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英语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01 22:31:12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1)

2.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金融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用母语学好金融专业课是每个学生的本职工作。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英语,还要懂得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学习好金融专业英语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国外金融期刊,掌握金融类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专业的兴趣,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3.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之间的关系金融类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同时用英语和中文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是教学工具,但并不是教学目的。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案中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英语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强调专业英语词汇,而着重在于训练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金融双语课之前,专业英语课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金融专业英语中熟练掌握英语专业词汇,才有可能在金融双语课中取得好成绩。

二、金融类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

金融类专业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有它自身的特色和难点,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英语基础课,一味的强调听、说、读、写的纯语言训练。也不同于金融专业课,仅用母语去学习专业。专业英语在其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1.专业性强金融类专业英语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英文课程,课程假定学习者已经熟练掌握了金融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在学习者对于母语类专业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授学习者用第二语言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这样一来,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者对于本来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增大。

2.与全球经济金融联系紧密学生学习金融类专业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时事经济金融动态,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老师不仅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会使用专业英语,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熟练英文专业写作。

三、关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金融类专业英语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升学、择业、就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决定了学生在金融专业方面以后的发展前景和专业高度。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问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老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专业英语教材的匮乏,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失当,是造成教学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笔者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金融类专业英语师资投入的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对于老师素质要求极高,要求老师既要懂金融专业,又要熟练掌握英语。高校可以考虑多引进专业型复合教师人才,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现有的专业课老师深造英语课程,采取奖励制度,提高教师个人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例如,学校可以把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到1.5个工作量。

2.金融类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教材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结果。由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尚属于探索阶段,优良的国内专业教材尚较为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广大高校可以大胆启用国外原版教材、刊物、报章等材料,用西方人的方式学习西方人的语言。由于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课和英语的基础,所以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直接使用原版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实际应用问题。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2)

关键词:

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6602

近年来,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从我国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图从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特点出发,分析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日益提高,英语在金融业务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具备用英语就金融业务与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是进一步发展的必要保障。此外,学习金融专业双语课程对于将来进行金融理论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特点是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决定的。在国内大多数高校,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金融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方式,能够应付正常金融业务的需要;(2)使学生具备熟练阅读英文金融文献及材料的能力,能够查阅大量的英文文献;(3)使学生具备运用英文表达与金融实务及理论,能够用英文进行金融现象的分析。

根据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的要求,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有以下的教学要求:(1)采用英文教材,包括国外版本或国内版本的英语教材;(2)除对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时,在必要情况下用汉语解释以外,课堂上基本使用英语;(3)课内有足够的课堂讨论,课外必须大量阅读相关的英文报刊和书籍;(4)进行简单的英文论文写作。

根据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发展背景、教学目的以及教学要求,可以发现,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特点是,该课程既不是一门纯粹的英语课,也不是一门纯粹的金融专业课。它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金融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2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从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实践看,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根据笔者对部分高校该课程老师及同学的调查,可以将主要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2.1学生英语能力提高得不明显

尽管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学习金融知识、分析金融问题的技能,但大多数高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英语技能提高得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运用英语学习、分析金融问题和金融现象的机会不多,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练习的机会不多。

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即教师对该课程的定位不当,以及同学们的接受能力有限。首先,从教师角度看,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通过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将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看作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没有真正意识到这门课对学生的重要性,结果导致了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缺乏足够的训练,技能也得不到提高。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是导致英语能力无法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长期以来教学体制没有变革,除外语专业外,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们已经习惯于以中文进行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而英语课完全不涉及专业知识。因此,学生们难以适应以英语为工具学习金融知识、分析金融问题的局面,部分学生甚至主动放弃,导致了他们完全不能适应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

2.2没有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

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课堂上缺乏良好的英语环境也是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英语环境不好,也是学生缺乏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根源之一。

在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英语环境的营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缺乏良好的英语环境,教师就不能很好地将金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基本技能(包括英语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常常导致老师读书时用英语,讲解时用汉语。同样,缺乏英语环境不仅使学生缺乏运用英语分析金融问题的机会,还会使学生失去初学该课程的兴趣。

英语环境的缺乏与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对英语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都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师上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快掌握尽可能多的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以汉语为教学语言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能够更快地让学生理解不同英语词汇之间的区别。同样,对学生来说,先将英语中的一些用法用汉语记住,在考试或做题目时具体运用到语言环境中去,这种做法比通过英语进行记忆要方便得多。但是,长此以往,老师所教的以及学生所学的都是一些用于考试的英语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英语。这些学生即使英语考试成绩很好,也很难用英语进行交流,习惯于这种学习氛围的大学生就不习惯于同会讲汉语的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老师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在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学生难以开口,英语氛围就无法形成。

2.3英语与金融结合得不够

当前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英语与金融结合的不够。具体地说,这个问题表现为两种倾向:

(1)重英语交流技能的培养,轻金融知识的传授。

过于强调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使金融专业双语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的功能重复,学生不能真正培养以英语运用金融的技能。

(2)重金融知识的传授,轻英语交流技能的培养。

过于强调学生金融知识的提高,使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蜕化为使用英语教材、以翻译为主的金融课,学生的英语与金融仍然脱节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既不是单纯的英语课,也不是纯粹的金融课程。它要求教师能够将英语与金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分析金融问题,并通过英文资料接触到金融学科的最新发展。

导致英语与金融相脱节的主要原因是师资方面的原因。当前大多数金融专业双语课程要么是英语专业教师承担,要么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金融专业老师承担。英语专业教师承担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时,由于他们对金融理论与实践了解得不多,往往偏重于英语交流技能的培养,与金融专业有明显的脱节。学生们认为这门课程是大学英语的翻版,学习热情会逐渐下降。金融专业老师承担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时,由于他们缺乏专门学习英语的经历,往往“假设”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不需要专门强调英语的学习,只要介绍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无法达到这个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听不懂,就逐渐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另外,教材的选择也是导致英语与金融相脱节的原因之一。由于教材选择不当,教师上课所能涉及的问题受限,很难将金融与英语进行有机的结合。

2.4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从国内主要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看,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顾学生的能力,急于求成,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也有些教师不能充分利用学生在初次开课时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3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要提高金融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全面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3.1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到本课程的重点不在于新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金融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中运用英语的技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运用英语跟踪金融专业最新发展动态、运用英语分析金融现象和金融问题。因此,必须给布置学生一定的课堂讨论、发言以及课后作业。

3.2积极创造语言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同学应尽量使用英语交流。为了营造英语环境,教师不仅要用英语相同学传授金融知识,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也要坚持使用英语。

3.3正确处理课程的衔接关系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87-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专门用途英语(ESP)在不同领域内凸显出重要的作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应着力探索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ESP理论概述

ESP指的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son and Waters,1987,转自蔡基刚,2004),如商务英语、金融英语、外贸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

Strevens (1988)提出专门用途英语的四个特征:

1.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

2.内容上与特殊学科,职业与活动相关;

3.强调适合于句法、词汇、语篇、语义等活动的语言和语篇分析;

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ESP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发展经历了语域分析、修辞或篇章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巧和策略分析、以学习为中心这五个阶段。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分析是ESP理论的重点。

二、哈尔滨金融学院的ESP教学

笔者所在的哈尔滨金融学院是一所以金融学、会计学为主,经、管、文、法协调发展,金融特色突出的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本地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是以本科生为主,兼培养专科生,为区域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一线提供服务。因此,必须以应用为指导,构建应用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哈尔滨金融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进行调整和改革。学院在金融系、商务英语系开设金融英语课程;为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商务英语,单证英语,金融英语,英语函电与结算课程;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计算机英语课程,同时为全校学生开设金融英语、旅游英语公选课,并相应地组织金融英语、商务英语、单证员证书考试。ESP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金融英语是金融工作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一切与金融相关的领域(银行业、保险、证券、国际结算、会计等)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当前在各大金融院校实际开展的金融英语教学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语言与专业结合不充分,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教学手段方法僵化落后等问题,降低了金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

三、ESP指导下的金融英语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计

ESP教学的关键是明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与目的,依据学习者的需求来设计课程。哈尔滨金融学院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银行,会计,证券,保险等相关行业,对基于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当好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促进其发挥主体作用。如在哈尔滨金融学院的ESP教学中不仅开设金融英语理论课程,而且在金融系中也开设金融英语口语课程,学习银行从业人员用语,包括存取款业务,开户,外币兑换,国际结算等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模拟演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应由过去注重语言知识、语法结构转变为重视学生语言运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初级阶段中通过预习、分析重点词汇句型和长难句等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输入和语篇分析的能力。在专业提高阶段,教师通过双语授课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外文报刊,如The New York Times, Time, Business Week, China Daily,也可以收听外文广播,如VOA,BBC,以此巩固并扩展专业词汇。学校也应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哈尔滨金融学院每年都举行金融英语竞赛,鼓励学生参加金融英语证书考试,同时提供各种多媒体、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ESP学习氛围。

(三)教学方法

根据ESP课程的特点,要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网络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交互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设计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辩论会等,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强化与提高。

(四)教材建设

ESP教材编写首先应在ESP理论指导下,着重考虑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商务英语系具有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教师编写了《金融英语》、《金融英语教程》,既基于正确的教学目标,又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他们的需求,针对国际金融,金融管理与实务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以通俗易懂的专业语言阐述经济原理。

此外,ESP教材的编写也需要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通力合作,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共享教材资源,教材的编写既注重英语语言信息又注重金融理论知识;既能体现基础知识又不乏学科前沿理论与发展的介绍,同时也要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

(五)师资力量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ESP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在思想和心理上让外语教师作好准备,一部分教师转向经济类专业英语教学是不可避免的;其次,确保外语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举办专业英语师资培训班进行系统的培训;再次,增进与同类院校、行业专家、地方企业的学习和合作,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外语教师考取与专业相匹配的资格证书。

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以老带新,进行师资培训,在青年英语教师中逐步培养经济与英语复合型的“双师”,鼓励青年教师考取金融英语证书,BEC证书,单证员和经济师证书,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四、结语

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金融类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英语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作为ESP外语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加大ESP理论领域的研究,积极探讨符合时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2]陈葵阳.ESP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5,(6):84-85.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4)

1、金融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

关于金融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李稻葵指出,在技术性课程上用英文教学比中文教学容易;马骁教授则提出,应选择少量标准化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笔者认为,在金融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下,应该从标准化、微观化和国际化兼顾的视角,参照发达国家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选择一些前沿的金融学科纳入金融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比如公司金融、理财规划、投资学、国际金融管理,以及金融工程等新金融课程,作为开展金融双语教学的突破口。

2、金融双语教学与金融英语的内在关联

金融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金融理论同运用英语等外语进行金融专业沟通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很多财经院校从大二开始,陆陆续续推出有关金融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大二学生的特点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的考试,但是,其英文水平存在两个突出的缺陷———一是四六级考试对口语的交际运用没有进行考核,所以,很多通过此考试的学生都存在着有“英文成绩”,无“英文能力”的问题;二是四六级考试主要是对公共基础英语的考核,因此,学生对金融专业英文术语的把握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推行金融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就有必要设立一门重要的前期准备课程———金融专业英语。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拟开设的金融双语教学课程所涉猎的主要英文专业词汇,以及主要的金融实务操作流程进行讲解或描述,培养学生用英文对金融理论与实务进行思维与交流的综合能力。金融英语教学是金融双语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反过来推动金融双语教学的顺畅运行。

二、金融英语传统教学策略对金融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施良方(1996)认为,“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袁振国(1998)又进一步指出,“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和学新(2000)则提出,“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笔者认为,所谓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对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等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策略模式。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模式:一是产生式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二是替代式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教师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三是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认为处于同一学年段的学生,可以开展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一种基本形式。四是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金融英语教学策略包括实施教学过程中金融英语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教学模式的规划与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金融英语课程传统教学策略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庞杂无序、“翻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强烈抑制,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失准性。所以,即使学生最终的金融英语成绩比较优秀,但在接下来金融双语课程的学习中,却明显后劲不足,尤其是当金融双语课程数目偏少时(比如:5门以下),这种以英文去理解、去思考、去交流金融专业的熟练度更是大打折扣,使得金融英语与金融双语教学相辅相成、和谐共生的共同发展面临着三个主要的矛盾。

1、金融英语教学内容的选取与金融双语教学的需求脱节

首先,学科教材过于陈旧,近5年内几乎没有出版新的金融英语教材。金融英语教材的撰写因其采用英文的缘故,所以要比其他金融专业课程教材的撰写难度大;而且一些财经院校没有设立或者废除了金融英语课程,导致金融英语教材出版相对困难,撰写的激励受到抑制。其次,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无序,同时也缺乏前沿理论与实践的描述。有些院校只是随意选取了若干篇金融方面的英文文章,作为金融英语的授课内容;同时,教材内容的选择缺乏明显的系统性,体现不出后续金融双语教学的需求特征。

2、金融英语教学模式的规划对金融双语教学的滞后效应

一方面,在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传统金融英语教学表现出“翻译式教学”的授课特征,学生完全没有以英文交流金融专业知识的机会,这种“被动式”的教与学,使得学生在接下来金融双语教学的接受方面存在着滞后的痼疾。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传统的金融英语教学主要以“多媒体”为教育媒介,由于缺乏综合性的语音教室和实验教室,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无法添加培训学生听力以及情景模拟等开放性和社会性的教学模块,导致学生的金融英语综合能力不能有效整合和提高,在后续的金融双语教学中难以顺畅交流。

3、金融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使金融双语教学的前期评估失准

传统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基本以学生出勤和课堂小作业作为评定成绩的两大标准;二是期末成绩。这种考核体系无法准确界定出学生在金融双语教学前期课程把握方面的真实成绩,因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和雷同性;而期末成绩的评价只能说明学生在短期内通过复习取得的卷面成绩,而无法真实表明学生的英文思维与运用能力,因而必然造成金融双语教学的前期评估失准。

三、金融英语教学策略创新对金融双语教学的推动作用

针对党的“十八”大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政策导向,为了促进金融双语教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金融英语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创新。

1、实现金融英语教学内容选择的融合化

在课程教材选择方面,为了配合学生毕业后在金融系统就业的需要,笔者选取了《现代金融实务———金融专业英语证书综合考试教材》。该教材以香港银行学会的培训材料为基准,结合中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中外金融实务的操作与理论。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系统地包含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重点讲述了中外中央银行及其监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间业务、银行会计和国际业务,证券交易与监管,以及保险营销与理赔等众多的现代金融实务教学模块。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创新地将中外金融实务、基础理论与前言热点、教学内容与就业需要有机融合在一起,使金融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课程内容更加丰满,而又不失重点和逻辑联系。

2、推动金融英语教学模式设计的开放化

长久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没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实现合作交往的机会,没有将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作为推动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模式,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深入推动金融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能推进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主动性与互动性。

(1)教学进度表设计结构重组

突破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进度安排,比如在72学时的课程规划中,将讲授课时缩短为62学时;另外的10学时则在教学模块讲授完成后,要求学生围绕着这个模块的重点或热点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并做英文展示。这种安排既丰富了教学模式,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推进了对财经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能力教育与创新培养。

(2)“引导式科研教学”

在金融不断深化、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全球化时代,金融实务的动态特征尤为明显。为了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银行、从书本上的基本原理拓展到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满足学生撰写论文,以及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继续研究生学习的需要,可以采取“引导式科研教学”的教学改革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几个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事先为学生选好科研命题;然后指导学生搜集并整理研究数据与资料;并建议数学好的同学通过创新运用或设计模型,对有关命题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鼓励学生按照国际规范完成英文学术论文。

(3)“拓展式英文教学演讲”

结合金融专业英语课程既需要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现代金融实务的能力,又需要提高学生英文运用综合能力的特点,可以推出“拓展式英文教学演讲”的创新教学模式,以期学生将来可以在金融国际化浪潮中成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实施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指派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然后将五个预先设计好的演讲题目分配给五个小组,提前两周提供给学生;接着指导他们撰写论文并制作PPT———论文的各个部分分别由每一组的各个成员分担,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同学都参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过程中;最后,组织每个组用1—2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演讲,由组长负责从开篇陈词到结论的总篡演讲,其余组员则分别承担各个具体研究内容的英文演讲,台上与台下同学可以互相提问。上述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共同学习的兴趣,推动了金融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融入金融双语教学的互动性和能动性。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5)

我国重点高校师资力量强,学生基础好,已率先在国贸专业大力开展相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但地方院校还未系统开展。国际金融是国贸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而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涉外性,适合作为国贸专业双语课程。为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跟上全球化步伐,培养具有英语专业操作及交流能力的优秀国贸专业人才,地方院校也开始实行双语教学。湖南文理学院就于2009年在国贸专业试行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作者有很多授课体会。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改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地方院校国贸专业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定位不清,语言使用混乱

目前许多高校在双语课程目标定位上存在误区,没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不明确该重专业还是重英语,以为课堂上用了英语就是双语课,导致地方高校在开展双语课时语言使用混乱。有的双语课完全用英文教学,完全不添加中文讲解,不顾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不高,甚至打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有的双语课则是先用英文讲述,再用中文讲述一遍,把双语课变成了翻译课,专业英语及中文专业内容均无法深入。有的双语课则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只提及概念性、专业性英语词语,课堂上学生仅学习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涉及很少,导致专业英语方面得不到有效提高。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语言使用难以兼顾各学生群体等问题又加剧了这种混乱局面。各地方高校在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时也不例外,对于英语与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孰重孰轻,普遍没有清晰的定位及教学观念,课堂教学的开展,也缺乏合理安排,导致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效果欠佳。

2、双语教学水平高低不均,合格师资匮乏

教师双语水平的良莠不齐,直接导致不同的授课水平和学习效果。合格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师能够正确教授,自如表达,授课流畅,让学生也感觉如沐春风,这样的教师能激励学生以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双语学习困难,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相关专业知识及专业英语。相反,有的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由于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课堂上只对个别重要专业名词做英文标注简单介绍,不使用英语阐述,使双语课流于形式,失去意义。有的双语教师硬着头皮,用蹩脚英文讲授,则易使学生满意度低,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对于双语课而言,合格的双语教师是成功关键。国际金融双语授课对教师有着苛刻要求,既要精通国际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具有阅读、学习、研究英文原版教材、文献的专业英语水准,在满足这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更困难的还在于要能将国际金融专业知识与英语相融合,在授课中运用英语思维、自如表达、标准发音、传授专业知识,这要求教师要有国际金融专业及专业英语素养和熟练度。本土金融专业硕士、博士,金融专业能力强、英语基础较扎实,而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较差,普遍难以达到英文授课水准;英语教师英语能力强而专业知识几乎一窍不通。因而没有在英语国家语言环境中长期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难以同时达到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对于专业和语言这两方面的要求。而能够达到此要求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师在重点高校尚且为数不多,在地方院校则是少之又少。

3、双语教师积极性不高

首先,一门合格的双语课需要教师付出极多心血,相对于常规专业课,双语课要求的专业及英语的修养更高,国际金融双语教师需要作出很多隐性的付出。授课教师需要长期坚持积累以具备合格条件,备课时又需深入研究中英文教材及金融前沿英文文献,合理规划课堂内容并精心设计制作PPT,甚至亲自翻译准备中文预习材料及相关词汇表,耗用大量时间精力。授课时,需使用英文思维并进行中英文语言切换,脑力活动强度更高。而这些隐性工作付出往往不能等量体现在年度的绩效考核或工作量上,付出与收获不对等,打击了双语教师授课积极性。其次,对双语课时间精力的投入占用了课题及科研时间,影响双语教师评优评先,甚至影响评职称,使教师不愿承担国际金融双语课重担。再次,地方高校不重视双语教学,只在总结汇报或教学评估是才提及重视双语课也易使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积极性受挫。

4、教材选择困难

国际金融原版教材和本土教材各有其优缺点,任课教师难以选择。本土双语教材编写从国内教学大纲要求出发,编写思路较亲切,难度不大,但语言语法正确而表述欠纯正,且本土国际金融双语教材相对匮乏。原版教材内容相对丰富、经典、信息量大、刷新速度快、时代感强,采用原版教材能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金融英语,保证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然而原版教材并非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做的,其内容未按国内课程教学大纲开展,存在脱节的问题,其中对于中国相关内容的介绍很有限,解释不充足,完全采用原版教材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

5、学生学习缺乏语言环境

我国非英语母语国家,语言环境的缺失是中国人学习外语难以具备的先天条件。我国学生接触英语课程从小学阶段才开始,并大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书本,偏重读和写,一般不习惯使用英语思维。虽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开放程度较高,有一定数量的外籍人士工作、居住或旅游,其城市英语语言氛围相对内陆地区较浓厚,但大多数学生还是长期处在一个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其所处城市相对闭塞,学生接触英语语言环境的机会更少。语言环境的缺失直接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影响英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对国际金融原版教材信息的清晰认识,造成学生在国际金融双语课上对课堂信息的转换障碍。

三、改进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建议

1、合理定位,循序渐进

国际金融双语课应定位为双语讲授的专业课。其性质应是专业课而不是外语课,学习专业知识仍是第一目标,而提高专业英语素养为第二目标。在国际金融双语课上,应坚持以英语作为主要知识传播载体,以英语讲授为主,汉语为辅。在课堂上优先选择英语讲解阐述,对于重点难点可采取反复讲解和减慢语速的方法,在学生仍普遍不能理解时再使用中文做进一步讲解。另外,可将学生按英语水平分小班教学,方便教师因材施教,按不同英语层次选择不同英汉语言使用比例,降低课程开展难度。

要搞好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应要坚持循序渐进,不能只局限于该学期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上,而应将双语教学形成体系,贯穿于本科四年学习中,避免“断线”、造成生疏,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专门开设双语课的先行课,专门预先学习专业双语课中将涉及的专业概念及词汇,为国际金融等双语课打好基础。

2、建立双语教师资格审核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为保证国际金融双语课程质量,在授课前,应对拟授课教师进行资格审核。审核不能简单限制于金融专业水平和单纯英语功底考察上,而应建立一套双语教师资格评价体系,对教师的金融专业素养,英语思维、表达、研究及引导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资格审查合格的教师方可开展双语教学,以保证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水平,提高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质量。

3、培养与引进双语人才并重

当前国贸专业就业形势紧迫,而专业英语水平是各外贸单位招聘考察的重点,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素养的直接有效办法,而双语教师对课程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决双语师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出优秀国贸人才,提高就业率,各高校应重视双语师资问题,大幅增加对双语教学的投入,高校可从培养和引进两方面着手解决国际金融双语师资匮乏问题。

在内部培养方面,地方高校可选拔一批有意向、有潜力从事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优秀青年金融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培养,如送往双语课程开展较成功的重点高校听课进修、为其创造出国培训及交流机会等,提高其英语授课能力。地方院校也可考虑从英语教师入手,通过对英语教师进行系统的国际金融专业培养,使其具有国际金融专业基础。

内部培养相对成本较低,但耗时较长。若要在短期内满足对双语教师的需要还要从“引进”入手。“引进”可以是高薪聘请合格双语人才长期担任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工作,也可是邀请外籍教师或海外归国学者进行短期讲学。

4、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保障双语教师利益

地方院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双语教师的辛勤付出获得等量回报,以提高双语教师积极性,保证双语课程的持续开展。首先可在中文专业课课时基础上双语课设置一个合理系数,实现多劳多得。另外,地方院校应制定相关奖励措施,对于课程开展良好的双语教师,应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予以倾斜,在出国访问深造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等,以保证双语教师利益,提高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积极性。

5、巧妙运用原版教材,注重教学技巧

教材选择也是决定双语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原版教材虽有与我国国情及教学大纲脱节的弊端,但语言纯正、内容经典是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原版教材应作为国际金融教材的首选。在选择原版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采取下列策略使其扬长避短:第一,兼顾我国教学大纲。原版教材相对发散,我国教学大纲的重点分散在原版教材各章节中,选择原版教材的同时,要以教学大纲为基准,调整原版教材授课先后顺序,依据大纲重点保留原版教材中的优质经典章节,做重点讲解,而对于脱离我国实际的部分章节可剔除或简单带过。第二,补充中国金融的相关内容。针对原版教材中有关中国金融市场、机构和管理部分的空白,教师可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予以补充,弥补其缺陷,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第三,国外有关国际金融的教材众多,应选择内容经典,语言难度适中教材,最好是有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有针对中国国情的英文原版浓缩版本就更好了,以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在授课技巧上,无论对于哪种层次的学生都应由老师提前指出预习内容,预先准备并发放对应中文参考材料、词汇表及概念表,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有了这点做基础,可在每次课前提高学生相关专业及专业英语基础,扫清课堂障碍,增进学生对原版教材及课堂内容的理解吸收,提高双语课堂效率。

6、创造语言环境,大胆走出去

缺乏语言环境对双语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与其它学习不同,学生语言学习的成果需要在语言环境中使用才能得到最大的成就感,从而是激励学生继续学生得到更多收获,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然而,由于双语课时有限,语言环境不能仅限于课堂。因此,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001-02长久以来,我国的许多外语学习者,甚至是一些教师都认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只要学好语法,多背词汇,纠正发音并进行反复的操练,就一定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门外语。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外语学习者,包括那些历尽千辛万苦通过高考、外语基础较好的大学生在外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缺少真实语境,缺少与英语本族语人互动的机会。在这种不利的外语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只能依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和自己的凭空想象去理解,而往往却不知道所学的语言形式与何种情景语相匹配和应用,因此哑巴英语成了一种尴尬的必然结果。由于目前国内尚无将“补缺假设”理论和教学过程联系起来的实证研究,这使该理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可证性有待考证。所以本研究试图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科学的量化研究,即从传统的直觉经验方法向基于实验和统计的实证研究方法转移,从而使得该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可证性和应用性。

一、“补缺假设”理论及对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1.“补缺假设”理论

“补缺假设”一个听起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词汇,其实是一种外语学习理论。该理论(The Compensation Hypothesis)是由我国著名学者王初明教授在2003年提出的,旨在阐释专业外语学习的机理。补缺假设(王初明2003)认为目的语语境知识的缺失是造成母语迁移的原因之一。此理论从外语学习环境的特点出发,根据语言使用离不开语境这个常识进行深入推理,将长期被忽视的语境知识学习提升到必不可缺的位置,将原本一直归于语言形式补缺的母语迁移转而归于母语语境知识的补缺。提倡在自然语境中学习外语,而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弥补语境的缺失。这一观念的改变为如何看待外语听说读写提供了新视角,为改进外语学习和教学提出了新思路。

2.“补缺假设”理论对于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哑巴英语”和“中国文化失语症”是英语交际中的两个极端情况,反映出英语教学中两个被忽视的重要环节。根据“补缺假设”原理来分析金融专业英语实训教学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从语境和英语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补缺,才能够使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英语口语能力,才能够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从外语学习环境的角度 ,提出“补缺假设” ,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真实语境 ,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 ,大脑中的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 ,进而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 ,母语迁移因此而发生 ,影响外语学习。补缺不是指因外语表达式的欠缺而由母语结构去替代 ,替代的发生是语境知识补缺的结果。

为了适应滨海新区新兴的金融商业圈需要,金融专业英语课程是围绕金融业务服务这一主题,针对金融专业学生而展开的英语口语教学与实践的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它要求学生既有基本的英语语言功底,还要懂得金融业务及财经专业知识,并能掌握口语表达技巧以及一定的专业术语。这对于基础不是很扎实的高职学生来说,要求之高之难是可想而知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原则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而“补缺假设”这一理论正好从英语学习环境的角度,提出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该理论为专业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我们重新认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思考。

二、研究设计

1.拟解决问题:在“补缺假设”理论的指导下,是否可以对以往被认为不尽合理并枯燥缺失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评价,是否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课件弥补自然语境的缺失;向动态教学手段倾斜,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专业术语等语言材料进行量的积累,进而大量模仿演练达到质的改变,验证 “补缺假设”理论在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假设,从而使学生们在模拟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中熟练专业词汇语句,提高交流及应变能力。最终使我们的金融专业英语课程变成就业上岗培训项目,充分打造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

2.研究方法方案

(1)基础性调研:在实验开始以及结束时,学习者都将接受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对比了解学习者专业口语现状、水平及其对金融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授课方法、学习态度等是否产生了显著变化。

(2)实践应用:通过对英语口语水平相当的两组平行班进行的对比研究,来验证“补缺假设”理论在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假设。在实验阶段,实验班采用“补缺假设”理论教学法,而控制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法。两个班除了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课时都是相同的,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及客观性。

(3)数据采集:研究者将收集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模拟场景等语言环境的静态资料(如:照片)动态资料(如:模拟录像)及PPT资料,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积分制,对每次的模拟演练进行评分,并把成绩量化为数字。

(4)统计报告:运用前、后期调查评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从而检验接受“补缺假设”理论教学法的实验班学生的测试结果是否优于接受传统教学法授课的控制班学生。

3.特色与创新

该研究为语言学理论联系高职英语教学实际的实证研基础和可操作性。本研究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科学的量化研究,即从传统的直觉经验方法向基于实验和统计的实证研究方法转移,从而使得该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和可证性。并且最终能将该理论应用到教学法中为编写教材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补缺假设”理论对于专业英语实训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补缺假设”理论对于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假设,使学生们在模拟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中熟练专业词汇语句,提高交流及应变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金融专业英语教学真正有效地转变为实训实践教学。对“补缺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是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进行的重新评价和使用。将现代语言学理论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拓宽了研究的视角,在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上更加具有建设意义和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11-01

1引言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金融英语的教学受到重视。正因为社会有迫切的需求,国家对金融英语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各院校纷纷开设金融英语专业或在专业课程中加入金融英语的课程,国家还引进了一些对金融英语水平进行评价的国家考试,例如全国金融英语等级考试等[1]。以上足见,在专业英语教学及社会需求中,金融英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经过多年的教学和人才培养, 金融英语教学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社会上有种观点:只要学好英语就能进行金融活动。而将金融英语作为本专业一门基础课学习的学生也并未意识到该门课的重要性,形成了社会需求大而学生反应冷淡的局面。

2金融英语的内涵

金融英语是专门英语(ESP)的一类,是在特定语境下进行沟通的特定语言,它具有目的明晰的特点。金融英语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培养既懂专业英语又精通银行业务的复合型跨世纪金融人才。这种课程,比一般的公共英语课程更接近金融业务的实际。目前,很多优秀学员通过该课程考试后,已被调整到国际业务部门或提拔使用。还有部分学员以派往驻外机构,对金融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

作为专门英语,金融英语并不要求具备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语法知识,而要求能用特定含义的词汇表达从事相关活动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应该说是较固定的[2]。但学生普遍认为专门英语难学是因为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所接受的是普通英语的教学,对于一些词汇已有了固定的知识模式。而当他们到了大学学习专门英语时又发现原来所学的英语词汇与现在学的在含义上有所不同,更不用说句子表达了。例如,offer 在金融英语中称之为询盘,而在普通英语中它的含义是提供。从单词的含义上就体现了金融英语的表达更为专业化,更正式,而普通英语更偏日常运用。

4金融英语课程的内容及特点

金融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金融英语课程包含五方面,涵盖五项技能,由浅入深分别是:听、说、读、写、译。

(1)听:在课堂教学中提取一定课时进行听力训练或是专门开设听力课,选择财经、金融类的录音来训练学生,使学生从第一个环节就开始熟悉金融领域中的一些词汇及表达法,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固定时段播放英语录音,营造学习氛围。

(2)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为学生拟定进行训练的话题,提前进行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每学期的本校外实习期间,带领学生到实习场地进行现场演练,巩固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

(3)读: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学生的听、说能力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体现。金融英语的阅读材料尽量要采用一些金融领域的短文,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相关领域公布的网络信息材料等。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是阅读材料过于陈旧或是与金融经济活动相去甚远,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收集最新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进行训练。

(4)写:金融英语课程要求的写作不像公共英语等级考试那样要考查议论文文体,而是金融信函。因此在日常教学训练中,这个环节也是不能少的。对学生而言,要学会写金融信函难度在训练写该信函之前,应让学生熟悉写此类信函涉及的基本词汇再进行写作[3]。

(5)译:很多学生都认为翻译无论在普通英语还是金融英语中都是最难的。但我认为如果做好了前四个环节,基本功扎实了,翻译就应该不成问题了。 以上本五个环节的简要分析恰恰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金融英语是以实际运用为目的的,重在交际功能[4];二,仅凭一本教材是无法将这门课教好的,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认真备课,辛勤教学才行。

5金融英语课程对教师知识方面的要求

在教学领域一直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担任金融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呢?有人认为应该用金融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因为专业知识过硬;而另一部分却认为应该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因为英语专业的知识水平较强。但这两种情况的弊端是:任用专业课教师来上的话,他或她的英语知识可能不够丰富,无法满足金融英语的教学要求;而让本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来教授金融英语,可能有些金融专业方面的内容又无法解释清楚。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又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可以使他们学到更多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不仅要准备英语方面的教学内容,还要多了解金融专业相关的背景知识,使课程教学的导入更加顺畅,遇到专业方面的问题能解释得清楚以外,还要在课堂上注意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学到更多他们懂得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讲到对外贸易时,穿插一些跨文化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更能使学生了解到一些实用的内容。但翻阅了很多出版社出版的金融教材后,我发现在书本的章节内容上多数时候都只提到了跟欧美国家进行金融往来时所要注意的问题。显然只向学生传递与欧美国家贸易伙伴进行金融活动时要注意的细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议任课教师在授课时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或布置相关书籍给学生自行阅读。

6结论

总之,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后得知要将金融英语这门课程教好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和热情的工作,而目前在专业课方面,金融英语课时少 ,师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也是金融英语这门课甚至是金融英语专业能否教好所面临的难题[5]。但只要我们各方面能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必将使金融英语教学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仲尔. 财经英语报道中金融词汇的形象性手段[J]. 才智. 2009(26)

[2]王仲尔. 从词汇学角度看上市公司品牌翻译策略[J]. 改革与开放. 2009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46-02

作者简介:熊晓炼,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经济、货币银行。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双语教学模式的《公司金融》课程改革”[编号:gdjg(2010)034]的阶段研究成果。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更高要求,许多高校都已进行双语教学试点,结合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内容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早在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八条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使得双语教学成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双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趋势将不断加强。但目前在已开展双语教学的大部分高校中,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仍比较陈旧,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结合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公司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该课程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一、公司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是微观金融范畴的三大支柱之一,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资产管理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全过程,也是教育部确定的 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国内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两块展开,皆偏重于宏观政策方面的内容,不利于金融专业的国际接轨和长远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环境逐步开放、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微观化特点明显增强,对高等教育金融人才的培养和金融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公司金融课程具有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接轨的现实意义。由于公司金融理论从国外引入,其学习和研究在国内仍然相对落后。过去的引进与传统教学是在使用中文译本或重新编著的基础进行的,很多公司金融理论的精髓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受编者水平所限导致对理论的误读。为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理论及方法,高校应将该门课程作为双语课程进行建设,课堂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多媒体课件,教师混合使用中英文讲授,将国外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直接传输给学生,能快速、直接地把最新的微观金融的动态传递到课堂,使学生掌握学习和分析公司金融问题的方法、工具,对国际稍前沿的理论形成整体效应,培养具备专业英语能力同时能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国际性复合型金融人才。

二、高校公司金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学目标定位偏离。公司金融课程作为金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首先属于专业课教学。但部分高校忽略了双语教学的内涵,一味强调要用全英文授课,完全不顾公司金融学科知识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公司金融理论与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将双语教学变成了专业英语课,教师单纯强调英语的语法和表达技巧,以语言教学的方式来讲授双语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组句构篇和其他专业语言知识等,虽然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割裂成英语词汇、概念、语法,难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学术思想。这与该课程关注的采用何种最为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公司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的初衷相悖,作为合格的金融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语言教学只是传授知识的手段,双语教学应区别于语言学科的外语教学,也应区别于各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因此,公司金融课程双语教学应当以传授公司金融理论与知识为重点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用英语沟通和分析企业融资、投资、上市和兼并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辅助教学目标。

2.双语教学教师水平有待提高。目前,高校设立的专业课程较多,但真正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较少,这直接影响了公司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开展双语教学需要既有良好外语运用能力又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讲授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动态。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听说方面较为欠缺,存在口语不流畅、发音不够准确等问题,难以用外语准确地表达专业知识,而国内尚未设立专门的、系统的双语教师培训机构,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缺少对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大部分教师只为迎合高校教学质量改革的要求,尝试开设双语课程,因而双语课的教学质量不理想。

3.缺乏高质量的双语教材。双语教材的选择、教学大纲的安排、课程的设置都关系到双语教学效果,而教材选择适当是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前提。目前,各高校的公司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普遍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使用较多的是Stephen A.Ross编写的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以及Richard A.Brealey,Stewart C.Myers与Franklin Allen著由McGraw-Hill出版社出版的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英文原版教材语言纯正、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但存在教材容量多、较多的生僻专业词汇、国内外企业制度的差异及案例脱离中国实际等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让本科学生完全理解全书的内容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往往让外语水平不高的学生失去信心。同时,英文原版教材价格高,受学生和家长承受能力影响难以推广。虽然近年来国内出版社推出了一些改编后的双语教材,如王化成改编的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Eugene F.Brigham 及Joel F.Houston著、沈洪涛编的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但这些教材的适用性还有待检验。

4.学生外语水平个体差异,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将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随着教学条件的提高和教育的普及,当前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主要是语法和单词,缺乏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此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使用全英语授课对于英语水平较好、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容易与教师产生交流和互动,教学效果较好;但外语基础不牢的学生由于听不懂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对课程和学科的兴趣逐渐丧失,甚至产生恐慌心理,使双语教学出现负效应。考虑到学生外语的层次差异,教学设计往往只针对大部分中等英文水平的学生,结果是课堂信息量不足,效率不高。

5.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科学性、灵活性。公司金融双语教学应与金融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内在要求相适应,运用实践性强的教学形式,注重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但现在双语课程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基本是教师单向灌输或将双语课变成翻译课,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课程单调乏味,不能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英语和专业知识积极地思考。目前公司金融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缺少对双语运用能力要求的设计。

三、完善公司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的对策

1.明确双语教学目标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语言并非学习公司金融的最终目标,必须树立金融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目标。公司金融课程双语教学应将外语与金融专业密切结合起来,将目标定位于教师运用外语对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使学生既了解国际企业制度和文化,又了解我国经济金融环境,通过专业教学推动英语水平的提高,并利用双语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拓展专业技能,以培养具备微观金融活动的实际决策和操作能力的金融人才为最终目标。

2.提高师资质量,强化激励机制。学校应加强政策和制度的扶持,以优厚的待遇吸引海归留学人员、外籍教师或资深双语教师来校任教,定期派出教学骨干教师到国外留学或访学,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设立双语教学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双语教学理论及技能培训,定期开展研讨会,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公司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对开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课前做好大量准备工作,还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与考评体系,推动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例如,设立双语课程建设专项资助经费,计算工作量时提高双语教学课时系数,双语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年度评优、出国深造等方面优先。

3.以原版教材为主要教材,与推荐报刊资料及相关中译版本参考读物相结合。原版教材不仅语言纯正,而且内容新颖,能反映学科专业前沿的最新信息,教师事先可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筛选,选择的标准为该教材能基本概括公司金融的理论和方法,能反映学界已达成共识或权威性的分析方式。它能为愿意进一步研究公司金融理论的学生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基础,也能为将来从事公司理财具体实践的学生或专业工作人员形成一定系统的理论认识。针对原版教材内容多、价格高的特点,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学校以专项经费设立双语课程教学研究小组,对课程选用的原版教材进行分析,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对原版教材进行改编,同时推荐一些国内外报刊资料、相关中译版本参考读物供学生课外学习,及时将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走势的影响,以及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介绍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帮助他们理解原版教材的内容。

4.有针对性地教学,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的主动性。公司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的对象最好是三、四年级金融专业本科生,因为高年级的本科生有较好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并且已经完成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可以推行学生自主选课制度和教师选拔的方式对学生分班,使授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为公司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教师也应努力营造公司金融双语学习氛围,学院可组织金融英语口语比赛,邀请国内外专家作英文报告,设立公司金融课程相关实训,让学生将西方较为成熟的公司金融理论在中国资本市场中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5.多元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公司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精讲基础理论、原理及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重视金融职业道德熏陶,重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构建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而对实务性、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②理论课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课程中的重要概念、规则等,辅之以小组用英文进行公司金融案例专题讨论,学生独立完成各项目的投资、融资、财务计划等计算分析,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③交互式教学,组织学习小组,采取交互式学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根据给出的英文公司资料要求学生做出资本预算及项目决策,分小组让学生分析和讨论,最后完成小组书面报告;④课后、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利用校园局域网,创建网络双语教学平台,教师把教学资源放在网上,供学生课后随时随地上网学习,对授课内容进行独立思考,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⑤科研型教学法,以教师课题、金融教研室为依托,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及SRT,在亲身感受科研氛围和工作方法的同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加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掌握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办公厅,2001-08-28.

[2]刘丽萍.关于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王慧.“公司金融”双语教学各环节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0).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9)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成立的进行本科教育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的发展弥补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拓宽了高等教育的融资渠道,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形式,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多样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需求,扩大了高等教育的供给。 独立学院培养的应是社会急需的大量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本着这一宗旨,独立学院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照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加强实务性课程以及实践和能力训练的环节,力求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缺口,能快速被社会吸纳。而金融英语作为独立学院设立的金融专业课程之一,也应遵循这一宗旨。 一、定位金融英语课程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自中国金融业逐渐对外开放之后,我国所蕴含的巨大金融市场和投资机会,吸引了众多的国际金融业务机构和世界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等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众多的国内外银行、证券及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在我国本土及海外拓展金融投资业务。因此,国际化金融人才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以上海为例:2008年伦敦出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50个金融中心,其中,上海排名第31位。上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国务院提出《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要求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由此上海加快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2010年,入驻上海的外资企业已有约610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0家,外资投资兴公司180家,外资研发中心230家。在上海设立其中国或全球总部的外资企业逐渐赶超香港。目前,上海已是全球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集中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等于一体。同时,许多全国性金融机构的主要营运中心、交易中心、研发中心、离岸业务中心等都汇聚于此。上海已初步实现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集聚,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硬指标”不断完善的同时,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在“软实力”的建设上,距离真正的国际型金融中心还有相当的差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缺乏。以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为例,伦敦和纽约的金融从业人员约占就业人员的11.5%以上,而上海目前的比例约为2.2%,其中达到国际水准的金融人才不足1万人。根据麦肯锡咨询顾问报告统计,我国每年毕业的430万大学生中只有16%能够适应全球化工作需求。根据预测,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时,上海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00万人。 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巨大的发展前景,而我们缺乏对全球市场趋势的把握,因此,如何培养熟悉国际资本市场“通晓中外”的国际化金融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以成为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 无疑,开设金融英语课程正是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的方法之一。一方面,学生通过金融英语的学习,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专业知识,尤其是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能系统性、综合性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金融英语的掌握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熟悉国际资本市场,从而成为既精通现代金融知识,又能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化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二)以金融英语自身特点为依循 金融英语课程是为母语非英语的金融专业学生提供的英文课程。 在英语语系国家,大学就读的学生以其本国学生为主,大都以英语为母语,因此,其金融专业课程直接采用全英文授课的形式,并不会专门开设金融英语课程。然而,英语作为国际金融行业的通用语言,被普遍使用于国际化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因此,在国际金融领域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具备这一基本技能。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开设金融英语课程可以帮助其具备这一语言技能,方便学生进入国际金融领域工作。 金融英语是为母语非英语的学生进行的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首先,金融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的教学。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基于这一目的,学生首先应具备的是语言知识和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和对于语言的理解,以及英语语系国家的文化等背景知识。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指表达的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读、说、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其次,金融英语是一门专业英语。金融英语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之上,以英语为载体传授金融专业知识,并且专门在国际金融领域使用。因此,金融英语教学一方面传授金融专业理论知识,比如:国际金融学、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学、国际会计基础、银行学等以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性学科;另一方面,培养学习者运用金融英语和金融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实务操作和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针对市场实际需要,定位课程发展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市场需要的是既懂金融又懂英语,既了解国内金融形势,又知晓国际金融形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因此,应契合这一市场需要,制定金融英语课程。独立学院可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实行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首先,针对金融领域的不同专业,设置若干对口课程。 #p#分页标题#e# 在金融领域之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会进入不同的金融部门就业。比方说,投行专业的学生会倾向于进入投资银行工作,而证券专业的学生更希望在证券行就业。因此,金融英语的教学应配合学生的就业趋势,采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针对投行专业的学生,可设置投行英语的教学,主讲与投资银行知识和业务相关的英语,并拓宽、加深讲授内容,使学生可以对本专业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其次,实行实践教学。学院可在学生就业的对口单位建立实习基地。比如,学院可与在重庆落户的德意志银行等从事国际业务的投行进行合作,为投行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从实务操作中学习,通过运用金融英语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更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完善语言知识为本,提高应用技能为主 金融英语的学习者是本科阶段的金融专业的学生。金融英语的授课对象应是已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金融专业的学生。一般,金融英语课程会在大三、大四阶段面向学生开设。 大三、大四的学生通过高中和大学一二年级大学英语的学习,有些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因此,他们已具备基本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和基本的听、读、说、写的能力。因此,在金融英语的教学中,属于基础英语教学的部分的句型和语法等方面的讲解将不是金融英语教学的重点。金融英语的教学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其英语知识和素养,提升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专业英语的技能。 首先,应选择金融业发达的英语系国家本科院校所使用的主流的英文版金融教程作为金融英语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该种教材,既扩充了英语知识,尤其是金融英语知识,又学习到金融业发达国家的前沿理论知识。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本科院校使用相同的教材,可以使本土学生无论在金融英语知识,还是金融专业理论知识上,都可以做到和国际同步。 其次,学生应阅读大量的英语的金融专业文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在世界一流金融期刊上发表的金融文章,了解全球最前沿的金融研究;通过阅读CNN、BBC等全球新闻网络上的金融咨询,了解全球最新的金融动向,从而对国内外金融环境和趋势有较全面的掌握。最后,应帮助学生运用专业英语。比如,可以邀请金融业发达的英语系国家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师或研究人员来本校开展讲座或交流访问,从而给学生一个运用金融英语交流的平台。

金融专业英语论文篇(10)

二、金融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中的金融英语课堂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授课时间占用了整堂课绝大部分时间,课堂缺少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导致金融英语课程教学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传授者方面

作为知识传授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金融英语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英文水平要求都比较高,但目前大部分院校中金融英语的授课老师要么是缺少专业金融知识的熏陶,没有接触过金融涉外实务,要么是英语水平不太高,特别是听说能力有欠缺,很少有教师能做到两者兼优[1]。

(二)知识接受者方面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校内缺少浓厚的英语交流氛围,大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不太高,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方面。很多学生还处于“哑巴英语”,无法与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英文交流。这种先期影响会直接导致金融英语教学只能多采用母语为教学语言,无法加深教学的深度。

(三)知识载体方面

目前,国内金融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比较混乱,有的高校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有的高校采用国内教材,还有一部分高校无教材,课上采用专业文献作为授课资料,学习资料缺少系统性,不便于学生构建起完整的金融学整体知识框架。

三、金融英语教学的优化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为支撑,通过对金融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优化设计,弥补现有教学模式下教学者、学习者以及知识载体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优化

金融英语具有专业性强,专业词汇量大,更新速度快,特别是国外金融理论更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国内相关理论和实务的更新速度。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且及时地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应优化现有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1.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金融专业英语听力水平,建议在每节课刚开始时,选择VOA,BBC或者AP财经类新闻音频资料来进行课堂听写练习。课前,老师可以先将新闻音频处理为MP3格式,同时将原文以及生僻词汇的讲解内容制作一份PPT。当学生遇到未听写下来的字词时,可重点进行讲解。

2.口语方面。为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课上讲英语,可在课上设置一个演讲环节,由学生讲解。该环节由老师提前选择金融领域内适宜进行演讲表述的主题范畴,并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成员分别承担选题、搜集材料、准备演讲稿、上台演讲等任务[2]。

3.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阅读英文的能力要优于其他方面,因此阅读不需在课上占用太多时间去训练。老师可利用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方式来督促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练习。比如教师可布置一些财经报道、金融学术文献资料等的阅读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对阅读过程中普遍存有困惑的地方进行讲解即可。

4.写作方面。金融英语课程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大学公共英语中的侧重点不同。大学公共英语写作主要锻炼学生的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而金融英语则偏重学生对金融相关文书和专业术语的掌握情况[3]。例如,为不断充实学生金融英文术语的词汇量,可鼓励学生在阅读财经报道、金融学术文献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论和见解,每次练习200~300词即可。

(二)教材优化

在外文原版教材、国内教材以及外文文献资料三种教材类型中,应首选外文原版教材以及外文文献资料作为教学用书,而国内教材可作为教学的辅助用书。由于外文原版教材不适宜全部用于教学过程,教师可根据课时量、学生接受情况等选取其中几个章节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其余部分则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课下阅读。在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授课同时,教师再选取若干篇经典金融学术文献作为辅助教材,提前布置学生阅读,然后在课上就文献中的重点术语或者金融理论进行集中讲解,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时间利用效率也比较高。

四、结论

在现有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重新优化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逐渐显现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潜能也被挖掘出来,而反过来,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态度又会促使教学者不断思考新的教学方式,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级会计实务论文 下一篇: 测试工程师转正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