈、调焦等操作应当掌握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播最好自己扛着摄像机体验一下他们的工作,增加自身的经验储备。

4.掌握主编式的能力与素养在熟练的掌握上述三种技能之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主播阅历的丰富,能够很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主播还可以行使主编的职能,掌握全局,与新闻播报团队协作,打造突发事件的新闻直播精品,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提升。

职业素养论文篇(5)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它应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不能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与各学科相互交融,因而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

1.2具备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思想

作为教师应具有习惯思辨善于想象的灵活思维。教师应经常审视自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作风是否符合一名教师的准则和规范,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应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3具备敏锐的信息素养

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更准确的信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①有强烈获取新信息的意识;②对信息具有较强烈的敏感性,能够迅速、准确地对信息进行选择;③能高效地利用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④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载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更透彻。

1.4个性心里,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步形成的,独特鲜明的人格,是思想、气质、风度、知识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可以将个人的一部分生活化特质折射到教学过程中,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以诚相见。通常生活化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接近,更容易展现个人魅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对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作出积极的反应。学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2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2.1基于职业院校教师持续发展要求,应具备“学习型”职业素养

作为从事职业的教师应构建自己善于学习、博与专相结合的多层次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基础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其它知识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以上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它知识是层次。

2.2基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技能要求,应具备“双师型”职业素养

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扎实、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校能更好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职业教育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基于职业院校教师学术水平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应具备“研究型”职业素养

打造“研究型”的师资团队既是院校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需求走势也是向着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发展。职业教育也应按照职业的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办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更新的能力,培养直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研究型”的能力和素质,即在教学中要研究职业岗位需求、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锻炼和培养自身职业分析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断地更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1构建良好的师资培训机制

学校应制定措施保证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教师的不断再学习,学校应该建立一系列的培训机制,例如鼓励青年教师再进修,提高学历与知识水平;鼓励在职的教师多申报教学与科研课题,通过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到兄弟院校调研,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将教师的培训情况纳入考核档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政策保证。

3.2“校企交流,人才互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利资源,通过校企联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每年可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以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同时把企业一线优秀的技术骨干调到学校任教。通过校企联合,良性互动,加快教师队伍的培养步伐。通过交流,学校为企业送教上门,通过调研分析,把实践锻炼中的收获有计划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科研中去,以充实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3实施“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3.3.1积极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教师的发展能力是指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能力的最高层次,其特征是不断进取和创新。只有发展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专家型教师。所以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开发、改革和建设,主动承担课题,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等,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课程设计、改革和开发能力。

职业素养论文篇(6)

二、高职旅游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策略

1.积极开展旅游职业意识的养成教育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旅游职业素养,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要通过有效手段,使学生对旅游行业所需要的具有的职业素养有所了解,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旅游服务的需要自觉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作为学校,在学生刚刚进入高职院校开展旅游专业学习活动之前,就需要对学生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工作。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旅游行业的专家或者是旅游企业家到学校向学生介绍作为一个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旅游行业人才标准的了解,同时,学校要与旅游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参观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旅游行业职业人需要具有的职业素养的深入了解。在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仪容仪表训练,加强学生的站姿、走姿、坐姿训练,使学生逐渐形成规范的仪容仪表,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外在要求。另外,学校也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引导学生行为,使之更为文明,礼貌,重视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和敬业精神。能够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通过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把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还需要把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这对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旅游行业而言,其工作强度和难度都很大,不仅需要消耗旅游服务人员的巨大的体力,更需要旅游服务人员能够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克服工作中的一个个问题,才能有效完成旅游服务任务。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大的爱岗敬业精神,才能在旅游服务行业中做出大的的成就。因此,在旅游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爱岗敬业的精神的可贵,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发挥爱岗敬业精神。比如,在教师把学生带到优秀的旅游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引导学生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认识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前景,不断坚定学生的献身旅游业的决心,激发学生对所要从事行业的热爱之情。

3.加强实习教学,在实习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论文篇(7)

2.素养教育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受功利思想影响,重技能轻素养,过分追求专业技能,忽视素养教育。[2]其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以单一专业教育取代职业素养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素养教育仅是纯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

3.课程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仍以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体现行业特色的职业文化内容,特别是缺少职业文化的熏陶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实践实训场地也缺少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缺乏职场应有的素质教育,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4.教学师资方面。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理论功底以及就业规划、指导等实践经验。[3]而高职院校符合这种专业化要求的教师极少,从事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般都是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职场经验、人生阅历有限,缺乏实训与实习的指导经验和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背景。

5.培养机制方面。高职院校缺乏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校企互动、实训教学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培养机制。课程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风格、工作模式、职业规范等内容涉及较少,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内涵,未能构建起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高职院校虽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的养成、引导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这应引起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现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增强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深化教育理念。高质量的人才应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有机统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只是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职业素养则更多地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才是理想的人才教育。[4]为此,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理念,切实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彻、渗透到学校事务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校培养的全过程。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以提升学生潜能为重点的职业素养教育新模式,要彻底改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或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文化讲座的狭隘认识,切实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注重素养培养的过程教育,并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机制。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多方参与,共同制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标准与体系。按照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力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职业素养的情感体验,将素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2.建强师资队伍。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态度及实施能力直接决定了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效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化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每一位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自觉地将素养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一是多渠道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和职业素养能力;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让教师了解所教专业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二是创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教师培训工作,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要适时安排职业素养课程教师指导专业教师的渗透性素养教学、课程设计,提高技能培养与素养教育的相融性;定期开展以素养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素养教育校本培训。三是聘请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把企业对员工的的素养要求引进学校,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

3.构建培养机制。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探索并建立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行为准则等职业素养要素,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依据,并构建技能培养、素养教育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一是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做好职业素质教育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同时,要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二是融职业素养教育于专业教学中。将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在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并贯穿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课堂讲授和实训实践为主阵地,课堂上有理论支撑,课下延伸到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把职业素养的养成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三是整合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科性公共基础课程,实现与后续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的有效衔接,不断探索专业技能与素养教育的独特载体、途径、方式与方法,形成一批职业导向、素养融贯的优质课程,通过课程文化的感染力来承载专业教育的人文理念和职业追求。

职业素养论文篇(8)

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适应企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上岗并得到企业的认可。毕业生是学校在社会上的招牌,学生素质如何反映了学校教育情况,关乎学校的生存和社会对学校及中职教育的评价。

(二)职业素养是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中职学生年龄为16岁至18岁,对人生的发展、自身定位、职业规划的认识还很模糊,性格品行尚可教育。此时学校如果能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挖掘学生兴趣和潜能,提前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岗位要求,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使学生尽早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自身就业能力,进而成长为企业的骨干人才,为他们在职场上长远发展提供源动力。

二、中职物流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现状

中职学校是职业学校,但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实训”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课程少,实训资金投入不够,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是仓管员、理货员等基层操作工作,对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但是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实训课程安排较少。同时学校对实训设施设备投入少,限制实训课程的开展。

(二)专业教师对物流职业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灌输专业知识,认为中职物流学生从事的是基层岗位,企业对其要求不高,从而缺少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作风、职业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表现不佳,得不到企业的认可。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多为基层操作岗位,但是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才能使学生在职业上有发展。

(三)中职生职业素养缺失

中职生是一个年纪轻、成绩不理想的群体,他们多数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动力缺乏,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功利主义明显等特点,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吃苦耐劳、敬岗爱业、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有差距。

(四)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中参与度低

职业素养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从企业需求的角度着手。目前学生接受的教育仅仅是来自于课本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落后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无法真正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对职场生存的重要性。

三、中职物流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职业素养的定位,强化物流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中职学校要充分认识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一是明确职业素养的目标定位,中职物流学生的就业去向是中小企业的基层操作岗位,那么职业素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具备一定物流技能,有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能力的物流专业学生。二是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优化课程设置,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比例,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鼓励理实一体化教学。三是加大实训投入。拓展实训场地,添置实训设备,使学生熟悉物流操作和物流工作环境,让学生能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

(二)开发物流职业素养培养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广泛,如何系统地、合理地设置培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的课程很重要。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培养显性职业素养的课程有物流管理基础、仓储管理、物流综合实训等专业课程;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课程有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形象与礼仪、物流客服等。提升教师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培养。教师可采取情景教学的方法,在专业教学中通过引入物流业务的工作流程,模拟物流工作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角色扮演,使职业素养不经意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如仓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仓库工作的虚拟环境,对于仓管员这个岗位,教师应该强调诚信、自制能力强,不监守自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素养。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请企业人员讲解企业运作、企业文化,真实的物流环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加强校企合作,企业请进来学生走出去

校企合作是加强职业素养培养的最佳方式,通过把企业请进校园,让学生走进企业的方式,学生能真实地体会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和企业对员工素养的要求。校企合作方式多样,结合物流专业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企业进校企业在学校设立分店,学生参与企业分店的运营,一方面解决企业用地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地。在学校设立快递网点就是很好的例子。快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网点数量,在学校设立网点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学校挑选合适的物流专业学生在轮流在快递网点上岗,学生在岗位中学习快递业务,培养职业素养。企业进校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赢。

职业素养论文篇(9)

职业素养教育会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中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教育中还在很多问题,如职业素养教育意识差、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不足、学生职业能力差等,对此,在实际中,中职院校必须积极的探索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以此满足社会各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1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职业素养教育意识差:伴随教学体制的改革,职业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获得良好成效,特别是中职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对于中职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主要是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但是关于职业素质教学的实践较为稀缺。同时,部分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较为薄弱。导致该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教师没有改变自身原有的教学观念,总是沉浸在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中,这种陈旧的观念导致职业素质教育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不重视不仅仅是理论教学方面的,还包含时间教学方面的。1.2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不足: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才能对学生言行带来影响。就目前而言,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很多教师对自身的言行不太重视,并没有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教师而言,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可以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规范、监督,但是在实际中,中职学生并没有坚定的意志力,难以抵御外界的不良诱惑,容易在思想上发生偏差,从而影响到职业素养教育质量。1.3学生职业能力不足:就目前而言,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在学习中,当学生遇到困难后,经常会向教师请教,或者置之不理,学生很少独自去查找资料进行解决,这就说明学生缺乏努力专研的精神。此外,很多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观念比较差,而在实际中,企业对员工的团队精神、独自解决问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学生当前的职业能力很难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2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2.1多方位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时实践引导较课堂教学重要,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应积极开展相应的职业素质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还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师在上课时举办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增加案例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反思实践活动,进而让学生感受强大的精神力量,真正意识到规范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2.2构建“教—产—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在当今这个教学环境中,之后少部分中职院校采用教、产、研结合的的教学模式,多数院校还是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纵使有一小部分中职院校具有一定的产业公司性质,但依旧同产结合的较少,不相匹配,进而使得学生不能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这种状况下就更不用说研这一部分了。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中职院校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效克服面临的种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金的投入,进而使得教、产、研相匹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基地,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水平,最终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2.3加强学生职业水平教育:在新时期下,要想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水平,就必须对现有的中职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要低于高中、高职学生的水平,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文化水平的教育,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学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以此促进学生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验证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敬业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以此满足社会各界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3总结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会对整个中职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必须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顾革生 单位:广西机电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职业素养论文篇(10)

2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职业素养的融合形成条件

面对我国近年来教育制度的持续改革,高等教育已经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社会的用人机制变化、严峻的就业压力,都在昭示出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的紧迫性。毕业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都符合条件,但是较低的职业素养成为他们被拦在优秀企业门外的重要因素。而究其职业素养的本质,不难发现,其所产生的作用价值远远超过想象,例如:在企业招聘的时候,面对应试新人,不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具备大方的谈吐、礼貌的为人、深邃的思想、开阔的视野等等众多内在的品质,这些都不是单纯可以从课本上学会的,而是需要从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中慢慢积累养成的。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备的。而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存在升学上的压力,使得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融入职业素养培训计划。与此同时,社会中的企业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这无疑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动力,让其更加专心地完善英语教学的策略。另外,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宗旨就是为社会提供满足企业要求的各方面人才,因此,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训更加理所当然,也是学校追求更高一级教育水平的奋斗目标。所以,在英语课堂中增添职业素养的教育与训练是非常关键的,两者的有效融合具有一定的形成条件。

3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职业素养的教育不利局面

3.1职业素养观念薄弱

在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对职业素养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忽视职业素养的训练与规划,教师观念陈旧死板,无法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做到创新与探究,仍然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来展开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启发与培养,逐渐让学生开始欠缺这种良好的职业行为与素质。例如:某高职高专教师在讲“Happiness”这节课时,仅仅围绕课本来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即使提问也仅以“whatdoyouthinkofhappiness?”等简单问题来考核学生,并没有对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能力起到帮助。由此不难看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意识较低,是职业素养无法有效实行和培养的原因之一。

3.2课本选材不当,职业实践不足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来说,造成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的原因还包括教师的不合理选材,对教学内容的编制缺少细致的考虑,没有做到精心设计、针对性与实用性并存,往往使得教学课程内容的讲解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还有一些教师甚至单纯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很多与课本教材无关的内容资料,展示给学生,这不仅仅是在浪费时间,而且会使正常的课堂学习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内容的编制漏洞,重新设计出具有实际作用效果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仍需加强。在讲究工作效率的时代,社会中的企业更需要的是实际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学校必须注重在此方面对学生的锻炼与培养,这也是职业素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否则脱离实际的理论教学课堂,永远不是英语学科学习的真正目的。

4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职业素养的合理融合途径

4.1采取多样化、合理化的教学模式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都感到困难,久而久之,反感情绪逐渐显现,更别说对英语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塑造了。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还应该把目光与精力返回课堂,从此处入手,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摆脱固定、枯燥的英语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打造成更加合理化、多样化的模式。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便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塑造,促使其尽早形成属于自己的职业素养意识和学习习惯。例如:某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在讲“TheAmericanWay”这节课时,就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搜集了有关“TheAmericanWay”的很多图片和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欣赏与学习。这样不仅使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而且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拓展了英语教材内容,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想象能力,让职业素养在无形中慢慢积累养成。由此可见,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英语职业素养是极为有利的。

4.2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引入职业素养的计划安排

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偏重于对课本教材的讲解,而极大地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指导与养成计划,最终使得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因为职业素养能力差而惨遭竞争淘汰。那么,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开始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计划提到正常的教学日程上来,从英语教学内容入手,在不脱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渗透德育素质思想教育,让学生从知识的学习内容中,慢慢领悟职业素养的实质,借助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补充、拓展,来有效进行思维的启发与思想的传达,达到将职业素养的形成计划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某高职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Love》的这节内容讲述中,以创设英语情境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构建职场英语情景,组织其形成小组讨论,制定常见的职场情景对话,使学生在思考与实践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体会职场所需的素养与道德。

4.3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引导与纠正

在高职高专的院校中,由于学校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最基本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与教育,使很多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心胸比较狭隘,人生观与世界观皆未形成,进而使得学生在面临到实际的生活挫折时,无法用正常的心态和正确的做法去面对和解决,对自身和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很多高职高专英语系的学生都要在毕业之前去某个单位实习,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学校缺少职业素养教育,遇到实际的工作便产生了适应能力较差、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等很多不良思想和举动。这无不显示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的失败。因而,要想彻底将职业素养融入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教学,首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观的引导和教育,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使其养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才会使自身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

上一篇: 国际货币论文 下一篇: 学术英语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